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术进行升华,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更加的赏心悦目。通过敦煌莫高窟中多姿多彩的壁画艺术中看到形形色色不同肢体动作的各类飞天壁画,使人叹为观止。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家用曲折蜿蜒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美丽、舒展、飘逸、灵动的飞天形象,配合丰富的色彩和超高

的意趣,从而为人们展现出了一个恢弘壮丽富有想象的艺术世界。其中的飞天形象更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巅峰之作,同时敦煌莫高窟壁画也体现出了我国古代浓重的宗教信仰,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突破。通过对飞天形象的分类,主要有四种构图形式:即装饰性构图、动与静的节奏性构图、主观透视构图和满而有序的构图。

首先,在飞天壁画的装饰性构图中的各类元素有序的组合在一起,使得图画表现出较强的和谐统一性,同时他的组合是富有想象的,通过画家们的表现思维而自由的舒展开来。装饰性构图的飞天壁画在时空关系方面切换灵活,有效的放大了壁画的表现空间,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观感。

其次,飞天形象打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具有非常强的主观意识,艺术家们用理想化的思维展现出一个个存在于想象中的飞天形象。构图动静结合,其中利用对称构图来表达画面的静感,而利用均衡的沟通表达画面的动感;同时利用色彩之间对比的层次性来体现出画面的动静视觉效果。飞天形象的动静结合在构图和色彩两方面同时得到体现,不断的将这种手法交替和重复,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飞天中的人物在绘画手法上巧妙的利用了画面的对称、构图的均衡、色彩的重叠反复等手法,张弛有度,潇洒自然,轻重适宜,避免了画面的单调,使得图画统一而又存在冲突,静态中融合动态。可以看到飞天壁画的构图时而规则协调,时而错落有致,如同一首曼妙的交响曲,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平缓舒适,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非常高的装饰艺术性。

再次,飞天壁画中还融合了焦点透视法来突出画面的立体感。在飞天壁画中犹如浮雕一样的装饰风格则是巧妙应用了凹凸法绘画手法,依据艺术家的表现意识来展现构图。在飞天壁画中描述的是一个个宗教故事,依据故事需求,艺术家们透过不同的视角将画面周围环境和飞天人物融为一体,从而展现出仰视、俯视、平视等各类画面绘画角度,不会拘泥于单一的绘画视角,使得故事更加的生动形象。工笔精细绝美,色彩艳丽,富有装饰性。

最后,飞天壁画的装饰性还表现在整个画面的饱满性上。在敦煌莫高窟可以看到有些飞天画面几乎充满了事物,没有更多的空间再添加其他事物,飞天随处可见,但是丰满的画面却不失和谐。画家对于画面事物的处理手法高超,使得各个事物井然有序而且充实。画家们对于画面的整体掌控成胸在竹,利用概括韵律和一根根线条将飞天和其他事物集结在一起,从而形成画面的整体走势,在色彩上利用层次性的对比使得画面和谐统一。在壁画中应用相同手法进行重复,形成整体的节奏性,构图富有韵律。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飞天壁画将色彩装饰这些规律也应用到创作设计上来,最大限度发挥色彩的装饰作用。敦煌壁画之所以给人激动、欢乐、宁静等直观的情绪感受,并起到感化人的作用,还在于它的色彩所具有的强烈的装饰趣味。如印度的凹凸法自西域传入敦煌,中西晕染法同时并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殊规律的色彩,这就更丰富了飞天人物画的色彩表现,并使它具有色彩的归纳置换完全服从于画面的需要,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

敦煌壁画中的各种飞天的形象,其造型飘逸,其中大量墨线与彩色线条的运用,使飞天图案具有一种强烈的装饰性趣味,线条在重彩绘画中主要起到造型作用,如敦煌壁画中富有表现力的线条,赋色前勾轮廓线,赋色后再勾提神线。不仅描绘了壁画中的飞天神态以及故事情节,并且作为连接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媒介,使富有变化的各种色彩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系,让画面既丰富又统一。正是墨线与色彩的巧妙结合,使画面具有了独特的装饰性趣味。

线条的应用与之相配的颜色使飞天形象更加的趋于饱满和富有韵律,例如,土红、熟褐、淡绿、粉绿、金色、土黄等线条色彩都讲究装饰性,色彩的归纳置换完全服从于画面需要,以造型为基础,把自然的色彩加以修饰、变化和转移,带上画者的主观情感,以理想化的手法和浪漫的情调去自由运用线条色彩,使得飞天的装饰色彩更加丰富,而这种飞天色彩装饰淡化了真实性、逼真感,使得飞天赋予个性化的色彩,这一切都是基于装饰画面有机的统一体,从而达到完美的装饰效果。

概而言之,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运用达到了整体和谐的装饰性效果,使色彩语言尽情表现出和谐美,同时又有装饰性趣味。从魏晋至元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色彩的演变,也是飞天中国化、民族化、女性化、世俗化、歌舞化的历程,表现了空灵、欢乐的精神境界和雍容华贵的名族风格。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一)灵动美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代表着强烈的佛教宗教艺术,飞天形象更是对佛教发源地印度、中国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结合体,成为我国绘画艺术的重要艺术符号。飞天形象灵动潇洒,画面富有韵律。敦煌壁画是大型经变画,飞天则是表现在一幅幅佛陀传教画面及佛教“极乐世界”的场面之中。飞天位置多变,或在主要造像的上方,或在故事画主题人物的头上,或在门楣上,有或在窟顶中。随着位置的变化迁移,飞天的姿态动作也表现多样,从而展现出多姿态、多层次的艺术风格。而随着时间的变化,飞天的造型也在不断突破变化中,审美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飞天形象的美在于“飞动”,在极乐世界中自由的穿梭翱翔,所以飞天绘画中的灵动性和飞动感是飞天艺术的创作的关键。在飞天绘画中,其人物形体变化灵动丰富,利用人物肢体的翻转、扭动、四肢的摆动、服饰的舒展及背景中纹路的流动性,使得飞天想象飞翔于天际,体现出一种动感的流动美和韵律美。突破了画面的限制,人物自由飞翔之感跃然与壁画上,使得整个敦煌壁画富有生命。飞天的造型和姿态飘飘飞起,摆脱重力束缚,或横游太空,或扶摇而上,人物神态端庄,动作潇洒飘逸,体现出很强的灵动感。

