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裘锡圭

我想根据自己的经验,简单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供对古文字感兴趣的青年同志参考。为了行文的方便,提到当代的学者时,即使是作者的师友,也不加先生、同志等称呼。先在这里声明一下。“古文字”这个名称所指的范围可大可小。本文所说的古文字,主要指见于考古资料上的早于小篆的文字。李学勤《谈自学古文字》一文引用已故古文字学家唐兰的一句名言——“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文史知识》1981年6期5页);这就是说,如果想学好古文字,必须掌握古文字学之外的很多知识。按照我的体会,在必须掌握的那些知识里,最重要的是古汉语方面的知识。古文字是记录古汉语的,如果对古汉语很不熟悉,就没有可能学好古文字。熟悉古汉语的主要方法就是读古书。我们的条件跟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不一样,不可能像他们那样花非常多的时间去读古书,但是至少要想法集中时问精读一部篇幅适中的比较重要的古书。对学古文字的人来说,最适合精读的古书也许可以说是《左传》。《左传》的注本有好几种,我主张读《十三经注疏》里的《春秋左传注疏》(杜预注,孔颖达疏)。不仅是《左传》的本文,就是注和疏基本上也要一个个字地读。这不但是为了帮助读懂本文,同时也是为了掌握古代注疏的体例。读完了这部注疏,以后使用其他各种注疏就比较方便了。读《左传注疏》时可以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当作参考书。读《左传》不但能熟悉先秦语言,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先秦历史、社会、典制、风俗、思想等方面的有血有肉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习、研究古文字是非常有用的。

《左传》之外的古书当然也要读,但是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读法恐怕就只能以粗读为主了。李学勤在《谈自学古文字》里说:“在学古文字时读古书,最好能以古文字材料与同时代的文献对照阅读。例如学西周金文,同时读《尚书》、《逸周书》及《诗经》中西周作品,必能收左右逢源之效。”(6页)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对战国文字感兴趣,就应该读读《战国策》、《史记》和诸子等书。不过现在所能看到的战国文字资料,多数是语言带有仿古意味的(如某些金石铭刻)和文字特别简单的(如玺印、货币)。因此对学习、研究战国文字的人来说,《战国策》、《史记》等书的史料价值超过作为语言资料的价值。

与读古书同时,最好看一点讲上古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的著作,使自己的古汉语知识有条理。初学者可以看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通论和王力《汉语史稿》中、下二册里的有关部分。训诂学方面的著作最好也读一本。初学者可以看洪诚的《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熟悉古汉语,主要靠踏踏实实读古书。如果古书读得不够踏实,古汉语方面的通论性著作读得再多也不解决问题。初学者如果读了不好的通论性著作,反而会使思想混乱,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有些研究古文字的人,为了勉强把古文字资料的文义讲通,不惜杜撰在古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字义或曲解古人的训诂,还不顾古汉语中词语搭配的通例和语法规律,对文句作穿凿附会的解释,使得用古文字记录的古汉语变成了一种跟古书上的古汉语很不相同的特殊语言。我们如果熟悉了古汉语,就不至于上这类错误说法的当了。以后自己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可以避免犯同类的错误,除非是由于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明知故犯。

在古汉语方面有一种比较专门的知识,对学习、研究古文字的人极为重要,那就是古音学知识。

在古文字资料里,通用字(也有人称通假字)是很常见的。如果同一个词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些不同的字彼此就互为通用字。除去少数很特殊的情况,两个通用字的原来读音一定是完全相同或非常接近的。有些人认为两个字只要声母或韵母相同或接近,就可以通用,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声母相同而韵母明显不同的字,或是韵母相同而声母明显

1

不同的字,读起来显然有别,古人怎么会把它们当作通用字来用呢?从古到今,语音在不断变化。现在同音的两个字,在上古的读音有可能差别很大。现在的读音差别很大的两个字,在上古的读音有可能很相近甚至完全相同。我们如果不知道上古音,就无法判断古文字资料里的某一个字是不是古书里某一个字的通用字。有些古文字资料是韵文,释读这种资料,没有古音学知识也是不行的。形声字往往因为使用不同的声旁而造成异体。要确定分别见于古文字资料和古书的两个声旁不同的形声字究竟是不是一字的异体,也需要古音学知识。此外,在考释古文字的时候,还会碰到其他需要用古音学知识的情况。我们即使自己不进行研究工作,为了判断别人在古文字研究中作出的跟古音有关的结论是否正确,也必须学古音学。

一说到古音学,青年同志往往谈虎色变。的确,要想精通古音学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研究古文字,并不需要很高深的古音学知识。我的古音学知识就很肤浅。初学者如果能认真读一下王力的《汉语音韵》(中华书局出版的一本小册子)和《汉语史稿》上册,掌握音韵学最重要的一些术语和上古音声母、韵部的概况及其后来演变的粗略情况,然后在碰到跟古音有关的问题的时候勤查工具书,就不至于出大纰漏了。

查字的上古音的工具书,比较容易使用的有近年出版的唐作藩的《上古音手册》。(编按:198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郭锡良的《汉字古音手册》,也很容易使用。)董同龢的《上古音韵表稿》和周法高的《上古音韵表》,是上古音方面的重要工具书,可惜都不大容易找。如果实在找不到上面举的那些书,在需要知道一个字的上古声母的时候,可以先在《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或新版《辞源》里查出这个字的中古声母,然后再按照语音演变规律折合成上古声母(在一般情况下,只需要根据语音演变规律,指出某两个字的声母在上古是否相同或相近,就可以解决问题);在需要知道一个字的上古韵部的时候,可以查清人朱骏声编的按古韵部收字的字典《说文通训定声》(以下简称《定声》。这部书近来出版了影印本,容易找到)。不过《定声》的韵部名称都是取自六十四卦卦名的,跟通用的古韵部名称不一样。要想知道二者的对应关系,可以看王力《古韵分部异同考》一文中的“诸家分部异同表”(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第1册77—79页)。《定声》中少数字的归部有错误,例如支部的“系”“奚”等字误入脂部,幽部的“灶”字误入侯部等等(《定声》称支、脂、幽、侯为解、履、孚、需),使用时应该注意。

