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7.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说课稿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7.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说课稿

2.7.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二章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本课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与乘方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猜想、归纳、验证与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类比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确定。

四、教法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学生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学已经学过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用已学的知识引入新知,降低难度,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

(二)类比感知,归纳总结

由水库水位的变化问题,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归纳总结四个层次,来展开对知识的探索。(这样可以更好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重难点,让学生理解法则)。

1.建立模型

为了研究方便,让学生对建立模型更清楚,作了规定: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

设计问题:用式子表示甲乙水库水位的变化量。

出示课件上的答案,4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是:

3 + 3 + 3 + 3 = 3 x

4 = 12(cm);

4天后,乙水库水位的变化量是:

(-3) + (-3) + (-3) + (-3) = (-3) x 4 = (-12)(cm); 观察乙水库每天水位的变化:

第四天:(-3) x 4 = (-12)

第三天:(-3) x 3 = (-9)

第二天:(-3) x 2 = (-6)

第一天:(-3) x 1 = (-3)

第零天:(-3) x 0 = 0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第二个因数减小1时,积增大3。2.探索规律

通过找一找,猜一猜,让学生得出下面的规律:

(-3) x 0 = 0

(-3) x (-1) = 3

(-3) x (-2) = 6

(-3) x (-3) = 9

(-3) x (-4) = 12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算式(ppt 演示),4人小组讨论有理数的乘法怎样分类?并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有理数相称的与它们的积之间的规律,得出法则。

(-3) x 4 = (-12)

(-3) x 3 = (-9)

2 x (-3) = (-6)

1 x (-3) = (-3)

(-3) x 0 = 0 3 x 0 = 0

(-3) x (-4) = +12(-3) x (-3) = +9

(+2) x (+3) = +6

(+1) x (+3) = +3

3.归纳总结

学生先自己归纳总结,再共同总结。(课件出示三种分类)

提出问题: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积的值与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很容易发现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板书)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课件出示)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三)知识运用,加深理解

例1设计5道题,其中前2道题通过板演让学生巩固法则,归纳解题步骤。后3道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

由例1的(3)(4)两题给出倒数的定义。

接下来设计四道填空题,让学生计算,观察,发现,总结多个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积的符号的确定

数负因数的个数,奇数个为负,偶数个为正。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积为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同学们,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由学生先总结,然后用课件出示加深理解。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1页知识技能第一题,其余做家庭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主要以课件为主,黑板辅助课件,板演关键知识点,板演解题过程。

(七)课后反思

法则引导学生得出的比较好,只是一个题未处理(学生在黑板做的)。循序渐进,类比方法运用恰当。

学法指导做的不错,不断巡视。

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说课稿.2doc

《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容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教材第53至54页。 2.教材的思想容、结构和特点: 思想容: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及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构特点:教材结构特点以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主线贯穿本节课。 3.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2)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的方法,并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乘法运算律。 (3)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验证乘法运算律,使学生感受新成果的甘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对探索新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二、说学生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四则运算的五条运算律,并初步体验到了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具备了对非负有理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技能。在本章的第四节的第二课时又熟悉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的结合律,并经历了它们的探索活动过程,具有了探索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基本技能基础,尤其是上节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更是重要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活动过程中,已经有了切身的体验,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并体会到了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的简化作用,这不仅在探索方法上提供了经验基础,而且从情趣意识、求知欲望上也为本节可增添了兴趣基础。另外上节课学生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训练过程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和解决修正的过程,也是本节课学习的有用经验。 三、说教法 (一)、教学策略 对于认知的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开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第二环节:符号表达,知识升华;第三环节:整体感知,双边互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知识归纳;第五环节: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北师大版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2.7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二章第7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的基础,还是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类比和化归”这些重要数学思想,应用“不完全归纳法”,发展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让学生领会类比、数学建模,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志品质,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及成因分析 教学重点定为: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定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的关键是运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利用水位变化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已经明确正数乘法的意义和正数之间、正数与零之间的乘法运算法则。 2、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明确计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的基本方法。 (二)、教法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我根据数学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将本节课的基调定为 对于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考虑了两种方式: 1.直接提出问题:你能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 (1)2×3=____;(2)(-2)×(-3)=____;(3)2×(-3)=____;(4)0×(-4)=____. 这种引入由学生所熟悉的正数乘法运算引入未知的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能做好中学与小学知识的衔接,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但它较难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通过演示实际生活中甲,乙两水库的水位上升或下降的情景,得到乘法算式,以次引入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7.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说课稿

