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叙事中的话语主体

新闻叙事中的话语主体

新闻叙事中的话语主体
新闻叙事中的话语主体

浅析新闻叙事中的话语主体

——以《南风窗》“村官腐败透视”一文为例

摘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一种叙述,它是记者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尽管记者参与到新闻作品采、写、编、评的全过程,被大众广泛认为是新闻叙事中的话语主体,但是新闻事实本身即新闻源才是新闻中的“真正说话者”。只有认清新闻中真正的话语主体,才能捍卫新闻的真实性。

Abstract

News is a kind of newly in fact, it is a reporter in written form. Although journalists involved in the news work, writing, knitt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evaluation, is universally regarded as news narrative discourse in the main body, but the news fact itself news source is the news in the \"real\" speaker. Only clear the real words in news subject, can defend the truth of news.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体现出新闻也是一种叙事。新闻再现原初事实过程正是叙述的过程,而记者是这个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所谓话语主体就是某一观点、某一信息的创始人。尽管记者参与到新闻作品采写编评的全过程,被大众广泛认为是新闻叙事中的话语主体,但是新闻事实本身即新闻源才是新闻中的“真正说话者”。

2013年8月28日《南风窗》刊发“村官腐败透视”一文,被众多网站以“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为题大量转载,一时间舆论哗然,影响十分恶劣。相关部门展开调查,表明这篇报道所反映的问题多数与事实不符。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得以存在的基础。正是没有把握好记者与新闻源的关系,没有厘清谁是真正的话语主体,导致记者忘乎所以地自我发挥,而新闻源却不能发出真正声音才出现了这样的不实新闻。

一、新闻是一种独特的叙述现象

所谓叙事,就是对真实或者虚构的事件进行描述表达,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新闻叙事的实质就是进行信息的传递,它专注于有价值信息所产生的认识和情感如何流动,如何将想要叙述的事件呈现给受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陈力丹在曾庆香著作《新闻叙事学》序言中说:“新闻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一种叙事形态,比公文的叙事形态略微复杂些,但比文学叙事形态简单的多。”①较之文学的梦幻,新闻叙事是以事实说话,不能加入虚构和想象的成分;较之公文的严肃,新闻又多了几许鲜活

和乐趣。所以新闻是一种纪实而又可以存在观点的特殊文体。由此可见,新闻是介于公文和文学之间,又自成体系的一种特殊的叙述现象。

近几年,关于研究新闻叙事的新兴学科新闻叙事学正蓬勃发展。谈到新闻叙事学,必须要提及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叙事学(narration),在法文中也被称为“叙述学”。它结合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等的研究成果,在虚构文学基础之上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着重于对叙事文本进行技术分析。我国学者吸收了叙事学的理论与新闻学理论相结合衍生出新的学科——新闻叙事学。新闻叙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新闻叙事作品和叙事行为对新闻本质、属性、功能的影响。

二、新闻叙事中的叙述者

“叙述者,是叙述文的讲述者,也就是体现在文中的所谓的‘声音’”。②这种“声音”是文章传达的信息以及带给读者的感受,人们普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文学作品呈现的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类的各种人物以及作品的作者都可以被称为叙述者,因为他们都发出了“声音”并给读者传递出不同的讯息。

《南风窗》“村官腐败透视”一文中“‘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在三门峡市西南方,距离市区90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里,村支书张大万(化名)笑嘻嘻地对市里来的驻村工作队员说。”张大万就是这条新闻的叙事者之一。作者引用张的话语来增强真实性,权威性以及现场感的写作手法使张大万成为隐蔽的叙述者,这类叙述者通常以在新闻作品中引述学者、专家、当事人的话来体现;“当前的这个社会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本位,以官员和商人为主位的社会,很大程度上断掉几千年乡土历史的根。这是因,种这些因下去,果便出来了,包括村官的腐败。”这段话虽然没有具体的叙述者,但却让人明显感觉到叙述者的存在。作者以评论的形式阐释当今的一个社会现实,即新闻事实,它就是这句话的公开的叙述者;“2011年初河南省纪委一项调研显示,2008年以来本省群众赴京或到省信访案例中,涉及农村问题的占73.2%;在涉及农村问题的信访举报问题中,因涉财问题引发的占88.7%。”这段话平铺直叙不加任何感情色彩和辞藻修饰,几乎找不到叙事人参与的痕迹,这就是新闻叙事中缺席的叙述者。以上三种类型叙述者依据他们在文本中参与程度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在新闻叙事中,叙述者是一个重要部分,它的身份、参与程度、表达方式决定了叙事文本的基本特征。

一篇文学作品,作者幽默滑稽的语调让人哈哈大笑,哀伤忧愁的笔触也会让人潸然泪下。我们的情感似乎已经被作者掌控,毫无疑问地认为作者就是文章的叙述者了。作者是否就是叙述者?陈霖先生在《新闻叙事的叙述者初论》中说:“在对新闻文本进行叙事分析中,应将叙述者作为语言主体来对待,而不是将其与真实的作者混为一谈”③,在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一个记者可能会提供两套或多套叙事文本,报社编辑依据现实需要来选择适合的稿件登报。事件本身没有很大差别,但文本上的表述必定各不相同。不同的叙述者语言行为的存在、作者的不变化足以证明叙述者与作者不能够等同。

陈力丹教授认为:“运用一定的语言系统叙述重构新近发生新闻活动,便是新闻叙事,产生的口语或者文本即新闻话语。”④记者作为新闻直接的讲述者,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编辑成新闻作品,塑造他人

形象的同时,也传达自己心底产生的感受,但是受众感知新闻的中心思想、情感却是始于原始素材。曾庆香教授认为“新闻源是新闻媒介所掌握的事实是否发展为新闻报道的委托人,而新闻媒体不过是当事人委托的律师而已。”⑤这表明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新闻事实在说话,它的发声方式是让记者代言,好比公司里的老总因为繁忙说定了主题或大纲而让秘书代为发布文书一样。

总而言之,新闻叙事的叙述者即话语主体是新闻源。

三、作为话语主体的新闻源

所谓新闻源,可以理解为新闻事实本身即新闻源头,也可以理解为新闻来源。新闻来源就是新闻信息的提供者,他们也被称为“新闻信息资源的拥有者”。提供者可以是个体,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一定的组织机构。他们了解掌握着一定的新闻真情实况。有些组织会在有新闻事件发生时会派出“代言人”或“发言人”来与记者交流;群体成员会派出当事者或代表与记者谈论详情;个人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会有记者的直接采访。

(一)固定新闻源的兴起

在新闻业的发展的早期,西方报纸如威尼斯小报,内容主要以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为主,而中国的古代小报的主要内容则是朝廷动态报道、皇帝诏谕以及大臣奏章。总体上它们的内容都较为单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单调的新闻内容已经成为制约新闻业发展的瓶颈。被动地等待新闻自己上门,已经把编辑记者逼迫成守株待兔的愚夫。“由于随着《纽约太阳报》接踵而至的《纽约先驱报》、《纽约世界报》都以地方都市各阶层的实际生活为内容取向,使得记者编辑必须改革当时的职业规范,即由被动的等待新闻信息转为主动的寻求信息,使人们领悟到了新闻界的第一天职,就是不计代价地获取新闻。”⑥

