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2021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优质创新说课稿

新(2021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优质创新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优质

创新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2021年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计量时间”,以研究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问题为主要内容。本单元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第1课主要让学生简要了解一些古代计时方法,然后开展“一炷香”时间的研究,从而为后续整个单元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第1课“时间在流逝”,作为单元起始课,一开始就提出了单元研究主题“在时钟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之后通过对日晷等的介绍,简要了解一些古代计时方法,然后开展“一炷香”时间的研究。这项研究为后续整个单元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观测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变化(如一段香的燃烧,1毫升水的流动,摆摆动10次等)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来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实例的探究、研讨活动,引导学

生慢慢进入探索计时工具的状态:产生研究计时方法的探索渴望,初步掌握研究计时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计时。

(2)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2.科学探究:

(1)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2)能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3)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2.难点:能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四、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事物。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几点放学?学生每天都在和时间打交道。但是要问“时间”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就不那么好回答了。因此,本课教学内容既熟悉又陌生,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教学。总体相对不难。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秒表、香、火柴、记号笔、实验记录表。(可按组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古人用天体(如太阳、月亮)运动计时的图文或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三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使师生不必再去识别过程,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理解活动的意义以及注重它们的联结上来。

(一)问题聚焦

这一板块以谈话的形式展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教师讲述、提问的方式直接将话题聚焦到“在钟表发明之前,大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这一主要问题上来,引导学生迅速进人思考研究该问题的状态。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师:当我们吃饭、睡觉、学习、做游戏的时候,时间在一分一秒悄悄地流逝。如今,我们只需看一眼钟表就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师板书课题:时间在流逝

(二)探索活动

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

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活动一:说说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能根据哪些自然现象去判断时间。

1.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可以用来判断时间的自然现象的图片:如日影、公鸡报晓、语文课上的《花钟》等。

2.生认真观察、阅读、交流相关的现象。

3.学生简述如何利用这些现象来判断时间。

活动二:搜集、阅读资料,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

1.生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补充介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等资料:古观象台、圭表。

活动三: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1.实验目的:探究燃香的长度变化是不是匀速的。

2.实验材料:

秒表、香、火柴、记号笔、实验记录表。

3.实验操作方法:

(1)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2)燃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4.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5.师生分析实验结果。

(1)生思考问题:①燃香粗细均匀情况影响实验目的吗?②如果有

风吹等外在干扰因素,实验目的达到吗?

(2)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粗细均匀,没有风吹等外在干扰因素),燃香的长度变化基本是匀速的,从而可以用于粗略的计时。

(三)研讨

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本课主要研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第二个问题,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其中第一个问题一般安排在第二项探索活动中。在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和事例之后,组织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讨论:“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第二个问题是在探索活动3完成后进行的,既可以作为对学生之前探究燃香钟活动是否有效的检验,也可以看成对燃香钟的拓展。研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发现来分析蜡烛的变化,同时注意两者(燃香和蜡烛)的相似处与不同点。学过的知识和探究发现得来的认识,要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也是这项研讨给学生的重要启示。

三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

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新(2021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优质创新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优质 创新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2021年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计量时间”,以研究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问题为主要内容。本单元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第1课主要让学生简要了解一些古代计时方法,然后开展“一炷香”时间的研究,从而为后续整个单元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第1课“时间在流逝”,作为单元起始课,一开始就提出了单元研究主题“在时钟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之后通过对日晷等的介绍,简要了解一些古代计时方法,然后开展“一炷香”时间的研究。这项研究为后续整个单元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观测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变化(如一段香的燃烧,1毫升水的流动,摆摆动10次等)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来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实例的探究、研讨活动,引导学

生慢慢进入探索计时工具的状态:产生研究计时方法的探索渴望,初步掌握研究计时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计时。 (2)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2.科学探究: (1)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2)能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3)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2.难点:能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四、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事物。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几点放学?学生每天都在和时间打交道。但是要问“时间”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就不那么好回答了。因此,本课教学内容既熟悉又陌生,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教学。总体相对不难。

2020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全单元教案(共7课,2017版新教材)

