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_2011_2020年_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_2011_2020年_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_2011_2020年_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_2011_2020年_

序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和提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有待普及和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有待整合和集成;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

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以下工作方针:

面向未来,育人为本。面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

应用驱动,共建共享。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

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第三章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不断完善,数字鸿沟显著缩小,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面向全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建设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充分依托公共通信资源,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有机结合,超前部署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信息网络,实现校校通宽带,人人可接入。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教育决策与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统筹规划、整体部署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增强队伍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缩小数字化差距。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针对基础教育实际需求,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全面提升应用能力。促进所有学校师生享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课程,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强职业院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实习实训等关键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建成支撑学生、教师和员工自主学习和科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

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支撑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

有力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关键技术应用为突破口,适应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材与技术的深度结合。开展人才需求、就业预警和专业调整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增强职业教育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针对性与支撑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大力发展远程职业教育培训,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撑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专栏一: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

1.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

□各种信息化设施和资源的可获得性;

□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教育技术运用力、专业人员支持力;

□师生、家长对信息化应用的满意度。

2.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

□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差异化教学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改变。

3.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维度包括:

□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

□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自律性。

专栏二:2020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

1.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主要维度为:

□宽带网络接入、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环境、场所覆盖面;

□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数量与质量满意度及网络教学平台覆盖面;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信息化支撑平台的应用情况。

2.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主要维度为:

□虚拟实训软件数量和应用满意度及专业覆盖面;

□教师教育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实训基地与国家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情况。

3.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主要维度为:

□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和学生满意度;

□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职业技能情况。

4.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主要维度为:

□人才预测、就业预警和专业调整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度;

□远程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情况。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推动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推动学科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创新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模式,鼓励东西部高校共建共享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

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建设知识开放共享环境,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享科技教育资源,推动高校知识创新。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推进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

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教师、科研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的能力,推动高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完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体系,引领信息时代科技创新。

增强高校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依托信息技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学科教育、科普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构建高校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创新、发展先进文化。开发国际汉语教学和文化宣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中文教育国际化及跨文化教育交流,推动网络孔子学院建设,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继续教育信息化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撑。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开放大学建设,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推进继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建立继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规范和网络教育课程认证体系。探索国家继续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鼓励建设各类继续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库。充分利用包括有线电视网在内的公共通信网络,积极推动教育资源进家庭。推动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为全社会各类学习者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加快信息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发展高等学校网络教育,采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成人函授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探索中国特色高水平开放教育模式。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探索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模式,加强继续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建立遍及城乡的一站式、多功能开放学习中心,促进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探索相关信息系统与支撑平台建设与运行模式,建设支持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考试与评价、质量监管体系,形成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为办学、管理及相关机构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服务。

专栏三:2020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

1.绿色、安全、文明的数字校园基本建成,主要维度是:

□校园网覆盖范围、带宽、安全及泛在信息平台的普及使用情况;

□数字化教室等信息设备的配置与使用情况,及对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支撑情况;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库及优秀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共享与使用情况;

□教学、科研、教师、学生、财务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共享与使用情况。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普遍开展,主要维度是: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创新应用情况;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业务组织与流程创新的情况;

□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情况;

□科研成果转化为数字教学资源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3.科研创新信息化支撑体系基本建成,主要维度是:

□基于网络的协同科研开展情况及针对专业领域的科研网络社区建设与使用情况;

□科研条件与资源的共享情况;

□信息化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情况。

4.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主要维度是:

□信息化支撑科研成果转化情况;

□公共教学与科研资源对校外科普教育、人文教育、学科教育的辐射情况;

□多语言、跨文化的教育资源与学习平台应用情况及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辐射情况。

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推动政府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有力手段。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教育管理改革,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

提升教育服务与监管能力。建立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制订教育管理信息标准,规范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建立以各级各类学校和师生为对象的国家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建立事务处理、业务监管、动态监测、评估评价、决策分析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动教育电子政务,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流程,支撑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

提高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模式,建立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服务机制,扩大和延伸招生、资助等信息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丰富的公共教育信息。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电子档案系统,做好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并根据需要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完善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综合信息化平台,支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建立电子校务平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与校务公开,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支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

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包括教育信息网络、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与共建共享环境、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教育信息化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等,是全国教育机构和相关人员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公共支撑。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健康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支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高性能信息化教学科研环境,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升级换代,不断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传输资源,实现全国所有学校和教育机构宽带接入。根据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要求率先实现向下一代互联网的过渡。探索国家公益性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建立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公共存储、计算、共享带宽、安全认证及各种支撑工具等通用基础服务,支撑优质资源全国共享和教育管理信息化。

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共建共享环境。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建立国家、地方、教育机构、师生、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建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信息服务;建设并不断更新满足各级各类教育需求的优质数字资源,开发深度融入学科教学的课件素材、制作工具,完善各种资源库,建设

专栏四:2020年继续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

1.继续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全面普及,主要维度是:

□学习者可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情况;

□课程资源通过评估与认证的情况;

□家庭可访问数字教育资源的数量及利用率。

2.继续教育开放灵活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主要维度是:

□继续教育学习中心的功能及覆盖率;

