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色彩与心理浅谈

色彩与心理浅谈

色彩与心理浅谈
色彩与心理浅谈

浅谈色彩与心理

摘要:我们生活在视觉语言的时代,色彩作为视觉语言要素之一,它的象征作用和对于人们感情上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形态和材质。各种颜色,由其不同的组合形式,浓淡及透明度上的差别,带给人们情感、意志、情绪方面的效应和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观念和信仰。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色彩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设计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设计更有科学性和目的性。

关键词:色彩心理设计

从写生感知色彩到理性归纳概括色彩, 再到主观表现色彩,色彩是生存在同一时空氛围中的人们共同遵循的色彩尺度, 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知到理性再到表现的过程, 也是运用色彩文化表达设计的过程。色彩具有精神的价值,人们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能够引起人们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想象。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和理解……它能把崇拜者的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研究分析色彩的心理特征,把色彩语言应用于艺术设计之中,充分的表达设计思想,创造富有时尚感、科技感、文化感的新产品,使设计更有科学性和目的性。

一、色彩心理与色彩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是指客观色彩世界引起的主观心理反应。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产生色感的同时,必然导致某种情感的心理活动。”色彩心理效应也称为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色彩就本质而言,并无感情,它是来自色彩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是经过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普遍经验的作用,形成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作用于感情,乃至左右人们的精神与情绪。

(一)色彩的心理表情

色彩是一切视觉因素中最活跃和最具有冲击力的因素,色彩表情是指色彩给人带来的情感或精神上的某种愿望,人们对色彩所赋予的高低贵贱、美丑雅俗、喜恶等情感因素,都是一种人为的结果,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当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色彩进行研究和探讨时,面前便会展现出一个更新奇、更广阔的天地。

1、红色

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最长,属于积极、扩张、外向的暖调区域的色彩。在高纯度的状态下,红色代表的是火、战争、力量、攻击、危险、政变、冲动、情感、热情、爱、快乐、幸福、活力、健康、能量和青春等诸多事物的象征。红色穿透空气的能力最强,辐射直线距离较远,视觉对其反应最为灵敏。于是,红色用于表示危险的信息,被普遍用于表示禁止通行的信号灯、信号牌、信号旗等色彩的标志。在中国,

红色是周代和南方的标志,是中国人眼中最喜庆、吉祥的颜色。在非洲、南美等地的土著民族,红色也被视为生命的象征,他们在死者的遗体上涂上红色,以祈祷死者得到永生。对于基督教而言,红色是基督的血,标志着信仰与献身,日历上的各种节日和圣徒纪念日均用红色表示,这便是英语“red-letter day”。

2、黄色

黄色波长居中,但光感是所有色彩中最明亮的,它在高明度下保持很强的纯度,黄色的灿烂、辉煌,孕育着太阳般的光辉。黄色的象征含义始终摇摆不定,有时肯定,有时否定。在中国,黄色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世代生息繁衍在黄土地上,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是滚滚的黄河水,孕育了中国人的黄皮肤,黄色是封建社会皇族、美德和万物之中心的标志。在欧洲,黄色是忌讳的色彩,因为圣经中记载出卖耶稣的犹大喜欢穿黄色的衣服,所以黄色在基督教徒眼中就意味着背叛与无耻。在日本,黄色被认为是太阳的色彩,它具有驱寒保暖的功效。由于黄色有最佳的远距离效果和醒目的近距离效果,它成为国际通用的警示颜色。

3、绿色

绿色光波位于中央,明度不高,视觉刺激不大,对人的生理作用及心理反应显得平静温和。人类世代生息在绿色的大自然之中,最纯正的绿色蕴涵着清新、生命、繁育、和平、青春、希望、公正、自然、平衡、安逸等情感含义。绿色与红、蓝相比,几乎是中性色,这也许为什么人在绿色的原野中总感到心旷神怡的原因所在。在伊斯兰教传统中,绿色的精神象征极为重要,绿色是先知和神谕的色彩。宝石绿在基督教中是忠诚的象征,也是传说中圣杯的颜色。在早期基督教艺术作品中,十字架也是绿色。异教徒眼中的绿色多与水、雨、生育繁殖和水中的众神、精灵相关。埃及神话中奥塞利斯神(阴间之王)的绿色既代表着它作为地狱审判管的角色,同时又象征着他主管新生命的地位。

4、蓝色

蓝色波长较短,视认性与注目性都较弱,属于收缩、内敛的冷调色彩。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海洋都是蔚蓝色,它是无限、理智、深远、永恒、信念真理、奉献、忠诚、纯洁、贞操、和平、智慧及精神生活幸福、希望、宁静、洁净、理智、深远的象征,也是忧郁、悲伤的象征,现代科技探索领域以蓝为象征色。中国人自古对蓝色情有独钟,一贯把蓝色当作典雅、朴素、庄重的色彩,建立了具有民族风情的文化系列,如蓝花瓷、蜡染、景泰蓝等,都以其渊源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欧洲,蓝色是忠诚的表现,是所有色调中最清爽的、最与世无争、最超脱于物质世界的一种,艺术作品中的圣母玛利亚和耶稣常穿着蓝衣出现。

