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在日本、韩国企业之后,他们都相继开始了国际化扩张和兼并收购的行动,向着自己国际化的目标靠近,比较著名的企业如TCL、联想、海尔、华为等。但中国企业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都分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以著名科技公司联想集团的两个跨国并购案例为切入点,阐述其跨国并购和整合的过程,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找出联想集团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从案例中抽取一些普适性的经验教训,推而广之,为其他中国企业所借鉴,促进其跨国并购的成功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两个案例是本文论述的主要事实依据。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国际化战略

Abstract

Under the t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over 30 years development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famous enterprises growing into a certain scale .Following after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y have started expansion and mergers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approach to their international target. Some of them typically are Lenovo , TCL ,Haier ,Huawei ect.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in a M&A way,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come across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and difficulities.

This essay from Lenovo Group, the world-famous technology company, with its two M&A case studies, penetrated deeply into the topic, expatiated the process of M&A, by means of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so as to find out the issues they faced alone the way of M&A and the eleme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s well as th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experiences. Through spreading the mentions above, other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draw a lesson from it, so as to improve the way of M&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se two cases are the main basis of this essay.

Key Words:Chinese enterprise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International strategy

目录

一、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献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联想集团企业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案例分析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联想集团跨国并购给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启示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解决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中问题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跨国公司的兼并与收购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表现。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作为跨国公司作用的结果,同时又为跨国公司的经营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各国企业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些都为扩大市场份额和企业规模以及拓展业务领域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企业面临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原有的市场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各国企业不得不加快扩大企业规模、抢占市场份额的行动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产生并购行为。

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即一国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取得另一国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部分资产(或股份),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控制权转移到自己手中的行为。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扩展与延伸,是各国企业与企业之间跨越国界的兼并与收购活动,也是现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在日本、韩国企业之后,他们都相继开始了国际化扩张和兼并收购的行动,向着自己国际化的目标靠近,比较著名的企业如TCL、联想、海尔、华为等。但中国企业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都分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联想集团作为名列世界《财富》500强的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其并购IBM的PC 业务距今已有十年之久。历经十年的吸纳与消化,联想集团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对中国企业的其他跨国并购行为,包括国内企业之间的投资并购,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对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在理论和现实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拓展与延伸,跨国并购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投身于该课题的研究,从而增加了相关文献的数量。其中主要涉及跨国并购的动机动因及目的、行为合理性等方面。

在并购动因动机及目的方面,马向东在《近年来的银行跨国并购与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中指出跨国并购是全球化经营策略的需要,目的在于扩大企业规模及市场份额,拓展业务领域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叶琴在《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理论分析》中做出了综合性解

释,认为跨国并购是多动因推动、综合平衡的结果。和叶琴一样做出综合性解释的,还有田祖海和王永乐,他们在《企业应当承担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中提出跨国并购是东道国因素、跨国公司内在需求和国际宏观背景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有学者从内外因方面分别分析了跨国并购的动因,如杨超在《外资并购动因浅析》中指出,推动外资并购的因素既有投资环境日趋完善、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等外在因素,也有分散经营风险、实施品牌战略等内在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对中国企业并购外资的动因以及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动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沈士勇在《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深层动因》中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及特殊国情等因素,跨国并购活动还存在国家利益、人口和资源这三方面动因。

在行为合理性方面,陈涛、金祎东、邓平在《跨国并购的双赢之道——基于协同和竞价机制的分析》中在资源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跨国并购中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机制问题,指出从本质上而言,买卖双方的资源互补态势决定了能否成功并购。而薛敬孝、韩燕在《FDI 并购与新建比较》中基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两种外资流入的比较,发现流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有所不同,及前者主要采用并购方式而后者主要采用新建投资方式。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情况

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源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并且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紧密相关。尽管中国的跨国并购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没能起到其应该有的作用,但中国的跨国并购也还是在缓慢地发展着。

对图形的简单分析可以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我国2000年之后的跨国并购的演进和历史。图1显示了2000年至2003年,无论是跨国并购购买还是出售,都处于较低水平。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购买的数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007年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大部分中国企业呈观望态度,跨国并购购买骤减到22亿美元,但随后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的爆发,又为中国企业创造了以较低成本进行跨国并购的机会,根据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8的相关数据,2008年上半年,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购买的金额就高达265亿美元。2009年以后,中国跨国并购的购买与出售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跨国并购购买的数额比出售的要高出许多。从下图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吸收的跨国并购投资比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跨国并购投资要低。

图1 中国跨国并购的购买与出售(2000一2013)

资料来源:根据World Investment Report数据绘制

二、案例介绍

(一)联想集团企业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市场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事业部;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联想集团在2014年10月30日,被小米公司超过,成为仅次于三星苹果和小米公司的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介绍

2004年12月8日上午9时许,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向外界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业界领军企业IBM的个人电脑部门。2005年1月27日,联想股东批准通过了此次并购。收购协议包含联想将会获利IBM个人电脑台式与笔记本电脑的全球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并且联想拥有原来IBM个人电脑在大和(日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以及遍布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联想集团在完成收购后获得了IBM和IBM-Think品牌的5年无偿使用的权利,并对世界著名商标Think拥有永久使用权。在此次并购完成之后,联想在全球个人电脑的市场份额从之前的第九位上升至仅次于戴尔和惠普的第三位,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

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成为新联想。收购的代价包括在一定期限内支付给IBM6.5亿美元的现金、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股票,并且要承担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部5亿美元债务。其中6亿美元股票包括以每股2.675港元(12月6日停牌前的

价格)向IBM发行最多8.21亿股(占比8.9%)新股和9.21亿股(占比10%)无投票权股份总共18.9%。而联想的股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购前,公众股份为43%,其余57%为联想控股;并购后,公众流通股占35%,联想持有约46%的股份,而IBM控股约19%成为联想集团第二大股东。

(三)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案例介绍

2014年10月30日,联想集团与谷歌共同向外界公布,联想正式完成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在加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地位的同时,向前两名对手发起强有力的挑战。

联想将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运营摩托罗拉,其总部将继续设在美国芝加哥。收购完成后,将有近3500 名来自全球的员工加入联想,其中包括在美国的约2800 名员工,他们专责设计、策划、销售和支持摩托罗拉的卓越产品。

此次交易的收购总额约为 29.1 亿美元(可有若干在交割后的调整),其中包括约 6.6 亿美元现金,以及 519,107,215 股新发行的联想普通股股份(总值 7.5 亿美元,约占 4.7%的联想股份)已在交易完成时交给谷歌。余下 15 亿美元将以三年期本票支付。此外,联想已向谷歌支付约 2.28 亿美元的额外现金补偿,这主要是摩托罗拉在交割时持有的现金和运营资金。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1、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跨国并购的方式看似可以把实现“梦想”的过程大大缩短,因而近年来引发极大的关注。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有成功的案例,但失败的案例所占比重远超于成功案例。失败的案例如明基西门子并购案,对此案例各界评论人士均进行过不少反思:需要储备更丰厚的资金;避免选择拥有过多历史遗产的公司。但是导致这一失败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的核心:整合一家国际性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技巧、经验之外,更主要的是人才储备。如果不能在关键岗位布置足够数量的、价值观统一的管理者,并购终将陷入被动。而在收购前过于乐观的、整合中因情怯而对外方管理层管控不严,则让整合不可避免的失控。

国际化是一门“行的学问”,而非“知的学问”。及时深谙理论上国际化的种种教训,行动时仍有太多会被现实矫正的部分。但另一角度言之,前人所经历的教训绝非一历史偶然,更需要审慎待之。总结教训是为了再次出发。因此我们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是希望通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先行者的经验,使其他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布分重视评估工作的重要

