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来自不同的金融主体,金融机构推出新的管理制度,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或是为了避免风险,逃避监管,达到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提高金融密集效益的目的。

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以维护金融秩序为目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将向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课题,带来新的制度和规范,和推动金融监管水平不断的提高。而新的监管因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正是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共同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金融运行效率不断得到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不断得到增强。此处,有效的金融监管既要给予金融创新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还要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也就是说金融监管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防止出现因为管得过死,统得过紧,不利于金融企业的创新,另一方面要消除和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迎接伴随金融创新而来的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和金融风险的挑战。因为每次创新它都是在旧规则上突破,在旧监管手段的突破,如果创新很多,突破的速度过于快,整个市场风险,整个监管的盲点就会增加。因此,监管的环境就越发复杂,监管的手段也就越来越困难。

二、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创新与监管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政府的政策性干预,自主创新能力差,业务类型单一,主要充当的是政府的政策执行职能。在那个时候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家的大型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项目上,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个人储蓄业务是当时主要的吸收存款业务,也是针对个人的核心业务,其它理财业务很少。保险业、证券业还处于萌芽状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后来随着国内各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大大增强了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同时也增强了彼此间的竟争,以往的以国家政策扶持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老大地位已一去不返。自主经营,自谋出路,自我创新就成了各金融机构的工作核心。这个时期,保险业、证券业也得了飞速的发展,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更是加快的金融体系的发展,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三业同进,更是互相竟争,为了应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我国的金融机构必须增强自身实力。

三、现代金融体系对金融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兑现我们当年加入WTO时的承诺,五年内逐步开放银行市场,到时候面对管理经验丰富,服务质量优越,机构发展成熟的外国金融机构,我们将何去何存,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为了应对这一天的到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努力创新,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法律体制更加健全,金融业经营更加规范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来自不同的金融主体,金融机构推出新的管理制度,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或是为了避免风险,逃避监管,达到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提高金融密集效益的目的。 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以维护金融秩序为目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将向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课题,带来新的制度和规范,和推动金融监管水平不断的提高。而新的监管因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正是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共同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金融运行效率不断得到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不断得到增强。此处,有效的金融监管既要给予金融创新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还要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也就是说金融监管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防止出现因为管得过死,统得过紧,不利于金融企业的创新,另一方面要消除和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迎接伴随金融创新而来的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和金融风险的挑战。因为每次创新它都是在旧规则上突破,在旧监管手段的突破,如果创新很多,突破的速度过于快,整个市场风险,整个监管的盲点就会增加。因此,监管的环境就越发复杂,监管的手段也就越来越困难。 二、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创新与监管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政府的政策性干预,自主创新能力差,业务类型单一,主要充当的是政府的政策执行职能。在那个时候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家的大型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项目上,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个人储蓄业务是当时主要的吸收存款业务,也是针对个人的核心业务,其它理财业务很少。保险业、证券业还处于萌芽状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后来随着国内各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大大增强了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同时也增强了彼此间的竟争,以往的以国家政策扶持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老大地位已一去不返。自主经营,自谋出路,自我创新就成了各金融机构的工作核心。这个时期,保险业、证券业也得了飞速的发展,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更是加快的金融体系的发展,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三业同进,更是互相竟争,为了应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我国的金融机构必须增强自身实力。 三、现代金融体系对金融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兑现我们当年加入WTO时的承诺,五年内逐步开放银行市场,到时候面对管理经验丰富,服务质量优越,机构发展成熟的外国金融机构,我们将何去何存,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为了应对这一天的到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努力创新,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法律体制更加健全,金融业经营更加规范

