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五

分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德国毁约扩军的具体表现,轴心国集团的建立;了解绥靖政策的背景、《慕尼黑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解析和相应史料的解读,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全局思考问题,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对二战前的国际形势有更客观,全面的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深刻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了解在国际关系中采取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是不可取的。正是这种极端的民族利已主义,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回顾这一教训,对当今调整地区冲突和反恐斗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绥靖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答案:绥靖政策”是指一战后,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牺牲别国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

西方推行绥靖的背景有:①“和平主义”思潮:“一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各个国家损失惨重,由此惧怕战争的出现。因此,战后英法等国出现了一种鼓吹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②30年代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交替频繁,且忙于应付危机,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

③英法政治地位削弱:英法虽为“一战”的战胜国,但经济、军事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这使得统治集团中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试图通过对侵略者做出部分让步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④帝国主义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仇视;

⑤希特勒制造的假象: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法西斯国家则投其所好,竭力造成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法西斯的敌人的假象。这一切均是促成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因素。

⑥根本原因: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谋求大国的妥协,获得和平,来维护本国利益。

2、苏德为什么要签订两国互不侵犯条约?其后果如何?

答案:英法的绥靖政策使苏联寻求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希望破灭;《慕尼黑协定》和西方国家一贯的敌视使苏联警惕“祸水东引”。而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也同意与苏联进行谈判,两国

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打破了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为苏联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来加强备战,也打破了德日两国的反苏同盟,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从二战整体来看,这也使希特勒避免了两线作战,助长了其发动世界大战的野心。另外,苏德无视小国利益,参与分割东欧,给世界和平带来很大危害。

(二)探索与争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苏、德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外交领域的斗争,你认为最大的赢家是谁?最大的输家是谁?为什么?

参考要点:最大的赢家是德国,最大的输家是英、法。

英、法对弱小国家存有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本能的仇视,轻信希特勒宣传的惟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使得他们一直采取了姑息退步的外交策略,使得德国侵略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到了战前的充分扩张和发动战争的足够准备。正是英法等国狭隘的、极端的民族利己主义,不仅没有换来自身的和平与安全,而且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徐汇中学姚红老师提供)

第31课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静坐战”、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

知道苏德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重要影响。

知道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图,分析法西斯国家的战略企图。

通过分析史料,加深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背景、造成影响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清对法西斯邪恶势力妥协、退让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充分理解惟有团结一切和平力量,才能有效制止、避免战争。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试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被一步一步地扩大的。

(1)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2)德国突袭波兰;

(3)德国灭亡法国等国;

(4)德国空袭英国;

(5)苏德战争爆发;

(6)太平洋战争爆发。

2. 分析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是怎样运用“闪电战”的,并联系实际战例予以说明。

在德波战争、苏德战争等一系列战争中,德国都运用了所谓的“闪电战”,这一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都是法西斯国家采取偷袭方式发动的;

(2)被侵略国家损失惨重;

(3)都使反法西斯国家的队伍跳跃式壮大;

通过与法西斯国家的艰苦斗争,我们深刻意识到:对待反动势力,只有联合一切和平力量才能有效避免受到侵害。

(二)探索与争鸣

珍珠港遭受偷袭后的那个晚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总算赢了”,而后安然入睡。丘吉尔这样说的原因何在?

因为珍珠港事件的发生,使美国从此将完全作为同盟者与英国等国并肩作战,共同打败法西斯。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加入,法西斯国家的灭亡也就理所当然了。

第3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重大意义。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性战役。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史料,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而初步探讨如何尽早结束战争的有效政治办法。

通过对比两次世界大战,分析世界战争爆发的根源以及避免战争爆发的有效对策。(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残酷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协商解决国际争端、避免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归纳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原因:法西斯势力是企图称霸世界的邪恶势力,它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敌人,也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对手,更是人类社会进步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只有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联合起来,才能捍卫世界和平和人类的根本利益。

主要过程:

(1)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

(2)英国、法国、美国实行绥靖政策,试图“祸水东引”;

(3)英国提供德国突袭苏联的情报给苏联;

(4)苏德战争爆发,英、美表态支持苏联;

(5)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

(6)《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2、试分析纳粹德国在军事上是怎样从优势转为劣势的。

(1)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虽然被迫弃掉了全部装备辎重,然而却毕竟保留了有生力量,

以致他们随时都会重新具有抵抗德军对英国本土发起入侵的能力,甚至还可能重新越过海峡,卷土重来,没有1940年的盟军在敦克尔刻的顺利大撤退,就没有后来1944年的盟军在诺曼底顺利进行的大规模登陆!