5、紫色

紫色波长最短,是色相环中最黯淡的一个,它的明度和注目性最弱。紫色的这种特性把人们的思绪引导到一种深沉庄重的精神境界之中。紫色与阴影、夜空相关,有

神秘感,纯度极高的紫色表现出高贵、庄重、虔诚、神秘、压抑、傲慢等心理感受。早在春秋战国时,孔子云:“紫夺朱,恶者。”他认为紫色是不祥之色。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紫色被认为是祥瑞之色,中国和日本以紫色的服装代表皇族、地位和尊严,“紫气东来”比喻吉祥的征兆。在古罗马时期,高级教士、行政长官和军事领袖常穿着紫衣;希腊时代,只有国王可着紫色服装。

6、黑、白、灰色

白色是全部可见光均匀混合而成的,称为全色光,它是阳光的颜色,是光明色的象征。白色明亮、干净、畅快、朴素、雅洁,在人们的感情上,白色比任何颜色都清静、纯洁,但有时也会给人以虚无、凄凉之感。黑色从理论上看,即是无光,无色的颜色,当光照弱或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就会呈现出相对黑色的面貌,它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既是严肃、庄重、刚正、坚毅、高贵,也会有失去方向、阴森、恐怖、烦恼、忧伤、捉摸不定、神秘莫测、阴谋的印象。黑白所具有的抽象表现力以及神秘感,似乎能超越任何色彩的深度。黑白两色是极端对立的颜色,然而有时会令人感到它们之间有着让人难以言状的共性,它们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虚幻和无限的精神,总是以对方的存在显示自身的力量。灰色居于黑与白之间,属于中等明度及低彩度的色彩,它即能给人以高雅、含蓄、耐人寻味的感觉,又容易给人平淡、乏味、枯燥,甚至沉闷、寂寞、颓丧的感觉。

(二)色彩的心理感受

美国当代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Carolyn Bloomer)说过:“色彩可以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随着外在环境的改变,色彩的刺激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既有个人特有的联想和感情,又有多数人产生的类似色彩感情,如冷暖、轻重、远近、胀缩、动静等不同的感受与联想。

1、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的冷暖感被称为“色性”,色彩的冷暖感觉主要取决于色调。色彩的各种感觉中,首先感觉到的是冷暖感。在绘画与设计中,色彩的冷暖有着很大的适用性,故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表现热烈欢乐的气氛,多考虑用暖色调。

2、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的颜色感觉轻、富有动感,暗色具有稳重感。明度相同时,纯度高的比纯度低的感觉轻。以色相分,轻重次序排列为白、黄、橙、红、灰、绿、蓝、紫、黑。设计家常利用色彩的轻重感处理画面的均衡,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色彩的胀缩感

色彩的胀缩感是一种错觉,由于光的波长不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清晰程度也不同,波长的暖色像焦距不准,有扩散性,形像模糊,所以暖色有膨胀感,而冷色相反,波长很短,影像清晰,有收缩感。色彩的膨胀收缩不仅与色彩冷暖有关,还与

明暗有关,明亮的显得膨胀,暗的显得收缩。法国的三色国旗设计,其红、白、蓝三色的宽度之比为:白30、红33、蓝37,三色虽不等分,但在视觉上却造成了感觉上的等分,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4、色彩的远近感

远近感是色性、明度、纯度、面积等多种对比造成的错觉现象。亮色、暖色、纯色如红、橙、黄暖色系,有逼近之感,称“前进色”。暗色、冷色、灰色如青、绿、紫冷色系,有推远之感,称“后退色”。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还与背景密切相关,面积对比也很有影响。进退效果在画面上可以造成空间感觉,是设计家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色彩的远近感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美妙构想,并使主题得以突出强调。

5、色彩的软硬感

色彩的软硬感与明度有关,明度高的有软感,明度低的有硬感。但变为纯白时,软感又会减弱。明度高的色彩加入一定的灰色或暖色就回感到变软,如乳白色的感觉较软。另外,纯度高的颜色也有硬感,纯白、纯红、纯绿、纯黑等等都会使人产生硬感,而纯色中加入一点灰色或其它色,纯度减弱,色感变软。同样质地的衣服,灰色或色彩较淡雅的会使人感觉柔软,而色彩强烈的纯色或重色就感到硬些。婴儿用品适合用乳白、粉红、浅蓝之类的柔软感的颜色,这些色彩一般称为婴儿色。

