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综述

08护本 0809029 李振钰

摘要: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将近年来推拿这一小儿腹泻的外治法,从病因、辨证分型、常用手法、推拿辨证分型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小儿腹泻推拿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腹泻推拿综述

婴幼儿腹泻为儿科临床常见病。腹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多由脾胃运化失调,大肠传导失司,湿邪内盛所致。由于婴幼儿脾胃薄弱,加之内伤乳食、感受外邪或脾胃虚寒引起,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两季发病较多。病程迁延日久,常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疳积等。

1.小儿腹泻的病因

1)感受外邪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为外邪所侵,若脾受邪困,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则合污而下为泄泻;

2)内伤饮食

由于调护失宣,饮食失节,过食生冷或肥甘厚味,营养过乘,皆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失司,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故成泄泻;

3)脾胃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均可导致脾胃虚弱。【4】

2.中医辨证分型

1)寒湿泻: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 呕吐, 口不渴,或伴恶寒

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治法:辛温解表、利湿化滞。

2)湿热泻: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稀或水样, 粪色黄而臭, 腹部时感疼痛,肛

门灼红,发热烦闹,口渴喜饮,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分利止泻。

3)伤食泻:脘腹胀满,疼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带奶块或不消化食物,味

酸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性急好哭,夜睡不安。舌质淡红,苔白厚腻或淡黄腻,脉滑数。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4)脾虚泻:泄泻日久,或反复发作,纳差,病程迁延,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大便稀

溏,夹有乳凝块或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食欲不振,神情倦怠,形体消瘦或虚胖。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治法:健脾益气、固涩止泻。【11】

3.常用推拿手法

1)补脾经位置:拇指挠侧缘。操作手法:术者以左手握住患儿之手,同时以

拇、食二指捏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以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向拇指根为补脾经,如此反复操作约300余次。如使其拇指伸直而推即为清脾经。2)推大肠位置:食指挠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方法:术者以

左手托住患几之手,以右手食、中二指挟住患儿拇指,然后以右手拇指挠侧面,从患儿食指尖推向虎口为补大肠,从虎口推向食指尖为清大肠,据证选择一法反复操作30次左右。

3)逆运内八卦位置:掌心内劳宫穴圆周。操作手法:术者以左手固定患儿之

手,以右手中指尖托于患儿之手背中央,拇指置于掌侧从兑宫经坤、离、龚、震、良、坎、乾,逆时针方向环形推运300一500次。

4)摩腹位置:腹部。操作方法:术者以四指或手掌置小儿腹部作顺时针或逆

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30次,一般初泄顺时针,久泄逆时针方向操作

5)捏脊位置:第一胸椎至尾椎两侧。操作手法:术者以双手拇、食指将患儿

脊背皮肤捏起,自下向上捏九遍、提三遍。【2】

6)进三关:向心直推前臂挠侧从腕起至肘止。

7)退六腑:离心直推前臂尺侧,由肘部至腕部止。

8)清天河水:向心直推前臂掌面正中由腕部起至肘部止。【3】

4.根据辨证分型采用的推拿手法

(1)寒湿泻:

1)初兰花对14例寒湿泻者运用清补脾土5分钟,清大肠5分钟,运水入土5分

钟,摩腹泻5分钟,推上七节骨3分钟,推三关3分钟,揉外劳宫5分钟。【1】2)李有先等运用补脾经300次、推大肠300次、摩腹300次、逆运内八卦300-500

次、捏脊捏9遍提3遍,推上三关200次。【2】

3)谢思源等运用补脾土,进三关,退六腑,清天河水,按揉天枢、足三里。【3】

4)齐艳琴运用补大肠 300 次,揉外劳30 次,揉足三里 30 次。若伴肠鸣腹痛者

拿肚角 3~5 次;体虚加捏脊 3~5 遍;惊惕不安加掐五指节 3~5 次,清肝经100 次。

5)耿艳春等运用脾土300次,摩腹5 min,揉脐5 min,捏脊5遍,重按脾俞、

胃俞、大肠俞各10次,揉外劳宫50次,推三关300次。【4】

6)徐虹运用清胃穴,清天河水,揉外劳宫。【5】

7)李华君等运用揉龟尾2-3分钟,推上七节2-3分钟,摩腹2-3分钟,拿肚角3-5

次,补脾土穴5分钟,清大肠5分钟。伴呕吐者加揉板门1-2分钟。【6】

8)吕秀霞等运用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拿脐、推上节骨、按揉足三里。【7】

9)田青乐运用推三关100次,推大肠,清小肠,推脾经,摩腹3 分钟,揉脐,揉

天枢,揉龟尾各100次,捏脊3~5遍,推上七节骨100次,按揉足三里50次。发热甚者加清天河水100次;腹泻甚者加揉足止泻穴50次。【8】

(2)湿热泻:

1)初兰花对30例湿热泻者运用了清补脾土5分钟,清大肠5分钟,运水入土5

分钟,清天河水5分钟,摩腹泻5分钟,推上七节骨3分钟。【1】

2)李有先等运用清脾经300次、推大肠300次、摩腹300次、逆运内八卦300-500

次、捏脊捏9遍提3遍,退六腑200次。【2】

3)谢思源等运用清脾土,进三关,退六腑,清天河水,按揉天枢、足三里,捏

脊。【3】

4)耿艳春运用脾土300次,摩腹5 min,揉脐5 min,捏脊5遍,重按脾俞、

胃俞、大肠俞各1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退六腑200次。【5】

5)徐虹运用清胃穴,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六腑。【6】

6)李华君等运用揉龟尾2-3分钟,推下七节3-5分钟,分阴阳3-5次。伴发热

者加清天河水5-8次;高热加退六腑5-8次;呕吐加揉板门1-2分钟。【7】

7)吕秀霞等运用清脾经、清胃经、清大小肠、退六腑、揉天枢。【8】

8)田青乐运用退六腑100次,推大肠,清小肠,推脾经,摩腹3 分钟,揉脐,

揉天枢,揉龟尾各100次,捏脊3~5遍,推上七节骨100次,按揉足三里50次。发热甚者加清天河水100次;腹泻甚者加揉足止泻穴50次。【9】

(3)伤食泄:

