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 公司创业计划书

机械 公司创业计划书

XX机械系统机械制造行业

方案书

二0一0年二月

目录

1 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特点概述 1

1.1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的产品与生产特点 1

1.2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的产品与技术发展趋势 2

1.2.1机械制造产品发展趋势 2

1.2.2机械制造企业营销发展趋势2

1.2.3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2

1.2.4对企业管理系统提出的要求3

2 机械制造行业(企业)MIS应用需求分析 4

2.1机械制造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概述 4 2.1.1销售与市场功能领域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4

2.1.2物料管理功能领域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4

2.1.3生产制造功能领域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5

2.1.4财务与成本功能领域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5

2.1.5企业高层管理功能领域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6

2.1.6 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对管理软件的特殊要求 6

2.2机械制造行业(企业)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状况分析7 2.2.1主要单项应用状况7

2.2.2企业应用现状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差异7

2.2.3在基础管理方面应用的差距和局限性8

2.2.4 企业业务与财务非集成化应用后果分析9

3 XX机械在机械制造行业(企业)解决方案10

3.1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解决方案概述10

3.1.1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解决方案目标10

3.1.2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解决方案设计原则10 3.2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解决方案12 3.2.1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管理咨询目标12

3.2.2 XX机械管理咨询方法论介绍12

3.2.3 XX机械管理咨询优势13

3.2.4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管理咨询的主要内容13 3.3.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基础管理解决方案17

3.4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财务管理解决方案23

3.4.1 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总帐管理23

3.4.2企业财务分析25

3.4.3 企业应收帐款管理26

3.4.4 企业应付帐款管理29

3.4.5工资管理31

3.4.6固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32

3.5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物料管理解决方案35

3.5.1采购物料计划管理35

3.5.2采购作业控制35

3.5.3库存管理业务40

3.6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生产管理解决方案43

3.6.1 生产计划管理43

3.6.1装配线生产车间管理45

3.6.2零部件生产车间管理46

3.7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销售与分销解决方案49 3.7.1销售预测管理49

