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

《环境心理学》课程结课报告

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学07-2班

指导教师汤道烈

学年学期2009年上学期

2009 年12 月19 日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学07级2班欧阳继涛指导教师:汤道烈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环境心理学,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以及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环境;心理与行为;室内设计。

一、概述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研究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以及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二、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实现

2.1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

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

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2.2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的问题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2.3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3、依托的安全感。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 物体。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从众与趋光心理。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

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2.4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提示。

3、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心理学从总体上既肯定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有相同或类似的反应,同时也十分重视作为使用者的人的个性对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充分理解使用者的行为、个性,在塑造环境时予以充分尊重,但也可以适当地动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对个性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意义上的“制约”,在设计中辩证地掌握合理的分寸。

三、总语

总的来讲,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很广,本文列举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他更多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

参考资料

[1]林玉莲,胡正凡编著.环境心理学(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概念: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目标:1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利用知识解决复杂多样的环境问题心理学发展:1 结构主义心理学:冯特德国科学心理学之父1879年建立第一 座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心理学开始 对经验的研究需从内容,经验,结构三个方面的内容2机能主义心理学:研究行为目的 3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在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经过被动学习以后的结果。 4格式塔心理学: 人的心理作为整体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 5 精神分析: 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必多-----人的行为动力 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焦虑等心理防御解释冲突6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性本善 7认知心理学:思考是行为的结果和动机。 环境心理学起源: 产生于美国布鲁斯威克的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在构建环境时 知觉起着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内部对环境的表征是决定其在生活 空间运动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个体对物理环 境的知觉。 巴克1947创建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研究机构-中西心理学田野 研究站。

1993年是重要的一年,这门学科在中国正式诞生。 环境心理学理论模型: 1刺激理论: 认为现实环境是我们很重要的感觉信息源 环境刺激可以有两种变化:数量和意义 数量: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和发生源的数目等明显的维度上的变化 意义:是由我们对这些环境刺激的心理学评价得到的,如我们的想法,社会的交互作用。工作的效能,情感甚至包括由于此刺激 场和我们对它反应的方式所造成的健康问题 基于刺激的理论:①适应水平理论:适应刺激 ②唤醒理论:我们的行为和经验与生理上如何被激发有关 2.控制理论:①个人控制理论②边界调节机制(私密性) 3行为场合:不关注相同团体中的个体差异。在场所中的活动模式是固定的, 规范的。不随便改变 4交互作用理论:人和环境是分离开的整体 5操作性取向:改变个体的行为6场所理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控制),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和相关法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步骤:初测,选择与设立等组,施加影响,复测,对比分析调查法:①问卷法(常用)②谈话法③个案法 相关法:借助测验与统计,寻找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的意义: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

环境心理学

感觉:人通过眼和耳感觉到来自客观对象的刺激,这一过程称为“感觉”。 认知地图: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认知地图”。 个人空间:根据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侵犯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注意(及注意的广度):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到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幢住宅中的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是指每英亩中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密度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状态,可以用某种格式度量。 公共意象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个人认知地图的交集。反映了某一群体对特定环境的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环境的特征,被试范围越广环境特征越有代表性。 唤醒:唤醒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应激: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 心理对抗:当人们觉察到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丢失,首先会引起负性情绪体验,这时,个体就希望重新获取对环境的控制力,这称为心理对抗。 习得性失助:当控制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后,可能会导致习得性失助感,也就是说,当多次努力重新获得控制环境的尝试失败后,人们会认为对于环境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放弃了努力,并且“学习”认识到对环境的限制是无力改变的。(负面影响) 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反映个别看待世界和事件因果关系的方式。 领域性:它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求,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人际距离:个体之间在进行交往时通常保持的距离。这种距离受到个体之间由于相容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情感距离的影响。(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共距离)1、简述环境心理学的特点: 1)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 3)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 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方法。 2、简述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间接的事物。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是以客观事物为源泉,以主观解释为方式和结果,是主客观联系的重要渠道,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知觉的特点: 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2)知觉的整体性(或综合性)。知觉的产生需要过去的经验或知识帮助进行信息整合。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 易识别环境的特点: 1)组织与结构:平面组织结构清晰、交通指示标志醒目、交通方向明确 2)同一性:建筑群或区域内有某些共性,如统一的建筑风格、色彩、符号等等从而形成整体感并与结构一同形成韵律感。 3)意义:如环境本身含有功能意义,文化意义或者历史意义。 3、简述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维度: 1)路径:指城市的公路、铁路、水路等连续而带有方向性的交通通道。 2)标志:指具有明显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如建筑、雕塑、自然山川、岛屿等等。 3)节点:指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如交叉路口、道路起点终点、广场、车站、码头等行人集散处。 4)区域:指具有共同特征的较大空间范围。如通过空间的布局、造型、质感、色彩等特征加以组织形成的整体感、区域的同一性。5)边界,指不同区域的分界线,如河岸、围墙等不可穿越障碍或树篱、台阶等适宜性可穿越边界

