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

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高洪深考试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经济区域: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结构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区域结构:各个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空间中所处的区位位置和其数量对比关系的总和。

5综合经济区: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系统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乡结合,拥有某些方面优势和一定经济发展实力,可以为实施更高一级总的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

6城市化: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

7核心区:指在全国或者区域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

8外围区: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水平低的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9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者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

济政策,形成一个跨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10区位单位:指布局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

(往年的考试不会超出这个界限)

二、重点理论和考试的考点(只要记住,考试九十分以上没有任何

问题)

1、经济发张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理论(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2、简述点辐射理论:

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逐渐扩散到周边地区的一种辐射方式。

3、线辐射理论: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者上下游地区推开的一种辐射方式。

4、面辐射理论

某些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小城市连成一片,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辐射源,并进一步和周边地区进行相互辐射,这些地区表现为一个面,因此称之为面辐射。

5点轴渐进开发模式理论:

“点”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轴”是连接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通讯设施等。

6、根据核心-边缘理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离散型、聚集型、扩散型、均衡型。

7、赖利引力模型:F ij=(G*P i P j/r ij2);式子中F表示i城市与j 城市的相互作用力,P i和P j表示两城市的人口规模,r表示两城市间的距离,G 表示引力常数。

7、中国的十大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

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川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海峡两岸城市群。

8、区位熵:i地区j部门的产值占i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和全国j 部门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的比值就称做区位熵。

9、中国的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5个)

10、中国的副省级城市: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再加上

东北的:沈阳、长春、哈尔滨;

华东的:南京、杭州、济南;

华南的:广州;

华中的:武汉;

西部的:成都、西安。

11、中国的发展轴:西北轴、东北轴、南北轴、西南轴、沿江产业带、沿海产业带;

1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类型(按一体化水平划分)

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按一体化范围划分)

部门一体化、全面一体化;

(按参加国的经济水平划分)

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13、区位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

地区性投入、地区性需求、输入的投入、外部需求;

14、佩鲁将经济空间相应的分为四类:

统计学上同一或均质的经济空间、作为势利场的空间、计划经济空间或政策运用的经济空间。

15、布德维尔将区域分为三类:

均质区域、极化区域、计划区域。

16、农业区位论: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农业土地利用呈现同心圆圈层次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业、畜牧业。

17、韦伯工业区位论:提出三条区位法则:运输区位法则、劳动区位法则、集聚法则。

18、泰勒的中心区位论:认为组织物质的生产与流通的最有效的空间结构是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组成的网络体系。

19、廖什的市场区位论:认为每个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范围是由资源供应范围和消费市场需求范围共同决定的。

20、中国的八大综合经济区:

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大西北经济区。

21、经济区域的划分:类型经济区、综合经济区(包括基层经济区、省级经济区、基本经济区)

21、中国的六大经济特区: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岛、喀什

22、经济特区的类型:

贸易型经济特区、工业型经济特区、工贸结合型经济特区、科技型经济特区、金融型经济特区、旅游型经济特区、综合型经济特区23、城市的区域功能:集聚功能、辐射功能、创新功能、协调功能、区域经济中心作用。

24、主导产业: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在区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25、二重结构理论:

一是从量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所占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二是从质上讲,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企业。

简而言之就是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断层。

(此总结中没有发展极、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

赋理论的总结,因为国际经济学里面都学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区域经济名词解释及简答(完整版)

名词解释 1.区域: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开发:一般指对具有某种或某几种资源的区域进行的开发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属于区域发展早期阶段的过程。 3.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4.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是关于企业合理选址的理论,即通过对运输成本、工资成本和集聚效益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计算,选择产品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厂理想区位的理论方法。 5.人力资源的概念: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一般来讲,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范围内的人力资源,但有时也指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 6.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产出的增长。 7.经济发展又称经济进步,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过程。 8.极化效应: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对外围地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将外围地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聚集到中心,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9.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通过其产品、资本、人才、信息的活动将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导到周围地区,从而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10.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 11.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各产业的组成状态和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生产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12.资源结构:所谓资源结构,就是指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13.区域主导产业:是指那些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产值上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区域主导产业决定着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区域在全国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14.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当时还不成熟、经不起竞争,且具有发展潜力和战略意义的产业。

