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2008-9-5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中的深层次问题的分析,对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作者提出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一、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深层分析

美国住房次贷危机的发生,是同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无节制开发、缺乏有效金融监管而畸形扩张所密切联系的。由于房地产是具有长期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特殊产品,它的建设周期较长、与其他产业关联性较强、牵涉的经济主体较多、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性较大等特殊性质,决定了金融创新在这一产品开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利益冲动。同时,房地产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信贷过程中的各主体,如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消费者以及商业银行等,他们的行为在面临利益诱惑时常常会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价格的决定、如何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以及它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等问题都是极为复杂的,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因而,我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需要综合分析、辩证思考。

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之所以能得以无节制发展,主要受商品房的供求以及地价等因素影响。受供给约束下的房地产价格通常取决于市场结构和市场需求。在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如果市场结构越具有不完全竞争性,而市场需求增长却很迅速,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越明显、上涨幅度也越大。如果垄断型的市场结构与有效需求的突然释放相结合必然产生市场的非均衡性、价格上升预期的必然性和投资主体的过度进入,尤其是当金融机构为追求更大利润而肆意进行金融创新时,会使房地产极易成为泡沫的载体和金融风险的渊源。

而与商业银行等机构金融创新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融监管却没有与在房地产领域金融创新扩张相制约、相监管的机制,明显滞后于金融创新的步伐。从各国的实践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地转变金融监管的方式,在诸如实施风险加权为基础的资本充足要求、可变费率和部分保护的存款保险体系以及银行风险集中度限制等方面远未同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相适应。金融创新或金融自由化的扩张与金融监管滞后或不同步,放大了银行收益内化和损失外化的各种金融风险。另外,金融产品创新的短期利益也是影响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一些金融创新品种诸如金融资产证券化和金融信托资产的出现形成了多渠道分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通道,避免了风险向商业银行的过度集中。因此,一些商业银行在发放房地产贷款时的利益追求扩大,而谨慎度下降。Tsatsaronis和Zhu(2004)的实证分析显示,抵押贷款证券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等)具有较多的风险转移渠道,银行房地产贷款的增长速度较快;再次,外来资金对本地房地产价格的推高以及国家间房地产市场的相互传导也导致了过度繁荣与过度衰退以及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度需求和过度紧缩(Bondetal,2005)。同时,金融监管当局由于受缺乏真实可靠的数据、评估方法多样化以及市场走势不可预测等因素的制约,也实在难以设计出一套有效的针对银行房地产信贷扩张的监测体系、早期预警方案、跟踪机制和控制指标。而一旦出现不良征兆时,事态往往已到木已成舟的地步了。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分析

以美国为代表的住房领域的次贷危机的发生,所暴露的恰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深层矛盾,它告诉我们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二者之间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兄弟,没有金融监管制约的金融创新势必会带来灾难和不幸。金融创新须臾也离不开金融监管,否则金融创新就会导致金融风险。这从理论和实践看,都需要我们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作出分析。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存在着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得金融监管尤为必要。(1)金融业是“公共性”产业。金融机构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资金来源于社会公众的储蓄,而资金的运用又是面向社会公众,因而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行为、业绩对社会公众产生直接的影响。(2)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是高负债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任何一项风险都会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成败产生重大影响,但是金融机构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往往盲目扩张资产导致资产状况恶化。(3)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家银行或几家银行出现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其他银行形成整个金融业的危机,并危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金融创新是金融深化的突破口,金融监管作为一种管制手段对金融创新既有促进也有抑制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若以目的性为标准对金融创新进行分类,金融创新可以分为竞争性金融创新、合作性金融创新与监管性金融创新三大类别。不同类型的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在“博弈”互动过程中,共同促进金融业发展。竞争性创新是指个别的金融机构为了商业利益进行的业务创新,它可能最终变成全行业的活动。由于创新形成新的生产能力、高的效益和超额利润,会引起同行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这种金融创新偏重在金融技术的创新方面。协调性创新是指金融机构之间或者金融行业之间进行的合作,以减少行业成本和障碍,以提高金融行业的整体效率。它在一定条件下比竞争性创新显得更重要。尽管竞争性创新和协调性创新都是对现有的法律框架的突破,但是相比较而言,协调性金融创新更多的属于制度方面的创新。正是由于制度因素,所以这方面的创新更多地体现了金融机构的合作。监管性创新是指金融当局自觉适应金融的变化,而超前进行的法律方面的变革。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1)监管方式上,从机构监管过渡到功能监管。由于金融机构的全能化发展,传统的以机构为监管对象的方式便不再适应,而应以功能为基础进行监管。(2)监管标准上,

从资本监管到全面性的风险。传统监管以资本充足率为标准,这种监管主要是针对信贷风险的,但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面临着其他各种风险,仅仅对信贷风险进行监管难以实现有效监管的目的。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种风险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各国及国际监管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3)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传统监管制度注重外部控制制度,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各国及国际监管机构对金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越来越给予高度重视。

