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如何让孩子的这颗种子发芽成长,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创造能力和情操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对他们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们乐于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美术活动在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同样,为了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美得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尤为显得重要。

指导策略非常多,在一节美术活动中我们都要采用到多种指导策略,那哪些指导策略是有效的呢怎样指导才是最合适的呢对于不同的活动有着不一样的要求。下面根据我们班级开展的几个活动谈谈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导入指导策略

在每一节美术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活动的内容,都能同时运用到多种指导策略,而一些常见的教师指导策略在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

1.语言讲述法。

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总是先讲解今天的活动主题,让孩子一下子就了解了活动内容,接下来教师的步骤讲解让孩子更深一步知道了操作方法。例如色彩活动《送给妈妈的花》《表情罐》,一开始就告诉小朋友今天要送给妈妈的花,并且请小朋友用皱纹纸来为自己的妈妈和奶奶做一朵花,并让孩子边听边跟着学习如何折;而表情罐也是向孩子解说今天在罐子上画出各种不一样的表情,然后孩子根据要求开始作画。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也决定整个活动是否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老师的语言丰富了,整个导入才是成功的。

2.图片视频欣赏法。

图片欣赏法和视频欣赏法最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比以上的语言讲述法更为适合幼儿园的孩子。美术活动主要就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

总的说来就是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可以说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欣赏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这种指导方法也更好体现《纲要》中讲到过的适合幼儿理解的形象直观特点,孩子们在观看后就马上能理解操作的内容,不过这样的方法也是需要一点语言讲解才能起到超级效果。例如在色彩活动《牙刷蜻蜓》中,让孩子观看真正的蜻蜓与牙刷蜻蜓,孩子们马上就发现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为它装饰上又薄又大的翅膀和圆鼓鼓的大眼睛,因为长长的牙刷就是蜻蜓那细长的身体。通过直观的观看,不要老师一直在那讲,孩子们都能看出来操作要求是什么。

3.情境导入法。

美术本就以其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为主要特点而区别于其他艺术。美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创设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美术教学中积极运用情境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视觉、听学、触觉等感受,让儿童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使他们由“被动角色”转化为“主动角色”。情境导入法是颇受孩子们喜欢的,这样的方法更活泼,直接把孩子们带入到设置的情境中了,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例如在色彩活动《炎热的夏天》中,我请两位幼儿扮演在沙滩散步的人们,以太阳太毒辣可以怎样办呢有什么东西可以挡住它的光芒引起幼儿的想象;同时让他们赤着脚假装沙子烫脚有啥好办法,从而引起孩子们为他们设计拖鞋的欲望;同时孩子们自己也能想出为他们设计扇子,不一样的冰激凌车子等,充分调动起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介入指导策略

在孩子们的创作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既不能干预太多,又不能错失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经过实践我们可以尝试做到:活动前心中有目标,环境及时换,活动中观察分析同步走,注重因材施教,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在了解了这些后,我们还要注意介入指导的时机,我们要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介入,而不是干预。这时我们除了运用语言介入策略,欣赏介入策略,在一些色彩创意活动中,我还用到了一些特殊的指导策略。

1.模特示范法。

合作游戏是孩子们进行创作活动的提神良药。在活动中,如果好朋友能做自

己的小模特可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瞧,孩子们在色彩活动《表情罐》中,有的孩子对于表情有一些困难,只对嘴巴有点了解,其他呢看,面对面的便宜相互做模特,笑一个、生气一下、沮丧一会、吼叫一下……小模特丰富的表情给作画困难的孩子一个大大的帮助。这样及时的指导策略,一下子就解决了孩子们之间一些小小困难。

2.重复反问法。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我们成人往往习惯于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事物自身特征来表现事物。例如校草是绿色的,车子的轮子是圆形的等等,这样的情况在整个活动中会引起幼儿的不自信,然而不自信会导致孩子们频频向教室提出问题,“老师,这个是不是这样画”“老师,这个是不是这样贴”“老师,我这样放对不对啊”……然而这时老师的指导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孩子得到不同的感受。例如在色彩创意活动《彩色陀螺》中,孩子在自由探索大胆操作中,有的孩子发现了我的陀螺可以灵活转动,而他们的陀螺只能转一圈,有的甚至一圈也转不起来。有的孩子就问“老师,为什么我的陀螺转不了,你的却能转呢”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不断反问“我的怎么可以转呢你的怎么转不了呢”孩子们见我没有告诉他,自己研究起我的陀螺来,从而知道了牙签必须戳在中心,下面必须绑上透明胶,就不会松动了。这样他们较容易地完成活动内容,体验成功的乐趣。慢慢地,愉快的情绪会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对自身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和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瞧,这样不断从夫反问的指导策略可是不错的哦。

三、评价指导策略

评价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美得感受力和表现力。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他们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仍然较差,他们往往是将成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多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方式表扬幼儿,同时多用肯定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尤其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幼儿,从不轻易否定,而是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关注。这样,孩子就会在美术活动中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并逐渐从教师正确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

