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孩子打人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孩子打人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孩子打人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孩子打人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孩子打人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我的儿子现在刚21个月,很爱打人,见到别的小朋友,用脚踢,有时见到家里的大人,用手打,管他也没有什么用。带他出去玩,他也不象其他的同龄的孩子那样乖乖的站在家长的身边,而是象一匹脱疆的野马到处乱跑,还经常从地上捡些小东西往嘴里塞。而且越管越厉害。所以特请教,我该怎么管他才行?

结合相关知识,雅虎小编就这一问题给大家推荐了几篇精彩文章,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更多帮助,不妨看看吧!

目录:

1、孩子打人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2、八种处罚孩子的聪明招数

3、常挨打易出现七个心理偏差

4、美国成功父母教育孩子的经验

5、轻松教育孩子秘诀

孩子打人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打人往往是两岁左右儿童,特别是男孩的特点(a characteristic of age)。

它并不能预测未来的行为(一定是蛮不讲理的)。

两岁左右的孩子为什么会打人?有许多原因:

1、这个年龄的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来”、“我的”、“我会”……。打人是一种行为,“我会做这件事”。有时甚至看到别人被打而哭,感到高兴,没有一点同情心。

2、用打人、踢人表示自己长大了,会独自做些事了。“我多么重要啊!”

3、不能控制环境,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想搭的积木大楼搭不成、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一个小朋友抢走了……受到挫折,身边不管站着谁,马上就打(无固定目标),为了发泄。

4、不能控制冲动。虽然,他从“道理”上也懂打人不对(这与前面的情况不同),但控制不了打人的冲动。

5、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人类一生下来就有好斗的倾向(combative tendency),这使他们生存。但社交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相反,这是要从经验里学习的,也是要由成人多次重复、教导中才会的。这种好斗的倾向在小年龄儿童那里,就表现为打、踢、踹。

6、语言熟练程度不够。在这个年龄段,语言还不能表达细微的心理感受,这就要用“身体”来表达了。对不满意的事,就打(并不是固定打某一两个人),因为动作比语言响亮。

7、父母纵容。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当一会事,甚至还有人认为小时候打人是将来有出息的表示,他不会被欺侮。

8、寻求注意。往往发生在孩子做好事受到的表扬不够,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而儿童对人的注意(特别是父母亲的注意)很重视,只好做一些强度比较大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9、一些生理因素也可能导致烦躁,不会表达,就打。比如:饥饿、疲倦、生病、出牙不舒服等。

10、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到奶奶家住等。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标地乱打。有时对照看他最多的父母亲也同样“下手”。

11、父亲有时发生矛盾,动起手来,他看见了,也会学。

12、电视上的暴力镜头对他也有影响。

八种处罚孩子的聪明招数

许多父母常会为了宝宝的闹情绪,而伤透脑筋。面对孩子不当的行为、举止时,做家长的应先了解其原因,再以适当的方法处理。但如果孩子以丢东西、打架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父母就需适当给予处罚,让孩子了解他的这些举动是不对的。

1、规劝

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2、面壁

案例:吵闹不休、吵架、乱丢东西、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方式1: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方式2: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3、帮忙做家务

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

方式: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建议: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4、画画

案例: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建议: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5、看书、写字

案例: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方式: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建议: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6、没收心爱的东西

案例:吵闹不休、乱丢东西、不收玩具……

方式: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建议: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7、排豆子

案例:针对耐心不足,乱丢东西等情况。

方式: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建议: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8、禁止某些权利、要求

案例: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

方式: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

建议: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此外,专家也表示,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难免都会犯错,无论是无心的或是故意的,当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还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后遗症。

1、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2、处罚的地点应选择不明显、不正对大门地方,以免伤到孩子自尊心;

3、注意措词、语气,勿以威胁、恐吓的话语对孩子说;

4、处罚内容需彻底执行,不宽容、妥协;

5、处罚后,安抚孩子,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关爱。

常挨打易出现七个心理偏差

父母打孩子往往出于一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儿童心理医生认为,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一、说谎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就开始说谎,被父母发现后,有可能打得更重,那么下一次孩子就更不敢说实话。如此造成恶性循环。

二、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父母的打骂,时间一久,孩子从心里对父母就会产生恐惧和疏远,不论心里愿不愿意,都不敢违抗父母的命令,只有乖乖服从。在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将来在学习上也会很被动。

三、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自认为“低人一等”,不愿意与人交往。性格孤独、沉默。

四、固执

父母动不动就打孩子,会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还会用故意捣乱以示反抗,存心让父母生气。有的孩子越打越不认错,越加倔强固执,甚至用离家出走来与父母对抗。

五、粗暴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在家里挨父母打,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特别是比他小的孩子。实际上,父母打孩子是起了一个坏榜样的作用。

六、怪癖

有的父母打了孩子之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检验教育的效果。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倾向加剧。他明明心里并不情愿,但不得不口是心非地“认错”,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怪癖心理。

七、焦虑不安

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超过孩子的实际能力,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焦虑不安,终日提心吊胆,结果却往往离父母的要求更远。

美国成功父母教育孩子的经验

经验1:充足的爱

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

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妈妈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一些不好的词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用,例如:

“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

这只能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联系隔断,使我们失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