1)初兰花对40例伤食泻者运用清补脾土5分钟,清大肠5分钟,运水入土5

分钟,摩腹泻5分钟,推上七节骨3分钟,揉外劳宫5分钟,揉板门5分钟。

【1】

2)李有先等运用补脾经300次、推大肠300次、摩腹300次、逆运内八卦300-500

次、捏脊捏9遍提3遍,退六腑,分腹阴阳。【2】

3)齐艳琴运用运板门 30 次,运内八卦 50 次,清大肠 100 次,揉中脘 50

次,拿肚角 3-5 次。【4】

4)耿艳春运用脾土300次,摩腹5 min,揉脐5 min,捏脊5遍,重按脾俞、

胃俞、大肠俞各10次,推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5】

5)张世卿运用顺时针揉腹5~6分钟,按揉天枢、神阙、中脘,揉足三里2~3分

钟,揉肾俞、胃俞、三焦俞2~3分钟,捏脊15分钟。【10】

6)徐虹运用清胃穴,清天河水,运八卦。【6】

7)李华君等运用揉龟尾2-3分钟,推上七节2-3分钟,摩腹2-3分钟,补脾土

穴3分钟,清大肠3分钟,揉运土水3-5次。【7】

8)吕秀霞等运用揉板门、清胃经、清补大肠、拿中脘。【8】

(4)脾虚泻:

1)初兰花对16例脾虚泻者运用了补脾土10分钟,清大肠5分钟,运水入土5

分钟,摩腹泻5分钟,推上七节骨3分钟,揉外劳宫5分钟,揉板门5分钟,逆运八卦5分钟,久泻不愈,肾阳虚者上方加推三关3分钟,揉肾经5分钟。

【1】

2)李有先等运用补脾经300次、推大肠300次、摩腹300次、逆运内八卦300-500

次、捏脊捏9遍提3遍,推上三关30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2】

3)谢思源等补脾土,进三关,按揉天枢、足三里,捏脊。【3】

4)耿艳春运用脾土300次,摩腹5 min,揉脐5 min,捏脊5遍,重按脾俞、

胃俞、大肠俞各10次,推三关300次,补大肠200次。【5】

5)徐虹运用清胃穴,清天河水,清补脾,平肝治,揉外劳宫,伴有久泻不止,

肢冷者加揉二人上马,清补大肠。【6】

6)李华君等运用揉龟尾2-3分钟,推上七节2-3分钟,摩腹2-3分钟,熨腹5-8

次,补脾土穴5分钟,清大肠3分钟,补肾水3分钟,揉外劳宫2-3分钟,按揉百会5-8次。【7】

7)吕秀霞等运用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捏挤、推上七节骨、拿腹、揉脐。【8】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具有疗效显著、经济、无毒副反应、患儿易于接受等优势。并且技术简单,易于掌握,因此,近年来有关临床报道日渐增多。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文献资料中存在着治疗上法出多门,用穴各异,手法多样;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不能全面反映疗效结果;有些报道病例太少,缺乏统计学意义;绝大多数报道都为回顾性调查,缺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对照、双盲或单盲的前瞻性研究等问题。严格统一设计和专业设计,使统计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发挥中医治疗优势。【12】

推拿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由于其简便、无创、可操作性强,深受医生及家长的青睐。但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操作流程,对于疗效的分析也五花八门。只有将操作统一,将标准确定,才能让推拿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初兰花.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泄100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4-03-09

2. 李有先李瑞贞李贵胜.推拿治疗小儿腹泻415例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1996-04-07

3. 谢思源谢思冰.推拿合点穴疗法治疗小儿腹泻.[J]护士进修杂志.1996-07-31

4. 齐艳琴.关于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1-27

5. 耿艳春鲍海瑛.外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和护理.[J]中医外治杂志.2010-02-24

6. 徐虹.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J]按摩与导引.2004-04-35

7. 李华君吴彩霞.推拿治疗刁、儿腹泻疗效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2010-02-24

8. 吕秀霞张宛夏潘永珍.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90例疗效观察.[J]中国儿科杂志.2007-02-03

9. 田青乐.推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婴幼儿腹泻55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08-01-27

10. 张世卿.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泻86例临床观察. [J]. 四川中医2002-06-56 11郝海霞.医药治疗婴幼儿腹泻简介.[J]《内蒙古中医药》2007-3-51

12滕旭.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述要[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4-01-14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综述

08护本

0809029

李振钰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主要是大便次数和大便性质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是两个高峰期。小儿腹泻应及时护理治疗,注意了解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1. 腹泻的护理 1.1. 评估相关因素,去除病因。腹泻常见原因是饮食不当及肠内感染,应停止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以及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及过敏的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可按医嘱用抗感染的药物。 1.2. 观察并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腹泻量,收集粪便送检。 1.3. 做好消毒隔离,与其他患儿分室居住。食具、衣物、尿布应专用,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对腹泻患儿的粪便,被污染的衣、被进行消 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 体液不足的护理 2.1. 防止体液继续丢失通过调整饮食和按医嘱用药控制感染;呕 吐重者可按医嘱应用止吐药。 2.2. 按医嘱补充液体纠正脱水 2.2.1. 口服0RS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累积损失量按轻度脱水50m1/kg、中度脱水80~100m1/kg喂服,于4~6h喂完;继续损失量根据排便次数和量而定。一般每1~2min喂5ml(约l 小勺),稍大的患儿可以用杯子少量多次饮用。若呕吐,可停10min再喂,每2~3min喂5ml.注意事项:①服用0RS液期间应让患儿照常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②如患儿眼睑出现水肿,应停止服用ORS液,改用白开水;③新生儿或心、肾功能不全,休克及明显腹胀者不宜应用0RS 液。 2.2.2. 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的患儿。 ①定量:补液总量包括三部分,即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每日 生理需要量。以上三部分合计液量,在禁食情况下,入院第一天应供给液体总量为:中度脱水120~150m1/kg;重度脱水150~180m1/kg。上

