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摘要:当前,社会经济急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问题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最大瓶颈。如何科学地、客观地认识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研究的必要性,并有效地分析其影响因素,最终为解决我国地方政府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府行为选择和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遭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困境和困扰,探究其主要原因莫过于是我国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存在的不合理而造成的。而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上,是否具备较强的环境治理能力,深深地体现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和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和谐健康的发展。

于生态环境这种特殊的“公共物品”已经凸显其稀缺性和不可逆性特征,因此,地方政府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维观念上应该要冲破陈旧的桎梏,进而发挥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综合评价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科学地、客观地认识到我国地方政府能力研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顺利转型的必要性,并对其影响因素做出有效地分析,仍然是社会科学、环境科学、乃至生态学领域的重大课题。一、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内涵什么是政府能力?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说法,我们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梳理:一是从政府本位的角度,将政府能力认为是国家能够合法地使用那些独占性权利活动的能力;二是从政策制定或执行效果的角度理解政府能力,认为政府能力是各项政治与行政制定安排的选择和发展,将政府能力的研究引入政策分析的微观领域;三是从政治体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上界定政府能

力,认为“政府能力是指建立政治行政领导部门和政府行政机构,并使它们具有制定政策和在社会中执行政策,特别是维护公共秩序和维护合法性的能力”1;四是在国家层面上从财政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政府能力,是指中央政府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并主要体现为政府的财政能力;五是从政府政策的角度出发,认为政府能力是指政府能否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政策,能否持续稳定地将这种政策引向深入的能力;六是从政府权能角度出发,中国大陆学者施雪华认为“政府能力就是为完成政府职能规范的目标和任务,拥有一定的公共权力的政府组织所具有的维持组织的稳定和发展,有效地治理社会能量和力量的总和。”2笔者认为从政府权能角度出发理解政府能力颇具合理性,主要因为政府能力总是和政府权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政府能力总是在实现政府行政职能中外显的,另一方面,任何政府职能的履行必须要以一定的政府

能力作为条件和保证,政府能力的大小、优劣直接影响到政府职能实现效率的高低、快慢。在了解了政府能力之后,如何理解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呢?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是指将环境治理能力引入政府能力的思考框架。国内著名学者吴家庆认为,地方政府能力是一种若干因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对其复杂的内部结构加以考察,并从横向的角度对地方政府能力的构成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认为地方政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十大能力:市场规制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公共政策执行能力、信用能力、软环境维护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生态平衡能力、社会公正与秩序维护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各种“天灾”不断上演的今天,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逐渐显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而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该冲当什么样的角色,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因此,研究地

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所谓环境治理能力指的就是指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环境具备承受这种压力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限度,环境质量就会越来越差,我们这里所讲的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自然生态环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政府作为“公共人”的特性决定了政府仍将是环境公共事物治理的主导者。3所以,我们可把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定义为地方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调动社会资源,并且以自身为主导的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和个人在处理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实际拥有的能量和能力的总和。这里所说的“地方政府”,是指狭义的政府,即地方行政机关。

二、加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研究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之初,特殊的国际环境和严酷的国际国内形势,决定了

我国必须要迅速在经济上面有所发展,方能在世界上立足。在盲目追求高GDP的同时,我们几乎完全忽视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发展,这样的发展方式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大多数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上面所采取的政策方针是“竭泽而渔”和“先污染,后治理”。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生产规模扩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逐渐显现出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这迫使人们开始反思传统的发展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地方政府作为环境公共事务的主导者,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和环境问题的处理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研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第一,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研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执

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目前,我国每年能源消耗量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总和,石油消费量一半多依靠进口,高能耗产生了仅占世界%的GDP,却留下了许多受污染的城市、全世界1/3的垃圾和频繁发生的“血铅”事件。“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如果继续沿用拼资源、拼消耗的发展模式,各地方政府不明确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不通过提高自身公共管理能力和水平来优化环境治理方式和行为,我国经济将难以持续,出现“增长的极限”并非危言耸听。于地方政府是地区经济环境的调控主体和地区经济环境的管理中心,因此,必须要明确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地位。只有加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进一步强化污染控制的基础,积极探索污染控制与质量改

善兼顾的中国环境管理新模式,以环境质量管理“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推进经济社会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因此,系统地研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对我国资源环境的充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第二,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研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日益恶劣的环境状况却使人们的生存条件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在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后,人们群众的需求层次会不断提高,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追求。经济发展关系人们的生活水平,环境状况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然而,近年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所引起的诸多问题更是深深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使人们最基本的生理

需求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例如,长期工矿无章开采导致水源、土壤受到污染,生产出镉超标的大米,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生产的南方籼米最为严重。医学文献已经证明,镉进入人体,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症,严重时导致可怕的“痛痛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根据