(2)由于德军没能在不列颠之战中彻底打垮英国, 所以被迫修建了漫长的大西洋壁垒,处于两线作战,使得英国成为了一把高悬在北大西洋上的利剑始终威胁着第三帝国。

(3)1941年12月25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使得美国也加入了这场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化。

(4)在北非战场的阿拉曼战役中德国失败。

(5)1942-1943年间德军遭遇挫折: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使德国在军事上从优势转为劣势了。

(二)探索与争鸣

对美国于1945年在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这一历史举动,有些人赞成,有些人反对,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当初写信给罗斯福建议试制原子弹,此时也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参考答案:

第一种: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因为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虽然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的结束,但造成了十几万日本无辜平民的伤亡,是不人道的。同时,开启了人类使用核武器的先例,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消极影响。

第二种:赞同美国使用原子弹,因为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虽然造成了十几万日本无辜平民的伤亡,但是它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的结束,减少了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伤亡,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第三种:战争是把双刃剑。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有很多负面影响;美国对日不使用原子弹,也有很多不利方面。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慎战,珍惜和平,使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教案华东师大

版第五分册

一、教学目标

1、史实: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问世洋务运动期间的西学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史能:

(1)归纳说明:从近代民族工业的处境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重性特点。

(2)调查访问:了解上海地区早期民族工业企业和西学传播的代表性事例。

(3)分析评论:早期维新思想兴起的经济基础和思想条件。

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利益属向。

3、史识:

(1)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性。

(2)西学传播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思想文化的新因素,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3)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改革主张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为后来的戊戌变法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二、教学要点

1、重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影响。

2、难点:评价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重性和西学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历史作用。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一、教学目标

1、史实:日本挑起甲午侵华战争大东沟海战北洋舰队覆灭《马关条约》三国干

涉还辽反割台斗争

2、史能:

(1)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2)分析理解:从《马关条约》的内容看条约对中日两国的不同影响以及对远东国际格局的间接影响。

3、史识:

(1)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挑起的侵华战争,战争的结局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的程度。

(2)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英勇抗敌,以身殉国,台湾人民守士杀敌展开反割台斗争。这些动人事迹充分体现中华儿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的民族气节和优良传统。

(3)甲午战争的成败结局影响了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增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忧患意识,凸现了落后就易挨打、落后就要思变的历史真理。

二、教学要点

1、重点: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对中国的危害。

第7课戊戌变法

一、教学目标

1、史实:公车上书《时务报》与《天演论》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1)归纳整理:维新变法从思潮萌发到拉开序幕,再发展到高潮阶段的演进历程。

(2)分析说明:“百日维新”的政策措施的目的意图。

(3)分析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3、史识:

(1)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势危难之间,决心救亡图存,向先进的西方学习,矢志改革,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而不懈努力。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崇高精神永垂史册。

(2)戊戌变法宣传的进步思想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它的失败教训也唤醒了更多的进步人士走上民主革命之路。

二、教学要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在维新变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难点:顽固派为什么要镇压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留下的历史教训。

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一、教学目标

1、史实:19世纪末列强加大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

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2、史能:

(1)阅读分析:从课文39页的图表中了解信息,明白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2)比较特点:从性质、过程、结果等方面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点。

(3)讨论评判:义和团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

3、史识:

(1)从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史实,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确定“勿忘国耻”,“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2)《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沦为完全投靠帝国主义,维护封建统治的“洋人的朝廷”。

二、教学要点

1、重点:《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9课清末新政

一、教学目标

1、史实:“预约变法”上谕新政措施五大臣出洋考察清廷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

纲》皇族内阁

(1)比较辨异:清末新政与百日维新的措施之异同。

清末《钦定宪法大纲》与美国1689年《权利法案》对君权界定的差异。(2)归纳整理:清政府先后推行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背景与目的。

(3)分析理解:从清末新政的举措与过程剖析其实质与必然结果。

3、史识:

(1)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形势,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又一次自救运动。新政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预备立宪”的有名无实和“皇族内阁”的政治骗局,暴露了清政府假宪政真集权的真面目,从而使它大失民心,不可避免走向穷途末路。

二、教学要点

1、重点: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如何合理评价新政措施及其作用。

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史实: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接任临时总统

2、史能:

(1)归纳整理: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和武昌起义的背景及其阶段性的历史作用。

(2)分析比较: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在领导力量、目的要求、斗争方式、结果影响等方