可见,上述三类金融创新中监管性金融创新是困难的。因为法律的形成主要是对现存的行为进行规范,而创新恰恰就是对现有法律框架的突破。特别是制度方面的创新尤为如此。在一个特殊时期,监管可以进行创新。当一个体系和体制进行重建时,这种创新就会形成。中国目前正是处在这样的时期,所以,我国金融当局应当进行一些超前性的金融改革。

从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看,由于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客观上需要金融监管机构作出适当调整。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如房地产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必然使得金融监管机构的原有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产生许多不适性,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如何保持与金融创新的发展同步,已成为金融监管机构的一个迫切任务。

此外,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监管主体的重叠与缺位并存。有的新金融业务处于不同金融机构业务边缘,成为交叉性业务,对于这些金融创新,既可能导致监管重复,也可能出现监管缺位。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禁止金融创新,只能相应地调整我们的监管手段,加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

总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是动态的“博弈”过程,金融发展一方面需要金融创新作为动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以利于金融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就这样互相作用,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共同促进金融改革的深化。从表面上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种矛盾,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国内金融管制放松和国际金融监管的加强,目的都是要解决同一个问题,即如何确立新的金融竞争秩序,只不过二者解决的方式不同。从一国内部看,单个金融机构总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目的,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和经营方式,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同既有的管制规则发生冲突,冲突结果是放松原有管制,建立新的规则。从国际社会看,单个国家也总是基于增强本国竞争力的目的,考虑其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相互竞争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这种冲突的结果,导致国际社会统一行动起来,订立契约,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竞争行为的约束,建立合理、稳定的国际金融竞争秩序。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相互关系问题,实质上体现了金融监管主体监管哲学思想的重心所在,即金融监管的重心是应该放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持金融体系稳定方面,还是应该放在鼓励竞争、提高效率、维护本国银行在国际银行业中的地位呢?这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因为选择前者(加强管制)会抑制本国银行的活力,使其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选择后者(放松管制)则可能会影响银行业自身安全和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金融创新的演进和发展历程表明,金融创新既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金融业内部创造性变革的结果,金融创新的速度与种类也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要求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创新在社会生产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同时,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交易活动和组织管理来说,是一种变革和进步,它冲破了与现代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管制与束缚,引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创造了诸多新颖的、能满足国内外资金供求者不同需求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扩大市

场容量,提高了金融效率,增强了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力和推动力。金融创新实际上是金融业自身的改革、完善与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转轨国家来说,金融创新的潜力巨大,在金融深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既不能以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也不能为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与金融稳定,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三、当前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思考与政策协调

回顾我国20多年的金融创新中,所进行的金融创新基本上都属竞争性创新,而监管方面的创新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尽管很多的竞争是在传统业务方面。而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又很少。这并非仅囿于中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业的体制,也同我国金融业的监管滞后有关。显然,这种状况是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的。从目的性讲,金融创新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金融运营效率。

199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时期,作为引领经济周期的产业,房地产业也经历了空前的繁荣和过热而成为政府和百姓时下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金融企业也推出了与之相配套的金融创新品种。国际金融危机的案例表明,房地产发展与金融存在紧密联系,金融支持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同时也为自身的不稳定埋下了伏笔。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金融稳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结合金融创新同金融监管的关系,就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特性、价格决定及其对金融稳定影响进行思考。这样,我们才能对新一轮经济增长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作出客观的判断和分析。

与此相对应的问题体现在金融监管方面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过度的严厉监管,是与当代的“激励—竞争机制”式的相容监管的潮流相背,会窒息金融创新活动。第二,分业监管会导致监管的分散化,而这会使金融业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很困难。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监管体制正在走向统一监管的格局,这与金融市场统一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格局相一致。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在全球化条件下对本国金融发展具有相同的目标,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制度的制定具有前瞻性。金融监管政策措施要适应金融业未来发展和变化趋势。随着金融的日益深化,特别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适时调整金融监管以适应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成为金融监管的迫切任务。金融监管机构应时时掌握创新动态,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为了防止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当局在制定金融机构稳定性指标和有关措施时,要考虑未来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资产的可能变化等,此外,要建立金融监管的预警系统,加强对金融体系安全性的监测,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通过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可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衔接的,是一个统一体,是在国内宏观经济、财政与金融这样一个整体状况下进行的,因此不可以作绝对化的理解。第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必须保持协调。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创新,其具体内容的实施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依据的,在金融监管没有跟上的背景下,贸然出台一些金融创新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后果;其二,因为顾及金融监管,而不去进行金融创新,原地踏步或继续实施金融管制,同样会有严重的后果。我们要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前车之鉴,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预防,尤其是要防范房地产风险,协调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保持金融稳定。当前,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关注:一是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与

汇率制度改革。二是要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这其中包括社会信用中介机构、社会化信用评估体系、中小企业社会抵押、担保体系。三是要建立起符合现代金融运营的金融风险监管体系。

总之,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们仍需要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有所认识和挖掘,我们应当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协调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李树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经济学