国家标准GB 2762-2005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大米中重金属的最低残留值为:镉/kg。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经检测我国市场上大约10%左右的大米镉超标,笔者从某进出口检测单位获取了湖南地区大米送检统计情况,统计2010年至今数据,共检测湖南地区范围大米125批次,样品产地覆盖:常德、长沙、益阳、赤山、岳阳、湘乡、阮江、宁乡、衡阳、韶山、珠洲等地区,大米安全问题引人深思。如下图一。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各地方政府应当提供给民众的基本服务,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

径,因此,加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研究显得尤为迫切。35302520151050常德长沙湘乡地区益阳岳阳沅江地区未归产地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合格批次不合格批次291914128564121299 图一第三,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研究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环境责任是社会主体普遍意义上应尽的社会责任之一,国家、法人及其他组织和个人概莫能外。随着中国环境法治进程的推进,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研究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当前,环境污染事件常常见诸报端,如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中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之困》一文,分析了我国目前重金属污染严重之程度并呼吁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重金属污染防治;另外,文萃报也在近日针对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状况连发文章,足以见得我国目

前环境状况着实不容乐观。并且笔者在查阅文萃报时发现,早在2007年,该报便有两篇环境问题特别报道文章《水资源为何频频遭污染》和《近百家在华跨国公司污染问题》。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分别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地方政府重政府环境权力轻政府环境责任,因此只要一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便很容易引发社会危机事件,最终导致政府失灵和寻租事件的发生,进而引起了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极大质疑。社会各方出于对利益的追求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地方政府作为最直接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正因社会各方利益需求的不均衡容易引发寻租事件。并且在环境污染产生后,地方政府如何回应和处理此类危机事件不仅关系着各利益群体对政策环境的理解进而影响其后续行为,还关系着民众对政府部门公信力的评价。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坚持环保为民,认真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实现环境管理从污染控制为主转向污染控制与质量改

善兼顾,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宜居安康的迫切愿望。总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不足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的顽疾久治不愈,使得研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存在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三、影响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诸因素1、地方政府决策欠科学性、系统性从环境管理的目标导向来看,环境管理通常有三种模式:一是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的环境管理。二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的环境管理。三是以环境风险防控为目标导向的环境管理。4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以及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自二战后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公众环境意识空前觉醒,环境保护运动风起云涌,政府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控制环境污染,并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以环境质量目标“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但是,尽管环境问题已经提上各国政府能力的主要议程,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

衡量我国各地方政府政绩大小的主要标尺。经济快速发展,扭曲的政绩观严重影响环境执法,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一些市、县政府领导存在畸形的政绩观,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漠视人民群众的健康,甚至充当违法排污企业的保护伞。譬如,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型过程中,一些问题产业因为当地政策规范开始产业转移,而于某些欠发达地方政府有着迫切发展本地经济的愿望,地方政府根本就没有对该产业对地区环境状况的影响进行科学地可行性分析,使得它们很容易受到青睐而对当地环境造成重大污染隐患。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进行决策过程中,于决策缺乏系统性,往往当一个问题产业刚刚兴起时,于规模小、不起眼、隐蔽性强,监管部门往往不予重视,没有重视此类问题。等造假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甚至成为当地一个产业后,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甚至又将问题产业当做特色产业来加以扶持,而当问题产业最终成为当地的支柱

产业后,权力与资本又会勾结起来,出现权力寻租进一步升级,资本大力绑架政治的现象5。因此,地方政府决策欠科学性、系统性往往会直接导致该地区环境治理能力的下降。2、环境问题处理过程中技术支持的缺失科技进步是环境安全的重要支撑。当前,突发环境事件对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提出了深深的考验。环境事件的突发不断会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威胁,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损害,受环境科学技术的局限,突发环境事件危机应对中有些污染物很难祛除;事件发生后的恢复处理中,有些环境资源是可以修复的,但有些环境资源则被永久性的破坏。随着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压力,现有的技术不再能够保障可持续发展需求,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事件中暴露出了对环境风险关注不够和技术储备的不足。譬如在之前的两次松花江污染事件危机应对中,就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中的价值,污染

处理技术的储备不足,这必然影响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效果,从而将损失放大。据报道,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危机应对长达一个月之久,而牤牛河水污染事件中采用的筑三道活性炭拦截坝则在两天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了污染的危害与转移,没有造成中毒事件6。虽然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污染物的量上有一定的差别,但这并不影响科学应对方法的实施,如果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有一定的技术储备,正确的危机应对完全可以将其损失降到最低。目前,污染减排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环境技术室污染防治的基础,也是环境管理和监督执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而我国地方政府尚且不具备完善的环境技术评价制度,在实施科技减排的同时没有充分发挥科技在减排中的核心作用,污染减排的科技含量并未得到有效的提升。环境问题处理过程中技术支持的缺失仍是增强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一大瓶颈。3、不完善的法律制定和执行