碍于早期技术与交通的落后,记者也不可能出现在每个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这种缺席必然促使记者想用别的方式获取材料,比如采访知情者或是见证者。尽管新闻报道只能转述他们的话语,新闻呈现缺乏现场感,但是这样也不能够满足每天的版面需求。有需要就会有生产,当版面编辑正在为如何填满版面发愁的时候,通讯社应运而生。大量的新闻媒体需要大量的新闻素材而通讯社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获得各地重要的信息,快捷而方便;在目前通讯信息网络健全的情况下,新闻一网打尽,全面而省心;通讯社通常历史悠久,声誉良好,发布信息权威可信。因此新闻类报纸一般都会购买通讯社的产品,通讯社也成为了固定为记者代理观察的新闻源主体。

记者在长期的采访中与一些权威部门,例如各种单位的新闻办事处或者是宣传部、掌握信息充足的官方部门,形成了固定的采访路线,每当发生国际国内大事只要通过他们就能为受众所知,例如新华社的新闻通稿,各媒体只需依照自己报纸的特点稍作修改就能适用。

固定采访路线的确定,意味着固定新闻源的兴起。在实践的过程中,记者也逐渐形成基本固定的收集材料方式,这也是新闻业向前进的一大步。

(二)新闻源的类型

新闻源是构成坚实的新闻建筑不可或缺的材料,但是它的表现类型却是各种各样的,每种都是采集新闻原材料不可或缺的方式。

依据新闻来源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积极的新闻源。一些群体化的组织,例如通讯社、政府政党组织、企业组织、民间团体以及一些需要新闻爆料的个体在经历新闻事件后,主动向记者提供事实或新闻线索,这类就是主动积极的新闻源。例如新闻发言人与公关人员通常会采用这种方式来解释或是澄清一些新闻事件,是最常见的主动新闻源。二,消极的新闻源。消极新闻源顾名思义就是被动的新闻源。记者采访过程中遇到一些新闻线索,但是它却有着十分被动的新闻事实提供者。记者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发掘线索内部蕴藏的新闻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更加深刻的内容。这种新闻源的报道需要记者有一颗慧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事实的挖掘程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村官腐败透视》这篇深度报道反应了很多敏感的现实问题,这些线索对读者形成很大的冲击力。然而,文中提到村干部虚报冒领高铁占地补偿款,经查高速铁路根本没有渑池县洪阳镇通过;而渑池县一位刘姓村主任贪污挪用征地款被判刑一事,渑池县人民法院存档的近10年案宗却不存在有刘姓村主任贪污被判刑案例。该文记者没有致力于挖掘丰富素材,寻找事实背后的真像,仅听到线索就当做真事来写,完全不核实线索的真实性,从而导致这篇报道失实而被人诟病。

按照新闻源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直接的新闻源。亲身经历或者亲耳听到、亲眼见到新闻事件的信息提供人就是直接新闻源。对于记者来说,从直接新闻源手中获取的新闻信息是最有新闻新闻价值的,因为这样的新闻信息最真实、最直接。最具现场感、最容易打动受众的心。二,间接新闻源。与直接新闻源相对,从侧面反应反映新闻事实的信息提供者被称为间接新闻源。《村官腐败透视》一文中采访了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李昌平、中国农大副教授何慧丽,他们并不是农民,也不是村干部,但是他们对当事者的情况知悉可以为记者所要论述的事情提供佐证,所以这两人也是该文中的间接新闻源。当然还包括一些从书籍和以往报刊上获取的信息也可以作为间接新闻源参与到新闻写作中。可靠的足够的间接新闻源也是维护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使新闻作品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意更加深远的重要一环。

总之,在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必须要争取到最全面最重要的信息,但在遇到不同类型的新闻源时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各种方式提供的信息或者评论,记者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头脑,进行分析判断并能够真实地反映在新闻稿件中。

四、记者是新闻源的的编码者和代言人

新闻源材料就像一块块散乱的砖头,而记者就是将这些砖头整理并堆砌成厚实墙壁的工程师。无论选取哪种修辞,朴实的、深情的、平铺直叙的,都只是装饰墙体的涂料,这栋建筑物的实质仍然是一块块砖头。记者作为新闻源的编码者和代言人,在行文的的过程中个人因素必定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文本的叙事中,势必对新闻源作为话语主体的表达产生影响。

(一) 记者的主观倾向性对新闻源的影响

同样是花,潦倒时杜甫会说出“感时花溅泪”,而登科后的孟郊却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文学叙事中,作者往往不会将表面的事件描写作为自己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借此表达更深层次的情与理。同一件事情,人们会因为不同的立场、态度、情感而产生不同的见解;同样正确的意识,也会由于人们的人生经历、知识构成和当时的心理需求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所以,文本创作中无法避免地会打上人的主观意识烙印,新闻叙事文本也不可避免。

新闻报道要求客观真实,然而“叙事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是叙述者的观念作用于客观世界的产物, 叙事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只可能尽量逼近客观世界, 不可能与客观世界同质同构”。⑦即使是追求“纯客观报道”的西方也无法做到让自己的新闻绝对客观呈现。尤其是近几年,西方媒体报道中国问题时总是站在资本主义立场上歪解很多我国新闻事件。记者参与了对新闻源进行编排、加工、叙述,最后使之成为文本状态整个叙事过程,主观性不知不觉渗透进新闻作品。记者的主观倾向性对新闻源的客观呈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叙事者主观选择新闻源进行故事组合

目前ps软件很受大众欢迎,因为它不但有美化照片的神奇特效,同时还可以毫无违和感的将驴唇贴上马嘴组合一幅新生物照片。这种神奇的组合功能与新闻记者的工作存在一个相似点,就是一些记者在主观性因素作用下排列组合新闻要素,也会让新闻事件变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南风窗》“村官腐败透视”一文中,记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引用等手法使读者感到内容有理有据真实可信。然而,经过调查发现文中提及的三门峡市检察院发布的“村官”犯罪比例数字,是来自媒体刊登的另一个市检察院的调查,三门峡未发布过这类调查结果。这种移花接木的卑劣手段,就是作者为达到个人目的主观进行故事组合的典型代表。

在新闻叙事框架中,新闻源素材是由多个分散要素构成的,既有中心事件也有次要事件。中心事件对整个故事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是叙事的关键点不能省略,否则叙事将会出现逻辑混乱和事实面貌破坏。在人物通讯《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作家魏巍描写了一群朝鲜战场上的伟大的战士们。他在叙述第一个故事松鼓峰战斗中,主要事件是松鼓峰战斗取得胜利,其次他还描写了惨烈的战斗场面:“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战场情景是这个新闻事件的次要事件,但是特写这个惨烈的画面,

