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几点问题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几点问题

文学院研究生作业题目: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几点问题

姓名李旋

学号1110010034

专业11级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名称马克思文艺理论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几点问题

摘要:少数民族文学成为被研究的对象,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日益被关注,这种现象逐渐普及于文学研究中,原因有三,一是与汉族文学相融合,促进本民族文学发展;二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三是其全球视野的关注下,为中国文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汉族文学;融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的最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学,也就是汉族文学,究其原因甚为众多,最重要的是汉族文化掌控着文学话语的主导权。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依附于汉族文化而生,殊不知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性和发展过程。别林斯基说过:“每个民族之民族性的秘密不在于那个民族的服饰和烹调,而在于它理解事物的方式。”○1这样话语充分显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深度和民族特点。如今文坛不断的鼓励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并在文学史中不断加重其分量,给予深切的关注和热情的支持。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什么原因呢?本文进行了一些思考,归纳出来了以下原因。

一.文学融合促发展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不置可否的是汉族文学占据了主流地位,但这并不是说少数民族文学就是一个附庸物,而是少数民族文学受到汉族文学影响较大。

首先,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权几乎都是汉族人所掌控,即使其中有元朝和满清少数民族统一华夏,但不能改变的是元和清在统治过程中,学习的仍然是汉族人的文明,效仿的是汉族人的礼仪制度。一直以来汉族人人数众多,世代生活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少数民族因为地处偏僻,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在经历了不断的朝代更迭,战乱逃离,汉族和少数民族最终相互融合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融合过程中,汉民族的诗词、散文、戏曲、小说等文学样式对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学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促进了少数民族进一步向汉民族文化的靠拢,并通过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家完善民族自身的文化补遗和传承。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萨都剌、丁鹤年、纳兰性德、贯云石等人,萨都剌是元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有着汉文学诗人寄情山水、怀古伤今、悲天悯人、怀才不遇等特质,他不仅在元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占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丁鹤年是元末明初诗人,《四库全书》有丁鹤年集一卷传于世;纳兰性德,曾有人誉其为“满洲第一才子”,那一首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古人心易变……”佳作,每每被人吟诵的时候,都由衷赞叹这位满州才子的超逸才华,而纳兰性德喜欢结交的朋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人,纳兰性德之所以在诗词上成就这么显著,也就有源可寻了,他倾慕汉文化知识,乐于结交汉族知识分子,受到汉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虚心求教,最终成为清代具有代表性的词人。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在文学史上较为出名的人物,然而还有许多受到汉族文化但鲜为人知的文人骚客也为本民族的文学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如西夏诗人昂吉、蒙古族诗人梦麟、五代词人李珣等。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小说的创作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至今被人们辟为“红学”来研究。作者曹雪芹出身满清正白旗,创作《红楼梦》这部小说,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对积淀了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完美呈现。作者意于表达对即将没落的封建统治的深刻描绘;封建制统治对爱情的禁锢,宝黛爱情悲剧;四大家族的奢侈糜烂生活的再现,“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在形式上采用章回体,语言生动又不乏严谨,书中针对秦可卿的病情,拟了“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处方为:“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土炒),云苓三钱,熟地四钱,归身二钱,白芍二钱,川芎一钱五分,黄芪三钱,香附米二钱,醋柴胡八分,怀山药二钱(炒),真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炙甘草八分,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大枣二枚”。行文中遣词造句都能蕴藏了丰富的汉族文化气息,正如后人评价的:“没有汉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固有的满族文化根基上是不会诞生《红楼梦》这样作品的。”○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五四”新文化以后至今,出现了多位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老舍、沈从文、端木蕻良、张志承,还有藏族的饶阶巴桑、伊丹才让,土家族的汪承栋、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等人。这些作家文学既以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为源头,又注意吸收汉族以及国外一些民族文学的优秀部分,融会贯通,创作和发展本民族文学,并不断的壮大本民族文学的队伍,使自身文学发扬光大。

其次,尽管汉族文学较之少数民族文学发展速度快,但是在整个中国的文学中,少数民族文学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学在受到汉民族文学影响时,汉族文学也同时被少数民族文学所浸透。前文已提到过,中华民族是在不断融合中逐渐壮大和完善的,因此汉族文学也不可能独竖一帜,有了少数民族文学,整个中国文学犹如灌注了新鲜血液,散发着勃勃生机。先秦时期,屈原所创的楚辞,就是吸收了楚地方言、歌谣而成一种诗体。朱熹的《楚词集注》云:“荆蛮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原既放逐,见而感之,故颇更定其词,去其泰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是以其言虽若不能无嫌于燕昵,而君子反有取焉。”○3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古时北方少数民族以狩猎、游牧为生,因此形成了豪放的性格,虽然不及汉族文学的儒雅风流,但是也自成一家,有着独特的生存空间和生活题材,这就补充了汉族文学的不足。北朝时候的《木兰辞》和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到元朝的时候,蒙古族入主中原,压制了唐诗宋词的雅文学的繁荣发展,各民族经历了多年的战祸和统治阶级的压迫,而俗文学在此期间已经孕育成形,到了元朝建立之后,不管是精英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都在表达着一种对阶级的反抗和对现实的不满,因此元杂剧这种浅显易懂、贴近市井的俗文学就应运而荣了。这也是对汉族文学的冲击和补充,在诗词在唐宋之时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繁荣,想要再去超越几乎是不可能了。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对汉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都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的。

