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森林无性繁殖

森林无性繁殖

森林无性繁殖

作者:芦凤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2期

芦凤

本文从无性繁殖的生理基础,无性繁殖技术,无性繁殖在无性系林业、品种识别、遗传工

程上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林木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的问题和发展潜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林木的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也更会深入。使用权林木无性

繁殖技术成熟度达到生产实用水平。林木无性繁殖在林业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满足生产的

需求,根据营林目的将特定的林木基因型繁殖成无性系;根据复制基因型来分化、识别种群内

的品种;无性繁殖能为遗传工程提供细胞系,并繁殖转基因改良植株。

一、无性繁殖的生理基础

1、激素的作用。自从1934年发现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对植物插条生根的效应以后,为间接研究插条的生理生化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此,雷泽勇(2001)曾

有部分论述。

2、原基的数量和分布。根原基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也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内在原因之一。例如,王福森等(2001)通过剥皮观察银中杨木质部凸起物或树皮内部凹痕来检查银中杨潜在根

原基,发现其数目少于小黑杨和小青杨,而多于难生根的山新杨。

二、林木无性繁殖技术

1、扦插繁殖。随着树种扦插繁殖理论及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林木扦插生根的技术不断完善,树种扦插技术成熟度达到了生产实用的水平。影响扦插繁殖成活率的关键因子有:

2、扦插季节(发育期)。扦插季节(发育期)。在林木扦插试验时发现,林木的发育阶段、发育时期、生活力直接影响到插穗的成活率。在哥斯达黎加恩塞讷斯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ATIE),筛选了15种中美刺桐无性系原株进行生根试验,结果发现,无性系原株之间在生根能力及生活率上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中中美刺桐在干季扦插的生根率明显高于在湿季扦插的成活率。

3、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是用植物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在无菌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以获得完整植株的无性繁殖方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缺少或只有很少潜伏根原基的扦插不

易生根的树种,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目前,全世界已成功繁殖出100多个树种,其中有80

多个是我国首先培养成功的。

在林木无性繁殖中,除扦插、嫁接、组织培养之外,还有带根压条、埋条、根繁以及分株

等方法。这些方法中,以组织培养繁殖速度最快,繁殖系数最高,适于工厂化育苗及珍稀、濒

危树种的繁殖,但相应投资大,成本高,技术性强,需有温室等一系列配套设施。

三、无性繁殖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1、无性系林业。无性系林业是根据营林目的,将特定的林木基因型繁殖成无性系,采用配套的营林技术培养成无性系林分,以满足生产的需求,如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等。

2、品种识别。品种识别因为无性繁殖能完整地复制一个基因型,因此,分化、识别种群内的品种也成为无性繁殖的重要应用之一。如日本柳杉在用插条造林时,其群体内有多种遗传变

异类型,为了区分不同基因型,可以采集不同性状表现的个体进行无性繁殖,这样可以在短期

内区分混合群体中的不同品种,如日本柳杉、木心柳杉等。

3、在遗传工程中的应用。无性繁殖在遗传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培养成植株个体和体细胞杂交已在某些植物中应用。无性繁殖能为遗传工程提供

细胞系,并繁殖转基因改良植株。

4、复壮作用及其利用。林木在其个体发育中可分为幼年期、成年期及衰老期,随着年龄增加林木的成熟效应日益明显。成熟过程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发生逆转,即树木组织或细胞形态发

生能力等幼态特性恢复,这一现象称“复壮”或“年幼化(rejvenation)”。

树木进行复壮的难易程度与该组织成熟度有直接关系。在树木的幼态区域保留前幼年性较

强的细胞,因此复壮更易发生,离体培养易成功。树木这种局部保持幼态的机制在于树木组织

的非同步成熟。树木器官的低活性区带(根尖、茎尖、根茎联接处和形成层)储备了一些处于纯

化状态的细胞,成为维持遗传稳定性和保持幼态的重要部位,具有较大的再生能力,树木的根

萌条、球芽及由于修剪、平茬而发生的徒长枝、残桩萌条等都是来自于这些储备的低活性细胞,因此复壮作用较为明显。将这些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较容易诱导器官发生。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

