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γ-氨基丁酸的生理作用与制备方法综述

γ-氨基丁酸的生理作用与制备方法综述

γ-氨基丁酸的生理作用与制备方法综述
γ-氨基丁酸的生理作用与制备方法综述

γ-氨基丁酸的生理作用与制备方法综述

王建峰任举

(江苏远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531)

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γ-氨基丁酸的基本性质与生理作用,另外比较了微生物发酵法,生物提纯法与化学合成法,同时又对化学合成法几种常用合成法作了比较,发现吡咯烷酮开环法中的吡咯烷酮与固体碱法比较占有优势,而且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γ-氨基丁酸;GABA;生理作用;合成;固体碱

γ-aminobutyric Aci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were Reviewed

WANG Jianfeng , REN Ju

(Jiangsu Yuany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Suzhou 215531 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riefly theγ-aminobutyric acid on the basic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compared th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method and chemical synthesi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chemical synthesis of several common synthesis are found pyrrolidone open loop method of pyrrolidone and solid alkali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have a goo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γ-aminobutyric Acid;GABA;Physiological Function;Synthesis;Solid Alkali

1.性状与生理作用

1.1性状

γ-氨基丁酸,英文名: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化学名称: 4-氨基丁酸,化学式: NH2 CH2CH2CH2 COOH

化学结构式:

白色片状或针状结晶;微臭,具有潮解性;在25℃时解离常数Ka3.7×10-11, Kb1.7×10-10,极易溶于水,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冷乙醇、乙醚和苯;分解点

为202℃;在熔点温度以上分解形成吡咯烷酮和水。

1.2分布与生理作用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植物如豆属、参属、中草药等的种子、根茎和组织液中都含有GABA。在动物体内,GABA几乎只存在于神经组织中,其中脑组织中的含量大约为0.1-0.6mg/克组织,免疫学研究表明,其浓度最高的区域为大脑中黑质。GABA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

GABA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GABA的生理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最新的研究表明,GABA还具有防止皮肤老化、消除体臭、改善脂质代谢,防止动脉硬化高效减肥等功能。(2)降低血氨。我国的临床医学和日本的研究者也都认为,GABA能抑制谷氨酸的脱羧反应,使血氨降低。更多的谷氨酸与氨结合生成尿素排出体外,以解除氨毒,从而增进肝机能。摄入GABA 可以提高葡萄糖磷酸酯酶的活性,使脑细胞活动旺盛,可促进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恢复脑细胞功能,改善神经机能。(3)降低血压。GABA能作用于脊髓的血管运动中枢,有效促进血管扩张,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据报道,黄芪等中药的有效降压成分即为GABA。(4)提高脑活力。GABA能进入脑内三羧酸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同时还能提高葡萄糖代谢时葡萄糖磷酸酯酶的活性,增加乙酰胆碱的生成,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并降低血氨,促进大脑的新陈代谢,恢复脑细胞功能。(5)治疗疾病。1997年,大熊诚太郎的研究表明GABA与某些疾病的形成有关,帕金森病人脊髓中GABA的浓度较低,癫痫病患者脊髓液中的GABA浓度也低于正常水平。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显示GABA对Kupperman综合症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另外,神经组织中GABA的降低也与Huntington疾病、老年痴呆等神经衰败症的形成有关。(6)镇静神经、抗焦虑。医学家已经证明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传递物质,是脑组织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其作用是降低神经元活性,防止神经细胞过热,GABA能结合抗焦虑的脑受体并使之激活,然后与另外一些物质协同作用,阻止与焦虑相关的信息抵达脑指示中枢。(7)促进乙醇代谢。以嗜酒者为对象,服用GABA再饮用60ml威士忌后采血测定血中乙醇及乙醛浓度,发现后者浓度明显比对照组低。(8)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

统的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仅具有抗焦虑、抗惊厥及镇痛作用,而且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及胚胎早期外周腺体和器官的分化具有营养作用,可促进蛋白膜、GABA受体、一些与神经相关的蛋白及酶的合成。GABA不仅在医药保健品方面用于抗溃疡、抗心率不齐、血糖调节、免疫调节,而且在动物饲料中用于促进动物繁殖、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等。

GABA也用于生化研究,医药上用于治疗肝昏迷和脑血管障碍引起的各种疾病。医药中间体。γ-氨基丁酸有降低血脂作用适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类型肝昏迷。治疗小儿麻痹症、脑溢血,并可作煤气中毒解毒剂。

2 制备方法

目前, γ-氨基丁酸(GABA)的制备方法大致以下三大类:微生物发酵法[1~4],生物提纯法与化学合成法。

2.1 微生物发酵法

以谷氨酸或其衍生物(谷氨酸钠、富含谷氨酸的物质等)为原料,利用酵母菌、乳酸菌和曲霉菌等食品安全级微生物发酵制得。此法处理过程复杂,生产效率低,投入大、发酵周期长、工业化难度大所以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2.2 生物提纯法

分离提取方法生产GABA是以天然产物或天然产物经过加工后的副产物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提纯制得,生产工艺安全,但成本较高。

2.3 化学合成法

2.3.1 γ-氯丁氰法

以邻苯二甲酰亚氨钾和γ-氯丁氰为原料在强烈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与浓硫酸作用后再经过水解制得产品GABA。

2.3.2丁酸与氨水法

以丁酸和氨水为原料,在γ射线照射条件下,可以得到GABA等。

2.3.3γ-丁内酯和氯化亚砜法

γ-丁内酯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在常压下经开环、氯代制得4-氯丁酰氯,再与甲醇进行酯化得4-氯丁酸甲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氨水溶液经胺化、水解后分离、纯化得γ-氨基丁酸,产品纯度97.1%(HPLC法),总收率72.5%(γ-丁内

酯)计。

这些合成工艺使用原料毒性大、价格昂贵、反应条件苛刻、安全性较差和产物中有害物质残留严重,产品纯度不高等缺点,不宜作为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使用。

