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如何让孩子的这颗种子发芽成长,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创造能力和情操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对他们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们乐于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美术活动在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同样,为了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美得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尤为显得重要。

指导策略非常多,在一节美术活动中我们都要采用到多种指导策略,那哪些指导策略是有效的呢?怎样指导才是最合适的呢?对于不同的活动有着不一样的要求。下面根据我们班级开展的几个活动谈谈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导入指导策略

在每一节美术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活动的内容,都能同时运用到多种指导策略,而一些常见的教师指导策略在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

1.语言讲述法。

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总是先讲解今天的活动主题,让孩子一下子就了解了活动内容,接下来教师的步骤讲解让孩子更深一步知道了操作方法。例如色彩活动《送给妈妈的花》《表情罐》,一开始就告诉小朋友今天要送给妈妈的花,并且请小朋友用皱纹纸来为自己的妈妈和奶奶做一朵花,并让孩子边听边跟着学习如何折;而表情罐也是向孩子解说今天在罐子上画出各种不一样的表情,然后孩子根据要求开始作画。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也决定整个活动是否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老师的语言丰富了,整个导入才是成功的。

2.图片视频欣赏法。

图片欣赏法和视频欣赏法最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比以上的语言讲述法更为适合幼儿园的孩子。美术活动主要就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

总的说来就是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可以说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欣赏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这种指导方法也更好体现《纲要》中讲到过的适合幼儿理解的形象直观特点,孩子们在观看后就马上能理解操作的内容,不过这样的方法也是需要一点语言讲解才能起到超级效果。例如在色彩活动《牙刷蜻蜓》中,让孩子观看真正的蜻蜓与牙刷蜻蜓,孩子们马上就发现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为它装饰上又薄又大的翅膀和圆鼓鼓的大眼睛,因为长长的牙刷就是蜻蜓那细长的身体。通过直观的观看,不要老师一直在那讲,孩子们都能看出来操作要求是什么。

3.情境导入法。

美术本就以其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为主要特点而区别于其他艺术。美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创设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美术教学中积极运用情境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视觉、听学、触觉等感受,让儿童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使他们由“被动角色”转化为“主动角色”。情境导入法是颇受孩子们喜欢的,这样的方法更活泼,直接把孩子们带入到设置的情境中了,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例如在色彩活动《炎热的夏天》中,我请两位幼儿扮演在沙滩散步的人们,以太阳太毒辣可以怎样办呢?有什么东西可以挡住它的光芒引起幼儿的想象;同时让他们赤着脚假装沙子烫脚有啥好办法,从而引起孩子们为他们设计拖鞋的欲望;同时孩子们自己也能想出为他们设计扇子,不一样的冰激凌车子等,充分调动起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介入指导策略

在孩子们的创作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既不能干预太多,又不能错失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经过实践我们可以尝试做到:活动前心中有目标,环境及时换,活动中观察分析同步走,注重因材施教,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在了解了这些后,我们还要注意介入指导的时机,我们要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介入,而不是干预。这时我们除了运用语言介入策略,欣赏介入策略,在一些色彩创意活动中,我还用到了一些特殊的指导策略。

1.模特示范法。

合作游戏是孩子们进行创作活动的提神良药。在活动中,如果好朋友能做自

己的小模特可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瞧,孩子们在色彩活动《表情罐》中,有的孩子对于表情有一些困难,只对嘴巴有点了解,其他呢?看,面对面的便宜相互做模特,笑一个、生气一下、沮丧一会、吼叫一下……小模特丰富的表情给作画困难的孩子一个大大的帮助。这样及时的指导策略,一下子就解决了孩子们之间一些小小困难。

2.重复反问法。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我们成人往往习惯于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事物自身特征来表现事物。例如校草是绿色的,车子的轮子是圆形的等等,这样的情况在整个活动中会引起幼儿的不自信,然而不自信会导致孩子们频频向教室提出问题,“老师,这个是不是这样画?”“老师,这个是不是这样贴?”“老师,我这样放对不对啊?”……然而这时老师的指导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孩子得到不同的感受。例如在色彩创意活动《彩色陀螺》中,孩子在自由探索大胆操作中,有的孩子发现了我的陀螺可以灵活转动,而他们的陀螺只能转一圈,有的甚至一圈也转不起来。有的孩子就问“老师,为什么我的陀螺转不了,你的却能转呢?”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不断反问“我的怎么可以转呢?你的怎么转不了呢?”孩子们见我没有告诉他,自己研究起我的陀螺来,从而知道了牙签必须戳在中心,下面必须绑上透明胶,就不会松动了。这样他们较容易地完成活动内容,体验成功的乐趣。慢慢地,愉快的情绪会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对自身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和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瞧,这样不断从夫反问的指导策略可是不错的哦。