【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全单元教案 目录

2017教科版新教材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3.1《时间在流逝》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古代的劳动人民利用天体的运行规律来计算时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量时间。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收集古人各种不同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全班交流;能观测并记录圭表的相关数据。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不同时代的不同计时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人民的计时方法与发明的计时工具。 教学难点: 实验研究日晷、圭表的科学原理。 课前准备: PPT课件、日晷模型、圭表模型、燃香、手电筒、金属棒、硬纸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谜题:

看不见,摸不着,不长脚,跑得快,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来。 上课时,它在我们专心致志的听讲中不知不觉地过去。 玩耍时,它在我们兴高采烈的游戏中悄悄溜走。 吃饭时,它在我们的饭碗里过去。 睡觉时,它随着我们的美梦一去不复返。 谜底:时间 时间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过去,在我们身边流逝—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现代和古代人们怎么知道时间 把学生的手表、电话手表全部借走几种放置,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无法通过手表知道时间。 同学们,不看钟表,你能估计一下现在几点钟吗?并说出你的理由。(预设:太阳的高低、这节课的上课时间) 同学们,现在我们想要知道时间很方便,抬手看看手表就知道了,还能准确的计算到几时几分几秒。那么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没有钟表,他们是怎么来估计时间的呢? 小组讨论古代是如何计算时间的,并汇报交流成果。 预设:日晷、沙漏、水钟、华表等。 三、活动二:认识圭表、日晷 现在的科技更加发达,人们可以通过钟表来知道时间。古代的人们也很聪明,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知道时间,(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新教科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全部知识点复习整理

新教科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全部知识点复习整理 科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整理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基础知识梳理(共7课时) 1.时间在流逝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用日影来计时 (1)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 (2)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根据晷面上晷针的日影角度,人们就可以确定时刻。 3.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1)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 (2)燃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3)注意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4)燃香工夫记录表。 燃香的长度 测量的时间 我的发现 4.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 四分之一 15分钟 二分之一 30分钟 四分之三 45分钟 一整支 60分钟 同一根香,燃烧不异长度所用的工夫相等 2.用水计量工夫 1.观察水流的速度:把一个透明塑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缓流出。仔细观察发现:水流的速度不是均匀的。水流速度随着水位的降

低而变慢。但对同一个,我们控制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时,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相同。 2.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 (1)用瓶子(无底、瓶盖带孔)装200毫升水,用量杯接住从瓶中流出的水。测量量杯内的水积聚到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2)实验记录水流量 50毫升 100毫升 150毫升 所需工夫(秒 91 198 327 水流量 第1个50毫升 第2个50毫升 第3个50毫升 所需时间(秒) 91