3.7.2销售业务管理49

3.7.3销售业务单据核销、结算处理50

3.7.4信用管理50

3.7.4销售与分销管理报表分析50

3.8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53 3.8.1物料计划单价管理53

3.8.2机械制造企业存货核算业务管理53

3.8.3机械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设置56

3.8.4费用与车间产量维护57

3.8.5 XX机械产品成本计算57

3.8.6企业成本分析59

3.8.7企业成本管理报表与查询60

3.8.8期末处理61

3.9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62 3.9.1日常人事管理62

3.9.2月、季、年度绩效管理62

3.9.3人员招聘选拔63

3.9.4职员培训发展63

3.9.5员工薪酬管理63

3.9.6个人服务和系统管理64

3.10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64

4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XX机械系统实施支持解决方案6

5 4.1 XX机械系统实施解决方案概述65

4.2第一阶段:项目组织67

4.2.1建立项目组织67

4.2.2项目启动大会69

4.2.3建立项目总体实施计划69

4.3第二阶段:系统培训69

4.3.1XXXX机械系统安装69

4.3.2 XXXX机械系统集中培训69

4.4第三阶段:系统定义70

4.4.1企业现有系统流程整理70

4.4.2建立原型测试计划70

4.4.3系统原型测试70

4.4.4 原型测试整理70

4.5第四阶段:数据准备70

4.6第五阶段:系统试运行70

4.7第六阶段:运行管理71

4.8实施计划的制定与现场实施支持71

4.8.1 总体实施网络计划71

4.8.2现场实施支持计划71

4.9系统实施保证71

4.10 XX(Kingdee)客户服务体系简介72

4.10.1服务方式与内容介绍72

5 XX机械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培训解决方案75

5.1培训体系75

5.2培训计划76

6 XX机械公司介绍78

6.1XX国际公司简介78

6.2 XX机械公司产品系列主要业绩79

6.3 XX机械公司典型客户清单80

7 XX机械 XX机械系统解决方案的网络系统平台解决方案 81

7.1 机械制造行业(企业)(企业)系统平台解决方案的总体需求

81

7.2 机械制造行业(企业)(企业)系统平台实现策略与设计原则

81

7.3 XX机械系统平台解决方案的目标81

7.4 XX机械系统平台解决方案的特点81

7.5 XX机械系统平台解决方案的与拓朴图体系结构81

7.6 XX机械系统平台解决方案的主要配置说明81

机械制造行业(企业)解决方案大纲

1 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特点概述

机械制造行业属于典型的离散制造业。机械制造在我国是工业的重点行业,由于发达国家转移传统工业产业,所以使我国及东南亚等国家,这些具有较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国家,在机械制造业领域有了长足发展的机遇。我国的制造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是落后的,特别是在精密仪器、机床、基础设备等产品方面更是如此。机械制造属于比较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车间主要按工艺布局,并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为主。成熟的机械类产品,通常已标准化、系列化,且产品规格也比较多。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在营销与服务方面具有下列特征:由于机械类产品,特别是加工、动力、测试设备类机器,结构及技术复杂程度较高,一般采取自建服务站来满足用户服务的需求;销售环境一般是面向订单生产(MTO),或者是按订单和预测的结合,以订单为主。销售方式通常是以集中订货、机械产品的营销公司代理、企业办事处销售等多种方式。

1.1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的产品与生产特点

大多数机器设备或一般机械制造产品通常是离散的装配型产品。其中大部分零部件已实现标准化,有机械类的,如齿轮、轴承等,也有电子电器类的,如电路板、电机、微处理器等。象机床这样的产品,装配过程相当复杂、还有产品调试、测试的过程,由于有较多的品种规格,车间的生产设备需要高度的柔性才能适应。

机械制造产品一般是标准化和系列化的产品,并有相应的质量检测标准和安全认证标准。

国内机械产品的传统制造企业,在以往的大而全的指导思想下,一个零件从原材料开始的几乎全部工艺阶段的生产车间都有,所以,生产周期比较长,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也慢。

该行业的企业由于主要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车间通用设备比较多,产品的工艺过程经常变更,零部件较多,车间生产作业的调度与控制比较难。因此,在管理上需要进行周到和比较精细的计划。企业按订单组织生产,由于很难预测订单在什么时候到来,因此,针对机械行业的这种生产管理特点,所以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的应以生产制造管理为核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及时掌握配套、外协厂家的动态,合理控制库存,优化生产计划控制,严格控制交货期,提高应付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掌握企业资金流向。真正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提高多品种生产经营的管理、控制能力。

1.2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的产品与技术发展趋势

1.2.1机械制造产品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产品领域,特别是加工与测试设备,自动化、数控技术、机器人等技术的深化应用一直是全球制造业技术进步所追逐的目标。由于柔性制造技术的兴起,对各种加工设备的柔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芯片成本的不断降低,在机械制造中大量的数字化技术已广泛采用。

1.2.2机械制造企业营销发展趋势

在机械制造领域,由于新技术不断采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运营成本的下降,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提高机械产品性能。在机械制造行业对成本有不断要求降低的趋势,并且要求的交付周期也日益缩短,因此,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运营要求。

同时由于技术趋同化,使产品差异缩小。机械制造企业纷纷寻求其他方面的竞争差异,提供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例如,在服务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随着用户要求服务的越来越多,要求配件供应及时,为了缩短服务半径,出现了专业化服务分工。以往机械制造企业的主要销售模式即自产自销方式,将与专业机械代理商结合,提供本地化、专业化的设备安装与维修服务。

近20年来,随着经济实力与技术力量的发展,一些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开始拥有了自己的一些核心技术,产业布局开始向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方向扩张,实现上下游开始对接。同时已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量输出机械设备及技术。

1.2.3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常以机床设备为代表,技术的发展也带动其他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

各类机床全面数控化:数控技术不仅应用于车、铣、钻、磨和电加工机床,而且各类压力机械、轻工机械、检测工具等也开始使用数控技术。

加工过程自动化、柔性化:自动化指加工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设计

与制造和生产管理主要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柔性化指整个系统包含加工、运储、刀具和夹具管理等部分,可以灵活改变生产对象,分步实施新的工艺流程,不必象已往加工必须重新建立生产线。切削向高速、高精度、高硬度、干切削发展,带动刀具、机床部件、加工理论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变化。

直接利用新材料制造设备零部件,大幅度提升机床性能。例如:利用含C、H2的气体,运用CVD(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可低成本获得刀具金刚石表层镀膜,使刀具切削性能产生质的飞跃。用精细陶瓷、工程塑料、树脂、碳纤维等材料制造机床主轴、衬套、轴承、结构件和床身,使其工作和使用性能有极大的提升。

