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光合作用实验设计

光合作用实验设计

光合作用实验设计
光合作用实验设计

生物一轮复习:光合作用实验设计学案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海尔蒙特实验结论:

2、普里斯特利实验结论:

3、萨克斯实验

实验步骤:暗处理(目的:)

(自变量:)

(目的:)

(检验产物:)

实验现象:

结论:

变式实验:

某生物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呈白色)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不透光的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在图中C处;用装

有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

塑料袋将部分枝叶密封。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

后,摘下叶片M、N,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③将叶片M、N放入装有某溶液的烧杯里,隔水加热,脱

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④把经过脱色的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

⑤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⑴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

⑵实验中用于脱色的某溶液是。

⑶滴加碘液后,发现只有B处变成蓝色,A、C、D处均未变蓝色。则

比较A、B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C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D两处,可以说明。

4、恩格尔曼实验(课本P100)

问题探讨:

1、恩格尔曼为什么采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

2、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甲组要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实验结论:

5、美国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第一组向植物提供,释放氧气是

第二组向植物提供,释放氧气是

结论:

6、卡尔文循环

用标记CO2,探究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课本P97)

1、实验原理:提取原理

分离原理:

2、方法步骤:

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二氧化硅的作用:,碳酸钙

②制滤纸条

③滤液画线

④色素分离:(层析液不要没过滤液细线,且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⑤观察结果:

3、问题探讨:

(1、春夏叶片为什么是绿色?而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

(2、为什么秋天叶子会变成红色?

(3、大棚种植蔬菜所用的薄膜为什么一般采用无色透明的?

4.知识拓展:其他与色素有关的知识

?1、____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2、叶绿素的合成都需要_____的催化。

?3、_______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

?4、__________中的色素通常与光合作用无关。

处理 A B C SiO2(少量)+ + + CaCO3(少量)-+ + 95%乙醇(10毫

+ -+ 升)

蒸馏水(10毫升)-+ -

2.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色素可溶于无水乙醇中

B.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只含有四种色素

C.叶绿体和类胡萝卜素都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

D.有的植物细胞的液泡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色素

三、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课本P105)

1、自变量:,如何控制?

2、因变量:,如何检测?

四、叶绿体的结构

1、叶绿体的结构

(1)、叶绿体的形态:一般呈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叶绿体的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外表有,内部有许多_____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充满了_______。每个_______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__________堆叠而成。这些____________称为__________。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上。

2、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__________的场所。它内部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许多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一轮复习: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光合作也的过程总反应式:。

1、光反应阶段:

(1)定义: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才能进行

(2)场所:

(3)过程:水的光解: 。

ATP 的形成: 。

2、暗反应阶段:

(1)定义: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 都可以进行

(2)场所:

(3)过程:CO 2的固定: 。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

3、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

(注意:暗反应中,“暗”这个条件并不必需;但暗反应若没有光反应提供[H]和ATP 就无

法进行,所以暗处不能长时间进行暗反应。)

变式练习:下图是光合作用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A 和B 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其

中A 是 ,B 是 。

(2)①和②代表两种物质,其中①

是 ,②是 。

(3)⑦是一种物质。来自空气,它是 ,⑧是 。

(4)暗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 的分解,所需的还原剂[ ] ,这

种还原剂来自[ ] 的分解。

(5)在适宜的光照等条件下,适当的增加[ ] ,可提高[ ] 的产量。

4、分析当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的突然变化短时间内对叶绿体中C 3和C 5含量的影响。

(1)光强骤增 → [H]、ATP → C 3 、C 5

光强骤减 → [H]、A TP → C 3 、C 5

(2)CO 2浓度骤增 → C 3 、C 5

CO 2浓度骤减 → C 3 、C 5

5、光合作用的意义

◆ 生物界中有机物的来源——“绿色工厂”; (几乎一切生物的最终能量来源都

是 )

◆ 调节大气中的含量——“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 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的最终来源——“巨大的能量转换站”

◆ 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主要有 、 、 ,此外还有 、 。

1、CO 2浓度:CO 2浓度高低直接影响暗反应的速度。

温室栽培,提高CO 2浓度有哪些措施?(增施农家肥、使用CO 2

发生器、干冰、适当燃烧、温室可与养殖场相连等措施都可以增加CO 2浓度。

大田生产增加CO 2浓度有哪些措施?(合理密植和控制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适当施用

NH 4HCO 3 )

2、温度:温度将直接影响 酶 的活性,主要限制 暗反应...

