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纲要

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纲要

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纲要
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纲要

浦东新区周浦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浦东新区发挥示范带动和核心功能作用、实现浦东开发开放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周浦镇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南汇并入浦东之后周浦镇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周浦镇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本规划纲要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市委、市政府和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关于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精神,《周浦中心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04年)》、《周浦镇2004-2020年总体规划》、《2009年周浦镇“新浦东、新精神、新征程”主题活动调研成果》、《2009年周浦镇重点工作项目调研成果》、《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编制基础调研材料(2010年8月)》,以及周浦镇发展现状等。

一、周浦镇“十二五”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阶段性特征

(一)“十一五”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

“十一五”期间,在原南汇区委、区政府和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个

周浦” 1建设的大局,沿着“调整、发力、快进、登高”2的目标路径,着力打造以“小上海”为重点的文化品牌,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建设现代商贸服务业,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镇综合功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镇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15倍,年均增长16.5%;财政总收入达12.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73倍,年均增长22.2%;地方财政收入达4.60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74倍,年均增长22.3%。与“十五”时期相比,经济实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末,全镇一产、二产、三产比重排列为2:56:42(10年10月数据)与“十五”期末相比一产、二产分别下降2个和23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6个百分点(10年9月数据),二、三产共同推动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到2010年底,三次产业财政贡献率分别为0.02%、34.17%、65.81%(10年11月数据),与“十五”期末比二产下降了13.37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13.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房地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销售额、税收分别为54.4亿元和4.4亿元。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周浦万达广场开业,大大提1具体内容是:繁荣周浦、文化周浦、和谐周浦。

2具体内容是:2007年调整、2008年发力、2009年快进、2010年登高。

升了商业能级;以小上海文化旅游城、小上海休闲广场为核心的“古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3、城镇基础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全镇道路交通进一步完善。完成年家浜路、周祝公路、周东路、沪南公路、周康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建成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周东派出所、周浦派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中小河道万河整治1125条(段)、449公里,黑臭河道创模14条、21公里。建成一批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公建配套设施,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226个;新增绿地6.75公顷,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95%。完成对车站小区、周东公寓等42个小区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完成康林公寓、果元一村等“平改坡”工程46.22万平方米,“急难愁”实事工程4.84万平方米。动拆迁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动迁面积约66.55万平方米,动迁居民和非居民合计约3953户。

4、社会事业建设加快发展。科教工作扎实推进,镇“优教工程”顺利实施,完成一批幼儿园、中小学改造工程,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五届全镇性文化艺术节,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使艺术节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大舞台,成为展示“文化周浦”的一张重要名片。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蔚然成风,每年举办各类全民健身、培训活动100多次,

每四年举办一次全镇体育运动会,呈现出群众体育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不断提高、体育设施逐步完善的良好局面,共建设镇级健身苑3个,社区、村居民健身点29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个,健身团队100多支。卫生计生工作稳步推进,成功创建上海市“一级卫生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镇;深入开展“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和“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广泛参与救护技能、食品安全等培训活动,有效开展急慢性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新农合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基金筹集和补偿实现收支平衡。圆满完成兵员征集任务,为国防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5、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就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截止2010年年底,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3460个,净增就业岗位4887个;扶持自主创业组织363个,带动就业1373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保、镇保累计参保人员达到4359人,外来人员综合保险覆盖达10970人;全镇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14%,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完成低保等各类救助帮困68235人次,金额达2127.0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新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十一五”期间,原事业单位的社区服务中心转为政府内设机构即社区建设和管理办公室。在每个居委建立社区工作站,形成党总支领导下居委会、工作站、业委会、物业公司多位一体的格局,完善了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积极发挥民政统筹、

协调作用,使民政、双拥、优抚安臵、三峡移民、基层政、村(居)务公开、老龄、救助、社会组织、慈善、残联、殡葬管理、流浪乞讨等工作全面发展,完成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建立健全助老工作机制,筹建镇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实施为老助餐工程,居家养老服务对象1015人。

6、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生态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建成500亩“小上海”农产品采摘园,培育湖景蜜露桃、平棋葡萄、翠冠梨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产品销售门市部和田间超市,成立9家合作社,带动农户500多户。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机插秧面积占总面积的32%;农村基础投入不断加大,完成乡村公路和道路建设51公里,改造农村危桥38座;完成农村供水网改造工程25.4公里;共安装健身器材94件,新建垃圾房47个,疏浚河道1365米,种绿补绿17915平方米。