的体验,树立自信。

1.鼓励式指导策略。

及时对幼儿作品进行表扬,鼓励,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只要是纵向比较进步了,那么就是应该表扬,让孩子充满自信心。

2.游戏式指导策略。

用游戏的方法结束整个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就如《牙刷蜻蜓》活动,最后孩子做好了自己认为最可爱的蜻蜓,那么就请你的蜻蜓到草地上去嬉戏吧来结束,孩子们带着自己制作的蜻蜓,一会飞到树干上,一会飞到草地上,开心极了,同时也对工具大变身活动充满了期待。

在每一节美术活动中,我们都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指导幼儿创作,激发他们大胆想象,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同时,要关注每位幼儿的作品,重视幼儿参与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以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同时激发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大胆表现的勇气,让他们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快乐的表达和成长!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摘要]: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画家和艺术家,而是在于启迪幼儿的思维打开想象力,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天赋和潜能,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表现,使儿童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教给幼儿绘画方面的简单技能,培养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且还要通过绘画活动去发展幼儿智力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绘画;幼儿教师;大班幼儿;指导 幼儿绘画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及从内容美到形式美的美术作品,逐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一、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绘画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力和丰富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手段。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合理的组织幼儿的绘画教学活动也非常的重要。而现在许多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室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师过于看重创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创作过程当中的情感体验绘画对于每个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他们凭借手中的作画工具表现自己心理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可能他们画画的初因仅仅是因为觉得好玩,所以画起来也是随心所欲,他们享受的和感受到的是这个过程带给他们的愉快情绪。 我们教师教幼儿绘画,并不是要把幼儿都培养成小画家,而是培养他们对绘

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教幼儿学会修改图像” 很多时候幼儿在进行美术绘画创作时,经常一画错或一不满意就换一个地方画,或把纸翻过来重画。在美术活动区中总会捡到画了一个圆圈、画了几根线的被孩子废弃的画。是画得不好吗?其实不是,只是幼儿的自信心不够罢了,总认为自己画得不好、画错了,于是总丢画。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幼儿尝试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图象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象、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有很多图案其实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发现有不同的效果,在幼儿尝试修改自己作品的同时,也是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作品添画、修改成各种新的图案,来完善作品。 案例1:美术区域——圆形的变化(小班) 小班幼儿很喜欢拓印活动,经常会把老师提供的各种图形模板,蘸上水粉颜料拓印在纸上,可是拓印好的图形又能做什么呢?这时有的孩子发现,原来小小的圆形就像小鸡的身体,圆圆的、毛茸茸的,也有的发现可以把圆圆的图形画成太阳、小花,于是我给小班幼儿提供了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和小棉签,请孩子们自己在原来的拓印画上进行修改、添画,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画一副新的图画作品。 案例2:美术区域——废弃画添画(中班) 我将幼儿之前觉得不满意或“失败的”滴墨吹画作品放入了美术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从不同方向的观察,感受同一形态在不同方向中可以呈现不一样的形状,展开想象,把已有的半成品图(横看、竖看)变换方向观察,看看它与什么物品更接近,然后进行添画完成作品。这是就有孩子发现,其实这块红色块就像螃蟹的身体,而那个蓝色块就像小池塘,还有的孩子高兴地说:“我看出来了,这圆圆的就像我们的笑脸,我想把我画上去。”这时,孩子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如何让孩子的这颗种子发芽成长,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创造能力和情操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对他们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们乐于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美术活动在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同样,为了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美得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尤为显得重要。 指导策略非常多,在一节美术活动中我们都要采用到多种指导策略,那哪些指导策略是有效的呢?怎样指导才是最合适的呢?对于不同的活动有着不一样的要求。下面根据我们班级开展的几个活动谈谈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导入指导策略 在每一节美术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活动的内容,都能同时运用到多种指导策略,而一些常见的教师指导策略在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 1.语言讲述法。 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总是先讲解今天的活动主题,让孩子一下子就了解了活动内容,接下来教师的步骤讲解让孩子更深一步知道了操作方法。例如色彩活动《送给妈妈的花》《表情罐》,一开始就告诉小朋友今天要送给妈妈的花,并且请小朋友用皱纹纸来为自己的妈妈和奶奶做一朵花,并让孩子边听边跟着学习如何折;而表情罐也是向孩子解说今天在罐子上画出各种不一样的表情,然后孩子根据要求开始作画。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也决定整个活动是否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老师的语言丰富了,整个导入才是成功的。 2.图片视频欣赏法。 图片欣赏法和视频欣赏法最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比以上的语言讲述法更为适合幼儿园的孩子。美术活动主要就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

