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同稀土元素掺杂对钛酸钡陶瓷导电性的影响

不同稀土元素掺杂对钛酸钡陶瓷导电性的影响

不同稀土元素掺杂对钛酸钡陶瓷导电性的影响
不同稀土元素掺杂对钛酸钡陶瓷导电性的影响

不同稀土元素掺杂对钛酸钡陶瓷导电性的影响Ξ

I nf luence of Var ious Rare-Earth D opan ts on

Conductiv ities of BaT i O3Ceram ics

吴淑荣 畅柱国+ 李东升 熊为淼+

(西北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西安,710069)

(+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

W u Shu rong Chang Zhuguo+ L i Dongsheng X i ong W ei m iao+ (Institute of A pp licati on Chem istry,N o rthw estern U niversity,X i’an,710069,Ch ina) (+D epartm ent of Chem istry,N o rthw estern U niversity,X i’an,710069,Ch ina)

摘 要 采用溶胶2凝胶法制备了14种稀土掺杂的BaT i O3超细粉体(R E=Y,L a,Ce,P r,N d,Sm,Eu, Gd,T b,D y,Ho,E r,Yb,L u),用一般陶瓷工艺将这些超细粉体分别烧成了14种稀土掺杂的BaT i O3陶瓷,测得了这些陶瓷体的电阻率并对Eu和Yb掺杂的Ba2 T i O3陶瓷成为绝缘体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溶胶2凝胶法 稀土掺杂BaT i O3陶瓷 稀土掺杂BaT i O3超细粉体 导电性

ABSTRACT T he ultrafine pow ders of BaT i O3doped w ith14rare earth s respectively w ere p repared by so l2 gel p rocess(rare earth s=Y,L a,Ce,P r,N d,Sm,Eu, Gd,T b,D y,Ho,E r,Yb,L u).14ceram ics w ere m ade from the above14pow ders th rough general ceram ic p rocedure.T heir resistivities had been deter m ined. T 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BaT i O3ceram ics doped w ith Eu and Yb w ere insulato rs.W e had a p reli m i2 nary discussi on on them.

KEY WOR D S sol-gel m ethod,BaTi O3ceram ics doped with rare-earths,ultraf i ne BaTi O3powders doped with rare-earths,conductiv ity

1 引 言

自发现在BaT i O3陶瓷中掺杂稀土杂质会使电阻率显著降低以来,对L a,Ce,P r,N d,Sm,Gd,D y,Ho,Y 等稀土元素作为施主杂质掺杂于以BaT i O3为基质的PTC材料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发表很多,但稀土作为掺杂剂对其系统研究尚不多见。本文继前文[1]工作。通过溶胶2凝胶法系统研究了14(Y, L a,Ce,P r,N d,Sm,Eu,Gd,T b,D y,Ho,E r,Yb,L u)掺杂于钛酸钡陶瓷中稀土元素对BaT i O3陶瓷导电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同样实验条件下,Y,L a,Ce, P r,N d,Sm,Gd,T b,D y,Ho,E r等稀土元素均可使Ba2 T i O3陶瓷半导化;L u元素可使半导化,但电阻率很高;Eu和Yb两元素不能使BaT i O3陶瓷半导化,而成为绝缘体。

2 实 验

2.1合成步骤

2.1.1 稀土掺杂钛酸钡超细粉体合成

按钛酸正丁酯(C.P):醋酸钡(A.R):稀土离子(R E3+,均由纯度大于99.5%R E2O3制得)=1:1:0. 002(mo l比)的比例,在A烧杯中盛醋酸钡和醋酸稀土(R E2O3分析纯醋酸作用制得)的醋酸(分析纯)溶液,在B烧杯中盛钛酸正丁酯的正丁醇(A.R)溶液,在搅拌下将A,B两杯中的溶液充分混合制得清澈透明溶胶,室温25±3℃放置8h得透明凝胶,经40~50℃干燥得干凝胶,经X2ray粉末衍射分析,14种干凝胶均为无定形粉体。干凝胶经8~10h球磨,再经700℃ 1h 煅烧制得14种各掺有一种稀土元素的超细钛酸钡粉体,经XRD分析其晶粒尺寸平均在20~30nm范围。

2.1.2 稀土掺杂钛酸钡陶瓷制备

将14种各掺有一种稀土元素的超细BaT i O3粉体分别加入适量5(w t%)聚乙烯醇造粒,在100M Pa压

Ξ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初稿收到日期:1996212201

终稿收到日期:1997203217

力下压片(55.1×2.0mm),按传统烧结工艺烧成Ba2 T i O3陶瓷,涂覆Ga2In合金电极。

2.2 仪器与分析

稀土掺杂“BaT i O3”干凝胶物相和BaT i O3晶粒尺寸均采用日本理学D m ax23C型X2ray衍射仪测定, CuKΑ0.15418nm;稀土掺杂BaT i O3陶瓷的室温电阻率低阻测定与前文[1]同,高阻测量用ZC36型10178超高阻仪,104微电流,测试电压1000V。

3 结果与讨论

掺钇半导钛酸钡陶瓷的室温电阻率与掺钇量及烧结温度关系已在前文[1]中报道,在掺钇摩尔分数为0. 2mo l?at?%,烧结温度为1350℃,烧结时间为1h时,获得了最低电阻率值80.88?c m。本文利用上述条件,烧成了14种稀土掺杂BaT i O3陶瓷,其室温电阻率值汇列于表1。

表1 14种稀土掺杂BaT i O3陶瓷的室温电阻率

T able1 T he resistivities of BaT i O3ceram ics doped w ith14rare2earth s at room temperature R are2