阶段的速率。

在生产上的有关应用

3、矿质元素:

例如: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是光合酶的组成成分, 是ATP 分子的组

成成分。

4、水分:

水分影响光合作用的原因:

在生产上应:

5、光

光的波长:光合作用主要吸收 和 ,其余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不起作用或影响很小。

光照时间: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度。 试分析曲线上各点或段的含义:

e 点:

ab 段: a b 点: bc 段:

c 点:

(CO 2浓度保持不变)

光强度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效率。植物的光合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强,但当光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效率不再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农业生产应用

①温室大棚适当提高光强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②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适当补充光照、一年多季种植等)。

③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④温室大棚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CO 2吸收 CO 2

释放 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e b c 光强→ A B A -净光合速率 B -真光合速率

⑤如要降低光合作用则提供单质光照射(如红光)

变式训练:1、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适当提高温度,则X点应向下移动

B.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

C.若提高CO2浓度,则Z点应向上,向右移动

D.处于Y点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2、下图表示高等植物有关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其中四条曲线的环境条件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下列关于图中各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ⅠCD段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曲线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以后开始合成有机物

C.F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暗反应速度的限制

D.各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2)、曲线Ⅲ、Ⅳ表明:在0.03%CO2和较强光照条件下,当温度从20℃升至30℃时,CO2吸收量并不随之增加,原因是。若温室栽培农作物时遇此情况,可采取等措施,以提高作物产量。

(3)、当作物处于曲线Ⅱ代表的环境条件时,在E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可采取___________措施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4)、若该图为松树(阳生植物)的相应曲线变化,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的相应曲线变化时,B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

多因子影响

(1)关键点P点理解:此点以前,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该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2)关键点Q点的理解:此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子,影响因素为三条曲线所表示出的其他因素。

变式训练:1、下列曲线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曲线所给出的正确信息是:()

A.当温度一定时,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C.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温度是限制光合效率的非生物因素

D.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是限制光合效率的非生物因素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说明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容 通过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中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了解作为消费者,赖以生存的食物能量归根结底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知识体系 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定义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4、编写意图 本节从海尔蒙特的实验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机物从哪里来”,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使学生知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大自然生产了有机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还利用图片、表格、生动的文字创设发现解决问题的情境,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渗透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使教学容的组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成都市玉林中学吕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继《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习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而有简短地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简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技能目标 1.尝试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 2.尝试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H2O中的氢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情感目标 通过模仿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成功的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按照学案实施流程和教师的引导,首先可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有关段落,简要寻找、梳理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注重比较并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介绍、学情的关注和适时点拨。特别注重通过图解的认识、列表的比较,认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化学反应发生的部位和条件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伴随着的能量转换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全过程。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2019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生物是高中生学好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绩。下面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分享的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名词: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 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 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设计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1、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科学探究精神;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金鱼藻,大烧杯,碳酸氢钠溶液,清水,玻璃管,橡皮 塞,短颈漏斗,木条,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实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做出假设如果改变绿色植物生长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那么其放出氧气的量就会发生改变。 制定计划材料用具金鱼藻,大烧杯,碳酸氢钠溶液,清水,玻璃 管,橡皮塞,短颈漏斗,木条,火柴等。 实验步骤: 按照P66页图2.1-13安装实验装置。甲烧杯内,注入碳酸氢钠溶液;乙烧杯内, 注入等量的清水。在玻璃管的正中间部位做上标记。观察并记录:(P67表) 实施计划1、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放在同样地光照处。 2、各小组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记录表。 3、小组之间交流实验记录,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表达交流:1、各小组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2、你们组的实验结论于其他组的相同吗?如有不同,请分析原因。