后危机时代下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后危机时代下金融创新问 题研究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文摘要后危机时代下中国金融创新问题研究整个金融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金融创新发展史,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对金融不断产生新的需求,金融创新满足了这种需求并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也越来越高。2007年年中爆发了美国次贷危机,此后又爆发了以希腊、爱尔兰等国为主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前者是由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导致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品的偿付性降低引起的,同时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将这种风险扩大化,最终导致危机的产生;后者是某些欧盟国家为了加入欧元区而将本国的高债务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分离资产负债表,当这些金融工具无法偿付时,主权偿债能力下降而引发的主权债务危机。这两次金融危机让学界和业界对于金融创新的作用及影响产生了激励的争论,主要焦点在于要不要继续进行金融创新。有人认为应该抑制金融创新,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的监管,并加强商业银行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提高其资本充足率;有的人认为金融创新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金融创新对于经济有促进作用,不应该就此次危机否定金融创新的意义。再观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金融市场不断的完善,尤其是近两年,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外汇市场都在不断创新。资本市场方面,推出了中小板、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试点、金融债券试点以及创业板。货币市场方面,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及远期利率协议业务,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2009年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又创新推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外汇市场方面,中国正在进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实现汇率市场化。在金融机构方面,启动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试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等,丰富了资金需求者的借贷途径。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可以说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创新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力图通过金融创新的理论,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发展历程以及金融创新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中国金融创新现状的研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金融创新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金融创新在风险与效率方面各有什么利弊;2、在当前的金融危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从历史看来,一个世纪的金融创新都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创新也存在金融风险。如果金融创新缺乏有效监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是金融主管部门依法利用其行政权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管制和约束,以控制金融业整体风险,限制金融业过度竞争,促进金融业依法健康稳定运行。 金融创新指新的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和新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出现并被社会广泛接受。 金融创新的总趋势是证券化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 即将信贷流量从银行放款转为可上市买卖的债务证券。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是宏观经济发展、金融管制放松、金融技术进步和金融工具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整个链条看来,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 置;同时,金融创新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可能会导致金融脆弱性,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 我们必须要承认,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的初衷并非是要限制金融创新,而是维护社会信用秩序的完好和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充分发挥金融的经济助推作用,其实质是介入金融体系的政府活动,目的是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健康发展。 监管对创新的无意识强制性推进和创新引起的监管手段或体系的被动调整完善,决定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即没有金触监管,就没有金融创新,没有金翮创新,也就没有金翮监管的逐步完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矛盾对立,形成了“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良性动态循环博弈发展过程。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创新,而放弃金融监管,就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金融效益就无法继续;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监管,而放弃金融创新,就会抹杀金融的活力甚至遏制金融发展;只有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点,在监管中创新,在创新中监管,才能共同发挥两者的效用。 适度进行金融创新。实施有效的风险监管,防范金融危机 必须首先从立法上对风险监管进行规范因此,深刻认识金融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从商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保险业、证券交易所调研不同金融创新的,行为并进行法律规范,保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要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升监管效率,随着金融创新进程加快,金融业务交叉增多,不可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造成监管成本过高和监管效率降低。建议央行、银监局、保监局、证监会统一联合成立一个金融服务局,专门从事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加大监管的透明度,加深监管程度,推行以目标为导向的监管规则,提升监管效率; 第三要约束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稳步推进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应对国有金融控股集团的高管们进行管制,对投资复杂金融衍生品进行严格限制,要进行预算硬约束,约束高管们的冒险投机行为,预防道德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最后是要建立金融创新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系统性风险评估。我们应采取不同的系列指标,根据预防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框架,建立一个风险评估体系,确定一个临界范围,有效管理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监督金融市场各方面的投资战略、投资领域、投资信誉等多个方面情况,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容摘要: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要与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的合作与竞争,金融业必须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当前金融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金融业务多元化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产品复杂化金融服务个性化及金融机构同质化在金融创新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保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创新,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业务金融产品 一、前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改革浪潮和金融创新的实践,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正形成一股世界性的强大浪潮,冲击着各国传统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务,给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金融创新也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而中国的金融创新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金融体制改革而开始的,在金融不断突破传统旧体制,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发展的改革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金融的创新,所以,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实际是一个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过去十年中,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进展: (一)是汇率并轨,实现人民币经营项目的可兑换,并不断采取更宽松和更对称的资本管制措施; (二)是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情况不断好转,目前已经进入相对良性的稳健状态; (三)是金融机构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资银行的治理结构在加速完善之中;(四)是资本市场经历各种波折,重新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五)是伴随中国加入WTO承诺的到位,中国金融体系将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体系日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以上改革成绩的取得毫无疑问是伴随着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成果的情况下取得的,但是,在这些成果背后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如汇率机制改革后的今天稍有不慎就会可能带来灾难性的金融危机,股权分置改革

