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疗器械概述 医疗器械定义

医疗器械概述 医疗器械定义

医疗器械概述  医疗器械定义

医疗器械培训学习讲义

医疗器械概述

第一节 医疗器械定义

20世纪80年代(198x),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ISO)在制定并发布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标准及相关标准中,对医疗器械作了定义。根据国际标准,我国在2000年4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条中,对医疗器械做出如下定义:

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其使用目的是:

1、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

2、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

3、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

4、妊娠控制

其对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主要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

此定义阐明了,医疗器械的使用对象、使用方式、功能、产品形态,也说明了和医疗器械具有相同功能与用途的药物进行了区别界定。

目前,除法规定义所包括的医疗器械品种门类外,一些非直接产生或影响医疗保健效能的医院辅助设施和器具,和在医疗器械中所应用的计算机软件,也归入了医疗器械定义的范畴。

知识链接:

国外,美国为例, FDA对医疗器械的定义是:“指符合这些条件-(明确列于National Formulary或the Unite States Pharmacopeia或其两者的附录中;预期使用于动物或人类疾病,或其他身体状况的诊断,或用于疾病的治愈、减缓与治疗;预期影响动物或人体身体功能或结构,但不经由新陈代谢来达到其主要目的)的仪器、装置、工具、机械、器具、插入管、体外试剂及其他相关物品,包括组件、零件或附件”。

在美国的医疗器械的定义下,不仅医院内各种仪器与工具,即使连消费者可在一般商店购买的眼镜框、眼镜片、牙刷、按摩器等健身器材之类,都属于FDA的管理范围。这一点与我国目前的医疗器械的认定有点不同。

理论上判断某个产品是否属于医疗器械范畴的,要有五点要素:

1、是否用于人体? (FDA定义中预期使用包含了动物与人类) ——是

2、是否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定义所规定的4个预期目的?——是

(疾病…xx、损伤…xx、解剖或生理…xx、妊娠…xx)

3、是否有理论依据,支持达到预期的效果?——是

(我国的中医理论,一些国家还不接受)

4、是否有临床验证?——是

(一些新规定对部分医疗器械实施豁免临床)

5、是否由药物或代谢或免疫在起作用?——否

通过这五点要求来判定是否医疗器械,但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快速发展,有些新的产品,难以界定。

例如,目前药械结合的产品越来越多,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对于该类产品的定位,也越来越值得研究,实施双重管理的模式应该会是一个趋势。

广州市名加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高职医疗器械概论复习总结

医疗器械概论 第一章:医疗器械概述 1、2000年4月1日正式实施得《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管理: 第一类就是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医疗器械; 第二类就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得医疗器械; 第三类就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得医疗器械。 2、医疗器械定义: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她物品 3、判断产品就是否属于医疗器械:①用于人体②符合规定得4个预期用途③达到预期效果④有临 床验证⑤由药物或代谢或免疫起主要作用 4、医疗器械结构特征:分为有源医疗器械与无源医疗器械。 有源器械:任何依靠电能或其她能源而不就是直接由人体或重力产生得能源来发挥其功能得医疗器械。 5、最重要,首部,最具有基础地位得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6、医疗器械注册就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定程序,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得申请,对其针对拟上市销售,使用医疗器械得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进行得研究及其结果实施系统评价,以决定就是否同意其申请得审批过程。 7、“注册产品标准”得审查原则要求: ①技术内容得合理性―有较强得可操作性 ②技术内容得有效性――规定得各项性能指标就是否满足产品得预期目得得承诺 ③技术内容得安全性――规定得各项指标就是否将风险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④技术内容得完整性――规定得各项指标内容就是否覆盖了产品得全部质量特征 ⑤技术内容得协调性――除了与相关基础标准相协调,还应注意与国家有关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相一致,以及强制性标准得执行情况。 第二章:生理信息测量仪器 1、心电图机得导联:将两个电极安放在人体表面得相关部位,分别与心电图得正负极端相连,用以描记体表两点间得电位差,这种放置电极得方法以及与心电图机得连接方式称为心电图导联。 2、常用得导联:标准肢体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与胸导联等。 3、血压:就是指血液对血管壁产生得侧压力。 4、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得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5、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它所达到得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6、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脉压,它表示血压脉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脏得收缩能力。 7、正常成人动脉收缩压为12~18、7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12kPa(60~90mmHg),脉压为4~6、7千帕(30~50mmHg)。 8、血压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血压(导管法)与间接测量血压(柯氏音法、测振法)两种方式。 第三章:医用监护仪器 1、医用监护仪就是一种用以测量与控制患者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如果出现超差可发出报警得装置或系统。 2、常被监测得生理参数有:ECG(心电图)、有创血压、无创血压、血氧饱与度、呼吸波与呼吸率、体温、心排出量。 第四章:医用超声诊断与治疗仪器 1、超声:超出人声听阈上限得声波,即大于20kHz得声波叫做超声波,临床常用得超声频率在2~10MHz。 2、超声治疗:一定剂量得超声波作用于人体组织,会产生一定得生物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以及空化效应)等,利用这些效应达到某种医疗目得。 3、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就是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受到得波得频率与波源发出不同频率得现象。 4、超声成像一般用于液体或软骨部位成像

