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鉴别 CaCl2、NaOH 和 K2CO3三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方法有多种。(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K2CO3溶液呈碱性)

①方法一:

②方法二:

用焰色反应检验,实验中火焰焰色均不同,其中呈紫色的是______溶液。

③方法三:选用一种试

剂可以将这三者检验出来,实验过程如下,完成现象的填空。

若选用其他一种试剂鉴别 CaCl2、NaOH 和 K2CO3溶液,也能进行检验的是____(选填下列编号)

A.HCl 溶液 B.AgNO3溶液 C.Ba(NO3)2溶液 D.MgCl2溶液

【答案】溶液变红有白色沉淀 K2CO3 有白色沉淀,溶液变无色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A C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和碳酸钾均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实

验如下:

②方法二:用焰色反应检验,实验中火焰焰色均不同,其中呈紫色的是K2CO3溶液。③方法三:选用一种试剂可以将这三者检验出来,实验过程如下:

若选用其他一种试剂鉴别 CaCl2、NaOH 和 K2CO3溶液,也能进行检验的是:

A、HCl 溶液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鉴别出来的碳酸钾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钾和氢氧化钠不能反应,能鉴别,正确;

B、AgNO3溶液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钙,硝酸银溶液也能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鉴别,错误;

C.Ba(NO3)2溶液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钾,鉴别出来的碳酸钾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硝酸钡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能鉴别,正确;

D、MgCl2溶液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碳酸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镁的溶解度小于氢氧化镁,生成沉淀较少,氯化钙和氯化镁不反应,故能鉴别,正确。

故选ACD。

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若改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进(填“a”或“b”)。

②小明与小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小明认为是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而小华则认为是气体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排除了小明的猜想,你认为排除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气体中有HCl

③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字母)。(2)“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制备“低钠盐”在食盐中用NaCl中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MgSO4或MgCl2)。

①测得某“低钠盐”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探究某“低钠盐”样品b中是否添加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MgSO4或MgCl2中的一种)。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BaCl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

步骤1:取少量样品b于烧杯中,加入足量

样品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蒸馏水

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_______,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

中,在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C b CaCO3+2HCl=CaCl2+CO2↑+H2O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碱性物质Ca(OH)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气体中有HCl B H E C Cl﹣

..中,产生白色沉淀

....3.溶液

..AgNO

有白色沉淀生成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

【解析】

(1)①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是C。若改用如图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则气体应从b进;②实验室常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因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钙,即没有完全变质;氯化氢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气体中含有氯化氢;③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则应将生成的气体先用碳酸氢钠溶液吸收其中的氯化氢气体,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 H E C;(2)①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氯化钾中氯离子和钾离子个数比1:1,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氯离子;②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结合会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而氯离子不能,故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

3.Ⅰ.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用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选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C或B,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此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甲酸(HCOOH)溶液滴加到浓硫酸中制CO气体,可选用的制取装置是

______(选填序号)。该反应中浓硫酸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

Ⅱ.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疑惑。

(查阅资料)

(1).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 x(OH)y Cl 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2).Cu(OH) 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

(猜想)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②Cu x(OH)y Cl z晶体;③_______。猜想①的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验证)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________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实验数据)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

③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表。

加热前100℃400℃

250.00g251.80g253.60g

(得出结论)猜想③成立,且碱式氯化铜中X∶Y:Z = _________。

(拓展延伸)

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_______________改进(选填序号)。a.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

【答案】分液漏斗AE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2H2O2

2H2O+O2↑BD HCOOH H2O+CO↑Cu x(OH)y Cl z与Cu(OH)2的混合物CuCl2

+2NaOH=Cu(OH)2 ↓+2 NaCl②甲X︰Y:Z= 2︰3:1a b(少写、多写、错写不给分)

【解析】Ⅰ.(1)仪器①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AE;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来控制装置中的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与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适合于装置C或B制氧气的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用甲酸溶液滴加到浓硫酸中制CO气体,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浓硫酸,因此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不用排空气法,所以用D装置收集,甲酸(HCOOH)溶液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水和CO气体,化学方程式为:HCOOH

H2O+CO↑;

Ⅱ. 【猜测】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②Cu x(OH)y Cl z晶体;

③Cu(OH)2、Cu x(OH)y Cl z;猜想①的理由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实验】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铜,则猜想②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甲装置,先通过浓硫酸时,通过质量变化可以检验是否生成水,后通过硝酸银时,然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氯化氢气体;

【延伸】(1)解:氢氧化铜受热分解得到的氧化铜质量为w

Cu(OH)2CuO+ H2O

80 18

w 251.80g-250.00g

w=8.00g

则碱式氯化铜分解所得氧化铜质量为24.00g-8.00g=16.00g,所以铜元素的质量为16.00g××100%=12.80g

设与硝酸银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n

HCl+AgNO3=AgCl↓+HNO3

36.5 143.5

n 14.35g

n=3.65g,

所以碱式氯化铜中氯元素的质量为3.65g× ×100%=3.55g

则碱式氯化铜分解所得水的质量为253.60g-251.80g=1.80g,所以碱式氯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80g× ×100%+(16.00g-12.80g)=4.80g

所以碱式氯化铜中X∶Y:Z = =2︰3:1;

(2)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实验中可以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这样可以保证氢氧化钠足量;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可以保证氢氧化钠足量。