1、生物技术的发展。在过去20年间,生物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以预言,无性

繁殖树木是未来森林种植苗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如插条生根繁殖将继续在一些树种,如杨

树杂交种、桉树和其它树种上应用,而对一些缺少或只有很少潜伏根原基的难生根的树种,组

织培养技术不失为一种既快又经济的繁殖方法。由于人类对森林树种的大量、持续的需求,因此,进一步研究、实施无性繁殖的自动化,对于提高无性繁殖的繁殖率,实现大规模无性系造林,不但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2、体细胞胚胎的研究。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在国外已有了较快的发展。这种技术可用来培育抗逆新品种,如抗旱、耐盐碱、抗病虫害等。一旦某一树种体细胞胚胎技术成熟,并经过田

间检测,筛选出优良无性系后,即可通过该项技术进行商业化生产,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

此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对此项技术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重视与深入,特别是对一些国家急需发

展的优良树种,应该积极开展研究。

3、无性系苗木的生长。无性系苗木的生长效应在不同树种上的表现可能不同。例如,美国南方松、火炬松及湿地松无性系苗木在0~7年生长势明显优于相应的实生苗,而第8年后则出现生长优势逐渐丧失的现象。中国云杉无性系苗木也有类似表现。因此,无性繁殖时应充分考

虑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同时,对于无性系的繁殖数量、繁殖代可能应用的规模与范围应有

一个正确的估计。

4、无性系造林原则。无性系造林时应遵循维持人工林的遗传变异,尽可能保持其遗传多

样性的原则。在无性系人工林中,应采取不同年份种植不同无性系,或在分隔的单无性系小区,通过混栽无性系或种植不同的无性系的方式合理搭配,来维持人工林的遗传变异,以确保无性

系林分的遗传多样性和生产稳定性。

(作者单位:117000辽宁省本溪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国有彩屯生态林场)

林 木 种 苗 学

林木种苗学 栽培(造林)forestation Silviculture 营林forest manegement 良种与壮苗的生产是该门课需解决的课题。 一、定义:(seed and seedling) 种苗学—研究林木良种生产和壮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二、意义: 种子是植物有性繁殖的材料,苗木是通过播种或无性繁殖(扦插、嫁接等)而培育出的树苗。它们是植树造林以及园林绿化的基本材料。 三、种苗生产的特点: 1、严格的地域性 ①发展本地树种 ②谨慎引种 ③慎重推广 2、强烈的季节性 不违农时,适时耕、种、管 3、生产的连续性 采种—调制—贮藏—播种—抚育—出圃 4、生产的复杂性 ①苗木在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动态适地适树) ②环境因子(尤其气象因子变化较大,病虫害发生等),根据苗木生长发育规律和天气变化创造和协。 四、存在的问题 1、种子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种子生产单位与用种单位不一, 价格 调拔→购卖。虽成立种子品质检验部门,但由于 人情 盲目进种,造成种子质量差,育苗失败。 因此应建立良种基地(母树林、种子园),通过施肥,疏伐、管理形成优质种子。 2、苗木调运不科学 苗木调拨、运输应注意满足树种生态学要求。苗木质量指标以地径、根/茎、径/高、根体积更为重要,注意秋季抽梢的高苗抗性差。 3、育苗新技术有待推广 组培可达快繁、脱毒目的;容器育苗在恶劣地区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无土栽培苗质量高;棚室可反季生产等。但由于初期成本高,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五、种苗业发展方向 高科技产业——产值利润中科技成份含量高的产业。如新技术育苗。 1、种子品质检验手段提高:(对生产商、销售商、用种单位负责)感官→发芽测试→软X 射线照射→活力测定。 苗木质量评审指标变化: 形态生理 H D 根长根活力光合逆境协迫 2、苗圃经营转向 3、育苗新技术应用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棚室精确育苗; 立体容器育苗; 组培苗生产。 六、参考书 1、主要林木种苗图谱(农业出版社) 2、林木种苗手册(孙时轩) 3、园林苗圃学(农业出版社) 第一篇种子经营 种子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它是树木进行播种繁殖的材料。苗木品质的优劣及数量,直接决定了苗木的产质量,从而影响林木状况。 本篇论述,采种播种科学经营过程。 采种——种实调制——种子贮藏——种子品质检验——调拔运输 第一章采种 种子(植物学上,即真正的)——由植物的胚珠经过传粉受精作用而发育起来的一种有性繁殖器官。 种皮(内种皮,外种皮,发芽孔) 包括胚乳 胚(胚芽,胚根,子叶) 种子(生产上)——可作为有性繁殖材料的树木的任何器官或部分。 黑松榆杉木 真正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 采种即采集林业生产上可作为繁殖材料的种实。 §1、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 内因:1. 林木年龄及生长情况 2. 授粉条件两性花〉雌雄异花〉雌雄异株。授粉种子活力不变 3. 种子丰歉年(丰年—80%林木大量结实,欠年:<10%林木结实)