□继续教育学习中心的支持服务满意度;

□为国家开放教育提供信息化支撑情况。

3.继续教育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普遍应用,主要维度是:

□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应用与数据互联情况;

□办学机构的信息化水平;

□学习者数字化学习成果认定、学分累计与转换情况。

专栏五:2020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普遍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主要维度是:

□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应用情况及对教育质量常态监控支持情况;

□管理信息标准化和数据互通情况;

□信息化对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支撑程度;

□师生、社会公众对教育信息服务的满意度。

2.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广泛应用,主要维度是:

□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情况;

□信息化对学校管理决策的支持情况;

□师生对学校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的满意度。

优质网络课程和实验系统、虚拟实验室等,促进智能化的网络资源与人力资源结合。坚持政府引导,鼓励多方参与投入建设,发挥多方优势,逐步形成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减少低水平重复开发,实现最大范围的开放共享;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对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支持能力和水平,支持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

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和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标准测试、认证、培训、宣传和应用推广保障机制。加快标准制订步伐,完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采标率,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和软硬件系统互联互通。

建立教育信息化公共安全保障环境。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对恶意攻击、非法入侵等的预防和应急响应能力,保证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采取有效的内容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有害信息传播。探索建立安全绿色信息化环境的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

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

应用与服务能力

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造就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专业队伍、管理队伍,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继续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实施培训、考核和认证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加快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教师职前、职后相衔接的远程教育与培训。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基本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评聘办法,逐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持续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到2020年,实现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信息化能力全部达标,持证上岗。

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学校管理者的定期培训制度,开展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逐步建立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将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列入考核内容。到2020年,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达到教育技术能力相应标准。

优化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相关学科的支持力度,优化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建立教育信息化实训基地,提高实践能力,鼓励高校信息化相关学科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和学校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

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

可持续发展

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通过体制改革确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地位,通过机制创新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多方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制订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基本标准,建立数字教育资源评价与审查制度;政府资助引领性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广,购买基础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公益性服务;支持校际间网络课程互选及资源共建共享活动;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创建用户按需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机制,形成人人参与建设、不断推陈出新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局面。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和战略研究机制。将教育信息化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产品中试及推广基地,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设立教育信息化科研专项,深入研究解决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和核心共性技术。建立一批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政策制定和建设实施提供咨询与参考。

建立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机制。积极吸引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导产学研用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形成一批支持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营造开放灵活的合作环境,推动校企之间、区域之间、企业之间广泛合作。

推动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参与教育信息化相关国际组织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学习引进国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改革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明确信息化发展任务与管理职责,改革调整现行管理体制,完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与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高效实用的运行机制。

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为实现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目标,完成发展任务,着重解决国家教育信息化全局性、基础性、领域共性重大问题,实施“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在优质资源共享、学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信息化基础能力等五个方面,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重要进展。2012-2015年,初步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2016-2020年,根据行动计划建设进展、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求和教育信息化自身发展状况,确定各行动的建设重点与阶段目标。

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建设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云资源平台,汇聚百家企事业单位、万名师生开发的优秀资源。建设千个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交流和教研社区,生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优质资源。提供公平竞争、规范交易的系统环境,帮助所有师生和社会公众方便选择并获取优质资源和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持续发展。

建设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不同需求,建设20000门优质网络课程及其资源,遴选和开发500个学科工具、应用平台和150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整合师生需要的生成性资源,建成与各学科门类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建设规范汉字和普通话及方言识别系统,集成各民族语言文字标准字库和语音库。

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制订数字教育资源技术与使用基本标准,制订资源审查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使用者网上评价和专家审查相结合的资源评价机制;采用引导性投入,支持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制定政府购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的相关政策,支持使用者按需购买资源与服务,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资源服务。建立起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创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与改革试点,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大力推进普通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普及建设高速校园网络及各种数字化教学装备,建设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完善的信息发布、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平台,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持续推进并优化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和对接,积极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高校科研

协作与知识共享环境,推动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和方法创新。

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选择不同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试点,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及一批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验区,探索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试点工作。

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支撑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和管理决策平台,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国家级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国家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教育质量、招生考试、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等状况的有效监管,提供教育考试评价服务。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与运行维护保障体系。

推动地方政府建立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开展省级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与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并实现与国家级系统的有机衔接。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基于云服务模式,为本地区相关教育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管理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服务。

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制订学校管理信息化标准与要求,通过分类指导、示范引领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建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开源软件库,带动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电子学籍建设,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现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建立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与编码规范,建立数据采集、交换共享、管理与应用的技术平台与工作机制,建立教育管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与基础数据库,实现系统互联与数据互通,建设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

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培养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制订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开发面向各级各类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系列教材和在线课程,实行学科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培训。制订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学习能力标准,开发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相关课程。建设教育技术能力在线培训平台和网上学习指导交流社区。到2015年,建立12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健全32个省级培训基地,形成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全国范围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中小学教师和技术人员基本完成初级培训,30%的中小学教师完成中级培训,50%的管理人员完成初级培训。