性,为并购做好充足的准备。

2、案例分析的基本思路

本文从全球跨国并购概况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概况出发,论述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己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联想集团作为跨国并购的先行者,其经验对未来有意向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本文以联想集团旗下的两个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即PC业务集团和移动业务集团为出发点,介绍了两个集团并购的背景、动因、并购预期、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阻力,并运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来分析其可行性与必要性。层层深入,逐步分析并购整合中常见的问题如文化冲突、核心技术冲突、成本控制、国际营销网络的整合、人才的培养、资金等一系列己经存在的问题,并从两家公司的实际出发,分析其应对策略。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分析

1.理论分析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即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折衷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

所有权特定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早在2000年,联想集团PC业务就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30%的份额,其在世界中低端PC市场具有细分市场优势和制造成本优势,联想集团用6.5 亿美元的现金及价值6 亿美元的股票收购IBM PC 业务,也表明联想集团具有相当的资金实力。这些都说明了联想集团具有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交易性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运用所有权特定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内部化的根源在于外部市场失效。邓宁把市场失效分为结构性市场失效和交易性失效两类,结构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东道国贸易壁垒所引起的市场失效,交易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交易渠道不畅或有关信息不易获得而导致的市场失效。由于联想集团的中国背景,美国对其拓展美国市场持保留态度,这也就相当于设置了“贸易壁垒”,由此所引起的结构性市场失效是内部化的根源,因此联想集团具有内部化优势。

区位特定优势是东道国拥有的优势,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它包括要素成本因素、市场特征因素、贸易壁垒因素、政府政策因素以及投资环境因素。在要素成本方面,美国的劳动力质量要比我国高很多,而且拥有很多极具经验的管理人才,这便是美国作为东道国所拥有的区位特定优势,联想集团要积极利用这项优势。

根据邓宁的总结,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是决定国际企业行为和的三个

最基本的要素。这说明了国际企业要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三种优势,也说明如果国际企业要同时拥有三种优势所带来的收益,那就必须选择国际直接投资方式才能从事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得知,联想集团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联想集团拥有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并且须选择国际直接投资方式才能更好的从事海外直接投资活动。而跨国并购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所有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是必要且可行的。

在邓宁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需求条件是“钻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国内,发达国家消费者运动更加发达,消费者更加理性而内行,消费者对产品更加“挑剔”,消费者与生产销售商的互动机制更加健全,一些预期型需求也往往首先发自发达国家。消费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费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引领的。对标准化的制成品来说,由于发达国家的消费示范以及强势消费文化的辐射,获得发达国家消费者的认可往往也就获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联想集团通过并购IBM PC业务,在欧美国家市场需求条件下生产经营,研发、生产和销售当地化,一方面,可以通过美国需求条件的积极作用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产品得到当地消费者的真正认可,从而在欧美国家真正扎根;另一方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和做法又可以反馈至国内,进而提高联想集团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对巩固国内市场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并购动因

在并购之前,联想集团虽为中国第一大PC厂商,但存在着缺乏切入价值链高端的战略资源的问题,如自主核心技术、自主国际知名品牌、自主国际销售渠道、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方面与其他全球PC生产商相比有较大差距。联想集团自主培育战略资源和引进战略资源都面临困境:如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技术成果的垄断及保护,联想集团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既受资金、高级智力资源短缺等的制约,也面临技术过时和侵权的风险;而通过合资经营、技术许可贸易等方式难以引进真正的核心技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跨国并购获得核心技术、国际知名品牌、国际销售渠道、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战略资源成为联想集团实现国际价值链位次跃升的有效途径。所以联想集团并购IBM的动因是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以及获取核心技术。

3.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的过程中,联想集团遇到了国际政治方面的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宣传联想的中国背景,并且以国家安全的幌子对其进行种种障碍,尽管联想集团最后终于成功通过美国政府法律的审查,但受意识形态和国家关系上的纠纷的干扰,联想在欧美国家的业务拓展受到很大影响。

在并购后的具体的整合过程中,联想集团也遇到了各个方面的问题,如品牌迁移的问题、信息系统的对接、中外员工文化上的差异、成本控制、供应链的整合、运营模式的转变、国际职业经理人的培养、资金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欧美市场开始出现亏损,全球供应链的整合差强人意,新推出的产品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联想在并购方面的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

4.并购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资金方面,联想集团在并购IBM前便定下收购成功的基调,因此在谈判中丧失了主动权,最终以17.5 亿美元完成并购,付出了过于高昂的代价。而IBM的PC部门在之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联想此次并购又花费巨大,因此在资金运转方面留下了隐患,日后用于的生产运作的资金十分的匮乏,以至于后面联想出现十年来的第一次亏损,资金出现问题。

在文化整合方面,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是弱势文化企业对强势文化企业的并购,实施并购企业的文化很难得到被并购企业及社会的认可。由于国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低,加上IBM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十分成熟的企业环境,其员工往往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很高,而轻视联想企业文化,就造成了文化磨合的困难性。联想并购IMB 全球PC 业务后,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对IBM PC 业务的整合,开始的18个月主要针对采购、渠道等环节,管理层启用IBM 原有人马,文化的整合停留在加强沟通、改用英语为官方语言、跨文化培训等。杨元庆在并购第一天对中国员工特别强调三个词:坦诚、尊重、妥协。上述举措说明联想充分意识到了自身的弱势困境,也正是由于弱势困境的存在,联想至今不敢对IBM PC业务进行深层次的整合。

5.并购结果

从图2和图3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联想集团在并购后的第一年即2005财年至2013财年的一些赢利情况。

图2 联想集团2005财年至2013财年营业收入

资料来源:根据联想集团公布的财务报表绘制

图3 联想集团2005财年至2008财年EBITDA(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经营溢利)

资料来源:根据联想集团公布的财务报表绘制

从上面的图2和图3 可以看出,在2008财年联想集团的营业收入和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经营溢利均呈下降趋势,联想电脑的市场销售额直线下降15亿美元,亏损高达2.26亿美元。

并购IBM PC业务使联想集团遭受了十年来的第一次亏损,给联想集团带来了许多难题和挑战,同时此举也给联想集团带来了机遇与资源,使联想摆脱了困境并且的国际化程度迅速跃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购之后,新联想的品牌知名度、组织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方式、国际市场竞争力等与并购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图4直观的展示了2005-2013年联想、戴尔和惠普这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的出货量情况。近年来由于个人电脑整体需求和市场的萎缩、iPad等便携替代产品的持续增长,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削弱了发达国家对 PC 的需求(主打欧洲市场的宏碁降幅高达 -19%),全球个人电脑销量连续下降。在全球个人电脑厂商均处于下滑困境中时,联想却逆势而上,2011 年销量同比上涨 19.7%,在 2011 年第三季度超越 DELL 成为全球第二大 PC 厂商。联想集团保持良好的增长劲头于2013年在竞争对手销量均在下降时取得2.1%的销量增长,这也使它一下跃居全球PC的第一把交椅。

图4 全球PC三大生产商出货量情况(2005-2013)

资料来源:根据Gartner与IDC报告绘制

从静态的全球市场份额角度看,图5显示联想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戴尔和惠普的差距在减小,并于2013年赶超惠普,成为全球第一大PC生产商;从动态的增长速度看,联想市场占有率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其他两大PC生产商。

图5全球PC三大生产商市场占有率情况(2005-2013)