7、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维稳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一岗双责”、领导包案、领导信访接待、信息排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得到强化,“十一五”期间共接待来访7727批次、21535人,信访解决率达到85%。城镇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立镇级联合执法组织,开展大规模专项整治无证、无照经营“六小行业”640家,取缔182家,治理乱设摊36743处,拆除违法建筑91899平方米。平安建设不断深入,周浦派出所、周东派出所相继竣工投用,市、区两级“平安小区”、“平安单位”的创建覆盖率达到100%,社会面重点人员、重点部位治安防范管控率达到100%,

民间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1%以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签约率达到100%。“两个实有”排摸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完成奥运会、尤其是世博会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任务。

8、领导班子和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2006年镇党政领导班子的顺利调整,使其领导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按照党风责任制签约“全覆盖”的要求,每年镇三级责任制签约率为100%。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定出台《首问责任制办法》、《周浦镇作风建设“五个自觉问一问”作风指数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基层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报告制度,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半年度述职述廉制度等;严格规范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切实提高机关工作的服务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推进“三务”公开工作,统一实行挂牌上岗和外出留言制度;顺利推进村、居“两委”班子“公推直选”和“海选”工作;不断完善建设项目招投标程序。抓好党风廉政监督员巡查机制,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强化对问题的分析和督促整改,每月定期向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反馈党风党纪信息。

(二)周浦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十二五”时期将成为周浦镇区域功能凸显完善期和综合实力跨越提升期。周浦镇经济社会

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体现为:

1、城市化处于快速推进期,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一方面,近年来,以万达广场为代表的一大批商务楼拨地而起,以年家浜路为代表的市政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以社区文化中心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事业获得新发展,城镇动迁改造深入推进,大批居民搬进新居,周浦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短期内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和问题,城乡结合部特征明显,传统管理、粗放发展依然存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约束日益凸显。为此,周浦镇必须着力促进人口和空间、产业和就业、资源利用和功能开发等关联要素间的有序整合,整体优化提升区域竞争力。

2、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经济持续增长和财政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近年来镇级经济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镇域经济总量和综合经济实力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预计“十二五”时期周浦镇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将面临挑战。宏观经济将很难再有前十年的高速增长,周浦多年来积累的“高基数”加大了保持增速的难度。都市型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商贸业空间受限,房地产业税收比重将适度下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刚性要求日益凸显。周浦必须正确处理保增长与调结构、提能级的关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强劲动力。

3、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推进,但居民群众对社会

建设的要求和期盼越来越高。近年来,周浦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加强社会建设,镇域范围内的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等社会事业得到持续改善,多项社会指标居于前列,为“十二五”时期加快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随着人口持续导入和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更趋多元多样,人口老龄化,大学生、困难群体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问题日益严峻,居民群众普遍期待提高生活质量、享有公共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镇区改造建设深入推进,动拆迁、征地等矛盾更加凸现,维护镇域和谐稳定任务艰巨。

4、新旧“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推进城乡一体化仍处于总体发力期。周浦镇城市化进程较快,城镇户籍人口、农村户籍人口、外来人口的新旧“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一方面,本地户籍城乡居民在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服务和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公共福利的“二元”差距明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配臵不均衡,管理成本不断增加,地方负担越来越重,导致社会管理风险加大,社会矛盾加剧。另外,周浦镇的农村还较落后,农业产业“碎片化”现象突出,农民增收困难。周浦应当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5、周浦镇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显著,但文化资源利用还不充分,文化发展将进入传统优势提升和特色塑造期。将历史文化内涵与区域功能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捷径之一。“十一五”以来,周浦镇充分依托“小上海”和古镇等文化品牌优势,在传承历史文脉中推动镇域发展,周浦镇的知名度和文明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周浦“古镇老街”的开发主体和开发经营资源需要整合;“小上海”历史文化品牌的运作需要大幅提升。“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浦东新区和周浦镇经济的一个新亮点。因此,周浦镇必须用好珍贵的文化资源,着力促进传统文化优势提升和特色塑造,以全面提升能级为方向,进一步凸显小上海步行街高雅、时尚的商业文化氛围,通过功能、形态、产业联动发展,进一步放大古镇商业街的品牌效应。

二、周浦镇“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形势

周浦镇是浦东和南汇两区合并后大浦东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联接点,具备主动接应大浦东发展方向“南进”和吸纳国际高端商务机构功能。“十二五”时期,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准确预判、主动把握宏观环境新趋势、新机遇和自身阶段性特点,对于确立周浦未来五年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实现周浦镇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显得尤为重要。