的欠缺当前,环境法实效性不足日益成为中国环境法治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环境立法的数量在整个部门立法中是增加最快的,早期环境立法供给不足的情况已经基本解决,环境立法体系日趋完整,主要环境问题的解决都已“有法可依”。但在环境法制建设迅猛发展的同时,环境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实际效能尚未达到人们的预期要求,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立法目的没有完全实现,出现了环境立法不断增多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这一局面。环境法有效性不足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此外,地方政府的执行和监管不力,也是导致相关环境法律执行遇到重重阻碍的主要原因。在很多地方就出现了企业宁可交罚款,也不处理污水的现象,原因归根到底只有一个:违法成本低。譬如,在当前很热门的跨国公司在华污染案件

中,面对环境问题产生后的各方责难,地方政府如果早意识到污染的严重性,吸引外资时就能把一些高污染、高风险的企业排除掉,“最起码执法上要更严格一些”。因此,相关环境法律的制定尚不完善,地方政府在执行问题上存在“踢皮球”等行为仍是制约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一大重要因素。

四、针对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的对策和建议1、行政手段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介入首先,在我国现有体制下,环境指标一天没有真正纳入官员考核制度,就一天不能杜绝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绩,和一些追求暴利的企业结合起来,不顾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乱上煤电、化工、钢铁等重化工项目,用人民的健康换取极少数人的特殊利益。只有改变以GDP为核心的官员考核制度,将政绩与地方环保指标相挂钩,追究相关领导重大决策失误责任,建立

完善的环境问责制,方能遏制年年治污,年年污染的现状。其次,适当扩大环保部门的职责权限,在执法行动中对于重大污染企业坚决提高其违法成本,对其进行严厉的行政处罚。在此过程中应强化环境安全信息公开,公开曝光一批典型违法案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需要加强监控,以免出现环保部门的寻租。再次,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政策,使产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单位承担一定比例的危机应对处理费,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心,使企业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主动采取措施并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做好预控环境问题相关工作。最后,要把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纳入各级环保部门议事日程,把健康风险评价融入环境保护各项政策法规,切实做好环境与健康调查研究,建立国家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对策和措施。定期考查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情况,包括考查地

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效,并且有效地对政府实行评价考核目标实施过程监控。2、加强环境治理技术储备污染减排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减排正处于关键时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和麻痹。环境技术是污染防治的基础,也是环境管理和监督执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首先,地方政府应充分调动市场力量,使资源循环利用形成环保产业链。例如,荆门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积极探索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模式,对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废五金等进行“回收——拆解——深加工”走出了一条“城市矿山”的发展路子。目前已形成年处理各类电子废弃物40万吨的能力,年产值达10亿元,为中国“城市矿山”开采树立了榜样,为减少电子废弃物污染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引进治污技术,加强环境污染处理能力。以重金属治污为例,笔者参照了相关学术报

告,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区域种植植物,以及改进吸附重金属的相关技术减轻污染是积极可行的。例如经研究表明,蜈蚣草可吸附土壤中的砷,政府可以在相应区域种植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腐殖泥可以通过絮凝组合工艺处理重金属废;水活性炭改性吸附重金属等。最后,发布一批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工程技术规范和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大力推进减排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选取重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减排技术创新试点;建立污染防治技术动态更新系统,定期发布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的环境技术发展报告;不断完善环境技术评价制度,研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措施,不断提高产业化规模等等都能大幅提高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

3、提高公众环境参与意识公众参与是行政主体之外的个人和组织的参与,其中个人参与虽然是公众参与的基础,但于个人的精力、能力有限,所以

浅议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以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 鸿尾乡人民政府吴依俤 摘要:政府对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对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推进全社会管理创新,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应当加强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当前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亟待创新,如何推进地方政府科学高效的展开管理创新成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社会政府管理创新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GDP平均保持9%的增长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原有的政府管理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国内各级政府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的理念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纷纷被提及,如何推进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采取新方式、新手段、新理念,使地方政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地方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前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府在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订了《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加强行政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政府依法管理的目标和要求;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大力推进公务员制度的创新。中央政府在自身管理和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也为地方政府在加强自身和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向。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也提出“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讨,如珠海的“万人评政府”、武义县的村务

大数据如何影响政府治理能力

大数据如何影响政府治理能力 大数据是巨量数据的集合,这个陌生的名词出现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工作中。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使用与发展,中央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政府通过大数据治理社会。大数据使决策层实时掌握地区态势,让及时的调控和协调管理成为可能。 大数据,对于普通人来讲这貌似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然而,它其实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工作中。在人们网上购物时,平台储存各用户的购买数据,通过统计、计算得出某些规律,这是使用了大数据;在政府某部门工作中,他们通过对某一些产品的数据统计、比对,从而得出某一些结论,这也是使用了大数据。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将大数据定义为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它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在演讲中就提到,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的时代。DT就是Data Technology,中文意思是数据科技,显示大数据对于阿里巴巴集团来说举足轻重。这不但在商业领域受到重视,在政府层面同样受到关