博士祁敬宇来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第7期

责任编辑:李惠杰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来自不同的金融主体,金融机构推出新的管理制度,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或是为了避免风险,逃避监管,达到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提高金融密集效益的目的。 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以维护金融秩序为目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将向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课题,带来新的制度和规范,和推动金融监管水平不断的提高。而新的监管因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正是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共同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金融运行效率不断得到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不断得到增强。此处,有效的金融监管既要给予金融创新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还要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也就是说金融监管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防止出现因为管得过死,统得过紧,不利于金融企业的创新,另一方面要消除和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迎接伴随金融创新而来的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和金融风险的挑战。因为每次创新它都是在旧规则上突破,在旧监管手段的突破,如果创新很多,突破的速度过于快,整个市场风险,整个监管的盲点就会增加。因此,监管的环境就越发复杂,监管的手段也就越来越困难。 二、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创新与监管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政府的政策性干预,自主创新能力差,业务类型单一,主要充当的是政府的政策执行职能。在那个时候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家的大型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项目上,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个人储蓄业务是当时主要的吸收存款业务,也是针对个人的核心业务,其它理财业务很少。保险业、证券业还处于萌芽状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后来随着国内各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大大增强了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同时也增强了彼此间的竟争,以往的以国家政策扶持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老大地位已一去不返。自主经营,自谋出路,自我创新就成了各金融机构的工作核心。这个时期,保险业、证券业也得了飞速的发展,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更是加快的金融体系的发展,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三业同进,更是互相竟争,为了应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我国的金融机构必须增强自身实力。 三、现代金融体系对金融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兑现我们当年加入WTO时的承诺,五年内逐步开放银行市场,到时候面对管理经验丰富,服务质量优越,机构发展成熟的外国金融机构,我们将何去何存,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为了应对这一天的到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努力创新,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法律体制更加健全,金融业经营更加规范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2007年3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次贷危机是由于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而引起的,又通过大量金融衍生产品把其他金融机构卷入了这次危机,又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整个世界。中国应当在次贷危机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避免类似的风险。 关键词:次贷危机;影响;传导;启示 1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为了刺激经济,连续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1994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年度发行量不过350亿美元,仅占当年贷款发放总额的%,而这一比重在2006年升至20%,次级贷款余额也增至万亿美元,住房私有率高达%。在极低的利率刺激下,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许多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利息和

扩张业务,也介入了次级房贷业务。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和“零文件”的贷款方式。贷款人可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只要证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这就加大了贷款 机构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为了追求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化,放贷机构一方面继续大量发放次级贷款,一方面把这些债务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做成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拿到资本市场上去流通,卖给银行、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及保险公司,以控制风险锁定收益。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要求,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MBS)、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bligation,CDO)等等。至此,由信贷公司、债权打包服务公司、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构成了一条长长的利益链条。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前几年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17次提高,由1%提高到%,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再融资也变得十分困难。这就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次级房贷大比例地转化为坏账形成了次贷危机,并且迅速在全球范围 内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