《定声》以小篆为标准字形。它不但按古韵部收字,而且每部中还按声旁排列形声字,以某一个字为声旁的字都排在这个字后面。此外,《定声》解释字义有假借一项,其下列举所释之字的各种假借用法。这些特点使它成为很适合学习、研究古文字的人使用的一种字典。但是《定声》对形声字结构的分析并非全都正确;由于时常把音义相近的字的关系跟本字和假借字的关系混为一谈,它所举的假借用法也往往有问题。这些在使用此书时都应该注意。

在跟古文字有关的文章里,把古文字资料里的一个字说成上古音跟它并不相近的某个字的通用字的现象,是相当常见的。例如有人把见于战国陶文的地名“格氏”的“格”读为“葛”。其实在上古音里,“格”属铎部(鱼部入声),“葛”属月部(祭部入声),一般说并不存在通用的条件。有人把一种楚国金版上的文字误释为“鼒”,读为陈蔡之“蔡”。“ 鼒”是之部字,“蔡”是祭部字,也是不能通用的。我们有了古音学知识,就不会上这类错误说法的当了。以后自己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可以避免犯同类的错误。

有志学古文字的青年,在传统文字学方面一般都是有基础的。在这方面我们只想强调一下传统文字学的经典著作《说文解字》的重要性。

古文字学发达以来,学者们指出了《说文》篆形和解释上的不少错误。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说文》的价值,也没有降低《说文》对古文字学的重要性。《说文》是资料丰富、体系严密的一部小篆字典,是古文字和今文字(即隶书、楷书)之间的一道桥梁。如果没有《说文》,不少字在古文字里和隶、楷里的字形就很难联系起来了,要把这些字的古文

字辨认出来也就比较困难了。有些在古文字里有明显区别的字或偏旁,在隶、楷里已经变得混而不分或很容易混淆了。要想弄清楚这方面的情况,也离不开《说文》。研究古文字的人如果对《说文》不太熟悉,就很容易闹笑话。例如有一位在古史学方面颇有贡献的已故学者,曾把甲骨文里一个从“止”从“?”的字释为“達”(“达”的繁体)。但是根据《说文》,“達”所从的声旁本是从“羊”“大”声的一个字,跟“?”毫无关系(“?”字据字书音niè,“執”字本从此)。还有一位学者把古文字里“年”字的异体??说成从“壬”声,把它跟古音与“壬”同声同韵的“稔”字联系了起来。但是根据《说文》,“壬”本作??(古文字本作??);上引“年”字异体,下部从“人”从“土”,跟“廷”的声旁“ ”字同形,跟“壬”字却毫无关系。到楷书里,这两个字才被有些人写得混而不分(按照字典仍有区别,“壬”字中横长,“ ”字下横长)。

《说文》还收了一些早于小篆的古文和籀文的资料,并保存了一些对字形的较古解释。这些对研究古文字的人来说,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周代铜鼎铭文自称器名所用的那个字,往往写作从“卜’从“鼎”。《说文》“贞”字下说:“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这大概是由京房传下来的旧说。上古“鼎”、“贞”二字读音极近)。”“鼎”字下又说:“古文以‘贞’为‘鼎’,籀文以‘鼎’为‘贞’(此从小徐本,大徐本脱去上句)。”如果注意到《说文》“贞”字下所引“一曰”的说法以及“鼎”字下关于古文字用“贞”字、“鼎”字的情况的说明,就可以断定铜鼎铭文中那个从“卜”从“鼎”的字,就是不省声的“贞”字(这已为西周甲骨文所证实)。铜鼎铭文把“鼎”写作“贞”,跟《说文》所说的“古文以贞为鼎”同例。“贞”在这里是“鼎”的假借字。可是过去却有学者把金文中借为“鼎”的“贞”字释为“鼒”,直到今天仍有一些人袭用这种误释。这就是由于对《说文》不够熟悉的缘故。殷墟甲骨文里贞卜的“贞”都作“鼎”。这跟“籀文以鼎为贞”同例。一般把甲骨文中借为“贞”的“鼎”字直接释作“贞”,严格说起来也不是很妥当的。

从上面所说的情况来看,要想学好古文字,不在《说文》上下一些功夫是不行的。但是《说文》是很难读的一部书,精读一遍要花很多时间。在古汉语等方面基础比较差的青年人,读起来尤其困难。由于对内容不能真正理解,读了往往记不住,效果不大。按照我的经验,在开始学古文字的时候,可以先很粗地翻阅一下《说文》,了解一下大概的情况,能精读一部分当然更好,但不必急于通读全书。对学古文字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勤查《说文》的习惯。不但在学习、研究古文字的时候一碰到有关问题就要去查,就是在阅读书报的时候碰上了一个记不起它的小篆写法的字,也应该去查一查。查《说文》并不是很轻松的事。即使有索引可以使用,也还是会有查了半天还查不到字的情况。我们决不能因为怕麻烦就少查《说文》。勤查《说文》能减少以至消灭由于对《说文》不够熟悉而犯错误闹笑话的可能。而且通过不断翻查,对《说文》无疑是会逐渐熟悉起来的。

读不懂《说文》的时候,可以参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般简称《段注》)。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查阅《说文解字诂林》所收的其他各家的解释。段注水平很高,但是武断之处也很多,而且还时常擅改《说文》原文。所以引用《说文》不能根据段注本。

前面说过,《说文》的篆形和解释有不少错误。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重视《说文》,一方面又不能轻信《说文》,应该注意学者们根据古文字纠正《说文》错误的各种意见。不但是先秦古文字,就是秦汉金石简帛上的小篆和隶书,也可以用来纠正《说文》的错误。所以学古文字的人对秦汉时代的文字资料也应该有所了解。

在古汉语等方面的知识之外,上古史和考古学(包括古器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学习、研究古文字的人来说也都是很重要的。例如:学殷墟甲骨文,应该有一些商代史和殷墟考古的知识。在殷墟考古方面,初学者可以看胡厚宣《殷墟发掘》。学金文,应该有一些商周史和青铜器研究方面的知识。在青铜器方面,初学者可以看容庚、张维持的《殷周青铜器通论》。

