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浅谈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浅谈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浅谈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浅谈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摘要:信息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非常普遍的事情,文化馆建设也需要紧跟潮流,从人员、金费、网站建设等方面着手,才能不断提升文化馆的数字的服务水平,满足群众需求。

关键词:文化馆;建设;数字化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职能。特别是随着群众文化精神需求的日益增加,如何依靠数字化的平台、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更优质的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全面、更便捷的文化服务,这也是当下文化馆需要去进一步完善的重大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虽然互联网发展非常快速,但仍有不少地方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文化馆的工作主要还是承担辅导的功能,没必要提供信息化的服务,以至于有些地方到现在都没有像样的网站,根本无法为群众提供数字化服务。

2、网站建设实用性不强。网站的制作也是一门学问非常深的艺术,当然,这里所指的艺术性并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也要强调一定的实用性。比如有些网站没有把资源进行整合,导致检索功能不全,群众难以搜索到有效的信息;有些网站虽然设有导航条,但有时存在打不开网页链接的问题,同样不便群众获取资源;而有些网站则页面颜色搭配混乱、页面排版过于复杂,容易让用户产生视觉疲劳。

3、资金分配不足。一般的文化馆都没有设数字文化馆方面的建设资金,有些网站也是依托县市主管部门的网站下。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不单单是一个网站,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和人力,才能够做好网站的建设和后台的数据维护,充足的资金保证才能将网站做到尽善尽美。特别是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优秀的网站必须做到有专人管理,能够把文化馆的展览、讲座、培训、表演、比赛等相关的视频、图片最快速的传输到网站平台,才能体现数字化平台的及时性。

4、网站缺少吸引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群众大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搜索到相关的信息,而一般文化馆都存在"有人建无人看"的局面。纠其原因,一是信息量

太少,有些文化馆的艺术档案工作做的不是很到位,以致于很多的活动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保存,录入到后台的数据就非常有限。二是互动性不强,文化馆的网站一般面向的都是当地的市民群众,不少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过于死板,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缺少创新。几乎很少有网站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群众只能单纯的浏览信息。

二、解决方案

1、页面设计讲究艺术。随着网站的普及,如何让一个普通的服务类网站吸引人眼球也是一门技术活,因此在网页设计上也要注重整体风格的统一。一个是色调上的讲究,文化馆网站主要提供群文方面的信息,包括舞台艺术、讲座展览、培训等信息,建议选择清爽的色彩,要给观看者以轻松愉悦的感觉,不建议使用新闻类网站常用的蓝色调,容易给人严肃不活泼的感觉。还有就是排版上要讲究。不管是什么网站,如果排版错乱的话一般都很难再吸引流量,不同的内容要做好分类、分块,重要的内容要放在显眼的位置,并且在主页就能搜索到。

2、传播平台紧跟时尚。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开发与使用,微信、微博等客户端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交流软件,完全颠覆了以往只有主流媒体才会承担新闻信息发布的功能。任何一个单位都可以实名认证开通自己信息平台。以浙江江山为例,有微信公众平台"江山发布"、"江山信息网"、FM101等多个平台,关注最多的是"江山发布"拥有十万粉丝。文化馆完全可以开设微信平台,可以将部分比赛通过微信投票的方式进行,以提高人气和粉丝量,这样可以迅速提高知名度。再加上文化馆具有免费开放的功能,群众也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培训、演出等相关信息。