4.镍粉常用于各种高光泽装饰漆和塑料生产,也常用作催化剂。

I.(镍粉制备):工业用电解镍新液(主要含NiSO4、NiCl2)制备碱式碳酸镍晶

体 xNiCO3•yNi(OH)2•zH2O,并利用其制备镍粉的流程如下:

(1)反应器中一个重要反应为:3NiSO4+3Na2CO3+2H2O=NiCO3•2Ni(OH)2↓+3Na2SO4+2X,X的化学式为____。

(2)操作1名称是_____ , 洗涤操作1所得固体时,需用纯水洗涤,检验其洗净的方法(写出步骤、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

(3)操作2含过滤、水洗、95%酒精浸泡、晾干等操作,其中95%酒精浸泡的目的 ______。

(4)物料在反应器中反应时需控制反应条件。分析下图,反应器中最适合的温度及pH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生产中,pH逐渐增加,生成Ni(OH)2量也相对增加,则生成的碱式碳酸镍晶体中,镍的含量将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Ⅱ.(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的组成)

为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及装置:

(资料卡片)

(1)碱式碳酸镍晶体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NiO、CO2及H2O

(2)400℃左右,NiO会氧化生成Ni2O3.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②准确称取3.77g xNiCO3•yNi(OH)2•z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

③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装置C、D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a,加热装置B至装置C中导管末端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a,……;⑥准确称量装置C、D的质量;⑦根据数据进行计算(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完善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连接装置,_______ ;⑤___________。

(2)装置A的作用:实验开始前、实验完毕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xNiCO3•yNi(OH)2•zH2O中x:y:z 的值是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CO2过滤向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或Ba(OH) 2溶液,观察到:没有沉淀生成。使固体表面的水分分散到酒精中,便于固体快速晾干;55; 8.3 升高检查装置气密性缓缓通空气一段时间除去通入的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实验开始前通入除去水分和二氧化碳的空气目的是排尽装置中原有的CO2和水蒸气;实验完毕时通入除去水分和二氧化碳的空气目的是将装置B中的CO2和水蒸气完全排出x:y:z=1:2:4

【解析】

【分析】

【详解】

I、(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总类和数目不变,

3NiSO4 + 3Na2CO3 + 2H2O = NiCO3·2Ni(OH)2 +3Na2SO4 + 2X,

反应前:Ni:3 反应后:Ni:3

S:3 S:3

O:23 O:19

H:4 H:4

C:3 C:1

所以X为:CO2

(2) 操作1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所以操作1为过滤;洗涤的目的是将碱式碳酸镍晶体表面的硫酸钠溶液等除去,检验其洗涤是否干净,即检查是否有硫酸根离子,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或Ba(OH) 2溶液,观察到不生成沉淀,说明已经洗干净;

(3)用95%酒精浸泡的目的是使固体表面的水分分散到酒精中,便于固体快速晾干;

(4) 反应器中杂质的含量越低越好,所以最适合的温度为55,最适合的pH为8.3;

(5) 在NiCO3中镍的含量小于Ni(OH)2中镍的含量,生产中pH逐渐增加,生成Ni(OH)2含量也相对增加,NiCO3的含量相对减小,则生成的碱式碳酸镍晶体中,镍的含量将升高;Ⅱ.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 做有关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反应后为了使碱式碳酸镍晶体受热分解生成的CO2及H2O完全被装置C、D吸收,缓缓通一段时间除去水分和二氧化碳的空气;

(2)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通入的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实验开始前左侧通除去水分和二氧化碳的空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原有的CO2和水蒸气;实验完毕时左侧通除去水分和二氧化碳的空气的目的是将装置B中的CO2和水蒸气完全排出;

(3) 装置C增加的质量(1.08g)为生成水的质量,装置D增加的质量(0.44g)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NiO的质量为3.77g-1.08g-0.44g=2.25g

xNiCO3·yNi(OH)2·zH2O Δ

(x+y)NiO + xCO2↑ + (y+z)H2O

75(x+y) 44x 18(y+z)

2.25g 0.44g 1.08g

75(x+y)/ 2.25g = 44x/ 0.44g =18(y+z)/1.08g

解得:x:y:z=1:2:4。

5.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请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角度分析,关闭K2,打开K1,蜡烛燃烧更旺的原因。(2)请从物资性质的角度分析,关闭K1,打开K2,蜡烛熄灭的原因。

(3)请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24.(1)氧气浓度增大;(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3)2HCl+CaCO3==CaCl2+CO2↑+H2O

【解析】(1)打开K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浓度增大,氧气能支持燃烧,观察到蜡烛燃烧的更旺,发出白光;(2)关闭K1、打开K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中产生二氧化碳,进入烧杯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能使蜡烛熄灭;(3)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CaCO3==CaCl2+CO2↑+H2O。

6.已知:①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2NaHCO3Δ

Na2CO3 + CO2↑+ H2O;

②Na2CO3受热不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 NaHCO3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填标号)。

A 俗称小苏打

B 难溶于水

C 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D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欲测定某 NaHCO3固体样品(只含 Na2CO3杂质且分布均匀)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5.0g 该样品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生成 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NaOH 溶液的 pH_____7(填“>”、“=”或“<”),用该溶液将生成的 CO2完全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由图中数据可知,上述 5.0g NaHCO3样品完全分解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 g,产生 H2O 的质量是_____ g。

③计算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答案】B >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1.1 0.45 84%

【解析】

【详解】

(1)A、俗称小苏打,正确;

B、难溶于水,错误;

