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浅谈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作者:————————————————————————————————日期:

2

浅析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摘要:在艺术发展到"东西方会合"的大时代背景下,选择野兽派领袖马蒂斯为代表,以分析、对照具体作品为方法,从画面形式层面,具体从色彩方面剖析这位画家作品中所蕴含的具有东方意味的情趣,以展现东方意味在他画面中的具体运用或表现。

关键词:亨利·马蒂斯;平面性;东方艺术;色彩观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出生在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诺尔省),是法国野兽派的先驱,与立体主义的毕加索一起被视为20世纪法国画坛上的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1892年,马蒂斯报考巴黎美术学院,落第后被著名象征派画家莫罗看重,收入自己的画室。这位导师竭力鼓励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绘画。他教导学生,为抵制学院主义,不要单纯地满足于经常去博物馆,也要向街头或者到大自然中去作画。莫罗的"在艺术上,你的方法愈简单,你的感觉就愈明显"这句格言,对他启发最大。① 他从后印象派画家中得到启示,大胆发展塞尚的"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协体"这个思想,并从凡高那跳动的笔触中得到狂热表现的力量,也从高更东方色彩的运用中取得表现的方法,马蒂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美术界。在经过了几种风格的尝试之后,他于1905年前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画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粗犷有力,画面线条狂野,富有装饰趣味,成为有影响的现代派画家。他的油画、壁画、雕塑、素描、版画、剪纸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马蒂斯继往开来,但那看似极其概括简单却又神秘的色彩,精致、提炼,究竟有何深度呢?

一、马蒂斯绘画产生的时代背景

1、时代背景。19世纪末,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这种工业革命的变革,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给人们的观察和思维方法带来了变化。20世纪初,以反叛传统为特点的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出现,但从艺术本身来看,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西方传统的写实艺术已经多次复兴,整个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几乎无人能有新的建树。事物的极度发展往往会导致衰退或者变异,西方现代艺术走向了相反的道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实走向写意。于是改变了对自然物象的摹仿与再现,开始注重主观情感的表现。科学的发展也使得追求客观物象视觉真实效果的西方传统绘画受到了危机;照相机的发明可以把客观景物十分快捷并且真实无遗地重现出来,以客观再现为主要目的的西方传统绘画,无法与照相机抗争,而到主观色彩更加强烈的领域寻找出路,因而笔触、线条、色彩、光等,都成为画家一直用来表达情感和情趣的手段。

2、东方艺术的影响。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从工艺美术之国--日本选择工艺性重于绘画性,装饰性重于写实性的浮世绘等艺术。这种选择也导致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最重大的文化革命--现代主义扬弃写实主义传统。所以早在1891年,法国批评家在谈到日本主义的时候就指出:"试图无视这个影响者,看不清现代艺术革命的起源,注定会犯这种过失,忽略形成今天样式的本质要素。同时,在艺术历史中,也注定会对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的实例视而不见。"事实上,这种影响,与古希腊,罗马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具有同样的意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大量的东方艺术品、非洲艺术、中世纪艺术涌入欧洲,给欧洲艺术家以许多启发,审美价值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绘画不

做自然奴仆"、"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已召示着现代主义的到来。

二、马蒂斯东方艺术的发展过程

马蒂斯一生大部分是在巴黎和尼斯度过的,期间多次到过很多地方作画,如1906年到阿尔及利亚、1907年到1925年时曾经游历意大利,1906年涉足慕尼黑,1911年访问莫斯科,1911年到1913年冬到摩洛哥,1930年和1931年经过美洲到达塔希提岛。这些旅游的经历不断地开拓着他的思想和视野,成为他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和个性化的源泉,产生了他一生中最美和最富异国情调的大批风景画。尤其是当他广泛地吸收了非洲艺术、阿拉伯装饰图案和日本的版画等东方艺术的表现风格后,他个人绘画历程中"新艺术"风格逐渐形成了。特别是在慕尼黑的东方艺术展览会上,马蒂斯对东方艺术那种形象简化,画面的和谐,富有表现力的线条特别感兴趣。他曾说:"我从这次展览会上得到了新的确证。举例说吧,波斯的细密画向我展开了我的感受的全部可能性。我再一次可以在自然中发现他们应该是怎么样的。这种美术以它的性质暗示出了一种更巨大更真实的造型空间,这有助我摆脱熟悉的绘画。" 走访意大利回来后,他那著名的《画家笔记》开始被一位他的崇拜者记入并保存下来,其中多次谈到了东方艺术对他创作的影响。尤其是他对中国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的兴趣,他给安德列·鲁维尔的信中回忆说:"中国老师常常对他们的学生说,当你画树的时候要从下往上画,要有一种随着它上升的感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到1954年他逝世期间,马蒂斯所画的毛笔画以浓郁的东方风格闻名于世。这种东方风格早在1900年,他一些出色的静物画中已经表露出来了。由此可见,马蒂斯绘画中的东方色彩已成为他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

三、马蒂斯和东方艺术

马蒂斯曾经说:"我的启示来自东方。" 的确,马蒂斯尤其是对非洲艺术、阿拉伯的装饰图案、日本的版画以及中国艺术对马蒂斯产生了特殊的灵感。

非洲大陆黑色人种创造了丰富无比灿烂的文化,其中由黑人祖先创造的美术形体--陶器、手工艺术品等具有重要价值。正是非洲艺术大开了马蒂斯的眼界,黑人雕刻冲击着他的艺术灵感。这种人类的原始本性,超脱尘世的任性欲念,与由现代科技促成的机械单调和暴露无遗的特性相违反的特性--神秘莫测、渺远虚幻但是却真实流露的感受正是西方现代艺术所追求的,也正是马蒂斯从非洲艺术中感悟到的。正如他在《画家笔记》中说的:"我们有可能到达一个更高的美的理想境界,看看埃及的一件雕像就足够了;对我们来说它看起来是坚硬的,然而,我们在它里面感觉到了充满运动的人体的形象,确实生动的。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世界几大文化体系中营养最丰富的体系群之一。它不仅从人种血脉中秉承了埃及、两河的内含文化以及波斯文化,还融汇吸取了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及中国唐宋文化的养料。因此,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既丰富全面、又独具特色。阿拉伯的陶瓷、壁挂、地毯等民间工艺多以图案为主要内容,花纹装饰华丽充实,线条纵横交错、曲直相间,将各式动物造型与抽象图案放到一起,给人以活泼轻盈又内秀稳重的双重美感。马蒂斯在中年时代的旅行生活对他的风格成熟起很大作用。自18世纪末,法国对于中近东的异国风情调很有兴趣。1818年,马蒂斯画了不少土耳其宫女,背景常常衬以斑斓杂陈的东方图案的墙纸或者地毯。"它(阿拉伯)是表现自我的所有方面的最为综合的方法。你会在某个洞穴绘画的轮廓中发现它,它是使这些绘画富于效果的感情动力。" 在马蒂斯的艺术中,色彩节奏的抽象化,图案纹样的装饰化已经