3、整合资源丰富内容。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根据微信和网站两种平台不同的特点进行整理的收集资料。文化馆承担的是全市文化活动的开展、辅导工作,在网站建设上,可以将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汇总更新,搭建活动专题,这样既可以起到档案整理的功能,又能丰富网站信息。二是增加互动功能。这里的互动不是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而是网络线上交流,文化馆的网站应该开设互动咨询平台,在线为群众提供问题的解答和回复,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开设网上展馆。除了活动以外,增加摄影区、视频区,将举办过的活动视频、拍摄的微电影上传到相应的区块,给受众提供更多的浏览内容。还可将各艺术门类的优秀作品及文化馆的历史资料、成长历程进行展示,并将相关的出版物以电子书的形式投放在网上,供群众了解和欣赏,扩大知晓度。四是展示传统文化。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人所重视,不少县市区都成立了独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不过我认为没有必要重新单独建立网站,可以将非遗的内容与文化馆的相结合,设立非遗专区,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4、专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现在不少文化馆网站都存在一个现象,重建设、轻维护,一开始的时候非常重视,时间长了以后就变的没有人管理,信息也无人更新,点击进去都是过时的内容。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选好人手,做到专人运营和管理,

最好能懂一定的信息编辑、擅长简单的图片编辑。文化馆也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专用资金用于网站的更新和维护。有了资金和人员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的享受到文化服务。

首先,要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其次,要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的目标。具体的要求是:一是使学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知识和一般知识;二是帮助学生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和相关课程的分析技能;三是通过学生实习过程的反思使得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能够有所提升。总之,设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应力求做到简洁、明确和具体,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2)拓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结构性的教学过程。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办较晚,现行的实践教学内容只包括集中教学的环节,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远远不够。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很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要求很高的技术操作性。为了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应该积极的拓宽实践教学内容及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3)打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从两方面着手进行打造:一是校内构建节约型、集成式实验教学平台;二是在校外建设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验室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基础实践训练的有效平台,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借助模拟的、仿真的手段和虚拟的环境,应用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场所。

(4)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须要拥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该专业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过去从事行政管理或其它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因工作需要才转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或者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基本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实践锻炼,大都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知识和经验,这严就重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从事实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公共事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知识结构,

较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善于组织和思考问题。因此,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关键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总的来说,可聘请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熟练的领导或公务员,担任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的操作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公共事业管理部门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的机会,提高其实践能力。采取多种激励的手段促进教师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提高能力,建立能够适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能力结构。要努力减少单一型教师的比例,从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来着手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及能力,使师资队伍能够尽快的从整体上实现结构性及功能性的转变。其二,建立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评价制度,不仅可使我们的教师形成外在压力,促使教师个体总结经验教训,并能够积极的改进实践教学方式,不断的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树立先进的典型,还能带动能力稍弱的教师向先进看齐,促进实践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从而能够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琪.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罗文宝,张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理论博览,2013(2).

[3]马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出路探讨[J].文教资料,2009(7).

[4]宋琪,方永恒.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7).

文化馆建设标准

文化馆建设标准 建标136-201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0年12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北京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批准发布《文化馆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10?136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6]172号),由文化部负责编制的?文化馆建设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在文化馆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控制楼堂馆所建设的相关要求,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文化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八月三十日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促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馆建设的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6?172号)要求,依据原建设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和?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通知(建标…2007?144号)的要求,编制?文化馆建设标准?。 ?文化馆建设标准?包括六章: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组成,选址、用地与总体布局,面积指标,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建筑设备。 ?文化馆建设标准?的主编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文化馆建设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负责解释。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邮政编码:100020。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鹿勤詹雪红张全李湉王亮 王亚青李家志王明田龚道孝王贝妮 李潇 技术顾问:冯守仁韩光宗李建军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张晓明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张晓明 摘要:数字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具有传统图书馆不可比拟的优点。本文针对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以及人力资源、硬件建设等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数字图书馆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这给传统 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迫使传统图书馆必须进行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 这样的形势下,图书馆如何转型如何发展成为摆在图书馆经营者、管理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对获取信息的速度和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样的形势,进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是传统图书馆 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 来越丰富,然而传统图书馆的运行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于是,提出了建设数字图书 馆的设想。 目前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基本上是由传统的图书馆建设的,纯粹由公司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如 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数字图书馆,也需要与传统图书馆结合,或借助传统图书馆这个舞台 才能生存下来,并且发挥作用。这是因为这些公司建设的数字图书馆的大用户主要还是传统 的图书馆。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时,要对传统图书馆建设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系有一 个正确的认识:传统图书馆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数字图书馆需要传统图书馆提供 信息资源和资源组织的经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传统图书馆建设的补充,它扩展了传统图书 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为此,未来的图书馆仍是传统服务与数字化服务并存。 2改善硬件设备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建设强大的基础设施,如电子计算机、电 子出版物、阅读器械等。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速度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国内几个比 较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的投资很有限,除个别大的项目由民间投资外,主要还是靠国家投资。但国家投资的资金比较分散,仅就建设系统而言就只有高校系统、党校系统、公共图书馆系 统和科学院系统等几个,这些系统基本是独立的,资金还是比较紧张。 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的基础信息设施,应当由国家投资建设。国家投资建设还应当改变目前 分散支持各个具体项目的方式,主要应当支持全国性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和数字图书馆的技 术研究。通过投资引导全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向建设一个统一的数字图书馆转变。通过对技 术研究项目的招标,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字图书馆技术标准的及早形成,进而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应当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数字图书 馆的投资建设。 3 人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 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 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 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 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 由于我国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是很高,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