(二)色彩美

一提到飞天人们便赞叹其造型、动态,想到那婀娜的身姿、清纯的面庞、飞扬的飘带,而忽略对壁画色彩本身的欣赏。色彩是一种造型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两大基本因素之一,色彩对敦煌壁画飞天起到一种“画龙点睛”作用。飞天是敦煌壁画中的色彩杰作,它以精美的色彩形式展现出我国传统色彩的高度表现力和感染力。敦煌壁画用色丰富,并采用对比、调和使壁画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飞天壁画中色彩的丰富性、“色调”的多样性和色彩效果的规律性使它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

飞天不同的色彩统一在一个大的色调之中,画面充满神秘感。敦煌壁画的神秘感是色彩造成的。敦煌壁画的颜料多采用矿物质颜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从西域运来的。现存的西夏时壁画都特蓝特绿,那是因为这些壁画绘画颜料有许多是蓝绿宝石研制的,所以他们可以历经千年不变色,且时间越久越鲜艳。飞天壁画用色大多以红、黄、蓝、白、黑、褐为主,飞天的头发有的用淡绿,有的用浅黄,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是用白色。飞天的皮肤用黑色、白色和黄色。天空则是浅黄、淡绿和淡红色的。试想拥有黑色身体、白色头发的飞天穿行于淡绿色或浅红色的天空中,黑色和白色的对比、红色的热情、绿色的点缀,浓情而不矫情,艳丽而不媚俗,飞天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美,而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飞天壁画随着时代迁移其飞天形象也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色彩应用及风格特色都表现不一。在早期北魏时期时,飞天壁画在着色上突出了其粗狂而雄健的风格,用笔朴实古出拙,飞天画面的立体感强烈。在色彩的选择上,主要则是以青、白、褐、绿等为主,代表了北魏时期的绘画风格。随着时代更迭,到了隋代,飞天的画面线条更加的灵活流畅,在人物造型表现上也更加逼真,色彩对比趋向于柔和的风格,更加注重飞天面部的渲染。同时这一时期飞天画面的背景变化多样,不再拘泥于只做红底的飞天,出现了白底背景,逐渐接近于现在中国画无底色的绘画风格。再到唐代,佛教艺术得到推广发扬,绘画艺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飞天的色彩对比更富有层次性和节奏性,色彩格外的丰富多样,也采用了更加鲜艳的色彩来渲染飞天。宋代壁画在色彩方面多用灰暗的大绿、赭石、茶黑显露出冷清的情调。元代壁画用色比较沉滞暗淡,很少用红色,并开始采用淡彩浓墨的湿壁画风格。

综上所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其形式上的和谐、色彩上的搭配、构图上的圆满和布局上的巧妙,使不同艺术类型彼此融合,并相互补充,在整体效果上形成了一种气象万千、形式完美的和谐场景。飞天的形象达到了信仰与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1]贾应生. 敦煌哲学建设的学派意义[J]. 甘肃社会科学,2017,(04):17-22.

[2]沈袁达. 敦煌飞天艺术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探索[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6,23(03):123-126.

[3]石庭明,陈胄. 浅谈敦煌飞天壁画的艺术特征[J]. 艺术教育,2016,(01):55.

[4]张天一. 敦煌飞天造型艺术赏析[J]. 丝绸,2013,50(06):56-60+66.

[5]张鹏. 神游的飞天——敦煌飞天的“飞动美感”研究[J]. 齐鲁艺苑,2012,(06):65-70.

[6]闫嘉哲. 试析敦煌飞天的美学意蕴及其在现代艺术创意中的新生命[J]. 发展,2012,(05):108-109.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术进行升华,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更加的赏心悦目。通过敦煌莫高窟中多姿多彩的壁画艺术中看到形形色色不同肢体动作的各类飞天壁画,使人叹为观止。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家用曲折蜿蜒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美丽、舒展、飘逸、灵动的飞天形象,配合丰富的色彩和超高