注意事项:在实验前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是否唯一,对照组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反思: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光合作用的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设计 课题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授课人于洋班级高二(9)知识目标(1)掌握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2)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 能力目标(1)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对照实验中如何设置对照的方法。(2)培养学生对动画和图形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对比学习的方法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科学 精神。 (2)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与能量,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程。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 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转化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对比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引领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能源问题,懂得光合 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 情和动力。 边看视频、边思考 联系生活 实际,渗 透科学、技术、社会相关联 的思想,激发并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兴趣。 新课教学: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1971年 英国 普利斯特利 Flash 演示实验过程,引导思考: (1(几组实验的现象是 什么? (2(有无植物的实验 装置起什么作用? (3)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分析,指出实验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等)观看动画得出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创设情景,让学生重走科学探究之路, 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探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光合作用实验设计

生物一轮复习:光合作用实验设计学案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海尔蒙特实验结论: 2、普里斯特利实验结论: 3、萨克斯实验 实验步骤:暗处理(目的:) (自变量:) (目的:) (检验产物:) 实验现象: 结论: 变式实验: 某生物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呈白色)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不透光的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在图中C处;用装 有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 塑料袋将部分枝叶密封。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 后,摘下叶片M、N,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③将叶片M、N放入装有某溶液的烧杯里,隔水加热,脱 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④把经过脱色的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 ⑤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⑴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 ⑵实验中用于脱色的某溶液是。 ⑶滴加碘液后,发现只有B处变成蓝色,A、C、D处均未变蓝色。则 比较A、B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C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D两处,可以说明。 4、恩格尔曼实验(课本P100) 问题探讨: 1、恩格尔曼为什么采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 2、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甲组要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实验结论:

5、美国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第一组向植物提供,释放氧气是 第二组向植物提供,释放氧气是 结论: 6、卡尔文循环 用标记CO2,探究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课本P97) 1、实验原理:提取原理 分离原理: 2、方法步骤: 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二氧化硅的作用:,碳酸钙 ②制滤纸条 ③滤液画线 ④色素分离:(层析液不要没过滤液细线,且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⑤观察结果: 3、问题探讨: (1、春夏叶片为什么是绿色?而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 (2、为什么秋天叶子会变成红色? (3、大棚种植蔬菜所用的薄膜为什么一般采用无色透明的? 4.知识拓展:其他与色素有关的知识 ?1、____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2、叶绿素的合成都需要_____的催化。 ?3、_______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 ?4、__________中的色素通常与光合作用无关。 处理 A B C SiO2(少量)+ + + CaCO3(少量)-+ + 95%乙醇(10毫 + -+ 升) 蒸馏水(10毫升)-+ -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定海一中黄敏 一、设计思想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的重点,也是《细胞的代谢》这一章的重点,该知识点的系统性很强,但也很抽象,鉴于本节内容的以上特点,本人采用了以下教学思路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要把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所以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来生长出光合作用新的知识。 教学过程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按照学案实施流程,教师适时引导,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复习叶绿体的结构,为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打下基础,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尝试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然后结合教师播放的flash动画演示的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分步演示和连续演示两种形式),自主阅读课本有关段落,简要寻找、梳理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知识要点,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注重比较并学会归纳知识要点。最后回到课堂最初写的反应方程式,制造认知冲突,完善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实质,完成对光合作用过程相关知识的整体建构。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介绍、学情的关注和适时点拨。特别注重通过图解的认识、列表的比较,认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化学反应发生的部位和条件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光反应和碳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伴随着的能量转换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全过程。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第三章第五节,安排在细胞呼吸之后,通过前面细胞与能量、酶和细胞呼吸的学习,为光合作用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光合作用”一节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本节内容为激活细胞器结构功能、能量转换等学生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知识的基础。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过程(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水被氧化成氧气)。但实质上包括一系列的物质、能量的转变问题。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比较抽象,又是理解光合作用实质、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基础。因此,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整个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光合作用已经具有粗浅的了解和初步的基础,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类型与结构,知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且认知结构已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学习动机有一定内在的信念,认知活动能力明显增强;而在这一节知识中,既有微观上的、分子水平上(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等)的知识,又有宏观上的知识(光合作用的意义),有的知识(光合作用的过程)很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故在教学中,应该重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成都市玉林中学吕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继《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习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而有简短地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简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技能目标 1.尝试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 O中的氢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2.尝试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H 2 情感目标 通过模仿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成功的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按照学案实施流程和教师的引导,首先可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有关段落,简要寻找、梳理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注重比较并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介绍、学情的关注和适时点拨。特别注重通过图解的认识、列表的比较,认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化学反应发生的部位和条件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伴随着的能量转换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全过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分析并掌握其原料、条件、产物、场所和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师:出示 1、生态系统中,人们把植物称为什么?为什么? 2、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1,阅读资料思考柳苗生长之谜中的问题。 新课推进: 一、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师;出示 (一)思考题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时候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二)模拟实验动画:“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生:结合查阅教材内容和观看实验过程的动画,独立思考和解决上述问题。 师:出示问题答案并纠正学生的误区。 (三)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师:结合视屏过程引导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生:完成P54表格。 二、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场所 (一)、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 师: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植物的绿色和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的?有机物的“加工厂”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一器官? 生:阅读教材P55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利用水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实验过程,思考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场所。 师:出示恩吉尔曼实验过程图片并讲解并补充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并完成对P56胡萝卜、仙人掌、银边春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的辨别。 (二)观察叶片和叶绿体的结构 师:出示叶片结构和叶绿体结构图。 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叶片和叶绿体结构。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实验题(共63小题) 1.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只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____。 考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答案:(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可靠的;(2)黄色;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试题解析:1号试管和其他试管对比,自变量是水草的有无。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说明水草培养液中有自养型微生物,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二氧化碳含量下降;2号试管遮光,水草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多,故溶液变为黄色;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试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 2.科研人员以萌发的豌豆种子为材料,研究外源H2O2对根生长的影响。(1)研究发现,植物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2O2可作为信息分子___________植物的生命活动。细胞内的 ___________可催化分解H2O2,以避免H2O2浓度过高对细胞产生毒害。