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摘要】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要求物质的满足,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的追求,而作为精神载体的图书馆也应不断创新、发展,以满足日益庞大的渴望求知的人们。本文以数字化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阐释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现阶段发展状况,探讨了数字化图书馆在构建新型社会主义素质教育中的趋势,并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意见与相应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制度;管理 1 数字图书馆建设概念 数字化图书馆,在英文中译作digital library,意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信息处理等现代化技术,将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图书和文献资料等多媒体信息、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通过互联网成为全球性的虚拟图书馆,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和阅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 数字图书馆特征 2.1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的文献信息给予数字化处理,它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个体文献信息的数字化,还包括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它需要采用信息转换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压缩技术,信息储存技术,信息保护技术等。 2.2 资源共享性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范围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几间图书馆之间的数字化,而是涉及整个文化资源领域,主要是实现全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对全社会的信息文化的普及,以传播先进文化为目的。 2.3 以网络为载体 在传统媒体逐渐被淘汰的今天,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搭上网络的快车,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以网络为基本载体,广泛传播信息文化,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实现网络化的信息传播,数字化也就失去了其依托和本来意义。 2.4 信息的虚拟性 原本以进入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进行资源搜索的方式,会因为数字化图书馆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5385294.html, 论数字文化馆建设 作者:张金湖 来源:《神州民俗》2017年第06期 [摘要] 本文通过广东数字文化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设经验,本着相互学习,相 互交流的原则,抛砖引玉,提出数字文化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解决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实践;经验;建设标准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中提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文化部在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首次把文化馆“具备数字化服务基本能力”列入必备条件,突出数字文化建设;2015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 见》,要求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公共文化“互联网+”建设要求。从2015年伊始,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文化部、财政部的支持与指导下,积极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连续两年,全国共启动25家单位开展数字文化馆试点工作,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900万,其中省级试点广东省文化馆、地市级试点东莞市文化馆、区县级试点深圳市福田区 文体中心一共三家单位入选国家数字文化馆试点单位。与此同时,广东省文化厅提出重点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构建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形成“信息与资源汇聚、管理与服务融合、线上线下联动、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全省数字文化建设呈现一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氛围。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随着我省广东公共文化云、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快速推进,各级试点单位均反馈国家、省里都没有出台相应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标准,试点单位很难开展相应的数字化工作。各试点单位只能本着立足实际,总结经验,针对问题的原则,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探索数字文化馆建设。广东省文化馆在数字文化馆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多次向文化部全国文化发展中心反馈标准建设问题。为了编立全省数字文化馆建设指南,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广东省文化馆成立文化馆联盟,为指导全省数字文化馆建设,为创新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各地文化馆在统筹规划中,开展高效、高质量的数字文化馆建设,以促进全省文化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广东数字文化馆标准指南的编立工作日益迫切。广东数字文化馆标准指南是提高文化馆数字文化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机制,从横向方面是基于文化馆的基本职能,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数字资源规范、业务系统规范、线上线下服务规范、管理运营规范、评估评价等方面;从纵向方面是基于文化馆的组织体系架构,本着因地制宜,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鼓励首创的原则,针对省、副省、地级市、县(区)文化馆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文化馆提供不同的建设标准指南。