注。广州市六榕街盘福社区的网格员都配备平板电脑,第一时间记录采集到的信息,配合大数据管理社区。 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9月,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目前中国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拥有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但也存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问题,亟待解决。 《纲要》认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立足中国国情和现实需要,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10年逐步实现以下目标: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2015年10月举行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拓展互联网经济空间,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其中,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

政府治理的能力与要素结构

浅谈政府治理能力的要素与结构之政策执行 政府治理能力的强弱,不仅关乎政府合法性及调节经济社会的能力,而且也直接关乎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及享受社会福利的程度。从政府治理能力的要素和结构出发,着重探讨政府在政策执行上的问题,对增强我国政府治理能力有重大的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生的社会、经济和管理危机,推动了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范式变革。以治理为代表的新理论范式提出了多元的、自组织的、合作的公共治理模式。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政策执行力的高低本质上是政府执行力的具体体现。在公共治理范式下研究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政策执行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治理能力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末,治理理念在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中产生,政府治理能力则是在该理论兴起之后,运用它研究政府在“多中心”治理体系中能力和作用的一个新概念。关于政府治理能力的定义,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完全统一和明确,但是有研究者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过类似的界定。例如,施雪华认为“政府综合治理能力”是指处于特定的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政府,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管理社会事务,服务大众需要,平衡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所有潜在的货现实的能量或力量的有机整体。李献策在总结施雪华的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为,政府在多元治理时代的网络治理体系中,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所具有的潜在的货现实的能量和力量,是政府治理的质量和水平的综合反映。而这一切都可以归纳为政府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具有的能量和力量,而且这种治理所要达到的境界是善治,其应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所具有的能力。较高的治理能力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社会运行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规避市场失灵,提高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水平。 (二)政府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 针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问题,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经过分析和综合,笔者认为研究者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而今天着重谈到的是政府治理能力的结构要素中的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的概念 所谓政策执行,是指政府组织通过对政策目标机方向的准确把握,精心设计、实施方案,并对政府的各种资源进行集中有效的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实施政府的公共政策,达成既定政策目标的能力和力量。政策执行力是尤其自身标志的,是政府职能部门执行政策时候把我的“尺度”、“速度”、“力度”、“角度”的具体体现。 (三)政府治理理念对政策执行的意义 1、治理理念有益于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治理强调的公民参与使得政策制定时能考量多方利益,听到不同的声音,从而使得政策制定体现出科学品格,使政策更能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治理理念将导致政策执行方式的人性化。治理强调合作的权威,政府不再是社会的中心角色,这样,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将会更加注重政策对象的感受,政策执行的工具也会更为人性化。再次,治理理念将导致政策执行方式的社会化。在治理范式下,更多的主题将参与到社会管理,参与到公共政策的执行中来,使政策执行日益具有社会化的形式。政策执行方式的社会化将推动政策执行主体间的竞争,促使政策执行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 另一方面,随着市民参政的深化,各种利益的诉求将得到充分的表达,各种立意见

中国政府机构组成与政府职能划分

中国政府机构组成与政府职能划分 解决问题:中国政府的职能是如何划分的 关键词:基础理论、政府机构、机构组成与职能划分 学习描述:我国的政府机构组成包括一级政府及其所属的政府机构,即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我国政府机构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式结构。我国政府划分为中央(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四个层次,在试行市领导县体制的地方则为五个层次,在省与县之间增加了地级市这个层次。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长、国务院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工作机构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国务院直属机构(17个)、国务院工作机构(4)、国务院办事机构(6个)、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9个)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19个)和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9个);地方政府机构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分别由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和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由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等组成。 在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划分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经济调节职能是政府为弥补市场不足,纠正市场的失灵,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充分就业、币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市场监管职能是指政府为确保市场经济所需的健全的市场规则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所扮演的市场培育和市场秩序维护者角色;社会管理职能包括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调节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保护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指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和其他非政府公共部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社会公共

地方政府创新案例

【“地方政府创新案例”讲稿】 公共服务创新:政府与GONGO培育和发展SHO案例分析——重庆市北碚区计生委公共服务分权拓展模式 【案例背景】: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实施,独生子女死亡对家庭造成的伤害问题逐步突现出来。据估计,全国农村就累计约有30万户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独生子女死亡给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力缺失、养老保障等问题,更多的是对丧子父母近乎毁灭性的精神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自助组织(SHO)应运而生,在丧子户的精神抚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重庆市北碚区的“真情互动联谊会”就是其中一例。早在2003年,重庆市北碚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计生委) 、计划生育协会(计生协) 、妇联和团委在“母亲节”召开全区关爱特殊母亲(中年丧子母亲)座谈会,向为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贡献的母亲们表达了国家和社会的慰问。这次的聚会后,区计生协将区内中年丧子(女)家庭登记造册,建立联络小组,鼓励她们自主开展精神互助活动。本来就存在情感交流的巨大需求,又在政府和计生协的大力推动下,这些特殊母亲们很快自主联系起来,并开展一些文娱活动。 【案例简介】: 2005年,利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开展“60岁以下农村独生子女特困家庭抚助行动项目”的契机,在特殊母亲们的积极要求和计生委、计生协的共同努力下,北碚区“计划生育家庭真情互动联谊会”成立。区计生协将联谊会作为自己的二级协会,使其具有合法性。由计生协秘书长担任联谊会会长,副会长则由中年丧子(女)户的积极分子担任,管理组织日常的运作。至2006年9月底,“真情互动联谊会”的会员已达到134户近250人,均为中年丧子的夫妻。联谊会的自主性较强,活动开展和组织的运作基本是由丧子家庭的成员来自主决定,体现了自助组织(SHO)独立运作的特点。联谊会定位在“联系计划生育中年丧子家庭的桥梁和纽带”,以“敞开你的心扉、诉说你的烦恼、沟通你的心灵”为口号,互相抚慰,携手树立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共同回归主流生活。联谊会开展的活动主要有各种文娱活动、新老会员倾诉、心理医生定期的心理咨询等,目的都是为那些有着共同遭遇的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一个缓解心灵悲痛和精神压力、相互交流抚慰的平台,帮助她们度过难关。

