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苏宝莉1,顾惠斌2

(1.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常州2131642.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江苏常州213164)【摘要】:在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如何找到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好教、学生易学并且爱学,一直是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入手,探讨了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试方式、渗透德育教育等方法,注重学生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以达到提高序设计类程教学质量的目的,并阐述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打算。

【关键词】: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程序设计语言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所要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内容之一。目前,各高职院校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都给予了重视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弱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过分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注重程序设计语言知识点的讲授,而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培养不够;

(2)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

(3)有些程序设计类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新知识、新技术没有及时体现,而且过于简单;与之相反,某些课程的教材则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理论偏深,实践性不强,再加上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等因素,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文章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入手,探讨了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试方式、渗透德育教育等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达到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2.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确立全新的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

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曾说过一句话:"只有不好的教学方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面对新形势,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基础差,而是要积极转变思路,转变精英教育下的教学方法为适应于大众教育下的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人人成才。VisualBasic6.0等程序设计语言非常强调应用性,教授这类课程,不能按照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来组织教学,而是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为中心的逻辑结构体系,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根据课程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由任课教师精心设计若干个案例,案例要求由浅入深,将知识和能力分别融入这些案例中,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去分析案例的思路及知识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变传统的被动接收知识点为现在的主动去查找所需知识点。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学习窗体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的有关概念时,将案例内容设计为"设计程序让窗体响应命令按钮事件,利用命令按钮控制窗体左右上下移动及变化大小"。教师通过讲解如何设计该程序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边讲边演示程序的建立过程,同学们看到程序运行结果,头脑里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再分析程序的思路、结构,用到的知识点,如何建立窗体,在哪里写代码,用到哪些属性、方法和事件,与哪些程序结构有关等等。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对窗体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等知识就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案例驱动"教学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教师避免了枯燥、繁杂的理论说教,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练习中提高了技能,学会了相应的知识。不仅增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3.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中,程序设计类课程一定要强化师生互动。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布置任务,限定时间提交到教师机的方法来实现。如在讲完"蝴蝶飞舞"的案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扩展训练,原案例中,蝴蝶从屏幕左上角向右下角飞行,现在另画三个命令按钮,单击后完成从另外三个角向对角线方向的飞行。学生通过练习,不仅熟悉了Move方法的使用,而且还学到了如何用图片处理工具将蝴蝶图片旋转方向的方法。由于限定时间上交作业,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在书本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通过逐渐改变和增加条件的"扩展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适当的时候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错误,应及时向全体同学指出。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就可以当场解决。这样的教学,完全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格局,学生容易体会到通过自己探索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此外,还可以挑选1至2名接受能力强,又愿意为其他学生服务的尖子学生充当老师的助手,当学生问题较多,教师忙不过来的时候,请"小助手"为其他同学讲解、调试程序,这样,即提高了教师的答疑效率,又锻炼了尖子学生的能力,同时又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可谓一举三得。4.注重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进一步加大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内容,使教学能真正具备高职教育特点,使学生能真正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教师应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自编部分案例教材,自编课程的实训指导书,因材施教,认真把好实践教学质量关。我们在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了"任务驱动"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设计题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综合性和一定的创新性。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提高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几年来,课程设计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软件水平考试的人数及合格率逐年上升。学生使用VB6.0和SQLServer2000编制的"耐斯公司ERP系统"获得了2005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

5.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方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方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用,还要让学生学会学。如果学生只是学会用,难以有创新;如果学会学,就有机会让学生创新。在第一堂课,老师就要教会学生使用帮助(MSDNLi-brary)和从网上获得帮助,因为课堂时间及课本容量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教师未讲过、课本上也没有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帮助,当他独立解决了问题,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真正实现"授人以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教学目标。6.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高职学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差,抄作业成风,一个班级的作业可能只有几个版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通过广播软件播放每个学生的作业,逐个分析的方法。当看到优秀的作品,教师及时鼓励;当看到几个同学出现相同的(下转第203页)

(上接第205页)

!!!!!!!!!!!!!!!!!!!!!!!!!!!!!!!!!!!!!!!!!!!!!!!