2.3.3吡咯烷酮开环法

1)由吡咯烷酮与石灰乳开环制得。

将生石灰用蒸馏水消化成石灰乳,抽入水解反应釜,加吡咯烷酮,升温至125-130℃,反应压力保持在0.29MPa,保温反应10-14h以上。反应结束后降温至30℃出料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滤液加碳酸氢铵,直至无钙离子检出,再加活性炭在80℃保温脱色30min,60℃过滤,用蒸馏水洗,洗液与滤液合并,在60℃减压浓缩至析出结晶,加入乙醇,冷却、过滤、干燥,得成品,收率为85%左右。此法反应需要压力,反应时间长,后处理繁琐,同时需要溶剂加大成本的投入。

2)由吡咯烷酮与氢氧化钠开环制得

用泵将吡咯烷酮泵入反应釜中,将已用液压泵泵入高位釜中的液碱在开动搅拌的前提下滴入有吡咯烷酮的反应釜中,用蒸汽加热至60℃,保温2个小时,然后用冷液冷却至10℃放料,过滤得γ-氨基丁酸钠滤液;然后进入连续流体分离进行转化:γ-氨基丁酸钠透析液进入连续流体分离装置,进行连续酸性阳离子交换柱进行离子交换,将γ-氨基丁酸钠转化为γ-氨基丁酸溶液.反渗透浓缩:从连续流体分离装置中出来的γ-氨基丁酸溶液在经过反渗透系统浓缩,得到γ-氨基丁酸浓缩液;往γ-氨基丁酸浓缩溶液中加入γ-氨基丁酸晶种,即可得到γ-氨基丁酸,脱水后经重结晶、干燥、包装得γ-氨基丁酸产品,总的转化效率为90%。此法反应时间短,但需要用到阳离子交换法来除去钠离子,需要多次脱钠离子,因此就需要用到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要用大量的盐酸来再生,所以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加大环保设备的负担。

3)由吡咯烷酮与固体碱开环制得

在1000mL带搅拌、加热、装置的玻璃反应釜中放入170mL水,再加入170g 吡咯烷酮溶液,在搅拌下加入固体碱289g,然后加热升温至釜内温度在110℃,并继续反应10小时,结束反应。降温,将反应液在27℃下过滤得到γ-氨基丁酸溶液,然后将γ-氨基丁酸溶液的体积在105℃下浓缩至一半,然后将γ-氨基丁酸溶液在5℃下冷却结晶,干燥即得γ-氨基丁酸成品190.2 g。收率为92.33%,经检测γ-氨基丁酸主含量为99.6%。此法收率高,生产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不高,对环境没有危害。

3总结

本文简单的阐述了γ-氨基丁酸的基本性状与生理活性,另外本文又介绍了几种制备γ-氨基丁酸,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做了分析和对比。总的来说,化学合成方法中吡咯烷酮与固体碱开环法,比较有优势,此法简单易行、反应条件温和、生产过程安全、成本较低,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并且适合工业化生产。通过此合成方法得到的γ-氨基丁酸,其纯度≥99.0%,各项指标符合并超过企业标准,在国内占有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赵景联.固定化大肠杆菌细胞生产γ-氨基丁酸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89,5(2):124—128.

[2]杨胜远,陆兆新,吕凤霞,等.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和研究开发进展[J].食品科学,2005,26(9):546-550.

[3] 林少琴,吴若红,邹开煌,等.米胚芽中γ-氨基丁酸的分离提取及鉴定[J].食品科学,2004,25(1):76-78.

作者简介:王建峰(1971-),男,硕士研究生再读,中级工程师,现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和医药中间体开发工作。

通讯地址:215531 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江苏远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γ-氨基丁酸的生理作用与制备方法综述

γ-氨基丁酸的生理作用与制备方法综述 王建峰任举 (江苏远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531) 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γ-氨基丁酸的基本性质与生理作用,另外比较了微生物发酵法,生物提纯法与化学合成法,同时又对化学合成法几种常用合成法作了比较,发现吡咯烷酮开环法中的吡咯烷酮与固体碱法比较占有优势,而且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γ-氨基丁酸;GABA;生理作用;合成;固体碱 γ-aminobutyric Aci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were Reviewed WANG Jianfeng , REN Ju (Jiangsu Yuany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Suzhou 215531 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riefly theγ-aminobutyric acid on the basic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compared th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method and chemical synthesi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chemical synthesis of several common synthesis are found pyrrolidone open loop method of pyrrolidone and solid alkali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have a goo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γ-aminobutyric Acid;GABA;Physiological Function;Synthesis;Solid Alkali 1.性状与生理作用 1.1性状 γ-氨基丁酸,英文名: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化学名称: 4-氨基丁酸,化学式: NH2 CH2CH2CH2 COOH 化学结构式: 白色片状或针状结晶;微臭,具有潮解性;在25℃时解离常数Ka3.7×10-11, Kb1.7×10-10,极易溶于水,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冷乙醇、乙醚和苯;分解点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

丙泊酚药理特性 药理作用与机制 1麻醉作用 作用于突触, 调节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及前后膜受体的功能达到麻醉作用。 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Na+ 通道来减少谷氨酸的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非竞争性抑制K+ 引起的Ca2+ 内流, 抑制K+ 诱发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酰胆碱:抑制在大脑中有区域选择性, 不同部位抑制程度不同。 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浓度依赖性增强K+ 引起的C- 氨基丁酸的释放, 也能增强甘氨酸的释放。 2神经保护作用 能减少凋亡蛋白Bax 的表达,可能抑制凋亡, 使细胞凋亡和嗜酸性改变明显减少。 可能与防止线粒体肿胀有关。 3 丙泊酚与止吐作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与边缘系统呕吐中心的皮质反射束相互作用, 产生止吐作用。非竞争性并呈剂量依赖式作用于5-H T3 受体。单用或与5-H T3 受体抑制剂合用可作为术后和化疗患者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 4免疫调节作用 对许多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影响: 明显减轻应激时辅助性T 细胞1/ 辅助性T 细胞2( Th1/ Th2)比例的下降,减轻手术应激导致的免疫不良反应[8] 。 增加危重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B、IL- 6 及黏附, 减少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 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5器官保护作用:对心、肝、肾等多种器官