浅谈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浅谈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工作人员学习的场所,是了解医学新动向、新知识、新理论、学习新技术的窗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医院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医院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并就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标签:数字化图书馆;医院;知识产权;建设 医院是服务性机构,提供疾病治疗、护理服务,医疗过程技术性强,专业性特色突出,知识面宽。医学界不断发展与进步,医疗治疗、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更新,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吸收国内外的新技术,掌握新材料的使用方法,以适应医学的发展[1]。医务工作者学习的途径以参加培训、组织集中授课及自学等。由于医院医务工作者都承担着一定的工作量,外出参加培训和授课的机会有限,绝大部分医务工作者靠自学掌握新知识。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学习的场所和必须的资料,以满足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信息的需求。减设医院图书馆也就势在必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电子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医院数字化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 1引进成熟数据库 医院图书馆大多满足本单位医务工作者查阅医学信息使用,一般规模较小,工作人员2~5人。图书馆馆藏内容以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护理等方面为主,提供各方面的文献信息,并结合医院重点学科,有目的地收藏医学文献。目前,国内外有众多优秀的数字化资源可供选择,合理地选择和利用有助于各医院扩大馆藏文献量和提高服务的水平。医院图书馆在引进成熟的数字化资源的同时,可以自行收集、组织、开发有本医院特色的数据库。但为了方便读者的检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考虑用与引进数据库系统统一的平台。 2充分利用网上医学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免费医学信息资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这同时也是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面。建设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应定专人负责,指派精通计算机的人员管理,精选互联网上的医学专业网站,进行有效的链接,对精选的网址进行排序,建立医学信息资源导航。根据服务对象不同,设置专业名词搜索引擎,读者只要输入搜索关键词,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会自动导航,提供读者想了解的内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2]。加大数字化图书馆资金投入,引进专业网络搜索工具,实时跟踪医学网站的更新信息,整合信息资源,形成医院自己的网络信息数据库,和国内外医学发展同步。 3充分利用医院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平台

浅谈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浅谈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摘要:信息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非常普遍的事情,文化馆建设也需要紧跟潮流,从人员、金费、网站建设等方面着手,才能不断提升文化馆的数字的服务水平,满足群众需求。 关键词:文化馆;建设;数字化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职能。特别是随着群众文化精神需求的日益增加,如何依靠数字化的平台、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更优质的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全面、更便捷的文化服务,这也是当下文化馆需要去进一步完善的重大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虽然互联网发展非常快速,但仍有不少地方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文化馆的工作主要还是承担辅导的功能,没必要提供信息化的服务,以至于有些地方到现在都没有像样的网站,根本无法为群众提供数字化服务。 2、网站建设实用性不强。网站的制作也是一门学问非常深的艺术,当然,这里所指的艺术性并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也要强调一定的实用性。比如有些网站没有把资源进行整合,导致检索功能不全,群众难以搜索到有效的信息;有些网站虽然设有导航条,但有时存在打不开网页链接的问题,同样不便群众获取资源;而有些网站则页面颜色搭配混乱、页面排版过于复杂,容易让用户产生视觉疲劳。 3、资金分配不足。一般的文化馆都没有设数字文化馆方面的建设资金,有些网站也是依托县市主管部门的网站下。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不单单是一个网站,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和人力,才能够做好网站的建设和后台的数据维护,充足的资金保证才能将网站做到尽善尽美。特别是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优秀的网站必须做到有专人管理,能够把文化馆的展览、讲座、培训、表演、比赛等相关的视频、图片最快速的传输到网站平台,才能体现数字化平台的及时性。 4、网站缺少吸引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群众大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搜索到相关的信息,而一般文化馆都存在"有人建无人看"的局面。纠其原因,一是信息量