C、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正确

D、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正确。故填:B

(2)①NaOH 溶液为碱性溶液,则pH>7,用该溶液将生成的CO2完全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2NaOH = Na2CO3 + H2O,故填:>,CO2 + 2NaOH = Na2CO3 + H2O。

②由图中数据可知,样品完全分解产生CO2的质量为1.1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 H2O 的质量是5g-1.1g-3.45g=0.45g,故填:1.1,0.45。

③解:设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为 X。

Δ

2NaHCO=Na CO+H O+CO

32322

16844

x 1.1g

168x

=

44 1.1g

X = 4.2g

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为4.2g

100%=84% 5.0g

答: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7.胃舒平、小苏打、胃酸完全抑制剂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

(1)胃舒平与胃酸发生的反应为: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

(2)胃酸完全抑制剂每片含0.8 g CaCO3、0.116 g Mg(OH)2,某患者胃酸分泌过多,医生建议口服胃酸完全抑制剂每天2次,每次1片。假设药物被完全吸收,患者服用1天胃酸完全抑制剂产生CO2(常温下CO2密度为1.9g/L)是_____ mL。

(3)小苏打片每片含0.5 g NaHCO3,6片小苏打和胃酸完全反应,消耗HCl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胃舒平每片含0.245 g Al(OH)3,中和胃酸时,10片胃舒平相当于多少片小苏打片____________?(要求:所有最终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第(3)小题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复分解反应371解:每片小苏打片含0.5g NaHCO3,6片小苏打片含 NaHCO3的质量=0.5g×6=3g。

设与6 片小苏打片正好完全反应的 HCl 的质量为 y。

NaHCO3+HCl═NaCl+H2O+CO2↑

84 36.5

3g y

y≈1.3g

答:6 片小苏打片正好完全消耗 HCl 的质量为1.3g。解:由6 片小苏打片正好完全消耗HCl 的质量为1.3g可知,平均每片小苏打片消耗 HCl的质量为。

每片胃舒平含0.245 g Al(OH)3,则10 片胃舒平含Al(OH)3的质量= 0.245 g×10=2.45 g。

中和胃酸时,设10 片胃舒平消耗的 HCl 的质量为z。

Al(OH)3+3HCl═AlCl3+3H2O

78 109.5

2.45g z

z≈3.4g

答:10 片胃舒平相当于小苏打片的片数为15.5 片。

【解析】

【详解】

(1)胃舒平与胃酸发生的反应为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

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患者每天服用的药品中含有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0.8g×2×1=1.6g。

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6g x

x=0.704 g

其体积为≈ 0.371L=371 mL。

(3)先写出碳酸氢钠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碳酸氢钠的质量计算出每片小苏打片消耗HCl的质量。再写出氢氧化铝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10 片胃舒平消耗的HCl 的质量,二者相除,即可得出10 片胃舒平相当于几片小苏打片。

8.化学式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①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③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_。

(2)实验室可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然后用CO还原Fe2O3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CO发生装置中的反应为:H2C2O4H2O+CO2↑+CO↑

A装置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① 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接

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接_______。

③ 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

(3)将30.9 g 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 g 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1)①2HCl+CaCO3=CaCl2+H2O+CO2↑(或2H2O2 2H2O+O2↑)

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磷

(2)①Ca(OH)2溶液变浑浊②Fe2O3+3CO2Fe+3CO2

③h、g接e、f接c(或d)、d接(或c)b

④在A装置后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理即可)

(3)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0.9g-21.3g=9.6g,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9.6g

=解得x= 24.5g

【解析】

(1)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HCl+CaCO3=CaCl2+H2O+CO2↑(或2H2O2 MnO2

2H2O+O2↑)

②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设1g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分别为x、m、n

4P + 5O2点燃2P2O5

124 160

1g x

124/1g=160/x x≈1.29g

2Mg + O2点燃2MgO

48 32

1g m

48/1g=32/m m≈0.67g

3Fe + 2O2点燃Fe3O4

168 64

1g n

168/1g=64/n n="0.38g;" 消耗氧气最多的是磷(2)①二氧化碳能使Ca(OH)2溶液变浑浊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e2O3+3CO高温 2Fe+3CO2③先除掉一氧化碳中可能混有的二氧化碳,然后用浓硫酸干燥一氧化碳,将一氧化碳通入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装置,然后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连接顺序是,h、g接e、f接c(或d)、d接(或c)b ;

④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所以应在A装置后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理即可)(3)生

成氧气的质量为30.9g-21.3g=9.6g,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9.6g

245/x=96/9.6g x=24.5g

答:略

9.有人用经过粉碎的含有较多有机物杂质的粗铜,通过下列步骤制取硫酸铜晶体

(1)若步骤①中灼烧温度过高会产生副产物氧化亚铜(铜的化合价为+1价),其化学式为。

(2)写出步骤②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②中,铜和稀硫酸不能直接发生置换反应的原因是。

(4)反应途径Ⅰ和Ⅱ,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途径Ⅰ:2Cu+O2+2H2SO4△2CuSO4+2H2O

途径Ⅱ:Cu+H2O2+ H2SO4="=" CuSO4+2H2O

请选择你认为更适合于实际应用的途径,并说明理由:。

(5)根据图2,步骤④的结晶方法为。

(6)若800Kg粗制氧化铜(其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4%),通过途径Ⅱ转化为硫酸铜,计算参加反映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Cu2O;(2) CuO+H2SO4==CuSO4+H2O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4)途径Ⅰ,原料之一是空气,生产成本较低;或途径Ⅱ反应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或操作相对简单;(5)冷却;(6)17Kg