可能是由于丙泊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6对癫痫持续状态的作用 大剂量可以终止许多患者癫痫持续状态, 且麻醉效应很快恢复, 并无明显副作用所以癫痫持续状态传统疗法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时,是有效的替代治疗, 有抗惊厥作用。当用丙泊酚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时, 大剂量丙泊酚使用时间应控制在48 h 内, 并注意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但是,大剂量长期应用丙泊酚治疗持续性癫痫发作增加死亡率, 因此不主张把丙泊酚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7遗忘效应 损害长时程记忆力 损害长时程增强维持的效应可能和A-氨基-3-羟基-5-甲基恶唑-4-丙酸( AMPA ) 受体有关 8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术中和术后早期, 丙泊酚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25] 减少 Ca2+ 内流和释放,但出血时间并不延长[ 26] 在不同剂量对血小板聚集有不同作用: 40 Lmol/ L 时, 能增强ADP 和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小板第二聚集时相, 但并不影响第一聚集时相。还增强花生四烯酸( AA) 导致的血小板聚集。 在100 Lmol/ L 时能抑制上述现象, 同时抑制AA 导致的血栓烷A2 ( T XA2 ) 的形成, 但对前列腺素( PGG2 ) 导致的TXA2 形成无作用。说明丙泊酚能抑制环氧合酶1( COX1) 的作用。而丙泊酚又能增强TXA2 导致的肌醇1, 4, 5三磷酸酯的形成。 在ADP 作为致聚剂存在的情况下才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并且其作用与红细胞或白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性。损害血小板的功能。 9镇痛作用: 脊髓在丙泊酚的镇痛作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_氨基丁酸的研究现状