面的异同。

(3)分析理解:全方位解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3、史识:

(1)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主要革命活动,感怀他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史实,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追求进步、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民主共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辛亥革命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需要另谋新的救国之路,任重而道远。

二、教学要点

1、重点:辛亥革命步步深入的发展阶段及其历史成果。

2、难点:如何全面、合理地评价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活动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因式分解教学设计1 华东师大版〔优秀篇〕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分析: 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式分解是在学习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等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解方程(组)及三解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由于本节课后学习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来进行因式分解,必须以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为前提,所以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由整式乘法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种逆向思维过程,而逆向思维对初一学生还比较生疏,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再者本节还没涉及因式分解的具体方法,所以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并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能力目标:由学生自行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目标制定的思想 1.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从学生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便于上课操作,便于检测和及时反馈。2.课堂教学体现能力立意。 3.寓德育教学方法 1.采用以设疑探究的引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把因式分解概念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作为主线,训练学生思维,以设疑——感知——概括——运用为教学程序,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坚持启发式,鼓励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原则。 4.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融教材练习、想一想于教学过程中,增设了由浅入深、各不相同却又紧密相关的训练题目,为学生顺利掌握因式分解概念及其与整式乘法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安排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看谁算得快? (1)若a=101,b=99,则a2-b2=(a+b)(a-b)=(101+99)(101-99)=400 (2)若a=99,b=-1,则a2-2ab+b2=(a-b) 2=(99+1)2 =10000 (3)若x=-3,则20x2+60x=20x(x+3)=20x(-3)(-3+3)=0 二、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1)请每题想得最快的同学谈思路,得出最佳解题方法 (2)观察:a2-b2=(a+b)(a-b) ①的左边是一个什么式子?右边又是什么形式? a2-2ab+b2 =(a-b) 2 ② 20x2+60x=20x(x+3) ③ (3)类比小学学过的因数分解概念,(例42=2×3×7 ④)得出因式分解概念。 板书课题: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也叫分解因式。 三、独立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 1.下列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教案-华师大版高三历史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租借的设立、管理,分析“国中之国”的涵义;了解晚清至民国华界市政的变化,分析租界对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客观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租界的建立、机构及特权等内容的学习,理解“租界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涵义;通过自晚清至民国上海华界市政的规划与实施内容的学习,理解“上海引领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上海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重点】 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晚清华界的市政;清政府颁布的自治章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评价租界的出现。 【教学过程】 导入:鸦片战争对上海的影响 《南京条约》规定,上海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随后英、美、法等国先后在上海设立租界,从此上海有了租界与华界之分。 1.“市政”的含义 市政,从字面上讲,市指城市,政指政治和行政。 广义的市政: 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租界的含义 租界:旧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有其管理的区域。 公共租界:旧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共同管理的区域。 3.华界的含义 在中国土地上有中国人居住和管理的区域。 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1.上海开埠: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屈辱地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市政 (1)租界产生的依据和标志 A.依据: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 B.标志:《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 a内容:具体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 b影响:宣告上海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辟设,而美、法两国紧随英国之后相继辟设租界,从此上海有了租界与华界之分;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问题:上海租界的历史从何年何事开始?何年何事结束? 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辟设——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宣布全部收回在华租界和租借地。 问题:为什么当时清政府官员对于租界的设立仅持使其(西人)“不骚扰居民”,免生事端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教案

《因式分解》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明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探索中进行新知识的比较,理解因式分解的过程,发现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明白可以将因式分解的结果现乘出来就能检验因式分解的正确性. 3、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分析 重点: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难点:怎么样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如何能将多项式分解彻底; 关键:灵活应用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对于每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分解彻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运用前两节课的知识填空: 1、()m a b c ++= ; 2、()()a b a b +-= ; 3、2()a b += . 二、探索问题: 请完成以下填空: 1、()()ma mb mc ++= 2、2 2()()a b -= 3、2222( )a ab b ++= 通过学生的动手,发现: 运用多项式乘法的逆思维来探索出因式分解的新知识,“探索”与“回忆”正好相反,它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就是因式分解. (1)中的多项式ma mb mc ++中的每一项都含有相同因式m ,称m 为公因式,把公因式提出来,多项式ma mb mc ++就可以分解成两个因式m 与a b c ++的积了,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2)、(3),是利用乘法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称之为公式法. 三、动手体验: 试一试,对下列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1、33a b += ;

2、555x y z -+= ; 3、2 24x y -= ; 4、2269m mn n ++= . 四、举例分析: 例1 对下列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1、2 525a a -+ 2、239a ab - 3、2 22516x y - 4、2244x xy y ++ 例2 对下列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1、322 344x y x y xy ++ 2、32312x xy - 五、随堂练习: P45 exc1、2 六、课堂小结: 1、什么叫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和乘法有何区别; 3、常用因式分解方法有几种; 4、在因式分解时就注意几个问题.

