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吴爱武在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吴爱武在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吴爱武在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吴爱武在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吴爱武在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7月4日)

同志们: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做好生态县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我县生态县建设步伐,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刚才,爱龙同志通报了我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工作进展情况,王斌同志宣读了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一会儿,长安大学专家组还要对业务干部进行培训。下面,我讲三点意见,请同志们一并抓好落实。

一、充分认识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

生态县建设是洛南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倾力打造生态旅游基地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我县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十二五”时期,推进县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实现“一市三基五业”宏伟目标,既要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发展路子,又要进一步凸显我县生态优势,提升对外形象,增强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县投资,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展生态县建设,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对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不断优化我县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推动突破发展。作为这项工程的蓝图和纲领,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镇、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作,集思广益,精心编制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态县建设规划,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抢占先机、赢得机遇,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牢牢把握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的原则和重点

要按照“发展为要、环境优先,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总体思路,严格遵循四项原则,牢牢把握五个重点,认真负责地编制出高质量、高水准的规划。

一要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要在全面掌握我县经济、社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保障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结合我县县情及有关规划、相关政策,在分析好我县各项生态县建设要素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生态建设规划指标体系,突出资源、环境、区位等特点,使之成为引领我县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三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要立足实际,细化分工,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攀比,选择生态镇、生态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四要坚持便于操作的原则。规划目标和措施要与洛南县“十二五”规划紧密衔接,既要具有前瞻性,又要注重科学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尽可能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

按照国家环保部《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大纲》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规划编制应当突出以下五个重点:一是生态经济建设。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循环经济企业,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友好型服务业。二是资源保障建设。要重点做好水土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保护工作,积极开发和推广清洁能源。三是生态环境建设。要突出抓好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矿区地质生态环境改善、物种和基因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四是人居环境建设。要以生态社区建设为重点,逐步改善城市环境,着力保障社会稳定,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五是安全体系建设。要重点做好污染防治、矿山安全、防灾减灾等工作,为推动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切实加强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生态县建设规划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生态县建设能

否取得实效。目前,我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各镇、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负

责地编制好生态县建设规划,努力提升生态县建设工作水平,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进程。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镇、各部门一把手要切实加强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搞好综合协调,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切实抓好规划编制资料收集工作。各镇在做好自身承担的资料收集工作的同时,要搞好辖区行政村资料的统筹汇总。各部门也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联系协调,及时向县环保局、规划编制部门提供资料、汇总情况。

二要广泛动员,集中民智。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各镇、各部门要特别重视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采取标语、横幅、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规划编制工作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享

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内容更加符合县情、镇情、村情。

三要通力协作,确保实效。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部门要通力协作,确保实效。环保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规划编制的协调、组织、督查职责,对资料收集工作全程跟踪指导,加强与编制单位的沟通协调,与上级部门搞好衔接。各镇、各部门要根据县政府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认真抓好各自工作落实,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如期高效完成。

同志们,生态县建设是发展之需、利民之举、长远之计,事关“一三五”宏伟蓝图的实现,事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县政府希望各级、各部门本着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努力编制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县建设规划,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苍南生态县建设规划

苍南生态县建设规划

目录 1 总论 (1) 1.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1.1.1 指导思想 (1) 1.1.2 基本原则 (1) 1.2 规划编制的依据 (1) 1.3 规划范围 (2) 1.4 规划年限 (2) 2 现状分析与评价 (2) 2.1 基本情况 (2)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 2.1.2 经济发展现状 (2) 2.1.3 社会发展现状 (3) 2.2 资源与环境质量 (4) 2.2.1 资源利用情况与支撑能力分析 (4) 2.2.2 环境质量现状 (6) 2.3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7) 2.3.1 水土流失 (7) 2.3.2 自然灾害 (7) 2.3.3 水环境污染严重 (7) 2.3.4 固体废物污染 (8) 2.3.5 海洋生态系统衰退 (8) 2.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8) 2.4.1 有利条件 (8) 2.4.2 制约因素 (10) 3 生态县建设规划目标 (11) 3.1 总体目标 (11) 3.2 阶段目标 (11) 3.3 生态县建设的指标体系 (12) 3.4 生态县建设的指标可达性分析 (14) 4 生态建设功能区划 (15) 4.1 生态建设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15) 4.2 生态建设功能区划分方案 (16)