读者立即为解放军大无畏的精神所折服,感受胜利来之不易,他们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次要事件在新闻叙述中起到修饰中心事件的作用,在细节上为中心事件增添美感,起到补充、丰富中心事件,升华中心思想的作用。但新闻叙事组合中要做到主次分明,有主有次,才能使新闻叙述客观公正。《村官腐败透视》一文以“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放在段首,紧跟其后作者阐述“本村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他们的留守妻子竟然成为张支书的猎艳对象。”并且刻画张大万“笑嘻嘻”顽劣状态,让读者一看就对他产生一种厌恶感,“竟然”一词深刻体现出作者的主观倾向。这种写法是作者对次要事件的一种放大而将受众注意力引导至媒体希望的方向,是一种哗众取宠的方式。

2 对叙述事件的框限和重构

所谓“框限”和“重构”事实即对新闻事实进行定义,设定解释框架,甚至设定“伪事件”。设定框架就是选择部分事实、框定部分事实,人为的重组新闻事实的过程。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主动新闻源中,他们处于优势地位,通常长期与记者打交道,与记者产生一定“交情”,记者对他们提供的新闻素材保持信任的态度,这就给了这些主动新闻源以框限事实的便利。

虽然新闻叙述要求真实性和实效性,但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新闻都是事后才被采访到,由于叙事者的主观性因素的介入,能够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新闻都是经过筛选的事件,是作者主观意图重构后的一种表达。新闻事实本身就是多种元素交织而成的复杂体,这与新闻叙述崇尚简洁性构成矛盾,记者只好依据报纸要求以及自身的价值取向来对新闻素材各个元素进行取舍。《南风窗》“村官腐败透视”一文中这样描写到“但农民们对村干部普遍和最大的愤怒,并非来自男女作风甚至性侵方面。他们最在意的,是自己和集体的财产受到了村干部的不法侵占。”“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这句村支书私底下吹牛的话就像点燃了爱听绯闻的人的神经细胞一般,使作者主观臆断的想到了“本村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他们的留守妻子竟然成为张支书的猎艳对象。”并且断定农民只在乎财物被占,将农民的道德廉耻降至最低点,这也是记者的主观性利用大众猎奇心理形成的一种选择性的重构事实,也正是这样,扭曲了新闻源的真实面貌,达到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

因此,记者在运用新闻源组稿时,应该以追求实事求是为原则,妥善处理中心事件与次要事件的关系;在主观性思想左右文笔时,要尊重新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不能受到功利主义的熏染而忽视新闻规律,扭曲新闻源的真实表达。

(二)记者的叙事角度对新闻源的影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各个不同”,这句诗呈现了视觉角度不同时会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记者作为一个新闻源的编码者,对于同一个素材,“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什么叫做叙事角度?就是记者在处理新闻源时的着眼点和入手处。选择一个最佳角度,是记者拉近与读者距离的最佳方式。叙事视角决定了文本内容给谁看,而在视角内某一事物的聚焦着则意味着什么被看,即报道什么内

容,什么是重点。《村官腐败透视》腐败透视一文着眼点是揭露村官腐败,在这个角度下选取了代表性的村官腐败的事件和言论,可惜有些事件是不真实的。

记者的叙事角度表现为看问题的不同方面,只有选择最佳的适合自己的角度才能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在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只有选择最深入人心的角度,才能将有深度的有社会意义的解读赋予新闻源。

五、新闻源与记者关系的实质

新闻源是记者的黄油面包,有了他们,记者才能写出丰富的作品。新闻源与记者关系如此密切,那么这种密切会对记者或新闻源产生什么影响?

(一)记者对新闻源的依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新闻源,编辑的版面只好以空白的形象面世。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获取一条新闻线索已经成为兵家必争的事情。很多媒体把独家新闻当做抢夺新闻以占领市场、吸引受众的重要途径,这需要丰富的新闻源作支撑,记者唯有紧紧依赖新闻源。

记者对新闻源的依赖,促使了“支票簿新闻”出现。“支票簿新闻”即记者为了得到新闻素材而以向新闻源主体支付报酬的行为获得的新闻。很多主动新闻源在长期与记者交往中,可能与之形成买卖关系。为了获得刺激受众神经兴奋的消息、图片、独家采访的机会,记者会使出行贿的手段。这种行为,已经被部分记者所接受。在娱乐新闻中,为了获得大明星的私人绯闻,娱乐记者使出浑身解数行贿明星的助理之类,获得消息越劲爆,开出的价格越高。在美国,官员、明星在采访之前常索要酬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些做法的共同点是有偿。

新闻源主体在提供新闻线索时出于保护自身或他人切身利益的目的,通常会要求记者在做新闻报道时能够隐去他们的姓名和个人其他显著特点,希望不为人所知。这就是新闻中常用的“张先生”“李小姐”之类作为新闻爆料人的代称,他们被称为匿名新闻源。因为不能出现爆料人真实信息,导致新闻可信度降低。与此同时,不法记者也可以利用这一点编造新闻。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村官腐败透视》中,记者引用了很多没有具体姓名人物的话语,对于一些用以佐证的数据发布单位也叙述的模模糊糊。

因为记者对新闻源的依赖,在市场化的浪潮中,激烈的竞争深化了记者对新闻源的争夺以及对头条新闻的渴望,所以会产生各种违反新闻职业伦理法规的事情。目前需要对这种情况制定政策进行整治。

(二)新闻源对记者的绑架

记者是编辑新闻源素材的主体,但是仍然避免不了被新闻源绑架的命运。新闻源愿意同记者合作,甚至是愿意充当新闻线人,除了为保障自生的权益外,还可能是为了重新定义新闻事实甚至是“框限”事实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芙蓉姐姐、凤姐、贾君鹏事件、小月月这些很红的网络事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炒作。炒作是新闻源主体为了各种不同的目的人为地组织策划某些事件,并让它在适当的时间内发生且为媒体所关注报道的“伪事件”中的一种。它是精心设计出来的结果,如果不策划就不会发生这件事,然而它又在社会中真实地发生了,而且往往比真事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因为它通常带着猎奇与反叛的元素,新闻媒体也乐于发布这类新闻。各大网站纷纷以《村里一半我的娃,村官性侵村民留守妻子》为题大量转载《南风窗》“村官腐败透视”一文,同样是以“性丑闻”为噱头的一种赚眼球的炒作。

在强势的新闻源面前,记者有时只能被牵着鼻子走。新闻事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记者不可能每一个都在场,只能对当事者或目击者进行采访。但是只是与被采访者短暂的相处,如何能甄别他们所讲事实的真实性,所以要对新闻素材做严肃的考察,一旦新闻要素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错误,一经报道就会使新闻真实性遭到质疑。

六、记者如何利用好新闻源从事专业的报道

知悉了新闻源与记者的关系,在新闻工作中记者与新闻源打交道的时候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持清醒的头脑挖掘更加有意义的新闻源素材,捍卫新闻真实性,如何利用新闻源进行专业报道,有以下的四点对策:

(一)我国应建立完善的新闻源管理制度

新闻业是个多面体,既是政治体制的一部分,也作为一类职业,同时作为一种商业企业来经营运作,还是影响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加强对新闻业法律法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为新闻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新闻源是参与新闻事业发展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完善对新闻源的管理制度是促进新闻业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我国目前尚没有具体的新闻法,解决新闻事业运行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主要依靠国家制定的其他法律条文中相关概念和新闻管理部门制定的行业性规章,在新闻源管理这一方面就更加模糊。网络上每年都会评出我国十大假新闻和十大乌龙新闻,假新闻总是不绝于耳。所以,加强新闻立法速度势在必行。

在对于新闻源的管理方面主要集中于匿名新闻源和有偿新闻源的管理上。这两类新闻源在形成新闻见报时都特别容易产生违反新闻伦理及法规的结果。有偿新闻源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付费的新闻线人。由于媒体竞争压力大,为了寻求独特的新闻源催生了新闻线人这个职业。媒体对于新闻线人报酬依据线人提供消息的新闻价值大小来付,价值越高,酬金越高,甚至达到数万元。很多线人为了追求高额报酬编造劲爆消息以吸引媒体来购买。受市场竞争影响,为了吸引受众,媒体没有做深入核实就刊发,最终酿成假新闻。第二种,名人政要身边亲近的人。名人政要总是新闻聚焦的重点,一举一动都受到大众关注。为了收集到各种信息,记者总会贿赂他们身边亲近或者很熟悉他们的行动的人。这样一来,媒体所刊发的新闻极有可能侵犯他人隐私而招致官司。第三种,贿赂记者的新闻源主体,即有偿新闻。2008

年中兴网刊登《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瞒报一人死亡事故,向记者发“封口费”》的消息,煤矿发生矿难,矿主向六名记者给出金钱和其他好处,希望不要报道有人因矿难死亡。有偿新闻令人深恶痛绝,严重干扰社会正常秩序,助长了歪风邪气。如果新闻源失实而记者没有及时准确地纠正或追踪报道,客观上会造成公共舆论的弱化和公共利益的损失。因此,建立对新闻源失实追责的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解决新闻源混乱的现状关键因素是要明确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规范。我国目前有关新闻源治理的新闻职业法规偏重于对抽象的新闻职业道德原则的强调,过于笼统化。所以,新闻法规制定具体的、可执行的规范条文,在实施中,对于新闻源失实的追责就有具体的法律可以依据,避免不法者企图钻空子的侥幸心理。有了规则,在具体的操作上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消息真实、客观、公正,避免引起纠纷和法律诉讼。切合我国实际的新闻法律法规,是净化我国传媒环境的有力武器,希望我国滞后的新闻立法能够尽早的落实。

(二)建立具体可行的业务守则和自律规范体系

新闻媒体肩负着影响受众三观的社会责任以及经营发展的生存压力,在社会责任和赚取利润之间如何来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媒体生存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如何用好新闻源,仅仅让记者在法律法规的强制作用下操作是不够的,还应该加强新闻界的自律规范。新闻记者如何不屈从于各方面压力,义无反顾地履行职业使命,新闻行业自律应该成为关键的内部驱动力量。对于形形色色的新闻源可以做到“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也必须要有强大的信念作支撑,将“新闻专业主义”作为自己不变的信念,是作为新闻工作者自律的意识保障。

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入门教育,灌输新闻追求客观真实的概念,实行编辑记者上岗前和工作中的思想教育和职业培训。通过职业规范的内化提高记者职业荣誉感,在新闻实践中,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在编辑记者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中国目前的大时代背景下,经济的迅猛发展,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逐步凸显。著名记者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他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⑧,记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反映各种矛盾,揭露社会黑暗。如果没有强太的职业自律体系和可行的行业规则,记者怎么能不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迷失方向?

(三)夯实裁缝作风充分挖掘新闻源

不同的记者在挖掘新闻源时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人会觉得新闻源就像是源头活水,越挖越有,有的人则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不知所向的无力感。这两种结果源自于记者不同的业务素养,所以挖掘新闻源的第一步就是:培养新闻敏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看似平常的政务会议也有独特的新闻可做。政务会议时常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内容平铺直叙,读者很少有兴趣去读长篇的政务报道。但是作为一个善于挖掘新闻的记者就会将会场内外发生的趣事做一个“衍生新闻”;学会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寻找新闻。网络时代各种信息迅速地海量地汇集在屏幕上,图、文、声、像鲜活呈现,只等你的双眼去寻找,去甄别。微博平台的崛起,使每一个微博用户都成为新闻爆料人,大家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说了什么……如此巨大的信息资源库,是给记者提供新闻线索的绝佳平台;利用公共的社会信息资源发现有意思的新闻事件。公安110,急救120处都是信息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有些事件本身就是新闻,有些事件背后隐藏着新闻,看你如何去选择;善于利用人际网络搜集有用信息。作为记者要广结善缘,广交朋友,建立自己固定的新闻源线路。

列举了几个挖掘新闻源的途径,说明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便民新闻、城市人情味小故事都是大可以做文章的地方。新闻就在你身边,只是需要大力发扬裁缝作风充分的进行挖掘。

(四)回归服务性坚持平衡报道

现代新闻报道越来越讲究服务性,翻开报纸可以找到天气预报、招聘会信息等便民信息。新闻叙事中贯彻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平衡报道,促进新闻业健康成长。

新闻媒体面向大众,只有当大众在报纸上获得了工作生活的感悟以及引起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新闻中的服务性才得以体现。当报纸站在读者角度上思考,读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想要得到怎样的帮助,希望了解什么样的问题,关注的焦点是什么时,就是新闻服务性得到落实。地市级报纸就以主打贴近自己人的民生新闻取胜。百姓生活无小事,记者应该多采访身边的事情,交代清楚新闻来源的一些情况具体到何人何地何时发生的这件事。受众最爱看的东西必定是和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抓住这一点做新闻,才能将新闻的服务性融汇于实践之中。

《村官腐败透视》一文,记者采访不深入,没有完全了解新闻事实,叙述出来的新闻出现了虚假和错误。这样的行为既不专业也不严谨,给三门峡市留守妇女和村官的名誉造成伤害,严重违反了坚持新闻平衡报道的原则,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失范。记者与新闻源的关系是复杂的,只有新闻工作者心中铭记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原则,加强新闻报道的服务性与平衡性就能有力地避免不实报道的发生。在新闻叙事中,只有坚定地认识到新闻源才是真正的话语主体,真相只有一个,像《村官腐败透视》这样不实作品才不会再产生。

参考文献

①曾庆香:新闻叙事学[C].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第一页

②谭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0,69

③陈霖:新闻叙事的叙述者初论.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二版,第86页

④陈力丹:曾庆香,《新闻叙事学》序言.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

⑤曾庆香:谁在新闻中说话——论新闻叙事中的话语主体,《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2卷第3期,⑥

