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课时作业【25】蛋白质与核酸(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课时作业【25】蛋白质与核酸(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课时作业【25】蛋白质与核酸(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课时作业【25】蛋白质与核酸(含答案)

课时作业25 蛋白质与核酸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蛋白质析出,即使再加入水也不溶解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首次合成的③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④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⑤蛋白质溶液里的蛋白质分子能透过半透膜⑥颜色反应和灼烧都能用来检验蛋白质⑦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高温下有很强的活性,几乎能催化身体中的各类反应

A.①④B.①④⑤

C.①⑤⑦ D.⑤⑥⑦

答案:C

2.某物质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B.该物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C.该物质既可以与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

D.该物质可以聚合成高分子物质

解析:A项不正确,所给的结构简式中应将六元环改为苯环;B项,该物质中有苯环,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正确;C项,氨基可与强酸反应,而羧基可与强碱反应,正确;D项,该物质中的羧基和氨基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故正确。

答案:A

3.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核糖体[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40%)和RNA(60%)构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也和蛋白质有关。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蛋白质则不能

B.蛋白质、甲烷、聚乙烯充分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蛋白质、糖类、油脂都属于人体必需的高分子化合物

D.蛋白质溶液里加(NH4)2SO4能析出蛋白质

解析:A项,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不正确;B项,蛋白质中除含C、H元素外,还一定含有N 元素,完全燃烧后会生成含氮的物质,故不正确;C项,糖类中的单糖、二糖等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正确;蛋白质溶液里加(NH4)2SO4会发生盐析而析出蛋白质,D项正确。

答案:D

4.有下列10种物质:①苯酚,②乙酸,③牛油,④丙氨酸,⑤乙酸乙酯,⑥溴水,⑦甲醛,⑧苛性钠溶液,⑨氯化铁溶液,⑩金属钠。前5种物质中的1种跟后5种物质均能反应;后5种物质中的1种跟前5种物质均能反应,则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

A.①⑥ B.③⑩

C.①⑧ D.②⑨

解析:本题的综合性很强,它涉及10种物质间的反应,对每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熟练掌握,才能准确解答。前5种物质中的苯酚跟后五种物质全能反应;后五种物质中的苛性钠溶液和前五种物质全能反应。

答案:C

5.L-多巴是一种有机物,它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其结构简式为:

,这种药物的研制是基于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L-多巴酸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既没有酸性,又没有碱性

B.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

C.只有酸性,没有碱性

D.只有碱性,没有酸性

解析:由L-多巴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既含有碱性基团(—NH2),又含有酸性基团(—COOH),因此它属于氨基酸,故既具有酸性,也具有碱性。

答案:B

6.据最近的美国《农业研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

种碱性气体

解析:由半胱氨酸的结构可知,其为α-氨基酸,是一种两性物质,故A、B均正确;D中由于—COONH4的存在,它与NaOH溶液反应可放出NH3,D正确;而C中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肽键的反应为

答案:C

7.含有如图结构片段的蛋白质在胃中水解时,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

解析:当蛋白质水解时是从肽键处断裂,上述蛋白质片段水

答案:C

8.某物质的结构式如下: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molH2加成

B.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 NaOH完全反应

C.该物质可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也可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D.该物质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氯化氢反应

解析:A错误,由于原物质中有苯环和一个双键,与H2加成最多的是1:4;B正确,该物质苯环上有—OH 属于酚,所以可以和2mol NaOH作用,(—OH和—COOH);C正确,有—OH和—COOH,所以可以和醇、酸发生酯化;D正确,因为是氨基酸所以与酸、碱能反应,由于有双键,能与HCl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A

9.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这些酶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多数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C.高温或重金属盐能降低酶的活性

D.酶只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解析:大多数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在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紫外线、加热及一些有机物的作用下会变性而丧失生理活性。

答案:D

10.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Roger.D.Kormberg,他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均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B.蛋白质均易溶于水,均能跟浓硝酸作用变黄

C.HCHO溶液或(NH4)2SO4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D.可以采用多次盐析或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解析:蛋白质有人工合成的;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遇浓硝酸都变黄;(NH4)2SO4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