浅谈地级市委市政府各下属部门职能

浅谈地级市委市政府各下属部门职能 导读:为了让广大军转干部提前了解转业后单位的基本情况,做好选择,为备考增添动力,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为广大军转干考生搜集了一些网络资料,供大家参考。 市政法机关 法院:好单位,待遇好,工作较累,要有法律专业的文凭。 检察院:好单位,待遇比较好,工作也不忙,要有法律专业的文凭。 司法局:一般,职权偏小,管律师和监狱的。 公安局:好单位,要看在本人的能力。 市政府委办局 市府办:强势部门,作领导的秘书晋升空间大,由于工作大多是综合协调性质,很锻炼人的组织能力,但是工作也比较辛苦,加班多,会议多,需要定力,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房管局:实惠部门,待遇好,工作不累,个人住房问题方便解决。 科技局:一般,掌管一些重要的经费,但自己待遇一般,工作不累。 财政局:非常理想。 审计局:职权越来越大,政策性强,锻炼人,待遇好,好单位!

质监局:改制为事业单位的可能性很大,待遇不错,省管部门,工作专业性强。 人事局:职权越来越小,和组织部职能交叉太多。但是待遇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就现在的职权也比许多政府部门强很多。 发改委:地市级的发改委一般,属于执行部门,和省以上不可比,但是经济管理部门的实权毕竟较大,还是很不错的,锻炼人,待遇好,工作比较忙。 档案局:清水衙门,如果专业对口,是个不错的选择。 招商局:有些是事业局,有些是行政局,现在职能较多,工作比较忙,待遇好,但未来的身份难说,政府从专注经济管理转向专注社会管理之后,作为事业局或许还行。 信访办: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的同志可以去,了解人间万象百态,为民解忧,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一般,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安全办:职权在增大,还是不错的地方。 文化局:比较轻闲,新闻出版一块还可以做做,但也一般,待遇一般。 食品药监局:职权越来越大,能去就去吧。管吃管喝管药品。 物价局:还可以,待遇较好,工作不累。 信息产业局:职权越来越小。 城管办:职权大啊,人民不喜欢,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也好。

浅议地方政府上的管理创新与不足

浅议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与不足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亟待创新,然而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经验,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过程上常常出现误差,因此如何推进地方政府科学高效的展开管理创新,成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GDP平均保持在9%的增长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原有的政府管理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国内各级政府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的理念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纷纷被提及,然而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经验,地方政府在创新方向常常陷入误区,导致创新举措的后果和最初的政策目标背离,最终管理创新行为失败。如何推进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采取新方式、新手段、新理念,使地方政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地方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前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在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订了《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加强行政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政府依法管理的目标和要求;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大力推进公务员制度的创新。中央政府在自身管理和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也为地方政府在加强自身和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向。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也提出“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讨,如珠海的“万人评政府”、武义县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重庆市城口县镇长直选等案例。 二、当前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地方政府是直接治理一个区域和管理该区域内居民最直接的政府,是基层的政府,也就是指除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以外的所有各级政府。地方政府在我国政府组织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和改革对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各级地方政府和各地在实际情况存在这许多不同的地方,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管理创新的道路上势必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方面缺乏动力,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其重要性。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一项政治改革的重要措施,将会涉及到各方面利益和权力的调整,这不仅涉及到经济利益的调整,也牵扯到广大群众权利和价值以及文化观念的调整。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任何管理制度创新的驱动力都来自各方面利益的博弈,地方政府领导者缺乏往往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而非深入民众

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能力

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也日益加重。环境污染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汽车尾气、工业化水平提高导致的环境破坏等等。面对污染源日益增多,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和管控,我们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恶劣,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则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环境污染;地方政府;治理;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地方政府必须提高认识,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采取必要的手段,比如工业三废排放、尾气排放、粉尘污染等。作为城市中居民,也应该加入到环境治理的行列中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地放政府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与监督的职能,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主要四项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423.7万吨,氨氮排放量为253.6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1.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337.8万吨,这主要四项指标与上年均同比下降。 但是,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面对环境问题,虽然地方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且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得到民众的肯定,但是环境状况依然严峻,与民众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协调好城市发展与环境污染两者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法律赋予政府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主体,因此,其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优劣。 为了给民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政府如何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切实做