3

文字学考试重点

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几种汉字起源说:结绳说:结绳是一种实物记事的方法。用结绳辅助记忆,或计数、计日,或记事。八卦说; 仓颉造字说; 契刻说; 图画说: (用来记录语言中词的图画,即成为文字.) 4.文字演进的三个阶段:(1)记事图画(文字画)(2)原始文字:即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不成熟的文字.(3)成熟的文字体系 5.文字产生的条件——阶级社会形成前夕,文字才有可能开始出现。 图画变文字: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性质: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钢笔” 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钢笔” 6.文字字符的分类:1、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意符:形符、义符 2、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音符:(假借字: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形声:(音符意符) 3、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 Page18 汉字分为意符音符文字 汉字性质: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 形体上:由繁到简、由简到繁 字体上:古文字、今文字(汉至今) 结构上:形声字比重上升,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到以意符为主。 7.汉字结构上的变化:(一)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是汉字发展的主要标志。 (二)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 (三)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8.汉字字体的演变:古文字阶段:商代——秦代 1、商代文字 2、西周春秋文字 3、六国文字 4、秦系文字 今文字阶段的汉字:隶楷阶段:汉代——延续到现代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9.“六书说”的来源: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10.六书说:1.象形。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 诎,日月是也。”(禾/鹿/首/牛/羊/云/血/果)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朱/亡/中/孔/身/匈/ 曰/尤)”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武、秉、兼、从、众、北、林、羴、步、友、卉、羶(shan1)、涉、逐、戍、戒、弃、並)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试题解答举例及考核知识点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试题解答举例及考核知识点说明 一、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试题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字形分析题等。以下各小题是示例性的, 因此小题总分与该大题的分数不合。 一、填空(每空1分,回答不完整的不给分,共10分): 1.汉字学萌芽于()时期,创立于()时期。 2.“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主 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一词指称()。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 么影响? ……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分析到小类,每字1分,共10分) 朱,伐,睹…… 四、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 阿房宫,天姥山,阳夏 …… 五、按照要求说明句中的异体字、繁简字(30分) (一)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并与规范字一并说明造字结构特点:(每小题3分,共15分) 1.都广之国,番禺之埜。(梁江淹《空青赋》) 2.脣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 (二)写出句中加黑字形所对应的繁体字或简体字,并说明在句中的字义。(每字3分,共15分): 1.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诗·小雅·吉日》) ……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一、每空1分,回答不完整的不给分,共10分。 1.先秦;东汉。 2.文字学。 二、每题10分,共40分。

1、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三、每字1分,共10分。 朱,指事字。 伐,会意字。 睹,形声字。 四、每字1分,共10分。 阿ē,姥mǔ,夏jiǎ 五、说明句中的异体字、繁简字(30分) (一)找出异体字1分,比较并说明造字结构特点2分,共15分。 1.埜 “野”、“埜”造字结构不同。 “野”是形声字,从里,予声;“埜”是会意字,从林,从土。 2.脣 “唇”和“脣”都是形声字,声符相同,但意符不同,唇从口,脣从肉。 (二)每小题3分,共15分。 1.發。射箭。 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 终结性考试难度按重点掌握、掌握、了解、应用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其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50%,掌握的内容约占10%,了解的内容约占10%,应用的内容占30%。 二、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考核知识点 《基础汉字学教程》各章节的内容都在考核范围之内,基础知识类的题目,不会超出教材的范围;应用类的题目,比如解释古今字、通假字等,也可能出自教材之外,教材之外题目所占分数不会超过总分数的40%。教材之外的题目主要从电大《古代汉语》教材中选,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要与分析《古代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汇总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 【ppt4】 盟書:記錄盟約的言辭,也叫做載書。 【ppt5】 简帛:我国在纸张发明以前,用于书写的材料主要是简帛。简最迟在商代初年就已经使用,帛的使用大概稍晚一些。战国时代——楚简。 历史上竹简的发现:孔子壁中书 《论衡·正说》:“考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殿,得百篇《尚书》于墙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视,莫能读者,遂秘于中,外不得见。至孝成帝时,征为古文 《尚书》学。” 《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国者,孔子后也, 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 《论衡·正说》:“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 二十九篇始定矣。” 汲冢竹书: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一说“安厘王”)墓,得到简牍数十车,后世叫做“汲冢竹书”。《周易》、《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魏之史书,凡十三篇,宋时亡佚 清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今本竹书纪年》,系出后人伪托,可参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简文内容:1.书籍:信阳竹书: 三代周公先王 郭店竹书:儒家和道家文献 上博竹书:儒家、道家、兵家及杂家等 有学者断言,“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 2.遣策 3.占卜祭祷:主要是为墓主人所患疾病及仕途的前景进行占卜和祭祷。 4.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岁”篇有“秦楚月名对照表”。 5.日书:选择吉凶之书,仅见于九店简 6.司法档案:主要出自包山简 【ppt6】 籀文:西周宣王时的太史籀着有《史籀》十五篇,《史籀》所用字体后人叫做籀文,也有人叫它做大篆。据今本统计,《说文》所收籀文共220余字。上博竹书字典《字析》。小篆:春秋、战国之交,中国社会剧烈变化,这对汉字形体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春秋以前,文字为统治阶级服务,春秋战国之交,文字开始扩散到民间。进入战国,使用和掌握文字的阶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汉字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书同文字”使文字规范化。 李斯---《仓颉篇》

2016吉林大学古籍所古文字学真题(完整版)凯程首发

2016吉大古籍所古文字学真题(完整版) 凯程首发 一50个古文字隶定50分 二拓片50分 甲骨文25分读本p45 金文25分?? 三指出8个文字的基本类型,指出声符16分 星布泰寺 四名词解释24分 说文解字 三体石经 石鼓文 春秋三传 五简答题32分 形声字的四种形成方式 战国文字的四种资料大宗 举例说明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字 文字演变阶段 六指出三句话的韵脚及韵部18分 难易相生,有无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耕部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部 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鱼部。 七繁简转换,句读,标点词解释70分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吕氏春秋·察传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冯谖客孟尝君

