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浅谈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全方位触动每一位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对每一位教师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合作者和学习者。课程改革也给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难得的机遇。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内在的启动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专业化成长得到进一步的确立。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一、学习

1.教育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多看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提高理论依据。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专家学习,拓展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积累实践经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

2.专业教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本学科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掌握。尤其是我们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过程实施、教学环节等诸多方面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学习既能掌握本学科的传统理论,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摘要】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孩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须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成长的一个历程,需要不断的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技能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很多人认为,幼师只不过是带孩子的“保姆”,薪水不高且地位也不高,比不上中小学教师,更不如律师、工程师那么“吃香”。主要原因是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幼师的专业含金量过低。那么是否属实呢?在一有些人眼里,从职业技术和科学创造性来说,幼儿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谁都会做。那么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呢?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修养。 一、改变教育观念,吸收教学经验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未来的教育事业在全面提高孩子综合素养的同时,更关注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名好的幼儿教师,不光是自己的专业知识需要过硬,最主要的是要在工作中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经验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二、从教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教学是一门培养人的艺术,一名好老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体说来:首先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第三要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自我反思尤为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自我反思是多么的重要,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曾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有两类教师,一类是“为生存而教育”,一类是“为教育而生存”。如果一位教师把学校当做谋求生存的场所,把教书当做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得不到内心的自然与和谐,那么他就把自己也塑造成为了一台机器,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例行公事。他的生命内涵日益贫乏,生存品质日益下降,不仅容易在教育工作中迷失自我,也大大降低了职业幸福的可能,失去了精神支点。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终身与奉献和牺牲为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教师奉献与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教育工作是一种极艰苦的呕心沥血的职业,只有情志专一、艰苦奋斗,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 沙铺学校汪全明 近日聆听了安庆教研室孙彦老师的一场专题报告,其主题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该如何应对以及目前全国比较知名的一些教育新模式。12月25日接着听了桐城市教研室孙淑珍老师的一场报告,具体介绍了我们周围的一些名师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听了这2场专题报告后,自觉自己和他们相比差距甚远,感觉自己只能在教师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刚成型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同时也感觉收获颇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教师的成长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走进新世纪,中国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课程改革。大手笔来自大思考、大决心,这种大思考、大决心就是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往往都起步于的重大改革。谁拥有了21世纪最先进的,谁就拥有了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础课程改革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要把一个民主、科学、充满生机的新课程献给新世纪的中国的亿万儿童,目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自主独立、健康幸福的明天。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变为千百万教师的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新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策略、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教师的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结合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应该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 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 / 7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4.自我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三年多来,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参与改革的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教师观念和行为要有切实的转变。 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教室中的权威变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最终,要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把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全部砝码压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筹考虑改革的要素和条件,但就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运行状况而言,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巨大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构成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应对哪些挑战?从当前改革的迫切性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分析,新课程对教师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和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开发能力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其职业生涯中新

教师专业化成长论文

提升教师素质力争教学创新 ——浅谈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李坤

提升教师素质力争教学创新 ——浅谈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有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养和训练,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水准等保障机制,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因此,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当今正处在学习化社会,所以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授学生终身学习知识的能力,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传统教育观念提出 了挑战。新的教育观念上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师是实验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 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而教师不是一个诸如蜡烛的成品,等待消耗,而是一个经过不断“充电”,持续成长,可长久照亮他人的“长明灯”。如何能 坦然面对挑战,应对自如,是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转 变教法、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现代教学趋势要求教师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成功率,向40分钟要效率,关注每一分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我渐渐形成了教学的三步曲:(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二)推敲教法,教学出新;(三)反思教学,常讲常新。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课堂教学的高成功率关键是认真备课。我在教学语文的 过程中花大力气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备课程序:第一步,要使自 己懂;第二步,要使学生懂;第三步,要使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有趣。完成教材由薄变厚,由厚转薄的过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师的知识积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坚信只要坚 持认真二字,就会在语文教学大道上乌龟赛跑式地一路前行。年轻教师更应该接触各种看 似对当前教学用不着的东西,更深层的东西。更广泛的涉猎可以加深功底,可以提高素质。