美工区教师指导策略

美工区教师指导策略 《指南》艺术篇提到:“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美工区实现《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呢?在不断深入学习领会《指南》的过程中,我在幼儿园美工区学习性区域活动指导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创造丰富的艺术环境 1.让幼儿和环境“说话” 我们根据主题课程有目的地设计了具体的活动内容。如在《热闹的马路》中将美工区设置成街道,街道上有马路、有汽车、有房屋、有商店等。这样生活化的情景能引起幼儿创作的欲望和兴趣,并在环境的指引下完成创作。 2.让幼儿浸润在美的氛围中 在美工区可投放各类艺术品、照片、不同风格的绘本、海报、美术书籍及幼儿熟悉的艺术家的传记,也可投放供幼儿写生的盆栽植物和经典卡通形象,还可摆任意造型的木偶小人等。通过这种审美情景的体验,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兴奋,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敏锐的感知,发现美的特征,从而激起他们审美欣赏的兴趣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动机。 3.多元化的作品展示空间 在幼儿作品呈现上,立足创设多元化的作品展示空间供幼儿自主选择,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美术作品布置游戏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作品创造的兴趣。如有立体作品呈现空间;平面作品呈现空间,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自己作品的呈现位置,自然愿意尝试创作不同的作品。另外,在不同的地方都展示自己的作品,自然参与度提升。 二、提供适宜多样的美工材料 1.注重材料的针对性 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比如美工活动“彩瓶造型”,投放各种造型的瓶子、颜料和水粉笔,让小班幼儿进行彩绘涂鸦;到了中班,给幼儿提供陶泥、各种豆子(玉米、花生、黄豆、绿豆、黑豆等),引导幼儿在瓶子上进行点、线、面的装饰;到了大班,引导幼儿用彩绳、皱纹纸、布织布、扣子、假眼珠、双面胶、木胶等辅助材料,借助瓶子的造型大胆创造想象,创造自己喜欢的形象。 2.注重材料的动态性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比如小班美术活动“跟波洛克爷爷玩抽象”,起初可投放棉签和水粉笔,待幼儿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后,再投放勺子、吸管、喷壶、纸杯、鞋刷等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倒、滴、泼、点等方法涂鸦,从而进一步启发幼儿大胆玩色、敢于创新的意识。 3.注重材料的重组性 各个区角活动材料之间往往存在互动作用,教师在投放材料的同时,还应考虑材料之间的组合、使用。有了这些材料的重组,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操作欲望。例如在美工区可以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瓶,引导幼儿将空瓶剪出嘴巴、眼睛加以装饰,让小班幼儿进行“喂娃娃”的生活游戏活动。 三、引入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法 1.计划预约 在活动开展前,要进行预备和计划。比如幼儿会跟老师讲“老师,今天我玩什么”、“老师,今天我想玩超轻黏土”,等等,为尊重和支持其选择的意愿和兴趣爱好,一方面我们采用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设计研究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十二圩中心园李海琴文章摘要: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的提问对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思维,还能促进师幼对话,使师幼一起发现问题,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意义的互动、交流,从而获得新知和发展。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不少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并不能很好从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表面上热闹活跃,而是大多出自教师教学的需要,对幼儿的有意义学习并未促进,甚至成为了一种阻碍。因此,对幼儿教师教学活动的提问进行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实然,并探索如何促使其达到理想的应然状态。 关键词:研究方案教师提问现状研究策略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提问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 提问的有效性是决定教学过程顺畅、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提问、适时的引导,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及幼儿的创作水平。在多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自己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提问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有些提问对当前的美术教学活动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只是自己为了组织孩子或者是自己的口头禅,针对自己的发现,我在美术活动中针对提问的问题做了一些努力,力求使自己的提问真正做到有效性。 (二)基于对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的个人观察和感受 现在的教师在提问时不扣主题,提问面窄,并提经常提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齐问齐答和暗含答案的封闭式问题的话,幼儿就只能被动地接受一套死搬的表现方法,作品表现也只会是千篇一律,这不仅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欲望,而且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如:《春雨》一画中春雨的画法,课前我有意识的让幼儿观察下雨天雨滴的几种形态,在课堂上运用诗歌进行启发提问:“前几天下了春雨,你

