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博物馆的理念

生态博物馆的理念

生态博物馆的理念
生态博物馆的理念

前言

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90年代开始在贵州实践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先后在贵州、内蒙、广西、云南等地建设了生态博物馆。这些生态博物馆建设大多选择了民族文化丰厚,居民生活却极为贫困的落后地区,它们的建设往往承担着社区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重任。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却一直缺乏这样一个生态博物馆。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的领头羊,一直被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2008年8月,国务院正式出台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长三角一体化”概念首次正式进入中央文件。“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用“国家保证”的形式进行了确定。加快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然,在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怎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怎么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共同问题。回顾改革开发30年,我们曾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鉴于前车之鉴,未来的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必须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实早在2003年8月,建设“绿色长三角”就已达成共识。在《关于“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共同发展”的若干建议》中,沪、浙、苏三地就首次提出借“世博会”良机打造“绿色长三角”。当下的长三角一体化正向更高层次的“绿色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

安吉地处长三角的中心位置,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崛起的对外开放县,而且安吉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历史上浙江最早的郡治所在地,山民、畲族等特色多样性民俗文化赋存地、是“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竹乡”、“中国转椅之乡”、“中国白茶之乡”,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条件,为建造生态博物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能在安吉建造一个成功的中国生态博物馆,其影响不仅会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地区,而且将扩大到整个东部乃至全国,从而更大的发挥生态博物馆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生态文明”的要求,安吉县结合自身“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特别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提出在安吉建设生态博物馆的设想,并希望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能有别于其他模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思路,无论是生态博物馆的形式、内容、功能还是运营管理模式,都能有所突破创新,特别是内容与功能上,不能将保护与展示的内容局限于现有的各类自然生态环境、传统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遗产,而要将整个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纳入其中,使生态博物馆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紧密结合,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第一章理论研究

1.1国内外生态博物馆研究与实践

20世纪80年代,在对工业文明和传统博物馆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式在法国诞生,这就是“生态博物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博物馆在政治层面上具有人权及人道主义的色彩,在文化层面上倡导文化多元主义特别是弱势文化社区的关注,在技术操作层面上注重当代新发展的多种学科与人类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交流的有机结合。生态博物馆理念在世界迅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

1.1.1国外生态博物馆研究与实践

(1)不断进化的生态博物馆理念

在后工业社会里,环境科学的崛起和生态观念的传播,震撼人心,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

1971年国际博协第9届大会中,基于将遗产与环境联系在一起的改革思路,诞生了“ecomuseum”一词。这里“eco”既不是指经济(ecomomy)也不是泛指生态学(ecology),其本意是指社会环境均衡系统:社区或社会,人是其中存在的核心部分,包括人类的活动及其进程。这是70年发明生态博物馆的原意。这种有别于博物馆传统文化的新思维,对于博物馆改革者来说极具吸引力,迅即形成了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动力。

随着生态博物馆建设实践的进行,生态博物馆的理念也在不断校正中。如里维埃(1973、1978)、法国政府(1981)、勒内·里瓦德(1988)等都提出了生态博物馆的概念。

表1-1 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区别

在评价生态博物馆成功与否的指标上,参观人数、藏品数量、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等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应集中于当地居民应用生态博物馆思维方法,管理和保存它们的文化和社会遗产的有效程度。在生态博物馆中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研究上,多数专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发展责任型旅游、生态旅游是生态博物

馆发展的有效途径。

(2)各具地域特色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实践

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博物馆保存的大多为工业化社会的文化,一般产生于关闭的历史原址,例如矿区、钢厂、发电厂,许多以前的工人失业或退休,成为此类博物馆的创办者。各国实践中对生态博物馆的管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如法国的特许经营管理体制,意大利结合政府立法的形式进行管理。

①法国

第一代生态博物馆是在里维埃的指引下,以人与环境的紧密结合为特征创建的法国地方公园模式,这个模式从1967年开始至1975年形成了法国地方公园系统。在生态博物馆的另一位倡导者戴瓦兰引导下,于1971年至1974年在法国索勒特索煤矿区建立起来的。整个社区都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这个项目的开发,这个模式创造了工业社区生态博物馆的最早的经验。

②加拿大

加拿大生态博物馆扩大到小型社会的整体,被称为“社会生态博物馆”,成为加拿大新博物馆学的试验区。之后,加拿大陆续建立起来的一批生态博物馆也是各具特色的。如保护工人住宅区文化的“全社会之家”生态博物馆;为保护自然文化区的“岛上居民之家”生态博物馆;为保护和研究历史遗产的洛格山谷生态博物馆;在生态学教育中心兴建的圣康斯坦特生态博物馆;为大众博物馆学讨论会址成立的文化中心建立的德赛河生态博物馆等等。

加拿大发展的生态博物馆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强调公众参与,二是社区往事的共同回忆,三是建立解释中心,开设大众博物馆学课程,专家与社区居民取得共同认知。

③美国

美国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就汲取了加拿大的经验,美国史密森学院开发的亚克钦印第安社区博物馆,就建立了类似解释中心的组织和建筑,但他们直接称为生态博物馆。居民说:我们把生态博物馆看成是信息中心。这个信息中心也制定和实施了培训计划,组织了和加拿大的互访学习,学习遗产保护和档案管理。美国建立的生态博物馆具有美国自己创造的经验。

④瑞典

截至2005年,瑞典建立了12 个生态博物馆。瑞典生态博物馆想要表现人类长期利用和改变自然,由此形成的自己文化的路程。以当地居民的方式和居民的历史去表现生态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如表现萨米人

(Sami-people)的昨天和今天的日常生活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表现传统农业和历史遗迹的生态博物馆、表现环境特别是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博物馆,多数生态博物馆反映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前工业区建立了工业遗产生态博物馆。

⑤日本

生态博物馆的思想在亚洲的日本也受到了关注,被发展为“造乡运动”,“造乡运动”强调内发性,即一村一品,由当地居民做起,以一些村庄作试点,成立生活工艺馆,馆内设木工、陶艺、编织等工房。观光客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便可以亲手体验各种器物的制作,并由专人进行指导,接受咨询。这些村落以其自然的风光和传统的文化特色吸引了大批的观光客,还使村民们不离乡土,走上富裕之路,并且有效保存了当地的特色文化。

1.1.2国内生态博物馆研究与实践

(1)国内生态博物馆研究

我国对生态博物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中国博物馆》杂志集中介绍了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的有关成果。90年代中期开始推向实践建设。之后,来自人类学、民俗学、博物馆学等多学科的学者对生态博物馆的研究从观望状态转入了与实践结合的学术研究阶段。国内学者对生态博物馆的操作模式、社区参与机制、旅游开发、保护与开发的博弈、生态博物馆理想与现实的对接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生态博物馆建立原则的研究中,2000年制定的“六枝原则”最为显著,这一原则是针对中国生态博物馆保护与发展问题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即:

六枝原则

1、村民是其文化的拥有者,有权认同与解释其文化;

2、文化的含义与价值必须与人联系起来,并应予以加强;

3、生态博物馆的核心是公众参与,必须以民主方式管理;

4、当旅游和文化保护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护文化,不应出售文物但鼓励以传统工艺制造纪念品出售;

5、长远和历史性规划永远是最重要的,损害长久文化的短期经济行为必须被制止;

6、对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整体保护,其中传统工艺技术和物质文化资料是核心;

7、观众有义务以尊重的态度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8、生态博物馆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文化及社会的不同条件而千差万别。

(2)国内生态博物馆实践

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至今,中国先后建立了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广西“1+10”民族生态博物馆群、内蒙古达茂旗敖伦苏木生态博物馆、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云南等地建设了生态博物馆。

这些生态博物馆建设大多选择了民族文化丰厚,但居民生活却极为贫困的落后地区,它们的建设往往承担着社区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两重重任。这些生态博物馆的构成主要是一个信息资料中心,以及开放性的社区活体保存和展示中心,并通过旅游开发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欠发达地区的生态博物馆实践也遇到很多难题,如在资金、人才、制度等方面的限制。特别突出的问题是社区居民自我认知不足,文化主导权在理念先进的政府和专家手中,需要文化代理完成生态博物馆的初期建设,从而降低了保护成效,也使得生态博物馆的巩固相当困难。中国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认为:这种文化主导权的回归要经过三个文化递升的层面,即利益驱动层面、情感驱动层面和知识驱动层面。村民保护自己文化的动力来自利益的驱动,也来自对自己文化的天然感情,但对自己文化的价值还缺乏科学认识,这三个层面都需要提高,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要对村民进行必要的培训。不仅要帮助村民们理解生态博物馆,更迫切的是要帮助他们理解自

己的民族文化,科学地认识自己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他们才会更加珍爱自己的文化,更加关心自己文化的长远利益。

小结

■在中国,巩固生态博物馆要比建立它更难,面临着资金、人才、制度等上面的限制;

■通过培训让居民获得生态博物馆的管理权,逐步实现社区居民文化主导权的回归;

■充分利用当地文化中心等卫星机构,与生态博物馆分工互补。

■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必须与当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目标保持一致;

■生态旅游是平衡生态博物馆保护与开发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建设生态博物馆可能更大的综合效益。

1.2生态博物馆相关理论基础

1.2.1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Museology)是研究博物馆的科学理论和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博物馆学的一般原理以及博物馆与经济基础和其他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史和发展方向;博物馆的性质、作用、特征、社会功能;博物馆展品的征集、鉴定、保管、陈列等业务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博物馆的建筑设备及其他设施;博物馆的机构设置、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以上的重要理论和经验为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规划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1.2.2地理学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科学。地理学家在研究人地关系时发现,一个地区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与区域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与地理环境的互动下,产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人类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地方民俗文化。

居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在这样的地理背景下创造出来的多彩文化已经成为地方记忆留存在土地上,这些记忆成为塑造一个地区地脉、文脉的重要元素,也成为一个地区居民建立自我认知的重要源泉。