植物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植物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技能目标: (1)能够按照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 (2)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目标: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质。(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 1.把两株蚕豆植株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2.准备实验必需的器材。 3.视频:(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FLASH:(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4)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5)光合作用方程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讲述]:让我们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自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2.进行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思考题]: (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 (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光?怎样遮? (3)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 (4)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脱色的目的是什么? (5)第一次漂选的目的是什么? (6)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是什么物质吗? (7)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8)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全班交流,共同理解实验的理论基础,学生讨论时巡回指导,进行指点。[播放FLASH]: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 [实验]: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以四人为一小组把课前处理过的蚕豆按操作步骤实施。

专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讲解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构建网络] 考点一细胞呼吸 1.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 2.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分析 项目温度氧气浓度水分 影响原理影响酶活性 决定呼吸 类型和强度 自由水含量较高 时呼吸旺盛 坐标 曲线 [错混诊断 2.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2010·课标全国,2B)() 3.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2010·课标全国,2C)() 4.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2014·新课标Ⅱ,6C)() 5.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2010·课标全国,2A)() 6.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丙酮酸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2012·上海,25A)() 7.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2012·福建,1B)() 8.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2009·浙江,4A)() 题组一从细胞呼吸的过程与方式进行考查 1.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 2.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若只释放CO 2,不消耗O 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 .若CO 2的释放量多于O 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 .若CO 2的释放量等于O 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 .若既不吸收O 2也不释放CO 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技法提炼 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五大方法 (以葡萄糖为底物) (1)产生CO 2量=消耗O 2量→有氧呼吸。 (2)不消耗O 2,产生CO 2→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3)释放CO 2量>吸收O 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4)不吸收O 2,不释放CO 2→乳酸发酵或细胞已经死亡。 (5)有水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二氧化碳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题组二 以曲线图形式考查细胞呼吸类型、过程及影响因素 3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O 2时,产生酒精和CO 2的量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 表示CO 2量,曲线b 表示酒精量 B .O 2浓度为c 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约占葡萄糖总消耗量的34 C .曲线a 、b 初始端的量相等,故不能确定此时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D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 4.(2014·海南,26)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 2释放和O 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 h 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 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12 h 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___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技法提炼 细胞呼吸的曲线识别技巧 (1)下降型曲线:呼吸反应速率逐渐减缓,一般受生成物含量的影响,随生成物的增多而减缓,如CO 2浓度。 (2)上升型曲线:呼吸反应速率逐渐加快,一般受反应物含量的影响,随反应物的增多而加快,如O 2含量。 题组三 探究外界因素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 5.为研究淹水时KNO 3溶液浓度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 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有关光合作用实验设计类习题-2019年文档