医疗器械定义及分类

医疗器械定义及分类 国健咨询 医疗器械定义及分类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四)妊娠控制。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公布。 生产和使用以提供具体量值为目的的医疗器械,应当符合计量法的规定。具体产品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表1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 6801 基础外科手术器械 6826 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

6802 显微外科手术器械 6827 中医器械 6803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 6830 医用X射线设备 6804 眼科手术器械 6831 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 6805 耳鼻喉科手术器械 6832 医用高能射线设备 6806 口腔科手术器械 6833 医用核素设备 国健咨询 6807 胸腔心血管手术器械 6834 医用射线防护用品、装置 6808 腹部手术器械 6840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 6809 泌尿肛肠手术器械 6841 医用化验和基础设备器具 681O 矫形外科(骨科)手术器械 6845 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6812 妇产科用手术器械 6846 植入材料与人工器官 6813 计划生育手术器械 6854 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6815 注射(整形)手术器械 6855 口腔科设备及器具 6816 烧伤整形科手术器械 6856 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 6820 普通诊察器械 6857 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 6821 医用电子仪器设备 6858 医用冷疗、低温、冷藏设备及器具6822 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 6863 口腔科材料内窥镜设备 6823 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 6864 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 6824 医用激光仪器设备 6865 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 6825 医用高频仪器设备 6866 医用高分子材科及制品 6870 软件 6877 介入器件 国健咨询

医疗器械如何划分

一、二、三类医疗器械如何划分? 一二三类医疗器械是根据其使用安全性分类的。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一般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审批、发给注册证的。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一般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审批、发给注册证的。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一般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审批、发给注册证的。但一个医疗器械的审批倒底是划到几类里边也不是终身不变的,是由它的安全性决定的,国家局有权改变它的分类,比如口罩在一般时期都分为一类,但在非典时期就被划到了二类!参考资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15号) 实施医疗器械分类的判定原则 (一)实施医疗器械分类,应根据分类判定表进行。 (二)医疗器械分类判定主要依据其预期使用目的和作用进行。同一产品如果使用目的和作用方式不同,分类应该分别判定。 (三)与其它医疗器械联合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分别进行分类;医疗器械的附件分类应与其配套的主机分离,根据附件的情况单独分类。 (四)作用于人体几个部位的医疗器械,根据风险高的使用形式、使用状态进行分类。 (五)控制医疗器械功能的软件与该医疗器械按照同一类别进行分类。 (六)如果一个医疗器械可以适用两个分类,应采取最高的分类。 (七)监控或影响医疗器械主要功能的产品,其分类与被监控和影响器械的分类一致。 (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工作需要,对需进行专门监督管理的医疗器械可以调整其分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医疗器械分类工作。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不能确定医疗器械分类时,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进行预先分类,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定。 医院里有医疗器械分为:诊断性的、治疗性的两大类;诊断性的包括:物理诊断器具(体温计、血压表、显微镜、测听计、各种生理记录仪等)、影像类(X光机、CT扫描、磁共振、B超等)、分析仪器(各种类型的计数仪、生化、免疫分析仪器等)、电生理类(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肌电图机等)等; 治疗性的包括:普通手术器械、光导手术器械(纤维内窥镜、激光治疗机等)、辅助手术器械(如各种麻醉机、呼吸机、体外循环等)、放射治疗机械(如深部X光治疗机、钴60治疗机、加速器、伽码刀、各种同位素治疗器等)、其它类:微波、高压氧、......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1.什么是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1)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2)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 (3)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 (4)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 (5)妊娠控制; (6)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2.我国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是2014年6月1日起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目前构成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体系依次是:国务院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法规的关系是:下位法规是对上位法规的细化。如:部门发布的行政规章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具体实施细则。 3.我国对医疗器械产品实行什么样的管理?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4.医疗器械产品是如何分类?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外科用手术器械(刀、剪、钳、镊、钩)、刮痧板、医用X光胶片、手术衣、手术帽、检查手套、纱布绷带、引流袋等。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医用缝合针、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显微镜、针灸针、生化分析系统、助听器、超声消毒设备、不可吸收缝合线、避孕套等。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超声肿瘤聚焦刀、血液透析装置、植入器材、血管支架、综合麻醉机、齿科植入材料、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血管内导管等。