(一)周浦镇“十二五”发展的环境和形势

1、外部环境和形势。“十二五”时期,周浦镇发展受到国内外、上海、浦东新区等多方面环境的影响,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五年总体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从国内外环境看,“十二五”时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在若干重要领域酝酿新的突破,“低碳化”和“绿色增长”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区域总部、先进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将向中国转移,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这要求周浦顺应国际大势,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抓住机遇,力争有所作为。国内“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国内经济将进入平稳较快发展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改革开放进入攻坚突破阶段,一些影响长远的改革任务都将集中在这五年完成,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可能进入高发期。这就要求周浦以“包容性增长”和“善政趋向善治”的新理念为指导,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浦东新区前列,在改善民生特别是破解城乡新老“二元结构”上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从上海和浦东新区的发展环境看,“十二五”期间,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将取得决定性进展,未来五年上海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上海发展模式将加速向服务经济、向创新驱

动城市转型发展转变,更加注重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将深入推进。按照要求,未来五年浦东新区将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旗臶作用,在破除制约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上有新年突破,在培育发现人才、为人才提供良好创业环境方面有重要突破,在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上有重要突破,在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有重要突破。南汇划入后发展空间又得到拓展,有望率先实现重大突破;迪士尼主题公园和大飞机等大项目蓄势待发,将进一步推动浦东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十二五”进入“世博效应”持续释放期,对浦东未来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后续影响。这些都将对周浦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也要求周浦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抓住重点和要点,大胆创新,主动承接部分功能,并随着体制机制的逐步磨合完善,引领浦东新区诸镇发展。

(二)周浦镇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周浦镇面临一系列发展机遇和挑战。发展机遇具体表现为:

1、两区合并后浦东新区发展战略“南进”的机遇。2009年南汇区并入后,浦东新区发展战略趋向“南进”。周浦是原南汇区比较发达地区,处在南北交接和大浦东区域中心的位臵,是新区实施“南进”战略的重要承接点。周浦应当抢抓机遇、超前谋划,适时提出符合科学发展的新的目标定位,通过聚焦“新兴产

业、时尚产业、健康产业、智能产业”目标,聚焦“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导向,聚焦“东西并进、中部联动”战略,树立周浦发展的新标杆,集聚更多的发展资源,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2、国际医学园区新一轮发展的机遇。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占地11平方公里,约占周浦镇总面积的1/4。国际医学园区以医疗服务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业为核心,以打造高端医疗服务平台、建设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为目标,以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为导向,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医学园。国际医学园区在空间布局上对周浦整体形成分割,但为周浦相关配套服务业发展带来机遇,因此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实现发展路径从“镇属性资源”向“镇域性资源”转变,注重联动互补,延伸医学研究、医疗诊治、康复护理和健康休闲相关产业链,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提升区域综合实力。

3、迪士尼项目建设的机遇。迪士尼主题公园项目开工建设将推动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使周边地产升值,带动当地旅游和相关产业链延伸增值。周浦东部棋杆村毗邻迪士尼主题公园,“十二五”期间,迪士尼项目一期将建成并开园,这为周浦发展旅游服务和商贸业提供有利条件。周浦要抓住迪士尼项目建设带来的有利契机,加快提升作为迪士尼项目延伸配套区的有关承载吸引功能,促进旅游休闲、文化娱乐、观光购物等产业快速发展,让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4、世博会后续带动效应的机遇。世博会后,世博园区将打造成又一个新的“外滩”CBD,可能成为上海最有价值、最具魅力的生态滨江商务区,会展旅游、文化娱乐、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将大量聚集。另外,世博会后技术产品的推广、场馆土地利用也将为毗邻世博园的周浦镇带来难得的发展机会。周浦离世博园区距离适中,加上自身传统优势和区位条件,比三林、浦江等镇在吸纳产业和人才等方面更有优势。因此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超前准备,以全开放的尺度努力打造体现“生态、环保、科技服务于人”的“EBD”3空间。

5、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机遇。“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有重大突破,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浦东地区可能形成若干个国际货运和物流集散配送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大力推进,京沪高铁、沪宁和沪杭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和高速铁路网的进一步完善,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加快形成,同城效应更加显现。“小上海”历史文化底蕴和品牌优势突出,商贸中心建设的目标也需要物流平台作为支撑。周浦东部瓦屑地区交通优势明显,距离空港、海港较近,可以成为承接货物进出的次级分流基地。因此,周浦既要发挥商贸传统优势,也要利用外部机遇,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寻找新空间,争取成为浦