精选-腹泻的辨证分型

腹泻的辨证分型 腹泻的辨证分型 发表者:武明胜 (访问人次:67) .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粪便的性状正常,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150~200g,含水分为60%~75%。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腹痛、肛门坠胀。肛门灼热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 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腹泻属中医“泄泻”、“下利”等范畴。根据腹泻的病因病机及粪便特点可分为; 湿泄、寒泄、火泄、暑泄、热泄、食泄、气泄、胃泄、小肠泄、大肠泄、肾泄、直肠泄、滑泻、水泻等。 中医一般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下如水样者称为“泻”。 临床上腹泻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1、湿热蕴结:起病急,泻下如注,泻出黄色水便或带粘液,腥臭,肠鸣、肛门灼热疼痛,口干渴而不多饮,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寒湿中阻:大便清晰,腹痛,喜温喜按,水谷不化,不思饮食,肢体沉重困倦,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濡或缓。 3、饮食积滞:腹痛即泻,泻下痛减,少顷复又痛泻,粪便粘稠,秽臭,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腹满厌食,舌淡,苔垢腻,脉弦滑。 4、肝郁脾虚:泻前腹痛,泻下有不消化食物,泻后痛不减或有所加重,每遇精神刺激诱发,食欲不振,嗳气,舌淡,苔白,脉弦。 5、脾气亏虚:大便稀,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加重,腹部隐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肢体困倦,舌淡胖,苔白,脉沉弱。如属中气下陷者可伴肛门坠胀,脱肛。

9、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的轻症患者。 一、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TCD 编码: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ICD-10 编码:A09.004感染性腹泻;A08.001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 :K52.202过敏性腹泻;ICD-10 :K52.205饮食性腹泻;ICD-10:K52.912慢性腹泻)。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泄泻证 湿热泄泻证 伤食泄泻证 脾虚泄泻证 寒湿泄泻证 脾肾阳虚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病(TCD编码:BNP110))和腹泻(ICD-10 编码:A09.004感染性腹泻;A08.001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 :K52.202过敏性腹泻;ICD-10 :K52.205饮食性腹泻;ICD-10:K52.912慢性腹泻)。 2.有小儿中医特色疗法适应症,无其他禁忌症。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儿及家长同意并配合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门诊就诊当天根据需要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C 反应蛋白(CRP) (3)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4)血钠、钾、氯、钙测定 2.入院后1-2天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C 反应蛋白(CRP) (3)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4)肝肾功、电解质 (5)其他检查根据患儿具体情况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药汤剂

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主要是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或喂养不当而致病。6月-2岁患儿多见,夏秋季节发病较高。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详细了解喂养史;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和食物过敏史,询问腹泻开始时间、大便性状及量 2.身体状况:评估脱水程度和性质,检查肛周皮肤有无发红、发炎和破损。 3.心理社会情况:家长心理状态,评估患儿家庭居住条件,经济状况。 二、主要护理问题 1.腹泻与感染、喂养不当有关、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 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集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及相关护理知识 三、护理措施

1.隔离:执行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督促患儿家属加强患儿手卫生 2.饮食: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按医嘱禁食者,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禁食。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由淡到浓,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3.观察病情: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变化,观察并记录粪便的次数,性质和水分的多少,发现粪便性状改变,如腥臭、有粘液、脓血时,立即送粪便常规检查并做培养;观察患儿有无腹痛、呕吐情况,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情况,注意有无低钾低钙表现,及时与医师联系。 6.皮肤护理:嘱家属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预防红臀。局部可涂紫草药保护皮肤。 8.用药护理: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口服补液”。静脉补液时,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按医嘱及需要量调整速度。详细记录出入量,入量包括补液量及饮食量,准确记录尿量、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及次数。 四、健康指导 1.宣传母乳喂养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 2.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3.气候变化时防止受凉或过热,夏天多喝水,加强体格锻炼。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填脐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它具有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特别对吃药怕苦、打针怕痛的要幼儿来说更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1)车前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研末备用。每次取散粉2克,放于脐中,贴上烘热的纸膏药,每隔2天换一次。适合小儿脾虚久泻症。 (2)肉桂3克、干姜5克、细辛1克,混合研成粉末。适合小儿腹泻。 (3)丁桂散。丁香、肉桂各等量,研末,取少许唾液调敷脐中,3天换一次。 (4)清凉油。小儿腹部受凉引起寒泻,用清凉油少许涂擦肚脐眼及尾骨,一日2次。(5)胡椒粉。胡椒研成粉末,再加少量自芷,放在肚脐上,以装满肚脐眼为度,然后用胶布封脐。手掌在肚脐部按揉3—4分钟左右,隔日或隔两天换一次。此法适合寒泻、伤食泻、久泻不止、脾虚等症。 (6)用酸石榴3个,剥去皮后用干净纱布包好,挤出石榴水。放在勺里,用小火熬成糊状汁,然后把它摊在一块小纱布上,趁热贴到肚脐上,3小时左右即可止泻。此法成人也可采用。到了秋季之后,儿童的腹泻问题有变得严重起来。每一个患上腹泻的宝宝,都会让家长急的火冒三丈。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预防宝宝腹泻的食物。 1、焦米汤:首先要用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状,在上火炒至焦黄色,之后加入适量的水和糖,边煮边搅拌,直到成为糊状就可以。这个腹泻的宝宝很有用哦! 2、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其中含有大量果胶能使宝宝大便成形,可以有效吸附肠道致病细菌和毒素,是治疗儿童秋季腹泻的大好食物。胡萝卜汤制作方法,胡萝卜清洗干净后,切开去茎,再切成小块,加水煮到烂,再用纱布过滤去汤中的残渣,再次加水成汤(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就是加糖调味,煮沸就可以了。用量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等待宝宝腹泻好转后停用。 3、苹果泥:新鲜优质的苹果是少不了的,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再用小勺刮成泥状即可。1、湿热型:大便呈蛋花汤样,伴有少许黏液,发热,舌苔厚腻。秋季腹泻以此型最多见。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陈皮红枣汤:取干红枣12只,洗净晾干,放在铁锅内炒成微焦,取陈皮10克洗净,二味一起加入水煎15分钟,饭后代茶饮,每日分2次服。 功效提示:陈皮具有解毒、润肠的功效,能有效帮助肠胃毒素的排除,还有助于调节紊乱的胃肠道功能。干枣有补血,安神,健脾之功效。此汤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 2、风寒型:大便稀薄泡沫多,色淡,臭味少,有腹鸣腹痛,或伴有发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糯米苍白术粥:取糯米30克,白术12克,苍术6克。先将糯米略炒一下;白术及苍术放水煮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糯米共同煮粥食用。 功效提示:白术健脾益气,用于脾虚食少、腹胀腹泻;苍术温中止泻;糯米补脾益气;三者同粥,有健脾、抗炎、抗腹泻的功效。 3、伤食型:哭闹不安、腹胀、腹痛、大便酸臭、食欲减退伴口臭。多见于腹泻并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苹果泥:①把苹果洗净,分两瓣,用勺子刮泥喂孩子。②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 1岁者,可吃苹果泥。 功效提示:苹果含有果胶和鞣酸,果胶有吸附作用,鞣酸有收敛作用,可以治疗腹泻。4、脾虚型: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少,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块物。多见于秋季腹泻后期不愈的宝宝。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栗子汤:取栗子3~5枚,去壳捣烂,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再加白