错误并且代码相同时,学生们就会议论纷纷,抄作业的学生就会受到不小的震动。此时,教师就要把握时机,积极进行诚信教育,指出抄袭这种不诚信的行为给个人、班级造成的严重后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平等地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努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风建设。

7.注重过程考核,提高学生能力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所以考试应该考核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前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大部分考试完全采用笔试,有些学生尽管在考试中成绩优秀,但却做不出一个像样的应用程序。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高分低能"的问题,可以采取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考核的考试方法,使学习与考试有机结合,真正起到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功效。事实证明,这种考核的结果,很好地解决了"会考试"与"会做事"的矛盾。

8.充分利用校园网,搭建数字化立体教学体系

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将各种课程资源如课程大纲、试题库、试卷库、习题库、课件库、FAQ和教学录像等上网发布,便于学生预习复习,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建立网上考试(测试)系统,学生可以随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将一些新技术的电子培训教程(如电子图书、教学光盘)上网发布,帮助学生在课外掌握专业新知识。同时开设论坛,开放教师信箱,与学生开展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9.结束语

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我院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教学改革永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深化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1)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加强工学结合,引进企业真实案例,公司派工程师到学校给学生上课、作报告,企业给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既能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文化,也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和社会的新技术、新知识,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2)采用项目式教学,整合程序设计类课程和数据库课程,以项目带动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以教学促科研,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立足岗位,与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进行课程置换,完善认证体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龚沛曾.《Visual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苏宝莉.《VisualBasi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8.

3.王继昕.《职业技术院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思考》.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5.2

软件专业要想培养出符合软件产业要求的广大基础性专业编程人员还是比较困难的。

3、理论教学定位不明确。

现在我国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而社会和企业则希望高职毕业生到工厂、企业就能派上用场,不需要经过再次培训。显然理论教学要进行到什么程度,是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必需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另外,社会要求高职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技能,那么传统的理论教学还有没有必要,这也是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育者必须解决的问题。事实上目前各地的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办学都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共识。由于没有明确有规范可以遵循,我国目前的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理论教学正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显然不利于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的发展。

4、教材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我国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往往要滞后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若干年,结合软件工程思想讲解具体编程语言或者在实际项目中讲解软件工程的教材极少,教材建设难以满足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发展的要求。

四、重视软件工程,发展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的讨论。

我国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应该把培养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软件蓝领"作为培养目标。笔者从培养模式、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各个方面予以讨论。

1、培养模式。

我国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应该培养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按照软件工程要求进行编程的初级编程人员,必须改变原高校培养模式。改变培养模式应以软件工程为规范,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要思路,以服务于社会为宗旨,以订单式培养作为改变现状的重要手段。

在近几年的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办学是一个亮点。在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中,这个思路更加值得重视,计算机软件业发展迅速,各种新工具、新方法层出不穷,如果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只仍然讲一些基础理论,或者只讲一些5、6年前的开发工具、开发语言,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现在的软件开发必定要采用工程化的管理方法与模式,已成共识。如果能与软件企业合作,将学生的实训、实习、直接与软件开发第一线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直接学习到活生生的编程规范,直接参与给学生的印象深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接传授软件工程的知识,效果就不会太好。我校与多家网络公司合作,由网络公司的一线软件开发工程师带我校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而我校教师负责毕业设计时的协助与工程师的沟通。效果显著。学校要深入软件产业,了解当前软件开发的基本形势,对教学计划作调整,使教学计划符合软件产业的现状。

订单式培养可以解决学生学习与就业两方面的问题。到软件开发企业中去,根据软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直接开展对口式培养,即软件企业要什么样的初级开发人员,高职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总之,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应从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适当减少理论教学,最好实践教学能占总教学时数的60%,将软件工程的思想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教学过程完成。