6、色彩的强弱感

色彩的强弱感与知觉度有关,高纯度的色彩有强感,色彩越纯、越鲜明,色彩感越强;而低纯度、比较灰的色彩有弱感。

7、色彩的动静感

色彩的动静感也称“奋静感”,是人的情绪在视觉上的反映。红、橙、黄色给人以兴奋感,青、蓝色给人以沉静感,而绿和紫属中性,介于两种感觉之间。白和黑及纯度高的色给人以紧张感,灰色及纯度低的色彩给人以舒适感。动静感也来源于人们的联想,它与色彩对心理产生作用有密切关系。色彩的动静感与画面色调气氛和意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进行色调设计时,色彩的动静感效果是必不可少的思考因素。

8、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

明亮而鲜明的颜色使人感到明快,灰暗而混沌的色彩使人感到优郁。纯度低的色显得忧郁,随着纯度的提高会显得明快活泼,尤其是纯色,具有强烈的明快感。节日的装饰多用纯色,显得愉快。儿童的服装多用纯色,显得活泼。英国泰晤士河的波利菲尔大桥曾是黑色的,是著名的“自杀场所”,后来官方听取了心理学家的建议,把桥的颜色换成了浅绿色,自杀的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二。

9、色彩的华丽与质朴感

色彩的华丽与质朴感,受纯度的影响最大,凡是鲜艳而明亮、饱和度高的颜色都有华丽感。色相方面,红、红紫、绿依次有华丽感;黄绿、黄、橙、兰、紫,依次有质朴感。中国的古建筑,如故宫,多用大红、绿、黄的对比,又加上金、银色,金壁

辉煌,显得非常华贵。

10、色彩的味觉联想

在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说中,就分析了色和味的联觉作用,认为青色的相应味觉是酸味、赤是苦味、黄是甘味、白是辣味、黑是咸味。现代心理学家也作了广泛的调查试验。日本的一位学者调查的结果是:黄、白、桃红色是甜,绿色是酸,灰、黑色是苦味的,白、青是咸味的。色彩的味觉联想虽然不像色彩的冷暖那样直观,甚至有时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模糊的令人难以言表,但是在色彩和味觉相关的某些场合、某些行业,某些色彩使用是否恰当却不能忽视。

(三)色彩的心理差异

色彩心理表情、心理感受对人类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对于一个特定的人群而言,由于相同的种族、共同的地域及文化背景,对于某一色彩和色调,会产生出相同或近似的情感,但是它产生作用的过程不是单方面的,它同样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1、年龄

从年龄方面看,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所产生的色彩心理不尽相同:1到6岁时,对纯色的红、黄比较注意;6到12岁喜欢比较鲜艳的色彩;13至16岁对无彩色、低纯度与鲜艳色的配合开始感兴趣;18至24岁,开始注重风格、气质,优美之中不失典雅;25至30岁,开始从高艳度向低艳度转换,注重大方、整齐;40岁以后的妇女,比较注重纯度较低、对比较弱的服装花色;50岁以后基本上以低纯度、无彩色为主。以上所谈仅是一般现象,不同的年龄段只是色彩心理的形成因素之一。另外,性格、职业、修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会使同一年龄阶段的人产生色彩情感差异。

2、环境

从环境方面看,农村和城市存有很大差别。在农村,色彩比较单一,只有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果实,才给人的心理带来欢乐。寒冬一到,或是灰褐色无尽的原野,或是白茫茫大片的积雪,既没有杂乱的噪音,又没有五彩缤纷的色彩,处处显得缺乏生机。因此,农村人喜欢把红红绿绿的民间年画贴满墙壁,过春节家家户户贴上大红的对联、大红的窗花,鲜艳的纯色是农村人寻求精神满足的需要。而在城市,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缤纷杂乱的色彩,无处不刺激人的视觉,加之工作繁忙紧张,人们回到家中需要的是淡雅、温馨的色彩环境,以消除身心疲劳。

3、民族宗教

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政治制度或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条件和权利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也使人们的色彩心理不尽相同。佛教喜爱金色;基督教喜欢红色,伊斯兰教则喜爱绿色。同一色彩在不同的国家产生不同的色彩心理。在英国,金色和黄色是名誉和忠诚的象征,紫色是王戚和权贵的象征;但在印度和巴西,紫色却是不受欢迎的色彩,印度人把紫色与悲哀相连。巴

西人也视紫色为不吉利、晦气的色彩。由于政治制度的影响,对色彩的情感也深深烙上了阶级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印记。用色彩来区分人的等级,不仅在中国,在其它各国也有例证。在中国封建等级制度中,又以明代服饰的色彩等级最为森严。如一品至四品为绯色纹样,五品至七品为青色纹样,八品和九品为绿色纹样,官吏一律禁用玄、黄、紫等帝王专用色彩,包括黑、墨绿、柳黄、明黄和绛紫色等。在日本古老的正史记载中,日本是在推古天皇11年(公元603年)制定冠位的。冠的色彩与上衣的颜色相同,表示一定的官阶品位。日本的官阶品位分12级,是参照中国的阴阳五行而制定出来的。即大德、小德象征“月”,冠色为紫;大仁、小仁象征“木”,冠色为青;大礼、小礼象征“火”,冠色为红;大信、小信象征“土”,冠色为黄;大羲、小羲象征“金”,冠色为白;大智、小智意味着“水”,冠色为黑。