(完整版)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名词解释1、区域结构: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2、区位论: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 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课后答案 1、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观点有哪几种?请分别论述。 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就是古典的区位论。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 克里斯·泰勒、廖什: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2、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么关系?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 虽然凯恩斯的理论并不是针对某一区域经济问题的,然而他所提出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的思想对当时各国采取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影响很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有哪些特点? (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

区域经济学教学教案(新)

欢迎阅读吉林工商学院教案 区域经济学 主讲教师:韩淑梅

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传统意义上的区域 区域: 不同学科的不同理解 自然地理学:自然区域 政治学:行政区域 社会学: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

经济学:经济学将区域视为由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不同学科理解的共同点: 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某种活动空间分异规律的一种认识。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 经济区域: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经济区域特点: 1、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2 3 世界 1. 2. 台) 定义: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影响: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是伪科学的、不合理的,就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对象: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狭义对象: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三部分:区际关系 第四部分: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 第五部分: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 第六部分:区域经济学的展望 三、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 9 》。 ( 区位》。 ( ( (4)1940年德国地理学家A.廖什(A.Losch)的市场区位论(实际上是工业区位论),《经济的空间分析》。 二、现代区位理论 (1)从单位经济客体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区域总体经济结构优化决策与实践中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密切联系,从区域整体和动态角度研究。 (2)从纯理论模型研究变为力求贴近区域实践和现实的区域计量研究,由静态的空间区委选择转变为各不同发展阶段经济课题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变化过程的决策为预测未来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李赫龙 名词解释(部分) 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2,经济区位:产业、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经济活动最适合的空间位置,是关于经济过程的一种相对区位。是资本、技术和其他经济要素高度积聚的地区,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 3,经济辐射: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之间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替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习惯势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4,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集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5,二元产业结构:就是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同时并存的现象。 6,区域: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的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性或异质相关联的地域单位。 7,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即指向周围区域的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8,极化效应:指伴随主导产业或推动型产业在一定地域形成,从而使其它产业在周围地域集中的现象,也是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中的过程。 9,均质区域:根据区域内某些重要因素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划分的区域。 10,极化区域:根据若干异质部分在功能上紧密联系进行划分的区域。 11,计划区域: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 12,区位:是资本、技术和其他经济要素高度积聚的地区,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 13,区域经济发展: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 第一章导论 1.简述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①自然条件的不同:区域差异可以理解为“级差收益” ②资源的稀缺性:要求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生产要素的不均衡分布和不完全流动性 (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 ①规模经济 ②聚集经济 (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运输成本、储藏成本和空间成本 (4)创新能力的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 2.区域有什么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特征:地域性;独立性;开放性;综合性。 影响: (1)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发展可以借鉴其他区域的经验,但必须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区域具有独立性。区域从地理位置上看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征。所以应区别对待每个区域,找到针对不同区域发展的政策、方法,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3)区域之间在许多方面没有根本差别,人为的限制性较少。区域之间的互补性强,则开放程度越高,因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区域是一个整天、体,是各因素的综合,只有处理好各利益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1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高洪深考试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经济区域: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结构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区域结构:各个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空间中所处的区位位置和其数量对比关系的总和。 5综合经济区: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系统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乡结合,拥有某些方面优势和一定经济发展实力,可以为实施更高一级总的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 6城市化: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 7核心区:指在全国或者区域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 8外围区: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水平低的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9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者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

济政策,形成一个跨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10区位单位:指布局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 (往年的考试不会超出这个界限) 二、重点理论和考试的考点(只要记住,考试九十分以上没有任何 问题) 1、经济发张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理论(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2、简述点辐射理论: 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逐渐扩散到周边地区的一种辐射方式。 3、线辐射理论: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者上下游地区推开的一种辐射方式。 4、面辐射理论 某些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小城市连成一片,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辐射源,并进一步和周边地区进行相互辐射,这些地区表现为一个面,因此称之为面辐射。