【解析】

试题分析:(1)若步骤一根据铜元素的化合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u2O;(2)氧化铜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3)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发生置换反应的原因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4)认为更适于实际应用的途径是途径Ⅰ,原料之一是空气,生产成本较低;或途径Ⅱ反应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或操作相对简单;(5)因为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采用冷却结晶; (6)铜的质量为:800Kg×4%=32Kg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Cu + H202+H2SO4 =CuSO4+2H2O

34

32kg X

64/34=32kg/X

X=17K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7kg

考点:物质的提纯及根据方程式的计算

10.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这种工业称为“氯碱工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Na2CO3,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可能含有NaCl,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用简洁的文字表述)。

(设计实验)

(交流与讨论)小明同学提出:“上述实验中稀硝酸也可以用稀盐酸代替”。你认为他的观

(填“正确”或“不正确”)。

II.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设计实验)小婉同学设计探究方案后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利用小婉同学测得的数据计算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列出计算过程)。(交流与反思)小强同学认为小婉同学设计的探究方案不够严密,其理由是:

(1)探究方案中未考虑氢氧化钠的吸水性。

(2)探究方案中因缺少(填操作名称),导致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答案】2NaOH+CO2===Na2CO3+H2O

氢氧化钠从电解后的溶液中析出时有少量未反应的氯化钠同时析出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碳酸钠;氯化钠;不正确

91.5% 洗涤

【解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可能有碳酸钠;氯化钠可能没有全部反应,因此可能有氯化钠;

(2)加水溶解,试管外壁发热,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向①所得的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因此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碳酸钠;向②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说明样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氯化钠;上述实验中稀硝酸不可以用稀盐酸代替,因为盐酸中有氯离子,影响氯化钠中氯离子的检验.

解:设20g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Na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Cl+AgNO3====AgCl↓+NaNO3

106 44 58.5 143.5

x0.22g y2.87g

x=0.53g(1分) y=1.17g

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1.5%

洗涤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如图所示),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 (一)内涵决定身份﹣﹣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l)用化学符号填空: 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水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土壤中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的元素是_____。 (2)按要求填表: 物质所属圈层物质名称物质的化学式用符号表示构 成物质的微粒 物质类别 生物圈蔗糖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圈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圈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 岩石圈______________Na+、SiO32﹣_______ (二)甲烷﹣﹣小分子,大作为 在如图的四大圈层中,有下列6种物质:①甲烷;②水;③二氯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氢气;⑥氧气。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虽然简单,但这些物质有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有的是物质循环关键物质,有的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必需的物质。请回答:

(1)在这6种物质中,元素种类共有_____种,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有_____(填化学式,下同),植物生长必需的物质有_____,元素种类完全相同的物质是_____。(2)甲烷是最重要的基础有机物之一,不仅可做燃料,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在隔绝空气和10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炭黑和氢气; ②在隔绝空气和15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乙炔和氢气; ③在1400℃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④在800℃和催化剂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试写出上述②~④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3)在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_。 在反应①和②中,反应物相同,而生成物不同,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条件不同导致_____。 ③和④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但生成物相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其原因是_____。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③需要按比例控制氧气不能超量,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 _____。 (三)柔之力﹣﹣神奇的水溶液 水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岩石圈约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其中的某些物质被水溶解,其随水的天然循环在水圈中富集,富集后的物质可能再次沉积到岩石圈。 如图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海湖区的人们有一种经验,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指纯碱,盐指氯化钠,他们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 (2)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仅用物理方法从盐湖中“捞碱”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工业上主要利用从水圈中获得的食盐来制备纯碱,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为确定某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氯化钠,在20℃时,取2.5g样品加入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则固体粉末是_____。若将该溶液升温到40℃时,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四)金属﹣﹣工业的脊梁 金属及合金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航天军工。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实验设计: 甲组:取纯净碳酸钙粉末5g于烧杯中,加入20g该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剩余固体3g。 乙组:取纯净碳酸钙粉末5g于锥形瓶中,将20g该盐酸溶液加入分液漏斗,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0.4L(20℃、标准大气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计算盐酸浓度。 (数据处理): (1)你认为哪一种实验方法不准确,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你认为实验合理的一组数据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乙组数据不准确,原因:测量的水的体积小于生成气体的体积; B、C之间的导管内实验前无水,实验后有水;内外气压相同时,二氧化碳无法将相应体积的水压入量筒;二氧化碳可能溶解在A中反应后的溶液中 7.3% 【解析】 (1)乙组数据不准确,原因:测量的水的体积小于生成气体的体积;B、C之间的导管内实验前无水,实验后有水;内外气压相同时,二氧化碳无法将相应体积的水压入量筒;少量二氧化碳可能溶解在A中反应后的溶液中。(2)根据甲数据计算,设参加反应的HCl质量为x,消耗碳酸钙质量为5g−3g=2g。 3222 2HCl+CaCO==CaCl+H O+CO↑ 73 100 x 2g 73100 2 x g = x=1.46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100%7.3% 20 g g ⨯=。 2.镍粉常用于各种高光泽装饰漆和塑料生产,也常用作催化剂。 I.(镍粉制备):工业用电解镍新液(主要含NiSO4、NiCl2)制备碱式碳酸镍晶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3)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若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 【答案】t2℃ 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60g B>A>C降温结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样。 (2)依据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0g,故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 (3)A、B的物质此时依然为饱和溶液,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则B的质量分数大于A,C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则应该使用t3℃时C的溶解度进行计算,C的溶解度明显小于A、B。则其大小关系为:B>A>C。 (4)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2.过氧化钙晶体(CaO2?xH2O)是优良的供氧剂,受热会逐渐失水,120℃时完全分解为CaO2,350℃时CaO2迅速分解为CaO和O2。 (一)(性质探究)取少量CaO2于试管中加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再加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静置、取上层清液,逐渐加入碳酸钠溶液,先产生大量气泡,再出现白色沉淀。 ⑴CaO2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⑵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的气体是___;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上层清液中含___。 (二)(制备流程)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制备CaO2?8H2O流程如下: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 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将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D.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甲物质溶于水显著放热 【答案】D 【解析】 A、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甲比乙少,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小,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明显,当甲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提纯甲,错误; C、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不知三种溶液质量大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多少,错误; D、向100g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先溶解则说明温度升高了,后析出则说明温度降低了,甲溶于水会放出显著热量,正确。故选D。 2.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溶剂质量减小了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答案】C 【解析】 A、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错误; B、析出溶质后溶液仍为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C、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水分会不断蒸发减小,正确; D、析出溶质的溶液所剩溶液一定饱和,错误。故选C。