三、评价指导策略

评价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美得感受力和表现力。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他们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仍然较差,他们往往是将成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多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方式表扬幼儿,同时多用肯定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尤其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幼儿,从不轻易否定,而是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关注。这样,孩子就会在美术活动中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并逐渐从教师正确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

的体验,树立自信。

1.鼓励式指导策略。

及时对幼儿作品进行表扬,鼓励,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只要是纵向比较进步了,那么就是应该表扬,让孩子充满自信心。

2.游戏式指导策略。

用游戏的方法结束整个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就如《牙刷蜻蜓》活动,最后孩子做好了自己认为最可爱的蜻蜓,那么就请你的蜻蜓到草地上去嬉戏吧来结束,孩子们带着自己制作的蜻蜓,一会飞到树干上,一会飞到草地上,开心极了,同时也对工具大变身活动充满了期待。

在每一节美术活动中,我们都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指导幼儿创作,激发他们大胆想象,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同时,要关注每位幼儿的作品,重视幼儿参与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以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同时激发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大胆表现的勇气,让他们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快乐的表达和成长!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摘要]: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画家和艺术家,而是在于启迪幼儿的思维打开想象力,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天赋和潜能,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表现,使儿童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教给幼儿绘画方面的简单技能,培养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且还要通过绘画活动去发展幼儿智力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绘画;幼儿教师;大班幼儿;指导 幼儿绘画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及从内容美到形式美的美术作品,逐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一、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绘画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力和丰富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手段。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合理的组织幼儿的绘画教学活动也非常的重要。而现在许多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室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师过于看重创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创作过程当中的情感体验绘画对于每个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他们凭借手中的作画工具表现自己心理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可能他们画画的初因仅仅是因为觉得好玩,所以画起来也是随心所欲,他们享受的和感受到的是这个过程带给他们的愉快情绪。 我们教师教幼儿绘画,并不是要把幼儿都培养成小画家,而是培养他们对绘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课孩子们很愿意上,图图画画、剪剪折折,课堂上同学们能动起来,这是小学生的普遍现象。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检验美术教学的重要标准,也就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是否有收获。这就需要我们美术老师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改进美术教学,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有效的学习过程,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开展美术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研究将对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利用学科特点与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玩”的兴趣兴趣,是保证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的先决条件。而好的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多媒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能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清晰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画面,能够让学生耳目一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它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知识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