地理学思想为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意大利学者毛里·吉奥在列出100个生态博物馆相关术语的同时也指出,生态博物馆是建立在当地公众参与社区发展的基础之上,致力于“场所认同感”的博物馆。因此在生态博物馆的规划建设中,必须理清社区人地关系,通过多种方式明确社区居民对自身的认知,以社区居民的自我认知为基础,保护这一地区“与生俱来”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1.2.3生态学

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E·Haeckel首次提出了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并赋予了确切的定义,从此以后的一百多年,生态学成为近代国际上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现代生态学已经成为一门探讨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生态学理论可以应用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类生态、景观生态等中去。

(1)在自然生态上

保持地球生物圈中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物种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维护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代环境价值理念。因此,生态博物馆作为保护自然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工具,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为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做出贡献。

(2)在文化生态上

文化生态学是以人类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用以探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态和模式。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讲,每一种文化都有着它赖以产生和存续的特定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如果发生变化,也将导致环境中的文化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生态博物则要以某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的“活态”文化为展示内容,将文化在它的原生地予以实时地展示,让来到生态博物馆的人们能真正地感受到动态发展的原生态的文化遗产。

(3)在产业生态上

主要是探讨产业及其产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依据自然生态的有机循环原理建立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体系和产业经济体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网络,便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消除环境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博物馆针对具有价值的农业、工业等产业,要有意识的引导其走向生态化。

1.2.4其他学科

生态博物馆是涵盖面很广的事物,从空间上看,涵盖整个社区;从内容上看包括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从时间上看,要记忆过去与现在,展望未来,维持动态发展。因此,应运用文化人类学、旅游学、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遗产学以及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方法和理论来解读生态博物馆所在社区的文化深层结构,构建生态博物馆的理论。

1.3启示——生态博物馆的中国化

1.3.1生态博物馆的解读

生态博物馆的“生态”理念要求突破人本观念,以更广阔、更长远、更包容的态度看待自然中的万物,自然中的人,人与人这三层关系,尊重大千世界中每一份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尊重彼此有机镶嵌所形成的鲜活生态之美。在尊重以上三层关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力量,致力于多样性生态美的和谐共生与发展。

正如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历程,这个历程同样适用于世界生态博物馆的实践。在不同自然地理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每个地区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质。世界范围内生态博物馆发展的基础是“各美其美”:基于社区自我认知自然与人文之“美”,生态博物馆则保护、展示并包容和支持“美”的再发展与创新,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博物馆。同时生态博物馆不是封闭的孤芳自赏,不是排外的唯我独尊:而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展现“天下大同”的魅力。生态博物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宗旨之一是让世人接受世界上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现象,去了解自然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宽广的胸怀欣赏、保护和发展这种多样性。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说,生态博物馆不是孤立的,最终将由世界各地的生态博物馆形成一个“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这些代表着多样性镶嵌之美的生态博物馆,犹如黑暗宇宙中那一点点的星光,以最灿烂的姿态点亮无限的时空,成为这个宇宙最让人振奋的存在。

在此借鉴法国政府颁布的生态博物馆官方定义:“生态博物馆是一个文化机构,这个机构以一种永久的方式,在一块特定的土地上,伴随着人们的参与,保证研究、保护和陈列的功能,强调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整体,以展现其有代表性的某个领域及继承下来的生活方式。”2004年5月在意大利特兰托召开的生态博物馆国际专题讨论会上给出的生态博物馆的定义,它是一个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有关的,保护、解释、和珍视自己遗产的动态过程。

如本章前文所述,生态博物馆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差异而“本土化”的事物。生态博物馆是建立在当地公众参与社区发展的基础之上,基于“生态”理念,致力于整体性保护和展示“场所认同感”的博物馆。

1.3.2中国生态博物馆的解读

从“本土化”和“地方性”这一基本点出发,中国生态博物馆的任务则是以生态、原生、动态、开放的方式,保护和展示中国地方性的博物馆。中国:丰富历史遗存的千年文明古国,多彩民俗文化的多民族国家,自然生态资源丰富而脆弱的国土,快速城市化、工业化下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中跌跌撞撞摸索和谐发展之路的国家。因此,中国生态博物馆必须要全面反映这一“承前启后”的“动态”的历史。

目前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实践主要在贵州、广西、云南、内蒙古进行,采用置遗产于原生地进行整体保护和展示的方式,展示对象上选择了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岌岌可危的少数民族文化,而更多代表发展中的中国的一些地方性特征并未保护并展示给世界,需要建设一个更具代表性和保护展示意义的生态博物馆。

1.3.3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解读

1.3.3.1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特色解读

安吉,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悠久人居历史地,历史上浙江最早的郡治所在地、山民、畲族等特色多样性民俗文化赋存地、较完整的区域自然生物多样性赋存地、更是基于自然与文化保护中走出生态和谐发展之路的当今中国第一个生态县。

从以上安吉的“地方特征”中,我们发现了古老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影子,安吉当之无愧成为建设代表动态发展的古老中国与新中国的中国生态博物馆的最佳载体。

对比现有的生态博物馆,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特色在于:

(1)代表性强,代表发展中的古老中国与现代中国;

(2)前瞻性和整体性,尊重遗产的原生环境,全面保护和展示具有遗产价值的历史文明和当代文明,为保护性的发展,而非抢救性的保护;

(3)动态展示的时代画轴,在历史和现在的基础上明确未来的方向,代表安吉乃至整个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生态和谐发展;

(4)社区参与度高,社区自我认知明确,对区域的地方感觉具有主动的保护和展示意识;

(5)多力量合作,从政府各个部门、研究机构和学者、基层居民、企业、旅游者等多方力量积极合作;

(6)灵活可扩展性,鼓励居民自我文化的认知和发展,自下而上的丰富地方自然和文化多样性,扩展区域生态博物馆体系;

(7)综合效益,担负和服务区域时代发展的任务,保护和平衡利用遗产,同时面向更广大的旅游者发挥生态博物馆的环境教育功能。

1.3.3.2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功能解读

①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记忆

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是使之区别与其他地方的源泉,只有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走的更远。

②记录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变化轨迹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旧更替不断进行,现在就是将来的历史,所以,需要对当前的变化给予及时的记录。

③传承和发展自然和文化遗产

对社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发展出适应时代任务的和谐发展道理,让自然和文化遗产继续为社会和谐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④社区自主精神教育和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培养

在政府引导、专家参与的基础之上,依托生态博物馆,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逐渐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生态博物馆的认知和定位。同时通过社区居民主人翁精神指引下的主动参与和管理,实现生态博物馆的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⑤促进遗产研究的多方合作

通过生态博物馆的建设的运营,促进社区遗产的研究,吸引高校、研究所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行遗产的

研究和传承发展,成为遗产研究的重要平台。

⑥紧跟时代任务,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生态博物馆的建设需要结合社区主要的发展任务进行,成为社区持续发展,获得更大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的,实现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

1.3.3.3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主题定位

中国安吉,大美之言

《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前三句是说,“美”是客观存在,而第四句是说“美”是要由人去探究。

人类就是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美,有未被人类干涉的无言自然之美,有凝结人类智慧结晶的人文之美,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美在和谐。”在安吉,自然中的万物、自然中的人、人与人三个层面的生态之美的景象比比皆是。这种“大美”景象是安吉人在尊重和探究以上三层关系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经过数千年的持续努力积淀而成的历史截图,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因此,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主题即为“大美之言”,即,以更广阔的视角保护与发展“天地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用多种语言向安吉、向中国、向世界发出属于安吉的“大美之言”。

第二章规划总论

2.1规划意义

2.1.1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概况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句话、20个字,既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也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福利保障等社会事业建设;既包括了农村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乡村社会风气的转变,同时还包括了农民素质提高和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制建设。从生态博物馆基本理念和具体实践的角度看,它们的建设与健康发展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生态博物馆可以顺应农村遗产丰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生态博物馆从实际出发,贯彻执行中央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支持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文物博物馆系统支持农村发展的一个创新。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是一个全新课题。其文物保护的范围,除了已经定级的文物外,还包括具有人文、历史、建筑价值的古民居系统、祠堂系统、神庙系统(社观、土地庙、道观等)此外还有未探明的地上和地下文物,以及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与之息息相关的表现当地文化行为的村民。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新”与“旧”之间的矛盾,生态博物馆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效利用农村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2.1.2有效调动当地政府、学者和居民的积极性

通过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可以将当地政府和居民要求发展经济的想法结合起来,推动当地的发展和繁荣。生态博物馆负责的利用和保护当地遗产,以此作为契机发展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并提升本地区知名度,以此带动其他经济活动。生态博物馆强调当地政府、专家和居民共同参与,制定文化保护规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以人为本,动员本地区居民应用本地区传统技术、材料和资源保护当地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保护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主要依靠当地技术力量完成,能有效地调动当地政府、学者和居民的积极性。

2.1.3顺应遗产丰富地区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

生态博物馆强调尊重遗产地居民共同意愿。“共同意愿”是指遗产地居民广泛的共同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想法。生态博物馆是由遗产地居民群体共同意愿决定“照料自己的区域”的方式,其内容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生态博物馆具有建立新的社会特性的力量,即团结群众的力量,这是建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必要条件。因此,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能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2.1.4能有效保护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包括景观遗产)

从实践效果看生态博物馆,它确实为弘扬、保护和保持我国文物和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它不是将文化搬到博物馆里面,而是将其保留在文化的原生地,从而正确地表现了文物的真正文化含义。除此之外,生态博物馆积极推动无形文化遗产的记忆、弘扬、传承和普及,使民族文化深深地根植于肥沃的生活土壤之中而得以生机勃勃地发展与延续。同时,生态博物馆也为专家学者深入了解、研究和挖掘各传统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活的基地。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通过生态博物馆这种形式得以保护和展示,受到了国内外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社会学家、文化学家、民俗学家等科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和热烈欢迎,一批批有份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将陆续出现;生态博物馆同时还将成为各人文学科研究人才的培养基地。