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四分册教学目标和辅助栏目的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练习与测评 1、15——16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获得长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具有重大改进;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商品生产和流通迅速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2、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马克思语),怎样理解这是一段“血和火”的历史?并请列举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答: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始于15世纪末,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充满了残酷的剥削,所以马克思称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西欧主要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在国内是:强制剥夺农民土地,并借助国家立法迫使失地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在国外是: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方式。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练习与测评 1、简述近代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答:(1)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2)领土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领土的统一是政治因素;(3)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地区间的交流,这是经济因素;(4)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是文化因素。 2、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所述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他航海探险的动机还有哪些? 答:⑴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必须把目光投向大西洋,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而且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 ⑵材料中所述哥伦布的目的是“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他的其它动机是掠夺梦寐以求的黄金、白银、香料等。 2、请为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制作一张表,以展示他们的航海历程。 根据书上大字内容整理归类,仅供参考:

高中历史二三分册 纵向整理(上海华师大版)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原始农耕: 发现时间: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生产方式: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特点:南稻北粟同时出现 生活方式: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姜寨遗址) 夏朝(BC2070—BC1600)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特点:具备国家基本特征;——军队和监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建立官制,制定刑法。社会性质: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 考古: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二重证据法:考古资料、文献记载 商朝(BC1600-BC1046) 制度:内外服制 信史: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文字: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用来记载占卜情况 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乐器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和木器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西周(BC1046-BC770) 制度:封邦建国体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井田制,方式——土地轮作制 周公——礼乐制度,“敬天保民”思想 社会大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6-BC221) 社会大变革 背景:连年征战,社会动荡 经济领域:铁制农具与牛耕技术 推行奖励农耕军功政策 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 政治领域:内政改革——趋同,为统一奠定基础 施行耕战并重政策 富国强兵为目标 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转型时期,“士”最为活跃 代表:儒家——“仁”“礼”“仁政”——孔子,孟子,荀子 法家——“法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受到当时当政者的欢迎),提倡专制独断、

严刑峻法(消极)——韩非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后世哲学有重大影响)——老子,庄子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BC221—BC206) 秦的统一 客观因素:区域性统一 内政改革出现趋同倾向 地处要塞,开化较晚,风气淳朴 *人民渴望统一 *经济发展——人民的辛勤劳动 主观因素:商鞅变法 重视选拔人才 法家改革 兼并战争 中央集权体制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 内容: 制度:中央——三公九卿——丞相(行政,百官之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郡县制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 政治:建造驰道与直道 军事:建筑长城、开边移民 思想:焚书坑儒 影响: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灭亡 1、表现:徭役繁重,过度征发民力,大兴土木 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 赋税沉重 2、未及时调整治国方略 3、宫廷斗争 4、文化专制,将士人推到对立面 5、六国臣民故国之思,未能在短期内归属秦朝统治 BC209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刘邦项羽起义(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楚胜),四年楚汉战争(BC206-BC202) 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西汉:BC202-9) 汉承秦制: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二次根式教案(含答案)

二次根式 21.1 二次根式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理解a(a≥0)是非负数和(a)2=a. 3.理解2a=a(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a)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3.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具体的数据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分类的数学思想,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a(a≥0)是一个非负数;(a)2=a(a≥0)及其运用. 3. 【教学难点】 利用“a(a≥0)”解决具体问题. 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回顾: 当a是正数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当a是零时,a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是负数时,a没有意义. 【教学说明】通过对算术平方根的回顾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概括:a(a≥0)表示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a≥0)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即有: (1)a≥0;(2)(a)2=a(a≥0). 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a中,a的取值必须满足a≥0,即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思考:2a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的一些值,如2,-2,3,-3等,分别计算对应的2a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当a≥0时,2a=a;当a<0时,2a=-a.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x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201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一轮复习代数讲学案:二次根式华东师大版