古文字学

名词解释 1、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 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2、青铜铭文:是我国古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旧时因金文多见于钟鼎,故称钟 鼎文;因铭文常将青铜铭文曰“吉金”,故又叫吉金文。 3、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撝,武信是也;四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五 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4、贞人:商史官名。掌用龟占卜。甲骨卜辞中“卜”字之下,“贞”字之上的一个字就是“贞 人”的名字。贞人之名常被用作甲骨卜辞分期的重要标准。 5、《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 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到安帝建光元年,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 字典,收9353个单字,是学习古文字学的重要参考书。 6、青铜铭文款式:款,就是内凹之阴文;识,就是外凸之阳文。“款识”连文,常为 铭文的别称。甲骨文通常为刀刻,故有款无识;金文款多识少。 7、甲骨学:古文字学于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亦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为研究对象。甲骨学的内容包括文字释读,卜法文例,分期断代研究,文 字内容和社会历史考证。 8、青铜器铭文中的“四大国宝”:《毛公鼎铭》、《大盂鼎铭》、《虢季子白盘铭 和《散氏盘铭》,因其字数多、艺术水平高、 记载西周重要的史实而被誉为青铜器铭文 中的“四大国宝” 9、《铁云藏龟》:刘鹗于1903年将所有搜集到的五千余片甲骨选拓1058片,编印 为《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 10、孙诒让:以《铁云藏龟》的材料为依据,写成《契文举例》,甲骨文第一部研究性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音节构成的词,叫做单音词。在书面上,单音词用一个字来记录。 2古汉语的单音词的特点:多义性,模糊性,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 音节构成的词,叫复音词。 在书面上,复音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记录。 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如蝙蝠”、“唏嘘”、“朦胧”、“囫囵(双声联绵词,叠韵词) 复音词,又称合成词。 复合式合成词(词根加词根) 附加式合成词(词根加词缀) 6复合式合成词 偏正式天子小人诸侯先生 联合式干戈国家社稷朋友 动宾式将军执事司命知府 主谓式月食霜降体验面熟 补充式击破持久平定助长 7附加式合成词 ①前附式阿爷第一有苗阿母 ②后附式欣然燕子石头率尔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形上古今通用(不论其词义变化),被称为古今通用词。 历史词“膢”、“倡优” 现代汉语新生词“电视”、“网络” 2古今词义的异同情况 a古今词义基本未变。这类词大多为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一样,从古到今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如:人、水、山、马、天等。 b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这类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和古代汉语中的常用义完全不同。比如“该”,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意义是“应当”,而在古代汉语中,该词的常用意义却是“完备”、“具备”。 c古今词义有同有异。这是古今词义对比中最常见到的情况。如“劝”,古今皆有“劝说”之义,但古代侧重于积极提倡,即“勉励”,今义侧重于消极阻止,即“规劝”,既有不同,有相互联系。 3、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缩小c词义的转移d词义的色彩变化(贬义词,褒义词,中性词)(1)古今褒贬意义的变化(2)古今词义轻重程度的变化 第三节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1、词的本义指一个词由文字形体所表现出来的,并有上古文献资料印证的初始意义 2、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a 分析字形如“诛”从言,本义是谴责,(止戈为武)

第一节 古文字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汉字的産生及其发展简况 ●汉字的産生 ●汉字结构方式的发展 ●汉字的形体演变 幻灯片5 仓颉造字的传说 ●《吕氏春秋》:仓颉作书; ●《韩非子·五蠧篇》:“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幻灯片6 文字的起源 ●文字産生以前的记事方法: ●结绳 ●契刻 ●图画 幻灯片7 实物记事之——结绳 ●《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 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幻灯片8 中国古代结绳记事 幻灯片9 ●秘鲁印第安人就曾经有过结绳的历史,如单结表示数量十,双结表示百,还有用以表 示人口、土地界域、甚至于刑法及部族兵卒等的内容。 ●我国云南的独龙族人外出时也曾以在绳子上打结来计算日子,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也曾 长期使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 幻灯片10 古秘鲁结绳记事 幻灯片11 契刻 ●所谓契刻,就是用尖硬工具在陶器、竹木等物上刻画记号,用以计数或记事。

●云南红河哈尼族过去使用契约木刻: ●以“·”代表一元,以“︱”代表十元,“×”代表五十元 幻灯片12 若合符契 ●《墨子·公孟篇》:“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俞樾《诸子平议》说:“齿者,契之齿也。古者刻竹木以记数,其刻处如齿,故谓之齿。 《易林》所谓符左契右,相与合齿是也。” ●《战国策·齐策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幻灯片13 陶器刻符 ●河南 ●偃师县 ●二里头 ●文化遗址 幻灯片14 ●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陶器、陶片上共有刻画符号65个,其他地 方发现的也不少,这些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刻符是否可看作文字,学术界尚有争议。 幻灯片15 文字产生的一般过程 ●刻画符号→图画、图腾→文字图画(文字的萌芽)→图画文字(原始文字)→文字→ 文字体系。 ●汉字起源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汉字大都起源于图画,刻符等可能是个别字的起源。 幻灯片16 图画文字 ●丽江纳西族经典《古事记》的原始形意文字(东巴文),即爲图画文字: ●抛卵在湖中,卷起黑白风,狂浪冲圣卵,卵击高山峰,一道金光发,天路自此通。 幻灯片17 ●左边表示拿蛋,左上符号表示“解开”,与“白”是同音词,假借为“白”; ●“·”是“黑”的表意字; ●三条曲线是“风”; ●圆形是“蛋”;

文字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文字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利用古文字形體分析下列漢字的構造理形關系,相關字 (1)監 会意字,甲骨文字形象人低头俯视自己在水盆中的倒影。由形素“臣”(即眼睛)、“人”和“皿”(即器皿,古代盛水的器皿可用作镜子)组成。“监”为俯视倒影,引申则有“监视”义,其词源意象是从上视下,“監”分化出的“臨、覽”等同樣具有從上視下的特徵,“臨”是一个人在俯视一众物品。 (2)毓 会意字,甲骨文“毓”最初的字形意义,象一个女人生孩子的形象。“每(带头饰的妇女)”身后生出一个朝下的孩“子”形,四周小点即胎盘羊水。“毓”的古文字写法繁杂,为便于书写,简化字形后。第一种情况是只保留倒“子”,表示刚出生的孩子。后在 此基础上添加“肉”以表示是初生的孩子,即“育”字。“毓”和“育”是异体字,后来生育的意思则主要用“育”表示。保留“人”形,倒“子”形简化为“口”,并调整美化 字形,即(后)字。 (3)州 象形字,甲骨文象河川中有沙洲的形状。后因“州”字借作行政区划名,另加“水”旁写作“洲”,成为“从水,州声”的形声字。州、岛同源。 (4)亦 指事字,甲骨文象在“” (大,乍开两臂叉腿站立的人形)的两侧各一划指在人的腋处,表示“这里是腋”,是典型的指事字。后将此字假借为副词(又、也、都等),另造形声字“腋”指此义。 (5)韦 会意字,“韦、违、围、卫”四字同出一源,“违、围、卫”是“韦”的分化字。甲骨文“韦” 中间的“”是城邑;周围的“”是脚或脚印,表示绕城护卫。为进一

