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

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

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
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

(五)全科医疗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系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是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任务,是涉及多学科领域的卫生技术服务,2017年服务内容已增至14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全科医疗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和协调性服务,是立足于社区的基本医疗,其任务包括患者首诊与处置、慢性病管理、临床预防、健康教育等。所以,全科医疗的部分业务也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部分,如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等,只有通过全科医疗服务才能有效地完成。其他项目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等,也不同程度涉及全科医疗工作,全科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参与。

(六)全科医疗与舒缓医疗的关系

舒缓医疗(palliative care)又叫姑息治疗,是为无法治愈患者提供对症治疗。舒缓医疗的原则是: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解除患者临终痛苦和不适。舒缓医疗不建议患者在追求“治愈”和“好转”的虚假希望中苦苦挣扎,也不容许借“安乐”之名自杀,而是要在最小伤害和最大尊重的前提下,让患者的最后时日尽可能舒适、宁静和有尊严。

无法治愈的终末期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可以在大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舒缓医疗,也可以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居家接受舒缓医疗。从节约资源和亲情的角度看,在社区或居家开展舒缓医疗更具有优势。随着舒缓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居民生死观的进步,许多终末期患者或晚期癌症患者更愿意回到社区或家中接受舒缓医疗,安宁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全科医疗是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照顾的专科医疗。全生命周期包括生命的终末期,而生命终末期的医疗照顾常以舒缓医疗为主。全科医疗关注的是人,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照顾,与舒缓医疗关注患者、以对症治疗为主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所以,生命末期患者的舒缓医疗也是全科医疗服务的内容之一。全科医疗利用基本临床技术为社区居民和患者提供优质基本医疗服务,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也能满足终末期患者减轻或消除病痛的需求。

重点人群的全科医疗服务教案

医科大学教案 (理论课教学用) 单位: 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教研室:急诊医学 任课教师:辛明明 课程名称:重点人群的全科医疗服务授课时间:2018年04月

地提供针对性的全科医疗服务。 第一节全科医学与重点人群保健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是指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或 处于一定的特殊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 作用、患病率较高的人群,也称特殊人群或脆弱人 群。 ?因为医疗预防工作的重点首先应放在这些弱势人群上,故将其称为“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有不同的界定方法 若以性别界定,则女性因有特殊的生理特点、生理周期及生育功能,在这些特定时期较男性有更多的健康危险因素,故被列为重点人群。 以年龄界定,则儿童与老年人具有更大的生理弱点与危险性,较成年人而言更容易患病与死亡,所以要纳入重点保护对象。 以职业界定,某些特定工种的职工经常处于某种危险的威胁下,如光、电、化学、微波、烟尘乃至塌方等等,他们的生命与健康更容易受到侵害,因此是劳动保护的重点人群。 以患病人群界定,一些主要慢性病患者为终身带病群体,预期将受到多器官损害的合并症乃至死亡的威胁,是需要医护人员长期精心照护的重点。 以心态或社会情境界定,在社会转变时期经历了生活巨变、承受着多种压力的人易发生精神障碍,他们应该成为精神心理卫生的重点干预人群...... 社区卫生服务是为基层全体民众服务的,其服务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危险和压力)就是服务的中心目标。在一个社区中存在几种重点人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全科医生与重点人群保健 ?在社区中,妇女、儿童、老年人是人数最多的特殊人群,也就是社区保健的重点服务对象,做好这部分人群的社区 保健工作有利于提高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全科医生要采用的策略 ?1、个体群体结合掌握定义 图例 举例介绍全科医生可提供重点人群有不同的界定方法

