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及借鉴

国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及借鉴

国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及借鉴
国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及借鉴

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

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 发表时间:2015-12-15T13:36:52.0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作者:陈小磊1 段金焕2 [导读]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助于减少规划失误,增强规划的合理性;有利于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 陈小磊1 段金焕2 1.身份证号码:412721************ 450000 河南郑州; 2.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50000 河南郑州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来构建公众参与的体系,使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使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法律制度;组织一、公众参与及其重要性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公众参与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是一种让社会上的多数人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的方法和途径。公众参与实质上就是公众与项目主持方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公众参与最先出现在北美国家的规划当中,起初是为了协调平衡各方(尤其是普通民众与政府、投资商之间)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规划方法,后来 发展到作为一种规划技术和规划理念被广泛采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助于减少规划失误,增强规划的合理性;有利于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城市规划既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同时它还是一项带社会实践性质的公共事业。城市规划的这三种性质,要求政府的决策要尊重科学、尊重民意,而公众则应当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的实施,一旦城市居民能够直接而持久地接触规划,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行为便会更加科学与民主,规划决策便能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切实体现公众的利益需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不仅在参与管理上缺乏合理的机制,在法律上和制度上也缺乏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在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中,对公众参与的具体方法和形式尚未明确,使整个规划实施过程的公众参与效率和效果降低。因此在城市规划法中确立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是支撑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我国仅有的相关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里面第一次明确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要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这无疑是我国城市规划立法方面的一大进步。(二)多元利益群体的博弈公众参与最开始被运用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公众与开发商、政府之间的利益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为城市规划编制的主导机构,负责编制总体规划和审议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它又要全面地考虑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希望通过城市规划来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往往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城市用地的扩张或城市的开发,这与中央政府的保护耕地和合理节约用地的精神相悖,也不一定符合社会公众的需求;而具有大量资本的开发商对于商业利益的追求是非常明显的,往往会为了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违背政府的意志和社会公众的需求;社会公众在三者利益的博弈过程中,永远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但他们作为城市的所有者,希望能更多的参与到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表达自己的价值倾向,与政府及开发商达成共识,使城市规划更符合公众利益。所以说,不同的利益群体在参与到城市规划中都有着不同的立场和需求。(三)公众参与程度不足从我国城市规划各规划阶段中对应的公众参与形式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对于城市规划的参与只是某些环节的,而且普遍还只是被动的听下看下,然后接受它,其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往往形式大于意义。再加上长期处于这种被动的地步,使得城市规划在公众心里是政府和开发商等的事,而且相关部门对有关的规划信息对外公布和宣传力度也不足,导致社会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意识就更薄弱了。 三、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一)公众参与的保障要素1、法制保障 法律及相关制度是保证公众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获得参与权利的核心基础。其中主要权利包括: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委托权以及决策权。这是赋予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的基本前提,这样才能使公众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体现城市规划的立法为公,规划为民。同时,必须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内容。应该在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在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及行政复议中对公众参与的内容和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权的实现。 2、技术保障 技术是保证公众在参与城市规划过程中,能轻易获取规划信息和知识的基本平台。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针对公众的教育改革;二是针对参与手段的技术革新。技术保障的含义是指方便公众获取规划信息、了解规划知识、参与到城市规划过程中,因此除了传统意义的纯技术革新以外,更包括有教育的改革,以提升公众自身参与的能力和效率。 3、资金保障 充裕的资金是保证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过程的先决条件。公众参与到类似城市规划这样的公共事业中,这就不得不考虑参与过程中将遇到的以下几个资金问题:①公众参与过程中本身所产生的具体费用;②有关城市规划过程的专业术语的翻译解释、冗长材料的总结概括所需要的资金;③相关的专家咨询费等。建立适合我国的公众参与的资金保障体系,是实现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二)公众参与的过程要素1、组织形式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美国为例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美国为例 一.框架思路(潘晨) 二.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需要民众的参与?(潘晨)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故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而公民参与是确保土地利用规划公共利益取向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只有广大公众才对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和环境的一些微观情况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对一些基本的资料有较为完整的掌握,因而只有公众参与才能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使规划更符合实际;同时,公众参与还会促成多方案比较,提高规划设计的水准,使规划决策者的操作更趋于准确合理。