森林无性繁殖

森林无性繁殖 作者:芦凤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2期 芦凤 本文从无性繁殖的生理基础,无性繁殖技术,无性繁殖在无性系林业、品种识别、遗传工 程上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林木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的问题和发展潜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林木的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也更会深入。使用权林木无性 繁殖技术成熟度达到生产实用水平。林木无性繁殖在林业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满足生产的 需求,根据营林目的将特定的林木基因型繁殖成无性系;根据复制基因型来分化、识别种群内 的品种;无性繁殖能为遗传工程提供细胞系,并繁殖转基因改良植株。 一、无性繁殖的生理基础 1、激素的作用。自从1934年发现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对植物插条生根的效应以后,为间接研究插条的生理生化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此,雷泽勇(2001)曾 有部分论述。 2、原基的数量和分布。根原基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也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内在原因之一。例如,王福森等(2001)通过剥皮观察银中杨木质部凸起物或树皮内部凹痕来检查银中杨潜在根 原基,发现其数目少于小黑杨和小青杨,而多于难生根的山新杨。 二、林木无性繁殖技术 1、扦插繁殖。随着树种扦插繁殖理论及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林木扦插生根的技术不断完善,树种扦插技术成熟度达到了生产实用的水平。影响扦插繁殖成活率的关键因子有: 2、扦插季节(发育期)。扦插季节(发育期)。在林木扦插试验时发现,林木的发育阶段、发育时期、生活力直接影响到插穗的成活率。在哥斯达黎加恩塞讷斯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ATIE),筛选了15种中美刺桐无性系原株进行生根试验,结果发现,无性系原株之间在生根能力及生活率上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中中美刺桐在干季扦插的生根率明显高于在湿季扦插的成活率。 3、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是用植物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在无菌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以获得完整植株的无性繁殖方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缺少或只有很少潜伏根原基的扦插不 易生根的树种,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目前,全世界已成功繁殖出100多个树种,其中有80 多个是我国首先培养成功的。 在林木无性繁殖中,除扦插、嫁接、组织培养之外,还有带根压条、埋条、根繁以及分株 等方法。这些方法中,以组织培养繁殖速度最快,繁殖系数最高,适于工厂化育苗及珍稀、濒 危树种的繁殖,但相应投资大,成本高,技术性强,需有温室等一系列配套设施。 三、无性繁殖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1、无性系林业。无性系林业是根据营林目的,将特定的林木基因型繁殖成无性系,采用配套的营林技术培养成无性系林分,以满足生产的需求,如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等。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 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业常识

林业常识 一、森林生态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 (一): 一、森林生态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持续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构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状况:①林分最初构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构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构成的森林。 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构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必须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必须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齐,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好处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林分: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临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一个林区的森林,能够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 立木:包含两层意思:①构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 树种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

林业名词解释

林业名词解释 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业基础知识-1林业基础知识试题林业专业基础知识林业知识林业专业知识林业相关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 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

