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膨胀土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环境监测分析_蒋晓庆

膨胀土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环境监测分析_蒋晓庆

膨胀土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环境监测分析_蒋晓庆
膨胀土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环境监测分析_蒋晓庆

某基坑及周围环境监测方案(精)

XXXX ·文化广场基坑及周围环境监测方案 审定 审核 编制 20XX 年 XX 月 XX 日 目录 第一节工程概况 ........................................................................................................ 2第二节方案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 (2) 第三节监测目的及内容 ............................................................................................ 2第四节监测布点方案 ................................................................................................ 3第五节使用仪器 ........................................................................................................ 6第六节监测方案 ........................................................................................................ 6第七节人员安排 ........................................................................................................ 7第八节观测成果的计算、分析............................................................ 7 第九节观测资料的整理和统计............................................................ 8 第十节质量保证和控制 (9)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址位于 XXXX ,场地南侧为 XXXX ,东侧为 XXXX 。整个项目包括综合公建 (包括购物中心、办公、酒店等及服务式公寓等。整体开挖深度为22.5米。 第二节方案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 根据提供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摘要:从高层建筑结构基础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众多因素来看, 工程桩和基坑工程的施工是两个主要因素。因此, 本文将从桩基础和基坑工程施工两方面来讨论城市高层建筑结构基础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 基坑施工; 环境影响 Abstract: from the structur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many factors to see, engineering piles and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re two main factors. Therefore, this paper from the pil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wo aspects to discuss city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to the periphery environmen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he effect of thes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1桩基础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由于城市高层建筑结构自身载荷较大, 对地基处理的要求较高。因此, 在建筑密集地区, 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形式多采用桩基础或桩和其他基础形式组成的复合基础。但由于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原因, 桩基础施工往往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比如在施工时产生的振动、挤土效应等。 1.1 振动的影响 目前, 桩基础的形式多种多样, 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桩基础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如在夯锤击桩的施工中, 打桩振动容易造成附近建筑物墙体、地面等出现裂缝; 钻孔灌注桩虽可以避免上述不良影响, 但当桩穿过砂层时, 若未能及时用泥浆护孔, 则会造成涌砂、塌孔等, 对周围已有建筑物构成威胁。因此, 在城市建筑密集区, 对桩基础施工方法进行选择时, 应尽量避免采用振动或捶击式桩基础。 1.2 挤土效应 挤土效应是指桩入土时挤开相应体积的土体, 在桩周土体中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经扰动的土体极易蠕动, 表现为地表、浅层和深层土体发生竖向和水平位移。大量的土体位移会导致邻近建筑物基础的上抬、结构的变形、地坪

地表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操作方法执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2 仪器设备 水准仪全站仪 3 沉降控制点布设 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4个;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3个。高程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 2)高程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在建筑区内,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基础的深度。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上; 3)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当使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时,宜使各点周围的地形条件一致。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用于联测观测点的

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偏差不应超过±1cm。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应设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点传递高程。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位于建(构)筑物体上。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分为:定期对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网的稳定性,同时对沉降观测标进行观测。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有工作基点时,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标的精度、观测仪器、观测方式均应达到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沉降观测标必须位于水准观测线路中,不得使用碎步点方式对沉降观测标进行测量。 5 观测周期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等级的观测周期。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力帆·红星广场项目一期工程B2组团和 C13组团工程 边坡沉降监测方案 编制单位:力帆·红星广场项目一期工程B2组团和C13组团项目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九月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东北临龙安路、西南侧为金州大道,东南侧为金开大道。总建筑面积约17.16万m2,主要由35栋3F/-1F别墅,1栋30F/-2F高层住宅,1栋23F/-2F酒店,1栋6F/-2F商业,2个地下车库组成,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基础采用旋挖桩、人工挖孔桩、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 2、监测依据 全部观测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2-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 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2) 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2-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3、监测目的 建筑物前期施工期间,基坑在回填之前由于卸除地基土自重或降水等因素而引起的基坑外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及道路的结构应力也在缓慢调整。变形观测的目的就是:通过测量基坑周围预设的工作点和其周围建筑物特征部位之间的不对称变异量,对基坑在回填前及回填过程中的整体稳固趋势作出评估,为建筑质量评价和最

