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燃烧与爆炸理论名词解释简答

燃烧与爆炸理论名词解释简答

燃烧与爆炸理论名词解释简答
燃烧与爆炸理论名词解释简答

闪燃: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性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

着火:可燃物质在与空气并存条件下,遇到比其自燃点高的点火源时开始燃烧,并在点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不小于5秒)的现象叫着火。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点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而发生的自然燃烧现象。

燃烧:燃烧是伴随着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阴燃:指在氧气不足、温度较低或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固体物质发生的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

氧指数: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即进行有焰燃烧,火焰能保持燃烧50mm长或燃烧时间3min)所需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

最大安全间隙:是衡量爆炸性物品传爆能力的性能参数,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两个间隙长为25mm连通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燃爆时不致引起另一个容器内燃爆的最大连通间隙。

静电消散半衰期:通常取带电体上静电电量泄漏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静电消散半衰期。

耐火极限:对任一建筑构件进行标准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构件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时止,这段抵抗火的作用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一般以小时计。

动火分析。

答:防火防爆生产企业在使用明火的作业之前要对设备内部或作业现场的可燃气体浓度进行分析,以避免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动火分析不应早于动火作业之前半小时。对爆炸下限小于4%的可燃气体,其浓度低于0.2%方可进行动火作业;对爆炸下限大于4%的可燃气体,其浓度低于0.5%可进行动火作业。

简述火灾的危险性。

答:1、火灾的热辐射可造成烧伤;

2、火场中由于氧气含量降低而造成的窒息作用;

3、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造成的毒害作用;

4、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二次伤害等等。

什么是链式反应理论,并举例说明。

答:链式反应是指由一个单独分子变化而引起一连串分子变化的化学反应。

链式反应理论的历程:链引发、链发展、链终止

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H2 + Cl2 2HCl (总反应)

①Cl2 + M 2Cl? + M (链引发)

②Cl? + H2 HCl + H?

③H? + Cl2 HCl + Cl? (链传递)

…………

④2Cl? + M Cl2 + M (链终止)

解释原油在燃烧过程中发生沸溢现象的原因。

答:由于原油的沸程较宽,组分之间的比重相差较大,因此在燃烧时能形成热波。当热波遇到原油中的乳化水后使乳化水汽化形成水蒸汽,体积膨胀。水蒸汽由于密度小,向上升,而原油粘度较大,水蒸汽不容易穿过油层进入环境,在原油内部形成油包水,导致原油体积不断膨胀,最终导致沸溢的发生。

请从至少三个方面比较爆燃和爆轰的区别。

答:1、激波阵面传播速度:爆燃波,亚声速;爆轰波,声速或超音速。

2、压力波情况:爆燃波宽而平滑,最大超压约1.5atm;爆轰波,尖锐,持续时间短,最大超压达15atm。

3、未燃气体被点燃方式:爆燃,热量传递或自由基传递;爆轰,绝热压缩。

4、破坏方式:爆燃,容器应力破坏,碎片较少,边缘有拉伸变薄现象;爆轰,脆性破坏,碎片更多,边缘无变薄。

简述粉尘爆炸的机理。

答:1、粉尘粒子表面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从点火源获得点火能量;

2、温度急剧升高,加速分解速度或蒸发速度,形成粉尘蒸气或分解气体;

3、与空气混合后就能引起点火;

4、成为点火源,使粉尘着火,从而扩大了爆炸(火焰)范围。

BLEVE的形成过程。

答:临近储罐发生泄露并产生火灾,火焰烘烤液体储罐。由于液体传热速度快,储罐下部温度上升较慢;而上部气相空间气体传热速度慢,因而储罐上部温度上升较快。最终由于热胀冷缩不均衡,使储罐结构失效。容器失效后液体几乎瞬间闪蒸为蒸汽,产生压力波。

在进行闪点测量时,试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实验的测量结果。

答:⑴点火源的大小与离液面的距离点火焰过大,由于点火能量大,测得试样的闪点值偏低。可燃液体蒸气在液面上有一个浓度梯度(开杯式更为显著),火源距离液面越近,测得试样的闪点值就越偏低,因此测试时点火火焰大小及离液面距离应恒定。

⑵加热速率加热过快,液相温度梯皮较大,导致液面上试样蒸气分布不均,测得的闪点值偏高。

⑶试样的均匀程度在测试过程中,要进行搅拌,否则试样浓度不均(温度也不均),影响测定数值。

⑷试样的纯度能溶于水的试样,随水分含量的增高,闪点升高。

⑸测试容器用闭杯式时,试样蒸气不散失,故测得的闪点值要比开杯式测得的数值低。因此在用开杯式闪点测定仪时,环境的气流变化要小,尽可能用屏风遮挡,即便使用闭杯式测试时,也应避免盖子不必要的开启。