浅析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的价值

《浅析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的价值》 摘要: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佛教一大旅游的艺术圣地,飞天形象是敦煌莫高窟一道绝美的景致,在敦煌莫高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几乎它里面的每个洞穴都有飞天壁画,人们不由被轻衣飞舞,体态俏丽的飞神所吸引,驻足欣赏它的美。敦煌飞天,又是中西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从十六朝就已经开始,有着渊源的历史。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凭着浪漫主义色彩和神秘的佛教文化,独特美学意蕴和艺术美感,让无数中外友人所神往。 关键词:飞天艺术文化背景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欣赏价值保护与传承 On the value of Flying Art 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Synopsis: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is one of the most sacred places in the tourism of Chinese Buddhism. The flying image is a beautiful view of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which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Mogao Grottoes of Dunhuang. Almost every cave inside it has a flying mural, people can not be seen by the light clothing, the body of the beautiful fly attracted, stop to appreciate its beauty. Flying in Dunhuang, but also from the birt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rom the sixteen dynasties has begun to have a history of orig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flying with the romantic color and mysterious Buddhist culture, unique aesthetic implication and artistic beauty, so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friends fascinated. Key words:flying art ,cultural background,historical value,aesthetic value,appreciation value,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敦煌壁画》欣赏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2334695.html, 《敦煌壁画》欣赏策略研究 作者:高卫燕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09期 近年来,“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教育界频频出现。我国21世纪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被定义为:“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漸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认为,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关键在于如何回归学生,进而推动教学行为的变革。现结合《敦煌壁画》教学,对这一课堂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略作以下探究。 自主先学,了解画面构图形式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问题设计为起点,在课前提供课堂协作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本课学习所要达成的目标,而且也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是自己的事的心理感受,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在执教《敦煌壁画》一课中,笔者分别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敦煌壁画的类别及构图》《飞天的线条和色彩》等协作单,让学生通过观赏视频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通过比较鉴赏《九色鹿本生故事》《右肋降生》《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反弹琵琶舞乐图》等壁画作品了解画面描述内容以及特有的构图形式;通过对《北魏飞天》《西夏武士(局部)》《明代人物(局部)》作品描摹,掌握敦煌壁画不同的线描形式及其线条特征。真正落实分阶段达成教学目标,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使学习变得高效。 以境促学,感受莫高窟历史 美术教学是一种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发展过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伊始,恰如其分的场景设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敦煌壁画的热情。 “敦煌莫高窟”这个名字对每个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到敦煌亲身体验者的则寥寥无几。笔者通过场景设置,以激起学生对艺术家们为什么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前赴后继地研究莫高窟产生探究的兴趣。提问不仅是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检测,更是为了深入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发展作铺垫。 此外,笔者在课前制作有关敦煌历史的微视频,精心整合的文稿、生动直观的图像、极富有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三者有机结合,努力以图设境,以境促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微视频由三个部分组成。

敦煌壁画小型张赏析

敦煌壁画小型张赏析 一个主题,用八套邮票三枚小型张来表达,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用这样隆重的架势张扬一种艺术与宗教,大概只有敦煌壁画才配得上。在全世界范围内,她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中国人,你能不多看她几眼吗?——纯道题记 敦煌壁画指地处甘肃省敦煌县三危山和鸣沙山莫高窟中的壁画。莫高窟开窟造像始于公元4世纪(366年)。这里是古代中西交通、丝绸贸易的必经要冲。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迅速繁荣发展,这里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几个时期的精心营造,成了佛像雕刻、壁画艺术的荟萃之地。由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产生的年代,正好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盛传的时代,壁画集中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生活内容。其壁画主题几乎全与佛教有关,但这些宗教艺术却能将宗教意境与人们的现实思想感情紧密结合起来,其天堂、宗教人物、经变故事都是有血肉的活的生命艺术。 中国人民邮政于1952年7月1日发行《伟大的祖国(第一组)敦煌壁画》(特3)邮票一套4枚,由上海人民印刷厂无背胶印刷,孙传哲设计、孔绍惠雕刻。这套邮票图案采用“留主舍副”的构图方法,舍弃了原壁画中复杂的背景,使人物主图显得更加突出;画面采用中国传统的白描勾线法进行绘制,既简洁清淡,又严谨细腻,具有一种拙朴有味的艺术效果;每枚邮票图案的右端边框上,相应地装饰着各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花纹,富有古色古香的民族艺术风格。 《狩猎·魏》。图案选用第285 窟中西魏大统年间的一幅窟顶作品,画面描绘了猎人在山涧捕射野牛的情景。画面巧妙地捕捉住了飞箭立即出弦的刹那间精彩场面,表现了狩猎过程中紧张而动人的情景,刻画了勇敢而富有力量的猎人形象。 《供养人·隋》。选用第296 窟中北周的一幅作品,生活气息很浓,表现手法细腻、逼真。所谓供养人就是出钱修洞窟的施主,作者极其巧妙地利用了画笔轻重徐疾的变化,把供养人的性格、年龄及其身份都细致、生动地刻画出来。 《飞天·唐》。选用第320 窟中盛唐的一幅说法图壁画,画面描绘了飞天神人凌空飞舞、自由翱翔的情景。两个姿态优美的飞天,腾空起舞,扬手散花,轻盈灵动,优美悦目,创造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

《敦煌壁画》邮票系列欣赏

《敦煌壁画》邮票系列欣赏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有一片树叶形的绿洲,那里座落着历史悠久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敦煌莫高窟同泰山、长城、故宫、秦陵兵马俑等,一起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作为宗教艺术来说,佛像画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唐代达到最盛,武则天时代已超过千窟。从秦开始每朝代都有新洞窟开凿,一直延续到元代。如今,在砾岩峭壁上,大小洞龛仍密如繁星,有洞穴七千余处,492窟。莫高窟是中国石窟中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窟区全长达1600米,藏有文书五万多件。有前秦、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辽、西夏、元代等十个朝代的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245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假如把窟内所有壁画连接起来,可组成一条长达25公里的巨大画廊,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敦煌莫高窟的第一位开拓者是乐樽和尚。为了在粗糙的岩壁上作画,历代