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石榴班(大班张月华 幼儿绘画活动, 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活动,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本文以幼儿绘画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幼儿绘画的定义和意义, 描述了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现状, 并指出教师对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幼儿绘画是指 3— 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绘画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 既直观又形象, 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说来, 孩子的绘画往往早期就有显露,表现为对颜色的敏感,喜欢涂抹,能分辨线条曲直、方圆以及物体大小。幼儿的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强,观察事物比较全面细致、准确, 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总是喜欢写字、画画。幼儿是绘画教育的对象,是绘画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绘画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意义。 1、绘画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 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 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 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 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绘画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 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 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 促进右脑的发育。 绘画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 如在绘画活动过程中, 通过手的操作, 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 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 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增强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准确性,如画“金鱼”,幼儿先画圆形的头,再画半圆形的身体、最后画上三角形的尾巴, 画的时候必须紧靠在一起, 最后画上嘴和眼睛, 再涂上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得有效指导策略 《指南》指出“艺术就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得重要形式,也就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得认识与情绪态度得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得种子。如何让孩子得这颗种子发芽成长,使她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创造能力与情操得到更好得发展,我们必须对她们得艺术表现给予充分得理解与尊重。孩子们乐于用绘画来表现自己得感受与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美术活动在幼儿健康成长得过程中得作用就是不可低估得。同样,为了使她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得兴趣,提高她们对美得感受力与表现力,教师在活动中得有效指导策略尤为显得重要。 指导策略非常多,在一节美术活动中我们都要采用到多种指导策略,那哪些指导策略就是有效得呢?怎样指导才就是最合适得呢?对于不同得活动有着不一样得要求。下面根据我们班级开展得几个活动谈谈我认为比较有效得指导策略。 一、导入指导策略 在每一节美术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活动得内容,都能同时运用到多种指导策略,而一些常见得教师指导策略在活动中就是必不可少得。 1、语言讲述法。 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总就是先讲解今天得活动主题,让孩子一下子就了解了活动内容,接下来教师得步骤讲解让孩子更深一步知道了操作方法。例如色彩活动《送给妈妈得花》《表情罐》,一开始就告诉小朋友今天要送给妈妈得花,并且请小朋友用皱纹纸来为自己得妈妈与奶奶做一朵花,并让孩子边听边跟着学习如何折;而表情罐也就是向孩子解说今天在罐子上画出各种不一样得表情,然后孩子根据要求开始作画。教师得语言就是否生动也决定整个活动就是否在宽松得环境中进行,只有老师得语言丰富了,整个导入才就是成功得。 2、图片视频欣赏法。 图片欣赏法与视频欣赏法最能引起幼儿得兴趣,比以上得语言讲述法更为适合幼儿园得孩子。美术活动主要就就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得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与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得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得审美情趣,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林红英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指导策略林红英 发表时间:2020-03-26T16:16:03.523Z 来源:《知识-力量》2020年1月1期作者:林红英 [导读]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教学单位都会使用兴趣教学理念,即是对于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科目作为重点的关注,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而在幼儿教学中,美术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幼儿园,223001) 摘要: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教学单位都会使用兴趣教学理念,即是对于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科目作为重点的关注,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而在幼儿教学中,美术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科目之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对于美术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教导绘画,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教学的策略,全面的提高幼儿感知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误区;指导策略 因为年龄还小,所以幼儿缺少丰富的生活体验,对于绘画的真正含义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即便是对于美术画画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是当在画纸上真正进行绘画时还是会不知所措。所以,幼儿园美术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此增强他们的绘画能力,进行充分的思考。 