⑹大气压力的影响在1 大气压以下,测得的闪点值偏低;在大于1 大气压时,测得的闪点值偏离。

燃烧与爆炸理论名词解释简答

闪燃: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性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 着火:可燃物质在与空气并存条件下,遇到比其自燃点高的点火源时开始燃烧,并在点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不小于5秒)的现象叫着火。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点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而发生的自然燃烧现象。 燃烧:燃烧是伴随着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阴燃:指在氧气不足、温度较低或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固体物质发生的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 氧指数: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即进行有焰燃烧,火焰能保持燃烧50mm长或燃烧时间3min)所需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 最大安全间隙:是衡量爆炸性物品传爆能力的性能参数,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两个间隙长为25mm连通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燃爆时不致引起另一个容器内燃爆的最大连通间隙。 静电消散半衰期:通常取带电体上静电电量泄漏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静电消散半衰期。 耐火极限:对任一建筑构件进行标准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构件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时止,这段抵抗火的作用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一般以小时计。 动火分析。 答:防火防爆生产企业在使用明火的作业之前要对设备内部或作业现场的可燃气体浓度进行分析,以避免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动火分析不应早于动火作业之前半小时。对爆炸下限小于4%的可燃气体,其浓度低于0.2%方可进行动火作业;对爆炸下限大于4%的可燃气体,其浓度低于0.5%可进行动火作业。 简述火灾的危险性。 答:1、火灾的热辐射可造成烧伤; 2、火场中由于氧气含量降低而造成的窒息作用; 3、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造成的毒害作用; 4、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二次伤害等等。

燃烧理论基础复习题

《燃烧理论基础》复习题 第一章燃烧中的化学热力学及燃烧化学问题 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 2、什么叫燃烧? 3、从正负两方面论述研究燃烧的意义。 4、不同的学科研究燃烧学各有设么侧重点? 5、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关系。 6、标准生成焓、生成焓的定义? 7、反应焓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8、燃烧焓的定义? 9、用图示的方法(△H-T)表达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0、燃烧焓与燃烧能近似相等的原因? 11、燃料热值与燃烧焓的关系? 12、高热值和低热值的区别和转换方法怎样? 13、液体以及气体燃料热值的测试方法如何? 14、反应焓和温度的关系? 15、什么叫化学平衡? 16、平衡常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 17、反应速度、生成速度或消耗速度的表达式? 18、反应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9、Gibbs函数的定义? 20、自由焓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21、自由焓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22、孤立系统与非孤立系统的反应平衡关系各自通过什么来判断? 23、过量空气系数(φat)与当量比(φ)的概念? 24、浓度以及化学计量浓度的概念? 25、化学反应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反应度及各组分的摩尔比的计算方法怎样? 26、氧化反应中,燃烧空气量与燃烧产物的计算方法怎样? 27、绝热火焰温度的计算方法(反应度为1、反应度小于1、考虑高温热分解三种)怎样? 28、净反应速度的定义? 29、化学反应过程中浓度岁时间的变化关系怎样? 30、反应级数的定义(反应物浓度的指数和)与确定?一般烃类的燃烧反应级数为多少? 31、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考察了比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32、为什么说Arrhenius定律的结论与分子碰撞理论对化学反应速度的解释是一致的? 33、热爆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34、什么叫链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 35、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6、以氢气与溴反应生成溴化氢微粒推导该反应的反应级数。 37、分支链反应为什么能极大地增加化学反应的速度? 38、图解燃烧半岛现象。 39、常见的有机类燃料及其衍生物有哪几种? 40、图解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2爆炸与炸药的基本理论

16年济宁市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复训): 教学培训计划 (2016-12-13) 一、教学内容 1、爆炸与炸药的爆炸理论(二章) 2、爆破器材(三章) 3、起爆技术(四章) 4、岩土爆破理论(六章) 5、露天爆破(七章) 6、爆破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十四章) 7、相关法律法规 1天 8、爆破安全管理和相关规定(十五章) 1天 9、复习小结 0.5天 10、考试(笔试:填空、选择、问答、计算设计题) 0.5天 二、使用教材 《爆破设计与施工》中国爆协汪旭光主编、2015版(15章、782页121.9万字) 三、教学时间:5天(40学时) 具体教学课程安排见《课程表》 四、任课教师: 尹成祥、毕延华等 五、教学目的 1、提高爆破基础理论知识和爆破设计施工技能;

2、提高爆破工程行业管理水平和法律法规意识; 3、解决爆破施工作业疑难问题,确保爆破工程施工效果和施工安全; 4、复训学习情况存档、备案,为办理个人爆破作业证件许可、审核提供依据;亦为爆破作业证件升级打基础。 六、教学要求 1、珍惜这次爆破技术人员复训学习机会 95年全国第一次举办爆破技术人员作业证: 2、严格遵守培训班各项规章制度; 3、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纪律,按时到课; 4、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编制:尹成祥 2016-12-1

第二章爆炸与炸药的基本理论 (教材10p)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爆炸及其分类 (一)爆炸 物质或物体在外界作用下,瞬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并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能量的的现象。 如:锅炉爆炸、热水瓶爆炸、轮胎爆炸、炸药爆炸、鞭炮爆炸等。 (二)爆炸的分类 1、物理爆炸 爆炸后物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内部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 如车胎、水瓶、压力罐、雷电等 2、化学爆炸 爆炸后不但物质的物理形状发生变化,其内部分子结构也发生变化,并生成其它物质。 炸药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3、核爆炸 由核炸药的原子核发生烈变或聚变的连锁反应,并在瞬间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称为核爆炸。如u235,u238、氚、氘的爆炸等。 二、炸药及其爆炸特征(3个基本条件)

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的基本原理由燃烧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可以得知,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1.冷却灭火: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作用。 2.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 3.隔离灭火: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 4.化学抑制灭火: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 灭火的基本方法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人们长期同火灾作斗争实践经验,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

