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提要:推进农业节水,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在要求,将会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资源重新配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变革产生深刻的影响。解决好农业节水问题,对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节水农业;经济;科学技术

一、概况

“节水”一词通俗易懂,更确切的提法应当是高效用水。“节水灌溉”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农业节水、高产、优质、高效。“节水农业”的含义是,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的前提下,高效利用灌溉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需水,以获取农业生产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郓城县在历史上是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地区。经过50多年的努力,郓城县水利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工程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可以说,郓城农村巨变,水利功不可没。但是,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地下水富区域变为超采漏斗区,由以洪涝灾害为主变为以干旱缺水为主,由过去的“到处是水,人们怕水”变为现在的“到处缺水,人们盼水”。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大大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2008年与1952年相比,郓城县人口增长了1倍多,粮食总产增长了3.3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87倍(不计物价因素),用水量也增长近5倍。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了,水资源供需失衡、水环境恶化失控、防洪能力与保安要求失调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也相继出现。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郓城县在研究、推广地上水灌区渠道防渗技术的同时,就提倡在黄灌区推广垄沟防渗技术,并进行了一些管道输水试验。由于当时对节水的认识不足,加之多为土办法上马,没有配套产品,致使节水灌溉未得到有效发展。80年代初期,随着降雨减少和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进的输水灌溉技术深受农民欢迎。之后,示范区、乡的建设,丰富完善了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积累了实践经验,为以后大面积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进入90年代,随着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的不断完善,管道灌溉得到了较好的推广。1998年,郓城县进入了一个大力推广喷灌技术的阶段,但由于喷灌技术应用条件与当时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矛盾,加之部分喷灌设备质量低劣,使喷灌技术的推广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近年来,郓城县对几十年节水灌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节水灌溉要因地制宜、科学有序、综合发展,明确在全省推广管灌、微滴灌、渠道防渗和喷灌等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相继实施了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水乃生命之源。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并不富裕,人均占有水量仅列世界第88位。而淮河流域又属我国的缺水区范围之内,流域人均占有水量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尽管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在呼吁水不够用,可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内浪费水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在所有经济部类中,农业是第一大用水户,且浪费也以农业为最严重!因此,发展节水型灌溉,尤其是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已成为当务之急。 十八大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农业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需要。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之一,同时也是用水大户,传统的农业种植由于受观念、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形成了大水漫灌的灌溉习惯,这种灌溉方式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在水资源紧缺的今天显然应该被淘汰。为了更好的应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及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并采用节水型的灌溉方式,只有重视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才能保证农业生产能够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 新农业要求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谁能在农业上做出有科技性的改革,自然会取得丰硕的成绩。我国农业用水量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以上,而农业用水总量的90%以上被用于灌溉,由于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形式,我国农业灌溉用数量与发达国家灌溉用水量相去甚远。而与此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全国年缺水量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300亿吨,水资源紧缺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我国每年因水资源短缺而少生产的粮食达到了400亿千克。 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同时也作为水资源浪费大户,应迅速采取节水措施,综合发展节水农业,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的无效损耗,从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并保障农作物产量。节水农业是指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可用水资源时,采取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水资源统一调度等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获得最大农业产出时,而消耗的水量最少。就我国农业生产现状来说,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提升农业种植科技含量。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需要运用多种农业技术,例如为了提升作物产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应结合地区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培育抗旱作物品种;为了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需要针对当地作物特点采用和改进地膜覆盖技术;为了保持土壤肥力、保持耕地的最佳含水量,需要运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以提升灌溉水的利用率,同时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综上所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赖于较高的农业技术水平,因而各地在发展节水农业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节水农业面临形势分析与发展建议

当前我国节水农业面临形势分析与发展建议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自然降水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干旱缺水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普及农田节水技术,全面提升水分生产效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节水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本文指出了当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发展节水农业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节水农业,形势,建议 节水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工程、农艺、生物和管理等措施,综合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及其效益的农业生产体系,以实现节约用水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的6%,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每年农业用水缺口超过300亿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突出,南方水资源占总量的81%,但耕地面积仅占40%,全国旱地面积近10亿亩[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自然降水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国旱灾频繁发生,受灾面积不断扩大,华北、东北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南方季节性、区域性干旱日趋严重,干旱缺水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究节水灌溉技术,70年代初重点对自流灌区土质渠道进行防渗衬砌;70年代中期,开始试验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80年代对机电井灌区推行节水节能技术改造;80