浅谈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浅谈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分析目前我国特教教师素质的现状和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诊断分析;指出特教教师走专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试图从教师自身角度分析总结出我国特教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和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专业成熟的途径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一、背景 近些年,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既关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又高度重视特殊教育质量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1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加强特教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条件准入、培养培训、教师管理、落实待遇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养体系,到2020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这些年,我国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数量的增加,自闭症、脑瘫以及多重障碍类型的增加,个体差异大,对特殊学校教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条件 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在知识和技能、专业的服务理念、连续的培训、专业自治等方面达到专业水平。 (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由于特殊教育教师所面临的儿童都是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就更加需要有 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表现在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和理论,还要在此基础上学习专门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术。这需要长久的爱心、耐心、恒心和毅力。他们必须在生活态度、人际交往、毅力磨炼等方面为特殊儿童树立榜样,并且要从小事上启发学生。另外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如手语、盲文、行为矫正等来帮助特殊儿童,便于与他们沟通,保证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身体健康状况保持良好。 (二)专业服务理念。 我国有学者曾经明确指出:“新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它已经有了前所未有的服 务性质,它是为学习服务,为学生服务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作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必然有专业性的服务理念和精神。这就需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试题和参考答案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试题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师这个角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作为人的教师”和“作为教师的人”的()。 2、教师的爱是以对学生的()为前提的。 3、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对()的相互对接与交融。 4、教师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一个完善合理的素质结构:高尚优良的人格、不断完善的()结构和不断完善的能力结构。 5、今后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教学方式是()。 6、教师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是()。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而教师起着()作用。 8、教师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应求助于专家进行心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9、教师自主发展有三条可行性路径:反思、合作、()。 10、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之间要有某种桥梁,这桥梁就是()。 二、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教师职业特点的一项是()。 A、艺术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速效性 2、教师工作的核心是()。 A、教书育人 B、广博学习 C、教育科研 D、精心备课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A、方法 B、途径 C、本质 D、形式 4、有德之人,在无人监督时,总是非常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之事,这叫做()。 A、慎微 B、慎重 C、慎独 D、诚实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这句话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6、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 A、1995 B、1997 C、1999 D、2001 7、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是()。 A、语言表达能力 B、非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D、管理学生能力 8、校园文化属于哪一类课程资源()。 A、素材性资源 B、条件性资源 C、隐性资源 D、显性资源 9、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是一种()关系。 A、医患 B、伙伴 C、师生 D、主从 10、在教学反思过程的诸阶段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 A、具体经验阶段 B、观察分析阶段 C、重新概括阶段 D、积极验证阶段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小题对或错,并在括号内填上√或×。每小题2分,共20分。)( R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W )2、今天,在我国“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 ( R)3、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集体劳动。 ( W)4、教师职业道德可以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是体现在造就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教师专业化本质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幸福,一个差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痛苦。所以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育好学生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身处当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时代,知识的积淀与更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资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来自于知识与经验的更新与提升。让教师重视专业化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指导与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不断的实践与提升之中,真正体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 一、科研促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教育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措施。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以教育思想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体模式,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圣人”,而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体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的是理性过程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如何思维、如何将所学知识再加工,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加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为此,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即通过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来优化教师的教育思想,就必须进行教育理论学习。 二、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 沙铺学校汪全明 近日聆听了安庆教研室孙彦老师的一场专题报告,其主题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该如何应对以及目前全国比较知名的一些教育新模式。12月25日接着听了桐城市教研室孙淑珍老师的一场报告,具体介绍了我们周围的一些名师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听了这2场专题报告后,自觉自己和他们相比差距甚远,感觉自己只能在教师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刚成型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同时也感觉收获颇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教师的成长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走进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手笔来自大思考、大决心,这种大思考、大决心就是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往往都起步于教育的重大改革。谁拥有了21世纪最先进的教育,谁就拥有了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要把一个民主、科学、充满生机的新课程献给新世纪的中国的亿万儿童,目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自主独立、健康幸福的明天。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新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策略、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方式,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1. 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导思,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 2.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广大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摒弃相对滞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其次要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切实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以学生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关注体验性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3. 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个性培养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个人的认知水平、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兴趣爱好及学习风格。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一定的

2021年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欧阳光明(2021.03.07) 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振兴国家、民族的根本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是一种认识、一个奋斗过程,更是一名教师自觉追求的终身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认识的提高,我认为要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的认识才能科学的指导实践。换句话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不断升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最具积极性的因素。反思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从目前实践看,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因为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有些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仍然没有多大的长进,教学方法老一套,老经验,一用几十年,他们是经验主义者,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不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只是一味的“灌”。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只是一味的争课时,加班加点。他们不去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只是一味强调教材的变化太快……我们现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为了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连续历程。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优点、缺点和专业发展中所欠缺的能力,促使教师的自我进修和自我专业发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性目的,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自己 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和需求,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二是总结性目的,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和聘任的主要依据。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允许教师民主地参与评价,注重教师的自评和互评,引导教师将自我发展的目标与评价目标相结合, 帮助教师建立理想的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不断追求专业发展。三﹑坚持实践导向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附件2 教育调查报告 (20 15 届) 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11170212 姓名倪荣荣 实习学校诸暨牌头中学 指导教师刘智斌 完成时间:2014 年 11月 8日 浙江师范大学制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数学与应用数学倪荣荣11170212 摘要:进入21世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的规模化、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及指导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了解当前教师的素养现状,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得到有关当前教师素养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当前教师队伍的结构、素养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最后提出培养教师素养的策略。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对策 一、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才素养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提高中国人总体素质的过程。素质教育体系下,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新课改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所以,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养,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度的敬业精神,健康向上的心态,学生才能尊敬你,信服你,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前进历程。因此,如何整体把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内容,积极探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必将会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总体提高产生影响。但是,当今社会,教师的素质高低没有得到重视,基础教育中课程设置落后,内容陈旧,我们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思想、方法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今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经过调查,在教师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现状: (一)教师职业精神的缺乏