教育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引言 校园环境绿化是师生感官与精神的综合体验,优秀的校园绿化能体现一个大学的精神与文化。井冈山大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性大学,校园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绿化也不断更新。本文结合井冈山大学的校园绿化现状,用环境心理学的生态知觉理论探讨师生的行为心理与校园绿化 环境的关系,为校园绿化设计提供借鉴。 2相关概念 2.1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心理学前沿学科,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表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1]。 2.2大学校园景观绿化设计 “校园”源于拉丁语“campo”,意指一块连绵不断的绿色场地[2],特指学院或大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传统教育出现文人园,哲学家们在露天场所公开讲学,例如柏拉图就在雅典城内开设讲堂,园内有供散步的林荫道、树木、凉亭等,这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雏形。随着时代变迁,大学的发展,目前广义的大学校园景观绿化设计,不仅指校园户外景观范围内教学区、办公区、宿舍生活区等范围物质环境,还包括校园空间氛围、场所精神等非物质环境。 3环境心理学国内外研究概况

3.1国外研究概况 关于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关系的科学研究始于一百多 年前,其最早的名称提出者是纽约的普洛尚斯基 (ProsesJ.Gibson)创立的,知觉是一个有机整体过程,人感知到的环境中有意义的刺激模式并不是一个个分开的孤立的刺激[4]。在生态知觉理论主要有三重含义,第一:将为它的使用者群体提供便捷性,需要能方便地到达它所在的位置,因此一般人都有走近路的习惯;第二,环境对象要有明确的意义,是由环境的物质特性直接显示出周围人群所需要的功能意义,这就是场所精神;第三,要让使用者的需要得到满足,比如依靠性让使用者感受安全。 4.2.1走近路 走近路习性是一种行为现象。生态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在目标明确或有目的的移动时,只要没有障碍物阻挡,总是倾向于选择最短路径,只有在伴有其他目的时,如散步、闲逛、观景时,才会信步任其所至[5]。在校园内这种抄近路也到处可见图1~

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

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 推荐文章 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热度:人格心理学论文参考热度: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热度:色彩心理学论文参考热度:有关二级心理学考试论文参考范文热度: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篇1 试谈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影响着风景园林设计者对于环境的设计与评价,是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之一。本文通过总结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的特殊性,试图探索适合该专业的环境心理学教学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风景园林环境心理学教学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多领域,因此有着众多的别称(如人类生态学、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建筑心理学等)。 [1]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认知,而心理影响着设计的表达。因此,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风景园林涉及城市规划、美学、建筑学、文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多专业融合是其显著的特点。作为风景园林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园林设计与工程固然重要,但是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将环境使用者的心理研究透彻,其职业生涯也无法走的更远。因而,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 境 心 理 学 论 文 姓名:魏亚奎 指导老师:李明 学号: 080907230