的艺术大师们先在洞壁的四周及顶部抹上草泥,…白垩打底,再绘制壁画。壁画画好后,再配以彩塑。窟内最大的壁画高四十余米,宽三十余米,最小的高不盈尺。敦煌壁画所表现的大都是佛教内容,如经变、本生、佛传、供养人及因缘故事。在内容丰富的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佛像、神怪、动物、山水画、建筑画以及装饰图案等,它成为佛教艺术最为灿烂的宝库。在历时长久的画卷上,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从效仿西域式样到逐渐汉化,从颜面体态到服饰装束,都又复归汉民族的鲜明特色。它不仅展示了十个朝代壁画艺术发展的脉胳,而且蕴含着历史、风情、民俗、神话、山川、建筑等十分丰富的形象资料。 为了广泛宣传介绍敦煌壁画这一民族艺术瑰宝,建国初期的50年代,就曾发行过“特3”和“特6”两套邮票,共8个画面。但真正作为系统发行工程,还是从1987年开始,至1996年8月15日整整历时10年。邮电部按照历史年代的时间顺序,从敦煌壁画的精品中,又发行了27个画面,这套敦煌壁画第6组邮票即取材于自唐代以后的5个朝代约4个半世纪的壁画精品。虽然尚有许许多多的杰作无法展示,但是敦煌壁画核心部分的风采毕竟是得到了再现。 第一组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

浅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浅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内容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敦煌飞天在各个朝代飞天的艺术特征,并分析各个时期形成特点的原因。 关键词:敦煌飞天乾闼婆紧那罗壁画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古代为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随着岁月流逝,敦煌成了许多重要历史遗迹与文物的承载体。莫高窟位于敦煌城的东南,为佛教的中心圣地,洞窟南北通连,上下重叠,层层如蜂房,与西千佛洞、安西东万佛峡,合称敦煌石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佛教艺术宝库。洞窟始建于公元366年,经历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不停的营建,反映了一千年间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各种活动与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佛教美学思想与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交融、传承、演变。至今为止,莫高窟保存洞窟735个,其中包括45000平方米壁画和两千多身彩塑。每个洞窟,都有着独特的时代艺术特色,牵涉到宗教、历史、科技、艺术等多方面学科的知识。其中,飞天作品亦居全国之冠,仅莫高窟的492个洞窟,就有270多个窟绘有飞天。 一、关于“飞天”的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开展了敦煌石窟分类研究,目的是为了把石窟艺术所反映的敦煌文化全面地公诸世人,以促进敦煌学的深入发展。在初步拟定的22个专题中,“敦煌飞天”入列专题研究之一①,这也推动了敦煌飞天研究的发展,迄今为止有关此方面的论著的出版、发表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再加上敦煌学发展己有近百年历史,出版物研究成果丰富,也为敦煌飞天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敦煌飞天》②中常书鸿、李承仙的文章《敦煌飞天》是研究敦煌飞天较早的作品,把飞天定义为印度佛教众神之一键达婆,说出了飞天的狭义概念,此文章还简要概括了敦煌飞天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之后,国内学者纷纷针对飞天这一形象展开了研究,内容涉及飞天艺术形象、飞天艺术审美、飞天艺术研究等方面。段文杰在《飞天—乾阔婆与紧那罗—再谈敦煌飞天》③,一文,对各个时期飞天的特点做了概况。《中国飞天艺术》④一书,从飞天艺术溯源谈起,还包括飞天艺术形象、飞天艺术审美、飞天艺术研究等内容,全书文字 ①段文杰:《开发敦煌石窟文化的丰富宝藏》,《敦煌研究》,1990.1。 ②中国旅游出版社著:《敦煌飞天》,中国旅游出版社,1980。 ③段文杰:《飞天—乾阔婆与紧那罗—再谈敦煌飞天》,《敦煌研究》,1987.1 。 ④郑汝中、台建群著:《中国飞天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

敦煌壁画欣赏

敦煌壁画欣赏 敦煌艺术灿烂辉煌,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敦煌壁画艺术蕴含着“崇高与优雅、对称与和谐、阴柔与阳刚、悲壮与英勇、庄严与浪漫”的显著美学风格。 一崇高与优雅 在敦煌艺术中,最能体现优雅美学风格的是伎乐飞天、反弹琵琶、菩萨。如果说“伎乐飞天”汲取了多元文化特点而成为华夏艺术的乐舞精神在敦煌的典型体现,那么“反弹琵琶”乐舞形象在敦煌石窟中的出现则提供了遥相呼应的艺术美神,她们共处一窟,传达出天上人间的整体共鸣,从而表现了“天籁”与“人籁”的互通效应。在“反弹琵琶”因其优雅动人的音乐舞蹈艺术所唤起的视觉美感外,还与画面的主体——人体美紧密相关。如果说,“伎乐飞天”是糅女性身体的阴柔之美与男性躯体的阳刚之气合二为一的话,那么,到了中唐则以“反弹琵琶”的舞姿集中表现了女性之美的艳影:如果说“伎乐飞天”因带有西域的野性之美而保留有几躯裸体飞天而露出了赤足和丰乳肥臀,从而张扬出一股清新野逸之风的话,那么,中唐时期塑造出来的大量优美人体则是人类理性之美的集中表达。总之,有性而无性的发展演变无疑本真的传达出对生命的礼赞,从天上到人间的转移则是人性贯通佛性的依据。 二对称与和谐 对称的特征在敦煌壁画中处处都有所体现。首先从洞窟整体布局来看,敦煌壁画确实严格遵循了对称法则。一般说来,主要是以洞窟西壁为中心,南、北两壁相