答案:D

11.某蛋白质充分水解后能分离出有机物R,R可与等物质的量的KOH或盐酸完全反应。3.75 g R与50 mL 1 mol/L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则R的结构简式为( )

解析:

答案:A

二、简答题(共45分)

12.(8分)某小孩甲偏食,喜欢吃一些豆类作物制成的食品,不喜欢吃动物性食品。该豆类作物中含有的天然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A、B两种有机物。其中A的化学式是C4H7O4N;B的化学式是C6H14O2N2。已知A、B分子结构中均不含甲基,链端都有官能团。

(1)试判断A、B水溶液各显何性,并写出A、B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孩甲长期偏食,将会出现什么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的水溶液呈酸性,结构简式为

(2)小孩甲爱吃豆类食物,不爱吃动物类食物,食物种类过于单一,体内形成的氨基酸种类少,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出现营养不良

13.(12分)(1)α-氨基酸能与HNO2反应得到α-羟基酸。如: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NaOH反应,又能与硝酸反应,还能水解的是________(填选项号)。

①Al2O3②Al(OH)3③氨基酸④二肽

⑤⑥(NH4)2CO3

⑦NaH CO3⑧纤维素⑨蛋白质⑩NH4I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⑦⑨⑩

C.③④⑤⑥⑧⑨ D.全部

(3)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再加入水,也不溶解;

②温度越高,酶催化的化学反应越快;

③天然蛋白质的水解最终产物几乎均为α-氨基酸;

④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

⑤氨基酸和蛋白质均是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

⑥通常用酒精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

⑦鉴别织物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

解析:(1)生成A的反应显然是中和反应。生成B的反应是题给信息的应用,只要把—NH2改写成—OH即可。生成C的反应从题目容易知道是氨基酸的自身脱水反应。生成D的反应从B的结构容易推得是普通的酯化反应。

(2)Al2O3、Al(OH)3、氨基酸与NaOH、HNO3均能发生反应,但三者均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二肽和蛋白质分子

结构中均含有—NH2、—COOH及,因此与NaOH、HNO3均能发生反应,且均能发生水解反应;(NH4)2CO3为弱酸弱碱盐,既能水解,又能与HNO3和NaOH反应;HCO-3可水解,也可与HNO3和NaOH反应;

中含有酚羟基和—COONa,酚羟基与NaOH反应,—COONa与HNO3反应,且—COONa能发生水解;纤维素与NaOH不反应;NH4I与NaOH发生反应NH+4+OH-===NH3·H2O,与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NH+4能发生水解。故选B。

(3)①中盐析过程是可逆的,析出的蛋白质能重新溶解于水中;②大部分酶是一种蛋白质,温度太高会使酶变性,反应速率反而降低;③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最终几乎均为α-氨基酸;④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⑤氨基酸和蛋白质均含有氨基和羧基,是两性物质;⑥酒精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⑦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丝没有。

答案:

(2)B (3)③④⑤⑥⑦

14.(10分)某种甜味剂A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由于它热量值低、口感好、副作用小,已在9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A的结构简式为:

②酯比酰胺容易水解。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稀酸条件下加热,化合物A首先生成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在较浓酸和长时间加热条件下,化合物A可以水解生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化合物A分子内的官能团之间也可以发生反应,再生成一个酰胺键,产物是甲醇和________。(填写结构简式,该分子中除苯环以外,还含有一个6原子组成的环)

答案:

15.(15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生命物质,是生命现象的体现者,是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蛋白质相

对分子质量巨大,如甲壳动物的白蓝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超过了6000000。蛋白质的结构也非常复杂,种类千变万化,不计其数。

(1)蛋白质分子中主要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元素,还常含有________元素。

(2)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α-氨基酸的通式为____________。

(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它对蛋白质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任何生物样品中,1g氮元素相当于6.25g蛋白质,因此只需测定蛋白质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便可知样品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w(蛋白质)=________,三鹿问题奶粉就是不法分子在兑水的牛奶中加入了三聚氰胺以增加奶粉的含氮量,计算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1)C H O N S

(2)