课题: 二次根式 课型:(复 习)课 授课时间:2010-3-4 学习目标:理解二次根式及相关概念,会化简二次根式并进行计算 【知识要点】 重难点:二次根式的准确运算。 1、 二次根式: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 ) 2、 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 (1))0_____()(2≥=a a (2)?? ???<=>==)0__()0__()0__(||2a a a a a (3))0,0_______(≥≥=b a ab (4) )0,0____(>≥=b a a b 3、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0,0________(≥≥=?b a b a )0,0_______(>≥=b a b a 4、 分母有理化: 5、 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 ,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6、 同类二次根式:化简到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 的二次根式 7、二次根式的运算:加减:①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②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分别合并. 乘除法: 再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典型考题】 1、下列各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12 B.x 3 C.32x D.3 5 2、 下列根式与8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2 B.3 C.5 D.6 3、 二次根式43-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 4、 若63=x ,则x =__________ 5、 3322323--+ 6、)0(4522≥-a a a 7、 5120- 8、 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222)()1()1(b a b a ---++. 9、已知321 +=a ,求a a a a a a a -+---+-22212121 【课堂练习】 1、4的算术平方根是( )A .2± B .2 C . D 2、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3、已知n -12是正整数,则实数n 的最大值为( )A.12 B.11 C.8 D.3 4 )A . B C D . 3a =-的正整数a 的值有( )个 A .1 B .2 C .3 D .4 6 _______. 7、最简二次根式x x 42-与x +14是同类二次根式,则x =_____。 8、当x ≤0 时,化简1x -的结果是 . 9 0|2|(2π)+-. 10 、26a ? 教/学反思: (第8题 )

华师大版因式分解教案

华师大版因式分解教案 宜宾县高场镇中梁宗鹏 【教学目标】 1.能区分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会根据因式分解的意义来判定一个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会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2.通过与算术中的因数分解相比较,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与多项式的乘法相比较,发展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因式分解在简化计算中的作用等,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增强求知欲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难点:多项式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类比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生活情境 设置悬疑【多媒体演示】 酸奶中的乳酸菌的营养; 【介绍小知识】 介绍活性乳酸杆菌在0℃~7℃的环境中 存活是静止的,但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乳酸 菌会快速死亡。 观看多媒体演示,并 思考下面问题: 每升酸奶在0℃~ 7℃时含有活性乳酸杆 菌220个,在10℃时活性 乳酸杆菌死亡了217个, 在12 ℃时又死亡了219 个,那么此时活性乳酸杆 菌还剩多少个? 你的列式是 (学生列完式看到 如此庞大的乘方可能会 不知如何处理。教师就可

适时地告诉学生:学完此节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复旧孕新 导入新课: 1、做一做 计算下列各式: (1)m(a+b+c)=_________ (2)(a+b)(a-b)=_________ (3)(a+b)2=___________ 填空: (1) ma+mb+mc=_____________ (2) a2-b2 =_______________ (3) a2+2ab+b2=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 填表: m(a+b+c)= ma+mb+mc ma+mb+mc = m(a+b+c) (a+b)(a-b)= a2-b2a2-b2 = (a+b)(a-b) (a+b)2=a2+2ab+b2a2+2ab+b2 = (a+b)2 等号左边等号右边等号左边等号右边 通过启发学生回忆小学中引述分解与 乘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 乘法的关系。 评述: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 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3、练一练 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哪些是因 式分解?哪些不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1)3(x+2)=3x+6 (2)ma+mb+mc=m(a+b+c) (3)x2+1=x(x+ x 1 ) (4)y2+x2-4=y2+(x-2)(x+2) (5)5a3b-10a2bc=5a2b(a-2c) (6)x2-4y2=(x-4y)(x+4y) 4、议一议 (1)3(x+2)=3x+6 整式乘法 (3)x2+1=x(x+ x 1 ) 不是整式 (4)y2+x2-4=y2+(x-2)(x+2) 不是积的形式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 答问题。 通过填表格比较、观 察、思考:能发现这两组 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积极思考,举手回 答。 学生讨论“注意点”

高中历史 4.15《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高中历史 4.15《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 案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第15 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案回顾:世界市场的形成: 开始形成: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亚、非、拉等地区成为西欧资产阶级疯狂掠夺金银财货和获取廉价原料的狩猎场(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初步形成:18 世纪60 年代发生的工业革命,进一步刺激了对这些地区的原料需求和商品销售。火车和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和普及,加快了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标志: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贸易的中心。 影响: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不断扩大,先进科学技术广泛传播。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一些国家则改革政治与经济结构,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完全确立: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特点: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全球贸易体系初步形成。 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分工初步显现经济全球化启动:(具体表现为)其中,欧美工业国是主要的工业品生产地与资本输出国,亚、非、拉农业国沦为它们的经济附庸、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 与此同时,世界已无“世外桃源”。 19 世纪末掀起的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狂潮让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被迫卷入国际政治漩涡。 加快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表现:1948 年,由23 个国家签订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多边贸易协定。 深入发展: 到80 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表现: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在此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 WTO)于1995 年宣告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大力增长。 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20 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经济

