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_伏击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_伏击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_伏击

1938年8月,新四军一支队一团一营在营长熊应堂率领下,设伏于江苏溧水县方边地区之溧武公路两侧,击毁日寇军车数辆,敌数十名全被击毙。

盛暑荆丛里,炎炎夏日煎。

立竿量日影,拔剑望车尘。

网动欣鱼人,弹轰唤谷燃。

满川腾烈焰,封豕更何奔。

突围1938年9月,日寇以两个大队的兵力突然袭击我新四军一支队一团驻江苏溧水县新桥地区的团指挥机关。我团直属部队奋起反击,击溃其一个大队,重创其另一个大队。

贼虏重重困,其将奈我何?

蚍蜉撼大树,螳臂挡轰车。

虎啸千山抖,龙腾四海波。

战旗挥指处,鼠辈尽抛戈。

王泰栋生平和制作

王泰栋生平和著作 王泰栋 我是1932年出生的,祖籍镇海雁门乡邱王村,现属慈溪,在澥浦小学读书,后上龙山凤湖中学,1944年到1946年去宁波、上海中学读书,1947年6月在上海华华中学读高二时,由郑侠虎介绍来浙东参加革命。当时接待我的领导人是赵士炘、沈宏康(赵是慈镇县工委书记、沈是慈镇县工委委员,武工队长)。1948年5月,我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担任过《宁波大众报》编辑部主任,1987年被宁波电视台评聘为主任记者,一直到1992年在电视台办了离休手续。沈宏康同志当时也离休了,担任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他叫我帮助他搞一些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20多年来,我一直在新四军研究会担任副会长后兼秘书长(担任秘书长十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是没有编制、没有报酬的。2009年,沈宏康同志去世,张永祥同志任会长,他给我们驻会三个同志每天补贴中餐。 我在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主要是协助沈宏康、张永祥两位会长编书、出会刊、研究浙东新四军军史、党史、根据地人民斗争史,写论文,建碑、亭、馆(后大部分成为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个人挤出时间来也写些东西,除个人有些出版社约稿略有薄酬外,在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出书、出会刊、建碑立馆起草方案等是没有报酬的,兹将1996年开始个人主要著作、论文、编著、电视专题片等主要作品情况介绍如下: 一、个人主要著作:9本,共计280万字 《陈布雷传》东方出版社1998年出版,25万字(曾获市政府1998

社科优秀著作三等奖)。 《沙文汉与陈修良》宁波出版社1999年出版,40万字(与人合作)。(获省1999年“五个一工程奖”) 《陈布雷女儿陈琏与女婿袁永熙跨越——门槛》学苑出版社2004年出版,20万字。 《陈布雷大传》团结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55万字。获2006~2007年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无名英雄》宁波出版社2007年底出版,45万字。获市作协2007~2008年度市优秀作品佳作奖。 《邵氏宗系汇集》(与方平、童志行合编),宁波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参与编纂5万字) 《武岭残梦——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与人合作,30万字,团结出版社1996年出版。 《宁波革命史概览》宁波出版社2010年出版,三个作者之一,40万字。 《陈布雷日记解读》作家出版社2010年出版,30万字。 二、个人主要论文:8篇,共计6万字 “关于虞洽卿的阶级属性及其他”,载《虞洽卿研究》宁波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黄宗羲民主主义思想的社会基础及启示”,《炎黄春秋》杂志2005年第6期发表,5千字。 “邵逸夫的财富观”,《炎黄春秋》杂志2004年发表,8千字。 “邓小平与宁波帮”,《大江南北》杂志2004年发表,5千字(被该刊评为2004年优秀作品)。 “正本清源话梁祝”,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发表,8千

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军衔的八路军将领名单

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军衔的八路军将领名单 上将:朱德1937.9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中将:周恩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 郭沫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叶剑英1937.9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云南讲武堂 贺龙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师长。 刘伯承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师长。 叶挺1938年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宣侠父1937.9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议。(1938年于陕西西安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彭德怀1937.9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林彪1937.9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师长。 萧克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副师长。 少将:左权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 聂荣臻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副师长。 周昆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参谋长。 陈光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旅长。 周建屏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副旅长。 徐海东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4旅旅长。 黄克诚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4旅副旅长。 周士第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参谋长。 卢冬生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 张宗逊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副旅长、旅长。

彭绍辉1938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 陈伯钧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9旅旅长, 129师385旅副旅长。王震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9旅副旅长。 徐向前1937.9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副师长。 倪志亮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参谋长。 王宏坤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5旅旅长。 王维舟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5旅副旅长。 陈赓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6旅旅长。 陈锡联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6旅副旅长、385旅旅长。 项英1938年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副军长。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初期作战序列及授衔将领名单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初期作战序列及授衔将领名单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同年9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抗战前,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是广东地方军阀部队(李济深的旧部),陈济棠曾任第八路军总指挥,下辖三个子师:第五十九师长余汉谋,第六十二师长香翰屏,第六十三师长李杨敬,该部番号后被蒋介石撤消。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委任了正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 15000人。 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

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 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参谋处处长:彭雪枫政训处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

身穿将军服的周恩来 驻太原办事处主任薄一波、西安办事处主任叶剑英、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南京办事处主任周恩来、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新疆办事处主任邓发、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武汉办事处主任王明、重庆办事 处主任王若飞、 正规编制有115师、120师、129师、陕甘宁留守兵团。 115师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兼);参谋处长王秉璋;

