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高考知识储备):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储备(一)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高考知识储备):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储备(一)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高考知识储备):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储备(一)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高考知识储备):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储备(一)含答案

(一)60个易误成语校正

1.【百里挑一】一百个里面挑选出一个,形容难得的,非常好的。常误用为“出类拔萃”。“百里挑一”偏重于难得,“出类拔萃”偏重于超出众人。

2.【半斤八两】旧制一斤折合十六两,半斤就是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常误用为“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

3.【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4.【不负众望】负,辜负,对不起;众,众人;望,期望。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常误用为“不孚众望”(不符合于众人的期望)。

5.【不刊之论】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常将“不刊”误解为“不刊登”或误将褒义词用作贬义词。

6.【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常误用来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7.【不胜其烦】不能忍受事物的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不嫌麻烦)。

8.【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误用为“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常用错对象。

9.【不厌其详】厌,嫌;详,详细。不嫌详细。褒义词。常与“不厌其烦”相混,但“不厌其烦”着眼于不嫌麻烦。

10.【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常误用为“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1.【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常误用来表示不对别人称赞一句话,望文生义。

12.【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常与“语无伦次”相混,但“不知所云”强调言语的思想没有中心和主题,“语无伦次”强调言语的紊乱没条理。

13.【惨淡经营】指下笔前竭力劳神构思。也指苦心谋划、经营某事。常误用来形容事物萧条、败落、走下坡路、毫无生机的状况,望文生义。

14.【曾几何时】时间过去了没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望文生义。

15.【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常误用为“太差、令人不满”或“强人所难”,望文生义。

16.【登高自卑】登高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常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望文生义。

17.【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常误用为“进入别人的屋里”或“盗窃者进屋偷盗”,望文生义。

18.【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敬辞,一般用于请求和托付别人办事或表示感谢时。常误用来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谦敬失当。

19.【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年纪的女子。常误用为“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或“锦瑟年华”(比喻青春时代)。

20.【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含贬义。“义”常误写为“意”。

21.【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常误用为“寥寥无几”“寥若晨星”(表示数量少)。但“凤毛麟角”含有珍贵难得之意。

22.【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常误用来形容田园生活或隐居生活,望文生义。

23.【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常误用来形容其他事物很多,用错对象。

24.【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常误用来形容不惧困难、危险做某事,望文生义。

25.【慷慨解囊】指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褒义词。常误用为“乐善好施”。但“慷慨解囊”偏重于助人毫不吝啬,“乐善好施”偏重于乐于做好事助人。

26.【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常误用为“参差不齐”(长短、大小、高低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错用对象。

27.【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常误用为“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望文生义。

28.【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常误用来表示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望文生义。

29.【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常误用在表示将来的语境中,望文生义。

30.【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谦辞,常误用为敬辞,谦敬失当。

31.【期期艾艾】形容口吃。常误用来形容说话吞吞吐吐,望文生义。

32.【奇文共赏】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具体使用时要根据语境,不能望文生义。

33.【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常常误用为贬义词。

34.【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抑制不住自己。常误用为“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原因在于“情”,只用来形容整体的人;“不由自主”的原因可能是“情”,也可能是其他因素,不仅能形容整个人,也可以形容身体某部分。

3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但追逐的目标不一定全是坏事物。

36.【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常误用作状语修饰“笑”,如“忍俊不禁地大笑”,语意重复,不合语法。

37.【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常误用来形容春风和暖,望文生义。

38.【莘莘学子】形容众多学子。常误用为“一个莘莘学子”“一群莘莘学子”“500名莘莘学子”,不合语法,该词前不能再用任何数量词来修饰。

39.【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开创先河”,贬词褒用。

40.【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气力小,收到的成效大。常误用为“事倍功半”(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不合语境。

41.【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常误用来形容首先面临挑战或首先感到压力,只看到成语中的“首”字,就望文生义,忽略其他。

42.【守望相助】为了防御外来的侵害,邻近的村落协同看守瞭望,遇警互相帮助。褒义词。常误用来指盗贼互相望风,共同作案,褒词贬用,错用对象。

43.【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与“异曲同工”有细微差别,“异曲同工”指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

44.【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故意说大话或奇特的话使人震惊。常误用为“骇人听闻”。“骇人听闻”适用于达到惊人程度的坏事,“耸人听闻”适用于夸大或捏造的事情。

45.【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常常错用对象。

46.【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常误用来形容街道空空荡荡,人都待在家里,望文生义。