华师大版初二数学因式分解知识点及例题详解

初二数学——分解因式 一、 考点、热点分析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一)常见形式:(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 (3)立方差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 (4)立方和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 (5)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是适用于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的方法.) ①二次三项式: 把多项式c bx ax ++2,称为字母x 的二次三项式,其中2ax 称为二次项,bx 、 为一次项,c 为常数项.例如,322--x x 和652++x x 都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 在多项式2286y xy x +-中,如果把y 看作常数,就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 如果把x 看作常数,就是关于y 的二次三项式. 在多项式37222+-ab b a 中,把ab 看作一个整体,即3)(7)(22+-ab ab ,就是 关于ab 的二次三项式.同样,多项式12)(7)(2++++y x y x ,把x +y 看作一个整体,就是关于x +y 的二次三项式. ②十字相乘法的依据和具体内容 它的一般规律是:(1)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q px x ++2,如果能把 常数项q 分解成两个因数a ,b 的积,并且a +b 为一次项系数p ,那么它就可以 运用公式 分解因式.这种方法的特征是“拆常数项,凑一次项”. 注意:公式中的x 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当常数项为正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同号因数的积,因式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当常数项为负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异号因数的积,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1.1 二次根式(二)

21.1 二次根式(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2 x>0),(y=﹣2)(x>0) x+y中,二次根式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 x的取值范围是() A. x>3 B. x≤3且x≠0 C. x<3 D. x<3且x≠0 4、关于x x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 A. x>﹣2 B. x≠1 C. x>﹣2且x≠1 D. x≥﹣2且x≠1 5有意义的条件是() A. a≥﹣2且a≠﹣3 B. a≥﹣2 C. a≤﹣2且a≠﹣3 D. a>﹣2 6 x的取值范围为() A. 1 3 2 x ≤≤ B. 1 3 2 x <≤ C. 1 3 2 x ≤< D. 1 3 2 x << 7x的值有()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8a b =--,则() A. |a+b|=0 B. |a﹣b|=0 C. |ab|=0 D. |a2+b2|=0 94 =,则a的值为() A. ±4 B. ±2 C. 4 D. 2 10、当1<a<2时,代数式|1﹣a|的值是() A. ﹣3 B. 1﹣2a C. 3﹣2a D. 2a﹣3 11≥x的取值范围是() A. 1.5≤x≤2 B. x≤1.5 C. 1≤x≤2 D. 1≤x≤1.5

二、填空题 122x =-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13、已知x ,y 为实数,且y 4+,则x ﹣y 的值为______. 14、已知ab <0______. 15、观察下列各式: 11111122??=+=+- ???? ; 111112323??=+=+- ???? ; 111113434??=+=+- ????; …… 请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 ……,其结果为______. 三、解答题 16、(1)求式子(x ﹣2)3﹣1=﹣28中x 的值. (2)已知有理数a 满足|2019﹣a a ,求a ﹣20192的值. 17、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 18、已知211 x x -=+的值. 19、阅读下列解题过程: 2+=,求a 的取值范围. 解:原式=|a ﹣2|+|a ﹣4|, 当a <2时,原式=(2﹣a )+(4﹣a )=6﹣2a =2,解得a =2(舍去); 当2≤a <4时,原式=(a ﹣2)+(4﹣a )=2=2,等式恒成立; 当a ≥4时,原式=(a ﹣2)+(a ﹣4)=2a ﹣6=2,解得a =4; △a 的取值范围是2≤a ≤4. 上述解题过程主要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请你根据上述理解,解答下列问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章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课后练习一含解析新版华东师大版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重难点易错点辨析 题面:如果2(21)12a a -=-,则( ) A .a < 12 B. a ≤12 C. a >12 D. a ≥12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化简a a 3 -(a <0)得( ) A a - B -a C -a - D a 题二: 题面:设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2a +|a +b |的结果是( ) A.-2a +b B.2a +b C.-b D. b 满分冲刺 题一: 题面:已知实数x ,y 满足480x y -+-=,则以x ,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 20或16 B . 20 C .16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题二: 题面:若a ,b ,满足3a +5b =7,设S =2a -3b ,求S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题三: 题面:如图,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连接DE 和BF ,分别取DE 、BF 的中点M 、N ,连接AM ,CN ,MN ,若AB =22,BC =2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思维拓展 题面:若0<x <1,则4)1(2+-x x -4)1 (2-+x x 等于( ) A x 2 B -x 2 C -2x D 2x