成为主要特色,而这些与对阿拉伯艺术营养的汲取密不可分的。

西方自从文艺复兴以来虽然流行过形形色色的异国风味,如阿拉伯趣味,印度趣味,东方趣味等,但日本主义产生以前,西方艺术只是再现异国样式而已。日本美术的发展基本上体现着中华文化主流的倾向,即与中国孔孟儒教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以及佛教文化的禁欲主义相一致的一条以意念为主流的正宗道路。但从美术的角度看,纯日本的审美情趣既不是西方的写实主义,也不是中国的意念主义,而是日本自己的装饰美。具体的讲,当时日本人对美术绘画中的三维空间、色彩调和、明暗虚实之美的西洋手法以及其效果并不是很感兴趣,对所谓以形写神、笔墨气韵等中国画的手法,也不完全服气和接受。公元17世纪江户时期,以俵屋宗搭为代表的画家们,在大和绘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与中西美术风格完全不同的纯日本情趣的装饰美的风格。后来,由早期直接画在纸卷以及障屏上,开始往木板刻制转移,而成为浮世绘版画。它除了绘形技法的创作过程外,在工艺过程上也在寻找有别于直接绘画的特殊性,并成为最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日本画种。在马蒂斯个人风格的探索中,日本浮世绘版画无疑给他很多灵感,尤其是装饰风格在其绘画中更是表现得淋漓精致。马蒂斯曾写道:"色彩因自身而存在,色彩具有它自身的美。我们花几个生丁在塞纳河畔的街头买来的日本木版画让我们了解了这一点。一旦日本木版画打开,清晰了我的眼睛,我就能够真正的全心倾注于色彩之中,因为他们具有表现情感的力量。" 我们可以从《舞蹈》(图1)画中看出,画面不仅用了三种色彩,即人体的砖红色,地面的深绿色和背景的深蓝色,在量感和分布上平衡,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浑然一体,这与浮世绘版画等手法有相似之处,这不能不说明其中的关

系。

(图1)

东方绘画中以中国绘画为代表,但从史料上来看,日本绘画对西方现代派的影响更直接,由于中国绘画是日本绘画的母体,因此中国绘画对西方是本质上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表现物象内在的"神"和"意",而非外在的"形",甚至"得意忘形"。要求在艺术形象上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就是精神的感受。中国艺术重传神,重情趣,单纯而简洁的形态观念,在"光"和"色"的理解上,从来都是重主观轻视客观,重表现轻视再现,而且对物象的色彩观念,偏重其固有色,忽略"光"以及物象的明暗层次和色彩的变化,强调色面的单纯性。受东方平面绘画形式影响的马蒂斯,通过其设计的色、线、面组织,表现出空间。他认为空间--空虚的空间,能有表现性。在马蒂斯的晚年,他在毛笔画中不借助明暗色调,而任线条在空中游刃自如,使黑白两色交相辉映。或浓或淡的线条以对比色的方式暗示出明确的体积,白色的极辉煌的效果使人惊叹不已。

四、马蒂斯绘画中的东方色彩

马蒂斯的绘画中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中,色彩是依附于形的,一般先用铅笔或者颜色打底稿勾线,然后再上色。正如中国画中从自然中写生的描述性色彩,古人们是多将画画在木板或墙壁上的,这种画风当然是相当僵硬机械的主题性很强,色彩只是工具而已,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更多地激情于笔墨趣味,色彩的使用更多地从主观出发,不重客观。而油画却大大提升了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力量和审美意义,既用色彩独立表现人类情感。马蒂斯主要通过吸收和创造有异于西方传统绘画的新的用色法,通过对色彩的自由而主观的运用来实现情感的表达和趣味的传达。这种自由而主观的新用色彩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平面的纯色和底色的运用。画面中出现平面的纯色,这对于追求体积感、空间感的西方传统绘画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反叛;平面的纯色对于逼真再现对象来说,也许一无是处,但是对于真切地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这方面所达到的真实,却发挥了很大的作

用,因为用一种色彩可以平刷一个面,而不像古典绘画要考虑色彩的微妙的变化,使得画面变得很拘束、看起来十分的累、一种情感得不到到自由释放而被自然牵着鼻子走的被动感。而平涂却能产生一种轻松爽快的感觉,非常符合现代人那种轻松自由解放的精神倾向,容易情趣的表达。马蒂斯的用色在不停止地寻找忠实摹写以外表现的可能性,他用纯粹性的色彩构造画面,这些用于摹写自然现象的色彩,也能完全离开这些现象,在自身具有力量表达出观者的情感,而马蒂斯觉得色彩越简单,对于感情的影响越能强有力的表现。《奢华2》(图2)他在平面中大胆使用纯色,讲究色块的配置,在平面的色彩构成中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快感,生成趣味。在画中,天空被概括成蓝色的平面色块,白色的云和站立的女人脚的白布,都被概括为平面的白色色块,在画面中遥相呼应,前后的山丘被相通的土红色块概括,湖面被一块翠绿色的平面色块所代替,本来处于前后不同空间的三个人物因为同一种偏黄色色块的概括,被统一到了同一平面中来。《奢华2》已经变成平面中的色块摆布而不再是对自然的描述和再现。不难看出马蒂斯对绘画平面性的有意识的追求来表达情

趣。

(图2)

2、具有装饰性的结构。西方传统绘画中,色彩为再现物象的"真实"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描述性的色彩。东方绘画色彩有很强的装饰性,其实就是用色的大胆、主观、随意和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现在色彩的概括、归纳和意象的特征,使得色彩在画面中形成秩序,造成装饰效果,生成一种趣味。色彩的装饰性运用规律中,色彩通常是经过归纳和概括整理而成的,同一色彩往往在画面中重复出现,在画面中形成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形成富有主体趣味性的秩序感的装饰性色彩结构。我国唐代《韩熙载夜宴图》一画中的设色就是工笔画色彩装饰性运用的典范,以其中第四段吹笛子的一组人物的色彩为例,演奏者的头发被归纳成黑色、皮肤与浅色服装被归纳成为白色,服装的红色与绿色(石青、石绿)形成对比,石

青、石绿的色相和明度十分接近,使得色彩既统一又丰富。无论是画面中的黑色、白色、红色和绿色都在画面中出现多次,但看其中任何一种色彩在画面中的局部,都形成了疏密有致的节奏和(图3)