编辑--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1课时间在流逝 【备课时间】: 【教材分析】:内容共两页,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现在几点了“现在几点钟?”一听到这个问题,大家都会下意识地去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挂在墙上的钟。可是,如果不看时钟或手表,我们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教科书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教科书中的插图是一群学生在操场上观察太阳的变化,提示学生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对现在的时间进行估计。除了根据太阳可以估计时间,还可以根据什么估计时间?估计活动后再对照手表,我们根据自己的方法估计得是否正确。这为以后的活动作了一个铺垫,并产生了必要的联系。 第二部分:一分钟有多长 前面部分的活动是让学生对一天中某一个时间点(时刻)进行估计,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某一个时间段(时间)进行估计和感受。教科书首先让学生感受的是“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多长?一分钟等于60秒,……提示学生可以这些方式来感受一分钟的长度。学生会发现一分钟原来这么“长”,对一分钟有了直观的认识。紧接着让学生对“10分钟又有多长”“一小时有多长”进行描述。有了一分钟的感受,相信学生会运用更多的方法对“一个小时”进行描述。 第三部分:过去多长时间了 “过去多长时间了”是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上课多长时间了,离下课还有多少时间”进行合理的估计。估计往往是不太准确的,要么太长,要么太短。原因就是课堂上过于投人或者没有兴趣,影响了他们的估计。教师可在下个环节中提出这么两个问题:“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这是对刚才的估计寻找归因。那这节课真的比原来长了(或者比原来短了)很多吗?于是引出了“时间有快慢吗”的讨论话题。这个问题就让学生自己去争辩,相信绝大多数的同学会认为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不变的。 【学情分析】: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们研究时间的测量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又不熟悉的事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几点放学?学生们是太了解不过了。但是时间又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能够对“时间”进行研究呢?这个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时间是可以被感受、估计和计量的。学生将通过感受1分钟、to分钟来感知时间的长短,并且意识到我们的实际行为很容易使自己估计时间时发生偏差,因此需要准确地、客观地计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3-1 时间在流逝 同步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五上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____________来计时。日出而____________,日落而____________,昼夜交替自然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____________。 2.钟面上的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____________秒,即____________分钟;分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____________分。 3.我们可以通过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知道现在是几点了。 4.钟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量时间。 5.在研究“一炷香”时间的实验时,我们应当分别在线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做标记。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 2.人们根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 3.在一定的条件下(无风、香的粗细均匀),每一等份的香燃烧的速度大致均匀,燃烧所用的时间基本一致,可以用来计时。( ) 4.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因此我们应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 5.我们通过圭表和日晷都可以判断处于一天中的哪个时辰。( ) 6.日晷既可以用来白天计时,又可以用来夜晚计时。( ) 三、选择题。 1.钟面上的分针每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 )。 A.1秒钟 B.1分钟 C.1小时 2.燃香钟能够计时,主要原因是因为( )。 A.线香燃烧的速度是大致均匀的 B.线香的长短是一样的 C.线香在黑夜也能用于计时 3.下面的计时工具中利用太阳来计时的是( )。 A.日晷 B.燃香钟 C.蜡烛钟 4.在日晷刻度中的一个时辰是( )。 A.1个小时 B.2个小时 C.30分钟 5.日晷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 )制作的。 A.长短变化规律 B.移动的规律 C.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角度一样 6.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 )自然现象判断时间。 A.太阳东升西落 B.云朵飘动 C.小鸟活动 D.流水流动 7.人类最早的时间单位是( )。 A.年 B.月 C.天 D.刻