资料来源:根据Gartner与IDC报告绘制

联想通过并购IBM 全球PC业务、IBM-Think 品牌及相关专利、遍布全球的PC客户以及分销渠道、一流的国际管理团队等战略性资源,获取企业亟需的战略性资源, 实现其国际价值链位次的跃升,一跃加入国际高端PC供应商行列。联想通过并购IBM的PC业务获取了其相关核心技术,并提升了联想在欧美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从而开拓了国际市场,基本完成了其并购目标。由此可见,此次并购的结果是成功的。

6.并购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使得联想集团不仅拥有了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众多专利以及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来拓展全球市场,而且获得了在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与渠道,在全球市场份额稳定增长,快速发展为一家国际化的PC厂商。因此,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是成功的,并且对于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而言,具有深远意义。在以前,我们所理解的跨国并购是国外巨头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进行的对本土企业的收购,但通过联想我们得知,我们也能够以国际并购完成企业国际化然后走向全球。

而联想在处于弱势困境中对IBM的文化整合所采取的渐进式的整合方式,以及在并购后通过赞助北京奥运会提升联想在全球的品牌认知度,由此达到与IBM品牌完美对接等方面都是联想在此次并购中带来的启示。联想国际化以及并购后的改造和整合的经验和历程对于走向世界的其他中国企业来说均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后面将要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案例分析

在2004年,联想集团为了拓展其个人电脑业务收购了IBM的PC部门。十年后,联想集团为了拓展其移动业务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下面笔者便从联想十年前收购IBM的PC业务的经验教训来分析此次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活动。

联想通过收购摩托罗拉获取了企业亟需的专利、品牌、市场等战略性资源,实现其国际价值链位次的跃升。联想在收购后拥有因收购带来的2000个专利,同时联想将可以使用21000个交叉授权的专利,解决了联想手机进入成熟市场的专利保护问题,为联想进军欧美市场获得了通行证,最大程度避免可能存在的专利壁垒。作为美国和拉美的第三大安卓智能手机厂商,摩托罗拉移动的品牌资产依然强大。美国和拉美等国人民倾向于苹果、三星、摩托罗拉和LG等品牌,而联想智能手机对北美市场是有企图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借成熟品牌曲线进入是个很好的捷径。摩托罗拉在全球市场内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将会大幅加快联想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研发、生产和销售当地化,产品得到当地消费者的真正认可,一方面,可以在发达国家真正扎根,另一方面,对开辟发展中国家市场也有高屋建瓴之效。摩托罗拉多年来与全球各地运营商、渠道商的紧密合作关系,而运营商渠道占据了主要市场,这可以帮助联想集团移动业务进军欧美市场。

同时,此次收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同之前收购IBM的PC业务一样,此次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也出现了预设交易成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跨国并购活动付出惨重代价。早在2年前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后不久,杨元庆就和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表达了联想接手的意愿,最终以29亿美元的价格买下被谷歌拿去黄金部分17000项专利、剩下的2000项专利和目前持续亏损的有形资产部分,这是有些不划算的。第二,整合文化差异依旧是一个难题。联想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也是弱势文化企业对强势文化企业的并购,实施并购企业的文化可能存在难以得到被并购企业及社会的认可的问题。对于联想和摩托罗拉来说,文化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在人事、行政等方面的管理和调度也不尽相同,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整合效果,这是联想亟待解决的。希望联想集团可以借鉴十年前并购后整合IBM的PC部门的经验,考虑运用渐进式文化整合来解决这一难题。

四、结论

(一)联想集团跨国并购给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启示

1. 实施并购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的所有权优势

早在2000年,联想集团PC业务就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30%的份额,其在世界中低端PC市场具有细分市场优势和制造成本优势,联想集团用6.5 亿美元的现金及价值6 亿美

元的股票收购IBM PC 业务,也表明联想集团具有相当的资金实力。综观跨国公司理论的各个流派和学说,无不强调所有权优势的重要作用,如垄断优势理论中的企业特定优势,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的资产性所有权优势和交易性所有权优势,小规模技术理论中的小规模技术优势,局部竞争优势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的局部技术优势、局部规模优势、企业整合优势和市场细分优势等。毋容置疑,一定的所有权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就跨国并购而言,我国制造业企业所拥有的优势是局部的、相对的、杠杆式的。这些优势包括规模优势、制造成本优势、细分市场优势、资金优势等。只有具有一定的所有权优势,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才能顺利进行跨国并购活动。

2.“借力”在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中不可或缺并发挥重要作用

联想集团在并购IBM的PC业务时借中介组织之力,聘用了麦肯锡和美国威嘉律师事务所的并购顾问为其游说美国有关政府部门的人员。由于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实力有限、国际化经营历史短、经验不足、缺乏谙熟跨国并购实务的专门人才、信息不对称以及跨国并购本身的复杂性等原因,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逆向跨国并购中需要在不同程度上进行“借力”。“借力”既是我国企业充分利用社会分工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并购中所面临的风险和弱势困境。

3. 渐进式文化整合是符合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选择

国际上关于跨国并购有一个“七七定律”,即70%的并购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联想集团能够在并购后的十年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与其实行渐进式文化整合有很大关系。由于联想本土化精耕自作的强竞争性文化与IBM全球化系统驾驳的严谨企业文化都已经根深蒂固,贸然推进一步到位的激进式整合必然会加剧文化冲突,为此,联想集团制定了三阶段渐进式文化整合方案。第一阶段,联想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力求保持IBM公司人员队伍和市场的稳定,维持了IBM原有企业文化。在第二阶段联想始大幅度调整与改革,随着人员重组、机制改革和投资结构变化,双方接触层面进一步加大,较为顺利地进入了文化整合与融合的第三阶段。联想并购后整合经验告诉我们,跨文化整合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磨合,中国企业相对于欧美企业在文化地位和管理方式上处于弱势,釆取渐进平稳的推进式整合是一种较好的跨文化整合模式。渐进式文化整合是处于弱势困境的我国制造业企业逆向跨国并购中的现实选择。

4.预设交易成功、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可能使跨国并购企业付出惨重代价

联想为并购IBM PC 业务付出了17.5 亿美元的代价,还出让了18.9%的股权。事实上,PC 业务由于连年亏损,已经成为IBM 剥离的对象,如果策略得当,联想完全可以付出更少的代价便完成并购。我国一些企业在跨国并购前,便定下收购成功的基调,在谈判中丧

失了主动权,被迫付出高昂的代价。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应小心预防预设交易成功、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可能带来的损失。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的跨国并购也逐渐发展起来,中国企业开始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国并购大国,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跨国并购。下面笔者从联想集团跨国并购的案例中来分析一下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1、并购成本高,失败率高,并购竞争力不强

联想集团在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时,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处在亏损之中,而联想用17.5亿美元的高价获得了IBM和IBM-Think品牌的5年无偿使用的权利,以及其研发中心、制造工厂与遍布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由此可见,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为了获得品牌和技术支付了很高的并购费用。

虽然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规模很大、数量很多,但在并购的质量以及竞争力上差强人意,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和许多国际知名企业相比,我国制造业企业在经营理念、技术、品牌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只能靠资金来弥补不足,因此竞争力不强且存在着严重的失败现象。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4—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按主要反映公司绩效和商业环境的微观经济竞争力指标衡量,中国内地竞争力排名第二十八位。不可否认,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在竞争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法律、体制、制度方面不完善

我国关于企业并购在公司法、证券法等中有一些零散的规定,但是这对于不断在变化着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有些法规尚未发展成为正规的法律,存在许多纰漏之处,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不可避免的被人为操纵干扰。制造业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的决策审批时程序繁琐,这会对跨国并购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

3、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经营战略决策水平和整合能力不强

我国一些制造业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缺少科学的战略规划作为指导方针,没能清楚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长处,以至于并购的结果差强人意。与此同时,中西方企业文化之间差异巨大,在企业跨国并购完成后,常常存在着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以及管理方式不被原企业员工认同的现象,以至于企业内人才流失,并购的成效无法令人满意。