后验收提供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为:基坑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 4、监测项目 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设计支护方案及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监测内容为基坑坡顶位移监测。 5、测点布置 按照规范要求,各水准基点的间距应在20-40米范围以内;水准基点与被测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大于100米,且不小于30米,现根据场地条件、场地使用性质、地下埋藏物的情况、长期保存条件等,水准基点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附近,本工程考虑设在基坑的东侧。 5.1监测点布设 本次观测的监测点布设沉降点8个,设计方案依据: (1)基坑边坡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2)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宜为基坑深度的1~3倍,监测剖面宜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下图为沉降观测点布设图:

建筑基坑沉降、位移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建筑基坑沉降、位移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一、深基坑监测的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 二、深基坑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深基坑施工,必须要有一定的围护结构用以挡土、挡水。围护设施必须安全有效。浅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前常用的是钢板桩或混凝土板桩;深基坑则大多采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并配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开挖时,坑内必须抽去地下水,7~15m深的基坑,中间必须配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采用钢管式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围护结构必须安全可靠,并能确保施工环境稳定。从经济角度来讲,好的围护设计应把安全指标取在临界点附近,再靠现场监测提供的动态信息反馈来调整施工方案。 1、以下内容是基坑监测目前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项目: (1)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道路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 (2)围护桩地下桩体的侧向位移(桩体测斜)、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3)围护桩、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 (4)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 (5)坑外地下土层的分层沉降。 (6)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 (7)地下土体中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 (8)基坑内坑底回弹监测。

工程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基坑开挖的深度的要求日益增加,深基坑的开挖成为建筑物的必需。然而深基坑由于其深度问题,在施工中会对其他的建筑物等产生影响,从而成为抵制工程中的一个复杂问题。施工方对深基坑的关注以及工作时的态度成为负面影响减低的要点。本文主要结合深基坑实例,针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不均匀沉降土压力防治措施 城市的改造和建设中涌现出诸多问题,而深基坑的开挖就所引起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也越来越倍受人们注重。作为一个复杂的地质工程,作为一个基本的地质工程,深基坑的开挖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基坑自身强度与稳定性,以及地质环境和社会影响问题。因此保证基坑的安全,使坑内外的各个工程环节顺利进行可谓十分重要。正由于深基坑工程的独特性才会使得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性逐渐提上日程。 l 深基坑工程的独特性 1.1 基坑的深度加大。 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基坑的深浅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正因为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以及土地的紧张性等因素,而导致了建筑物的本身计划高度的加大,以及开始向地下开始开发。地下室的不断出现就是案例。现在的地下室出现4层也很正常。基坑的深度也因此需要不断地加深。 1.2深基坑工程所面临的环境差异化 城市地形地貌的差异化导致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出现,在深基坑的开挖中只有结合各个地方的特色,实施符合实际环境的深基坑开挖工程,才能够保证深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1.3深基坑所处环境的多样化 现今深基坑的开挖不可避免的要在城市高楼大厦中进行,在建筑物密集之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做好房地产的开发项目。但是往往在城市人口建筑的密集处,也是地上与地下线密集的地方。要保证深基坑的稳定性,就要处理好地上与地下的各种环境问题。 2 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1 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开裂 由于深基坑在开挖的时候容易使地表产生沉降问题,从而使得邻近建筑物发生沉降开裂。这种沉降位移的产生大多数与地表水的含水量有关,如果地表水的含水量降低的话,沉降范围一般而言会比较大。这种沉降位移也同护坡的变形有关,一旦护坡发生变形,在深基坑的附近就会发现沉降位移。当基坑发生位移的时候,严重的话还会产生地下的承压水受压力而向上喷涌的现象产生,由此更会使得基土开裂。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从以下工程中来探讨分析这一情形。这个工程的地下水大约深埋在1.3米的位置,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地下水:一是浅层潜水型,二是弱承压水型,三是及基岩裂隙水。根据这一地层结构,探测这一过程沉积环境,以野外勘探和现场原位的方式进行测试,以结合土工试验成果来加以综合分析,从上到下,这一土层依此为:人工杂填土、亚粘土、亚粘土一粉细砂、淤泥质亚粘土。 大约在开挖前的两周开始对工程进行降水维护,这样的话可以保证土体在开挖的时候有足够的水份来保证稳定性。在钻孔灌注桩桩顶开始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位于隧道的地方则采用钢管支撑体系。土方开挖为垂直明挖,结构是先撑后挖。开挖的深度为每层钢支撑高度3米,开挖的时候就注意进行坡面挂网喷浆和钢支撑支护。在实际中,我们可以看到边开挖基坑紧邻的建筑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缝,虽然程度各不相一,有的横向拉裂,局部有少量地砖翘起。如图1所示。