3“E”,以“Emotion”呵护现代城市情感需求为核心的项目精神定义,切合21世纪科技“E”时代符号,并以融合生态(Ecology)、环保(Environmental)、及东方城市哲思(Eastern Civilization)的科技商务定位塑造周浦镇现代化新城区整体开发精神形象;在区域规划上以“B”概念提炼核心功能区,规划生命医学科技产业“Bio-research”、商业“buciness”、生态居住“Bio-living”三大主题单元;并以“D(District)”理念重新定位浦东周浦,传递在上海塑造全新城市功能区的城市开发理念。

东国际货运集散配送中心之一,拉动东部地区发展,为创新服务业、繁荣商贸业打下扎实基础。

同时,周浦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用地指标等约束越来越明显。周浦镇辖区面积为43平方公里。国际医学园区、周康航等大型居住区、工业园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已成定局,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在空间形态上,国际医学园区使得现有发展板块呼应衔接不紧、分割明显,发展布局难以连接成片。另外,路网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轨道交通等快速干线还在建设推进中,对外连接的便捷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网络还不够通畅,市民生活空间和出行不够方便。

2、镇产业升级难度加大。经济发展优势和后劲不足,主要依赖少数几个制造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产业结构单一,集聚度、关联度不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商贸服务业业态布局不尽合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消费需求不够足,总体上商贸业层级还不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推进较慢,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保障。

3、镇级财政收支矛盾将会加剧。从税收来源和基础看,主导产业培育还不成熟,对房地产业和其他少数企业依赖过强,税源比较单一、集中,税基不够稳定,财力后续增长受制约。从财政支出来看,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镇域生态居住环境,淘汰劣势企业、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社会管理和保障水平,都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

这些,将导致基层政府财政收支的矛盾在“十二五”期间日益凸显。

4、镇域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目前,全镇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社会保障水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城乡差距明显。周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83个床位,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护理的需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设施缺乏。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实际需求。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加,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压力较大。

5、人口结构多样化给社会和谐带来较大压力。周浦镇人口构成复杂,至2009年末,全镇常住人口达到12.7万人,其中外来人口7万多人;本地户籍农民6000多人;预计5年内投入使用的周康航、四高小区等大型居住社区和其它新建商品房,新迁入人口将超过10万人。多样化的人口结构,带来了需求多样、文化融合、社会管理等难题。此外,周浦现有人口素质整体结构不高,特别是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领域人才缺口较大,如果不改善新导入人口的结构,将制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增加了社会管理难度。

(三)应对挑战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十二五”期间,周浦要勇于面对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变劣势为优势,取得后发中的“先发效应”。为此,必须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周浦与康桥的关系。在与周边镇的关系方面,既要保持独立性和竞争意识,又要寻求共同点、连接点,主动合作。在中心镇形态功能规划中,康桥和周浦是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在下一步发展中,周浦既要立足辖区范围谋划好自身发展,也要注重错位竞争、联动互补、塑造优势。同时,要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既要保持敢于作为的精神状态,又要积极争取市、区政府在重大项目和相关政策上的支持,不断拓展作为空间。

2、周浦与国际医学园区的关系。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是市级重大项目,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都必须以地方政府的服务配套和资源支撑为依托。周浦应当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准确研判医疗卫生和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需求和发展趋势,转变“地方本位主义”的发展理念,整合、盘活“镇域性资源”,科学定位,主动对接,积极作为,密切配合,推进关联性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在健康养生休闲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联动共赢。

3、东部与西部的关系。在发展布局上,要做到东西并进、交相辉映。西部地区的发展要立足传统优势和基础,强化工业能级提升和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完善生态居住功能。同时,要超前谋划东部地区的发展,依托沪芦高速、申嘉湖高速交叉区域,建立大型物流集散基地和物流配送交易平台;在沪芦高速以东地区建立迪斯尼配套服务区;在沪芦高速以西对接国际医学园区建立生态观光、健康休闲农业区,形成东片新的“三大增长点”,真正带动东部地区发展,避免形成“一头翘”的发展态势。同时,

要兼顾农村发展,做到城乡统筹,既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又要建设一个环境优美、活力凸显、充满生机的新农村。

4、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农业比重不高,但农业是上海未来的稀缺产业,必须保持应有的地位,重点发挥绿色生态、农民增收、休闲旅游等功能作用。工业发展关键在提升能级,要逐步改变“都市型园区”的传统形象,把发展重点转向新兴产业。服务业关键是逐步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拓展新领域、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和振兴现代商贸服务业,重点发展与改善区域品质和提升幸福感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