经验2: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例如扮演一名教师、售票员或足球教练、汽车司机。

两种最好的亲子活动是:一起读书和一起游戏。

所以,最好把看电视的时间节约下来,用来与孩子一起读书和游戏。

还有一点,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要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种东西。

这样,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丰富他的知识,使他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更有可能选择最适合的发展空间。

要是能全家人一起来做一些事情,那就更好了。这不仅给孩子提供了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会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家庭的和睦。

经验3:倾听孩子的心声

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

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

与孩子谈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

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

而对我们来说,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经验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利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首先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上给孩子作决定的自由,然后再将他们可以作决定的事情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加,我们可以让他完成更难的任务,从而使孩子有了完成任务的骄傲感,更加自信和自律。

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只有一个宝贝的妈妈来说,的确很重要。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敬我们、爱我们。

事事都包办代替的妈妈,显然不是好妈妈,这样只能害了孩子。

孩子虽小,但他有自己的头脑、思想和情感,他是他自己。

我们只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在一部分事情上帮帮他而已。

试想,一个十几岁的大孩子如果鞋带开了自己还不会系好的话,他会感谢妈妈以前十多年来辛辛苦苦为他系鞋带吗?

他只能抱怨妈妈为什么没有教会他来做这样简单的事情。

轻松教育孩子秘诀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教育非常重要。孩子犯错误是经常的事,怎样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却非易事。“七个一”教子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 避一避

批评孩子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孩子,批评孩子之前最好先表扬他的优点然后再指出其缺点。

2. 缓一缓

家长在气头上批评孩子,难免会言语和行动过激。此时,最好先尝试着让自己放松,心平气和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可以对孩子大吼大叫,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

3. 选一选

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批评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融洽的氛围中,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批评,并认真思考、改正。最好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批评孩子。

4. 绕一绕

借助讲述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引申、发挥,含蓄委婉地教育孩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 冷一冷

有时候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能够使孩子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6. 激一激

根据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激励孩子,使之改正缺点。

7. 笑一笑

用幽默作为批评的手段能清除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其在笑声中受到教育。不管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不伤害孩子为前提。

孩子打架的家长检讨书

孩子打架的家长检讨书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中不可能是完美的,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在学校与同学 打架。但作为学生家长的,自己的孩子打架了,首先要做到自我反思。在此,为大家提供 两篇有关孩子打架的家长检讨书。 尊敬的老师: 对于陈某某在学校与李某某打架,说心里的那句,我真是教导无方, 管教不严。在此,我做出以下检讨: 一是必须拥有做父母的强烈责任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首要且必要,一切影响学习的因素必须戒除,良好的学习环境 会让孩子意识终身受益,否则,也许会影响孩子一生习惯。 二是管理方法要恰当。中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判逆时期,好多时候听不进去家长的意见 和建议,自尊心、敏感性、自信心相当强,往往自以为是,视父母的管理为监督,如果教 育孩子方式方法不妥,孩子会视父母为敌,认为他得不到父母的爱,其后果只能是雪上加霜,不仅影响父母子感情,而且导致削弱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是要正确读懂孩子。也就是要了解孩子的优劣势,做到鼓励长处而不回避缺陷,发 挥特长而不能影响学习,批评错误但不能全盘否认,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而不压抑孩子的’兴趣,这是做父母必须把握好的一点。 鉴于孩子的本身素质,身为父亲是这样反省的:用爱心感化他,用信心激染他,用耐 心督促他,用雄心激励他!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只有不成功的教训,但是在高考百 天前能认清问题的实质,为时不晚,相信我们的孩子是优秀的! 检讨人: 时间: 尊敬的老师: 对于孩子在班上打架,我自己想了很多东西,反省了很多的事情,自己也很懊悔,很 气自己,因为自己的一时脑热冲动去跟孩子讲了些容易触犯学校的纪律。那天孩子问我如 果在学校老是有人欺负我,咋办?听到这个问题,我却是这样跟他解释:“如果有人欺负 我们,你不要怕,可以打回去,保护自己最重要。”经过这事后,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 错误的严重性,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了羞愧。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这次犯的错 误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而且还耽误孩子的学习,这是很不应该的,在此错误中应负不 可推卸的主要责任。我真诚地接受批评,特此再次检讨。向学校老师领导保证孩子以后不 在发生打仗斗殴事件给自身和学校造成不好的影响。

