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为治疗方法系列之三:行为塑造法

行为治疗方法系列之三:行为塑造法

行为治疗方法系列之三:行为塑造法(shaping)

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有人认为最有效的强化因子(即奖励方法)之一是行为记录表,即要求患者把自己每小时所取得的进展正确记录下来,并画成图表。这样做本身就是对行为改善的一种强大推动力。根据图表所示的进展,治疗者还可应用其它强化因子,当作业成绩超过一定的指标时即给予表扬或奖励。此外,还可采用让患者得到喜爱的食物或娱乐等办法,通过这种方式来塑造新的行为,以取代旧的、异常的行为。为了使治疗效果得以保持和巩固,在应用这一治疗方法时,需要特别注意如何帮助患者把在特定治疗情境中学会的行为转换到家庭或工作的日常生活现实环境中来。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孤独症儿童说话,改善或消除恐怖症、神经性厌食症、肥胖症及其他神经症的行为;也可以用来改善或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交和工作的行为;在社会教育中,可用于对低能者的训练以及用于治疗某些性功能障碍等。

案例:

对教养方式不良引发孩子行为偏差的矫正——家庭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对心理咨询的一个案例进行了详细报告。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为母亲管教方法太随意和期望值太高,造成孩子不良行为。报告的内容主要为来访者的一般资料、主诉和他人陈述、检查所见以及对该案例的诊断与评估、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的制定、咨询的过程与效果评估等。在该案例的咨询过程中,作者主要使用了认知理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解释,让来访者家长明白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改变管教态度及方法;运用家庭治疗和行为治疗的理论,通过儿童学习能力训练和使用“代币制”的方法进行儿童行为矫正,重塑孩子正确行为;并在此基础上,使她的性格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教养方式行为偏差矫正

一、背景资料

一般人口学资料:田某,女,7岁5个月,小学二年级。

外在表现:来访者是个小女孩,在母亲陪同下前来咨询,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目光不断地打量着房间里的人和物体,不时地摸着东西并看看母亲,一看就是一个小机灵鬼。母亲穿着时髦,进房间后不断地叙述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并提出各种问题。

个人成长史与自我陈述报告:田某的父母都是北方人,大学毕业后一起来杭州创业,现在杭州开了一家贸易公司。田某出生后,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由外婆带大,还曾经在北方农村生活过一年,读小学前到杭州与父母同住。田某的父亲在家时间较少,即使在家也忙于工作,难得空闲也玩玩电脑,对孩子管得较少;母亲是孩子的主要管教者,她比较严厉,对孩子要求较高,经常加额外作业给女儿,使田某老觉得没有时间玩,也没时间出去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觉得很孤单,与以前在外婆家相比,觉得很没意思。

他人反映情况:田某母亲反映孩子情绪不稳定,经常发脾气,做事不够耐心;在家做作业磨磨蹭蹭,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很不专心,经常要做小动作,甚至还要离开座位玩一会儿,学习效率很低。另外,很不守信用,经常说话不算话,答应的要求不遵守。心理测验报告:瑞文测验:140分;注意力测试:正常;拜瑞的视动测试:6岁;爱丽斯的感觉统合测试:手肌力、腹肌力欠佳。

二、分析、诊断与评估: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分析:来访者目前主要的表现是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行为出现偏差,伴有一定的躯体症状。根据她的个人生活经历以及自我陈述、家长反映的资料分析,她的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与母亲的关系:从小由外婆抚养,与父母亲关系不够亲密,再加上母亲较为严厉,使她没有与父母亲形成良好的沟通方式,无法正确表达心里的想法,只能通过发脾气来表达。附加因素有:母亲加作业太多,随意性太强,剥夺了孩子的玩耍时间,因为害怕母亲,在父亲处又得不到支持,加上年龄较小,对生活中的压力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过多作业对她形成心理负担和压力时,会感到心理非常难过和孤独,只能通过拖磨时间的办法来消极对待作业。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压力导致行为偏差),学习能力不足。

诊断依据:来访者目前主要表现为情绪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当,没有出现其他的精神症状,躯体方面也没有异常表现。心理问题出现的时间较短,且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目前只表现在事件本身,没有泛化到其他方面。另外由于孩子的学习能力不足,造成孩子相对多动和作业速度较慢。

鉴别诊断:来访者没有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社会功能并未受到影响。来访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一般的行为偏差,尚不能构成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三、咨询过程与效果评估:

咨询目标的确立:本例来访者主要的问题是学习能力不足和家长期望值过高所形成的情绪问题,具体的咨询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立。

认知方面:让来访者的家长明白对孩子过高要求,不但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要调整目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减轻孩子心理压力,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让孩子自己明白目前的情绪表达方式和一些错误行为是不正确的,不能解决她心理困惑和情绪不愉快。

情绪方面:教会来访者如何正确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要求父母能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要求孩子,多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进而使孩子达到心理的松弛。

行为方面:①针对孩子学习能力不足,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提高学习能力;②运用“代币法”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前的咨询目标:主要是解决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和提高学习能力。