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四

摘要: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与灌溉农业的发展密切相连。在距今4000多年以前就有了临河挖渠、凿井汲水的灌溉农业,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灌溉农业的建设绵延不断,对促进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灌溉农业的发展主要受水资源的制约,古代的劳动人民在与旱灾进行的长期斗争中,已懂得采用一些简单的节水农业技术,如夯实输水土渠的渠床减少输水渗漏损失;在蒸发量大的西北农田上铺上石子以减少农田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等,对节约农业用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社会和技术的等原因,到1949年我国节水农业的基础十分薄弱,除了在少数灌区建设有少量渠道防渗外,基本上仍是空白。 关键词:节水农业发展发展现状 四、节水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指导节水农业发展的宏观区划和规划 当前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有些地方不顾客观规律、不考虑本身条件,而是按主观愿望办事,在那些适合某种节水农业措施或已有某种节水农业措施的地方,不作周密分析,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又去发展另一种节水农业措施;在那些水源极为贫乏,开采难度很大而适合发展雨养农业的地方,却不顾一切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或不考虑自身经济实力和农民接受能力,一味追求高新技术,造成盲目投入或重复投入等不良后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指导节水农业发展的宏观区划和规划。各种节水农业措施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而定。因此,极有必要从宏观上在全国范围内研究节水农业发展的规模、类型、标准、潜力、效益和政策等问题,为决策提供系统的科学依据。 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什么技术路线和战略措施实现节水农业,对节水农业发展关系极大,必须对与节水农业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体规划,以指导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土地条件、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如在土地条件中,坡度大的山区丘陵区、土壤渗透性大的地区都适宜发展喷灌,而平原地区、特别是井灌区宜发展管道灌溉和渠道防渗。在气候条件中,多风地区不适宜发展喷灌,气候特别干燥蒸发很大的地区,必须认真考虑喷灌蒸发损失的问题。水资源条件主要考虑缺水程度,在严重缺水又需要发展灌溉的地区,应选择节水率高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或滴灌。技术因素包括采用何种节水灌溉技术,当前可供选择的有对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进行改造,如在井灌区实现管道输水,渠灌区衬砌渠道,大畦改小畦,采用节水灌溉制度等;运用新的灌水技术如喷灌、微灌、膜上灌及波涌灌等;采用综合节水技术,即在灌溉中同时采用工程、生物、管理等措施使之更加节水,如在实行灌溉的同时,选用耐旱品种、培肥改土、田面覆盖、加强用水管理等可较大幅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社会因素主要应考虑灌溉发展的历史背景、作物布局、国力与经济水平以及科学管理能力。在国外,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发展节水农业的宏观决策很重视,结合本国的特点确定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埃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灌溉规模很大,以引地表水灌溉为主,但国力有限,走的是改造更新传统的灌溉系统,发展节水地面灌溉技术为主的道路。以色列、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灌溉规模较小,水源短缺,但经济实力很强,则以喷灌、滴灌等高新技术作为其实现节水灌溉的技术路线。美国、前苏联等国,地面灌溉规模宏大,且经济实力与技术实力雄厚,既注意改造原有的地面灌溉系统,又大规模发展喷、滴灌等先进技术,既注意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又注意结合灌溉采用农业措施和用水管理措施,走的是综合节水农业的新路。 根据我国的国情,发展节水农业到底应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同样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因

发展节水农业方法探究

发展节水农业方法探究 摘要:我国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具有紧迫性。节水农业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等。 abstract: for water shortages,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is the overall strategy related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is work is urgent.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is to further the determine the focus of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establish complete water metering system and long-term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mechanism, take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as a strategic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establish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ystem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关键词:节水;农业;方法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tion;agriculture;method 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321-02 0 引言