一、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进行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最常用方法。二氧化碳的冷却效果也很好。 在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扑灭火灾外,还经常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及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 二、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已着火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如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等。 三、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是根据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的房间、地下室、船舱内的火灾。 四、抑制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目前被认为效果较好、使用较广的抑制灭火剂是囱代烷灭火剂(如1211、1301)。 但囱代烷灭火剂对环境有一定污染,国际环境卫生组织已限制使用。 此外,近年发展起来的干粉灭火剂,也有认为是属抑制法灭火剂之一,而

矿山爆炸基本理论(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矿山爆炸基本理论(标准版)

矿山爆炸基本理论(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矿山爆破采用的是工业炸药,使其爆炸以破碎、压实、疏松被爆物体,属化学爆炸。形成化学爆炸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爆炸反映过程必须放出大量的热能;化学反应过程必须是高速的;化学反应过程应能生成大量的气体产物;反应能自行传播。 炸药化学反应有热分解、燃烧、爆炸、爆轰等4种基本形式。这四种基本形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可以控制外界条件,按需要来“驾驭”炸药的化学反应。 炸药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炸药分解反应自行加速而转为爆炸,这一温度称为爆发点,炸药分解反应开始自行加速到爆炸所经历的时间叫爆发延滞期。炸药在明火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火焰感度。火焰感度用上限距离和下限距离表示,上限距离是利用导火索点燃装入加强帽中的0.05g炸药,100%发火的最大距离,下限距离是100%不发火的最小距离。炸药在机械撞击下能发生爆炸,其难易程度用其撞击感度表示。在机械摩擦条件下,炸药发生爆炸的难

燃烧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燃烧热力学 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第三章燃烧物理系 第四章着火(自然与引燃) 第五章预混合气体燃烧火焰 第六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 第七章气体燃料的喷射与燃烧 第八章固体燃料的燃烧 课程实验 考试说明 课程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 依托大纲,参考教材 70%考卷,30%平时 题型:填空、(判断、)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图解分析 考试时间:6月9日下午或晚上 第一章 1 2 3.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化合物的构成元素在标准状态下(25℃,0.1MPa)。定温——定容或者定温定压;经化合反应生成一个mol的该化合物的焓的增量(KJ/mol) 所有元素在标准状态下的标准生成焓均为零。 4.反应焓(**) 在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条件下,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焓差为该反应物的反应焓(KJ)。 5.反应焓的计算(**) 6.燃烧焓(**) 单位质量的燃料(不包括氧化剂)在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条件下,燃烧反应时的反应焓之值(KJ/Kg)。 7.燃料热值(**) 燃料热值有高热值与低热值之分,相差一个燃烧产物中的水的汽化潜热。 8.平衡常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和相互间的关系(**) 按浓度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以分压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以体积百分比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 9.反应度λ(**)

表示系统达到平衡时反应物能有效变为产物的程度 10.Gibbs函数的定义 自由焓,为状态参数。g=h-Ts 11.Helmholtz函数 自由能f 12.焓与生成焓仅是温度的单一函数,而自由焓与P、T有关。 ) 13.过量空气系数(**)(?a=m a m ast 燃烧1Kg燃料,实际提供空气量/理论所需空气量。 14.当量比(?=!#@¥%!@) C——实际浓度,Cst——理论浓度 15.浓度(空燃比)(C=#@¥) 一定体积混合气体中的燃料重量/空气重量 16.化学计量浓度 ?a=1时的浓度 17.绝热火焰温度的求解方法,尤其是考虑化学平衡时的计算方法(**)(附图) 首先分别根据平衡常数Kp和能量守恒方程得到的反应度λ和绝热火焰温度T f的关系,然后采用迭代法计算得到T f 18.绝热燃烧火焰计算程序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1.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机理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科学。(*) 2.燃烧机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有:燃烧的反应机构,反应速度,反应程度,燃烧产物的生成机理等 3.净反应速度(*)(公式见书本) 消耗速度与生成速度的代数和。 4.反应级数n 一般碳氢燃料n=1.7~2.2≈2 5.Arrhenius定律 A-频率因子(分子间碰撞的频率);E-活化能;T-温度 ? 比反应速度k n=Ae?E RT 6.分子碰撞理论与Arrhenius定律属热爆燃理论 7.热爆燃理论(**) 反应物在一定温度的反应系统中,分子碰撞使部分分子完成放热反应,放出的燃烧热提高反应系统中的温度,从而加速反应速度。反应系统处于一种正反馈的加热、加速反应过程。当反应速度趋于无穷大,就产生爆炸。这种由于反应热量聚集的加速反应乃至燃烧爆炸的理论称为热爆燃理论。 8.热爆燃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炸药与爆炸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本章小结 本章集中介绍了与炸药爆炸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这些内容是后续章节的基础。现将其中的要点归纳如下: 1.炸药发生化学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炸药爆炸的三要素,炸药的分类。炸药、单质炸药、混合炸药、起爆药、猛炸药和炸药爆炸的概念。 2.炸药氧平衡的概念极其计算方法。爆热、爆温、爆容、爆炸压力的概念。 3.波、横波、纵波、音波、压缩波、稀疏波、冲击波的概念。冲击波的基本特性。 4.爆轰波、爆轰压力、爆轰温度的概念和爆轰波的结构。凝聚炸药的爆轰反应机理。 5.炸药的使用感度、危险感度、热感度、爆发点、机械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起爆感度和雷管感度的概念。炸药的物理状态和装药条件对炸药感度的影响。 6.炸药的热点起爆理论,爆炸物直接作用于炸药的起爆机理。 7.炸药的爆速、影响爆速的主要因素、爆速的测定方法。作功能力、猛度、殉爆距离的概念及其试验测定方法。炸药的理想爆速、临界爆速、极限直径、临界直径、最佳密度、临界密度的概念。 8.沟槽效应,产生沟槽效应的机理,消除沟槽效应的措施。 9.聚能效应及其应用。 复习题 1.计算硝化甘油和梯恩梯的氧平衡。 2.在铵油炸药中(硝酸铵与柴油的混合炸药),假如 4%木粉作疏松剂,试按零氧平衡设计炸药配方。 3?已知凝聚炸药的绝热指数 K值一般取为3,试推导计算凝聚炸药爆轰波参数