长远的咨询目标:主要是认知调整和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等。

最终的咨询目标:主要是良好的行为塑造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

咨询方案的制定:针对以上的咨询目标,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口头制定了以下的咨询方案。咨询最终期望能够解决来访者的具体问题,包括目前的情绪问题、引起情绪问题的认知原因和外因等。咨询师应用一定的心理学方法和原理(认知心理和行为治疗原理)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和咨询治疗,对来访者的行为问题进行行为治疗,对来访者及其家庭有疑问的进行解答和指导,同时做到职业保密原则,在约定的咨询时间内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真诚、守时地为来访者提供服务。来访者及其家庭应积极地进行自我的探索、发掘自身的积极资源、配合心理咨询师并完成布置的家庭作业(认知作业、行为训练和具体事情的尝试),及时来诊并交纳每次的咨询费用。同时还约定了具体的时间和费用,总共咨询16次(具体的次数视咨询的进程决定),每次1.5小时,每周安排2次,费用每次交纳40元,心理测试费用另收。

咨询过程:结果本例来访者非常守时,每周来咨询1次(周三晚上),总共进行了16次,按咨询阶段来划分大致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这一阶段在第一次咨询即已完成,主要是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倾听,内容的反映,情感反映以及询问技术等参与性咨询技术的使用,对来访者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进而明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进行诊断与评估,确立咨询的目标。同时应用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予以解释,共同商讨并制定咨询方案。

第二阶段(学习能力训练和心理帮助阶段):这一阶段共用了14次咨询时间,每一步的咨询内容及任务完成情况如下。前期咨询(共6次)主要是学习能力训练和认知调整。具体通过接受、摄入及具体性技术等咨询技术的运用①让来访者明白在面对一定心理负担与压力时,心理很难受时,不要胡乱发脾气,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产生许多恶劣后果。②运用摄入技术了解到其母亲在思考问题或工作时胡乱答应来访者的各项要求,事后又失信于孩子,影响孩子的诚信意识。③帮助来访者父母认识到对孩子的沟通和诚信不够对孩子的影响—使孩子承受更多压力,行为习惯产生更大偏差。从认知理论来讲,实际上就是一种负性行为(积极关注消极后果)。让来访者家庭了解正确的沟通方式和学习方式,明白帮助孩子塑造良好行为的正确方式,表示愿意按照今天的讨论结果去调整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同时布置回家作业,加强手肌力和腹肌力的训练,多做抛接球训练。

经过这几次咨询,来访者与父母的关系明显融洽很多。我们除了主要对来访者进行学习能力训练外还与她进行对家庭成员的谈论,了解到来访者母亲给孩子加作业太随意,不愿意看到孩子进行无目的的玩耍,咨询师对孩子的感受当即表示理解并引导来访者寻求解决方法。另一方面与家长沟通,固定每天额外的家庭作业,并配合行为矫正,要求来访者回家后每天记录评定。作业内容如下:

1、用正面的行为表述希望孩子出现的正确行为。

2、列出所有可能的选择评估方法,选择最佳方案。和家长一起发挥想象力,列出能想到的解决方法,然后进行选择评估,评估时要合理公平。

(1)制定行为评估表。

(2)制定行为记录表,提供奖励方法。请孩子签字认可。

(3)落实与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行为矫正,来访者情绪较前愉快,自述在家中能按照咨询师的要求坚持完成每天的练习,家长也将回家作业记录交给咨询师。接着咨询师主要与来访者一起探讨了如何提高作业速度以及将心理感觉与父母分享后达到的愉悦心情。通过内容表达、共情和指导技术的使用,使来访者明白正确情绪反应和良好行为对学习的帮助,表示要听父母的指

导。使来访者家长表示了解孩子的需求和良好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表示要尊重孩子,遇事与孩子协商解决。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最后一次来访者全家情绪非常愉快,主要是来与咨询师汇报家里的主要情况。咨询师对整个咨询过程进行了总结,并要求来访者全家要把这次咨询过程中所做的尝试和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去(尤其是孩子的行为塑造方式和代币法,并要注意在良好行为塑造好以后代币法要注意逐渐消退,以免起反面作用),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咨询效果的评估:来访者及其家庭认为来访者的情绪问题和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了解决,还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如家庭沟通方式、儿童行为塑造方法、良好的家庭教养方法等,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咨询师认为来访者及其家庭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充分发掘了自己的潜力,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最后心理测试的结果为:注意力测试:正常;拜瑞的视动测试:8岁;爱丽斯的感觉统合测试:较好。综合以上因素认为本次咨询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美】Sherry Cormier, Paula S.Nurius 著,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第五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ISBN 7-5019-4485-7

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瑞文测验联合型(CRT)中国修订版手册 .1989.6

3.任桂英等.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测试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4:145- 147.