《时间在流逝》(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评课备忘录

《时间在流逝》(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评课备忘录 新开中心小学马冬花 评课一: 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课件内容丰富,把一节枯燥的概念课上成了一节十分有趣的实践课,教者语言朴实,贴近学生生活,课件、教材等准备充分,课堂多样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内容多姿多彩,教学目标完成好,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采用表扬等激励手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评课二: Xxx老师的这节课特点是教者上的十分轻松,学生学的十分放松,整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教法体现了新教改。教者课前准备了一系列道具,很好的辅助了课堂教学。课前导入有趣有效,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教者呢,一节课一分钟也没闲着,不断地引导、组织、导演着课堂流程,一环一环,有序推进。教者示范讲解非常到位,学生配合默契、互动性强,学生学会率很高。关于时间的相关话题在这一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探讨,教者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和流程都紧密贴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活动过程中,教者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嘴,把知识教的很活,一节课四十分钟,教者和学生都很轻松。 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评课三: 《时间在流逝》这节课,要贯彻的意图是让学生学习时间的相关知识,而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学生实际情况是这一方面知道的多,学起来难,但教者本节课却用丰富的形式、多彩的活动把知识完整的成功的展现了出来,让学生既学到了知

识,又亲自体验了时间的存在与流逝,从而引导学生珍惜时间,达到了课堂学知识、练能力的目的,是一堂十分成功的课! 整堂课上,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个性充分展示,可以说正是教者涉及的一系列活动,激起了学生动手探究的热情,所以课本知识才不是被动的传授个学生,而是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到知识,这种方法暗暗的锻炼着学生的能力,激发着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充分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 评课四: xxx的课是非常完美的,无可挑剔。一是课前的导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几次体验下来学生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欣赏的是最后以一个通俗易懂的儿歌向学生渗透时间的宝贵,收获颇多。 二是通过几次对比的“一分钟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一分钟的长度,学生参与度极高。课堂上教者把主体让给学生,思想教育和德育渗透十分到位。 三是课件简练用心,设计合理,播放的的小视频使课堂具有趣味性,又突破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渗透了要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显著。 评课五: xxx老师的课堂上,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体验式教学法学习科学的新理念,课堂上没有看到老师的满堂灌,没有老师硬塞给学生的理论及知识,而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由学生亲自体验感知,盘点收获,水到渠成。他的课堂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xxx老师提问40余次,40余次学生的回答,这种师生的有效交流互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体现的就是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时间在流逝》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共两页,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现在几点了。“不看钟表,现在几点钟?”教材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学生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对现在是第几节课等信息进行估计。除了根据太阳可以估计时间,还可以根据什么估计时间?估计活动完成后再对照手表,看我们根据自己的方法估计是否正确。这为以后的活动作了一个铺垫,并产生了必要的联系。第二部分:1分钟有多长。前面部分的活动是让学生对一天中某一个时间点(时刻)进行估计,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某一个时间段(时间)进行估计和感受。教材首先让学生感受的是“1分钟有多长”。1分钟到底有多长,学生可能没有真正地去注意过、感受过。教材这部分要让学生去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引导他们用各种方法来估计1分钟的时长。学生会发现1分钟原来这么“长”,对1分钟有了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研究时间的兴趣。紧接着让学生对“10分钟又有多长”“1小时有多长”进行描述。有了1分钟的感受,相信学生会运用更多的方法对“1个小时”进行描述。第三部分:过去多长时间了。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上课多长时间了,离下课还有多少时间”进行合理的估计。估计往往是不太准确的,要么太长,要么太短。原因就是课堂上过于投入或者没有兴趣,影响了他们的估计。引出“时间有快慢吗”的讨论话题,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希望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学情分析】 关于时间的学习内容,学生在思品课、数学课中都有所接触,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有类似的体验及思想教育内容。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这课内容显得很简单。而且本课探究的成分很少,不是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但这样的内容却在科学教材中占不小的比例,面对这样的教材,我们该怎么来把握?如何把“探究意味不浓”的教学内容上出科学的味道来?因此我努力在设计中强化、细化对时间的估算,增加趣味体验的环节,以便让学生对时间有新的认识,上出科学课的味道。我把运用多种方法感受1分钟的长短作为本课重点,难

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知道如何测量时间,掌握用钟表读、写时间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整理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尊重和珍惜意识,培养意志力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 2.学会如何用钟表读、写时间 3.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整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毒舌哈利养成日记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哈利的时间管理方式是否合理,是否珍惜时间,培养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和时间观念。 二、讲授(20分钟) 1.时间的概念 先让学生围绕“时间”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时间是什么、时间有多长、你们平时是怎么测量时间的?然后老师再讲解时间的概念和简单的时间刻度,如秒、分、时等。

2.时间的表达方式 在了解了时间的基本概念后,老师介绍时间的表达方式,如数字式和指针式的钟表,学生可以了解一下手机、电视的时间显示方式等。 3.读、写小时、分钟 通过时间游戏、竞赛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读写小时、分钟的方法,并且了解时间的会话表示方式。 4.时间的测量 查询钟表、日历、摄氏度计、尺子等工具对时间进行测量。如月龄、人的寿命等可以通过时间测量出来。 三、实践(15分钟) 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设计实践活动,如通知、作息表、日程规划等,让学生练习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管理时间。 四、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管理时间。 五、作业(10分钟) 1.能够准确简洁地读写时间。 2.设计一个自己的作息表,并进行实践。将自己24小时每一秒钟的时间安排在日历上,标明所花费的时间,再分析一下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时间在流逝》优质课教案