4.3 生态建设功能区分析 (16) 4.3.1 西北水源生态保护区 (16) 4.3.2 东北城镇生态协调区 (17) 4.3.3 西南矿山生态恢复区 (17) 4.3.4 东南农林生态发展区 (17) 4.3.5 东部海岸带与岛屿生态建设区 (18) 5 生态县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19) 5.1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19) 5.1.1 建设目标 (19) 5.1.2 培育苍南特色的生态产业带 (19) 5.1.3 生态工业建设 (21) 5.1.4 生态农业建设 (24) 5.1.5 生态型第三产业建设 (26) 5.2 城乡生态人居建设 (28) 5.2.1 建设目标 (28) 5.2.2 城镇人居环境建设 (29) 5.2.3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31) 5.2.4 城乡统筹发展 (32) 5.3 资源和环境保障体系建设 (34) 5.3.1 资源可持续利用 (34) 5.3.2 生物多样性保护 (39) 5.3.3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40) 5.3.4 生态环境修复 (40) 5.3.5 城乡生态安全 (41) 5.4 生态文化建设 (43) 5.4.1 建设目标 (43) 5.4.2 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发扬 (43) 5.4.3 现代生态文化建设 (43) 6 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 (45) 6.1 苍南生态县建设近中期重点工程项目汇总表 (45) 6.2 重点工程经费概算 (48) 6.2.1 经费概算 (48) 6.2.2 经费来源 (48)

吴爱武在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吴爱武在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7月4日) 同志们: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做好生态县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我县生态县建设步伐,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刚才,爱龙同志通报了我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工作进展情况,王斌同志宣读了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一会儿,长安大学专家组还要对业务干部进行培训。下面,我讲三点意见,请同志们一并抓好落实。 一、充分认识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 生态县建设是洛南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倾力打造生态旅游基地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我县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十二五”时期,推进县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实现“一市三基五业”宏伟目标,既要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发展路子,又要进一步凸显我县生态优势,提升对外形象,增强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县投资,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展生态县建设,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对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不断优化我县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推动突破发展。作为这项工程的蓝图和纲领,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镇、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作,集思广益,精心编制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态县建设规划,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抢占先机、赢得机遇,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松阳生态县建设规划

松阳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松阳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八月

《松阳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 责任表 编制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编制协作单位:松阳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负责人:王飞儿 参加人员:李文红杨晓春金婧靓 叶根基田平戴露莹 阙勇东边金云占夏欢 杨佳王利军 审核:赵云升王飞儿 审定:周才用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规划修编背景 (1) 1.2 规划编制依据 (1) 1.3 规划指导思想 (2) 1.4 规划原则 (3) 1.5 规划范围与期限 (3) 第二章规划区域现状 (5) 2.1 自然环境概况 (5) 2.2 社会经济概况 (6) 2.3 生态资源概况 (8) 2.4环境质量 (10) 第三章生态县建设回顾 (12) 3.1 生态县建设工作及成效 (12) 3.2 生态县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16) 3.3生态县建设主要困难及问题 (17) 第四章规划目标和建设指标体系 (20) 4.1 规划总体目标 (20) 4.2 规划阶段目标 (20) 4.3 规划指标体系 (21) 4.4 生态县建设可达性分析 (22) 第五章生态功能区划 (28) 5.1 生态功能区划 (28) 5.2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29) 5.3 生态建设区域导向及要求 (31) 第六章生态县建设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38) 6.1 构建高效低碳的生态产业 (38) 6.2 建设安全洁净的生态屏障 (50)