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完善和发展教育信息化技术类和管理类标准、信息化环境设备配置规范、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估类指标等系列标准规范。建设教育信息化标准测试与认证机构,加大标准推广应用力度。到2015年,形成初步完备的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设立标准咨询培训、测试认证和推广应用服务机构。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建设若干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开展新技术教育应用的试验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装备。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试验区与试点校的集成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信息技术、装备与教育的融合。建设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跟踪、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评估教育信息化进展,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为教育信息化决策提供咨询与参考。到2015年,形成完整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支持体系。

增强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培养能力。开发能有效支持师范生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公共课。建设一批学科优势明显、课程体系完善、与实践领域对接的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培养基地。遴选和培养一批能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人才。到2015年,建成30个左右的国家级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

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教育宽带网络和教育云基础平台等教育信息化支撑环境的全面覆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公共基础。采用统一规范、分级管理方式,推进具有先进、安全、绿色特征的公益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益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实施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升级换代。支持IPv6协议,与IPv6互联网和现有IPv4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到2015年,宽带网络覆盖各级各类学校,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2Mbps以上;高校的接入带宽达到1Gbps以上。

国家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络建设。实施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络(CEBSat)升级换代,建立适应卫星双向应用的基础支撑服务平台。择机发射双向宽带教育卫星,提供20Gbps以上带宽,提供交互学习和培训区域点播、广播服务,同时为偏远地区教育机构提供接入国家教育宽带网络的传输服务。

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支撑形成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到2015年,初步建成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支持教育云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的有效部署与应用,可同时为IPv4和IPv6用户提供教育基础云服务。

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建成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建成覆盖全民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实现与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互联互通,支持开放大学开展社会化服务,构建以开放大学为主体,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终身教育网络。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信息化主管,在高校和具备一定规模的其他各类学校设立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机构。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完善技术支持机构,推进相关机构的分工与整合。

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规划、部署、指导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密切协作,共同推动。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主体。教育信息化以省级政府为主统筹推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主体。

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和落实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政策。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制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制定和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和相关教育机构在网络接入等方面的资费优惠政策。

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法规。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法制建设。将教育信息化列为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的编制管理与职称(职务)评聘办法。

支持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协调制定扶持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以税收优惠等调控手段,培育教育信息化产业体系。形成良性竞争的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环境。

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

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推广。结合教育信息化需求,开展教育信息化标准化基础科研,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强化标准的宣贯,推动标准化实施,确保数字教育资源、软硬件资源、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等各方面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创新支撑体系。整合设立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以多种方式设立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发、推广项目,支撑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自主创新、经济可行的特色装备研发与推广。

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制定和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规范,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等信息系统安全。加强网络有害行为防范能力和不良信息监管力度,防止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对校园文化的侵害。

完善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推进各级教育机构的信息化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

(数据采集日期:2012年4月5日

)名次名

Alexa全球综合排名

名次

Alexa全球综合排名

1福建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53,28111浙江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319,4012江西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91,52612河北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324,7423河南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99,28613江苏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367,3014安徽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144,61114云南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469,9305吉林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188,58015山东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475,3496北京市教育委员会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207,61116陕西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499,2927湖南省教育厅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219,47217四川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548,301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219,52118湖北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830,8289

广东省教育厅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307,54019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

育厅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901,06210上海市教育委员会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315,57220山西省教育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4014423.html,

1,189,577

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

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充分整合

现有经费渠道,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标准等政策措施,在教育投入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倾斜,保障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支持。

鼓励多方投入。

明确政府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形成多渠道筹集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

统筹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使用,根据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特征,及时调整经费支出重点,合理分配在硬件、软件、资源、应用、运行维护、培训等各环节的经费使用比例。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规范项目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绩效评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效益。

实施

本规划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专项规划,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

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强化组织领导。

本规划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协调组织和督导实施,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以本规划为基础,制订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计划和工作实施方案。

明确任务分工。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业内企业应明确各自角色分工,从政策实施、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应用示范等各方面协同推进。

施行目标考核。

按照本规划定义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目标和阶段建设指标施行考核,健全工作督导机制,分阶段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任务和建设目标。

推广试点示范。坚持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充分发

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为实现本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建立支持环境。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信

息化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宣传本规划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为本规划的落实创造支持条件。

!!!!!!!!!!!!!!!!!!!!!!!!!!!!!!!!!!!!!!!!!!!!!!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2012—2016年进展规划 XXXX公司自2001年转投LED行业以来,通过近十年的进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从功率型芯片制造到终端应用产品开发环节的LED产业链全覆盖,并凭借着先进的生产技术,成功跻身国产芯片生产商前十行列。2009年,XXXX在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人才实力、治理体系以及品牌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接下来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产业和企业的逐步进展,XXXX通过认真调研和精心谋划,做出了通过实施外延片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通过扩大市场,引入战略性股东,实施企业改制,做大企业格局的进展规划。新近刚出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产业高级化,构筑高水平崛起的产业支撑,加快培养壮大LED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大、高、精、尖项目,培养骨干企业,扩张产业规模,力争在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领先突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XXX X更加明确大产业、大格局的进展目标,期望以五年进展规划为中心,扎扎实实做产业,连续稳固促增长,为XXXX的崛起奉献力量。 XXXX2012—2016年总体进展目标 从2012年开始,通过五年努力,最终形成以“XX为先,XX为本,X X为源”的大产业进展格局,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形成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后端组装工厂”为扩张基地的市场布局辐射全国,实现企业进展大格局;同时,通过成功的资本运营,完成企业改制,优化治理体系,扩大产能和产品种类,促进公司资产规模低成本快速扩张,争取到2016年实现年产值达XXX亿元人民币。 进展规划的差不多原则 XX为先,XX为本,XX为源,做大产业格局。