粮油加工 MACHIN ER Y FOR CEREALS OIL AND FOOD PROCESSIN G ?粮油食品?γ-氨基丁酸的研究现状 陈 颖 沈 艳 姚惠源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摘 要】γ-氨基丁酸(G ABA)作为一种保健产品的原料,具有降血压等生理功效。菌种发 酵、糙米发芽、米胚中富集均可得到富含G ABA的产品,其开发研究前景广阔。  【关键词】γ-氨基丁酸;功效;富集 中图分类号:TS20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07(2005)04-0082-02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简称G ABA)是一种以自由态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在哺乳动物脑和脊髓中具有多种功效,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起作用,所以γ-氨基丁酸(G ABA)是一种很好的医疗药物及保健品的原料。 早在1994年研究用水浸泡的米胚芽的氨基酸分布时, Takayo等发现经过发酵处理的米胚芽中G ABA的积累量很高,达到200~300mg/100g。近些年来,日本商家越来越重视富含G ABA的米胚芽制品。因为G ABA是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可以在专一性较强的谷氨酸脱羧酶作用下由谷氨酸转化而成,但G ABA的积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精神压力的加大而变得困难,日常饮食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最近,利用米胚芽等原料开发制造的富含G ABA的功能食品配料已成为许多日本科学家研究的项目,并在饮料、果酱、糕点、饼干、调味料中广泛应用。其他报道表明,抗高血压、增进脑机能及肝功能也与富含G ABA的饮料和食品配料有密切的关系。 1 G ABA在天然食物中的存在 G ABA在一系列的食物中都有存在,例如谷物、蔬菜、水果、蘑菇、海藻等。在谷物中,G ABA的含量从55~718nmol/g不等,米胚芽、大麦芽和大豆芽中的G A2 BA含量均较高(分别为389、326和302nmol/g);蔬菜中,洋葱仅含12nmol/g,最低;而菠菜中高达414nmol/ g,为最高。此外,土豆、红薯、山药和羽衣甘蓝中分别含166、137、129、122nmol/g,栗子中G ABA含量达到188nmol/g,但苹果、蘑菇等食物中的G ABA含量较低。2 G ABA的形成机理 G ABA可由吡咯烷酮经碳酸氢铵、氢氧化钙水解开环制得,也可用谷氨酸为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由L-谷氨酸脱羧作用脱去α-羧基形成G ABA。反应中主要的酶有谷氨酸脱羧酶,它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磷酸吡哆醛和蛋白质的复合体。茶叶中提取的谷氨酸脱羧酶是以谷氨酸为底物的,最适p H值为518,要增加谷氨酸活性应加入磷酸吡哆醛,要抑制其活性则加入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半胱氨酸和对氯高汞苯甲酸等,金属离子不能激活该酶。同时,缺氧,低温,Ca2+,最适p H值(518),谷氨酸存在等因素对G ABA的富集却起促进作用。 3 G ABA富集 目前,在食品原料中G ABA富集有多种方法。糙米和米胚的研究就很广泛,而且发芽糙米在日本已进入了产业化、商业化阶段。关于米胚,如果在5%胚芽米中加入1mmol磷酸吡哆醛和含20mmol谷氨酸的鸡汤,37℃下分别保温数小时,G ABA的含量分别大大增加。目前富含γ-氨基丁酸的米胚芽制品已问世,米糠也成了其很好的来源,因为米糠中谷氨酸含量不多,加入谷氨酸的同时米糠中的谷氨酸脱羧酶在最适p H值5~6和最适温度35~45℃下将谷氨酸变换成G ABA,但由于谷氨酸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好且价格较高,为降低成本可用相对廉价的谷氨酸钠(MSG)代替谷氨酸。同时,在富含G ABA的米糠干燥工序中,米糠中的还原糖与G ABA反应降低了G ABA 的浓度,酵母能很好的将还原糖的自化消失,使用产生良 82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5年第4期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的生理学功能及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主要对γ- 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及生物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γ-氨基丁酸(简称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组成的天然氨基酸,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广泛存在。它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关键词:γ-氨基丁酸;谷氨酸脱羧酶;生理学功能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又称氨酪酸,是一种非蛋白质组成的天然氨基酸,是谷氨酸为谷氨酸脱羧酶转化的产物。分布非常广泛,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均有G A B A存在。GABA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介导了4 0%以上的抑制性神经传导。 1 、GABA的生理功能 1.1 镇定,抗焦虑 1950年,Flory等人在哺乳动物的脑萃取液中首次发现GABA。近年来的研究表明,GABA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抑制性传递物质,它是脑组织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可结合抗焦虑的受体使之激活,阻止与焦虑有关的信息抵达脑中枢,从根本上镇定神经,起到抗焦虑的效果。 1.2 降血压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病,它是一种慢性的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冠心病、恼辛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超过1200万。GABA的舒缓血管和降血压的药理功能已经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医学中得以证实。哺乳动物的脑血管中有G A B A-能神经支配,并存在相应的受体,GABA与起扩张血管作用的突触后GABAA受体和对交感神经末梢有抑制作用的GABAB受体相结合,同时抑制抗利尿激素后叶加压素的分泌,有效促进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能有效促进血管扩张,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G A B A通过脑内GABA-能系统的调节,起到抑制心血管和调节血压的作用。 1.3 改善神经机能 已有实验证明,在大鼠、猫和犬等一些动物的脑血管中有GABA能神经支配系统,而且该系统还参与脑循环的调节,提高葡萄糖磷酸酯酶的活性,使脑部血液流畅,促进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恢复脑细胞功能,改善神经机能。 1.4 增进肝功能,活化肾功能 GABA能抑制谷氨酸的脱羧反应,与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谷氨酸,使血氨降低,而谷氨酸则与氨结合生成尿素排出体外,解除氨毒,增进了肝功能。即使盐分摄入增多,由于GABA可以激活利尿作用,过剩的盐分可从尿液排出,故GABA有肾功能活化作用,可用作尿毒症的治疗药物。 1.5 治疗癫痫病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有多种,其中GABA-能递质损害在癫痫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60年代初,Tower首次提出癫痫发生与脑内GAGA有关的理论。GABA本身作为癫痫始动因素的可能性较小,可能主要是影响癫痫病灶异常活动的扩散和程度,加强脑中GABA能系统是控制癫痫发作的一个有效途径;而高Ca2+所致的细胞毒性很可能是癫痫产生的始发因素。 研究表明,精神病与GABA的缺乏有一定相关性。试验显示,实验性惊厥动物的脑组织中GABA含量明显减少,Perry等人发现在癫痫病人手术切除的脑组织癫痫灶中GABA水平减低。1997年,大雄诚太郎发现帕金森病人脊髓的GABA的浓度降低,癫痫病患者脊髓液中GABA的浓度也低于正常水平。Sutch等人研究发现在遗传缺陷型癫痫鼠的丘脑中GABA摄入较正常鼠少,主要是由于摄入亲和性较低造成。从外界摄取的GABA因亲脂性差,几乎不能通过正常血脑屏障,难以发挥疗效。通过合成GABA衍生物,增加其亲脂性,则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现在已经合成了许多GABA衍生物作为治疗癫痫的药物。虽然GABA几乎不能通过正常的血脑屏障,但在血脑屏障发生紊乱时(如皮层的某些癫痫病灶),则GABA可以通过,这也许是GABA对某些癫痫有效的原因。 1.6 其它功能 ①促进睡眠,增强记忆力 GABA一直被认为与睡眠有关,一些药物的镇静促眠作用是因为它能增加以G A B A受体的亲和力以加强G A B A与识别位点的结合;也有一些药物能通过抑制GABA的分解以提高其在脑内的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慢波睡眠时间。GABA合成神经元分布于脑干、间脑的核团内和投射神经元内。能产生丘脑-皮层纺锤波的丘脑网状核内神经元含有GABA,从而在丘脑皮层投射中起抑制作用。位于下丘脑和前脑基部的GABA神经元向前脑皮层投射,可能与在前脑纪录到的睡眠细胞有关。有对GABA对猫睡眠时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GABA使猫的慢波睡眠Ⅱ期和快动眼睡眠期延长。对GABA治疗婴幼儿夜间惊啼综合症疗效观察发现有效率达87.5%。Okada等人也报道了富含G A B A的米胚芽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摄入GABA可以提高葡萄糖磷脂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动物大脑的能量代谢,活化脑血流,增加氧供给量最终恢复脑细胞功能,改善神经机能。 ②GABA对脑衰老的影响 大脑衰老是老年人感官系统异常的重要原因,而脑组织中GABA水平的变化对大脑衰老的影响起着关键作用。在对老龄人的脑内G A B A含量分析表明,老龄人脑组织的GABA含量明显下降,这可能导致脑内噪音的增加,使神经信号减弱,导致老年人听觉和视觉上的障碍。Leventhal 等[21]人将非常小的电极插入老年猴的大脑视觉皮层中,记录神经细胞活动,同时通过电极上的毛细管补给神经细胞微量GABA,通过观察和比较给GABA前后视觉神经细胞对视觉刺激反应的变化,结果发现通过增加脑内的GABA含量,能够改善神经功能。 表明G A B A与脑衰老有相关。 2、GABA的应用研究进展 2.1 富含γ-氨基丁酸的茶的研制 1987年日本的津志田藤二郎等人将采摘下来的新鲜茶树叶经N2厌氧处理后发现,与一般加工方法相比,GABA的含量由30mg/100g增加为200mg/100g,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表明,这类茶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命名为Gabaron茶,即γ-氨基丁酸茶。γ-氨基丁酸茶的加工与普通茶叶的加工方法类似,只是在初制时增加了一道工序。目前制作γ-氨基丁酸茶时增加GABA含量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厌氧好氧条件轮流处理鲜叶,但是反复交替的次数不宜过多,否则叶色汤色易泛红。二是微波处理。白木与志也以微波照射鲜叶后将其制成半发酵茶,结果表明,在0.3~0.4 KW微波照射20 min得到的GABA含量最高。三是用谷氨酸钠处理。白木与志也还用0.1~0.2 mol/L的谷氨酸钠溶液处理鲜叶3 h,可使其中GABA的含量提高将近1倍,如结合红外线加温,则GABA含量又可再提高75%。 2.2 富含γ-氨基丁酸的米胚芽的研制 1994年,日本在中国农业试验场开发了富含C-GABA的米胚芽和米糠。米胚芽是稻谷加工的副产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但因分离难度高,所以很多米场未作分离将其留在米糠