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研究 摘要: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兴衰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城市 发展的过程表明,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空间上。空间属性是城市最本质的特征。城市作为具有结构特征的空间组织,其本身就是一种空间的结果。城市是人类活动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空间统一。因此,对城市空间问题的研究是对城市最本质问题的探讨。完整的城市空间应该包括城市内部空间与城市外部空间。本文主要对城市外部空间的研究进行阐述及其对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行为习性研究实例设计建议 正文:城市外部空间结构是指区域中城市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是一种区域城 镇体系的概念,是指由一个城市及其所在的区域内其他城市共同构成的空间体系。城市外部空间是城市所在区域和城市的周边地区,是城市生长的腹地,它影响并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事实证明,传统的以单个城市为中心视点的城市研究思维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境况。因此,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对城市的外部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是重要的措施。 ●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 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成与人们的活动密切相关。而城市的公共广场、公园成为人们首要的活动地。因此,对广场、公园的研究至关重要。在古代,如古希腊的广场承担者市场、集会、辩论和演出等多种功能,成为城市的生活中心。后来也用于发布公告、进行审判、欢度节庆等的场所,通常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纪念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进步,城市对广场的功能及类型有不同的需求。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商业广场等形成以满足城市的需要。而公园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以其环境幽深和清凉避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共同圣地,以至于在公园中发生了无数个故事,成为人们喜怒哀乐的又一聚集地,也因此很多的书籍,电影,连续剧的背景都选在了了公园。 近年来对外部空间的研究开始注重空间的文化特征和特殊因素的影响。重视建筑环境的文化特征,起于居住形式。拉普卜特等基于文化人类学,强调可以借助非言语的模型和方法研究建筑环境的意义,侧重与各组成元素所表达的暗喻。有关专家则更深一步,提出城市景观呈现为文化形式,犹如大仓库,其中储存着与秩序和社会关系有关的象征和符号。近年的观点认为,城市外部空间确定反应了文化秩序,但并非通过空间布臵和意义之间的一一对应,而是通过复杂?文化形成?过程实现这种反应。 ●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的通常方法 分析外部空间中的活动通常有五种方法,即观察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

心理学期末论文

心理学期末论文 心理学具有抽象性强、实用性强及操作性强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达到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期末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心理学期末论文篇一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析》 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分析与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心理健康课程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内涵,以及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课程实践中的运用。进而在以后的实践中能更好的把握心理健康课程的宗旨及合理规划与操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积极心理学;实践 心理学的作用在当今生活日益凸显,个人、社会乃至国家都重视学生心理的发展情况。所以各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等机构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随着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增多,心理健康课程的理论也逐渐发展与完善。其中,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实践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积极心理学,不管是心理健康教学理论还是实践的各个方面,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使用心理学由开始到现在已较为完备和可靠的科学的实验方法与研究手段,来探究人们的品德、潜能等积极品质的一股心理学热潮。它开始于20世纪末的美国,代表人物为塞里格曼。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消极心理的改进;提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应限定在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强调对心理问题的解释也应该从它积极的方面入手,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所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在人内在品质中积极的那一面,积极心理学深深地受到人本主义的影响,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大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环境建设》 摘要:高校的院系资料室是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教学、师生学习、 科研等服务,本文通过研究环境心理学中环境与人的交互影响,指出高校院系资料室应回 归环境建设本位,为师生学习和科研创造一个优质、专业的环境。 关键词:院系资料室;环境心理学;环境建设 过去,我国高校基本上是校、系两级建制,校有图书馆、系部有资料室。近年来,随 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以不同形式进行着合并、重组、优化,绝大多数 高校将学科性质接近的系部组合成二级学院,系部成为学院下设的机构,根据高校科学研 究的需要有些系部变成了科研所,或在系部的基础上成立了科研所。在这种情况下,高校 原系部资料室进行整合,或保留原系资料室,或合并成院资料室,或整合成校图书馆分馆 资料中心,或并入学校图书馆。在资料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高校院系资料室如何服务、建设和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现状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高[2002]3号“第八条高等学校的院 系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全国各高校基本都有院系资料室,经过多年 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作用,并与学校图书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共同组成了学校的文献保障体系。但是,目前高校院系资料室的事业发展却遇到了一些困境,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状令人担忧。 高校院系资料室是师生学习、阅读、查阅资料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自然环 境上应宽敞明亮,人文环境应舒适幽雅,然而,由于过去办公房屋紧缺,大多数资料室空 间狭小、光线不足、阴暗潮湿,没有足够的桌椅、书架,报刊、书籍随意摆放,使查阅资 料的师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随着系部组变成二级学院及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资料室 的建设环境也得到改善,但由于经费不足及受重视程度不够,资料室的环境仍没有得到明 显改善,特别是图书资料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资料室缺少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 传真机以及快速借还资料的设备等,使师生不能快速及时地获取教学、科研资料信息,使 校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得不到共享,从而使师生从心理上觉得资料室可有可无。 据调查,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资料员仅是以资料管理为主,做一些借借还还的基础性服务,认为谁都能干,谁也会干。许多院系只要求资料员对资料知道、熟悉摆放和为师生提 供服务,对资料员的专业、学历不作要求,所以资料员基本都不是专业科班出身,甚至有 些是由普通行政人员兼任,身兼多职。