《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研究计量时间的开始。对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又不熟悉的事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但时间又看不见摸不着。本课是研究计量时间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涉及到计量时间工具的发展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存在,知道可以利用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并利用计时工具计量时间,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生分析】 对五年级学生而言,关于时间及现代计量时间的工具,他们有比较丰富的、直观的认识,但各种计时方法和计时工具是怎样逐步发展的,在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是如何计时的,这些问题学生可能有所思考,但认识不太清晰。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即引导学生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工具的探究、研讨,使学生由浅入深进行计时工具的探索,激发研究计时方法的兴趣,并初步获得研究计时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来计时。 2、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大致地计时。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2、能观测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3、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 【教学重难点】 1、感知时间的长短,感悟时间的流逝。 2、经历从模糊估时到较准确估时的探究过程,积累方法,提高估时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秒表、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支记号笔、一份实验记录表。 为教师准备:有关古人用天体运动计时的图文(或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2021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1.时间在流逝 教案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一、单元概述 自具有“时间”概念以来,人们便不断地寻求着准确计量时间的方法。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发现太阳等天体在天空有规律地改变着位置,并且呈现出周期性的运动。根据太阳东升西落固有的周期性,人们制定了历法并用此描述时间,这是我们能够追溯到的较早的划分时间的方法。“天”成了最早的时间单位。那么,一天内的时间进程又如何把握呢?古人发明了日晷,还研究制作出了沙漏、水钟等计量时间的装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精确计量时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7世纪以后,钟表工艺迅猛发展,在时间计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根据伽利略发现的单摆的等时性,惠更斯制造了历史上第一个摆钟,使时钟的误差从每天15分钟减少到5分钟。后来惠更斯又首次造出了第一个依靠发条驱动的机械表,并由此推动了18世纪高精度航海钟的发明,从而解决了困扰人类近两个世纪的经度测定问题,大大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不仅如此,机械钟的出现还促进了当时整个机械工业的发展,使以钟表、罗盘、枪炮、印刷术等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成为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之一。回顾整个科学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计时工具的发展史是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同步的。 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大致了解人类计时工具发展的几个比较典型的阶段:燃香钟→水钟→摆钟。学生要学会观察、研究这些不同计时工具的差异性,以及保障计时准确的科学原理。在此基础上模拟设计和制作水钟、钟摆等计时工具。如同古人一样,学生通过亲历科学实践活动会发现一些计时方法的局限和不足,于是便会产生改进计时工具的内在需求。由于燃香钟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计时方法直接进阶到水钟。水钟可以说是时钟发展史上比较典型的机械计时工具了,但是其准确性和方便性都有待提高,于是又进阶到摆钟。另外,在研究同一种计时工具时,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也是在不断向前推进的,例如研究水钟,一开始发现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多的水,时间是相等的;继而又发现当水位变化后,水流速度并不是相等的;最后认识到只有保持水位不变时,水流速度才是相等的。再比如,对于单摆的研究,学生一开始会发现同一个单摆在摆动起来的时候具有等时性(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但是不同单摆的摆动速度却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摆绳长度会影响单摆摆动的快慢。因此,本单元是学生理解“科学上的解释、理论和模型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内与可获得的实证最为吻合的”这一观点很好的材料。当学生回顾整理整个单元的研究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具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一些自然现象去判断时间。 2.通过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 3.通过观察、研究“一柱香”的时间,懂得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事物进行计时,并体会古人的聪明才智。 【学习重点】 通过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 【学习难点】 研究“一柱香”的时间,懂得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事物进行计时,体会古人的聪明才智。 【学习准备】 课本插图、线香、计时器、打火机、实验记录表、蜡烛等。 【学习流程】 一、导入 1.教师:谁能告诉我现在是什么时间? 学生看一下手表,告诉老师具体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精确到几时几分。 2.教师对学生表示感谢,然后引导:现在我们问几点了,只要看一下钟表就知道了,可要是我们没有钟表呢?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钟表一下子全都坏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3.教师:大家不要惊慌,钟表是后来才发明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人类确实经历了一段没有钟表的时期。那段时期人们又是怎样来计量时

间的?钟表又是如何被人们发明出来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钟表的世界,去计量我们的时间。 板书课题,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程 第一学程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 自学: 1.将出示课本41页的太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世界上没有任何计时工具,我们能根据哪些自然现象去判断时间呢? 2.出示课本41页下面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初步了解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圭表和日晷的知识。 互学: 学生探究圭表和日晷是如何计时的? 展学: 1.小组代表展示,要注意: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设计意图: 第一学程主问题1对应学习目标1和学习目标2。学习目标1是本节课学生应该了解的知识点。通过对课本相关图片的阅读、学生的交流通,让学生理解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古代,人们能根据太阳等自然现象去判断时间。学习目标2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交流、探究,知道古人是如何用圭表和日晷计时的。 第二学程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教科版五上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精品教案