2.1.5能有效促进安吉县可持续发展观的落实

安吉是“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和“国家生态县”,在安吉建立中国生态博物馆,是安吉县政府势在必行的永久性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的战略选择。其目的是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和竹林资源,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古迹,在这一前提下,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协调健康发展。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将以持久保护自然和保护文化遗产为目的,吸引多方目光重视安吉的自然生态、历史文物古迹、地方文化特色。整合当地可利用资源,弘扬、发展和提升当地优秀文化,打造健康持久文化产业。

2.2规划范围

此次规划是将整个安吉视作一个生态博物馆,所以规划范围是安吉整个县域。涉及到具体展示部分,规划范围依照每个点的具体情况定。

2.3规划期限

2009年-2016年

2.4规划原则

2.4.1立足现状

建设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应立足安吉现状,尤其是安吉的生态资源(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生态资源)现状,应对其深入调查分析,充分掌握资源的分布地域、资源类型、资源总量、资源特色等等现状,再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规划思路。

2.4.2加强整合

此次规划将整个安吉视作一个生态博物馆,各个展示项目在地域空间上较为分散,而生态博物馆又是一个整体,所以规划应力求将展示内容相类似的项目点在主题上整合在一起,以利于生态博物馆整体形象的营造。

2.4.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是生态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生态博物馆所要重点展现的思想之一。这一思想要始终贯穿博物馆的规划与建设,尤其是项目运营的可持续性。在项目满足保护当地生态文化、历史遗存、自然环境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2.4.4可操作性强

在项目规划时,既要应用最新的理念与技术,也要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无论是技术上的可操作性,还是经济上的可操作性。

2.5规划依据

2.5.1上层规划

《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安吉县文物古迹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

《安吉县旅游总体规划》

《安吉县土地总体规划》

《安吉县环境功能区划》

2.5.2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5.3技术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附条文说明]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附条文说明)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附条文说明)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附条文说明)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附条文说明)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附条文说明)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附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2.6规划技术路线

第三章基础分析

3.1安吉概况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经119゜14’~119゜53’、北纬30゜23’~30゜53’,面积1886.34平方公里。北界长兴县,东与湖州市、德清县相连,南与杭州市余杭区、临安市接壤,西与安徽省的宁国市、广德县毗连。

3.1.1历史沿革

安吉县历史悠久,古代文物和遗存古迹较多。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此居住,县城北部安乐村北山坡

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后期遗址,曾出土了大量这一时期的石器和陶器。

安吉县是浙江省最早的郡级治所所在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于此置鄣郡,郡治即今安城古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分故鄣(鄣郡治所迁丹阳后原治所称故鄣)南境置安吉县,取《诗经》“安且吉兮”之义,安吉县名自此开始,到现在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县治设在天目乡,即今孝丰镇。在以后漫长的历史里,建置撤而复立,直到唐麟德元年(664年),才稳定下来。元末明初,县治迁至今马家渡西,即现安城村址。安城村至今仍保留着建于明代的砖石城墙。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安吉县南部置孝丰县,县治设在今孝丰镇。

建国后,安吉、孝丰县同属临安专区,1958年11月,孝丰并入安吉县后,将安吉县城迁至递铺镇,隶属嘉兴地区,1984年嘉兴地区撤销,隶属湖州市。

3.1.2自然环境

安吉县境的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间凹陷,东北开口,形状就像一只大畚箕。

安吉属天目山脉。天目山脉西起浙江、安徽边境的百丈峰,经西天目山和东天目山,东至窑头山。安吉县境的西南端是龙王山,海拔1587.4米,是浙北最高峰,也是天目山脉的主峰。

安吉是个多山县,山地和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山地分布在县境南部、东部和西部,面积216.1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5%。南部山地以凝灰岩为主;东部低山山地主要是安山岩、凝灰岩和砂岩,残积层较薄,肥力较高,是毛竹的适宜分布区;西部低山由花岗岩和砂岩构成,砂岩面积较大。粉砂岩发育的山地,土层较稳定,土壤也较深厚,宜于竹、木生长。

浙江北部有一主要水系名叫苕溪,苕溪分东苕溪和西苕溪,都属长江水系。东苕溪发源于天目山南麓的水竹坞,流经余杭、德清等地;西苕溪发源于天目山北麓,经安吉、长兴。东、西苕溪于湖州汇合,注入太湖,再入黄浦江和长江。

安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秋季来得早,冬季多严寒。常年气温在12.2oC~15.6oC之间,是全省年平均温度的低值区。

安吉水力资源丰富,县内天荒坪镇的大溪村,有国家重点项目——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6台180万千瓦,年发电量31.6亿千瓦时、年抽水耗电量42.86亿千瓦时。

安吉是著名竹乡,竹类资源十分丰富。据1999年详查,安吉竹林总面积为95.1万亩,其中毛竹74.9万亩,小竹20.2万亩,毛竹立竹1.32亿株;近几年又有发展。其毛竹蓄积量和提供商品毛竹,都位于全国各县市的首位。

3.1.3社会经济

2007年安吉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达到11.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4亿元,分别增长26.5%、2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1亿元,增长12.7%。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实到内资分别达到2.56亿美元、1.02亿美元、19.6亿元,其中实到外资增长71.2%。实现自营出口8.5亿美元,增长55%。旅游人次450万,旅游收入16.6亿元,门票收入6392万元,分别增长24%、34.3%、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96元,分别增长12.8%、14.5%。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削减2.53%和1.1%。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呈现可喜变化。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12个乡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相继开工。如杭长高速、11省道改造、天荒坪第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等。中心城镇建设呈现新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建成区扩大到12.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0.4%。

3.2生态资源分析

生态资源指生态博物馆所建立的基础资源,除了包括自然生态资源,还包括人文生态资源。

3.2.1自然资源分析

安吉自然资源特征主要为山环水抱、生物奇观、黄浦江源、中国竹乡、白茶绿海、湿地景观。以龙王山、灵峰山竹博园、溪龙白茶园、西苕溪湿地为代表。

(1)山环水抱

安吉县境内多丘陵山地,南部、东部、西部系天目山余脉,北部、中部为岗地和平原,为朝东北方向开口的“簸箕形”辐射状盆地。灵峰山、王母山、营盘山、天山坞、龙山、凤凰山被称为县城六脉。山区自然景观优美,常年流泉飞瀑、绿意盎然。许多山水地成为游客争相前去的旅游区,如大汉七十二峰景区拥有千米以上的雄奇山峰近百座,天荒坪风景名胜区有江南天池、九龙峡、藏龙百瀑等景区。

安吉山环水抱的地理环境,在历史上多次成为避难所,接纳了不同地区的人们,以至于一个村子容纳了百家姓(章村镇上张村)。在山民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积累下,形成了人地和谐的山民文化景观。安吉优越的自然条件在现代安吉发展中提供了极大的作用,如天荒坪特殊的山水格局为天荒坪抽水蓄能型电站的落成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

(2)生物奇观,黄浦江源

安吉县地处天目山北坡,境内山地垂直分布,结构多层,赋予植物生长的多宜性,生物种属南北兼蓄,种类繁多,也为珍稀动物(扬子鳄、豹、黑麂、梅花鹿、猕猴、穿山甲、豺、鸳鸯等)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龙王山为安吉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区。龙王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587.4米,位于县南端章村镇,西天目北侧,浙皖两省,安吉、临安、宁国三地交界处。主峰海拔1587.4米,属天目主峰之一。共有植物155科666属1298种,其中18种为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有“天然森林植物园”之称。山上长有大片绿蕨和鸢尾花的高山草甸,面积广、树龄长的云锦杜鹃大树林和为数众多、苍劲挺拔的黄山松与鹅掌楸,不仅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也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龙王山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源头。经专家考证,黄浦江之水主要来源于太湖,并为太湖水系下游主干,太湖水又主要来自西苕溪,西苕溪发源于安吉境内天目山主峰龙王山,因此,龙王山是黄浦江最高和最重要的水源地。

安吉人以宽阔又长远的视角观察这片山水,以生态理念的指导进行保护和旅游开发,游客主要来自上海,成为上海人亲近母亲河源头的亲情旅游地。

(3)中国竹乡

安吉县竹林面积达5.73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18.86万公顷的30.4%,镇镇乡乡都有竹林分布。在全国产竹县(市)中,安吉县商品竹产量居第一位,竹林面积居第三位。天荒坪、章村、山川等旅游资源较集中的乡镇,都拥有大面积的竹林资源,“竹海浩瀚”构成了安吉县最具特色,分布最广的景观。

安吉县具有适应众多外地竹种生长的温和气候条件,世界上许多竹种在安吉落地生根,形成多样性的竹子大观园。座落在灵峰山麓的安吉竹博园,收集了世界各地300多个竹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最大、品种最全的“竹子王国”,园内的中国竹子博物馆浓缩了中国六千年的竹文化史,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竹类专业博物馆。

当地居民利用这天然的竹海资源,发展竹子特色经济,对竹子的每一部分进行加工,制作出美食佳肴、生活用具、工艺装饰品等,走上了致富之路。

(4)白茶绿海

1982年,在安吉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发现一株百年以上白茶树,经过科技人员多年的剪取插穗繁育实验,成功从一棵白茶树发展到当前约9万亩面积的白茶种植园,实现了从一到万的神话,白茶之祖在安吉大地繁衍出生枝繁叶茂的美景。

白茶为茶之变异种,喜酸性土壤,3月中上旬到4月出茶。安吉白茶的广泛种植得益于本地特殊的水土条件——群山起伏,树竹交荫,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从而塑造了白茶的优良品质,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茶一倍,为6.19%~6.92%,茶多酚10.7%。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白茶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虽非人力所可致。”2003年,经专家考证,宋徽宗所讲到的白茶就是生长于浙江省安吉县的安吉白茶。