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永和县城关小学 2013年8月

永和县城关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为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不断探索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路径和方法,根据《临汾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订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一、基础设施及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永和县育才巷号,目前有29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100名教职员工。学校已开通光纤,并接通了学校局域网,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1个,有计算机台,生机比,多媒体教室29个,语音教室1个,电化教室面积为760平方米,仪器、实验室各一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教室2个,舞蹈教室1个,体育器材室1个,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 学校先后被授予等称号。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主要解决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 硬件设施: 学校各年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都基本配备了计算机;有29个多媒体教室, 1个计算机房,可用学生机100多台。目前,学校教师还未能达到人手一台电脑,部分新老师还缺少电脑,办公室能上网;学校教师所配备的部分电脑硬件配置都比较老,内存都比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办公效率。 软件设施: 学校建有校园主页,目前主要是学校概况、学校信息、教学科研、德育教育、学生园地等几个模块,各模块初步应用。 2.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教育资源方面学校已经有投入,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学校各教师也存备了些自己收集或制作的资源。相对来说,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率较高,且校外的资源库使用也比较多,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相当部分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收集或制作资源。 3.师资水平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正式颁布)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部】2012年3月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 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 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 实施 序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

公司十年发展规划报告

天泰投资集团 十年发展规划纲要 (2016-2025) 自2000年以来,经过天泰全体员工的努力,由中房集团天泰房地产开发公司发展成为天泰投资集团公司;从第一个十年(2000—2010年)发展规划的提前实现,到第二个十年(2006—2015年)发展规划的基本实现,天泰人步履艰难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 在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都处于持续下行的新常态下,按照用30年打基础的百年天泰战略规划目标,系统的研究编制了第三个十年(2016—2025年)发展规划纲要,用于指导天泰集团在2016-2025这十年的发展实践。主要指标如下:

天泰投资集团 十年规划发展纲要说明 (2016-2025) 百年天泰序 天泰人要坚持树立“振兴民族经济、缔造百年天泰”的愿景目标;坚持选择“走集体化发展的道路”,坚持发扬“团结拼搏、诚信奉献”的企业精神,坚持实行“科学管理、效益优先”的经营宗旨,坚持执行“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坚持“企业发展、员工富裕、股东受益、国家增税、回报社会”的价值理念;从而使天泰集团成为“股东利益的提供者、子后代的依靠者、社会稳定的支撑者、民族利益的捍卫者、人类财富的创造者”;最终实现天泰人“振兴民族经济、缔造百年天泰”的愿景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在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都处于新常态下,把握百年天泰的发展方向?为此,系统的研究编制好第三个十年规划发展纲要,用于指导天泰集团在2016-2025这十年的发展实践。 要激励经营管理团队,带动全体员工,圆满完成集团确定的各项经营管理指标;要激励一代代天泰人“热爱家庭、热爱天泰、热爱祖国、热爱世界”。 (一)天泰集团 天泰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组建了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天泰集团公司;凝聚了一批有着为实现百年天泰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天泰

公司规划发展计划书

公司发展计划书范本 锐意进取,永攀高峰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做领导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说话才有份量。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领导、同志、员工的努力。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基础设施投资明显降温,使公司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同时,公司本身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战略目标不明确,机制不灵,公司内部人员结构失衡,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市场开拓较被动,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公司今后到底如何发展?怎么生存和做强?以下是我对天开公司今后发展的几点构想: 一、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我省及杭州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

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已与省经济规划研究院进行了初步衔接,计划委托该院为我公司编制公司20年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国家特别是我们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建筑业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市场管理还不尽规范,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在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上突出园林和市政这两块主打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具体有如下设想: 1、借着公司园林绿化资质升一级的机遇,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一是公司要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桐庐园艺场要“走出去、请进来”聘请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等科研单位的资深专家做技术指导,与上述单位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成为上述单位的科研基地、实习基地、种苗实验基地,发展鲜切花、无性繁殖、湿地植物、无土栽培等新科技、新产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公司业务在扩展上要开拓视野,主动出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对周围环境越来越注重,因此业务向住宅小区、单位场地绿化、道路绿化等方面延伸,不怕小,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给用户提供满意的绿化设计和施工服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园林绿化形成为公司主要的经济增长亮点。 2、市政工程待人员到位后,积极扩展业务,积极创造条件,时机成熟时,完成公司资质的升级工作,以争取更大的业务,形成公司主要经济增长点。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职业院校试点申请书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职业院校试点申请表 一、学校概况 信丰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60年,是江西省重点中学,现有学生3600余人,教职工307人。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郁。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十一五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江西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赣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单位”等数十项殊荣。 二、试点选题和目标 1、选题: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 自2008年以来,作为“江西省新课程样本校”,学校现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选修课管理体系。我校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目前已开发校本课程24种,每周开设4节选修课,有效地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2009年以来,学校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已建成覆盖全校园的无线网络,各办公室、教室全部接通有线网络信息接点,全部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积极依托信丰二中网站,整合网络应用,现拥有信丰二中智能办公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学生评价系统等,已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为进一步在课改选修课领域取得更好成效,我们拟将教育信息化与选修课选课、开设、评估相结合,实施选修课信息化建设。 2、目标 学校争取5年内建成以“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为核心,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化平台体系。 三、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内容 1、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管理制度 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我校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2、开发我校选修课管理系统