1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 1.1美术教学的方式单一 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误区的方面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为教学方法的单一,其主要表现为,教师是用固定的教学画本,其中有简单的图案或者是图形,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会要求学生对画本的东西进行模仿,使用的绘画工具也多为简单的蜡笔等,如此的教育方法对于刚刚学习绘画的幼儿来说可以保持一定時间的兴趣,但是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日后的美术工作开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无法使幼儿学到美术知识,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1.2忽视孩子的自我想象和发挥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美术的教导方式多为统一的画本,固定的绘画形状,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对于图案进行模仿,如此的教育方法在表现单一的同时,也影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于绘画缺少创造力。影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美学的理解、对美术要素的认知,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1.3教学形式过于集体化,忽略个别教育 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来说,其存在较为独特的特点,即是教师在教育的幼儿的同时,有着看护幼儿的作用,多数家长送幼儿去幼儿园也多出于帮幼儿找个看护的场所,这就导致在幼儿教学中,教师会处于两方面考虑,并且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对于集体化教育方式为主,如此方式便于看护和教学,但是却忽略了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关注,而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不断追求整体的统一性。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却不能够满足幼儿对美术知识和兴趣的追求。 1.4美术教学评价过于强调技能 在幼儿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普遍的存在评价上的误区问题,首先是对于幼儿的评价过于敷衍,只是单纯的以教导和维护学生兴趣为主,对于幼儿的美术学习没有过于专业的指导,其次是对于幼儿的绘画评价过于成人化,幼儿阶段是儿童成长和发育的阶段,教师在此阶段对于幼儿的评价趋向于成人化,过分的关注幼儿的绘画技巧,抑制了幼儿成长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幼儿对于绘画的兴趣,过于强调技能的运用和色彩的调和,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身心成长。 2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2.1使用新颖的美术素材 在幼儿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了新颖的美术素材,使孩子们对新颖的素材产生学习兴趣之后,自然会对美术这门课程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中,有效地改善幼儿美术在教学中的课堂效果。幼儿美术教师要求孩子们制作贺卡,在教授幼儿完成一幅贺卡的制作时,美术教师可以分发给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物质作为美术素材,这些美术素材不是仅限于画笔和蜡笔,很多的物质都可以当作美术素材,例如,教师拿来了彩带、米粒和贴纸及胶水等,教师要让孩子们先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他们画得不是特别的完美,自己都会觉得不开心。这时,美术教师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新颖的美术素材拿了出来,孩子们不知道教师要做什么,只是觉得很有趣,接着教师将彩带做的一朵漂亮的小花拿出来,孩子们一下子就被美术教师的“魔法”吸引住了,用渴望、羡慕的眼神期待着教师接下来的制作,并嚷嚷着:“我也要!我也要!”于是教师将早已准备好的彩带分发给班级的每个孩子,他们自己想着办法,用各自的小手缠一缠、绕一绕、卷一卷,最后,孩子们自己也都能做出美丽的小花,接着教师让孩子们把自己做的小花粘到自己的画纸上面,孩子们觉得好有成就感,教师又拿出了米粒和粘贴,要求孩子们把米粒粘在自己的画纸上面,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随意进行粘贴,孩子在画纸上涂上一层胶,再将捡起来的米粒撒到上面,又贴上自己喜欢的小粘贴,简直漂亮极了,放学以后,孩子们都开心地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里,送给自己最爱的爸爸妈妈。 2.2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学活动充分的给予儿童发挥空间,避免幼儿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全面的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和教学情况,减少使用固定的绘画素材,尽量使用新颖的绘画素材,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给出的素材做出改变和上色,使学生拥有充分的自由度,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绘画时,进行创作,作为课后讲解使用,并在学生绘画完成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对相互作品进行评价,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这么做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创新模式,同时对于不同的作品进行欣赏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较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认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学是其接触教学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为其日后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发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复习课程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 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如何让孩子的这颗种子发芽成长,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创造能力和情操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对他们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们乐于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美术活动在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同样,为了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美得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尤为显得重要。 指导策略非常多,在一节美术活动中我们都要采用到多种指导策略,那哪些指导策略是有效的呢?怎样指导才是最合适的呢?对于不同的活动有着不一样的要求。下面根据我们班级开展的几个活动谈谈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导入指导策略 在每一节美术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活动的内容,都能同时运用到多种指导策略,而一些常见的教师指导策略在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 1.语言讲述法。 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总是先讲解今天的活动主题,让孩子一下子就了解了活动内容,接下来教师的步骤讲解让孩子更深一步知道了操作方法。例如色彩活动《送给妈妈的花》《表情罐》,一开始就告诉小朋友今天要送给妈妈的花,并且请小朋友用皱纹纸来为自己的妈妈和奶奶做一朵花,并让孩子边听边跟着学习如何折;而表情罐也是向孩子解说今天在罐子上画出各种不一样的表情,然后孩子根据要求开始作画。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也决定整个活动是否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老师的语言丰富了,整个导入才是成功的。 2.图片视频欣赏法。 图片欣赏法和视频欣赏法最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比以上的语言讲述法更为适合幼儿园的孩子。美术活动主要就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