深基坑支护地表沉降数据分析

深基坑支护地表沉降数据分析 发表时间:2019-02-20T16:03:01.0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作者:刘海涛[导读] 套管咬合桩支护下的地表沉降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可为同类设计与地表监测参考借鉴。 陕西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缺,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促进土地集约节约。文章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地下两层车站明挖深基坑为例,套管咬合桩支护下的地表沉降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可为同类设计与地表监测参考借鉴。 关键词:深基坑监测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是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沉陷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地质现象,在城市建设中是一种严重安全隐患。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监测反映了施工对周围地表的影响及变化情况,计算沉降理论值指导现场施工,监测沉降数据反馈验证设计,综合分析地表沉降、地下水位、支撑轴力、桩顶位移等指导深基坑施工。 1. 工程概况 该地铁车站位于丁字路口南侧,城市主干道绿化场地内,绿化移栽完毕后场地条件简单。车站为13m地下二层岛式车站,沿该主干道东西向路侧设置,与远期5号线预留通道换乘。站台中心里程处底板埋深约16.526m,车站基坑长288.0m,基坑标准段宽21.7m,最宽处为26.7m,基坑深16.321m~18.093m,车站顶板覆土约3.0m。 2. 深基坑设计 基坑开挖范围土层分别为1-1杂填土层、2-6-3粉砂层、2-3-3黏土层、5-3-4粘土层、11-2-3中风化石灰岩层。地下水类型分别为潜水和承压水,潜水水位埋深0.3~4.2m,承压水水头埋深7.0m,抗浮设防水位按地表以下0.5m考虑,车站底板位于5-3-4粘土层。 围护结构采用?1000@800套管咬合桩+内支撑结构形式,共采用3道内支撑进行支护,其中第一道支撑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支撑,宽700mm、高900mm,间距9m,第二、三道支撑采用直径609mm、壁厚16mm的钢支撑,间距3.0m,沿车站宽度方向设置临时格构柱,以减小支撑计算长度,防止钢支撑整体失稳。 3. 地表沉降计算 车站施工围挡内南侧为主要施工场区,北侧紧邻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围护计算按直径1000mm间距1600mm钻孔灌注桩进行计算,采用水下C35混凝土进行灌注,且不考虑C20素桩作用,地表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详见图1。 1)计算参数 基坑设计深16.48m,插入8.32m,其中桩底插入中风化石灰岩约1.1m,桩长24.8m,地面超载按20.0kPa考虑,地下水位埋深0.50m,中风化石灰岩为承压含水层,坑外承压水水位7.0m。采用《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进行设计计算,根据地勘剖面,该断面存在4.4m厚的2-6-3粉土,土层参数详见表1。 表1 土层参数 2)计算结果 地表沉降计算方法采用同济抛物线法,计算结果详见图2。 4. 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深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深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摘要:近年来,在城市各类工程施工中,深基坑开挖、基坑降水所引起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笔者首先概述了现阶段深基坑工程的特点,分析了深基坑对环境影响及其原因,提出几点针对性保护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周边环境、保护措施 一、前言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深基坑问题越来越多,“深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而开挖的地面以下的空间,其开挖深度一般大于或等于5m。由于这些深大基坑一次性卸荷量大,施工工期长、施工条件复杂困难,使得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周边建筑、道路、地下管道和管线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开裂或断裂破坏等,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深基坑工程特点概述 1.深基坑工程所面临的环境差异化 城市地形地貌的差异化导致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出现,在深基坑的开挖中只有结合各个地方的特色,实施符合实际环境的深基坑开挖工程,才能够保证深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2.基坑的深度加大。 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基坑的深浅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正因为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以及土地的紧张性等因素,而导致了建筑物的本身计划高度的加大,以及开始向地下开始开发。地下室的不断出现就是案例。现在的地下室出现4层也很正常。基坑的深度也因此需要不断地加深。 3.深基坑所处环境的多样化 目前深基坑的开挖不可避免的要在城市高楼大厦中进行,在建筑物密集之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做好房地产的开发项目。但是往往在城市人口建筑的密集处,也是地上与地下线密集的地方。要保证深基坑的稳定性,就要处理好地上与地下的各种环境问题。