教育部十三五生涯规划方案教育课题申报通知

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教育智慧督导“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涯规划教育与成长导师培养行动研究》 总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督导“十三五”规划管理办公室制

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生涯规划教育与成长导师培养行动研究》总课题组—————★—————关于组织申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十三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生涯规划教育与成长导师培养行动研究》子课题、实验区校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育科研规划办、高中学校、教育科研团体: 根据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课题指南,结合本课题的具体实际,经由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办公室同意,总课题组决定组织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与成长导师培养行动研究》规划2015~2020年度子课题、实验区校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按照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南的精神和本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申报。 二、如实填写《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申请?评审书》,一式三份报送总课题组。 三、报送《申报书》时,务必按照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课题管理办公室研制的统一的格式上报,发送总课题组办公邮箱:w_navy@。 四、自2015年10月25日开始受理,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31日。各单位在规定时间集中送报。逾期不予受理。 五、总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w_navy@ 地址:北京市丰台北路32号院B座8666室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生涯规划教育与成长导师培养行动研究 总课题组 2015年10月26日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关于“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的立项通知 经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管理办公室审核批准,课题项目“生涯规划教育与成长导师培养行动研究”获准通过立项,被列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通知如下: 课题名称:生涯规划教育与成长导师培养行动研究 课题类别:全国重点 课题编号:EDUZH130017 负责人:李文辉石祥浩 调研经费:自筹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十三五”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管理要求,请课题组负责人做好下述工作: 尽快确定“生涯规划教育与成长导师培养行动研究”课题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题,发展实验学校,并将实施方案和调研进展情况及时报送课题管理办公室。 根据申报表的有关成果预期做好课题调研项目的自我管理工作。课题组的有关重要活动、重要变更和重要成果均须经本单位签署意见后及时报送课题管理办公室。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15年10月25日

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培训的基本方案说明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培训基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转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特拟定此培训方案,切实提升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内涵,以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导向,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构建信息化应用服务支撑体系,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的全面、深入、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 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在硬件建设上,教师和学生用机数量均不达标,且设备老化,不能很好满足全体教师的用机需求,不能很好地普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导致了师生的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整体不高。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是学校还没有建成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等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方方面面所需要的校园信息化应用平台或软件环境。二是在目前有限的教育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条件下,由于缺乏专业引领和指导,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尚处于以知识为中心的网上查找信息,简单制作课件,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低效应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导致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存在。 三、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上述的现状分析及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学校应确定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目标任务:

1、加强学习,努力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不断提高学校领导、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意识,使之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并产生一定程度的使命感和危机感。 2、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资源运用能力,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3、加快硬件设施建设,为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提供必备的物质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置计算机,使教师和学生用机数量逐步达标;购置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班班通工程;购置、安装系统应用软件,建成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等。 4、拓宽数字资源来源渠道,推进教学资源库,互动教研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及数字资源的收集、整理、利用工作,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5、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各学科教学过程和各环节中的常态应用;探索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深度,促进各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6、通过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的程度,提升管理的效能。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形成系统。 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学校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德育、总务等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制定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好实施工作。 1、成立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①制订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方案;

学校十年发展规划

安岳县龙台镇龙西九义校十年发展规划 龙西九义校-王治强 一、现状分析 安岳县龙台镇龙西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始建于2001年,由原龙西初中、龙西小学合并而成,学校座落在龙台镇龙西花果村,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学校现址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12654平方米,校舍面积350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6个,学生721名;教职工43名,专任教师41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20名,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不足方面: 1.学校中小学部分隔500米,教师无法合理分岗,初中教师任课较轻,小学教师则较重。教师顶岗、舍大家为小家现象突出,影响教师工作情绪,管理方面岗位职责难以落实; 2.教学信息资源单一,教学中教师“三元一体”学用结合度不高; 3.教师的教育理念薄弱,对学生教育不到位,不重视德育,养成教育缺失较为严重; 面对新形式和教育发展的新机遇,结合上级的要求,为将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我们必须总结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办学规划。 二、办学思想及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以具有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核心的人才,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

需要。立足实际,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强化学校优势,突出特色,全面提高,持续发展,继续深化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的各项改革,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内部管理完善、办学实力雄厚、教育水平挤进全县九义校的前列、现代化水平高、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2、总体目标 局部突破——全面推进——创县级示范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 实现学校总体目标,我们设想分三步走: 第一步:根据示范学校的办学标准、优化结构、夯实基础、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资金投入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的力度,加快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步伐,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努力促进学校向民主科学的管理方向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 第二步:扩大招生规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装备水平,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跨入全县示范学校的行列,争取到2018年学校达到16个教学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造就一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全面启动“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力争在2019年以前通过级县示范学校的验收。 第三步:大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并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中青年教师,努力培养名师,使80%以上的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不断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创造出高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声望,