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2007年以来全面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动荡,中国金融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及时消除次贷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防范金融风险,对促进中国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揭示了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业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发展;金融市场 一、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的运行模式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那些信用等级偏低、未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客户向抵押贷款机构申请的一种贷款,主要面向低收入、少数族群、受教育水平低、金融知识匮乏的家庭和个人发放。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不是银行的专利,一大批专门的信贷公司都在从事房贷业务,多数信贷公司的资金来源是把公司持有的债权(通过证券化)卖出去,转换成现金,满足其流动性,才能让贷款业务继续滚动发展。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模式具有很长的金融链条,其具体运作模式为: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在和客户履行贷款协议并获得客户债权后,往往会将此类抵押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做成资产抵押债权,形成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次级债(ABS)。然后,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将那些信用级别较高的次级债券(如A级)部分或全部卖给投资银行以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并为更多客户提供贷款。投资银行在接手那些A级的次级债后,再次对其进行证券化,做成有担保的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其中级别较高的CDO(如A++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容易得到包括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青睐。而对冲基金则偏好那些级别较低而收益较高的CDO,因此,投资银行进一步将这类担保债务凭证(CDO)卖给对冲基金公司。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率,对冲基金还可能使用杠杆工具,在CDO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CDOs2,CDOs3……,以进行更广泛的对冲交易。这样,就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资金链条和运作流程。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一)对银行业的影响 总体上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间接影响明显。目前涉及美国次贷相关产品投资的国内银行只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3家银行。根据2007年年报数据显示,这三家银行持有的美国次贷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49.90亿美元、12.26亿美元、10.62亿美元,占其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0.61%、0.10%和0.115%,占其总股本的比例分别为14.36%、2.68%和3.2%,都不算高。以持有美国次级债最多的中国银行为例,中行持有的全部次级债折合人民币大约有364.54亿元,占集团证券总投资的2.13%,2007年的税后利润为560.29亿元人民币,即使中行持有的次级债全部受损,也不会导致其业绩出现亏损。由于国内银行业投资美国次级债的总量有限,且都没有使用杠杆,因而目前的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从历史看来,一个世纪的金融创新都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创新也存在金融风险。如果金融创新缺乏有效监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是金融主管部门依法利用其行政权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管制和约束,以控制金融业整体风险,限制金融业过度竞争,促进金融业依法健康稳定运行。 金融创新指新的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和新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出现并被社会广泛接受。 金融创新的总趋势是证券化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 即将信贷流量从银行放款转为可上市买卖的债务证券。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是宏观经济发展、金融管制放松、金融技术进步和金融工具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整个链条看来,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 置;同时,金融创新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可能会导致金融脆弱性,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 我们必须要承认,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的初衷并非是要限制金融创新,而是维护社会信用秩序的完好和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充分发挥金融的经济助推作用,其实质是介入金融体系的政府活动,目的是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健康发展。 监管对创新的无意识强制性推进和创新引起的监管手段或体系的被动调整完善,决定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即没有金触监管,就没有金融创新,没有金翮创新,也就没有金翮监管的逐步完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矛盾对立,形成了“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良性动态循环博弈发展过程。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创新,而放弃金融监管,就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金融效益就无法继续;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监管,而放弃金融创新,就会抹杀金融的活力甚至遏制金融发展;只有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点,在监管中创新,在创新中监管,才能共同发挥两者的效用。 适度进行金融创新。实施有效的风险监管,防范金融危机 必须首先从立法上对风险监管进行规范因此,深刻认识金融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从商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保险业、证券交易所调研不同金融创新的,行为并进行法律规范,保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要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升监管效率,随着金融创新进程加快,金融业务交叉增多,不可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造成监管成本过高和监管效率降低。建议央行、银监局、保监局、证监会统一联合成立一个金融服务局,专门从事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加大监管的透明度,加深监管程度,推行以目标为导向的监管规则,提升监管效率; 第三要约束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稳步推进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应对国有金融控股集团的高管们进行管制,对投资复杂金融衍生品进行严格限制,要进行预算硬约束,约束高管们的冒险投机行为,预防道德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最后是要建立金融创新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系统性风险评估。我们应采取不同的系列指标,根据预防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框架,建立一个风险评估体系,确定一个临界范围,有效管理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监督金融市场各方面的投资战略、投资领域、投资信誉等多个方面情况,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容摘要: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要与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的合作与竞争,金融业必须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当前金融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金融业务多元化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产品复杂化金融服务个性化及金融机构同质化在金融创新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保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创新,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业务金融产品 一、前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改革浪潮和金融创新的实践,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正形成一股世界性的强大浪潮,冲击着各国传统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务,给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金融创新也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而中国的金融创新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金融体制改革而开始的,在金融不断突破传统旧体制,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发展的改革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金融的创新,所以,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实际是一个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过去十年中,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进展: (一)是汇率并轨,实现人民币经营项目的可兑换,并不断采取更宽松和更对称的资本管制措施; (二)是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情况不断好转,目前已经进入相对良性的稳健状态; (三)是金融机构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资银行的治理结构在加速完善之中;(四)是资本市场经历各种波折,重新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五)是伴随中国加入WTO承诺的到位,中国金融体系将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体系日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以上改革成绩的取得毫无疑问是伴随着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成果的情况下取得的,但是,在这些成果背后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如汇率机制改革后的今天稍有不慎就会可能带来灾难性的金融危机,股权分置改革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作者:T ZY S Y —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例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次贷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视角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美国消费需求、贸易政策以及出口企业的金融环境等不同因素对外贸的影响,并对如何减轻次贷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从而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次贷危机、对外贸易、影响途径 当前气象学上的“蝴蝶效应”正在全球经济生活中上演,2007年3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不仅美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世界经济也受到牵连。