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编号:_____________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方: 乙方: 上述各方经平等自愿协商,签订本合同以共同遵守。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第章第条规定,为了保证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经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合同。 第2条甲方聘请乙方为市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并向参合对象公示,供其自主选择。 第3条双方应认真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及《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试行)及有关规定。 第4条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参合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及时向乙方通报合作医疗政策及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变化情况。 第5条乙方所使用的合作医疗管理软件,应与甲方的管理软件相匹配,甲方负责乙方合作医疗计算机管理及操作人员的培训。 第二章医疗服务管理 第6条乙方应有专门的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合作医疗工作,严格执行《某某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规范》,按照医疗机构等级标准为参合农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第7条乙方接诊参合人员时应认真进行身份和证件识别,查看本人合作医疗证、身份证、住院治疗出院时和门诊治疗需核(报)销家庭账户余额的必须在患者本人合作医疗证的相应栏目中作好记录,因乙方工作人员失误出现门诊家庭账户、住院医疗费用结算错误,或因审查不严将非参合对象住院医疗费用列入合作医疗报销范围的,甲方不予支付。

第8条乙方为参合人员办理入院时,应按照住院病种目录范围审查,不符合住院标准的,应劝其改为门诊治疗。 第9条乙方应热情接待参合患者,不得随意推诿或拒绝参合对象就医和咨询;对急、危、重病和慢性病患者不能因医疗费用过高而将尚未治愈的强行办理出院。 第10条甲方应及时协助乙方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及其他服务,协调解决参合患者与乙方的矛盾。 第11条乙方应向参合人员公示常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常用药品价格。 第12条《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第章第条规定不属合作医疗补偿范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甲方不予支付。 第13条乙方应提高参合患者入院三日确诊率,如一周内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同时向甲方报告。 第14条乙方应协助甲方负责参合患者转诊转院,原则上实行逐级转诊。 第15条乙方向参合患者提供超出合作医疗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需由参合患者自己承担费用时,应征得参合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由患者或亲属签字认可)。 第三章诊疗项目管理 第16条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支付项目: 16.1医疗服务项目类: (1)院外会诊费、病历工本费等。 (2)出诊费、检查治疗加急费、点名手术附加费、优质优价费、自请特别护士等特需医疗服务。 16.2非疾病治疗项目: (1)各种美容、健美项目以及非功能性整容、矫形手术等。 (2)各种减肥、增胖、增高项目。 (3)各种预防、保健性的诊疗项目。 (4)各种医疗咨询、医疗鉴定。 16.3诊疗设备及医用材料类: (1)各种自用的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

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

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目次 1基本设置 1.1床位规模 1.2诊疗科目 1.3医疗设备 1.4人力资源 2运行绩效 2.1工作负荷 2.2工作效率 2.3服务质量 3 临床专科医疗服务能力 3.1内科 3.1.1心血管内科 3.1.2呼吸内科 3.1.3消化内科 3.1.4神经内科 3.1.5内分泌科 3.1.6肾病学 3.1.7血液内科 3.1.8免疫学 3.2外科 3.2.1普通外科 3.2.2骨科 3.2.3神经外科 3.2.4泌尿外科 3.2.5胸外 3.2.6心脏大血管外科 3.3妇产科 3.3.1妇科 3.3.2产科 3.5儿科 3.5.1新生儿 3.5.2儿科其他 3.6眼科 3.7耳鼻咽喉科 3.8口腔科 3.9皮肤科 3.10感染科 3.11肿瘤科 3.12急诊医学科 3.13康复医学科 3.14麻醉科 3.15重症医学科

3.16中医学科 4医技科室医疗服务能力 4.1药剂科 4.2检验科 4.3病理科 4.4医学影像科 5临床路径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列表6 疾病病种/手术及操作覆盖