Earth2

Dop ing

Y L a Ce P r N d Sm Eu

ΘR (8?c m)80.8305.4128.9368.2772182.7

8.2×

109

R are2

Earth2

Dop ing

Gd T b D y Ho E r Yb L u

ΘR (8?c m)11813972.353.687.1

3.8×

1010

1.96×

108

由表1看出,Eu和Yb掺杂BaT i O3陶瓷电阻值已属绝缘体范围,这是否是由于掺杂量过大或过小引起的呢?为此,对这两种稀土又均分别进行了5种掺杂摩尔分数量(即0.1,0.2,0.3,0.4,0.5mo l.at.%)试验,试验结果是,对Eu和Yb的各种掺杂量所烧成的BaT i O3陶瓷,其中阻率均大于1098?c m。由此可得出初步结论:Y,L a,Ce,P r,N d,Sm,Gd,T b,D y,Ho,E r 等稀土元素均可使BaT i O3陶瓷半导化;L u元素可使

BaT i O3陶瓷半导化,但其电阻率接近绝缘体的电阻率值范围;Eu和Yb两元素起不到掺杂半导化的作用。

这种现象可解释为:使BaT i O3陶瓷半导化的原因是,在BaT i O3晶格中稀土离子R E3+取代Ba2+位置后,为了保持电荷平衡,在固体中有一个额外电子使得形成的施主缺陷(R E3++e)与它所取代的Ba2+的电荷相等,而这个电子是处于一种局域束缚态,其能级一般位于导带底下面的很浅处,这个额外电子易激发到导带,使固体成为半导体[2]。可是Eu3+和Yb3+在取代BaT i O3中的Ba2+位置之后,由于它们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分别为4f6和4f13,易获得这个额外电子而本身被还原成Eu2+(Eu3+[Xe]4f6+e→Eu2+[Xe]4f7)和Yb2+ (Yb3+[Xe]4f13+e→Yb2+[Xe]4f14)。Eu2+[Xe]4f7半充满态和Yb2+[Xe]4f14全充满态是很稳定的状态[3~4],即是说这两种状态能量均较低于缺陷(R E3+ +e)的能量,电子不易激发到导带中去,所以Eu3+和Yb3+掺杂未能使BaT i O3陶瓷成为半导体。

4 结 论

通过溶胶2凝胶法,稀土Y,L a,Ce,P r,N d,Sm, Gd,T b,D y,Ho和E r等元素掺杂,可使BaT i O3陶瓷半导化;L u元素可使BaT i O3陶瓷半导化,但其电阻率值接近绝缘体的范围;Eu和Yb两元素掺杂摩尔分数在0.1~0.5mo l.at.%范围内,起不到掺杂半导化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吴淑荣,李华平,畅柱国等.功能材料,1995,26(5):427

2 周东祥,龚树萍.PTC材料及应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34

3 苏勉曾编著.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128

4 苏锵.稀土化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

固相烧结法制备钛酸钡陶瓷材料

固相烧结法制备BaTiO3 (BTO陶瓷材料 钛酸钡是电子陶瓷材料的基础原料,被称为电子陶瓷业的支柱。它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优良的铁电、压电、耐压和绝缘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尤其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热电元件、压电陶瓷、声纳、红外辐射探测元件、晶体陶瓷电容器、电光显示板、记忆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及涂层等。钛酸钡具有钙钛矿晶体结构,用于制造电子陶瓷材料的粉体粒径一般要求在100nm以内。因此BaTiO3粉体粒度、形貌的研究一在此温度以下,1460C以上结晶出来的钛酸钡属于非铁电的六 方晶系6/mmn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 1材料结构 钛酸钡是一致 性熔融化合物,其 熔点为1618C。点 群。此时,六方晶 系是稳定的。在 1460~130C之间钛 酸钡转变为立方钙

钛矿型结构。在此结构中Ti4+(钛离子)居于02-(氧离子)构成的氧八面体中央,Ba2+(钡离子)则处于八个氧八面体围成的空隙中(见右图)。此时的钛酸钡晶体结构对称性极高,因此无偶极矩产生,晶体无铁电性,也无压电性。 随着温度下降,晶体的对称性下降。当温度下降到130C 时,钛酸钡发生顺电-铁电相变。在130~5C的温区内,钛酸钡为四方晶系4mn点群,具有显著地铁电性,其自发极化强度沿c轴方向,即[001]方向。钛酸钡从立方晶系转变为四方晶系时,结构变化较小。从晶胞来看,只是晶胞沿原立方晶系的一轴(c轴)拉长,而沿另两轴缩短。 当温度下降到5C以下,在5~-90C温区内,钛酸钡晶体 转变成正交晶系mm庶群,此时晶体仍具有铁电性,其自发极化强度沿原立方晶胞的面对角线[011]方向。为了方便起见, 通常采用单斜晶系的参数来描述正交晶系的单胞。这样处理的 好处是使我们很容易地从单胞中看出自发极化的情况。钛酸钡从四方晶系转变为正交晶系,其结构变化也不大。从晶胞来看, 相当于原立方晶系的一根面对角线伸长了,另一根面对角线缩短了,c轴不变。