浅谈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

浅谈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 摘要: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进程中的必然需求,是增强文化馆发展活力、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和发达地区文化馆相比,欠发达地区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起步较晚,进展较慢。应从加大人才培训,加强数字资源采集,完善设施建设,增强网络技术运用,打造数字服务品牌活动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和服务。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服务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1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新媒体的产生,为群众文化的生产、传播、参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途径。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应适应时代发展,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新媒体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数字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一、充分认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时代为文化馆工作提供了新平台、新阵地,数字化服务具有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服务便

捷等特点,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是文化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拓宽文化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应有之义。 1.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是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 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享受和使用数字网络技术的人数相当可观。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已经覆盖到中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超过99%的乡镇,使用手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数字终端的人越来越多。数字网络技术庞大的受众面使得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单位必须开展数字化服务,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阵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数字化服务成为文化馆公共服务中又一主要模式,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2.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要求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特征是其现代性,“现代”二字很重要一点就是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现代化。重视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把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便捷的数字文化资源,加工、生产出更易于传播和享用数字文化产品,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艺术培训辅导、在线远程服务等等,让数字技术覆盖到文化馆服务职能的各个领

文化馆建设标准

文化馆建设标准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0年12月1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文化馆(合群众艺术馆)的建设,依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文化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文化馆建设项目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文化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投资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文化馆工程,其他文化馆(站)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文化馆属于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其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或镇规划、城镇建设相关专项规划,纳入政府投资计划。 第五条文化馆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城镇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以人为本、功能优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经济适用、节能环保。 第六条文化馆建设应立足现实、兼顾发展,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投资确有困难的,可一次规划设计、分期建设。 第七条文化馆建筑可独立建设,也可与其他相关文化设施联合建设,规模较小的文化馆应与其他文化设施联合建设。文化馆的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 第八条文化馆建设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统筹兼顾,优化配置,科学设计。 第九条文化馆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组成 第十条文化馆建筑根据其建筑面积规模划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和小型馆3种类型。 大型馆指建筑面积大于等于6000㎡的文化馆; 中型馆指建筑面积大于等于4000㎡且小于6000㎡的文化馆; 小型馆指建筑面积大于等于800㎡且小于4000㎡的文化馆。

活动方案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案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案 【篇一: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一、系统简介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外,图书馆内的阅读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 通讯技术的成熟,现在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处理、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实现资料的查询和阅览。人们的需求是科技发 展最强大的推动力,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是现代化的视听阅览室,它也是学校教育现代 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来说,阅览室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阅览室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数字化是现代阅览室的标志和归宿。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将逐步 淘汰纯粹的文字阅览和音像资料阅览,建立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已成 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一大趋势。 学校既要为学生创造集中教学的环境,又要重视创设学生个别化学 习环境。如果说课堂作为学生集中式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存在,那么 数字化视听阅览室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场所也是不可缺少的。 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学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字化视听 阅览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将对学生信息获取、传输和加工 处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而终生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要培养具 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会学习。为学生建设 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正是数字 化图书馆解决方案的设计目标。 二、系统功能 1.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社会,信息量大,在有限时间里,要获得大量信息与知识, 在传统阅读、学习模式可望不可及。数字图书馆内包含大量的传统、现代信息资源,象图书、电子图书、教学光盘、视频资料、声频资 料等,教师与学生可同时获取大量信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2.视听阅览 传统图书馆借书,一般要先查书名索引卡,填索书单,由图书馆工 作人员进书库找书。不过经过这些手续,也可能因书已借出而借不