(3)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

(4)蛋白质分子中各种氨基酸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

(5)w(N)×6.2566.7%

(完整版)蛋白质和核酸教案

蛋白质和核酸 【本节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了解肽键及多肽;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盐析、变性、水解、颜色反应等); 3、认识蛋白质、酶、核酸等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会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学习难点: 蛋白质的组成; 【知识要点梳理】 一、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1、氨基酸的概念: 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 说明: ①-NH2叫氨基,可以看成NH3失一个H原子后得到的,是个碱性基。氨基的电子式: ②α-氨基酸: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叫α氢原子,次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叫β氢原子。 羧酸分子里的α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生成物叫α-氨基酸。 ③α-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天然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绝大部分是α-氨基酸。 如:甘氨酸(α-氨基乙酸)的结构简式为: 2、氨基酸的结构: α-氨基酸通式: 特点:既含有氨基(-NH2),又含有羧基(-COOH)

注意:与同碳原子数的硝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如与CH3CH2NO2互为同分异构体。 3、几种常见的氨基酸: 4、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氨基酸都是白色晶体,熔点高,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5、氨基酸的性质: (氨基酸结构中含有官能团-COOH和-NH2,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①氨基酸的两性: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 说明: a、所学过的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物质: Al、Al2O3、Al(OH)3、(NH4)2CO3、NH4HCO3、NaHCO3等。 b、分子内部中和,生成内盐: 由于该性质使氨基酸具有较高的熔沸点,易溶于水,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具有类似离子晶体的某些性质。 ②成肽反应: 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可以跟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反应,按羧基脱羟基、氨基

化学选修四绪言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人教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 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 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 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 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 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 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 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 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课时作业【25】蛋白质与核酸(含答案)

课时作业25 蛋白质与核酸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蛋白质析出,即使再加入水也不溶解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首次合成的③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④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⑤蛋白质溶液里的蛋白质分子能透过半透膜⑥颜色反应和灼烧都能用来检验蛋白质⑦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高温下有很强的活性,几乎能催化身体中的各类反应 A.①④B.①④⑤ C.①⑤⑦ D.⑤⑥⑦ 答案:C 2.某物质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B.该物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C.该物质既可以与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 D.该物质可以聚合成高分子物质 解析:A项不正确,所给的结构简式中应将六元环改为苯环;B项,该物质中有苯环,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正确;C项,氨基可与强酸反应,而羧基可与强碱反应,正确;D项,该物质中的羧基和氨基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故正确。 答案:A 3.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核糖体[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40%)和RNA(60%)构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也和蛋白质有关。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蛋白质则不能 B.蛋白质、甲烷、聚乙烯充分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蛋白质、糖类、油脂都属于人体必需的高分子化合物 D.蛋白质溶液里加(NH4)2SO4能析出蛋白质 解析:A项,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不正确;B项,蛋白质中除含C、H元素外,还一定含有N 元素,完全燃烧后会生成含氮的物质,故不正确;C项,糖类中的单糖、二糖等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正确;蛋白质溶液里加(NH4)2SO4会发生盐析而析出蛋白质,D项正确。 答案:D 4.有下列10种物质:①苯酚,②乙酸,③牛油,④丙氨酸,⑤乙酸乙酯,⑥溴水,⑦甲醛,⑧苛性钠溶液,⑨氯化铁溶液,⑩金属钠。前5种物质中的1种跟后5种物质均能反应;后5种物质中的1种跟前5种物质均能反应,则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 A.①⑥ B.③⑩ C.①⑧ D.②⑨ 解析:本题的综合性很强,它涉及10种物质间的反应,对每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熟练掌握,才能准确解答。前5种物质中的苯酚跟后五种物质全能反应;后五种物质中的苛性钠溶液和前五种物质全能反应。 答案:C 5.L-多巴是一种有机物,它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其结构简式为: ,这种药物的研制是基于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L-多巴酸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既没有酸性,又没有碱性 B.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 C.只有酸性,没有碱性 D.只有碱性,没有酸性 解析:由L-多巴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既含有碱性基团(—NH2),又含有酸性基团(—COOH),因此它属于氨基酸,故既具有酸性,也具有碱性。 答案:B 6.据最近的美国《农业研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选修5化学教案第4章第3节蛋白质和核酸教学设计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 一、教材分析: 本节书是在学生对有机物知识有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要认真了解的一部分重要知识。同时,在必修2教材中,有“基本营养物质”一节,已经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物质。所以学生对蛋白 质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神奇物质。这一节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知 识,做到乐学和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2)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盐析、变性、水解、颜色反应等)。 (3)了解蛋白质的用途。 (4)了解酶的作用和用途。 (5)了解核酸的作用。 2.能力和方法目标 通过蛋白质的学习,提高对“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的认识。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蛋白质、酶等重要物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首先合成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等事例,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性质。 难点:氨基酸的性质和肽的形成 四、学情分析: 教材中,主要突出蛋白质的性质,还有是氨基酸的性质和成肽反应。本节先从学生已经了解过的蛋白质的性 质入手,必修2讲蛋白质的性质时,简单介绍了灼烧蛋白质的现象和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先让学生回忆总结,引 入蛋白质的变性,盐析,水解。再着重介绍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氨基酸,羧基的性质学生已熟悉,氨基的性质 是新知识,但氨的性质也是较熟悉的。利用学生已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索氨基酸的性质。同时还复习相关 知识。然后简介结构完全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引导进行探索。以问题为桥梁,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实验-解决问题这一模式进行螺旋教学,以突破教学重点,并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对比、分类、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化学教案——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第十五章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第一节氨基酸第二节蛋白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性质,了解肽键及多肽;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初步掌握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和检验方法;了解蛋白质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实验分析,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辅以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中国合成胰岛素这一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民族自豪感。由1931年我国学者吴宪提出蛋白质变性学说,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的热情和献身护理事业的责任感。 激发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难点:肽键的形成和科学抽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2学时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实验、讨论 【教学用具】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 (NH4)2SO4饱和溶液、鸡蛋白溶液、蒸馏水、乙酸铅溶液、CuSO4溶液、浓硝酸。【教学过程设计】 第1学时