6.3 构筑和谐宜居的生态人居 (66) 6.4 培育文明进步的生态文化 (77) 第七章重点工程及效益分析 (83) 7.1 重点工程 (83) 7.2 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 (84) 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89) 8.1 政策法规保障 (89) 8.2 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 (90) 8.3 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 (92) 8.4 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 (93) 附表松阳县重点工程及责任分解表 (97)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1. 总则 1.1 任务的由来 1.2 规划编制的范围(行政辖区) 1.3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4 规划编制的依据 (1)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 (2)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3)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 (5)相关生态省建设规划 2. 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2.1 自然地理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生态环境现状 2.4 主要资源状况 2.5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 2.6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对比《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3.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以人为本,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重视生态人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

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3)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攀比。通过规划编制,选择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突破,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4)便于操作的原则。规划要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相衔接,与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相衔接。规划目标与措施应尽可能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 3.2规划时限 以规划的前一年为基准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应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或中长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 3.3规划目标 3.3.1 总体目标 对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预期目标进行定量与定性的描述,以充分展示规划远景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可按规划的不同时限确定总体目标。 各地根据实际,生态县创建一般以5-10年为期,生态市创建一般以5-15年为期。 已开展生态省建设的地区,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目标、任务,要与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相衔接。 3.3.2具体建设指标 具体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参见《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对指标进行补充。指标的确定应与不同规划期的目标相一致,并便于阶段工作考核。 3.3.3规划指标体系 列表表述生态县、生态市规划建设时段和指标值。 3.3.4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4. 生态功能区划(依据省域生态功能区划制订) 4.1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4.1.1 生态功能区的基本概况 4.1.2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特点、生态敏感性、生态功能服务重要性评价,以及主导功能定位 4.1.3 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方向 4.2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关系 重点说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阐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明确禁止、限制和鼓励、倡导发展的产业方向及建议。

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打印版)

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修订稿) 摘自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195 号)《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 一、生态县(含县级市)建设指标 1、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县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 2、建设指标 序 号 名称单位指标说明经 济发展1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人 约束性 指标经济发达地区 县级市(区)≥8000 县≥6000 经济欠发达地区 县级市(区)≥6000 县≥4500 2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 元 ≤0.9 约束性 指标3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m3/万元 ≤20 约束性 指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 4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 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60 参考性 指标 生态环境保护5 森林覆盖率 % 约束性 指标山区≥75 丘陵区≥45 平原地区≥18 高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90 6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 约束性 指标山区及丘陵区≥20 平原地区≥15 7 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 约束性 指标

8 水环境质量 —— 达到功能区标 准,且省控以上 断面过境河流水 质不降低 约束性 指标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9 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约束性指标 10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 (GDP) 约束性 指标化学需氧量(COD)<3.5 二氧化硫(SO2) <4.5 且不超过国家总 量控制指标 11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80 约束性工业用水重复率≥80 指标 12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0 约束性 指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90 且无危险废物排 放 13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12 约束性指标 14 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 比例 % ≥50 参考性 指标 15 秸秆综合利用率% ≥95 参考性指标 16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 用率 % ≥95 约束性 指标 17 化肥施用强度(折纯) 千克/公顷<250 参考性指标 18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100 约束性 指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9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5 参考性指标 20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 ≥3.5 约束性指标 社会进步 21 人口自然增长率‰ 符合国家或当地 政策 约束性 指标 22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95 参考性 指标二、指标解释 第一部分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