2021年教育部工作计划(最新版)

2021年教育部工作计划(最新 版) Complete each work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k plan. The plan plays a role of supervision and supervision to prevent and correct devia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736

2021年教育部工作计划(最新版) 1.固根本 严肃执行《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安排一节课外活动课并列入课表;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要将上述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并向社会公布。区教育局将对学校组织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督查,随时进行抽查,对于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到位的学校,限期整改,若该校是“区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校”的,将予以摘牌。 学校在严格课程设置、统筹活动时间的基础上,要不断促进体

育、音乐、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活动的丰富性和机制的长效性,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的广泛深入开展。学校要制定《“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有申报程序、有技能目标、有指导教师、有测评认定、有活动记载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继续完善方法、强化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和公告制度,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合格率稳中有升。 2.强基础 各中小学必须根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和《中小学艺术器材目录》要求,配足配齐体育、艺术器材,建好各类场馆、专用教室,满足体育艺术教学及活动需要。 优化音体美学科教师结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创新专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依托健美操比赛、文体节合唱比赛、舞蹈比赛等活动平台,“以活动促培训”、“以活动促教研”,使活动、培训、教研有共同的主题,形成研、训、赛一体化模式。举行小学音乐、美术

公司十年发展规划

山西天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十年发展规划纲要 (2016-2025) 自2000年以来,经过天泰全体员工的努力,由中房集团天泰房地产开发公司发展成为山西天泰投资集团公司;从第一个十年(2000—2010年)发展规划的提前实现,到第二个十年(2006—2015年)发展规划的基本实现,天泰人步履艰难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 在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都处于持续下行的新常态下,按照用30年打基础的百年天泰战略规划目标,系统的研究编制了第三个十年(2016—2025年)发展规划纲要,用于指导天泰集团在2016-2025这十年的发展实践。主要指标如下:

山西天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十年规划发展纲要说明 (2016-2025) 百年天泰序 天泰人要坚持树立“振兴民族经济、缔造百年天泰”的愿景目标;坚持选择“走集体化发展的道路”,坚持发扬“团结拼搏、诚信奉献”的企业精神,坚持实行“科学管理、效益优先”的经营宗旨,坚持执行“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坚持“企业发展、员工富裕、股东受益、国家增税、回报社会”的价值理念;从而使天泰集团成为“股东利益的提供者、子孙后代的依靠者、社会稳定的支撑者、民族利益的捍卫者、人类财富的创造者”;最终实现天泰人“振兴民族经济、缔造百年天泰”的愿景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在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都处于新常态下,把握百年天泰的发展方向为此,系统的研究编制好第三个十年规划发展纲要,用于指导天泰集团在2016-2025这十年的发展实践。 要激励经营管理团队,带动全体员工,圆满完成集团确定的各项经营管理指标;要激励一代代天泰人“热爱家庭、热爱天泰、热爱祖国、热爱世界”。

医院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医院十年发展规划(医务处) (2011年-2020年) 2011至2020年是我院承前启后、积极迎接等级医院复评审、进一步提升我院影响力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加强医院建设,保证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按照医院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医务处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11至2020医院建设发展规划。 一、战略目标 把握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院意志,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医院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进一步增强医院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使我院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发展为区域性医疗中心。 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 (一)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深入开展医院等级复评审工作。 2007年1月我院经卫生局评审,成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这一荣誉,成为鞭策我们不断进取的重要推动力,对医院发展影响巨大。2011-2020年期间我们将会迎来两次三甲医院的复审工作,这将成为未来十年我院管理工作的重心,为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深入开展“三甲”评审准备工作,持续改进,提高医疗质量,对照复审标准,逐条落实,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力争在2011年医院等级评审中以最优异的成绩通过三甲复审,进一步提高医院办院层次。 (二)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全面保障医疗安全。 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强医疗及护理质量控制,尤其是对医疗核

心制度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察,加强病案质量和处方管理及常规医院感染监测及疫情管理工作,做好医疗投诉案例的剖析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及制度落实,树立医疗安全意识,防范医疗纠纷,加强对外医疗协作,提高医院影响力,推动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院应急能力建设,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提升医院参与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医院建设发展规划意见 1、建立和完善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考评办法,有计划地安排医疗管理重点工作并使其常态化,使医院的各项关键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建立医疗纠纷的早期干预机制,对医疗纠纷做出预应性反应,逐步建立医院安全文化,将医疗纠纷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5年后床位增加的情况下,医疗赔偿不会大幅度上升。 3、建立和完善公正、公平的科主任医疗考核体系,督导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工作,提高环节质量;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控和管理;指导科室细分和合并,对病人多、高级职称人员多、有发展潜力且适合细分的科室,走专科化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做细做精。对力量相对较弱,专科特点不明确的科室进行整合,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使科室发展适应医院发展的需求。 4、扩展医院床位,力争10年内达到1500张,建立妇儿医疗中心,成立“院中院”,5年内妇产科、儿科总床位数达到300张,鉴于目前各科医护人员,尤其是年轻医师过早步入专科,对于个人成长发展并非是件益事,建议采取“大科系模式”,设立科系主任,专科间的低年资医师进行轮转,全面提升各级医师的诊疗水平。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教技[20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我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制定和实施《规划》,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组织开展学习,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有序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切实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在落实《规划》过程中出台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及时报告我部。 附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 附件: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教育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中华人 教育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11号),设立教育部,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已由国务院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举办国际教育展览审批的职责交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三)将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权交给部分学位授予单位。 (四)加强基础教育工作,以农村教育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地区倾斜,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中小学德(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六)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高等教育质量评新评估方式,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深化直属高校管理体