所以,土地利用规划要想真正实现科学化,就必须要求公众的高度参与。 三.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民众参与现状及问题(古丽) 总特点:自上而下 存在的问题:存在缺乏法律和制度支持,公众参与规划流于形式、规划的社会参与度和公开性不够、大部分规划的公众参与属于事后或被动的参与、一些重要的规划决策由政府领导定案,群众不知情; 土导致的后果:地利用规划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规划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的状况。 土地利用规划的全过程包括编制和实施两个阶段,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实施,再科学的规划只是一纸空文。规划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许多规划编制完成不到一年,有的甚至才几个月就需要修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公众参与是主要原因之一。 四.美国土地利用规划中民众参与的特点(张叶笑) 总:自 20 世纪 60年代末期美国公众便参与到规划中,目前其公众参与规划既广泛又深入,积累了较多经验教训。制定过程中严格遵循“自下而上”的编制原则,注重民主化决策的程序要求,每个规划都有详细的公众参与计划和执行。 因此,通过分析美国公众参与规划的特点,为改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状况提供政策建议。 法律完善,机制健全 在美国土地利用规划制订过程中,公众参与是必须的法订程序"美国联邦和州法律均为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明确规定公众的知情参与是规划合法性的前提"具体表现在 3个方面: A联邦法律方面,联邦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在规划实施前必须举行公众意见听取会,听取普通公众及有关利益团体的意见,根据当地法规和环境效益予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对规划修正并表决,表决通过则规划以法律形式获得认可"实施中若需对规划修改,仍要就有关部分举行听证会,确保该规划始终得到民众支持 B州法律方面,美国威斯康星州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在编制综合规划涉及土地利用决策时,每个规划编制阶段都要采取公开讨论、信息服务、公众会议等各种手段吸收公众参与 C宪法方面,美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治理程序,也使得公众参与政府事务成为可能 我国: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仅见新《土地管理法》第10条规定: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批准后应实行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规划批准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 世界上一些占领导地位的城市包括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悉尼等都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下面将这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对如何适应人口的变化、加速经济增长、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做出归纳总结。它们规划过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有很多是值得我国大城市规划学习的,因此,在文章的最后论述了这些方法和经验对我国大城市的规划建设的借鉴意义。 伦敦人口现在是740多万,预计在2016年达到810万,国际移民不仅使得伦敦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而且也使得人口的年龄结构、种族结构、家庭结构等变化也非常大。纽约的人口在2000年3月大约是它历史上的最高记录800万,比1990年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增长了9.4%。纽约的人种结构差异和种族差异对比整个美国的平均水平还大些,如人种结构混血人占27%、黑种人占25%,非混血的白种人仅占35%,这个指标低于整个美国平均水平69%,虽然亚洲人和其它非混血人现在所占的比例小但因为移民原因而增长很快。东京的人口预计在2010年(大约1226万)和2015年(大约1220万)达到顶峰之后会逐步下降,然而预计在2010年以后家庭数因为家庭变小而将会持平;到2015年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口将陡增到283万,这个数目将是1995年的2倍,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新加坡自从独立来人口增加了一半,2000年人口总数达到400万,然而非正式定居的居民人数增长最快,从1990年的31.1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75.4万人。悉尼的人口总数预计在2011年至2016年某个时间会增长到450万,比1998年增长12.5%,同时平均每户大小也从1971年的3.1人降至1996年的2.7人,另外城市的中心城区的衰退仍然是悉尼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心城区人口的减少,而郊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增长,在1996年占到45%。 伦敦经济增长较快,该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金融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商业和金融服务部门和其它一些如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创造的就业占到全市三分之一,并且生产出40%的伦敦财富,这种高速增长趋势既使得伦敦中心区的办公闲置率几乎减半,同样也因为房租价格的上升导致商业成本的上升;零售业是伦敦的第二大部门,然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地区商业中心、超市和零售仓库的发展是大量依靠城市的大规模交通发展起来的,导致了城市污染达到不可接受的地步,而且一些伦敦普通被市民排除在这些部门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设施便利之外;旅游业也是伦敦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部门,英国最高级别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出口市场和许多商店和饭店都集中在此,伦敦有英国最集中的旅馆,但70%的旅馆床位都集中在伦敦的三个中心区,使中心区超负荷发展。纽约继续发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汇编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2年1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 D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2.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 A )。 A.日均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 3.降水量的单位为( C )。 A.cm B.m C.mm D.ha 4.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 A )。 A.冲积平原 B.湖积平原 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 5. 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B )。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 影响土体颜色 C.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6. 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 D )。 A. 果园 B. 林地 C. 迹地 D. 望天田 7. 下列规划属于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的是( D )。 A. 基本农田规划 B. 城市规划 C. 风景旅游规划 D.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 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 A. 耕地灌溉率 B. 绿色植物覆盖率 C. 城市化水平 D. 交通密度 9. 符合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是( A )。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B. 灵活性和动态性 C.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D.部门和公众参与 10.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高产稳产田 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11.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A )。 A.连续性 B.面积的有限性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