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1—2015年) 前言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这既是对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反思,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突破。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春节亲临福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之际实地指导;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到福建,对海西建设细致关心与具体指导;多个中央部委、中央企业协力支持海西战略实施推进,为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福建省迈入了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国务院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目标、任务分工、建设布局和先行先试政策。闽北作为福建生态资源大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生态市,自觉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事关大局、事关未来,意义重大。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进一步要求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2年3月,福建省第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同年8月,福建省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第四个生态省建设试点。2004年11月,省委、省政府正式颁布《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闽委发[2004]15号),明确提出建设福建生态省的目标,并提出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快组织编制市、县(区)生态建设规划,并经同级人大批准颁布实施。 南平市生态优势明显,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00年11月,南平市政府向省环保局报送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请示》,并报请国家环保总局批准。2001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88号文批准南平市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2008年12月,南平市顺利通过了环保部授权福建省环保局组织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初审验收,并报环保部审核命名。 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建瓯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市的战略部署,提出既要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力争在海西绿色腹地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作贡献,着力打造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又要把建设生态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规划,与南平建设海西绿色腹地相结合,与本地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建瓯的创建特色和模式,使建瓯的生态市建设走在南平市、福建省前列。创建生态市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事关全市乃至南平市跃升发展的战略任务,将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本规划时段为2011~2015年,规划到2014年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到2015年初步建成绿色突显、工贸发达、生态休闲、文明和谐的闽北绿色生态经济强市,率先在南平、全省中建设成生态市。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举全市之力投入并参与生态市建设,按照国家生态市考核标准、福建生态省建设和南平生态市建设要求,从全市实际出发,编制了《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提出生态市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思路,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和工作措施。本规划纲要是建瓯市建设生态市的指导性文件,是各乡镇和各部门编制相关规划以及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市情概况 1.地理环境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1.总论 1.1规划提出背景 “十二五”期间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环境压力也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并实施,是确保县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重要保障。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 第一,生态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十三五”期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总量控制。现在国家在强调能源总量控制,特别是煤炭总量控制、耕地总量控制(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制度)、水资源消费总量控制等。二是结构优化。从能源结构优化来看,主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等,同时尽可能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还有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结构优化。三是效率提高。不仅是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而且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要提高。 第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涉及两方面:一是环境污染治理,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此外,还要注重

一些新污染的治理,比如说光污染、声音污染、电子垃圾污染等的治理。二是生态建设。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荒漠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第三,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包括四个基本内容。一是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产业。二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将生态建设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统一。三是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生态空间。生态空间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主体功能区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二是国土整治,包括防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问题。三是推进新型绿色城镇化,包括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 第五,生态社会。生态社会建设重点也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文化建设,即要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问题。二是进行生态行动,让机关、企业、居民各个方面都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 1.2目的和意义 本规划以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按该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弄清辖区内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提出“十三五”期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目标的对策及措施,切实处理好“十三五”期间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为建立

长丰生态县建设规划

长丰生态县建设规划 (2004——2020年) 前言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长丰县作为省会合肥市辖县、皖中的重要城郊县之一,坚持用近二十年时间建成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县,既是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重大战略决策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县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建设生态县的目的,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以及循环经济理念、系统工程方法,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环境质量改善为前提,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与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和实施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保证生态县建设的有序开展,根据《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和《合肥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编制了《长丰生态县建设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以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我县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点提出了生态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建设重点、保障措施和近期准备实施的项目计划。今后,随着生态县建设的不断推进,将对本《规划》内容进行适时调整、补充和完善。 第一章生态县建设背景、基础条件及发展环境 一、生态县建设的背景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污染和恶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的共同目标。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已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把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作为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为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省委、省政府立足于省情,及时作出建设生态安徽的重大战略决策,编制了《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合肥市编制了《合肥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近十年来,各级政府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并当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重要举措,在不同领域积极实施并取得巨大成效。建设生态长丰既是我县积极融入世界新的发展潮流,走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之路的需要,也是我县顺应改革开放,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更是我县挖掘和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实现优农富民目标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科学制定规划,加快生态县建设进度,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为后代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二、生态县建设的基础条件

某生态县建设规划

苍南生态县建设规划 苍南县人民政府 二OO五年六月

苍南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余梅生 常务副组长:章方璋 副组长:王宗泽 成员:黄锦耀(县委办)李道骥(县府办) 陈绍军(县委办)李美君(县委农办) 林维清(县府办)温兴华(县委组织部) 李晖华(县委宣传部)杨绍霖(县发展计划局) 黄美雪(县环保局)丁振俊(县经贸局) 高友平(县财政局)潘贤同(县科技局) 黄孝维(县国土资源局)冯存鎏(县规划建设局) 林周良(县水利局)苏静平(县农业局) 林志平(县林业局)尤祖铭(县交通局) 金朝鸣(县文化局)梁峰(县教育局) 白直营(县广电局)张端助(县旅游局) 林志恺(县海洋与渔业局)王清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林祥明(团县委)于春华(县妇联) 陈学龙(县发展计划局)张秀明(县环保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黄美雪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陈学龙、张秀明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规划委托单位:苍南县人民政府 规划编制单位: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规划编制协作单位:苍南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苍南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组主要成员 规划编制负责人:刘瑜(工程师) 主要参加人员:柯紫霞(高级工程师) 徐鹏炜(高级工程师) 张雍(助理工程师) 陈学龙(县发展计划局) 张秀明(县环保局) 方俊(县发展计划局) 项茹芸(县环保局) 汤秀秀(县环保局) 欧阳望(县环保局) 审核:谭湘萍黄美雪