CH2-COOH+NaOH CH2-COONa+H2O NH2 NH2 形成内盐 R-CH-COOH R-CH-COO- NH2 NH3+ 两性离子(内盐) 氨基酸在不同PH的溶液中的变化及存在形 式R-CH-COOH NH2 【讲解】若将某种氨基酸溶液的PH调至 一特定值,使酸式电离的程度恰好等于碱 式电离程度,氨基酸则全部以两性离子存 在,净电荷为零,氨基酸分子呈电中性, 在电场作用下,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 负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 的等电点。有“PI”表示。 【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溶液的PH 小于PI,氨基酸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是 阳离子?两性离子?还是阴离子? 【追问】溶液PH等于PI呢?溶液PH大 于PI呢? 【指导学生归纳】请看表15-1,请归纳酸 性、中性、碱性氨基酸的等电点数值范围。 【讲述】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时,溶 解度最小,最易从溶液中析出,利用这一性 质,可以分离、提纯氨基酸。 回答:阳离子 回答:两性离子 阴离子 回答: 酸性AA的PI在 2.7- 3.2 中性AA的PI略 小于7,一般在 5-6.5之间 碱性AA的PI在 9.5-10.7之间 氨基酸的等电点:PI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内容设计意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 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 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课时作业 第五章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塑料购物袋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 B.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C.聚氯乙烯塑料袋可用来长时间存放食品 D.塑料购物袋具有热固性,不能回收利用 答案:B 2.在下列塑料制品中,可选择作为食品包装袋的是() A.聚氯乙烯B.聚乙烯、聚丙烯 C.聚异戊二烯D.聚四氟乙烯 解析:作为食品包装袋的原料应无毒、无味,并且也不能降解生成有毒物质。 答案: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乙烯制成的塑料可以反复加热熔融,是热塑性材料 B.用碱催化生成的酚醛树脂能形成网状结构,不溶于任何溶剂 C.在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时要加入交联剂,以得到具有网状结构的树脂 D.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 解析: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答案:D 4.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为 ,合成它的单体为() A.氟乙烯和全氟异丙烯 B.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 C.1-三氟甲基-1,3-丁二烯 D.全氟异戊二烯 解析:将聚合物按如图所示方法: ,找出单体为CH2===CF2和CF2===CF—CF3,它们的名称分别