1基本设置 三级综合医院是跨县(区)、市、省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公共卫生服务等功能的医疗机构。应具有与其相适应的基本设置,包括床位规模、诊疗科目、医疗设备以及结构合理的卫生技术人员,以满足三级医院服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 1.1床位规模 1.1.1外科床位数占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比例≥30%。 1.1.2重症医学科(含所有专业ICU)的床位数占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比例2%~8%。 1.2诊疗科目 1.2.1一级诊疗科目 必设一级诊疗科目: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精神科、传染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 可选一级诊疗科目:小儿外科。 1.2.2二级诊疗科目 1.2.2.1内科 必设二级诊疗科目: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肾病学科、内分泌科。 可选二级诊疗科目:免疫学科、老年病科、变态反应科。 1.2.2.2外科 必设二级诊疗科目: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 可选二级诊疗科目:心脏大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烧伤科。 1.2.2.3妇产科 必设二级诊疗科目:妇科、产科。 可选二级诊疗科目:计划生育科、生殖健康与不孕症科、优生学科。 1.2.2.4儿科 必设二级诊疗科目:新生儿科 可选二级诊疗科目:小儿传染病科、小儿消化科、小儿呼吸科、小儿心脏病科、小儿肾病科、小儿血液科、小儿神经病科、小儿内分泌科、小儿遗传科、小儿免疫科。 1.2.2.5医学检验科 必设二级科目: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 1.2.2.6医学影像科 必设二级科目:X线诊断专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专业、磁共振(MRI)成像诊断专业、核医学专业、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专业、神经肌肉电图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放射治疗专业。 1.3医疗设备 1.3.1必设医疗设备

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

(五)全科医疗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系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是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任务,是涉及多学科领域的卫生技术服务,2017年服务内容已增至14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全科医疗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和协调性服务,是立足于社区的基本医疗,其任务包括患者首诊与处置、慢性病管理、临床预防、健康教育等。所以,全科医疗的部分业务也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部分,如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等,只有通过全科医疗服务才能有效地完成。其他项目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等,也不同程度涉及全科医疗工作,全科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参与。 (六)全科医疗与舒缓医疗的关系 舒缓医疗(palliative care)又叫姑息治疗,是为无法治愈患者提供对症治疗。舒缓医疗的原则是: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解除患者临终痛苦和不适。舒缓医疗不建议患者在追求“治愈”和“好转”的虚假希望中苦苦挣扎,也不容许借“安乐”之名自杀,而是要在最小伤害和最大尊重的前提下,让患者的最后时日尽可能舒适、宁静和有尊严。 无法治愈的终末期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可以在大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舒缓医疗,也可以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居家接受舒缓医疗。从节约资源和亲情的角度看,在社区或居家开展舒缓医疗更具有优势。随着舒缓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居民生死观的进步,许多终末期患者或晚期癌症患者更愿意回到社区或家中接受舒缓医疗,安宁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全科医疗是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照顾的专科医疗。全生命周期包括生命的终末期,而生命终末期的医疗照顾常以舒缓医疗为主。全科医疗关注的是人,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照顾,与舒缓医疗关注患者、以对症治疗为主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所以,生命末期患者的舒缓医疗也是全科医疗服务的内容之一。全科医疗利用基本临床技术为社区居民和患者提供优质基本医疗服务,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也能满足终末期患者减轻或消除病痛的需求。

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息息相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前深化医改中必须面对并切实予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医改成效、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群众健康服务的最好体现。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新医改政策的贯彻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和辖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发展之间的平衡。近日,笔者就如何有效提高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水平方面开展了工作调研和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卫生事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提高。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对医改的主要内容还不够了解,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把握不够准,与医改强调的能力建设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后,基层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上有偏差,执行和落实政策过程中原则性不强,没有充分体现出新农合和基药制度的政策意义。 (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是我区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低学历、无执业资质问题相当突出,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流失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儿科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民就近看病的重要因素。二是受制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修网络参考答案全科医学(合集)