安吉县溪龙镇是白茶的主要种植加工区,推广无公害白茶种植园,大片的白茶组成了绿色的海洋。白茶为安吉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产值,把白茶年产值近7亿元。溪龙镇农民60%的收入来自于茶叶和茶苗,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13000元。溪龙镇还建设一批无公害白茶种植园、白茶文化街、白茶仙子广场。形成丰富的白茶景观。

深藏闺中的白茶之祖在安吉人的保护和发展之下,绽放了一鸣惊人的风采,塑造了一幅以白茶绿海为背景的和谐之美。

(5)湿地景观

安吉气候湿润,多湿地景观。安吉县水系呈叶脉状分布,除县域东南和西部边陲的5支小山溪外,其余均汇入西苕溪。西苕溪流域是太湖集水区的主要流域,西苕溪在安吉境内全长105.6公里(其中干流长58.4公里),流域面积1806 平方公里,占全县境域的95.72%,其主要支流为南溪、西溪、龙王溪、浒溪、里溪、浑泥溪和晓墅港。

西苕溪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减轻环境污染、过滤有毒物质、提供生物栖息地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西苕溪湿地沟渠交错,溪水浅急,水草丰美,雁飞鹭翔,景观优美。湿地的良好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也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同时也成为人们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的好场所,让人们感受湿地的活力。

3.2.2人文历史资源分析

安吉不仅有着骄人的自然环境,弥足珍贵的生物多样性之美,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有着足以让安吉人自豪的文化多样性之美。安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极具我国江南地区文化特色,形成了江南最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其中的典型代表有:上马坎旧石器遗址、安城古城遗址、独松关、牛头山古军事防御遗址、笔架山与龙山墓葬群、竹博园竹文化、茶文化、鄣吴昌硕书画文化、孝丰镇孝文化、上张村传统山民文化、朗村畲族文化等。

安吉不仅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从政府到民众具有强力的文化保护意识,是全国第一批、浙江第一个“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和浙江省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先进县”。

在1998年太湖治污“零点行动”中,安吉关闭了全县第一利税大户孝丰造纸厂,关、停、并转20多家小造纸、小化工企业,从全面实施完善生态公益林保护开始,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工作,找到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安吉实际、体现安吉根本依托和优势所在的希望之路,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

此后十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吉人民在“生态立县”的道路上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中国生态县”、“中国书画之乡”、“中国竹乡”、“中国最美丽乡村”等诸多美誉,建设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倍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赞誉、群众自发创新设计的生态屋、以石岭村为代表的现代生态生活方式的新型农家乐等。

从这几年安吉对外知名度的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来看,已经充分证明这一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对文化生态和生态文化的关注已经成为安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实基础,成了安吉发展迈向更高层次、更高领域的坚实台阶,是彰显地方特色的最靓名片,是创业人居的最好王牌。

(1)上马坎遗址

上马坎遗址被称为浙江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古第一点,作为考古学上历史性的重大发现,掀开了江南早期人类活动的新篇章。

该遗址的发掘可以证明浙江古人类活动历史至少在80万年以前。目前的发掘成果为研究现代人起源与文化关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对中国南方旧石器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有关专家认为该遗址的继续发掘可能还会有更重大的收获。

(2)安城古城遗址

安城古城遗址位于安吉县递铺镇安城古城村,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早期越国都邑和秦汉时期的郡级治所,考古发掘表明这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现已发掘出商、周、秦、汉、两晋各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具有较高规格的建筑瓦当、周边仍遗存的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墩墓等。

安城古城的建筑特色鲜明。该城四周城墙泥土夯筑,至今仍基本保存完整,护城河遗迹清晰。河上的巨石垒成的桥拱令人一见之下印象深刻。城址略呈方形,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占地0.33平方公里。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古军事防御遗址

安吉的古军事防御遗址主要有独松关和牛头山两处。

位于安吉县城南8公里处独松岭关上村的独松关和古驿道是南宋时期遗留下来的军事防御设施和古驿道文化遗存。作为线性文化的代表,文物遗迹众多,不仅有关隘、古道,还有古桥、古民居,两侧山峦中分布着宋代弩台和烽火台遗迹等。

此处承载的历史信息非常翔实生动:南宋将士抵抗金兵侵略,在此浴血奋战三个月后,未能等到文天祥的到来而不幸沦陷,其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为后人所敬仰。该地村民大部分是南宋守关将士的后代,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南宋时期的风情;水浒里一百单八将中有三人战死于此。立于清嘉庆十三年的奉宪禁碑记述了禁止开设冬笋牙行,护笋养竹等内容。村子周边生态环境极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群峰雾隐,鸟语花香。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绝佳的生态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牛头山位于安吉县良朋镇,牛头山石构遗存所在的牛头山山脊位于良朋西北丘陵区。孤峰凸起,登之极顶,南眺可直视天目山东支山脉的莫干山一线,北眺可直视天目山西支山脉乃至安徽广德县城和浙江长兴泗安仙山。据安吉县博物馆程亦胜馆长考证,石构遗存应该是一处春秋吴越争霸和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时期的军事瞭望和传递军情设施,即岳家军抗金瞭望台,或谓之穆王台。

石构遗存清理过后,石灶、石床、建筑石孔、采石溶洞、登天云梯等皆清晰可见。于此登高怀古,追思先贤,俯仰之间,神驰天外。

(4)笔架山与龙山墓葬群

笔架山与龙山墓葬群位于故鄣城今安吉县递铺镇古城村龙山。南谓龙山墓群,北谓笔架山墓群,国务院于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片分布密集有序的古墓葬群,是浙江省土墩墓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其文化内涵为研究吴、越、楚文化及其交融情况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该古墓葬群分二大区,在龙山区约有26O多座墓,笔架山约有80余座。这些墓葬有规律地分布在丘陵山地,保存较好,其中土墩底部直径在25米以上的有近30座。采集到云雷纹、回字纹,席纹、曲折纹、米字纹、方格纹、麻布纹等几何印纹陶片及原始青瓷碎片,可以判断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

这些墓葬呈团状或串状分布,有土墩、石室土墩和平地堆土挖坑的熟土土坑墓等,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等级之高且排列有序为太湖流域所罕见,其中有“八亩墩”、“九亩墩”高大如山、隍壕围护的王陵级墓葬。墓群区曾发现战国玉敛葬墓一座,随葬大小玉质佩饰80余件,出土玉器之丰为浙江地区同时期墓葬之最,也是继绍兴306号墓和印山越王陵后的又一座春秋战国大墓。

(5)竹博园竹文化

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安吉是“中国竹乡”,生长着中国十分之一的竹子,竹林遍地,婀娜多姿,寒冬不凋,四季青翠,一派清雅幽深、宁静致远的环境。安吉竹子博览园更是集竹子文化之大成,是融科学、教学、生产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占地600亩的园内,遍植各类竹子389余种,是国内目前竹种最多、规模最大的竹子种植园,翠竹丛中,还点缀着极具江南风情的亭、台、楼、阁、假山、喷泉等,被誉为“竹类大观园”。而园内的中国竹子博物馆更是数千年来竹文化的浓缩,在这里,既能一览各国的奇篁异筠,更能了解千载的竹子栽培、利用、加工史,那精美绝伦的竹工艺珍品令人叹为观止。除此之外,园内还备有众多的节目表演和观众参与活动,置身其间,其乐融融。

(6)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

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21个方面。

所谓“茶能明目、亦可清心”,茶在对每个喝茶人的身体健康都有“百灵草”功效的同时又有着显著的社会功能。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安吉茶类资源丰富,茶类品种繁多,早在唐朝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浙西,以湖州上……生安吉、武康两县山谷”。近年来尤以安吉白茶著称于世,宋代徽宗《大观茶论》有一节专论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格不及。”

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优良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变异茶树,属绿茶类。经科技人员10多年的科技攻关,逐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茶树新品种。1998年被认定为浙江省珍稀茶树良种。2001年2月获得茶叶类全国第一个原产地保护证明商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安吉白茶”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品牌,并有了“大山坞”、“大山岙”等著名子品牌。

(7)鄣吴昌硕书画文化

安吉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其书画传统由来已久。秦汉古城(鄣郡)遗址中发掘的纹筒瓦、板瓦及筒纹、方格纹罐片等是安吉书画文化的雏形。唐书法大家颜真卿在任湖州刺史时,安吉是其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对安吉书法艺术的流传具有及其重要的深远意义。清嘉庆以来,吴昌硕、吴涵、吴东迈、沈遂真、诸闻韵、诸乐三、杨植之等一批书画名家的出现,使安吉书画艺术在中国书画史上占重要地位,也为安吉书画之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安吉籍书画大师吴昌硕的艺术熔“诗、书、画、印”于一炉,誉满海内外,在日本尤为隆高,被尊为“中国画圣”,并于1913年被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前辈对艺术追求的精神至今在安吉影响不衰,目前安吉县书画风气盛行,各乡镇都成立了书画协会,会员达千余人。安吉人以昌硕大师为荣,画作具有浓郁的吴派风格,同时以安吉特有山水为题材,形成了安吉书画的鲜明特色。

(8)孝文化

孝文化、孝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文化内涵与理性范畴,儒家思想经典著作《四书》《五经》里有孝文化、孝思想的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的《孝经》是孝文化、孝思想经典著作。孝文化、孝思想几千年来为人们所倡导,虽然在封建专制之下产生了诸多糟粕,但其中的精华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孝丰民风淳厚,历代多出孝子,以“孝”名扬天下,孝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天赐金”、“孟宗哭竹冬出笋”就出于孝丰,其养亲尽孝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传播。孝的故事与传说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使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顺父母的美德扎根民众中,形成了深厚民俗文化内涵,培育了孝丰的独具特色的文化。