2.7.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二章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本课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与乘方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猜想、归纳、验证与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类比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确定。 四、教法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学生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学已经学过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用已学的知识引入新知,降低难度,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 (二)类比感知,归纳总结 由水库水位的变化问题,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归纳总结四个层次,来展开对知识的探索。(这样可以更好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重难点,让学生理解法则)。 1.建立模型 为了研究方便,让学生对建立模型更清楚,作了规定: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

设计问题:用式子表示甲乙水库水位的变化量。 出示课件上的答案,4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是: 3 + 3 + 3 + 3 = 3 x 4 = 12(cm); 4天后,乙水库水位的变化量是: (-3) + (-3) + (-3) + (-3) = (-3) x 4 = (-12)(cm); 观察乙水库每天水位的变化: 第四天:(-3) x 4 = (-12) 第三天:(-3) x 3 = (-9) 第二天:(-3) x 2 = (-6) 第一天:(-3) x 1 = (-3) 第零天:(-3) x 0 = 0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第二个因数减小1时,积增大3。2.探索规律 通过找一找,猜一猜,让学生得出下面的规律: (-3) x 0 = 0 (-3) x (-1) = 3 (-3) x (-2) = 6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谨此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学习。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作以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二、说学情: 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4)2(-与42-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因此本堂课的难点定位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2.7 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1 教材说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7节“有理数的乘法〞 2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也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形式可以写成乘法形式〞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可以类比“有理数加法法则〞对乘法法则进行归纳总结;而本节课要为接下来的“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所以对符号的处理尤为关键。 2 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与归纳 难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与归纳 3 教学目标 〔1〕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判断结果的正负 〔2〕通过类比、找规律的方法,体会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 教学设计 环节1 类比发现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cm, 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设计】通过水库这个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列出正数×负数的算式,初步感知符号对结果的影响。 环节2 探索规律

【设计】一正一负两数相乘有实际情景作为载体,两个负数相乘的情景学生较难理解,从找规律的角度来解释学生更容易接受。一正一负、两负相乘都可在规律中寻找答案,并能将与0相乘的情况也列出。 环节3 归纳总结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设计】归纳法则,使学生对运算算理和方法固定化。 环节4 应用提升 【设计】简单运用乘法法则,再次稳固符号对结果的影响;将倒数的概念扩大到有理数范围,能快速说出任意有理数的倒数;能进行2个以上有理数的计算,并能快速判断结果的正负。

说课稿2.7有理数的乘法

2.7 有理数乘法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2011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实施策略、教学环节设计、评价与反思等方面对本节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今后学习中的作用 有理数乘法是有理数运算中最基本的一种运算,在本章知识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深入学习,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以及其他运算的基础,在整个有理数的运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数学思想方法 类比、化归是学习有理数乘法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本节所学内容是在学习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类比小学学习过的乘法运算将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加法来计算,只是这部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比原来小学学习的乘法运算多了性质符号的判断,所以计算时要先根据法则确定积的符号,然后进行绝对值的计算. 3.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关键 二、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基础,多数同学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只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归纳.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情景条件,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的充足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进而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主要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进行教学,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2.学法: 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学生的学情及其心理特点,设置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实际事例引入新课,通过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开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利用法则进行相关的计算.最后在计算中引入倒数的概念及求法、探究多个数的乘法法则、应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四、教学内容结构 五、教学实施策略; 根据知识内容可以将本节知识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理解有理数乘法概念的基础上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计算两个有理数的积,并明确倒数的定义和求法;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推广到多个数相乘的情况,并能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 每节课的教学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板块进行实施: 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3分钟) 利用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0分钟)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下归纳总结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点拨,但是绝对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探究归纳. 3.分析法则掌握实质(10分钟)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掌握运算的实质.. 4.解决问题综合运用(10分钟) 确定有理数乘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及标准写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板书解题步骤,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解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案 2.7.有理数的乘法