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 685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训处主任邓华、副主任吴法 宪、参谋长彭明治 一营营长刘正、二营营长曾国华、三营营长梁兴初 连长杨西彬 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训处主任符竹庭、参谋长彭雄 344旅 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 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田守尧 688团团长陈锦绣、副团长韩先楚、政训处主任刘震 一连指导员:黄薇 独立团 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参谋长熊伯涛 115师随营学校校长孙毅 120师 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 长周士第; 358旅 358旅旅长卢冬生、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 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 716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贺炳炎、政训处主任刘道生;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始末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始末 统一华中军事指挥的问题让刘少奇难以释怀/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大会在海安举行 1940年10月,苏北平原轻风拂面,秋高气爽。 正是在这金秋时节,从华北南下的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抵达苏北盐城,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东进北上部队胜利会师。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师,标志着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开辟苏北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接着便是依托苏北,做出整个华中抗战的大文章。为此,黄克诚给时在皖东的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发电报,请他率中原局机关移驻苏北,以便统筹华中全局。 几乎在接到黄克诚电报的同时,刘少奇也接到中共中央电令:“去苏北与陈会合,布置一切。”他随即率中原局机关风尘仆仆赶往苏北。10月30日,在阜宁东沟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部驻地,刘少奇与黄克诚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数天后,黄克诚与刘少奇乘汽船沿盐阜区境内一条纵贯南北的人工串场河,从阜宁经盐城前往海安,会见时在海安的陈毅、粟裕。 这次会见,决定着今后华中抗战的走向,意义非同一般。 在海安著名爱国士绅韩紫石的盛情邀请下,刘少奇与黄克诚均下榻于韩宅。 海安几天,通过韩紫石支持共产党的政治态度以及对他们生活的周到安排,刘少奇和黄克诚深切地感受到了陈毅此前统战工作的成功。

这时,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刘少奇难以释怀,即统一华中军事指挥的问题。虽然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对这一问题亦有所讨论,但因涉及到不同指挥系统,故一时难以决断。事实上,这一问题在刘少奇脑海中萦绕已久。 早在6月份,刘少奇即致电中央提出:“目前华中部队已不少,均分散各处,且已取得地区,唯将来在战略以至战役上均须配合行动。华中环境各方面均较华北更复杂,困难更多,而我部队内部在建制上、指挥上亦不完全一致,问题亦多。在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有威信、有工作能力的华中总司令部(公开名称另定),在指挥上以至建制上统一我华中各部队。”在人选上,刘少奇请中央在朱德、彭德怀、王稼祥及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中择定一人。 当时中央也觉得“华中确应成立统一的指挥部”,但因正忙于准备召开中共七大(后因故推迟),于是决定在七大召开后解决此事。 10月,黄桥决战胜利后,刘少奇得到中央电报:“同意陈毅统一苏北军事指挥,同意胡服去苏北与陈会合,布置一切。” 胡服是刘少奇当时的化名。接到电报后,刘少奇认为“统一苏北”与“统一华中”是两个概念,于是又与邓子恢、赖传珠联名向延安提出:“目前,华中的斗争急需建立统一的司令部,而中原局与苏北指挥部会合仅能解决苏北的指挥问题。解决华中统一指挥最圆满的办法是(新四军)军部速即移来,统一华中指挥并可兼指挥江南。”然而,由于新四军军部在皖南迟迟不能北移,这一计划事实上亦成空谈。 眼见华中形势风起云涌,斗争日趋激烈,而统一的军事指挥机关

八路军新四军将领名录

八路军新四军将领名录 (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表(1937年10月)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权 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 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 第115师师长林彪 政委聂荣臻 参谋长周昆 政治部主任罗荣桓 政治部副主任肖华 第342旅旅长陈光 政委肖华 副旅长周建屏 参谋长陈士榘 第344旅旅长徐海东 政委黄克诚 参谋长卢绍武 独立团骑兵营辎重营 工兵营炮兵营教导队 第120师师长贺龙 政委关向应 副师长肖克 参谋长周士第 政治部主任甘泗琪 第358旅旅长张宗逊 政委李井泉 参谋长姚哲 政治部主任张平化 第359旅旅长陈伯钧 政委王震 参谋长刘子奇 政治部主任袁任远

教导团骑兵营特务营 炮兵营辎重营工兵营 通讯营 第129师师长刘伯承 政委张浩 副师长徐向前 参谋长倪志亮 副主任宋任穷 第385旅旅长王宏坤 副旅长王维舟 参谋长耿飙 第386旅旅长陈赓 副旅长陈再道 参谋长李聚奎 教导团特务营炮兵营 工兵营骑兵营辎重营 后方总留守处政治部主任肖劲光(辖各师留守部 队) (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1938年1月)军长叶挺 副军长项英 参谋长张云逸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副参谋长周子昆 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 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 副司令员傅秋涛 参谋长胡发坚 政治部主任刘炎 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 副司令员粟裕 参谋长罗忠毅 政治部主任王集成 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 副司令员谭震林