4、目标企业的选择存在问题

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往往选择一些连年亏损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于

是并购后能否扭亏为盈成为一个难题。而且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并购前并未明确其收购的战略目标,缺乏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以至于在对目标企业的选择上也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

5、国际政治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在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的案例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宣传联想的中国背景,并且以国家安全的幌子对其进行种种障碍,尽管联想集团最后终于成功通过美国政府法律的审查,但受意识形态和国家关系上的纠纷的干扰,联想在欧美国家的业务拓展举步维艰。中国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大多为国有企业,通常更多的考虑政治层面的因素,海外并购成为一种国家战略,这限制了我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解决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中问题的对策

1、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跨国并购进一步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大型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较弱,跨国并购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通过跨国并购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制造业企业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为了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进行统一管理以及宏观调控,我国应该建立全国性的对外投资管理机构,使其可以顺利、健康、持续、平稳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增强对外投资的调控,从而使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更具目的性和计划性。

2、从国内发展出发,增强企业竞争力

全球竞争观念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求中国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谋求公司各项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最佳配置,把折衷理论所讲的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全部发挥出来。西方大部分企业,是在经历了频繁的国内并购之后才涉足跨国并购的。相比较而言,目前中国尚未掀起国内企业并购浪潮,在目标企业的选择、并购的实施及并购整合方面都缺乏相应的经验。实施跨国并购不是为了并购而并购,而是企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我国制造业企业要充分考虑外部经济环境、自身的资源条件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确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成功的并购活动往往是要建立在强大而有效的公司基础上。所以制造业企业要在自身国内发展的基础上推进企业体制改革,以公司法规定的法人治理来进行运作,注重引进西方先进管理技术和培训人才,从而使自身管理水平、研发能力以及技术不断提升,所有权优势得以增强。

3、完善我国在跨国并购方面的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企业并购方面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企业的跨国并购方面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这给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保障落实企业的自主权,这益于企业制订其长期发展计划。为此我

国要在吸取国外有关跨国并购方面的立法经验的同时,立足于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强有关法制法律建设,尽快完善《海外投资保险法》、《海外投资法》、《海外投资公司法》等法律,使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活动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紧跨国并购活动步入健康的、法制的发展轨道的步伐。

4、增强制造业企业自身的国际经营战略决策水平和整合能力

成功的跨国并购,要求并购方必须有出色的管理。第一,这样能够确保制造业企业在并购中遇到困难时可以从容应对。第二,制造业企业可以更好的进行并购后的整合。整合是一个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跨国并购整合的难度比国内并购整合大很多。所以制造业企业要认真考虑整合风险,制定详细的整合计划,确立合适的整合策略和整合方案。与此同时,由于企业间的文化基础不同,短时间内改变被并购企业的文化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国制造业企业应增强自身整合能力,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发展出更加良好的企业文化。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参与跨国并购之前,必须增强企业自身的国际经营战略决策水平和整合能力,同时培育出更具包容性、开放程度更高的企业文化。

5、充分考虑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并积极应对

从联想集团的跨国并购案例可以看出,国际政治因素的干扰会对跨国并购产生巨大影响,联想集团凭借顾问团和自身的努力,消除了非经济因素的不利影响,最终在作出一定程度让步的条件下,成功实施了跨国并购。

我国制造业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国际政治因素的干扰。世界上一些西方国家经常鼓吹“中国威胁论”,这使得我国制造业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竞争环境十分不公平,在无形之中增添了并购的困难。面对海外并购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干扰,我国制造业企业应该平心静气的以积极地心态坦然面对。第一,制造业企业要勇于面对这一问题,即跨国并购中无法回避国际政治因素的干扰,受到影响十分正常。第二,制造业企业在参与跨国并购时,要预先评估可能受到的政治和社会干扰,然后尽可能的力避进行有很大政治阻力的跨国并购。第三,制造业企业应该增进与他国的沟通交流,最大限度的消除误解。最后,制造业企业也可以寻求国际上的社会人士、友好组织以及中介机构的帮助,减少阻挠并购的干扰,以推进并购顺利进行。

联想国际化以及并购后的改造和整合的历程和经验对于走向全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都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借鉴意义。海外并购是中国制造业企业走上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经营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海外并购过程中,中国制造业企业一定不可以盲目跟风。对于已成功完成并购的企业而言,必须要以小心谨慎的态度和大局观的思维来应对并购后的整合中出现的难题。在这之中,最根本的问题便是增强制造

业企业自身的国际经营战略决策水平和整合能力,提高管理质量。只有先使制造业企业自身得到提升,才可以通过并购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跨国并购风险与机遇并存,相信我国制造业企业会在联想集团的并购案例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抓住机遇化险为夷并完成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The Shift Towards Serviee[R]. Annex

Table B.7 P414,418

[2]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2:Towards a New Generation of Investment

Policies[R].Annex tableI.3 P178

[3]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4:Investing in the SDGs: An Action

Plan[R].Annex Table 3,P214

[4]高玉玲.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5] 鄢洪波.新联想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6] 王胜君.跨国企业并购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借鉴和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7

[7] 喇玉芳.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8] 赵诗源.生产国际化的实现方式及其选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9] 陆芳芳.中国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0] 赵伟.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研究——对联想与TCL并购案的比较研究[D].北京交

通大学,2008

[11] 涂义.联想集团并购IBM PC业务的战略再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2005

[12] 刘园园.中国IT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新联想的核心竞争力[D].北京交通大

学,2007

[13] 张延国.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研究——以中国电子信息企业

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8

[14] 赵晓明.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15] 闫国永.联想集团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战略定位与调整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2005

[16] 赵鑫山.完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体系研究[D].西财经大学,2010

致谢

在这个毕业论文将要完成的时候,我的大学生活也即将画上完满的句点,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首先感谢我的母校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四年来对我的辛勤栽培,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良的教学条件,让我在大学度过了愉快充实的四年,并在“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的激励下,得以考取河海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还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柴忠东老师,在百忙之中不厌其烦地为我指导,并且针对论文提出各种修改意见。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与柴老师的耐心指导与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借此机会向柴忠东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韩梦

2015年4月10日

联想集团市场营销战略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市场营销战略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从贸易起家,逐步发展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跨国公 司。联想作为中国现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这二十多年的历程充满了艰辛。它这二十多年的发展道路中,对应着不同的市场状况,从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起步到香港上市、进入世界500强,联想集团也在战略上不断进行调整和转型。 通过案例内容和联想网站,本文将以时间作为分割线来探讨联想竞争战略和营销战略的转型及成效。 1984年至1989年,联想集团成立初期,曾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做一般商品贸 易起家,逐渐转向电脑代理业务,从电脑代理贸易中联想看到了西文汉化的市场机遇,进而进行了联想汉卡的开发,并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此期间联想集团仍旧以贸易为主,通过成立香港联想,开始逐渐开拓海外贸易市场。从中可以看出,联想集团此阶段的战略领域主要还是在计算机及相关产品,以贸易代理加联想汉卡为主要销售模式,从国内贸易逐步走向海外市场。 从外部环境分析来看,此次战略转型联想取得了成功。首先,联想通过成立香港公司,主要还由于国内市场规模较小,国民收入较低,很难进入个人市场,而香港在当时是世界的贸易中心,在香港设立公司为其海外市场的拓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国内缺乏相关产业技术支持,信息传递速度远比不上香港,与国际市场仍需通过香港市场来实现;再次,国内相关人才的匮乏,由于信息传播渠道部畅通,当时国内直到计算机的人还很少,没有香港的普及程度和熟悉程度高。而对于联想自身而言,自身的计算机技术和西文汉化也提供了较大的优势。 1990年至1999年,联想由代销和分销为主的贸易模式转向为自主生产和销售 模式。当时的计算机市场主要还是由国外品牌为主,由于计算机刚刚进入国内家用