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

林学概论 第二章 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章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一、教学内容 森林的概念和特征;森林的植物组成,林分的特征及调查方法。 二、教学目的 掌握森林的植物组成,林分的特征及调查方法。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林分的特征及调查方法。 四、授课方法及手段 板书 五、讲课具体内容 第二章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2.1.森林的概念与特点 2.1.1森林的概念 森林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般人都知道“众木为林”,汉《淮南子》一书中,就把“木丛曰林”作为森林的定义。但那只是人们认识森林的感性时期,很是肤浅。后来有“大地之上树木丛生,谓之森林”之说。把森林看成活树的集聚;又有“森林是林木和林地的总称’的定义,把林木和林地视为统一体,在认识森林上大大进了一步。一直到当代,把森林看作是一种“生物地理群落”或“生态系统”。更好地揭露了森林的本质,这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 博采众多的森林定义,归纳成简短的文字。可以说: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受环境的制约又影响(改造)环境,形成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要理解这个定义,必须理解以下四方面的意义:(1)乔木树种为主;(2)具有一定面积;(3)具有一定密度;(4)生态系统整体。 森林必须以乔木为主,这可以看作是人们的习惯标准,它不应是严格的本质的因素,因为不少灌木树种在不同地区条件下可以生长的比某些乔木树种还高。我们可以理解为:乔木无疑组成森林,而灌木往往构不成森林。这里要看它们对外境的影响程度『建群作用』明显与否,联系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灌木算不算森林,实践中还欠统一。目前没有定论,暴马丁香最高可达14m高,但无法称为森林。 —定的面积.也是说这片林木对周围环境是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果面积小、林木数量少,郡落产生不了对环境的朗显影响,是不能称为森林的。 一定密度和—定面积紧密相关。一般认为,面积再大的果园不能称为森林,其原因就是稀疏的树木,不能形成群体环境而明显的影响周围地区。但密度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形成森林内部的结构和塑造林木的良好作用。 生态系统整体,是以上三方面因素形成的综合指标。林木受环境的制约又影响着外界环境,这个相互作用,不是更新造林时就具有的,也不是在森林发育的任何时期两方面的作用都是均衡的。环境决定了林木能否生存,幼苗或幼树影响环境能力很弱,只有郁闭成林,对环境的作用才明显起来。此时,森林更加稳定,生物量逐渐增加,食物链(网)更加完整,生态系统的功能加强,形成有区别的、有独特特征的森林生态系统。2.1.2森林的特点 (1)树木寿命长,生长周期长

林业专业知识

林业专业知识常识 第一部分森林生态 森林生态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

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点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名词解释中柱鞘:维管柱最外层的一层薄壁细胞,偶有两层或多层的情况,其细胞排列整齐,分化程度比较低,可以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与以后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和侧根的发生有关。 无融合生殖:植物不经受精即可得到种子的自然现象,包括减数胚囊的无融合生殖和未减数胚囊的无融合生殖以及不定胚的生殖。3 束中形成层:在茎的维管束中。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具有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它与维管束之间的束中形成层一起连成环形的形成层。 同功器官:在变态器官中,将来源不同功能相同的器官叫作同功器官。同源器官: 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高氧和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种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地理变异: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生物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2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输导水分和营养物质,并有一定支持功能的植物组织。 年轮:多年生木本植物茎次生木质部中德同心圆环,代表着一年中次生木质部的生长量,亦称生长层,由早材和晚材组成。2 心材:位于次生木质部的中心部分,颜色深,为早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全为死细胞,薄壁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纹孔侵入导管,形成侵填体堵塞导管使其丧失输导功能。2 初生生长:由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分化进行的生长。2 生活因子:是生物生活离不开的必须的因子。2 生态因子:在生态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