教科版六上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如太阳刚出现是早上六点左右,太阳在头顶正上方是中午十二点左右,太阳落山时是下午六点左右。 2.利用月亮来计时。月亮一般用来计量一个月的时刻,如初七八之前是月牙儿,初七八到十一二由半月到凸月,十五六一般是满月,然后周而复始,循环不休,看月亮的位置大概可以知道是一个月的什么时刻(以阴历计时)。 3.天色计时法。通俗地讲,天色计时法就是与时辰对应的天色描述,是古人的计时方法。十二天色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4.利用星座来计时。通过对星座位置的辨认可以知道一年处在什么时刻,春夏秋冬星座的位置是不同的,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 5.利用大自然的植物来计时,适用于四季变化明显的地带,春日杨柳发芽,夏日郁郁葱葱,秋日风吹叶落,冬日干干净净。 6.利用大自然各种动物的活动来计时,适用于四季分明的地带,如冬日狗熊和青蛙是一定会冬眠的,夏日早晨和傍晚鸟儿叫得最欢,只要细心观察定会有所发现。 搜集、阅读资料,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 1.利用光影来计时。 古人利用太阳光的影子来计时。在太阳下,将一根细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就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于是的假设(挑选方案)。 然后制订计划,实验验证假设。

制作步骤:(1)先将蜡烛点燃,让尖端部分燃烧平整后熄灭。 (2)用直尺量出蜡烛的长度,精确到毫米,然后摆正蜡烛, 重新点燃计时,点燃5分钟后,熄灭蜡烛。 (3)再次用直尺量出蜡烛的长度,与最初记录的长度比较, 计算出蜡烛5分钟燃烧的长度,比如蜡烛5分钟燃烧的长度 是12毫米。 (4)用笔在蜡烛的每隔12毫米处画一条刻度线,将蜡烛平均 分成若干段,这样每一段的燃烧时间大约为5分钟。 (5)画好刻度线后,再次点燃蜡烛,一个蜡烛钟就制作完成 了。制作完成后可以用计时器计时,判断蜡烛钟计时是否准 确。 结论:因为蜡烛的材质、大小比较均匀,与燃香计时相似, 且每根蜡烛的燃烧时间大体相似,所以可以将蜡烛划分出不 同的刻度,并点燃蜡烛用来计时。观看视频资料。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形成的早期计时单位——天;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 变化的规律发明的日晷;利用日影长度变化发明的天文仪器 ——圭表。探究燃香的长度变化是否匀速。通过对燃香的长 度变化进行多次测量研究之后,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的 长度变化基本是匀速的,用于粗略的计时。 板书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知识点(共7课)(2021新版)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第1课时间在流逝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用日影来计时 (1)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 (2)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根据晷面上晷针的日影角度,人们就可以确定时刻。 3.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1)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2)燃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3)注意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4)燃香时间记录表 燃香的长度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一整支 测量的时间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 我的发现同一根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相等 4.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 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 1.观察水流的速度 (1)把一个透明塑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缓流出。仔细观察发现:水流的速度不均匀的。水流速度随着水位的降低而变慢。 (2)对同一个容器,我们控制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时,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相同。 2.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 (1)用瓶子(无底、瓶盖带孔)装200毫升水,用量杯接住从瓶中流出的水。测量量杯内的水积聚到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2)实验记录

水流量所需时间(秒)水流量所需时间(秒) 50毫升91 第1个50毫升91 100毫升198 第2个50毫升107 150毫升327 第3个50毫升129 (3)实验结论:随着塑料瓶中水的减少,水流的速度越来越慢,流出一样多的水(50毫升)时所用时间增加。 3.想方设法使容器中水位不变时,水会以均匀的速度从容器底部流出。 4.古代水钟:让水滴以均匀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用水滴的好处是流速较慢,计时更准确,而且不用频繁地进行加水等操作。 第3课我们的水钟 1.制作我们的水钟的流程 任务:制作一个计时10分钟的水钟设计 方案: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制作:按照自己的设计,加工组装我们的水钟 测试:用钟表测试自制的水钟计时是否准确 评估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改进我们的水钟 2.水钟的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 (1)剪开塑料瓶。 (2)用工字钉给瓶盖打孔。 (3)另取一个塑料瓶,重复(1)(2)两步。 (4)像图中那样,将三个瓶重叠组装。 (5)倒水计时,在最下面的容器上标上刻度。 3.我们可以控制水流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4.制作水钟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1时间在流逝练习卷(后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1时间在流逝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三种仪器中,利用光影来计时的是()。 A.日晷B.指南针C.地球仪 2.古人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A.水钟B.日晷C.沙漏 3.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A.日B.月C.年 4.我们从()可以追寻时间的痕迹。 A.大树的粗细B.大树的高度C.大树的年轮5.古时候人们之所以选择太阳、水、摆等计时,是因为它们()。 A.运动有规律B.取材比较方便C.持续时间比较久6.古代人们利用太阳来计时的仪器是()。 A.日晷B.浑天仪C.滴漏 7.除了日晷以外,古人还利用()来计时。 A.滴漏B.石英钟C.电子表 8.某科学小组研究“一炷香”的时间,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做实验 B.风不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 C.实验中我们要经常吹一吹香,防止它中途熄灭 二、填空题 9.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 )来计时。 10.日晷的晷面是( )的,晷针朝( )。晷针和晷面( )。