国内外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外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研究现状 摘要: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经济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增长。正是在这一宏大背景下,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从而促使金融创新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推动全球金融的一体化。 关键词:区域金融创新;金融理论;金融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蓬勃发展。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汇率、利率变动频繁,国际银行业竞争加剧,再加上科学技术特别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金融业务已经不能满足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客户融资 的要求,从而推动着金融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一系列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当代区域金融创新理论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形成高潮,进入90年代如火如荼。 一、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为了从理论上阐述区域金融创新,西方经济学家陆续提出不少不同的见解,由此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形成了色彩缤纷的当代区域金融创新理论流派。

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欧美国家有大量的学者研究了区域金融问题,根据Sheila C.DOW、Carlos J.Rodriguez-Fuentes(1997)的研究,西方关于区域金融的研究 主要是从宏观货币经济学展开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货币主义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域影响、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金融市场(区域利率差异、区域信贷市场),此外,一体化金融市场内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LuigiGuiso、Paola Sapienza和 LuigiZingales(2002)、Jayaratne和Strahan(1996)也是西方区域金融研究的重要方面。 西尔柏(W.L.Silber)从供给角度来探索金融创新。西尔柏研究金融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创新最积 极这个表象开始的,由此归纳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西尔柏从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和工具创新分析框架中推出的金融创新理论对于从供给角度研究金融创 新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 凯恩(E.J.Kane)提出了“规避”的金融创新理论。所谓“规避”,就是指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实行回避。“规避创新”,则是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管理行为。它意味着,当外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与机构内在要求相结合,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就产生了金融创新行为。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和谐发展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和谐发展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和谐发展 摘要:金融创新是金融深化的突破口,金融监管作为一种管制手段对金融创新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不同类型的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在“博弈”互动过程中共同促进金融业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061-05 引言 2008年9月,次贷危机高潮迭起,引发了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从贝尔斯登到“两房”,到雷曼兄弟,再到美林、AIG的一系列事件,强烈冲击着全球金融秩序。 危机背后,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失调。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品创新、工具创新、市场创新、交易方式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等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次金融危机是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环环相扣后由一个“蝴蝶效应”所引发的,而其本身就属于一个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但金融危机的发生本质上并不是金融创新本身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 一、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 创新这一概念是本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首次提出的。熊彼特使用“创新”一词是用来定义将新产品、工艺、方法或制度引用到经济中去的第一次尝试。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些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但是金融创新真正成为金融领域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并成为研究的对象,则是80年代的事。虽然金融创新是一个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概念,但直到目前为止,金融创新一

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认识

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认识 近期,市场上对于新金融与旧金融、创新与监管、现行监管规则等方面存在一些争论。有人甚至上升到利益格局之争、市场力量与监管部门之争,这样讨论问题是很难有结论的。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可能还是要回归历史和国际比较的角度,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基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规范地分析。 一、如何认识新金融与旧金融、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 目前来看,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最好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和中国。美国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在强监管下供给收缩,把部分业务环节进行外包,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中国则是因为监管体制不健全,同时大银行多、小银行少,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未有效建立,给金融科技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前期对金融科技发展几乎没有监管,这既是P2P网贷一地鸡毛的原因,也是类似蚂蚁集团这样的从事金融服务的大型科技公司(BigTech)迅速发展的关键。 现代金融体系是经过几百年积累形成的,在金融体系的演进过程中实际上吸收了几百年间所涌现出来的各种科技创新。然而,并没有任何一项新技术能够完全颠覆整个金融体系。事实上,如果某一种科技创新在运用过程中能够提高效率或者节约成本来帮助改进现有金融体系,那么这一科技创新就会融入现有体系。因此,迄今为止,科技创新不是颠覆了金融体系,而是经过实践检验后逐步融入了金融体系。金融业本身就是信息科技行业。 进入金融服务业的BigTech公司本质是金融服务,而且没有改变基于信息处理的金融中介模式。银行贷款技术可以分为交易型贷款和关系型贷款。交易型贷款是使用企业财务报表和信息评分等硬信息,关系型贷款是使用银行与