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美术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使学生“爱学”、“乐学”。这样既优化了教学过程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比如《手形的联想》的一课,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投影下随 意地摆出各种各样的手形,此时的学生一定会随着教师一块摆出各种造型,并说出自己的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将简单的手形概括地与实物联系起来,摹仿的难度由浅入深,孩子们从直觉用手摹仿剪刀这一简单的动作,到有意识地思考、摹仿更复杂的不太熟悉的实物,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路径与发展过程。学生很感兴趣,思维在抽象的手形与具体的实物之间游刃有余。相互观摩、表演,快乐无比,在愉悦、兴奋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美术这门学科的特性,需要大量的图片欣赏。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运用多媒体打开课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一目了然,不同派画家纷繁多姿的绘画风格尽收眼底,避免了大量的语言赘述,而且直观、形象,加快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速度和深度,事半功倍。所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美术课堂效率有切实的帮助。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供“做”的机会美术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除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使用外,我认为课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结构的设计是关键,设计新颖独特合理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得以解决。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决定了一堂课的方向,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与之相对应我们制定了四个教学策略:“造型·表现”策略、“设计·应用”策略、“欣赏·评述”策略和“综合·探索”策略。 一、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包括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它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传达视觉感受和思想。 适量欣赏大师作品及师生作品。感受和品评作品的内涵、情感及意境。给学生一个想创作的理由——激起学生的内心需要。 通过户外采风、注意观察、搜集素材、展开想象以及必要时教师示范等手段,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主题。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体验造型乐趣。运用具有自己个性的表现手段,探索与众不同的创作方法。 二、设计·应用 “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交流信息,根据已有经验,认识感受材料特性,欣赏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在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中导入课题。根据学生准备等实际情况,合理作示范,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创作。教师是平等参与者中的首席。作品,倡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以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形式展开多评价方式灵活多样,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每个人对自己和他的作品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拓展想象空间,提升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 三、欣赏·评述 “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较其它美术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 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元对话交流活动,在质疑解疑过程中活跃思维、丰富情感。小组成员以语言叙述、书面表达、作品再创造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评他评师评方式领略成功与不足,并最终达成对欣赏内容的整合,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联系多学科知识、当地文化资源、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学科不仅仅要反映和传递人类文化信息,还必须密切结合现实生活。通过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将美术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碰撞和结合,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造活动。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创设条件,培养意识,激发兴趣、沟通情感,形成参与定势促使学生多种能力与兴趣的形成;在教学行为上,要指导学法,赋予学生参与能力,进行实质性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还要进行多方位评价。同时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教师是在上好每一堂课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和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当代科学与艺术的综合融会,美术教育之所以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是因为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学科,能陶冶人的情感和精神。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各种情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进行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学理念,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该方式和行为应该是丰富、愉悦和轻松的。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说到美术的价值意义时所说的: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有效的进步或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学认真与否,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属无效或

语言领域教学策略

语言领域目标定位及教学策略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有效策略 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在健康、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中,都有机地向幼儿渗透着语言教育。在各个领域的活动中,都表现了教师如何发展语言领域的经验;而且活动进行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让幼儿讲述和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过程与发现、情绪与情感的内容要求,这些要求与各领域的活动本身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围绕着叙述性的表达、故事与童话、诗化语言三方面,我们以日常有意义事件的报告、看与理解故事与童话、表演、诗化语言的欣赏与创编为突破点,获得有关的教育策略要点。 (1)支持幼儿运用语言讲述自己具有感性认识的人、事、物,注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并感受相应叙述形式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与各领域教育活动,让幼儿有意识地去经历、感受。 ②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梳理、表达,获得相应叙事性讲述的经验,表达情感。 ③教师将口语表述与主题绘画附简短文字记录、符号图表有机结合,让幼儿获得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经验。 《纲要》非常重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我们通过让幼儿进行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报告、学习和游戏活动中感受最深的活动过程与结果的交流,使幼儿逐渐能够清楚地讲述自己的经历、想法和做法,努力让他人听懂自己的表述,并进行交谈和讨论。

(2)通过故事与童话,让幼儿在复述、想像与感悟中获得优秀文学语言的陶冶。 ①选择中外优秀故事与童话作品,教师要较深透地把握作品的文学特点与精神内涵。 ②教师以多种幼儿喜爱的方式,让幼儿在复述、想像中,培养对文学语言的敏感性,感受故事与童话的魅力与主题思想。 ③师幼共读图书,在早期阅读中支持幼儿获得书面语言学习经验。 《纲要》要求我们,要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并“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我们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提升出故事与童话教育教学的引导策略,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获得故事与童话方面的“兴趣、情节、主题、表现、创作”等关键经验。 教师要精心为幼儿选择经典、优秀的幼儿文学名著,并首先把自己作为一个读者,用超功利主义的眼光审视作品,用真诚的心灵感悟作品。自己首先要被作品中所蕴涵的爱和生命的永恒所感动,被作品优美的语言与巧妙的结构所陶醉,被作品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被作品奇妙的想像所震撼。当教师自己从作品中体验到了难于言表的美和享受,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才有了真正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以质朴而充满感情的讲述打动幼儿,激发起他们喜爱、乐学的动机后,通过让幼儿复述,根据与故事情节相关的简单标志进行想像并创编、表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清故事与童话中的人物、情节,并学习在想像中丰富情节,逐步学会体验故事中人物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创编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故事与童话。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与童话所蕴涵的人文、伦理等诸方面的意义,支持他们个性化地感悟其寓意。 图书是图文并茂地表现故事与童话的载体,深为幼儿所喜爱,又是幼儿从口语学习向书面语言学习过渡的桥梁。教师投放形象可爱而有趣、长短适宜、富重复语言、情节变化起伏、色彩与线条优美的故事图书,在师幼共读的过程中,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感受和发现语