政治部主任胡荣 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 参谋长胡维先 政治部主任肖望东 教导队 特务营 (三)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1941年3月)代军长陈毅 政治委员刘少奇 副军长张云逸 参谋长赖传珠 政治部主任邓子恢 第1师师长粟裕 政治委员刘炎 政治部主任钟期光 第2师兼师长张云逸 政治委员郑位三 副师长罗炳辉 参谋长周骏鸣 政治部主任郭述申 副主任张劲夫 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 参谋长彭雄 政治部主任吴法宪 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 参谋长张震 政治部主任肖望东 第5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 参谋长刘少卿 政治部主任任质斌 第6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 参谋长罗忠毅 第7师师长张鼎丞 政治委员曾希圣

黄埔军校将领全名录(4)中央军校武汉分校

黄埔军校将领全名录(4)中央军校武汉分校 黄埔军校将领全名录(4)中央军校武汉分校 <========================================= ===========================================& gt; 第五期1926年3月 万桂芬1903-1934 湖南浏阳共产党湘鄂赣省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政治部主任 马子俊1909- 河南许昌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浙北直属纵队少将副司令官 马用之1905- 四川温江国民党整编第六十六师少将代理参谋长 田西园1900-1951 湖北保靖国民党军令部中将参议兼陆军大学高级教官 卢广伟1903-1944 辽宁风城国民党骑兵第八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 刘型1906-1981 江西萍乡共产党中共中纪委常委农垦部副部长 刘昭1909- 四川荣县共产党解放军铁道兵第八师政委 刘世善1906- 湖南长沙国民党湖南省参议会参议

刘耀文1904-1931 湖北圻蒲共产党红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0一团团长 孙筠如1908-1938 湖北襄阳共产党山西新军决死第一纵队支队长 安哲1906-1934 山东日照共产党中共奉天特委宣传部长 伍淑和1902-1931 安徽霍山共产党中共霍山县委军事委员 李朴1905-1935 四川简阳共产党红军第六军政治部宣传部长 宋铁英1903-1931 四川富顺共产党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二军参谋长 余宗磐1902- 湖北罗田国民党总统府特派战地视察组少将视察官 吴仕玲1903- 海南琼山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少将稽查处长 吴忠亚1908-1991 湖北梦云国民党第四方面军总部驻武汉办事处主任 杨干1907- 湖北汉阳国民党湖北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杨华1906-1983 江西丰城国民党第十四编练司令部少将副参谋长

国民革命军第69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69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69军】 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69军。 一、北洋军“五省联”一部组成的第69军 阮肇昌第69军 该军前身是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五省联军”江苏陆军第6师和皖军第3混成旅。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到达苏、皖境内时,江苏陆军陈调元部第6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7军;皖军第3混成旅王普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7军。1929年,第37、第27军依次缩编为第55、第57师。1930年,编入陈调元的第1路军。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进行统一整编时,将第55、第57师和编为第69军。阮肇昌任军长,李松山任副军长,隶属第8集团军。下辖:第55师,李松山兼任师长;第57师,阮肇昌兼任师长。该军编成后,即参加了淞沪会战。在此次会战中,该军伤亡严重,无力补充兵员。战后,该军番号被撤消。第57师后归大名鼎鼎的74军,成为抗战虎贲军,常德一战流芳千古。55师后归94军.后改隶第18军,一样在抗战中立下殊勋。。 阮肇昌军长(1890--1982)字绍文,云南昆明人,陆军中将。

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步科、陆军大学第三期毕业。阮肇昌虽然是北洋将领出身,但在南京国民政府也深得重用,与主持军委会的何应钦白崇禧关系良好。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生于云南昆明,早年入保定 通国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步科第三学生队,毕业后考入陆军预备大学堂(即陆军大学第三期),1913年10月13日任湖北都督府参谋长,1920年1月1日授予陆军少将,同年任 陆军大学教育长,1922年8月27日加陆军中将衔,1925 年任暂编陆军第五师参谋长,1926年任五省联军第十五师 师长。 1927年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三十七军参谋长,1928 年2月任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团参谋长,同年11月13日任参谋本部第二厅中将厅长,1929年5月18日任山东省政府委员,7月任济南市市长,1930年9月任第五十五师中将师长,1934年1月任第五十七师中将师长,1935年4月10日叙 任陆军中将,1936年7月9日授予国民革命軍誓师十周年 纪念勋章,1937年8月31日任第六十九军军长兼第五十七师师长,1938年2月16日任军训部中将步兵监,1939年12月7日晋任军训部中将次长,1942年6月1日调任陆军大学中将教育长,1943年8月任参谋总长办公室中将主任,1945年任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副团长,1946年10月10日退为备役,当选国大代表。