艺术馆信息化建设方案

******群众艺术馆 ——信息化建设申报方案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 一、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根据该意见的要求,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尽快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明确责任,统筹建设,协同推进,狠抓落实。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文化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网络信息化成为新常态的今天,数字技术无疑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艺术馆《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正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体现,其存在将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通过网络化、数字化、体验式、移动式等方式和手段,能优质、高效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公益、基本、均等、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馆将发挥枢纽和支点作用,把更多好的服务延伸到基层,全面推进“文化龙江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研究制定统一规范标准,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和旅游景点、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采集工作,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运用网络传播、新媒体集成管理、云服务等技术,构建公共文化基础信息资源库和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数据库,搭建“文化龙江云”平台,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让广大基层群众真正受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从而打造“龙江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 二、现状分析 (一)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介绍 1、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提升文化馆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这些工程对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 (1)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的重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硬件设施国家所实施的一系列有关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的重大工程主要包括:“十一五”时期,国家实施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修缮项目、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项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流动舞台车购置专项等一系列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十二五”时期,国家将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浅谈数字图书馆 建设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发表时间:2011-05-11T10:47:10.7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7月上作者:李献香[导读]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式。 ◆李献香河北省邯郸市工业学校056008 摘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式。文章着重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数字图书馆的模块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意义建设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到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1世纪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将居首位。未来的图书馆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图书馆的标准。21世纪信息产业将为GPN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主要方 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在新世纪数字图书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DL),是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义。众多的定义表述中一般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这一概念较为大多数人接受。 二、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DL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在于: 1、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2、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3、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了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4、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5、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以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三、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2、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是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3、数字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了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在网上查资料,需逐个站点查询,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4、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发布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发布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引导”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数字文化馆建设

全国文化馆的体系完善,有省级馆、市级馆、县级馆,同时还有乡镇、街道文化站,这组成了全国文化馆的体系。目前文化馆或者群众艺术馆,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服务主要方式:开展各种艺术类的培训(如:舞蹈、美术、摄影、音乐、戏曲等)、组织文艺演出、各种文化活动比赛等。 现就文化馆的建设,提出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文化馆或者群众艺术馆,面向群众的服务方式上以“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增强群众的艺术创作兴趣,提供群众学习的机会”为理念。根据“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建设数字文化馆提升目前文化馆的服务方式。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要吸收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的成功经验,但要区别于这两个项目的建设,要有自己的特点。 我理解的数字文化馆,它应该符合目前文化馆的公共服务职能,遵循目前文化馆的工作规律。数字文化馆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成熟的科技手段展示文化内容,重点是内容,科技只是手段。数字文化馆应该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数字文化馆单体馆的建设;二是数字文化馆网站建设。 一、数字文化馆单体馆。 数字文化馆单体馆,是在目前文化馆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我认为应该涵盖几个部分: 1.文化鉴赏厅 根据目前文化馆提供的服务内容,建设涵盖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戏曲和曲艺的鉴赏厅,在这个鉴赏厅内,群众通过文化数字内容的科技展示,能够了解和学习各类艺术的基础知识,对各类艺术的知名作品进行鉴赏,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同时能够通过科技手段的展示和互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利用鉴赏厅的设备,寓教于乐。鉴赏厅的建设要动、静分开。举例:将经典舞蹈的一段教学先呈现给观众,让参与者跟随学习,学习一遍后,利用目前市面上成熟的“体感互动”或者“增强现实”的技术,开始按照音乐的节奏跳舞,将参与者的影像融合到其面前的大屏幕中,让参与者能看到自己跟屏幕中的人物一起跳舞,即能增强民众的参与兴趣,又能使民众在参与的同时学习了舞蹈。 2.数字阅览室 数字文化馆的数字阅览室有别于数字图书馆,这里主要是查阅关于艺术的所有信息,同时观看各种艺术的视频。在数字阅览室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机房中的数据库对其进行内容上的支持。文化馆的数字阅览室,在图书的数字内容提供上,要以有声图书等音频资料库为主,现在文化馆/站的主体以老年人为主,而大部分老年人的视力不好,阅读不方便。 3.采编室 各种文化传品的数字化,需要一个专门的采编室进行加工制作完成,只有建设采编室才能将文化作品数字化。 4、地区文化名人堂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文化名人,这些大师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建设当地的文化名人堂,将他们的简历,取得的成绩和代表作按照文艺的类别进行区分后,专门进行展示,即弘扬了文化,又增加基层民众对于当地文化发展的了解。 数字文化馆通过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吸引更多的群众、更年轻的群众到文化馆来。利用这种互动体验的方式,即提升了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又在娱乐中提高了民众的艺术鉴赏能力。