11.将日晷模型固定在白天一直能被( )照射到的平地上。利用( )使晷针朝向正北方。 12._______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_______的一种天文仪器。人们可以利用它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 13.同一根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________。 14.钟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________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________ 三、判断题 15.我们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是非常准确的。( ) 1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沙漏。( ) 17.我国古代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小时。( ) 18.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19.虽然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我们在这一分钟里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 20.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 ) 21.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圭表都可以正常使用。( ) 四、简答题 22.古代有哪些计时方法?请你举例说一说。(最少写三个) 23.写出两种晚上能记录时间的简易时钟。 五、实验题 24.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小科找来三支形状不同的蜡烛准备研究这个问题,帮他选择一支合适的蜡烛并在该蜡烛下方的括号内打“√”。 ()()()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作业设计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二、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包括“时间在流逝”、“用水计量时间”、“我们的水钟”、“机械摆钟”、“摆的快慢”、“制作钟摆”、“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7课时。要求学生了解在时钟发明之前人类是如何计时的;通过对计时发展史上不同阶段计时工具的制作、观测和研讨,探究这些工具的特点和计时原理;体会重大发明和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能设计制作自己的计时工具,能评估完成一个产品的可行性,预测使用效果,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实际可用的计时工具,并通过测试发现问题,改进设想;引导学生调查和比较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

关注计时和生活的联系。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本单元作业设计要求学生了解燃香、水流在一定情况下匀速变化,单摆具有等时性,这些具有周期性运动特点的事物可以用来计时。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主要依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能观察和记录燃香长度变化的信息。能识别和控制试验中的可变因素能预测和测试改变一个可变因素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能解释结果并总结可变因素如何改变、影响实验结果。会用图表记录、整理、交流信息。会设计、制作和改进简易计时器。能通过阅读科学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能意识到重复试验证实结果的重要性。初步体会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研读课程标准,理清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背景。 2.制订单元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 4.分层设计作业。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5.具体设计体系如下: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教案(共7课)7(2021新版).docx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1.时间在流逝 【教材分析】 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以时间流逝为主线,学生体验如何计量时间的过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来关注、研究时间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实例的探究、研讨活动,引导学生慢慢进入探索计时工具的状态:产生研究计时方法的探索渴望,初步掌握研究计时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材先提出主题“在时钟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接着设置了三个探索活动,活动1:学生交流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时,如何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活动2:搜集、阅读资料,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活动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研究 “一炷香”的时间;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延伸了两个研讨问题。 探索活动3蕴含的实验方法一一计量某事物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以及实验工具、实验后的整理分析思路等,都是具有范例性的,为后续整个单元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观测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变化(如一段香的燃烧,10毫升水的流动,摆摆动10次等)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从而探究得出计时工具的计时原理,并体会计时工具的设计与制作。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事物,每天都在和时间打交道,比如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几点放学?涉及到“人类是怎样逐步发展起各种计时方法和工具的?”“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如何计时?”这些问题时,学生可能有所思考,并有一定的探究兴趣。学生在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时,容易发现香燃烧相同的长度所用的时间是基本相等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是均匀的。但除了这个发现之外,学生还需意识到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变化所需的时间一致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计时,燃香钟的原理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此外,蜡烛是否也具有这个特点呢?蜡烛是否可以用来计时呢? 学生在本课学习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和需要培养的科学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实验材料、操作方法、记录表设计等环节,进行针对性、引导性、精细化的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计时。 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科学探究目标]: 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能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探究燃香的长度变化是否匀速。 [难点]学生掌握燃香实验活动蕴含的实验方法一一计量某事物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以及实验工具、实验后的整理分析思路等。 【教学准备】 秒表、香、火柴(打火机)、记号笔、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1.导入 观察田径比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