涟水籍黄埔学员名录

黄埔军校涟水籍学员名录 一期(1924年5月至1924年11月30日)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 一期,王连庆,别号璧如,别字野如,顾祝同外甥。家世从商,经济中等,有良田百亩。涟水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省立第三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校尉班第一期、陆军大学特别 班第一期毕业。1919年曾任中南机器建筑公司监工委员。1920年加入沪军.为传令兵、副 排长。1923年到广东,投效粤军东路讨贼军,任排长、司务长。。1924年春由王柏龄、顾祝 同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参加孙文主义学会。1926年随军北伐。任国民革命 军第一军第三师排、连长,浙江省警备师营长,第九军(军长顾祝同)上校教导团长,第二师 第六旅参谋主任、团长,军事委员会洛阳行营警卫团长,第十六路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1931 年春被保送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学习。毕业后任中央警卫军副官处长,湘鄂粤闽赣五省 “剿匪”总司令部独立旅旅长,顾祝同第一集团军补充师师长。1937年5月授陆军少将,后 任第九十四师师长,第十四军副军长。1946年退役,后曾任国防部部附。1949年8月27日 在香港发表起义通电并署名,后留居香港。 二期,费炼 三期,王荫廷 三期,朱学恒 三期,李淳 三期,孙信符 三期,刘昌凤 三期,潘明甫 三期,蒋行一 三期,谈誉球 四期,马树桂 四期,顾锡九(1901~1989),字祝儒、祝如,江苏涟水县南禄乡人。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的堂弟。曾任第80军、123军军长 四期,乔树德 五期,程兰田,字砚农 六期,张立人,字应平 六期,王朝相,字仲侯 六期,张辉,字德璋 六期,顾心衡,少将。号允之。国民党一级上将顾祝同的弟弟。黄埔军校第6期炮科、陆军大学将官班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_纪念歌

耳耶 江南的春天,江南的原野,是祖国最丰美的地方! 那青的山林和绿的田么,我们纯朴的老百姓的故乡。 谁教我们离开了耕作走了火线,口口(原文不清)的强盗闯进了祖国的大门。 莫让捡去田里的一根青草,保护我们的儿童、妇女和老人! 昨天是革命的群众武装,今天是捍卫祖国的新生力量。 我们要承继艰苦奋斗的传统,创造出江南的模范战场。 百战雄威吓破了强盗狗胆,无数胜利造成这光荣的一年! 更无数地向敌人的腹背进攻,中华民族解放就在眼前! 注: 耳耶,聂绀弩的笔名。从诗的内容看,这首诗当是为新四军成立一周年而作。 聂绀弩(1903—1986),生于湖北京山。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参加过第一次东征。他在海陆丰农民运动讲习所当过教官,后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1932年参加左联,193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延安后,被周恩来派到新四军任文化委员会委员,负责《抗敌》丛书编委会工作,任《抗敌》杂志编委。1939年冬到金华任中共浙江省委的刊物《文化战士》主编。1940年到桂林,参与创办编辑《野草》。1945年后在重庆,当过编辑、教授。1949年后,曾任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他在1953年受胡风案牵连而受处分。1957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北大荒。 1967:年又被判无期徒刑。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被平反。聂绀弩一生著作甚丰,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评论及剧本等近30本出版。30年代中期,他以短小精悍、犀利泼辣的杂文引起读者注意;其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并富知识性、逻辑性的特点,使之在杂文领域颇具影响。而他的旧体诗又自成一格,人称之为“聂体”。晚年,他的《散宜生诗》出版时,被人誉为“它的特色也许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

军队人员配置数量的专业术语

每个军兵种的部队都是不同的,国外和国内也是不同的。另外,三三制”已经是以前的编制了,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所以现在我军的建制已经不是“三三制”了,但是有的朋友说的也不错,连级以下单位还是“三三制”的。下面我以我军陆军步兵师为例进行说明,简单的谈谈,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还请各位网友指正! 在解放军部队里边,一个连一般有三个排组成.而一个排一般有三个班组成,一个班一般有十个人左右.所以这样算来,一个排有30人左右.再加上炊事班,通信员,司务长,三个排长、副连长、连长、指导员。大约在120人左右。 在武警内卫部队中,尤其是在武装守卫重要建筑等守卫部队,每个中队的兵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武装守卫桥梁的武警中队,要按照桥梁的长短来分配兵力,有的中队有三到四个排,但是有的中队只有两个排。所以人数也就不一样了。 一个营配有四个连左右,人数大约在500人左右;一个团配有三个营,一个标准团人数事1500人;一个师包括五到六个团,再加上隶属于师后勤处的二线非战斗单位,比如养殖场等,隶属于师侦察处的特种侦察连、雷达站等,再加上师部以及其他单位,所以这样算来一个师是一万人左右,而一个标准师的兵力也就是一万人。刚刚进行师改旅的时候,一个旅比一个师少一个团左右,而一个标准师是10000人,所以旅人数大约在7000人左右。每个军的兵力是不一样的,重点的快速反应部队,比如说三十八军曾辖三师二旅;而西部的一些军有的曾经只辖三个旅。现在我军在1985年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每个军大都包括坦克旅、高炮旅、陆航团(陆军航空兵部队)等合成化兵种。所以人数都是不一样的。 还有我军现在也在实行师变旅,这也是在裁军后为了适应新的军事变革,比如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白色起义的红军团,现驻辽东的原隶属于64军的191师,在裁军后就变成了191旅。但是有些兵种,比如说二炮就都是旅级建制。另外,现在的旅是副师级单位。 但是在不同的时期的师和旅的建制都是不一样的,在《军事史林》杂志中叶介绍过,我也简单的复述一下。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军队,一个师编有两到三个旅。比如我军八路军的战斗序列就有:115师下辖(343旅、344旅、独立团);120师下辖(358旅、359旅、教导团);129师下辖(385旅、386旅)。而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序列也是一样,师比旅大一级。这在建国后我军的编制序列也是如此,那时候的编制还都是“三三制”。我军中八路军那个时候一个师相当于一个大军区,因为一个师以后就发展成了野战军,比如刘邓大军就是129师,八路军重的旅相当于一个大军区。新四军重的一个师相当于大兵团。 从解放战争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师和旅是一个级别的,到底是叫“师”还是叫“旅”要由部队所担负的性质来决定的,比如说七十年代,守备部队统一叫“旅”,野战部队统一叫“师”。