γ-氨基丁酸行业报告

目录 1 Γ-氨基丁酸概述 (2) 1.1Γ-氨基丁酸的理化性质 (2) 1.2Γ-氨基丁酸的分布 (2) 1.3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 (2) 2 Γ-氨基丁酸的应用 (4) 2.1Γ-氨基丁酸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4) 2.2Γ-氨基丁酸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5) 2.3Γ-氨基丁酸在饲料领域的应用 (5) 3 Γ-氨基丁酸的生产工艺研究 (5) 3.1化学法 (5) 3.2植物富集法 (6) 3.3微生物发酵法 (6) 3.3.1产GABA菌种的研究概况 (7) 3.3.2产GABA菌种类别 (8) 3.4几种GABA微生物发酵培养基 (8) 3.5影响微生物发酵GABA产量的发酵条件 (9) 3.5.1 pH值 (10) 3.5.2 辅酶、抑制剂等 (10) 3.5.3 温度 (10) 3.5.4 溶氧 (10) 3.5.5 底物、补料等 (10) 3.6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对GABA产量的影响 (11) 3.6.1 以酵母菌作为发酵菌种 (11) 3.6.2 以红曲霉作为发酵菌种 (11) 3.6.3 以乳酸菌作为发酵菌种 (11) 3.7该行业对酵母浸出物的需求 (12) 4 Γ-氨基丁酸行业发展现状 (13) 4.1Γ-氨基丁酸的行业概况 (13) 4.2国内生产Γ-氨基丁酸的企业 (13) (13) 4.2.2 上海和生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14) (14) (15) 4.3Γ-氨基丁酸行业发展前景 (15)

γ-氨基丁酸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8月 1 γ-氨基丁酸概述 1.1γ-氨基丁酸的理化性质 γ-氨基丁酸,英文名: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化学名称:4-氨基丁酸,别名:氨酪酸,哌啶酸。分子式:C4H9NO2、分子量:103.1。其结构式为:GABA外观为白色片状或针状结晶,微臭,熔点202℃(在快速加热下分解)。易溶于水,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在熔点温度以上分解形成吡咯烷酮和水。LD50(大鼠,腹腔) 5400mg/kg。 1.2 γ-氨基丁酸的分布 GABA分布非常广泛,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均有存在。GABA在哺乳动物体内除存在于脑内,在肾脏、肝脏和血管等器官和组织中也有微量的GABA。 GABA除了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而起重要作用外,在高等植物中也广泛分布,在植物体内,GABA的积累是植物对外界温度、机械力等物理条件激烈变化时应激反应的产物。高等植物组织中GABA含量通常在0.3~32.5μmol/g之间,超过许多蛋白质类氨基酸的含量。 1.3 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 γ-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很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组成氨基酸,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促进脑的活化性,健脑益智,抗癫痫,促进睡眠,美容润肤,延缓脑衰老机能,能补充人体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良好的降血压功效。促进肾机能改善和保护作用。抑制脂肪肝及肥胖症,活化肝功能。每日补充微量的γ-氨基丁酸有利于心脑血压的缓解,又能促进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平衡,调节免疫功能。

第七章 含氮化合物代谢

第七章含氮化合物代谢 一、知识要点 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中有重要功能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们共同决定和参与多种多样的生命活动。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环中,大气是氮的主要储库,微生物通过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成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也可以将硝态氮还原为氨,在生物体中氨通过同化作用和转氨基作用等方式转化成有机氮,进而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酶促降解 在蛋白质分解过程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和肽酶降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或转变成其它含氮化合物(如卟啉、激素等),也有部分氨基酸通过脱氨和脱羧作用产生其它活性物质或为机体提供能量,脱下的氨可被重新利用或经尿素循环转变成尿素排出体外。 (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合成的主要方式。转氨酶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谷氨酸是主要的氨基供体,氨基酸的碳架主要来自糖代谢的中间物。不同的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所有氨基酸都不是以CO2和NH3为起始原料从头合成的,而是起始于三羧酸循环、糖酵解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物。不同生物合成氨基酸的能力不同,植物和大部分微生物能合成全部20种氨基酸,而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及昆虫等只能合成部分氨基酸,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人有八种必需氨基酸,它们是:Lys、Trp、Phe、Val、Thr、Leu、Ile和Met。 (三)核酸的酶促降解 核酸通过核酸酶降解成核苷酸,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可进一步降解为碱基、戊糖和磷酸。戊糖参与糖代谢,嘌呤碱经脱氨、氧化生成尿酸,尿酸是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其它哺乳动物可将尿酸进一步氧化生成尿囊酸。植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与动物相似,但产生的尿囊酸不是被排出体外,而是经运输并贮藏起来,被重新利用。 嘧啶的降解过程比较复杂。胞嘧啶脱氨后转变成尿嘧啶,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经还原、水解、脱氨、脱羧分别产生β-丙氨酸和β-氨基异丁酸,两者经脱氨后转变成相应的酮酸,进入TCA循环进行分解和转化。β-丙氨酸还参与辅酶A的合成。 (四)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前体物质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起始于5-磷酸核糖经磷酸化产生的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合成原料是二氧化碳、甲酸盐、甘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氨。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是二氧化碳、氨、天冬氨酸和PRPP,首先合成尿苷酸,再转变成UDP、UTP和CTP。 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核糖核苷二磷酸(NDP)可转变成相应的脱氧核糖核苷二磷酸。催化此反应的酶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系,此酶由核苷二磷酸还原酶、硫氧还蛋白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组成。脱氧胸苷酸(dTMP)的合成是由脱氧尿苷酸(dUMP)经甲基化生成的。 二、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蛋白酶(Proteinase) 2.肽酶(Peptidase) 3.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4.生物固氮(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5.硝酸还原作用(Nitrate reduction) 6.氨的同化(Incorporation of ammonium ions into organic molecules) 7.转氨作用(Transamination)

药理大题 简答题(有答案版)