课后练习详解 重难点易错点辨析 答案:B. 详解:由已知得2a ﹣1≤0,从而得出a 的取值范围即可. ∵2(21)12a a -=-,∴2a ﹣1≤0,解得a ≤ 12.故选B . 金题精讲 题一: 答案:C . 详解:对分子化简后约分即可:3a -=2a a ?-=a -·2a =|a |a -=-a a -. 题二: 答案:D. 详解:根据数轴上a ,b 的值得出a ,b 的符号,a <0,b >0,a +b >0,∴2a +|a +b |=-a +a +b =b , 故选:D . 满分冲刺 题一: 答案: B. 详解:根据非负数的意义列出关于x 、y 的方程并求出x 、y 的值,再根据x 是腰长和底边长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由480x y -+-=得,x -4=0,y -8=0,即x =4,y =8. (1)若4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4、8,不能组成三角形; (2)若4是底边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为4+8+8=20. 故选B. 题二: 答案:S 最大值=143,S 最小值=?215 . 详解:∵3a +5b =7, ∴a =753b -,b =735 a - ∴S =14193 b -,S =?215+195 a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七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七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 1.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佛学名词、术语),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这说明 A.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B.儒学从宋代开始才具有哲学思辨色彩 C.儒学融合了儒、道、法、阴阳诸家思想 D.宋代儒学是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产物 2.“初,秉忠(刘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倾斜)。’”因此,当时的科学家() A.创制简仪B.发明了浑象仪 C.进行子午线长度测量D.颁布《太初历》 3.东林党人顾宪成在谈到中因古代一位思想家时说:“其势必至自专自用,凭恃聪明,轻侮先圣,注脚六经,高谈阔论,无复忌惮”。高攀龙则认为该思想家“有扫荡廓清之功”,也“有流入空虚为脱落新奇之论”的危险。他们评价的这位思想家极有可能是 A.韩非子B.董仲舒C.朱憙D.王阳明 4.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下图为中国古代相关的发明成就。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 A.测试温度B.预测晴晦C.明辨方向D.劈山开路 6.《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了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第八表限制了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过1%;第三表规定了还债的30天“恩惠期”等等。有关《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 A.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B.保护了自由人的利益 C.强调司法程序的严格D.凸显法律公平与正义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1章 二次根式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练习 (新版)华东师大版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一、选择题 1.以下二次根式:①12;②22;③ 23 ;④27中,与3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①和②B .②和③ C .①和④D .③和④ 2.xx·十堰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2+3=5B .2 2×3 2=6 2 C.8÷2=2 D .3 2-2=3 3.计算48-9 1 3 的结果是链接听课例3归纳总结( ) A .-3B.3C.1133D .-11 3 3 4.xx·聊城计算(51 5 -2 45)÷(-5)的结果为( ) A .5 B .-5 C .7 D .-7 5.对于任意的正数m ,n ,定义运算“※”为:m ※n =?????m -n (m ≥n ), m +n (m

(2)xx·山西4 18-9 2=________. 7.xx·西宁计算:(2-2 3)2=________. 8.若最简二次根式7a -1与6a +1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 =________. 9.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cm ,12cm ,18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cm. 10.(1)若x =2+7,y =7-2,则x +y =________,xy =________;链接听课例4归纳总结 (2)若x =2-1,则x 2+2x +1=________. 11.计算(5+2)xx ×(5-2)xx 的结果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2.计算:(1)523-346+323+1 46; (2)32-1 28+ 1 2 ;链接听课例3归纳总结