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幼儿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绘画的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本文以幼儿绘画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幼儿绘画的定义和意义,描述了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教师对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绘画;幼儿绘画;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幼儿绘画的含义及意义 (一)含义 幼儿绘画是指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绘画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既直观又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说来,孩子的绘画往往早期就有显露,表现为对颜色的敏感,喜欢涂抹,能分辨线条曲直、方圆以及物体大小。幼儿的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强,观察事物比较全面细致、准确,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总是喜欢写字、画画。 (二)意义 幼儿是绘画教育的对象,是绘画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绘画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意义。 1、绘画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绘画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促进右脑的发育。 绘画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在绘画活动过程中,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准确性,如画“金鱼”,幼儿先画圆形的头,再画半圆形的身体、最后画上三角形的尾巴,画的时候必须紧靠在一起,最后画上嘴和眼睛,再涂上颜色,这样在纸上就能画出一条美丽的金鱼。经常这样锻炼幼儿,可以促进幼儿大胆构思,进一步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2、绘画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系统的形象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以绘画为手段,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与各学科有机配合,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勇于独创、具有丰富感情和审美情趣及良好个性品质。 3、绘画教育能够让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 幼儿对美的追求,不仅反映在对自然的评价上,也表现在对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热爱上,那些美的形象景色,无不引起他们的奇思遐想。正如郭沫若所描绘的那样:“幼儿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使他心中发出一种快乐的情趣,他便连声叫到:啊,蝴蝶呀,蝴蝶呀,好看的蝴蝶呀!这是情趣的直写,这是幼儿的诗,但等他稍长大了,他便模仿着画只蝴蝶或者还要添些花草上去”。这段话十分概括地描述了幼儿对美的追求与情感的袒露,正是由于有了美的感受,幼儿才能把表现美的情趣的琴弦拨动起来。 4、绘画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从小开始培养。一个人哇哇落地之时,犹如一张白纸,涂成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所以,家长、老师的责任重大。教育是个很大的范畴,绘画教育虽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不可分割,至关重要。与其他教育相比较,绘画教育这一过程。它的独特功能表现为:通过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来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是一种情感的陶冶,它通过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从而得出道德上的判断,正是在进行绘画教育的过程中,儿童的心理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可以这样说:绘画教育“潜移默化”的特点就像“和风细雨”之于禾苗,润物细无声,儿童就是在这感受美,发现美,追求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心理素质逐渐提高了。 5、绘画教育能够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绘画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如:在有趣的绘画活动中,幼儿会对问题更加敏感,对实践的成功抱有更强的信心,更多地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幼儿绘