孩子打人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孩子打人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我的儿子现在刚21个月,很爱打人,见到别的小朋友,用脚踢,有时见到家里的大人,用手打,管他也没有什么用。带他出去玩,他也不象其他的同龄的孩子那样乖乖的站在家长的身边,而是象一匹脱疆的野马到处乱跑,还经常从地上捡些小东西往嘴里塞。而且越管越厉害。所以特请教,我该怎么管他才行? 结合相关知识,雅虎小编就这一问题给大家推荐了几篇精彩文章,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更多帮助,不妨看看吧! 目录: 1、孩子打人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2、八种处罚孩子的聪明招数 3、常挨打易出现七个心理偏差 4、美国成功父母教育孩子的经验 5、轻松教育孩子秘诀 孩子打人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打人往往是两岁左右儿童,特别是男孩的特点(a characteristic of age)。 它并不能预测未来的行为(一定是蛮不讲理的)。 两岁左右的孩子为什么会打人?有许多原因: 1、这个年龄的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来”、“我的”、“我会”……。打人是一种行为,“我会做这件事”。有时甚至看到别人被打而哭,感到高兴,没有一点同情心。 2、用打人、踢人表示自己长大了,会独自做些事了。“我多么重要啊!” 3、不能控制环境,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想搭的积木大楼搭不成、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一个小朋友抢走了……受到挫折,身边不管站着谁,马上就打(无固定目标),为了发泄。 4、不能控制冲动。虽然,他从“道理”上也懂打人不对(这与前面的情况不同),但控制不了打人的冲动。 5、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人类一生下来就有好斗的倾向(combative tendency),这使他们生存。但社交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相反,这是要从经验里学习的,也是要由成人多次重复、教导中才会的。这种好斗的倾向在小年龄儿童那里,就表现为打、踢、踹。 6、语言熟练程度不够。在这个年龄段,语言还不能表达细微的心理感受,这就要用“身体”来表达了。对不满意的事,就打(并不是固定打某一两个人),因为动作比语言响亮。 7、父母纵容。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当一会事,甚至还有人认为小时候打人是将来有出息的表示,他不会被欺侮。 8、寻求注意。往往发生在孩子做好事受到的表扬不够,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而儿童对人的注意(特别是父母亲的注意)很重视,只好做一些强度比较大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9、一些生理因素也可能导致烦躁,不会表达,就打。比如:饥饿、疲倦、生病、出牙不舒服等。 10、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到奶奶家住等。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标地乱打。有时对照看他最多的父母亲也同样“下手”。 11、父亲有时发生矛盾,动起手来,他看见了,也会学。 12、电视上的暴力镜头对他也有影响。 八种处罚孩子的聪明招数 许多父母常会为了宝宝的闹情绪,而伤透脑筋。面对孩子不当的行为、举止时,做家长的应先了解其原因,再以适当的方法处理。但如果孩子以丢东西、打架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父母就需适当给予处罚,让孩子了解他的这些举动是不对的。 1、规劝 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2、面壁 案例:吵闹不休、吵架、乱丢东西、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方式1: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方式2: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3、帮忙做家务 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 方式: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建议: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4、画画 案例: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建议: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5、看书、写字 案例: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22.暴力倾向

暴力倾向量表 一.概述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我們都不希望遇到“拳頭出真理”的朋友,更何况是同胞。可你觉得自己是否有暴力傾向?你的他是否又有暴力傾向?作如下测验,可以帮你找到身边不定时的暴力源,帮助其自我纠正,异或记得“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二.目的及功能 本测验的主要意图是测试潜意识中的暴力倾向,有助于自我及他人的校正、选拔和防御等。 三.适用对象 广泛的适用于想知道自己和他人的暴力倾向的个人或单位。 四.使用说明 测试开始:从第一题开始逐个进行,选择符合你的选项,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回答。 五、暴力倾向量表 1. 凡是用理智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能用拳头来完成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2. 自己很容易烦恼和冲动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3. 无法控制自己,经常大吵大闹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4. 有打人和骂人的冲动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5. 对其他人很怀疑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6. 与其他人相比,自己的控制能力很差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7. 小时候曾经因为和小朋友打架而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8. 常常因为一件小事而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9. 一旦情绪爆发,不管是谁,都与其发生矛盾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10.买东西时,收银员和其他顾客的慢吞吞动作让我感到愤怒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11.一旦愤怒,就一定要表现出来,绝不能隐藏在心里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12. 拳头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13. 拳头可以为自己获得更高的地位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14. 只要自己痛快,什么都无所谓 ①完全赞同②赞同③中立④不赞同⑤完全不赞同 15. 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多,讲理是最无能的表现

小学生爱打架怎么办

小学生爱打架怎么办? 在日常的学校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几个孩子彼此之间玩得很好,瞬间就吵闹甚至打斗起来。我们不少老师认为孩子在一起要友好相处和睦玩耍,争吵和打斗是不可容忍的,一旦发生争吵和打斗,轻则让他们在一旁站着反省,重则批评、惩戒教育,试图达到制止冲突以及警示的目的。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龄期儿童之间的争吵和打斗是孩子在自己所属群体中探究人交往、摸索各自特点、体验交流方式方法,以及学习如何做人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思维发展水平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既不考虑他人,也不认同和接纳他人的意见,所以在一起玩耍或游戏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误解,产生矛盾,发生争吵甚至打斗。 一般说来,孩子之间的“争吵打斗”与成人之间的“争吵打斗”性质不同,这种“争吵打斗”仅仅是一种游戏或嬉戏行为,吵完打完便烟消云散,转眼之间又会快乐地玩耍起来,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辨别孰是孰非,更无必要把它上升为道德行为。从您所数来看您的孩子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的表现,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这既然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孩子喜欢打打闹闹的情况我们应该采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呢?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如果吵打得不可开交,只要不出现危险或伤害,就不要单纯去阻止,而要先让孩子平心静气地安定下来,再让他们各自讲出自己的理由,引导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的理由,最终达成相互谅解。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以儿童教育儿童,以儿童感化儿童”的思想,就是指在儿童交往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教育,尤其是交往中因彼此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斗的,才会使儿童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他人的意见或地位的重要,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调节自己的言行,以求能适应伙伴群体的行为规范,使自己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成为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 孩子打人通常不是什么严重的错误,这是孩子想和对方进行交流,却不知道正确的交流方法是怎样的,所以用推一下他人或拍一下他人行为的来探究交往的方式。所以我们不要过多地深究对错问题,更不要给孩子贴上“坏孩子”、“坏学生”的标签,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其次,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相互打架既是玩乐,又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打球没什么不同。大人没必要去阻止,更不必干预其中——因为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打架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样,并不伤感情。也就是说孩子之间的打架是无心的玩闹和探索,更是对人际相处的经验的积累!再次,我们要与孩子的班主任搞好关系,因为孩子的人际交往是一个认知学习和纠正的过程,孩子打了人之后给老师承认了错误,也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 技巧 1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们打架,恐怕会存在两个阵营:“要管”派和“不管”派。不管哪一派的父母,他们的心理其实都可以理解。做父母的既不希望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引得别人三天两头上门告状,也不愿总看到孩子哭哭啼啼,受人欺负,那么,孩子打架,到底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呢?我认为,孩子打架,大人要管,但要管得有技巧! 在分享如何管的技巧之前,我必须要强调一点:即去管之前,父母一定要放轻松,尽量避免“吃亏与否”的输赢心理。从心理学角度说,孩子们打架,未必是坏事。甚至还可以说,从未打过架的孩子,他们的社会化功能,反倒可能不如那些打过架的孩子。所以,父母先调整好状态,以平常心去看孩子们的打架问题,下面这些技巧应用起来,才可能真正奏效。