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

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施行日期:2008年10月1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文化馆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制定本指标。第二条本指标是编制和审批文化馆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依据;也是编制城乡规划确定文化馆发展用地的依据。 第三条本指标适用于文化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以及文化馆的规划布局。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参照执行。 第四条文化馆项目建设用地,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统筹兼顾,精心规划、设计,切实做到科学合理、节约用地。 第五条文化馆建设用地,除符合本指标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 第六条文化馆建设,应综合考虑所在城镇的行政建制及其服务人口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环境条件、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建设管理方式等特点,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和服务半径。 第七条文化馆建设,应纳入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第八条文化馆的布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本着服务市民、方便群众活动的原则合理分布。 第九条文化馆的选址,应在城镇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应满足公交便利)、环境优美、适宜开展群众活动的地区;宜结合城镇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综合布置,避免或减少对医院、学校、幼儿园、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环境的建筑的影响。 第十条文化馆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服务功能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第十一条文化馆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减少新增用地;因条件所限无法扩建确需异地新建的,应保留原馆公益性文化设施的使用性质不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数字一词已经走进了社会行业中的各个领域,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由数字、网络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现在数字已经成为信息的载体。信息存取实现了自由化,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化,知识传播范围拓展了,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了,信息资源价值也提升了。那么如何构建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供给用户一个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平衡、融合的信息保障环境,是数字化进程中的图书馆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及影响 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影响,就是“馆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馆藏不再仅仅是对文献的物质拥有和物权占有,馆藏概念的核心已超越了文献的承载者——物,而更加贴近文献的本质,即实物所承载的对象——信息。数字化文献在网络的交流平台上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作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既包括图书馆实际拥有的基于物权转移的实体资源,又包括在使用中不发生物权转移,图书馆只具有使用权的虚拟馆藏。也就是说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涵盖了馆藏中未数字化的以纸为介质的印刷型文献、单机版电子文献和馆藏中已数字化的电子信息等实体资源,以及图书馆通过网络途径以协议或授权服务方式获得的网络数据库或网络信息等虚拟资源。即图书馆本馆的实体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内的资源以及网上免费资源等各种类型,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可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具有雄厚基础的传统实体文献资源和强有力的信息组织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决定了二者不可能一支独秀,而要协同共建。因为对图书馆的用户来说,更关注的是所需信息的可获取性,而不是资源类型和信息存放的位置,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的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图书馆应不断探索寻求网络环境下两种资源的最佳结合点。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发展特点 信息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对图书馆来说,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筛选、整序、组织,使信息更好地成为传播给用户利用的资源,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无障碍地获取。就是说,这些资源的类型可以多元化,获取渠道可以多元