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教幼儿学会修改图像” 很多时候幼儿在进行美术绘画创作时,经常一画错或一不满意就换一个地方画,或把纸翻过来重画。在美术活动区中总会捡到画了一个圆圈、画了几根线的被孩子废弃的画。是画得不好吗?其实不是,只是幼儿的自信心不够罢了,总认为自己画得不好、画错了,于是总丢画。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幼儿尝试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图象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象、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有很多图案其实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发现有不同的效果,在幼儿尝试修改自己作品的同时,也是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作品添画、修改成各种新的图案,来完善作品。 案例1:美术区域——圆形的变化(小班) 小班幼儿很喜欢拓印活动,经常会把老师提供的各种图形模板,蘸上水粉颜料拓印在纸上,可是拓印好的图形又能做什么呢?这时有的孩子发现,原来小小的圆形就像小鸡的身体,圆圆的、毛茸茸的,也有的发现可以把圆圆的图形画成太阳、小花,于是我给小班幼儿提供了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和小棉签,请孩子们自己在原来的拓印画上进行修改、添画,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画一副新的图画作品。 案例2:美术区域——废弃画添画(中班) 我将幼儿之前觉得不满意或“失败的”滴墨吹画作品放入了美术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从不同方向的观察,感受同一形态在不同方向中可以呈现不一样的形状,展开想象,把已有的半成品图(横看、竖看)变换方向观察,看看它与什么物品更接近,然后进行添画完成作品。这是就有孩子发现,其实这块红色块就像螃蟹的身体,而那个蓝色块就像小池塘,还有的孩子高兴地说:“我看出来了,这圆圆的就像我们的笑脸,我想把我画上去。”这时,孩子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初探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初探 内容提要: 我认为在高效美术教学课堂中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在课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上好一节高效的美术课的中心也是关键. 关键字:高效,简化,优化 经过1年多的实践及探索,结合《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并查找了相关高效美术教学的书籍资料,我对美术课堂的高效性教学,也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要做到高效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而诱导过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优化,而设计的优化与否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达到高效教学的关键.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高效教学的保障. 新课程实施以来,预设与生成充满我们的课堂,使得课堂生机盎然.预设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教学过程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是在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缺一不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教学预设设计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同时又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在成型的教学预设中,各类教学目标被分解成了具体的,操作性的目标,教学预设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环境的调适,教学评价手段的实施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安排,这一系列的安排都带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抽象的理论在这里已变成了具体的操作规范,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可行依据.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在预设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如可以在教学方案中突出某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一种新教学环境的设计,从而使教学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富有层次感.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的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而互动中生成的有效互动就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行为. (1)课前的充分准备是高效的预设与生成的前提.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了让更多的人受到美的熏陶,美术欣赏教学已发展成为贯穿从小学到中学的长过程。这是加强美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在我国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开设艺术欣赏课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趣,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笔者从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出发,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了几点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策略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一)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二)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者只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三)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四)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而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五)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反思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反思 新兴中学符谷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天空,同时也对美术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让美术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欣喜之余,对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回顾美术教学,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轻负高质,省时高效“有效”课堂教学呢?反思如下 一、有效课堂教学教学问题反思 问题一:美术课堂评价过于机械死板单一 长期以来对中学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无外乎展示学生的习作,或给习作打分等,过于偏重知识、技法等认知内容的东西,我们姑且称之为概念化评价。还有一种就是全模糊论评价,即给学生的评价看不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此评价也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忽略情感的培养,带有较强的指令性。如果我们采用的评价方法单一,手段陈旧,那么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将会受阻,同时也会使课堂教学公式化,美术教学呈现出僵硬、缺乏生气的局面 【案例】 我到某校听一堂初二美术《美术外国作品欣赏》课,教师在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一字一句都按教材中所描述的“达·芬奇用画笔表现了蒙娜丽莎惊人的容貌和内心的迷人魅力,那