建筑基坑支护考题汇总

一、判断题 1、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 保护措施,这就是基坑支护。() 2、基坑支护技术主要包括基坑的勘察、设计、施工及检测技术,同时包括地下水的控制和 土方开挖。 () 3、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得少于3根。(×) 4、土钉可用钢管、角钢等作为钉体,采取直接击入的方法置入土中。土钉依靠与土体之间的 界面粘结力或摩擦力,在土体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被动受力,并主要承受拉力作用。(√) 5、钢筋混凝土拱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6、地下连续桩的构造要求,顶部不设钢筋混凝土冠梁。(×) 7、桩长主要取决于基坑开挖深度和嵌固深度,同时应考虑桩顶嵌入冠梁内的长度。一般嵌 入长度不少于50mm。(√) 8、支撑系统包括围檩及支撑,支撑一般超过15m,在支撑下还要有立柱及相应的立柱桩。 (√) 9、喷射混凝土面板起到对坡面变形的约束作用,面板约束力与土钉表面与土的摩阻力无关。 (×) 10、基坑变形监测二级基坑不监测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二、填空题 1、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2、基坑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的基坑为三级基坑。 3、合理选择支护结构的类型应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综合考虑。 4、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主要有土压力和水压力。 5、基坑土体稳定性分析主要内容有整体稳定性分析、支护结构踢脚稳定性分析、基坑底部土体抗隆起稳定性分析、基坑渗流稳定性分析及土体突涌稳定性分析。 6、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目前实际工程中以等值梁法和弹性支点法为主。 7、排桩、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施工主要包括排桩、冠梁、地下连续墙、支撑系统锚杆等施工内容。 8、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离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 ,弃土高度不大于1.5m。 三、名词解释 1、排桩、地下连续墙嵌固的构造要求。 2、支撑体系。 3、支撑体系中的腰梁。 四、简答题 1、土钉墙的施工工艺。 2、简述危险行性较大的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 3、简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与基坑工程有关的方案内容。 一、判断题 1、基坑开挖深度小于10m为一级基坑。() 2、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分为三等级。() 3、维护桩顶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测点应沿基坑每隔10--20m设一点,并在远离基坑的地方设置基准点,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三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

地下车库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A-1#住宅楼等39项(XX新城核心区定向安置房项目)第X标段D-5#地下车库 基坑监测方案 建设单位: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X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日期:年月日 X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北京万兴宏盛建筑勘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基坑监测方案》 3、A-1#住宅楼等39项(XX新城核心区定向安置房项目)第三标段D-5#地下车库护坡《施工组织设计》、勘察报告、基坑技术资料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A-1#住宅楼等39项(XX新城核心区定向安置房项目)第三标段D-5#地下车库 2. 建设单位: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 设计单位:XXXX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4. 监理单位:XXXX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6. 工程地点:XXXX 7. 工期要求:工期:730日历天;计划开、竣工时间:2013年9月20日至2015年9月19日 8. 工程质量要求:合格。 (二)建筑概况 1.建筑面积12478.77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57.43m2,地下建筑面积12321.34m2。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 2.建筑功能:车库、地下人防。 3. 建筑层数及建筑高度;地下三层、地上一层,建筑高度 4.15m。 4.建筑标高:±0.000均相当于绝对标高40.30m。 (三)结构概况 1. 设计标准建筑物使用年限:50年。 2.层高:地下一层3.05米,地下二、三层3.9米,地上一层3米。