二、色彩心理与艺术设计应用

在视觉设计中,不论是产品设计、视觉设计、空间设计或其它的设计类型,都和色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了解色彩所赋予人的心理感觉与印象,对于色彩设计显然是相当重要的。色彩设计的重点、难点、亮点都可以归结到产品的色彩感受,色彩不仅只是增加美观而已,更可利用它作为表现或传达强而有力的要素,拉近商品与消费者间的距离,消除商品的陌生感而赋予亲切的人性。产品色彩设计依赖于直接心理感应的心理活动进行。直觉力、注意力、流行与创新、设计定位是进行色彩设计所依赖的基本原则。把产品色彩心理作为产品色彩设计的出发点,可由此而寻求创造具有丰富文化感、时尚感、科技感色彩的时代产品意义。

(一)直觉力

直觉力是一种十分强大的、有力的精神感受活动。潜意识的迸发是直觉力的表现,色彩的感受与设计即是在这种意识下流露出来的,促使印象的色彩保持记忆。人的基本欲求可带来对色彩的愿望,最初的色彩是对唯美、舒适、欢快的暗示,色彩的象征意义使人们对色彩赋予了感情,色彩直接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色彩感情是色彩设计原始欲望的体现,色彩的感情因素直接影响着对色彩的选择。经验和教训都可以在色彩设计与运用中起到重要作用,引导人们避免出现雷同的错误,达到最完美的色彩效果。

(二)注意力

色彩的注意力就是色彩的吸引力,它可以促发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要注意的色彩上面。注意力来自观者主观的欲求及客观的刺激。主观的欲求是自发的注意力,它是内心的欲求的动机和原因;客观的刺激是外界干预的结果,外界的色彩刺激与影响,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因素可带来不同的色彩注意力。

(三)流行与创新

流行是一种在一定时期、某个社会群体、共同趋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趋向的群体活动。它有新颖性、高价值、趋同性三个基本的特征。色彩的流行是社会流行的最视

觉化、最显著、最易掌握的视觉元素;创新是建立在一定的时空和环境下对已有的事物和经验的背叛和发展,它具有发展和继承的双重因素。产品的色彩设计同样也是基于这种因素的变迁。

(四)设计定位

设计定位是遵循“色彩心理”原则来进行的。如何让产品更好地占据市场,有竞争力,产品的色彩设计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色彩的定位就要针对消费者,确定色彩产品在市场的位置;从同类或众多的产品中找出自己的竞争力、差别化等。色彩定位对消费人群、购买动机、地域、年龄、阶层都要有所确定,与这些因素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 段殳. 色彩的心理感知与设计艺术[J].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出版社,1995.08

[2] 黄国松. 色彩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3] 卢菲菲. 色彩学中的心理效应[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长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出版社,2007.03

[4] 黄炎. 色彩学中的符号学原理[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2

[5] 邓福星. 色彩艺术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2

商品包装色彩与消费者心理分析[论文]

商品包装色彩与消费者心理分析 06公关A1 薛凤佳 064850214 摘要:商品包装色彩与消费者心理两者密切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本文在心理学范畴内,通过对色彩联想效应的介绍,分析了如何在商品包装中运用色彩,并概述商品包装色彩的作用,阐明商品包装色彩设计中的心理要求,着重讨论探究了消费者心理对商品包装色彩的影响。关键词: 包装色彩;作用;消费者心理;影响 人的消费行为的产生以消费者心理为基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过程分为:刺激感觉器官→引起注意→激发好奇心(即兴趣感)→诱发需求欲望→产生偏爱→坚定购买决心→最后促成购买行为的实现。消费者在走动中选购商品时,最早产生的是对色彩的印象。包装在消费者第一眼看见的时候就应该担当“无声的推销员”的角色,彰显产品销售主张。调查表明,消费者对商品的感觉首先是色,其后才是形。消费者在最初接触商品的20秒内,色感为80%,形感为20%;在20秒至3分钟内,色感为60%,形感为40%。另一测定则表明,购物者用于观察每一种商品的时间在0.25秒左右,这0.25秒的一瞥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会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只有在一开始,吸引消费者的选择性注意,才能引起他们对产品的兴趣和偏爱,产生购买行为。因此,商品外包装的色彩是主导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之一。 色彩给人的印象是迅速、深刻、持久的。商品包装必须要选“色”夺人,一举网住目标消费者的心,通过刺激视觉勾起联想,从而影响人们对商品的评价和购买行为。 一、色彩的联想效应 对于不同的色彩,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色彩联想可以分为两种:具体联想和抽象联想。 1、具象朕想 这是由色彩联想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相关的事物。例如看到草绿色就联想到草坪,看到蓝色就联想到蓝天和海洋。未成年人多富直观感性的色彩具象朕想。科学家根据调查,分析了色彩对人的具象联想,概括如表1 :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4版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结构版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不可割裂互相联系依存。 (一)认知: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 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 (二)动机和情绪:动机:支配人的认知和行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 使活动朝向某以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 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 过程。意志与认知、情绪有密切关系。 (三)能力和人格: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 叫个性心理特征或个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 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 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 用。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主观世界的情况不 同,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常常是不一样的,有机体内部状态不一样,对同一 事物的反应也可能不一致,因此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他 的外部行为反应。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 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 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 和测量来揭示人道心理过程的规律。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但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 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意识极其复杂因此有人称它是“人类最 后一个难解的谜”。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 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 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人凭借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仅能够了 解客观事物的现状,而且能够通晓过去和预见未来,这是任何动物心 理所不能及的。 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这 是人类意识的另一特点。 意识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 和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 体”区别开来。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这是人的心理的 重要特点。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因而都没有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一定发展 阶段上才出现的。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完整版)色彩心理——色彩和感觉