幼儿园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与天使同行 学校的教研工作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的桥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途径,我们在几年的校本教研工作中,立足本园实际,脚踏实地,锐意创新,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以研促教,努力寻求有幼儿园自身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 一、健全校本教研培训网络和管理制度,脚踏实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1、校本教研管理规范化: 1)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立了以园长为站长,副园长全面负责的幼儿园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同时建立以教科研相互融合、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纵横交错的培训网络,保证校本培训工作的畅通。 (2)重新制定和建立了有利于教师主体性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教研制度是校本教研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合并后,我们在吸收两个幼儿园优势的基础上,以教师为本,重新制定了校本教研四级制度(一级:园长、副园长、园教研室、教科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三级: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2、校本教研管理质量化: 1)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计划的质量管理,遵循“加强针对性、强调互动性、注重实效性”的原则。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 (2)重视幼儿园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的规范建设,注重良好组风建设。定期召开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会议,统一认识。要求各部教研组与年级组、学科组要以解决教师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开展教研工作为己任,不搞花架子,不走场子,切实提高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的成效。同时,园领导加强了对各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的指导与检查,重视活动的过程,并通过相互的观摩、学习、研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的能力,使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重视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调研,了解教师的想法与困惑,寻找问题、为下一步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依据。 (3)引进竞争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我们为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把竞争机制引进到教研活动中来,尝试在学年结束时根据教师参加活动情况与成绩,评选园优秀教研组(年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摘要: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效。新课程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在这种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师将从课程的执行者逐渐转向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学校的管理理念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的帮助教师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引导教师快速成长的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专业成长专业培训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有人说,新课程如同龟裂许久的河床涌动着一汪清泉,让教育这块沃土呈现出了绿色、生机、活力、色彩,使它更加富有激情、诗意、机智、灵敏。也有人戏称新课程是“狼来了”,对新课程产生畏惧心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现象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缺乏正确地理解。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在这种改变中成长着。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把教师置于学习共同体中把教师当作需要成长、正在成长的动态对象加以关注,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教师的工作。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指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指显性之下的隐性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包含三个层面: (一)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及技能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只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

生的各种需求,只有熟练的技巧才能培养新型的人才。尽管过去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充电,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教材相对稳定,加上聘任终身制等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无进取之心。当今的教育,天天都在改革,月月都有新的变化,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而专业的使命,也无法完成新课改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过去经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这一古训也有新解:肯定有二,一是强调了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二是也讲求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很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不足有三,1、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当做知识的容器,2、传递内容的单一(只有水),教学内容的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的汇通;3、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也就是说,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广博精深”与“熟练”,就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理念,就要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追求。 (二)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如今,实践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探究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师自我教学过程中的现象、经验甚至教训的反思,对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圈子,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仍照搬理论,一味依赖教学参考书,很难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富有理性的内涵。 (三)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成长文化与模式。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学会挖掘、开发课程资源,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优化组合教学内容。而这一切又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这就表明一改传统的“单打独斗”“孤军作战”为协同合作的模式已成为新课改的必然。教师群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 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振兴国家、民族的根 本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 必由之路。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是一种认识、一个奋 斗过程,更是一名教师自觉追求的终身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认识的提高,我认为要想促进教师 的专业化成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的认识 才能科学的指导实践。换句话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也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不断升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最具积极性的因素。反思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审 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从目前实践看,教师的各 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

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因为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有些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仍然没有多大的长进,教学方法老一套,老经验,一用几十年,他们是经验主义者,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不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只是一味的“灌”。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只是一味的争课时,加班加点。他们不去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只是一味强调教材的变化太快……我们现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为了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连续历程。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优点、缺点和专业发展中所欠缺的能力,促使教师的自我进修和自我专业发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性目的,以促进教师发 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和需