2、要求教师参与实际的软件项目开发。

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要求教师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教师也只有在实际开发工作中才能体会到软件工程的重要性,有一资深软件开发人员告诉笔者,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只有在开发过几个中大型软件项目以后才能深刻的理解软件工程书本上一些内容。我们的教师如果没有开发经验,又怎么能要求他们将软件工程的思想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学校要开发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都可以要求计算机教师参与开发,就算是要委托其它单位开发,也可以要求派计算机教师参加。

3、要求教师按照新技术、新要求自编教材,尤其是实习、实训教材。

由于计算机产业发展迅速,现有的教材往往滞后,为了培养的学生能掌握最新的技术,高职院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学习最新的开发工具和手段,自编教材或者讲义,紧跟时代的步伐。4、软件工程思想的培养应该从入学就开始进行。

学习具体的一门编程语言容易,而建立软件工程的思想则比较困难。软件工程思想的建立不能仅由软件工程这一门课来承担,软件工程思想的建立应该是各门课,各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软件蓝领"培养中若干问题探讨郁春兰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2月

2.软件工程郑人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VB程序设计语言 微课

《VB程序设计语言》 一、前言 (一) 课程的性质 VB程序设计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VB基本控件的属性设置、事件编码、菜单、工具栏、状态栏及MDI多窗体技术,能熟练进行程序界面设计;知道Visual Basic语言的数据类型、表达式、程序结构与流程控制语句、数组、函数、过程的概念与使用方法,了解可视化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法以及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具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及可视化编程能力,知道数据库基本知识,数据表与数据记录的概念,掌握用可视化数据管理器建立数据库、数据表以及编辑数据表的方法,初步掌握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语法与使用方法,能使用程序设计语句以ADO控件、ADO 对象为数据源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使学生掌握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进一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及获得相应的训练,为以后有关课程的学习和一些实践环节做好必要准备,并为将来在本专业领域进行数据处理与软件设计打下基础。 (二) 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企业中对软件研发的行业标准、工作任务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设计以就业为向导,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务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本课程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设计,提供拓展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VB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在项目的具体设计过程中,根据软件专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来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一)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在本专业的应用、发展及其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主要培养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建立起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其中包括算法的概念、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技巧和一些常用算法;能够阅读、理解源程序和设计解题流程的能力;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能编制出风格良好的程序;最后达到使用VB建 立一个中、小型的应用系统的目的。 (二) 具体目标

JAVA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JAVA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JAVA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技术和OOP 设计思想,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编程、多线程处理、网络通信以及程序设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Java 语言特征、常见的Java 类库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掌握计算机程序的结构;掌握程序的开发过程;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及Java编程语言的语法;学会利用Java 语言编写面向网络应用的简单程序。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从软件开发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内容选择 课程中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是依据对行业及相关企业的调研、根据行业专家对IT制造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 2、教学法设计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选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最优化教学法。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

素,本课程选用讲授法、实验教学法及案例驱动法。 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上机编写程序。 案例驱动法:是指由老师提出或设置某些问题,通过带领学生解决实际的案例教授知识点和类库的用法。 3、内容编排设计 教学内容是根据Java程序员的基本要求,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Java程序设计语言相关知识、能够编写、调试Java程序,遵守良好的代码编写规范。能够使用Java 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胜任Java程序开发、软件测试等工作任务。 1、知识目标 (1)掌握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 (2)掌握数组的使用; (3)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4)学会处理程序运行中的异常; (5)学会使用Java常用的类,包括(String类,Java包装类,Math类,Java集合框架); (6)学会使用Java IO流读写文件; (7)会使用swing开发简单的图形界面; (8)了解多线程编程;