5、人口导入和产业优化的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示范城区,应当是人口和产业高度融合的新城区,实现居住和就业、消费的距离节点化、环境舒适化、交通便利化,避免出现“卧城”和“空城”。“十二五”期间,周浦镇将有数以十万计的人口导入,应抓住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机遇,将人才公寓、农民工公寓和动拆迁配套房等有机结合,适度、有序开发高端房地产业,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城融合。

三、周浦镇“十二五”发展主线、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发展主线

综合周浦镇“十二五”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内外环境,考虑将“依托和发挥大浦东区域中心的区位优势,率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力争成为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示范城区4”作为周4关于周浦镇“十二五”发展主线,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充分吸收市、区有关部门

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提出了建设“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的主线。“示范城区”提法与“副中心”提法相比,虽然不够显眼,但更能突出重点和亮点,更具政策意义和效应,更容易被领导接受和争取政策支持,也有利于平衡周边关系。

浦镇“十二五”发展主线,争取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同步完成现代化,在提升城市品质过程中同步推动产业转型,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实现周浦新的历史性跨越。

周浦“十二五”选择这个发展主线,基于“三点考虑”:

1、对接国家、全市和新区战略的需要。“率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国家赋予上海的重大任务,也是全市和浦东新区“十二五”发展的主线。周浦“十二五”规划应当紧紧围绕这一主线,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的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大跨步,力争做率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排头兵。

2、符合周浦的阶段性发展实际。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两区合并后,周浦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处于快速城市化和登高跨越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应依托和发挥大浦东区域中心的区位优势,高目标追求,高水准定位,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

3、已经具备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的条件。周浦镇在地理位臵上是大浦东的区域中心,具有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活力较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较完善、社会事业较扎实等条件,城市化水平较高,对周边区域已经形成一定的辐射能力,从自然禀赋、发展实力、承载功能、群众需求等方面看条件基本成熟。

(二)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

“十二五”时期,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科学发展、发挥“四个中心”核心功能作用为主题,以建设“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为主线,以浦东新区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为根本动力,围绕“六个周浦”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后世博、浦东二次创业、迪士尼项目开工的带动效应,率先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着力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努力争当浦东新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十二五”时期,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是:

1、必须推进产城融合发展。顺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尽快转变传统的城市发展路径,优化城镇结构功能布局,合理规划和整体推进大型居住区、产业园区、轨道交通站点、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力争把周浦镇建设成为产业支撑有力、就业充分有序、社会事业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

2、必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的重大任务,改变“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传统思维惯性,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构建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基层管理体系,实施村庄改造计划,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3、必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作用,整合盘活区域性发展资源,切实利用康桥工业园区、国际医学园区、迪士尼主题公园的带动效应,着力提升工业能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智慧产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现代商贸业,力争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4、必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的着力点,加大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力度,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加强重污染企业整治,加快河道疏浚,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推广低碳技术,建设智慧城区,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城区。

5、必须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把改善民生作为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手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6、必须推进行政效能提升。把依法行政作为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的重要保障,按照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

2019-2020年江苏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doc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江苏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初稿)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目录 一、发展背景和发展阶段 (1)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1) (二)“十二五”发展阶段 (8)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发展目标 (11) 三、基础设施 (13) (一)加快推进干线航道建设 (13) (二)加快推进沿江沿海港口建设 (14) (三)铁路建设快速推进 (15) (四)优化提升公路网络 (16) (五)着力推进机场建设 (18) (六)不断提升养护现代化水平 (18) 四、运输服务 (19) (一)大力推动港口物流发展 (19) (二)完善交通物流体系 (21) (三)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 (22) (四)努力提高城市客运服务水平 (23) (五)提高国际运输能力 (24) (六)不断推动运输装备的现代化 (25) 五、安全和应急保障 (25) (一)提高交通设施安全性 (26) (二)加强运输市场安全管理 (26)