企业长期、多渠道接触中积累的不能从财务报表和公开渠道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是软信息的范畴。技术创新只是将新的信息形态,比如互联网平台收集的企业客户端的非财务信息,以新的信息处理方式(比如人工智能算法),引入金融中介活动。技术进步使得一些原先属于企业的软信息变成了硬信息,也就是定性信息定量化,从原先关系型贷款的场景可以向交易型贷款转化。总之,金融科技公司并没有改变基于信息处理的金融中介模式,只是把一些原本属于关系型贷款的转向了交易型贷款。但同时,由于模型、算法、模式的相似性,也会带来同质化竞争以及顺周期的问题。 事实上,目前的金融科技业务和传统银行没什么本质区别。在我国几家BigTech公司的金融业务中,最赚钱的是消费信贷业务,本质上也是吃利差模式。有人批评银行贷款是当铺思维,但从事金融服务的BigTech公司与银行贷款一样,在实际放贷中也使用担保品。据市场专业人士分析,BigTech公司是基于其平台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放款的担保品至少有三种: 一是现金担保。电商平台商户的账上都有现金,也可以存放在余额宝等理财类账户。如果商户借钱不还,可以从账上直接扣除现金。 二是应收账款担保。电商商户并不是立刻收到货款的,而是有7天应收账款的间隔,这些应收账款实际上也是一种担保。 三是价值不菲的“摊位费”担保。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开店要付很多钱,付很多名目的钱。卖家保证金在1-15万元,技术服务年费为3万元、6万元不等,天猫佣金比例3%-5%,天猫国际5%-8%。摊位是花钱买来了,如果欠账不还,可以取消,因此也是一种担保品。这些担保措施帮助BigTech公司控制消费信贷的风险,不能归功于大数据风控。从国际经验来看,在贷款业务中使用担保

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 摘要: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 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改置、金融工具、业务品种及制度安排等力面所进行的金融业的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是推动我同经济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也是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大大加深,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品种、新的营销理念和新的服务手段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金融机构展开竞争。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管理创造性变革 我国经济直接而对着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而金融创新存我国又有诸多的因素制约着其发展,下面我们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进行分析。 一、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信用环境欠佳 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一是信用基础薄弱。良好的信用环境是进行金融创新的必要基础,也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有效前提。由于部分企业业主自身素质较低,缺乏长远战略目光,信用意识淡薄,甚至有个别业主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加深了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危机,致使商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降低。二是金融创新行为主体错位。金融创新行为主体错位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产生偏差,政府对金融创新的宏观动因偏重于社会稳定,忽视金融创新的市场特性从而出现了无市场流动性、靠强制推销的政府债券以及不计成本的保值储蓄等金融工具创新。三是由于社会公众金融意识淡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及公众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认知度不够,使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个人理财等、业务的拓展步履艰难。 (二)金融创新缺乏内在动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主要是由体制转换和改革政策等外部因素推动的。由于同有商业银行能通过垄断从一般地经营中获取既得的利润,且无被市场淘汰的后顾之优,所以不具有创新动力,创新的金融产品无论数量、结构、质量、功能等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缺乏创新动力和过渡竞争是国有商业银行巨额小良资产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这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比例、贷款收益率、资产利润率及人均利润率等指标远低于国外银行。 (三)金融立法滞后,影响金融创新进程 一是业务政策和管理规定滞后于业务拓展需求。如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往往在出现风险以后商业银行才制定了有关的管理规定:二是监管内容上仍以信用风险监管为主缺乏全而风险监管。_是监管于段、方式等滞后,监管效率不高。对有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可能发生的风险或已经发生的风险不能及时地进行监测和监督。 (四)金融创新效率小高,创新活动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与西方国家进行比较,我国的金融创新效率小高,具体表现有:一是金融创新活动缺乏系统性,使创新成果的优势小能充分发挥。二是金融创新活动缺乏科学性,使金融创新产品的优势无法发挥。这一点在我国引进国外金融创新产品的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这一学期,开了一门货币银行学,主要讲的是货币供给和需求,利率的决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宏观金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掌握了很多知识。针对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都在反思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就第十三讲的内容金融创新与监管,想就此谈下自己的认识。 一、概念 1 (一)金融创新: 1 (二)金融监管: 1 (三)关系: 2 二、影响 2 (一)金融创新: 2 (二)金融监管: 2 (三)应对措施: 3 三、美国次级房贷 3 (一)危机暴露了美国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和问题 3 (二)危机给金融监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3 (三)危机带给中国的启示 4 四、参考书目 4 一、概念 (一)金融创新: 1、广义的金融创新。既有历史上各种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以及所导致的货币信用制度、宏观管理制度的创新,又有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以及金融业结构的历次创新,也有金融工具、交易方式、操作技术、服务种类以及金融市场等业务上的各种创新,还有当代以电子化为龙头的大规模全方位金融创新等等。 2、狭义的金融创新指的是金融业务创新。 3、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谈金融创新。他指出,金融领域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在现行体制下和运用现行手段无法得到这个潜在利润,因此在金融领域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这就叫金融创新。创新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于资本充足率提高的要求以及信贷扩张受到的制约。 4、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组织结构创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创新、金融业务创新(二)金融监管: 1、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2、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际法律法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3、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 4、目标:1)一般目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安全,保护公平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保证中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2)具体目标。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