20、全科医疗作为一种基层医疗保健,它不是* ?A、以门诊为主体的服务 ?B、从生到死的全程服务 ?C、提供以急诊室和病房为主的服务 ?D、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 ?E、能够治疗社区居民全部疾病的服务 16、全科医疗“守门人”的作用是指* ? A. 为病人及其家庭的疾病进行首次诊疗,控制医疗花费 ? B. 对社区中的病人进行首次诊疗,控制医疗花费 ? C. 对社区全人群进行疾病普查,合理地控制医疗花费 ? D. 对社区居民的健康负责的同时,也要合理地控制医疗花费 ? E.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转诊,合理地控制医疗花费 35、关于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以下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 ? A.服务人口:全科医疗较多而流动性强,专科医疗少而固定 ? B.服务范围:全科医疗宽而深,专科医疗窄而浅 ? C.全科医疗病人被动服从,专科医疗病人主动参与 ? D.全科医疗采用适宜的基本技术,专科医疗经常采用高新技术 ? E.全科医疗提供间断性照顾,而专科医疗提供连续性照顾 34、关于全科医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自20世纪60年代起源的新型二级临床专业学科 ? B、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型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 C、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的综合体 ? D、是能够解决病人所有疾病的医学保健专业学科 ? E、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22、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不包括 * ? A.疾病谱及死因谱的变化 ? B.高科技医学的发展 ? C.医学模式的转变 ? D.人口老龄化 ? E.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2、全科医疗作为一种基层医疗保健,它是 * ? A. 主要强调疾病的治愈效果,力争和专科医生水平相当 ? B. 仅关注前来就诊的患者,群体的问题是公共卫生人员的责任 ? C. 在社区门诊的医疗活动,重点在于常见症状的诊治和危险情况的识别的? D. 主要覆盖社区老年人健康照顾 ? E. 仅照顾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疾病 8、全科医学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 * ? A.以门诊为主体的服务

全科医学导论名词解释与大题

《全科医学导论》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综合性服务(Comprehensive are):所谓的综合性服务是指: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分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疾病性质;就服务内容而言,包括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就服务范围而言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病人和健康人;就服务层次面而言,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2、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3、初级卫生保健: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4、全科医学的定义: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的学科。 5、全科医生的定义: 是全科医疗的主要协调者和执行者,全科医生接受全科医疗的专门训练,运用全科医学独特的原则与方法,重点是解决社区中的常见的健康问题。 6、全科医疗的定义: 是全科医师根据全科医学的摹本原则在社区开展的医疗实践活动。 7、健康信念模式: 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的价值观念,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程度。 8、患病体验: 是指病人经历某种疾患时的主观感受。 9、疾病因果观: 是指病人对自身疾病的因果看法,是病人解释自身健康问题的理论依据。 10、家庭: 能提供社会支持,在其成员遭遇躯体或情感危机时,能向某导求帮助的一些亲密者所组成的团体。 11、家庭生活周期: 家庭遵循社会与自然的规律所经历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 12、沟通三元素: 是指沟通信息的发送者(S)、信息(M)和接受者(R). 13、家庭资源: 为维持家庭基本功能,应付紧张事件和危机状态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被称为家庭资源。 14、家庭圈: 反映病人主观上对家庭的看法以及家庭关系网络。 15、社区诊断: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确定社区中的主要健康问题的优先顺序和资源的可用程度。 16、COPC: 社区导向的初级卫生保健,是基层医疗的特殊形式,是个体预防保健应用在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医学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实践。17、社区: 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18、周期性健康检查: 是指由全科医师根据其年龄、性别、职业等健康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为个人设计的健康检查计划。 19、病人教育: 全科医师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对个别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方式称病人教育。 20、阴性预测值: 是指检查结果正常(阴性)者中没患病(无病者)的概率。 21、疾病: 是一种生物学上失常或病理状态的医学判断,可通过体检、化验或其他检查加以确定,它是一种生物学尺度。 22、阳性预测值: 是指检查结果异常(阳性)者中患病(病人)的概率。 23、POMR: 即以问题为导向的病历记录,是全科医疗中对个健康问题所采用的一种记录方式。 24、合同制服务: 是指全科医师与社区居民签订全科医疗服务合同,形成契约式、固定,的服务关系,将社会居民与全科医疗联系在一起,使社区居民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25、卫生服务整体质量管理(TQM): 也称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性。 26、预后判断: 是对疾病发生后出现某一结果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27、循证医学: 即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的研究结果为依据,临床医生应根据现有的、最好的科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