美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一、美术欣赏活动(发言人:游琳) 一、如何激发兴趣,引起幼儿对欣赏对象的关注 策略:1、情感带动,积极关注 2、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 3、注重欣赏对象的呈现方式,突出美的意境 二、如何使幼儿理解有一定艺术高度或与之有一定距离的作品 策略:1、情景再现 2、创设多通道体验的条件,引发情感共鸣 3、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感受欣赏对象的形式美 三、如何让幼儿充分表达和评价 策略:1、创设宽松、平等的对话环境 2、提出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 3、允许和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四、如何让孩子对所欣赏的内容进行再创作表达,从而获得充分的审美满足,激发对欣赏活动的持久兴趣? 策略:1、模仿或表演 2、拓展创作 3、寻找类似 4、给作品取名字 5、回归生活

◆手工活动(发言人:卢德蓉) 手工活动不同于欣赏活动的是,它是一种造型艺术。幼儿的手工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产生意图阶段(引导幼儿体验、感知生活)、构思阶段(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制作阶段(引导、指导幼儿创造)。下面我就从这三个阶段 产生意图阶段的策略: 1、创设情境,比如:教师自身的衣着、配饰,周围环境、活动材料构成的环境,教师的言语动作等; 2、由浅入深的策略; 3、由简到繁的策略; 4、情感熏陶的策略。 构思阶段的策略: 1、启发式示范; 2、注入式示范; 3、实物范例; 4、多样性范例; 5、提问的策略; 6、参与与退出的策略; 7、整体观察——局部观察——整体观察的策略。 运用以上策略时注意几种方式相互转换,根据内容难易不同选择不同的策略,还要便于幼儿迁移经验。 制作阶段的策略: 1、行动暗示的策略; 2、提问的策略; 3、分层指导的策略: (1)目标分层: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 (2)材料分层:根据孩子能力不同投放难易不同的材料; (3)指导分层:先指导能力强的孩子,再指导中等水平的孩子克服缺点,最后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完成作品;

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12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在绘画方面进行了教师的强化引导,以便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教育。本文主要从绘画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手眼协调动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以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幼儿园开展绘画活动,需要教师的合理组织和恰当引导, 以下从几个方面和大家就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做一些探讨和交流。 关键词:幼儿园绘画活动 素质 教育 一、多形式地丰富幼儿的视觉经验,获得审美体验 绘画创作中,感知主要是视知觉,幼儿通过观看获得的关于实物的种种视觉经验,这是他们绘画创作中形象的来源。如:幼儿画一只飞鸟、一个苹果,这些东西都是他曾经见过的,视觉经验中所有的。即使是一幅想象性的作品,其中人物、景物和活动,也都是幼儿见过的,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没有一定的视觉经验,进行绘画创作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我们要运用多种形式丰富幼儿的视觉经验,帮助幼儿获得审美体验。 1.亲近社会,亲近自然,帮助幼儿获得审美知觉。 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在绘画创作时就会影响他们的绘画内容。如:开展“美丽的春天”主题绘画活动,如果幼儿对“春天”这个季节没有充分的感知和认识,就不可能画出春天的美景。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我们可以带幼儿走出活动室,通过参观游览,组织他们开展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 通过视、听、闻、触摸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观察周围的景物的变化,当幼儿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这时,幼儿作品的内容肯定是多姿多彩、 生动活泼的。2.综合多种艺术形式,引导幼儿获得美感体验。 将多种艺术形式自然地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我们应努力营造文学、音乐与美术教育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 的艺术学习环境。如:绘画活动《会跳舞的小人》,教师在活动的开始播放优美的芭蕾舞音乐,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翩翩起舞,优美的舞蹈表演将幼儿一下子带入到艺术的“殿堂”,接着师将舞蹈表演与绘画表现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 给予了幼儿美的体验,为后面“跳舞的小人”的创作作了良好的经验铺垫。又如: 在“可爱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利用诗歌中“红彤彤” “黄澄澄”“五彩缤纷”“像蝴蝶一样飞舞的落叶” 等语言加深幼儿对秋天的感受,欣赏秋景图中金灿灿的稻田和硕果累累的果园, 丰富幼儿有关秋天的美感体验,引导幼儿创作出《秋天的故事》的主题绘画作品。 二、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创作再现很多时候,幼儿感知物体后,面对画纸,还是不知怎样下笔,原因是幼儿脑中虽然有了事物的表象, 但还没有在脑中把表象以美术媒介的式样构成,加以再现。当幼儿碰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进入创作。 1.在观察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边观察物体边用收轻轻抚摸它, 如果是无法抚摸的物体,可将手伸出,随着视线作想象的抚摸。 2.带领幼儿以身体动作姿态模仿物体,如:创作“哈哈镜自画像”时,老师启发幼儿用动作姿态表现出自己在哈哈镜中的样子;又如:画高高的杨树,引导幼儿将身体做向上伸展的动作和姿态。 3.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物体形。如:大熊猫浑身胖乎乎的,看上去像一个大皮球;它的眼睛、耳朵、嘴巴和四肢的毛都是黑色的;它的眼睛周围有一圈黑色的毛,就像戴着一副黑眼镜;它的腿又短又粗,走起路来一摇一摆。 4.引导幼儿用图形拼摆的方法再现物体。如:绘画“跳舞的小人”时,老师投放图形玩具、小棍等材料引导幼儿拼摆出小人不同的跳舞姿态,为幼儿后面的绘画创作做了良好的经验铺垫。 三、尊重幼儿,营造宽松的创作气氛在幼儿绘画创作中, 教师还需要营造宽松愉快的气氛,只有宽松愉快的气氛才 能使幼儿有信心,不胆小犹豫,才能够大胆尝试、 创作。1.尊重幼儿,学会等待。 在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时, 教师应给与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不要一发现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幼儿该怎样,不该怎样。通常,幼儿在尝试思考一会儿后会自己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让幼儿感到教师对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感兴趣,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到轻松, 只有在这样宽松的气氛中,教师才能观察到幼儿真实的表现,才能给予幼儿最恰当的指导。 2.关注幼儿,适时引导。 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 我们要观察他们的动作、眼神、表情、作品等,再运用语言适时适当地介入指导。如:绘画活动《热闹的元宵节》时,笑笑小朋友画了许多小朋友,就是没画花灯,这时老师启发她:“小朋友这么开心,是什么节日啊?”笑笑回答道:“元宵节。”老师接着问:“元宵节小朋友都干什么呢?”“看花灯啊!”笑笑一边回答,一边看着自己的画,似乎明白了什么,当老师转了一圈回来时,笑笑的画上多了许多盏花灯, 画面更丰富了。3.读懂作品,欣赏评价。 绘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情感影响很大, 它直接影响着幼儿自信心、成功感的体验。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是不能读懂幼儿的作品。因此,教师在欣赏、评价幼儿作品时,要善于欣赏找出画中的闪光点, 用轻松、幽默的话语来鼓励他,帮他找到自己的优势,树立起绘画的信心。 总之,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充分利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作,真正成为绘画的主人,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52. [2]李凤莲.理解儿童就要变成儿童—临摹儿童画后的真转变[J].学前教育,2017(11):18. 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福建省沙县第三幼儿园 黎莉