金融创新理论与中国金融创新的路径探讨(一)

金融创新理论与中国金融创新的路径探讨(一) 论文资料|国际金融论文|财经论文金融创新理论与中国金融创新的路径探讨 基本思路:1.金融创新的涵义与基本理论2.金融创新的机理分析的历史考察3.中国金融创新的现状4.中国金融创新的"瓶颈"5.中国金融创新的优势 6.中国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一.金融创新的涵义与基本理论 当代金融创新理论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过0年代的发展,至80年代形成高潮,进入90年代仍如火如荼。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从80年代开始的。 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对“金融创新”有一个定义,虽然学界对此也有些争论,但基本上是衍生于创新理论的倡导者熊彼特(J.A.Schumpeter)的观点。我国学者对此的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我个人认为加五个字更好,即:金融家的活动,是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这一表述强调了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家,他们是金融活动的策划者、发起者和维护者。同时,这一表述指明金融创新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这一表述,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 (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3)金融组织创新。 从思维层次上看,“创新”有三层涵义:(1)原创性思想的跃进,如第一份期权合约的产生;(2)整合性将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和运用,如期货合约的产生;(3)组合性创性,如蝶式期权的产生。 从创新理论来看,流派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技术推进理论;(2)货币促成理论;(3)财富增长理论;(4)约束诱导理论;(5)制度改革理论;(6)规避管制理论;(7)交易成本理论。 从这些理论本生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各种理论确实能说明一定时间和空间跨度金融金融创新背后的生成机理,但都偏重于某个侧面。事实上,每一种创新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的时空各种因素的所起作用又有差异,这一点我们从金融发展历史的角度可以看得很清楚。 二.金融创新的机理分析的历史考察 金融创新的宏观分析 1.60年代的避管性创新 创新时间创新内创新目的创新者50年代末外币掉期转嫁风险国际银行机构1958年欧洲债券突破管制国际银行机构1959年欧洲美元突破管制国际银行机构60年代初银团贷款分散风险国际银行机构出口信用转嫁风险国际银行机构平行贷款突破管制国际银行机构可转换债券转嫁风险美国自动转帐突破管制英国1960年可赎回债券增强流动性英国1961年可转让存款单增强流动性英国1961年负债管理创造信用英国60年代末混合帐户突破管制英国60年代末出售应收帐款转嫁风险英国60年代末复费廷转嫁风险国际银行机构创造风险2.70年代转嫁风险的创新 创新时间创新内容创新目的创新者1970年浮动利率票据(FRN)转嫁利率风险国际银行机构特别提款权(SDR)创造信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邦住宅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转嫁美国1971年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新技术运用美国1972年外汇期货转嫁汇率风险美国可转让支付帐户命令(NOW)突破管制美国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突破管制美国1973年外汇远期 转嫁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国际银行机构1974年浮动利率债券转嫁利率风险美国70年代中期与物价指数挂钩之公债转嫁通胀风险美国1975年利率期货转嫁利率风险美国1978年货币市场存款帐户(MMDA)突破管制美国自动转帐服务(ATS)突破管制美国70年代全球性资产负债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国际银行机构资本适宜度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美国 3.80年代防范风险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2008-9-5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中的深层次问题的分析,对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作者提出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一、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深层分析 美国住房次贷危机的发生,是同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无节制开发、缺乏有效金融监管而畸形扩张所密切联系的。由于房地产是具有长期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特殊产品,它的建设周期较长、与其他产业关联性较强、牵涉的经济主体较多、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性较大等特殊性质,决定了金融创新在这一产品开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利益冲动。同时,房地产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信贷过程中的各主体,如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消费者以及商业银行等,他们的行为在面临利益诱惑时常常会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价格的决定、如何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以及它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等问题都是极为复杂的,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因而,我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需要综合分析、辩证思考。 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之所以能得以无节制发展,主要受商品房的供求以及地价等因素影响。受供给约束下的房地产价格通常取决于市场结构和市场需求。在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如果市场结构越具有不完全竞争性,而市场需求增长却很迅速,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越明显、上涨幅度也越大。如果垄断型的市场结构与有效需求的突然释放相结合必然产生市场的非均衡性、价格上升预期的必然性和投资主体的过度进入,尤其是当金融机构为追求更大利润而肆意进行金融创新时,会使房地产极易成为泡沫的载体和金融风险的渊源。