浅析中国地方政府的合法性

浅析中国地方政府的合法性 地方政府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公民对政府相应活动和政策的支持和认同,当前提高政府合法性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了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高效性,博得公民的政治认同;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法治,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和相关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实现政府的合法性。然而,要实现我国的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我们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一、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公职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拓宽绩效考核的范围,走出唯GDP是求的怪圈,将教育、社保、社会救济等关乎民生的工作也归纳到考核范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充分发挥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作用,转变公职人员的行政理念,转变旧时的官民思想,向顾客与雇主的思想观念转变,实现客户至上的理念,让行政相对人能够充分发挥民主权利约束公职人员的公权力。 二、转变责任负责对象,改对上负责为对下负责。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都是典型的压力型政府,实行对上负责制,首长负责制,通过任务的层层分解,层层下压,实现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但是也因为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产生了许多行政不合法现象。比如说在上级事权下放,财权上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填补财政上的空缺可能转向许多不合理的罚款。而为了转变这一行政观念,必须逐步推行县区级以下领导直选制,通过直选的方式,对行政领导的行动和政策加于监督和约束,只有推行民主,充分发挥民主,才能限制公职人员滥用权力,也只有通过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公民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现在党中央领导已经意识到民主的作用,也正在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前段时间推行的县区级领

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 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答案

? 1.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之一是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单选 2 分)正 确答案是:A 你选择的结果是:D ?[A]武装力量体系 [B]政府治理体系 [C]党的领导体系 [D]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 2.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你选择的结 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3.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单选 2 分) 正确答案是:A 你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4.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更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你 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5.关于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你选择的结果是:ABCD ?[A]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 [B]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C]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 [D]统筹设置党政机构 ? 6.本次机构改革,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单选 2 分)正确答案 是:D 你选择的结果是:D ?[A]22个 [B]28个 [C]25个 [D]26个 ? 7.省、市、县各级涉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的机构职能要基本对应,明确同中央 对口的组织机构,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CD 你选择的结果是:ABCD ?[A]财权统一 [B]法制统一 [C]政令统一 [D]市场统一 ? 8.关于如何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2 分)正确答 案是:ABC 你选择的结果是:ABD ?[A]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 [B]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中国政府官员的级别组织结构

中国政府官员的级别组织结构: 第一,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 1,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3,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第二,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1,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2,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4,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5,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第三,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1,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3,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4,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5,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正厅级及以上干部为高级干部)。 第四,副厅级干部: 1,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3,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 4,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5,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第五,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1,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 3,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4,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 5,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第六,副处级干部: 1,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地方政府治理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地方政府治理》课程 学习指导书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1、《地方政府治理》的课程内容: 《地方政府治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原理、环境、机制以及行为,重点介绍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运行机制和政治过程、地方政府及其治理的特点以及地方政府未来治理的新模式。该课程注重基础性,突出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原理与模式。课程的主要内容总体上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1)地方政府组织结构与基本职能。主要介绍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功能结构、权力结构、地方政府的职能界定、职能划分与职能转变。 (2)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与方式。主要介绍地方政府内部管理、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地方政府管理的具体方式等。 (3)地方政府治道变革。主要介绍地方政府治理的理念更新、地方政府治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等。 (4)地方政府的法制架构与财政体制。主要介绍地方立法体系、地方司法体系、地方行政执法体系、地方财政预算、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等。 (5)地方治理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创新。主要介绍地方多中心治理的理念、地方社会资本的培育、地方公共组织网络体系的构建、地方治理的制度创新经验以及目标模式等。 2、学习基本要求:《地方政府治理》课程注重专业性与基础性。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地方政府及其治理行动的特点,具备从事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或其他相关部门工作的能力,提高服务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政府未来治理的新模式。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