为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故答案为B。 答案:B 5.生物降解塑料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消除废弃塑料对环境 的污染。PHB塑料就属于这种塑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PHB 的说法正确的是() A.PHB是一种聚酯,有固定的熔点 B.PHB的降解过程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C.合成PHB的单体是CH3CH2CH(OH)COOH D.通过加聚反应可以制得PHB 解析: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PHB 是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缩聚反应制得;其降解过程是先水解生成2-羟基丁酸,然后被氧化为CO2和H2O。 答案:C 6.在自然环境中,使用的一次性聚苯乙烯材料带来的“白色污染”甚为突出。这种材料难以分解,处理麻烦。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材料能代替聚苯乙烯。它是由乳酸缩聚而生成的,这种材料可以在乳酸菌作用下降解。下列关于聚乳酸(结构简式为 )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乳酸是一种纯净物 B.其聚合方式与苯乙烯相似 C.其单体为CH3—CH2—COOH D.聚乳酸是一种线型高分子材料 解析:由于高分子中n值不确定,所以高分子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聚乳酸是通过缩 聚反应而形成的,其单体应为,且该高分子为线型高分子。 答案:D 7.PBT是最坚韧的工程热塑性材料之一,它是半结晶材料,有非常好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电绝缘性和热稳定性,其结构简式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根据氨基酸、蛋白质的官能团及官能团的转化,认识不同氨基酸、蛋白质及性质上的差异。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需要的必需营养物质,但是蛋白质的摄入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要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营养搭配。 一、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1.氨基酸的分子结构 (1)从结构上看,氨基酸可以看作是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产物。分子中既含有羧基又含有氨基。 (2)天然氨基酸几乎都是α-氨基酸,其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 2.常见的氨基酸 俗名结构简式系统命名 甘氨酸H2N—CH2COOH 氨基乙酸 丙氨酸α-氨基丙酸 谷氨酸2-氨基-1,5-戊二酸 苯丙氨酸α-氨基苯丙酸

3.氨基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天然氨基酸均为无色晶体,熔点较高,能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中,大部分能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乙醚。 (2)化学性质 ①两性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酸性基团—COOH ,碱性基团—NH 2。 甘氨酸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甘氨酸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成肽反应 氨基酸分子间通过一分子的氨基与另一分子的羧基间脱去一分子水,缩合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如: ――→催化剂 △

(1)氨基酸的缩合机理 氨基酸的成肽反应原理是由氨基提供的氢原子与羧基提供的羟基结合生成水。即 ,脱去一分子水后形成肽键()。肽键可简写为“—CONH—”,不能写成“—CNHO—”,两者的连接方式不同。 (2)多肽分子中肽键个数的判断 由n个氨基酸分子发生成肽反应,生成一个肽链时,会生成(n-1)个水分子和(n-1)个肽键。 例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化学平衡(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能力。 2、利用旧知识,加强新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提取升华 教学过程: [复习] 什么叫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条件同一、反应同时、方向对立 [思考]:化学反应速率研究反应的快慢,研究一个化学反应还需要讨论哪些内容? 还需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 [讨论]:可逆反应为什么有“度”的限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蔗糖溶于100mL水的过程如右图,蔗糖在溶解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同时溶液中的蔗糖分子又不断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 溶解

蔗糖晶体 蔗糖溶液 结晶 过程分析: ①、开始时:v (溶解) ,v (结晶)= ②、过程中: v (溶解) ,v (结晶) ③、一定时间后(形成饱和溶液): v (溶解) v (结晶),建立溶解平衡,形成饱和溶液,v (溶解)等于v (结晶),即溶解的蔗糖的质量与结晶的蔗糖质量相等,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了 讨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溶解平衡后,蔗糖晶体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是否变化?溶解和结 晶过程是否停止? 晶体质量和溶液的浓度不会发生改变,但溶解和结晶过程并未停止,v 溶解=v 结晶≠0,蔗糖溶解多少则结晶多少。“度”的产生— 消耗量等于生成量,量上不再变化 【板书】一、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在反应CO+H 2O CO 2+H 2中,将0.01molCO 和0.01molH 2O (g)通入1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情况为例分析 1、 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浓度 ,正反应速率 生成物浓度为 ,逆反应速率为 2、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 ,正反应速率 生成物浓度 ,逆反应速率 3、一定时间后(达平衡状态):必然出现,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t 1时刻后, v 正= v 逆 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 平衡)。 浓度速率图为: v t v 正 v 逆 v 正= v t 1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蛋白质和核酸》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蛋白质和核酸》教案一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 2、年级: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三节 5、教学时间: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来自人教版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章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这节内容从蛋白质在生物界的广泛存在引入,教材先介绍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常识性地介绍了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然后重点讨论了蛋白质的水解、盐析、变性、颜色反应等性质。教材最后对酶和核酸作了介绍。氨基酸的教学,应抓住氨基酸是多官能团化合物,在教学中应用迁移、替代、延伸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2教材中,有“基本营养物质”一节,已经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的性质,学生已经学习羧基的有关性质,在生物课中已学习酶和核酸的知识,本节教学可在这些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生活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 3、设计思路: 本节的教学设计总的思想是从身边事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然后引导学生在探询相关问题的答案中学习新知识。具体来讲就是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学习,蛋白质的性质的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②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氨基酸的性质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 蛋白质和核酸