孝子灯对孝子文化的独特展示,孝子公园的建设,“好媳妇”、“好公婆”的评选和奖励等都是对传统孝文化精华的传承和发扬。

(9)上张村传统山民文化

安吉为移民县,其传统山民文化系本土文化与河南、湖北、安徽(安庆)以及浙江的宁、绍、温、台各地移民,在相互碰撞彼此消长的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山民文化,富于当地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生活工具以及主要建筑物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等都是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

现在上张村中建有山民文化陈列馆一处,展品丰富,主要展有本地山民各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具,令人不禁赞叹先人智慧,大生思古幽情。当地年长村民非常热情好客,每有游人到来都会热情的介绍,令人顿感亲切,大有宾至如归之感。展出效果良好,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安吉境内清代至民国初期的传统民居建筑古民居,特别是散布在山区乡村间的古民居分布散、数量多,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祖先留传下来的珍贵遗产,凝聚着不同时代的精华,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建筑是没有音符的音乐,一部人类文明与人类居住发展而织就的史书。每一个时代都在不同时代的建筑里留下了自已深深的烙印,这烙印更是集中地“包含着过去的年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建筑又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体,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他们每一个时期的历史精华、文明结晶。然而最能具体形象地表现每个历史时期文明标志的,要算是古建了”。我们有责任把这一份遗产保护好、完善好、管理好。

(10)朗村畲族文化

畲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畲族文化丰富多彩。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畲族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其中以山歌、神话和传说最有特色。由于这种歌唱习俗,在畲族民间产生了许多长篇的史诗、叙事诗、说唱文学和民歌。畲族舞蹈刚健有力、淳朴自然。

畲族的民间手工艺具有民族风格,如衣服和围裙上的刺绣,是以花鸟和几何纹样为主,形式美丽的图案花纹。编织的斗笠和花腰带,做工精细,形式优美、精巧,颇有声誉。畲族地区盛产石竹、斑竹、金竹、雷公竹等竹子,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精巧的竹编工艺品从选材破竹到染色喷漆需几十道工序。

畲族有着互助合群、简朴勤劳、忍耐刻苦,谦让和平的民风特色。与畲乡清纯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风情画。

安吉畲族主要集中在具有千年历史的郎村。郎村位于安吉县最西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体苍翠,林木葱茏,山顶时有白雾萦绕,如梦如幻。相传刘伯温来到朗村时曾断言此处乃风水宝地,玄武山呈金星宝盖之势,朱雀水如玉带绕村,含情而去,青龙、白虎二山气势壮观,势如奔马,观之如雷霆万钧。村民们身体康健,气宇清朗,多长寿老人。畲民们有祖传自制畲药,可治疗胃溃疡、黄疸高、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

(11)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安吉县境内,是水能蓄水发电的典范之作,现在已经打造成号称“江南天池”的旅游景点。电站以其独特的山区风貌,优越的地理位置,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享誉海内外。天荒坪电站雄伟壮观,堪称世纪之作,是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同类电站单个厂房装机容量最大、水头最高的一座;也是亚洲最大、名列世界第二的抽水蓄能电站,电站主要设备均从国外引进。电站枢纽主要包括上水库和下水库、输水系统、中央控制楼和地下厂房等部分组成。

电站下库位于海拔350米的半山腰,是由大坝拦截太湖支流西苕溪而成。有“两岸青山出平湖”之美称,当地人称“龙潭湖”。主厂房是电站的心脏。在天荒坪电站上下水库间的大山中凿有长达22公里的洞室群,大小洞室45个,构成电站主、副厂房区。整个地下厂房全长200米,宽22米,高47米,6台30万千瓦机组一字排开,构成壮观的地下厂房景观。

电站上水库位于海拔908米的高山之巅,是利用天荒坪和搁天岭两座山峰间的千亩田洼地开挖填筑而成,并有主坝和四座副坝及库岸围筑,整个上水库呈梨形。平均水深42.2米,库容量885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西湖。

(12)剑山生态屋

安吉剑山生态屋是群众自发地研究、设计、建造的生态型建筑,并有机地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以及

今天社会生活的现实需求,是极其具有社会公众价值的,值得充分肯定,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更积极的作用的生态建设创举。

在建造方式上,出于对绿色生态的考虑,生态节能屋采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为竹、木、泥土、石灰和石块。在地基、结构、屋顶、门窗方面皆有独特设计。

在功能布局上,生态屋建筑面积为220 m2,平面方整紧凑,占地少而有效使用面积大,为封闭的内向空间。虽方整而不呆板,紧凑而不局促。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功能分区明确。

在建筑造价上,包括后期装修在内,整体造价仅为10万元。经户主估算江南地区农民自建此类住房成本约6~7万元,单位面积造价比砖混结构降低30%。

在生态思想上,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将现代设计手法融入到传统建造工艺中,令传统住宅建筑在经济发展的新时代重获新生,建筑中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生态节能的思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地区办事处总代表史任达实地考察后,竖起了大拇指:“这幢民居结合古代传统的建造方法与现代元素,充分考虑到人与环境的友好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其建造理念和建筑模式可在全球大力推广。”

(13)石岭农家乐

石岭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个适合休闲旅游的天然氧吧。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生活环境,石岭村的休闲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家乐发展尤为突出。

村里在2007年对整个村庄环境进行全面提档升级,积极创建省级农家乐精品示范村。评定办法和细则针对石岭创建农家乐精品村量身设计,以县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为蓝本,突出农家庭院建设和特色环境营造。

邀请园林设计专家为全村农家乐做统一规划设计,包括沿线、沿河农户房屋立面改造,为农家乐量身定做“一户一品”的庭院美化方案;经常对农家乐业主和其他农户进行旅游知识及相关素质培训,提高全村的整体素质;建设一些游客与当地社区居民能参与的休闲健身活动场所;保留一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工艺,为游客提供别样的原生态乡村生活体验。使石岭农家乐在如今遍地开花的“农家乐”中独树一帜。

3.3结论

安吉千年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民俗文化浓厚,更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现代安吉人因地制宜走出了和谐的生态发展之路,这些特征构成了作为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关键内核。这些有形或者无形的资源及其蕴含的精神要素,值得在更广阔的地理背景中进行拓展和延伸,“为人类文明世代传承并不断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因此安吉生态博物馆需在自然生态风貌整体保护的前提下,对代表安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重点载体等进行详细规划,以系统观全面保护和展现具体文化的缘起、发展和延伸。据上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资源分析结果,对以下代表安吉“地方感觉”的载体进行规划:代表自然生态的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西苕溪湿地、灵峰山竹林及竹博园、溪龙白茶;代表安吉人文与历史的上马坎古遗址、安城遗址、牛头山及独松关古军事遗址、龙山古墓葬群、鄣吴昌硕书画文化、上张村传统山民生活文化、郎村畲族文化、浙江农家乐标兵石岭村、孝丰孝文化、天荒坪现代工业文明、剑山生态建筑、洛四房生态能源利用示范村、安吉竹、茶、转椅等产业生态文化。

第四章总体结构与分项规划

4.1总体结构

此次规划将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结构归纳为“一中心四大类多个展示区”,其中一中心指的是位于递铺的生态博物馆信息资料中心。四大类分别是指自然生态类、历史文明类、民俗文化类和人地和谐类。多个展示区指的是自然生态类中的森林生态展示区、湿地生态展示区;历史文明类中的旧石器遗址展示区、古军事防御遗址展示区(包括古关隘、古军事瞭望台、古城防体系)、古墓葬群遗址展示区;民俗文化类中的竹文化展示区、茶文化展示区、书画文化展示区、孝文化展示区、山民文化展示区、畲族文化展示区;人地和谐类中的生态能源展示区、生态建筑展示区,生态村落展示区、现代竹产业展示区、现代转椅产业展示区。规划采取政府重点建设和

生态博物馆的理念

前言 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90年代开始在贵州实践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先后在贵州、内蒙、广西、云南等地建设了生态博物馆。这些生态博物馆建设大多选择了民族文化丰厚,居民生活却极为贫困的落后地区,它们的建设往往承担着社区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重任。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却一直缺乏这样一个生态博物馆。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的领头羊,一直被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2008年8月,国务院正式出台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长三角一体化”概念首次正式进入中央文件。“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用“国家保证”的形式进行了确定。加快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然,在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怎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怎么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共同问题。回顾改革开发30年,我们曾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鉴于前车之鉴,未来的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必须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实早在2003年8月,建设“绿色长三角”就已达成共识。在《关于“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共同发展”的若干建议》中,沪、浙、苏三地就首次提出借“世博会”良机打造“绿色长三角”。当下的长三角一体化正向更高层次的“绿色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 安吉地处长三角的中心位置,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崛起的对外开放县,而且安吉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历史上浙江最早的郡治所在地,山民、畲族等特色多样性民俗文化赋存地、是“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竹乡”、“中国转椅之乡”、“中国白茶之乡”,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条件,为建造生态博物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能在安吉建造一个成功的中国生态博物馆,其影响不仅会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地区,而且将扩大到整个东部乃至全国,从而更大的发挥生态博物馆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生态文明”的要求,安吉县结合自身“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特别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提出在安吉建设生态博物馆的设想,并希望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能有别于其他模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思路,无论是生态博物馆的形式、内容、功能还是运营管理模式,都能有所突破创新,特别是内容与功能上,不能将保护与展示的内容局限于现有的各类自然生态环境、传统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遗产,而要将整个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纳入其中,使生态博物馆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紧密结合,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第一章理论研究 1.1国内外生态博物馆研究与实践 20世纪80年代,在对工业文明和传统博物馆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式在法国诞生,这就是“生态博物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博物馆在政治层面上具有人权及人道主义的色彩,在文化层面上倡导文化多元主义特别是弱势文化社区的关注,在技术操作层面上注重当代新发展的多种学科与人类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交流的有机结合。生态博物馆理念在世界迅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 1.1.1国外生态博物馆研究与实践 (1)不断进化的生态博物馆理念 在后工业社会里,环境科学的崛起和生态观念的传播,震撼人心,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泉州市博物馆 二、项目概况: 泉州市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北峰组团东南方向,东北面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山麓下有漳州肖铁璐和泉山路,南侧有省道305线通过,毗邻西湖公园,距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约两公里,用地北面有北渠呈东西走向。地理环境条件优越,背山面水,用地平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可结合西湖发展为博览、旅游、生态与一体的综合区。该基地具有建设博物馆的优良环境条件。 三、工程规模 泉州市博物馆总用地面积57000平方米。 四、规划设计要求: 建筑密度:≤25% 容积率:0.2-0.4 建筑限高:15M 绿地率:≥50% 停车场:按建筑面积12%计 总体规划要求:建筑格调高雅,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之特征,与环境融为一体,并配备先进智能设施,体现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的生态博物馆区。 五、毕业设计要求 1、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及一定的阅读中外参考文献的能力。 2、一定的建筑策划、概念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方案综合设计能力。 3、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研究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4、设计表达、文本制作、模型制作与工程制图以及编写说明书论文的能力。 2、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实习日记及报告要求内容系统完整论述简洁明了语言通顺行文规范装订整齐计算机打印。 4、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表达准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和有关规定全套图纸应以计算机绘制为主。 5、应有一定的城市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经济 的概念以及综合协调能力。 6、遵守学校及学院、系的教学有关纪律规定。 六、毕业设计教学目的 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将全面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建筑学专业实践工作并进一步扩展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实际工程中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即将