《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语言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 适用层次:高技 总 学 时:320学时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高技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必修的课程,本课程采用的语言是Javascript,简单、实用,能使互联网前端和后端有机的结合;利用第三方库、模块,学生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互联网产品,同时为专业知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课程与互联网密不可分,通过掌握互联网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力。 2、教学基本任务和要求 熟练使用Javascript编写程序;掌握HTML、CSS和Javascript制作前端网页,熟悉jQuery、Bootstrap等框架的使用;掌握利用Node.js和Express.js构建服务器后台程序,并与前端进行数据交互;了解产品的用户体验,识得UI制作;掌握利用UML建模工具绘制用例图、功能图、流程图等;知道WebSocket原理,并学会使用WebSocket构建实时通讯系统;通过Node.js第三方模块,学会动态地构建应用程序的多样主题;了解Ghost开源系统,识得利用Ghost构建多样主题的博客网站;

掌握国外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能看懂、理解搜索结果的英文内容。 3、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理论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性要求学生多动手。因此课程的重点放在项目实践上,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项目协作能力。理论知识以精讲为主,讲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巧,为学生提高动手技能打好基础;多利用国外搜索引擎,能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英文阅读、交流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 号章节内容总学 时 讲授 学时 训练 学时备注 1第一章 课程介绍22 2第二章 基本语法1266§2.1 变量与数据类型 §2.2 程序结构控制 §2.3 自定义函数 §2.4 字符串函数 §2.5 Math函数 2 1 1 1 1 2 1 1 1 1 3第三章 闭包与回调函数1266§3.1 剖析函数定义 §3.2 闭包 §3.3 回调函数 2 2 2 2 2 2 4第四章 对象1266§4.1 对象的使用 §4.2 this、apply、call §4.3 原型继承 2 2 2 2 2 2期中考试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及阶段性成果 一、教学改革的需求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职业教育要适应的发展和需求,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增强学生技能,和社会接轨。针对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根据学校教学设备的现状,要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 (1)能熟练操作各类常见机床; (2)具有对机床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车工、数控中级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具备一定的解决机床疑难杂症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调整专业设置,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按照市场和企业对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依据我校机电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论证。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全面修订。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即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2、构建课程体系,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课程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车工工艺与技能、数控技术等课程列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通过这些主要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本着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特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囊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

2012届程序设计语言强化课程设计综合任务

程序设计语言强化课程设计综合任务: (一)学生成绩排名 先采用选择法,将学生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输入一个学生的成绩,将此成绩按照排序规律插入已排好序的学生成绩数组,最后将排好序的成绩单进行反序存放。 步骤、方法与要求 1.定义一个数组a[11],用以存放学生的成绩。 2.从键盘输入10个学生成绩。 3.采用选择法,将学生成绩按照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4.再输入一个学生的成绩,将此成绩按照排序规律插入原学生成绩数组。 5.将排好序的成绩单进行反序存放,即原来是从高到低,现在改为从低到高排列。 6.将以上每一步骤的结果均打印输出,验证程序是否正确实现题目要求。 (二)根据条件进行学生成绩排名 在函数中进行10个学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再改进函数,进行n个学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名, 排名方式根据函数的style参数进行,如style为‘a'按升序排,style为' d ' 按降序排。(a:ascending 升,d:descending 降) 编写多个不同函数,使之能实现不同的排序算法(3种以上),再编写一个通用输出函数,(要求用函数指针做参数)能分别打印不同排序算法的结果。 步骤、方法与要求 1.在函数中进行10个学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名 sort(int a[10]) 2.改进第一步的函数为sort(int a[],int n),进行n个学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名, 3.改进第二步的函数为sort(int a[],int n, char style), 将n个学生成绩从 高到低排名,排名方式根据sort()函数的style参数进行,如style为‘a’按 升序排,style为’d’按降序排。 (a:ascending 升,d:descending 降) 4.编写4个排序函数,实现4种不同的排序算法(用冒泡法进行升序排序,用 冒泡法进行降序排序,选择法进行升序排序,选择法进行降序排序等),函数 返回指向排好序的数组的指针。 5.编写通用输出函数 show(int *(* fun)(a[ ], int n )),其中a[]为成绩 数组,n为数组元素个数。 6.编写主函数调用以上函数。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3012208 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 学时:90 课程类型:B类(理论+实践)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 1. 概述 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语言。它层次清晰,便于按模块化方式组织程序,易于调试和维护。C语言的表现能力和处理能力极强。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运算符和数据类型,便于实现各类复杂的数据结构。它还可以直接访问内存的物理地址,进行位(bit)一级的操作。由于C语言实现了对硬件的编程操作,因此C语言集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功能于一体。既可用于系统软件的开发,也适合于应用软件的开发。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思维,形成程序设计基本思想,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程序设计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网络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性质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习其它工科课程的基础。掌握程序设计的前提是掌握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以其灵活性和实用性受到了广大计算机应用人员的喜爱。一旦掌握了C语言,就可以较为轻松地学习后续的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等程序设计语言。本课程以程序设计思想为主线,介绍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导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后继课程: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等。