公务员考试《申论—金融创新和监管》

公务员考试申论—— 金融创新与监管 1.2014年8月1日,央行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小微企业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小崔原本是一家国有银行的公司客户经理,对接片区内的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大国企不好伺候,不过好在只要背靠一两家大企业就有饭吃了。” 后来,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中心,他被调到中小企业部。“大多数人都不想来做中小企业,累啊!”小崔说,现在他需要经常走访小企业,好的时候谈成一笔单子,也才几百万元,更多时候是做无用功。有的企业达不到放贷条件,放贷之后每个月至少还要去一趟做贷后管理,看看公司的经营情况。“从工作角度看,做小企业贷性价比低,积累很多中小企业才能比上一个国企。”小崔还是怀念以前的日子。 小崔的职业转换源自全行业的结构调整。随着利率市场化脚步加快,银行不断下沉客户群。据了解,浦发银行正在开发一些基于数据分析的大数据业务,据此为中小企业设计融资方案。各大国有银行也都成立了专门的小企业信贷事业部,专营中小企业融资。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严重。汇付天下与西南财经大学此前发布的“汇付—西财中国小微企业指数”显示,在全国范围内,100家有银行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中,只有57.8家去银行申请贷款。“小微企业难,难的并非被拒绝,而是望而却步。”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犁称。 小企业主郭先生说,银行最终批下来的贷款利率是8%,但是他实际付出的成本超过了10%。除了常见的财务顾问费、承诺贷款收费外,前几年所谓的“调查费”“资料费”被叫停后,化为“快放费”“资金调剂费”等形式出现,这些费用一般是贷款金额的1到3个百分点。除了这些费用,为了保持与银行的良好关系,企业通常还需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支付另一笔“人情费”。 时间成本也让郭先生对银行失去信心。郭先生说,由于银行人手不够,他在递交资料后等了一周才等来银行的审查人员。这笔贷款还要“过会”,银行审贷会的时间不一,有的可能一个月2 次,有的一个月4、5次。这笔400万的贷款经过3个月才批下来。有过这次经历之后,郭先生放弃银行,转向民间金融机构融资。 2.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互联网为服务平台进行的一切金融活动,如线上支付、线上资金筹集以及线上理财等金融服务。 基于互联网技术本身带来的开放性社会资源共享精神,所有使用网络的人都能因此不受限制地获得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因此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兼具互联网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两个主要特点,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获取资源信息,互联网金融受众的有效边界更加广阔。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比,最大的弱势在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被极大地削弱。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及交易等流程,减少传统中介的介入,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据悉,阿里金融单笔小微信贷的操作成本为2.3元,而银行的单笔信贷操作成本在2000元左右。阿里金融实现低信贷成本的原因在于“互联网微贷技术”,即用户的申贷、支用、还贷均可在网上完成,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不仅为传统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产品的平台,也提供了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浅议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作者:————————————————————————————————日期: 2

浅议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每一个市场主体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同行业其他对手的激烈竞争。要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切实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而金融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基础,其行业竞争更是异常残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创新压力不言而喻,客观上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要通过不断地金融创新来维持竞争力。但是,金融业发展的实践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的事实无情地警醒着我们,金融创新虽然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而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如果缺乏适度有效的引导和监管,无疑将加大金融体系的风险,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甚至引发地区性、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有鉴于此,如何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找到创新和监管、收益与安全之间的平衡,从而推动我国整个金融业稳健、可持续地良性发展,已成为我们金融同业和监管部门应当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现状出发,尝试探讨如何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做好对金融创新的有效监管。 一、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的定义与发展 所谓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金