联想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管理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作业课程战略管理 授课教师钟耕深 授课时间 作者水兵兵 学号 联想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通过对联想集团的外部环境、行业竞争结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得出:联想集团应集中自己优势力量,采取市场开放和产品开发的成长型战略。并结合战略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联想集团,发展战略,成长型战略

本文通过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SWOT模型、战略聚类模型四个模型分别对联想集团的外部环境、行业竞争结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得出:联想集团应集中自己优势力量,采取市场开放和产品开发的成长型战略,并结合战略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联想集团,发展战略,成长型战略 第一部分案例 联想集团简介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0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面向未来,作为IT技术与服务的提供者,联想将以全面客户导向为原则,满足家庭、个人、中小企业、大行业大企业四类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联想集团不断加大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体系的建立。目前,已成立了以联想研究院为龙头的二级研发体系。2003全年(2003年4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内,联想集团共申请国家专利48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到50%以上,2003年度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并获得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授予的中国杰出发明专利奖,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并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2002年8月27日,由联想自主研发的每秒运算速度达万亿次的联想深腾1800计算机,打破国

联想供应链案例分析

联想的供应链改革案例分析 【摘要】联想目前的供应链组织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成品配送、运输、仓储和支付。 在国内IT企业中,联想拥有一大批关系良好的零部件供应商。涉及到的国外供应商的数目也相当大。 【关键字】联想黄金供应链VMI 1案例概述 1.1企业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了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5年5月1日,中国联想集团正式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合并后的新联想以1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联想正在向“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全速挺进。 去年联想全年的销售额、市场份额等多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个人电脑销量增长率更是十倍于行业整体增幅。今年,联想集团截至2013年10月31日的财年,销售额比上年增长近37%达296亿美元;联想电脑全球市场份额达12.9%;集团的全年除税前溢利同比增长63%达5.82亿美元。预计第四财季,联想的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同比增长44%,而同期的行业整体增幅仅为4.6%。巨额的利润来自联想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上和销售渠道上。在“双渠道”模式下,新联想的供应链早已变成一个纯市场导向和客户导向的体系,而不再以公司内部的营销计划为导向。 1.2联想的供应链结构 在IT行业中联想可谓是屈指可数的公司,联想公司的供应链主要有以下特征: 首先,联想供应链是高度集成性。联想运作体系是整体化的。联想集团是把生产、采购、分销以及物流组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在整个联想集团负责生产的管控包括生产制造一些系统的管理,从战略层、执行层在整个集团有一个统一的策略、统一的协调。 其次,联想供应链的结构是呈现多级层次性。联想集团大约有三百多家的供应商,并且要管理国内的客户渠道的有五千多家。而且,在联想集团的内部,也分布有北京、上海和惠阳三个工厂,联想集团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除了台式电脑、

联想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联想集团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案例3联想集团简介4 联想集团发展历程8第二部分案例分析10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分析10企业内部环境分析14联想集团战略16 联想集团战略研究19战略分析22战略评价22战略实施的调整计划24联想集团---建议24

第一部分案例 联想集团简介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0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面向未来,作为IT技术与服务的提供者,联想将以全面客户导向为原则,满足家庭、个人、中小企业、大行业大企业四类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联想集团不断加大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体系的建立。目前,已成立了以联想研究院为龙头的二级研发体系。2003全年(2003年4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内,联想集团共申请国家专利48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到50%以上,2003年度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并获得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授予的中国杰出发明专利奖,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并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

联想集团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一、项目背景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联想在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这标志着新联想的诞生! 二、项目调查 联想签约国际奥委会后,为了进一步了解联想品牌国际化形象的确立问题,委托国内专业民意调研机构在全国15个城市中展开抽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 320份。此外,还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组织了6场以高收入、高感知人群为调查对象的小组访谈,了解这部分“意见领袖”对联想品牌国际化问题的认知。结果显示,公众对于联想品牌国际化问题的认知有所加强,但较高层次的消费者普遍认为缺乏相应的产品支撑。如何传播出与联想日益确立的国际化品牌形象相符合的产品信息,是保证联想国际化品牌形象能否持久、深入的重要一环。适逢联想欲收购IBM 全球PC业务,文献分析显示,作为美国新经济的象征,一方面,IBM品牌的国际化意味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巨头业务”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新闻价值、易于传播,又能够深化联想品牌国际化战略。但同时,收购案的风险也是难以预计的,如何实现信息的正向传递和负面信息控制至关重要。

三、项目策划 1)公关目标 1.借助“联想换标”、“联想签约奥委会”的影响力,并通过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件——“联 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引发媒体和公众注意力。 2.把并购的意义、并购后整合的进程等信息传达给国内外公众,遏制负面信息的传播。 3.把“联想具有国际化品质”、“联想是国际化品牌”、“联想未来的发展战略立足于国际化”等信息传递给国内外公众,让受众理解联想国际化品牌的内涵。 4.准确诠释联想品牌的国际化特性和内涵,树立并强化联想国际化的品牌形象。 2)目标受众 国内市场的普通消费者、经销商、代理商、投资者、国内外媒体、有关政府机构。 3)公关策略 将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传播活动按照企业自身的大事件顺序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并以“并购使联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品牌”、“新联想整合稳步进行”、“国际化是联想以后的发展重点”为核心信息,将联想“国际化”的企业形象作为主线统领全局。 四、项目实施 实施分5个部分:首先于2004年12月8日举行发布会宣布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其次于次年2

联想集团战略管理分析

联想集团战略管理分析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联想集团战略管理分析班级: 小组:第一组 小组成员: 一、公司简介 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创办,是中国的一家在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富有创新性的的科技公司。从1996年开始,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5年,联想集团收购(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事业部;2013年,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厂商。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宣布了该公司已经完成对移动的。 自2014年4月1日起,联想集团成立了四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分别是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2016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联想名列第四。二、历史 1984年11月1日,11人以20万元创立联想,当时名称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1985年推出第一款具有联想功能的汉卡产品联想式汉卡,联想这一品牌名称由此而来。 1988年6月23日香港联想开业,新技术发展公司与导远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共同创办香港联想,采用英文名称:Legend.第一次使用了联想作为公司名称。