整体上,制造企业信息化进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功能自动化阶段。在七十年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生产领域的自动控制提供了可能,使得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的制造自动化技术成为可行,由此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物料管理计划(MRP)等自动化系统。信息集成阶段。八十年代针对设计、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自动化孤岛问题,实现制造信息的共享和交换,采用计算机采集、传递、加工处理信息,形成了一系列信息集成系统,如CAD/CAPP/CAM、CAD/MRPⅡ、CAPP/ MRP Ⅱ,CIMS。过程优化阶段。九十年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意识到除了信息集成这一技术外,还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如用并行工程(CE)方法,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下游工作中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等,重组设计过程,提高产品

开发能力;用企业经营过程重构(BPR),将企业结构调整成适应全球制造的新模式。敏捷化阶段。九五年以后,以Internet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Internet 在改变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企业组织管理方式,使以满足全球化市场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快速响应制造活动成为可能,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等新的制造模式应运而生。

在这些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出现了如下解决办法。

JIT和精益生产:用来解决生产浪费问题

柔性制造(FMS):用来解决产品批量和种类变化问题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用来解决企业信息集成问题

并行工程(CE):用来解决缩短设计时间问题

大批量定制生产(MC):用来解决企业设计工作重用问题。

敏捷制造:这是美国“21世纪制造企业的战略”。

敏捷制造从高瞻远瞩的角度提出了制造企业的核心问题———敏捷性。敏捷性是企业的综合能力。敏捷制造哲理提出之前的一些哲理都是为解决企业的局部问题、提高企业的局部能力服务的,是解决“树木”问题的,敏捷制造的提出则是解决“森林”问题的。整体包含局部,局部寓于整体之中。敏捷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个环节(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管理效率)问题的解决,必然要通过运用各种哲理(包含敏捷制造本身内含的新哲理)解决各个局部问题来达到整体敏捷性的提高。因此,敏捷制造哲理的提出并不是要替代这之前提出的其他哲理,其他哲理还是有他们存在的空间,只不过敏捷制造比他们看得

更远,而且敏捷制造要利用他们。

从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可看出,21世纪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信息技术在促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然是第一位;独占性技术决定了产品的价值和价格;联合和竞争两位一体,并超出国界,敏捷性成为制造业追求的目标;管理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制造技术将继续围绕信息化、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1.2.4对企业管理系统提出的要求

机械制造企业由于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工艺阶段多,相对其他企业而言,在管理方面有较高的难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传统人工管理的模式下,开始出现管理上的“供应黑洞”,“销售黑洞”等等,使企业难于继续提高生产率和整体管理水平。难以控制管理“漏洞”的扩大与增加,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对业务过程的适时控制。由于没有建立集成化的企业ERP管理系统,业务状况信息往往不能及时掌握,这说明企业对于业务过程有了管理和控制的迫切需要。

同时,由于机械制造行业一般率先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使生产周期进一步缩短。机械制造企业在在缩短生产周期和增加品种规格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努力方向。为了提高内部供应链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机械制造企业纷纷采用IT技术,例如ERP 系统,EDI等先进技术,建立信息反映敏捷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这说明企业有了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以上这些发展趋势,要求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系统具有反应快速、控

制严格和信息畅通等特点。具体说来,机械制造行业企业ERP管理系统应该:

(1)强化基础管理,建立统一、共享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物料、物料清单(BOM)、工艺路线数据,整合和记录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基本业务信息,充分挖掘信息资源;

(2)建立合理、有效、可行的制造管理业务流程,能够有效管理客户、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关系,并能有效地沟通;

(3)加强对生产过程、计划过程和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提高对多品种生产管理的能力,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期,对拖欠的定单进行控制,提高生产率,加强市场竞争力;

(4)能够实时获得整个组织的关键信息,并按这些信息快速进行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有效地支持企业高层管理决策,支持企业做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5)能够支持日常工作效率的提高,减轻员工负担,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机械制造行业(企业)MIS应用需求分析

2.1机械制造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概述

机械制造行业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态势的变化,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市场信息和营销管理方面、服务体系方面,生产系统方面,生产成本管理方面等等,逐步暴露出许多潜在的问题。