韵律,在画面中形成了秩序感,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性和趣味性。

在马蒂斯的绘画中,我们也会发现这种富有秩序的装饰性色彩结构。在《花与舞蹈2》(图3)中,花架下方的三角形橙色,花朵的橙色、人物橙色的分布,都形成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花瓶的红色,花架腿的红色,左下脚椅子背和扶手的红色在画面中形成了一定的节奏,给画面造成了非常强的装饰性。画面中的绿色分布也是同样的,色彩在画面中形成了富有秩序感的装饰美。马蒂斯根植于"艺术是一种装饰"的绘

(图4)画理念,采用东方平面构图,以单纯的线条、明快的原色,构成装饰美,整个画面形成了装饰性的结构。马蒂斯的绘画的确是"平面中讲究色块的配置,以造成各种对比、协调和均衡的效果,在平面的色彩构成中给人以视觉上的快感" 《三姊妹》(图4)画面中人物的头发、眼珠、眉毛,神色椅梗,穿黑袜的腿以及背景的深色块都不是孤立的在描绘他们的真实性,而是把他们简约概括成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色块,并且着眼与大小色块之间形成的音乐感、节奏感,有节奏中形成了趣味。

3、马蒂斯摒弃了透视和明暗手段,以极具有东方色彩的强烈的平面化、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这些特点在他的代表作《红色的和谐》(图5)中突出表现。画中描绘的是一个室内的场景,他以一块高纯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整个房间内的空间。他把室内三度空间的物象,全都描绘在这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

把蓝色的纹样分布在桌布和墙面上,从而在这红色平面上清楚地将那水平的面和垂直面区分开来。他在形态的表现上采取了一种图形类比的方法,将整个画面物象都当成了装饰纹样来处理。在这红色的墙面和桌布上均匀地分布着藤蔓植物的花纹,这蓝色的花纹更加增强了红色块对于画面的依附。画中色彩的透视被取消了,桌面、墙壁、地面被同一未经调和的红色统一在一个色彩的平面,丝毫看不到因空间给色彩带来的不同。画面中遍布桌面与墙面的阿拉伯花纹也没有丝毫的近远大小的透视感。然而,此画也没有完全放弃透视,例如阿拉伯花纹围绕桌面的方式、椅子与桌面的关系,在画面左上角那幅画中的景物却似乎恢复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色彩仍然没有随景物远近而变化。所(图5)

以马蒂斯在经意与不经意间随性而自由地驾驭着透视的运用,传达那种宁静、安详的意

味。

五、结束语

虽然东西方艺术渊源与基础根本不同,但是绘画的本体艺术语言是有一定的联系的。马蒂斯的绘画有一种单纯和神秘的东方色彩,这是极易被我们所借鉴的。这种艺术试图以唯美的形式,给人以视觉的愉快感。健康明朗的基调渗透着浪漫的东方韵味的质朴的非洲艺术特征,推动了西方从写实主义向写意化方面的转化。这种艺术的单一明快性一改过去充满理性概念的凝重味,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当时人们对艺术清新亮丽直觉的愉悦感。马蒂斯说:"我们梦想的是一种平衡、纯洁、宁静、不含有使人不安或者令人沮丧的题材艺术,对于一切脑力工作者,无论是商人或作家,它好像一种抚慰,像一种镇定剂,或者像一把舒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 马蒂斯是要让观者通过视觉感受的愉悦而得到心灵的安宁。他要为那些难以摆脱生活烦恼的人们的精神得意解脱,暂时逃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而得到美的慰藉。通过在另一种文明里找到共同的精神,并且获得新的灵感的方式,从而来摆脱掉直接先驱们的控制来发展本民族的艺术总是得到成功。虽然刚开始总是被西方现代派有所否定,如马蒂斯从东方艺术中获得灵感,抽取东方绘画中与自己心灵相同的因素,使得自己的绘画与东方绘画在形式上也有着相同的趣味;在观念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的艺术具有时代特征。马蒂斯创造了"西中结合的成功经验",他吸取了东方艺术的意味,发展了西方的整个绘画历程,所以说马蒂斯追求的是一种不像传统西画,既包含着西方精神又包含着东方精神的调和的新绘画。不过,新的事物在一开始往往是受到批判的,所以马蒂斯被讽刺为"野兽"。但新事物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强大的生命力,而马蒂斯正是打破了东西方传统绘画的界限,探索绘画的本体艺术语言,给后来的人许多的启示。他的思想和他的艺术影响着本时代的整个绘画历程,其顽强和持久的生命力,是画史上所罕见的。

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浅谈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作者:————————————————————————————————日期: 2

浅析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摘要:在艺术发展到"东西方会合"的大时代背景下,选择野兽派领袖马蒂斯为代表,以分析、对照具体作品为方法,从画面形式层面,具体从色彩方面剖析这位画家作品中所蕴含的具有东方意味的情趣,以展现东方意味在他画面中的具体运用或表现。 关键词:亨利·马蒂斯;平面性;东方艺术;色彩观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出生在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诺尔省),是法国野兽派的先驱,与立体主义的毕加索一起被视为20世纪法国画坛上的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1892年,马蒂斯报考巴黎美术学院,落第后被著名象征派画家莫罗看重,收入自己的画室。这位导师竭力鼓励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绘画。他教导学生,为抵制学院主义,不要单纯地满足于经常去博物馆,也要向街头或者到大自然中去作画。莫罗的"在艺术上,你的方法愈简单,你的感觉就愈明显"这句格言,对他启发最大。① 他从后印象派画家中得到启示,大胆发展塞尚的"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协体"这个思想,并从凡高那跳动的笔触中得到狂热表现的力量,也从高更东方色彩的运用中取得表现的方法,马蒂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美术界。在经过了几种风格的尝试之后,他于1905年前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画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粗犷有力,画面线条狂野,富有装饰趣味,成为有影响的现代派画家。他的油画、壁画、雕塑、素描、版画、剪纸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马蒂斯继往开来,但那看似极其概括简单却又神秘的色彩,精致、提炼,究竟有何深度呢? 一、马蒂斯绘画产生的时代背景 1、时代背景。19世纪末,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这种工业革命的变革,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给人们的观察和思维方法带来了变化。20世纪初,以反叛传统为特点的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出现,但从艺术本身来看,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西方传统的写实艺术已经多次复兴,整个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几乎无人能有新的建树。事物的极度发展往往会导致衰退或者变异,西方现代艺术走向了相反的道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实走向写意。于是改变了对自然物象的摹仿与再现,开始注重主观情感的表现。科学的发展也使得追求客观物象视觉真实效果的西方传统绘画受到了危机;照相机的发明可以把客观景物十分快捷并且真实无遗地重现出来,以客观再现为主要目的的西方传统绘画,无法与照相机抗争,而到主观色彩更加强烈的领域寻找出路,因而笔触、线条、色彩、光等,都成为画家一直用来表达情感和情趣的手段。 2、东方艺术的影响。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从工艺美术之国--日本选择工艺性重于绘画性,装饰性重于写实性的浮世绘等艺术。这种选择也导致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最重大的文化革命--现代主义扬弃写实主义传统。所以早在1891年,法国批评家在谈到日本主义的时候就指出:"试图无视这个影响者,看不清现代艺术革命的起源,注定会犯这种过失,忽略形成今天样式的本质要素。同时,在艺术历史中,也注定会对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的实例视而不见。"事实上,这种影响,与古希腊,罗马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具有同样的意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大量的东方艺术品、非洲艺术、中世纪艺术涌入欧洲,给欧洲艺术家以许多启发,审美价值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绘画不