心理学系统脱敏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之系统脱敏法 一、系统脱敏法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通过诱导求治者缓慢暴露于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用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 惯目的。 该法由沃尔帕创立和发展,他认为神经症是原来不引起焦虑的中性刺激与焦虑反应多次结合而成为较为牢固联结,现在将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不相容的另一种反应多次结合,就逐渐消弱了原来的焦虑刺激与反应的联系。而人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就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 变化。 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 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二、系统脱敏疗法有三个步骤: (一)将引起病人焦虑反应的具体情景按焦虑层次顺序排列。 例如某一大公司的推销员经常乘飞机来往于国内外各大城市,由于近来飞机失事较多而对乘坐飞机产生了恐怖,患了乘机恐怖症,每逢要乘机外出就表现严重的焦虑。现将病人的焦虑从可以引起最轻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情景按层次顺序排列如下:1乘汽车去机场,看到一前往机场方向的大指路牌。2来到民航候机场大门口。3进入候机大厅。4办理去某地航班的登机手续。5进入安全检

心理行为训练

十、军人集体心理训练法 军人集体心理训练应按照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符合部队情况的原则进行课目设计。目前,地方上有许多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训练课目,有些可以直接使用,有些则需要根据部队情况改造之后方可使用。主要方法有: (一)棒打薄情郎 此方法一般适合新兵集训、新集体的成员运用。目的是使受训才尽快相识,增强集体认同感。开始前,先用挂历纸或旧报纸卷成一根纸棒,以备使用。具体操作方法:集体成员围圈而坐,轮流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出生年月等个人情况,每个人都专心去记其他成员的情况。然后,大家站成一圈,选一个执棒者站在圈中间,由他面对的人开始大声叫出一个成员的姓名,执棒者马上跑到被叫者面前。此时,被叫者必须马上叫出其他一位成员的姓名。如果叫不出来,就会受当头一棒,并由他接替在圈中间执棒。依此类推,直到大家彼此互相熟悉姓名为止。如果一个人3次被打,就必须以表演节目作为惩罚。 (二)戴高帽子 采取这种方法,适合比较熟悉的成员运用。主要是使受训才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欣赏之,促进相互间的肯定与接纳。开始之前,是组织者先指挥5~10人一组围圈坐下。尔后,请一位成员坐或站在集体中央,其他人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性格、相貌、处事……)。然后,被称赞者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已经察觉到了的,哪些是不知道的。然后各成员轮流到中央戴一次高帽。规则是必须说优点,态度要真诚,努力去发现他人的长处,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人称赞时的感受,学会怎样用心去发现他人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活动结束时,大家心情愉快,相互接纳性增高。(三)信任之旅 信任之旅,是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加对他人的信任,促进团结的一种训练。其准备工作要求较高,指导者事先选择好盲行路线,最好道路不是坦途,要有阻碍(如上楼、下坡、拐弯、过沟、过坎等),室内室外结合。每人准备蒙眼睛用的毛巾或头巾、捆绑双手的绳索一条。具体操作方法:集体成员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扶持者。“盲人”双手反背捆上,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使其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扶持者的搀扶下,沿着指导者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绕室内外活动。其间不能讲话,只能靠双方身体的接触帮助“盲人”走完规定的路线。然后互换角色,再来一遍。活动结束后,两人坐下交流当“盲人”的感觉和帮助别人的感觉,并在集体内交流。交流讨论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当你是“盲人”,什么都看不见时有何感觉?使你想起什么?你对你的伙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为什么?你对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新发现?②对于助人者,你怎样理解你的伙伴?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想起什么? (四)脑力激荡 通过此方法,发挥集体力量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及途径。可视情安排集体成员的6~8人为一组,也可3~5人为一组。主要内容:每组在指导者给定的时间内就某个题目发表意见。题目可根据集体成员的特点而定,要求具体、可操作。例如:“怎样减轻学习训练压力”、“愉快度过军旅生涯的方法”、“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生活中自信的表现”、“紧张焦虑的消解方法”等。当指导者宣布开始后,每个小组派一人记录,其他人七嘴八舌出主意,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列举出各种可能的方法。当指导者说“停”后,每个小组轮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看法,选一位代表进行解释,全体成员一起评论。最后,看哪个小组办法最多,可以获“优胜奖”;哪个方法最实用,可以获“实用奖”;哪个方法最幽默,可以获“幽默奖”;哪个方法最有想象力,可以获“创意奖”……通过评比,帮助成员选择在生活中最适合用的方

行为治疗方法系列之三:行为塑造法

行为治疗方法系列之三:行为塑造法(shaping) 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有人认为最有效的强化因子(即奖励方法)之一是行为记录表,即要求患者把自己每小时所取得的进展正确记录下来,并画成图表。这样做本身就是对行为改善的一种强大推动力。根据图表所示的进展,治疗者还可应用其它强化因子,当作业成绩超过一定的指标时即给予表扬或奖励。此外,还可采用让患者得到喜爱的食物或娱乐等办法,通过这种方式来塑造新的行为,以取代旧的、异常的行为。为了使治疗效果得以保持和巩固,在应用这一治疗方法时,需要特别注意如何帮助患者把在特定治疗情境中学会的行为转换到家庭或工作的日常生活现实环境中来。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孤独症儿童说话,改善或消除恐怖症、神经性厌食症、肥胖症及其他神经症的行为;也可以用来改善或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交和工作的行为;在社会教育中,可用于对低能者的训练以及用于治疗某些性功能障碍等。 案例: 对教养方式不良引发孩子行为偏差的矫正——家庭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对心理咨询的一个案例进行了详细报告。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为母亲管教方法太随意和期望值太高,造成孩子不良行为。报告的内容主要为来访者的一般资料、主诉和他人陈述、检查所见以及对该案例的诊断与评估、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的制定、咨询的过程与效果评估等。在该案例的咨询过程中,作者主要使用了认知理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解释,让来访者家长明白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改变管教态度及方法;运用家庭治疗和行为治疗的理论,通过儿童学习能力训练和使用“代币制”的方法进行儿童行为矫正,重塑孩子正确行为;并在此基础上,使她的性格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教养方式行为偏差矫正 一、背景资料 一般人口学资料:田某,女,7岁5个月,小学二年级。