课题 2.7.1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材分析重点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点 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教具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计算(-2)+(-2)+(-2). 2.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3.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探究问题 问题1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4天升高了多少厘米?3+3+3+3=3×4=12(厘米)问题2 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下降了多少厘米? (-3)+ (-3)+ (-3)+ (-3)= (-3)×4=-12(厘米) 议一议:(-3)×4=-12;(-3)×3= ;(-3)×2= ;(-3)×1= ;(-3)×0= ; 一个因数减小1时,积怎么变化? 猜一猜:(-3)×-1= ; (-3)×-2= ;(-3)×-3= ;(-3)×-4= ; 明晰: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注意:先定符号后定值. 三、应用、拓展 例1 计算:(1)(-4)×5;(2)(-5)×7;(3)(-3/8)×(-8/3);(4)(-3)×(-1/3)观察发现:以上(3)、(4)题有什么特征?你想到了什么? 明晰: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做一做:计算: (1)1×2×3×4×(-5); (2)1×2×3×(-4)×(-5); (3)1×2×(-3)×(-4)×(-5); (4)1×(-2)×(-3)×(-4)×(-5); (5)(-1)×(-2)×(-3)×(-4)×(-5)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方

有理数的乘方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九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7.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2.7.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形象地理解有理数乘法,会进行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研究: 自学教材p49-51,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创设情境 议一议 (-3)×4=-12 (-3)×3=_____;(-3)×2=_____; (-3)×1=_____;(-3)×0=_____. 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 (-3)×(-1)=______;(-3)×(-2)=______; (-3)×(-3)=______;(-3)×(-4)=______. 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_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_____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_数。 结论:这样有理数乘法怎么乘呢? (二)课中展示: 例题解析 计算 (1) ()5 ) 10 (- ⨯ - (2) 4 1 1 5 8 ⨯ - (3) 0 6⨯ - (4) ⎪ ⎭ ⎫ ⎝ ⎛ - ⨯ - 3 1 3 (5) ⎪ ⎭ ⎫ ⎝ ⎛ - ⨯ ⨯ - 3 10 2.1 ) 3 4 ( 分析:两个有理数相乘时,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带分数相乘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数与小数相乘时,要统一成分数或小数。 在第(4)题的基础上,给出倒数的概念: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 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 说明: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问题,此时并不要求学生作出详细解答,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课本引例:边长为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的正方体的体积表示。 简记为,读作的平方(二次方)、简记为,读作的立方(三次方) 类推: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说明:安排这一组填空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从熟悉的平方,立方转到4次方,5次方以至n次方上来,并会读写乘方运算。目的之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乘方的意义实际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的积,从而得到乘方运算的概念。 引出概念:求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对照各部分名称: 指数、底数、幂 如果底数是9,指数是4,那么读作9的4次方,表示有4个9相乘,结果叫 9的4次幂。 你能写出一个乘方运算的例子吗?能读出这个乘方运算,并指出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吗? 说明:本课重点在于理解乘方运算的意义,因此在此处再安排这样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有理数代替课本上的例子,亲手尝试写乘方运算,并在读写过程中加深对乘方运算的理解。 练习1(概念辨析): 指出下列乘方运算的底数和指数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减法、乘法、除法及混合运算》说课稿

《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简便,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理数乘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为进一步学习有理的除法,乘法及有理数的混合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猜想,分析,操作以及抽象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难点:积符号的确定.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对正数的乘法运算以及相反数,绝对值相关概念较为熟悉且具有一定的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已初步具有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三,教法与手段 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学法指导 本节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高.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 从利用小学正数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进一步提出涉及负数的乘法运算,引入新课. 2.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抽象思维能力. 3.归纳概括 通过学生动手画数轴,比较两个算式,发现两个因数相乘的积随着因数符号的变化规律,归纳概括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会用字母表示. 4.解释应用 在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计算过程中,老师通过巡视指导,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易错点进行释疑,和师生互动.指出注意点:①两有理数相乘时,先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绝对值;②带分数相乘时,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③分数与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乘方。 根据新课改理念,围绕努力实现“用好教材”,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我将从六个方面逐一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是选自新《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 ( 与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2)3 因此本堂课的难点定位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精品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精 品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精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本节课是北师大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和数的运算,对本节的学习有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有理数的一部分,是对小学所学数的范围的补充,特别是首次提出了负数的概念,是以后学习绝对值、数轴、相反数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结构与内容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结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理解正负数及零的含义。 2、知道它们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对正负数做一些简单的应用,对生活中的一些正负数现象做一些了解。 3、通过本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习方式。 四、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五、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 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有理数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率 3、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重点、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 运用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进行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讲授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

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材程序: 第一步 现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解一下这几道题: 6×13 13×6(—5)×6 6×(-5)—4×(-1/2)-1/2×(—4)提问:观察一下这两组式子和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每组的计算结果一样,我们可以得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中依然成立。 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式的位置,积不变。 ab=ba第二步 现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解一下这几道【2×(-3)】×(-1/3)2×【(-3)×(-1/3)】提问:大家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技能训练 (-10) ×(-1/3)×0.1×6 20×1/4×(-8)×1/20第三步 大家再试试这2道题 (-4+5+1)×6 -4×6+5×6+1×6你发现了什么?