全球范围内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不仅在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危害,而且伴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萎缩和投资者投资信心的悲观而使实体经济也陷入了萧条之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纷纷向市场注入资金,以增加市场流动性,恢复市场信心,但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没有进一步缓解,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在增加,目前全球经济损失累计已超过前几次经济危机的总和。加入W T O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期待中国经济能独善其身是不现实的。目前,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速明显下降,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影响 (一)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次贷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虚拟经济发展过快,不能如实反映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引发的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其表现形式就是美国房地产十多年的繁荣和大量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尤其是克林顿上台期间,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放松金融管制的法律法规。低利率刺激了房价上涨,再加上美国金融监管的松动,使得大量房贷机构贷款给信用等级差和收入较低的购房者,进一步激发了美国人买房的热情。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使得金融机构将其打包成一系列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加强信用后再由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最终出售给投资者。经过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化,信用等级不断增强,受到各国投资者的欢迎,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金的流入,进一步加强了虚拟经济的泡沫。在这十多年的繁荣期间,美国房价每年增幅超过10%。“9.11”事件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境地,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了继续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连续13次降低利率,至2004年中期,利率从 6.5%一直降到1%,达到46年来的最低水平。美联储实施的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买房热情不断升温。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的条件下,各金融机构为了招揽客户,进行信贷规模的扩张,降低住房消费者市场准入标准,让大量的无资格或偿还能力较低的借款者进入住房信贷市场。所以,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有问题购房者的首选,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急剧上升,抵押贷款占全部房贷的比例从以往的不足5%快速跃升到2006年的30%左右。之后,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 5.25%。从2006年6月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房地产价格出现下滑,加上利率连续攀升,增加了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负担,导致越来越多的次级抵押贷款者无力还贷,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产生了大量的房贷违约和银行坏账。其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由此受“多米诺骨牌”的效应,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引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 总之美国房地产以及虚拟市场的繁荣景象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虚假繁荣,一旦信用链条中断,美国房地产市场和信贷市场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受到巨大冲击。但究其原因又是由于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出现漏洞,对于银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2007年10月,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进而将全球经济带入下降轨道,究其原因是美国对金融创新产品的过度运用和监管缺失。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此次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此次危机的严重后果却给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以重要启示。 标签: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市场 1 美国次贷危机概况 1.1 证券化资产的连锁反应美国贷款市场对不同的信用金融机构区别对待,信用低的只能寻找次级贷款。它的首付款比例优惠,利率通常比优级贷款高2%到3%,对放贷机构来说是高回报业务。次贷危机本身是一个信用危机,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使得抵押贷款的结构更加复杂化,造成了对信贷风险的重新定价。这些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对资产证券化债券进行保值,从而产生了金融风险的放大机制。由于次级贷信用等级低,存在很高的风险,而美联储为了抑制经济过热,不断上调利率,贷款客户负担增大,还不起贷款而违约,引起金融坏账。 担保债券凭证(collateralized bonds obligation,CBO)是一群以债券为基础,从事证券化后所发行的证券;担保贷款凭证(collateralized loans obligation,CLO)则是一群以贷款为基础,从事证券化后所发行的证券,若在证券化过程中,作为证券化标的物的资产包括债券和贷款,则称之为担保债券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 CDO等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分散次级贷款的风险,但其自身也存在结构性缺陷。金融机构间存在打包销售的行为,将次贷打包成证劵出售给投资银行转移风险,投资银行又将抵押贷款进一步打包出售给基金投资者。(见图一)CDO、CDO 平方、立方等产品在同一份基础资产上衍生出众多衍生证券,当基础资产面临信用风险时,由于这样的再贷款业务,就出现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波及了大批的金融机构。 1.2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缺失美国次贷的快速增长,相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泛滥和政府的监管有着很大关系。OTC金融衍生品市场在美国既不属于美国期监会CFTC的监管,也不属于美国证监会SEC监管。1974年美国的商品交易法正式免除了美国商品与期货交易委员会对场外市场金融衍生品的监管责任。因此,如高风险抵押担保债券、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市场流通债券的再证券化、信用违约互换等市场完全不受监管,也没有公开的记录显示债券违约卖方是否拥有资产进行支付。由于这种OTC交易市场中交易商相互之间持有大量头寸,从而在该市场上蕴含着极大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从本质上说,这场危机,大量资本无法创造利润,和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自由市场也不无关系。美国的挥霍无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充满欺诈的次贷市场纵容了金融泡沫,并掩盖了实体经济中的矛盾,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春季爆发开始,已逐步发展成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和国家的金融风暴。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引起人们对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潜在风险的高度关注。对它进行深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依次分析讲述了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以及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和我国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中国会不会重蹈美国次贷危机之覆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 (一)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 (二)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和谐发展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和谐发展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和谐发展 摘要:金融创新是金融深化的突破口,金融监管作为一种管制手段对金融创新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不同类型的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在“博弈”互动过程中共同促进金融业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061-05 引言 2008年9月,次贷危机高潮迭起,引发了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从贝尔斯登到“两房”,到雷曼兄弟,再到美林、AIG的一系列事件,强烈冲击着全球金融秩序。 危机背后,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失调。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品创新、工具创新、市场创新、交易方式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等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次金融危机是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环环相扣后由一个“蝴蝶效应”所引发的,而其本身就属于一个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但金融危机的发生本质上并不是金融创新本身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 一、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 创新这一概念是本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首次提出的。熊彼特使用“创新”一词是用来定义将新产品、工艺、方法或制度引用到经济中去的第一次尝试。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些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但是金融创新真正成为金融领域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并成为研究的对象,则是80年代的事。虽然金融创新是一个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概念,但直到目前为止,金融创新一