华师大版 上海高中教材《高中历史》 1-7册整理

《高中历史》Beta 1 第一章:世界古代史 第一节:古代东方 考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 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区域,东临伊朗,西临阿拉伯大沙漠,北极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相当于今日之伊拉克,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处于亚非欧交界处。 考点: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A) 一.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引起书写笔画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二.《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字作品之一。 考点:《汉穆拉比法典》(B) 背景: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他在位期间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古代两河流域也随之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目的: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与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不是第一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法制价值)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法典保留了诸如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但同时也否定了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藏匿奴隶,倒卖奴隶的行为,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考点: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解释) 考点:金字塔和来世信仰(A) ●金字塔的象征意义:金字塔式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 至无无上的权威。(政治上)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宗教 上) ●金字塔的历史意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 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考点:象形文字(A) 发明时间和命名原因: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为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书写工具:埃及人最初以石头和刻刀做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象形文字消亡原因: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内因),只有祭祀、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人征服起,埃及迅速“阿拉伯化”(外来侵略和强势文化冲击:外因) 考点:种姓制度(B) 1.背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先后征服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征服的过程中曾用种性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区别其高贵的身份地位、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地位。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为四大种性集团。 2.等级划分:婆罗门(祭祀、僧侣等精神统治者)刹帝利(以国王为首的军事贵族等世俗统治者)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 3.实质是等级制度 4.特点: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 1.如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 据此可知,运河的整修 A.出于古代政治中心转移需要B.为解决北方水资源匮乏问题 C.为弥补陆路运输的严重不足D.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2.中国人口达到3亿以上最初应是在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 3.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商业活动不受规模限制 4.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一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5.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幕”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主要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坊和市的界限十分鲜明 C.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D.官府直接监管交易活动

6.明朝大移民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共十八次,主要向中原地区移民。凡垦田移民,朝廷都有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征三年赋税。此政策 A.促进长途贩运进一步发展B.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C.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条件D.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 7.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B.为了维护统治与巩固政权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8.余梓东在《康熙皇帝:不修长城修“关系”》中指出:“这种用人而不是用砖石固边御敌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清朝统治者在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理念方面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清朝……实现了‘固国不以山川之险’。”下面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 A.设立主管边疆事务的地方机构—理藩院B.实行“区别对待,因俗而制”的政策C.设置辽阳行省管理东北D.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A.唐朝健全科举制B.宋朝创文官体制C.明朝设置内阁制D.清朝设立军机处 10.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出宋代婚聘变化的原因有 ①科举制度盛行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①理学的兴起①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A.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二、填空题 11.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________制宣告废除,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________制逐步形成。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________。但________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后雍正时期设________,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三、简答题 12.聚焦古代边疆中国古代的边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1章 二次根式解码专训 (新版)华东

二次根式 解码专训一:巧用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求字母或代数式的值 名师点金:本章涉及的概念有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等,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要明确: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最简二次根式的特征:一是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二是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要确保在最简二次根式这一前提下看其被开方数是否相同. 利用二次根式的定义判定二次根式 1.下列式子不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A.3a2 B.x2+1 C.-3x(x≤0) D.-x2+8x-16 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字母的范围 2.无论x取何实数,代数式x2-4x+m都有意义,化简式子(m-3)2+(4-m)2. 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识别最简二次根式 3.下列二次根式中,哪些是最简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412-402,8-x2,22,x2-4x+4(x>2),-x 1 2x ,0.75ab,ab2(b>0,a>0), 9x2+16y2,(a+b)2(a-b)(a>b>0),x 3 , x 3 . 4.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1) 1.25; (2)4a3b+8a2b(a≥0,b≥0); (3)-n m2(mn>0); (4) x-y x+y (x≠y). 利用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求字母的值

5.如果最简根式 b -a 3b 和2b -a +2是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那么( ) A .a =0,b =2 B .a =2,b =0 C .a =-1,b =1 D .a =1,b =-2 6.若最简二次根式5a +b 和2a -b 能合并,则代数式-3a 2b +(3a +2b)2 的值为________. 7.如果最简二次根式3a -8与17-2a 在二次根式加减运算中可以合并,求使4a -2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 8.若m ,n 均为有理数,且3+12+34 =m +n 3,求(m -n)2 +2n 的值. 解码专训二:二次根式中常见五种热门考点 名师点金:本章内容在中考中主要考查二次根式及其性质,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多以填空题、选择题或计算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与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二次根式的内容是中考热点之一.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及性质 1.若式子 x +4 x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已知a +1+|b -3|=0,则1+a +a b 的值为________. 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运算 3.(2014·徐州)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A .2+3= 5 B .2×3= 6 C .8÷2=2 D .(-3)2=3 4.若最简根式 a +b 3a 与a +2b 可以合并,则2a +3b =________. 5.(2014·张家界)计算:(5-1)(5+1)-? ?? ??-13-2 +|1-2|-(π-2)0 +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