2 错误的管教方式,必须杜绝 不问清原因,只是简单制止孩子打架。 不问青红皂白,打骂自己的孩子,以显得自己的公平或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快。 吓唬或训斥打骂对方的孩子。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打架,尤其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就吓唬对方的孩子:“下次如果你再和我们的明明打架,我就……”或者甚至训斥和动手打别人的孩子,以替自己的孩子出气。

与对方家长互相吵骂,大打出手,成为“冤家”。 3 对于孩子打架,既要重视,又要淡化 在大人的意识中,或多或少是害怕孩子们发生矛盾,甚至打架的。大人们多把打人的孩子认定为“坏孩子”。自己的孩子若是“坏孩子”,那父母自然成为了“坏父母”。这是很多父母无法忍受的。 但是有心理学家指出:

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与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打架也就在所难免。更有些幼儿教育家甚至认为打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日本教育学博士高野清纯认为: 打架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因为彼此被打,双方都痛。由自己的痛就会想到对方一定也很痛,从而产生同理心,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暴力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 依教育学家们的分析,打架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孩子不会克制自己,在家里有不愉快的事就到外面去发泄;有的孩子是因为缺少社交技巧,不打架就不知道怎么与同伴相处;也有一些孩子是想利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孩子仅仅是模仿,模仿大人,模仿电视等。

孩子总是打架斗殴该怎么沟通

社会的复杂多变,一些孩子在比较小的年纪就学会了打架斗殴,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是比较着急的,既不能纵容也不能指责,该怎么沟通家长们可以参考下文给出的建议。 一、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发现孩子打架斗殴时,我们父母一定要及时制止孩子。孩子的行为往往缺少分寸和力度把握,如果放任孩子们不管,孩子很有可能闹出很大的事故来。所以说,我们父母发现后,应该第一时间制止孩子的野蛮行为,以免孩子酿成悲剧。 二、父母们千万不要过分地干涉孩子之间的事。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事情,还是应该由他们自己去解决。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指明道路,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利与弊,但至于孩子到底如何做,还得靠他自己。 三、家长应该采取温和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批判家长应该全面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站在客观的位置来思考,这一个问题家长可以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来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所以我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要尽量平和,不能用过激的语言去辱骂孩子孩子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当然,如果孩子发生打架事件,

而且是毫无根据的打架家长也应该严格的处理,要对他进行严格的批评,人犯了错误是一定要受到批评和反省的。 四、孩子在学校打架的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换位思考,而且就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家长不应该偏心自己的孩子。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要从侧面敲击,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且家长应该让自己的孩子主动去和别人道歉。同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写一点检讨书,让他们独立的去反思自己打架这种错误行为。 五、孩子在学校打架,斗殴家长一定不能够过于偏心自己的孩子,不管是谁先动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认识到打架是那种不正确的行为,而且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孩子打架家长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家长在事后应该及时给孩子进行教导,不能让他们养成坏的习惯,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引领孩子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暴力倾向”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对“暴力倾向”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对“暴力倾向”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一、案主基本情况 (一)案主资料 学生L某,男,16岁,初三学生(刚毕业),家住武汉市某科研宿舍楼,身体健壮,力大无比。该生性格倔强,哥们义气重,头脑容易发热,多次违反校纪校规。在校期间,多次因打架受到学校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等处分。 学习方面:学习态度极差,上学迟到,上课睡觉,对老师教诲充耳不闻,爱顶撞老师,成绩很差。 思想方面:该生自我评价过高,喜欢领导他人,常使用暴力胁迫他人服从,在学校号称“黑老大”。 (二)生活背景 案主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科研单位做行政工作,是部门领导。小学期间,对该生有极高的期望值,要求十分严格,过分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身心教育,学习成绩稍有不理想,父亲则棍棒相迎;母亲则是苦口婆心规劝,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叛逆情绪增强,初中阶段该生在学校种种不良行为表现及较差的学业成绩使其父母丧失信心,只好放任自流,如今对他唯一期望是不要到社会上做违法犯罪的事就行了。该生在家与父母关系紧张,有什么困难从不与家长沟通,而是自行解决。 二、案情表现 案例一:某日上政治课,该生趴在课桌上睡觉,前排的一名女生在拿文具时不小心碰到他,该生不顾忌课堂秩序,当着全班同学及老师的面立即打了该女生两拳,理由是该女生打扰了他。