与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基础上,加大地方统筹力度。 (七)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完善民办教育宏观管理的政策措施,规范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主要职责 (一)拟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并监督实施。 (二)负责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指教学改革,负责教育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发布。 (三)负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负责义务教育的宏观指导与协调,指导普通高殊教育工作。制定基础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教材,全面实施(四)指导全国的教育督导工作,负责组织和指导对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作,指导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质量的监测工作。 (五)指导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制订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教学指导文件和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职业指导工作。 (六)指导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承担深化直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责任。制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会同有关部门审核高等学校设置、更名、撤销与调整,负责“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和协调工教育和继续教育,指导改进高等教育评估工作。 (七)负责本部门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参与拟订教育经费筹措、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政策费投入情况。 (八)统筹和指导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协调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 (九)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及国防教育工作,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20210227122546)

XXXXXX 有限公司 2012 —2016 年发展规划 XXXX 公司自2001 年转投LED 行业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从功率型芯片制造到终端应用产品开发环节的LED 产业链全覆盖,并凭借着先进的生产技术,成功跻身国产芯片生产商前十行列。2009 年,XXXX 在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人才实力、管理体系以及品牌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接下来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产业和企业的逐步发展,XXXX 经过认真调研和精心谋划,做出了通过实施外延片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通过扩大市场,引入战略性股东,实施企业改制,做大企业格局的发展规划。新近刚出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产业高级化,构筑高水平崛起的产业支撑,加快培育壮大LED 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大、高、精、尖项目,培育骨干企业,扩张产业规模,力争在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XXXX 更加明确大产业、大格局的发展目标,希望以五年发展规划为中心,扎扎实实做产业,持续稳定促增长,为XXXX 的崛起贡献力量。 1 XXXX2012—2016 年总体发展目标 从2012 年开始,通过五年努力,最终形成以“ XX 为先,XX 为本,XX 为源”的大产业发展格局,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形成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后端组装工厂”为扩张基地的市场布局辐射全国,实现企业发展大格局;同时,通过成功的资本运营,完成企业改制,优化管理体系,扩大产能和产品种类,促进公司资产规模低成本快速扩张,争取到2016 年实现年产值达XXX 亿元人民币。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解读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有关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促进应用,加深融合、提升服务,共建共享、协同创新”的建设原则,从学校“十三五”战略规划部署出发,满足师生信息化需求,逐步实现“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变,推动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以推进应用服务整合、数据应用及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构建以“云服务”为核心的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化环境;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力争通过“十三五”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个信息化程度高、具有时代特征、富有湖大特色的现代化高水平大学。 三、智慧校园支撑环境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支撑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提升带宽、优化网络结构,高速稳定、安全可控的校园无线专网,地下弱电“一张网”工程,基础链路设施升级改造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包括:“教育云”基础支持平台,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一卡通”系统升级改造,智能网络运行监管服务等方面。 四、智慧校园三大平台包括哪些? 智慧校园的三大平台是指综合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平台、科学研究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包括:全校统一的智慧云大数据平台、移动信

息服务平台、建立“一站式”虚拟办事大厅、“一表通”工程、建立评估与决策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包括:建设基于云的教学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实验实训教学网络平台。科学研究平台包括:科研服务信息化平台、全校高性能计算公共平台。 五、“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重点项目是哪些? 根据学校的财力状况和实际需求,“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一站式”办事大厅项目、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智慧云大数据平台建设等三个重点项目。“一站式”办事大厅是指:重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服务体系、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各项管理事务,创新行政服务模式,提升校务管理水平,体现“以生为本、以师为先”的办学理念,实现“一站式服务,办事一表通”。移动信息服务平台是指:以为师生提供优质、便捷、安全的虚拟校园环境为出发点,打造“多种应用关联,贴近师生使用”的移动应用综合平台,以更加智能的方式贴近师生,满足师生移动服务需求。智慧云大数据平台是指:建设一个设备集中化、资源虚拟化、部署标准化和管理自动化的智慧云大数据平台,为智慧校园“大数据”及“物联网”应用提供支撑,利用数据挖掘、大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手段为动态监管和评估决策等提供服务。