色彩感知现象综述 颜色是因为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红,黄,蓝是三原色,其它的色彩都可以用这三种色彩调和而成。 颜色分非彩色和彩色两类。非彩色是指黑、白、灰系统色;彩色是指除了非彩色以外的所有色彩。任何色彩都有饱和度和透明度的属性,属性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色相,所以至少可以制作几百万种色彩。 色彩与眼睛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的耳朵一定要欣赏音乐一样,很难想象如果在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里,将会是什么样子?色彩能焕发出人们的情感,能描述人们的思想。 色彩它除了要能展现人的心理外,它必须要是易于识别的,背景色被广泛运用在一系列的图形设计中,而且能在心理上引起大家的共鸣,或从该色彩联想到其他的东西。 一个良好的背景平台,能够很好的展现在前景上的东西。 一、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的冷暧是人体本身的经验习惯赋予我们的一种感觉,绝不能用温度来衡量。 “冷”和“暖”这两个词原是指温度的经验。如太阳、火本身的温度很高,它们所射出的红橙色光有导热的功能,使人的皮肤被照后有温暖感。像大海、远山、冰、雪等环境有吸热的功能,这些地方的温度总是比较低,有寒冷感。这些生活经验和印象的积累,使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只要一看到红橙色,心里就会产生温暖和愉快的感觉;一看到蓝色,就会觉得冰冷、凉爽。所以,从色彩的心理学来考虑,红橙色被定为最暖色,绿蓝色被定为最冷色。它们在色立体上的位置分别被称为暖极、冷极,离暖极近的称暖色,像红、橙、黄等;离冷极近的称冷色,像蓝绿、蓝紫等;绿和紫被称为冷暖的中性色。

日本色彩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将两个工作间分别涂成灰蓝色和红橙色,两个工作间的客观温度条件即物理上的温度相同,劳动强度也一样。在冷色工作间工作的员工,于59华氏度时感到冷,而暖色工作间工作的员工,当温度从59华氏度降低到52华氏度时,仍然不觉得冷。 从色彩的心理学来说,还有一组冷暖色,即白冷、黑暖的概念。当白色反射光线时,也同时反射热量,黑色吸收光线时,也同时吸收热量。因此黑色衣服使我们感觉暖和,适于冬季、寒带;白色衣服使我们感觉凉爽、适于夏季、热带。 不论冷色还是暖色,加百后有冷感,加黑后有暖感。在同一色相中也有冷色感与暖色干之别。冷暖感实际上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如大红比玫瑰红暖,但比朱红冷,朱红又比红橙冷,只有处于相对关系的红橙和绿蓝才是冷暖的极端。 值得一提的是:物理学上的色温与色彩的冷暖是有区别的,色温越高色越冷,色温越低色越暖,如处在高温条件下的铁块,400℃以下无色,400℃-700℃为暗红色,700℃-1000℃为鲜红色,1000℃以上为白色。灯泡也一样,瓦数越低越发红,越高则越发白。 二、色彩的空间感 在平面上如想获得立方体的、有深度的空间感,一方面可通过透视原理,用对角线、重叠等方法来形成;另一方面也可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彩度以及面积对比来充分体现。 造成色彩空间感觉的因素主要是色的前进和后退。色彩中我们常把暖色称为前进色,冷色称为后退色。其原因是暖色比冷色长波长,长波长的红光和短波长的蓝光通过眼睛水晶体时的折射率不同,当蓝光在视网膜上成像时,红光就只能在视网膜后成像。因此,为使红光在视网膜上成像,水晶体就要变厚一些,把焦距缩短,使成像位置前移。这样,就使得相同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笔记完美加强版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整理

