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在全球利率普遍偏低及企业现金宽裕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并购活动出现了继上世纪90 年代互联网鼎盛时期之后从未有过的高涨局面。全球2004 年以来的并购交易额已逾2.3 万亿美元。虽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全球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潮始发时,中国企业只能远观,根本无法参与其中。但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向好与对世界经济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中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他们必然会选择走出国门,到海外去寻求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战略性海外并购就成为中国企业最有效进入海外市场的手段。TCL这个中国本土品牌近年来,继收购德国施奈德公司以后,又先后与法国汤姆逊、阿尔卡特合资——实际上即收购汤姆逊的彩电业务、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

跨国并购又称为跨境并购或国际并购,是并购在概念外延上的拓展,是并购在空间上的跨越国界。跨国并购的基本涵义为: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支付手段,把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即跨越国界,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市场和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的并购。

TCL:全球化浪潮中新兴的中国力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1年,是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TCL集团、TCL多媒体科技、TCL 通讯科技。目前,TCL已形成多媒体、通讯、家电和泰科立部品四大产业集团,以及房地产与投资业务群,物流与服务业务群。

2009年TCL全球营业收入442.95亿元人民币,5万多名员工遍布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销售旗下TCL、Thomson、RCA等品牌彩电及TCL、Alcatel品牌手机。2009年TCL在全球各地销售超过1428万台彩电,1612万部手机。2009年TCL品牌价值达417.38亿元人民币(61.1亿美元),蝉联中国彩电业第一品牌。未来十年TCL将继续构建融设计力、品质力、营销力及消费者洞察系统为一体的“三力一系统”,将TCL打造成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品牌。

汤姆逊公司

汤姆逊是法国最大的国家企业集团,位居全球第四大的消费类电子生产商。汤姆逊的业务范围集中在视讯产品系列和数码处理等领域,是一家工业和科技并重的世界级集团,其产品及增值服务系列构成了完整的视听产品价值。汤姆逊至少在三个领域,当之无愧地扮演着世界第一的角色:为媒体和内容商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货商、数码译码器供货商、家用电话供货商。其中,在媒体内容的制作与传输领域,汤姆逊占有整个欧洲解码设备60%~70%的市场份额,并垄断了好莱坞几乎所有主要的内容传输与后期制作设备及其服务。仅在2001年,汤姆逊为好莱坞提供的DVD光盘就有1.92亿张,《珍珠港》、《侏罗纪公园》都是他们提供的后期制作。汤姆逊生产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中国许多电视台的传输与接入设备也来自汤姆逊。在欧美的DVD碟片软件市场,汤姆逊下属的碟片公司更有市场份额高达85%的垄断性占有率。同时,汤姆逊还是重要的网络

背投技术及设备提供商。

并购情况简介

2004年7月29日,TCL与法国汤姆逊共同出资4.7亿欧元,其中TCL出资3.149亿欧元占67%的股份,Thomson出资1.551亿欧元持有另外33%的股份,合资组建的全球最大彩电企业TTE CORPORATION(简称TTE)在深圳隆重开业。

并购后,2004年7月31日TCL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李东生公布了描绘TCL未来发展蓝图的“龙虎计划”:TCL旗下的多媒体电子、移动通讯终端产业要在3到5年的时间内进入世界前五强;家电、信息、电工、文化产业用3到5年的时间进入国内一流企业行列;2005年集团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2010年达到1500亿元,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

通过“龙虎计划”,可以看到TCL未来的美好愿景。然而,并购背后却显出了资本隐患。当时的Thomson彩电业务一年亏损1.3亿欧元。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一年亏损0.8亿欧元,而2003年TCL一年的净利润才约为0.57亿欧元。并购的前期是要用现金填补并购窟窿的,这就容易把资金链拉长,造成现金流风险。“造血”能力的不足,“输血”过量,便会引发资本黑洞——资金连断裂,导致企业“休克”或“死亡”。

基于原有数据分析,并购后,TCL并未掌握Thomson在欧洲的销售渠道,而把战略重心都放在了北美,TTE经过两年三次的重组,以及和沃尔玛、百思买等大客户合作良好及北美市场CRT向平板过

渡缓慢,TTE北美业务已经大大改善。当李东生稍有喘息,TTE欧洲在2005年却出现巨亏6000万欧元,和预期相差太大。

由于TTE欧洲的销售渠道是以销售CRT见长的欧洲业务模式。落后的产品不能及时适应市场的转变,以及新产品研发上市缓慢,TTE欧洲的市场就成了“闭路”。而这时,TCL在国内所擅长的促销战,因资金链吃紧及业务模式不同,在欧洲市场也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TTE欧洲的巨亏也就不足为奇了。