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 当我们谈论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时,我们谈论的是人类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两个领域都的是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影响他们的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感受。理解这些相互作用对于我们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心理学分支。它探讨了人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他们的环境,以及这种感知和理解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感受。环境心理学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调查、实验等,以了解人类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和感受。 环境—行为研究主要探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表现,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环境。它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自然保护和环境污染等。环境—行为研究不仅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还人类行为如何改变环境,以及这种改变如何反过来影响人类的行为和健康。 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研究虽然都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但它们的研究重点和目标有所不同。环境心理学更侧重于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如何影响其行为和感受,而环境—行为研究更强调研究环

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表现。 然而,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也十分密切。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环境—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人类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和反应。而环境—行为研究则可以通过对实际环境中人类行为的观察和实验,为环境心理学提供实证数据和证据,推动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展望未来: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的结合与应用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尊重的不断加深,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两个领域有望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共同为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环境心理学家可以提供关于人类对空间、布局、色彩等方面的心理感知和偏好的研究成果,帮助设计者创造出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而环境—行为研究者则可以通过对实际环境中人类行为的观察和实验,检验这些设计是否能有效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研究也可以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发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

《环境心理学》课程结课报告 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学07-2班 指导教师汤道烈 学年学期2009年上学期 2009 年12 月19 日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学07级2班欧阳继涛指导教师:汤道烈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环境心理学,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以及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环境;心理与行为;室内设计。 一、概述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研究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以及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二、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实现 2.1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 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

环境心理学

南博文 城市再开发给生活空间带来变化 深层的心理学解释:都市的精神分析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内容 (一)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 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又较其他心理学分支更侧重于应用研究,这两个特征使环境心理学在方法论上体现了多样件、灵活性和首创性。环境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对于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们心理状况的分析可采用调查法,调查的项目包括环境现象信息、态度、价值和情感的信息,同时还包括个体生活和工作环境诸方面的真实情况:调查对象的选择可随机取样,也可有意抽样、混合抽样等等。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被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其个别存在形式,进行长时间的感知,这可用现代仪器记录( 如录像、录音等)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测验法经常采用问卷式,即编制调查表,由被试回答.相关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由于某些社会道德和伦理的原因,不能进行实验,就可用相关往来处理,环境心理学家往往利用相关度来预测人们行为的发展趋向。实验法要求比较高,一般可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许多环境变量和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场实验是针对这个局限性而改进的方法,它能使研究者了解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反应情况,并在模拟现实环境背景下来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缺陷,实际研究中人们往往同时并用几种方法。 作为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具有多学科性的特点.它要从许多母学科中汲取某些知识。例如,认知地图的研究要从格式塔心理学中汲取营养,环境― 行为研究要借鉴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儿童行为的研究则依赖于皮亚杰的理论……因此,环境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物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