第三章森林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

第三章森林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 ▪⑴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 ▪枯立木:林木中常常由于自然枯死或感染病虫害而枯死的林木称为枯立木。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落,除乔木树种外,其他植物成分还很多。 (一)立木层 是所有乔木树种的总称。每一株树木称为立木或林木。立木层中的树种因其经济价值、作用和特点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类: ▪优势树种又称建群树种。它是群落中数量最多的树种,它决定着群落特点,支配环境。 ▪主要树种:又称目的树种。是符合人们经营目的的树种,一般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 主要树种同时又是优势树种,但是有些天然林中,主要树种不一定数量最多;次生林中,往往缺少主要树种。 ▪伴生树种:又称辅佐树种。它是陪伴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一般比主要树种耐荫,生长速度同步而终生高度略低。伴生树种的作用主要是促使主要树种干材通直,抑制其萌条和侧枝发育。在防风为主的防守林带中,伴生树种可增加树冠层的厚度和紧密度,提高防护效益。 ▪次要树种:又称非目的树种。它是群落中不符合经营目的要求的树种,经济价值低。 木材松软的软杂木多属次要树种。次生林大多由次要树种组成。 ▪先锋树种:稳定的森林被破坏后,迹地裸露,小气候剧变,稳定群落中的原主要树种难以更新,而不怕日灼、霜害的喜光树种,适者生存占据了地盘。被誉为先锋树种。 (二)下木层 ▪下木即林内的灌木,但其高度一般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一半(这一点是与幼树区别的重要标志)。 ▪下木对防护、更新有重要影响,也具有经营上的意义。 (三) 地被物层 ▪死地被物层:指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层。 ▪活地被物层:是林内的草本植物和半灌木、小灌木、苔藓、地衣、真菌等组成的植物层次,居林内最下层,往往又可分两个层次:草本层和苔藓层。 (四)层外植物 ▪又称层间植物。是林内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成分。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物,以及土壤中的细菌、真菌、藻类等。层外植物往往是湿热气候的标志。层外植物利害具有双重性:有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的缠绕在树干上可使林木致死,被称为“绞杀植物”。 1)树种组成 ▪林分的树种组成,指乔木树种所占的比例。 ▪林分由一个树种组成者,称为纯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成者,称为混交林。▪树种组成,是决定林分价值的重要标志。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多混交林;而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树种组成简单。 ▪2)林相(林层) ▪乔木林冠的层次状况,称为林相。林冠集中在一个层次,称为单层林;林冠分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称为复层林;林冠层次不清,上下连接构成垂直郁闭者,称为连层林。 (3)林龄

林木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探究

林木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探究 【摘要】 林木无性繁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繁殖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林木 种苗的质量和数量,在林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探 究无性繁殖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林木育种、森林经营、森林生态恢 复和森林防护等方面的应用,展示了这一技术的重要性和价值。无性 繁殖技术不仅可以加快林木育种的进程,提高林木的遗传纯度和品质,还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林木无性繁殖技术将有更广泛的应 用场景,为林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林木无 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更加多元化和前瞻性,为森林资源的利用和 保护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林木、无性繁殖技术、育种、森林经营、生态恢复、森林防护、 应用探究、前景、发展方向。 1. 引言 1.1 林木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探究 林木无性繁殖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再生技术,通过无性 繁殖的方式,将一株优良的母本植株繁衍成无数个完全相同的子代植

株。这种技术在林木育种以及森林经营、生态恢复和防护中的应用已 经越来越广泛。 林木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林木繁殖效率,缩短 繁育周期,更能保证子代植株遗传质量一致性,提高树种纯度和优良 性状的固定程度。在林木育种中,无性繁殖技术可以帮助选育高产、 耐病、耐寒、耐旱等优良品种,加快培育速度,提高种苗质量。 在森林经营中,应用无性繁殖技术可以实现原生林种苗自给自足,节约资源成本,提高森林健康状况;在森林生态恢复和防护中,无性 繁殖技术可快速繁殖大批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植物物种,加速绿化和 防护工程的进展。 林木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科技的不 断进步和创新,林木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方向也应更加注重提高繁殖 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品种优良性状的固定性,为林木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撑。 2. 正文 2.1 无性繁殖技术的基本原理 无性繁殖技术是指通过无性生殖方式繁殖植物,不需要两性生殖 细胞结合。其基本原理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和再生、离体培养和微殖基 等技术。在无性繁殖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母本植株,如优良 的无性系和优质的无性系等,进行植物器官的分离和培养。然后通过 植物激素的调控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组织再生和发育形成新的植

林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林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林木作为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之一,其生物学特性的研 究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林木的 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 一、林木的生物学特性概述 林木是指生长在森林中的木本植物,其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生活史、生殖方式等。首先,林木的形态特征具有很大的 多样性,包括树高、树冠形状、树皮特征等。其次,林木的生长习性 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水分等,不同树种在不同环境 条件下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生长规律。再次,林木的生活史涉及从萌芽、生长、繁殖到死亡的全过程,其中包括生长速率、寿命等重要特性。最后,林木的繁殖方式多样,既有通过花粉传播进行有性繁殖的,也有通过萌发、扦插等无性繁殖。 二、林木的生物学特性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 1. 林木的物种多样性 林木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地区 的森林中,不同的林木物种共同构成了多样的森林植被类型。而这些 植被类型又与其他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维持着复杂的生态系统平衡。 2. 林木的栖息地提供