初三化学综合试题以及答案

初三化学综合试题以及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三化学综合试题以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 1.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氯酸钾B. 冰水 C. 稀盐酸D. 纯碱 2. 下列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白磷自燃B. 二氧化碳气变为“干冰” C. 钢铁生锈D. 生铁炼成钢 3. 下列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 A. 铁锈B. 水 C. 硅D. 水银 4. 下列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 A. 酒精 (CH3OH) B. 氢氧化铁 (Fe(OH)2) C.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D. 生石灰 (CaCO3) 5. 某同学加热 2-3 毫升蒸馏水,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 ④往试管中加入 2-3 毫升蒸馏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A. ①④③②⑤B. ①③④②⑤ C. ④⑤③①②D. ④③⑤①② 6. 下列表示 2 个氯气分子的是( ) A. 2Cl B. 2Cl2 C. 2Cl D. Cl2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B. 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原子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 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8. 关于二氧化碳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 A. 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 B. 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 C. 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9. 将下列物质长期放在敞口器里,质量一般不变的是( ) A. 固体氢氧化钠B. 浓盐酸 C. 生石灰D. 食盐固体 10. 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 高锰酸钾B. 液氧 C. 氯酸钾D. 水 11. 下列物质反应时,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黄色的火焰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黑色的铁锈 D. BaCl2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生成蓝色的沉淀 12.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都含有相同的( ) A. 电子数B. 质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D. 核外电子层数 13. 下列物质放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 A. 碳酸钙B. 氯化银 C. 硝酸钾D. 硫酸钡 14. 下列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4 价的是( ) A. H2S B. SO3 C. H2SO3D. Na2SO4 15. 下列各组金属的活动性符合由弱到强顺序排列的是( ) A. 银、铜、铝、钠B. 钠、铝、铜、银 C. 铝、钠、银、铜D. 铜、银、钠、铝 16.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把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B. 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水缓慢地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D.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即将结束时,应先停止通氢气,后停止加热 17.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前后,氧元素没有改变的是( ) A. 原子量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化合价D. 氧分子 18. 下列物质不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 ) A. 氧气B. 一氧化碳 C. 碳D. 氢气

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氧气 B. 铜 C. 氯气 D. 汞 答案:C. 氯气解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氯气是由两个氯原子共用电子而形成的分子,因此属于化合物。 2. 钠和氯根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 A. NaCl B. Na2CO3 C. NaOH D. Na2O 答案:A. NaCl 解析:钠和氯根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3. 铁的化学符号是: A. Fe B. Fi C. Fe2 D. Fe3 答案:A. Fe 解析:铁的化学符号是Fe,来自其拉丁名"Ferrum"。 4. 泡沫剂常用的发泡剂是: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氢气 D. 氮气 答案:A. 二氧化碳解析:泡沫剂常用的发泡剂是二氧化碳,它能在液体中产生气泡并形成泡沫。

5. 以下关于物质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物理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外观,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B. 化学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改变物质的外观。 C. 物理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外观,同时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D. 化学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同时改变物质的外观。 答案:A. 物理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外观,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解析:物理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如固体变为液体或气体,而化学变化则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 二、填空题 1. 金属元素最容易失去的是_____电子。 答案:价 2. 化学式H2O表示______。 答案:水 3.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表示_____。 答案: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4.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______。 答案:7 5.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______递增的顺序排列。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如图所示),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 (一)内涵决定身份﹣﹣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l)用化学符号填空: 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水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土壤中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的元素是_____。 (2)按要求填表: 物质所属圈层物质名称物质的化学式用符号表示构 成物质的微粒 物质类别 生物圈蔗糖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圈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圈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 岩石圈______________Na+、SiO32﹣_______ (二)甲烷﹣﹣小分子,大作为 在如图的四大圈层中,有下列6种物质:①甲烷;②水;③二氯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氢气;⑥氧气。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虽然简单,但这些物质有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有的是物质循环关键物质,有的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必需的物质。请回答:

(1)在这6种物质中,元素种类共有_____种,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有_____(填化学式,下同),植物生长必需的物质有_____,元素种类完全相同的物质是_____。(2)甲烷是最重要的基础有机物之一,不仅可做燃料,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在隔绝空气和10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炭黑和氢气; ②在隔绝空气和15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乙炔和氢气; ③在1400℃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④在800℃和催化剂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试写出上述②~④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3)在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_。 在反应①和②中,反应物相同,而生成物不同,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条件不同导致_____。 ③和④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但生成物相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其原因是_____。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③需要按比例控制氧气不能超量,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 _____。 (三)柔之力﹣﹣神奇的水溶液 水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岩石圈约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其中的某些物质被水溶解,其随水的天然循环在水圈中富集,富集后的物质可能再次沉积到岩石圈。 如图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海湖区的人们有一种经验,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指纯碱,盐指氯化钠,他们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 (2)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仅用物理方法从盐湖中“捞碱”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工业上主要利用从水圈中获得的食盐来制备纯碱,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为确定某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氯化钠,在20℃时,取2.5g样品加入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则固体粉末是_____。若将该溶液升温到40℃时,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四)金属﹣﹣工业的脊梁 金属及合金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航天军工。

初三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1.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安庆石油化工B.毫州古井酿酒C.铜陵有色冶金D.六安水力发电 2.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有关高铁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4 C.铁元素化合价为+6 D.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 4.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过滤B.加热液体C.除去CO中的水蒸气D.量取9.3mL液体 5.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6.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通过焚烧秸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7.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8.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 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 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 9.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为混合物B.质量减少 C.原子总数减少D.分子总数不变 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

初三化学试题大全

初三化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 2 D.Al3+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B 【解析】A选项.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原子 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C选项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 2 ,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Al3+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 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 Na 2CO 3 H 2 SO 4 B.CuSO 4 KNO 3 Na 2 SO 4 C.BaCl 2 NaOH Na 2 CO 3 D.HCl Na 2 SO 4 NaOH 【答案】B 【解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物质就是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的物质。A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不共存;B、三种物质都不会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因而相互共存;C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不共存;D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共存;选B 3.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B.食物腐烂C.冰雪融化D.蔗糖溶解 【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的为食物腐烂,答案选择B 4.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 )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答案】B 【解析】略 5.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 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2︰1

九年级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金属是人类生活中旳常用旳材料。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旳金属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铁钉在初中化学试验中多次出现,下图展示了光亮铁钉旳一系列变化。 (ⅰ)变化②中,铁钉重要与空气中旳_______发生反应。(ⅱ)变化③中除去铁锈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ⅲ)假如用a、b分别代表光亮旳铁钉和无锈铁钉,则它们旳质量关系_______。 A.ab C.a=b D.无法比较 (3)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旳活动性,以及它们和氢元素旳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试验,你认为不需要进行旳试验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 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 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旳重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毕如下试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图中部分物质略去)。

①无色气体A是____,溶液C中所含旳阳离子是______,固体D中具有旳物质是______。 ②在蓝色溶液B中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已知铜锈样品旳质量10g,固体F旳质量是3.2g,则铜锈中含Cu2(OH)2CO3旳质量分数是________。 【答案】Al 水和氧气6HCl+Fe2O3=2FeCl3+3H2O B C二氧化碳Fe2+铁、铜 Fe+CuSO4=Cu+FeSO455.5% 【解析】 (1)地壳中元素旳含量用质量分数体现,由多到少旳次序是氧、硅、铝、铁、钙、……。含量最多旳金属元素是铝;(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旳成果;铁锈旳重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旳总质量不变,因此铁锈旳质量等于反应前铁旳质量与反应旳氧气、水旳质量和,因此锈蚀后旳铁钉旳质量不小于原铁钉旳质量;(3)金属活动次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次序表中,排在氢前边旳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旳位置越靠前,金属旳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旳金属能将位于其后旳金属从它旳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中,不反应,证明铁在锌后; 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气,证明铁在氢前;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铁旳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铁在铜前; 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证明铜在氢后,由ABD三组试验即可证明锌>铁>氢>铜,因此C试验不需要进行;(4)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二氧化碳,氯化铜溶液是蓝色旳,因此①A为二氧化碳,B为氯化铜;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因此溶液C中一定有亚铁离子;固体D中具有旳物质是

初三化学试题大全

初三化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下列试剂瓶应有标志的是 A.氯化钠B.蒸馏水C.浓硫酸D.葡萄糖 【答案】C 【解析】图示标志表示物质有很强的腐蚀性,氯化钠、蒸馏水】葡萄糖没有腐蚀性,浓硫酸有很强腐蚀性,选C 2.N(NO 2) 3 是科学家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NO 2 ) 3 说法正确的是 A.N(NO 2) 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 B.N(NO 2) 3 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3 C.N(NO 2) 3 中总共有3个N原子和6个O原子 D.N(NO 2) 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A 【解析】A.N(NO 2) 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正确; B.N(NO 2 ) 3 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4×4:16×6=7:12,错误;C.一个N(NO 2) 3 分子中总共有4个N原子和6个O原子,错误; D.N(NO 2) 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错误。故选A。 3.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高粱酿酒B.炸药开路C.石头雕刻D.牛奶发酵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高粱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炸药开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石头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牛奶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4.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 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 2 的集气瓶中 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 2 外,还存在的溶质有_________。 【答案】(1)CaCl 2 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且集气瓶原有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合理即可)(2) NaCl(NaOH、Ca(OH) 2 等) 【解析】(1)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甲集 气瓶中的氯化钙溶液到吸入集气瓶中与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2)根据发生的 两个反应,讨论反应物的含量问题得到,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 2 外,