浅谈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浅谈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环境心理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兴起的,目前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了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较有突破的一个学科。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环境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浅析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城市广场环境心理学人性化行为空间行为轨迹 【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广场设计应以城市居民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达到广场的人性化。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为主题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性。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 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 环境0行为研究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 23.1 环境心理学0环境0行为研究简史 23。2 环境心理学的主要取向与认识论 23。3 环境心理学0环境0行为研究的主要研究课题 23。4 环境心理学0环境0行为研究之批判 23。5 实例讨论 23 23。1 环境心理学0环境0行为研究简史 简言之,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hchology)就是一门关心人与环境之间互动与关系的学科(Proshansky,1990 。但是,环境心理学所代表的研究领域其实十分庞杂,由於相关学者来自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研究重点各有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称呼,例如环境心理学,建筑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环境0行为研究(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research),人与环境关系研究(people—environment relations),环境社会学,生态心理学,社会生态学,环境设计研究,使用者研究等等。一般较通用的称呼有环境心理学,环境0行为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研究等. 环境心理学的关切其实可以追溯到这门学科建制化以前,建筑学,地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例如关於环境知觉的研究受到德国於廿世纪初期发展的完形(gestalt)知觉理论影响,代表人物包括Max Wertheimer, Wolfgang Kohler, Kurt Koffka 等.完形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一种天赋倾向,就是将其知觉世界组织得越简单越好。他们强调,人们必须决定在知觉范围里,何者会突出於背景之上而构成清楚的图形。人们会藉由各种方式从背景中确认图形,例如相似性或空间上的接近性,或者将对称,连续,以及与知觉领域中其他部份形成对比的物体排列视为图形. 后来的知觉理论,如Brunswik提出的透镜模型(Lens Model),比较接近今日环境心理学家所使用的知觉参考架构.在Brunswik的理论假设里,在建构对环境的知觉时,人类扮演非常主动的角色,我们依赖过去的经验,使每一刻接收到的讯息都有意义.我们从外界获致的感觉线索未经处理,其中包含有错误,也容易令人误解;因此,感觉讯息必须与过去经验相合,才能有效据以评估外界的真实状况. 环境心理学也可以回溯至社会心理学,其中以Kurt Lewin为著.他将完形的观点带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个人的感受和行为是由当时他察觉到的世界中,所有事物彼此之间的牵引力所决定的。Lewin称这些影响为心理事实,并且共同组成了所谓的生活空间.心理事实可能在个人身上引发正向与负向的引力,但也有中性的心理事实。个体在生活空间中受到正向和负向力的交互作用而被推拉,其行为的方向则是要消除互相冲突的力所造成的紧张。Lewin 相信,个体对环境的内在表徵是决定生活空间中之移动的关键因素。亦即个体基於自己的想法,而在心中所描述的环境,比实际上存在的环境更会影响他的行为。不过,这种内在表徵终究与个人对物理环境的知觉有关. Lewin的两位学生Roger Barker和Herbert Wright创立了第一个专门探讨人类行为如何受现实世界之环境影响的研究机构,即1947年成立於堪萨斯州奥斯卡路萨镇的中西心理学田野研究站。Barker和Wright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强调自然背景中自然发生的行为,生态心理学注重物理环境如何导致行为发生,也激起对物理环境对使用者之冲击的研究兴趣。 在人类学方面,Edward Hall研究空间,出版了两本重要著作,即《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1959)和《隐藏的空间》(The Hidden Dimension, 1966),探讨人际空间距离对人

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与研究现状

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与研究现状 环境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过去几十年里不断发展,对于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利用和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介绍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与研究现状,以及它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环境心理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于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地理学、城市规划等学科交叉的领域,其主要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心理学的出现和发展,也是伴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不断深化和认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1953年,美国的环境心理学家威廉·伊茨提出“环境行为学”这一概念,并且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 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感知。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环境心理学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到了20世纪70年代,环境心理学的学科范围逐渐扩大,包括了环境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城市设计、社会科学、环境工程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对象。在这些领域中,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尤为广泛,涉及环境感知、环境评价、环境行为等多个方面。 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环境心理学是包括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同时涉及到环境观念、城市设计、社会科学等诸多方面。在环境心理学的

研究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环境感知。环境感知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各种感觉来实现的。人们的感知对于环境的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环境感知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要。 另外,环境心理学也对环境的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环境评价是指个人或群体对环境品质、特征和价值的主观评定。环境评价不仅影响个人对环境的态度,也会对政策制定和规划设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环境评价在环境心理学研究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也涉及到了环境行为的研究。环境行为学主要关注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既包括个体行为,也包括群体行为,例如经济行为、能源行为、交通行为等。环境行为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关注通常不具备心理问题的空间设计方面,环境心理学可用于支持建筑和景观设计。这些方面是环境心理学广泛研究和利用的领域。如何使城市空间更加友好和舒适,如何促进城市居民的社交交往,如何利用建筑壮语言实现用户友好,如何提高公共场所的安全性,环境心理学都着重研究和探讨。 三、环境心理学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为解决人们在环境中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在实践中为创造优良、可持续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环境心理学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心理学论文3000字论文