向的壁画之面积、位置等呈对称均衡状。 对称能产生整齐、稳定的形式美,但严格的对称也容易造成呆板,敦煌壁画中巧妙运用于对称中求不对称的艺术手法,在敦煌壁画中,大凡出现对称特征的地方,几乎都同时存在一种竭力追求不对称的情况,这就使石窟的每幅画充分满足了人们既希望在心理上建立秩序的终点,给心理一种归属感,但又希望不单调,有变化的心理需求。因此,敦煌壁画中大量运用对称含不对称的艺术手法,使宗教画变得更具有艺术魅力和吸引力。 和谐,是中华审美文化之魂的经典表现,亦是中国艺术美学的典型特征,敦煌艺术作为融多门艺术类型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最为直观的美学理念即追求一种“多样统一”的和谐美。 敦煌壁画艺术以其形式上的和谐、色彩上的搭配、音韵感的调动、构图上的圆满和布局上的巧构等,使不同艺术类型彼此融合,并相互补充,在整体效果上形成了一种气象万千、形式完美的和谐场景,信仰与审美、理想与现实在此达到了审美的统一。最终,它为中华艺术和人类文化建立了和谐美的典范。 三阳刚与阴柔 敦煌乐舞文化也体现出阴柔与阳刚的美学风格,其既有中原风格的温婉妩媚(东),又有西域龟兹乐舞的万种风情(西),更兼西凉乐舞的婀娜多姿(本地),三者在相互借鉴的条件下共同创造出敦煌舞蹈的刚柔相济、形神兼备的舞蹈风格。同时早期造窟历史的美学特点总体上也以“阴阳相济”为特征,既体现了北凉、北魏的浑朴与厚重,又凸显出西魏、北周的秀逸与圆融;既达到了贯通中西的思想内容,又突

幼儿园大班艺术欣赏《敦煌飞天》

大班艺术欣赏《敦煌飞天》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敦煌壁画的由来,懂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2、欣赏飞天的软盈、飘逸的身姿,迎风飘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所呈现出的动感美。 3、尝试用肢体表现出飞天的柔美姿势。 活动准备: 影片《飞天》,音乐,以及若干飘带。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影片,导入主题 1.这是哪里?(从06:37开始播放) 2.教师小结:这个地方叫敦煌,是我国甘肃省的一个地方。 3.沙漠里有一座古时候的宫殿,里面非常的黑,我们一起点着火把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01:05) 二、重点欣赏一幅飞天图 1.刚才我们从宫殿的墙壁上看见了什么?(有图案)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是壁画,是一千多年前古时候人们雕刻在石壁上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宝藏。 2.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幅。(打开大图05:20) 3.她在干什么?(飞)从哪里看出来她在飞?(引导幼儿观

察衣裙和彩带所呈现出的动感美)她飞的姿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幼儿感知飞天肢体的柔美)。 4.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她飞的姿势。 5.她身上穿的衣服是用什么料子做的?从哪里看出来?(引 导幼儿感知古人的高超技艺) 6.教师小结:这幅画的的名字叫“飞天”,是在敦煌壁画中的 一种,所以也叫做敦煌飞天。 7.你觉的她在想什么?为什么要飞起来? 8.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飞? 三、欣赏敦煌壁画的影片 1.让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宫殿里其他的飞天图。 2.看了那么多的飞天图,发现都用了哪些颜色?(什么颜色 都有) 3.那这么多的颜色放在一起给我们什么感觉? 4.你在影片中还看见了什么?(很多人在唱歌跳舞) 5.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唱歌跳舞呢? 6.教师小结 古时候人们的生活不好,于是他们希望有一个神仙,他整天唱歌跳舞,十分快乐,也会把这种快乐带给人们。人们很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实现,于是把这种画刻在石壁上,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这些神仙在佛教里就叫飞天,飞天的意思就是神仙在天上歌舞。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

Yi Shu Ping Jian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 陈韵旭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摘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敦煌飞天形象是具有丰富的中华艺术文化的。飞天形象融合了历史与民族,独具魅力,值得我们去继续研究。本文分析了敦煌舞蹈中的飞天形象的基本内容,展示了飞天形象形成的多方面因素以及飞天舞蹈形象的审美价值,给广大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关于飞天形象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并且把它和商业社会进行结合,既而让它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其生命力更加的强大。 关键词:敦煌舞影响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7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054-02 古典舞在现代社会有了创新性的发展。飞天这个艺术形象出现在敦煌壁画中,随着历史的发展,飞天形象融入到了现代艺术之中,成为了艺术表达的一个特殊形象。从目前来看,敦煌舞的飞天形象具有较好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内容 古典舞蹈的敦煌形象和创意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形象,那就是“飞天”。这一形象来自敦煌的壁画,而且与中国历史上的其它古典舞之间有较大的差异。飞天形象经常是以轻快而优美的动态,飘逸的舞姿来传达一种理念。在日本就有学者提出了关于飞天这一形象,在1949年,他从佛经角度去阐述了“飞天”这类形象,在整个描述中,它强调了飞天艺术与歌舞、音乐等方面的关系,借助佛学的特殊性来介绍了飞天艺术。从壁画中我们看到的飞天形象基本上是在穹顶或者壁画中,一个单位内成组的或者担任的欢乐腾飞的姿态。在舞蹈中,飞天的形象一般是通过飘逸的丝带、绵软的身姿、灵动的动作来表现的。这些动作和一般的舞蹈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人们只要看到了就能够区分出来。 二、敦煌舞飞天形象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敦煌壁画 在敦煌石头窟中,壁画中的飞天形象都非常的婀娜,画中人舞衣带飘飘,其中还持有乐器、花卉,整个画面看起来优美且精致。在不同的时期,壁画的飞天形象出现了不同的表达,但是整体上仍能看出一种祥和而安宁的意境。敦煌壁画中的形象比较特殊,色彩大胆,线条粗犷,带着一种人类蒙昧时期的气息。飞天形象中不管是简单的线条,还是后期灵动而完整的形象,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飘逸和优美。飞天形象的衣饰突出,在飞舞过程中出现了衣带当风的美妙感受。而且在飞舞的过程中伴随着流云和花朵,能够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意境。整个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可以说是既严肃又活泼,动静结合。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逐步的融入到舞蹈之中,进而成为一项比较突出的表演艺术。 (二)传统舞蹈 总的来说,飞天形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本身受到了传统舞蹈的影响,虽说飞天形象跨越的时间比较长,但它的形象却保存得很完整。目前我们可见的飞天形象数量最多,而且风格最为典型,其中研究价值也非常高。在飞天舞蹈中传承了夸张和理想化的内容,展示出美学中的飘逸、洒脱与和谐的美。而且其中还含有传统舞蹈的重要元素。比如飞天形象飞天的过程不是像西方的翅膀,而是借助云彩和衣裙来产生一种凌空翱翔的姿态。这与中国传统的水袖舞、宗教舞蹈和宫廷舞蹈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值得一提的是飞天形象中还包含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比如敦厚、自然等特点。 (三)民族融合 舞蹈艺术中的飞天形象不仅是特殊的艺术形象,而且还承载了多种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就包括了民族内容。在古老的印度,飞天形象就存在了,在漫长的发展中,飞天形象也把中原和印度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在不同的文化碰撞下,让敦煌的壁画更具有特色。 54