前言 跨入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也将作为今后各级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省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是立足省情,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面对新的发展要求,温州市委、市政府也作出了建设生态市的战略部署,把建设生态市作为温州“一港三城”战略顺利推进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载体,规划到2015年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规范,2020年建成山水相依、集约循环、和谐共生的生态温州。 苍南生态县建设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省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落实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温州生态市建设的战略目标要求,实现全县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和战略举措。创建生态县是苍南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事关全县跨越式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了保证生态县建设的顺利推进,苍南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温州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按照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镇(乡)建设与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组织编制了《苍南生态县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要求,从苍南县的实际出发进行编制,并和正在实施或即将颁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温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和苍南县各领域的发展规划相衔接。《规划》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提出切合苍南实际的生态建设具体措施,力求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生态县建设的顺利开展。 《规划》由苍南县人民政府委托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编制,由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其间得到了全县各政府部门和有关乡镇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在此,对所有指导和帮助本规划编制的领导、专家和有关人员表示感谢。

平昌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说明

《平昌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情况说明 平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夕谦 (2009年10月12日) 一、规划编制背景及过程 原国家环保总局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2004年四川沱江特大污染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作出“建生态四川,还三江清水”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正式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和生态县建设;巴中市委市政府从2005年开始提出建设全国生态市,我县在2004年被列入第九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于2006年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随后,县委县政府按省市要求全面启动了生态县建设。2008年4月,省环保局将平昌县列为全省38个生态县建设重点县。 为保证生态县建设的顺利进行、科学实施,2006年县人民政府委托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编制《平昌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派出专家组深入我县实地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征求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完善,2007年底完成初稿,2008年通过省市专家组评审。评审组认为该《规划》突出了实用性、前瞻性、战略性和科学性。 二、生态县的内涵 1、内涵。生态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县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 - 1 -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生态县是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2、目标 ①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②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③不是单纯的环境保护。 ④着力解决“发展不足”的贫困问题与“发展不当”的粗放式、掠夺式的开发方式问题。 3、意义 ①生态县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形式,是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②生态县建设是落实环保基本国策的重要保证,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③生态县建设是环境保护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最佳切入点。 4、措施 ①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 ②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 ③统筹规划——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规划经省环保局组织论证,报当地政府审定、人大审议后发布实施。 ④分步实施——实施重点项目和工程。 - 2 -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DOC)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 (2015-2030) 一、目标愿景 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2030年,海南岛陆域

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 空间类型 2020年2030年 各功能区面积 指标(平方公 里) 占全省陆域空 间比例 各功能区面积 指标(平方公 里) 占全省陆域空 间比例 一级生态功 能区 1153533.6%1153533.6% 二级生态功 能区 1598446.4%1598446.4% 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 其他用地33099.6%31819.2% 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 注:一级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二级生态功能区。指进行生态指标管控的区域,既是农、林业的生产空间,也是重要生态空间。 三、生态保护格局 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区为核心,以重要湖库为节点,以自然山脊及河流为廊道,以生态岸段和海域为支撑,构建全域生态保育体系,总体形成“生态绿心+生态廊道+生态岸段+生态海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 2008-01-15 一、生态县(含县级市)建设指标 1、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县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

二、生态市(含地级行政区)建设指标 1、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

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含县级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市80%的县(含县级市)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并获命名;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并获命名。 2、建设指标