一句话新闻 练习题

1.(河池)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新华社珠峰大本营 5月22日电(记者张景勇边巴次仁)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 2.(湖北荆门)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宣布对部分台湾水果实施零关税后,5月中旬首批零关税水果登陆福州,接着亮相上海,京城百姓也纷纷议论何时才能吃上零关税台湾水果。5月30日一早,进入北京物美华天大卖场选购水果的顾客发现了一件新鲜事。在他们平时熟悉的水果柜台上,突然出现了几块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台湾水果展卖”。那一排排摆放整齐、新鲜饱满的水果仿佛正向京城百姓宣告:“大陆同胞,我们来了!” 请将上述消息写成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 3.(湖北随州)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相关问题。 新华社6月1日电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主任、新闻发言人曹清尧1日在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说,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的相关工作已经开始。这对大熊猫一旦确定后,我们将公开为大熊猫征名,按照以往习惯,大熊猫将采取双名制,即乳名和大名,均为两个汉字,在大陆征集乳名,在台湾征集大名。 ①根据提供的消息提取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②你有兴趣为这对赠台大熊猫取名吗?试一试。 雌熊猫雄熊猫 乳名 大名 4.(咸宁)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在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为社会最困难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截止目前,全国处于就业年龄段的2500万残疾人中,就业人数已达2193.6万人,其中,城镇已就业残疾人累计达到430.4万人,农村达1763.2万人,1000 多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5.(邵阳)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近日,由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建的巡山队已到达可可西里保护区腹地,全面开展2005年春季反盗猎大搜捕特别行动。 春季是盗猎案件多发期。怀着幼仔的母藏羚羊开始集群,雄性藏羚羊也处于体质较差的时期,行动相对迟缓。以往盗猎分子经常疯狂猎杀藏羚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近日向记者介绍说,主力巡山队将从南线长江源头地区到达可可西里腹地及青海、新疆、西藏3省(区)交界地带,在藏羚羊集中的重点区域进行反盗猎大搜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6.(益阳)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不超过15字的标题。 新华社消息大陆各地台商对连战大陆行给予高度关注。许多台商认为此举增进了台商在大陆发展事业的信心,并对连战访问成果寄予厚望。 在北京经营房地产的台商黄紫玉说,连战此次来访是拥有台湾民意背景的。共产党与国民党的高层会晤对话,让台商今后可以更加放心地在大陆发展自己的事业。在连战的祖籍地漳州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龙海市鞋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百合说:“连战此行必将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 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起作用在于: 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 六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 七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⑴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⑵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⑶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⑷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 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⑴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⑵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考点总结 考试形式:简答(五道)、论述(两道)考试时间:100分钟 1、导论:新闻评论的定义、特点及发展(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关系和区别) 2、构成要素:a、叙事与议论的辨识b、辨识评论中实事的不同作用 3、论点:实事判断与价值判断、具体判断与普遍判断、假言判断 4、论证方法:演绎(大到小)、归纳(小到大)、类比(相同、相近) 理论: 5、配发是言论:a、配发言论(为什么要配发评论;哪些新闻有配发的价值)b、编者按语(性质、形式)c、短评(特点、怎么写)d、配发式主持人评论 6、社论、评论员文章:a、各自的性质、特点b、地位 7、专栏评论与言论版:各自特点,例子 8、述评和杂文:a、各自特点b、电视评述 9、广播评论:独特形式 10、电视评论:独特形式 新闻评论的定义 定义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三个方面 1、始终把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来考察; 2、着重揭示体裁的基本特征; 3、客观地考察它与当代新闻媒介和受众的关系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的特点 强烈的新闻性与时效性 鲜明的政治、政论性 广泛的群众性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新闻评论的源头 ——古代论说文时期 论说文,又称议论文、说理文等,是一种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意见的文体。在这类文章中,作者主要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直接发表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见解,“直抒己见”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与演变 ——报刊政论、时评时期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揭开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历史,也揭开了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其言论以宣传宗教教义、宣扬伦理道德为主,虽有个别接近现实的言论出现,但基本谈不上新闻性。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不少评论直接触及现实矛盾,使评论开始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开设了固定的言论专栏,并在版面上做强势处理。 中国新闻评论的成熟 ——报刊新闻评论时期

(完整版)一句话新闻练习题

压缩语段练习题 1.(河池)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新华社珠峰大本营5月22日电(记者张景勇边巴次仁)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 2.(湖北荆门)请将上述消息写成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 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宣布对部分台湾水果实施零关税后,5月中旬首批零关税水果登陆福州,接着亮相上海,京城百姓也纷纷议论何时才能吃上零关税台湾水果。5月30日一早,进入北京物美华天大卖场选购水果的顾客发现了一件新鲜事。在他们平时熟悉的水果柜台上,突然出现了几块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台湾水果展卖”。那一排排摆放整齐、新鲜饱满的水果仿佛正向京城百姓宣告:“大陆同胞,我们来了!” 3(咸宁)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在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为社会最困难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截止目前,全国处于就业年龄段的2500万残疾人中,就业人数已达2193.6万人,其中,城镇已就业残疾人累计达到430.4万人,农村达1763.2万人,1000 多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答; 4.(邵阳)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不超过15个字) 近日,由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建的巡山队已到达可可西里保护区腹地,全面开展2005年春季反盗猎大搜捕特别行动。 春季是盗猎案件多发期。怀着幼仔的母藏羚羊开始集群,雄性藏羚羊也处于体质较差的

作为话语的新闻

《作为话语的新闻》 van dijk 第一章新闻研究 尽管看起来客观公正(要求主播不带个人感情),P5虽然许多新闻记者坚信新闻仅仅是给出事实而不发表意见,但真正的新闻稿都具有表达观点这一特征。 P11新闻通过误解、敏感化、戏剧化、升级等四个阶段的叙事所形成的对最初问题的解说不断强调了行为的异常,进而凸现固定成见的正确性。 P12 媒体从本质上说就不是一种中立的、懂常识的或者理性的社会事件协调者,而是帮助重构预先制定的意识形态。 拍摄镜头的多寡、角度、采访技巧及其他策略 电视新闻的文本报道和视觉报道通过用词风格等策略p13甚至新闻语言都表达了对新闻所涉及人物的微妙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色彩。 对社会现实观念的重构是媒体所具有的本性 不仅仅停留在对主体进行社会学分析的层面上,而是对新闻进行语言学研究,经由对话语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找出新闻语言对 P14新闻中的句法结构可以起到强化或弱化事件的作用 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以及新闻内容的意识形态分析。斯特拉斯奈尔(Strassner)编著的论文集。电视新闻研究著作(1982) 语义和风格处理分析新闻文本和视觉信息之间的关系 语言风格和修辞的运用对新闻话语进行类型学研究的方法律格尔(Luger,1983) 新闻话语的语言和意义西德(Textwissenschaft) 新闻话语的结构分析、新闻制作约束和其中隐藏的意识形态 第二章新闻结构 一话语分析 (一)话语分析的发展 1历史背景:修辞学 2从俄国的形式主义到法国的结构主义 3社会语言学和言语人种学: 1)海姆斯的社会语言学论文集:分析文本和谈话的结构(Hymes,1964) 2)贴有人种学标签的研究很快对正式和非正式的话语类型分析产生了兴趣 4会话分析:研究重点从抽象、正式和虚构的句子过渡到在社会环境中真正的语言使用 5文本语言学:文本语法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中得到启示;Tannen,1982 6融合与新发展: 1)(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人工的) Intelligence AI):从记忆的角度进行分析 2)其他学科:法律话语分析等 (二)话语分析的原则 1文本和语境p26 1)话语分析的主要目的 2)两个描写视角: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 2话语描写的各个层次:语法 音位描写、词形描写、句法描写和语义描写 语义学:如何规定语义单位的含义……组成更大语义单位的含义;意义(内涵)和所指(外延)