钛酸钡制法汇总

电子陶瓷材料纳米钛酸钡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1 前言 钛酸钡是电子陶瓷材料的基础原料,被称为电子陶瓷业的支柱。它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优良的铁电、压电、耐压和绝缘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尤其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热电元件、压电陶瓷、声纳、红外辐射探测元件、晶体陶瓷电容器、电光显示板、记忆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及涂层等。钛酸钡具有钙钛矿晶体结构,用于制 粉体粒度、形造电子陶瓷材料的粉体粒径一般要求在100nm以内。因此BaTiO 3 貌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钛酸钡粉体制备方法有很多,如固相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超声波合成法等。最近几年制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钛酸钡粉体的合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展望。 2 钛酸钡粉体的制备工艺 2.1 固相合成法 固相法是钛酸钡粉体的传统制备方法,典型的工艺是将等量碳酸钡和二氧化钛混合,在1 500℃温度下反应24h,反应式为:BaCO3+TiO2→BaTiO3+CO2↑。该法工艺简单,设备可靠。但由于是在高温下完成固相间的扩散传质,故所得BaTiO3粉体粒径比较大(微米),必须再次进行球磨。高温煅烧能耗较大,化学成分不均匀,影响烧结陶瓷的性能,团聚现象严重,较难得到纯BaTiO3晶相,粉体纯度低,原料成本较高。一般只用于制作技术性能要求较低的产品。 2.2化学沉淀法 2.2.1 直接沉淀法 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控制适当的条件使沉淀剂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陶瓷粉体沉淀物团。如将Ba(OC3H7)2和Ti(OC5H11)4溶于异丙醇中,加水分解产物可得沉淀的BaTiO3粉体。该法工艺简单,在常压下进行,不需高温,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原料成本低,但容易引入BaCO3、TiO2等杂质,且粒度分布宽,需进行后处理。 2.2.2 草酸盐共沉淀法 将精制的TiCl4和BaCl2的水溶液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速度滴加到草酸溶液中,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不断搅拌即得到BaTiO3的前驱体草酸氧钛钡沉淀BaTiO(C2O4)4·4H2O(BTO)。该沉淀物经陈化、过滤、洗涤、干燥和煅烧,可得到化学计量的烧结良好的BaTiO3微粒: TiCl4+BaCl2+2H2C2O4+4H2O→BaTiO(C2O4)2·4H2O↓+6HCl, BaTiO(C2O4)2·4H2O→BaTiO3+4H2O+2CO2↑+2CO↑。 该法工艺简单,但容易带人杂质,产品纯度偏低,粒度目前只能达到100nm 左右,前驱体BTO煅烧温度较低,产物易掺杂,难控制前驱体BTO中Ba/Ti的物质的量比;微粒团聚较严重,反应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节体系pH值。尽管有不同的改进方法,但仍难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2.2.3 柠檬酸盐法 柠檬酸盐法是制备优质BaTiO3微粉的方法之—。由于柠檬酸的络合作用,可以形成稳定的柠檬酸钡钛溶液,从而使得Ba/Ti的物质的量比等于1,化学均匀性高。同时由于取消了球磨工艺,BaTiO3粉体的纯度得到提高。实验中采用喷雾干燥法对柠檬酸钡钛溶液进行脱水处理,制得BaTiO3的前驱体,再在一定温度下处理即可获得BaTiO3粉体。但煅烧得到的BaTiO3粉体易团聚,成本高,难于实现工业化。

制备纳米钛酸钡粉体.

化学共沉淀法 ——制备纳米钛酸钡粉体 目录 (1) 成绩考评表 (2)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4) 1前言 (5) 1 .1制备方法介绍 (6) 1.2所制备的材料介绍 (9) 1.3本实验主要研究内容 (12) 2.实验实施阶段 2.1方案介绍 (13) 2.2方案具体实施 (15) 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7) 参考文献 (22)

综合实验感想 (23) 3Ba TiO 纳米粉体的制备 摘要 以4TiCl 为钛源,2BaCl 为钡源,采用草酸共沉淀法制备batio3粉体, 研究了前驱体的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控制在800度以上时,可制的纯度高结晶好的batio3超细粉体。 关键词:钛酸钡,草酸共沉淀,前驱体,温度

English abstract Thought of 4TiCl for titanium source 2BaCl for barium source, using oxalate coprecipitation preparation of batio3 powders, studied the precursor of the influence of calcining temperature on the produc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over 800 degrees, can be made of high purity crystal good batio3 ultrafine powders. Key words: barium titanate, oxalate coprecipitation, precursor , temperature

