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地理一轮作业:4-2 风力作用与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作业:4-2 风力作用与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作业:4-2 风力作用与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作业:4-2 风力作用与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含解析

一、选择题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 溶洞—a

B.裂谷—b

C. 瀑布—c

D.沙丘—d

2. 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A. a

B.b

C. c

D.d

1. A(解析)由图可知,a、b、c、d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溶洞是由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而形成的;裂谷是板块张裂而成,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风力堆积地貌。

2. B(解析)题中“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反映的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密度很大,这是风力搬运作用的表现。

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3~4题。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4. 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3. A(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表示流水搬运作用,d表示流水沉积作用。

4. B(解析)由上题可知,c为流水搬运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现象。

5. 流域自然侵蚀速率是反映流域地貌形态变化的重要指标。据研究,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自然侵蚀速率远低于南亚恒河流域,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降水量

C. 植被类型

D.城市化水平

5. A(解析)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主要位于平原地区,虽然该地降水很丰富,但受地形的影响,水流速度慢,故自然侵蚀速率低。

6.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千米。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形成大规模冲积扇的是()

A. 甲

B.乙

C. 丙

D.丁

6. D(解析)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知,丁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其下游有广阔的平原,有利于大规模冲积扇的形成。

读“渭河水系示意图”,回答7~8题。

7. 渭河谷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 地壳断裂陷落

D.地壳褶皱凹陷

8. 渭河河道具有北移的历史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南岸支流多,流速快

B.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北岸支流含沙量大

D. 北岸地表组成物质较粗

7. C(解析)渭河处在断层构造带,地壳断裂陷落形成谷地。形成谷地后流水汇聚成河,沉积成渭河平原。

8. A(解析)南岸支流众多,且由于发源于秦岭、落差大而流速快,将渭河水推向北岸,导致北岸流水冲击作用强;北岸为黄土高原沉积颗粒,组成物质较细,抗冲击能力弱于南岸。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9~10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形成过程 二、自主学习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地貌 (1)分类: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 地貌。 (2)成因:主要与________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 (1)定义: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侵蚀地貌。 (2)形成 ①初期:河流落差,流速,侵蚀作用以向___和向_____ 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 __ 和_______,横剖面成______型。 ②中期:河流落差变,河流向的侵蚀作用减弱,向_________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在__岸侵蚀,在___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被_____。 ③成熟期: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不断_____,横剖面呈宽而浅的型。 河流堆积地貌 (1)定义: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搬运能力的情况下,下来而形成。 (2)分类 ①洪积平原(山前) 季节性洪水或河流携带大量___________流出山口,河道变得开阔,流速减慢,搬运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_______ ,进而形成宽广的洪积平原。 ②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 河流在_____侵蚀,_____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_______ 。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③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滨海地区) 在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 ______ ,泥沙堆积在_________ ,形成三角洲,连接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三、探究讨论 模拟实验一. 模拟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类型 (1)实验材料:一定长度的塑料盒、砂土、一面小旗、水 (2)实验步骤: ①将塑料盒呈一定角度的放置,并在盒内铺满一定厚度、粗细不均的砂土,将一面小红旗插在接近塑料盒顶端的砂土中; ②对着距离小旗一小段距离的砂土处浇注水流,观察经过流水冲刷后河流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的变化。 (3)实验现象及结论:

高考地理一轮作业:4-2 风力作用与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含解析

一、选择题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 溶洞—a B.裂谷—b C. 瀑布—c D.沙丘—d 2. 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A. a B.b C. c D.d 1. A(解析)由图可知,a、b、c、d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溶洞是由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而形成的;裂谷是板块张裂而成,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风力堆积地貌。 2. B(解析)题中“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反映的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密度很大,这是风力搬运作用的表现。 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3~4题。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4. 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3. A(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表示流水搬运作用,d表示流水沉积作用。 4. B(解析)由上题可知,c为流水搬运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现象。 5. 流域自然侵蚀速率是反映流域地貌形态变化的重要指标。据研究,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自然侵蚀速率远低于南亚恒河流域,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降水量 C. 植被类型 D.城市化水平 5. A(解析)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主要位于平原地区,虽然该地降水很丰富,但受地形的影响,水流速度慢,故自然侵蚀速率低。 6.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千米。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形成大规模冲积扇的是() A. 甲 B.乙 C. 丙 D.丁