读书笔记:作为话语的新闻

《作为话语的新闻》 ◆本书研究思路 ◆详细分析 一、早期研究成果 1、美国:从宏观的新闻见证者叙事,到微观社会学。 美国早期的新闻研究具有奇闻轶事或者说资料文献式研究的特点,即作者们通过对典型个案的研究勾勒出新闻制作者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同时对媒体新闻提出建议或批判。 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新闻研究小组对600个小时以上的电视新闻进行录像并分析,爱泼斯坦对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研究的研究。爱泼斯坦的研究揭示了美国报纸是如何处理像五角大楼文件、越南战争、黑豹党、水门事件等主要全国性议题,以及电视台工作人员是如何搜集、选择、再现新闻的。 这一时期的研究大篇幅地介绍了新闻媒体机构的大体组织结构,如公营或私营体系、内部管理、编辑和其他新闻工作者的分工与等级、新闻采集的日常工作等等。但是我们还是不了解,新闻记者是如何理解这些新闻环境、他们对新闻环境的理解是如何影响新闻事件的再现以及新闻话语的生成。于是就需要对新闻制作过程进行更密切的考察

作进行了社会层面的分析。1 其中,菲什曼研究了新闻记者报道事件的几大步骤,即他们是如何发现新闻事件、如何把它们理解为富有意义的事件、如何调查这些事件的真相以及如何把这些调查结果组织为一篇新闻报道。他底盘探讨了新闻机构本身的约束、新闻编辑室的运作、新闻采访路线和推行报道以及查证事实的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工作他了解了新闻记者们常常带走各自采访辖区权威部门的文献与资料,在此基础上再对新闻形势进行界定。菲什曼由些得出结论:制作新闻的方法和对外部新闻来源以及文献的依赖导致了记者们都带着意识形态去描绘这个世界,他认为这种意识形态并不植根于新闻制作人员的社会经济和认知条件。2 2、英国:美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从语言学和结构学的角度研究新闻话语与 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伴随着语言学的突破和话语分析学的出现,英国的媒体研究出现了新的突破:开始从语言学和结构学的角度研究新闻话语与意义形态之间的关系。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学者和机构是:斯图尔特霍尔、康奈尔、唐宁、格拉斯大学媒体研究小组。 格拉斯哥大学媒体研究小组对媒体中的坏消息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重点是电视新闻制作人员报道罢工或行业争端所采取的策略。通过对新闻节目的仔细分析,他们指出社会上对这些罢工的主流看法通过拍摄镜头的多少、角度、采访技巧及其他策略在新闻报道中得到了微妙的支持。这就是说,工人们的观点在电视屏幕上得到展示的机会更少,或者被投射在令人更难以置信的环境之中。在他们的第二项研究中,对用词风格的分析显示,工人只是被系统地再现为不断提出要求的人物,而其管理人员则被建构为不断地提出解决方案的人物。 另外,唐宁指出在对妇女和少数民族报道中,这些类似的方法、过程同样存在。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媒体具有重构社会现实观念的本性,复制社会主流力量和观念。 3、德国:在美、英研究基础上,对大众传播和语言措辞进行系统分析,还关注了 新闻所具有的意识形态上的含义。 其中,斯特拉斯奈尔和尼夫卡的研究具有代表性。斯特拉斯奈尔在自己出版的被认1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第7页 2

新闻评论试题答案

一、 二、 三、概念题: 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发表的,具有一定思想倾向的言论的总称,它是新闻实践中主要针对现实生活中恶重大事件或重要事实以及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进行评论,说理的一种新闻体裁。 2、论点:所谓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3、论证: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4、论据:所谓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论据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论点是从哪里来的,或是怎样被证明的。 5、选题: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讨论的对象与范围。 6、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论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现象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确定评论的主要思想,它是评论的灵魂。 四、填空: 1、新闻评论的特性:信息的全面性、评论的逻辑性、客观的辩证性、丰富的人文性 2、新闻评论的选题类型:事件性、非事件性、周期性 3、立意的要求:立意务必正确、立意力求全面、立意追求深刻 4、论据的要求:1}真实2}准确3}充分4}典型 5、在新闻评论的事件中选择事实要做到什么:选择真实的事实、选择新鲜的事实、选择的典型的事实 五、单选: 六、简答: 1、新闻评论按内容性质主要分为哪些类型? 答:1)立论性新闻评论:主要运用正面论述方式方法,倡导符合时代和 社会需要及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新事物、新经验、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风尚的一种最重要的新闻评论。 2)驳论性新闻评论:以违背社会发展主流,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事物和错 误思想观念为对象,以批评、反驳、揭露、抨击等为基础论述手段以帮助广大群众划清是非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倾向的能力帷幕的的新闻评论。 3)阐述性新闻评论:一种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取向和论述范围的理论性新闻评论的扩展性评论。 4)解释性新闻评论:以新事物、新问题为论述对象,以客观的分析、解

一、新闻语言

第一讲新闻语言 广播台、通讯社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从今晚开始,我们用六个晚上的时间来对大家的新闻写作做一个简单的培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新闻写作的语言来展开交流。 一、新闻史概述 新闻对于全世界来说应该是一个新兴的事业,从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经历了1815年8月5日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伦敦会的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刊的世界上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发展到20世纪初的广播,发展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电视,直至今天的网络,也不过百年的历史。然而,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意义,却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朝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宣称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而今天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的新闻信息,却成了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我们作为校园内的新闻传播者,担负者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使命,为了提高我们所传播的信息质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使命,接下来这一个星期,我们将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来共同的交流,相互促进。 二、新闻的理解 问:在英语中,新闻“NEWS”一词的含义。北、东、西、南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所组成,这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理解这一定义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二)、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三)、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是报道事件的,但事件本身并不就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三、新闻的要素 一、五个“W”和一个“H” 新闻要素,一般被人简要地概括为五个“W”一个“H”,这分别是六个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它们的意义是:

新闻评论讲义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编辑部或作者个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1、论题的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指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做出反应或表明态度。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2、论理的思想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说什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它针对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新闻评论的深化作用。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 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素 新闻评论本质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一种,主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构成。 1.论点:也叫立论,是作者提出的基本主张或重要观点,可以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两种,在一篇新闻评论中,总论点是作者对某个新闻事件总的看法,所以必须要有。而分论点是为了把总论点论述清楚而进行分条阐述,看生可以根据实际写作情况而定,分论点可有可无。论点提取的几大要求: (1)论点要正确 意思是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评论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枉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一意孤行。(2)论点要有针对性 由于考试时间有限,且有字数要求,所以要有针对性,一针见血,直切主题。 例如每年公务员报考热,但弃考十分严重现象。原因何在?考生在提炼论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提炼出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谈谈公务员体制改革问题;人生价值实现的问题;以及现代年轻人的正确的择业观的问题,才会具有针对性。