敦煌壁画之飞天

内容摘要: 敦煌艺术浩瀚无边,光辉灿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敦煌飞天。对于敦煌飞天的美感研究是了解敦煌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具体的装饰美和线条美的研究,体会敦煌飞天是以歌舞伎为蓝本,大胆吸收外来艺术营养,以促进传统艺术的改变,创造出表达中国思想意识、风土人情和审美特征的吉祥美好的化身。 关键词:敦煌飞天壁画 正文: 敦煌壁画之——飞天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敦煌壁画中的典型艺术形象是飞天。飞天又名乾闼婆、紧那罗,是佛教天国中的香神和音神,即专施香花和音乐的佛教专职神灵。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都围绕在说法图、经变画、故事画、以及窟顶藻井、四壁边缘、龛内彩塑周围。众所周知,飞天的艺术形象在敦煌壁画题材中,是一朵奇葩。 她的渊源来自遥远的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乾闼婆与紧那罗,其翱翔天际的形式又与西方的天使不谋而合,最终在中国将乾闼婆与紧那罗特有的“能作歌舞”的功能,与西方天使超乎自然的灵性相结合,以中国古代神话羽人的理想境界为追求,“满壁风动、气韵生动”的展示其绝妙的艺术特质,具有独特的美感。一敦煌飞天的装饰美飞天的艺术形象受到各个时期人们的喜爱。究其原因,这和飞天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民间性,以及富有升腾、开朗、乐观的情趣分不开。浪漫主义风格与民族形象、民间传统巧妙结合,使得中国飞天独具装饰韵味,不仅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也体现了中国画的装饰感和程式性。 一、飞天“飞动美感”的视觉形式特点 1.1、圆 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圆”——圆满、圆润。从飞天自身的形体上来看,饱满的额头、圆润的脸颊、修长浑圆的身躯和四肢,都能体现出飞天作为佛教形象的精神面貌。此外,飞天飞动时飘逸绵长的丝带,也大多呈现出“圆”的态势,流畅圆润的毛

敦煌壁画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赏析 ——敦煌壁画浅析研究报告 摘要:敦煌艺术灿烂辉煌,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敦煌壁画艺术蕴含“崇高与优雅、对称与和谐、阴柔与阳刚、悲壮与英勇、庄严与浪漫”的显著美学风格。这些陈果都与敦煌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有着莫大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赏析;敦煌壁画;佛教历史;建筑学 一、敦煌壁画艺术源流 这是个民族的遗产,多少实际留下来的积淀,社会逐渐蒸发的结果所形成的结晶。总之,这是一种特有的结构。 ——雨果 敦煌,古称三危,地处河西走廊的西北端,南有祁连山,北部有北塞山,往西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加上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的边缘地带,是个地处高山和沙漠、戈壁环绕的小绿洲,以戈壁、沙漠和山地为主。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处。自汉代以来,敦煌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西域,以后便在附近设立了汗河西四郡之一的瓜州。随着河西走廊的逐渐稳定,敦煌成为了沟通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之一,史书称敦煌“华戎所交,一大都会”。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这里交易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北方的驼、马与当地的粮食,包括中国、印度、波斯及阿拉伯在内的亚洲文明,与来自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在这里汇聚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域文化。与此同时,自汉代中西交通畅通以来,中原文化不断传递到敦煌,在这里深深扎了根,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 敦煌之所以形成以壁画为主的艺术圣地,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敦煌是一片富庶的绿洲,历史上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连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崎岖的北塞山,东靠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历史上的敦煌,有较大的绿洲,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肥沃、草木茂盛,是理想的农牧业区。汉唐两代,敦煌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武帝多次从内地移民到此,汉族逐步超过原来的少数民族,成为主体民族。他们屯田、兴修水利工程,把敦煌的社会生活从以游牧为主转变成为以农耕为主,使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第二,敦煌偏安的历史,使其拥有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在敦煌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敦煌的发展并不完全与中央王朝的盛衰治乱同步,有很多偏安发展的经历。东汉建立以后,经过200多年的经营,从中原迁来的大族在敦煌逐渐站稳了脚跟;同时,中原文化也在这个地区扎下了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许多汉文典籍开始在这里传播。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混战,敦煌有近20年没有