政府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政府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把各国政府推上了治理的前台,并成为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要务。由于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行为、理念、制度、手段和方式的不完善,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分析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问题,并找到与政府行为特点相适应的解决途径就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环境治理;生态政府;环境保护;绿色GDP 人类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个环境当中,人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引起环境的变化,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政府对于环境的治理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政府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环境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政府在环境治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和谐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即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对其需求的能力的一种发展方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展经济,而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环境和资源的支撑。政府治理环境,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p101-103) (二).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成为当今的一大公害,政府治理环境,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治理环境,保护环境,将会为我们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基础与前提,是我国早日实现全民的小康的有力保障。 (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载体,它可 以减少或消除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就必须发挥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正确处理人与资源的关系。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进而全面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政府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国的环境问题已不是什么“隐约逼近的危机”,而是一个眼前的危机。我想, 大家可能曾在不同的场合赞美过中国过去25年里GDP年均增长8%的奇迹。然而这种增长是资源和环境更快速度的损耗为代价的。现今,政府已意识到环境治理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展开行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政府在环境治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治理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治理 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的地方政府治理变革运动在各国治理实践中越来越表现出突出的作用和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三十年中,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然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已然成为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科学化,促进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1。 一,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对于治理模式,理论上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 多元主义模式和合作主义模式。多元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合作主义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基于我国的社会性质基本国情,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治理模式采用政府主导合作型模式。从实践来看,在治理模式中, 合作因素是增强双方沟通互动,提高双方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5,但这种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种模式发展的特征:一、地方政府的自主管理权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后,经济利益取代传统的控制手段,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 便成了衡量地方政府的得失优差的标准。于是地方政府就需要动员一切资源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本地区及其居民争取最大福利。此时地方政府的合法性由自上而下地赋予、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变为自下而上地认同。二、地方政府拥有了推行新的制度安排的权限和动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为了地方的发展,就需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资源,为本地的未来和发展制定发展战略等等,在这种内在需求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三是地方政府责任性的提高。地方政府权力扩大的同时也意味着其责任的扩大,地方政府的政绩取决于其实际工作所带来的结果的评价模式也是使地方政府责任心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对于以上的三种基本特征,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浅析得出。与之一一对应的问题为:一、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大与上级及基层民众之间的权利形成一种类似陀螺的形式。上级把权力下放到市县级,权力便在此集中,而被限制性的下放,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形式。在我国基层,基层选举制度的产生虽然由来已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全理解和掌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1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1文档*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108届3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1总目标的提出,进1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提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发人们广泛关注,但也出现了1些值得商议的说法、看法。 1直以来,1些人习惯于用西方的理论套中国的现实,把西方的理论看做天然正确的。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断提出后,就有1种声音认为,这表明我们党接受了1个西方的概念,乃至把西方现代国家体制说成“善治”体制。这类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____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1个国家制度和制度履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1整套紧密相连、相互调和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应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1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揭露了其内涵和外延。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1到____同志的论述上来,正确理解、科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是必须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历史性成绩。当代中国获得巨大进步的基础是找到了1条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道路,构成了1套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整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c1887930.html,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研究 作者:母雅倩 来源:《世纪桥》2019年第02期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剖析了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同时对其阻力进行探究,结合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现实,依据“五位一体”的理论基点,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实现路径的思路。 【关键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70-03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指政府依照法治的要求去履行自己的职能,从而实现对社会的良好治理的一种能力。这其实是一种政府机构和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协调治理的共治模式。为适应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只有具备了科学、高效的决策能力的政府,才能推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推动社会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 (一)经济发展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党的十八屆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各级部门积极围绕着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推进实施了国企国资改革等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以及健康发展。取得一系列良好成果,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政治变革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制度自信”可以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现出来。首先,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国体上的优势。人民民主专政可以保证国内政治的稳定,从而为中国更好的发展经济提供保障。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体上的优势,可以让人民将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充分表达出来。再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可以作为一个优势。有利于良好的民族关系的形成,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安全。最后,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组织上的优势,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同志紧紧围绕路线纲领和战略策略,统一思想和行动,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浅谈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

浅谈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 摘要:目前,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奢侈浪费之风盛行,行政成本节节攀升,败坏党风政风。一顿“公饭”吃掉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一辆“公车”一年耗费20万元、一项“检查评比”活动耗资上百万元……针对以上的行政现象,探究其原因和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官员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规范的行政观念,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完善我国的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并完善财政预算体制,应成为遏制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现象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地方政府,奢侈浪费,行政现象,体制,遏制,对策 收稿日期:2012-6-4 引言 地方政府是指管理一个国家行政区事务的政府组织。地方政府作为我国政府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自改革开放之后, 地方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身份、地位、职能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致使其价值取向、追究目标以及行为结果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地方政府在拥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资本增值的职能和权力, 使用和分配着大量的财政资源时, 各种讲排场、比阔气、享奢华办公楼、公款吃喝玩乐等挥霍浪费公共资源的现象愈显凸出, 令人担忧。 世界经济论坛(WEF) 发布的2003一2004 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比上一年度下降了四位。导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在宏观经济环境指数方面,世界经济论坛将其中的一项指标由原来的“政府开支”调整为“政府浪费”,中国在宏观经济环境指数上的得分从上一年度的第16 位下降到第35 位。2005 年,党和政府倡导开展了一场自上而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行动[4]。各级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口号铺天盖地,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空前强大,但一阵风过后,一些党政机关和政府部门依然我行我素,浪费现象愈演愈烈,行政成本节节攀升,败坏党风政风。 据了解,中国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作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建议中列出多组相关统计数字: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财政收入从1132亿增长到3万亿,约28倍;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则从不到50亿升至7000亿,增长达87倍,而且近年来