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全科医生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又称家庭医师或家庭医生,是健管家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全科医生具有独特的态度、技能和知识,使其具有资格向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 服务宗旨 专科医疗和全科医疗负责健康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专科医疗负责疾病形成以后一段时期的诊治,其宗旨是根据科学对人体生命与疾病本质的深入研究来认识与对抗疾病。当遇到现代医学地法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时,专科医疗就不得不宣布放弃其对病人的责任。在这种意义上,专科医生类似于“医学科学家”,即充分体现了医学的科学性方面。由于专科医疗强调根除或治愈疾病,可将其称之为治愈医学。 全科医疗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宗旨关注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病,无论其服务对象有无疾病(disease,生物医学上定位的病种)或病患(illness,有症状或不适),全科医疗都要为其提供令人满意的照顾,也即它对自己的“当事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全科医师类似于“医学服务者”与“管理者”,其工作遵循“照顾”的模式,其责任既涉及医学科学,又延及与这种服务相关的各个专业领域(包括医学以外的行为科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其最高价值既有科学性,又顾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即充分体现了医学的艺

术性方面。此外,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众健康需求的增加,基层医疗的公平性、经济性与可及性日益显现,于是关于经济学的考虑也成为全科医疗中重要的价值之一;这更体现了医学的公益性。 服务内容 专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客塔的上部,其所处理的多为生物医学上的重病,往往需要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以解决少数人的疑难问题。其方式为各个不同专科的高新技术。全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底层,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其利用最多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本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并干预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健康信念。 基本任务 全科医师应能胜任以下工作: (1)建立并使用家庭、个人健康档案(病历); (2)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及适宜的会诊/转诊; (3)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与转诊; (4)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预防筛查与咨询; (5)社区慢性病人的系统管理; (6)根据需要提供家庭病床及其他家庭服务; (7)社区重点人群保健(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 (8)人群与个人健康教育;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XX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积极深化基层医改。XX年,XX县基层医改正式启动,试点阶段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改革: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三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开,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四是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取消“以药补医”,实行零差率销售;五是推进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正常运转。XX年,基层医改进入巩固完善阶段,主要开展五项工作:一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管理;四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回款程序;五是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XX年以来,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破解医改难题。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为重点,组建县域医共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进财政定项补助,取消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了政府投入责任。 回顾XX县基层医改历程,取得的成效不容置疑。但是,与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政策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

比较薄弱,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设备落后等问题突出,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录和培养力度。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实施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计划单列,可在乡镇卫生院编制内拿出一定比例的编制,通过公开招聘方式择优聘用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加强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探索县乡村医疗机构纵向合作新机制。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探索建立上下联动、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纵向合作机制,营造县级医疗机构的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优质资源向乡镇卫生院流动的良好氛围。县级医疗机构可选派一定比例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骨干可上挂县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 三、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提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

全科诊疗服务模式

全科诊疗服务模式 规范诊间管理和服务流程,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提供防治结合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建立信息反馈、互通机制。 (一)问诊 1.安排合理的问诊程序 (1)第一次接触的慢性病人 引导式问诊问本次就诊的主要问题(包括主诉、 现病史、简单的既往健康史)k问病人及其家族史 问病人的就医背景(从心理行为和社会学角度)问病人与健康问题的联系进一步澄清病人的问题。 (2)急诊病人 直接以问病或健康问题为主,然后及时转诊,或等待病 情稳定后再问病人及其背景问就医背景问病人与健康问题的联系最后,进一步澄清问题。 (3)反复就诊、已建立健康档案的病人 先花几分钟浏览病人的电子健康档案(了解病人及其既 往史、家族史等)问本次就诊的问题及目的问本次就医的背景问本次就诊的问题与病人及其背景 的联系最后,进一步澄清问题。 2?问诊内容 (1)问与本次就诊有关的健康问题。 (2)问病人及其背景。 (3)问就医的背景。 (4)问病人与健康问题的联系。 (5)澄清问题。 (6)病人离开前告别的话。

(二)体格检查 如无须进一步检查则诊断治疗并做好病人健康教育工作。 (三)做相关检查 (四)根据检查结果做综合分析 (五)病人如需转诊,则转往上级医院,否则现场进行诊断治疗并做好病人健康教育工作 (六)引导、宣传、建立、维护电子健康档案 1. 患者如在本山已居住 6 个月以上且有继续长住计划的,查阅是否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未建立的询问病人意向,登记关键信息(姓名、住址、电话以及本次就诊发现),反馈公共卫生部。 2.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慢性病患者,浏览慢性病管理专项,查看最近一次随访记录及下次随访时间,如本次就诊前后3 天及以上为下次随访时间,可采集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记录、用药情况等信息,反馈公共卫生部。 (七)提供健康教育处方,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有需要的在空白处填写指导意见并签名。