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与 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陶瓷材料向现代新型陶瓷材料转变的过程,新型陶瓷材料克服了传统陶瓷本身内部的缺陷,故使其性能大大提高,扩大了应用领域。然后论述了新型陶瓷材料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以及它们耐高温、生物相容性能、电磁性、质量轻等特性及各自的应用领域,重点讨论了新型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生物工程、电子工业等的应用,最后简单说明了新型陶瓷材料的近况和发展趋势。 关键字:新型陶瓷材料应用发展 引言: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每一项工业化的成就都与材料科学、材料的制造及实际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它使得某些新的科学设想、构思及生产过程得以实现。离开了材料科学与材料工业,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创造和发明都是难以实现或达到的。陶瓷材料是继金属材料,非金属高分子材料之后人们所关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最重要的一种,因为它同时兼有金属和高分子材料两者的共同优点,此外在不断的改性过程中,已使它的易碎裂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它的应用领域和各类产品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提高。 1.传统陶瓷材料到新型陶瓷材料的演变 陶瓷一词(Ceramics) 来源于古希腊Keramos 一词,意为地球之神。传统的陶瓷材料含意很广泛,它主要指铝、硅的氮化物,碳化物,玻璃及硅酸盐类。虽然传统陶瓷具有一定的耐化学腐蚀特性和较高的电阻率、熔点高,可耐高温,硬度高,耐磨损,化学稳定性高,不腐蚀等优点。但它也存在着塑料变形能力差,易发生脆性破坏和不易加工成型等缺点,这些原因大大地限制了在工业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机械工业上的应用。而在电器上的应用也主要局限在高压电瓷瓶及其绝缘体部件等少数几个方面。 为此人们开展对传统的陶瓷材料进行改性研究和有关材料的人工合成开发,现代合成技术已经能够通过物理蒸发溅射(Vapor processing) 溶液法(Aqueous precipitation) 溶胶—凝胶技术(Solgel-technology) 及其它先进技术改造传统陶瓷或人工合成极少缺陷的陶瓷材料,其中较为重要的有Si3N4 ,A12O3 等。合成的陶瓷材料与传统陶瓷材料相比,它的性能大大提高,与其它材料相比,在同样强度下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热、机械及摩擦学(tribology)特性。它质轻,可以耐高温,硬度高,抗压强度有时超过金属及合金,具有较强的抗磨性和化学隋性、电及热的绝缘性都相当好,特别是由于采用纯净材料,消除了缺陷( eliminate-defects) , 它的易脆性( brittleness) 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其应用,特在现代机械业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巳有大量的新型陶瓷材料被用于工业高温抗磨器件、机械基础元器件,除此之外,电子及电信行业,生物医疗器件乃至于陶瓷记忆材料,超导陶瓷等应用都与新型陶瓷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有关。 2.新型陶瓷材料特性与分类 新型陶瓷材料按照人们目前的习惯可分为两大类,即结构陶瓷(Structural ceramics)(或工程陶 瓷)和功能陶瓷( Functional ceramics),将具有机械功能、热功能和部分化学功能的陶瓷列为结构陶瓷, 而将具有电、光、磁、化学和生物体特性,且具有相互转换功能的陶瓷列为功能陶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超为基数和符合技术的运用,材料性能和功能相互交叉渗透,确切分类已经逐渐模糊和淡化。根据现代科 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材料结构性能的设计,新型陶瓷材料的各种特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新型陶瓷的应用与发展 新型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也称先进陶瓷、高性能陶瓷、高技术陶瓷、精细陶瓷, 为什么能得到高 速发展, 归纳起来有四方面原因:①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高强、高硬、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抗热震 而且在热、光、声、电、磁、化学、生物等方面具有卓越的功能, 某些性能远远超过现代优质合金和高分子材料, 因而登上新材料革命的主角地位, 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需要。②其原料取于矿土或经合成而得, 蕴藏量十分丰富。③产品附加值相当高, 而且未来市场仍将持续扩展。④应用十分广泛, 几乎可以渗透到各 行各业。 应用领域 功能陶瓷主要在绝缘、电磁、介电以经济光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结构陶瓷除了耐低膨胀、耐磨、耐腐 蚀外,还有重量轻、高弹性、低膨胀、电绝缘性等特性。因而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应该是以陶瓷燃气轮机为代 表的耐高温陶瓷部件陶瓷广泛用于道具及模具等耐磨零件,这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陶瓷的高硬度、低磨耗 性、低摩擦系数等特性。另一方面,陶瓷材料具有其他材料所没有的高刚性、重量轻、耐蚀性等特性,从而被 有效地应用在精密测量仪器和精密机床等上面。另外,因为陶瓷材料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在生 物工程以及医疗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下面将分几方面来介绍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 1)航空航天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当前耐高温材料已经成为航天先进材料中的由此岸优先发展方向,材料在高温下的应用对航天技术特别 是固体火箭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气体涡轮机燃烧室中燃气的温度要求越来越高,并更紧密地依赖于高温材料的研究开发,而先进陶瓷及其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质 量轻等优异性能,是最具有希望代替金属材料用于热端部件的候选材料[4]。为此世界各国开展对陶瓷发动机的 研究工作。美、欧、日等越来越多的人体涡轮机设计者们开始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来制作旋转件和固定件。当前 对高温结构陶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Sic、Si3N4、Al2O3和ZrO2等,尤其以Si3N4高温结构陶瓷最引人注目。这类 陶瓷的综合性能较突出,它们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已经在航空涡轮发动机等方面得到了应用,非常适用于制作

纳米晶钛酸钡陶瓷的制备、微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论文题目:纳米晶钛酸钡陶瓷的制备、微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作者简介:邓湘云,女,1964年11月出生,2003年9月师从于清华大学李龙土教授,于2007年1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 自从1943年钛酸钡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钙钛矿结构的铁电材料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电子陶瓷元器件的基础材料。当高于居里温度120o C时,钛酸钡晶体结构为立方顺电相; 低于居里温度时钛酸钡有三个结构相变点; 在大约10o C到130o C之间为四方相结构; 低于10o C为正交相结构, 当温度进一步下降到大约-80o C表现为三方相结构。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及微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微型化和大容量化要求降低陶瓷介质层的厚度,这就要求介质层中的陶瓷晶粒降到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 因此制备小粒径的钛酸钡陶瓷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然而高致密的陶瓷都要通过高温烧结才能致密化,而致密化过程和晶粒生长过程常常同时产生,特别在烧结后期晶粒生长非常迅速,其结果是材料实现致密化后晶粒也长大了。因此目前最大的研究障碍就是制备出致密的纳米晶陶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晶粒尺寸对钛酸钡陶瓷的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即纳米尺寸效应。 钛酸钡陶瓷尺寸效应研究始于1950年;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晶粒尺寸对于介电性能,相变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居里温度向低温移动; 晶粒尺寸从10μm减至1μm时,室温介电常数增大,当钛酸钡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接近1μm 时,介电常数特别大; 当陶瓷的晶粒尺寸小于500nm之后,相对介电常数迅速下降。 Zhao Zhe等研究表明50nm钛酸钡陶瓷1kHz时室温介电常数为1100,四方相→立方相的温度为117o C; Buscaglia等采用拉曼光谱在80-700K温度区间内对50nm钛酸钡陶瓷的相结构研究,证实了在50nm钛酸钡陶瓷中依然存在和大晶粒钛酸钡陶瓷相同的相变行为,即随着温度的降低,经历由立方→四方→正交→三方的相转变,并且存在多相共存的特点; 并且证实30nm钛酸钡陶瓷100Hz时70o C介电常数为1650,四方相→立方相的温度为106o C; 他们还研究了30nm钛酸钡陶瓷中铁电畴的分布,并观察到一畴多粒现象。 尺寸效应研究中有关钛酸钡陶瓷保持铁电性临界尺寸的内容尤其受到关注, 因为当晶粒尺寸减小到临界尺寸时,铁电性将消失。1954年首次报导了铁电性消失的现象;1985年Arl证实钛酸钡陶瓷保持铁电性的临界尺寸为280nm; M. H. Frey等用热压(压力为8GPa)的方法制备出70nm相对密度98%的钛酸钡陶瓷,并认为临界尺寸为70nm; Zhao zhe等采用SPS制备出50nm相对密度97%的钛酸钡陶瓷,并实验证明50nm钛酸钡陶瓷依然保持铁电性;2006年M. T. Buscaglia等报导了SPS方法制备的钛酸钡陶瓷,平均晶粒为30nm,相对密度为97%,并认为钛酸钡陶瓷维持铁