的方程式。 4?已测得某种岩石铵梯炸药的密度 0 1.0g/cm,爆速D=3750m/s。经计算得到其爆温 T b 2592 C。试求这种炸药的其余各项爆轰波参数u H、P H、 H、c H和T H。 5?如果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爆炸压力P,则存在关系P 0(K 1)Q v。试证明:爆轰压力近似等于爆炸压力的2倍。 6?试推导实验测定炸药爆速的导爆索法中计算爆速的公式。 3

燃烧爆炸理论与技术

可燃液体的燃烧,实质上是燃烧可燃液体蒸发出来的蒸气,所以叫蒸发燃烧。 对于难挥发的可燃液体,其受热后分解出可燃性气体,然后这些可燃性气体进行燃烧,这种燃烧形式称为分解燃烧。 可燃固体的燃烧可分为简单可燃固体、高熔点可燃固体、低熔点可燃固体和复杂的可燃固体燃烧等四种情况。 固体碳和铝、镍、铁等金属熔点较高,在热源作用下不氧化也不分解,它们的燃烧发生在空气和固体表面接触的部位,能产生红热的表面,但不产生火焰,燃烧的速度和固体表面的大小有关。这种燃烧形式称为表面燃烧。 闪点的影响因素 同系物液体的闪点随着相对分子量、相对密度、沸点的增加和蒸汽压的降低而增高。 同类组分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由烃类的同系物组成,其闪点随着馏分的增高而增高。异构体的闪点低于正构体。 能溶于水的易燃液体,闪点随浓度的降低而增高。 油漆类液体的闪点取决于油漆中所含溶剂的闪点。 两种可燃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 易燃气体:a)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类占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b) 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的体积分数至少为12%的气体。 非易燃无毒气体:在20℃压力不低于280 kPa条件下运输或以冷冻液体状态运输的气体(窒息性气体、氧化性气体、不属于其他项别的气体) 易燃液体: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0.5℃,或其开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5.6℃)时放出易燃蒸气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是在溶液或悬浮液中含有固体的液体。 氧化性物质:本身不一定可燃,但通常因放出氧或起氧化反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有机过氧化物: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该物质为热不稳定物质,可能发生放热的自加速分解。该类物质还可能具有以下一种或数种性质:a) 可能发生爆炸性分解;b) 迅速燃烧;c) 对碰撞或摩擦敏感;d) 与其他物质起危险反应。e) 损害眼睛 毒性物质: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 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200 mg/kg,液体ld50≤500 mg/kg;经皮肤接触24 h,半数致死量ld50≤1 000 mg/kg;粉尘、烟雾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10 mg/L的固体或液体 染性物质:含有病原体的物质,包括生物制品、诊断样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介,如病毒蛋白等。 放射性物质:含有放射性核素且其放射性活度浓度和总活度都分别超过GB 11806规定的限值的物质,放射性比活>7.4×104Bq/kg 腐蚀性物质:通过化学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或在渗漏时会严重损害甚至毁坏其他货物或运载工具的物质。 腐蚀性物质包含与完好皮肤组织接触不超过4 h,在14 d的观察期中发现引起皮肤全厚度损毁,或在温度55℃时,对s235jr+cr型或类似型号钢或无覆盖层铝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 mm/a的物质。 热冲量起爆:加热或局部引燃炸药不稳定燃烧(加速) 爆轰---DDT过程DDT过程的长短与炸药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装药直径,密度,外界压力,初温,外界强度有关。 机械冲量起爆:机械冲击的作用形式:撞击、摩檫。机械冲击“热点”或活化中心热点扩张(低速燃烧)爆轰 爆轰能否传播下去,取决于第一层受冲击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大小,如果能激发下一层

燃烧与爆炸理论及分析

目录 燃烧与爆炸理论及分析 (2) 1. 引言 (2) 2. 可燃物的种类及热特性 (2) 2.1 可燃物的种类 (2) 2.2可燃物的热特性 (3) 3. 燃烧理论 (6) 3.1 燃烧的条件 (6) 3.2 着火形式 (6) 3.3 着火理论 (7) 3.4灭火分析 (14) 4. 爆炸理论 (18) 4.1 爆炸种类及影响 (18) 4.2 化学爆炸的条件 (21) 4.3 防控技术 (23) 5. 结论 (24) 1