我向马蒂斯学画画教学反思

我向马蒂斯学画画教学反思 《我学马蒂斯来画画》,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体验画家作品,感受创造的乐趣,发现作品结构特征。在不改变画面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作创造性的添加。能正确欣赏评价大师、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真正走近马蒂斯,必须对马蒂斯有全面的了解,即要经过一个欣赏的阶段。然而在以往的美术教材中的欣赏课总使孩子们索然无味,关键在于缺乏参与的激情:光说不练,隔靴挠痒,距离太远。而欣赏恰恰强调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得从画家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人物个性等方面入手,这样问题就出现了:是否会和政治思想课相似,和语文课有雷同呢?尽己所能把自己了解的画面风格,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最大限度地讲给学生,期望学生对马蒂斯有全面的了解。试想这样的过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效吗?采用这样的方式还谈的上是走近马蒂斯吗?二年级的孩子能从单薄的语言,自身单薄的经历中了解画家崇尚人性、自然、和谐的意义吗?反而使距离遥远,缺乏吸引力。使他们在心理上觉得和大师的作品有差距,就像精美绝伦的物品面前竖着这样一个标志:物品贵重请勿靠近。一下子令人丧失了亲近的热情。撇开上述的各种元素,我们就画论画,就能使学生和大师产生某种方式的对话,产生一定的共鸣,在观画的过程中体验到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认为合理的铺垫: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再动手画一画。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轻松地和大师对上话。 自由的学习方式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会使他们特别激动,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我采用得是“听画”的方式:“请画一个坐着的人,什么人?什么

打扮?我不知道,可你知道。发挥想象,画出你最熟悉或感兴趣的人。” “再请画一张给这个人坐的椅子?什么式样你最有发言权。”然后剪下在黑板上简单展示和交流。椅子、人物再也没有比这更让孩子们熟悉了,没有任何的约束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黑板上一会儿就出现了四十几把不同造型的椅子上坐着四十几个不同的人物。这是孩子们将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有意识的选择,组合运用创造的过程。短时间内就使他们看到了集体创造的成果。小小的成果展示在创造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是动力,是源泉,在课堂一开始让孩子们的大脑进行了预热。他们小小的心中涌动着澎湃的创作激情,并且在以后的创作作品中也会直接体现了出来。 我再把这些作品组合成马蒂斯作品结构相似的画面,继而出示马蒂斯作品,请他们做比较,找找他们最相似的地方在哪里?为他们提供一个可探究和发现的情境,把问题扔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进行分析、归纳、判断。难度降低,较容易的得出:位置不变,形象变了。(即主要结构相同:物体的大小、前后关系。)用游戏的方式很自然的感知了创造的结果,把握了作品的基本结构。并把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联系在一起,初步的走近了大师。 感知是创作的基础,所以对马蒂斯作品的欣赏很重要:请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画面:“在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作品赏析

第一课 学习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有感 学习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后,我学会了很多,齐白石爷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小时候砍柴,放牛……只读过一年书,但他最后却成为了艺术大师,比起他,我们难道还有不好好学习的理由吗?他那是还要放牛、砍柴。而我们呢?吃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多数人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齐白石爷爷为什么能成为艺术大师呢?就是因为他刻苦学习,他历经86年去学、去画,才把虾等花鸟鱼虫山水画画的出神入化。86年啊!多漫长呀!86年他一直观察生活,画出生活,而我们哪?我们中的大多数同学都会因为一点小困难解决不了而放弃。我们真应该向齐白石爷爷学习,学习他的精神。以后我一定要向齐白石爷爷一样,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不向困难低头。 学习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有感 齐白石(1864.1.1—1957.9.16)原名纯芝,号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齐白石十分热爱身边的花鸟虫鱼,所以把它们都当作有感情的生命来画。它笔下的这些花鸟鱼虫是他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因此生动、亲切而又质朴。在众多的花鸟鱼虫作品中,白石老人所画的虾、蟹堪称一绝。白石老人一生作品丰富,不但擅长花鸟,还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书法:气象雄浑、自然纯朴、稚拙而富有情趣。诗文:清新质朴,感情真挚篆刻:布局奇特、雄奇奔放、气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气呵成。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学习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后,我学会了很多,齐白石爷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小时候砍柴,放牛……只读过一年书,但他最后却成为了艺术大师,比起他,我们难道还有不好好学习的理由吗?他那是还要放牛、砍柴。而我们呢?吃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多数人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齐白石爷爷为什么能成为艺术大师呢?就是因为他刻苦学习,他历经86年去学、去画,才把虾等花鸟鱼虫山水画画的出神入化。86年啊!多漫长呀!86年他一直观察生活,画出生活,而我们哪?我们中的大多数同学都会因为一点小困难解决不了而放弃。我们真应该向齐白石爷爷学习,学习他的精神。以后我一定要向齐白石爷爷一样,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不向困难低头。 画家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当我欣赏完《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以后,我感到这幅画线条简练、质朴,笔墨纵横雄健,色彩鲜明热烈,创造出清新明丽、开朗豪放的意境。他的画充满课幻想和质朴的感情,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使人一见就很喜欢。 画面上虽然没有青蛙的身影,但是却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可以看出齐白石老人的想象力特别丰富。 看完这幅画我知道了,要想画出好的作品,就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想培养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反思及改进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反思及改进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学生对于马蒂斯的的艺术作品不了解,初次接触时并不接受他的这种艺术风格,甚至有的觉得他的作品“乱七八糟”。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0到11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欣赏作品时喜欢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较多使用的评判标准是像与不像,对作品充满质疑、好奇,但是有极强的求知欲。我们切不可强行让他们认同这样的造型手法,可以向他们介绍除写实的艺术表现方法外,还有更多的表现方法,以拓展学生视野,学习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接纳多元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 在教学设计时,我以马蒂斯早期、中期、晚期作品变化为主线,运用小组合作法、对比法、欣赏法等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本课我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智互动的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我先让学生从他早期作品《窗户》与中期作品《窗户》做对比入手,让学生猜猜是否是同一个人所画?为什么风格差别这么大?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接着贯穿他的生平,让学生逐渐了解“野兽派”的艺术风格,以及马蒂斯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的组合,形成装饰感的画风,并与其他画派的绘画风格做对比,体会马蒂斯绘画风格的创新性和他有恒心、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以及他剪纸艺术的巅峰。