步表示护卫义,金文又写作“”,增加了“”(行)字,表示巡逻四方,即 “卫”。同时在“韦”外加“囗”(围墙)成“围”字,表“包围”意。又因“韦”是几只脚在不同方向走动而表违背之“违”。 (6)民 象形字,甲骨文是用一锐器直刺眼目的形状。古代俘获敌人则刺瞎其左眼用为奴。区别有身 份的人和士。“说文古文”写作“”,是用戈从“女”字中刺过的字形。“民”字在商周时本指敌囚(用作奴隶),与“氓”同义。 (7)面 象形字,甲骨文外轮廓是面庞,因面部最引人注意的是眼目,所以面内只突出了“目”的形状。 (8)隶 会意字,“隶”在古文字中是逮捕的“逮”字的本字。金文写作“”。象一只手 “”提(捉)住一条动物的大尾巴“”(毛),以此表示逮住了动物。,據《說文》是「尾」字的省體,音義和「尾」字相同。尾由「尸」和「毛字的顛倒」而成。所謂「尾字的省體」,是指「尾」字的下半部,也就是「毛字的顛倒」。“逮”右旁皆是“隶”字,左旁有一“辵”(读chuò),是表示行走、行动的符号。与“隶”组合成“逮”字,说明“逮”是通过手脚的行动完成的。 (9)簋 会意字,甲骨文象有底座的碗,或在碗旁加手拿筷子或勺子之形,为了强化碗的意思,后又在碗下面加“皿”。会手持筷、勺从圆形食器中取食之意。到了小 篆,可能因为器物形制、功能的变化(因为食器变为礼器后,簋在现实生活中已没有碗的功能)“竹”替换了手持筷子之形。上边的“竹”表示竹制;中间是“皀”(读bī)表

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1、第一部汉字形义分析的巨著《说文解字》列出“六书”,其中“造字法”是指事,会意、象形、形声;“用字法”是转注、假借。 2、古典散文分成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四类。 3、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4、《史记》开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 5、汉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与通假字不同,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6、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7、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音作为代表。 8、秦书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9、中国古代的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散文;二、韵文;三、骈文。 10、自传体的产生和写书有序言,都与司马迁有关。 11、我国最早的说理文,有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 12、真正可以称之为论说文,要从《墨子》算起。 13、“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 二、名词解释 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臣欲使人刺之,众终莫能就’,众字衍”。 2、象形;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日月田山 3、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了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 4、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聲声、開开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万萬 5、《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本文隶属笔者旧日回答: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笔者一直以来就想整理出一份反映当代古文字学研究现状的资料,使得对汉字有兴趣的朋友能够据此按图索骥,自行学习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即时跟进该学科的研究前沿(瑾昀按:古文字学面向的材料是出土文物,其研究进展与考古工作息息相关,如上个世纪的甲骨文研究,以及目前最火热的战国简牍研究。利用新的材料即时更新观念,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裘锡圭先生也指出,一些出版比较早的论著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陈旧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但是又不能过份依赖。),最终将兴趣转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书(可能是因为自身没有学术辨别能力,又没有专业人士引导,所以买书时容易被诸如《汉字密码》之类的「故事书」的情节所打动),将各种市面上的快餐读物奉为《圣经》,往后必会走火入魔(在此不详述,可参如何评价唐汉、流沙河关于汉字的作品?和许慎的有什么不同?)。 目前笔者整理的资料大致包括相关参考书目、活跃在研究前沿的古文字学者一览表(可据此搜索各位学者单独的著作、论文集。没有出现在这份列表上但又出了关于「汉字形义」

方面读物的作者,一般都是学术界外的「民间科学家」,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引用其观点要格外慎重。)以及相关网站介绍(这一部分请参考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等专栏文章)。 参考书目 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转载来自人人网公共主页古文字與先秦 史的日志,并且略作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附上该公共主页的地址。为了防止原日志被删,本文在此将其全文转载如下:一直以来,想编写一本小型工具书——《古文字学工具书解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章,资料截至到2011年,目的是给入门者一个学习的阶梯,现在把计划草拟出来,请各位同行予以批评指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古文字学的概念、范围第二节二十世纪古文字学的学科定位第三节古文字学工具书概况 第二章通论篇第一节古文字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陈梦家《中国文字学》、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台)林尹《文字学概说》、刘钊《古文字构形学》、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姚孝遂《中国文字学史》、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曾宪通、林志强《汉字源流》、林沄《古文字学简论》、黄德宽《古文字学》等。第二节古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 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 一、分析汉字的结构。 1.人 2.女 3.首 4.目 5.自 6.马 7.牛 8.木 9.水10.泉11.舟12.日13.月14.弓15.斤16.衣17.眉18.电19.一20.二21.三22.亦23.上24.下25.寸26.刃27.本28.末29.朱30.取 31.各32.出33.即34.既35.戒36.析37.伐38.及39.光40.宗41.男42.从43.步44.武 45.北46.友47.比48.歪49.棋50.逆51.唯52.政53.在54.江55.河56.院57.打58.训 59.购60.问61.闷62.徒63.郎64.围65.胡 二、用楷书转写古文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三、名词解释。 1.汉字 2.文字 3.文字学 4.异体字 5.古文字 6.今文字 7.现代汉字 8.象形字 9.会意字 10.通假字

11.六国文字 12.形声字 13.大徐本 14.小徐本 15.六书说 16.三书说 17.指事字 18.合体字 19.独体字 20.繁简字 四、简答。 1.简论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2.简述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性。 3.简述有关汉字的起源的传说。 4.简述从时间角度的古文字分类。 5.举例说明假借的类型。 6.简述甲骨文的特点。 7.简述西周金文的特点。 8.简述六国古文在形体上的特点。 9.简述大篆的特点。 10.简述小篆的特点。 11.简述隶书的特点。