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与发展

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与发展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早地农业是指降水偏少而灌溉条件有限而从事的农业生产。节水农业是随着近年来节水观念的加强和具体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学范畴的节水,如调整农业结构、作物结构,改进作物布局,改善耕作制度(调整熟制、发展间套作等),改进耕作技术(整地、覆盖等),培育耐旱品种等;二是农业管理范畴的节水,包括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与机构,水价与水费政策,配水的控制与调节,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等;三是灌溉范畴的节水,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 1.节约了土地以往传统的灌溉方法是水通过干渠、支渠、斗渠,毛渠五级渠道输送到田间的,而在田间还要挖大量的埂、畦、沟渠,这样真正有效的种植面积只有70~80%,而采用喷、微灌取消了田埂、沟渠,可增加种植面积15-20%,这就节约了土地。 2.经济效益好农民增产、增收: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节约的水能扩大可灌溉的农田面积,以此来增加产量,另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有利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灌溉,因为采用节水灌溉是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到需求按时按量进行灌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因此总的说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能显著增加农业产量。当然由于节水灌溉的方法很多,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必须因地制宜作出正确的选择,并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采用节水灌溉普遍能取得节水、节能、节地;省工、省肥、省钱;增产、增收的效果,因此群众总结节水灌溉有"三节、三省、二增"的显著优点。如:河南省平舆县在7.8万亩项目区内打1575眼井,配套喷灌机1000套,与非项目区相比每亩净增收159元,一季作物增收的效益就可回收投资90%,吉林,黑龙江西部地区每投资1元钱,可以增产2公斤粮。你们看这效益有多显著。 3.减轻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量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采用传统的地面 沟灌、畦灌、自流漫灌,要大搞平整土地,这就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量, 采用喷灌后,土地基本不需平整,种地实现了"三无",即无渠、无沟、无埂,大大 减轻了水利建设的工作量,有力促进了农业向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的发展。 4.有利于保护环境渠道防渗,田间实行节水灌溉,就能有效地防止由大水漫 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缓解了由地下水超采和大量引用河水带来的环境问题。 总之,节水农业是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水规律以及当地自然条件下的供水能力,为有效利用天空降雨和灌溉水来达到农作物最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节水不是最终的目的,准确的说法是高效用水。而节水灌溉是

发展节水农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发展节水农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提要:“水多”、“水少”、“水浑”三大问题严重制约着东明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水资源严重短缺更是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节水问题,对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节水;经济;科学技术 一.概况 “节水”一词通俗易懂,更确切的提法应当是高效用水。“节水灌溉”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农业节水、高产、优质、高效。“节水农业”的含义是,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的前提下,高效利用灌溉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需水,以获取农业生产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东明县在历史上是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地区。经过50多年的努力,东明县水利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工程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可以说,东明农村巨变,水利功不可没。但是,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地下水富区域变为超采漏斗区,由以洪涝灾害为主变为以干旱缺水为主,由过去的“到处是水,人们怕水”变为现在的“到处缺水,人们盼水”。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大大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2008年与1952年相比,东明县人口增长了1倍多,粮食总产增长了3.3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87倍(不计物价因素),用水量也增长近5倍。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了,水资源供需失衡、水环境恶化失控、防洪能力与保安要求失调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也相继出现。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东明县在研究、推广地上水灌区渠道防渗技术的同时,就提倡在黄灌区推广垄沟防渗技术,并进行了一些管道输水试验。由于当时对节水的认识不足,加之多为土办法上马,没有配套产品,致使节水灌溉未得到有效发展。80年代初期,随着降雨减少和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进的输水灌溉技术深受农民欢迎。之后,示范区、乡的建设,丰富完善了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积累了实践经验,为以后大面积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进入90年代,随着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的不断完善,管道灌溉得到了较好的推广。1998年,东明县进入了一个大力推广喷灌技术的阶段,但由于喷灌技术应用条件与当时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矛盾,加之部分喷灌设备质量低劣,使喷灌技术的推广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近年来,东明县对几十年节水灌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节水灌溉要因地制宜、科学有序、综合发展,明确在全省推广管灌、微滴灌、渠道防渗和喷灌等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相继实施了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