学案19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案19 河流地貌的发育 [目标定位] 1.理解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及其对河流地貌的影响。2.掌握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3.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a .提供充足的⑥________________。 b .方便对外联系和⑦______。 c .提供丰富的⑧__________。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 ?? ?? 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⑨ 耕地连片地区:乡村⑩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a .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__________状分布。 b .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向?______过渡的地带。

【问题思考】 1.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2.想一想: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 3.议一议: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 4.讨论: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物颗粒总是由粗到细吗? 探究点一河流地貌的发育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e岸相连() ②a、b、c三处最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③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b河段() ④c河段外力作用以搬运作用为主() (2)a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段河流以________(外力)作用为主。 (3)c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的外力作用以___ _____作用为主。 (4)c处河流往往在______岸侵蚀作用明显,在________________岸堆积作用明显。河流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 内力作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内力作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读“物质大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完成1~2题。 1.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A.①②⑤B.④⑥⑧ C.⑤⑦⑧D.①③⑤ 2.从物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C.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D.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最伟大的奇观之一。完成3~4题。 3.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B.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C.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4.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灰色石灰岩B.褐色沉积砂岩 C.黑色玄武岩D.肉红色花岗岩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 C.地垒D.地堑

6.该区域主要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C.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D.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B.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C.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D.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8.图中()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D.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拉张褶皱、拉张断裂、砂岩沉积、砾岩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B.拉张褶皱、拉张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岩浆侵入与喷出、砂岩沉积、砾岩沉积D.沉积、挤压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10.图中①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流水地质作用

**理工大学 流 水 地 质 作 用**理工大学

学号:************ 姓名:****** 学院:********** 老师: 日期: 流水地质作用 1.概况 流水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1.1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1.2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理工大学

1.3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2.水圈概况 地球表面3/4的面积被海洋、冰层、湖泊、沼泽及江河覆盖。大陆表层岩石和土壤的空隙中也充填有大量地下水。大气对流层中漂浮着大量的水气和雨、雪微粒。这些水体共同构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称为水圈。水圈的质量约有 1.44×10^18t,是地球总质量的近1/4000。 3.水的驱动力,能量和来源 太阳能,重力能加地形是水运动的驱动机力,能量来源。【水能=机械能+化学能】,从地幔中析离出来的原始水流入海洋,再流入地下到被蒸发到大气圈在以降雨等多种形式被转移到海洋,地下,地表。完成水的驱动。 4.地球表层水分循环 海洋、陆地水和大气的水随时随地都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着大规**理工大学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含答案)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学习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利用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图,分析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 【合作探究】 1、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密集区吗为什么 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

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 2、为什么在河流的上游,聚落的位置一般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而在河流的下游则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河流的上游海拔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较方便。河流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避免洪水威胁等。 3、河流流经弯道时,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根据图①信息,分别在图②、③、④上合适位置上写出a 和b 【思维导图】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B .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 C .向河谷两岸侵蚀——谷底后退,谷坡展宽,河流向横向发展 D .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解析] 向下侵蚀使河流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向河谷两岸侵蚀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答案] A (2009年湖南师大附中联考)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 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 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 瀑布。瀑布地带河流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 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 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河 流 地 貌 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以河谷为例 以冲积平原为例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内力作用与地貌习题

考点8 内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物质循环 对应学生用书P017 (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018·阜阳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表400米以下的局部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考向地质构造]从上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在水平方向上的岩层呈现出中间新、两翼老的排列规律,应该为向斜。 2.[考向岩石的判断]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 A.玄武岩 B.页岩 C.板岩 D.大理岩 答案 D 解析据图可知,甲岩石位于岩浆岩和沉积岩之间,并且该岩层不连续分布,故该岩石最有可能是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大理岩。 [2017·长沙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3.[考向岩石]该区域曾发生多次岩浆活动,其中形成最晚的岩浆岩是( )