总论习题 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哪些? 答:(1)吸收: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2)分布:药物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3)代谢: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改变,又称为生物转化。(4)排泄: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从体内排出到体外的过程。 2、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 答:(1)副反应:如氯苯那敏(扑尔敏)治疗皮肤过敏时可引起中枢抑制。(2)毒性反应:如尼可刹米过量可引起惊厥,甲氨蝶呤可引起畸胎。(3)后遗效应:如苯巴比妥治疗失眠,引起次日的中枢抑制。(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如抗癫痫药突然停药可使癫痫复发,甚至可导致癫痫持续状态。(5)变态反应:如青霉素G可引起过敏性休克。(6)特异质反应:少数红细胞缺乏G-6-PD 的特异体质病人使用伯氨喹后可以引起溶血性贫血或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传出神经系统用药习题 1、简述肾上腺受体激动药的分类,每类列一代表药。 答:按其对不同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选择性而分为三大类:(1)α受体激动药:①α1, α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②α1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③α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2)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3)β受体激动药:①β1, β2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②β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③β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 2、阿托品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答:(1)解除平滑肌痉挛,用于缓解胃肠绞痛和膀胱刺激症状等。(2)制止腺体分泌:用于麻醉前给药、盗汗和流涎。(3)眼科:用于治疗虹膜睫状体炎、验光配眼镜。(4)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5)抗休克,大剂量可治疗感染性休克,如暴发性流脑、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等。(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中~重度中毒者可采用大剂量阿托品,并与胆碱酯酶复活药合用。 3、毛果芸香碱/阿托品对眼睛的作用有哪些? 答:毛果芸香碱: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阿托品: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4、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答:①抗心律失常;②治疗心绞痛和心肌梗死;③治疗高血压;④充血性心力衰竭,用于某些病情稳定的病人;⑤其他:辅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危象、青光眼、偏头痛、肌震颤等。 心血管系统用药习题 1、简述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答:药理作用:1降低心肌耗氧量2扩张冠脉3降低心室充盈压4保护缺血与心肌细胞,减轻缺血损伤。临床应用:1缓解心绞痛2治疗心肌梗塞3心力衰竭4急性呼吸衰竭5肺动脉高压。 2、试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抑制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答:1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2减少醛固酮生成3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4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5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3、目前治疗充血性心衰的药有几类?每类请各举一代表药。 答:强心苷(地高辛)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米力农)β受体抑制药(多巴酚丁胺)利尿药(氢氯噻嗪)舒张血管药(硝普钠) 4、请列举一线抗高血压药的种类及各类的代表药。 答:①利尿药:氢氯噻嗪;②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③钙拮抗药:硝苯地平;④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 5、简述利尿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举例。 答:①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如呋塞米。机制:抑制Na+ -K+ -2CL-共同转运系统。②中效利尿药:主要主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远曲小管开始部位),如噻嗪类。机制:抑制Na+ -K+ -2CL-共同转运系统。③低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机制:螺内酯竞争性拮抗醛固酮受体; 6、抗心绞痛药有哪几类?并说出各类的代表药。 答:1.硝酸酯类:硝酸甘油2.b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3.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 7、试述普萘洛尔与硝酸甘油合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学基础。 答:1两药能协同降低耗氧量2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能对抗硝酸甘油引起的反射性心律加快和收缩力增强3二药合用取长补短,副作用减少。缺点:都降压,对心绞痛不利 8、强心苷出现中毒如何防治? 答:A.预防a.避免中毒的诱因b.警惕中毒的先兆症状B.治疗a.快速型心律时常用氯化钾b.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用阿托品给药方法:完全效量再用维持量、逐日恒量给药法 9、简述高效能利尿剂的临床应用。 答:1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2其他严重水肿,如心、肝、肾等各类水肿。3急慢性肾衰竭4高钙血症5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如长效巴比妥类等。 器官系统用药习题 1、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哪些? 答:药理作用:①抗炎②免疫抑制与抗过敏③抗毒④抗休克⑤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⑥其他作用有退热.中枢兴奋.促进消化等。临床应用: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替代疗法)②严重感染③休克④治疗炎症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眼科炎症;⑤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⑥血液病;⑦皮肤病。2、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答:①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②诱发或加重感染②消化系统并发症④骨质疏松⑤延缓生长⑥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⑦反跳现象 3、请简述肝素与双香豆素抗凝作用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具有抗凝作用;都可以防止血栓栓塞性的疾病;不良反应均易出血。不同点:肝素口服无效,常静脉给药,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机制是激活和强化抗凝血酶Ⅲ,体内、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自发性出血用鱼精蛋白解救。华法林口服有效,起效慢,维持时间长,机制是维生素K拮抗剂,只在体内有效,体外无效,自发性出血用维生素K解救。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 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对抗下述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①物理性损伤,如烧伤、创伤等;②化学性损伤,如酸、碱损伤, ③生物性损伤,如细菌、病毒感染,④免疫性损伤,如各型变态反应,⑤无菌性炎症,如缺血性组织损伤等。在各种急性炎症的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炎症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但必须注意,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炎症后期的反应也是组织修复的重要过程,故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可导致感染扩散和延缓创口愈合。 免疫抑制与抗过敏 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反应有多方面的抑制作用,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如过敏性充血、水肿、渗出、皮疹、平滑肌痉挛及细胞损害等,能抑制组织器官的移植排异反应,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能发挥一定的近期疗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作用与下述因素有关:①抑制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②抑制淋巴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使淋巴细胞破坏、解体,也可使淋巴细胞移行至血管外组织,从而使循环淋巴细胞数减少。③诱导淋巴细胞凋亡。④干扰淋巴细胞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增殖;⑤干扰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动物实验表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可干扰体液免疫,可能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抑制了B细胞转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生成减少有关。近年研究还认为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某些与慢性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IL-2,IL-6和TNF-α等)的基因表达。 抗休克 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已广泛用于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的治疗。其作用可能与糖皮质激素的下列机制有关:①稳定溶酶体膜(membrane of lysosome),阻止或减少蛋白水解酶(proteinase)的释放,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yocardio-depressant factor,MDF)的形成,避免或减轻了由MDF引起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内脏血管收缩和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等病理变化,阻断了休克的恶性循环。此外,水解酶释放的减少也可减轻组织细胞的损害;②降低血管对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③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扩张痉挛血管、增加肾血流量;④提高机体对细菌的耐受能力。 退热 糖皮质激素有迅速而良好的退热作用,可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如肝炎、伤寒、脑膜炎、急性血吸虫病、败血症及晚期癌症的发热。糖皮质激素的退热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有关。但是在发热诊断末明前,不可滥用糖皮质激素,以免掩盖症状使诊断困难。 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可使血小板增多,并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加快骨髓中性粒细胞释放入血循环,使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但它们的游走、吞噬、消化异物和糖酵解等功能被降低。另一方面,糖皮质激素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导致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减少。 对骨骼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力,减少骨中胶原的合成,促进胶原和骨基质的分解,使骨盐不易沉着,骨质形成发生障碍而导致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糖皮质激素增多症患者或长期大量应用本类药物者。出现骨质疏松时,特别是在脊椎骨,可有腰背痛,甚至