我将教学分成两大块内容,一是欣赏和感悟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了解其多变的作品风格。我把它集中在让学生了解其造型的夸张特点和色彩的鲜明对比上,而且这一知识点是要让学生在欣赏和感受马蒂斯的作品后自己去整理和归纳的。由于马蒂斯的作品造型夸张,也很抽象,色彩表现很富装饰性,这些和学生以往欣赏的作品有很大出入。因此,课前我在网上查找了许多马蒂斯的绘画剪纸作品,为更好的帮助学生去欣赏和评述这些作品。这样以来,学生不仅理解了艺术作品的内涵,而且在欣赏的同时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从而尊重和接受世界多元文化。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了艺术大师马蒂斯,同时让学生了解了“野兽派”的由来及包括马蒂斯在内的“野兽派”画家的绘画风格。 二是在此基础上了解马蒂斯的剪纸作品。通过课件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和马蒂斯的剪纸艺术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不同,进而总结出马蒂斯的剪纸艺术更接近“剪贴”,了解完马蒂斯的剪纸艺术语言之后,同学们进行了“走近马蒂斯”的彩色纸剪贴创作,从学生的作品中依稀能够看到马蒂斯作品的影子,很有意思. 二、问题反思: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遗憾: 1.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实践时间少,老师授课速度过快。 2.学生对马蒂斯作品抽象人物的理解不是很透彻。 三、教学改进:

幼儿园大班教案:马蒂斯剪贴画《海底世界》

幼儿园大班教案:马蒂斯剪贴画《海底世界》 【活动目标】 1、感受马蒂斯剪贴画作品简洁、夸张的造型艺术风格,大胆地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知。 2、尝试用概括、夸张的剪影方式表现海底世界。 3、体验创作剪贴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欣赏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 物质准备:课件、作业纸、剪刀、胶棒、各色彩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剪影的艺术特征,引发联想 1、出示PPT(喜洋洋),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剪影的特点。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有趣的图片,你们看看,它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噢!虽然图片上没有画出喜洋洋的眼睛和鼻子、衣服,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图片上有喜洋洋的羊角、全身卷曲的羊毛、可爱的大鞋,只要找出这些,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他就是喜洋洋,这种图片叫做剪影。 2、通过对剪影的认知,初步感知剪影的艺术形式。 ——我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剪影,它是海里的一种生物,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大家看看它的样子,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呢?

——刚才的两个剪影从外形上看,有什么不同? 小结:喜洋洋的剪影看起来比较复杂,第二个剪影看起来很简单,是由几何形状组成的,从上看像是半圆的头部和半圆的肚子,我们推 测可能是海马、海龙;从弯弯曲曲的长条形状看像是海底的植物,我 们推测可能是海草、海带,或者是正在游动的海龙。 二、欣赏马蒂斯的剪贴画《海底世界》,感受作品的风格,表达 自己的认识 1、出示画家照片,介绍画家及作品名称。 ——我今天带来的这幅作品,是一幅剪贴画,他是法国赫赫有名 的画家马蒂斯剪贴的。马蒂斯爷爷年轻的时候,画了好多漂亮的画, 他在80多岁的时候,拿不动画笔了,就在纸上涂上好多漂亮的颜色, 然后把彩纸剪成有趣的图案,贴成一幅幅大的剪贴画。 ——这幅作品的名字叫《海底世界》,刚才那个剪影就是作品里 的一部分,这里有美丽的海底景色和一些有趣的生物,请小朋友们来 欣赏一下,看看他们的样子,想想,它们可能是谁? 2、幼儿分组欣赏、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你找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3、集体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①从形象上欣赏作品的艺术特征。 ——这幅画里你找到了什么海底生物?你为什么觉得它是××? ——它和你见到的××影子很像吗?比如(边指边说):这条鱼 尾巴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鱼尾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像什么形状的? ——画家把他们的剪影都变化了,和平时我们见到的不一样了, 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它,这种方法很夸张。

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最新整理)

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摩羯座) 法国画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画家。他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且是野兽派的领军人物。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使用大胆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风趣的结构、鲜明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点。 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是它主宰我。”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莫罗,莫罗曾对马蒂斯说过“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正是这句话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捷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一切,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说:“野兽派是我把红、蓝、绿三种颜色并列、对比,

使之更具表现力的一种试验。它产生自我心中的某种需求,而不是诞生于任何主观或理性的态度。”马蒂斯毕生最求的艺术理想是宁静、愉悦、优雅的画风,“野兽主义”画风只是他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用最单纯却又最有表现力的色彩和造型组合,也就是平面装饰的构成性语言来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自然丰富而深刻的感受,最终营造一个和谐、宁静和愉悦的世界。总体上来说,马蒂斯的艺术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追求一种脱胎于传统的现代伊苏,以表现自我为创作的目的、以单纯的平面装饰语言为表现手段。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即用简单的方式抽象表现人或物的形态,并大胆地运用色彩构成视觉冲击,也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马蒂斯的作品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马蒂斯为野兽派的发起人。他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卡多镇的商人之家,曾入大学法律系学习,后改学绘画。1892年入美术学院莫罗画室学习,在五年学习中与鲁奥、德兰等建立起友谊。1905年他与朋友们创作的一批作品参加秋季沙龙,惊骇了观众从而渐渐出名。不久马蒂斯去意大利、西班牙、俄国旅行写生,对异国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画风变得明丽和单纯,作画追求平面造型,色彩薄而

揭秘马蒂斯剪纸的特点是什么,马蒂斯作品赏析

揭秘马蒂斯剪纸的特点是什么,马蒂斯作品赏析 揭秘马蒂斯油画的特点是什么 马蒂斯是一位法国画家,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著名艺术大师,一生之中在绘画、雕塑、剪纸等多个领域内做出了杰出的成就,特别是在油画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是野兽派的创始人,也是这一派的代表性人物。一生之中创作出了大量的油画作品,这些油画作品都烙上了马蒂斯自己的烙印,下面介绍一下马蒂斯油画特点。 马蒂斯油画作品《舞蹈》 马蒂斯油画特点一:首先马蒂斯在油画中善于运用各种线条,为了回归艺术的本质,马蒂斯运用自己的线条更加直接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努力的追求绘画语言的精简,对于马蒂斯来说画面上的一切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画面上不存在任何一个没有意义的线条,他认为多余的线条会干扰观众对主要部分的理解与感受,为此马蒂斯坚持表现本质特征,即使是一条看似轻松的简单线条,也是马蒂斯长期生活观察的结果,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味。 马蒂斯油画特点二:马蒂斯的油画讲究色彩的强烈的对此,讲究大色块的堆积,在这种色彩的对比与堆积中马蒂斯轻松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正是因