47.【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常误用为“望尘莫及”(远远落后),用错对象,不合语境。

48.【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常误用为“言近旨远”(话说得浅近,而含义却很深远)。

49.【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词。常误用来指危险的言行,望文生义。

50.【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褒义词。常误用来指写文章没有加标点符号,褒词贬用,望文生义。

51.【无出其右】没有人能超过他(古人以右为尊位)。褒义词。常误用为贬义词,褒词贬用。

52.【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常误用在褒义语境中,贬词褒用。

53.【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常误用为“无可非议”(言行合乎情理),不合语境。

54.【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常误用来指什么事都干,不分褒贬。

55.【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常误用来指农村人或农民工,望文生义。

56.【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常误用为“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多用于人与人的帮助,“同舟共济”使用范围更大。

57.【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或作画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信手拈来”不能带宾语,但常误用为带宾语的动词,不合语法。

58.【休戚相关】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互相关联。常误用为“休戚与共”。“休戚与共”强调共同承受苦与乐;“休戚相关”强调相互之间祸福相关联,利害不分开。

59.【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穷困。常误用为“一文不值”(没有一文钱的价值。形容毫无价值)。

60.【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常误用为“罪有应得”“自食其果”“难逃法网”。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修正版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 (全国II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

2018年中职春季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题

2018年中职春季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答题的套路 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注意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插叙的作用 1、注意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描写手法的作用 1、注意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分析

2018高考试卷分析 语文组李坤 2018年的高考在6月8号结束时已经变为历史。斯宾诺莎曾言: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的意义。 关于试卷:坚持大方向,留有小心机 考前多种预测,谁能料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题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措手不及。拿到试卷完完整整做一遍,发现今年全国卷一坚持大方向不动摇,以“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为目标,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新探索。但整套试卷处处显示着出题人的“小心机”。 心机1:论述类文本相较去年的“气候正义”简单很多,唯一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审题,由我们常见的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变成了不正确不正确正确,打破固有思维,考验学生细心度。 心机2:文学类文本考前一直纠结于小说散文到底要考哪一个,结果考了一篇不像小说的小说,第四题直接是送分题,56题看似是小说的常规题型,但并不好得分,以第5题为例,表面上看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由常规的概括人物形象变为筛选对应信息,想要得满分并不容易,尤其是“拔俗的文人气质”,若学生不理解“文人气质”,答案很容易就变成了“用通俗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叙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只能找到这一条,其实文人气质不应局限于文字类文学类,更包含着不俗的情趣、浪漫的情调、聪明智慧等,这道题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答案虽出自文本,但如何筛选整合却需要学生的真本事。 心机3;诗歌选择题由五选二变为四选一,难度降低。但C选项需要学生将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与试题材料中“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相比较,不要求学生直接默写相关诗句,但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名篇名句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的情境作出判断,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同时李贺诗歌“辞尚奇诡”,加大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难度,整首诗表达了李贺虽不遇于时,但依然乐观自信,不甘沉沦的情怀。考的那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学生非常容易想起考前那些相似的情感类术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愤懑,加上尾句的“烟濛濛”理解为对前途的迷茫,素质不错的学生再联想一下李贺生平,越想越觉得自己答得对,其实根本没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所以平时的诗歌教学,除了术语外,更应该关注读懂诗歌。 心机4: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今年变化最大的题。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同时学生反映较难的20题启事改错题和图表题都直指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总体来说,我觉得今年高考题选择题难度降低,主观题相对以往的套路题,更灵活,也更侧重对学生思维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考的知识细,能力强,得分并不容易,属于典型的“一看题不难,一写就不会,一看答案都知道”。 关于备考:水石相激雷响万壑 韦应物有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所以在我看来,要想在高考中实现语文突破,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我们15级教师团队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备考: 一、就高考题紧扣时代的特点,我们编印资料,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关注时代,提升格局。一周一次的《时评》坚持到高考前一周;在周老师建议下,将《人民日报》上所有的“暖闻热评”集结成册,既积累素材,又学习议论;全组通力合作,每个办公室分担相应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本试卷模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1.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试卷页数页 2.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2卷(表达题)两部分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4.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名士家风 两晋南北朝的各个家族,权势虽有大有小,有久有暂,有长有消,但其为?权势?则一,其于家风则有异。 ?家风?二字,完全可以对等译为家族精神文化传统。当时士人好教子弟,诫子弟,以至南北朝之末有集大成式的《颜氏家训》一书,正是向后世传递自家传统,当时又好修撰?家谱??家录??家传?之类,也是提醒后世保存家族传统,如谢灵运《山居赋》有云:?家传以申世模。?便明言以家传申述家族文化模式的用心。 各个家族的家风除有?共相?外,又有相对而异、保持甚久的?殊相?。何为陈郡谢氏家风的殊相?《南史·谢晦等传》史官评论说:?谢氏自晋以降,雅道相传。?显然,?雅道相传?便是谢氏特有的殊相。 ?雅道相传?四字甚好。?雅道?是一种精神文化风貌,?相传?正是现代所说的文化传承。?雅??俗?这对价值判断,其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在儒学兴盛的汉代,以言行合于五经为雅,以悖于五经为俗。在老庄玄学流行的魏晋六朝,则以高蹈出尘、任情背礼为雅,以尘务经心、拘挛礼法为俗。如当时语云?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以偃蹇倨肆为优雅?,可以看出那种喜尚不理政务、任诞放达的价值取向。在魏晋六朝,雅是名士风流的同义语,?雅道相传?的谢氏家族便得此种精神风貌。 《晋书·谢安传》说时人比谢安为王导,只是?文雅过之?。王导、谢安都是东晋名相,是王谢两家在政治上的最有成就的人物,也是两家家风的典型代表。?文雅过之?不仅是王导、谢安二人之异,也是王谢二家之异。王导的五世孙、南齐名臣王俭曾说: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一人而已。他也不能不承认在名士风流方面,其高祖王导终不能不让谢安一头。 在我看来,谢氏文化传统的殊相是名士家风,这种家风的精神底蕴是庄老心态,这种心态的结构是重情轻礼。 诚然,在魏晋六朝,名士家家有,代代有,却都不像谢氏那样一以贯之;庄老玄学处处谈,世世谈,始终不绝如缕,而以谢氏最为持久。在两晋南朝谢氏家史上,除一世祖谢衡是?硕儒?,末世孙谢贞受儒学熏陶外,再无一人好儒学者,这与琅玡王氏大不相同。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散文阅读 学案6 Word版含答案