八路军山东军区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1942年秋

八路军山东军区各级领导成员名录1942年秋 政治委员黎玉政治部主任江华 副司令员王建安 (1942年8月1日,由山东纵队改称,归第115师指挥) 鲁中军区司令员罗舜初政治委员罗舜初(兼)参谋处长石潇江政治部主任周赤萍 第1军分区 司令员廖容标政治委员汪洋参谋主任刘国柱政治部主任欧阳平 第10团团长陈明政治委员陈宏参谋长莫明仁政治处主任黄一元 第12团团长石新政治委员胡寅副团长韩顾三政治处主任黄华龙 第2军分区 司令员吴瑞林政治委员王一平参谋主任吴奎文政治部主任李建梓 直属团团长刘遇泉政治委员王锐参谋主任王奎堰政治处主任张圣符 第3军分区

司令员赵杰政治委员董琰副司令员封振武参谋长单洪政治部主任熊飞 军区直属团 团长陈奇政治委员李伯秋参谋长刘陇 政治处主任党英 清河军区 司令员杨国夫政治委员景晓村副政治委员刘其人参谋长袁也烈政治部主任徐斌洲副主任陈楚第1军分区兼清东独立团 团长董有炳政治委员邱拙元副团长陈乙斋 参谋主任王轻亭政治处主任王林 第2军分区兼清西独立团 团长许云轩政治委员李曼村副团长马晓云 参谋主任韩子衡政治处主任张维滋 第3军分区兼清中独立团 团长马千里政治委员王效禹副团长孙干卿 参谋主任王郁亭政治处主任马鸣 第4军分区兼清北独立团 团长杨信政治委员张辑光政治处主任张缉光(兼) 第5军分区兼清南独立团 团长赵寄舟政治委员博玉其参谋主任高凤池

政治处主任博玉其(兼) 军区直属团 团长郑大林政治委员孙正参谋主任张志展 政治处主任王洪模 胶东军区(1942年7月第5支队改称) 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副司令员王彬参谋长贾若瑜政治部主任彭嘉庆 第1军分区兼东海独立团 司令员李发(代)政治委员仲曦东副司令员于得水参谋长于一心 政治部副主任朱开印 第2军分区兼北海独立团 司令员孙端夫政治委员王夷藜参谋主任李益民政治部副主任王介 第3军分区兼西海独立团 司令员赵一萍政治委员于寄吾参谋长胡铁生政治部副主任姜克 第4军分区兼南海独立团 政治委员刘佩贤副司令员卜才参谋长张怀忠政治部主任李铁民第5旅 旅长吴克华政治委员高锦纯参谋主任刘云鹏政治部主任欧阳文副主任李耀文

中国陆军集团军编制

中国陆军集团军编制 2009/04/25 23:30 全军共18个集团军: 北京军区:27(石家庄)、38(保定)、65(张家口)集团军 沈阳军区:16(长春)、39(辽阳)、40(锦州)集团军 济南军区:20(开封)、26(潍坊)、54(新乡)集团军 南京军区:1(湖州)、12(徐州)、31(厦门)集团军 广州军区:41(柳州)、42(惠州)集团军 成都军区:13(重庆)、14(昆明)集团军 兰州军区:21(宝鸡)、47(西安)集团军 陆军第1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3011部队,军部驻湖州。前身是八路军120师358旅,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晋西北军区主力部队,首任司令员张宗逊),解放了青海。1952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10月回国驻扎开封。1975年与20军互换,调驻湖州。所属部队在浙江和苏南地区。 陆军第12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3061部队,军部驻徐州。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太行军区地方部队,首任司令员王宏坤)。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4月回国驻扎金华。1961年调徐州,1967年调合肥,1978年返回徐州。所属部队在苏北地区和安徽。 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7100部队,军驻驻重庆。前身是八路军129师386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太岳主力部队,首任司令员陈赓)。1950年驻开远,1968年调重庆。所属部队在重庆和四川。 中国陆军第14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7200部队,军部驻昆明。1948年2月由太岳军区地方部队编成,首任军长李成芳。1950年驻大理,1968年接13 军驻开远,1985年迁昆明。所属部队在均在云南。 中国陆军第16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65301部队,军部驻长春。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原115师部队,首任司令员杨得志,后为杨勇),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950年驻遵义,1953年1月入朝作战,1958年4月回国后一直驻扎长春。所属部队均在吉林。 中国陆军第20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1320部队,军部驻开封。前身是新四军第1师、新四军第1纵队(首任司令员叶飞),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上海战役后担任上海警卫任务,1951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回国驻扎杭州。1975年与1军互换,调防开封。所属部队均在河南。 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68210部队,军部驻宝鸡。前身是新四军第2、4师编成的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首任司令员罗炳辉,后为韦国清)和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于1947年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解放了浙东南。1952年3月入朝作战,1958年8月回国驻扎大同。1967年调宝鸡。所属部队在甘肃和宁夏。