节水农业意义

节水农业意义 (一)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低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与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相当,但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仅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65%,而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m3。不但水量缺,水污染状况也日趋严重,2005年初监测显示,七大江河遭受污染的河段已达53.3%,其中劣Ⅴ类水占到28.4%,特别是北方黄、淮、海三大流域既是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由于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在西北地区则占到90%,其中90%用于种植业灌溉。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建立节水型社会,特别是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 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我国北方供水危机的首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本身的需要,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紧密结合是可持续农业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而根据水资源状况和农业需水规律所实施的节水灌溉便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农业用水观念,建立起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供水体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节水农业就是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属于科学灌溉。 (二)大量节约灌溉用水是实施节水农业的主要目标 节水农业适宜于在所有从事农业的地区推行,但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灌溉水的农业。节水农业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在保持农业生产以正常速度增长的同时如何做到充分利用当地降水和大幅度地减少灌溉用水,从而维持整个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平衡。 (三)节水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农业节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水资源时空调节,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灌溉水,以及提高植物自身水分利用效率多个方面,其科学技术目标可以概括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 为此,必须采取包括工程、农艺、生物以及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各类节水技术的结合,以及旱作农业与灌溉农业的互通,对于成功地实施农业节水、实现大量节约灌溉用水的目标是必须的。

节水农业增效安排方案

节水农业增效安排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我县是典型的资源性贫水地区,又是农业大县,切实抓好农业节水事关我县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持续增收和社会发展稳定,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策。为确保农业高效节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建设步伐,根据《中共张北县委、张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立足县情资源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转变“农民用水观念、农业节水模式和农业生产方式”为重点,以膜下滴灌为主要模式,以中东部富水区为主要区域,以蔬菜种植为节水重点,按照“分

区发展、分类实施、多措并施、综合增效”的建设思路,综合集成应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机制节水、技术节水”等各项节水措施,加快改造低效落后灌溉方式,全力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积极培育节水型、高效型发展模式,力争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双赢的目标。2、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政策激励、整体平衡”的原则。——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超用加价、节约奖励”的原则。——坚持“工程建设、机制创新、结构调整、技术支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强化管理、优化配置、统筹兼顾、高效节约”的原则。二、目标任务通过综合采取工程建设、机制创新、技术推广、结构调整等节水措施,到2013年底,全县重点用水区域大面积推行高效节水模式,初步建立起与我县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灌溉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加快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到2013年底,全县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其

对节水农业发展

对节水农业发展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水利节水农业研究探索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saving agriculture in china, often only pay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uch as the canal seepage control, low pressure pipeline, sprinkler irrigation and microspray irrigation of promotion. engineering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and combining non-engineering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forming highly integrated comprehensive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system is the water saving agriculture in the direction of techn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of water-savi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is needed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农业用水几乎零增长的条件下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的骄人业绩。我国节水技术大纲

发展节水农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发展节水农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发展节水农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土、肥、水是农业生产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中水是最短缺的农业资源,也是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破解水资源瓶颈,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四结合”理念引领节水农业发展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水农业快速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各地积极探索,增加投入,研发和推广了高效节水农业9大技术模式,带动了节水农业领域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尤其是全膜覆盖和膜下滴灌技术率先在西北地区突破,带动“三北”地区大面积推广,走出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农业的新路子。各地初步形成了分区分作物发展新格局,例如,“三北”旱作区形成了以玉米、马铃薯生产为主的全膜覆盖双垄集雨保墒主推技术格局;黄淮海冬小麦主产区形成了测墒高效节水主推技术格局;西南季节性干旱地区形成了以玉米、马铃薯生产为主的半膜覆盖和集雨补

灌主推技术格局;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形成了以经济作物生产为主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主推技术格局等。节水农业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方面取得新进展。尤其是旱作区,节水农业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10年,甘肃省全膜覆盖玉米技术推广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4,生产出的粮食却占了全省的近一半。 在近些年各地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节水农业的工作理念越来越清晰,逐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客观实际的“四结合”的之路。 农田节水与发展优势产业相结合。必须树立“节水增产、节水增效”的理念,紧紧围绕发展大宗粮食作物和优势特色产业,紧扣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把节水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整合各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特别是农民的积极性,才能实现节水型农业的突破性发展,才能赋予节水农业更强大的生命力。 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发展节水农业,不管是蓄水、保水、集水、用水,还是滴灌、喷灌、渗灌、微灌,都必须依托一定的工程设施,这是基础保障。但节水农业首先是农业,必须把工程