神秘的微笑像迷一般使人永远难忘……”此教法先人为主地将固定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无论现代学生是否欣赏《蒙娜丽莎》的神秘,是否喜爱《蒙娜丽莎》的忧伤,都得无条件地接受,都得认为这就是“美”。却有几位学生窃窃私语:“没有眉毛”、“一脸浮肿”……课堂中的小议立即被教师严厉的眼光所制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受历史背景,欣赏者个人阅历、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美术教学怎能以教师或书中搬来的观点去统筹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呢?怎能不尊重学生个性,不让学生参与评价呢?当然学生的个人审美观不一定全是健康的,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但审美标准本身并不是统一的。 问题二: 问题设置过多过难背离教材体系 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的互动效果,不分问题难易,将目标、知识简化为一系列的问题,一改过去的“满堂灌”为“满堂问”,在课堂中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疑惑更多了。 【案例】 一次开学到我区一所中学听课随机视导,年轻的美术教师在上《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课,她力求将自己所掌握的相关历史知识和欣赏的基本要素设置成一连串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渊博,大跨度的将知识点以提问的方式连珠炮似的发问,殊不知初中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历史知识和艺术欣赏的能力不足,对教师的“好意”并不领情,学生问题回答不上来,教师显得尴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进策略-模板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进策略 幼儿期是人一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3~8 岁是幼儿学习阅读基本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语言教育活动在我国幼儿园五大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贯穿于其他各个领域的教学之中。幼儿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阅读理解能力是幼儿学习其他领域学科知识的前提条件,是幼儿吸收知识、表达思想的重要途径,是影响幼儿进入小学学习的关键因素,这关系到幼儿社会化程度及一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运用。但现今,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得以凸显,如语言活动中,教师能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儿童听得懂、学的会、能表达,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鉴于此,本文旨在从分析此类困境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对有效教学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教学含义探明 有效教学在越来越受到教学界关注的今天,作为一种新兴的观点,目前还未达成一致的共识。简明看来,就笔者对国内外有效教学定义的总结,主要有:教师成功实现教学目的,即能使学生有学习的意愿,并在课堂后能够从事课堂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活动。笔者探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教学即:幼儿园教师在科学的幼儿语言发展观前提下,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师幼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感知理解教师所教、学会初期的语言交际传递、能互动交流并兼具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缺乏针对性,难以凸显幼儿发展特点 目标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起着统帅、纲领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都由班级教师依照教学大纲统一进行施行,而教学大纲内容是有专门教科研人员及优秀教师组织编写,有针对性的依据特定区域平均水平统一制定的有效性高、可取性强的课程标准。但在部分幼儿园,有些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虽然对大纲内容进行积极内化,却没有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总体水平进行目标的适宜调整、二次设计,即未能形成生成性目标。从而导致教学内容有时过多过难,幼儿回答积极性不高,出现低效教学的现象。这种一味地盲目遵循大纲目标的做法,不是迁就幼儿语言的自然发展与成熟,降低了水平值,就是偏倚了幼儿言语的最近发展区,抬升了心理预期,且未针对幼儿整体水准进行二次设计的教学活动,确实难以凸显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及发展特点。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如何让孩子的这颗种子发芽成长,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创造能力和情操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对他们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们乐于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美术活动在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同样,为了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美得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尤为显得重要。 指导策略非常多,在一节美术活动中我们都要采用到多种指导策略,那哪些指导策略是有效的呢?怎样指导才是最合适的呢?对于不同的活动有着不一样的要求。下面根据我们班级开展的几个活动谈谈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导入指导策略 在每一节美术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活动的内容,都能同时运用到多种指导策略,而一些常见的教师指导策略在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 1.语言讲述法。 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总是先讲解今天的活动主题,让孩子一下子就了解了活动内容,接下来教师的步骤讲解让孩子更深一步知道了操作方法。例如色彩活动《送给妈妈的花》《表情罐》,一开始就告诉小朋友今天要送给妈妈的花,并且请小朋友用皱纹纸来为自己的妈妈和奶奶做一朵花,并让孩子边听边跟着学习如何折;而表情罐也是向孩子解说今天在罐子上画出各种不一样的表情,然后孩子根据要求开始作画。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也决定整个活动是否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老师的语言丰富了,整个导入才是成功的。 2.图片视频欣赏法。 图片欣赏法和视频欣赏法最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比以上的语言讲述法更为适合幼儿园的孩子。美术活动主要就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