第3讲蛋白质和核酸 一、考纲要求: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Ⅱ)。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和蛋白质相关的计算方法。 4.简述核酸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5.学会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题。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过程: 考点一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相关计算(一)知识梳理: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其种类 巧记“8种”必需氨基酸

甲(甲硫氨酸)来(赖氨酸)写(缬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 2.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功能多样性 (1)二肽的形成过程 ①过程a :脱水缩合,物质b :二肽,结构c :肽键。 ②H 2O 中H 来源于氨基和羧基;O 来源于羧基。 (2)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氨基酸――→脱水缩合多肽――→盘曲、折叠 蛋白质 小贴士 蛋白质的盐析、变性和水解 (1)盐析:是由溶解度的变化引起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2)变性:是由于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等因素导致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肽链变得松散,丧失了生物活性,但是肽键一般不断裂。 (3)水解:在蛋白酶作用下,肽键断裂,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水解和脱水缩合的过程相反。 3.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1)氨基酸???? ? ①种类不同②数目成百上千③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2)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4.蛋白质的功能(连线) 拓展: 下图表示蛋白质的结构层次示意图,据图分析: (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中通常含有S ,S 元素在b 中存在于哪部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教师用书(DOC)

《化学反应原理》教师参考书 说明 本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供高中化学教师参考。 根据课程标准,《化学反应原理》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并要求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 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 2.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 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4. 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化学反应原理》课程共36课时,各章的课时分配建议如下: 绪论 1课时 第一章 6课时 第二章 11课时 第三章 10课时 第四章 6课时 复习 2课时 本书按章编排,每章分为“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分配建议等。教学目标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分析主要说明本章教材的内容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教材的特点。课时分配建议可供教师安排课时参考。 教学建议分节编排,包括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的思路、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等部分。活动建议主要是对如何组织实验、科学探究和调查研究等教学活动的建议。问题交流主要介绍“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的设计意图或对栏目活动的组织提出建议,有些还给出了相应的参考答案。习题参考包括提示、参考答案以及补充习题等。教学资源主要编入一些本章教材的注释或疑难问题的解答,及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原理拓展、科技信息、化学史、国内外化学与化工生产中的某些新成就等。这些内容意在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教材,一般不宜对学生讲授,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应该指出的是,教参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的,而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应该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本书编写者:何少华、裴群、金仲呜、冷燕平、黄明建(按编写顺序)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姓名班级学号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 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阅读教材: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 逆 ,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 方向移动。 【练习】 1、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 2O 72—与黄色的CrO 4—有下列平衡关系:Cr 2O 72— +H 2O 2CrO 4—+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⑵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⑴中再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⑶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已知Ba(CrO 4)2为黄色沉淀),溶液呈 色,因为 。 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 2(g)+ 12O 2(g) SO 3(g),如果温度保持 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增加的SO 2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 增加的O 2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增加的SO 2浓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 增加的O 2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课时作业【22】油脂(含答案)