新四军将领名录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夕,新四军将帅任职名单 (按编制序列排列) 元帅(1名): 陈毅:新四军代军长、军长。 大将(4名): 张云逸:新四军副军长。陈毅去延安后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 粟裕: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兼苏浙军区司令员 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兼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徐海东: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 上将(l3名): 赖传珠:新四军参谋长。 宋时轮: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军参谋长。 陈士榘: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 唐亮: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李克农:八路军、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 叶飞: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副司令员。 钟期光: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政治部主任。 刘震: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 洪学智: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兼苏北军区参谋长。 张爱萍: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 韦国清: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兼淮北军区副司令员。 贺炳炎: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傅秋涛: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兼皖江军区副司令员 【原创整理】开国少将以上新四军将领名录 中将(48名): 邓逸凡: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 谢有法:新四军津浦前线指挥部政治部主任 陈康:新四军军部训练队队长 梁兴初:新四军独立旅旅长 刘兴元:新四军独立旅政治部主任 刘先胜: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参谋长 王必成: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 张翼翔: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一旅旅长陶勇: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 刘培善: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二旅政委 张藩: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刘飞: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教导第一旅旅长 彭林: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教导第一旅政委 温玉成: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卢胜: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韩振纪: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参谋长 萧望东: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 概论 (5) 1.2 法人及法人代表概况 (7) 1.3 编制依据 (9) 1.4 研究范围 (9)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现状 (11) 2.1 项目建设背景 (11) 2.2 XX县XX事变烈士陵园景区及XX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 馆历史背景及建设现状 (15)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5)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5)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29) 第四章市场分析和预测 (34) 4.1 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34) 4.2 XX县XX事变烈士陵园景区及XX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 馆的市场价值分析 (39) 4.3 市场预测 (41)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47) 5.1 建设规模 (47)

5.2 主要建设内容 (48) 第六章建设条件 (54) 6.1 地理条件 (54) 6.2 历史沿革 (54) 6.3 自然条件 (55) 6.4 社会经济概况 (56) 6.5 旅游资源 (66)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69) 7.1 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 (69) 7.2 工程技术方案 (70) 第八章安全卫生及节能 (82) 8.1 安全卫生 (82) 8.2 节能 (83) 第九章环境保护 (84) 9.1 环境保护依据 (84) 9.2 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 (84) 9.3 控制污染的初步方案 (85) 第十章项目实施计划 (88) 10.1 建设工期 (88) 10.2 进度安排 (88) 第十一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定员及项目招标 (90)

八路军第120师作战部队领导成员名录

八路军第120师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1937年8月 师贺龙主关向应副肖克副主甘泗淇参周士第 (1937年8月,由红2方面军和和陕北红军一部合编而成) 教导团团彭绍辉副苏启胜 第358旅(1937年8月,由红2军团第红28军合编而成) 旅卢冬生(未到职)张宗逊副李井泉参姚喆 第715团团王尚荣副顿星云参喻楚杰主黄延卿 第716团团宋时轮副廖汉生参曾来古主伍晋南 第359旅(1937年8月,由红6军团和红32军等部合编而成) 旅陈伯钧副王震参刘子奇 第717团团刘转连副陈宗尧参欧阳家祥主刘道生 第718团团文年生副贺庆积帅荣(后)参帅荣罗志敏 (注:八路军第120师另辖通信、辎重、特务、工兵、骑兵、炮兵等六个直属营) 八路军第120师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1937年10月 师贺龙参周士第政关向应主关向应(兼)副肖克副主甘泗淇 教导团团彭绍辉(兼)副苏启胜 八路军警备第6团(1937年11月,由师直工兵营改称,归120师指挥)团王兆相 政张达志副孙超群主王学礼 雁北支队(1937年9月,由第716团第2营等部编成)支宋时轮 第358旅旅张宗逊副李井泉参姚喆 第715团团王尚荣政朱辉照参喻楚杰主黄延卿 第716团政廖汉生 第359旅旅陈伯钧政王震参刘子奇 第717团团刘转连政刘道生副陈宗尧 第718团团文年生政帅荣参欧阳家祥主曹家庆 八路军第120师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1937年冬 师贺龙参周士第政关向应主关向应(兼)副肖克副主甘泗淇 教导团团彭绍辉副苏启胜 学兵团团刘开锡政曾祥煌 雁北支队支宋时轮主伍晋南 绥蒙支队司李躬如副司王宝珊 警备第6团团王兆相政张达志副孙超群主王学礼 第358旅旅张宗逊副李井泉参姚喆主张平化 第715团团王尚荣政朱辉照副黄新廷参喻楚杰主黄延卿 第716团团贺炳炎政廖汉生副陈本新参刘子云主王定一 忻崞独立团(1937年12月组成)团顿星云政彭得大参张新华主张世良第359旅旅陈伯钧政王震参刘子奇主袁任远 第717团团刘转连政刘礼年副陈外欧参陈松岳主刘理明 平山独立团(1937年底组成)团陈宗尧副徐国贤 崞县独立团(1937年底组成)团贺庆积政陈文彬主江勇为 八路军第120师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1938年春夏 师贺龙参周士第政关向应主关向应(兼)副肖克副主甘泗淇 教导团团彭绍辉(兼)政冼恒汉主梁仁芥 学兵团团刘开锡政曾祥煌参彭济民 宋支队支宋时轮主伍晋南 独立第1支队(1938年1月,由神池、五寨地区游击队组成) 支杨嘉瑞政戴文彬参张秀龙主王立忠 警备第6团团王兆相政张达志副孙超群主王学礼 第358旅旅长张宗逊副李井泉参姚喆喻楚杰(代)主张平化 第714团(1938年1月,由忻崞独立团改称)团顿星云政彭得大 参张新华主张世良 第715团团王尚荣政朱辉照副黄新廷参喻楚杰主黄延卿 第716团团贺炳炎政廖汉生副陈本新参刘子云主王定一 第359旅旅陈伯钧政王震参刘子奇主袁任远 第717团团刘转连政晏福生副陈外欧参陈松岳主谭文帮 第718团(1938年1月,由平山独立团改称)团陈宗尧政罗章 副徐国贤主李铨 第719团(1939年1月,由崞县独立团改称)团贺庆积政陈文彬