A.玄武玢岩 B.花岗岩 C.斑状花岗岩 D.变质火山岩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西北部看,花岗岩切穿了斑状花岗岩,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斑状花岗岩;从图示东南部看,玄武玢岩岩脉切穿了上下三个剥蚀面,而花岗岩则被中间那个剥蚀面所侵蚀,说明玄武玢岩的形成晚于花岗岩。综上可知,岩浆岩中玄武玢岩形成最晚。变质火山岩属于变质岩,不属于岩浆岩。 4.[考向地壳运动]据剥蚀面信息可知,该区域在地质历史上( ) A.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运动中 B.一直处于缓慢的下降运动中 C.西北部受水平挤压作用明显 D.东南部发生了多次升降运动 答案 D 解析剥蚀面由外力剥蚀而成。读图可知,该区域东南部有三个剥蚀面,说明东南部至少发生了3次升降运动。 [2018·天津红桥区模拟]读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考向岩石]峡谷岩壁从谷底到顶部出露的含有化石的成层岩层属于( ) A.沉积岩层 B.花岗岩层 C.玄武岩层 D.变质岩层 答案 A 解析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故A项正确。 6.[考向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该岩层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

3 水的地质作用

三、水的地质作用 Ⅰ.名词解释 1.淋滤作用P52 2.水的小循环P50 3.侵蚀作用P51 4.洗刷作用P52 5.洪流P53 6.侵蚀基准面P55 7.河流的分选作用P56 8.水的硬度P65 Ⅱ.单项选择题 1.地表流水逐渐向低洼沟槽中汇集,侵蚀使沟槽向深处下切,同时使沟槽不断变宽,这个过程叫做()。P52 A.洗刷作用B.冲刷作用C.淋滤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2.大气降雨沿坡面漫流,将坡面风化物质搬运到坡脚平缓处堆积,形成()。P52 A.洪积层B.冲积层C.残积层D.坡积层 3.残积层是()。P52 A.淋滤作用的产物B.洗刷作用的产物 C.冲刷作用的产物D.河流地质作用的产物 4.河流的侵蚀、搬运、沉识作用,被称为()。P54 A.第四纪地质作用B.冲刷作用C.成岩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5.河流的侵蚀能力与()关系最大。P55 A.河床宽度B.河流流量C.河流流速D.河床粗糙率6.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关系最大。P56 A.河流流速B.泥沙石块大小C.河流流量D.可溶物溶解度7.河流地质作用产生的沉积物叫做()。P56 A.洪积层B.残积层C.坡积层D.冲积层 8.下面对河漫滩叙述正确的是()。P58 A.平水期可以被淹没B.洪水期不能被淹没 C.平水期不能被淹没,洪水期可以被淹没D.水流流速变快时被淹没9.河流阶地一般用罗马数字编号,编号愈大则()。P58 A.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晚B.阶地位置愈低,生成年代愈早 C.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早D.阶地位置愈低,生成年代愈晚10.阶地表面主要由被侵蚀的岩石构成的阶地叫做()。P59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冲积阶地D.横向阶地11.上部为冲积层,下部为基岩的河流阶地叫做()。P59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堆积阶地D.纵向阶地12.吸附在岩、土颗粒表面,不受重力影响的地下水叫做()。P61 A.重力水B.毛细水C.汽态水D.结合水 13.饱水带是指()。P63 A.毛细水带B.毛细水带和重力水带 C.重力水带D.汽态水、吸附水、薄膜水带 14.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称()。P65 A.总矿化度B.总硬度C.暂时硬度D.永久硬度15.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叫做()。P68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裂隙水 16.埋藏并充满两个隔水带之间的重力水叫做()。P70 A.潜水B.承压水C.上层滞水D.包气带水 17.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的地下水()。P72 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岩溶水 18.地下水对混凝土的溶出性浸蚀,主要因为地下水中()。P75 A.CO2含量过高B.水质偏酸性 C.硫酸根离子超标D.暂时性硬度小于3 19.地下水中含有侵蚀性CO2时,对混凝土有()。P75 A.一般酸性侵蚀B.溶出性侵蚀C.碳酸侵蚀D.硫酸侵蚀20.侵蚀性CO2是因为地下水中()。P76 A.CO2本来就有侵蚀性B.CO2含量没达到平衡标准 C.CO2含量超过平衡标准D.CO2含量恰好达到平衡标准21.水泥细菌指的是()。P76 A.氢氧化钙B.水化硫铝酸钙C.水化硅酸钙D.二水石膏Ⅲ.多项选择题 1.地表水的地质作用是指()。P51 A.地表流水将风化物质搬运到低洼地方沉积成岩的作用 B.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C.淋滤、洗刷、冲刷和河流地质作用 D.地表水对岩、土的破坏作用 2.下列选项中,属于残积层特征的为()。P52 A.物质成分与下伏基岩成分密切相关 B.是位于地表以下、基岩风化带以上的一层松散破碎物质 C.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较高的含水量,作为建筑物地基,强度较低 D.厚度与地形、降水量、水中化学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3).docx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点: 1. 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和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2.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形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侵蚀地貌 【自主学习】河流的侵蚀作用按方向有哪些类型?它们对河谷的形态有何影响? 时期(位置)作用过程地貌类型 发育初期()以向和向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型谷 和。 中期()向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展变 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侵蚀,堆积。宽 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型谷 【难点解析】: 1、如何理解凹凸岸?(见图1) 2、如何理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水流动到河湾时,表层水流受到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冲蚀凹岸(乙)(如图 2),使乙岸不断崩落。由于乙岸表层水流堆积,水位高,受重力作用下沉,甲岸表层水位低,底层水流上升补偿,把从乙岸侵蚀的物质带到甲岸堆积,从而形成凹岸侵蚀,凸岸(甲)堆积。 图 2 图 1 【探究合作】: 读右图回答:河流a、b、 c 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1.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A.黄河三角洲 B .崇明岛C.黄土高原D.河谷 2.右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 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⑤B.①④⑤ C.②③⑥ D .②④⑥ (二)、堆积地貌 【自主学习】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减弱的情况下,会下来,形成堆积地貌。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和三种类型。 位置形成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特点当水流流出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顶端 山区(山于,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到边缘地势逐渐,麓地带)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堆积下来,形堆积物颗粒由变成地貌。 河流在堆积,形成。地势平坦、宽广 河流中的面积不断扩大,在露 下游地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区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多个废弃 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 河流入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 海口河水流速,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呈放射状 堆积在。 【探究合作】: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A B ② ( 1)从地貌上看,①处是,它是由作用形成的,它分布在山区的。由A到B,沉积物颗粒由到。 ( 2)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构造,它是由于形成的。