燃烧与爆炸理论及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当前主要的燃烧及爆炸理论。首先介绍了燃烧条件、着火形式以及具体的燃烧理论,然后对四种燃烧理论分别进行了灭火分析。然后阐述了爆炸的种类、爆炸条件过程及防控技术。最后对本文的内容作了总结,并且通过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燃烧理论;爆炸理论;防控技术。 1. 引言 火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燃烧现象。爆炸(化学)是一种快速的燃烧,为了科学合理地预防控制火灾及爆炸(化学),应当对燃烧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之间发生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要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需要提供一定的外加能量,反应的结果则会放出大量的热能。燃烧前后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可以要据物质与能量守恒定律确定。 2. 可燃物的种类及热特性 2.1 可燃物的种类 可燃物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形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氢气(H2)、一氧化碳(CO)等为常见的可燃气体,汽油、酒精等为常见的可燃液体,煤、高分子聚合物等为常见的可燃固体。可燃物之所以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包含有一定的可燃元素。主要是碳(C)、氢(H)、硫(S)、磷(P)等。碳是大多数可燃物的主要可燃成分,它的多少基本上决定了可燃物发热量的大小。碳的发热量为 3.35×107J/kg,氢的发热量为1.42×108J/kg,是碳的4 倍多。了解可燃元素及由其构成的各类可燃化合物的燃烧特性可定量计算燃烧过程中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有些元素发生燃烧后可以生成完全燃烧产物,也可生成不完全燃烧产物,不完全 2

南京工业大学 燃烧与爆炸理论 试题1

南京工业大学燃烧与爆炸理论试题(B)卷(闭)
2009--2010 学年第 1 学期班级
题号得分一二三四
使用班级
安全工程0601、0602 姓名
总分
学号
一、填空题(共30 个空,每空1 分,共30 分)
1. 加压气体和/或液体由泄漏口释放到非受限空间(自由空间)并立即被点燃,就会形成火灾。、放出大量的热和、和残余灰/炭区三部分。。。
2. 化学爆炸三要素分别是3. 阴燃的结构包括 4. BLEVE 是指
5. 爆炸属于一种特殊的燃烧形式,但爆炸又不同于燃烧,其主要区别在于爆炸的远远大于燃烧。6. 根据燃烧过程的不同可以把可燃固体的燃烧分为表面燃烧、燃烧和四种。的热自燃过程。和两种类型。燃烧、分解
7. 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适用于解释8. 火焰在预混气中的传播形式分为
9. 在经审查批准可以在禁火区动火后,动火前必须进行动火分析,一般不要早于动火前浓度小于分钟。化工企业的动火标准是,爆炸下限小于4%的,动火地点可燃物为合格,爆炸下限大于4%的,则现场可燃物含量小于为合格。
10. 固体材料之所以能够发生阴燃,主要是这种物质在受热分解后能够形成,它可以积蓄热量,使燃烧持续下去。11. 在爆炸性物质的处理过程中,如果其中含有微小气泡时,有可能会受到导致意想不到的爆炸事故。12. 灭火剂要具有的导热系数和的热容的原因。原理设计的。
13. 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是根据
14. 物质温度虽已达到理论上的自燃点,但并不立即着火,而要经过若干时间才会出
南京工业大学
第 1 页共 3 页
现火焰,这段时间称为

15. 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爆炸性物质按它们的物态共分为三大类,分别是Ⅰ类:矿井甲烷;Ⅱ类:工厂爆炸性气体、蒸气和薄雾;Ⅲ类:。
16. 可燃性图表中的可燃性区域与氧气轴的交点所对应的燃料气的浓度代表分别是、化学剂量浓度线和。可燃性图表中三条很重要的直线的。。是不适
17. 衡量爆炸强度强弱的指标是
18. 真空惰化对容器来说是最普通的惰化过程,但这一过程对于用的。19. 容器体积对爆炸的20. “三次方定律”的作用是没有影响,但对
影响很大。

二、简答题(每题5 分,共25 分)
1. 什么是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并以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为例进行说明。
2. 简述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和扩散理论。 3. 简述原油沸溢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4. 简述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5. 生产过程中易于形成高静电电位的单元操作有哪些?
三、分析题(15 分)
1.在进行闪点测量时,试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实验的测量结果?
四、计算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1. 某混合物中各组分所占体积百分比以及燃烧极限如下表,试判断如果存在引燃源,该混合气能否爆炸?
南京工业大学
第 2 页共3 页
表1 混合气体的组成及其燃烧极限物质乙烷甲烷乙烯空气体积百分比,% 0.8 2.0 0.5 96.7 LFL,% 1.1 5.0 2.7 UFL,% 7.5 16 36.0
2. 使用真空惰化技术将100m3 容器内的氧气浓度降低至1ppm。计算需要惰化的次数和所需要的氮气数量。温度为25℃,容器刚开始是在周围环境条件下充入空气,使用真空泵达到20mmHg 的绝对压力,随后真空被纯氮气消除,直到压力恢复至 1 个绝对大气压。
南京工业大学
第 3 页共 3 页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大纲及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理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mbustion & Explosion Theory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热工学 教学目的: 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燃烧与爆炸基础理论,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使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 教学要求: (1)掌握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理论; (2)掌握燃烧三角形、燃烧四面体以及化学爆炸三要素; (3)掌握不同燃烧和爆炸形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掌握计算液体闪点、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的计算方法; (5)掌握并运用可燃性图表进行工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化工生产的特点 2.事故的分类及特征 3.事故致因理论 4.事故的预防 基本要求: 掌握事故的特征,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以及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熟悉化工生产的特点、轨迹交叉论及能量转移论;了解安全工程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及事故预防的“3E”措施。 重点: 事故的特征、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及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 第二章燃烧基本理论 1.火三角及燃烧条件 2.燃烧的形式及种类 3.燃烧极限的计算 4.热自燃理论 5.燃烧机理 6.可燃气体的燃烧 7.可燃液体的燃烧