例如,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生产运作系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品种,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客户服务水

平?如何使企业的制造、采购、物流系统更为流畅,提高物料供应效率?如何与供应商建立信息沟通关系,提高双方的运作效率等等。

2.1.1销售与市场功能领域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的管理系统现状,在市场与销售功能领域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对市场与销售需求信息及变动把握不准,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安排;

(2)对分销库存的管理力度不够,常常对不上帐,配件等流失比较严重;

(3)销售与市场部门与企业的制造、工程设计部门的信息沟通严重脱节;

(4)销售部门不能准确、实时地得知企业产能状况,在确定交货期时,缺乏依据。影响交货期的准确性,拖期严重;

(5)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数据支持,销售人员对用户的产品要求变化不能及时报价,影响了企业的响应速度和竞争能力;

(6)由于客户多,客户资源分散在各个销售人员的头脑之中,缺乏统一有效的客户管理体系,影响了服务与配件的持续营销;

(7)对销售订单管理不规范,销售订单变化不能及时反馈到生产系统中去,。

2.1.2物料管理功能领域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的管理系统现状,在物料管理功能领域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物料计划比较粗,通常采用月度计划的形式,对市场需求变动,质量及物流其它的变动状况不能迅速反映,需要现场人工跟踪控制,因此波动性很大;

(2)缺乏科学的供应商评价与管理机制,物料采购的品种、数量、质量和价格在企业内部还缺乏严格的监督和审核机制;

(3)车间现场物料流严重地不平衡,由于缺料发生率高,常积压在车间现场;

(4)无法及时获得企业及分销系统的物料需求信息,企业在编制物料库存的日、月、季、年报表时常常拖期,不能满足企业适时管理的需求;

(5)高库存常常伴随缺料,缺乏有效分析成套性、缺料情况和超储积压情况的手段,不能科学地按时、按质、按量组织供应,以最小的物资储备满足最佳的供货状态;

(6)不能有效控制仓库的生产发料,使物料的定额管理难以执行;(7)对企业内部物流缺乏科学的规划、管理,无法有效、及时分析库存资金占有与分布情况。

2.1.3生产制造功能领域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由于企业还没有建立集成化的企业ERP管理系统,所以在生产制造功能领域主要存在下列计划与车间方面的管理问题:

(1)由于生产制造业务未能与财务成本管理业务集成,信息不能共享,对物料、工时费用等综合控制管理能力较弱;

(2)生产计划采用月度计划的形式,并且多是手工编制和费力耗时。

由于品种变化快,零件借用情况多,设计部门的工程更改难以与计划人员衔接,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快的要求,在考虑计划与执行情况的平衡时,难以收集执行层的采购进度和生产进度及变化情况;(3)由于生产能力的变化,常常影响生产计划的正常执行,手工进行生产能力需求与负荷的汇总与分析非常困难,使生产计划变成指导性计划,缺乏计划的严肃性,影响了制造资源的统一调度与使用效率;(4)车间生产作业计划调度很难,催进度、派工和催短缺物料,需要调度人员的积极态度和责任心作保障,使对生产作业计划完成情况掌握很难,因此,生产周期难以缩短。

2.1.4财务与成本功能领域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机械制造企业由于未实现业务与财务应用的一体化,所以在财务与成本功能领域存在下列问题:

(1)制造成本难以实现适时的管理与控制,物料部分的原材料成本,各种费用处理的数据量大,缺乏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无法细化产品成本核算和按计划成本执行控制,所以只能粗放地核算与控制;

(2)对于单件制造或小批制造的品种,不能进行按产品、订单的成本核算,对定价和赢利性缺乏支持,企业常常不知道,销售该产品是否赢利,赢利多少;

(3)由于客户量大,又有持续不断的配件销售和服务销售,对应收款及拖欠款管理难度较大,对订货、发货、预收款、应收款的对帐和清理困难;

(4)对应付款的审核控制不到位,不易控制采购资金的有效利用,

对应付帐款与收货情况的对帐难度大;

(5)由于需要人工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效性差,所以对现金管理的力度不够,无法对资金的合理调配与运用进行综合平衡。