四大营养代谢途径

糖代谢 糖原合成与分解 5- 糖 合成 6-磷酸葡 萄糖酸内酯6-磷酸葡磷酸核酮糖 5-磷酸木酮糖 3-磷酸甘油醛 6- 原(分解)磷酸化酶1-磷糖NADH NADP+ NADPH NADH ATP 甘油 葡萄糖-6-磷酸酶NADP+ 果糖二磷酸酶 3-磷酸甘油 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激酶1,6-二 磷酸果羟丙酮 ATP ATP ADP 3-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 酸 葡萄糖-6-磷酸酶 NAD+ NADH+H+①ADP 1 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酸激酶丙酮酸 乳酸(肌肉)乳酸(血液)丙酮酸糖异生途径葡 萄糖 ADP ATP① NAD+ 苹果酸延胡索酸 琥珀酸 NAD+ 丙酮酸脱氢酶复 合体NAD FADH2⑤FAD GTP③

NADH+H②NADH+H+⑥三羧酸循环GDP 酸柠檬酸合成酶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酰CoA 胞液NAD+ NADH+H+③NAD+ NADH+H+④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天冬氨酸(线粒体内结合)ATP 丙酮酸羧化酶 糖异生 脂代谢 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2-甘油一酯脂酰CoA转移酶 1,2-甘油二酯脂酰CoA转移酶甘油三酯甘油二酯途径(肝细胞及脂肪细胞):葡萄糖 3-磷酸甘油脂酰CoA转移酶 1脂酰-3-磷酸甘油脂酰CoA转移酶磷脂酸 脂酰CoA 脂酰CoA 脂酰CoA 脂酰CoA 磷脂酸磷酸酶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肪动员):甘油三酯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甘油二酯+FFA 甘油一酯+FFA 甘油+FFA α-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糖酵解或糖异生途径 脂肪酸的β-氧化:1)脂肪酸活化(胞液中)脂酰CoA(含高能硫酯 键);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脂酰CoA 肉毒碱线肉毒碱脂酰CoA

药理学问答题答案(全)

二、问答题: 1、影响药物分布得因素有哪些? 1、药物得性质:脂溶性大分布到组织器官得速度快。 2、药物与组织得亲与力:有些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特殊得亲与力。药物对组织器官得亲与力与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关。 3、药物与血浆蛋白(主要就是白蛋白)结合率:结合率大小与疗效有关。结合后:(1)无活性; (2)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影响分布与作用; (3)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大,不易从肾小球滤过,也不受生物转化得影响;因此在体内得作用时间也延长。 4、血流量大小:脑、心肝、肾等组织器官血管丰富,血流量大,药物浓度较高,有利于发挥作用,也易引起这些组织器官损害。 5、特殊屏障:血脑屏障就是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得屏障,极性小而脂溶性大得药物较易通过,对极性大而脂溶性小得药物则难以通过。 2、新斯得明得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与禁忌症。 机制:抑制AChE;促ACh释放;直接兴奋N2受体 临床用途:治疗重症肌无力、解救箭毒中毒 术后肠胀气、尿潴留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肌松药中毒解救 阿托品中毒解救,对抗外周症状,对中枢症状无效 禁忌症:禁用于机械性肠梗阻、尿道梗阻、支气管哮喘 3、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得临床表现与解救用药原理。 M样症状 眼:瞳孔缩小 腺体:分泌增加→流涎,出汗 呼吸系统: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呼吸困难,肺水肿,腺体分泌增加 消化系统:胃肠道平滑肌收缩→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泌尿系统:膀胱逼尿肌收缩→小便失禁 心血管系统: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N样症状 N1受体激动:眼,腺体,胃肠道,膀胱同M样作用 N2受体激动:骨骼肌收缩肌束颤动 中枢症状 先兴奋后抑制(兴奋:失眠、躁动、幻觉、谵妄、抽搐、惊厥;抑制:头晕、嗜睡、昏迷、呼吸循环系统抑制) 药物解救原理: ①阿托品阻断M受体,对抗M样症状;也能部分对抗中枢症状。但对N样症状无效,也不能使AchE复活;②解磷定可使失活得AchE复活;可直接与体内游离得有机磷酸酯类结合,但解除M样症状较慢。故临床上常采取阿托品与解磷定合用。 4、阿托品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禁忌症。 药理作用: (1)抑制腺体分泌 (2)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3)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 (4)解除迷走N对心脏得抑制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 【实验预习】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药物的兴奋、抑制、局部、吸收作用等。 【实验原理】 药物的基本作用除包括药物作用(drug action)和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外,还包括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药物作用结果又包括治疗效果(简称疗效,therapeutic effect)和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两方面。 普鲁卡因(procaine)是最常用的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通过局部给药可阻断用药局部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通道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产生,由此产生局部麻醉作用。但吸收过多又可以产生惊厥(兴奋)等中毒症状。 地西泮(diazepam)是苯二氮卓类常用的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atics)。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是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对中枢的抑制作用而产生。其作用机制是与中枢相应部位的苯二氮卓受体结合,氯离子通道开放增加,氯离子内流,突触后抑制效应增强。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器材与药品】 注射器(5ml),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0.5%地西泮溶液,2%硫喷妥钠溶液。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兔1只称重,先观察其正常活动情况,如四肢站立和行走姿态,并用针刺其后肢,测试有无痛觉反射。 2.由一侧坐骨神经周围(使兔做自然俯卧式,在尾部坐骨脊与股骨头间摸到一凹陷处)注入5% 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ml/kg。2 min~3 min后观察和测试同侧后肢有无运动和感觉障碍,并与对侧相比较。

3.待局部作用明显后,肌内注射5%盐酸普鲁卡因1 ml/kg,观察中毒症状(惊厥)出现与否 4.待出现明显中毒症状时,立即由耳缘静脉注射0.5%地西泮溶液0.5 ml/kg 或2%硫喷妥钠溶液0.5 ml/kg,至肌肉松弛为止。 5.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实验注意事项】 局麻坐骨神经部位要找准确,否则影响实验结果。 【分析与思考】 1.本实验中,药物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局部作用、吸收作用与选择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否观察到药物间的对抗作用? 2.本实验中,哪些是普鲁卡因和地西泮的治疗作用,哪些是它们的不良反应?