如何打造美术高效课堂-演讲稿

如何打造美术高效课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和大家在这里交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我们每位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构建自主性学习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自主高效学习课堂,我只是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不足之处还望领导、老师多多指正。 自主高效课堂,我是这样认识的:是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里的关键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最终达到高效的课堂效果。“自主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理念,而不是课堂教学模式。围绕这个理念,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应该以多元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为中介。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我想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学习者的平等心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以下是我进行的一些思考和尝试:第一呢,我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以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灵。 美术课课前资料收集,是一种直觉地、感性的、表现性的美术学习活动。课前资料收集鼓励学生亲历、亲为、亲感。如在上《小扇子》一课时,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家里的扇子、整理扇子的种类和名称,了解扇子的功能。上课时,让学生把带来的扇子展示出来,分析它们的外形、组成部分、颜色的搭配、材质等,最后老师再给予一定的学法指导和示范。这样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会有目的的观察身边的实物,从而发现与众不同的美,这要比老师提供现成的资料,学生收益更大,因而学得自然主动。 在画《拓印画真有趣》一课时,课前我拿出硬币做例子并示范,告诉学生这一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努力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点研究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2.有利于提升研究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科研意识。 3. 如何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和

创作激情,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评价方法。 4.在教学中如何创造轻松活跃而亲切祥和的课堂氛围,充分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的实践路径,师生互动,把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提高美术教学水平和美术作品质量。 三、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吉尔福特与洛厄福尔两位博士经过追踪研究告诉人们通过美术的创造活动培养出的能力有八种:(1)感受性;(2)流畅性;(3)柔体性;(4)独创性;(5)再决定与再构成的能力;(6)分析与抽象能力;(7)综合与结合能力;(8)组织之一贯性等。美术教育中创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和创造人,是对现代社会高度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国研究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如大武口教体局进行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创造力》的课题研究。 五、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主要指标表现在: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出别出心裁的形象。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并获奖。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教学的能力与水平。主要指标表现在:

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在老师和在座各位一直的努力下,应该说我市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显著、进步有目共睹。但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同样存在着某些问题和偏差,通过拜读我市同行的总结论文、听课感受和深刻的反思我认为,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打造课堂;小学美术;有效教学 一、有效备课并反思 1.读透教学参考书,抓准教学目标、重难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教学参考书对每一课都有详尽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解决重难点的要点、评价建议,以及优秀的教案范例,而且经常附有大量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教学光碟。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省去了教师毫无头绪的泛泛的查找资料和制作课件的大量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参考书中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改进,详尽的备课,抓住重难点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设计。 2.充分借鉴教学参考书及网络上的优秀案例,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现代网络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大资源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搜集下载网络上的优秀教学案例,汲取其中的精华,借鉴其成功之处,学习成功案例的教学理念,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设计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3.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集中智慧。我们学校一直都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哪怕是上校内公开课都集体备课,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才会共同进步。有些问题自己一个人可能想不到,但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却常常会突然发现,甚至豁然开朗。 4.建立每一课的资源包,方便再次备课,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扩充。曾经在以前的备课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源,但由于资源保存不当,导致再次进行相同授课时,找不到已有资源,然后从头查起。因此将每一课搜集到的资料建立成资源包,不但方便下次授课时使用,还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扩充,最终形成系统的资源库,在授课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呈现给学生,实现资源的共享。 5.二次备课,加强实际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虽然课前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但这也仅仅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在实际的教学生成中会出现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问题。但预设与生成中存在着意想不到的差距,及时的反思、改进就能够弥补备课中的不足。 二、有效讲授并示范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而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美术课堂同样离不开讲授,如果这个讲授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那这个讲就能“画龙点睛”,即孔子所谓的“不愤不发,不悱不发”。好的