浅谈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 摘要:从公众参与规划之缘和内涵切入,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参与规划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剖析我国刚刚起步的公众参与规划的问题和形势,探讨今后我国在如何真正体现公众参与规划、发挥调控作用、参与规划决策,并为实现城乡规划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社会公平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margin and connotation of planning,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ur country ‘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the ques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how to embody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play a role in decision-making,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effort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equity, people-oriente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social justice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 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第4页至第6页 (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第8页至第9页 (1)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2)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3)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第11页。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第11页至第12页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1)政策性(2)整体性(3)兼容性(4)折中性(5)动态性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第13页。 (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17至25页。 (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包括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2)温度与植物生长,包括气温,地面辐射平衡。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53页 (1)山地丘陵区。山地与丘陵是正地形,是物质的辐散地,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土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国外城市规划院专业院校推荐

今天聊聊城市规划,大家都知道如今建筑专业的崛起,从而城市规划也成为不少艺术生的青睐。那么,国外有哪些城市规划院校呢?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详情,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外城市规划院专业院校推荐 1.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英国) 申请难度:4.1;优势专业: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院校地址:英格兰剑桥郡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坐落于英国剑桥,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书院联邦制,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 剑桥大学是多个学术联盟的成员之一,亦为英国“金三角名校”及剑桥大学医疗伙伴联盟的一部分,并与产业聚集地硅沼的发展息息相关。学校共设八间文艺及科学博物馆,并有馆藏逾1500万册的图书馆系统及全球最古老的剑桥大学出版社。2017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公布2018年THE世界大学排名,剑桥大学排名世界第2。 从中世纪到现在的杰出建筑物当中,剑桥这座城市是一个完美的学习建筑专业的地方。在英国,教育水准和调研方法都是最出色的,在剑桥大学,建筑师和建筑领域中的学者都会为同学们进行授课。建筑专业是强调了文化与科学技术融合的一门学科。教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就是在Studio中的设计实践(从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到细节),同时辅以关于人文科学的讲座。 2.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国) 申请难度:4.5;优势专业:建筑设计、纯艺术;院校地址:英国伦敦高尔街 伦敦大学学院拥有国家医学研究中心(NIMR),欧洲顶尖的太空探索实验室(MSSL),以及世界著名的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GCNU)等诸多领先科研机构。其主校区邻近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国王十字车站和摄政公园,坐落于伦敦市中心。