新闻评论试题答案

一、概念题: 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发表的,具有 一定思想倾向的言论的总称,它是新闻实践中主要针对现实生活中恶重大事件或重要事实以及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进行评论,说理的一种新闻体裁。 2、论点:所谓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 态度。 3、论证: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4、论据:所谓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论据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论点是从哪里来的,或是怎样被证明的。 5、选题: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讨论的对 象与范围。 6、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论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现象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确定评论的主要思想,它是评论的灵魂。 二、填空: 1、新闻评论的特性:信息的全面性、评论的逻辑性、客观的辩证性、丰富的人 文性 2、新闻评论的选题类型:事件性、非事件性、周期性 3、立意的要求:立意务必正确、立意力求全面、立意追求深刻 4、论据的要求:1}真实2}准确3}充分4}典型 5、在新闻评论的事件中选择事实要做到什么:选择真实的事实、选择新鲜的事 实、选择的典型的事实 三、单选: 四、简答: 1、新闻评论按内容性质主要分为哪些类型? 答:1)立论性新闻评论:主要运用正面论述方式方法,倡导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及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新事物、新经验、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风尚的一种最重要的新闻评论。 2)驳论性新闻评论:以违背社会发展主流,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事物和错误思想观念为对象,以批评、反驳、揭露、抨击等为基础论述手段以帮助广大群众划清是非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倾向的能力帷幕的的新闻评论。 3)阐述性新闻评论:一种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取向和论述范围的理论性新闻评论的扩展性评论。 4)解释性新闻评论:以新事物、新问题为论述对象,以客观的分析、解释、说明为主要论说手段,以帮助人们解惑,正确认识和对待有关事物为目标的一种新闻评论。 5)提示性新闻评论:着眼于提出问题、点明问题的实质和意义,指明其可能发展趋向,借以提醒人们注意并引起重视,考虑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的一种评论类型。 2、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 答:1)从上级精神中选题:要深刻学习和领会中央文件;

新闻语言特点

一、新闻语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具体形象)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准确鲜明)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简洁明快)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第一,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第二,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第三,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第四个特点是通俗:(通俗易懂) 新闻主观倾向 新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客观性,它要求新闻真实反映现实,记者的感情色彩丝毫不要带入新闻作品中。因此新闻排斥主观性,表现在话语上,即尽量选用不包含说写者感情、态度或评价的词语、句式等来记事、说明或写人。但是,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客

新闻评论的论证 2

第七章: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一、论证的本质 1、论证的涵义: 所谓论证,就是制作者运用和组织论据、符号和评论者说明和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即通常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 从形式上来看他是一个过程,从内容上来看则是一种方法。 2、论证的本质: 论证就是增加一个命题(论点)的可接受程度。(周祯祥胡泽洪主编:《逻辑导论:理性思维的模式、方法及其评价》)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普通逻辑》) 从写作角度来看,论证的本质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说理体系的过程。 论证的作用:用来寻找、检验和确证认识的结果(即论点) 用来说服别人接受这个认识结果 如何看有没有论证 从关系看:有没有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 从作用看: 是否增强了话语的可接受程度? 例子:下面哪一句话是在进行论证 我相信上帝的理由是世界不可能是偶然产生的。 我相信上帝的理由是我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及耐心地给我灌输这个信仰。 二、逻辑与论证 1、论证与逻辑的基本关系:新闻评论的论证是一个靠逻辑力量说服读者的过程。评论的论证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时决定评论成败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种议论文,新闻评论的论证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程仲文《新闻评论学》:“从文章做法的简单道理说,议论文要使文理畅达,阐述谨严,论断中肯,文字运用,无论纵横开合,命意总是站得住,立得稳,没有章法零乱,说理不明,论据不固的弊病,就

必须准乎逻辑形式。” 范荣康:写评论要懂一点形式逻辑: “很难设想,一篇逻辑混乱的文章,矛盾百出,能有什么说服力。毛泽东生前也曾批评我们有些同志写文章,‘不大懂得形式逻辑’。所以写新闻评论的,要学点形式逻辑,要懂得概念、判断、推理,懂得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新闻评论的论证,是离不开形式逻辑的。‘如果怎样’、‘假如怎么样’之类的假言判断,‘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这样,或者那样’之类的选言判断,是新闻评论中的常用句式。演绎证明、归纳证明、直接证明、类比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选言证法,更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如果我们不懂得形式逻辑,不但不可能进行充分有力的论证,而且会陷于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窘境。” 论证总的来看,就是从前提推出结论,以论据支持论点。 “不管新闻评论有什么特殊性,作为一种议论文体,它的论证过程,也就是逻辑推理过程。” --范荣康 运用于新闻评论的逻辑方法,主要的和比较容易掌握的,是形式逻辑的方法。 2、论证的基本方法: 逻辑论证掌握新闻评论中的逻辑,关键在于辨清新闻评论论证的前与结论。 推理的基本方法:基本的逻辑论证方法,表现为前提与结论的三种关系: 演绎的: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归纳的: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类比的: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这是“从个别到个别”。 (1)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较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较小的推理,或者说是以一般的道理为前提,推出对个别事物的判断。 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推理,也就是说只要前提正确,推理的方法正确,结论也必然正确。 演绎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 梁启超解释演绎与归纳

王振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 广播、电视评论的写作和

第六章广播、电视评论的写作和制作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融理、事、情于一体 1.理、事、情与“三要素” ①理、事、情是评判是非的标准,也是论说文包括新闻评论说服力和论辩力的凭借,是评论内容的基本构成因素。 ②强调理、事、情是评论内容的必要构成因素,并不等于可以置“三要素”于不顾。 2.恰当处理理、事、情的关系 以说理为主,熔理、事、情于一炉,这是新闻评论表达方面的共同目标。 (1)广播、电视评论的注意事项 广播、电视评论为了发挥声音、画面的表现优势,克服某些不善于表现抽象内容的弱点,往往比其他媒介的新闻评论更加重视事实和情感的作用。因而在内容处理方面,它特别注意

以下方面: ①在控制说理的抽象程度的基础上,发挥事实的论证作用,帮助听众理解抽象的政论性内容。 ②发挥有声语言、画面直接传情的优势,用情感打动听众,增强评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恰当处理理、事、情关系的方向 ①重视以事明理事实具有论证论点和稀释抽象内容的双重作用。 a.按说理的需要剪裁事实。 b.顺说理的方向叙事。 c.为强化说理配置材料。 ②善于以情化理。 在具体情感内涵上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准则保持一致,同时充分利用有声语言的各种传情因素,如语词、音调、节奏、语境等等,恰如其分地在说理、叙事过程中注入情感。 二、坚持说理的基本原则 1.围绕立论说理的原则 (1)务必少而精当,重点是精当,即论点切中要害,论据“一以当十”。 在写作和制作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①尽可能突出重点,能够用一个论点体现立论思想时,千万不要节外生枝;能够用一件材料说明问题时,切勿罗列其余,即使那些音响或画面来得不易也要舍得割爱。 ②有节制地运用音响和同期声,这类材料再现能力强,但有时不很精练、准确,所以要慎重选择、剪裁,防止多而滥的现象。 ③力求画面典型、集中、完整,声画配合紧密。广播、电视评论离不开音响和画面,怎