莫高窟壁画赏析

莫高窟壁画赏析 关键词:简介,历史与现状,艺术特点,价值 一.简介: 二.历史与现状: 莫高窟的开凿得缘于一位法名乐尊的和尚。据说,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形象。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10个朝代。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一)北朝: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200多个。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二)隋唐: 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如中唐时期制作的第79窟胁侍菩萨像中的样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头上合拢的两片螺圆发髻,是唐代平民的发式。脸庞、肢体的肌肉圆润,施以粉彩,肤

敦煌壁画赏析精美绝伦

敦煌壁画赏析(精美绝伦)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 一、佛像画。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 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 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 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二、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四、供养人画像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六、故事画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 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一般画“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场面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传故事作横卷式六条并列,用顺序式结构绘制,共87个画面,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之间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 2.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虽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着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本色。

敦煌艺术

敦煌的艺术宝藏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2017300340034 章心怡 “蝉翼妆披妖隐露,琵琶舞韵抢风头”,这是诗中对反弹琵琶飞天舞的描写。说到敦煌壁画,于我而言,第一个映入脑海的就是飘逸柔软、绰约多姿的飞天造型。然而,在学习了本学期林丰老师的“视觉艺术与设计”课程上的相关知识,并阅读相关书籍后,我才更加深入地了解,原来敦煌的艺术是如此内容丰富、规模巨大,并且别出心裁、宏伟壮丽。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繁茂的商贸活动也在这里促成了多种风格的文化的交融。佛教历史悠长的敦煌,近一千年不断修筑的石窟与壁画,在干燥和阴暗的沙漠中得以保存。 敦煌壁画主要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来寄托一种宗教之思,安抚人心。在描绘神的形象时,所用的想象与夸张的成分大,较多浪漫主义成分,形象特点鲜明,变形程度较大。犹记得一幅西魏时期的菩萨像,姿态曼长婀娜,大大增加了手指、颈项的比例,胯骨前凸,头颈微垂,衣襟飘扬,尽显人像的窈窕之美。其上有一露足的飞天形象,极具动态,解剖合理,手脚纤巧,真实地体现了人体美,也是佛教元素在敦煌壁画艺术中的展现。 不仅是在形象与姿态上吸引观者,敦煌壁画的色彩也美轮美奂。我很喜欢色彩鲜明的艺术作品,特别是敦煌壁画中,大量用到橙色与

蓝色、金黄与蓝紫这样的对比色,充满异域风采。北魏时期的《山林猎兽图》色彩明晰跳跃,底色大致为赭石色,主要的人、兽形象为朱红,底部为蓝色,上方为石青色,冷暖色调的鲜明对比,使画面层次十分丰富。虽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褪色,依然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深觉色彩的魅力。 不仅绘画,敦煌的彩塑同样引人入胜。北魏时期的交脚弥勒菩萨塑像在细节处颇显色彩处理的功力。菩萨的背光以青色和红色为主,配有黑色勾勒的祥云,色彩交替,又与身上的服饰相呼应。更精致的是佛龛内的壁画也设计精细,也以同样的青、红、黑色调为主,内外协调一致、主次协调一致,和谐统一,极具整体的观赏价值。 说到敦煌,又说到色彩,不能不提到张大千。作为著名的画家,他深入西陲,在敦煌临摹壁画,为莫高窟编号,在一定程度上为保护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临摹壁画、学习技法的基础之上,将自己擅长的重彩、水墨融为一体,保持中国画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半抽象的、墨彩交辉的意境,所以也被称作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性突围”。通过欣赏张大千《飞天像》《水月观音》等作品,我感觉其在皴法与设色的方法上丰富多彩,用笔圆润、简洁,设色明快、清丽,整幅画作灵动舒朗。现代绘画技法与古代绘画内容交织、碰撞,迸发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火花。 通过这学期“视觉艺术与设计”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些专业的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兴趣。敦煌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 敦煌壁画建于十六国晚期的北凉到蒙元时代,其敦煌石窟现存五万平方米壁画,是寺院壁画同类题材保存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敦煌壁画美术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敦煌壁画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2、欣赏图片 (1)中国画《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 (3)羽人藻井 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