《浅谈节水农业的发展》

《浅谈节水农业的发展》 【摘要】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瓶颈”问题日益显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节水农业发展;问题;方向 1.节水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1.1我国年水资源总量约 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5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若按亩均算每亩1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截止xx年底,全国已有6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城镇缺水200亿立方米以上,而农业用水每年亏缺300亿立方米,全国农村有xx万人口饮水困难。所以,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瓶颈”问题日益显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1.2据预测,在203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需要粮食增长到6.4至7.2亿吨才能满足需求,按照现有水平预测,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现状的4000亿立方米增长到6650亿立方米。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实现的。出路只有一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节水型农业发展是唯一的办法。

2.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节水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所以现状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2.2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上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农业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是节水,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第三,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不相往来,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2.3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显示需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高新技术还很少,推广国外产品,成为一些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营的主项目,提高农业节水创新水平,满足我国农业节水的需求,是

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 淮北地区处在黄淮海大平原的南侧,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综合自然经济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要求,淮北地区农业生产必须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将节水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为了实现节水技术服务于农业、有利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针对农业节水进行探讨,现结合淮北地区的水文地质、农业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及多年从事基层工作的经验,将该地区节水的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1、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及农业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相应的农业节水保障体系。对农业节水所发挥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行充分认识[1]。对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在实施农业节水过程中的的责任和义务及大中型灌区的法律地位和性质进行明确,并对水费制定的原则及计收方法进行确立。对一些经济法律方面的诸如节约水资源转让、农业节水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明确。各地按照政策法规尽快制订适宜该地的《农业节水管理办法》《农业节水工作条例》,以明确农业节水的具体政策,增强其可操作性。 2、调整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过程中,应将农业节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纳入,并协调各地的水资源、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并在我国当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农业节水的需求进行充分考虑[2]。结合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自然经济条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确定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阶段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应调动农民的节水积极性,使其成为事实上的节水主体,将节水与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融为一体,促进农民的增收。只有实现农民的增收,才能提高其从事再生产、进行节水投入的积极性[3]。 3、推广普及节水技术 水资源的稀缺,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的。地球上水的总量是一定的,而可供饮用的淡水总量就更少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其可引起农业的减产,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

节水农业增效安排方案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节水农业增效安排方案

节水农业增效安排方案 我县是典型的资源性贫水地区,又是农业大县,切实抓好农业节水事关我县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持续增收和社会发展稳定,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策。为确保农业高效节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建设步伐,根据《中共张北县委、张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立足县情资源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转变“农民用水观念、农业节水模式和农业生产方式”为重点,以膜下滴灌为主要模式,以中东部富水区为主要区域,以蔬菜种植为节水重点,按照“分区发展、分类实施、多措并施、综合增效”的建设思路,综合集成应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机制节水、技术节水”等各项节水措施,加快改造低效落后灌溉方式,全力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积极培育节水型、高效型发展模式,力争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双赢的目标。 2、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政策激励、整体平衡”的原则。 ——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超用加价、节约奖励”的原则。 ——坚持“工程建设、机制创新、结构调整、技术支撑”相结合的原则。 第 2 页共 11 页

——坚持“强化管理、优化配置、统筹兼顾、高效节约”的原则。 二、目标任务 通过综合采取工程建设、机制创新、技术推广、结构调整等节水措施,到XX年底,全县重点用水区域大面积推行高效节水模式,初步建立起与我县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灌溉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加快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到XX年底,全县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高效节水面积3万亩,露地蔬菜高效节水面积5万亩,甜菜种植高效节水面积1万亩;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提高到80%,综合灌水定额从350m3/亩减少到180m3/亩,亩均增产25%-30%。 2、积极推进节水机制创新,到XX年年底,全县农业用水重点区域推广实行以“定额管理、阶梯电价、建立基金、协会管理、合作服务、普惠于民”为核心的农业用水新机制。 3、加大结构调整及节水技术推广力度,重点压缩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大力推广以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为重点的高效节水新品种、新技术;3年内,发展设施化种植3万亩,其中XX年新建设施蔬菜种植大棚1200个、食用菌大棚200个。 三、实施步骤 为保证方案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农业节水工作紧跟形势发展要求,本方案工作安排期限定为XX年—XX年。具体时间安排及实施步骤如下: (一)前期准备阶段(XX年5月1日—XX年5月20日) 第 3 页共 11 页