8.可燃固体的燃烧 基本要求: 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及燃烧机理,燃烧形式及燃烧过程,气、液、固燃烧特点及基本理论;掌握燃烧极限的计算方法和可燃性图表的使用;熟悉燃烧的过程及种类;熟悉热自燃理论。 重点: 燃烧三角形、燃烧四面体、燃烧条件及燃烧机理。 火焰在预混气中的传播形式及特点、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及扩散理论、重质油品的沸溢及喷溅、阴燃结构及发生条件。 燃烧极限的计算。 难点: 热自燃理论。 第三章爆炸基本理论 1.爆炸及其分类 2.爆轰 3.粉尘爆炸 4.喷雾爆炸 5.蒸气云爆炸 6.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7.爆炸温度与压力 8.爆炸强度 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爆炸形式发生的条件、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掌握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熟悉燃烧与爆炸的区别;了解爆炸的定义及其分类,了解爆轰的形成过程。 重点: 各种爆炸形式发生的条件、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爆轰波与普通冲击波的区别。 燃烧与爆炸的区别。 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的计算。 难点: 爆轰的形成过程以及爆轰波与普通冲击波的区别。 BLEVE的发生机理。 第四章防火防爆技术 1.静电的预防 2.火灾及爆炸蔓延的控制 基本要求: 掌握静电引起火灾爆炸必须具备的条件;熟悉静电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静电积聚的影响因素;了解静电的产生。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 1、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物、助燃物、一定的温度。 2、燃烧热:1mol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 3、闪点: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火源时产生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4、自燃点: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 5、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蒸汽压等于大气压时的温度)。 6、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7、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8、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9、熔点: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二、简答题 1、燃烧的“氧学说”? 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在普利特利发现氧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做了大量实验,于1777年提出了燃烧的氧学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光和热。拉瓦锡指出,物质里根本不存在一种所谓燃烧素的成分。燃烧氧学说的建立是对燃烧科学的一大贡献,它宣告了燃烧素学说的破灭。 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 气体燃烧有两种形式,一是扩散燃烧;二是动力燃烧。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这种燃烧就叫扩散燃烧(或称稳定燃烧)。如使用石油液化气罐烧饭就是扩散燃烧。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之前就已混合,遇到着火源立即爆炸,形成燃烧,这种燃烧就叫动力燃烧。 3、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 由于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形成了其他物质并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三类。

第六章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 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 1. 阿累尼乌斯定律:0exp(/)k k E RT =- k 0──频率因子,表征反应物质分子碰撞的总次数; E──活化能,使分子接近和破坏反应分子化学键所必须消耗的能量,也就是发生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也是不同的; T──热力学温度,K ; R──通用气体常数,。 2. 煤燃烧过程的四个阶段: 1) 预热干燥阶段:水分蒸发,吸热过程,温度<200℃; 2) 挥发分析出并着火阶段: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吸热,热分解,分解出一种混合可燃气体,及挥发分。挥发分一经析出,便马上着火,开始放热,温度>200℃~300℃; 3) 燃烧阶段:挥发分和焦炭的燃烧,大量放热,温度急剧上升; 4) 燃烬阶段:焦炭燃尽成灰渣。 3. 碳的多相燃烧过程: 1) 参与燃烧反应的气体分子(氧)向碳粒表面的转移与扩散; 2) 气体分子(氧)被吸附在碳粒表面上; 3)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氧)在碳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燃烧产物; 4) 燃烧产物从碳表面上解吸附; 5) 燃烧产物离开碳表面,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吸附与解吸附最快;扩散与化学反应最慢,但最主要。因此,碳的多相燃烧速度决定于氧向碳粒表面的扩散速度和氧与碳粒的化学反应速度中速度最慢的一个。 4. 多相燃烧反应的燃烧区域 在碳的多相燃烧中,多相化学反应速度,用气相O 2消耗速度w 1表示化学反应速度: 1f w kC = 燃烧化学反应速度也可用氧向碳粒表面扩散速度表示:() 20f w C C β=-

式中:f C —— 碳粒表面上氧的浓度,kg/m 2;0C —— 周围介质中氧的浓度, kg/m 2; k —— 化学反应速度常数;β —— 扩散速度常数。 燃烧过程稳定时,氧气扩散速度等于氧气消耗速度: w1 = w2 = w 经推到:0n 0k w C k C k ββ==+ 1) 动力燃烧区域:在燃烧过程中,当燃烧反应温度不高时,化学反应速度不快,此时氧的 供应速度远大于化学反应中氧的消耗速度,亦即扩散能力远大于化学反应能力,即β >> k 。这时燃烧工况所处区域称为动力燃烧区域。 特征及措施: ① 碳粒表面氧浓度基本上等于周围介质中氧浓度:f C = 0C ② 燃烧反应速度w = k 0C ③ 燃烧反应速度决定于化学反应速度,与扩散速度无关; ④ 燃烧温度不高,提高温度是强化燃烧的有效措施。 2) 扩散燃烧区域:如果影响燃烧过程进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扩散,也就是说,此时燃烧反 应的温度已经很高,化学反应能力远大于扩散能力,即k >> β时,这时的燃烧区域称为扩散燃烧区域。 特征及措施: ①碳粒表面氧浓度基本上等于零: f C = 0 ②燃烧反应速度w =β0C ③燃烧反应速度决定于扩散速度,反应速度常数与T 无关,燃烧反应速度与T 关系不大,强化措施↑β,加大风速,加强碳粒与氧的扰动混合。 ④燃烧温度很高,>>环境温度 3) 过渡燃烧区域:实际情况大部分是该区域,T 适中。提高温度&加大风速,加强碳粒与 氧的扰动混合同样重要。 4) 判断:f C /0C ,谢苗诺夫准则: β/k = SM ;上述三种不同的燃烧区域并不是固定不 变的,而是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移。