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活动。可以说,金融发展史实际上就是金融业不断创新、谋求发展的过程。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金融创新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产品创新、制度创新、交易方式创新、服务创新等层出不穷,在有效提高金融交易效率的同时大大增加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润收益。 在上述各个环节的金融创新中,金融产品的创新无疑是重中之重,而金融产品的创新又以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为其亮点。以金融业最发达的美国为例,其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等业务在内的传统业务兴起,这是投资银行业务最本源、最基础的业务。第二阶段,诸如企业并购、重组等收费性咨询业务以及证券化业务自20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发展并日趋成熟。第三阶段,资产管理和新的衍生品交易类等引申型业务自20年前兴起并迅速发展。 (二)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 我国的金融创新由于起步较晚,同时受金融体制、市场程度、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金融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就投资银行领域来说,我国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仍然集中在证券承销、经纪等传统业务方面,但个别大型商业银行在近年也已经在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基础上,一方面对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进行创新,另一方面也开始办理并购等融资类和理财类、服务类新型投资银行业务。

关于人民银行金融创新管理问题探讨

关于人民银行金融创新管理问题探讨 一、关于创新实践 (一)人民银行的金融创新实践 在我国所实现的金融创新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实现我们的金融活动实现资金的效率与风险兼顾的目标。人民银行的改革是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开展的,主要是在制度、监管上采取了新的创新模式首先我们是新的创新举措为创新了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创新了现行的信贷规模管理制度,实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实现了准备金、再贴现、利率等政策在我们经济生活中的积极做作用。其次就是创新金融企业改革资金支持政策。我们通产所采用的比较便捷适用的手段就是使用外汇储备对商业银行进行注资,是我们的商业银行拥有丰沛的资金,极大地实现企业贷款资金的充裕,有效的实现经济发展需求资金的满足。 (二)关于如何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创新 控制成本,提高收益是我们金融服务创新需要实现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金融实践中实现我们的服务模式、服务手段和服务产品三个拳头模式的创新,服务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信贷服务创新、加强支付清算服务与管理,最终实现了我们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目标。创新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在这一历史过程主要实现的创新内容主要是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结构、金融交易技术和金融理论等着最重要的几个方面的实时性的创举措新。我们实现成本优化,但是最终的考核还是要借助效益的评估。 二、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成本效益理论理念 现代中国的金融服务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其本身也是经济体,所谓的经济体就需要我们实现经济体在投入最小的头饰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这是我们作为金融改革需要提上台面的实质性理念,这一理念有助于我们实现金融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首先这一理念有助于我们实现人民银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这一理念的实施对于我们优化政策制定有着指导作用。要求我们的政策制定时就要兼顾成本有效益,实现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 三、人民银行金融创新项目成本效益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监管.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监管 中国金融40人论坛顾问吴晓灵 [ 2010-11-16 ] 金融创新的动力和路径 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这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资本充足率的新要求加大了商业银行股本融资的压力。在总结了金融危机的教训之后,《巴塞尔协议III》极大地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2015年初,全球各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从现在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从现在的2%提高到4.5%;同时还要求资本防护的缓冲资金总额不得低于风险资产的2.5%;一周期的资本缓冲要达到2.5%。按照这样计算,商业银行要达到安全经营,其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12%-13%。这加大了商业银行股本融资的压力。 其次,信贷扩张受到制约,直接金融比例必须提高。中国的货币超经济发行是客观现实:前30年,中国的货币化过程在不断推进,2000年前,我们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商品化,吸纳了超经济的货币;特别是2000-2005年股市的大发展,房市、住宅的商品化,大量商品进入到市场中,吸纳了很多超额发行的货币;2008-2010年的平均货币供应量超出GDP+物价9个百分点,这极大地透支了未来城市化过程中新的资产投入流通、吸纳超额货币的能力。当前,中国的M2已经是GDP的2倍,这种货币扩张态势不能再继续下去,未来的路只能是控制货币、搞活金融。控制货币就是控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扩张,当前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以及我们经济货币化的程度,决定了银行的资本回报率不可能再像过去那么高,不可能再这样无限地创造货币。要依靠直接金融,必须要创新。 最后,上市银行面临极大的利润压力。如果银行信贷扩张受到制约,资本充足率要求面临提高,商业银行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提高资本回报率。创新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于资本充足率提高的要求以及信贷扩张受到的制约。 商业银行减轻资本压力,增加利润来源的路径选择有几条。 首先,腾挪资产,提高资产的运作能力。在资产总规模受限制的情况下,只能做结构调整,通过信贷资产的转让,如买卖贷款和信贷资产证券化实现。 其次,发展不占用或少占用资本的中间业务。包括中间服务业务、委托代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 最后,资本创新,优化资本结构,充分发挥一级核心资本的作用,合理配置附属资本。现在《巴塞尔协议Ⅲ》提出的资本结构,对欧美银行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则是一个极大的机遇。中国银行业的资本质量非常好,资本充足率远高于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这给了我们充分发展附属资本、调整附属资本结构的余地。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长期次级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 提要金融创新好比一柄“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为金融业带来许多好处,起到传统避险工具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市场参与者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及其形成原因,提出总的防范体系和配套措施,将对我国金融创新实施和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促进实体经济运行的“引擎”。