药理复习题

?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举例说明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万古霉素类、头孢霉菌等2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如多粘菌素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等3抑制蛋白质合成。如氨基苷类、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等。4影响核酸叶酸代谢。如磺胺类.甲氧苄啶.喹诺酮类利福平等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分为四大类。Ⅰ繁殖期杀菌药,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Ⅱ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糖苷类Ⅲ快速抑菌药如四环素类Ⅳ慢速抑菌药如磺胺类。可产生协同Ⅰ+Ⅱ、拮抗Ⅰ+Ⅲ、相加Ⅲ+Ⅳ、无关或相加Ⅰ+Ⅳ四种效果。 ?简述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 1早期用药2联合用药3适量用药4坚持全程规律用药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分为几类?主要代表药是什么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2.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等。3. β受体阻断药普耐洛尔、美托洛尔等4.强心苷类,地高辛等5. 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硝普钠、肼屈嗪等。6.非甙类正性肌力药米力农、维司力农 ?简述强心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的药理依据(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强心苷可增强迷走神经功能,降低心房的兴奋性而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2)心房纤颤:强心苷主要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或对房室结的直接作用减慢房室传导、增加房室结中隐匿性传导、减慢心室率、增加心排血量,从而改善循环障碍。(3)心房扑动:强心苷可不均一地缩短心房的有效不应期,使扑动变为颤动,强心苷在心房纤颤是更容易增加房室结隐匿性传导而减慢心室率,同时有部分病例在转变为心房纤颤后停用强心苷可恢复窦性节律。 ?简述青霉素G的抗菌谱、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抗菌谱:大多数G+球菌、G+杆菌、G-球菌、少数G-杆菌、螺旋体、放线杆菌。临床应用:1敏感的G+球菌、G+杆菌感染的首选药。2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大剂量)。3螺旋体感染(出血热、梅毒、回归热)。4G+杆菌感染(破伤风、白喉等)5放线菌病.。不良反应:1变态反应2赫氏反应3其他:如局部疼痛防治措施:详细询问病史;青霉素过敏者禁用;用药前必须皮试;青霉素需现配现用;注射青霉素后必须至少观察30分钟;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用药;必须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 ?简述四环素类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作用机制抗菌谱:G+、G—、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虫。抗菌机制: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单位在A位特异性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置上的联结,从而阻止肽链延伸和细菌蛋白质合成。其次四环素类还可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胞内的核苷酸和其他重要成分外漏,从而抑制DNA复制。 ?简述四环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作用2二重感染3对骨骼和牙齿生长的影响4其他,偶有过敏。预防措施:餐后服用、禁肌内注射。二重感染,若为真菌感染,应立即停药并同时抗真菌治疗。若为伪膜性肠炎,应立即停药并口服万古霉素或甲硝唑。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八岁一下儿童禁用四环素。 ?简述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抗菌作用机制以对位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为基本结构的衍生物磺酰胺基上的氢,可被不同杂环取代,形成不同种类的磺胺药。机制: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结构相似,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二氢叶酸合成,从而使细菌不能合成四氢叶酸及DNA,抑制细菌繁殖。 ?试述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的意义与机制,为什么磺胺甲唑与甲氧苄啶合用磺胺类药物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使二氢叶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使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受阻;两者合用从两个环节上双重阻断敏感菌的叶酸代谢,起到协同作用。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两者药代动力学特点相似,便于保持血药浓度高峰一致,发挥协同抗菌作用,故两者常合用 ?大剂量服用异烟肼,为什么必须加用维生素B6 为在采用大剂量的异烟肼防治疗结核病

药理问答答案

问答题: 1、简述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的特点 一级动力学 1)在单位时间内按恒比消除 2)血浆药物在对数浓度-时间的坐标上是一条直线 3)半衰期是常数,增加给药剂量不能成比例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4)一次给药后,药物经过4-5t1/2基本从体内消除;若恒速给药,4-5 t1/2稳态浓 度 零级动力学 1)在单位时间内按恒量消除 2)血浆药物算术浓度-时间坐标上是一条直线 3)半衰期不是一个常数 4)反复给药后,理论上没有稳态浓度,易形成蓄积中毒 2、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副作用2)毒性反应3)后遗效应4)停药反应5)变态反应6)特异质反应。 3、简述药物与受体结合作用的特点? 高度的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敏感性。 4、药物的跨膜转运主要有哪些方式?大多数药物常以何种转运方式转运? ①被动转运,特点是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渗透,不耗能,不需要载体(易 化扩散除外),不受饱和限速和竞争抑制的影响。被动转运又分三种情况:脂溶扩散、膜孔扩散、易化扩散 ②主动转运,特点是逆浓度差转运,耗能,需载体,有饱和和抑制竞争现象。 5、简述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 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和效应受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药品方面的因素:药物的剂量、制剂、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及时间、药物相互作用,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体重、性别、遗传异常、病理状况、心理因素、长期用药致机体反应性变化等等,这些因素不仅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而且有时甚至还能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因此,在临床用药时,一方面应掌握各种常用药物固有的药物作用,另一方面还必须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好地运用药物防治疾病,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1、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分为哪几类?每类举一例。 (1)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2)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3)N1受体阻断剂:六甲双铵(4)N2受体阻断剂:筒箭毒碱 2、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及其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1)抑制AChE,使ACh增加,产生M和N样作用。(2)直接激动N2受体。 (3)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 新斯的明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对胃肠平滑肌及膀胱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较强,对心血管、腺体、眼睛及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较弱。 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机制: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骨骼肌进行性肌无力。新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直接激动N,受体和促进神经接头释放乙酰胆碱等作用,使骨骼肌兴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