林木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不同物种的林木在形态结构和生长习性上的差异,使得森林中形成了 不同的生境类型,满足了不同生物的生活需求。例如,高大乔木为许 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觅食和遮蔽的环境。 3. 林木的养分循环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促进土壤中养分 的循环。林木的生物学特性对养分的吸收和释放具有重要影响。通过 枯枝落叶的分解、木质部分解等过程,林木将养分输送到土壤中,为 其他植物提供生长所需。同时,地下根系也起到了保持土壤结构稳定 和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 4. 林木的群落结构 林木的生物学特性影响了森林中的群落结构,即不同物种在空间上 的分布和相互关系。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其生长习性、种子传播方 式等密切相关。一些林木种类可能对光照要求较高,会生长在林冠层;而另一些种类适应光照较弱的环境,会生长在林下层。这种林木的分 层分布使得森林具有垂直结构,提供了更多的生境空间。 结语 林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功能。通过了解林木的形态特征、生长规律和繁殖方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森 林的生态特点,为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未来,在技术

红松嫁接繁殖技术

红松嫁接繁殖技术 红松:常绿针叶大乔木,是一种优良的果材兼用林树种,其木材材质优良,是建筑、装修、制作家具的高档材料。种子既可食用,又可加工出口,经济价值很高。大力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对加快山区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地利用率,特别是在天然林禁伐后,发展红松果材兼用林更具有重要意义。 红松嫁接技术是以红松作砧木,选择结实多的优良红松母树采接穗进行人工嫁接的一种无性繁殖方法。通过人工嫁接可以使红松提前结果(嫁接后7~8年结果)、提前见效,能完全保证母树优良的结实特性,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接穗的准备 (1)母树的选择 母树选择是进行无性繁殖的关键环节之一,要根据培育的目的,选择优良母树。若是以生产培育用材林所用的种子园,就应选择生长

性状好的母树。以培育果材兼用林(以生产种子为主)就要选择结实能力强的优良母树。 (2)接穗的采集 采集接穗应在嫁接当年的春季进行。一般在早春3月上、中旬,在树液停止流动期内,采条越晚越好。采集部位,在母树树干的中上部的外围枝条,这部分枝条生长健壮,l年生枝条比较长,适于作接穗。中下部和内膛枝条生长较弱,l年生枝条纤细,不易作接穗。采条要保护优良母树生长不受影响,一次采条不易过多。一般每株母树采l5~2o个枝,每个枝条要带两轮侧枝,采后按优树编号捆成捆。 (3)接穗的贮藏 枝条贮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嫁接成活率的高低。如果采条地与贮藏地较远,长途运输,应将枝条装到塑料袋中,放入少量锯末封口,保湿运输。枝条贮藏以冰窖贮藏(类似农村的菜窖)为好,窖的大小视接穗数量而定。秋季挖好窖后不要搭盖,在冬季向窖内灌水,

一次5~6公分,如一次灌水过多,窖底冰融化时水易下渗,多次灌水使窖底冰层厚度达到3o公分即可。将接穗装入,而后在窖上部搭盖封严,留-进窖口,平时盖严。也可利用秋季盖好的窖子,在春季2~3月份在窖底装入约5o公分厚的冰块,把枝条装入,而后封严窖口。2、砧木的选择 红松嫁接砧木以4o~45公分高的移植大苗为宜。在嫁接的前2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3~4年生苗木在苗圃或造林地定植。 3、嫁接用品 (l)塑料条:选用伸缩能力较强的农用塑料,剪成35公分Xl 公分的条。 (2)胶布条:医用白胶条。 (3)酒精:医用酒精。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林业术语 一、森林生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