建构中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机制

建构中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机制 沈航葛明 (黑龙江大庆市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探讨出发,从而分析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总结借鉴国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探讨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其本质是要通过公众对规划制定和实施全过程的主动参与,更好地保证规划行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性,使规划能切实体现广大公众的利益要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成功实施。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与实际操作研究。在总结国外公众参与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推动了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在活动方式、机制、途径上的发展。在对北美公众参与状况分析总结后,梁鹤年(1999)指出:北美的公众参与是建立在“美式民主”基础上的一种“契约式”民主,是一种买卖式的权利弹性分配,公众利益在其中不过是各种私益通过法定程序谋取最大满足的一个幌子。规划“官员”在规划中一没有政治权力,二不是真正广泛的公众利益的代表,实际上是处于有势力的利益团体与市政府之间的夹缝人物。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公众利益”概念要明朗和稳定得多,公众参与至少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协助官员了解下情,以及启发官员创新以维护公益。 2.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2.1城市管治理念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自1990年代以来,“管治”作为一种理念,渗透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城市“管治”的研究也在学术界日益受到重视。而在规划中引入“管治”理念,将对加强城市规划的广泛认同性和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规划中“自上而下”或者“命令与控制”的模式已不能被理解和接受。而面对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现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管治”思想正对之产生的巨大冲击,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发展中,我们一方面要增强公众参与规划的意识,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要重点对规划制度本身进行完善,保证公众参与规划的合法性及其过程的可操作性。 2.2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考察我国十年来公众参与的发展水平,不难发现,我国现状的公众参与程度仍停留在形式化的表象运作阶段,还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我国除极少数正转向“受引导的互动合作式阶段”外,大部分地区才开始向“受约束的尝试阶段”过渡,甚至还有部分地区的参与水平尚处在“公众完全被动式阶段”。 再从规划法规建设角度来分析,我国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缺乏也是阻碍公众参与活动展开的巨大绊脚石。张萍在《从国家本位到公众本位》一文中谈到:我国长期以来,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国家的需要完全代替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城市法规中也偏重反映国家意志的价值倾向。然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确立的国家本位思想,在市场经济