小儿腹泻中医辩证治疗

一、湿热泄:夏、秋季多见,适用于急性水样便腹泻。病毒性或产毒性细菌感染。 症候表现: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稀或水样,肛门灼热,发热,烦闹,口渴喜饮,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分利止泻。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常用药: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茯苓、车前子、苍术等 发热重:加藿香、柴胡、生石膏 呕吐:加半夏、生姜。 成药有:葛根芩连微丸、苍术止泻口服液、双芩止泻口服液等。 二、脾胃虚寒泄:适用于急性腹泻之后的迁延与慢性腹泻。 症候表现:病程大于2周,时轻时重,大便稀溏,色淡不臭、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治则:温中健脾、固涩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合桃花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肉蔻、丁香、赤石脂、石榴皮、鸡内金、乌梅等。 三、脾肾虚寒泄:适用于重症难治性腹泻。多见于3个月以下小婴儿伴重度营养不良。 症候表现:腹泻日久,久治不愈,腹泻频繁,大便色淡不臭,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舌淡脉弱。 治则:温补脾肾、固肾止泻。方药:附子理中丸加减。 常用药:熟附子(先煎)、红人参(先煎)、苍术、甘草、干姜4克、赤石脂、茯苓、山药等。 四、脾虚泄:适用生后即腹泻或病后伴发腹泻。 症候表现:病程迁延,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大便稀溏,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食欲,不振,神情倦怠,形体消瘦或虚胖。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则:健脾益气、固涩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苍术、山药、陈皮、焦三仙、鸡内金、赤石脂 脱肛:加黄芪、升麻。 成药:有启脾丸,香橘丹。 五、伤食泄: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 症候表现:脘腹胀满,疼痛,痛则欲泄,泄后痛减,大便溏稀带奶瓣,不消化,味酸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性急好哭,夜睡不安。舌质淡红,苔白厚膩或淡黄膩,脉滑数。 治则: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方药: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藿香、陈皮、焦三仙、莱菔子、茯苓、半夏、木香、白芍、元胡、鸡内金等。 成药:有至宝锭。小儿百寿丹,脾可欣等。

【实用】-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于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更高。 1.护理问题 1.1腹泻,肠道功能紊乱 1.2腹泻、呕吐体液丢失过多,体液不足。 1.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4潜在并发症。 1.5家长只是缺乏。 2.护理措施 2.1控制腹泻 2.1.1控制饮食:腹泻患儿存在着消化功能紊乱,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目的。一般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可暂禁食4~6小时,母乳喂养者除外,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 2.1.2控制感染:防止感染,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1.3观察排便情况: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等,及时送检。 2.2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2.1口服补液:用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盐。 2. 2.2静脉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补充血容量。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谈、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补钾浓度应小于0.3%,每日补钾总量静脉点滴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严禁直接静脉推注。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 2.2.3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3皮肤护理 2.3.1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揉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2.3.2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 2.4密切观察病情 2.4.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应给予患儿多喝水,擦干汗液,减少衣眼,头枕冰袋等物理措施,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2. 4.2监测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当患儿出现呼吸深快、精神萎靡。口唇樱红,血PH及CO2CP下降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及使用碱性药物纠正。 2. 4.3观察低血钾表现:常发生于输液后脱水纠正时,当发现患儿全身乏力、不哭或哭声低下、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及听诊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心电图异常时应及时补充钾盐。 2. 4.4判断脱水程度:通过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囱眼眶有无凹陷、机体温度及尿量等临床表现,估计患儿脱水的程度,同时要动态观察经过补充液体后脱水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2. 4.5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3.健康教育 3.1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3. 2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避免肠道内感染。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3. 3增强体质:发现营养不良、佝楼病时及早治疗,适当户外活动。 3. 4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喝水。 4.护理评价 4.1患儿排便次数减少至正常。 4.2患儿腹泻呕吐好转,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纠正。 4.3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4.4患儿臀部皮肤保持正常。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