风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专项训练试题:风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一、单选题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下题。 1.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2.风影沙丘() A. 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 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 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 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3.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 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 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 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 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在坑体地势较低处,会形成一个出水口,为坑内积水外泄的主要路径,坑侧壁呈内凹状(最凹处与出水口高度一致)。我国亚热带季风区(冬干夏湿)海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就最为典型,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中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拈土矿物转化。读风化坑景观示意图和风化坑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推测最易发育风化坑地貌的部位是 A. 坡度较大的凸坡 B. 坡度平缓的凸坡 C. 坡度较小的凹坡 D. 坡度陡峭的凹坡

5.较浅的风化坑内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 A. 旱雨季的风水搬运 B. 潮汐的海浪搬运 C. 光照的物理风化分解 D. 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 某考察队对深圳西冲海滩进行考察,下图示意该海滩某测量点为起点的海滩地形剖面图及颗粒物特征表。平均粒径是指颗粒的大小,其数值越大说明其颗粒越小。分选系数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其越接近0,说明其分选越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形成A地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 风力沉积 B. 海浪沉积 C. 海浪侵蚀 D. 流水沉积 7.BC两地颗粒物平均粒径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A. 流水侵蚀速度大于流水沉积速度 B. 海水涨潮幅度小于海水落潮幅度 C. 海浪前进速度大于海浪后退速度 D. 风力前进速度小于风力后退速度 灌丛沙丘是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挡,沙物质在灌丛周围堆积而成的沙丘类型。随着植物体的生长,灌丛沙丘体积不断增大,灌丛沙丘的发育受到风况、沙源、水分等条件影响。专家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柽柳灌丛沙丘剖面沉积物进行了研究,经14C测年显示,自剖面向下330cm处的沉积物年代约为公元1359年。左图为塔中灌丛沙丘开挖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公元1359年以来取样沙丘剖面沉积物中值粒径变化及特征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图中灌丛沙丘的植被更加茂盛的坡向及其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 西南坡——坡度较小且为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好 B. 西南坡——坡度较小且为向阳坡,光热条件较好 C. 东北坡——坡度较大且为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好 D. 东北坡——坡度较大且为背阴坡,土壤肥力较好 9.关于图中粒径变化及特征时段的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内力作用与地貌(解析版)