钛酸钡的性质 制备方法 以及用途

1钛酸钡晶体有这样的特性 当它受压力而改变形状的时候,会产生电流,一通电又会改变形状。于是,人们把钛酸钡放在超声波中,它受压便产生电流,由它所产生的电流的大小可以测知超声波的强弱。相反,用高频电流通过它,则可以产生超声波。现在,几乎所有的超声波仪器中,都要用到钛酸钡。除此之外,钛酸钡还有许多用途。例如:铁路工人把它放在铁轨下面,来测量火车通过时候的压力;医生用它制成脉搏记录器。用钛酸钡做的水底探测器,是锐利的水下眼睛,它不只能够看到鱼群,而且还可以看到水底下的暗礁、冰山和敌人的潜水艇等。 电子陶瓷用钛酸钡粉体超细粉体技术是当今高科技材料领域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之一。由于其具有的高科技含量,粉体细化后产生的材料功能的特异性,使之成为新技术革命的基础产业。钛酸钡粉体是电子陶瓷元器件的重要基础原料,高纯超细钛酸钡粉体主要用于介质陶瓷、敏感陶瓷的制造,其中的多层陶瓷电容器、PTC热敏电阻器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PTC热敏电阻在冰箱启动器、彩电消磁器、程控电话机、节能灯、加热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MLC多层陶瓷电容在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应用广泛。 2钛酸钡的性质 钛酸钡(BaTiO3)单晶具有优异的光折变性能,具有高的自泵浦相位共轭反射率和二波混频(光放大)效率,在光信息存储方面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同时它也是重要的衬底基片材料。 钛酸钡具有强铁电、压电和介电等特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子陶瓷

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电子元器件,如高容量电容器、独石电容器、热敏元件、压敏元件和其它敏感元件等领域。目前,在中国钛酸钡年需求在2000吨以上,且正以20%的年增长速度发展,主要依赖进口,或采用固相合成法生产的钛酸钡,前者成本高,后者性能差、能耗大。该院稀有冶金材料研究所采用液化学共沉淀法生产的钛酸钡粉料,具有高纯超细及质量稳定等特点。 高纯电子级钛酸钡是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原料使用符合要求的高纯原料,按特定的反应顺序,先以四氯化钛和草酸络合形成草酸氧钛阴离子,再与氯化钡进行沉淀反应,然后通过洗涤和控制钡钛比的后处理过程,煅烧后得到高纯电子级的钛酸钡粉体。钛酸钡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在居里点120℃以下会产生持续的极度化效应,极化的钛酸钡具有铁电性能和压电性能。 美国咸斯康星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复合材料。该材料由钛酸钡晶体与基质锡构成,据说这种材料比金刚石还硬。实验表明,将钛酸钡颗粒植入锡中,所得材料的硬度接近于金刚石的10倍。 研究人员发现,当锡中嵌入钛酸钡颗粒时,相变受到抑制,从而使能量得以贮存。情况有些类似于水在零度时相变成冰,钛酸钡的相变也受温度影响,因此这种材料在温度10度范围内可显示出特高的硬度。但温度范围仅限于40~65℃之间。这比常温要高,研究人员正在努力降低这一温度区间。 地球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钛资源,在构成地球的元素中,钛的丰度占第九位。钛传统的最重要的工业制品是:二氧化钛颜料(俗称钛