为对色彩随意的堆积和对色彩对比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被称为野兽派的创始人与代表性人物。 马蒂斯油画特点三:马蒂斯油画之中不讲究形似,而刻意追求神似,讲究每一个线条都表明画家的情感,他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并使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他还说过: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们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里获得宁静。他称这种艺术为安乐椅式的艺术。

从后印象派到野兽派_解析马蒂斯绘画的形式结构_刘健

罗杰?弗莱指出,审美感情是一种关于形式的感情,即有形式的某种关系可引起特定的情感。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就是对这种形式的反应,而不是对人物或事件形象再现效果的反应。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就是体现在能构造出自然表面以下的永恒的、真正的形式结构。而所谓的形式结构则是指由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体积、线条、色彩等所组成的综合情感表达的意味。 后印象派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认为艺术所表现的不是客观的自然界,而是艺术家的主观心灵,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后印象派的艺术是超越表象和感觉的,他们关注的不是对象外在的形色,而是力图揭示不同对象普遍的内在结构。 野兽派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中也体现着对这种形式结构的追求。马蒂斯从塞尚绘画中领悟到内在结构的价值,从梵高绘画中领会了线条和色彩是表达感情的手段,高更使他明白平面性才能使他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感情因素,才能使他得以超越传统绘画带给他的束缚。可以说后印象派画家塑造了马蒂斯,改变了他的绘画风格,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内在的结构 塞尚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认为艺术不是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在他看来,绘画毫无社会功利可言,只是形、色、节奏、空间在画面上如何构成,是“为构成而构成”的。塞尚绘画形式结构的产生是来源于客观物象,是画家根据自己的感觉对客观物象作了形式上的提炼的结果。从《花房中塞尚夫人》《苹果与桔子》等作品我们能看出他对画面结构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马蒂斯对塞尚十分崇拜。他说,在他大胆从事探索的紧要关头,塞尚的《三浴女》如同黑暗中的一颗明星,给了他信念和毅力。马蒂斯从塞尚的画中领悟到,艺术是超越表象和感觉的,艺术不应关注对象外在的形色,而是力图揭示不同对象普遍的内在结构。从其作品《钢琴课》可以看出马蒂斯对画面内在结构的探索。画中表现的是在拥有大窗户面对着庭院的室内,马蒂斯的儿子正在弹钢琴。作品几何形态的分割较为严谨,画面通过纵、横、斜轴组成严密内在结构,钢琴上的节拍器与窗外草坪的三角形,窗框的矩形与右上角的油画,形成几何对比,窗上的曲线扶手和乐谱台上的花纹,与画中的孩子、上方油画及左下角的青铜小品,遥相呼应,一切都融合得恰到好处。毫无疑问,内在结构形式是这幅画的的实质。 二、单纯的线条、强烈的色彩 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绘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用单纯的线条、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狂热的感情。但他不同于印象派,印象派捕捉对象外表的美,梵高爱的是对象的本质。梵高的线条和色彩既是造型手段也是表达感情的手段。形式美和意境美在梵高作品里得到了高度的结合,在人像中如此,在风景、静物绘画中也如此。梵高的作品几乎都表现出作者的心脏在跳动。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件表现性的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 梵高那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线条表达狂热感情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马蒂斯,使他在画面上大胆地追求更多的感情因素,开始强调线的造型功能,追求线条的表现性,尤其是采用强烈自由奔放的纯色作画。正如他所言:“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线条和色彩在马蒂斯艺术中有着难以言喻的作用,《舞蹈》中人物的舞姿动感十足,激情满怀。色彩极其简约,天是蓝色的,地是绿色的,人是橘红色的。整个画面是由这三种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组成,画面形色简约,线色浑然一体。画中的线条和色彩并不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摹仿,而是对大自然高度和谐的赞美,是他内心情感的直接体现。 三、平面化的视觉画面 平面性是绘画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是绘画艺术特有的条件,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野兽派实现了通过色彩平面来构成作品。1905年夏天,马蒂斯在参观高更南海绘画的藏品时醒悟:在他一切的探索中,平涂法才能使他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感情因素,才能使他得以越过凹凸、透视、明暗等光线作用下的物体固有色扩散等一些老问题。从那时起,他意识到绘画的本质在于它的非自然性,并因此走上色彩的单纯化、平面化道路。 《红色的和谐》是马蒂斯平面性绘画的代表作。画中一个女子将一盘水果放在桌子上。这个情节似乎可有可无,画家只是把这室内的景物作为构图的一种依据,使平涂的色彩纳入秩序的构图中,从而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内容,正如他所说,“我用色彩进行创作,我要像作曲家组合他们的和音那样来组合那些平涂色彩。”这幅作品说明,马蒂斯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而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 四、结语 马蒂斯吸收了后印象派画家塞尚、凡高和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与传统艺术彻底决裂。他追求鲜艳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开创了具有独特形式与强烈色彩的野兽派时期,对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后印象派到野兽派——解析马蒂斯绘画的形式结构 刘 健 西安财经学院 摘 要:后印象派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一观念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洁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情感世界,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后印象派画家对马蒂斯绘画影响的分析,介绍了形色简约的马蒂斯艺术的形式结构。 关键词:后印象派 马蒂斯 线条 色彩 形式结构 参考文献: [1]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M].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王端廷.塞尚的隐居与中国文人的出世[J].荣宝斋,2010年第2期.北方文学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4078931.html,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马蒂斯和他的剪贴画