【关键词】小儿泄泻1范围本指南制订了小儿泄泻的诊断、辨证、治疗规范。本指南适用于小儿泄泻的诊断和治疗。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泄泻(infantile diarrhe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同义词:腹泻病(西医学病名)。3诊断 3.1诊断要点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冒风受寒、感受时邪等病史。大便次数和量较平时明显增多。粪质淡黄色、黄绿色或褐色;或清水样,或夹奶块、不消化物,或呈蛋花汤,稀溏或糊状,或夹少量黏液;大便臭。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纳差、口渴、小便少等症。严重者可出现气阴两伤或阴竭阳脱的表现。轻型: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一般在每日10次以下,大便性状变稀,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加重转化而成。大便每日达10次以上,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本病按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至2月。慢性腹泻:病程>2月。(1)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2)大便病原学检查:可有轮状病毒等病毒检测阳性,或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

菌培养阳性。 3.2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急性起病,大便次频、性状稀,有黏冻脓血,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大便培养可见痢疾杆菌生长。4辨证 4.1湿热泻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势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夹少许黏液,腹痛阵作,发热,烦躁哭闹,口渴喜饮,食欲不振,或伴呕恶,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 紫。 4.2风寒泻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淡红。 4.3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部胀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或指纹滞。 4.4 脾虚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常食后即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或指纹淡。 4.5脾肾阳虚泻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白无华,精神萎靡,寐时露睛,小便色清,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指纹色淡。 4.6气阴两伤泻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萎软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力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4.7阴竭阳脱泻泻下不止,次频量多,

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腹泻就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以大便次数增多与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紊乱。主要就是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或喂养不当而致病。6 月-2 岁患儿多见,夏秋季节发病较高。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详细了解喂养史;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与食物过敏史,询问腹泻开始时间、大便性状及量 2、身体状况:评估脱水程度与性质,检查肛周皮肤有无发红、发炎与破损。 3、心理社会情况:家长心理状态,评估患儿家庭居住条件,经济状况。 二、主要护理问题 1、腹泻与感染、喂养不当有关、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 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与摄入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集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与摄入不足有关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及相关护理知识 三、护理措施

1、隔离:执行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督促患儿家属加强患儿手卫生 2、饮食: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按医嘱禁食者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禁食。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由淡到浓,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3 、观察病情: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变化,观察并记录粪便的次数,性质与水分的多少,发现粪便性状改变,如腥臭、有粘液、脓血时,立即送粪便常规检查并做培养;观察患儿有无腹痛、呕吐情况,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情况,注意有无低钾低钙表现,及时与医师联系。 6 、皮肤护理:嘱家属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预防红臀。局部可涂紫草药保护皮肤。 8 、用药护理: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口服补液” 。静脉补液时,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按医嘱及需要量调整速度。详细记录出入量,入量包括补液量及饮食量准确记录尿量、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及次数。 四、健康指导 1、宣传母乳喂养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 2、注意食物新鲜,清洁与食具消毒,教育儿童饭前便后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9-20T15:38:01.5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0期作者:林海燕 [导读] 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遵循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原则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疗效,并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鸡西市中医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儿不同的发病原因和症状口服合适的中药汤剂治疗。结果11d内患儿精神食欲正常,腹泻停止,大便成形,常规检查正常。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遵循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原则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疗效,并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分型治疗;小儿腹泻;中医辩证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dialectical typing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auses and symptoms of the children,the appropriate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was taken orally.Results Within 11 days,the mental appetite was normal,diarrhea stopped,stool was formed and routine examination was normal.Conclusion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the principl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and the side effects are small,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typing treatment;infantile diarrhea;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s 小儿腹泻是儿科较为常见的季节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婴儿时期,通常发病年龄在2岁以下,大多数患儿为1岁以内。小儿腹泻的发病原因较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不成形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症。这种病证属于中医泄泻范畴。通常有85%的婴幼儿腹泻采用抗炎、止泻补液等常规治疗2w内方可痊愈,但是也有15%的腹泻患儿腹泻持续不愈。临床上根据患儿的病程将腹泻又可以分为慢性腹泻和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w~2个月的为迁延性腹泻[1],超过两个月的为慢性腹泻。临床上对于慢性腹泻和迁延性腹泻没有明显的概定区别,仅用于临床判断病情。 腹泻病因多而复杂,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威胁。作者结合临床经验,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满意,副作用小,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我科诊治的108例腹泻患儿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女49例,男59例;年龄3.5个月~7岁,平均年龄(3.5± 2.8)岁;病程5~34d,平均病程(21±5.5)d。所有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呕吐等临床症状,并且大便不成形、呈糊状,大便颜色淡黄或黄绿色,大便次数4~8次/d不等。部分患儿大便有少许泡沫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1.2 中医辩证分型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和病因,分为伤食腹泻、湿热腹泻、脾肾阳虚腹泻、风寒腹泻、脾虚腹泻、气阴两伤腹泻、暑热腹泻等证型[2]。 1.3 中医辩证 1.3.1 伤食腹泻伤食腹泻者19例。大多数患儿由于喂养不当,饮食没有规律,积滞胃肠。主要证见脘腹胀痛,痛则欲泻,腹泻之后疼痛减轻。大便有未消化食物残渣或奶花,饮食不振,或有呕吐,舌苔黄而厚腻。 方法:主要针对积食治疗,帮助患儿脾胃的消化,同时应该注意饮食,合理喂养患儿,减少乳制品的喂养。 药方:陈皮8g,炙甘草5g,山楂10g,苍术5g,大枣10g,s生姜8g,黄连4g。如果患儿腹泻不止者,可加鸡内金8g;如果患儿腹胀严重可加大黄粉5g,帮助患儿通便。 1.3.2 湿热腹泻湿热腹泻患儿14例。患儿大便稀薄,或如水状,大便为黄色,伴有臭味。部分患儿有发热、口渴症状;小便量少且颜色为黄色;患儿困乏肢体倦怠;腹部会伴有阵痛感;骤然发病等证。脉滑数,指纹紫。 方法:主要是清热利湿,选用清热利湿的药物。 药方:黄连5g,神曲10g,厚朴8g,黄芩5g,葛根9g,甘草5g,车前草11g。如果患儿发热可加半夏4g、生姜4片,解表清里和止吐。 1.3.3 脾肾阳虚腹泻脾肾阳虚腹泻患儿10例。由于脾肾阳虚,气机阻滞引起。临床病证主要有:腹部胀痛、腹泻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完谷不化,每日大便数次,并且腹泻反复发作,患儿舌苔淡白。脉沉细微弱。 方法:补脾、补肾,健脾益气,苦涩止泻。 药方:五味子4g,白术5g,桔梗8g,山药10g,人参3g,炙甘草5g,党参5g。对于腹泻不止者,可加入赤石脂4g,禹余粮 5 g 等止泻。 1.3.4 风寒腹泻风寒腹泻患儿23例。大便清稀,甚者如水样;同时外感风寒,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临床症状;患儿舌苔白、舌质淡。 方法:祛寒治湿,采用芳香化湿药品,以疏散风寒化湿。 药方: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3 g、紫苏5 g、半夏5 g、茯苓10 g、炒白术 10 g、陈皮 3 g、泽泻 10 g。若腹痛较甚者,加木香5 g、砂仁5 g 以理气止痛;兼有食滞者加山楂 5 g 消食导滞,便短少者加泽6 g、猪苓5 g以渗湿利尿。 1.3.5 脾虚腹泻脾虚腹泻患儿17例。患儿面色发黄,萎靡不振,神情疲倦;大便次数多,食欲不振;舌苔白,舌质淡;每日食量少。 方法:健脾止泻,主要选用健脾药物,调理脾虚,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 药方:党参10g,陈皮5g,炙甘草8g,山药10g,乌梅8g,炒白术10g,砂仁8g。 如果患儿大便完谷不化可加干姜温水驱寒健脾。 1.3.6 气阴两伤腹泻气阴两伤腹泻患儿13例。患儿主要表现为:大便如水样,腹泻过度,精神萎靡,皮肤干燥无光泽,口渴,舌苔较少,舌质发红;患儿瘦小,啼哭泪少。 方法:补阴,健脾。 药方:木瓜5g,人参3g,山药8g,乌梅4g,炒莲子6g。如果患儿食欲不振腹泻不止,可加炙甘草5g,补阴健脾。 1.3.7 暑热腹泻暑热腹泻患儿12例。患儿多由于暑热或饮食不当引起,暑热内迫大肠所致。患儿有发热、呕吐、头痛,大便次数频繁,