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认识

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认识 近期,市场上对于新金融与旧金融、创新与监管、现行监管规则等方面存在一些争论。有人甚至上升到利益格局之争、市场力量与监管部门之争,这样讨论问题是很难有结论的。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可能还是要回归历史和国际比较的角度,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基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规范地分析。 一、如何认识新金融与旧金融、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 目前来看,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最好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和中国。美国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在强监管下供给收缩,把部分业务环节进行外包,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中国则是因为监管体制不健全,同时大银行多、小银行少,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未有效建立,给金融科技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前期对金融科技发展几乎没有监管,这既是P2P网贷一地鸡毛的原因,也是类似蚂蚁集团这样的从事金融服务的大型科技公司(BigTech)迅速发展的关键。 现代金融体系是经过几百年积累形成的,在金融体系的演进过程中实际上吸收了几百年间所涌现出来的各种科技创新。然而,并没有任何一项新技术能够完全颠覆整个金融体系。事实上,如果某一种科技创新在运用过程中能够提高效率或者节约成本来帮助改进现有金融体系,那么这一科技创新就会融入现有体系。因此,迄今为止,科技创新不是颠覆了金融体系,而是经过实践检验后逐步融入了金融体系。金融业本身就是信息科技行业。 进入金融服务业的BigTech公司本质是金融服务,而且没有改变基于信息处理的金融中介模式。银行贷款技术可以分为交易型贷款和关系型贷款。交易型贷款是使用企业财务报表和信息评分等硬信息,关系型贷款是使用银行与

企业长期、多渠道接触中积累的不能从财务报表和公开渠道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是软信息的范畴。技术创新只是将新的信息形态,比如互联网平台收集的企业客户端的非财务信息,以新的信息处理方式(比如人工智能算法),引入金融中介活动。技术进步使得一些原先属于企业的软信息变成了硬信息,也就是定性信息定量化,从原先关系型贷款的场景可以向交易型贷款转化。总之,金融科技公司并没有改变基于信息处理的金融中介模式,只是把一些原本属于关系型贷款的转向了交易型贷款。但同时,由于模型、算法、模式的相似性,也会带来同质化竞争以及顺周期的问题。 事实上,目前的金融科技业务和传统银行没什么本质区别。在我国几家BigTech公司的金融业务中,最赚钱的是消费信贷业务,本质上也是吃利差模式。有人批评银行贷款是当铺思维,但从事金融服务的BigTech公司与银行贷款一样,在实际放贷中也使用担保品。据市场专业人士分析,BigTech公司是基于其平台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放款的担保品至少有三种: 一是现金担保。电商平台商户的账上都有现金,也可以存放在余额宝等理财类账户。如果商户借钱不还,可以从账上直接扣除现金。 二是应收账款担保。电商商户并不是立刻收到货款的,而是有7天应收账款的间隔,这些应收账款实际上也是一种担保。 三是价值不菲的“摊位费”担保。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开店要付很多钱,付很多名目的钱。卖家保证金在1-15万元,技术服务年费为3万元、6万元不等,天猫佣金比例3%-5%,天猫国际5%-8%。摊位是花钱买来了,如果欠账不还,可以取消,因此也是一种担保品。这些担保措施帮助BigTech公司控制消费信贷的风险,不能归功于大数据风控。从国际经验来看,在贷款业务中使用担保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编号(学号)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也产生了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次贷危机的爆发是美国的经济周期发展的必然结果。次贷危机的深入发展,不但使中国金融机构投资及国家外汇资产更多地暴露在风险之下,而且会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增加中国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压缩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本文通过分析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指出我国应通过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来规范资本市场。 关键词: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经济影响 The United States sub-loan crisis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orld economy caused huge impact to the growth of our country economy, also produced a variety of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The United States subprime crisis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cycle. The sub-prime crisis in-depth development, not only the investment of Chi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t risk, and will further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 increase Chinese inflation and RMB appreciation pressure, compression of the scope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the subprime crisis, and points out that China should by reducing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o strengthen the capital market supervision to regulate the capital market. Keywords: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economic impact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这一学期,开了一门货币银行学,主要讲的是货币供给和需求,利率的决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宏观金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掌握了很多知识。针对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都在反思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就第十三讲的内容金融创新与监管,想就此谈下自己的认识。 一、概念 1 (一)金融创新: 1 (二)金融监管: 1 (三)关系: 2 二、影响 2 (一)金融创新: 2 (二)金融监管: 2 (三)应对措施: 3 三、美国次级房贷 3 (一)危机暴露了美国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和问题 3 (二)危机给金融监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3 (三)危机带给中国的启示 4 四、参考书目 4 一、概念 (一)金融创新: 1、广义的金融创新。既有历史上各种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以及所导致的货币信用制度、宏观管理制度的创新,又有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以及金融业结构的历次创新,也有金融工具、交易方式、操作技术、服务种类以及金融市场等业务上的各种创新,还有当代以电子化为龙头的大规模全方位金融创新等等。 2、狭义的金融创新指的是金融业务创新。 3、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谈金融创新。他指出,金融领域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在现行体制下和运用现行手段无法得到这个潜在利润,因此在金融领域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这就叫金融创新。创新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于资本充足率提高的要求以及信贷扩张受到的制约。 4、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组织结构创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创新、金融业务创新(二)金融监管: 1、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2、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际法律法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3、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 4、目标:1)一般目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安全,保护公平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保证中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2)具体目标。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2008-9-5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中的深层次问题的分析,对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作者提出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一、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深层分析 美国住房次贷危机的发生,是同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无节制开发、缺乏有效金融监管而畸形扩张所密切联系的。由于房地产是具有长期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特殊产品,它的建设周期较长、与其他产业关联性较强、牵涉的经济主体较多、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性较大等特殊性质,决定了金融创新在这一产品开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利益冲动。同时,房地产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信贷过程中的各主体,如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消费者以及商业银行等,他们的行为在面临利益诱惑时常常会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价格的决定、如何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以及它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等问题都是极为复杂的,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因而,我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需要综合分析、辩证思考。 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之所以能得以无节制发展,主要受商品房的供求以及地价等因素影响。受供给约束下的房地产价格通常取决于市场结构和市场需求。在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如果市场结构越具有不完全竞争性,而市场需求增长却很迅速,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越明显、上涨幅度也越大。如果垄断型的市场结构与有效需求的突然释放相结合必然产生市场的非均衡性、价格上升预期的必然性和投资主体的过度进入,尤其是当金融机构为追求更大利润而肆意进行金融创新时,会使房地产极易成为泡沫的载体和金融风险的渊源。