*——幼教精品资源——* 中班美术欣赏:马蒂斯和他的剪贴画 一、挖掘幼儿对大海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你见过的或者是你想像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大海里,还藏着美丽的故事呢! 二、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初步感知马蒂斯作品的风格特点 1.情景导入(播放背景音乐:风车) 师:在一片深蓝的大海里,生长着最奇异的植物。它们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微地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大海里游来游去:水母,象彩虹的果冻,大龙虾走起路来象水下行走的机器,怪鱼,象被一根看不见的线牵着,海鳗的尾巴有多长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海葵象粉红色的棕榈树,在水中翩翩起舞、、、真是一片快乐、幸福的大海呀! 2.出示作品,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特点想象成海洋里的动物 师:大海里的小动物游啊游,就游到这幅画中(出示作品)请幼儿找找海洋动物。 3.引导幼儿欣赏色彩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你觉得这片大海的颜色怎么样?在这么多的色块中,你最喜欢什么色块?为什么? 4.体态的加入 师:那让我们一起变身成海洋里的小动物,到大海里玩一玩吧!想想你想变 身成哪种海洋动物,变!你是,你是、、、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好我们出发罗! 刚才我们一起到大海里玩一玩,你们开心吗?告诉你们这幅 作品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就叫海洋动物。 二、介绍马蒂斯的生平 老师简单介绍马蒂斯生平。 三、欣赏马蒂斯其他作品,充分感受马蒂斯剪纸作品的独特美 过渡语:今天我还带来了马蒂斯爷爷的另外一幅剪贴画,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1、欣赏作品:圣诞夜 师:这幅作品的名字叫圣诞夜。它讲了在圣诞节的前一个晚上,人们很多的庆祝活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幅作品,你觉得看它像什么?(窗户、门) 你还看到了什么? 小结:原来透过窗户看到了圣诞夜闪烁的星星(小惊喜)、人们狂欢时绽放的烟火、他们都是对称的。 四、引导幼儿大胆创作 1.教师示范 2.幼儿与家长共同创作 五、分享、评价作品(采用时装秀) *——幼教精品资源——*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案与反思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以教材中的文字提示为线索,了解马蒂斯生平及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对“野兽派”有初步了解。 2、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过程与方法:1、观察、比较、归纳,能够总结马蒂斯的艺术特点。 2、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能力强的学生能发生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学习做事有恒心,不轻言放弃、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马蒂斯艺术特征,学习他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2、学习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方法,体会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 教学难点:对马蒂斯较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看大屏幕(马蒂斯剪纸像) 提问:这个人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他在手术后进行剪纸创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响20世纪的画坛巨匠——马蒂斯。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马蒂斯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画家呢?(看书4页资料) 野兽派画家 2、为什么马蒂斯晚年要“用剪刀画画”呢?(看书第五页资料) 马蒂斯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还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不幸的是到了晚年,却患了肠癌,只能在病床或轮椅上从事创作。但顽强的他没有被病魔吓倒,反而激发他更加努力的创作热情,并使这一创作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他后来也被人们称为“用剪刀画画的人”。 3、马蒂斯在艺术高峰时期的剪纸作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1: 马蒂斯的剪纸作品《王者之悲》 组内谈感受:(关注造型上和色彩上的特点)。 提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演奏的王子、六弦琴、求助者、舞蹈着、飘落的树叶…… 提问2:你认为作者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生:黑、白、红、黄、蓝、绿;色彩鲜明、大胆、有节奏…… 师小结:这幅《王者之悲》是马蒂斯的彩色剪纸的代表作之一。表现的是《圣经》中的一个故事,据说,古以色列国王大卫因童年杀死了菲利士的勇士歌利亚而抱憾终生。无法借助弹琴和天堂美女的舞蹈来安慰自己。画面虽然能让人辨认出三个抽象的人物形象,但画家的最终目的则是通过黑、白、黄、桃红和深蓝等色彩的对比,表达出自己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愉快心情。。马蒂斯如此绚烂的窗外,充满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从他的画笔下,还是他的剪刀中,到处都是愉快的气氛,轻松的感觉. 即便是这幅《王者之悲》,也没有使人感受到

大班美术活动:马蒂斯剪贴画《海底世界》教学设计2篇

大班美术活动:马蒂斯剪贴画《海底世界》教学设计2篇 Large class art activities: teaching design of M atisse's clip art "underwater world"

大班美术活动:马蒂斯剪贴画《海底世界》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大班美术活动:马蒂斯剪贴画《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2、篇章2:大班美术《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篇章1:大班美术活动:马蒂斯剪贴画《海底世界》教学设计活动目标 1、感受马蒂斯剪贴画作品简洁、夸张的造型艺术风格,大胆地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知。 2、尝试用概括、夸张的剪影方式表现海底世界。 3、体验创作剪贴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欣赏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 2、物质准备:课件、作业纸、剪刀、胶棒、各色彩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剪影的艺术特征,引发联想 1 出示ppt(喜洋洋),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剪影的特点。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有趣的图片,你们看看,它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噢!虽然图片上没有画出喜洋洋的眼睛和鼻子、衣服,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图片上有喜洋洋的羊角、全身卷曲的羊毛、可爱的大鞋,只要找出这些,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他就是喜洋洋,这种图片叫做剪影。 2 通过对剪影的认知,初步感知剪影的艺术形式。 ——我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剪影,它是海里的一种生物,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大家看看它的样子,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呢? ——刚才的两个剪影从外形上看,有什么不同? 小结:喜洋洋的剪影看起来比较复杂,第二个剪影看起来很简单,是由几何形状组成的,从上看像是半圆的头部和半圆的肚

五年级美术下册-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1教案-人美版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以马蒂斯的生平,作品中造型、色彩的艺术风格以及晚年的艺术颠峰之作-----剪纸,作为主要线索,选择了七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从她的艺术以及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本课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选择了一些相关的小资料。除此之外,在欣赏的过程中,安排了三套引导学生欣赏的选择题。这些题目是在学生认识、观察、欣赏马蒂斯作品后,需要依靠自己的思考完成。有些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体现了美术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性。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初步了解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了解他一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平;对“野兽派”有初步的了解。 情意:了解马蒂斯生平,用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颠峰的事实,启发学生做事有恒心,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精神。 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作品的艺术特点,能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能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学习材料: 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意图: 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介绍马蒂斯: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教案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马蒂斯的艺术作品,了解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 2、感受中外兼职的不同,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3、用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启发学生做事有恒心,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马蒂斯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独特风格 教学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二、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这节课我们建会学习什么呢?请大家欣赏两幅油画,出示法国画家雷诺阿的《金发少女》和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请大家观察比较,然后说一说:哪幅画带给你的视觉冲击力最强?为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戴帽的女人》是法国画家马蒂斯在1905年创作的一幅油画,整幅画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画家不仅在背景和人物的服装、帽子上大胆用色,而且还在妇人的脸部运用了浅绿色、淡黄色和朱红色,整幅画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3、这幅画不仅感染了你们,1905年在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会中,也以它鲜明的色彩、强烈的对比,轰动了整个美术界。由于作品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这幅画的造型、和色彩就像“野兽”一样奔放、狂妄,“野兽画派”因此而得名。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野兽画派”的代表人马蒂斯,板书课题: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三、赏析感悟 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艺术家马蒂斯: 马蒂斯简介: 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国; 1905年在秋季沙龙展出画作,被评论家成为“野兽画派”代表人; 1941年患肠癌,手术后从事剪纸创作;