1989年11月联想集团公司成立,第一次在国内把联想作为企业及集团名称。 1990年推出联想电脑,联想开始生产及供应联想品牌个人电脑。 1994年2月14日联想股票在香港上市,联想品牌首次在海外财经市场亮相。 1996年,联想首次超越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并持续6年稳居榜首 1999年联想电脑以%的市场占有率荣登亚太市场PC销量榜首。2002年8 月,联想成功推出万亿次计算机,成为国内首台实测速度超过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 2002年12月3日-7日,LEGENDWORLD2002技术创新大会圆满举行,标志着联想在产品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04年联想集团将其英文名称修改为LenovoGroupLimited,并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和IBM签署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协议,迈出了国际化最重要的一步。 2008年12月17日正式发表官方声明将在2009赛季携手F1迈凯轮车队开展战略合作。联想将为迈凯轮提供包括在赛道以及总部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以及计算机方案。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联想集团首次上榜,排名第499位,年收入亿美元。 2011年1月28日,联想集团与NEC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共同组建日本市场上最大的个人电脑集团。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一、引言 2009 年8 月中国石化集团敲定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 最大笔交易。2009年8 月18 日中石化宣布以82.7 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11 亿元)成功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此次并购的过程如何、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阻碍及对于中石化公司将有什么样的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 二、相关背景介绍 (一)公司背景 Addax 石油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独立石油公司,在多伦多和伦敦上市。其普通股股数为1.576亿股,现有员工860多人。其主要资产位于非洲和中东地区。除了在伊拉克有2 个区块总计为138200 英亩的石油资源之外,该公司大部分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喀麦隆,其中在尼日利亚有独资和合资项目共计11 个,在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合作开发区(下称”JDZ”)就有4 个合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在JDZ 的合资项目中有一个面积为24500 英亩的石油区块,是与中国石化直接合作的,Addax 持股14.33%,中国石化负责项目运营。Addax 石油公司油气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拥有25个勘探开发区块,其中勘探区块15 个,开发区块10 个;17个位于海上,其余8个在陆上。Addax 石油公司拥有权益2P石油可采储量5.37亿桶,权益3P石油可采储量7.38亿桶。另外,尚有111 个待钻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2009 年二季度的数据显示,Addax石油公司平均原油日产量为14.3万桶,约合每年700万吨。其中尼日利亚产量占72.2%,加蓬占19.5%,库尔德占8.3%。根据初步开发方案设计,近期产量将达每年1000万吨以上。2008 年Addax 的总收入为37.62 亿美元,净利润7.84 亿美元,目前负债总额为28.65 亿美元。由于石油价格一季度下跌,因此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率只有1.01%,而去年全年净利润率高达20.84%。去年年底该公司曾决定今年继续投入16 亿美元用于提高产量,公司现有产量为682 万吨/年,相比2007 年增加8.4%。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家公司陷入资金紧张的境地,因此给予其他企业收购的机会。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 )在《财富》2008 年度全球500 强企业中排名第16 位,是1998 年7 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在日本、韩国企业之后,他们都相继开始了国际化扩张和兼并收购的行动,向着自己国际化的目标靠近,比较著名的企业如TCL、联想、海尔、华为等。但中国企业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都分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以著名科技公司联想集团的两个跨国并购案例为切入点,阐述其跨国并购和整合的过程,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找出联想集团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从案例中抽取一些普适性的经验教训,推而广之,为其他中国企业所借鉴,促进其跨国并购的成功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两个案例是本文论述的主要事实依据。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国际化战略

Abstract Under the t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over 30 years development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famous enterprises growing into a certain scale .Following after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y have started expansion and mergers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approach to their international target. Some of them typically are Lenovo , TCL ,Haier ,Huawei ect.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in a M&A way,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come across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and difficulities. This essay from Lenovo Group, the world-famous technology company, with its two M&A case studies, penetrated deeply into the topic, expatiated the process of M&A, by means of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so as to find out the issues they faced alone the way of M&A and the eleme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s well as th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experiences. Through spreading the mentions above, other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draw a lesson from it, so as to improve the way of M&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se two cases are the main basis of this essay. Key Words:Chinese enterprise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International strategy 目录 一、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献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联想集团企业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联想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课程论文 题目:联想集团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课程名称:跨国经营与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二○一六年六月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所以能够成功地进行跨国域的经营与管理,对于企业国际化是关键的一环。而企业国际化的重点是企业要选择一个好的国际化战略。联想公司无疑是在国际化中选择了正确的跨国战略,并由此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以联想集团为例,介绍了他的战略选择和效果分析,并简要谈谈他的战略给中国其他企业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联想、跨国战略、效果分析 一、概述 (一)联想简介 1.企业介绍:联想集团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 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中国的一家在信息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大型 企业集团,和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作为全球电脑市场 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 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2.经营围: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智能 电视、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一体机电脑等商品。联想 控股的投资业务包括为核心资产运营、资产管理、联想之星孵化器 投资三大板块。联想集团的业务围主要是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 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 界。

(二)企业跨国经营介绍 1.定义: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贸易为目 标,进行包括海外投资、营销在的一切对外经营活动,即在资源获 取、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开发目标的确立等方面,将企业置身于 世界市场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参与国际 分工、国际协作和竞争等一系列经营活动。 2.跨国经营战略的代表类型:①贴牌战略,即企业利用自己的设备、 资源,代其他厂商生产其品牌的产品,这一方式往往能使产品走向 国际市场,从而为企业国际化提供发展机遇;②品牌战略,此战略 是让产品在国外生产销售,使用的是企业自己的品牌,让客户根据 品牌选择商品;③合资战略,这一战略主要是指国企业与国外企业 进行合资,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外的管理经验来壮大企业实力。 二、进行跨国经营的原因分析 (一)国与国外环境下大势所趋。政治经济的大环境相对稳定,国家政府支持, 国外的经济形势不断变好,经济一体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的密切, 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不仅可以实现利益的共赢,还可以避免资源的浪 费,优化资源的配置。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峻,我国主 要的出口产品往往受到国际市场上多个国家各种方式的抵制,这对我国 跨国经营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一现象为我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一 个非常大的障碍,使我国很多企业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更不用 说参加国际竞争。要想应对这些贸易保护主义,绕过关税壁垒,建立大

联想集团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企业整体电子商务模式

目录 1.什么是企业整体电子商务模式 2.联想的背景 3.联想的模式 4.联想SWOT分析 5.总结、建议 6.问答环节 一、企业整体电子商务模式(口语化解释,简单易懂) ⑴含义:企业整体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以发展电子商务为目标,对企业或者组织的生产流程、营销模式、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的信息化处理而采用的电子商务模式。 ⑵优点:能使企业内部的管理更加协调,降低采购和生产成本,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扩大市场范围,提高企业的效率。 ⑶特征:企业所有数据集中于一个单一的数据库中,即企业数据中心。 二、联想的背景

1.出生日期:联想1984年(至今31年) 2.亲爸:柳传志(阿志)(带领中科院的十名技术人员,和20万RMB的启动资金,创建了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的前身) 现任CEO:杨元庆国家高级工程师,与阿志并称杨柳组合 3.简介 ⑴联想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 ⑵收购: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事业部;(IBM: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就是一间IT公司) 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 三、联想的几大模式 1.商业模式 1.战略目标 (1)拓展企业级市场。一些企业资源多,结构复杂,数据量大,就需要一个内部的系统来帮助处理。联想就会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个系统,适应企业的需求。联想2015的目标就是扩大这些企业级的市场。 (2)拓展移动业务。移动业务指的就是想发展智能手机这一块的业务 比起PC来说,手机这一块是联想比较薄弱的部分,希望未来移动业务快速增长,收入超过传统PC。而且主要市场可能会从高端转下中低端、从成熟转新兴市场。 (3)围绕互联网转型。 一方面是开发适应互联网需要的产品,第二是以互联网为方式改造业务模式。 互联网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满足用户的需求。互联网是个性化时代,未来联想转型成功意味着用户可定制不同产品。

跨国并购案例解析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并购方:浙江龙盛 被并购方:德国德司达公司 并购年份:2010年 双方企业介绍: 浙江龙盛 公司简介 浙江龙盛成立于1970年,目前已成为化工、钢铁汽配、房地产、金融投资四轮驱动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龙盛现在已是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龙盛创始于1970年,前身是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1979年,由农药厂转型开始生产纺织助剂。1993年,又由助剂生产转向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企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龙盛组建了正式的股份制公司。1998年,龙盛分散染料的产销量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并逐渐开始构筑集活性、酸性等多种染料品种和染料中间体为一体的大染料格局。2003年8月1日,龙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染料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龙盛已成为横跨化工、钢铁、房产、金融股权投资四大产业,总资产超过15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所属控股子公司50多家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10年,龙盛通过启动债转股控股德司达全球公司,开始掌控染料行业的话语权。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场,浙江龙盛拥有超过30个销售实体,服务于7,000家客户,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在所有的关键市场都有着销售和技术的支持,在50个国家设有代理机