生态博物馆

探寻生态博物馆之根——论生态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在中国的实践 生态博物馆来自于法语“écomùsée”,是20 世纪70 年代在法国产生的一个博物馆概念,也是一种新的博物馆形式。前缀“eco”来源于“ecology”,但实际上并不是简单指现在的生态学学科概念,而具有更为宏观的意思,即把文化遗产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保护。自法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克勒索—蒙西(Le Creusot-Montceau)由雨果·德·瓦兰(Hugues de Varine)在1971 ~1974 年建立以来,全球已经有400 多座生态博物馆,分布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东欧、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中国等地。我国生态博物馆概念的引入来自于挪威,第一批生态博物馆是1995 ~2004 年由挪威和中国签署的文化合作项目资助,在贵州四个风格迥异的民族村落建立的生态博物馆群。随后,在我国的广西、内蒙古、云南等地纷纷建立起一批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的发展也在21 世纪的最初十年达到顶峰。 1 从传统博物馆到新博物馆 新博物馆学的到来标志着传统公共博物馆实践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随着博物馆数量的增多,出现了很多新的博物馆形式,比如生态博物馆(ecomuseums)和露天博物馆(open air museums)等。这些新博物馆形式侧重于区域性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和社区参与。一方面,民俗博物馆、社会历史博物馆、遗产中心等挑战了国家博物馆和其他国家批准的公共博物馆的传统博物馆形式。同一时期出现的遗产旅游和博物馆形式多样的增加都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也表露出博物馆的功能从教育性向娱乐性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博物馆加强了对社区参与和本土文化的重视。比如很多人参与遗产旅游并不是为了简单的休闲娱乐,而是把这些博物馆和遗产地当做本社区遗产的一部分,这样参观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即使新博物馆形式更具娱乐性,但教育功能仍然继续发挥其作用。例如,在社会历史博物馆中,出现一种新的身份“演绎者”,即穿着传统服饰的真人表演,用以展现特定历史场景。演绎者的出现一方面增加了博物馆的娱乐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2 新博物馆运动的背景和主要类型 新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相对,它是基于传统博物馆之上的扩展和延伸,而不是对传统博物馆的全盘否定。新博物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遗产运动,但是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运动。 环境保护运动对博物馆的影响主要是博物馆开始关注展品原居地的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同时环境保护运动也是产生于同一时期的遗产运动的来源。遗产运动不仅对博物馆的陈列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还推动了新博物馆形式的演进。遗产运动开始,人们对遗产的关注不仅在遗产本身,还同时关注遗产的原生地。博物馆对遗产和遗产原居地同时保护的需求,也就是对遗产和遗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的保护。这就要求博物馆首先要打破传统博物馆围墙的空间概念,博物馆的保护对象也不再局限于器物,而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社区的保护,表达了博物馆更深层次的空间观念 生态博物馆(ecomuseums)。生态博物馆是新博物馆中使用程度最高、发展最快,同时也是受到误用最严重的概念。生态博物馆概念最初提出是在1971 年博物馆理事会第九次常规会议上,由当时的主席雨果·戴瓦兰提出,并总结了区分传统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的一个简单明了的公式:博物馆= 建筑+ 收藏品+ 公众+ 专家生态博物馆= 地域+ 遗产+居民+记忆。随后由里维尔(George Henri Rivière)发展成系统的理念。根据里维尔的总结,生态博物馆主要扮演三个角色:首先,它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社区以及社区环境过去和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博物馆基础知识 博物馆的定义 (哥本哈根1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会议):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海牙16届博协会议: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特征: 1 实物性(物的收集和保存;物的研究;物的利用) 2 直观性 3 广博性 博物馆的功能 基本功能——收藏、教育、研究 欧美“3E”功能——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 我国博物馆的基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收集保藏文物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各种陈列展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3、思想品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和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博物馆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式、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国际博协(ICOM):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历史民俗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建筑学专业三年级第一学期课程设计作业二 唐山历史及民俗博物馆设计 一.目的 1.熟练建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进一步掌握建筑与环境及已有建筑物的关系,把环境及历史的特殊性做为 设计构思的重要因素之一,使新建筑成为城市及历史文脉延续的和谐因素。 3.了解博览建筑外部形象与功能、室内空间及内部流线组织的关系, 4.培养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方案构思表达、图纸表现的能力 二. 设计内容 1.在我市大钊公园或南湖公园,地形自选(要求:1. 或靠山或临水或兼有 2. 交通便利3.考虑旅游需要4.扩建用地)。 2.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左右,<4000平方米;主体层数最高三层,局部可 突出;绿地率≥30%、建筑密度≤40%;充足的室外展示场地、停车场地 3.房间的设置、功能与面积指标自定(根据展示内容,可通过调研,查阅资料等获取) 三. 成果要求 1.总平面图 1:300-1:500 2.设计说明 (仿宋字) 3.平面图 1:100 、1:200(包括室内布置) 4.立面图 1:100 、1:200(四个立面) 6. 剖面图 1:100 、1:200 7. 外观透视或轴侧图 8. 室内局部透视图、剖视图 9. 工作模型(材料自定,不上交) 其中外部透视或轴测图必须用彩色表现 图纸一律要求用A2图幅(图纸尺寸420mm x 594mm) 四. 进度安排(8周) 1. 分组讨论及调研,查阅资料,参观,进行初步方案构思 最迟12周周四提交调研分析报告(500字以上)、概念或初步设计方案(草图纸) 2.修改,完善方案 最迟14周周四提交二次设计方案 (A2 草图纸,并应设计布置图面) 3.深入完成设计,绘制图纸,制作模型 最迟18周周四18:00提交所有设计图纸 五. 参考书目:

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 1996年,原务川自治县文化局与务川自治县广播电视局合并为“务川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务川自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内设机构:局办公室、台(电视台)办公室、广播电视股、文化体育股、宣传法规股、稽查队、总编室、采通部、技术部、播出部;现有干部职工44人,其中:局机关21人,电视台23人,平均年龄为36岁。行政编制11人(局长1人,体育中心主任1人,副局长2人,副主任科员3人,科员3人,工勤1人),其余均为事业编制(其中电视台副台长1人)。具有职称的16人,

占43﹪。 (三)项目法人代表及简历: 项目法人代表:李举富 李举富,男,1965年8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党校本科文化,199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分配到县广播电视局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局办公室主任、县有线广播电视台台长、台党支部书记;1996年11月至1998年11月挂任砚山镇党委副书记,分管文教卫生、计划生育、蚕桑生产,挂包毛田管理区;1998年11月至2001年12月任泥高乡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建、办公室、畜牧业发展、挂包青坪管理区等;2001年12月至2004年3月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任县委正科级组织员、组织部副部长,分管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2006年10月以来,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全面工作。 (四)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单位: 遵义市建筑设计院 二、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1、贵州省2004版工程定额;

博物馆设计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 广东省某市城市博物馆设计 1.前言 博物馆为藏品保管、陈列展览、文化教育及学术研究等业务活动而专门设计修建的城市公共文化建筑。曾几何时,在寻常百姓眼中,还是高贵深沉又充满神秘感的博物馆类建筑,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休闲和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那曾经的距离感正在渐渐削减,那期盼的亲和力也正在建筑师的关注中越走越近———对博物馆建筑布局中的人性化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对博物馆建筑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博物馆建筑设计也接受了现代建筑原则,一切以使用效果为前题,建筑设计完全服从功能要求,从而根本改变了博物馆建筑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涌现了一批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博物馆建筑。这些新颖的博物馆建筑除了使用功能完善,且有良好的现代化设施外,建筑设计趋向于同环境结合,使博物馆建筑与城市街道、广场、公园相互融合,既美化了城市,也美化了博物馆内外部的视觉环境。博物馆事业的高度社会化,促进了现代博物馆在保存、展览、研究、教育、文化休息、游览观光等方面向综合、多功能化方向的发展。 2.博物馆的定义及设计原则 2.1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在不同的国家或组织有不同的定义: 博联定义,博物馆是指像公众开放的工艺、美术、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是没有常设陈列室的图书馆除外。 美国:博物馆是非营利的常设性机构,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组织临时展览,该机构应享有免交联邦和州所得税的待遇,向社会开放,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机构进行管理,为社会利益而保存、保护、研究、阐释、收集、陈列具有教育和欣赏作用的物品及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标本,包括艺术品、科学标本、历史遗物和工业技术制成品,符合前述定义的还包括具备上述特点的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天象厅、历史文化学会、历史建筑遗址等。