三、生态省建设指标 1、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并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全省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市(含地级行政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重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位居国内前列或不断提高。 (5)全省80%的地市达到生态市建设指标并获命名。 2、建设指标

腊口镇生态县建设规划(DOC 29页)

腊口镇生态县建设规划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目的和意义 党的十七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绿色浙江建设的重大举措”,要求各地、市、县开展生态建设,以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为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省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落实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丽水生态市建设的战略目标要求,实现全县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青田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生态县,推动青田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从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已成必然。 腊口镇总人口为2.4万人,其中滩坑库区移民803户2743人。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9亿元,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4665元,增长8.9%。但该镇仍属于欠发达乡镇之一,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单一,城市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偏低。面对新的发展要求,鉴于腊口区域特色、产业基础特色,腊口镇委、镇政府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了努力建设生态镇、实现全镇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为更好的开展生态镇建设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和青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

腊口镇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基础上,根据腊口镇的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结构特点,遵照浙江省生态办《关于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镇(乡)建设与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要求,编制了腊口镇生态建设规划。 第二节指导思想 立足于腊口镇的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生态环境、经济技术基础以及青田县创建生态县的战略部署,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优美的生态家园,培育生态文化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将腊口镇建设成为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生态城镇。 第三节规划编制原则 一、可持续性原则。 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科学合理地确定生产方式和对资源的利用强度,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努力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增强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年)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年) 1 背景和重要意义 1.1 生态破坏现状 目前,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沙漠化土地面积为33.4万平方公里,每年仍以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沙化、退化、盐碱化草地9000万公顷,每年还以67万公顷的速度发展;目前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全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危害加重,每年因灾害损毁的土地约13万平方公顷以上;全国亟待整治和恢复的矿区弃地有200多万公顷。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长期以来,经济发展采用了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造成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的自然资源基础正不断的退化、枯竭。 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换取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城镇乡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应该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1.2 生态示范区建设现状 多年来,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一起在引导城市乡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

的尝试: 1.2.1 开展生态农业户、村、乡和县的建设; 1.2.2 组织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 1.2.3 开展了合理规划乡镇工业小区和防治乡镇工业污染的工作; 1.2.4 加强了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1.2.5 开展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了沿海近岸海域的环境功能区划; 1.2.6 开展了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的科研和试点; 1.2.7 开展了矿区生态破坏恢复治理和自然生态系统破坏恢复治理的示范工程建设,等等。 综上所述,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3 生态示范区的内涵 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定行政区域。生态示范区是一个相对独立,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示范区建设可以乡、县和市域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当前重点可放在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上。 1.4 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4.1 以保护农业生态和发展农村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实 施方案 根据《承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文章- 帮您找文章]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统领,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为目标,以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为主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把围场县建设成经济繁荣、高度文明、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县。 二、总体目标 围场生态县建设规划范围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所辖区域,从XX年至2020年,规划时限为15年。经过建设,全县各项指标达到生态县验收标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调控系统比较完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合理,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有序发展,具备完善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和预防控制系统,环境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生态县的框架。 三、工作步骤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规划时段:近期起步阶

段,中期建设阶段,远期达标阶段。 在第一阶段起步阶段,分两个时段,XX-XX年为起步阶段的启动时段,XX-XX年为起步阶段的工作阶段。 启动时段的工作步骤 1、XX年1月-XX年6月 建立生态县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 制定规划实施方案,下发《规划》大纲; 2、XX年7月-XX年12月 完成全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涉及各工程项目,要落实到责任单位,并制定出落实计划。 3、XX年1月-XX年12月 完成启动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对所下达的任务指标组织考核验收和做为模范验收工作。 四、启动时段任务 XX-XX年的建设任务是: 1、实施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工程。推动清洁生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我县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水平;工业园区建设与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接轨,引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快传统企业的生态转型进程。到XX年全县组织清洁生产审核10家,主要涉及矿山、硅砂、建材、医药、服务业等重点污染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率