课程设计理念 通过对多家IT企业的走访,我们了解到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共同要求。因而我们也把培养具有这些能力的学生作为我们的课程目标,把对这些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对以计算机网络、汽车电子等专业为代表的学生,主要注重项目分析,流程图设计以及编程技巧和方法的培养,为进一步培养软件项目综合开发和应用能力作准备。 1、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以案例教学为主。在学生掌握了相应知识点后,再提出新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加以解决。在修改代码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另外,我们把企业中的一些要求带到了教学过程中。例如代码必须加注释,标识名必须用英文单词等。 2、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通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课程思路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使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紧密对应。让企业参与到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的各个环节中,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此我们围绕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建立了完善的实训体系。充分利用好学校、企业及社会各自的办学资源,主动与行业、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学校、行业、企业互动,共同合作参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 课程开发思路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学生课外科研等形式。理论课的安排,以程序设计方法为主线,由浅入深,先讲授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再从数组、函数、指针、结构和文件等方面讲授程序设计的方法,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验课的实习题目设计要紧密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自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方案汇总

201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方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方案 一、设计的目的 《高级语言序设计》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语法知识的理解,全面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熟悉相关编程环境和工具,能够熟练地运用C/C++编写较为简单的应用程序,并对之进行调试分析。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设计合格学生记学分2分。 二、参与人员与组织方式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设计要求2010级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所有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为了保证设计的质量,本课程设计以组为单位,3人一组进行组织,配备一位指导老师进行指导。课程设计时间共两周,从2011年12月1日开始到2011年12月23日结束。 三、设计内容 以Windows xp或Windows 7等为开发平台,以Visual C++或GCC/G++(IDE推荐MinGW Developer Studio)作为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用纯C或C++编码,完成一个小型实用程序的设计、算法分析和编码、调试,程序采用控制台字符界面,数据采用文本文件存储,要求程序功能清晰、完善,能正常运行,有明确的输入输出,结果正确,用户界面友好;代码要求符合标准,排版清晰,风格良好。设计过程应该提供完善的设计文档,代码说明文档。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每位学生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个,独立完成分析、设计和程序实现。 参考设计题目: 一、编写一个公司财务管理程序 1、内容 编写一个程序,对某个公司的财务进行管理,包含简单的财务数据录入,查询,输出等功能。 2、设计要求 1) 程序采用字符界面 2) 显示功能菜单,用户指定键即可进入相应功能 3) 财务记录保存于文本文件 4) 支持手动查询和报表输出,数据输出格式美观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提纲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 变革