一、单选题 1、下图A为某地貌景观图,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B的演示。教师演示了() A、板块挤压碰撞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层水平挤压 D、外力侵蚀搬运 2、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3、我国华山的成因是() A、向斜山 B、背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 4、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奥陶系 B、下石炭统 C、五通组 D、下二叠统 5、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的原因() A、海底火山爆发 B、海底发生地震 C、台风的影响 D、厄尔尼诺现象 6、下图的景观是由() A、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的 B、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的 C、剧烈的火山活动形成的 D、强烈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7、下图是某海域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读下图,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甲处类似的是() A、冰岛 B、日本列岛 C、安第斯山 D、阿尔卑斯山 8、红海将会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C、板块的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9、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 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10、2014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南四盘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截至当天18时,已造成74人死亡。结合下图“山西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11、与板块张裂运动有关的是() A、马里亚纳海沟 B、喜马拉雅山脉 C、大西洋中部洋脊 D、东亚岛弧链

风力侵蚀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力作用与流水作用是两种重要的外力作用,在外力作用发育的地貌中这两种作用占据重要地位。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什么呢?小编在此整理了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介绍 风沙地貌在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亦称风成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 一、风沙地貌定义: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二、风沙地貌形成条件:表到处都可有风,但只有当风吹扬起地表松散颗粒,形成风沙流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各种风沙地貌。 三、风沙地貌分布范围: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那里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力风化盛行、降雨少而集中,年蒸发量大,常超过降雨量数倍甚至数百倍,植物被稀疏矮小,疏松的沙质地表裸露,特别是风大而频繁,所以风沙作用就成为干旱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利。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区,在半干旱区和大陆性冰川外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用,也可形成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我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柴达木,南疆和田、罗布泊,东疆哈密、吐鲁番,北疆克拉玛依附近地区。 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统称风蚀。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广大沙丘所埋没的以外,在大风区域还有广泛的出露,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东疆以及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等地。 风积地貌主要是指沙漠地区的沙丘而言。沙丘在中国沙漠里分布面积最广大,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浩瀚无垠的茫茫沙海。沙丘有流动和固定、半固定之分。流动沙丘的表面无植物覆盖,或仅在沙丘坡脚有少许植物,覆盖度在15%以下,风沙活动强烈,流动性大;半固定沙丘的表面,植被呈斑块状分布,覆盖度在15~40%,在植物生长较好的地方略有粘土或盐土结皮现象,有局部风沙活动,流动性较小;固定沙丘有密集的植被覆盖,覆盖度超过40%,或大部分沙丘表面有薄层粘土或盐土结皮,不易被风吹蚀,比较稳定。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知识拓展: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风对地表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引起细小的土粒与较大的团粒或土块分离,甚至从岩石表面剥离碎屑,使岩石表面出现擦痕和蜂窝,继之土粒或沙粒被风挟带形成风沙流。气流的含沙量随风力的大小而改变,风力越大,气流含沙量越高。气流中的含沙量过饱和或风速降低,土粒或沙粒与气流分离而沉降,堆积成沙丘或沙垅。土粒脱离地表、被气流搬运和沉积的3个过程是相互影响、穿插进行的。 风力对土砂粒的吹移搬运,因土砂粒的大小和质量不同,出现3种运动形式: ①风扬。土砂粒中粒径小于毫米的粉砂、粘砂,重量极小,可被风卷扬至高空,随风运行。 ②跃移。粒径在~毫米的中细粒砂,受风力冲击脱离地表,升高到几厘米的峰值后,在该处风就给砂粒一个水平加速度,使之在风力及其本身重力双重影响下,以两者合力方向,沿着平滑的轨迹急速下降。这时的砂粒带着较大的能量撞击地表,使原来不易为风力所移动的较大一些粒子产生移动。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说明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地貌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河谷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2.教材第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其形成过程。 【三维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并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洪积-冲击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发生的位置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图片导入 投影展示:

师问:看投影上的几幅图,看看这些地貌的形成与什么因素影响有关? (学生看图回答)生答:第一幅主要受力作用,其余三幅受外力作用。 教师总结: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地貌还受到流水、风、冰川、生物等的影响。引出外力作用的含义。 过渡:我们生活在黄河入,流水形成的地貌比较常见,尤其是河流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是最常见的地貌之一。(创设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思维空间,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导入地理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回忆河流可以形成哪些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投影展示小实验视频:(联系实际生活中流水的流动状况,请同学合作探究后填写下面表格) 投影表格 表: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谷的影响 过渡 实际上河谷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地形成河谷的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河谷的形成原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容,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 (投影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图片,并绘制剖面图。利用图形分段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流水地貌》教学设计