医疗服务能力发展规划

医疗服务能力发展规划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医疗服务能力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实施医院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卫生工作部署,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县卫生局工作要点,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医务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展和突出医院特色,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促进卫生事业的更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5年完成五项工作,即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基础建设、专科建设、质量建设;打造二个队伍,即:专家技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一个目标,即:把我院建设成一所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备先进、医院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的二级甲等医院的远期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院条件 努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完善住院部配套设施建设,在2年内争取搬进新的住院部大楼,开放床位230张,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同时积极加大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完善医院管理系统,利用5年时间逐渐淘汰落后的医疗设备,使医院的检测仪器能达到同级医院先进水平。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环境,争取在2017年建立“先诊疗、后结算”管理系统,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的科学发展。 (二)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搞活用人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的管理,以达到激励科室、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案质量管理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完善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经营理念、市场意识,坚持质中取胜、量中增收的原则。推行全成本核算,进行成本量化管理,切实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医保费用新农合费用管理,积极试行单病种费用控制办法,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降低病人负担。 (三)人才培养 人才是科技兴院的第一资源,要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优秀人才、培训未来人才”的原则。一是稳定现有人才,特别是骨干人才,要继续强化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并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努力做到“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二是我们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对学术骨干进行重点定向培养,使他们的学科特点更

谈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讲解学习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谈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政策、措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已成为基层卫生机构的重点工作。而随着公共卫生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人民群众逐渐接受并积极参与欢迎加入公共卫生服务之中,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践行者,如何处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关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在这里我谈一点在工作中的认识与体会。 首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二者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为二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任何重视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只有同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才能起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工作中,只有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广大群众才能欢迎,接受我们的进步医疗服务,而通过基本医疗服务的良好开展,才能得到广大患者及群众的信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其次,我认为基本医疗服务蕴含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之中,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之中,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以人的健康未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因此,现阶段重点开展的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囊括了目前基本医疗服务的绝大部分内容。如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管理服务正是平时基本医疗工作的重点。 第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离不开基本医疗服务的开展,没有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就成为没有重要内容的“空架子”,最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就难以发展、开展下去。因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离不开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除了包括健康人民树立健康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从而防治疾病,获得健康长寿,也包括处于亚健康人群开展健康保健,通过中西药物调理达到健康还包括已经处于痉挛状态的患者家庭药物治疗,住院治疗及康复锻炼,而所有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之上,离开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综上所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相互促进的关系,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不但是基本医疗的主体,也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力军,随着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工作者工作压力、工作数量会更加繁重。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人才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才会更加欢迎、更加满意。 2015年10月16日

全科医学全科医学及

全科医生是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合格后,能够胜任 * A.全面掌握临床各科专业技能的临床医生 B.提供“六位一体” 全部服务内容的基层医生 C.专门为社区群众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生 D.在社区提供基本医疗和初级保健的临床医生 E.专门为社区群众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的基层医生 全科医疗团队是指 * A. 政府应为每一个病人配备一个提供全面医疗照顾的团队 B. 全科医生带领团队共同为患者健康问题的需要提供医疗照顾 C. 病人和家庭的任何健康问题均需要一个医疗团队来进行照顾 D. 全科医生为每一位病人建立一个固定的照顾团队 E. 由全科医生和预防保健科医生组成的照顾团队 全科医学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 * A.以门诊为主体的服务 B.从生到死的全程服务 C.为服务对象协调各种医疗资源 D.提供以急诊室和家庭病床为主的服务 E.提供使社区群众易于利用的服务 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 * A.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服务 B.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C.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D.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 E.提供以老年病为主的服务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年限为几年: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E. 5年 我国现阶段用于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不包括: * A. 综合医院中多个专业科室 B. 基层医疗机构 C. 公共卫生服务机构 D. 理论课程培训基地 E. 临终关怀医院 关于全科医疗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服务内容是以医疗为主 B.针对的问题是常见健康问题 C.所服务人口流动性的很强 D.使用的是最高新技术 E.照顾病人健康问题的范围较窄 全科医生的工作目标是以下哪项 * A.诊断和治疗疾病