民俗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博物馆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基本情况 (1) 1.2 项目建设内容 (1) 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 1.4 项目研究结论 (2)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3)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3)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第三章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15) 3.1 建设地点 (15) 3.2 用地条件 (15) 3.3 基础设施条件 (15) 3.4 地址自然概况 (16) 第四章文物保护与安全 (17) 4.1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规章制度 (18) 4.2 影响文物保存的外界环境 (18) 第五章消防 (25) 5.1 总体设计 (25) 5.2 建筑消防 (25)

5.3 给排水消防 (26) 5.4 电气消防 (26) 第六章节能 (28) 6.1 建筑节能 (28) 6.2 电器节能 (28) 6.3 空调节能 (29) 6.4 给排水节能 (29) 第七章环保 (30) 7.1 建设地点环境状况 (30) 7.2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30) 7.3 运行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30) 第八章项目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32)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1.1.1 项目名称 ******博物馆 1.1.2 项目地点 位于。 1.2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由七个展厅组成,致力于鲁北地区民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6名。现有藏品2688件,现已展出1230余件精品文物,安防、消防设施齐全。以收藏、展示民俗文物、调查民俗事象、研究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类博物馆。 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0000元,注册资金1000000元,办展经费2000000元,运营经费500000元,全部由******同志个人自筹。

关于民俗博物馆室内设计文献的综述

关于民间博物馆室内设计文献的综述 前言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信息中心的传统形象,在当今受到了现代交流方式多样化的考验。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博物馆等文化建筑的社会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中国现代化博物馆建设的高潮必将迎来它的黄金时代,也必将在现代博物馆建设中有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其室内设计这个领域。正确分析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新世纪现代博物馆的新观念,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全息理念为博物馆室内设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间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应以人为本,确立“体验”的展示理念,培育博物馆体验兴趣;突出体验诉求,做好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形式;深化主题体验,满足个性化体验需求,可持续发展和以以人为本将成为博物馆设计的主题,在博物馆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性和参观者的心理认知,将参观者的心理感受作为设计的重点。 一博物馆设室内设计要素 (一)博物馆室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色彩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主题思想,色彩带有一定地感情性,能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心理情绪,对深化主题、突出展品起着重大地催化作用。各类陈列地题材不同,对陈列形式地要求、色彩的选择也就不同,主要的目的是使观众乐于欣赏、易于接受。纪念性的博物馆辅助陈列颜色多以兴奋的色调为主。民族、民俗性的陈列应当尊重民俗习惯或遵守当地的传统色调。自然性的陈列应接近于自然色彩。科技性的陈列以沉着性的色彩为佳。

(二)民间艺术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灯光与音效 在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灯光设计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区域,因为他反应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设计是希望在公共空间是自然光线,这样可以使参观者感到舒适,而展览的管理人却希望保护脆弱的展品,并且能控制人们欣赏他的方式在最好的展示中,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的结合使用的。自然光线的运用展现出空间的宏大,人工光线则把参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单个的展品上来,借助于一系列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能够得到很好的平衡。这些先进的技术包括把自然光线和戏剧性的灯光效果结合起来,在保护展品的同时营造出令人兴奋的氛围。利用灯光的色温可以控制以人群为基础飞展示气氛。而且经过改造后的灯光对展品有更好的保护作用,LED和光纤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减轻紫外线和热度的影响。 和灯光设计一样,音效的设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观众们希望在嘈杂的公共环境中能够有一个安静的空间啦观察展品细节。因为展览通常安置在大型的公共空间内,如宽敞的大厅、热闹的博物馆,所以,声音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设计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决定如何使用营造气氛和影响展览叙述的声音,还要考虑和设计在嘈杂个公共环境与油价环境的展示空间内声音转换。声音的设计还具有一个操作难题。设计师要考虑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展示空间的参观数量,这个因素和对展示空间的建筑设计构思一样重要,机构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参与到声音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来,因为他们能够控制展览的人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民间艺术博物馆设计中大面积运用面光源,尽量减少直接光源,突出展品的同时兼顾整个空间环境的氛围,让展品和环境容为一体。照明原则服从空间定位,提亮博物馆空间昏暗的光线,降低展览馆空间过于直白的照明,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让展品拥有文物的价值的同时让空间更得到品位,庄严,富有地方特色而更具备和谐,向上的时代精神

贵州四大生态博物馆

贵州四大生态博物馆藏在深山 生态博物馆观念,是基于对传统博物馆将文化遗产搬移到一个特定的博物馆建筑中,使这些文化遗产远离了它们的所有者和所处的环境,把原生性的活的文化变成了“僵死的记录”这一弊端的认识而建立的。生态博物馆的基本观点就是:文化遗产应原状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及环境之中。 从1997年到2004年,中国和挪威王国合作,在贵州六枝梭嘎、黎平堂安、锦屏隆里、花溪镇山四个古老的民族村寨建立了生态博物馆,形成了具有独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生态博物馆群。 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 长角苗 贵州省西北部的六枝、织金、纳雍三县交界的大山深处,生活着苗族的一个支系,这一苗族支系的妇女用一支木制长角以及亡故祖先的头发拌之以黑麻毛线束成巨大发髻,装束极为奇特,又被称为“长角苗”。目前,长角苗仅有4千多人,分住在林深雾浓、高山之巅的12个寨子里。

长角苗至今仍保持着简单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风俗习惯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以婚嫁、丧葬、跳花坡等最为独特。虽然生活方式简单,而婚嫁丧葬等习俗活动却特别隆重繁复,礼节繁缛而神秘,保持着相当浓厚的古老传统。长角苗还有别具风格的音乐舞蹈和精美的刺绣及服饰艺术。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 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 堂安侗寨

堂安位于在贵州东南部,距贵阳600多公里。 堂安古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坐落在山腰上的堂安,上为葱郁的原始森林,下为连绵不断的层层梯田,云雾环绕,群鸟清歌,幽静安闲。寨子里有侗族代表性的建筑鼓楼、戏楼、民居,等建筑都为木构穿斗式建筑,古朴和谐。 这里多声部无伴奏合唱的侗族大歌曲调优美,世界文明。中国和挪威两国专家通过对侗族南部方言地区数十个村寨的考察,认为堂安寨是一个典型的侗族文化空间载体。 锦屏隆里生态博物馆 隆里古镇 隆里位于贵州东南部锦屏县内,距离贵阳480多公里。 隆里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间,原是屯兵驻军的兵营。城内完好地保留着规整的“三街六巷”,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群,笔直幽深四通八达的街巷,向世人传达出迷人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隆里的文化糅杂苗汉、土著和外来文化融为一体,又因为古城汉族居民长期生活在城墙内,很少与城外的少数民族交往,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结束不与外人结婚的历史。

博物馆名词解释

1、博物馆学(217字):国际博协认为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提出: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目前这是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学研究者的共识。一般而言,博物馆学应该既研究微观的博物馆系统,又研究宏观的博物馆事业,但其中微观的博物馆系统是博物馆学研究的核心。 2、理论博物馆学:是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其中又可以分为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和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包括博物馆学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博物馆学结构体系;博物馆学方法论;博物馆学说史。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包括博物馆特征、社会职能;博物馆的社会条件及其未来的发展。 3、博物馆:博物馆一词起源于希腊语,17世纪才通用。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我国提倡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的三重性质和博物馆应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两项基本任务。随着时代发展,博物馆是个非营利机构的观念

开始变化。更加强调博物馆是人与物之间的结合,强调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 4、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203字):世界最早的博物馆。始建于公元前290年左右,托勒密.索托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创建了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心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的缪斯神庙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是世界当时最大的科学和艺术中心,设有专门的大厅、研究室,陈列有关天文学、医学和文化艺术的藏品。各地的学者、作家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都曾在这里进行研究和工作,这个博物馆存在了几个世纪,后来毁于战火中。 5、阿什莫林博物馆(328字):近现代第一所公共博物,同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大学博物馆。英国贵族阿什莫林将其收藏的货币、徽章、美术品、动植物标本和其它各种文物全部捐献给牛津大学,成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1683年阿什莫林博物馆对外开放,成为第一所向社会公开开放的博物馆。这被认为是近现代公共博物馆设立的标志。同时也开创了私人收藏公之于众的先河。阿什莫林博物馆现设古器物部、西方艺术部、东方艺术部、赫伯登钱币室四个部门,展出欧洲、古埃及、古希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的出土文物。还有包括中国、印度、日本以及伊斯兰国家在内的各国绘画、陶器、雕刻、工艺品等。该博物馆的版画与素描室,收藏有三万多件欧洲版画与素描,包括大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丢勒、伦勃朗等古典大厦的素描、手稿与版画。

中国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

中国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 安吉新闻网2010年07月14日10:26 | 来源: | 作者: | 我要评论 前言 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90年代开始在贵州实践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先后在贵州、内蒙、广西、云南等地建设了生态博物馆。这些生态博物馆建设大多选择了民族文化丰厚,居民生活却极为贫困的落后地区,它们的建设往往承担着社区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重任。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却一直缺乏这样一个生态博物馆。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的领头羊,一直被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2008年8月,国务院正式出台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长三角一体化”概念首次正式进入中央文件。“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用“国家保证”的形式进行了确定。加快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然,在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怎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怎么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共同问题。回顾改革开发30年,我们曾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鉴于前车之鉴,未来的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必须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实早在2003年8月,建设“绿色长三角”就已达成共识。在《关于“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共同发展”的若干建议》中,沪、浙、苏三地就首次提出借“世博会”良机打造“绿色长三角”。当下的长三角一体化正向更高层次的“绿色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 安吉地处长三角的中心位置,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崛起的对外开放县,而且安吉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历史上浙江最早的郡治所在地,山民、畲族等特色多样性民俗文化赋存地、是“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竹乡”、“中国转椅之乡”、“中国白茶之乡”,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条件,为建造生态博物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能在安吉建造一个成功的中国生态博物馆,其影响不仅会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地区,而且将扩大到整个东部乃至全国,从而更大的发挥生态博物馆的作用。