案例二:在某次学校晨会上,政教主任正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因队伍旁边有一位学生讲话,该生跑过去就是一脚,随后被打学生的班主任发现后,立即对案主进行批评,散会后,案主情绪激动,要与校长对话,让校长开除该老师,理由是他管人有理,该老师不应当着学生的面训斥他。 案例三:某日中午,初三(5)班黄某与汪某发生争执、扭打在一起,恰好被案主碰上,因汪某是其邻居,案主不问青红皂白过去就是几拳,把黄某的门牙打掉。事后,得知黄某与汪某之间并无矛盾,只是在疯逗,况且汪某无论是从身高还是体力上都比黄某要强健得多,即便是打架,汪某也决不会吃亏,而案主仅因汪某是邻居便“拔刀相助”。 三、案例诊断 针对上述案情,初步诊断为具有极强的暴力倾向性。表现为:自我评价过高,总觉天下“唯我独尊”,对家长、老师和同学蛮横无理,自制自控能力差,常以武力攻击他人来发泄情绪或解决问题。 四、原因分析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综观该生的多种行为表现,与其家庭教育有紧密的联系,由于父母“恨铁不成钢”,从对其充满期望到丧失信心,甚至放任自流,使该生对自己产生自暴自弃情绪,再加之小时候父亲暴力的影响,让该生逐渐产生冷酷、有暴力倾向的思想和行为,尤其在缺乏家庭教育和关怀下,便难以控制自己的攻击性冲动和行为,从而导致其心理扭曲和人格变异。 五、辅导教育方法 1、与家庭沟通,达成共识。针对L某行为问题的诱因主要来自家庭,一方面与家庭联系,对其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的辅导,结合L某的性格,提醒家长要主动与儿子沟通,另一方面,也及时、定期地向其家长汇报他在校的纪律

孩子在幼儿园打架了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打架了怎么办 刚上小班的琪琪这几天有点不开心,因为吃饭的时候小朋友和他打了起来,结果老师批评了他们还扣掉了一朵小红花,琪琪觉得这件事对他不公平。琪琪妈妈知道后也有点犯难,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教育琪琪,如何理解老师的意图。 快乐起航幼儿园负责人叶健告诉记者:琪琪觉得自己已经是被欺负的,而且是受到了无故的挑衅,可最后却与挑衅者得到了相同的惩罚,他当然不会快乐,因为他觉得不公平。那么,既然老师已经有言有先,家长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宝宝眼中的公平呢?我们可以把老师的话理解成一种法律条文,一经公布即刻生效,妈妈可以教会宝宝去举报别人的挑衅行为,并看到其受到相应的惩罚。妈妈要让宝宝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妥善处理防止恶性循环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浏览次数(2)评论次数(0)收藏分享 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内容摘要: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影响人的一生发展,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受家庭环境、早期培养、个人经历体验等因素影响,必须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的方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 自信心是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在活动中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并力求将其实现的心理品质。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是其自我意识不断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能促使幼儿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大胆探索,乐于与人交往,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处于从生理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过渡的时期。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在行为前或行为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取胜的信念或取胜的确信程度。古往今来,自信总是被看作是成功的秘诀。没有自信,人便失去了成功的可能,就会被自卑和失望的情绪窒息。在幼儿中,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对许多事情无热情,在集体活动中胆怯和退缩,不敢当众发言,常有“我不会”、“我不行”之类的语言,而在自己的家中和熟悉的环境中就显得无拘无束。若不及早

宝宝爱打人推人怎么办

妈妈的烦恼:宝宝2岁3个月,只要大人不能及时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哭大闹,还爱打人。兴奋了打人,生气了打人,有时候甚至毫无来由地也打人。不仅在家这样,在外面也这样,弄得妈妈成天给人家道歉。孩子9月份就要上幼儿园了,到时候还这个样子怎么办呢?真是愁死人。 专家分析原因: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 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8377162.html,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如何消除孩子的暴力倾向