小儿腹泻 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儿腹泻病因学 小儿腹泻分类 (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 1.轻型腹泻:有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重型腹泻:此型除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伴有重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1]。 (二)根据病程分为 1.急性腹泻:病程< 2周。 2.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 2月 3.慢性腹泻:病程>2月。 (三)根据病因分类 1.感染性腹泻:霍乱、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除霍乱弧菌和志贺氏菌外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引起) 2.非感染性腹泻: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内分泌性腹泻、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炎症性肠病、肠白塞、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等。 病因 (一)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寒冷季节的小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 2、细菌感染: (1)致腹泻大肠杆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 (2)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属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型3种,95%-99%

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及空肠弯曲菌引起的。 (3)其他:包括耶尔森菌,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3、真菌: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婴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4、寄生虫: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肠道外感染:有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即症状性腹泻。年龄越小越多见。腹泻不严重,大便性状改变轻微,为稀糊便,含少许粘液,无大量水分及脓血,大便次数略增多,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等,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腹泻症状渐消失。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常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腹泻。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一方面使肠道有害菌,耐药金葡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绿脓杆菌等大量繁殖,另一方面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微生态失衡而出现腹泻,大便的性状与细菌侵袭的部位有关,病情可轻可重。 (二)非感染因素 1、饮食护理不当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以淀粉类食品为主食,或饮食中脂肪过多以及断奶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均能引起轻~中度腹泻(消化不良)。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由于口渴,吸乳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大便为稀薄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和酸臭味,如不及时控制,易并发肠道感染。 2、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制品过敏而引起的腹泻。 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吸收不良引起腹泻。 4、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以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2]。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饮食护理: 对轻型腹泻可继续日常饮食,暂停辅食。对较重腹泻伴呕吐患儿,可暂停饮食 6~8h,待呕吐减轻后,尽早恢复饮食。母乳喂养,暂停辅食,增加哺乳时间。人工喂养给米油、藕粉喂养,少量逐渐增加,待呕吐、腹泻停止,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如鱼、瘦肉末等。对呕吐严重且长时间不能进食的患儿,可按医嘱静脉补液 床边隔离: 对肠道感染性腹泻,可适量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注意不串病室,不坐她人床铺,勤洗手,搞好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对食具、衣物、尿布、玩具分类消毒,并保持清洁,避免病从口入。 体温护理: 腹泻患儿体内有感染情况时,体温往往过高,可给予物理降温, 头部冷湿敷或枕冰袋,重度脱水将引起循环功能衰竭,出现体温过低时,应注意保暖或置热水袋。每4h测量体温 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 3 天后,递减为 bid 减量。 臀部护理: 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臀部,勤换尿布,尿布要质地柔软,吸水性强,并用弱碱性脂皂洗涤,最后用热水洗净,防止残留物刺激皮肤,臀部每次清洁后要暴露,保持干燥,可涂薄层爽身粉。 脱水护理:

正确估计从吐泻中丢失水分量的多少,作为补液的参考,对轻、中度脱水可以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补液,同时多饮水,防止高钠血症发生。对中度以上、吐泻较重或腹胀时改为静脉补液。扩容阶段补充总量不超过 300ml,于 30~60min 快速输入,补充累积量损失阶段速度稍快,一般为 8~10ml/(kg· h),于 8~12h 补完,补充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阶段速度稍慢,一般为 5ml/(kg· h),于 24h 补足。酸中毒护理: 严密观察呼吸与精神变化,较轻症酸中毒,经输液后,随着循环功能及肾功能的改善,不需补充碱性溶液,能自行消失。如发现呼吸深长、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睡、口唇樱红较重度酸中毒时,给碱性溶液静脉输入,首选 1、4%碳酸氢钠,每次 20ml/kg。对低钾血症,应先扩容,然后补钾氢,一般按 200~300mg/kg,浓度不得超过 0、3%,滴速不宜过快。 小儿腹泻健康教育 (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添加辅食应采取逐渐过渡方式,两餐之间应适当喂水。 (2)做好食具、食物、玩具、尿布、便器的消毒,勤剪指甲,搞好个人卫生。 (3)加强气候变化时的护理,避免过热与受凉,注意小儿腹部 保暖。

小儿积食的辨证及处理方法 中医学习笔记

小儿积食的辨证及处理方法中医学习笔记 现在食物太丰富,家长都生怕小孩长不胖,喂养非常成问题,导致小孩生病很多是积食造成的。积食时可能鼻涕、鼻塞、咳嗽、发烧,严重的嗓子发炎、咽喉发炎,与感冒症状差不多,西医诊断可能是毛性支气管炎(毛支炎)或支气管炎。不管症状如何,只要判断有积食就按积食处理。比如咳嗽或发烧,如果是积食,按受寒咳嗽或受寒发烧处理是无效的,即使暂时有效也会反复。 一、积食的判断: 1. 小儿口气臭(可能是酸臭或腐臭等),必定是积食 2. 大便很臭(可能是酸臭),必定有积食 3. 如果发烧是不是手心手背、肚子后背温差很大(嘴唇碰来检查),如果肚子很烫背不烫、并且手心很烫手背不烫则必定积食 4. 想想是不是吃东西后引起,比如是否吃太多,是否呕吐过 5. 大便是否不正常(不顺畅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刚开始拉稀臭,拉几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别臭;积食大便颜色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 6. 积食几天后舌苔会偏厚,逐渐变黄腻;舌苔黄厚一般就是已经积食至少几天了;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也必定是有积食 7. 有没出现脸蛋发红,一边(一般是右边)偏烫;可能还有

手心脚心偏烫 8. 食欲不正常,可能是不想吃东西,也可能总是吃不饱的样子 9. 晚上睡觉不安,不停扳,这头翻那头,哭闹(积食必然会睡觉不安,所谓胃不和卧不安),还有磨牙的 10. 严重的嗓子、扁桃体、咽喉发炎,一般开始都是发红,有化脓了变白 11. 喊肚子痛,大便后就不痛了,可能还要痛 程度不同病程不同表现不同,不是所有这些症状都有,只有前3条有一条就能判断是积食。如果有感冒症状,并排除积食,则按感冒处理。另外屁臭也是消化问题,可怀疑积食。 二、积食案例小儿确认积食比较简单 案例1:10个半月的孩子吃了3天棒子骨浓汤煮饭,不拉发展为拉稀,咳嗽有痰,喉咙咳的发红了;喉咙发红发炎;没有口臭;稀便很臭 案例2:孩子又发烧了,可两个医生都说是嗓子发炎引起的,我还专门让看了肚子,他们都说没事,我说孩子这几天大便特臭还有屁,他们说只要每天都大便肠胃问题就不大,可我现在发现孩子又是左脸凉右脸烫(评:西医一般不懂积食,跟他们说积食是对牛弹琴,积食不用找西医,就像弹琴不用找牛来听) 案例3:9个月小孩拉肚子5天。妈妈说开始拉肚的前一天