第一章 1,准确理解消费者、消费者心理及消费者行为的概念。(P3—5) 2、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5—7) 3、如何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的学科性质(P9—11)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历史演进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P11—14) 5、学习和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有何现实意义?(P19—24) 第二章 1.谈谈你对卢因一般行为模式的理解P27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内部因素有哪些? P28-P36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P36-P46 4.结合生活中实际例子谈谈你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解。P28—P46 第三章 1.知觉的特性:P55 -59 2. 通过一幅具体的成功广告作品谈谈注意理论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P62~63 3.结合消费实际分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关系。P67-68 4.应用学习理论思考企业如何培养消费者对特定产品的消费习惯?P74—76 5.消费者情绪的分类P81-82 第四章 1、什么是个性?P88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P89 2、试阐述消费者的能力差异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能力差异P93 影响P100 3、比较气质和性格的差异。试分析气质和性格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不同影响。 气质P101 性格P107 气质影响P106 性格影响P112 4、什么是性格?从性格对购买方式的影响来看,你认为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性格P107 性格影响P112 5、阐述自我概念的含义,消费者的自我概念与商品的象征意义有什么关系? 自我概念P113 关系P114 第五章: 1,什么是消费者需要?消费者需要有哪些基本内容P149、P129-P132; 2.没有; 3,什么是动机?如何利用动机冲突推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实现?P149、P144; 4,试阐述消费者需要、动机和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P121、P139; 5,试分析比较几种测量消费者动机的办法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陷。P148 第六章 1.什么是态度?P153态度的构成和功能?P155-P157 2.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P158-P160 3.态度测量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P161-P163 4.试分析现阶段我国消费者心理预期的特点与对策。P178 5,企业应该如何利用消费者的逆反心理开展营销活动?(p172-173 )

广告色彩与消费心理

(II)广告色彩与消费心理 色彩能影响人的情绪,广告作品中的有些色彩会给人以甜、酸、苦、辣的味觉感,如蛋糕上的奶油黄色,给人以酥软的感觉,引起人的食欲。所以食品类的包装与广告普遍采用暖色的配合。 对商品色彩的恰当运用,在广告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必须考虑色彩的心理因素(本专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中有关于色彩和人的情感关系介绍),下面我们再就几个基本色相共有的心理效应作一个简单介绍。 1、红色 视觉刺激强,让人觉得活跃、热烈,有朝气。在人们的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样、好运、喜庆相联系,它便自然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的常用色。同时红色又易联想到血液和火炮,有一种生命感、跳动感,还有危险、恐怖的血腥气味的联想。灭火器、消防车都是红颜色的。 2、黄色 明亮和娇美的颜色,有很强的光明感,使人感到明快和纯洁。幼嫩的植物往往呈淡黄色,又有新生、单纯、天真的联想,还可以让人想起极富营养的蛋黄、奶油及其他食品。黄色又与病弱有关,植物的衰败、枯萎也与黄色相关联。因此,黄色又使人感到空虚、贫乏和不健康。 3、橙色 兼有红与黄的优点,明度柔和,使人感到温暖又明快。一些成熟的果实往往呈现橙色,富于曹养的食品(面包、糕点)也多是橙色。因此,橙色又易引起营养、香甜的联想,是易于被人们所接受的颜色。在特定的国家和地区,橙色又与欺诈、嫉妒有联系。 4、蓝色 极端的冷色,具有沉静和理智的特性,恰好与红色相对应。蓝色易产生清彻、超脱、远离世俗的感觉。深蓝色会滋生低沈、郁闷和神密的感觉,也会产生陌生感、孤独感。 5、绿色 具有蓝色的沉静和黄色的明朗,又与人目然的生命相一致相吻合,因此,它具有平衡人类心境的作用,是易于被接受的色彩。绿色又与某些尚未成熟的果实的颜色一致,因而会引起酸与苦涩的味觉。深绿易产生低沈消极、冷漠感。 6、紫色 具合优美高雅、雍容华贵的气度。含红的个性,又有蓝的特征。暗紫色会引起低沈、烦闷、神秘的感觉。 以上通过一种色相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心理效果介绍。在广告没计中的用色,需要把握住消费者心理,运用特定的色彩关系,发挥出色彩特有的个性.为广告创意锦上添花。

朱莹 实验心理学笔记

北大朱滢《实验心理学》教材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l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l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l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三项实验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几个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形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生活实际。 l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1.睡眠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2.梦的功能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3.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 (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结课作业)