基坑监测数据分析材料

基坑监测数据分析 一、沉降数据 ①按照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影响顺序,临近基坑的影响程度大于远离基坑的,临近基坑的土一般为回填土,若要真实反应基坑变形对地表的影响,则需测点进入原状土层20-30cm。(临近基坑的回填土要求压密夯实)。 ②若远离基坑的测点大于临近基坑的测点,则考虑是由于施工机械的碾压。 二、测斜与轴力 ①测斜数据若往坑内位移,说明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过大。若要保持土压力零点弯矩为零;则支撑轴力变大。若往坑外位移,则轴力相应减小。 ②支撑轴力变大原因:坑边堆载,增加了基坑周边的活荷载,从某种程度上说相当于增加了坑外主动土压力;此时坑内被动土压力不变,若要保持土压力零点弯矩为零,则轴力变大。未预留反压土,相当于被动土压力减小,若要保持弯矩为零,则轴力变大。未及时架设支撑,若已开挖到支撑标高处而未及时架设钢支撑,为保持弯矩为零,则支撑轴力变大。(土压力零点位于开挖面以下,通过设计计算得出),为什么第一道支撑轴力小于第二道小于第三道?因为第一道支撑力矩最大。第三道支撑力矩最小。(钢筋计编号:25、28、30、32;轴力计即反力计编号:50-600T;信号线开头俩数字代表其型号,如钢筋计以25开头,反力计以20或30开头)。另外钢支撑受温度影响较大,热胀冷缩,天气炎热时支撑轴力变大,一般情况下钢支撑表面与底部温度差3-5°时,上部变形比底部大2-3cm。轴力受温度影响可能有200KN。

土压力分布示意图 三、地下水位及立柱 坑外水位降低引起地表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过大。可采取坑外注浆。立柱沉降是因为坑内土体卸荷后引起土体回弹,在基坑开挖时立柱一般表现为上抬,可采取坑内注浆。 四、盾构 盾构监测项目一般为隧道净空收敛、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 监测范围一般为机头前30m及后50m范围内监测,联通通道监测范围是从冻结期间开始至融沉注浆(自然解冻和强制解冻)结束。盾构始发和接受井100m 范围内加密布设测点,若1.2m一环,则盾构轴线每5环布设一个测点,盾构始发和到达井每20m一个断面,标准段每40m一个断面。单线断面点不得少于7个,双线断面不得少于11个(含轴线测点)。收敛为10环一组。联络通道布点原则是联络通道及泵房施工区域正上方前后左右25m范围内布设,布设成正方形状,每5m一个测点。 监测数据分析:盾构机头前方一般为上抬,盾构机推进之后一般为下沉。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基坑监测内容摘要 基坑围护体系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必然会产生侧向变位,关键是侧向变位的发展趋势如何。一般围护体系的破坏都是有预兆的,因而进行严密的基坑开挖监测非常重要。通过监测可及时了解围护体系的受力状况,对设计参数进行反分析,以调整施工参数,指导下步施工,遇异情可及时采取措施。应该说,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如下: 一、监测点布置 1、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并应大于维护墙的深度。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2、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4)、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尚应夸大监测范围。 (2)、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3)、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小于3个监测点; b、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c、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d、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e、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f、高耸构建筑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4)、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 (5)、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1.5-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外墙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 (6)、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

基坑周边环境及重要性等级

一.基坑周边环境及重要性等级 拟建物西北、西南分别是三湾路、江津路,两侧基坑边线至建筑红线最近距离分别为10.3m、21.1m,且西北侧红线内距基坑边线8m 左右有管线;其东北、东南均有已有建筑,东北方基坑边线至建筑红线最近距离为12.1m,东南方基坑边线至建筑红线最近距离为3.7m。基坑深度范围内以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为主,粉砂粉土易于流淅。基坑开挖深度约为4.5m,电梯井基础部位的基坑开挖深度约为6.0m。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12)表4.0.1规定的评价方法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表3.1.3的规定,综合评定该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二.基坑设计方案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坑壁出露土层主要为第①杂填土、第②粉质粘土夹粉土、第③层粉土粉砂夹粉质粘土。第①层杂填土基坑四壁均有分布,其土体结构松散;第②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基坑四壁均有分布,呈可塑状,自稳能力一般;第③层粉土粉砂夹粉质粘土基坑四壁均有分布,稍密,饱和,易于流淅。因场地周边较开阔,本基坑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排桩加一层锚杆支护。基坑开挖深度8.5m,拟设计桩长14m。 施工荷载要求:基坑坡顶 10米范围内堆载不得超过20kPa;围檩梁,锚杆作业台设计未考虑施工荷载,施工时严禁堆载。 本工程采用600直径水泥搅拌桩间距400,作为止水帷幕,将坑内外地下水完全隔断; 为防止地面水进入基坑,在基坑外侧四周顶部设置贯通的300×400 的地面排水沟截流,每隔20-30米设置窨井,将地表雨水、施工废水集中沉淀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基坑内排水采用临时明沟,集水坑方式,利用潜水泵定时抽水。如发生渗漏,视实际情况采取封堵或注浆措施进行止水。