心理学论文3000字论文 篇一: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摘要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 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思考,选择和探索,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所以,正确的自我心理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法、经验法、反省法来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学会完善自我。 关键词:自我分析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心理问题正在变得日益突出。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让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社会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积极的分析自我个性,处理好自我心理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正确认识自我有助于我们心理健康的成长。所以我本着“分析自我,展望未来”的主题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分析。 一.自我分析 (一)性格 我认为:我还是比较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的。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在集体中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智力水平还行,思维非常敏捷,头脑算灵活,学习理解能力可以。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地应对,但遇到重大挫折时,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不能能较好地协调自己

人类环境心理学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人类环境心理学环境对心理的影响人类环境心理学: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重点之一。环境对人类心理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我们可以从生活、工作 和教育等方面探讨人类环境心理学的主题。 1. 环境与情绪 环境对人类情绪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美丽的自然风景、宽敞 明亮的房间或充满植物的办公室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改善心情。相反,拥挤、嘈杂和污染的环境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疲劳和焦虑。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可以帮助恢复心理疲劳,提高集中注意力 的能力,并减少压力和抑郁的发生。因此,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对于 促进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2. 环境与行为 环境对人的行为也有明显的影响。一个安静和整洁的学习环境有助 于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果。相反,一个杂乱和嘈杂的环境会干 扰学习和工作的进程。 在工作场所,良好的环境设计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效率。 例如,适当的照明和舒适的工作区域可以减少眼部疲劳和身体不适, 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

此外,社区环境也对个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安全和友好的社区 环境有助于建立社交支持网络,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3. 环境与认知 环境对人类的认知过程同样具有关键作用。研究发现,环境的布局 和装饰可以影响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环境中的色彩和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力。在 办公环境中,合理的布局和装饰可以刺激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环境中的音乐和噪音也会对个体的认知产生影响。适当的音 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嘈杂和刺耳的噪音则干扰了个体的思 维和专注力。 4. 环境与健康 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心理状态。研究发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自然环境中恢复的速度更快,心理健康得到 改善。 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水平都与健康状况有关。空气污染 和噪音污染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增加了心理疾病的风险。因此,创 造健康和舒适的环境对于保持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起来,人类环境心理学研究环境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以及如何 创造宜人的环境以促进心理健康。探索并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创建更适宜的环境,提高居住、工作和学习的品质,同时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

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环境浅述论文(2)

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环境浅述论文(2) 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环境浅述论文篇二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校园导识设计》 【内容摘要】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环境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校园导识系统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尝试以环境认知理论为依据,对现代校园导识设计进行改良实践,希望以此提高高校校园导识系统的实用性,并为校园导识设计者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环境认知理论高校校园导识设计 随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不断成熟,设计师对环境心理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这使环境心理学这一应用学科成为环境艺术设计者解决环境设计问题的有力工具。另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新兴的校园建设中,仓促规划和施工使多数高校环境设计在设计形式上有恢宏的气势,却给使用者和外访者造成了许多不便,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高校校园导识系统的设计问题。在新建校园环境中,如何更好地进行规划与设计,如何在校园导识系统设计细节上体现校园环境文化以及功能上的优化,是高校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将环境心理学运用在导识系统设计中,目前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对于平面设计师而言,在进行校园导识设计的同时,如果能够考虑到导识系统在其所属环境中的重要功能,将大大提升导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系统性。 一、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概述 1.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和环境互相作用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其所涉及的领域较宽。根据众多研究此领域的学者所做的研究来看,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心理系教授保罗·贝尔对环境心理学做的定义是较为合理的,“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整体科学”。作为研究环境以及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环境心理学,它最初是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演化而来,其核心是

大学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大学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摘要】目前,威胁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障碍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行为异常,甚至导致犯罪的主要诱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依据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特点,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21世纪体质健康研究工作更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依据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1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 有关文献报道近4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大的因素来自家庭,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以及家庭教育失当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家庭因素。这种家庭的青少年心理相对敏感、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责、自我否定是他们的主要心理特点。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其次是学习,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部分,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体表现就为恐惧、厌学。虽然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减负”、不搞排名,但学生课业繁重,月月排名,如此激烈的竞争,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对青少