钛酸钡的制备工艺以及制备方法

1 前言 钛酸钡是电子陶瓷材料的基础原料,被称为电子陶瓷业的支柱。它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优良的铁电、压电、耐压和绝缘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尤其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热电元件、压电陶瓷、声纳、红外辐射探测元件、晶体陶瓷电容器、电光显示板、记忆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及涂层等。钛酸钡具有钙钛矿晶体结构,用于制造电子陶瓷材料的粉体粒径一般要求在100nm以内。因此BaTiO3粉体粒度、形貌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钛酸钡粉体制备方法有很多,如固相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超声波合成法等。最近几年制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钛酸钡粉体的合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展望。 2 钛酸钡粉体的制备工艺 2.1 固相合成法 固相法是钛酸钡粉体的传统制备方法,典型的工艺是将等量碳酸钡和二氧化钛混合,在1 500℃温度下反应24h,反应式为:BaCO3+TiO2→BaTiO3+CO2↑。该法工艺简单,设备可靠。但由于是在高温下完成固相间的扩散传质,故所得BaTiO3粉体粒径比较大(微米),必须再次进行球磨。高温煅烧能耗较大,化学成分不均匀,影响烧结陶瓷的性能,团聚现象严重,较难得到纯BaTiO3晶相,粉体纯度低,原料成本较高。一般只用于制作技术性能要求较低的产品。 2.2化学沉淀法 2.2.1 直接沉淀法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控制适当的条件使沉淀剂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陶瓷粉体沉淀物团。如将Ba(OC3H7)2和Ti(OC5H11)4溶于异丙醇中,加水分解产物可得沉淀的BaTiO3粉体。该法工艺简单,在常压下进行,不需高温,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原料成本低,但容易引入BaCO3、TiO2等杂质,且粒度分布宽,需进行后处理。 2.2.2 草酸盐共沉淀法将精制的TiCl4和BaCl2的水溶液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速度滴加到草酸溶液中,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不断搅拌即得到BaTiO3的前驱体草酸氧钛钡沉淀 BaTiO(C2O4)4·4H2O(BTO)。该沉淀物经陈化、过滤、洗涤、干燥和煅烧,可得到化学计量的烧结良好的BaTiO3微粒: TiCl4+BaCl2+2H2C2O4+4H2O→BaTiO(C2O4)2·4H2O↓+6HCl, BaTiO(C2O4)2·4H2O→BaTiO3+4H2O+2CO2↑+2CO↑。 该法工艺简单,但容易带人杂质,产品纯度偏低,粒度目前只能达到100nm左右,前驱体BTO煅烧温度较低,产物易掺杂,难控制前驱体BTO中Ba/Ti的物质的量比;微粒团聚较严重,反应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节体系pH值。尽管有不同的改进方法,但仍难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2.2.3 柠檬酸盐法柠檬酸盐法是制备优质BaTiO3微粉的方法之—。由于柠檬酸的络合作用,可以形成稳定的柠檬酸钡钛溶液,从而使得Ba/Ti的物质的量比等于1,化学均匀性高。同时由于取消了球磨工艺,BaTiO3粉体的纯度得到提高。实验中采用喷雾干燥法对柠檬酸钡钛溶液进行脱水处理,制得BaTiO3的前驱体,再在一定温度下处理即可获得BaTiO3粉体。但煅烧得到的BaTiO3粉体易团聚,成本高,难于实现工业化。

纳米晶钛酸钡陶瓷铁电性能和介电性能的温度依赖性

硅酸盐学报 · 432 ·2013年 DOI:10.7521/j.issn.0454–5648.2013.04.02 纳米晶钛酸钡陶瓷铁电性能和介电性能的温度依赖性 刘佳1,杨仁波1,邓湘云1,2,谭忠文1,李德军1,王晓慧3,李龙土3 (1.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天津 300387;2. 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硅锆钛 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海南省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海口 570228;3. 清华大学材料 科学与工程系,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摘要:研究50nm BaTiO3陶瓷的铁电性能、介电性能的温度依赖性,其介温谱和介电损耗谱具有明显的弥散相变特征,当频率为1kHz时计算得到弥散指数γ为1.60。不同温度下的介电常数–电场强度(ε–E)曲线显示,介电异常发生在110~120℃的温度范围内,110℃时的介电可调性为20.2%,介电损耗小于0.02。压电位移曲线计算得到50nm BaTiO3陶瓷的压电系数d33为45pm/V。 关键词:纳米晶钛酸钡陶瓷;铁电性;弥散相变;压电系数 中图分类号:TN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3)04–0432–05 网络出版时间:2013–03–02 9:39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15573820.html,/kcms/detail/11.2310.TQ.20130302.0939.001.html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n the Dielectric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BaTiO3 Ceramics LIU Jia1,YANG Renbo1,DENG Xiangyun1,2,TAN Zhongwen1,LI Dejun1,WANG Xiaohui3,LI Longtu3 (1.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2. Key Lab of Advanced Materials of Tropical Island Resourc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i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Research on Utilization of Si–Zr–Ti Resources,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3.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n the dielectric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dense BaTiO3 ceramic with the nanocrystalli-nes of 50nm was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loss tangent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effect was analyzed, and a significant diffuse phase transition was observed. The dispersion parameter was calculated to be 1.60 at 1kHz. The dielectric constant–electric field (ε–E) loop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showed that the permittivity anomalies occurred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110–120.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tunability was 20.2% at 110 ℃, and the dielectric loss tangent was < ℃0.02. Moreover, the positive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d33 of 45pm/V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slope of the loops. Key words: nanocrystalline barium titanate ceramic; ferroelectricity; diffuse phase transition;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1 Introduction Barium titanate (BaTiO3) with a perovskite struc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ferroelectric material for mul-tilayer ceramics capacitors, embedded capacitance i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thermal imaging, actuators,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and ferroelectric memories, due to its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low losses.[1–2] Some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grain size of BaTiO3 has an effect on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3–4] It is thus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properties of BaTiO3 with respect to the effect of the grain size in order to find the possible limit of ferroelec-tricity and elucidate the dielectric property of the ferro-electrics components as well. Recently, Zhao, et al.[5] synthesized BaTiO3 ceramic with the grain size in the range from 50 to 1200nm by a spark plasma sintering 收稿日期:2012–06–08。修订日期:2012–07–20。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2012AA03A610);国家“973”计划(2002- CB613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2093)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刘佳(1987—),女,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邓湘云(1964—),女,博士,教授。Received date:2012–06–08. Revised date: 2012–07–20. First author: LIU Jia (1987–), female, Master candidate. E-mail: liujia0066@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15573820.html, Correspondent author: DENG Xiangyun (1964–), female, Ph.D., Professor. E-mail: xiangyundtj@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15573820.html, 第41卷第4期2013年4月 硅酸盐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 41,No. 4 April,2013