浅谈新教师成长之路

浅谈新教师成长之路 6月是离别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各个阶段的毕业生都会结束自己人生一个很长阶段的学习生涯,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新的环境会面临新的问题,回首过去,我也毕业一年了。在这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成长了很多,感谢广雅给我的机会和平台,让我由最初懵懵懂懂不知天高地厚的天真的孩子,成长为现在会思考,而且更坚强、更成熟的自己。这一年来,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实践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一)如何很快适应新环境。 初识广雅印象最深刻的是这美丽的校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即便是在寒冬腊月,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一番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情谊,给我一种亲切感,让我有了归属感,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里,并且努力做到最好以融入这个学校。 工作之后最重要的朋友便是身边的同事了。初来乍到的新人,未免胆怯如鼠,处处小心翼翼,唯恐自己不小心犯了什么错误。我很幸运,在工作的第一年还能遇见很多刚毕业的同事,我们像是认识了好久一样。或者就像歌里唱的一样,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呀,比什么都快乐。把同事关系处好了,做事情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孤军奋战,大家在一条路上,可以朝着一个方向,一起奋斗。 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或许我们不能跟所有的人都做最亲密的“战友”,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这点我们只需随遇而安,不必强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教师都有优点,也都存在不足,作为教师,应当悦纳同事意见,并在合作互助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共同提高,这些都是师德的要求。 我很庆幸自己遇到的都是师德高尚的人,

科组的、办公室的老师,来自各个方面的人都很迁就我这新人,不管是轻轻的一句问候,还是浅浅的一抹笑意,亦或是教学上点点滴滴的指导,都让我倍感亲切,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更为人性化的是,学校的“青蓝工程”给我们新入职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工作之后本没有这个幸运有师傅教我们怎么上课的,但是在广雅却有,我真的觉得自己是太幸运了。我的师傅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待我如同家人一般,给了我很多教学和生活上的指导。面对如此的恩情,我只有做更好的自己,方能对得起恩师的知遇之恩,不留遗憾。 (二)如何进入教学最佳状态。 适应学校之后最重要的,也是迫切需要我去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刚开始参加工作,我面临的就是跨级的问题,教的是历史,跨的是初一和高一。虽然他们的学习内容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知识的深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却差的很多。初中的内容很简单,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偏小,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所以如何提高上课的趣味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及把握重点内容是我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高中生在三年的初中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又不是那么深入和全面。更加上很多同学到了高中以后变得很慵懒,很多学习的热情没了。所以面对高中生我要解决的问题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帮助他们为三年以后的高考打好基础。 正是因为面对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年级,所以在最初的时间一直是我心里面很大的问题,害怕自己兼顾不了那么多的重担,有时候对自己上的

1.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和新课改理论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二、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把握关键期 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师观: 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角色观: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 教师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 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生和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观: 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某门学科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依据和基础)、教材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本理念: 三维目标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 内容联系观,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 校本课程观,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具体目标: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法于举措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心得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心得体会 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比起一些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也面临许多的机遇与挑战。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已逐步受到大家的关心,人们开始认识到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既是一种自我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种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 1.建立开放性教师教育体制,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建立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系,克服传统封闭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弊端,实现教师教育师范生与学术性的统一,增强师范院校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教育的整体质量。现有的师范教育中职前职后隔离、体制机构各自为政、教育内容重叠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可以把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联系起来,实现教师教育的高学历化;可以提高教师上岗的基础学历层次,实现师范教育层级的提升。而且,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教师教育体系,适应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多样化和地区的差异,促进整个国家教师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时实施各种培养模式与师资培训的前提。师范院校要充分地利用教育学科的优势,增强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形成一种包括基础理论课、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课和教育实践课三类课程合理分配的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还包括在教育类课程中增设教育技术课程,使接受培养与培训的教师普遍掌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应建立教师教育课程的认定制度,包括对课程结构的认定即课程内容、教材、教学安排等都要通过严格的认定程序,以确保教师的培养质量。 2.提高教师物质待遇和职业声望。长久以来,我国教师职业是一种付出与收获不平衡、职业声望超越而物质待遇贫乏的职业,教师经济地位不高,它对人的吸引力比其他很多职业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国教师教育,需要切实解决教师的经济地位不高的问题。当教师的工资待遇制度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队伍的吸引力增大时,教师的筛选、竞争机制紧跟其后,那么一个求职时业择人、任职时人敬业的良性循环就有可能出现。在目前教师专业地位不高的情况下,作为提升教师地位的直接的手段,莫过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使教师真正成为收入可观、令人羡慕的职业。 3.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与促进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之一。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必须得到创新,才能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首先,继续教育的目标要注重人的发展。教师培训不仅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更要促进教师全面、健康发展;既要强调教师在培训中获得经验,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应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促使教师在培训中成为严格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继续教育不仅要重理论指导和技能训练,同时应关注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倡导和体现某些核心的教育理念。继续教育培训,能促使教师创造出符合这种课程理念的教学技能,以新颖、科学的教学技能作为实现教育理念的必要手段,以确保课程改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