限时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把往事调成花色 王健 很多日子是随阳光一起开放的,很多心情也是随花朵一起明媚的。 闲暇的时候,我总喜欢一个人背着相机来往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在一个乡村古老的街道上,我看到了一堵石墙上花开烂漫,眼前一亮,我知道那将会是一个写满故事的小院。 主人是一个戴着眼镜的老者,正用放大镜认真地看着报纸,他坐在门口,A身体有些蜷曲,像棵老藤。很难相信,在这样的村庄里会有这么一个学者一样的老人。他的文雅、淡然,安静和自若的神态,让我感觉他和这些花、这个小院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耳聋,面善,和蔼可亲,很善谈,他生活在自己沉静的世界里,却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通过那些花,我知道了他是个95岁高龄的老人,以前做过教师。难怪他身上有股与众不同的味道呢! 他告诉我,墙头上这些艳丽的花是凌霄,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去年有人想花1 000元买走,他没舍得。他继而又补充道,如果多点儿我就卖掉它,卖些钱好给老伴治病。 数落起这些花就好像数落着自己的子女。这些是兰,这些是莲,这是栀子,这是何首乌……我突然就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诗情画意里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然后他便开始数落那些子女,仿佛在数落着自己院里的那些花草。 我很想从这个高寿的老人口中知道幸福的定义。我问幸福是什么,他听不清:什么? 后来他告诉我幸福是“什么”。