精品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JavaWeb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 Java Web 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10528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课程类型理论 +实践课程性质能力拓展课程 课程学分3课程学时60 修读学期第 2或3学期核心课程否 合作开发企业加拿大 pecom 公司福州分公司 执笔人余先锋陈伟审核人刘维娜 1.课程定位 1.1 课程定位 《J ava Web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主修课程。修习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经过基本程序设计能力训练之后,掌握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的 JavaWeb应用程序设计的能力,掌握 Java Web网站应用程序设计的方法。本 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计算机操作基础》和《 Java 程序设计》,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 计算机操作技能、程序设计基础和 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的方法, Java 语言程序的编写设计方法,并具备一定 SQL数据库语言基础及 Java 数据库 应用能力。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适用于具备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及网页设计技能 的学生。 2.课程目标 Java Web程序设计是大学期间主要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以学生构思、创建 一个简单网站的过程为主线,建立和掌握 JavaWEB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本课程学习的效果如何,对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设计技能的培养和学习有着重 要影响,也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有相当的作用。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以不同 的WEB数据库应用设计作为应用设计最主要的元素,进行教学驱动,通过递进的 方式,把完成JavaWEB网站设计的学习进程及内容进行连贯和衔接,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建立 WEB网站设计的基本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 WEB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的规范和基本方法、同时根据不同的应用,掌握 WEB网站设计的基本技巧,能够 对现实的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抽象,设计出一个简单的 WEB网站,并通过代码实现 网站的基本功能,完成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温岭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台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实际出发,努力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加快推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温 岭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增强选择性。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选择性需求和成长意愿,在教师有效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课 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突出专业性。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能突出专业特点又能适合综合发展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追求实效性。摒弃阻碍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灵活性。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坚持统筹性。做到近期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面相统筹、点和面相统筹,整体规划,渐次推进。2015年上半年,由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部分专业先行试点,积累经验.2015年下半年,全市全面推行中职课程改革。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多样化选择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未来热点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未来 1、高职教育十年大发展的回顾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回顾这十年,是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十年,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的十年,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大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1院校建设——从示范院校到国家骨干院校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走过了一个从“新生事物”到“星火燎原”再到“遍地开花”的发展历程,截止到2009年全国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313万人,在校生965万人;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已达到74所,2010年的招生计划为27万人,无论是院校数量还是招生规模都超过了本科院校,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0年来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2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次会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这次会议强调:“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这次会议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也是这一次会议第一次突出了建设国家示范院校的课题。 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2006年十一月十六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十六号文件。2006年十月三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启动了国家示范