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版

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 (2018年版)

编写说明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有关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呼吸学科的功能定位,指导各地加强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各有关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科学、规范地加强呼吸学科内涵建设,开展与自身功能定位相适应的诊疗服务,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对口帮扶、医联体等多种方式,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本指南提及的医疗服务能力是指符合医院(不含中医院)功能定位的综合能力,包含医院资源配置、技术人员、工作效率与效果、医疗服务能力与技术水平等。基本标准为学科应当达到的基础能力要求;推荐标准是指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应当实现的能力要求。

第一部分 三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 (2018年版) 三级医院呼吸学科主要任务是提供呼吸专科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对下级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承担培养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参与和指导下级医疗机构预防保健工作。 1.基本设置 应当具有与三级医院相适应的基本设置,满足三级医院服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三级医院呼吸学科应当设置门诊、病房和呼吸相关功能检查室。 1.1门诊设置 应当设置呼吸专科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专病/专项门诊(如哮喘、慢阻肺、戒烟等)、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 1.2床位规模 (1)基本标准。三级医院呼吸专科住院床位设置应当与其功能定位、服务能力和患者就医需求相适应。医院配置有重症监护室(ICU),能够开展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病例救治。 (2)推荐标准。三级医院呼吸专科住院床位设置与其功能定位、服务能力和患者就医需求相适应,并已形成相应的亚专科学组。医院设置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或者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具有较高的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病例救治能力。 1.3呼吸相关功能检查室设置 1.3.1肺功能室 三级医院呼吸专科应当设置肺功能室。能够提供以下诊疗服务:(1)基本标准。应当开展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支气管舒张试

全科医学概论练习进步题

1.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不包括D A.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B.医学模式转变C.人口老龄化 D.医学科技快速发展E.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2.据WHO报告指出,人的健康、疾病状态最主要取决于C A.遗传因素B.社会因素C.生活方式和行为 D.气象条件E.医疗条件 3.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C A.5% B.7% C.10% D.13% E.15% 4.全科医生的前身为B A郎中B.通科医生C.外科医生D.内科医生E.healer 5.在英国,一个全科医生的签约人口数大约为C A.1000人B.1500人C.2000人D.5000人E.10000人6.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包括E A.健康促进B.预防保健C.合理治疗 D.社区康复E.以上都是 7.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医疗的理想形式是B A.急诊医疗B.全科医疗C.内科服务 D.儿科服务E.外科服务 8.全科医学为A A.临床二级学科B.临床一级学科C.康复医学二级学科 D.基础医学分支学科E.预防医学二级学科 9.与临床医学专科相比,全科医疗最显著的特征是B A.间断性照顾B.长期负责式照顾C.预防性照顾 D.长期治疗性服务E.间断性治疗服务 10.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 A.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B.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C.个人-家庭-社区一体化D.以团队合作为基础 E.预防-医疗-康复整体性 11.全科医学"可及性服务"的含义是A A.其方便、经济、有效等特点使服务对象易于接受 B.其服务价格应比目前的基层医疗更为便宜C.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D.其药品和辅助检查项目应比目前的基层医疗更完全E.其目标以治愈医学 12.关于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 A.服从管理B.互补互利C.“接力棒”式服务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一、目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主要问题: 1、卫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卫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瓶颈”。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有其自身行业的特点,从培养到使用其周期比较长。而我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的情况呈现出职称低、学历低、分布不平衡,一身多职,难于考核。由于人才方面的问题,导致一是部分卫生院难于排班;二是“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服务难以有骨干支撑;三是大量医疗设备闲置,无人操作;四是派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无法安排;五是专业技术人员后续难继,面临断层;六是形成医生留不住,患者不愿来的恶性循环局面。 2、药品种类少,难以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 自2010年实施“药品三统一”以来,各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常常出现短缺,原因是供货商配送不及时和供货商货源不足,一些很常用、很普通的药品、品牌药品不在“三统一”招标范围之内,更有一些中标产品出现弃标、废标的产品,所以经常导致卫生院无药,住院病人常常外出购药的现象,外出购药也给临床用药带来了安全隐患,外购的药合疗又不能报销,由此住院病人常常要求转院或者自动出院而去大医院就医的局面,使卫生院的病员流失严重,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这无形中加大了患者的负担。药品配送企业只有一家,品种单一,无法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儿童用药、妇科用药、感冒用药以及乡村医疗机构常用的药品如安乃近、去痛片、阿莫西林胶囊等均未进入中标目录,医疗机构又不敢贸然从其他渠道购进,对日常诊疗有极大影响。药物的短缺致使老百姓常常不满,怨声载道,骂话连篇,使医患关系更加