钛酸钡

题目:关于压电陶瓷之钛酸钡的简单分析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 传统的压电陶瓷大多是含铅陶瓷,其中氧化铅(或四氧化三铅)约占原料总质量的70%左右,在制备、使用及废弃处理过程中,都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危害。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来看,压电陶瓷的无铅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BaTiO3(BT)是最早发现的无铅压电陶瓷,也是最先获得应用的压电陶瓷材料。 关键字:无铅陶瓷钛酸钡环保 一、压电陶瓷简介 压电材料是微机电系统(MEMS)常用的一种功能材料。压电材料的主要属性是,其弹性效应和电极化效应在机械应力或电场(电压)作用下将发生相互耦合,也就是应力-应变-电压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压电效应有正负之分,正压电效应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负压电效应则在电压作用下,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利用正压电效应感知外界的机械能,可以制作微传感器;利用逆压电效应作为驱动力,可以制作压电微执行器。 陶瓷材料是以化学合成物质为原材料,经过精密的成型烧结而成。烧结前,严格控制合成物质的组份比,便可以研制成适合多种用途的功能陶瓷,如压电陶瓷(电致伸缩材料)、半导体陶瓷、导体陶瓷、磁性陶瓷及多孔陶瓷等。压电陶瓷是陶瓷经过电极化之后形成的,电极化之后的压电陶瓷为各向异性的多晶体。常用的压电陶瓷有钛酸钡(BT)、锆钛酸铅(BZT)、改性锆钛酸铅、偏铌酸铅(PN)、铌酸铅钡锂(PBLN)、改性钛酸铅等。 下面主要针对压电陶瓷常用的材料钛酸钡(BT)的机理及应用问题做简单分析 二、钛酸钡陶瓷特点及应用 自20世纪40年代年发现钛酸钡陶瓷的压电性以来,压电陶瓷的发展已有60余年。压电陶瓷作为一类重要的、国际竞争极为激烈的功能材料,其应用已遍及人类生产及生活的各个角落。然而,传统的压电陶瓷大多是含铅陶瓷,其中氧化铅(或四氧化三铅)约占原料总质量的70%左右,在制备、使用及废弃处理过程中,都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危害。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来看,压电陶瓷的无铅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BaTiO3(BT)是最早发现的无铅压电陶瓷,也是最先获得应用的压电陶瓷材料。 钛酸钡晶体有一般压电材料的共有特性:当它受压力而改变形状的时候,会产生电流,一通电又会改变形状。于是,人们把钛酸钡放在超声波中,它受压便产生电流,由它所产生的电流的大小可以测知超声波的强弱。相反,用高频电流通过它,则可以产生超声波。现在,几乎所有的超声波仪器中,都要用到钛酸钡。除此之外,钛酸钡还有许多用途。例如:铁路

高压烧结纳米钛酸钡陶瓷的结构和铁电性

硅酸盐学报 · 748 ·2008年 高压烧结纳米钛酸钡陶瓷的结构和铁电性 肖长江1,2,靳常青2,王晓慧3 (1. 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 450007;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0; 3.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新型陶瓷和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摘要:在压力为6GPa和温度为1000℃的条件下烧结得到了钛酸钡(BaTiO3)陶瓷,其晶体的平均尺寸约为30nm,相对密度大于96%。在–190~200℃,用Raman光谱确定晶体的结构,用介电转变峰表征晶体的铁电性。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在30nm BaTiO3陶瓷中,发生从三方相→正交相→四方相→三方相的连续相变;在室温,晶体的正交相和四方相共存。当频率为1kHz时,在120℃附近有1个宽的介电转变峰,介电常数为1920。铁电性分析表明:高压烧结得到的BaTiO3陶瓷的铁电性消失的临界尺寸小于30nm。 关键词:钛酸钡;纳米陶瓷;高压烧结;晶体结构;铁电性 中图分类号:T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6–5648(2008)06–0748–03 CRYSTAL STRUCTURE AND FERROELECTRICITY OF NANOCRYSTALLINE BARIUM TITANATE CERAMICS FABRICATED BY THE HIGH PRESSURE SINTERING XIAO Changjiang1,2,JIN Changqing2,WANG Xiaohui3 (1. 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zhou 450007; 2. China Institute of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80;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w Ceramics and Fine Processi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Barium titanate (BaTiO3) ceramics were sintered at 6GPa and 1000℃. 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the crystalline was about 30nm and the relative density was more than 96%.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by Raman scattering at temperatures ran- ging from –190℃ to 200℃and the ferroelectricity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electric transition peak.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successive phase transitions from rhombohedral to orthorhombic, orthorhombic to tetragonal and tetragonal to cubic were also observed in 30nm BaTiO3 ceramics. The coexistence of ferroelectric tetragonal and orthorhombic phases was found at room tem-perature. At about 120℃, there existed a broad dielectric peak and the relative dielectric constant was 1920. The existence of ferro-electricity indicated that the critical grain size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ferroelectricity in nano-crystalline BaTiO3 ceramics fabricated by the pressure sintering is below 30nm. Key words: barium titanate; nano-crystalline ceramics; high pressure sintering; crystal structure; ferroelectricity BaTiO3是典型的具有ABO3型钙钛矿晶体结构的铁电体,室温时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的介电损耗,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中。对于粗晶BaTiO3,在Curie温度(θC=130℃)以上为立方相(Pm3m)。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生从立方相→四方相(P4mm)→正交相(Amm2)→三方相(R3m)的连续相变,它们的相变温度分别约为130,5,–90℃。在BaTiO3晶体结构中,高温立方相为顺电相,其余3个相都为铁电相。晶粒尺寸对BaTiO3的晶体结构和铁电性有很大影响,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在BaTiO3陶瓷中出现多相共存和铁电性的消失。[1–3] 常规烧结法无法得到纳米陶瓷,所以对纳米BaTiO3陶瓷的研究较少。高压能够显著增加使陶瓷致密的驱动力。在高压烧结中,由于成核势垒的降低使成核速率增加;扩散能力的降低使生长速率减小。[4–5] 实验中用高压法烧结纳米BaTiO3陶瓷,得到了致密、晶粒大小约为30nm的BaTiO3陶瓷,对陶瓷的晶体结构和铁电性能进行研究。 收稿日期:2007–08–10。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01–29。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2002CB613301)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肖长江(1969—),男,博士,副教授。Received date:2007–08–10. Approved date: 2008–01–29. First author: XIAO Changjiang (1969–), male, Doctor, 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 cjxiao@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15573820.html, 第36卷第6期2008年6月 硅酸盐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 36,No. 6 J u n e,2008