(三)强化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 (27) (四)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 (27) (五)提升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27) 六、科技与人才 (29) (一)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应用 (29) (二)显著提高行业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30) (三)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1) (四)加强国际合作 (32) 七、行业管理 (32) (一)完善规划体系,提升决策水平 (32) (二)加强工程建设监管 (33) (三)加强运输市场监管 (34) (四)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水平 (35) (五)加强廉政建设 (36) 八、保障措施 (36) (一)加强资金和用地保障 (36)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38) (三)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39) (四)切实推进科学发展评估考核体系的建立 (40) (五)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41) 附表一“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表 (41) 附表二江苏省综合运输通道主要项目规划表 (44)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江苏省国税局十二五规划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纲要 ——“十二五”时期国税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遵循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工作主题,以优化纳税服务和强化税收征管为核心,加速专业化、信息化进程,完善人才强税、廉洁从税的保障体系,努力把江苏国税打造成为服务型税务机关,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江苏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新贡献。 ——“十二五”时期国税工作的发展蓝图。未来五年江苏国税发展的愿景是:力争使江苏国税在全国率先成为法治、服务、责任、和谐、效能、廉洁的税务机关,使之成为一个集优质服务、公正执法、社会认同于一体的政府组织。达成这一愿景,必须始终致力于“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收征管以及实现人员、流程、技术的现代化”三大战略目标不动摇,从而在新起点上实现江苏国税发展的新跨越,力求使江苏国税成为“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工作主题的模范实践区;借鉴国际经验、推进税收管理专业化、信息化的先行试验区,为率先基本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国税工作的具体目标

国税收入随经济发展保持持续稳定协调增长。国税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收入规模随经济发展稳步扩大,实际税负与法定税负的缺口逐步缩小,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税收调控作用更加有效发挥。税收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税收调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的措施更加有力,办法更加灵活,政策效应分析更为准确,反馈更加及时。 税收法治环境继续得到改善。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监督体系健全完善,税收执法公开、公平、公正;税收行政救济体系趋于完善;部门协作运转畅通有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坚决有力,税收秩序进一步好转;建成江苏省依法行政示范点。 纳税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纳税服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税收政策法规更加透明,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纳税服务方式手段创新发展,更多涉税事项实现网上办理;纳税人正当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办税负担明显减轻;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不断提升。 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征管程序不断规范,业务流程简便高效,专业化分工更为科学,现代税收征管体系趋于完善;信息技术对税收征管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信息情报采集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管税取得重要进展;税收征管成本逐步降低,税收征收率不断提高。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

江苏省“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 江苏省老龄办作者: 时间: 2012-02-01 点击: 523 次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5年。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职工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月平均养老金达到1466元,比“十五”期末增长了7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覆盖,760多万农村老年人领取了养老金。城市老年人基本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老年人基本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符合“低保”、“三无”、“五保”条件的老年人,纳入相应的救助和供养制度。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城市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普遍开展,农村敬老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28万多张,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700多个。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稳步发展,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工作得到加强。制定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尊老金、老年优待服务等制度,推进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化,老年保障和服务制度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区域差距逐步缩小。老龄工作战略地位明显提升,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广大老年群众坚持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公益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心老年群众,高度重视老龄工作,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据测算,从2010年末到2015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300万增加到1483万,平均每年增加36万;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将由17.4%增长到19%。同时,我省老龄事业发展基础还不够扎实,养老保障水平尚不够高,公益性老年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相对薄弱,老龄事业发展在区域城乡之间仍不平衡,社会养老服务与老年人需求和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大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体系建设,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好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挑战的各项工作,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党政主导、社会主体、全民参与,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之间老龄事业发展,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老年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创新老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推动老龄事业发展与“两个率先”进程相同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让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主要发展目标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稳定增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 ——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健康档案建有率达到8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 ——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城市社区

江苏省“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11〕112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 “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二日 —1 —

江苏省“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和《江苏省测绘条例》、《江苏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省级基础测绘的现状 (一)“十一五”省级基础测绘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江苏省“十一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所确定的发展任务,我省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一是初步建成省级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立了江苏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JSCORS)和B、C级卫星空间定位网。施测了覆盖全省的9757.5公里二等水准路线和5117.8公里三等水准路线。二是建成了省级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实施了全省10.26万平方公里的1︰2万基础航空摄影,引进了覆盖全省的高分辨率航天遥感影像。完成了我省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航空影像扫描入库工作。建成了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的航空影像数据库。三是开展了1∶1万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和建库。更新了全省陆域4098幅1︰1万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更新了相应的数据库。组织实施了沿海滩涂区6000多平方公里1︰1万基础测绘数据采集与建库工作。四是促进了测绘成果的广 —2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江苏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江苏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江苏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一、背景和依据 (一)“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安全生产简要回顾 2006年至2009年,江苏省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13035起,死亡26064人,同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及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详情见下图。 在2006~2009年间,江苏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呈持续下降趋势,说明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前提下,江苏省整体预防事故的能力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纵观