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一、什么是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指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会有不同的认知,并产生出不同的情绪。面对同一件事,人们会随着对该事件认识的改变而发生情绪上 的变化——左右我们情绪的并非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态度和观念。 理性情绪理论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 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事例1: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活见 鬼,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 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另 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 材,噢!那不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 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 举高中。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棺材”真的好灵。 事例2:两个战士一起走路,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过去了。 这两个战友中的一个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 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却可能有不同的 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老总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 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 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 作。 二、如何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理论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 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 一)合理情绪理论的应用步骤 ?⑴分别列出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和认识 ?⑵找出对不良事件认识上的非理性观念 ?⑶通过对非理性观念的认识和纠正,找出合理的观念

心理咨询方法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 (一):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说到实质上,“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 类似系统脱敏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王德新系统脱敏法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理论基础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系统脱敏法的变式主要有: 快速脱敏法 或称真实生活脱敏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例如,对于一个害怕拥挤和同生人接触的恐怖症病人,可以让他在治疗者的陪同下于清晨外面人少时乘车到闹市区去。到达后先让病人在车内坐几分钟,如果不感焦虑,可鼓励他下车到商店门口走走……直到病人敢于进入拥挤的商店购物而无焦虑反应止。 接触脱敏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物体恐怖症,例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怖症。接触脱敏法也采用按焦虑层次进行的真实生活暴露方法,与其它脱敏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项技术—示范和接触。让病人首先观看治疗者或其他人处理引起病人恐惧的情境或东西,而后让病人一步一步地照着做。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种东西,如蛇,那就让病人观看过治疗者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范后,先从事一些与接近、触摸蛇有关的一些活动,而后逐渐接近蛇、触摸它,直到敢于拿起它而无紧张感为止。

部队心理行为训练

部队心理行为训练 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体 同样一块铁,可以锯融消损,也可以百炼成钢。何也?或风吹雨打,或炉火熊熊,置放环境不同。 同样一个人,可以庸碌无为,也可以成就大业,何也?或松散懈怠,或凝聚有序,形成氛围不同。 同样一支部队,可以死气沉沉,也可以生龙活虎,屡建功勋。何也?或千锤百炼,或有形无魂,团体凝聚力不同。 我们必须认识: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培训改变思想,思想改变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成败; 失败的团队中没有赢家,而成功的团队中没有输家。 士兵优秀的心理素质,既是个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更是一个部队坚韧顽强的基石; 近年来,公司发挥内部主要领导层人员和员工均来自部队这一独特的优势,结合多年在部队做政治工作的经验,充分吸收社会上风靡盛行的素质拓展培训,本着“经济实用,便于操作,适宜推广,安全有效”的原则,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指导和心理学专家的参与下,紧密结合部队担负反恐处突任务的实际,对现有的拓展项目进行了深度开发或改造创新,自主策划设计出了武警部队心理行为训练实用课目,为部队提供专业、高效、一流的心理行为训练。 实施培训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团队定向、心理暗示、技术探险、个人尝试、团队作为、军事活动等项目的体验参,让学员在新颖、刺激、寓教于乐的活动项目中,激发队员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思考、讨论、总结,并通过培训师的引导、讲解,使队员从内心深处领悟学习、应变、沟通、信心的的重要性,从而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调适心理、完善人格、熔炼部队的目的,培养严守纪律、坚决执行、承担责任和水不放弃的进取精神。 一、部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系列: 英雄风采战士个人挑战课程 铜墙铁壁部队合力培训课程 我是一个兵新兵融入培训课程 战友情深官兵沟通信任培训课程 突出重围潜能创新培训课程 沙场点兵综合素质砺炼培训课程 兰色港湾士兵心理调适培训课程 二、培训流程: 1、团队热身:营造互动氛围,消除紧张心理,建立激情团队,调动队员情绪至巅峰状态,以轻松愉悦心情投入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 2、体验培训: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挑战为为辅的原则,分组按序组织队员实施预定项目的体验。 3、回顾分享:回顾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培训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总结分享,使学员能够将培训中悟出的道理转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最终实现整

行为疗法

首页我的豆瓣友邻小组读书电影音乐同城去九点 书籍 电影 音乐 博客 小组 成员 活动搜索你好,请登录或注册 行为疗法 2007-05-22 11:47:32 来自: 罗拉快跑寂静摄念静虑(广州) 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又称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 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 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 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沃尔普(John Wolpe)将其定义为:使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 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行为治疗家认为适应不良性行为是通过学习或条件反射 形成的不良习惯,因此可按相反的过程进行治疗。所谓适应不良性行为是不健康的、异常的行为,可 以有各种不同的原因,有些是神经系统病理变化或生化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症状,有些则是由于错误的 学习所形成。行为疗法是运用心理学派根据实验得出的学习原理,是一种治疗心理疾患和障碍的技术 ,行为疗法把治疗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行为主义心理学认 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既然好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不良的行为、不适应的行为也可以通 过学习训练而消除。行为疗法是基于严格的实验心理学成果,遵循科学的研究准则,运用经典条件反