工程基坑监测点布设方案

第五章监测点布置和埋设 5.1监测点布设原则 1.以设计提供的《主体围护结构监测平面图》为参考。 2.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把握基坑变形状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应保证每一开挖区段内有监测点。遵循规范结合实际,参照围护体布置及开挖分区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 3.基坑监测点总体布设原则: 1)监测点应充分结合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基坑设计参数特性和基坑施工参数特性进行合理布置。 2)监测点布置应最大限度反映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趋势。 3)基坑围护结构侧边中部、阳角处、受力(或变形)较大处应布置测点,重点区域应加密监测点。 4)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便于数据比对。 5)监测点间距布置应满足规范要求,应满足设计及相关单位的合理要求。 6)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需兼顾基坑分块施工特点,确保每分块开挖施工中,均有对应测点有效工作,从而为分块施工过程提供数据信息。 4.区间隧道监测点布置每10环在管顶和管底各设置一个,盾构始发井和接受井部位各设置一个断面。收敛监测布置间隔同隧道内管片沉降监测。 5.2围护结构体系观察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整个基坑工程施工期内,与仪器监测频率相对应,应进行巡视检查,并形成书面巡视报表。 巡视检查内容主要针对四部分:围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和监测设施。 一般现场巡视内容汇总表

现场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每日由专人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进行书面记录,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5.4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大面积土方卸载,围护结构将产生一定水平位移,为掌握围护结构顶部位移信息,布设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值亦可作为测斜自管口向下计算时的管口位移修正值。 测点布置与围护结构测斜孔位置一一对应。 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一般直接布设在顶圈梁上,依据测点布设时机相对圈梁浇筑混凝土时间,可区分为先埋和后埋两种方式。

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9951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正式 版)

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基坑工程的安全系统涉及人、机、环境和管 理四要素,在这四要素中管理是独立的要素,其余三 个要素与其直接相关,因此,安全管理应放在首位。 2.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如机械施工配合工种 多、交差作业多等特点,合理严格地编制施工安全技 术措施,包括一般性安全技术措施,单项工种安全技 术措施以及季节性安全按技术措施。建立安全责任 制,并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认 真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成立工地安全生产管理小 组,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的管理以及特殊作业区 域的现场安全监督等。

3.各项工程、各工种机械要各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相互间的安全距离,施工机械不得撞击灌注桩、护坡桩、锚头、桩间土护壁,也不得碰压井管、排水管、测量桩点、安全防护栏杆等。 4.要执行现场施工用电规定,非专业人员禁示动用机电设备,要经常检查供电线路、闸箱、机电设备的完好和绝缘情况,供电线路要架空或埋入地下,防止机械碰压,电箱、电线不得布置在安全防护栏杆上。 5.基坑四周要搭设防护栏,进行安全维护,配备专人指挥车辆,汽车司机要遵守交通法规和有关规定,按指定的路线行驶,按指定地点卸土,严禁拆除防护栏杆。 6.机械挖土现场出入口要设安全岗,配备专人指挥车辆,汽车司机要遵守交通法规和有关规定,按

(完整版)沉降监测方案参考

5.15 沉降、裂缝监测专项方案
5.15.1 监测目的及依据
监测目的: 为及时了解基坑开挖产生的土体水平位移,保证基坑、周边道路及建筑物的 安全,指导基坑、开挖施工,必须进行有效监测。 现场监测的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 施工快捷的目的。 通过监测数据可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 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通过监测收集数据,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及相关规程的制定积累经验。 监测依据: (1) 本项目设计图纸; (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15.2 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布置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每个基坑布置 4 个观测点。水平位移速 率报警值 3mm/天,累计最大 40mm,竖向位移速率报警值 3mm/天,累计最大 30mm。

2、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分别距离基坑围护桩 3m、5m 布置地表监测点,每 个基坑 8 个测点。地表沉降报警值 50mm。
高速路面、地表裂缝:在顶管沿线地表布置 9 个沉降监测点,间距 13m;当 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及时增设监测点。每一条裂缝的测点至少设 2 组,测点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地表裂缝报警值宽度达 10mm。