这几年数据,事故致死率在这几年间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近年来事故起数下降很快,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二是当前事故虽较以往减少,但事故的严重程度却在升高;三是说明了事故救援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由于工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同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造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模式,使工业安全的监管对象多元化,监管的难度增大;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高速发展,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等战略的实施,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涌向工矿企业,使工业安全面临更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带来工业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高风险产业”等现象,使工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先进工业化国家普遍经历了从事故多发到逐步稳定、下降的发展周期。安全生产的这种阶段性特点,揭示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但是近几年,我省重大化工事故频繁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2007年为例,我省以事故起数64692,排全国第四,死亡人数7855人排全国第三。各类生产事故的频发严重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投资环境,影响到我省实现的“平安江苏”、“和谐江苏”的目标,也与我省经济大省地位极不相称。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江苏省2009年的GDP已经超过山东跃居全国第二。在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将进一步深化产业调整,将继续呈现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江苏省是化工大省,江苏水网密集,湖泊江河众多,是典型的“四沿”(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区域;沿岸已经建设国家级化工产业园区4个,省级化学工业园区6个,市级化学工业园区30个;仅在盐城到连云港苏北海岸线上已经建设了6个沿海化工园区,大量危险化学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科学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成就 (2) 第二章“十二五”阶段特征 (6) 第三章“十二五”指导思想 (8) 第四章“十二五”主要目标 (11) 第二篇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15) 第五章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 (15) 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0) 第七章建设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 (34) 第三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39) 第八章形成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39) 第九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42) 第四篇惠民优先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48) 第十章保障和改善民生 (48) 第十一章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57) 第十二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65)

第五篇统筹兼顾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71) 第十三章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71) 第十四章促进区域互动协调发展 (76) 第十五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80) 第六篇绿色引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85) 第十六章推进资源节约 (85) 第十七章持续改善环境 (87) 第十八章维护生态平衡 (92) 第七篇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94) 第十九章进一步深化改革 (94) 第二十章增创开放新优势 (97) 第八篇凝聚力量实现发展宏伟蓝图 (102) 第二十一章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102) 第二十二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105) 序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紧扣“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政府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x医院创建于1950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xxx等医院,是xx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医院,是xx县急救中心、xx县事故司法鉴定中心、xx县医保定点单位、xxx实习医院、xxxxxx医院的网络医院。曾荣获xxx市“文明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药品抽检无假药单位”、“先进党总支”“xxx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十二五”期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现结合医院实际,对“十一五”期间工作做以回顾并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5年我院有职工xxxx人,副高职称xxx人,中级职称xxx

投入xxxx万元用于设备的更新和配置。五年来多次组织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到上级医院学习观摩,学习管理经验,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五年来共学习引进xxx项新技术如骨科的转子间粉碎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术,外科的甲状腺瘤切除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三)医院各种标准 2009年与2005年相比,医院固定资产由xxxx万元发展到xxxx 万元,增章率为124%;2005年业务总收入为xxxx万元,2009年达到xxxx万元,增加了104%;年平均增长率为20%以上;各项医疗效益指标节节攀升,床位使用率由58%上升为71%;出院人数由xxx 人上升为xxxx人,增加了22.5%;门急诊总人数由xxxx人次\年增至xxxxx人次\年,增长率为4%;;平均住院日由xx天降低为xx天;年手术例数由xxxx人次增至xxxx人次,增长率为89%;药占比由xxx%下降至xxx%。 (四)医院管理情况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革新,全面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实行了以岗位绩效考核为主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安全、门诊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改观。 积极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

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序言 “十二五”及未来20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尽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轨道交通是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运输保障能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发展,将《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列为重点专项规划。《规划》立足于我省交通运输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发展要求,依据国家相关规划以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等规划,提出我省未来20年轨道交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明确“十二五”时期我省轨道交通的发展重点和主要政策措施。《规划》是我省轨道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确定重大建设项目、安排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也是指导各市、县编制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上位规划。 —1 —

规划基准年2010年,近期2015年,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是我省轨道交通加快发展时期,以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和南京、苏州、无锡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网建设为标志,我省步入了高铁、城际、城市等多方式轨道交通全面提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轨道交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十一五”期间,全省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209亿元,是“十五”的17.3倍,年均增长76.8%,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比重由“十五”的4.1%上升至32.7%;铁路运营里程增长近1/4,达到1908公里,在建里程1073公里(含复线改造);电气化铁路实现零的突破,完成电气化改造里程640公里,电气化率约50%;铁路运营里程折合国铁I级双线(200km/h)的铁路当量里程由“十五”期末的655公里增加至1292公里,运输能力翻一番。全省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约350亿元,是“十五”的4.1倍,年均增长32.7%,运营里程增加近3倍,达到85公里,在建里程142公里。 专栏1 江苏省“十一五”时期轨道交通投资概况 —2 —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2011年5月 目录 一、“十一五”时期会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三、“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四、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 1.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2.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3.强化会计执法检查 4.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工作 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5.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6.深化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 7.加强对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 六、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和政府会计改革 8.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9.建立健全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七、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10.抓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工作 11.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八、逐步建立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综合报告统一平台