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强化作用等基本原理,采用程序化的操作流程,帮助患者消除不良 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 行为疗法与其它心理疗法的区别在于:行为疗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实验所 建立的证据为基础的。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可以进行客观的科学 检验、演示和量化,即使重复试验也可得出同样可靠的结果,有一整套定型化的治疗形式,有坚实的 理论根据和大量的实验证明。所以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和稳定。 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 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学习的原则就是受奖赏的、获得令人满意结果的 行为,容易学会并且能维持下来;相反,受处罚的、获得令人不悦结果的行为,就不容易学会或很难 维持下来。因此,掌握了操作这些奖赏或处罚的条件,就可控制行为的增减或改变其方向。 在此基础上,行为疗法提出了相应的以下两点基本假设:第一,如同适应性行为一样,非适 应行为也是习得,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但要注意,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 得来的。第二个,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行为疗法主要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满灌或冲击疗法、阳性强化疗法、发泄疗法、 逆转意图疗法、阴性强化疗法、模枋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上述各种行为疗法的共同特点是: (1)治疗只能针对当前来访者有关的问题而进行,至于揭示问题的历史根源、自知力或领 悟,通常人为是无关紧要的; (2)治疗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在的。那些要改变的

认知行为疗法及案例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与案例分析 尹童20120403006 一.概述 认知行为治疗师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阿尔伯特?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T.贝克(A.T.Beck)和雷米(V.C.Raimy)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具体有以下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认知改变,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行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二、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简称(CBM)技术。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梅肯鲍姆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CBM假设痛苦的情绪通常是来自于适应不良的想法。然而,与合理情绪疗法之间也存在区别。合理情绪疗法在揭露和辩论不合理想法时更直接和更具有对抗性。梅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则更多地注意帮助求助者察觉他的自我谈话。治疗过程包括交给求助者做自我陈述与训练他矫正给自己的指导,从而使他能更有效地应对所遇到的问题。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求助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练习自我指导和期望的行为。重要的是要获得对一些问题情境具有实践意义的应对技能,其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强迫和攻击行为、考试恐惧和演讲恐惧。 在梅肯鲍姆的疗法中认知重组起着关键的作用。梅肯鲍姆认为认知结构是思维的组织方面,它似乎监督和指导着想法的选择。认知结构就像一个“执行处理者”,它掌握着思维的蓝图,决定什么时候继续、中断、改变思维。 梅肯鲍姆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及随之而来的结果。他区分了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这个三个方面都相互交织在一起。他认为只关注一个方面将被证明是不够的。 第一阶段:自我观察。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 参考资料: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类似系统脱敏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王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主向; (2)进行放松训练; (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1)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这种尺度为0~100,一般分为10个等级,单位为sud,如图(恐惧的主观度量尺度): (2)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表3—1是一位害怕考试的学生的主观等级的最后排列示例。

心理行为训练教案

心理行为训练教案 作业准备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组织活动身体向在场首长报告; 2、宣布作业提要; 3、提示有关理论。 课目:心理行为基础 目的:通过训练,培养全班的团队意识,使每名战士融入团队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同时锻炼指挥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组织协调和决断能力,培养官兵在危难情境下的密切协作和缜密思维能力,增强凝聚意识和相互信任及相互依赖感。 内容:一、信任背摔 二、翻越电网 三、生死关卡 四、同心同行 时间:60分钟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地点:心理行为训练场 要求:一、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训练; 二、训练过程严肃认真,不得嘻笑和打闹; 三、认真体验训练中的心理感受。 场地保障:此场地设有信任背摔台、电网、同心同行板。 作业实施

同志们,今天我们进行心理行为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全班的团队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养成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感,提高全班的战斗力以及全班完成任务的配合意识。心理行为训练主要包括四个内容:信任背摔、翻越电网、生死关卡、同心同行。但如患有急性病及医生告知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禁止参加训练。 班长:同志们是否有类似情况? 众答:没有 班长:首先我们进行第一个内容的训练: 第一个内容:信任背摔 (一)理论提示 同志们,安全感和归属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武警官兵也不例外,只有充分信任战友,融入团队,才能提高集体的战斗力,信任背摔的训练就是让参训队员体验安全感和归属感,建立集体成员间的互相信任和支持,增强自信心、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二)讲解示范 下面,我就将信任背摔的动作要领按受训者和保护人员的顺序给大家讲解。 其口令下达为:“准备、开始、停”。 动作要领:受训人员动作要领(示范兵出列) 受训人员位于背摔台时,两臂前举,两手交叉,掌心相对,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1.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 贝克(A.T.)生于l921年,l946年在耶鲁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3年获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会颁发的精神病学证书。此后,贝克从事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并于l958年在美国精神分析学院毕业。目前任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和认知治疗中心主任,《认知治疗与研究》主编。其主要著作有《抑郁症:原因与治疗》、《认知治疗与情绪困扰》等。 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在他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 ),自动化思维( )及规则()。 所谓共同感受就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如果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一工具,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使上述过程产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 但是,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