课时作业22 油脂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下列有关油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 B.油脂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C.天然油脂大多数是由混合甘油酯构成的混合物 D.油脂里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越大,熔点越高 答案:B 2.食用的花生油中含有油酸,油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其分子结构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油酸的分子式为C18H34O2 B.油酸可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 油酸可与2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 甘油可与3 mol油酸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由于油酸分子中的不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3.将下列物质分别注入水中,振荡后静置,能分层浮于水面的是( ) ①溴苯②乙酸乙酯③乙醇④甘油⑤油酸甘油酯⑥硝基苯 A.全部B.①②⑤⑥ C.②⑤ D.①⑥ 答案:C 4.下列关于油、脂肪、矿物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单甘油酯,是纯净物 B.脂肪是高级脂肪酸中含饱和烃基较多的混甘油酯,脂属于酯类 C.油和脂肪是由于含饱和烃基和不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不同引起熔点不同进行区分的 D.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可采用加入NaOH溶液加热的方法 解析:油和脂肪均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有单甘油酯和混甘油酯之分,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其中油是由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脂肪是由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天然油脂均为混合物。植物油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矿物油为烃类化合物,可以利用酯和烃的性质不同进行区分,加入NaOH溶液加热,酯水解不分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蛋白质和核酸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蛋白质和核酸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麦芽糖均能与银氨溶液反应 B.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以形成四种二肽 C.富含蛋白质的豆浆煮沸后即可得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D.油脂在氢氧化钾溶液中水解可制得汽车洗涤用的液体肥皂 解析:选C葡萄糖、麦芽糖结构中均含有醛基,故均可与银氨溶液反应,A项正确;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形成二肽可为①两甘氨酸缩合、②两丙氨酸缩合、③甘氨酸羧基与丙氨酸氨基缩合、④丙氨酸羧基与甘氨酸氨基缩合,故最多形成四种二肽,B项正确;富含蛋白质的豆浆煮沸后只是蛋白质的变性,并不会水解为氨基酸,C项错误;油脂在氢氧化钾溶液中水解可得高级脂肪酸钾,为液体肥皂的有效成分,故油脂在氢氧化钾溶液中水解可制得汽车洗涤用的液体肥皂,D项正确。 2.甘氨酸在NaOH溶液中存在的形式是() < 解析:选D在NaOH溶液中甘氨酸分子中的羧基与氢氧根离子发生中和反应。 3.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B.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现黄色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 D.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植物种子 解析:选A A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是盐析过程,析出的蛋白质性质并无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加水后,析出的蛋白质仍能溶解,A项不是化学变化;B 项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显黄色属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化学变化;C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析出沉淀是因为蛋白质变性,是化学变化;D项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杀死种子上的细菌和微生物,即使这些生物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是化学变化。 4.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发生变性 B.在豆浆中加少量石膏,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 |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高中生物《蛋白质和核酸》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对于课堂导入环节:温故知新导入,回顾细胞里面的元素和化合物,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元素,最重要的元素。细胞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分别包括什么,引 出蛋白质,核酸。 对于课程讲授环节:因为是复习课,先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 羧基的写法,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然后,利用课件,讲授氨基酸的相关知识,包含的元素,结构通式,结构特点,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 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重点 讲解脱水缩合过程。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同时,引出蛋白质计算的相关公式。 (1)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 (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的计算 ①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②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 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或羧基 的总数-肽键数。 (3)蛋白质中各原子数的计算 ①碳原子数=氨基酸数×2+R 基上的碳原子数。 ②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2。 ③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 基上 的氧原子数。 ④氮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 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 (4)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由n 个氨基酸分别形成1 条肽链或m 条肽 链: 请学生回答出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 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蛋 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具有催化、运输、运动、结构、免疫、调节等许多功能。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讲授完后,做练习题,PPT 上展示出来。15 个判断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习题 课时作业5-第2章-第1节-第1课时 烷烃和烯烃

第一节脂肪烃 第1课时 烷烃和烯烃 课时作业(五) [学业水平层次A ] 1.下列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H 4+Cl 2――→光照 CH 3Cl +HCl B .CH 3Cl +Cl 2――→光照 CH 2Cl 2+HCl C .CH 4+4Cl 2――→光照 CCl 4+4HCl D .CH 2=CH 2+H 2――→催化剂 △ CH 3CH 3 【解析】 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取代反应的产物应该不止一种,所以选D 。 【答案】 D 2.能说明某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是( ) A .分子组成中含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B .完全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 2和H 2O C .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还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D .空气中燃烧能产生黑烟 【解析】 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物质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答案】 C 3.(双选)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乙烯通入溴水中使溴水褪色 B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四氯化碳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溴水褪色 D .在磷酸作催化剂时乙烯和水反应 【解析】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四氯化碳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溴水褪色,是由于四氯化碳萃取了溴水中的溴。 【答案】 AD