钛酸钡的发展与趋势

钛酸钡的发展与趋势 于长海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210094) 摘要:钛酸钡具有高的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特点,优良的铁电、压电和绝缘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多层陶瓷电容器、记忆材料等方面,本文就钛酸钡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钛酸钡制备研究进展 1.前言 钛酸钡是钛酸盐系列电子陶瓷的基础母体原料,被称为电子陶瓷业的支柱。作为一种铁电材料,具有高的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特点,有优良的铁电、压电、耐压和绝缘性能,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广阔。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尤其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热电元件,压电陶瓷,声纳,红外辐射探测,晶体陶瓷电容器,电光显示板,记忆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及涂层等。钛酸钡具有钙钛矿晶体结构,最近作为手机电子器件的比重越来越大.要求钛酸钡微粒在100nm以内,以进~步制备高容量,高性能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因此,对纳米BaTi03粉体的制备及其形貌的控制一直是纳米科技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各项制备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固相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超声波合成法等,而水热合成法是指在密封高压釜中,以水为溶剂,在一定的温度和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反应机理也有待近一步探讨。据报道,钛酸钡可以在水溶性大分子修饰下以较低温度条件下合成,得到形貌及尺寸可控的纳米结构,为了更好的了解钛酸钡的合成现状,本文就钛酸钡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2.钛酸钡的合成法 2.1固相合成法 固相法是钛酸钡粉体的传统制备方法,典型的是将等tool的碳酸钡和二氧化钛混合,在1500°C反应24h制得[1]。其反应式: BaCO3+TiO2→BaTi03+CO2↑ 该方法工艺简单,设备可靠,但由于该方法依靠高温固相间扩散传质,故所得粉体BaTi03,粒径大(几个微米),必须再次进行球磨;高温煅烧,能耗较大;化学成分不均匀,影响烧结陶瓷的性能;团聚现象严重;较难得到纯BaTi03晶相,总有少量BaTi03或其它钡钛化合物残留在陶瓷中,粉体纯度低;原料成本较昂贵。由于固相法制取的BaTi03,粉体质量较低.一般只使用于制作技术性能要求低的产品。 2.2化学沉淀法 2.2.1直接沉淀法

钛酸钡功能陶瓷制备及应用

纳米钛酸钡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制备纳米陶瓷材料BaTiO 粉体的主要方法,包括固相烧结法、化学沉淀法和水热合成法等多种工艺,分析了各种合成方法制备工艺的特点与不足,并提出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纳米钛酸钡;电子陶瓷;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Abstract:Barium titanate(BaTiO3)is an important functional dielectric materials.A number of recent advancement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BaTiO3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such as the sol—gel,hydrothermal and chemical precipitation are introduced.The merit and drawback of these techniques were discussed.The developments of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nm-sized barium titanate is presented. Key words:nano-barium titanate;electronic ceramic;preparation technology ;advance 1前言 钛酸钡是电子陶瓷材料的基础原料,被称为电子陶瓷业的支柱。它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优良的铁电、压电、耐压和绝缘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尤其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ptc)、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热电元件、压电陶瓷、声纳、红外辐射探测元件、晶体陶瓷电容器、电光显示板、记忆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及涂层等。钛酸钡具有钙钛矿晶体结构,用于制造电子陶瓷材料的粉体粒径一般要求在100nm以内。因此BaTiO3粉体粒度、形貌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钛酸钡粉体制备方法有很多,如固相法、化学沉淀法、溶胶一凝胶法、水热法、超声波合成法等。最近几年制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钛酸钡粉体的合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展望。 2 钛酸钡粉体的制备工艺 2.1 固相合成法 固相法是钛酸钡粉体的传统制备方法,典型的工艺是将等量碳酸钡和二氧化钛混合,在1 500℃温度下反应24 h,反应式为:BaCO3+TiO→BaTiO3+CO2↑。该法工艺简单,设备可靠。但由于是在高温下完成固相间的扩散传质,故所得BaTiO3粉体粒径比较大(微米),必须再次进行球磨。高温煅烧能耗较大,化学成分不均匀,影响烧结陶瓷的性能,团聚现象严重,较难得到纯BaTiO3,晶相,粉体纯度低,原料成本较高。一般只用于制作技术性能要求较低的产品。 2.2 化学沉淀法 2.2.1 直接沉淀法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控制适当的条件使沉淀剂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陶瓷粉体沉淀物翻。如将Ba(OC3H7)2和Ti(OC5H11)4溶于异丙醇中,加水分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