(完整版)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完整版)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名词解释1、区域结构: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2、区位论: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 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课后答案 1、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观点有哪几种?请分别论述。 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就是古典的区位论。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 克里斯·泰勒、廖什: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2、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么关系?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61120 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学/Region Economics 学时:32学分:3 适用专业:经济学开课学期:4 开课部门:经济与管理学院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区域经济学是从宏观角度研究一国之内区域经济系统的运行、关联与调控的科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从区域经济系统描述入手,以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就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联系和区域经济管理的有关范畴、原理和实际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该课程在注重区域经济基本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注意反映本学科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新成果,并对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解区域与区域经济的科学内涵,了解区域经济系统运行的过程和规律,掌握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演进、优化以及我国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了解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分工的基本理论和区域开发原理。本课程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树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运用系统研究的思想,掌握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并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高洪深考试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旳场合。 2经济区域:人旳经济活动所造就旳、环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旳、具有特定地区构造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旳经济社会综合体。 3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旳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有关旳区域决策旳科学。 4区域构造:各个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空间中所处旳区位位置和其数量对比关系旳总和。 5综合经济区:是一种以中心都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系统为脉络,上下级都市密切联系,城乡结合,拥有某些方面优势和一定经济发展实力,可觉得实行更高一级总旳目旳独立承当一种方面任务旳连接成片旳区域。 6都市化:一种国家或者一种地区旳人口、产业、资本、市场旳集中过程。 7核心区:指在全国或者区域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旳地区,一种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旳重要地区。 8外围区: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旳地区,处在经济技术水平低旳梯度上,接受核心区旳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9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邻近旳国家或者地区,为了维护共同旳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伙,互相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渐消除成员国间旳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旳社会经

济政策,形成一种跨国界旳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旳统一旳经济区域旳过程。 10区位单位:指布局与某一区位上旳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旳各个构成部分。 (往年旳考试不会超过这个界线) 二、重点理论和考试旳考点(只要记住,考试九十分以上没有任何 问题) 1、经济发张与现代化进程中旳辐射理论(重要内容) 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限度较高旳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限度相对较低旳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旳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旳传播。 2、简述点辐射理论: 一般以大中都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逐渐扩散到周边地区旳一种辐射方式。 3、线辐射理论: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海旳陆地带为辐射旳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者上下游地区推开旳一种辐射方式。 4、面辐射理论 某些地区旳中心都市和小都市连成一片,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能力旳辐射源,并进一步和周边地区进行互相辐射,这些地区体现为一种面,因此称之为面辐射。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区域结构:区域不是无序事物和现象的集合,而是由网络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一个 地区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最初并不存在,而是逐渐形成和演化的。这种结构的形 成过程也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当然,对于不同的地区,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差异很大。如何把握区域结构特征是区域经济建设的关键。2.区位理论:研究如何为每个制造商找到 最佳生产地点,以使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理论。 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课后答案 1.传统的区域经济观是什么?请分开讨论。传统的区域经济学是经典的区位理论。核 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区位是区位理论。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因素和集聚因素,并相信最初根据运输 成本选择的地点会发生变化。他首次将产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了货运、劳动力成 本和集聚效应。 克里斯泰勒、廖什: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 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 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2.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 大危机。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 尽管凯恩斯的理论并非针对区域经济问题,但他的政府调控和干预经济活动的思想对 当时各国采取的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3.二战后区位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到贴近区域实际的应用区域模型的构建; (3)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名词解释12、区位论: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课后答案 1?请分别论述。 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就是古典的区位论。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 克里斯??泰勒、廖什: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2、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么关系?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 虽然凯恩斯的理论并不是针对某一区域经济问题的,然而他所提出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的思想对当时各国采取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影响很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有哪些特点? (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 (3)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 (4)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 4.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1)新区域经济观就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2)新区域经济观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种结构。(3)新区域经济观强调了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问题。 (4)新区域经济观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和如何组织区域经济联系。 (5)新区域经济观强调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 扩展习题及名词解释1、涓滴效应: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 2、区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空间形式,决定区域生产专业化、区际联系的性质和规模,各个区域内部的部门比例和一国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动态变化。 3、区位:厂商经营生产活动的位置。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