构,拥有在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龙盛世界客户群包括知名国际品牌如NIKE、ADIDAS、SWAL-MART、LEVIS等。 现在的情况补上 德国德司达 德国德司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供应商,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染色解决方案、高性能化学品和定制生产特殊染料、颜料,它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18家工厂,服务于7000家客户,2008年销售收入约8亿欧元。德司达是由3家昔日染料制造业巨头的染料部门合并而成的。1995年,有近百年染料生产史的德国拜耳公司和赫斯特公司的染料部门合并建立了德司达公司。1999年11月,德国巴斯夫公司的纺织用染料和颜料部门也加入了进来,组成新的德司达公司,并于2000年10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2004年8月,美国白金公司从德司达原先3家大股东拜耳、赫斯特和巴斯夫手中全面收购了德司达的股份。 并购过程 这样一家由世界顶级染料企业组成的公司,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德司达近破产,中国企业浙江龙盛把握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司达陷入资金流动性不足的困境。2009年9月,德司达德国公司向法兰克福法院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2月,印度吉里(KIRI)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支付4000万欧元收购了德司达除美国以外的全球业务。接着,龙盛在2010年初出资2200万欧元认购了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可转换债券,约定在5年之内随时可以转成股份。债转股后,龙盛将持有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62.4%的股份。也就是说,龙盛和印度吉里公司是德司达重组后的两大股东,而

案例联想集团平衡计分卡(BSC)的具体运用

案例联想集团平衡计分卡 (BSC)的具体运用2002年4月联想集团贯彻实施“自由联想,互通互联”战略,强势介入移动通信领域;2002财年联想移动过市场关、过技术关、过管理关首战告捷,手机销量达xx多万台,令业界瞩目;2003财年联想移动确立年度目标,销量规划直指xx万台;……;2006财年联想移动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手机厂商。应该来说,美好前景蓝图已经规划,成败与否取决于团队的执行能力。而一个团队的执行能力,取决于是否能将战略目标分解成可操作的战术动作,然后以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其中构建与公司经营发展状态相适应的业绩管理体系则是将战略目标分解成可操作的战术动作关键的节点。所以,我们得思考这样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价值导向的业绩管理体系,以保障公司的中、长期战略能有效实现,保障公司具有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竞争力?——是纯粹依靠手机业务拉动增长来实现呢;还是仅仅依靠强化内部管理业务流程?是依靠赶时髦的搞资金运作、资本运作和品牌运作呢;还是依靠提倡“亦虚亦实”的企业文化?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因为同仁们内心深处都有这样的共识:我们不仅2002财年要过得好,2003财年、2004财年……要过得更好,直至我们的愿景目标完全达成!因而,我们必须构建这样一种价值导向的业绩管理体系:它能及时有效反映公司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公司中、长期平衡稳健发展。惟有如此,公司方能“长治久安”,我们方能“美梦成真”。于是,一个能将公司策略变为行动方案的架构——“平衡计分卡”(BSC)业绩管理体系来到了我们身边。 事实上,平衡计分卡”(BSC)一点也不神秘,它是一个具有多维角度的绩效衡量模式,即通过四个层面: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员工学习与成长能力来实施策略管理。其最大的价值功能在于能保持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内部衡量与外部衡量之间的平衡;成果与成果的执行动因之间的平衡;管理业绩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平衡等。很早以前,集团CEO元庆就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木桶理论”。木桶理论原理是:一个木桶的盛水量是由组成木桶的最短的木板决定的,要想提高木桶的盛水能力首先要加高木桶的短板。一个企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就要不断地加高短板,否则公司的发展就会面临危险的境地。核心意思强调的也是企业要均衡发展的理念。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平衡计分卡”(BSC)业绩管理体系在公司的具体运用。 第一方面:“平衡计分卡”(BSC)为什么能保障公司业绩管理体系的稳健性和平衡性。平衡记分卡从四个不同的视角,提供了一种考察价值创造的战略方法:

组织形式与组织发展的案例(联想)

联想集团的组织成长 联想集团初创于1984年11月,是中国的计算机企业。联想集团是一家间有民大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14个事业部和12个职能管理部门。公司总部主要“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重大投资项目、投资效益等进行直接控制,其它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权下放给各事业部,事业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随着联想集团规模的扩大,管理变得复杂起来,企业有了一些规范的规章制度,确定了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技术产业跨国集团的长远目标。公司强调和规范各部门、员工的专业化分工以及职责、权力、义务,强调部门、员工的全局意识和公司的统一管理,联想人把这种组织结构称之为“大船结构型”。它在经营方面的突出表现是统一指挥,集中作战,资源向重点项目集中,形成突破。 到1994年下半年,联想集团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始逐步成为一个成熟的企业。企业的自有资本已逾10亿元,海内外互补性经营格局基本形成。联想集团已经成为拥有在国内包括北京联想集团公司和二十几家分公司、子公司及公布在全国各地的600多个经销网点,在境外包括香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及设在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的27个海外公司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跨国企业。1994年初,香港联想公司成为香港上市公司,更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企业资本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到数十亿港元。由于联想集团的现实规模和强劲发展势头,联想板卡产品在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和联想电脑在中国市场的重要地位,许多国际大公司已把联想当作重要竞争对手。这样一来,联想实力增加既使自己获得较强的抵抗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也因为自身更引人注目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在这种形势下,联想集团的决策者们开始认真研究继续发展的问题。根据联想的现有实力规模情况,出于规避风险,寻找新的增长机会,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考虑和对企业经营管理国际化经验的借鉴,联想决定要在坚持公司电脑产业主导地位,向国际化发展的同时,要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向多样化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多样化、国际化经营的要求,也为了解决联想由于规模和业务范围扩大、人员增多、经营区域广阔、市场变化迅速的问题,原来的“大船结构型”或职能式结构管理已难以适应新的情况,公司的统一管理也难以对世界各地广大地区的各种业务领域包括汉卡、板卡、微机、终端、打印设备等出现的新情况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因此公司提出改革组织体制,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形成“多中心”公司,把“大船结构型”组织模式变为“舰队结构型”组织模式,实行事业部制。公司把地区业务和产品领域适当结合起来,把现有业务与今后的发展结合起来划分事业部的经营领域,成立了14个事业部。集团总部主要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投资收益。重大投资项目、主要经理人员和财务负责人、科技开发负责人等进行直接控制,其它的经营管理权都下放给事业部。形成由集团总部这艘旗舰统帅下的由各个事业部即各种战舰组成的联合舰队,在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里搏击风浪,各事业部在总部指挥下独立完成经营任务。 成立事业部后,各个事业部的经营机制灵活、能够更有效、更灵活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均取得了很好的经营业绩。 讨论题:大船结构型与舰队结构型组织的差别是什么? 矩阵:一种IT企业的时尚图形 IT企业正在进行着一场不谋而合的矩阵运动。 有媒体报道,最近数周内,庞大的联想集团在迅速调整自己的组织架构,最具突破性的一个动作是将打破已运行3年的6大群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按照地域范围设置东、南、西、北4大区,这4大区则将下设18小区。这次调整将使联想矩阵式组织架构基本形成。 而用友已开始了向矩阵式转型的组织结构调整,在这个变动里,除去把U8(用友重要产品代号)、NC(用友重要产品代号)事业部合成一个产品部门之外,大客户部也重新成立。原有的4个大区被细分成华北、东北、西南、西北、中南、华东6个大区。既有纵向的垂直管理,也有横向联合。 金蝶在走过短暂的产品事业部制后,也开始向矩阵式转型。 这场矩阵革命之所以不谋而合,除了市场变化使旧的结构效率低下的外在原因,还有IT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进行战略转型的内在动力。 抛弃事业部制