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贝克理论中“自动化思维”的含义。这样,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这就需要咨询师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 贝克还认为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它们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它们来指导现在的行为。但是贝克进一步指出,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 综上所述,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贝克指出求助者的“自动想法”是一些个人化的观念,它们由一个特定刺激引发并可导致情绪反应。贝克坚信有情绪困难的人倾向于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即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

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劣势

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劣势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 1.认知行为疗法结构化强,体系清晰,应用广泛,因为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评估方法,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针对案主的行为判断出其是因为错误的认知导致的焦虑和自伤行为发生,因此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从预估、干预和评估三个步骤,采取ABC模型、量表、基线数据等一些模块化评估方法进行介入治疗,这一系列过程都是按照认知行为疗法体系结构进行实施的,所以相对较为方便。 2.认知行为疗法可操作性强,方法简洁,它可直接为案主提供使用技巧,从而应用这些技巧方式迁移到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或问题上,同时它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这样也有利于案主关注自身个体和可以随时调整急需改变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例如在此次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案主共同描绘ABC模型,同时要求案主自己填写量表,这些都是操作性强,也较为简洁的方法,同时也便于案主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进行自我纠正。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不足 1.太过于强调意识。认知行为疗法必须要案主自愿参与进行

改变不良的认知和问题行为,通常在最初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介入,一旦案主自主接受后再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因此,社会工作者不能在案主未认识到问题的时候强行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实施改变想法、感受和行为的介入。

在本次案例中,一旦案主自我意识太过薄弱,那么认知行为疗法就无法进行下去,因为认知行为疗法最为重要的地方在于案主要与社会工作者一同完成构建描绘ABC模型和填写量表,这些过程严格来说都是要根据案主的自我意识来完成的。 2.只注重行为发生当前的原因。认知行为疗法往往只关注行为发生的表层原因,而在特定情况下,案主可能因为过去的经历等一些潜在问题才导致的这么一个行为发生,所以社会工作者在一定情况下需要注意潜在或过去的问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此案例中,案主因为“压力、劳累和不能完成学校的任务”、“压力、劳累和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导致其自伤的结果,根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模型分析出因素B(“自己只有达到父母的高度才算是一个“成功者””、“我无用,在工作中达不到老板的要求”),再根据因素B来进行纠正行为,而没有真正探究其潜在的原因导致的这么一个结果,比如过去的经历或问题等。 3.关注的是个体本身。认知行为疗法是在心理学基础上关注个体及自身的想法、感受及行为,忽略了环境及文化等社会层面的因素,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在评估问题时要适当视人在情境中,要将案主的文化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应给案主提供一个赋权的环境,避免剥夺的情况发生。

ABA的DTT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 孟蔼宁[美]

ABA的DTT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孟蔼宁[美] 一、DTT与ABA DTT 的英文全称是“Discrete Trial Teaching”,中文可译为“回合式操作教学法”或“分解式操作教学法”。DTT是行为训练(即ABA)的具体教学操作方法。 Lovaas教授在他1981年所著的[为“我”的书](The ME Book)中,系统论述了如何利用ABA方法教育孤独症儿童。1987年他又写了一篇文章证明ABA和它的基本操作方法DTT之非常有效性。 他阐述说,ABA是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进行的,并认为通过适当方法的教学,孤独症儿童会有很大的改善。但适当的方法必须体现在具体、系统的训练当中,它包括以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DTT 就是体现ABA 原则的具体操作方法。Lovaas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DTT 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DTT及其四要素 DTT是一个非常具体,非常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孤独症儿童学习任何一个课题时几乎都可以使用这个它。DTT(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可以制造出很多次“操作”回合(trials),在每次回合后老师都要记录下儿童的反应情况([正确]或[不正确]等)。一般情下一个课题在一天中要教10个DTT 回合,(10 trials per day per skill)。每个回合都由四个必须的要素组成(见下图)。