《流水地貌》教学设计 授课人:__刘建___ 授课学科:__地理__ 授课时间:___年___月___日 一、选题背景 1.教材与授课内容分析 授课内容: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使用教材:结合《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参考教材《湘教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基础上进行添加、删减与整合。 2.授课对象与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段学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上曾学习过有关地形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生大多生活在大城市,对该类型地貌陌生,缺少感性体验,理解各种地貌的特征和形成会有一定困难。 (3)大部分学生在自然地理学习方面有较强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部分学生有一定地貌相关知识的旅行研学与影视、网络媒体学习经验。 3.授课时间 1课时(45分钟) 二、设计思路 采用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多媒体演示与动手实验相结合的学习手段,达成三维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分析、建构与拓展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三种。 (2)观察有关地理图片,识别各种流水地貌名称,说明其主要特征,并简单掌握基成因。 2.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培养通过观察与实验来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规律的方法 (2)引导学生熟悉掌握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合作互助、拓展迁移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归纳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运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方法去分析、处理人地关系。 (2)通过对我国流水地貌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差异; 教学难点: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成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成因。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讲授法 学法:观察归纳、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1.建议使用阅读自学、合作讨论的方法 2.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能够以流水作用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使用归纳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流水作用的典型地貌。 六、教学准备 1.导学案(预习、探究、拓展)2.PPT文稿(含视频图片)3.实验用具(细砂、量杯、白纸、大课本共8套) 七、教学过程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公开课第一课时

2011—20XX年度高一地理导学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课题 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一课时 课型新课讲授教学对象高一年级教学时数2课时 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课时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流水作用下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①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方向及对河谷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②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①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②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习重点 教学重点:河谷的演变过程;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方向对河谷的影响;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关键词河流地貌侵蚀作用侵蚀方向河谷演变堆积作用冲积平原洪(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 教学过程 任务一预习导学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概述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 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和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 有关。 2、侵蚀地貌 成因: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 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类型: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图1

时期(部位)外力作用地貌类型(参见示意图1)发育初期(上游山地)以向和向侵蚀为主,型河谷 中期(中游)向的侵蚀作用减弱, 向的侵蚀作用加强 型河谷 成熟期(中下游平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 为主 宽而浅的型 3、河流堆积地貌 成因: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的情况下,会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类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它由平原、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组成部分分布位置成因地貌特点 图示 洪积一 冲积平 原 多个扇联合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 河漫滩平原河流中 下游 多个废弃的连接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在河口前方多呈三角形

2018地理高考作业:4-2 风力作用与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含解析

一、选择题 (2016·湖北联考)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溶洞—a B.裂谷—b C. 瀑布—c D.沙丘—d 2. 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 A. a B.b C. c D.d 1. A 【解析】由图可知,a、b、c、d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溶洞是由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而形成的;裂谷是板块张裂而成,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风力堆积地貌。 2. B 【解析】题中“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反映的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密度很大,这是风力搬运作用的表现。 (2016·南通三模)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3~4题。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4. 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3. A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表示流水搬运作用,d表示流水沉积作用。 4. B 【解析】由上题可知,c为流水搬运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现象。 5. (2016·广州调研)流域自然侵蚀速率是反映流域地貌形态变化的重要指标。据研究,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自然侵蚀速率远低于南亚恒河流域,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降水量 C. 植被类型 D.城市化水平 5. A 【解析】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主要位于平原地区,虽然该地降水很丰富,但受地形的影响,水流速度慢,故自然侵蚀速率低。 6. (2016·浙江名校联考)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以山麓谷口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word版本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区县学校:××区牛栏山第一中学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标解读: 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举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已经具有读取坐标图的基本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材分析] 河流是自然界非常活跃的外力因子之一,它塑造的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与第二节山岳相对应,本节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河流地貌”的重点。本节教材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这是这段内容的重点。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7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含答案)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利用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图,分析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河谷形成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主要侵蚀方式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以侧蚀为主河谷形态特征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宽而浅,横剖面呈槽形, 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组成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

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外海滨地区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由于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地形区聚落分布原因聚落形态举例聚落密度高原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低、气候较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多呈带状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小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呈明显的条带状山区的山前和河流两岸较小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河运和海运带状、团状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大 【合作探究】 1、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密集区吗?为什么?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