我没懂,他笑:什么都是幸福。小时候想上学堂,以为那就是幸福,后来就去了。后来想当教员,以为那就是幸福,后来真就当了教员。退休了,想安养晚年就是幸福,于是有了这满院花香相伴。现在有人能欣赏我的这些花,我也很幸福。 那么你幸福吗?他回答,我满足于我人生的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成败得失。就像我养的这些花,花开花谢,它们不会长开不败,却能在最美的时候开放…… 终于明白一个无私、无欲的老人的幸福观。能够像他院中的花一样,顺从自然、与世无争、坦然处世,就是一种美丽和幸福。 他,何尝不是开在这尘世间的一朵浮莲,B甚至是一棵开满花朵的老藤? 他把我当作客人,我把这里当作我内心的家园,仿佛一杯茶汁泼出的茶园,至今梦里尚带几分茉莉香。而且他的花香弥漫的脸,是媚人的,沧桑中写着“生活”两个字。如果你仔细地去读,会读出更多的内容。 赏过凌霄,闻过芝香,也饮过菊花,愿意在这远离世俗的地方喝醉。感觉阳光、童年、往事和爱,还闪亮在老屋的深处,只是感觉偶尔等一个人,是偶然的缘分。在多年后,10年或者20年时给它浇水,叶年年青翠,花年年明艳,而眼睛却暗了…… 人生莫过于此:头发掉了,牙齿没了,眼睛花了,耳朵聋了,内心却十分明亮。如今,往事皆调成这满院的花色,花开了,年年更新,心就是不老的,还有爱和希望,快乐和幸福。 我突然看到那暗淡的老屋里,窗台上竟然摆放着一瓶栀子花!一个年迈老人对生活之爱,远远浓于这满院的花香,我要告诉你那是心香呵!是生命之香! 我独自走在乡间,一位蜷曲的老人,一座破旧的老屋,一些美丽的花,美好的事物走在我的前面,我记得那老人的话:“我要把我的那些花安放在冬天的前面……”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附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 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六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含答案

限时训练 题组一仿用句式 1.命题(话题)式仿写]依照下面的示例,根据语境,仍以“年”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小时候,年是一碗香气四溢的猪肉,是一件崭新漂亮的衣裳,是一挂噼啪震响的鞭炮;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年是一张分量沉重的车票是一杯味道醇厚的美酒是一份孝老爱幼的责任年是一缕悠远绵长的回忆是一种翘首以盼的渴望是一场儿孙绕膝的欢聚 2.命题(话题)式仿写]在文学家的笔下,常见的事物也能显现出它们独特的魅力,使读者回味无穷。请仿照例句,从“白云”“瀑布”中任选一个,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4分) 小草:雨过天晴,小草犹如刚受了委屈而又活泼可爱的顽童,倔强地昂起头,擦干眼泪,向着太阳微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白云:白云在天空顽皮地嬉戏着,有时像白蝴蝶翩翩起舞,有时像小白兔向前奔跑,有时像魔术师迅速变了脸孔。 3.自由(开放)式仿写]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2020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2018年全国卷3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36.(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政法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 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 不利条件: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37.(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学科&网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 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 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 晴朗,气温低。 不利条件: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 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 替控制)。

38.促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新兴制造业产生与发展;创新制造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开辟制造业更广阔市场;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39.追责问责,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立责任清单,落实责任制,有利于强化政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强调权责一致,明确主体责任,依法问责,有利于提高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公信力和政府威信。 40.(1)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毕生精力。 (2)艰苦奋斗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3)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理想;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增长本领;弘扬革命精神,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心系祖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青春理想。41.(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 (3)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2.略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教材梳理册子 必修一

教材梳理册子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一、文言实词 1.多义实词 (1)鄙 (2)许 (3)说 (4)辞 (5)微 答案:(1)把……当作边邑/边远的地方/浅陋,见识少,眼光短/自谦之词;(2)答应/表处所,地方/赞同/表约数;(3)通“悦”,高兴/陈说/杂说,一种文体;(4)推辞/告别/推脱;(5)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暗暗地/稍微,略微/低贱,卑下。 2.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3)秦伯说.( ) (4)失其所与,不知.( ) 答案:(1)“已”同“矣”,了;(2)“共”通“供”,供给; (3)“说”通“悦”,高兴;(4)“知”通“智”,明智。

3.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今义:请客的主人 古义: (2)行李 ..之往来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 (3)共其乏困 .. 今义:疲劳 古义: (4)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今义:妻子 古义: 答案:(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出使的人;(3)缺少(的东西);(4)那人,指秦穆公。 4.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越国以鄙.远( ) (3)既东封 ..郑( ) (4)与郑人盟.( ) (5)越国以鄙远.( ) 答案:(1)名词作动词,驻军;(2)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3)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名词作动词,结盟;(5)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二、文言虚词 1.以 2.而

3.焉 4.其 5.之 答案:1.连词,因为;介词,拿,用;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介词,把。2.连词,才,表顺承;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3.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哪里;兼词,于之。4.代词,指代“使者”;代词,指代“那件事”;代词,自己的;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代词,他们,指秦军;结构助词,的;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文言特殊句式 1.夫晋,何厌之有( ) 2.以其无礼于晋( ) 3.晋军函陵( ) 答案:1.宾语前置句;2.状语后置句;3.省略句。 四、文言句子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 3.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 4.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18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I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 1 2 3 35 39 1~3题。 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 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 为其重要前提 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无助于思想的创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c4220349.html,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 一。 13 A