对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对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4-06-12T14:15:07.39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4月供稿作者:范丹丹 [导读] 传统的中职机电一体化的考试形式是在学期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但是卷面涵盖的知识面少,而且都是一些只要看看书就能会的题型。 范丹丹 〔摘要〕随着国家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中职机电一体化受到广泛的关注,教师要分析机电一体化模式下存在的问题,确保机电一体化能够跟工厂需求配合,进而促进我国一体化的进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机电一体化是介于机械与电子自动化两个学科间的一门技术,它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理论技术自动化电子控制计算接口等,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教程都是比较传统的,传统的教学体系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技术内涵,掌握实际技术,但是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无法掌握生产线上的技术需要,没有一定的操作性,所以针对于中职机电一体化还有许多需要探讨需要改进。 1 传统教学体系的局限性传统教学体系是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知识也是过于陈旧的,这几年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引进,而教学课时却相对进行了缩减,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难题。传统教学体系中,教师把一些抽象理论在课堂完成,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或者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都是过于理论的东西,例如:电工电子课程,学生对电气元件的了解仅限于结构原理图,无法接触实物,对元件机械机构及工作原理似懂非懂,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掌握的知识不够牢靠。这样在后续的专业基础实习—电工电子技能实训中,学生会缺乏理论基础,在专业课程学习时,缺乏实践基础的现象更明显,学生只能在实验中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没有办法感觉到实践之后发自内心的成就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今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局限性变得越来越突出。所以对于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我们应该研究些新奇的观点,更多的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 2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对于我国现有的这种教育模式,或者是专业教学现状及传统模式特点:首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教学的根本模式出发探索新的改进措施,努力完善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1 完善教学硬件设备。在机电一体化课程当中,硬件设施是尤为关键的,只有完善的教学硬件设备,教师才能根据硬件设施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设备能为教学所用,硬件设施是硬条件,没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就没有办法开展更好的教学。并且硬件设施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实践的数量,增加学生的兴趣,也能提升学校的信誉。 2.2 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教学中教师要制定一系列的教学体系,最好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这样学生对知识会产生一定的兴趣,本身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但是如果有了兴趣就不同了。 在教学体系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一定要涵盖学生以后从事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即使不能深入讲解具体原理,也应多增设教学内容,拓展教学体系,从而让学生学习的更加全面。 2.3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其实用性和普遍性。中职机电一体化在授课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其实用性,因为中职一体化的学生将来是要走向工厂一线操作的,所以实践课程尤为重要,课程一定能帮助学生快速熟悉今后从事的工作,符合当前工厂实际制造的基本要求。 2.4 提高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水平。中职机电一体化是比较注重实践的,所以应该聘请更多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聘请不仅有丰富经验的而且有理论知识的工厂老员工,这样会给学生们增加实例的培训,增加学生的见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或者能够聘请大学优秀教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5 对机电一体化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传统的中职机电一体化的考试形式是在学期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但是卷面涵盖的知识面少,而且都是一些只要看看书就能会的题型。对于考试我们可以进行随堂测试,然后把随堂课的成绩计入总成绩,除了随堂考试外还要增设实践或者实验考试,这样都会增加对机电一体化知识的掌握能力,这样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就会更好的听讲,而且做到认真的预习复习。 3 在改革机电一体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1 科学设置课程。根据学生的能力来确定课程标准,文化知识够用即可,专业知识要面广而且要精简,针对性一定要强,比如英语,学生只需掌握日常所需要的内容就可以了,不必深加研究,因为学生学不好,也用不上,如果过于侧重,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负担,而且会占一部分课时。 3.2 对教学中的理论课进行压缩。实践是中职机电一体化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提高对实践知识的总结及教授。相对来说一定要压缩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是贯穿于理论教学中的,所以一些理论课可以在实践中来讲述,学生反而能够很好的运用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听的也不至于特别枯燥,乏味。 3.3 建设适合本地的教材。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不同的工厂文化,不同的技术需要,所以针对每个地区的情况来制定适合本地的教材。这样学生在学习之后才能更大程度的学有所用,能够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地区企业的生产实际,也增加了学生在本地工作的机会,减少了人才的流失情况。 中职机电一体化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日后的工作当中去,为了让学生们学有所用,中职机电一体化需要进行改革,不仅硬件设施要配备完善,而且在师资、课程、课本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整体的改革,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在这样的改革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日后的工作了解的更多,而且会对自己的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兴趣。对学生日后投身于机电一体化事业进行了铺垫,进而推进我国工业发展。 参考文献1 蔡红琴.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 机械管理开发,2011(02):172~1732 俞海兵.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成才之路,2012(34):17作者单位:新疆兵团工贸学校

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标准

J a v 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J a v 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制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应用专业使用。 二、课程性质 《Java程序设计语言》是五年制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Java概念、Java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异常处理和常用系统类、图形用户界面及图形处理、Java中的事件处理、多线程的处理、Java的输入与输出等知识,同时,通过编写综合性的项目,来加强学生综合运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由于Java语言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进行程序设计,因此,学生学习这门课之前应该在程序设计方面有一定基础。 三、参考课时 约160课时。 四、总学分 约10个学分。 五、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使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掌握面向对象编程工具JAVA语言的基本知识;能熟练地用JAVA语言进行一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为学生以后从事更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具有以下能力: 1、理解面向对象编程思想。 2、熟悉掌握运用Java进行面向对象的编程。 3、能够使用Java编程语言进行基于文本和图形界面的应用设计。 4、理解和掌握多线程设计、事件处理、异常处理。 5、掌握Java的I/O编程。 6、掌握Java的网络编程。 六、设计思路