4.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 A.与足量溴蒸气反应B.与足量溴水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 D.分别进行燃烧 【解析】乙烯与溴水反应生成液态Br—CH2—CH2—Br,而使溴水褪色,而乙烷与溴水不反应,可以鉴别乙烷、乙烯,且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中可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气体。 【答案】 B 5.由乙烯推测2-丁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四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解析】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键角为120°,两个甲基取代乙烯双键两端的两个氢原子后,成为2-丁烯,所以四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A错。2-丁烯分子中存在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错。2-丁烯与HCl加成的产物只有一种,C正确。2-丁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答案】 C 6.下列烯烃和HBr发生加成反应所得的产物中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H2===CH2 B.CH3CH===CH2 C.CH3CH===CHCH3 D.CH3CH2CH===CHCH2CH3 【解析】CH3CH===CH2与HBr加成,产物为CH3CH2CH2Br或。 【答案】 B 7.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课时作业17乙醛的结构和性质

课时作业17 乙醛的结构和性质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 ) A .乙醛和水 B .苯酚和水 C .乙醇和碘水 D .苯和水 解析:A 、C 溶液均互溶,苯酚和水若是较稀溶液也相互溶解,苯和水不溶,可以利用分液漏斗分离。 答案:D 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CH 3CHO +2Ag(NH 3)2OH ―→2Ag ↓+CH 3COONH 4+3NH 3+H 2O B .CH 3CHO +2Cu(OH)2――→△CH 3COOH +Cu 2O ↓+2H 2O C .2C 2H 5OH ――→浓H 2SO 4△ CH 3CH 2—O —CH 2CH 3+H 2O D .2CH 3CHO +O 2――→催化剂2CH 3COOH 解析:A 、B 、D 均是氧化反应,C 是取代反应。 答案:C 3.目前用乙烯制乙醛的过程分三步进行:①CH 2=CH 2+PdCl 2+H 2O ―→CH 3CHO +2HCl +Pd ②Pd +2CuCl 2―→PdCl 2+2CuCl ③2CuCl +12 O 2+2HCl ―→2CuCl 2+H 2O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CH 2=CH 2是还原剂,PdCl 2是氧化剂 B .CuCl 是还原剂,O 2是氧化剂 C .乙烯是还原剂,O 2是氧化剂 D .PdCl 2和CuCl 2都是催化剂 答案:CD

4.区别乙醛、苯和溴苯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B.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共热 C.加蒸馏水后振荡 D.加硝酸银溶液后振荡 解析:利用三者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加以区别,乙醛溶于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有机层在水的上层,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故有机层在水的下层。 答案:C 5.对于乙醛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制法叙述正确的是() ①看成是—CH3和—CHO直接相连的化合物②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③其沸点比氯乙烷高,比乙醇低④易溶于水的原因是分子中含有—CH3⑤具有还原性⑥工业上可大量用于制乙醇⑦工业上通常用乙烯氧化法和乙炔水化法制乙醛 A.①②③⑥B.②④⑤⑦ C.①③④⑥D.①③⑤⑦ 解析:乙醛中由于有—CH3存在,一定是空间结构;乙醛易溶于水的原因不是—CH3而是—CHO,实际上烃基是憎水基,不溶于水;乙醛造价比乙醇高,不能用高价原料制低价产品。 答案:D 6.在一定条件下,由A 、B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气态混合物,无论A、B的含量如何变化,完全燃烧10mL这种混合物,消耗O2的量都不改变。这两种有机物可能是() A.C2H6O C2H4B.C2H4O C2H4 C.C2H4O2C2H6D.C2H6O C2H2 解析:把有机物写成烃和水或烃和二氧化碳的形式来判断(因为水和二氧化碳不耗氧),简便而快捷。C2H6O看成C2H4·H2O;C2H4O看成C2H2·H2O;C2H4O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