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以来没有出现任何缓和的迹象。美国部分金融机构经营陷入困境的局面,直接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次贷危机向全球范围内扩散的速度也开始加快。为了缓解市场危机,一些国家央行通过注资、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统紧急注入流动性,一场全球范围的救赎行动正在上演。在这一背景下,此次危机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次贷”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原因、损失及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应对危机的政策干预和效果评价等问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违约增加,进而影响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在这一危机中,高度市场化的金融系统相互衔接产生了特殊的风险传导路径,即低利率环境下的快速信贷扩张,加上独特的利率结构设计使得次贷市场在房价下跌和持续加息后出现偿付危机,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和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风险的传染性与冲击力,而金融市场国际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又加快了金融动荡从一国向另一国传递的速度。在信贷市场发生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波。 与传统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次贷危机中风险的承担者是全球化的,所造成的损失是不确定的。次贷的证券化分布以及证券化过程中的流动性问题,使得经济金融发展中最担心的不确定性通过次贷危机集中体现出来。也正是由于上述不确定性造成了次贷损失的难以计量和对市场的巨大冲击。既然如此,那么次贷危机会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有哪些有用的启示呢? 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一)直接影响:比较有限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论文(doc 8页)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论文(doc 8页)

有关次贷危机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摘要:2007年10月,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进而将全球经济带入下降轨道,究其原因是美国对金融创新产品的过度运用和监管缺失。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此次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此次危机的严重后果却给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以重要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市场 1美国次贷危机概况 1.1证券化资产的连锁反应美国贷款市场对不同的信用金融机构区别对待,信用低的只能寻找次级贷款。它的首付款比例优惠,利率通常比优级贷款高2%到3%,对放贷机构来说是高回报业务。次贷危机本身是一个信用危机,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使得抵押贷款的结构更加复杂化,造

保债券、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市场流通债券的再证券化、信用违约互换等市场完全不受监管,也没有公开的记录显示债券违约卖方是否拥有资产进行支付。由于这种OTC交易市场中交易商相互之间持有大量头寸,从而在该市场上蕴含着极大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从本质上说,这场危机,大量资本无法创造利润,和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自由市场也不无关系。美国的挥霍无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充满欺诈的次贷市场纵容了金融泡沫,并掩盖了实体经济中的矛盾,以及各国劳动分配的不平均,分配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最后导致了虚拟泡沫的破灭,引发次贷危机,使全球各国经济混乱、倒退。 总的来说,金融衍生品是把双刃剑。此次次贷危机,究其原因是衍生产品的创新过度,同时缺乏足够的监管造成的。在对待金融衍生品的态度上,我国不能因噎废食,应引以为鉴,深刻反思。 2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我国1993-2009年金融衍生品交易指以期货为中心的金融营业。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存在交易品种较少、规模较小、经济功能发挥不充分、市场投资套利现象时有出现等问题。总体规模、运行水平和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风险管理需求也还有较大差异。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新兴金融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从交易成交量来看,1994年-1995年增长最快,1996年-2000年一直为负增长,2001年起,中国期货市场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起,全国期货成交量更是呈现大幅增长。2010年4月16日,我国首个金融期货———沪深