关于敦煌飞天造型艺术的研究

Vol.41/No.04/Westleather -121- 关于敦煌飞天造型艺术的研究 程玥 作者简介:程玥(1990-),男,汉族,江西鄱阳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方向:陶瓷装饰。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现代人随着经济生活的提升,在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美好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如近年来,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的传统的绘画艺术即敦煌飞天造型艺术。通过刻画惟妙惟肖的形象,让大家在欣赏刻画的人物的同时,还能将唐代被帛艺术形式完美的描绘出来。另外一点,在展示我国精妙绝伦的传统艺术时,也最大化的彰显出了我国飞天造型艺术的文化底蕴。本文就敦煌飞天造型艺术进行探讨和研究,分析敦煌飞天造型的艺术造型风格特点,结合造型手法和审美特点进行深入了解,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敦煌画中飞天造型的艺术影响力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敦煌飞天造型;艺术研究;艺术影响力中图分类号:K879.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4-0121-011敦煌飞天艺术的美学思想 首先,对人文思想的影响。现存的敦煌飞天艺术造型是凝聚和总结了我国古代艺术历史文化发展的成果。其敦煌飞天艺术融合了多国的艺术精髓,如西域、印度等。创作理念其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憧憬,而飞天造型中就能够细节刻画出敦煌飞天艺术独特的神话特色表现形式,不仅仅是表面的对于女性外部形态的追求,深入探究还能了解敦煌飞天造型中承载着多种奇异幻想,即由虚无缥缈的奇特世界的追求,呈现出对美好愿望和理想的无限追求。通过壁画的形式展示出尊崇佛教的美好景愿,以及将我国的绘画艺术浓墨重彩的描绘出来,深刻的影响和发展了我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其次,对道教玄学的影响。佛教的深远发展其功臣之一就是引入了道教玄学。在当时,某些佛教高僧在佛教讲义中融入道教玄学,大家在深入佛教的同时也加深了道教玄学的理念和影响。古代人们的神仙思想已经在脑海中固定存在,人们坚信去世后可以成为神仙,能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因此,飞天造型就很好将神仙形态完美的表现出来,这是一种融合艺术家对于神仙形象的理解,对飞天造型的创新诠释,并结合到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将神仙景愿描绘刻画出来的成果。最后,对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理念新颖,有想法,绘画技巧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境界,不仅如此,书法和雕刻艺术还名扬海外。在这种形式下诞生了不少著名的绘画大师,新趋势下的鼎盛时期推动了敦煌飞天造型艺术快速发展。如顾恺之开创新艺术表 现形式的《论画》 ,在巩固了绘画艺术的要求的同时,还能有力的展现出画风传神和艺术气质对整体壁画的重要性。形象,有感染力的画面感是有效提升画作的审美意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2敦煌飞天艺术的造型与审美 “西域式飞天”即十六国是时期的女性飞天形象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最早期的敦煌飞天造型艺术。现存关于敦煌飞天艺术的资料中也显示了“西域式飞天”的整体飞天造型形象特点主要是淳朴、朴素风,这些在壁画中对女性人物身上都能展现出来。如女性的裙摆、脸上的妆容、更细节一点还能在她们微小的面部表情中刻画出来,这些都体现了西域创造风格。但是不能忽视的“西域式飞天”缺乏飘逸感和真实性。另一方面,色彩上呈现出来的西域风格也特别浓厚,其原因是色彩上主要有三个基础的画作基调刻画了大部分画作,即黑色、蓝色、白色。最早的造型洞窟有三个,而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就是第二百七十五洞窟。第二百七十五洞窟中的飞天主要呈现在上方,并位于壁画中刻画的主要人物空隙处。壁画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特点,上身大多裸露,下身穿着长裙,一条适度长的飘带绕着双肩并从双臂中垂直下落,头部特征大多是佩戴花曼冠或者有的直接梳起了圆鬓头。脸部大多呈现椭圆形,白色圆眼睛,白 色大直鼻子,红色大嘴唇,厚重大耳朵。用黑色勾勒晕染五官和身体的大致外轮廓。肢体动作也特别多,有的画像人物的手臂张开,而有的画像则是十指紧合,更有甚者是做出散花形式。而身体的动作则大部分呈现“V ”字形。彩带其在画作中象征的意义就是飞天,采用黑色勾画晕染这样重色的体系主要是为了更加明显的呈现出立体感,立体感是整个第二百七十五洞窟中表达的人物特征。而人物通过各种色彩的刻画,展现出虚无缥缈的世界里的神圣感,增加神仙造型特点,让人不由得置身于画作中畅想连连。融入了那么多新奇有想法的景愿,而在细节处理方面,第二百五十七洞窟敦煌画作中并没能完美的呈现出来。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绘画材料的稀缺和不完善,而飞天造型中的某些细节描写就只能草草的绘画,飞天凌空飞跃的飘逸感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敦煌飞天人物形象的原版就是佛教中无关紧要的两个清洁角色佛教护法。转变到敦煌艺术飞天的艺术人物刻画中,变成了善良、优雅、和平的艺术形象。这种质的转变,深刻的表现出了人们对于美的事物的无限追求和想象。因此,在敦煌飞天艺术人物刻画中将女性飞天形象生动并完美的呈现于画作中,这就让敦煌飞天造型艺术重新诠释着其独特并奇异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审美价值进一步的牵动着人们的精神追求。敦煌飞天艺术的表现手法就很明确的将女性的动态,立体、优美等特点一一的呈现出来。飞天造型中特有的动作无一不体现着舞蹈艺术的骨感和美感,展示出我国艺术的阴柔之美。而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和审美价值都能够在敦煌飞天造型中体现出来。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敦煌飞天造型艺术为美学眼界的开阔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不仅如此,我国敦煌飞天造型艺术的影响力度也正是借助了敦煌飞天造型的创造审美特点和绘画底蕴,飞天造型在形式和节奏中完美的传递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具有及其鲜明的东方之美,东方美感在飞天的线条、色彩、形态和动作中都能很好的刻画出来,完美女性化的飞天化身,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憧憬,让其敦煌飞天造型艺术在中外都享誉盛名。 结语 本文就敦煌飞天造型艺术的研究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敦煌飞天艺术的美学思想,如人文影响、道教玄学影响、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等,了解和深入敦煌飞天艺术的造型与审美特点,让传统的绘画艺术即敦煌飞天造型艺术,以刻画惟妙惟肖的形象展示出我国精妙绝伦的传统艺术,刻画出我国飞天造型艺术的文化底蕴。分析了解敦煌飞天造型艺术的造型手法和审美特点,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敦煌画中飞天造型的艺术影响力和审美价值。参考文献: [1]周博.敦煌飞天艺术中的服饰元素[J ].艺海,2017(11).[2]向世前.浅谈光影纸雕中敦煌飞天“飞升”形象的应用 [J ].中国包装,2017,37(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