很多家长认为,人类在十几岁时暴力思想最为严重,因此,他们认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应该格外注意孩子们的举止,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然而新的研究结果却与这项民意测验的结果大相径庭。研究发现,两岁左右的幼儿其实是攻击意识最强烈的一个群体,这是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2岁宝宝最容易发怒,与青春期的男孩或女孩相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幸运的是,两岁大的幼儿尚不能给人类造成太大的危害,但如果你不及早帮助他们控制愤怒情绪,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即使想帮他们,恐怕为时已晚。因此,家长们尤其是有暴力倾向宝宝的家长们一定要尽早清醒过来,及早纠正宝宝的坏习惯。 如果宝宝经常打别的小朋友、摔东西、欺负小动物、揪大人头发、咬大人的手,家长们就要特别注意了,这就是宝宝暴力倾向的最初体现。首先我们要了解宝宝暴力的原因。 1、暴力是宝宝自卫的一种方式。 宝宝打人有时候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2、语言表达贫乏。 因为2岁宝宝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3、环境影响。 宝宝天生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借此认识世界。如果父母长期吵架甚至是打架、父母对宝宝施行语言和肢体的暴力、父母让宝宝经常观看和暴力有关的动画片和电影,上述行为都会让宝宝变成暴力模仿宝宝。 针对宝宝的各种暴力行为,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才能消除他们的暴力倾向呢? 1、关爱宝宝是根本。 家长首先应该给予孩子small">最基本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满足、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只有让孩子体验到父母之爱的温暖,宝宝才有意识和理念去爱他人和外物。 同时,家长应从小培养宝宝对他人和事物的爱心,比如,当家长的一方身体不舒服时,另一方可教育孩子去关心自己的父(母);又如在公园游玩时,看到美丽的花,孩子都想摘下来,这时家长应制止孩子的行为并说明理由,培养孩子的爱惜之心,以从心理上防止、克服孩子暴力倾向的形成。 2、教导宝宝正确的交往策略。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打架

幼儿入园后,同伴交往成为幼儿社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时会发生争执或打架现象。如何对待幼儿的打架行为呢? 三个中班小朋友在玩开汽车的游戏。聪聪开着“汽车”把乐乐的“汽车”撞翻了。乐乐立刻大声对聪聪说:“不准撞我的汽车!”聪聪没有反应,他再次发动“袭击”。这时,乐乐对聪聪嚷道:“不准撞我的汽车!我要生气了!”聪聪还是不说话,他笑眯眯地招呼壮壮一起去撞。壮壮犹豫了一会儿,接受了聪聪的“邀请”。于是,聪聪和壮壮一起去撞乐乐的汽车。乐乐看到心爱的“汽车”被撞翻在地,气愤地拽过壮壮的胳膊,闭着眼睛就咬。这时老师恰巧过来,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阻止道:“乐乐,你在干什么?”乐乐听见后就松开壮壮,低下了头。老师生气地指着壮壮胳膊上的小牙印,训斥乐乐:“你看看,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几秒钟的沉默后,老师接着说:“你怎么能咬人呢?”此时壮壮一言不发。老师又问:“怎么回事?你们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乐乐和壮壮都低着头,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指着壮壮的伤痕对乐乐说:“你看看,你都把壮壮咬出血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乐乐低着头嗫嚅着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对壮壮说‘对不起’。”乐乐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壮壮道歉,说‘对不起’!”乐乐停顿了几分钟后才抬起头对壮壮说:“对不起。”壮壮回答说:“没关系。”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乐乐说:“以后再也不许咬人了,听见了吗?”乐乐点点头。“好了,去玩吧!” 这位教师及时有效地阻止了幼儿的打架行为,而且是通过提问介入的,但那位教师调解时的问话是指向攻击幼儿,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方法是通过移情,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是错误的,然后让他通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我认为教师调解的问话则应指向双方幼儿,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加深彼此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明白了打架是不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相互体谅,并且启发他们用合作的方法“ 遵守交通规则”,还提示幼儿采用“红灯停、路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规则方式来解决问题,继续游戏。 不难发现,教育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如果教师只关注的是被攻击幼儿的伤势以及教给攻击的幼儿“打人不对”的道德观念,但没有教给他们体现这种道德观念的合适的途径。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的方式,体现出尊重儿童个性、力求公正的观念。其实,幼儿打架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懂得进攻或只懂得退缩,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攻击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被攻击者通过反击,成功地阻止了别人的“进攻”,当再有人侵犯他时,他就不会退缩。如果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面对冲突时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对理,否则便有可能重蹈覆辙,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

最新班主任管理案例——低年级小学生喜欢打人案例分析

低年级小学生喜欢打人案例分析 当过班主任多年了,在管理班级时总会发现班里几个孩子,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打、骂、欺负同学,甚至无缘无故的就去打同学。以前我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孩子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孩子具有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品德问题,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养成及其心理问题。如何对这些孩子的打人行为改正呢?通过多年的思考、实践,我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典型案例介绍;今年班中又有一个学生,是新来的,开学没几天就有人频频来报告:“老师某某人(这位新来的)打我。”问他们被打原因,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玩玩之中就被打了,于是我就找他教育了一番,可是接下来天天都是这样,难道是他就是有这个爱好?喜欢打人?怎么办呢?于是我和班主任找来了他的父母,了解一些情况令我惊讶的是,他父母告诉我:“老师,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打。”看着他们,我想孩子喜好打人的毛病要改掉,除了老师的引导教育外,还要连同他的父母的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一起改掉。这个孩子不笨,脑子还挺聪明的,就是喜欢打人。于是我的心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孩子改掉这坏毛病。