直到2005年7月,TCL以1亿港元接手Thomson在欧美400多人的销售团队。本打算从生产、研发到销售整个环节都可以更有效的驾驭这个“巨无霸”企业。但是接手后,却发现文化不相容、供应链整合缓慢,研发落后、新品上市缓慢、产品售价没有竞争力,到最后不得不对TTE欧洲进行业务重组。

欧美市场是一个成熟而又高端的大容量市场,任何一家中国的电子企业都梦寐以求的进入来分一杯羹。可在欧美市场也形成了垄断格局,接受一个新品牌也是难上加难。更何况,欧美市场还对中国企业还设置了重重壁垒。所以,选择跨国并购,TCL并购Thomson,进入欧美市场,无疑是一个最快捷的方式。

前Thomson高管出身的原TTE总裁AlArras曾说,过去Thomson 电视机业务出现亏损,是因为缺乏投资和于不同市场维持两个品牌是有难度。而现在,这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TCL多媒体主要运营了三个品牌,北美——RCA;欧洲——Thomson;新兴市场——TCL。TCL这种多品牌运营,不仅会加大资金的投入,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譬如在欧洲运作一个品牌,仅仅印刷一套新产品的宣传手册,就需要采用十几种语言版本。

2002年TCL花费820万欧元收购的德国破产彩电厂商施奈德(Schneider),到2006年4月处置完毕,将其德国工厂搬到波兰。此后,TTE欧洲在欧洲以Thomson品牌为主打,旗下施奈德等二线品牌不再出现。TTE也仅在欧洲保留一个波兰工厂。而在国内,面对外资品牌一边在高端大尺寸上打品牌战,一边又利用在面板的采购优势及委托加工的方式,在低端中小尺寸打价格战。国产品牌的低成本制造优势带来的低价格竞争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了。

2005年,因TCL集团成立24年来首次亏损,还有李东生因承诺的18个月扭亏首次失信,整合不力带来的内忧外患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甚至收到了员工直言不讳的批评邮件,反映了所谓的新TCL企业文化:“领导贵族化、员工民工化、管理权术化、用人帮派化、老大神仙化、下面诸侯化、加班义务化、前途愿景化。”跨国并购像一根导火索,让TCL的主要问题短时间集中暴露出来。

TCL对Thomson整合的不力,主要体现在,高估了Thomson的专利技术,还有就是忽视了专利技术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过时的技术所支持的产品终会被市场淘汰;还有在供应链管理上,也因技术落后,产品研法缓慢,新品上市缓慢,售价没有竞争力,更因为缺少国际化的运营人才而雪上加霜。这一切最终归结到对跨国并购的不够审慎造成的,重组瘦身就是必然了。

2006年10月30日,TCL公布了4500万欧元TTE欧洲重组计

划。TCL“壮士断腕”地将TTE欧洲除OEM之外的彩电业务砍掉;TCL 多媒体在欧洲部分附属公司,包括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的销售公司,将进行重组。TCL多媒体也将视情况变现其在欧洲的资产和库存。其中,这个重组计划中所需的4500万欧元的现金费用中,占绝大部分的将是对员工的安置费用。

为防止欧洲业务拖跨TCL多媒体,TCL一方面加快了欧洲彩电业务的重组时间,如清仓CRT产品、大量裁减销售人员;另一方面TCL也在积极安置被裁下来的员工,如为解雇员工专门聘请一家咨询公司,为他们提供信息、培训等再就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虽然,TCL为此多承担了不少花费,但也维护了TCL品牌的声誉。裁员也得到了法国政府及员工的尊重与支持,重组也于2007年5月完成。截至2007年8月,TCL多媒体在欧洲业务上的累计投资损失约为3亿欧元,成为TCL集团亏损的主要原因。

TCL集团高层希望可以通过对海外这两个强势品牌汤姆逊彩电、阿尔卡特手机的收购一举从一家区域性企业跻身为业务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跨国公司,从而来提高TCL集团在全球的知名度。且在连锁效益下,TCL集团的彩电以及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的强势地位也能为集团带来丰厚的回报,正好弥补了因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而暂时出现巨额亏损。但仔细分析TCL集团的海外并购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拓展全球业务的雄心TCL早已将目光投向海外,并正试图通过收购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市场渠道,扩大海外市场。而通过收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