本套项目课程主要以教材为参考,融入了网络上经典的项目案例,同时借鉴了一些企业级项目模块的雏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不失传统性,任何一门语言课程都要了解该语言的书写风格与运行的平台特点,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又主要通过项目实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基础知识同时也见到了项目雏形。通过前期近一百课时的学习,总体上掌握该门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思路,然后利用较综合性项目培养学生对软件组织结构、思想、过程的设计。新课程理念要求充分的调动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先学后教,精讲多练,因此学生实验课时约占到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二。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Java概述:最简单的Java程序,输出“Hello World!” (一)课程内容 1、Java的发展、特点与应用。 2、Java程序的类型及特点。 3、Java程序的开发步骤,命令的使用。 (二)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Java的发展、特点与应用,知道Java程序的类型及特点,掌握Java程序的开发步骤。 (三)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Java程序的结构。 2、Java程序的开发步骤, javac、java、appletviewer的使用。。 3、Java程序的运行流程。 项目二Java基本语法:训练实例 (一)课程内容 1、Java语言的基本组成。 2、Java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及表达式。 3、Java语言的控制结构。 4、Java语言的数组。 (二)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程序设计课程大纲

《程序设计》课程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学时/学分:80/5 先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ACM班新生 教学目标:本课程围绕着过程化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三条主线,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主要内容:以C++语言为教学语言,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在C++中的具体实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程序设计的背景知识介绍。包括计算机的软硬件、程序设计的过程。 重点与难点:什么是程序设计,如何学习程序设计。 第二章通过例子学习 主要内容:C++程序的基本结构及组成C++程序的基本元素。 重点与难点:变量、类型、算术表达式、赋值表达式。 第三章逻辑思维与分支程序设计 主要内容: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if语句和switch语句。 重点与难点:正确使用分支语句,注意逻辑表达式的短路求值。 第四章重复控制与循环程序设计 主要内容:C++的循环语句及利用循环实现的算法。 重点与难点:三种循环结构,贪婪法和枚举法的应用。 第五章批量数据处理 主要内容:数组、字符串,批量数据的常用操作。 重点与难点:正确使用数组,常用的排序和查找算法。 第六章函数 主要内容:函数的定义与使用、递归、基于递归实现的算法。 重点与难点:多函数程序的执行过程、递归程序设计。 第七章间接访问 主要内容:指针的概念及使用、指针及引用传递、变量的动态分配。

重点与难点:指针传递 第八章数据封装 主要内容:结构体类型的定义与使用、单链表的概念及实现。 重点与难点:链接结构 第九章模块化开发 主要内容:结构化程序设计、模块划分、库的设计。 重点与难点:如何利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设计一个较大型的程序。 第十章创建新的工具 主要内容: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类的定义、对象的定义与使用。 重点与难点:定义类的意义。 第十一章运算符重载 主要内容:为什么要有运算符重载以及C++运算符重载的实现方法。 重点与难点:几个特殊运算符的重载方法。 第十二章组合与继承 主要内容:组合、继承与运行时的多态性。 重点与难点:灵活应用组合与继承实现代码的重用,用多态性实现系统的维护与扩展。 第十三章泛型程序设计 主要内容:类模板的定义与使用。 重点与难点:类模板的应用场合及应用过程 第十四章输入输出与文件 主要内容:C++的输入输出过程、控制台输入输出、文件的输入输出。 重点与难点:C++输入输出实现的特点。 第十五章异常处理 主要内容:面向对象的异常处理的特点及C++异常处理的机制。 重点与难点:C++异常处理的过程 第十六章容器与迭代器 主要内容:容器与迭代器的概念及设计与实现。 重点与难点:本章是为数据结构的学习作准备。 三、教学进度安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