二、案例分析: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小同学有喜好打人的坏习惯,表现为他一有空,他就会找理由,想办法,随时随地去捉弄人,骂人甚至打人,我想:或许他还有一点认识上的无知,不过他的心理里应该带有一种所谓攻击性的心理,攻击性心理就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于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性心理常表现为:(一)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好捉弄人。这类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更见不得别人疏远自己。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同学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或者疏远自己他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的不满.(二)爱惹事,自控力差。这类孩子平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导致出现攻击性行为。(三)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这类孩子往往在家中娇生惯养,家长拿他没办法,稍有不顺,便耍性子,自我中心意识强,容不得别人的批评。综上所述该生行为不算攻击性强的行为,也要算爱打闹的不良行为,如果没有加以控制和教育,将来就可能走上歧途。 三、教育方式:针对此类学生的行为特点,需要老师和家长对他进行共同矫治,总结方法如下:1.作为班主任,不能讨厌、歧视这个学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思想和品德问题,粗暴地训斥、打骂、处罚,从而引起他的自卑心理,造成精神压力或情绪波动,引起反抗心理,甚至产生更大的攻击行为,班主任要多关心,多理解,使其感到温暖而有触动,有悔意,为教育引导打下基础。通过调查,我认为案例中的孩子的行为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家庭不良的教育因素影响。父母经常在外,孩子托给爷爷姥姥管,爷爷姥姥比较溺爱,更容易纵容他攻击性行为的养成。其父母没有尽到真正教育的责任,

精神科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防范处理机制(新)

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防范处理机制 暴力(violence)行为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件。暴力行为是基于愤怒、敌意、憎恨或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攻击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精神疾病患者因为心理活动紊乱,是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危险人群。精神科的暴力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人格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患者中。因此,精神科临床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时预测、严加预防和及时处理。 1. 诱发因素 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会影响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如;当患者聚集在一起、过分拥挤、缺乏隐私及处于被动时,容易发生暴力事件;强行入院和封闭式管理环境也容易引起患者的怨恨和反感,促使暴力行为的发生。另外,临床工作人员也可能由于工作态度和自身行为对患者的影响,而有意或无意地参与了患者的暴力行为。如歧视或挑逗患者,管理经验不足,与患者的人际距离掌握不准确等,均可能对患者的情绪有消级的影响。 2. 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及具体表现 (1)先兆行为 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颚紧绷;呼吸增快;突然停止动作

(2)语言方面 威胁真实或想象的对象;强迫他人注意;大声喧哗;妄想性言语 (3)情感方面 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情感不稳定意识水平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坏;无力改变自身现状 3. 暴力行为的预防 密切注意有暴力行为的患者,若发现患者有暴力行为的先兆,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把暴力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具体措施: (1)交流技巧 通过早期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来化解危机状态。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会使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下降。 ①用平静低沉的声音与患者说话可以降低患者的激动程度,并避免不恰当的笑。 ②可向患者说明工作人员关心、理解其心情,并会尽力帮助其摆脱困境,以减轻患者的激动程度。 ③鼓励患者倾诉内心困扰,参与治疗决策,给其提供治疗信息。 ④鼓励患者自己控制冲动,处于冲动早期的患者受到安慰后,可能会离开刺激性环境来增加对自我的控制。 护士采用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影响干预的效果。护士

36.教你这样应对小学生打架

36.教你这样应对小学生打架 (主持人部分) 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微课堂的题目是《教你这样应对小学生打架》,课程将会在晚上20:00准时开始! 各位家长,我们的微课堂将会在1分钟后正式开始,请各位家长准备好纸和笔,做好听课准备! 各位家长,让我们一起倒数十个数,来开启今天的微课堂,10、9、8、7、6、5、4、3、2、1! 各位家长,掌声、鲜花送给我们的今天讲课的老师: 老师介绍: 接下来,有请XX老师带来精彩的讲座内容—— (主讲老师部分) 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讲课的X老师,今天和家长们共同分享的主题《教你这样应对小学生打架》 晚上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有关一年级学生下课互相打闹的现象。开学至今,我屡次听到有同学来向我告状、反映谁谁谁打他(她)。打同学是一种十分恶劣且不文明的现象,借此应当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重视。通过观察与了解,我发现打闹现象主要集中在个别男生中,也不乏有个别“野蛮女生”。每当俞老师把某某打同学的孩子叫到身边进行谈话时,发生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第一、被告状的孩子不承认自己打了同学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打了同学;第二,告状的学生也说不清他为什么要来打我,无法说清楚两人有何矛盾或不开心的事情。 基于此,我得出,孩子们之间的打闹是无意识的,但是屡次发生必须引起我们的强烈重视。 为此,我也查了相关儿童心理学资料。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指以口头的或身体的方式对他人身体、心理进行伤害的行为。用语言直接伤害他人,侮辱他人人格,使人丢脸,是攻击性行为;捏造谣言,诬陷他人等间接攻击他人心理,也是攻击性行为;用拳头、木棍打架同样也属于攻击性行为的范畴。 小学生的打架一般都是些小打小闹,而且打架的数量较少,他们大多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学生打架现象对其品德的形成,对其将来的发展都会有很大影响。还有现在的小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又由于年龄小的因素,以“自己为中心”的心理还是存在的。