美工区教师指导策略

美工区教师指导策略 《指南》艺术篇提到:“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美工区实现《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呢?在不断深入学习领会《指南》的过程中,我在幼儿园美工区学习性区域活动指导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创造丰富的艺术环境 1.让幼儿和环境“说话” 我们根据主题课程有目的地设计了具体的活动内容。如在《热闹的马路》中将美工区设置成街道,街道上有马路、有汽车、有房屋、有商店等。这样生活化的情景能引起幼儿创作的欲望和兴趣,并在环境的指引下完成创作。 2.让幼儿浸润在美的氛围中 在美工区可投放各类艺术品、照片、不同风格的绘本、海报、美术书籍及幼儿熟悉的艺术家的传记,也可投放供幼儿写生的盆栽植物和经典卡通形象,还可摆任意造型的木偶小人等。通过这种审美情景的体验,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兴奋,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敏锐的感知,发现美的特征,从而激起他们审美欣赏的兴趣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动机。 3.多元化的作品展示空间 在幼儿作品呈现上,立足创设多元化的作品展示空间供幼儿自主选择,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美术作品布置游戏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作品创造的兴趣。如有立体作品呈现空间;平面作品呈现空间,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自己作品的呈现位置,自然愿意尝试创作不同的作品。另外,在不同的地方都展示自己的作品,自然参与度提升。 二、提供适宜多样的美工材料 1.注重材料的针对性 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比如美工活动“彩瓶造型”,投放各种造型的瓶子、颜料和水粉笔,让小班幼儿进行彩绘涂鸦;到了中班,给幼儿提供陶泥、各种豆子(玉米、花生、黄豆、绿豆、黑豆等),引导幼儿在瓶子上进行点、线、面的装饰;到了大班,引导幼儿用彩绳、皱纹纸、布织布、扣子、假眼珠、双面胶、木胶等辅助材料,借助瓶子的造型大胆创造想象,创造自己喜欢的形象。 2.注重材料的动态性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比如小班美术活动“跟波洛克爷爷玩抽象”,起初可投放棉签和水粉笔,待幼儿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后,再投放勺子、吸管、喷壶、纸杯、鞋刷等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倒、滴、泼、点等方法涂鸦,从而进一步启发幼儿大胆玩色、敢于创新的意识。 3.注重材料的重组性 各个区角活动材料之间往往存在互动作用,教师在投放材料的同时,还应考虑材料之间的组合、使用。有了这些材料的重组,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操作欲望。例如在美工区可以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瓶,引导幼儿将空瓶剪出嘴巴、眼睛加以装饰,让小班幼儿进行“喂娃娃”的生活游戏活动。 三、引入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法 1.计划预约 在活动开展前,要进行预备和计划。比如幼儿会跟老师讲“老师,今天我玩什么”、“老师,今天我想玩超轻黏土”,等等,为尊重和支持其选择的意愿和兴趣爱好,一方面我们采用

对美术高效课堂的思考与认识

对美术高效课堂的思考与认识 近期学习了有关洋思、杜郎口等学校的相关资料,这些学校都以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从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快乐学习三个方面实现课堂高效的目标。 回顾美术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时间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依照课标来审视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难发现低效还是处处存在的。如何避免简单的形式模仿,更加合理有效的去借鉴“先学后教”“三三六自主学习”等高效课堂模式,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呢?我想从结构模式和方法策略两方面和大家探讨。 一、结构模式: 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不妨先以洋思和杜郎口成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训练为主线,分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环节,激学—导学—自学—互教—班教—

导教—自练—互练—导教九个步骤。先学: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未开讲之前紧紧围绕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要求进行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后教:在先学的基础上,师生就学生在先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的互动过程。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习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三、三、六”的自主学习模式:前“三”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整体性的教学特点;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的“三大模块”;“六”即“展示”模块的“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对照以上模式,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很多高效课堂模式中的环节与我们美术课五步结构设计:“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讲解示点拨;练习体验辅导;评讲小结提炼”的理想教学结构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只要遵循“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理念原则,将其合理模式理念,扎实落实在美术课堂教学这五个环节中,就能有效的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策略方法

美术教学策略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手,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扩展开来。 人们都认为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就有艺术家搞创造性活动。“斯普托尼克打击”曾震惊了美国,美国从1958年开始注重人的能力的培养与人才的开发教育。日本早在1952年就开始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铁的事实证明“科教兴国”关键在于人才。李岚清副总理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意义深远重大。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并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例如:引导学生创作一幅家乡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的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片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循循善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育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