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通过金融制度、金融产品、交易方式、金融组织、金融市场等的创新和变革,促进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促进金融市场发育、金融行业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自九十年代以来,从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今天的美国次贷危机,几乎全球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融创新有关。从次贷危机爆发的整个过程来看,金融创新首先带来了美国房地产信贷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繁荣,而随后又带来了巨大的信用危机和流动性危机等金融风险,严重威胁着美国和全球的金融安全。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创新扮演着金融繁荣的创造者和终结者的双重角色。可以说,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1、金融创新。关于金融创新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很多解释,但至今尚未有一种统一的说法,且这些说法基本上都是从熊彼特的创新定义中衍生出来的,没有太大的差异。根据1986年西方十国集团中央银行编写的《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创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金融创新从广义角度看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是指票据发行便利、货币和利率互换、外汇期权和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另一种是金融创新的三大趋势,主要是指金融领域的证券化趋势、资产表外业务与日俱增的趋势和金融市场越来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金融创新是金融当局或金融机构为更好地实现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利用新的观念、新的管理方法以及新的技术,来改变金融体系中基本要素的组合,推出新的工具、新的服务、新的市场、新的制度,创造一个新的高效率的资金营运体系的过程。金融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创新泛指金融发展史上出现的任何创造性的变革,从货币、信用的产生,到股份制国家银行的诞生、到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工具的出现,金融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金融创新史。狭义上的金融创新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令人耳目一新的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2400字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2400字 摘要: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横扫全球股市、汇市及商品期货市场,给全球带来巨大损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金融创新过度及金融监管缺失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引,思考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需创新与监管并举。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一、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强大动力金融创新一词在学术界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内许多经济学家把金融创新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会引起金融领域结构性变化的新工具,新服务方式,新市场以及新体制。金融创新极大提高了金融效率,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1.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金融创新有力地推动了金融发展,为广阔的金融世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1)增强了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利率、有价证券价格的频繁波动,给广大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但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等新的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能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有效地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2)提升了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金融机构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积极地引进或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整体运作效率,金融竞争或以推动新的金融创新。 2.金融创新的消极作用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风险。(1)金融创新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市场一体化和资本流动国际化,任何一个国家在金融运行中出现问题都将迅速波及其他国家甚至整个国际社会金融业,从而影响到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此次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漫延欧洲、最后波及全球。(2)金融创新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工具多以表外业务进行,并不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且由于衍生品交易的即时性和复杂性,这就使得金融监管当局很难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控[1],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二、金融监管是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金融监管是金融主管部门依法利用其行政权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管制和约束,以控制金融业整体风险,限制金融业过度竞争,促进金融业依法健康稳定运行。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存在着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得金融监管尤为必要[2]。 1.保持货币制度和经济秩序的稳定离不开金融监管金融业经营活动的失败会导致全社会资金供应者和资金运用者的失败,破坏整个社会的信用链条,甚至会动摇货币制度,造成社会经济的混乱。只有加强金融监管,才能保持货币制度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2.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离不开金融监管真实、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是研究制定货币政策的前提条件,而金融监管是保证金融信息的有力手段。如果没有金融监管或监管不力,就不能保证这一前提条件的实现。健全的金融微观运行机制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不建立健全包括金融机构内部稽核在内的金融监管制度,就不能建立健全金融微观运行机制。 3.金融监管可以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播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危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