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方法[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引领节水农业发展]

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方法[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引领节水农业 发展] 作物抗旱性是极为复杂的生物适应现象。越来越多专家认为抗旱性是复杂的系统,但经过专家大量艰辛细致工作,培育出了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增强了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使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达世界之最。 目前,我国已获得一系列抗旱节水作物技术和节水作物新品种,如抗旱节水小麦、棉花、牧草、陆稻等。通过对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水肥高效利用联合调控技术,建立了抗旱节水型种植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节水型种植结构模式,在豫、晋、冀、陕、甘、蒙等地推广20余万亩,新增产值近亿元,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8%~20%;筛选出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15个,并已辐射推广5306万亩,累计增产增收9.95亿元;基于生命需水信号与环境信息作物高效用水调控 理论,研究人员建立了作物调亏与非充分灌溉技术指标体系,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在冬小麦与夏玉米连作模式下,亩均节水30~50立 方米,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25%~28%。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物水分信息快速监测诊断、土壤水分动态 快速测定、区域作物水分分布监测等方面,科学家开发了植物蒸腾速率热脉冲探头和可实现定位自动连续监测的土壤水分传感器,使测量

精度提高10%~15%,造价降低20%,而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监测结果被农业部作为主要信息源实时发布,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这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形成,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节水农业技术的原创新能力,使相关领域研究水平与国外差距缩小了5~10年。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选育 产品简介: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主要创新点是:1.选育出guo内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矮杆、抗旱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2.较好解决了旱地生产以往小麦品种“高产不抗旱,抗旱不高产”的技术难题。3.在国内率先利用干旱棚鉴定法、实验室鉴定法与田间自然鉴定法相结合的小麦抗旱性综合鉴定方法,制定了一套抗旱性鉴定的技术规范与指标体系。

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提要:推进农业节水,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在要求,将会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资源重新配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变革产生深刻的影响。解决好农业节水问题,对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节水农业;经济;科学技术 一、概况 “节水”一词通俗易懂,更确切的提法应当是高效用水。“节水灌溉”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农业节水、高产、优质、高效。“节水农业”的含义是,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的前提下,高效利用灌溉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需水,以获取农业生产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郓城县在历史上是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地区。经过50多年的努力,郓城县水利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工程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可以说,郓城农村巨变,水利功不可没。但是,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地下水富区域变为超采漏斗区,由以洪涝灾害为主变为以干旱缺水为主,由过去的“到处是水,人们怕水”变为现在的“到处缺水,人们盼水”。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大大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2008年与1952年相比,郓城县人口增长了1倍多,粮食总产增长了3.3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87倍(不计物价因素),用水量也增长近5倍。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了,水资源供需失衡、水环境恶化失控、防洪能力与保安要求失调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也相继出现。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郓城县在研究、推广地上水灌区渠道防渗技术的同时,就提倡在黄灌区推广垄沟防渗技术,并进行了一些管道输水试验。由于当时对节水的认识不足,加之多为土办法上马,没有配套产品,致使节水灌溉未得到有效发展。80年代初期,随着降雨减少和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进的输水灌溉技术深受农民欢迎。之后,示范区、乡的建设,丰富完善了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积累了实践经验,为以后大面积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进入90年代,随着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的不断完善,管道灌溉得到了较好的推广。1998年,郓城县进入了一个大力推广喷灌技术的阶段,但由于喷灌技术应用条件与当时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矛盾,加之部分喷灌设备质量低劣,使喷灌技术的推广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近年来,郓城县对几十年节水灌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节水灌溉要因地制宜、科学有序、综合发展,明确在全省推广管灌、微滴灌、渠道防渗和喷灌等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相继实施了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