当代思想癿组成部分。 B 上思想家癿思想内涵。 C 下形成创造性癿思想。 D 既有思想演进癿过程。 23 A 子之学癿差异。 B 癿关系进行论证。 C 癿必要和可能。 D 实癿顺序推进癿。 33 A 上是互相隔膜癿。 B 国和世界文化癿建构。 C 劣亍促进新思想生成。 D 逐渐过渡到“接着讱”。 315 4~6题。 赵一曵女士阿成 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 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喜 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 很没面子。

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 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 点了一颗烟。 道上山。 20天时间。 幼年丧母、恋 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 20 一曼、韩勇义、董 赵一曼女士淡淡的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一 些松树。 前夕了。

!赶快 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 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4 3A 引起了读者癿注意。 B 到有价值癿回答。 C 曵仍活在人们癿记忆里。 D 了赵一曵癿英雄本色。 5 6 6 6 312 79题。 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 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 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 2017年8月10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导语】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 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 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 分省市区因考试制度的不同考试时间为3天(即6月7日-9日)。本文精 选了关于智睿高考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分享转载!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 依据,因此高考在进行语文复习时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下面是智睿网小 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突出变化如下: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 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 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其 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 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 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 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 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 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 默写常

限时训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人因为官职大小的缘故,而嘲笑那些拜师学习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作者以菊花与莲作对比,指出莲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的句子是:菊,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花之隐逸者也(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 的意义。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穿荷叶荷花制作的衣服来表明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志向。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这就告诉人们要善于借助各种外在条件。 答案:(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3)君子生非异也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男子用车来接女主人公,女主人公带上财物嫁给他。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高考知识储备):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储备(一)Word版含答案

(一)60个易误成语校正 1.【百里挑一】一百个里面挑选出一个,形容难得的,非常好的。 常误用为“出类拔萃”。“百里挑一”偏重于难得,“出类拔萃”偏重 于超出众人。 2.【半斤八两】旧制一斤折合十六两,半斤就是八两,比喻彼此 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常误用为“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 3.【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常误用来形 容没有特长。 4.【不负众望】负,辜负,对不起;众,众人;望,期望。指为 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常误用为“不孚众望”(不符合于众人的期望)。 5.【不刊之论】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 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常将“不刊”误解为“不刊登” 或误将褒义词用作贬义词。 6.【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常误用来形 容文章写得不好。 7.【不胜其烦】不能忍受事物的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不嫌麻烦)。 8.【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误用为“不温不 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常用错对象。 9.【不厌其详】厌,嫌;详,详细。不嫌详细。褒义词。常与“不 厌其烦”相混,但“不厌其烦”着眼于不嫌麻烦。 10.【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常误用为“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1.【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 指一言不发。常误用来表示不对别人称赞一句话,望文生义。

12.【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常与“语无伦次”相混,但“不知所云”强调言语的思想没有中心和主题,“语无伦次”强调言语的紊乱没条理。 13.【惨淡经营】指下笔前竭力劳神构思。也指苦心谋划、经营某事。常误用来形容事物萧条、败落、走下坡路、毫无生机的状况,望文 生义。 14.【曾几何时】时间过去了没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望文生义。 15.【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常误用为“太差、令人不满”或“强人所难”,望文生义。 16.【登高自卑】登高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常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望文生义。 17.【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常误用为“进入别人的屋里”或“盗窃者进屋偷盗”,望文生义。 18.【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敬辞,一般用于请求和托付别人办事或表示感谢时。常误用来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谦敬失当。 19.【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年纪的女子。常误用为“风华正 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或“锦瑟年华”(比喻青春时代)。 20.【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 要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含贬义。“义”常误写为“意”。 21.【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常误用为“寥寥无几”“寥若晨星”(表示数量少)。但“凤毛麟角”含有珍贵难得之意。 22.【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常误用来形容田园生 活或隐居生活,望文生义。 23.【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常误用来形容其他事物很多,用错对象。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

限时训练 题组一专项练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一部分文人是进士出身,如王维,但仍有很多不是,比如李白、杜甫。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狄仁杰就曾在此任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是为丁忧,时间视亲疏而定;丁忧期间不能为官,已为官者则需停职守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 “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拜”“除”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只是指任命官职。 答案:D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如“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解析:“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答案:C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答案:C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