森林病理学

森林病理学 第一章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因素的影响,使生长受到抑制、品质变恶劣,甚至死亡的现象。 (1)非生物的因素:缺少、冻害、污染等。(2)人为的、动物的干涉不叫病害,称为损伤。 (3)芝麻蕉的黑点也不是病害,因为它使香蕉更甜。同样的根瘤菌也不是。 二、植物病害的三要素 1.病原:引起植物病害最直接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1)生物因素:真菌(植物上较多),细菌(植物上较少),植原体,病毒,类细菌,类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大小比较:细菌>植原体=类细菌>病毒>类病毒 植物:寄主:侵染病原所侵染的植物。受害植物:非侵染病原所侵染的植物。 3.环境条件 4.植物病原发生的三角关系: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代表病原、环境和植物,其面积代表受害程度,面积越大受害越深。当三个条件都充分时,病害程度最大。 三、植物病害发生的症状 1.症状: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能看到的植物的不正常表现。分为 植物本身的不正常和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2.症状的类型: (1)变色:黄化或白化。因为叶绿体的缺少。是营养元素,如N、Fe的缺乏;植原体的感染等原因造成的。 花叶。因为叶绿体分布不均。是病毒导致的。 紫化。因为胡萝卜素含量上升。是却磷导致的。 (2)坏死:斑点:有叶斑、果斑等。是病原物分泌毒素将植物细胞杀死造成的。真菌和细菌较多。 腐烂:细胞中的胶层被分解。 溃疡:是植物对病原物的反应。植物会在伤口附近形成与上组织,这一点与腐烂相区别。(3)畸形:丛生: 因为不定芽抽生过多。主要有植原体造成,真菌也会(例如竹子的丛生)。瘤肿: 激素分泌不均匀造成。由真菌、细菌和线虫造成。 枯萎:由根部被破坏或干部输导组织被破坏造成。 流脂流胶:枝干上流出液体。松柏类称为脂,核果类称为胶。 粉霉:白色粉末:白粉菌黑色粉末:煤炱菌黄色粉末:銹菌 (7)蕈菌:靠食用木材存活,如担子菌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 第一节非侵染性病害(在搞不清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诱发实验) 一、营养:缺素症

森林的定义和特征

第一章森林防火的形势与意义 第一节林业根底知识 一、森林的概念和特征 1、森林的定义 森林指的是由乔木、直径1.5cm以上的竹子组成且郁闭度0.20以上,以符合森林经营目的的灌木组成且覆盖度30%以上的植物群落。包括郁闭度0.20以上的乔木林、竹林、和红树林,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等。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构造,多种多样的功能。 森林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地球上的基因库、碳贮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资源和环境。在林业建立上森林是保护、开展,并可再生的一种自然资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2、森林的特征 森林由林分构成,林分是指树种、测树因子、组成构造、年龄等根本一致,且与邻近的森林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森林的部构造特征是指林相、组成、密度、疏密度、郁闭度、年龄、起源、地位级、出材率、林型等。

〔1〕林相 林相是指林分的外部形状,从外形上可以把林分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单层林即林分的树冠分布形成一层的森林。复层林即林木的林冠重叠的林分,南方较多,北方较少。 原始林是两个林层的树高相差20%以上的。次生林按疏密度计算,即主林层疏密度不小于0.3,次生林不小于0.2。林层也是反映森林构造的重要指标,温度条件适中和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段常形成复层林,生长条件极端的地段常形成单层林。 〔2〕树种组成 按树种的组成可分为纯种和混交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叫纯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混交林。通常用简式来表示,一个树种的混交数量按其所占的森林总蓄积量的十分数来表示。如果是一个树种组成的纯林,就用数字10标示,在10的后标写出树种的名称,如10油就表示油松纯林,也就是说森林的蓄积量10/10是油松。如6油4云即表示是油松、云杉混交林,其中油松的蓄积量占6/10,云杉4/10.如果有一个树种的蓄积量缺乏总蓄积量的5%而多余2%,可以在简式后面写一个加号,如6油、4云+桦,即表示在混交林中还有桦树,蓄积量在总蓄积中所占的成熟大于2%小于5%。如果一个树种所占的蓄积量小于2%用减号表示。 〔3〕疏密度 疏密度是指*林分树木胸高总断面积与一样条件下模式林分胸高断面积之比,如模式林分胸高断面积为50m2,而*一林分的胸高断面积35m2,这个疏密度等于35/50=0.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