考研心得之考取北大古文字学研究生

考研心得之考取北大古文字学研究生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文学院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三班的杜清雨。前几天,学校的老师找到我,说想让我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考研经验,这真是让我惶恐不已。一是自己今年能够考上北大实则是因为运气好,并没有什么“成功秘诀”之类的可供大家分享;二来是因为我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也从未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过报告或演讲之类的活动,所以难免会有些紧张,今天的言谈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尽管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功经验,不过我还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考研,学习和读书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必须首先说明的一点是,我所讲的内容仅仅是我个人对考研和学习的看法,并没有跨学科的普适性,因此仅供大家参考。 一、考研经过 如果把考上北大算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成功的话,那么我必须首先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引导我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勤劳而朴实,我还有一个哥哥,他现在在北大哲学系读研究生。尽管爸妈都是农民,而且爸爸高中都没有毕业,可是他却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经常教我诵读中国的古诗文,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我们高中毕业。尽管现在看来,他教的具体知识有不少错误,然而正是这种经常诵读的方式深深地培养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所以我在高考后填报志愿的时候,并没有填报时下热门的经济法律等专业,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中文专业。父母和哥哥都支持我的选择,这深深地影响了我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兴趣。 进入大学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自然也是我的重点。在课余和闲暇的时候,我经常读古代文学和古代经典之类的书。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经常遇到一些难解的字词,如果不明白这些字词的意思,那就不可能完全通晓整篇文章。所以,遇到不懂的字词时我就经常查古汉语字典和其他一些工具书。或许是明白字义之后那种小小的充实感和喜悦激发了我的兴趣,以至于我后来竟能自得其乐。后来,当我读到戴震等清末一些大学者的话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更好地理解古代典籍就必须先明字义,字义明白了读古书就可以畅通无阻了。所以,我开始把学习的中心转移到这种具有基石性作用的古文学的学习上来。出乎意料的是,在开始学习不久我就发现古文字学本身也非常有趣,我对那些近乎密码的远古字符充满了好奇,而认识它们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了收获喜悦的过程。所以在大二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就决定自己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古文字,考研因此也就成了一个确定性的选择。然而虽然确定了要考的专业,可是学校的选择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就这个专业来说,国内较好的学校主要有北大、北师大、复旦和吉大等。北大的古文字学目前仅仅只有一个老师可以带硕士生,然而那里的学术氛围却深深吸引着我。说实话,复旦的古文字学现在人才济济非常不错,然而由于我的英语很烂,而它对英语的要求又很高,不仅初试的英语线是六十而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

1.汉字的源头: 刻画记号,原始绘画 2.形体: 由构形、笔道形态、书写体势 3.汉字演变两个历程、两个阶段:古文字(殷商-秦,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金文字(秦以后) 4.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汉字形体从小篆到隶书 5.汉字演变若干方面:表意方式(从象形表意牛到符号表意旦),字体(古文字线条构形,不规则,今文字笔画构形,方块字),字形(增繁支-枝、省简氣-气、讹变肉-月、分化水-水、氺、氵),其他(古文字一字记一词,今文字一字记一个词素) 6.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7.六艺:礼、乐、射、艺、书、数 8.六书实质:四体二用(造字之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之法:转注、假借) 9.象形字:通过描绘该字所指称的客观实物的形象来表达意义的造字法 10.指事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指事性符号或者由单纯的示意符号形成新字的造字法 11.会意字: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而产生一个新字的造字法 12.形声字:以声符表声音,形符表意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是最能产字的造字法 13.什么是古今字:指在不同时代用来表示同一意义的不同一对字或者一组字。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叫今字,合称古今字。 14.古今字产生原因:同源分化、同音假借 15.什么是通假字:又称古音通假,是指古书中本有其字而不用,却临时借用音同或者音近字来代替的用字现象。这个本该用的字叫本字或正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叫错字或通假字。 16.什么是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用法全同而写法不同的一组或一对字。16.从词汇的音节形式、意义特点来观察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单音词占多数、 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单音词加上词头词尾构成复音词虎-老虎,由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朋-朋友,古代单音词被不同形式的复音词所代替躬-身体)、 一词多义 17.古今词义差异类型: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褒贬、轻重不同 18.古今词义的演变:古用今废词牲畜种类(牭-四头牛)、古代官职等级(尚书)、古祭祀名(祠-春祭)、古今义同词、古今异义词完全不同(行李:外交使节)同中有异 19.词本义:词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的书写形势相对应并有文献证明的最古的意义 20.词本义探求的步骤: 分析字形:甘,是口中含有事物的形象,本义为味美,是指事字 考察文献: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小雅·大田》 22.词的引申义:在词本义基础上派生、衍化出来的另外一个或几个与本义有关联的意义。 23.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 1.从引申义与本义的意义关系看: (1)直接引申,指从本义派生出的意义(“牢”本义是“关养牲畜的栏圈”,牢圈的另一个作用是关养人犯,即引申出“牢房”。) (2)间接引申,在引申义的基础上又产生新的引申义(“朝”本义“早晨”,古代臣子见君王必在早晨,所以从本义中产生“朝见、朝拜”,朝见之处为朝廷,“朝见”义引申出“朝廷”义,因此“早晨”义+与“朝廷”义之间的意义关系是本义与间接引申义之

古文字学(专业基础)1996

1996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古文字专业基础试题 考試科目:古文字學基礎 招生專業: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方向:古文字學 一、請給下引一段《說文解字注》加上標點(書名、人名、地名要加符號):(25分) 戟有枝兵也……周禮戟長丈六尺考工記曰車戟常 二、標點下引一段《孟子》,并譯成現代漢語:(25分) 陳代曰不見諸侯宜若小然今一見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孟子曰昔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尋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亦可為與昔者趙簡子使王良與嬖奚乘終日而不獲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賤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請復之□而後可一朝而獲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簡子曰我使掌與女乘謂王良良不可曰吾為之□我馳驅終日不獲一為之詭遇一朝而獲十詩云不失其馳舍矢如破我不貫與小人乘請辭御者且羞與射者比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為也如枉道而從彼何也且子過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滕文公下﹒第一章》 三、指出下引《詩﹒大雅﹒下武》的押韻字,並注出其在上古音裏屬什麽韻部:(10分)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四、請用漢語拼音注出下列各字的讀音,并簡單解釋其意義:(10分) 竑麋?扈簟媚矩甚匾 五、簡述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的狀況:(15分) 六、結合殷墟甲骨文談談商代的農業情況:(15分) 第 1 页共 1 页

《文字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题库及答案 下编古文字学 第一章甲骨文 习题解析 一、填空: 1、《铁云藏龟》是一部书,作者是代;《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卜辞通纂》的著者是。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 有,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 有。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 2、甲骨文 3、王懿荣 4、刘鹗 5、孙诒让 6、罗振玉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六、将下列作者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 刘鹗契文举例 王国维卜辞通纂 郭沫若古文字学导论 孙诒让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 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董作宾铁云藏龟 唐兰殷墟书契 (前编)、殷墟书契后编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于省吾殷墟文字甲编 殷墟文字乙编 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字释林 两周金文辞大系 第二章殷周金文 习题解析 一、填空:

1、郭沫若创立的金文断代法是。 2、陈梦家有关金文断代的论文是,该文将西周12王分为期? 二、解释词语: 1、金文 2、吉金 3、《三代吉金文存》 4、《两周金文辞大系》 三、宋代和清代的金石学家各有哪些人?试加说明。 四、民国时期对金文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那些人?他们的著作各是什么? 第三章战国文字 习题解析 一、解释名词术语: 1、战国文字 2、秦文字 3、六国文字 4、大篆 5、石鼓文 6、简帛文字 7、小篆 二、战国文字主要有哪些种类?可分为几系?请与说明并指出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不同特点。 第四章《说文解字》 习题解析 一填空: 1、《说文解字》是一部的书,作者是代。全书共分卷,收字个,收重文个,说解共字,建立部首个。 2、《说文解字》一书对部首的排列原则是、,对各部内部字的排列原则是。 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他们的著作分别是。 二、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贡献和不足。 三、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研究概况。 四、将下面的著者和书名连线: 朱骏声《说文解字》 许慎《说文解字注》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段玉裁《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五、指出下列汉字的本义和部首。 血伐玩殺戒淺鄙涉弄錦哀權社诚 相取锦阳集美祈壻遭鄙陵及祭

古文字学考试重点全

填空、选择: 1.秦代留下的【仓颉】、【爰历】、【博学】三部字书,统称【仓颉篇】。 2.武帝时的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元帝时的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的李长作【元尚篇】,杨雄取其有用者作【训纂篇】。 3.【尔雅】就是我国第一部训释词义的辞典。 4.【方言】汉代另有一部训释方言的专著。 5.【释名】是东汉末年的另一种训释词义的专著,它的特点是用谐声音训的方法解释词义 6.【王懿荣】是认识和研究商代甲骨文的第一人。 7.1903年刘鹗从中选拓了一千零五十八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这是我国有关商代甲骨文的第一著录。 8.【罗振玉】继王懿荣、刘鹗、王襄等人之后,是搜集、著录和研究商代甲骨文最有成绩者。 9.关于甲骨文的研究,首先是文字的考释工作,是【孙诒让】所创始的,并且他根据【铁云藏龟】一书于1904年写成【契文举例】二卷。 10.最早为甲骨文编字书的是天津【王襄】1920编【簠室殷契类纂】 11.【字原】是指构成汉字形体最基本的偏旁,主要是一些独体象形字和少数复体会意字。 12.【反切】的前一个汉字作声母,后一个汉字作韵母。 13.罗氏在日将所收藏的甲骨选拓了一部分,编【殷墟书契前编】1912【殷墟书契菁华】1914【殷墟书契后编】1916【殷墟书契续编】1933这四部商代甲骨文的著录。 14.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1910【殷墟书契考释】1914 15.【陈梦家】1956年印行的【殷墟卜辞综述】,是近四十年内研究商代甲骨文的一部综合性的较大型著作。 16.【贞卜】只有叙事、命辞和占辞,没有验辞。 17.在甲骨文中除大量卜辞之外,还有一些是【记事刻辞】。 18.中国传统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A卷。简答: 汉字同汉语的关系: (1)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交际工具,语言不能脱离人的思维,是表达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同时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 (2)文字则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后才产生的,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是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 (3)语言是用词和句子的形式,通过语音来表达人们的思维活动,它包括语音和词义两个成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个符号兼有表音和表意的两种功能,同时还有形体这样一个成分。 2、“亦声”说: (1)所谓“亦声”,即段玉裁所说:“会意而兼形声也”。有些形声字的声旁起标音作用,而有些声旁既表音也表义,这种造字法,属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兼类,即“亦声”说。 (2)宋代学者根据许慎“亦声”的理论,提倡一种所谓“右文说”,这一学说虽然仅见一些零星记载,并没有留下系统的著作,在当时却很有影响。 3、古文字的考释方法: (1)因袭比较法,它是利用古今字体的比较,进行考释古文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辞例推勘法,其具体内容分两个方面:一是依据文献中的成语推勘;二是依据文辞本身的内容推勘。 (3)偏旁分析法,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字体中的偏旁分析来考释古文字,因而首先要对过去已经认识的各种偏旁形体有所了解,同时还要知道各种形旁之间的通用关系。 (4)据礼俗制度释字,其从历史上的风俗、礼乐、法律等各种制度考察古文字体,虽然使用范围有限,但也是一项很好的释字方法。 4、古文与今文区别: (1)自汉代开始把秦以前通行的篆体字称作古文,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古文(战国文字),小篆、大篆(篆文)。 (2)把秦以后通用的隶书称为今文包括秦隶、汉隶、楷书、行书、草书。 论述: 1历史上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 【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是一种传说,无任何科学根据。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数以千计的古汉字形体而论,绝非一人一时所能创造的,而是广大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当中,因时因地不断的观察、思考和创新,并经过若干年代的积累,逐渐形成共同使用的文字,而绝不是天授神意或出于某个“圣人”的灵感。 【文字始于绳结说】(1)在没有产生文字以前,人们利用结绳的方法帮助记忆,处理日常生活的一些事务这是完全可能的。