使用DTT教孤独症学生必须了解和正确运用这四个要素才能有效。 三、ABA的基本概念——DTT技巧原则。 分解课题 课题是指学生应该学会的一个能力。ABA 强调把每个能力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任务分析)。比如,教孩子认识物品,第一步是比较配对。先让孩子“把一样的放在一起”。他学会这个能力后,才教他认识“哪个是汽车”。在做语言理解力的教学项目时,可以让孩子指给老师看,也可以叫他“把汽车给我”,让他从桌子上的几个东西中选出汽车。从“最小、最简单的单元开始”时,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教物品配对,第一步是桌子上只有一个东西,配对就很简单,因为学生不用区别;第二步是桌子上有两个东西,难度就增加了。ABA强调这样逐渐地提高难度。无论教什么能力(如说话、洗手、画画等)都要记住这个分解课题,循序渐进的原理。 给予辅助 ABA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就是辅助。孤独症儿童与其他的学生不同,他们不会通过观察自然地学习。在教他们一个新的能力/课题时,如:一种行为,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介绍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 心理咨询与心理学治疗的若干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一、概述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方法与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诸如人格的构成(或结构)、人格的发展等等基本的理论问题。关于人格的发展:人格心理学一方面要研究在正常的情况下个体的人格是如何发展的,其内在机制是什么;另一方面要研究变态的心理和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其内在机制是什么;当然还要研究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人格的发展,这些因素是如何发生影响的。对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形成机制的研究,就是心理病理学的研究;而对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因素的研究,就是心理病原学的研究。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则是一门研究如何用心理学方法来处理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一门学科。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原理、原则,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方法都是以人格理论为其理论基础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具体的理论和方法虽然各式各样,但都可以用相应的人格理论中找到其渊源。如信奉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的咨询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倾向于采用“心理分析学的技术与方法”来实施具体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信奉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咨询师和治疗专家,会倾向于采用根据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设计出来的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而信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治疗师,会倾向于采用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咨询和治疗技术和手段;而信奉认知取向的人格理论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家,则会倾向于认知疗法,即通过改变当事人(病人)的认知来改变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由此可见,具体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方法,是以心理病理学和心理病原学为基础设计、发展出来的。心理病理学揭示心理疾病和行为问题形成的机理,心理病原学揭示心理疾病和行为异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咨询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专家才能找到治愈心理病症、矫正异常行为的方法。这正如医学家寻找治愈疾病的方法时一样。要治愈某一种病症必须得先找到这一疾病产生的原因,了解发病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开发出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自然科学中的状况也是如此,只有揭示了自然的规律之后,这些规律才有可能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如爱因斯坦先揭示了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E=MC)之后,才有可能将核能运用实际生活,才有可能制造出核电站和核武器。 那么人格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究竟是什么关系呢?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母与子的关系,人格心理学是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子。人格理论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理论的上游理论,而具体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则是根据具体的人格理论发展出来的。先有其母,才有其子。因此,要真正透彻地理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原理、牢固地掌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方法,透彻地了解这些原理和方法的利敝得失,并结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实际、灵活地运用之,必须得牢固地掌握人格心理学理论。因为只有掌握了具了心理咨询与心理学治疗所依据的人格理论,才能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具体的方法,并可能设计出新的、适用于特定的对象的方法,才有可能扬长避短。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 在考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学派时,我们会遇到一个小小的麻烦,那就是,到目前为止,曾见诸文献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派有上百个之多,如基于生物学的一些派别;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还有同属于精神分析范畴的阿德勒学派、容格学派、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霍妮、沙利文)、自我心理学学派(哈特曼)、对象关系学派(克莱因、范尔贝因、威尼考特、雅各布森、马勒)、自身心理学理论(科赫特);此外,还有原始宣泄疗法、先验医学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理性情绪疗法、行为疗法、折衷分析疗法、格式塔疗法、

行为矫正疗法个案分析报告

行为矫正疗法个案分析报告 应用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朋俭丰0715******** 一.个案介绍: 我大学同班同学孙某,大四学生,22岁,男,从初中开始接触电脑,网龄10年之久,平时上网爱打网络游戏,以去网吧为主。进入大学后,更多的时间接触电脑,大一因为才进学校还不熟悉环境所以还保持着高中时候的态度,按时上课少去网吧,进入大二开始与同寝室同学邀约打游戏,寝室的网速过慢就一同去网吧,起初也是玩玩到点就回学校,后来频率增加有时还通宵,逃课,玩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泥足深陷,一旦离开了网络,会变得焦虑不安,时刻想着去上网。大四面临毕业,多科成绩挂科,学校辅导员提出如果想拿到最后的毕业证从现在起必须每节课都去上课,补考必须全过,大四的课程不能挂科,如若不行必须重修。 二.理论分析 从精神卫生学角度对沉迷作定义为:一种强烈的渴求并反复地应用某物,以取得满足感(如兴奋、快感)或避免不满足感为特点的精神和生理病理状态。网络游戏沉迷就是网络沉迷中的一种。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已经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校和家长们对此忧心忡忡,我们不必视网络如“洪水猛兽”,沉迷网络往往会影响正常的学业和课业,并造成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伤害,但曾经有一批电脑高手传授经验时说:“学电脑是从玩游戏开始的。”因此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努力,我们要尽量将这个开端转变成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将网络沉迷的学生引向提高网络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正途。 辅导方法 1.在家里,家长应给予该生积极的关注,家长在生活中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决不能在孩子面前出现任何让孩子觉得你不再信任他的眼神和话语,要给予时刻关注。要适当的选择时机和孩子加强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只有多交流才能更加彼此了解。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偷偷上网事件要给予谅解,有条件最好能尽量多花时间陪孩子,组织一些家庭亲子活动等等,和孩子一起来努力,帮助孩子戒网。多给予鼓励,少打骂。 2.在学校,老师在课外活动中应尽量多安排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帮助他形成固定的业余爱好,组织各类球赛,安排该学生积极参加,使他体验到现实生活其实比网络更丰富多彩,而且有事可做,有成绩可出,进一步增进他的成就感,让他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 3.在学习上,让他多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首先要帮助学生把拉下的功课赶上去,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要多关心他的学习,帮助他在学习上查漏补缺,不要操之过急给学生一个努力的过程。经常找他谈谈心,多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及时给予解决。 4.在班集体中,发挥集体的力量,让更多的同学去关心他,帮助他,在学生自己制订的21天戒网计划中,给予其支持,鼓励其与别的同学加强人际交往,让他树立信心,相信他一定能够自己战胜自己。 5.该学生对计算机这门课有特别浓浓的兴趣,学校这一头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与其它心理疗法的区别在于:行为疗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实验所建立的证据为基础的。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可以进行客观的科学检验、演示和量化,即使重复试验也可得出同样可靠的结果,有一整套定型化的治疗形式,有坚实的理论根据和大量的实验证明。所以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和稳定。 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学习的原则就是受奖赏的、获得令人满意结果的行为,容易学会并且能维持下来;相反,受处罚的、获得令人不悦结果的行为,就不容易学会或很难维持下来。因此,掌握了操作这些奖赏或处罚的条件,就可控制行为的增减或改变其方向。 在此基础上,行为疗法提出了相应的以下两点基本假设:第一,如同适应性行为一样,非适应行为也是习得,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但要注意,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得来的。第二个,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行为疗法主要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满灌或冲击疗法、阳性强化疗法、发泄疗法、逆转意图疗法、阴性强化疗法、模枋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上述各种行为疗法的共同特点是:

(1)治疗只能针对当前来访者有关的问题而进行,至于揭示问题的历史根源、自知力或领悟,通常认为是无关紧要的; (2)治疗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在的。那些要改变的行为常被看作是心理症状的表现; (3)治疗的技术通常都是从实验中发展而来,即是以实验为基础的。(4)对于每个求治者,施治者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行为治疗技术。 行为疗法的实施,首先应通过选择,明确认定想更改、除去或养成的行为,如社交恐怖、广场恐怖、焦虑症等,然后就其治疗目标的行为性质,选择一套可描述的事先拟定的治疗策略与方法进行治疗。行为治疗不关心所谓“潜意识”或“内在精神的症结”,也不管病情发生的动态和因果关系,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当前可观察的非适应性行为上。 行为疗法相信只要“行为”改变,所谓“态度”及“情感”也就会相应改变。与其他流派的治疗方法相比,行为疗法对治疗过程关心得较少,他们更关心设立特定的治疗目标。 而特定的治疗目标又是施治者通过对求治者的行为的观察,对其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后,帮助求治者制定的。因此治疗目标一经确定,新的以条件作用为前提的学习过程就可以开始进行了。 行为疗法从一开始就植根于实验的发现之中,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即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其适应症主要为:

ABA的DTT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 孟蔼宁[美]

ABA的DTT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孟蔼宁[美] 一、DTT与ABA DTT 的英文全称是“Discrete Trial Teaching”,中文可译为“回合式操作教学法”或“分解式操作教学法”。DTT是行为训练(即ABA)的具体教学操作方法。 Lovaas教授在他 1981年所著的[为“我”的书](The ME Book)中,系统论述了如何利用ABA方法教育孤独症儿童。1987年他又写了一篇文章证明ABA 和它的基本操作方法 DTT之非常有效性。 他阐述说,ABA是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进行的,并认为通过适当方法的教学,孤独症儿童会有很大的改善。但适当的方法必须体现在具体、系统的训练当中,它包括以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DTT 就是体现ABA 原则的具体操作方法。Lovaas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DTT 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DTT及其四要素DTT是一个非常具体,非常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孤独症儿童学习任何一个课题时几乎都可以使用这个它。DTT(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可以制造出很多次“操作”回合(trials),在每次回合后老师都要记录下儿童的反应情况([正确]或[不正确]等)。一般情下一个课题在一天中要教10个DTT 回合,(10 trials per day per skill)。每个回合都由四个必须的要素组成(见下图)。使用DTT教孤独症学生必须了解和正确运用这四个要素

三、ABA 的基本概念——DTT 技巧原则。 分解课题 课题是指学生应该学会的一个能力。ABA 强调把每个能力分成最小、最简单的 单元进行教学 (任务分析)。比如,教孩子认识物品,第一步是比较配对。先 让孩子“把一样的放在一起”。他学会这个能力后,才教他认识“哪个是汽 车”。在做语言理解力的教学项目时,可以让孩子指给老师看,也可以叫他 “把汽车给我”,让他从桌子上的几个东西中选出汽车。从“最小、最简单的 单元开始”时,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教物品配对,第一步是桌子上只有一 个东西,配对就很简单,因为学生不用区别;第二步是桌子上有两个东西,难 度就增加了。ABA 强调这样逐渐地提高难度。无论教什么能力(如说话、洗 手、画画等)都要记住这个分解课题,循序渐进的原理。 给予辅助 ABA 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就是辅助。孤独症儿童与其他的学生不 同,他们不会通过观察自然地学习。在教他们一个新的能力/课题时,如:一种 行为,一个概念,可能需要选用一种辅助形式。比如,教孩子画圆圈,一开始 他可能需要手把手辅助 才能有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