201709考试批次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结课作业

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期末试卷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 结课作业提交起止时间:2017年8月2日--9月11日。(届时平台自动关闭,逾期不予接收。) 2) 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 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 4) 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 5) 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 小论文写作(请从论文选题围,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具体要求如下。总分100分) 一、论文题目 1、由消费心理学看假冒名牌商品泛滥现象。 2、我国健身行业顾客群体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的研究。 3、“黄金周”假日旅游消费心理研究。 4、大学毕业生择业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探析。 5、B2C电子商务中的消费心理研究。 二、论文写作要求 (1)字数要求至少2000字。容要求语言精练、通顺;文章切题、新颖;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2)禁止下列抄袭现象:整段抄、整篇抄;移花接木;冒名顶替;直接从网上下载;雷同现象。 (3)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统一使用小二号黑体,加粗) 摘要(暂只要求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 摘要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 摘要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关键字(三至五个) 关键字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 关键字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正文 中文均采用小四号宋体,西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段落之间不空行 参考文献(统一使用5号宋体)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书籍——著者.书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网络文章——网络文章的作者,文章题目地址 页面设置: 页边距:左3cm 右2.8cm;上,下边距为默认值:上2.54cm ,下2.54cm ,页眉1.5cm,页脚1.75cm 正文行距:(多倍行距)1.25倍 我国健身行业顾客群体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体育消费心理、顾客群体的消费特征,指出了当前健身行业经营模式下大众进行体育消费的基本情况和出现的问题,采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实际健身行业顾客群体消费特征对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顾客消费建立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之上。 关键字:顾客、健身、消费 体育消费行为指体育消费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支付货币等方式用于体育活动支出的各种经济活[1]。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健身行业也蓬勃的发展,其的顾客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近些年,健身行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行列。与此同时,国际层面的健身俱乐部涌入中国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赢得竞争提升市场竞争力已变成主要问题。本文旨在科学地掌握顾客群体消费行为特征和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普通心理学笔记(一)

普通心理学笔记(一)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三)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四)人的心理具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特点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第三第一文库网节?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①脑功能的定位(localization),即不同的心理功能是由哪些脑区来完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②心理免疫学(psychoimmunology),即人的思想和情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③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方法等。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 行为主义产生在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等人。 行为主要的研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 行为主义要探索的问题主要有: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能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等。 三、心理分析的研究 后弗洛伊德主义者艾里克逊等: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主要以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他们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他们把青年期看成力比多(“性”能,libido)活动的高潮时期,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过分强调它在儿童时期的影响。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书中指出: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这本书的出版标志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言语报告法、反应时记录法、计算机模拟方法等。

(消费者行为类)消费者的颜色心理

消费者的颜色心理 报告内容: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时尚女性不仅用各种颜色的服饰来装扮自己,还经常变换头发和彩妆的颜色来与自己的服饰相配,甚至有些时尚前端的女性还将隐形眼镜的颜色与其彩妆和服饰来搭配以显示自己的个性。人们试图用各种颜色包装自己,因此他们在选择各种产品时也开始将颜色纳入他们购买决策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甚至是购买汽车这样的大件产品。 根据前进策略与零点调查关于乘用车的市场研究报告可知,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考虑因素中,颜色和外观造型等指标虽然不及价格、油耗等汽车的经济性指标和配置、动力等技术性指标重要,但其受重视程度已经高于“售后服务”和“内部装饰与空间”等要素,对目前的多数中国人来说,购买汽车的选择余地并不大,外观颜色便是体现车主“个性主张”的重要元素。颜色已在消费者购买车、手机、手表等产品的决策过程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厂商若想使自家的产品深得目标客户群体的认可,就需要深入挖掘“颜色”之中蕴藏的巨大商机。 前进策略与零点指标数据网于2004年2月最新合作完成的《产品工艺设计重要元素——色彩流行特点研究报告》中指出了消费者对于不同产品的颜色选择偏好。该项调查是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842名18-60岁的当地居民利用SuperCATI快速电话调查系统进行的随机抽样电话访问。 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颜色选择偏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本次研究发现,消费者在对不同产品进行颜色选择时,和服装颜色选择不同的是,汽车、手机和手表等高科技工业品,倾向趋于一致,但仍有细微差异。

其中黑白两色是消费者平时喜欢选择的主流颜色,无论是在服装、还是手机、手表、汽车等工业产品中间,消费者选择黑白两色的倾向性都很高,消费者对黑色在汽车上的偏好以及白色在服装上的选择高于这两种颜色与其它产品的结合。 红色和绿色也是大众喜欢的两种色彩,但是到购买具体产品时,这两种颜色却不是大众的经常性选择。 蓝色也是大众比较喜欢的颜色,对于蓝色系列的休闲服装,大部分消费者会比较青睐,毕竟蓝色牛仔服装是休闲服装中的重头戏。而蓝色的手机、手表、汽车相对来说比较小众,选择的消费者较少。 银色是个很特殊的颜色,尽管消费者平时在表明自己喜欢的颜色时总是很少关注它,但是在选择手机、手表、汽车等工业产品时却将橄榄枝一再的抛向它,消费者的解读是银色能体现他们追求科技产品的简约和现代技术感。但在选择休闲服装时,人们选择银色系列服装的几率极低。表明对于银色消费者在服装和高科技产品的相配观截然不同。 而黄色、紫色、咖啡色等颜色本身就不属于大众色彩。也许在某个细分群体的颜色选择中会有突出表现,但是在整个消费群体中间,它们在各种产品的色彩选择上都不会成为主流颜色。 从手机、手表、汽车的颜色选择推而广之,市场上的其它产品在颜色上也同样会存在着关联和影响,也许是协调一致的,也许是强烈反差的,也可能是相互匹配的。一个敏锐的企业在设计自己的产品时,不但要考虑消费者对自身产品颜色的偏好,同时也需要了解消费者对关联产品颜色的选择。因为“配”是消费者的基本行为规则,消费者会注意手表和衣服的搭配是否合适,进而可能关注手表和手机是否相协。