矿山爆炸基本理论(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矿山爆炸基本理论(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矿山爆炸基本理论(新编版) 矿山爆破采用的是工业炸药,使其爆炸以破碎、压实、疏松被爆物体,属化学爆炸。形成化学爆炸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爆炸反映过程必须放出大量的热能;化学反应过程必须是高速的;化学反应过程应能生成大量的气体产物;反应能自行传播。 炸药化学反应有热分解、燃烧、爆炸、爆轰等4种基本形式。这四种基本形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可以控制外界条件,按需要来“驾驭”炸药的化学反应。 炸药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炸药分解反应自行加速而转为爆炸,这一温度称为爆发点,炸药分解反应开始自行加速到爆炸所经历的时间叫爆发延滞期。炸药在明火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火焰感度。火焰感度用上限距离和下限距离表示,上限距离是利用导火索点燃装入加强帽中的0.05g炸药,100%发火的最大距离,下限距离是100%不发火的最小距离。炸药在机械撞击下能发

生爆炸,其难易程度用其撞击感度表示。在机械摩擦条件下,炸药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摩擦感度。一种炸药在其它炸药爆炸作用下引起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爆轰感度。炸药在静电火花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叫炸药的静电感度。炸药的物理状态与晶体形态、装药密度、炸药结晶的大小、温度、惰性杂质的掺入与否等多种因素对炸药的感度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炸药由C、H、O、N等四种元素组成。爆炸后,这几种元素重新组合,生成CO2、H2O、N2,没有多余的氧元素将氮氧化,也不会因氧元素不够而生成CO时,这种炸药爆炸时放热量最大,称为零氧平衡。炸药爆炸后,有多余的氧将氮氧化出现氮氧化合物时,称为正氧平衡,氧元素不够而出现CO时,称负氧平衡。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烧结过程的理论基础

烧结过程的理论基础 烧结就是将矿粉、熔剂和燃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加,均匀的混合,借助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部分原料熔化或软化,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并形成一定量的液相,在冷却时相互粘结成块的过程。 一、烧结过程的基本原理 近代烧结生产是一种抽风烧结过程,将矿粉、燃料、熔剂等配以适量的水分,铺在烧结机的炉篦上,点火后用一定负压抽风,使烧结过程自上而下进行。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正在烧结过程的台车进行断面分析,发现沿料层高度由上向下有五个带,分别为烧结矿带、燃烧带、预热带、干燥带和过湿带。 当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带式抽风烧结,代表性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3—1所示。 1、烧结五带的特征 (1)烧结矿带 在点燃后的烧结料中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的作用下,混合料熔融成液相,随着高负压抽风作用和燃烧层的下移,导致冷空气从烧结矿带通过,物料温度逐渐降低,熔融的液相被冷却凝固成网孔状的固体,这就是烧结矿带。 此带主要反应是液相凝结、矿物析晶、预热空气,此带表层强度较差,一般是返矿的主要来源。

(2)燃烧带 该带温度可达1350~1600度,此处混合料软化、熔融及液相生成,发生异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该层厚度为15~50mm 。此 高炉灰轧钢皮 碎焦无烟煤 (25~0mm ) 石灰石白云石 精矿富矿粉

烟道灰 排出废气 (热烧结矿)冷烧结矿 图3—1 烧结生产一般工艺流程图 带对烧结产量及质量影响很大。该带过宽会影响料层透气性,导致产量低。该带过窄,烧结温度低,液相量不足,烧结矿粘结不好,导致烧结矿强度低。燃烧带宽窄主要受物料特性、燃料粒度及抽风量的影响。 (3)预热带 该带主要使下部料层加热到燃料的着火温度。一般温度为400~800度。 该带主要反应是烧结料中的结晶水及部分碳酸盐、硫酸盐分解,磁铁矿进行还原以及组分间的固相反应等。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 第二章燃烧基本原理 1、燃烧得定义、充分条件及极限值。 2、灭火得四种方法. 3、火灾得危险性。 4、闪燃、着火、自燃得定义. 5、自燃得分类,会举例说明。 6、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式反应理论。链式反应理论得历程、分类,会举例说明。 7、气体燃烧得分类。 8、气体燃烧速度(火焰传播速度)得影响因素.浓度、管径、点火位置。 9、原油火灾中得沸溢现象:宽沸程、热波、乳化水。 10、固体燃烧得分类: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阴燃。 11、阴燃得定义 第三章爆炸基本原理 1、温度对爆炸极限得影响。 2、爆炸危险性得来源。 3、压力对爆炸极限得影响。 4、其她因素对爆炸极限得影响. 5、爆炸极限得计算。1)根据C0估算爆炸极限;2)多组分可燃混合气得爆炸极限;3)含惰性气体得多组分可燃混合气得爆炸极限。 例题1 已知某混合气中含甲烷5%,含乙烷8%,含空气87%,问该混合气有否爆炸危险性? 例题2已知某混合气得组成及各气体得爆炸极限见下表,求该混合气得爆炸极限。