幼儿园美术教学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美术教学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而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因此美术教育是幼 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法,也就成为了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而现今幼儿园在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尚未真正打破传统的教师范例,幼儿模仿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与创作空间,教学局限性大,作品单一、缺乏童趣。 单一的美术教学活动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这个教师指导社会了,更不能适应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尽快加大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使教学内容教师指导,教学形式多样化。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实践基础及意义 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成长。里德强调美术教学应顺应儿童生来固有的潜力,教师仅仅扮演一个鼓励者,使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发挥潜能。在最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的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 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教师指导的美术教学策略研究将注重开展幼儿园教师指导课程体系,将美术活动与幼儿园课程进行相结合,带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如:民间传统艺术教 育;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写生;开展服装月;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拼搭;幼儿用身体进行作画等等,做到脑有所思,手有所致。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教师指导课程活动,引导幼儿喜欢美术活动。

幼儿绘画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绘画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幼儿想象能力、注意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绘画活动中宽松的氛围、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得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创作,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应注意克服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者必须根据幼儿的心理需要、兴趣,开放指导,有效实现绘画活动的教育目标。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幼儿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地指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 一、指导幼儿绘画要做到因材施教 1.指导孩子绘画应从幼儿的审美角度去看,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幼儿。幼儿有胆大的、有胆小的、有粗心的、有细心的。对于胆小心细的幼儿,就多鼓励他大胆作画,放开手脚;对胆大粗心的幼儿,就得要求他认真观察,仔细作画。不论哪一位小朋友,只要稍微有点进步,就加以肯定,并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表扬他,使其增强信心。 2.指导幼儿绘画要考虑个别差异。幼儿在作画时由于水平差异,有的孩子画得较慢,甚至画不出什么,对于这样的幼儿,我采取的方法并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先在纸上给他画一遍,请幼儿用笔重复一遍,在此基础上给幼儿讲解作画时的要领,请他再画一遍,让这些孩子在增强自信的同时,产生对绘画的兴趣。 二、观察、欣赏和讨论相结合 幼儿受年龄、水平的限制,在感知事物时,缺乏像成人那样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不能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视觉,往往受兴趣的支配,而这些兴趣又来自他们的 童心。所以,选择绘画的对象对幼儿来 说,不能太熟悉或太陌生,应当有一定程 度的新鲜感。幼儿往往被一些生动的、 形象的、色彩鲜艳的、发光发亮的物体所 吸引,会忘我地注视这些物体,这就是欣 赏的起点。有了欣赏的起点,就会引发 创造的愿望,促使其塑造生动的美好的 形象。另外,所选的观察、欣赏对象应由 简到难,还应教给幼儿观察、欣赏的方 法,如按顺序观察、分清主次、分辨细节、 判断前后远近等等.并适当加以提问与 幼儿沟通。如,画“蘑菇一家”时,在出示 没有背景的范例让幼儿观察后,可提出 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蘑菇妈妈带着孩 子找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它们打算在这 安家,那这里除了蘑菇还应有什么?”促 使幼儿添画背景(如小草、房子等)。“蘑菇 一家为了庆祝找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会 穿上什么衣服呢?”引导幼儿采用鲜艳的 颜色进行添色等。让幼儿通过观察、欣 赏与讨论,充分领略对象的美,并与之产 生共鸣,进而萌发创造表现的愿望。 三、利用多种素材,鼓励幼儿大胆 创作 教师在辅导幼儿绘画时,绘画的工 具、绘画材料不能太过局限,要充分利用 现有资源。大自然赋予我们得天独厚的 条件:河里的沙石、大树的叶子、山上的 草秸、瓶盖、土豆片……都可以用来当作 绘画的工具与材料。我们要善于利用各 种有利条件,合理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 儿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 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让幼儿尝 试多种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如蜡笔画、 线描画、水粉画、剪贴画、版画、刮画、橡 皮泥捏画、拓印画、油水分离画等,这样 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还可以激 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一次剪贴画的活 动中,笔者给幼儿提供剪刀、卡纸、各种 树叶、双面胶等材料,让幼儿剪贴鱼,并 鼓励他们剪出不同的几何图形贴出自己 喜欢的鱼,结果幼儿剪贴出来各种各样 活灵活现的鱼儿,有的幼儿还给鱼儿加 上了泡泡和海草,画面非常丰富,幼儿对 这样的活动都非常感兴趣。 四、激发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 1.提高指导语言的激励性。指导幼 儿绘画要尽可能地使用激励性的语言, 充分调动幼儿作画的热情和信心。教师 不应刻意追求幼儿“画得像”。我们常常 会发现幼儿在画面中很随意地涂抹.有 的很难看出所表现的形象,有的画得又 小又碎.这是因为他们把绘画当作游 戏。在游戏中将自己的情感宣泄出来, 教师对此要先接纳幼儿的作品,给予理 解.了解幼儿的想法.避免打击其创作 欲。要给每个幼儿充分交流和展示的舞 台。如果要在教室的墙壁上展览幼儿的 绘画,全体幼儿的绘画作品都应该展 览。教师和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某 某幼儿画得好.某某幼儿画得不好。让 幼儿听到的应该是鼓励性的评价,让幼 儿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喜欢参加美术 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 体验。 2.注意讲评语言的客观针对性。绘 画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在尊重幼儿绘画 成果的基础上,以客观、实事求是的语言 进行评价。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尽可能 正面评价他们的作品,点滴的进步、细小 的创造火花都要加以肯定;对不足之处 则应该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有一 次,在绘画课上,绘画主题是“草地上的 动物”.一个小朋友没按照范例作画,而 是用粉红色、黄色画了一片草地,还有些 不规则的圆点散落在画面的上方。问其 原因,她振振有词地说:“我画的是秋天 的草地。”在讲评时,教师引导全班幼儿 来欣赏并表扬了她的创造,同时,针对画 中的问题用明确、具体、客观的语言提出 帮助:“你给动物旁边种了这么多的花, 可是没给花涂上漂亮的颜色,小兔子心 里可不高兴了!” 总之,要让幼儿在教师的讲评中有 所领悟、有所启发、获得乐趣和成功的体 验.并在企盼和期待中结束活动。教师 对蕴含在绘画教学中的多方面的教育机 会必须予以关注,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 察孩子的反应和需要,及时发现可育之 处、可育之时,对孩子予以点拨、启发、告 诫、帮助,从而充分有效地促进孩子全面 发展。 【作者单位:灌云县机关幼儿园 江苏】 幼儿绘画中的 教师指导策略◇马兰兰 - -156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及指导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6768562.html,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及指导策略 作者:严庆玲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7期 摘要: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教学单位都会使用兴趣教学理念,即是对于引 起学生兴趣的教学科目作为重点的关注,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而在幼儿教学中,美术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科目之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对于美术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教导绘画,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教学的策略,全面的提高幼儿感知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误区;指导策略 引言:在学习的生涯中,小学教学阶段属于初级阶段,幼儿教学阶段则属于启蒙阶段,在此阶段中,家长为了儿童有着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条件,都会重点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对于美术和音乐等艺术类专业的教育,期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陶冶儿童的情操。而对于儿童教育来说,幼儿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对于美术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影响到儿童美术学习的提高。所以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关注所存在的误区,全面提高幼儿教育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 1.1美术教学的方式单一 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误区的方面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为教学方法的单一,其主要表现为,教师是用固定的教学画本,其中有简单的图案或者是图形,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会要求学生对画本的东西进行模仿,使用的绘画工具也多为简单的蜡笔等,如此的教育方法对于刚刚学习绘画的幼儿来说可以保持一定時间的兴趣,但是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日后的美术工作开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无法使幼儿学到美术知识,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1.2忽视孩子的自我想象和发挥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美术的教导方式多为统一的画本,固定的绘画形状,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对于图案进行模仿,如此的教育方法在表现单一的同时,也影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于绘画缺少创造力。影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美学的理解、对美术要素的认知,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1.3教学形式过于集体化,忽略个别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