色彩心理说课稿

《色彩心理》说课稿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 动机;能力和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和思维萌芽(灵长 类)三个阶段。 1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客观 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 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创始人是杜威和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他把人的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 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3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心理学考研笔记(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关于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为了达到研究内隐的精神过程的目的,我们通过刺激与外部行为共同进行推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2.情绪、情感与意志 情绪和情感: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 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3.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征:人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稳定的个体心理差异,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可能用客观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系统性: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处在一个有组织的系统中。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从不同层次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系统与各要素的关系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真确的唯一标准。任何心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能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 伦理性:忌讳采取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及可能造成研究对象身心受到伤害或者有悖伦理性原则的方法 2.具体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适合以下情况使用: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控制; 在控制的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由于社会道德,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其缺陷主要表现为:难以重复观察,观察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自然中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很多,因此对结果难以精确分析; 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不出现需要研究的现象; 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经验,目的,兴趣等取向和技能的影响。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使用心理测验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基本要求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具体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条件下进行; 自然实验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景中进行。 调查法:以大众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具体可以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方式进行。 (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哲学影响:17-19世纪欧洲各国的哲学,主要指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和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笛卡尔(唯理论):相信理性真实性,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天赋观念 洛克(经验论):白板说,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经验中获得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感官和神经系统的各项发现为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基础开辟了前景也奠定了基础

FPA性格色彩分析(汇总)

FPA性格色彩测试题目: 1.关于人生观,我的内心其实是: A 希望能够有尽量多的人生体验,所以会有非常多样化的想法。 B在小心合理的基础上,谨慎地确定自己的目标,一旦确定会坚定不移地去做。 C更加注重的是取得一切有可能的成就。 D宁愿剔除风险而享受平静或现状。 2.如果爬山旅游,在下山回来的路线选择上,我更在乎: A好玩有趣,所以宁愿新路线回巢。 B安全稳妥,所以宁愿原路线返回。 C挑战困难,所以宁愿新路线回巢。 D方便省心,所以宁愿原路线返回。 3. 通常在表达一件事情上,我更看重: A说话给对方感受到的强烈印象。 B说话表述的准确程度。 C说话所能达到的最终目标。 D说话后周围的人际感受是否舒服。 4. 在生命的大多数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更加欣喜于和希望多些: A刺激。B安全。C挑战。D稳定。 5. 我认为自己在情感上的基本特点是: A情绪多变,经常情绪波动。 B外表上自我抑制能力强,但内心感情起伏极大,一旦挫伤难以平复。 C感情不拖泥带水,较为直接,只是一旦不稳定,容易激动和发怒。 D天性情绪四平八稳。 6. 我认为自己在整个人生中,除了工作以外,在控制欲上面,我: A没有控制欲,只有感染带动他人的欲望,但自控能力不算强。 B用规则来保持我对自己的控制和对他人的要求。 C内心是有控制欲和希望别人服从我的。 D不会有任何兴趣去影响别人,也不愿意别人来管控我。 7. 当与情人交往时,我倾向于着重: A兴趣上的相容性,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对他的爱意溢于言表。 B思想上的相容性,体贴入微,对他的需求很敏感。 C智慧上的相容性,沟通重要的想法,客观地讨论辩论事情。 D和谐上的相容性,包容理解另一半的不同观点。 8. 在人际交往时,我: A心态开放,可以快速建立起友谊和人际关系。 B非常审慎缓慢地进入,一旦认为是朋友,便长久地维持。 C希望在人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D顺其自然,不温不火,相对被动。 9. 我认为自己大多数时候更是: A感情丰富的人。B思路清晰的人。C办事麻利的人。D心态平静的人。 10. 通常我完成任务的方式是: A经常会赶在最后期限前完成。 B自己做,精确地做,不要麻烦别人。 C先做,快速做。 D使用传统的方法,需要时从他人处得到帮忙。 11. 如果有人深深惹恼我时,我: A我会避免摊牌,因为那还不到那个地步,那个人多行不义必自毙,或者自己再去找新朋友。B深深感到愤怒,如此之深怎可忘记?我会牢记,同时未来完全避开那个家伙。 C会火冒三丈,并且内心期望有机会狠狠地回应打击。 D内心感到受伤,认为没有原谅的可能,可最终很多时候还是会原谅对方。 12. 在人际关系中,我最在意的是: A 得到他人的赞美和欢迎。 B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欣赏。 C得到他人的感激和尊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