有关光合作用实验设计类习题 一、如何判断光合作用是否进行及光合速率大小光合作用是否进行及光合速率大小.可根据以下几个指标来确定。 1.以生成物淀粉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原理为淀粉与碘液或碘蒸气变蓝色。当用淀粉的生成作为反应指标时,须先对实验叶片进行饥饿处理.再作相关实验。在对实验后的叶片处理之前。应该对叶片用热的酒精处理脱去绿色.以避免对实验现象的干扰。 2.用生成物氧气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此法常见于水生植物。通过确定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作为定量确定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 3.以反应物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通过测定仪器可以测定空气中的CO2,通常用单位时问单位面积叶片吸收的CO2量作为表示光合作用进行的光合速率。若实验测得的有CO2吸收或放出的量时.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就是净光合速率。 4.用叶圆片上浮快慢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用打孔器取得大小一样的叶圆片放人试管,用真空泵抽去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巾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叶片下沉到试管底部。然后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根据叶圆片上浮的速度来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圆片数目作指标比较。也可以用上浮一定数目的叶圆片所需时间的平均值作指标。 5.用溶液的pH变化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将水生植物或叶片放入溶液中进行光合作用时,由于光合作用吸收利用CO2,因此溶液的pH升高。如果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溶于水中,从而使其pH下降。 例1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O℃时相等如图。 B.光照相同时间,在2O℃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微专题-光合作用实验探究

专题:与光合作用科学史有关的习题开发 一、希尔实验:探究光反应中O2的来源 (1)希尔实验:1937年,英国科学家希尔将离体的叶绿体,加入具有氢受体(后来发现的NADP+)的水溶液中,在无CO2的条件下给予光照,发现叶绿体中有O2放出。 (2)希尔反应:氧化剂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接受电子和H+后被还原成无色,可以直接观察颜色的变化,也可用分光光度计对还原量进行精确测定。 例题1:(2019年6月·浙江学考)希尔反应是测定叶绿体活力的常用方法。希尔反应基本原理:光照下,叶绿体释放O2,同时氧化型DCIP(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DCIP颜色变化引起的吸光率变化可反映叶绿体活力。研究小组利用菠菜叶进行了叶绿体活力的测定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叶绿体悬液:选取10g新鲜的菠莱叶加入研钵,研磨前加入适量的0.35mol/L NaCl 溶液和pH7.8的酸碱缓冲液等;研磨成匀浆后,用纱布过滤,取滤液进行,分离得到叶绿体;将叶绿体置于溶液中,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获得叶绿体悬液。( 注:“-”表示不处理或不加入。 ①希尔反应模拟了光合作用中阶段的部分变化,该阶在叶绿体的中进行。氧化型DCIP在希尔反应中的作用,相当于在该阶段中的作用。 ②煮沸处理后,需向2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以保证各试管中液体的量相等。 ③3号试管的作用是。 变式训练1:(2018年?北京卷)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A. 需要ATP提供能量 B. DCIP被氧化 C. 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 会产生氧气 变式训练2:希尔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阿尔农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产生有机物。下面关于希尔反应和阿尔农发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而不是CO2 B.NADPH和ATP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两个过程 D.光合作用的需光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提供A TP和NADPH