城市深基坑开挖与周边环境效应

深基坑施工中的水土环境问题及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地下建筑方兴未艾,这既是建筑物本身功能的需要,同时也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有效途径。日益加大的开挖深度和复杂的施工条件以及众多的工程事故使得人们不得不重视深基坑问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基坑问题已成为我国建筑工程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且深基坑支护主要集中在城市,市区的建筑密度很大、施工场地狭小,很容易破坏紧靠深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地铁、交通干道、地下管线和其它市政设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深基坑工程的环境效应问题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本文将围绕基坑施工中的降水工程和支护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来阐述基坑工程中存在的主要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1.基坑工程施工引起的环境破坏问题 1.1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周边地面下沉;(2)周边地面向基坑方向滑动;(3)临近工程结构(建筑物、构筑物)发生沉降、倾斜和裂缝;(4)周边地面裂缝;(5)周边各种管线设施(包括道路、地下管网)的沉降与变形,甚至造成管线工程事故。其中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是基坑周边环境灾害发生的最直接原因。 周围地表沉降往往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受3个因素的影响,即基坑施工深度、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量及因基坑降水导致的周边地下水位降低,而地下水位的降低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当然地面沉降量也与离基坑的远近有关(即距基坑越近沉降量越大,反之则越小)。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基坑施工往往需要降低地下水位。若水头降低过大,在抽

水影响半径范围内土体会产生排水固结,从而引起地面一定程度的下陷;支护结构变形过大,会造成土体不同程度的横向与竖向变形而引起地面沉降;涌砂严重时带走过多土体,会直接导致地面不均匀下沉;基坑隆起量过大也可能引起基坑周围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引起的后果是严重的,如1994年11月22日,由于威格大厦深基坑周围地面沉降而引起的汉口煤气大量泄漏事故,不仅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为在城市建设中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太多太复杂,而现在对地面沉降量的计算多是利用经验公式或半经验半理论公式(如图1),且公式得出者受其实验条件及工程数量的制约,难免有区域局限性和代表性误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设置止水帷幕,且保证其止水效果;合理组织降水,坑外设回灌井、观察井;对重要设施及建筑物保护时,应考虑设置隔断墙,以减小土体变形;在基坑底部或支护结构侧化学加固;深大基坑施工时,若离基坑边较近有需保护对象,可采用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护体系;对地面沉降情况进行监测。 图(1)日本道路工程规范法地面沉降计算示意图 注:该方法假定支护结构的变形前后所围成的面积S P与地面沉降与原地面所围成的面积S G 相等,再根据支护结构的变形值来推求地面沉降大小。 1.2 基坑开挖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1.2.1 流砂(土) 地下水在渗流过程中受到土骨料的阻力作用,那么土骨架必然受一个反作用力,对于单位体积内土颗粒所受到的渗流作用力称之为动水压力或渗透力,用j来表示。基坑开挖后,通常情况设置了止水帷幕,降低基坑内的地下水位后,由于基坑外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内地下水位,则在围护墙后地下水流方向侧重向下,动水压力方向基本向下,此时动水压力的存在增加了土体的有效应力,当地下水流绕过围护墙体和止水帷幕后,在基坑内其水流方向则变成向上,此时动水压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减小了土粒之间的压力。当动水压力大于或等于土的浮容重r'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土颗粒随渗流的水一起流动,产生了流砂(土) 1.2.2 管涌 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被冲走,使土的孔隙不断扩大,若水头梯度很大,细粒土在动水力作用下沿粗颗粒孔隙随水流走,导致土体结构的破坏,土体失去稳定渗流速度不断增加,逐渐形成管状渗流通道,造成土体塌陷,即出现管涌。管涌严重时会产生地表塌

建筑基坑沉降、位移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建筑基坑沉降、位移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一、深基坑监测的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 二、深基坑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深基坑施工,必须要有一定的围护结构用以挡土、挡水。围护设施必须安全有效。浅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前常用的是钢板桩或混凝土板桩;深基坑则大多采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并配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开挖时,坑内必须抽去地下水,7~15m深的基坑,中间必须配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采用钢管式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围护结构必须安全可靠,并能确保施工环境稳定。从经济角度来讲,好的围护设计应把安全指标取在临界点附近,再靠现场监测提供的动态信息反馈来调整施工方案。 1、以下内容是基坑监测目前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项目: (1)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道路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 (2)围护桩地下桩体的侧向位移(桩体测斜)、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3)围护桩、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