浅谈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浅析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摘要:在艺术发展到"东西方会合"的大时代背景下,选择野兽派领袖马蒂斯为代表,以分析、对照具体作品为方法,从画面形式层面,具体从色彩方面剖析这位画家作品中所蕴含的具有东方意味的情趣,以展现东方意味在他画面中的具体运用或表现。 关键词:亨利·马蒂斯;平面性;东方艺术;色彩观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出生在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诺尔省),是法国野兽派的先驱,与立体主义的毕加索一起被视为20世纪法国画坛上的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1892年,马蒂斯报考巴黎美术学院,落第后被著名象征派画家莫罗看重,收入自己的画室。这位导师竭力鼓励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绘画。他教导学生,为抵制学院主义,不要单纯地满足于经常去博物馆,也要向街头或者到大自然中去作画。莫罗的"在艺术上,你的方法愈简单,你的感觉就愈明显"这句格言,对他启发最大。① 他从后印象派画家中得到启示,大胆发展塞尚的"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协体"这个思想,并从凡高那跳动的笔触中得到狂热表现的力量,也从高更东方色彩的运用中取得表现的方法,马蒂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美术界。在经过了几种风格的尝试之后,他于1905年前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画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粗犷有力,画面线条狂野,富有装饰趣味,成为有影响的现代派画家。他的油画、壁画、雕塑、素描、版画、剪纸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马蒂斯继往开来,但那看似极其概括简单却又神秘的色彩,精致、提炼,究竟有何深度呢? 一、马蒂斯绘画产生的时代背景 1、时代背景。19世纪末,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这种工业革命的变革,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给人们的观察和思维方法带来了变化。20世纪初,以反叛传统为特点的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出现,但从艺术本身来看,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西方传统的写实艺术已经多次复兴,整个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几乎无人能有新的建树。事物的极度发展往往会导致衰退或者变异,西方现代艺术走向了相反的道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实走向写意。于是改变了对自然物象的摹仿与再现,开始注重主观情感的表现。科学的发展也使得追求客观物象视觉真实效果的西方传统绘画受到了危机;照相机的发明可以把客观景物十分快捷并且真实无遗地重现出来,以客观再现为主要目的的西方传统绘画,无法与照相机抗争,而到主观色彩更加强烈的领域寻找出路,因而笔触、线条、色彩、光等,都成为画家一直用来表达情感和情趣的手段。 2、东方艺术的影响。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从工艺美术之国--日本选择工艺性重于绘画性,装饰性重于写实性的浮世绘等艺术。这种选择也导致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最重大的文化革命--现代主义扬弃写实主义传统。所以早在1891年,法国批评家在谈到日本主义的时候就指出:"试图无视这个影响者,看不清现代艺术革命的起源,注定会犯这种过失,忽略形成今天样式的本质要素。同时,在艺术历史中,也注定会对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的实例视而不见。"事实上,这种影响,与古希腊,罗马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具有同样的意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大量的东方艺术品、非洲艺术、中世纪艺术涌入欧洲,给欧洲艺术家以许多启发,审美价值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绘画不做自然奴仆"、"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已召示着现代主义的到来。 二、马蒂斯东方艺术的发展过程

第02课--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第2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生平及其创新历程,欣赏马蒂斯的绘画和剪纸艺术,用自己的语言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描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重点: 了解马蒂斯野兽派绘画和剪纸作品特色及其创新手法。 ◆本课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均衡与抽象风格在马蒂斯作品中的体现。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结合马蒂斯的生平,引领学生欣赏马蒂斯艺术生涯中两大成就——野兽派绘画作品和剪纸艺术,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为什么马蒂斯被称为20世纪艺术大师?这是本课极具探索意义的问题。马蒂斯向前辈和同时代艺术家学习借鉴,不断确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并且对后期的美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影响,这才是“大师”的本质。另一方面,其作品风格对于没有系统学习美术史知识的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更开阔的艺术史背景中引领学生感受、欣赏、理解马蒂斯艺术作品特色并学习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依据国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课的要求,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应努力激发高年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尝试以查阅和搜集资料的方式”欣赏大师作品(摘自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本课教学注重欣赏课的视觉功效,创设“图像情境”与“问题情境”,并通过师生有效的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建构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提高欣赏实效。 (二)教材版面分析 在本课的编写中,出于版面的限制,教材中选择了马蒂斯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转折时期的作品。 本课由三页构成。第一页、第二页是绘画欣赏。第一页首先出示了马蒂斯的生平简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并配以两幅成名期和成熟期重要的代表作。第二页可以看到马蒂斯对绘画进一步简化的变化。第三页是剪纸作品欣赏及汶斯教堂彩色玻璃画。 《戴帽的女人》作于1905年,画现存于美国旧金山美术馆,是马蒂斯成名作。该画在造型形式上,虽然还留有一些传统绘画的痕迹(阴影的简单表现),但受东方艺术影响总体趋于平面化,色彩的运用与传统油画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粗犷的笔触与强烈的色彩对比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传统油画中的细腻、含蓄、

野兽派核心画家马蒂斯的《舞蹈》赏析

野兽派核心画家马蒂斯的《舞蹈》赏析 野兽派核心画家马蒂斯的《舞蹈》,色彩和线条就 像词语之间激情的结合,体现着色和构图结合的情趣。线条是舞蹈流动的痕迹,而色彩使得抽象画面更为干净。线条和色块在马蒂斯那里非常合乎美感地融合起来,它所产生的空间感让舞者有了自由舞蹈的姿态。五个舞者相互协作,群舞的一致性让舞蹈自然产生生命感和由此带来的喜悦。马蒂斯《舞蹈》《舞蹈》是马蒂斯艺术成熟期的作品。画面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疯狂舞蹈的女性人体,画面朴实而具有幻想深度,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背景和烦恼沮丧的内容,只是一种欢快、和谐、轻松,洋溢着无尽力量的狂舞场面。仿佛让人回到了远古洪荒时代,人们带着原始的狂野和质朴,在燃烧的篝火旁,在节日、祭祀的场合,手拉手踏着节拍,无拘无束,尽情地宣泄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正如马蒂斯自己说的那样:“我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均衡、纯洁而宁静的艺术,它能避免烦恼或令人沮丧的题材。这种艺术对每个人的心灵均给以安息和抚慰,犹如一张舒适的安乐椅,在身体疲乏的时候坐下来休息。”在这幅画中就达到了这种艺术效果。

画中只有三种色彩,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代表了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的和谐;也可以看做是蓝色的夜空和绿色草原的对应下的安静和谐调。砖红色的人体,表现了女人一种原始的古朴、健康的美丽,也与蓝天绿地形成了对比中的均衡和谐。不管怎样理解,在这幅画上马蒂斯把色彩搭配的简约而又巧妙,用自然的笔触,把色彩的功能发挥到了单纯、协调,赏心悦目的地步。当然,这也是与画面整体的和谐氛围相互配合所产生的效果。 马蒂斯(1869~1954),西方野兽主义艺术风格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卡图镇。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1 岁开始学画,曾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莫罗画室学习。他受到了莫罗的色彩、高更的造型等多方面的影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野兽派风格,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揭开了序幕。他的代表作有《舞蹈》、《音乐》、《生命的欢乐》、《带铃鼓的宫女》等。(作者:葫芦烙画艺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