最新博物馆设计方案:博物馆优秀设计方案

博物馆计方案说明 张掖是华夏文明多种文化交汇和融合的圣地,千古不息的祁连雪水滋润着这方土地,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张掖文明。张掖市博物馆陈列艺术方案围绕“张掖魂”主题,将一幅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和无数绚丽的历史长卷奉献给广大观众。 一,整体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我们选用馆藏文物的典型,突出营造张掖文化的氛围,体现张掖博物馆的鲜明地域特点,以文物为主,借助辅助展品,如场景复原、展柜、展台、壁龛,陈列展示文物,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史前文化、夏文化、商代文化、汉代文化、丝路文化、唐宋元明清文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原文化、佛教文化、游牧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在河西走廊区域性上所具备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设计理念 按照“朴素大气、厚重典雅、自然流畅、特色鲜明、科技环保”的设计原则,设计根据陈列体系与内容构架,从整体到局部,空间均衡、重点突出、富于变化,观众参观路线顺畅,安全通道清晰,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丰富的陈列语言,建立起内容与展品间的内在联系,起到升华陈列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以世界博物馆 发展的新趋势“绿色陈列”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使陈列设计既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定位,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三,一楼——展馆大厅 总体构想。一楼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公共区域,也是博物馆张掖文化灵魂汇聚地。以简约的张掖文化印象,为空间加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周设计。笔直的大厅天井柱体由色彩明快的石材干挂而成,直插三楼顶部,寓意张掖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中流砥柱之一。各楼层临大厅墙体则由一幅幅蕴含张掖故事的浮雕组成。与大厅中央的雕塑交相映衬。 主题设计。大厅正中央区域是由“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雕塑造型群组成。雕塑群由半圆弧的祁连山浮雕、“万国博览会雕塑”、张掖浮雕岩体结构地图、流水瀑布四个艺术元素呼应融合而成。安放在巨大的张掖地图上视觉震撼的半圆弧祁连山浮雕寓意“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万国博览会”则象征张掖辉煌的历史烙印和丝绸之路文化的鼎盛。一幕瀑布般的清水从祁连山紫铜色浮雕上的飞流直下,汇入张掖岩体地图池中,标志着泱泱华夏文化在张掖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厚积。大厅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启发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张掖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曲雄浑壮伟的交响乐“张掖魂”从这里奏起

生态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 1996年,原务川自治县文化局与务川自治县广播电视局合并为“务川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务川自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内设机构:局办公室、台(电视台)办公室、广播电视股、文化体育股、宣传法规股、稽查队、总编室、采通部、技术部、播出部;现有干部职工44人,其中:局机关21人,电视台23人,平均年龄为36岁。行政编制11人(局长1人,体育中心主任1人,副局长2人,副主任科员3人,科员3人,工勤1人),其余均为事业编制(其中电视台副台长1人)。具有职称的16人,

占43﹪。 (三)项目法人代表及简历: 项目法人代表:李举富 李举富,男,1965年8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党校本科文化,199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分配到县广播电视局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局办公室主任、县有线广播电视台台长、台党支部书记;1996年11月至1998年11月挂任砚山镇党委副书记,分管文教卫生、计划生育、蚕桑生产,挂包毛田管理区;1998年11月至2001年12月任泥高乡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建、办公室、畜牧业发展、挂包青坪管理区等;2001年12月至2004年3月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任县委正科级组织员、组织部副部长,分管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2006年10月以来,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全面工作。 (四)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单位: 遵义市建筑设计院 二、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1、贵州省2004版工程定额;

博物馆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博物馆学基础 一、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者除外。 二、国际博物馆协会情况(时间、倡建人、主要任务、地位) 国际馆协会会长 C.J.哈姆林倡议创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博物馆协会(ICOM)情况:国际博物馆协会是1946年11月由美国博物现在已成为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博物馆事业规划的合作者,并逐渐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活跃的组织之一。 三、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 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四、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 五、博物馆学的新趋势 (1)“以人为本”为宗旨,“人与物相结合”,以“有助于认得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2)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博物馆学形成问世 注: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工作的各个部门和各项职能都能够利用电脑作为日常工具,并且构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网络平台。 (3)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学运动继续索在探中前行 (4)关于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学科的独立性;大学、专业语汇;逻辑性;排他性 六、生态博物馆的定义: 它是博物馆是在原来的地理、社会和文化条件中保存和介绍人类群体生存状态的博物馆。它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 七、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区别: 八、新博物馆学运动的思想内容: (1)扩大博物馆功能,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 (2)深入社会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 (3)把历史和未来连接起来,使博物馆能反映社会的演变。 九、博物馆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1)宏观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2)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分析与综合、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 十、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公民科学文化素

关于生态博物馆的一点个人理解和浅见

关于生态博物馆的一点个人理解和浅见 一.生态博物馆的出生 生态博物馆至今为止在博物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博物馆种类和存在形式,它的出现主要是20世纪的60,70年代,在1972年的国际博协大会上,亨利里维埃第一次使用了“生态博物馆”这一概念。使得我们对于这一类型的博物馆至少有了一个确切的定义。那么是不是在这次大会之后生态博物馆才正式的在各国逐渐发展起来的?生态博物馆又是什么原因才得以被人们重视从而提出的?生态博物馆与我们所了解的传统博物馆有何区别?我们应该如何去了解它发展它?这些问题其实国际博物馆届众多先驱以及我国的博物馆学者早就已经在探讨和研究了。那么我就踩着前人的肩膀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生态博物馆可以说是西方博物馆届引申而来的一种类型,其思想概念也是西方传入我国的,其实在欧洲是不是在1972年博协会议之后才诞生的生态博物馆的,我认为这是不确切的,众所周知生态博物馆的出现是由于欧洲后工业化时代导致的环境问题而使得大家日益对改善生态环境这一问题提上了日程,而博物馆届也诞生生态博物馆这一概念。但是在这之前在西欧,美国这些地方已经开始了生态博物馆的尝试,也许我们叫露天博物馆这一名词更加适合当时的情况,顾名思义露天博物馆就是以传统的自然景观为主体,将自然景物,遗迹文物以原生态展示的方式建立博物馆保存下来。哈塞柳斯说过“希望把历史文物放置在其原本的功能背景之中,即其原来的整个文化背景之

中。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这种室外博物馆以及露天博物馆开始以不同方式建立起来,但是他们的自然景观或者是文物古迹大部分都是以一种”移植”加入本地区的,因为本地区的气候因素,地形土质也许并不适合本馆生物的生长,所以这些建馆人员只能采用“移植”或者搬运从别的地区找来合适的展品来加入博物馆。与斯堪的纳维亚相似,美国的亨利福特所建立的格林菲尔德村【绿野村】也是仿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建立的一座露天博物馆,亨利福特试图展示美国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化成就的全部,它把大量机器,发动机,汽车,纺织品等集中到村中,而且还保留了大量的房屋设备,校舍,教堂,公寓,企图再现工业马达运动史时的情景。它的做法也是把展品放在了其原本的历史环境之中,让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这些早期的露天博物馆可以说是现在生态博物馆的一个雏形,那么为何它会与现在的生态博物馆有差距,为什么不把他们也定义成生态博物馆呢? 二.“移植”和固有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框架机构,由生态博物馆可以以此为基点对相关文化进行定义,我们上面所说的例子可见生态博物馆并非在所有的地区都适合建立,也并非在所有国家都有一席之地,因为它所需要的条件更加苛刻,我想简单说下生态博物馆中我对“移植”和固有的概念的理解,“移植”是一种文化理念的传递,它包括实物和观念,即有形和无形的状态。早期的生态博物馆尝试是一种以“移植”的方式经行的实践,把一类植物,景观,物件从一个归属地传递到另一个地区,把一种文化理念从一个国家传递到另一个国家,我们发现这样

博物馆基础知识文档

博物馆基本知识 1、什么是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 博物馆的特征 以实物为基础,组织形象的陈列,进行直观的宣传教育。实物性、直观性同学术性的相互结合构成博物馆的显著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共分为5大类):

历史博物馆、纪念博物馆、文化艺术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 2、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历史发展】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不同,缪斯神庙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学者们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都是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的。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 2、项目拟建地点:**** 3、项目性质:旅游基础设施 4、项目投资人:*** 5、项目负责人:*** 1.2工程概况: 博物馆建设项目拟建设在***机场路南侧、项目计划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一栋1391.3m2,项目投资经估算为355.99万元。项目由***收藏家***先生投资,开发与经营,工程实施后能改善***核心区块旅游的设施条件,增加景区旅游文化内涵,促进当地旅游业和民间工艺品加工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1.3土地使用: 本项目计划用地1.99亩。

1.4项目建设背景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汉、回、藏、羌等多民族生活的地方,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现实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历史遗物复杂多样、数量庞大、特色鲜明,在全省都是独树一帜、璀璨夺目的,且亟待开发。需要不断丰富内涵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 1.5项目编制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建设单位项目委托书。 1.6结论与建议: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积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学科,是人们在民族宗教、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等方面享受并传承的一个庞大“信息载体”。由于受环境封闭与群众民俗信仰浓厚的双重原因,使传统风俗在**大地上保留并具有极其顽强的渗透力,使民俗文化即有一定的区域性,又具有鲜明、浓郁的乡土气息。**民俗文化博物馆工程项目的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的建设可给当地经济建设起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