11年土地利用规划试卷

南阳师范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环旅学院07年级 GIS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考查试卷(这个部分抄到试卷上) 一、简答(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2、土地资源的功能有哪些 3、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4、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5、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二、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试卷的几个要求: 1、写答案的时候,在白纸左侧留出装订线的区域,并在这个区域写上(院系、专业、年级、班级、姓名) 2、写答案时把题目抄到试卷上。 3、因为试卷要在6.1日前录入电脑,请务必在5月29日前交到班长处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环旅学院07年级 GIS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考查试卷评分标准 一、简答(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2、土地资源的功能主要有三项:植物生产功能、建设承载功能和生态功能。不 同性质的土地,有着不同的光、热、水、肥等条件,适应于不同的植物、动物生长繁殖,人类可以通过施肥、农田水利建设,以至发展保护地栽培,来影响或改变环境条件。居民点、道路、水利工程等各项工程,都是在土地上建立的。土地的工程特性主要由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地形、水文等要素综合作用形成,各项条件不良的土地不能作为建筑用地。土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是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和净化功能。支撑功能主要是说植物要生长固定在土壤上,养育功能是说土壤是食物链的关键一环,无论是植物、动物、微生物都离不开土壤。净化作用是说污染物质在土体中可以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降低浓度、减少毒性;或者经过沉淀、胶体吸附等使污染物发生变化,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通过生物和化学降解,使污染物变为毒性较小或无毒性甚至有营养的物质;另外,通过土地掩埋,也可减少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当然,土地的净化功能是有限的,必须在它容许的范围内进行。 3、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 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编制和保护 区的划定;其次是落实规划方案;最后是制定保护措施。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要在对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耕地分等定级,并根据人口发展预测,计算粮食需求,确定耕地保护面积;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规划方案要将方案逐级分解下达到乡、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目录 .、八、- 刖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 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 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 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 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 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 附表 建设用地指标 2 : 附表 园地指标 3 : 附表 林地指标 4 : 附表 牧草地指标 5 :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八、- 刖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 0 0 5年为基期,以2 0 2 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 0 0 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 5 7 0 4.74万公顷(9 8 5 5 7 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 1 9 2.2 4万公顷 ( 4 7 8 8 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 2 2 0 8. 2 7万公顷(1 8 3 1 2 4万亩),园地面积为1 15 4. 9万公顷(1 7 3 2 3 万亩),林地面积为2 3 5 7 4.1 1万公顷(3 5 3 6 1 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 6 2 1 4.3 8万公顷(3 9 3 2 1 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 3.0 9万公顷(3 8 2 9 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 6 0 1.5 1万公顷(3 9 0 2 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 3 0.8 5 万公顷(3 4 6 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 5 9.8 7万公顷(5 3 9 8 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1 9 9 7 — 2 0 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 9 9 7 — 2 0 0 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 0. 3 5万公顷( 3 0 5万亩),与1 9 9 1 — 1 9 9 6年年均占用2 9.3 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 0 0 5年与1 9 9 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 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 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土地利用规划 作业题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 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答:一、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二、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分布在地球各个不同位置的土地,占有特定的地理空间,地球公转和自转等产生的地质结构的作用下,各种土地形态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三、整体性,土地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四、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长在土地上的生物,不断地生长和死亡,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及其他化学物质,不断地被植物消耗和补充,这种周而复始的更替,使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土地再生性。土地的再生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某一阈值时,土地的再生性就会丧失,土地资源即被破坏。 五、多用途性,土地资源根据各类土地质量状况的不同而具有多少不等的多用途性。 六、社会性,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占有过程,一方面形成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另一方面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答:一、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二、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三、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为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 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或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一、政策性二、整体性三、兼容性四、折中性五、动态性 4.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或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 二、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三、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其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 答:一、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二、温度条件对土地特性有影响。三、水份条件对土地特性有影响。四、风对土地特性有影响。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 答:一、山地丘陵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因此一般有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二、平原,平原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份条件比较好。因此,平原区的 土地肥沃,农田基本建设方便,是良好的发展农业的地区。 7.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答:1).降水,表示降水特征的变量有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2).蒸发与蒸腾,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农田总蒸发。 3)城市给水水源,给水水源包括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 4)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积雪等。 5)地下水,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6)水资源的三要素,包括水资源量,水资源变率,水质。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议;理论 引言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土地利用规划的讨论,近些年在规划界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家不断地发现问题,又不断地提出对策建议,但是,多年来城市总体规划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变革,规划的编制.审批以及规划师在认识方法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城市总体规划问题多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改革一直未能以强有力的姿态开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基础 1.1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 1 9 9 4年中国制定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 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它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为了在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贯彻执行中国21世纪议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和措施,其中包括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以推动地方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 1.2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要求规划之间的融合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业.第三产业等非农活动的地域,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集中点,是区别于比较单一而分散的农村居民的社会空间结构形式。与自然系统相比,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综合体,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城市以其紧密联系的区域为依托。与城市紧密联系区域的资源.大气.水.生物.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们既起着为城市发展提供能源.水.粮食.劳动力等,又是城市产品的主要市场。同时起着消化.吸收和降解城市的废物。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渐融合,城市与区域日益成为一个发展的整体。按照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与乡村之间应该避免利益相互冲突,力求建立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的协调发展形式,城市与乡村统一规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必须相结合,而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个部分。在国际规划界流行的一种观点:“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ture city planning must be regional planing)ⅲ。在中国城镇密集的高城市化地区,尤其应该加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应该逐步拓展到大都市地区范围的规划。 1.3整体规划的原则要求根据著名规划专家萨伦巴教授所述,整体规划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①功能上的结合,是指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与社会规划之间的结合,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②不同层次地域空间的结合,是指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之间的结合,表明城市与乡村的规划必须结合起来,形成协调的有机整体;③地域规划与部门规划的结合,是将来自农业.工业.交通等各个部门上下级的纵向计划和建议与横向的地域空间规划联系起来,与地域的空间需求和发展可能结合起来。④时间上的结合,主要是考虑规划的动态性.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性.规划的弹性等问题。规划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个规划的整体,统一于区域与城市规划为主体的综合空间规划体系之中。 2.对城市总体规划现存问题的剖析 2.1城市总体规划历史的回顾在我国所有的城市规划类型中,城市总体规划无疑是法律地位.权威性.受重视程度和期望值最高的。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城市普遍经历过两轮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近期5年,远期15~2o年,并且重点放在远期,即期望总体规划能对城市未来20年的各项开发建设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出综合的部署。但是现实往往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完美,实践表明:第一轮的总体规划平均发挥了不到10年的作用。第二轮的刚过5年就已经与实际建设相去甚远。在当前我国“发展是硬道理”的大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处境十分尴尬。回顾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