初三化学试题大全

初三化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沸点 【答案】C 【解析】化学性质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的性质,物理变化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ABD均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故选C 2.化学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缺钙会导致贫血B.吸烟对健康有危害 C.甲醛对健康无危害D.碘只能通过加碘盐摄入 【答案】B 【解析】A.缺铁会导致贫血;B.香烟烟气中含有有毒物质,长期吸烟易患各种疾病,对健康有危害,说法正确;C.甲醛会与蛋白质反应,破坏蛋白质结构,使其变质,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D.碘还可以通过食物摄取,如海产品。故选B。 3. NaClO 2广泛用于造纸工业。NaClO 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0C.+3D.+5 【答案】C 【解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2)×2="0," x=+3; 4.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①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②用饱和Na 2CO 3 溶液充分吸收 步骤①中产生的CO 2气体,发生反应为:Na 2 CO 3 +CO 2 +H 2 O=2NaHCO 3 ;③使步骤①中产生的 CaO与水反应;④将步骤③中得到的产物与Na 2CO 3 溶液反应。该厂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质有: ①石灰石;②碳酸钠;③碳酸氢钠;④烧碱;⑤二氧化碳;⑥熟石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始原料是①③B.起始原料是②⑥C.最终产品是⑤⑥D.最终产品是③④【答案】D 【解析】步骤①是CaCO 3高温CaO+CO 2 ↑,步骤②是Na 2 CO 3 +CO 2 +H 2 O=2NaHCO 3 ;步骤③是 CaO+H 2O==Ca(OH) 2 ,步骤④是Na 2 CO 3 + Ca(OH) 2 = CaCO 3 ↓ + 2NaOH。起始原料是石灰石、 碳酸钠,最终产品是碳酸氢钠、烧碱,故选D。 5.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 2,SO 2 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之一,用NaOH、Na 2 SO 3 溶液可将 90%以上的SO 2吸收。涉及的反应有: ①2NaOH+SO 2=Na 2 SO 3 +H 2 O ②Na 2 SO 3 +SO 2 +H 2 O=2NaHSO 3 ③2NaHSO 3 + NaOH=Na 2SO 3 +H 2 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②发生的是化合反应B.反应③说明NaHSO 3 属于酸 C.Na 2SO 3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D.反应①说明SO 2 与CO 2 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B 【解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A选项反应②发生的是化合反应,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错误的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用铜制电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 性。 (2)人们常用“铜墙铁壁”来形容物体的坚固。但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各种反应, 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防止铁制栏杆锈 蚀的一种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下图所示回答:滤渣中一定有的金属是 ____ ,滤渣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铁两种金 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是铁,乙是锌 B .铁消耗硫酸的质量比锌大 C .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铁的质量 D .充分反应后,稀硫酸一定都有剩余 【答案】导电 3Fe+2O 2 Fe 3O 4 水和氧气 刷漆 Fe 和 Cu Fe+H 2SO 4=FeSO 4+H 2↑ AB 【解析】 (1)用铜制电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 2−−−− →点燃 Fe 3O 4;(3)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了化学反应.防锈的方法有隔绝氧气、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防止铁制栏杆锈蚀的一种方法是刷漆。(4)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工业废料石膏(CaSO4•2H2O)可以“变废为宝”,用于生产氧化钙、硫酸钾、电石(化学名称为碳化钙)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了如下系列研究。 一、高纯CaO的制备 (资料一) Ⅰ.石膏(CaSO4•2H2O)与碳粉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几种气态非金属氧化物。 Ⅱ.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同学用如图1装置制备CaO并验证石膏与焦炭高温反应的其他产物。 实验过程中发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中产生__现象证明有SO2生成;装置__中无明显变化和装置F中__现象证明有CO2生成。写出石膏与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二、硫酸钾和电石的制备 乙同学模拟生产化肥硫酸钾和电石的流程如图2: (资料二)CaO与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碳化钙(化学式为CaC x)和CO。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证明固体M中不含CaCO3的方法是____(写出实验的方法、现象)。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KCl═K2SO4↓+2NH4Cl,该反应能析出K2SO4晶体的原因是__。 三、假设上述流程中制得的碳化钙(化学式为CaC x)固体中只含杂质CaO,乙小组同学为测定CaC x中x的值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三)CaC x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aO和CO2。 步骤一:称取3.76g样品于图3所示石英管中(测定装置图如图3,夹持及加热装置省略),反应前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样品至反应完全后继续缓缓通入空气,测得丙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增重了4.4g。(玻璃纤维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步骤二:将石英管内剩余固体全部转移到水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经搅拌、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碳酸钙固体6克。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的作用是__。反应完全后继续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 (2)根据步骤一、二计算该样品中钙、碳、氧的质量比为___, 计算确定CaC x的化学式(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 (3)若碳酸钙未能完全干燥,则会导致CaC X中的x的值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品红溶液褪色E出现浑浊2CaSO4·2H2O + C 2CaO + CO2↑+ 2SO2↑+ 4H2O↑CaSO4 + (NH4)2CO3 ===CaCO3↓+ (NH4)2SO4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生成,则无碳酸钙相同温度下,K2SO4的溶解度小除去通入空气中的CO2气体将生成的CO2完全排入丙装置中吸收【答题空10】30:15:2CaC2偏小 【解析】 一、高纯CaO的制备 实验过程中发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生成了水)。根据信息提示“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结论是证明有二氧化硫生成,所以对应的现象为C中的品红溶液褪色现象,装置D是吸收二氧化硫,而导致高锰酸钾褪色.E装置的作用是证明二氧化硫已经完全被吸收,后面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所致,而非二氧化硫,所以证明二氧化碳生成的现象是装置 E中无明显变化(无二氧化硫的干扰)和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有二氧化碳),碳粉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SO4•2H2O+C 2CaO + CO2↑+2SO2↑+ 4H2O↑; 二、硫酸钾和电石的制备 (1)反应①是碳酸铵和硫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硫酸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SO4+(NH4)2CO3═CaCO3↓+(NH4)2 SO4.由于碳酸盐遇到盐酸会生成气体,所以要证明固体M中不含CaCO3的方法是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气泡冒出;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KCl═K2SO4↓+2NH4Cl,由于硫酸钾标注了沉淀符号,而已有的知识是硫酸钾可溶,说明在给定物质中溶解度相对最小,所以该反应能析出K2SO4晶体的原因是该温度下,K2SO4的溶解度小; 三、实验设计是通过通入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避免对后期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的干