炸危险性。 6 式);压力波形状、峰值及持续时间、破坏方式。 7、粉尘爆炸得机理。与气体可燃物相比得爆炸极限、点火能.粉尘层与粉尘云。三次方定律.二次爆炸得原因。水对粉尘危险性得影响. 8、BLEVE得形成过程。 9、喷雾得危险性。 10、爆炸最大压力与温度得计算。 第四章可燃物质得危险特性 1、闪点测量得影响因素。 2、闪点、燃点、自燃点得数值对比关系。 3、闪点、燃点、自燃点与物质结构得关系. 4、氧指数得定义。 5、最大安全间隙 6、预混气体得火焰传播理论:正常火焰传播与爆轰. 7、层流火焰传播理论中对灭火剂得要求:低得导热系数与高热容. 8、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得适用体系。 9、着火感应期得概念. 10、火焰传播得热理论与扩散理论。

燃烧与爆炸理论A

南京工业大学燃烧与爆炸理论试题(A)卷(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使用班级 安全工程0601,0602 班级学号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燃烧四面体包括可燃物、、点火源和。 2. 阴燃与有焰燃烧的区别是,与无焰燃烧的区别是。 3.安全液封一般安装在与生产设备或气柜之间。一般用作为阻火介质。 4. 发生阴燃的内部条件是:可燃物必须是受热分解后能产生的固体物质。 5.我们通常用来衡量爆炸强度的尺度的参数是。 6. 根据燃烧四面体,人们提出了四种灭火方法,它们分别是隔离法、、冷 却法和。 7. 根据燃烧过程的不同可以把可燃气体的燃烧分为预混燃烧和燃烧两种。 8. 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适用于解释的热自燃过程。 9. 火焰在预混气中的传播形式分为和两种类型。 10. 爆炸防护的方法主要有、和。 11. 对于疏水性粉尘,水的存在会其爆炸危险性;对于导电性不良的粉尘, 由于缺水而处于干燥状态时会其爆炸危险性。 12. 在爆炸性物质的处理过程中,如果其中含有微小气泡时,有可能会受到 导致意想不到的爆炸事故。 13. BLEVE是指。 14. 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是根据原理设计的。 15. 物质温度虽已达到理论上的自燃点,但并不立即着火,而要经过若干时间才会出 现火焰,这段时间称为。 16. 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爆炸性物质按它们的物

态共分为三大类,分别是Ⅰ类:矿井甲烷;Ⅱ类:工厂爆炸性气体、蒸气和薄雾; Ⅲ类:。 17. 连接可燃性图表中的任意两点A(代表混合气A)和B(代表混合气B),那么沿 直线AB从点A到点B的过程代表着化工操作中 的过程。 18. 采用开杯闪点测定仪测得的闪点要比采用闭杯闪点测定仪测得的闪点的值要偏 。 19. 惰化可分为真空惰化、压力惰化、真空-压力联合惰化、惰化以及 惰化五种类型。 20. 带电体上静电电量泄漏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其值越大,说明其危险性越。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什么是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并以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为例进行说明。 2. 简述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和扩散理论。 3. 解释原油在燃烧过程中发生沸溢现象的原因。 4. 简述阴燃向有焰燃烧转变的本质。 5. 简述粉尘爆炸的机理。 三、作图题(10分) 1.已知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5—15%,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5—60%,甲烷的LOC为10%,请通过做图估算甲烷的可燃性区域(写出画图步骤)。 四、分析题(15分) 1.在化工生产中预防静电事故的措施有哪些?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某干馏气体中的成分为C n H m,CH4,CO,H2,CO2和N2。每种气体成分的组成和

《燃烧与爆炸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燃烧与爆炸理论/Theory of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学时:68 学分:4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化工、机械、环境类相关专业 开课单位: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安全工程系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燃烧与爆炸理论》是“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火,可促进人类进步、给人类带来文明,但也能给人类造成灾难。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各种火灾与爆炸不知要毁掉多少的生命财产。因此,为了预防与减少因火灾与爆炸造成的生命与资源的损失,研究、了解燃烧与爆炸理论很有必要。课程目的是: 1、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安全工程与危险性评价、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安全管理学等相关课程)奠定必备的基础。 2、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燃烧与爆炸理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具备对一般的化工、矿山安全生产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工程应用三个方面掌握的重点是: 基本知识: 燃烧理论 爆炸理论 爆炸参数的计算 燃烧、爆炸物理参数的测定 燃烧、爆炸的预防 灭火及灭火设施 使学生了解气体燃烧与爆炸、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燃烧、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自燃物的热自燃与热爆炸及其它类型的燃烧与爆炸基理,让学生撑握防火防爆技术。 基本方法: 教学、实验、实习、科研 工程应用: 火灾与爆炸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火灾与爆炸危险的预防 安全效益评价 防火防爆设计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崔克清燃烧爆炸理论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教学参考书: 2、冯肇瑞杨有启化工安全技术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3、张应立张莉工业企业防火防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