(2)结绳只能帮助记忆,或作表示某种简单事务的标记,不能用来表达感情,只能做备忘的记号,不能成为记录语言的工具。(3)结绳只是在个人或某些人之间为了某种记忆或某些行为而确定的记号,预计的事情完成后,记号既失去作用。它既没有社会意义,也不能担任记录语言和传播语言的作用,因此结绳不等于文字,也不能发展成文字。【起一成文说】(1)创作这种说法的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其次序即从“一”字开始至“亥”字终结,所谓“起一终亥”。 因此他提出“一”字可作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 体的各种结构。他的一字演化论建筑在“道生于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哲学思想上的, 用来解释汉字起源,不着边际。他所根据的资料是当 时盛行的楷书。(2)联系到【说文】部首“起一终亥” 的排列现象,从而加以附会演绎完全属于主观臆造, 无任何科学意义,只能把汉字研究引向歧途。 2、汉字形体的简化: 【变图形为符号】早期汉字多为象形,基本上采用按 物绘形的方法创造字体,每一字皆可独立成为一幅 画。利用这样的文字进行记录,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 力,在当今社会中,这种字体显得难以适应和称职, 必须做相应的改革和简化。例如“车”字,简化前可 写作“”,简化后写作“”。 【删简多余和重复的偏旁】会意字是由两个以上的偏 旁符号组合而成的复体字。有时为了表示事物的某些 特征,而堆砌许多偏旁部首,造成字体臃肿,书写不 便,为适应社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将 会意字中一些不必要的、重复的偏旁删掉,使字体从 简。如“韋”字,甲骨文原作“”,今文作“”, 后将其中左右二止删去,省作“韋”。 【用形体简单的偏旁代替形体复杂的偏旁】形声字是 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复体字。最初选用形符和声 符,力图同所造的本字音义相近,特征明显,因而难 免字体过繁。为了使字体简化,则采用以形体简单的 偏旁替换形体复杂的偏旁。例如“庙”字,繁体从广 朝声,写作“”,简体声符由“苗”代替“朝”,写 作“”。 【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汉字在未完全定形之 前,同一个字存在多样写法;字形虽然不同,但每个 字各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尽管字体繁简可以变化 不定,而共同的特征必须保存。例如“马”字,繁体 写作“”,简体写作“”,两种形体虽然差别很大, 而马颈上的鬃毛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因此两字都给予 保留。 【用笔划简单的字体更代笔画复杂的字体】这种简化 方法大致有两种原因造成:一是由于本字形体复杂, 书写不便,暂借一简单同音字代用,因久假不归,逐 渐代替了本字。二是旧字形体复杂难写,重新更造简 体新字。无论是借用同音字或是更造简易字都是以更 换字体的方法进行简化。例如以“鲜”代“”,以 尘代塵等。 B卷简答: 1【古隶和今隶的区别】古隶是指保留小篆的意味, 今隶和现在所书写的大致相同,区别古隶和今隶是在 汉武帝时期,古隶发展到汉代就在平直有棱角的笔画 的基础上形成了公正美观、活泼有波势挑法的今隶。 2【指事字与象形字的区别】所谓指事字,实际上是 在用象形的方法难以表示事物特点的时候,利用标注 记号的方法指出所表示事物的要点,即在两个符号 中,一个是字,另一个不是字,只是个符号。指事亦 得称象形是抽象的。所谓象形,就是按照客观事物 的形体,随其圆转曲直描绘出一种具有形象感的代表 符号以表达语言中的词义,象形字出现的最早,它是 创造汉字最原始的方法,直接从图画发展而来,象形 是具体的。 3【右文说】所谓“右文”是指形声字的字体结构多 为左形右声,如宋人所举从戋得声之浅、钱、残、贱, 因戋有小义,则从戋之字,既有戋声亦有小义。“右 文说”其所以未能成功,因它过分强调了形声字的声 符与所表达的词义的一致性,违背了汉字发展的客观 实际。 4【“复形复声”说】形声字,严格地讲,每一个形声 字只能包含一个形符和一个声符。 但是许书对一些形体复杂的形声字,用分解的方法作 多形多声的解释。例如:寶字《说文》云:“珍也, 从宀、从玉、从贝,缶声。”根据许慎的解释,所以 有人将其分解为“一声三形”字,寶字在甲骨文中写 作,乃室内藏有玉贝之形,为会意字,后来金文在 会意字的基础上增添一声符“缶”写作,则变作形 声字。 论述: 1、【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几种关系】左形右声:琳、理、 誅(从言,朱声)右形左声:刚、顶、鹅、割(从刀, 害声) 上形下声:草、宇、苦、菅(从艸,官声)下形上声: 盒、蛊、驾、赏(从贝,尚声)外形内声:固、阁、 阔、裏(从衣,里声)内形外声:闻、问、辩(从言, 辩声)形在一角:荆(从艸,刑声) ,颓(从禾,顷 旗(从?,其声),旌(从?,生声)省声:珊(从 玉,删省声),融(从鬲,蟲省声)省形:考(从老 省,丂声),弑(从殺省,式声) 2、李斯等对汉字形体的规范整理: 【固定各种偏旁符号的形体】汉字形体虽复杂,但都 有一定数量的偏旁符号组合而成.绝大多数汉字借由 少数独体文拼合而成。先秦时代的古文字其所以同字 异体,主要原因是偏旁形体不能定,如“?”字偏旁, 原为旗帜的象形字,作为表形的偏旁曾写作“”, “”,“”,“”等。秦篆将每种偏旁确定为一种 形体,将“?”字形旁写作“”。由于偏旁形体不 统一,所以字体很难固定。秦篆首先将每种偏旁确定 为一种形体,主要以秦国通用的为准,其余皆废。这 一措施为统一汉字字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确定每种形旁在字体中的位置】古体汉字不仅偏旁 形体不固定,各偏旁在字体中的位置也不固定,上下 左右可任意移动,并不因偏旁位置不同而改变本字意 义。如金字形旁,可写在字体上下左右中间。由于每 种形旁在字体中没有固定的位置,势必影响古文字体 的统一。秦篆根据各种形旁的不同条件,分别确定在 字体中的不同位置。像金字形旁,一律放在字体的左 侧,个别放在字体下部。不难看出,这一措施对整顿 汉字形体是绝对必要的,它对汉字定形和规范起了重 要作用。 【每字形旁固定,彼此不能代用】古体形声字所从的 形旁不必为一种,有时在两种形旁意义相近的情况 下,可互相代用,例如,从土旁的字,有时可用田旁 代用,从言旁的字,可与心旁代用。正是由于同字而 选用不同形旁,字的形体就无法统一。秦篆针对这种 情况,规定每字所从形旁必须确定为一种,不能随意 更换。这一措施对统一汉字形体,保证同字必须同形 起了积极作用。如“型”即可写作“”,也可写作 “”。 【统一每字的书写笔数】同是一个古体汉字,因所采 用的偏旁、形体、数量、种类、繁体各不相同,因而 书写笔画不可能一致。由于每字的书写笔数没有统一 规定,也就无法保证字的形体统一和判断某种字体正 确或错误。秦篆将每字所用的偏旁形体、种类、位置, 一一作了规定,书写笔数取得一致,同时还避免在字 体中随意增减点划或符号的弊病。这一措施对巩固字 形,判断正误也有重要作用。如“”,“”统一写 为“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