环境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 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更多的强调物理环境,强调主题与环境的相互性。 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 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 2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相对缺乏应用和基础理论的区分,它是问题的指向。 3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4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 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研究方法除常规的程序 之外,还有些特别之处。 格式塔学派对环境知觉的研究:魏特默;苛勒;考夫卡。 【重点】布伦斯瑞克的透镜模型: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 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 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 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 【选择】生态心理学,勒温的两个学生巴克和怀特建立了“中西部人类行为现场观测站”,从这个工作中也逐渐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它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强调物理情境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心理学逐渐成形。 【选择】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美国医院联合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 最近这些年,环境心理学有如下特点:①更多的研究是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②研究者都开始注意研究工作的连续性;③研究反映出日前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④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 将来的研究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①全球环境变化;②群体间暴力和犯罪;③新的信息技术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④人们 健康花费的提高。 全球的环境心理学: 不同国家的环境心理学家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但他们的兴趣和研究问题的特点 是不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往往面临共同的问题。 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物理环境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消除和控制 的因素。 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即一致性,同一个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相近的结果。 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而不是其它因素造成的,这种 因变量就是有效的。 因变量的敏感性。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 一类称为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 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加大任务难度。

大学生心理课结课论文3000字

大学生心理课结课论文3000字 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因心理原因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需要。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课结课论文3000字篇一 《大学生焦虑心理案例分析》 摘要:这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以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来研讨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该大学生因为学习不适应和人际关系不良导致焦虑心理。此类求助者往往兴趣减退,入睡困难,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咨询采用运用认知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案例分析 1咨询师通过观察了解情况 求助者:大一学生,女,18岁,来自于云南某地州,当时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性格较为内向。身体健康,无疾病。父母属于普通的工人,家境一般。但父母亲对她比较宠爱,唯一要求就是要她学习好。但求助者在学业上一直比较一般,凭借较高的文化课分和一般的艺术专业成绩考进大学。近1个多月来,睡眠不好,食欲低下,上课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下降,宿舍人际关系不良。 一般印象:求助者穿着得体,行为举止正常,叙述情况有逻辑有条理。 精神状况:交谈过程中低头,极力避免与老师对视,不时叹气。行为比较拘谨,感到自卑、焦虑。 2评估和诊断 (1)求助者在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焦虑、自卑、烦躁;生理方面的改变:入睡困难、食欲不佳;社会功能的改变表现:学习效率下降,人际交往欠缺。 (2)诊断依据: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一是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

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没有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二是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三是求助者的人格特征很稳定;因此本案例可以排除精神病。求助者的症状近期发生,其的心理冲突是与现实处境相联系,心理痛苦很难自己摆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不良情绪没有泛化到生活的其它方面,但症状仅1个月。根据诊断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情况尚未达到神经症程度,而且与神经症性心理冲突的变型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焦虑的症状:自卑感,睡眠障碍,食欲不佳,容易紧张烦躁。所以本案例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中的焦虑情绪。心理测量结果也验证了诊断结果。 (4)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虽睡眠不好没有食欲,但没有器质性病变。 社会性原因:a.家庭教育的原因,只注重学习,忽略了兴趣的培养。b.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遭到同学嘲讽很受打击。c.人际关系不良,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缺少交流、关注和理解。 心理原因:a.性格内向,自卑。b.存在负性自动想法。 3咨询过程 3.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 经双方共同商定,达成如下咨询目标:建立有效的行为模式,包括学习技巧、知识面的扩展、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内容;改进或改变学习方法,并最终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培养良好兴趣,发展自己的朋友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咨询师认为该同学感到焦虑起因是其他同学的评价,但源于对自己的错误认知观念,专业上基础差造成的不自信,爱好兴趣上的缺乏以及人际关系技巧的欠缺导致自己的孤立,没有得到及时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最终导致以上心理困惑。咨询师通过让求助者列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并从所谓“缺点”中发现好处,鼓励其坚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来提升其自信心。求助者负性自动想法太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