教育部2资料4个司局机构跟部分直属机构正司局级干部简历

本文介绍教育部24个司局机构和部分直属机构正司局级干部简历 P1 办公厅 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 发展规划司 人事司 财务司 基础教育司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高等教育司 民族教育司 师范教育司 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思想政治工作司 社会科学司 直属高校工作司 P2 高校学生司 科学技术司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直属机关党委 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离退休干部局 监察局 科技发展中心 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办公厅主任 牟阳春 主持办公厅的全面工作,重点负责部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和部党组会、部长办公会议等事项的落实、督办工作。根据部党组的指示,办理与中办、国办的相应联系协调事项。 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 孙霄兵,博士。原任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副司长,2005年12月任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

发展规划司司长 韩进,原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2004年12月任发展规划司司长。 人事司司长 姜沛民,原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2004年6月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现任教育部人事司司长。 葛道凯个人简历 葛道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葛道凯,河南济源市人,1963年出生,*党员。 1980年至1984年在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读本科, 1984年至1990年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0年至1992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2年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聘为副教授, 1994年被聘为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沉积学,先后参加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攀登计划项目、“973”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曾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中英文科技论文和

【公司十年规划】公司发展前景范文

【公司十年规划】公司发展前景范文 2020年的公司·我 十年,对于过去,是几个画面,一刹那,而已;十年,对于未来,是一片,茫茫然,幻想: 中国平稳过渡了通货膨胀最严重的阶段,居民住房刚性需求减少,民生需求中相对于日用必需品的增长数据在感情精神及文化方面的 需求呈大幅增长并出现了一系列完整、安全、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及服务和相应的领导品牌,民众消费呈现出以网络消费为主娱乐体验式购物为辅助的生活状态,而团购及工程采购成为了轻工业产品的最大销售渠道,在注重产品自身质量及品味的基础上,任何团体的品牌的整体效应运作及渠道的突破性建设与铺设方面都要做到先人一步且 灵活多变,否则,就会在风云变幻的商业起伏中逐渐被他家取代及被市场淘汰。微量元素,作为一个品牌建设者及全方位渠道运作商,不断健全内部管理及培训制度,将人才吸纳纳入日常工作范畴,不断扩大的品牌影响区域促使我们必须与同行业的专家、机构及人群保持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系统软件的持续更新及业务配套的管理成为公司业务发展壮大的坚实保障;网络销售渠道的建设与铺设与时代及时尚的要求相匹配并及时跟新调整;店铺的开发及体验式消费理念深入消费者的日常行为。

定位明确。产品定位以狭隘范畴为基点,深入营销目标群体,掌握目标群体的消费观念及生活品味,在一个狭窄的年龄或消费阶段形成一个或多个品牌文化的影响力量。 品牌提升。由一个产品需求性营销提升为品牌需求性营销,以品牌蕴含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影响为提升方向,建立成为了一个健康、有趣、价值、幸福的品牌 形象,尤其没有忽视在与家居行业不相关产业或事业中的投入及战略营销,例如公共事业、事业、慈善事业、投资产业等。 管理严肃。作为一个全国范围内铺建市场触角的专业性品牌服务商,内部的人员、制度、流转、信息、文化等都作为与商品或服务交易同等重要的。 模式转换。灵活的适应时代的变迁,与时代形势密切结合甚至引领时代需求的进行经营模式及运作模式的探索和实验,不局限于任何固有形态的模式与思路,对未来进行大胆的预测及准确精细的判断并且在适当的时机推出新的理念及运营形态。 渠道完善。在任何一个相关平台上面,都不失时机的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在任何一个可利用的渠道里面,都有我们的物流脉络;

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麻城教育信息网

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全面提高我市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和鄂教科函〔20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的“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利用3年时间,初步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城乡教育信息化体系,探索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试点选题: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 三、工作内容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1、规范推进校园网建设。乡镇以上学校全部接入光纤,所有小学接入宽带,边远教学点能够接收远程教学资源,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推进校园网达标建设,乡镇以上学校全部设置主控室,配备专业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统一机柜,统一标识;网络布设到班级、备课组。校园网应部署“班班通”集中管理、教研备课、校本资源等基本应用平台,提高校园网使用效益。 2、加快推进“班班通”建设。在现有市直和镇区学校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推进“班班通”向乡镇以下学校延伸。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同时通过对闲置设备的调配,使农村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有计划加强教师计算机配备,满足教师备课、研修需要。实现备课、上课、学习一机多用。

3、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根据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我市小学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基本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建设校本资源库。利用薄改资源库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现代教育技术网等,市直及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完成校本资源库框架设计和管理平台部署,并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含光盘资源)进行整合。从2013年起,形成常态机制,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鼓励各学校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校本资源库。深化培训和指导,实现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普遍应用。 (三)网络学习人人通 鼓励教师和学生拥有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加快普及专职教研员、培训教师和名师骨干引领的网络研修活动,推动城乡对口支援学校教师之间开展网络教研。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建立网络工作室。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2013年底达到30%以上,2014年底达到50%以上。 2、普及学生网络学习模式。倡导各学校利用天开班级空间、博客等网络平台,建立班级空间、个人空间,开展书香班级、学生博客评比,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继续开设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教育信息中心建设 1、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市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做好麻城教育政务网、教育信息网、教育科研网三个子网建设,建立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三网和两平台建设,为全市广大教师深入实践和探索信息技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