公务员考试《申论—金融创新和监管》

公务员考试申论—— 金融创新与监管 1.2014年8月1日,央行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小微企业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小崔原本是一家国有银行的公司客户经理,对接片区内的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大国企不好伺候,不过好在只要背靠一两家大企业就有饭吃了。” 后来,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中心,他被调到中小企业部。“大多数人都不想来做中小企业,累啊!”小崔说,现在他需要经常走访小企业,好的时候谈成一笔单子,也才几百万元,更多时候是做无用功。有的企业达不到放贷条件,放贷之后每个月至少还要去一趟做贷后管理,看看公司的经营情况。“从工作角度看,做小企业贷性价比低,积累很多中小企业才能比上一个国企。”小崔还是怀念以前的日子。 小崔的职业转换源自全行业的结构调整。随着利率市场化脚步加快,银行不断下沉客户群。据了解,浦发银行正在开发一些基于数据分析的大数据业务,据此为中小企业设计融资方案。各大国有银行也都成立了专门的小企业信贷事业部,专营中小企业融资。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严重。汇付天下与西南财经大学此前发布的“汇付—西财中国小微企业指数”显示,在全国范围内,100家有银行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中,只有57.8家去银行申请贷款。“小微企业难,难的并非被拒绝,而是望而却步。”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犁称。 小企业主郭先生说,银行最终批下来的贷款利率是8%,但是他实际付出的成本超过了10%。除了常见的财务顾问费、承诺贷款收费外,前几年所谓的“调查费”“资料费”被叫停后,化为“快放费”“资金调剂费”等形式出现,这些费用一般是贷款金额的1到3个百分点。除了这些费用,为了保持与银行的良好关系,企业通常还需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支付另一笔“人情费”。 时间成本也让郭先生对银行失去信心。郭先生说,由于银行人手不够,他在递交资料后等了一周才等来银行的审查人员。这笔贷款还要“过会”,银行审贷会的时间不一,有的可能一个月2 次,有的一个月4、5次。这笔400万的贷款经过3个月才批下来。有过这次经历之后,郭先生放弃银行,转向民间金融机构融资。 2.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互联网为服务平台进行的一切金融活动,如线上支付、线上资金筹集以及线上理财等金融服务。 基于互联网技术本身带来的开放性社会资源共享精神,所有使用网络的人都能因此不受限制地获得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因此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兼具互联网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两个主要特点,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获取资源信息,互联网金融受众的有效边界更加广阔。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比,最大的弱势在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被极大地削弱。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及交易等流程,减少传统中介的介入,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据悉,阿里金融单笔小微信贷的操作成本为2.3元,而银行的单笔信贷操作成本在2000元左右。阿里金融实现低信贷成本的原因在于“互联网微贷技术”,即用户的申贷、支用、还贷均可在网上完成,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不仅为传统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产品的平台,也提供了

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在线消息:在上周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上,美国次贷危机成为与会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多位中国经济界的高层人士在论坛上表示,截止到目前,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他们普遍认为,在继续推动金融业改革的同时,中国应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加大对金融业的监管工作。由于世界的全球化在这场危机面前谁也不能置身度外。 一场美国次级贷款债券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大动荡,使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各个国家都在高度警惕可能对本国带来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源自于美国盲目扩展的房地产市场。而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连续数年飞涨之后,至今热度仍然不减。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过大,很可能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在今年出现拐点,甚至是进入“寒冷的冬天”。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先生表示,这样的看法太过悲观。 “我不认为中国的房地产面对的是一个低谷,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产生的对房地产的需求,)不管有没有美国的“次贷危机”,也不管有没有2008年的奥运会,它总之是一个需要二十到三十年才能完成的长期发展战略过程。所有的这些突发事件或者是重大项目,它影响的只是资金或者资源积聚在空间上的结构关系和时间上的结构关系。在某年会稍微集中一点,在某个区域会集中一点,并不会因为美国有‘次贷危机’,中国的房地产就会来了冬天。” 但是,经济学家、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先生则认为,虽然到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房地产业的影响还未显现出来,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业应放松

警惕。因为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房地产业一旦出现问题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和对宏观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可能要避免中国特殊论,不能因为我们中国是地大物博或者是我们过去三十年以来经济持续高涨。发生在美国的这些房地产的泡沫最后破灭,或者引发了金融危机,可能跟中国无缘,这点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很谨慎。“ 除了房地产业之外,中国的金融机构由于所持的次贷资产不多,因而也没有受到太大冲击。12日,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十七届部长级会议上表示,在此次次贷危机中,中国一些金融机构因拥有相关金融产品而有所损失,但这些损失有限且都在可消化范围内。 在出席上月举行的中国全国人大年度例会时,周小川也做过类似的表示。他说:“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次债方面也是有一些投资的,这些投资也会有损失的,但是总的来讲,数量和比例都不大。也就是说中国金融机构次债投资所占的比例比较小,能够消化。还有就是中国金融机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经营状况也是比较好的,少量的损失他们也是可以承受的。” 虽然如此,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美国的次贷危机是通过多种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风险的房地产资产以证券化方式进入投资市场。目前,中国正处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初期阶段,虽然规模较小,但是也要从起步阶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 在博鳌论坛召开期间,不少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认为,中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的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头脑,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先生认为,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中,董事会对风险管理负有主要责任。 “董事会的成员,他们的专业水平以及他们的经历更加地多元,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会提出他们的意见。此外,他们的专业的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他们必须是对金融业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姜建清还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投资者要负相当大的责任,因为它们购买了大量美国的债券。他呼吁,亚洲的债券市场应该更加多元化,使投资更加分散,这样将有利于分散风险。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先生在博鳌论坛上则表示,美国次贷危机给了中国金融业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监管机构必须要站在市场的身边,要随时做好准备。一旦市场的主体不愿意或者是无能力来克服他们的问题的话,那么这个时候监管机构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