抗战阵亡名录(团以上干部)

左权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张友清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马玉堂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 魏大光八路军120师独立2旅旅长 洪麟阁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兼第1路总指挥 陈宇环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 刘连科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段世曾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2师师长 陈锦秀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理琦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员会主席 王友德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院长 刘礼年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政委 王平陆冀东抗日联军1支队司令员兼中共冀热边区特委书记陆省三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支队政委兼中共鲁东地区工委书记叶成焕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 王育民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津浦支队政委 秦进乐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参谋长 张襄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易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 韩明柱八路军鲁东游击第8支队副司令员 金道松。八路军後方留守兵团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 杨靖远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

宣侠父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 那恕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1支队政治委员 杨万林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1师参谋长温健公河北抗日民军政治部主任兼总秘书长 黄政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副支队长李剑卜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参谋长邓永耀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陈生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司令员鲍辉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政治部主任 高唏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治委员蒋洪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九龙支队支队长 苏苏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第1支队参谋长 马耀南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司令员 黄胜斌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委 郭征八路军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 王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1支队政治部主任 胡一新八路军雁北6支队政委 馀化臣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董少白八路军山东纵队12支队政治部主任 杨铁成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 牟光义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 曹志尚八路军鲁西军区汶郓钜嘉游击支队副支队长

马刀锋锐敌胆寒:人民军队骑兵的发展

马刀锋锐敌胆寒:人民军队骑兵的发展 /2012:49:42 收藏 分享 > 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骑兵部队最多时达到12个骑兵师,10万骑士。1985年我军由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消失,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 红军时期 红军骑兵的前身----西北军骑兵,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诞生,其前身是西北军的新编第3旅的骑兵部队。

1936年东渡黄河的红军骑兵一部 东渡黄河的红军抗日先锋军骑兵 正在练习防空卧倒的红一方面军骑兵部队

红军时期最早的骑兵部队,是出现在陕湘的红26军。1932年12月24日,中共湘方局特派员杜衡在宜君转角镇召开军人大会,宣布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正式改变为红26军第2团,并举行了授旗仪式.杜衡自任红26军政委兼2团政委,选举王世泰为2团团长…刘志丹因受“左”倾路线的排挤,任团政治处主任。4s 2团下辖骑兵连、步兵连、少年先锋队、政治保卫队等共2首余人.其中骑兵连共有人马80余。曹肚荣任连长,张秀山任指导员,高锦纯任支部书记。 1933年11月7日,红26军骑兵连扩大为骑兵团,团长是黄于祥,政委是杨森(后来是张秀山).骑兵团下属两个连,一直在侠甘宁边区和内蒙一带活动,参加 知名战斗二十多次.1936年2月,骑兵团划归刘伯承领导的援西军指挥.(据《峥噪岁月》) 此外,红军时期的骑兵部队,还有红四方面军的骑兵师和西路军骑兵师,以及西路军中5军的骑兵团.红四方面军骑兵师成立于1936年3月的西康地区,许世友任师长,下辖3个团,约3千人骑.(据《长征新探》) 西路军的骑兵师是1936年10月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后才成立的,师长釜俊彦(后栖牲),政委秦贤道(后栖牲).该师成立时人马并不很多,支援高台战斗时遭受重大损失。1937年年3月随西路军?失败而不复存在。5军骑兵团,1930年10月后在河西走廊成立,团长吕仁礼,1937年1月高台失守后,骑兵团消亡。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_序