最新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的临床观察 首席医学网 2006年05月19日 15:32:32 Fri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 ?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全国抗菌药物会 ?国际病毒性肝炎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第五届世界癌症会 ?国际神经科技大会 ?全用药学术会议 ?国际药师论坛 ?基因组活动周 ?第四届抗体大会 ?亚太临床微生物 作者:胡海燕 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 会主办,中华医 学电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关键词】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以大便次数增多、泻下清水样稀便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为主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为多见。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辨证施治情况,分析整理后,以供同道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76例,男85例,女91例,年龄最大者10岁,最小者3个月,以2~8岁者多见,共130例,占73.9%;发病季节以8~9月份最高,共140例,占79.5%;其他季节36例,占20.5%;176例中,病程最长者1个月,最短者2天。 1.2 辨证分型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本组病例分为伤食腹泻、暑热腹泻、寒湿腹泻、湿热腹泻、脾肾阳虚腹泻等五个证型。 1.3 辨证施治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轻型腹泻患者。 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 。西医诊 。 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K52.9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4-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3.疾病分型 (1)轻型 (2)中型 (3)重型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临床常见证候:风 寒泄泻证 湿热泄泻证伤 食泄泻证寒湿 泄泻证脾虚泄 泻证脾肾阳虚 泄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 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 急性泄泻≤5 天/疗程,迁延性及慢性泄泻≤10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和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 K52.904) 2.轻型腹泻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肌酶、电解质、便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1)中药汤剂 (2)中药煮散剂 (3)中成药 2.小儿推拿疗法 3.其他疗法 (1)敷贴疗法 (2)中药灌肠法 (3)针灸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大便成形,次数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一、主要的护理问题 (一) 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等因素有关。 (二) 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丢失液体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三)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四) 臀部皮肤发红及糜烂与大便刺激有关。 (五) 潜在并发症酸中毒、低钾血症。 二、护理措施 (一) 常规护理 1 调整饮食,去除引起腹泻的相关因素,对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做好消毒隔离。 2 预防或纠正体液不足,保证热量的摄入,遵医嘱给口服或静脉补液。 3 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4 防治肛周及臀部皮肤粘膜损伤。 5 合理的饮食摄入,保证患儿的营养。 (二) 专科护理 1 纠正体液不足的护理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脱水。轻、中度脱水而无呕吐者,可口服ORS液,服用期间让患儿多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如患儿出现眼睑浮肿应当停止服用ORS液。严重脱水者遵医嘱静脉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补液中密切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前囟、眼窝凹陷情况及尿量,注意不可过快或过慢。 2 电解质紊乱的护理遵医嘱补液后密切观察患儿肌肉张力、腱反射及精神状态,注意有无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补钾时注意浓度不得超过0.3%,滴数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心跳骤停。 (三) 病情观察观察大便性状、颜色、大便次数及量,患儿的皮肤、粘膜、眼泪、尿量,有无烦躁、嗜睡,甚至昏迷抽搐等症状。 (四)、健康教育 (一)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二) 指导患儿家长配置和使用ORS液。 (三) 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四) 增强体质,适当户外活动,防止受凉或过热,营养不良、佝偻病时及早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分析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5T11:01:40.4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作者:王启民 [导读]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中医辩证法治疗小儿腹泻,可将患儿的有效率明显提高,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枣庄市中医医院)山东枣庄 277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腹泻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3.33%,两组对比,P<0.05。结论中医辩证法治疗小儿腹泻,可将患儿的有效率明显提高,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推荐。 关键词:中医辨证分型;小儿腹泻;临床效果 腹泻病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好发季节为秋季。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症状为大便稀、次数增多,如治疗不及时会出现脱水、酸碱平衡紊乱等现象,严重威胁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在西医治疗中,以补水、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为主,用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给患儿造成极大的痛苦,为减轻患儿的痛苦,更好的治疗小儿腹泻病,我院采取了中医辨证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腹泻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61例,女59例,年龄为4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 2.31±0.51)岁,病程为1-61h,平均病程为(1 3.24± 4.67)h,其中有30例患儿为轻度脱水,占所有患儿的50%,27例患儿为中度脱水,占所有患儿的45%,其余3例患儿为重度脱水,占5%;观察组,男60例,女60例,年龄为3.7个月-3.8岁,平均年龄为(2.61±0.71)岁,病程为1.5-65h,平均病程为(13.84±4.97)h,其中有31例患儿为轻度脱水,占所有患儿的51.67%,24例患儿为中度脱水,占所有患儿的40%,其余5例患儿为重度脱水,占8.33%,这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包括纠正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等,观察组给予中医辩证疗法,具体如下:①伤食型:表现为腹胀、腹痛,泻前哭闹,大便酸臭,且伴有未消化的奶瓣,给予患儿口服保和丸,每次口服1/4丸,每日3次;②湿热型:大便呈蛋花汤样,伴少量粘液,可有发热、口干,尿少,深黄色;给予患儿葛根黄连黄芩汤治疗,黄连6g、甘草6g、黄芩6g,山楂3g;③脾虚型:大便稀薄,伴有白色奶块,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给予患儿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白扁豆12g、党参6g、茯苓12g、白术12g、薏苡仁3g、砂仁6g、甘草6g、莲子6g、山药12g、桔梗3g;如果患儿伴久泻不止,加石榴皮6g、益智仁6g、肉豆蔻12g。④风寒型:大便稀薄如泡沫,色淡,稍有臭味,可有肠鸣腹痛,给予患儿藿香正气水口服,每日2次,每次5-10ml。 1.3 评价指标显效:经治疗后,3d内患儿大便次数正常,每天小于等于3次,大便不再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为正常的糊状;有效:经治疗3d后,患儿大便的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形状稍改善;无效:3d后,患儿大便次数每日仍大于3次,形状仍为水样或蛋花汤样。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3.33%,两组对比,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小儿腹泻病由内在因素、感染因素及非感染因素所致,内在因素: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小儿时期,分泌的胃酸及消化酶较少,消化酶的活性较低,神经系统对消化功能调节的作用不大,而小儿生长发育又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进而增加了胃肠道的负担,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的现象;②机体防御功能较差:小儿时期免疫力较差,血液中存在的免疫球蛋白较低,胃肠道中的SIgA亦是如此,胃肠屏障功能较弱,胃酸分泌量少,胃肠排空较快,对感染因素防御功能差;感染因素:分肠道感染(主要由病毒及细菌引起)及肠道外感染(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皮肤感染等);非感染因素:喂养不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过早喂养大量淀粉、脂肪类食物等;如气温忽冷忽热,致使胃肠蠕动增加,减少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进而诱发腹泻;还有就是乳糖不耐受症、糖原性腹泻等吸收不良症也会引起腹泻,因此针对不同病因的小儿腹泻病要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常规的西医治疗中,我们选用的方法大都比较相似,即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大多数治疗都需要静脉点滴,给患儿造成较大的痛苦。 在中医辩证理论里,腹泻分为伤食型、脾虚型、湿热型及风寒型,虽都有大便次数增大,形状改变,甚至出现酸碱平衡紊乱等共同特征,但也有不同之处,中医辩证治疗是根据不同腹泻类型给予不同的药方,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来院的腹泻疾病患儿给予中医治疗,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3.33%,两组对比,P<0.05,由结果可知,小儿腹泻疾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综上所诉,中医辩证法治疗小儿腹泻,可将患儿的有效率明显提高,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推荐。 参考文献: [1]朱文雅.浅谈小儿腹泻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9):129,131. [2]韩翠翠.枫蓼肠胃康合剂治疗小儿腹泻(湿热证、伤食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3]张亚平,李虹.中医综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02:264-265. [4]罗菲.苍苓散对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肠粘膜免疫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