(完整)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继《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习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而有简短地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简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技能目标 1.尝试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 2.尝试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H2O中的氢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情感目标 通过模仿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成功的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按照学案实施流程和教师的引导,首先可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有关段落,简要寻找、梳理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注重比较并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介绍、学情的关注和适时点拨。特别注重通过图解的认识、列表的比较,认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化学反应发生的部位和条件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伴随着的能量转换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的实施

光合作用测试题和详细讲解

光合作用测试题和详细 讲解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401512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光合作用测试题及详解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 B.在暗反应过程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因消耗而不断减少 C.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D.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2,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解析: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内ATP来自无氧呼吸,如果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ATP还可来自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不会因消耗而减少;在较强光照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白天,光合作用能产生O2,生成有机物,可提供给细胞呼吸。 答案:D 2.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解析:图示的光合作用阶段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该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该过程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均会进行,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C3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此外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温度通过影响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影响C6H12O6的生成,因此,在最适温度以上,提高温度不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答案:B 3.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对其描述不正 确的是 ( )

光合作用教案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3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解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联系; 2、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光合作用的物质和结构及动态变化全过程的分析,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联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联系 【方法指导】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和自主归纳法 【知识链接】(复习与本节有关的知识) 叶绿体的结构是怎样的? 【自主学习】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103光合作用的过程”,并据“图5-15”图解完成下列填空。)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入。在整个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并不是全部过程都需要光。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 ,可以将光合作用分为 和 两个阶段。 1、光反应: (1)场所: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上 (2) 条件:需 、色素、酶、水 水的光解: (3)物质变化 ATP 的合成: (4)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化成活跃的 储存在ATP 中 2、暗反应: (1)场所:叶绿体的 中 (2)条件:需要 和ATP 、[H]、CO 2 (3) 物质转化: (4)能量变化:ATP 中__________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CO 2的固定: C 3还原: ATP 的水解: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光反应暗反应 区别条件 场所 物质变化 (1)水的光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TP的形成 (1) CO2固定 (2)C3的还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TP的水解 能量变化叶绿素把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 2O)中稳定的化学能实质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把光能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 联 系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2)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讨论分析】 1、如果将一植株从光下移到暗处,短时间内会发生什么样的物质变化? 2、炎热夏天中午光合作用强度为什么减弱? 【自主探讨】 1、请根据光合作用过程探讨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2、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 主讲教师:毕诗秀 一、光合作用发现历程中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 1、1864年,德国萨克斯(Julius von Sachs) 暗处理的目的: 实验的自变量: 实验目的: 实验结论: 2、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C. Engelmann) 实验结论:在光下进行,产生 3、基于光合细菌光合作用的研究 1930年,Van Niel 发现某些光合细菌在光照下,可利用CO2、硫化氢进行细菌光合作用,在产生有机物的同时,产生单质硫,但不释放氧气。 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产物仔细比较,提出假设: 光合作用产生的来自于水 4、1941年美国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结论: 5、卡尔文循环 1945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检测14C在不同中的出现顺序,寻找14C的转变途径,于1954年阐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变成有机物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 二、典型例题 1.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的位置和名称。 ⑵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 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⑶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2.将一株绿色植物置于密闭锥形瓶中,如图甲所示。在连续60分钟监测过程中,植物一段时间以固定的光照强度持续照光,其余时间则处于黑暗中,其他外界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瓶内CO2浓度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据此分析可知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设计之令狐文艳创作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设计 令狐文艳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 (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教师讲述:小草为什么能够长大,我们吸的氧气从何处来?我们呼的二氧化碳又去了哪儿?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同学们能从老师讲的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教师总结:人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外界摄取的,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植物自己制造的吗?这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怎样研究呢? 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探究 出示课件: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 1、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吗?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注意强调“光下”这个条件。 2、作出假设:首先教师应解释假设的设定,就是对下一步实验过程的简单概述。然后让学生假设。 如果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那么不在光下就不形成淀粉。(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随时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