中华民族的觉醒奋起是近代世界最引人注目的重大历史现象,:恃续百余年的抗争终于引爆上世纪30年代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积郁多年的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和勇气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辉煌展现,神圣的捍卫民族尊严和民族权利的战争受到如同节日庆典般的狂热的欢呼,突然焕发的民族青春朝气使世人几乎无法相信他们以为习惯于昏睡的古老民族能够具有如此惊人的强劲意志和力量,中华儿女都在为炮火硝烟中晶亮闪现的伟大复兴而鼓舞沉醉。这是一个亿万人情不自禁地为新时代的到来而歌唱的诗的时代,一个不能没有诗的时代,一个诗人和诗篇喷泉般涌现的时代。想到这些,我就常常要想到新四军。 我不知道八路军以外,还有哪一支军队像新四军这样有如此鲜明的新时代气息。这是一支传奇的军队,一支充满浓郁理想主义气息、文化气息、诗的气息的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军队,和八路军一样,是由有共同崇高理想的先进战士组成的坚强集体,他让所有接触到他的人包括敌人都能立刻感受到鲜明的新时代军队的新气象。他的每个战士都由于清楚知道这场战争的结果带来的不只是把侵略者打败并赶出中国,更重要的是经过战火的洗礼,被蹂躏的中华大地必然出现一个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历史使命自觉使他们拥有战士最可贵的品质:坚定的政治信念,坚定到信念成为生活的终极目的,思想行动的最高准则是为理想献身。因此他们真诚,真诚到孩童般纯洁,忘我地投入战斗是他们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这真诚和纯洁,这生命意识形成的信念,最高贵、最美好的精神状态,心灵境界,正是战争年代诗歌要求作者应该具有的最可贵的品质。 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惊喜的新四军的新气象里,很自然地就有着人们爱说的那种“军队像一座学校”的弥漫着的文化气息,每个战士都学习,每个战士都写作,因此自然也就有许多战士诗人。感谢新四军军史研究专家邵凯生先生以学者严谨的治学方法,不辞劳苦的敬业精神辛勤搜集并编选的这一部《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保存并传播了这些非常珍贵的战士们的心声。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这些诗歌是战士们在紧张、艰苦的战斗里写出来的。他们英勇杀敌的累累战果,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赢得全民族的敬仰和爱戴。新四军的一切,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在记忆中被淡忘。人们内心深处仍然鲜活地保存着新四军的英雄形象,人们想方设法保存新四军写下的片纸只字,这些战士诗歌,就是邵凯生先生和他的同事从热爱新四军的人们手中辛苦寻访到的。 历史学家一定不会忽略这些朴素真实的动人诗篇所表达的新四军战士的火热心声,这支皖南事变劫难之后更加强大的人民劲旅在大江南北创下的辉煌业绩。战士们始终不渝发扬“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新四军军歌》陈毅作歌词)而发出的传达亿万中华民族儿女的心声,作为历史文献当然会受到历史学家重视。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新文学的专家早已在注意直接来自战地的战士们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往往写作水平不是很高,写作能力不够成熟,但不影响它们的文化价值和文学品格,这些以率真、亲切风格表达战士们纯真气质的作品,被公认为是真正的诗,它们从一个独特的侧面证实文学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血缘关系,不但有文学史意义,而且有不可低估的文艺学意义。今天,我们重读前辈战友留下的这些诗篇,不能不心潮起伏,不能不在激动中回顾那个难忘的战争岁月,战士们铿锵的语言依然号角般引领我们向前进再前进。 历史已经把上一代高举的火炬交到我们手里,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必须坚定地走下去,战士的诗会永远激励我们。 这应该就是诗和所有文学艺术作品的最高效应、最高文化价值的最充分体现。

解放军五大主力

解放军五大主力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平原地区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华北、华东、东北、中南),改变一直以来小股部队打游击战的方式,将旗下的武装改编成较正规的大规模作战集群,集中优势兵力以彻底摧毁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共计四大野战军,首长都是解放后首屈一指的开国功勋,野战军系兵团级单位,下辖军(也有独立师),每个野战军兵力有百万左右,完全可以挑起在大地区单独对抗国民党正规部队的重任。 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分别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重创敌生力军,显示了野战军庞大部队的压倒性进攻力量。 现代战争已经不适应打人海战,师一级的灵活而有力的独立作战单位成为主导,旅级的独立作战单位制度正在形成,野战军这种大规模部队编制早已落伍,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的大军区隐约有着野战军这一级别的影子,但是决不会拉起整个军区的部队集中去打一点,性质已然不同。 [编辑本段]组成 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由抗战时期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来的。 第二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前身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 第三野战军原华东野战军,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 第四野战军原东北野战军,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华北野战军原晋冀鲁豫野战军,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部队一部,经编组改建而成的,由一一五师一部发展而来。 历任领导及战绩: 一野组建后,在彭德怀、王震、杨得志、许光达、贺炳炎、彭绍辉、郭鹏、余秋里、罗元发、郑维山等著名虎将的指挥下,历经西北春季战役、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河西走廊追歼战、宁夏战役和解放新疆以及解放陕南、陇南等著名的大战、血战。 二野各部纵横东西,在刘伯承、陈赓、杨勇、陈锡联、王近山、杜义德、周希汉、王秉璋、曾绍山、秦基伟等著名将领的统帅下,历经渡江战役、两阳战役、成都战役、滇南战役和昌都战役等重大战役。 三野精悍强大,是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编制最庞大的威猛之师。涌现出了陈毅、粟裕、皮定均、陈士榘、宋时轮、许世友、王建安、韦国清、成钧、陶勇等著名将帅,历经渡江战役、上海战役、长山列岛战役、福州战役、舟山群岛战役和漳、厦、金战役等震撼世人的大战。 四野勇猛无敌,是一支兵力最强悍、武器最精良、战将最齐备的铁血雄师。在林彪、罗荣桓、、黄克诚、邓华、谭政、刘亚楼、李天佑、陈伯钧、洪学智等一批被称为“猛将”、“怪才”的率领下,从-40度严寒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40度酷暑的海角天涯,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并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历经安新战役、汉浔间渡江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鄂西战役、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战役等大规模的血战、硬仗。 华北野战军是一支与四大野战军齐名、由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英勇之师。它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部队一部,经编组改建而成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