孩子经常咬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孩子经常咬人,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引导? 除了打人,经常有家长咨询孩子咬人的问题。据国内的一项研究显示,有半数幼儿在幼儿园里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咬人行为。 幼儿咬人的原因是什么? 一、婴幼期最常见的咬人原因——出牙。 当孩子无法很好处理各种激烈情绪的时候,也可能出现咬人的行为。有的孩子是在特别愤怒的时候,本能地在伙伴冲突中使用了牙齿;有的孩子是因为太兴奋才咬人;有的孩子是因为沮丧或者不安;有的孩子则是因为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处于压力和焦虑之中。 二、另外一种孩子咬人的原因是模仿。有的家长很喜欢在和孩子游戏中扮演老虎狮子,假装咬孩子,有的家长则喜欢在给宝宝洗澡之后游戏式轻咬孩子的肚皮或者小屁屁。 这本来是父母和孩子互动的方式,并带有文化特色,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有咬人的行为,尤其是游戏时或者兴奋时咬人的行为,家长就要注意了。因为孩子很可能是把咬人当成了游戏的方式,但是轻重程度把握不好,或者即使咬得很轻,但也会吓到被咬的小朋友,引发伙伴冲突。 三、还有一些孩子咬人是喜欢咬人时的快感,无论是咬人时口腔的感受还是小朋友所表现出的剧烈反应,会让小朋友体验到强烈的掌控感和成就感。一旦形成这种行为和结果的链接,往往矫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一些了,需要咨询专业的儿童工作者。 除了以上这些常见的宝宝咬人原因,作为家长或者幼儿教育者,在应对宝宝咬人的方法和策略也非常关键。 处理方法: 对于这类原因引起的咬人,除了改变自己的教养模式和亲子关系之外,和孩子一起学习认识和应对情绪的方法就会很有帮助。 比如和孩子一起画各种表情和情绪的脸,给不同情绪命名,根据不同的情绪脸编一些相应的社交小故事,和孩子一起练习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平静下来,和孩子一起唱根据童谣改变的情绪歌曲,和孩子一起做情绪瑜伽等。 同时,也可以同样的方式教会孩子应对伙伴冲突的技巧,比如使用社交小故事的图片,和孩子一起练习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比如,哪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坚定地说“不”,哪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走开,哪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告诉老师等。 家长的处理方法: 对于被咬的孩子来说,被咬是一种特别痛苦和可怕的事情,身体创伤和心理恐惧在所难免,而且幼儿咬人也经常会咬对方的脸,留下很明显的伤痕。对于父母来说,很难心平气和面对这种情况,又心疼又气愤是再所难免的。 但是,家长要理解的是:幼儿咬人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也是幼儿还不会用合适的方法来表达情绪应对伙伴冲突的主要结果之一,在儿童伙伴关系中非常难以避免。一般不建议家长直接去批评对方的孩子或者对方的家长,把这件事情交给老师处理可能更为恰当。 所以,被咬孩子的家长可以做的是: 安慰孩子,观察和处理孩子的伤口(如果需要),但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个孩子的坏话。 如果可以,告诉孩子:“某某还没有学会如何表达他很生气/伤心……,他还需要加把劲呢!你以后可以帮助他吗?”如果妈妈觉得心里不舒服,可以只安慰孩子,不必提及另外一个小孩。

正确对待小班幼儿的打人现象

正确对待小班幼儿的打人现象 一天早晨,一个小朋友的家长问我:"老师,孩子说有个小朋友老打他,好像叫***。这两天我们孩子都不愿意来幼儿园了。"我听后忙问:"孩子说打到哪里了?因为什么打的?" "我们孩子那么小,他怎么说得清楚?反正你们老师给我多注意着点就是了,另外别让他们挨着坐了。"我说:"好的,我会关注的。" 这时***的妈妈正好送孩子来幼儿园,为了不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我连忙说:"又来了一个乖宝宝,快和妈妈再见吧!我们去洗手。"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件事我一直在思考。小班的孩子真的会故意打人吗?我想对家长们说:"不要用我们大人的想法去评价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善良、纯真,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正像三字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们的思想世界里,没有仇恨、嫉妒、报复、虚伪、欺骗。只有真实情感的表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欢就是喜欢,生气就是生气,但过后马上又会忘记,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是我最该向孩子们学习的优点。比如:"幼儿园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两个孩子打架了,跑过来告状,相互埋怨非常生气,老师有时会说:好吧,你们两个人就不要在一起玩了,免得再打架。可是事情过去不到五分钟,他们又在一起兴高采烈的玩起来了。而且还是最好的朋友,越不让他们在一起玩,他们会越好。"所以说:"孩子们都不计较我们做大人的又何必要耿耿于怀呢?" 再说,小班孩子规则意识还不强,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正确引导,比如:在入厕这个环节,刚开始孩子们不懂的排队,一到厕所就往前面挤,时常听见孩子们说:"老师***小朋友推我,***小朋友打我。"如果我们老师不正确分析,盲目批评指责,势必会误会孩子。如果家长偏听偏信,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错误诱导势必会使孩子犯错误。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他们只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现实与想象还分不清,有时会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出来,使得家长误以为真。还有的家长会使用一些诱导性的语言,来对幼儿发问,这都是不可取的。比如:"老师厉害不厉害?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小朋友打你了吗?……" 小班孩子故意打人的情况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所以请家长朋友不要着急、心疼,理解了别人的孩子,也就是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专题:孩子打人的原因分析和解决之道

专题:孩子打人的原因分析和解决之道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的想法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幼儿园总这么说,所以我也要家园一致)。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孩子出现打人的原因可能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