12.持续推动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和扩展应用 13.全面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14.建立统一的企业综合报告平台 15.加快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九、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和规范发展 16.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17.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法规制度建设 18.构建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 19.大幅拓展注册会计师执业领域 20.加大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 21.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和诚信建设 十、全面实施《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22.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 23.强化总会计师地位和职能 24.健全会计人员评选表彰机制 25.深化会计职称制度改革 26.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27.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十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会计工作 28.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29.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 30.加强农村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江苏省港口“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江苏省港口“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口局 江苏省水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二〇一一年七月

目录 序言 (1) 一、发展回顾 (1) (一)取得成绩 (1) (二)存在问题 (8) 二、形势与需求 (8) (一)面临形势 (8) (二)需求预测 (12) 三、目标与思路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目标 (14) (三)发展思路 (17) 四、重点任务 (19) (一)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19) (二)全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 (24) (三)加快集装箱干线港建设 (27) (四)完善重要货类运输系统 (30) (五)提升内河港口发展层次 (32) (六)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 (34) (七)提高行业管理服务能力 (36)

五、保障措施 (40) (一)体制保障 (40) (二)资金保障 (41) (三)资源保障 (42) (四)政策保障 (43) (五)人才保障 (44) 附表全省港口“十二五”建设规模汇总表

序言 2011年-2015年,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江苏将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并将率先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港口发展面临更高要求。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江苏省港口“十二五”发展规划》,必将对江苏实现由港口大省向强省转变产生重大影响。本规划着重阐明“十二五”时期江苏港口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江苏港口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回顾 (一)取得成绩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港口行业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确立了高起点的战略规划,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思路,明确了跨越式的发展目标,落实了科学的发展措施,全面顺利完成“五四三二一”1的规划目标,取得重点工程建设、法制建设和管理体制三大突破,实现基础设施能力、货物吞吐量和集 1“五四三二一”:建成连云港、南京、镇江、苏州、南通五个亿吨大港;形成集装箱、铁矿石、煤炭、原油四大货种专业化、集约化布局;完善海运直达、江海转运和长江中上游及内陆地区中转联运三大运输系统;建设苏州太仓、连云港两个远洋集装箱枢纽港;实现港口总吞吐能力翻一番。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江苏省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20110820)1

江苏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2011年8月19日) 船舶工业是资金、技术、劳动、信息密集型现代综合性产业,拉动作用显著,是我省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是我省船舶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根据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结合我省船舶工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发展基础 我省船舶工业“十一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在全国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船舶修理、配套、拆船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我国第一造船大省和世界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 1、产业规模持续倍增。全省船舶工业目前共有列统企业750家,600多家船用设备制造企业。“十一五”期间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造船总量实现翻三番,年均增速67.2%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平均占世界总量达10%以上。

2010年造船完工量达到2300万载重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3%;新承接订单2973万载重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9.5%,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1.6%;手持订单7412万载重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7.8%,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6%。江苏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造船大省。 2、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显现,已初步形成区域错位发展、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格局,南通、泰州、扬州三大基地的规模、带动作用日益显著;培育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江苏新世纪、江苏熔盛重工等6家企业主要造船指标分别进入全国前10强,5家企业成功上市;发展质量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实现利润等多项经济指标均保持全国第一;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具备了建造除豪华游轮以外的所有船型船舶的能力。 3、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蓄势待发。大型海工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江苏熔盛重工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开始形成,海工产品基本覆盖主要领域。目前我省涉足海工产品的企业数量多,起点高,定位准。海工产品覆盖了从近海到深海的几乎所有种类,其中半潜式平台、浮式储油船、钻井平台等实现自主研发。南通中远船务交付了世界最先进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等海工产品,企业成功跨入海工装备总承包商行列。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质量和水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第二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县(市)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新增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创新东西部高校校际合作机制。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第三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严格教师资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 第四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进考试招生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责任,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规范办学秩序。扩大教育开放,加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