紧张。 3、卫生经费严重不足。 缺医少药、病员流失,使卫生院的收入严重下降,虽然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但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却十分困难,很多卫生院由于人员少雇佣临时工偏多,临时工的工资又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偏高不下。再加上近两年来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各项费用开资都较大。这也是制约卫生院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原因。 4、乡医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乡医的收入待遇低下,满足不了一家人的需求。医改的不断深入,由于医疗收费标准降低、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乡村医生还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原来单独在家里相比工作量大,收入低。乡村医生一直工作在最基层,可以说是半农半医,有的已经为此奋斗了一生,为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至今仍无养老保障,老无所依等等原因。更使得乡医无积极性,甚至有些乡医不想干村卫生室的想法。工作上也是消极对待,应付差事,给医院的管理也带来不便。另外,有些乡医年龄偏大,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村卫生室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 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1、逐步加大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力度,适当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倾斜。 医改的不断深入,确实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虽然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紧靠医院的收入很难用于建设、培训、管理、奖励的等费用的支付,何况有些乡镇卫生院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尚存留一些债务问题。

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发展策略

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 发展策略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发展策略 陈立1李春菊夏敏 【摘要】本文从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着手,提出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并对其建设内容进行了简要探讨。关键词: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发展策略 1医疗机构建设全科医疗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响应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为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等文件要求,明确“鼓励综合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尤其是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的医院必须设置全科医学科,开展全科医学医、教、研工作”。医院作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建设全科医疗科是响应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1.2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随着医疗卫生需求的改变,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全科医学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仅是治疗疾病,同时也是预防疾病、管理健康的过程。建设全科医疗科,系统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对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服务能力,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卫生服务。 1.3培训基地建设的需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作为全科医学队伍培养、培训的平台,是区域全科医生培训的关键。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是全科医生培训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发展策略 2.1明确全科医疗的性质和内涵

谈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

谈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政策、措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已成为基层卫生机构的重点工作。而随着公共卫生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人民群众逐渐接受并积极参与欢迎加入公共卫生服务之中,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践行者,如何处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关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在这里我谈一点在工作中的认识与体会。 首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二者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为二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任何重视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只有同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才能起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工作中,只有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广大群众才能欢迎,接受我们的进步医疗服务,而通过基本医疗服务的良好开展,才能得到广大患者及群众的信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其次,我认为基本医疗服务蕴含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之中,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之中,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以人的健康未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因此,现阶段重点开展的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囊括了目前基本医疗服务的绝大部分内容。如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管理服务正是平时基本医疗工作的重点。 第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离不开基本医疗服务的开展,没有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就成为没有重要内容的“空架子”,最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就难以发展、开展下去。因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离不开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除了包括健康人民树立健康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从而防治疾病,获得健康长寿,也包括处于亚健康人群开展健康保健,通过中西药物调理达到健康还包括已经处于痉挛状态的患者家庭药物治疗,住院治疗及康复锻炼,而所有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之上,离开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综上所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相互促进的关系,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不但是基本医疗的主体,也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力军,随着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工作者工作压力、工作数量会更加繁重。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人才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才会更加欢迎、更加满意。 2015年10月16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