全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全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X”时期(X-X年)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一极两地四区”发展目标的攻坚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期和推进依法治县的巩固期,也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天蓝、水清、地绿”总体目标的重要时期。 一、“X”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X”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1.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成效明显 积极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关闭落后产能等措施,圆满完成了国家、省、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截至X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606吨,比X年降低了50.8%;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380.8吨,比X年降低了24.7%;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061.9吨,比X年降低了45.8%;氨氮排放量为252.5吨,比X年降低了61.8%。 2.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监测数据表明,“X”期间,我县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水域标准,水质良好;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在52.2-56.4分贝之间,总体保持稳定;X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5%,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3.环保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日处理污水1.5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站和日处理生活垃圾150吨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建成投运;新建尚武、化龙等14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空气自动站3个,实现了空气质量六参数监测;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7套和省控重点污染源监控平台1个。环保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4.生态创建效益逐步显现 全面开展生态创建工作,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9个,有力助推了乡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二)“X”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挑战方面 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环保压力日趋增大,加之国家、省、市对环境工作的管理和考核更加严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二是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形势严峻。我县大部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为就地溪沟、塘堰或浅层井等,但因农村种养业等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加之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率不到80%,水源保护任务十分繁重。三是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任务重,环保投入压力大。全县38个乡镇(街道)中仅有14个乡镇建有污水处理厂(站),且配套管网均不完善,大量乡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大部分乡镇、村庄生活垃圾采取简易填埋方式处理。县城建成区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厂,

东宁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初步设想

?
2 2 5?
工程科 技 
东宁县 生态县 建设规划 的初步设想 
王秀艳 ’ 韩丽媛 王永 良 3 (、 1 东宁县环境监测站 , 黑龙 江 东宁 17 0 2 齐齐哈 尔环境监测 中心站 , 520 、 黑龙江 齐齐哈 尔 1 10 605 3 齐齐哈 尔格林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 司, 、 黑龙 江 齐齐哈 尔 1 10 ) 6 05 
摘 要: 着重介绍 了东宁县 生态县建设规划 总体结构、 态经济区的建设与保护。 生 关键词 : 东宁县 ; 生态县 ; 建设规划 
1 概述 “ 十五个景点( ”包括 自 区): 然景观景点 2个, 人文景观景点 2个 , 历 根据省 、 市的要求 ,“ 以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 ‘ 绿色东 史文化遗产景观景点 2 , 个 特色资源景观景点 3 , 个 名胜古迹景观景点 宁’ 为目标 , 以建设生态县为主要载体 , 努力保持人 口、 资源 、 环境与经 1 , 个 现代人工建造景观景点 2 , 个 冰雪旅游景观景点 1 , 个 生态旅游区 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提出编制《 东宁县生态县建设规划》 的初步设想 。 2 。 个 2“ 规划” 的目的 7“ 生态经济 区” 的建设 “ 充分发挥东宁县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 , 在发展 中加强生态 分别依据 “ 生态核心经济区”“ 、 农业经济区”“ 、林业经济区”“ 、牧业 环境建设, 经过 1 年左右的努力 , 0 基本实现人口规模 、 素质与生产力发 经济区”“ 、工业经济区”“ 、江河经济 区”“ 、矿业经济区” “ 、休闲度假旅游 展要求相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 把东宁县建设 景 区”“ 、观光走廊 ” 本 隋况 、 基. 存在问题 , 设立了生态建设 目 , 标 规划了 成为具有 比较发达 的生态经济 、 的生态环境 、 的生态人居 、 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方 向、 优美 宜人 繁 生态经济的建设方向。 荣的生态文化 、 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山水旅游城” 人与 。 8“ 生态体系建设” 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建议 3 “ 划” 规 的总任务 主要 围绕 “ 生态产业体系”“ 、生态环境体系”“ 、生态人居体系”“ 、生 完成丘陵台地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建设;该区由天然次生林封育 态文化体系”“ 、能力保障体系” 规划了建设的构想和建议。 区和水土保持区组成。 “ 生态产业体系” 建设。重点提出了生态工业 、 生态农业 、 生态草牧 完成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 包括生态经济核心区、 农业经济 区、 林业 业 、 生态林业 、 资源水利产业 、 生态渔业 、 高新技术产业 、 数字东宁县 、 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