随着意识的觉醒,探索的脚步就不在停止,在现当代的社会中,一部分少数民族作家立足于自身民族文化,怀着一颗赤子之寻觅着本民族在新时期文学发展的道路,部分人成为了中国新时期的领军人物。比如扎达西娃,他的作品把西藏这块神奇土地上的成长起来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一一挖掘出来,呈献给世人观看。还有阿来经典著作《尘埃落定》,一本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带领世人进入

了西藏最后一个土司时代,去感受西藏文化的不可思议。还有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边城》《萧萧》等,描写“湘西”的纯朴的风土人情。这写对于完善中国文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自身生存和发展

每种事物产生之后,就要经历发展的阶段。而且少数民族文学自产生以来,就和汉民族文学一样持续不断的完善。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就必须被世人了解和认可,因此文学作品就是了解一个民族最好的工具。一个民族文化的弘扬有助于带动经济的发展。每个民族都是一座文学的宝库,有着迥异于其他民族的特质。权威的《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刊物在以特约评论员的身份隆重推出的论文中指出:“少数民族文学是以含纳和表现着不同的民族特质为区别于汉族文学的显著标志的;而各少数民族文学之问这一民族文学区别于他一民族文学的根本标志,亦在于其含纳和表现的这种民族特质。没有民族特质,便没有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质,既是少数民族文学赖以存在的条件,又是少数民族文学赖以辨识的胎记。”○4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丰富,比如说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长诗、小说等作品。他们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勾勒出原始人类对宇宙开辟、人类起源、民族起源、万物生长给予了神话解释,有纳西族的《创世纪》,白族的《创世纪》,瑶族的《密洛陀》,侗族的《侗族祖先哪里来》,苗族的《苗族史诗》、《苗族古歌》,哈尼族的《奥色蜜色》,佤族的《西冈里》等;关于英雄的叙事史诗。一般均为宏篇巨制,结构庞大,气势磅礴。它往往跨越时空界限,在民间长期流传,成为这一民族的百科全书或形象化的历史。其中值得重视的是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这3部史诗被列入世界英雄史诗之林,引起学者的瞩目;还有人类永恒的话题,以爱情为题材的长诗,也有些是一般生活叙事诗。优秀作品有《阿诗玛》、《召树屯》、《逃婚调》、《艾里甫和赛乃姆》(维吾尔族)等。这些长诗反映了少数民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民族性格等的形象画面,对文学研究、民俗学研究等极有价值。民间口口相传传承下来的作品,都为少数民族文学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民族作家产生之后,伴随着汉族文学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学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以后,如贡嘎坚赞的哲理诗《萨迦格言》、桑吉坚赞的传记文学《米拉日巴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仓央嘉措情歌》、才仁旺阶的长篇小说《旋努达美》等,都是藏族文学的瑰宝。后来采用汉字创作的名家有明代文学批评家李贽,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小说家蒲松龄、曹雪芹等。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五四新文学到现在,出现了很多少数民族作家维吾尔族爱国诗人黎·穆塔里甫、老舍、包尔汉、沈从文、端木蕻良、白族的杨苏、晓雪、张承志等,还有近些年的阿来、扎西达娃、郭雪波、乌热尔图等出版了很多优秀作品,可谓硕果累累。

文学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历程中,少数民族作家一直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他们勇于探索,试图把本民族的文学发挥到极致。而中国文学的发展也需要他们添砖加瓦、锦上添花。这些少数民族作家以独特的民族特质给中国文学输送了营养和活力,成为中国文学升起的一颗熠熠新星,其中还有一部分作品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当然,少数民族文学自身的发展,决定了它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作家贴近生活、勤奋创作、坚持不懈的上下求索而得到的报酬。社会各界给予的关注,事实上也是对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个关注和鼓励。

三.全球视野下的关注

经济在急速发展,文化也随身而行。在1980年之后,文化全球化趋势加剧,本土/全球、传统/现代、边缘/中心等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阿来说,他作为一个当代作家最大的一个幸运是和西方许多当代作家的成功作品在汉语文中相逢,这一时期,他生吞活剥了几乎所有西方当代文学大师翻译为中文的作品,大量的阅读最终会导致有意识的借鉴与选择。○5“我开始文学创作的时期,正是中国文学大量输入西方现代文学思潮,大量借鉴各种现代派创作手法的时期。确确实实,这些独特的公式与深邃的思想对每一个敏感的人,每一个深感人类生活的悲剧性,感到人的孤独软弱,同时也感到人类坚韧顽强的人,每一个希望洞悉人类内心世界的人,显示出非常的诱惑力。我自然也不例外。”○6自觉地学习和探索意识,给了不只是作家阿来以创作方法,更多的是自身的借鉴和创作。文化全球化为少数民族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怎么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仍然需要作家的不懈探索。

比起对汉族文学的研究,少数民族文学还是处于劣势。究其原因是少数民族文学的作品少,但是本文认为挖掘可以进一步挖掘,不能因为少而忽略。而且在对汉族文学研究的问题上已经很难出新意,因此少数民族研究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结语

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成为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趋势。这种趋势适应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融合汉民族文学的特点,同时自身的发展需要被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并在全球文化视域里有着极大发展前途。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为中国文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少数民族文学的作家根据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质的作品,丰富了当代文学。值得被更多的研究和鼓励。

○1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A].满涛,译.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

○2郎樱,扎拉嘎.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元明清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208—209)

○3朱熹.楚词集注[Z].

○4《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评论员.民族特质时代观念艺术追求——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的几点理解[J].民族文学,1986(8)) ○5阿来.穿行于异质文化之间——在1999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上的演讲[A].阿来.就这样日益丰盈[C].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6阿来.人是不朽的[J].民族文学,1990,(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