文化馆建设标准78049

文化馆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文化设施,因此其建设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社会需求,明确发展目标,依据服务人口配套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功能优先、高效服务的原则,以经济适用、安全环保、节能降耗为基础,统筹规划与建设,兼顾运营与管理,量力而行、合理投资。 文化馆的建设方式有两种,独立建设或联合建设。 文化馆建设规模较小时应与其他相关文化设施联合建设,特别是一些功能相同的辅助用房可以联合设置、统一管理,共享服务资源,达到节约投资、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文化馆在城市建设需要时也可与其他相关文化设施联合建设。我国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文化馆与青少年官、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联合建设,会更有益于促进其各项活动的开展。 另外,文化馆附近500m范围内(步行不超过lOmin可以到达)建有公共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的,可不再设置阅览室、儿童活动室等用房或相应减少这些用房的使用面积。 根据文化馆群众活动的特性与需求,参照文化馆建筑用房项目设置,具备最基本功能用房的小型馆,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功能用房:多功能厅兼舞蹈排练室1个(面积300㎡)、展览厅或廊(面积150㎡)、老人活动室1间(面积60㎡)、计算机与网络教室1间(面积70㎡),小教室2间(面积60㎡×2)、独立学习室2间(面积60㎡×2)、业务用房4间(面积24㎡×4)、办公室2间(面积15

㎡×2)、会议兼接待室1间(面积60㎡)以及相应的辅助用房(面积lOO㎡)。由此对应的小型馆使用面积约为1106㎡.则需建筑面积约l500㎡。可见,功能基本健全的小型馆,建筑面积达到1500㎡时,基本可以开展文化馆各项群众活动项目、承担相应的业务研究和管理工作。文化馆建设资金不足时,可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逐步完善基本功能,达到使用要求。 综上所述,本建设标准将文化馆建设规模划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和小型馆3种类型,并分别划定了建筑面积控制规模。根据我国文化馆建设的实际情况,将小型馆建筑面积下限划定在800㎡,以兼顾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先解决文化馆的有无问题,当条件允许时再逐步改善,健全文化馆的基本活动功能。建筑面积不足2000㎡的文化馆应与其他相关文化设施联合建设。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总结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总结 1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计算机技术、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2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困境和思路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困境和思路 耿晨 (青州市文化馆山东潍坊 262500)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浪潮中,对文化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是必然的趋势。分析了文化馆的作用和发展现状,阐述了建设数字化文化馆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文化馆的初步构想,指出了数字化文化馆建设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为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思路,也为促进文化馆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字文化馆构想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8)04-页码-页数文化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沿阵地,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水平的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的换代升级,信息服务的格局正在悄然转变,文化馆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摆脱信息滞后性、服务单一性等特点,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1]建设符合县域经济社会特色与时代发展需求的数字化文化馆,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必要性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事业,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1.国家战略部署指明了数字文化馆的发展趋势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的第十七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财政部、文化部也随后下达了《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管理办法》等条文,为数字文化馆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建设依据,建设数字文化馆已成为大势所趋。

文化馆建设标准

文化馆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文化馆(合群众艺术馆)的建设,依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文化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 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文化馆建设项目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文化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工程项目建设全过 程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投资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文化馆工程,其他文化馆(站)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文化馆属于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其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或镇规划、城镇建设相关专项规划,纳入政府投资计划。 第五条文化馆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城镇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 要求,以人为本、功能优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经济适用、节能环保。 第六条文化馆建设应立足现实、兼顾发展,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投资确有困难的,可一次规划设计、分期建设。 第七条文化馆建筑可独立建设,也可与其他相关文化设施联合建设,规模较小的文化馆应与其他文化设施联合建设。文化馆的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 第八条文化馆建设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统筹兼顾,优化配置,科学设计。 第九条文化馆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组成 第十条文化馆建筑根据其建筑面积规模划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和小型馆3种类型。 大型馆指建筑面积大于等于6000㎡的文化馆; 中型馆指建筑面积大于等于4000㎡且小于6000㎡的文化馆; 小型馆指建筑面积大于等于800㎡且小于4000㎡的文化馆。第十一条文化馆建筑项目包括:房屋建筑、室外场地及建筑设备。第十二条文化馆房屋建筑包括:群众活动用房、业务用房、管理用房和辅助用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