九年级化学化学综合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综合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 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元素。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用途广泛的金属镁,其制取工艺流程如下: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分________,得到食盐。 (2)要将Mg(OH)2沉淀分离出来,进行的操作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如果在学校实验室中完成该实验,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小明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他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明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MgO MgCl2Mg3N2Mg(NO3)2MgCO3Mg(OH)2 颜色白色白色淡黄色白色白色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明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______反应生成的;[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由上述实验结果,若有12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所得产物的总质量m _____20g (填:“>”、“=”或“<”)。 【答案】蒸发过滤引流烧杯漏斗空气的成分中不含氯元素氮气(或N2)将点燃的镁 条伸人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生成淡黄色的固体2Mg十O2 2MgO3Mg+N2 Mg3N2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或某些物质在氮气中也能燃烧或物质可以在除氧气 外的物质中燃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的到食盐晶体;(2)将沉淀物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可用过滤法.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若用C装置制取氧气,该装置在操作方面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若要验证二氧化锰和红砖粉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率的高低,应选择收集氧气的装置为_________。 (3)用下图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且H2从a端通入,则此装置应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小花将得到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她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5)为了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在互联网查阅到如下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在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请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实验后,小明准备用如图装置来测定反应后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一起完成以下问题:(除碳酸钠以外,其它物质与盐酸反应不产生二氧化碳) ①F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其作用是__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固体完全反应后,A处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兴趣小组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些不合理,指导同学们更换了其中的一种试剂并去掉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老师为大家变了一个“水生火”的魔术:在两片蓬松的脱脂棉中间包夹一些淡黄色固体粉末,做成“夹心饼干”。用胶头滴管向“夹心饼干”上滴水。数滴后“夹心饼干”燃烧起来。经老师介绍,该淡黄色固体为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常见可溶性固体化合物X和一种常见气体Y。 (提出问题)化合物X和气体Y分别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认为X应为NaOH,但对Y的成分产生了分歧,猜想:①O2;②H2; ③CO2; 经讨论,猜想_____(填序号)肯定不合理,理由是_____。 老师指导: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必有元素化合价升高。Na2O2中O元素显—1价。 结合以上规律,你认为气体Y的化学式为_____。 (实验验证) 写出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发现问题)Na2O2固体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有细心的同学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白色粉末。 (查阅资料)Na2O2在空气中可以和CO2反应而变质,生成Na2CO3和O2。 (定量探究)测定该Na2O2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①取5.0g该样品于装置1中,加水配成溶液,冷却至室温; ②将装置2与装置1连接;将b处分液漏斗替换为装置3(内盛稀硫酸); ③上下调节装置2的水准管至左右两管液面相平,记录左管中液面读数为20.0mL;

④用装置3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_____(填实验现象); ⑤再次上下调节装置2的水准管至左右两管液面相平; ⑥记录左管中液面读数为80.0mL; 已知CO2在该实验环境下的密度约为1.8×10-3g/mL,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该Na2O2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 (实验分析)用装置3替换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 (魔术揭秘)“水生火”的原理: ①脱脂棉具有可燃性;②脱脂棉与O2接触;③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Na2O2与H2O的反应是_____反应。 【答案】③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O2关闭止水夹产生蓝色沉淀 2Na O+2H O=4NaOH+O↑不再产生气泡 0.11 5.3% 使装置内的压强与分液漏2222 斗内的压强相等放热 【解析】 【分析】 [作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实验验证]: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和物质反应的现象分析; [定量探究]:根据化学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装置的优点分析; [魔术揭秘]: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 【详解】 [作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而反应物过氧化钠 (Na2O2)粉末和水中无碳元素,故反应物中不可能含有CO2;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必有元素化合价升高。Na2O2中O元素显-1价,H2O中O元素显-2价,H元素显+1价,生成物NaOH中O元素显-2价,H元素显+1价,故O元素化合价降低,假设生产H2,H元素化合价也降低,结合以上规律,故气体Y的化学式为O2。故填:③;反应物无碳元素;O2。 [实验验证]: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关闭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分液漏斗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1气密性良好;CuSO4溶液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化学方程式为 2Na O+2H O=4NaOH+O↑。故填:关闭止水夹;产生蓝色沉淀, 2222 2Na O+2H O=4NaOH+O↑。 2222 [定量探究]:测定该Na2O2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滴加稀硫酸, Na2CO3与稀硫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当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Na2CO3反应已消耗完。故填:不再产生气泡;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10-3g/mL ×(80 mL-20 mL)=0.11g,故填:0.11g; 解:设碳酸钠质量为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