美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

美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 人们常说,美国是一个国家,50种制度,实际上,不仅美国50个州各有不同的治理模式,即使在一个州内甚至在一个城市区内,也存在着不同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至于各个地方政府采取哪种治理模式,基本上是在以自治为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由当地居民根据地方政府的地域、人口和经济规模而定,总的来说,地域、人口和经济规模越小的地方政府,其治理模式的自治程度越高,相反,地域、人口和经济规模越大的地方政府,其自治程度越低。以自治程度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美国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乡镇会议模式。这种模式是北美大陆最早的治理模式,首先出现在新英格兰乡镇地区,到北美独立战争爆发时,这种治理模式已逐渐普及于整个北美大陆。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的自治:由全体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一个代表机构,即乡镇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数目根据乡镇的大小而定,一般是3―9人组成,任期一般为1年,但委员会只是乡镇会议的执行机构,并没有对乡镇公共事务的决策权,所有公共事务的决策权都归属由全体乡镇居民自由参加的乡镇会议。除乡镇委员会之外,乡镇会议也选出一定数量的其他官员,由他们承担具体的行政管理职能,包括财产评估员、收税员、治安员、乡镇文书、司库、济贫工作视察员、校董等。 委员会制度。美国地方政府中的委员会会制度肇始于1900年9月一场袭击了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市的灾难性风暴。在解决由于风暴而带来的问题时,该市组建了一个小型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既负责立法工作,也负责行政工作。同时,委员会的每一个成员又对某一项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负责。这种委员会本来是为处理风暴危机而临时组建的,但委员会的高效工作得到了德克萨斯州立法机关的赞许,所以,在州立法机关为该市制定新宪章时,将该市的治理模式设计成了一个由5人组成的委员会制。这个5人委员会是由选民普选产生的,它既是该市的最高议事机关,相当于议会,也是最高的行政机关。在这5人中,其中1人是市长,也是会议的主持者,其他4人分别负责四个具体的行政部门,即警察和消防部门、街道和公共财产部门、供水和排污部门、财政和税收部门。在20世纪的前20年,美国人以极大的热情接受了这种制度,到1920年,已经有500左右的自治市采取了这种治理模式。但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议会——经理制的盛行,委员会制逐渐衰落了。 议会——经理制。议会经理制和委员会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有一个小型的议会。但这种治理模式更明显地借用了私人公司的治理结构,即委员会同时也是议会就相当于由股东选出的董事会,而市政经理就相当于由董事会聘任的经理或称首席执行官(CEO)。而市长就相当于董事会主席。议会——经理制中的议会规模通常都很小,一般由5至7人组成,议员基本上都是通过无党派投票的方式提名并选举产生的,市长通常不承担行政管理职责,只在议会里主持会议并在公开场合代表本市。由市议会聘任的经理对市政

地方治理与地方政府创新

地方治理与地方政府创新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地方治理的需要,为了适应地方政府治理要求的变化,推进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本文从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地方自治功能,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等方面分析如何开展地方政府创新。 关键词:地方治理政府创新途径

一、引言 井冈山市拿山乡拿山村位于井冈山市拿山乡南面,是全乡最大的一个行政村,属于革命老区,主要靠山吃饭,经济来源少,农民处于极度贫困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政治中心迁移下山为契机,加强乡镇规范化建设,利用新农村建设、新农合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该村人均纯收入2000元,有大小运输车辆达100余辆,建筑施工队3个,建材点达4个,个体私营业户达到86户。但是问题也伴随着出现,环境破坏、群众群体事件,公众参与度不高,公民诉求日益多样化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极大考验着地方政府如何创新治理好地方。 二、地方治理和地方政府创新 (一)地方治理 地方治理就是对一个地区/区域的政治、经济、行政事务的管理与实践活动。其主体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民间组织。地方治理的重点是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及其功能,加强与其他组织的合作,促进公民参与,完善与增强市场的机制和功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地方政府创新 地方政府创新是为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现实的挑战,探索政府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解决治理过程中所遇到的

问题,从而不断改善政府公共服务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包括地方政府自身的创新和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创新。地方政府创新开始更多的关注公共事业建设,提高公民参与,为社会工作创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三)地方治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的关系 1、地方政府创新是地方治理的直接途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成功的创新需要不断进行试错、学习、反馈,才能形成有效的治理途径,地方政府创新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试错”,使得地方政府行为要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市民的广泛认可等。通过地方政府创新行为可以有效改善地方政府职能缺陷,促进政府组织的有效运行,为地方治理的全面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地方政府创新活动的展开,给予地方治理在理论、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形成全面的地方治理结构和模式。 同时,随着地方政府治理要求的变化,也会不断促进地方政府的创新,地方政府创新也进一步促进了地方治理的实现,社会环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源被多方主体竞争、政治家创新行为的出现等,使得地方治理结构、治理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形成社会总体发展。地方政府创新行为与地方治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进一步完善了地方治理。 2、地方政府创新与地方治理的协同性与摩擦共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