[绩效考核]案例联想集团的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案例联想集团的考核体 系

案例:联想集团的考核体系 联想集团从1984年创业时的11个人、20万元资金,发展到今天已拥有近万名员工,成为具有壹定规模的贸、工、技壹体化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当壹大批优秀的年轻人被联想的外部光环吸引来的时候,人们不妨走人联想内部去见见联想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独具特色的考核体系。联想集团的考核体系结构围绕“静态的职责+动态的目标”俩条主线展开,建立起目标和职责协调壹致的岗位责任考核体系。考核实施体系的框架包括四个部分:职责分解、目标分解、目标和职责结合、考核实施。 静态职责分解 静态职责分解是以职责和目标为二条主线,建立以“工作流程”和“目标管理”为核心,适应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大岗位责任体系。 壹是明确公司宗旨,即公司存于的意义和价值;二是于公司宗旨之下确立公司的各个主要增值环节、增值流程,比

如市场—产品—研发—工程—渠道—销售等;三是确立完成这些增值环节、增值流程需要的组织单元,构造组织结构:如产品流程牵头部门为各事业部产品部,服务流程牵头部门为技服部,财务流程牵头部门为财监部等;四是确立部门宗旨:依据公司宗旨和发展战略且于相应的组织结构下,阐述部门存于的目的和于组织结构中的确切定位。 确立部门职责。部门职责指部门为实现其宗旨而应履行的工作责任和应承担的工作项目,它确定了部门于公司增值流程中的工作范围和职责边界。宗旨确定部门职责的方面和方向,职责是对宗旨的细化和具体演绎。职责不是具体的工作事项,而是同类工作项目的归总,壹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部门于增值流程中所处的业务环节;依据穿过该部门的若干业务主线确定部门所涉及的主要职责;依据和部门相邻的部门的“输入”和“输出”关系确定职责边界、工作模式的改进和创新。部门职责能起到明确工作职责边界、减少部门之间工作职责交叉、确定部门岗位设置、制定工作流程的作用。 建立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包括工作本身的过程、信息和管理控制过程。它于部门内部,于独立的部门和部门之间、处和处之间,建立职责的联系、规章和规范。如壹台电脑从

联想集团战略分析

[摘要]开展正确成功的市场营销是一个值得企业认真思量的问题,正确的市场定位、品牌营销战略、和塑造良好的品牌使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行业发展的实质。本文运用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品牌营销、SWO、TSTP和战略聚类模型等等)对联想集团市场营销战略进行分析,来达到汲取成功经验、解决问题和优化对策的目的。 [关键词] 联想集团品牌营销战略聚类模型 一、联想集团简介 联想集团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事业部;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联想集团在2014年10月30日,被小米公司超过,成为仅次于三星苹果和小米公司的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一体机电脑等商品。自2014年4月1日起,联想集团成立了四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分别是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 联想集团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业和生存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联想尝试多元化发展战略,产品规模迅速扩大,联想由一个小公司迅速发展为一个大的公司;第三个是斥巨资并购IBM旗下PC事业部和收购摩托罗拉开始国际化战略发展。(二)微观营销环境: 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实质上是指进行时常营销的企业的自身环境及与企业经营有直接联系的单位或个人所形成的环境. 行业潜在新加入者的威胁: 新的竞争者进入某个细分市场,会增加新的生产能力和大量资源,并争夺市场占有率。关键在于新的竞争者能否轻易的进入这个细市场。这方面主要受到规模经济,渠道建设,预期的报复等因素的影响。 a可能的进入者:首先是国外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数码巨头,然后是现在坐上下游产品的供应商和零售商。 b 进入者的进入方式:新产品的出现,建立一个新的品牌。 c潜在进入者的进入障碍: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壁垒,资金需求壁垒,顾客转换成本,专利和技术。 (2)行业内竞争 各产品有着明确的定位,用户转变通常基于对现有品牌的失望,行业内生产能力提高,电脑行业是高利润高风险。 (3)替代品 中国进入WTO后,国外综合市场提高者的参与将提高替代品对现有专业商业企业的威胁.(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多数PC中的软件都是由供应商提供,而不是由生产商生产.PC生产商议价能力强,但供应商多在国外,本地品牌有着明显优势. 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a 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中石化收购瑞士石油公司 一、引言 年月中国石化集团敲定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最大笔交易。年月日中石化宣布以亿加元(约合人民币亿元)成功收购瑞士石油公司。 此次并购的过程如何、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阻碍及对于中石化公司将有什么样的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 二、相关背景介绍 (一)公司背景 石油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独立石油公司,在多伦多和伦敦上市。其普通股股数为1.576亿股,现有员工860多人。其主要资产位于非洲和中东地区。除了在伊拉克有个区块总计为英亩的石油资源之外,该公司大部分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喀麦隆,其中在尼日利亚有独资和合资项目共计个,在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合作开发区(下称””)就有个合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在的合资项目中有一个面积为英亩的石油区块,是与中国石化直接合作的,持股%,中国石化负责项目运营。石油公司油气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拥有25个勘探开发区块,其中勘探区块1个,开发区块1个;17个位于海上,其余8个在陆上。石油公司拥有权益2P石油可采储量5.37亿桶,权益3P石油可采储量7.38亿桶。另外,尚有个待钻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年二季度的数据显示,Addax石油公司平均原油日产量为14.3万桶,约合每年700万吨。其中尼日利亚产量占72.2%,加蓬占19.5%,库尔德占8.3%。根据初步开发方案设计,近期产量将达每年1000万吨以上。年的总收入为亿美元,净利润亿美元,目前负债总额为亿美元。由于石油价格一季度下跌,因此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率只有%,而去年全年净利润率高达%。去年年底该公司曾决定今年继续投入亿美元用于提高产量,公司现有产量为万吨年,相比年增加%。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家公司陷入资金紧张的境地,因此给予其他企业收购的机会。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英文缩写 )在《财富》年度全球强企业中排名第位,是年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直接参与此次收购的是中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国

联想案例分析范例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关于联想产品策略的分析 专业名称 班级 小组组长 XXX 小组成员 XX 执笔 XX 2014年X月X日

目录 摘要 (2) 一、联想集团简介 (2) (一)现状阐述 (2) 正文 (2) 一.案例简介 (2) SWOT分析 (3) 二.联想企业如何作市场分析 (5) 三.目标市场 (5) (一)市场细分 (5) (二)目标市场 (7) 四.产品策略 (8) (一)产品特性 (8) (二)产品生命周期 (8) (三)营销策略 (10) 总结 (11) 附录(参考文献) (12)

摘要(黑体三号粗居中) 本案例主要分析了什么容,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的,得到了什么主要结论等。 一、联想集团简介(黑体四号粗) 联想公司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一体机、台式电脑、服务器、打印机、投影机、移动互联、数码产品、电脑周边等商品。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位居中国国市场首位。2005年5月1日,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并获得在5年使用IBM品牌权,成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固定值20磅) (一)现状阐述(黑体小四粗) 联想集团公司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机板、手机等商品。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位居中国国市场首位, 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1,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PC生产厂商。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等商品。 正文 一.案例简介(1000字左右)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联想的总部设在美国罗利,在全球66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在166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146亿美元,并建立了以中国、日本东京和美国罗利三大研发基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架构。 新联想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