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法》数学说课稿

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法》数学说 课稿(共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法》数学说课稿 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法》数学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的第1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设置了甲、乙两个水库的水位变化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术,由有理数的乘法的练习中引出倒数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出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使同学们真正地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1)”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前几课的'延伸与拓展,是有理数除法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经常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知识目标:会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即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记忆乘法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及有一个为零时积的情况。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学法: 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过程: 利用课本的问题的案例来导入,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小学已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后面学习负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 2.探索新知过程:

最新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教案2(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及有理数乘法乘法运算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及运算律.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教学工具和方法 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3)+(-3)+(-3).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

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讲授新课: 1、师生共同研究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研究实际问题: 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的位置的那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可用乘法来解答: 3×2=6,① 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6米处. 注意:这里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如果上述问题变为:小虫向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2分钟,那么结果有何变化? 这也不难,写成算式就是: (-3)×2=-6,② 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6米处. ②引导学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 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书上水库问题,并与前面的小虫问题比较,再完成议一议.

③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④继而教师强调指出: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 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更需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例如: (-4)×5··············异号两数相乘 (-4)×5=-( )··············得负 4×5=20··············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4)×5=-20. 再如: (-5)×(-7)···········同号两数相乘 (-5)×(-7)=+( )···········得正

《有理数乘法》说课稿(精选6篇)

《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乘法》说课稿(精选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理数乘法》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有理数乘法》说课稿篇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材首先利用数轴通过蜗牛运动的例子引入有理数乘法法则,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有所认识和了解,然后通过例子说明如何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上初中后,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之前,又相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与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不同之处是多了符号法则,确定符号之后就化归成了小学的乘法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的乘法和倒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以及归纳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化

归和分类讨论思想及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认识和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 四、教学方法手段和学法指导 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难以实现的。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用启发式教学,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为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引入新课,然后出示《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设计意图是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如果说上一环节解决了如何引出的问题,那么本环节将解决如何认识的问题。本环节共设置3个教学活动: 1、讨论研究,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去充分讨论研究,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及结果;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蜗牛不动的情况,以得出有理数同0相乘的情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2. 7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 考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2、方法导引:(1)几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2)当几个因数中有一个为0时,不用再判断符号,直接得0. 3、总结提升:(1)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两个因数的符号确定,同号(++,或--)得正,异号(+-或-+)得负。 (2)0与任何数相乘,积都是0. (3)1乘任何数得原数,-1乘任何数得原数的相反数。 4、题型解析: 例1 (1)已知两个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 B、a+b>0 C、ab<0 D、b-a>0 (2)一个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的积是()

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 、非负数 (3)计算3×(-2)的结果是 (4)计算 ①-2×(-5) ②34 ×(8 3-) ③-3×0 ④(-3 12)×(-3) 考点二:倒数 1、定义: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如54和45,-7和7 1-互为倒数。 2、 求法: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在求倒数;求整数的倒数时,先把整数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在求倒数。 3、辨析:(1)0没有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符号相同,即正数的倒数是正数, 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3)若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成绩为1. (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和-1. 4、题型解析:

例2 (1)有理数5 1 -的倒数为( ) A 、5 B 、51 C 、-5 1 D 、-5 (2)2017的倒数为( ) A 、 20171 B 、2017 C 、-2017 D-2017 1 (3)相反数是其本身的是 ,倒数是其本身的是 。 (4)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3,求: cd m b a -++35 的值。 考点三:有理数乘法的应用 1、解题指导:理清题意,利用乘法法则,依据题目要求作答。 2、题型解析: 例3 (1)在-6,-3,-2,1,6,五个数中,任意取两个数相乘,能够得到的最大的乘积是( ) A 、-36 B 、-18 C 、18 D 、36 (2)下列计算中,积为负数的是( ) A 、(+2016)×(+2017) B 、(+2016)×(-201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