新闻评论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反映内容不同 新闻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 新闻评论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 2、写作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由此在社会上形成舆论。 新闻评论旨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讲道理为其根本目的。 3、表达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等)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三、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区别 1、新闻评论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 2、新闻评论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3、新闻评论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四、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1、论题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顾名思义,先有新闻,再有评论;若议论不以新闻为由头,为依托,就无所谓新闻评论。而且,这个新闻应该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时效性越强越好;并且,这个新闻是有价值的,是事关国计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的。 2、论理的思想性 这里主要包含三层意思,指的是新闻评论贵在说理、怎样说理和说什么样的道理。 3、论说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不是科技论文,更不是学术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或者叫群众性、大众化。这是内媒体作为新闻传播工具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新闻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符合广大民众酌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例如写人物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中用了这样一段文字: 王进喜痛得昏了过去。等他醒过来一看,井架还没有放下,几个工人在围着抢救他。王进喜急了,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猛地站起来举起双手,继续指挥放井架,鲜血从他的裤腿里和鞋袜里渗了出来。这个情节,仅一百字左右,可是王进喜在受伤后顽强表现,中国工人阶级的硬骨头性格 鲜明地刻划出来了。

新闻评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 1.非事件性选题: 这类选题不是要对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判断,而是通过积累和思考,在许多新闻事实或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发现共同的、突出的问题。一般来说是“选问题”的选题。非事件性选题的评论节奏较缓,时效性也差一些。但是非事件性选题是不可替代的。 也有不少新闻评论,既不评当天或不久前报上的新闻,评论本身也不包含新闻,评的是我们工作中间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 2.评论员文章: 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其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作用。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以升个为社论。 形式上它虽然并不像社论那样直接代表编辑部但它反映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其形式主要有: 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 3.递进结构: 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有深入浅、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这类结构的评论,其各个层次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层都既是上一层的总结,又是下一层次的铺垫,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或者问题的实质。 4.个人专栏: 指的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它具有,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等特点。 5.内报头:

内报头是国际上言论版标志性的形式要素,一般置于社论版的左上角,是一个缩小了的报头样(包括字体与图案)。使用这样一个内报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表明了社论版特殊的地位。内报头的内容有简有繁,有的只是报头字样的缩小,有的有图案,有的还要加上从发行人到总编辑、社论版编辑一干人等的大名以及读者来信的方法。 6.选题: 就是选择需要评价的事物或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主要是指出的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7.社论: 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 8.编后: 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成为编后话,它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而有感而发的抒情,联想与议论性文字。其作用在于补充或深化报道主题或文稿的中心思想,在帮助受众理解报道或文稿的同时,增加其内涵的深度、广度与力度。 9.文中按语: 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与新闻报道有配合和渗透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文中,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中的提法,内容做出评点批注,以帮助读者领会文意,加深认识。 10.报道推进型评论: 11.具体判断:

新闻评论课后标准答案

新闻评论课后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 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 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语言中的幽默

新闻语言中的幽默 [作者:冯根良来源:jjzl 点击数:1831 更新时间:2008-05-21 11:29:07 文章录入:jjzl](《应用写作》2005年第一期) 无病象新闻病题即本身没有毛病的标题。这样的标题无论从语法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都是正确的。作为句子,它不是病句;作为判断,它能表达出唯一的、明确清楚的意思。既然如此,那怎么还有无病象的病题呢?芽这岂非自相矛盾?芽不是。因为一个新闻标题的首要功能,就是或直接或间接、或平实或形象地准确概括一篇新闻的内容,使读者能睹标题而知文意。而无病象新闻病题恰恰是在准确概括新闻内容这一点上没有完成任务。虽然孤立地看,它本身并无错,但因它未能准确地概括出新闻内容,造成了文题不符,这就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错误信息,对读者是一种误导。读者若只看标题不看正文,就会错解新闻内容。而且这样的新闻标题因其本身无病象,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使读者被误导而不自知。所以,我们就更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认真分析这个问题,及早解决这个问题。 无病象新闻病题在各级各类报纸上都不鲜见,类型也多种多样。现按类型评析如下。 一、题文所写对象不一 这类病题,标题写的是一个对象,正文所写是另一个对象,题文两层皮,犹如甲商品贴上了乙商标,使读者不能见题而准确地了解其文。其中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题写此人,文写彼人 1.题文所写之人无联系 例:驱逐东郭先生(《语言美》1997年8月1日标题) 东郭先生是明代马中锡的寓言《中山狼传》里的人物。他曾救助一只被晋国大夫赵简子追杀的中山狼。但危险过后,中山狼竟然恩将仇报地要吃掉他。所以东郭先生是对恶人讲仁慈的典型。但正文说的却是儿童艺术教育中心的主办人员和教师有不少滥竽充数者,呼吁“杜绝…假冒伪 劣?”。但造假售劣、滥竽充数者和东郭先生并没有联系,倒是和南郭先生有联系。南郭先生是《韩非子·内储说上》中的一个寓言里的人物,是一个滥竽充数的人。他是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典型。把上例中的“东郭先生”换成“南郭先生”才能文题相符。 2.题文所写颠倒了施受关系 例:云浮有人利用邮寄中奖喜报进行诈骗(《广州日报》1999年5月3日八版标题) 这个标题传达的信息是明确的:云浮有人进行诈骗。无疑,“诈骗”的施动者是云浮的人。但正文说的却是“近期,云浮市不少人突然收到寄自河南省等地×××公司的中奖喜报”,并说“只需向该单位汇去一笔邮资包装费,即可免费得到一份丰厚的奖品”。但云浮市的一些人照此办了以后,

《新闻评论写作》2017年4月自考试卷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卷 (课程代码00658) 本试卷共7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歹硅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荚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精辟分析了当时世界大战的格局与发展趋势,做出了科学的判断和预测,这篇时评盼作者是 A.毛泽东 B朱德 C.邹韬奁 D.张季鸾 2.在国内众多报纸的专栏小言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人民日报.今日谈》 B《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C.《人民日报.市场随笔》 D.《人民日报·国际论坛》 3.撰写新闻短评的大都为 A.党政官员 B.社会名流 C.专家学者 D.媒体从业人员 4.毛泽东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入”说明文艺的提高和普及的问题,这是说理中的 A.运用群众语言的方法 B.巧用诗文典故的方法 C.形象化描述的方法 D.有感而发的方法 5.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评论是在 A.“用事实说话” B.“客观报道事实” C“说事实的话” D.“再现历史真实” 6.电视评论的标题由 A.单一的图像符号构成 B单一的文字符号构成 C.单一的声音符号构成 D.多种传播符号构成 7.与专栏小言论评论相比较,论坛型专栏评论文章的字数一般在 A.600字左右 B.1000字左右 C.1500字左右 D.2000字左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