2.1.5企业高层管理功能领域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机械制造行业(企业)一般是工艺阶段多,制造规模较大,供应商多等原因,高层管理在定价决策、销售状况与财务状况查询,产品决策、财务决策等领域,主要存在下列管理问题,影响了决策的质量:(1)从总体上来说,由于企业基础管理一直比较薄弱,导致决策缺乏必要的业务数据支持,或不能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无法实现决策科学化;

(2)因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要不断开发新的品种适应需求变化,所以在新产品决策时,由于市场信息不准,成本管理的粗放性等原因,无法比较准确地进行性能价格比分析;

(3)不能准确掌握物料、订单信息、质量信息,所以依赖于部门经理经验式的管理,导致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程序化,不易控制部门级业务行为。例外事件多,非程序化决策过于频繁,“急件”太多,管理控制以“救火”为主,高层管理者常陷于日常事务处理;

(4)缺乏财务与业务集成的管理系统,业务流程不畅,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企业内部条块分割,不易协调,业务效率低下,对市场反应速度较慢;

(5)缺乏财务与业务集成的管理系统,资金、成本信息不能反映业务状况,使高层管理决策时,多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和盲目性;

(6)对人的管理,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一般人事管理的观念和方法上,如何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培训,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的效果与效率,常常是苦于没有系统的管理方法。

2.1.6 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对管理软件的特殊要求

根据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的特殊性,我们分析上述的管理问题后,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首先,需要基于制造与财务集成的财务管理系统,使企业能够掌握业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及时掌握成本信息。通过财务管理系统,逐步促进业务建设与规范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及时,必要的财务信息,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果。

其次,在销售管理系统中,需要不断收集客户信息,掌握客户个性化的需要,能够支持企业加强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为企业及时提供最终顾客群体的消费信息和需求信息,强化企业的需求管理能力。理顺销售与制造之间的接口关系和业务流程,加强对交货期的控制与脱期订单的管理,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最后,在制造管理系统方面,生产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预测需求和订单需求,能模拟车间能力需求和负荷状况,支持计算机辅助的能力平衡。在企业内部,可将制造、物料管理、销售管理,即内部供应链实现集成。并能支持企业跟踪车间作业、采购作业成本的发生,强化成本控制管理。

由于各个外部企业在互联网上进行促销和交易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所以机械制造企业的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提出了强化与外部环境联

系的要求,所以采用的系统平台技术方面,应支持基于Internet/intranet 的应用。

2.2机械制造行业(企业)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2.2.1主要单项应用状况

机械制造企业,原来大多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如华东、东北等地区的机械制造企业,计算机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历史比较早。借助于计算机应用,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工作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还主要是企业局部业务领域的应用,如会计电算化,库存管理,工资管理,销售管理等单项应用,通常业务与财务还未集成。机械制造企业经过前几年的企业信息化探索,一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益:(1)公司高层主要领导及部门经理层,和大多数部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较为正确的认识。

(2)企业的销售、生产、财务、技术、采购等生产经营部门对信息化建设有比较明确而又迫切的需求,态度积极。

(3)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例如:建立了公司内部计算机网络;实施了财务、销售等多个单项计算机应用系统;培养了一支应用软件开发队伍;造就了一些管理业务部门的计算机应用骨干;有的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建设的专门组织机构。

(4)随着部门计算机的应用,管理基础工作如物料编码,仓库的定置管理等等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随着企业业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特别是市场竞争的加剧,

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很多企业也感觉到早期计算机管理应用上的一些缺陷,这主要的是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系统观念未确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计算机单项管理的不断发展,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低,信息资源达不到共享,产生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和较高的差错率。信息共享和系统的集成难度在日益加大。

(2)多是定制开发的业务系统,业务发生变化时,现有的计算机应用难以适应。

(3)各类实体没有统一编码,财务和业务部门各行其事,综合部门难以控制,造成了人为割断信息联系的现象。

(4)基础管理数据不够完整,不够准确和规范,某些物料参数甚至没有现成资料。

(5)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不太明确,机构的职责权限不够清楚,反映在总体协调上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改善。

(6)由于原来系统开发的规范性不够,为日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带来困难。

(7)系统软硬件平台不够统一,尤其是软件平台严重滞后,在扩大应用范围时,系统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8)系统开发以模拟手工操作为主,没有很好地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去分析当前管理业务,优化业务流程,难以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应用的整体效益。

2.2.2企业应用现状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差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