医疗器械概述 医疗器械定义

医疗器械培训学习讲义 医疗器械概述 第一节 医疗器械定义 20世纪80年代(198x),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ISO)在制定并发布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标准及相关标准中,对医疗器械作了定义。根据国际标准,我国在2000年4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条中,对医疗器械做出如下定义: 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其使用目的是: 1、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 2、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 3、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 4、妊娠控制 其对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主要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 此定义阐明了,医疗器械的使用对象、使用方式、功能、产品形态,也说明了和医疗器械具有相同功能与用途的药物进行了区别界定。 目前,除法规定义所包括的医疗器械品种门类外,一些非直接产生或影响医疗保健效能的医院辅助设施和器具,和在医疗器械中所应用的计算机软件,也归入了医疗器械定义的范畴。 知识链接: 国外,美国为例, FDA对医疗器械的定义是:“指符合这些条件-(明确列于National Formulary或the Unite States Pharmacopeia或其两者的附录中;预期使用于动物或人类疾病,或其他身体状况的诊断,或用于疾病的治愈、减缓与治疗;预期影响动物或人体身体功能或结构,但不经由新陈代谢来达到其主要目的)的仪器、装置、工具、机械、器具、插入管、体外试剂及其他相关物品,包括组件、零件或附件”。 在美国的医疗器械的定义下,不仅医院内各种仪器与工具,即使连消费者可在一般商店购买的眼镜框、眼镜片、牙刷、按摩器等健身器材之类,都属于FDA的管理范围。这一点与我国目前的医疗器械的认定有点不同。 理论上判断某个产品是否属于医疗器械范畴的,要有五点要素: 1、是否用于人体? (FDA定义中预期使用包含了动物与人类) ——是 2、是否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定义所规定的4个预期目的?——是 (疾病…xx、损伤…xx、解剖或生理…xx、妊娠…xx) 3、是否有理论依据,支持达到预期的效果?——是 (我国的中医理论,一些国家还不接受) 4、是否有临床验证?——是 (一些新规定对部分医疗器械实施豁免临床) 5、是否由药物或代谢或免疫在起作用?——否 通过这五点要求来判定是否医疗器械,但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快速发展,有些新的产品,难以界定。 例如,目前药械结合的产品越来越多,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对于该类产品的定位,也越来越值得研究,实施双重管理的模式应该会是一个趋势。 广州市名加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11关于部分产品分类界定问题的通知

关于部分产品分类界定问题的通知 国食药监械[2003]182号 2003年08月01日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近期,我局陆续收到一些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对部分产品进行分类界定的请示。经研究,现将这些产品的分类界定问题通知如下: 一、医用红外线人体测温仪:作为II类医疗器械管理。 二、医用臭氧空气消毒机:用于医院空气消毒,作为I类医疗器械管理。 三、医用紫外线灭菌灯:用于医院空气灭菌,作为I类医疗器械管理。 四、抗菌口罩衬: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五、热敷灵(贴):用于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组织缺氧,缓解局部器官、组织的疼痛,作为II类医疗器械管理。 六、手术辅助钛夹:用于腹腔手术时支持腔内组织,手术后取出。作为I类医疗器械管理; 七、医用空气过滤装置:用于吸附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作为II类医疗器械管理。 八、注射器(针)破坏器: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九、无菌管路连接器:采用高频辐射加热方法使两个无菌管路实施无菌连接,作为II类医疗器械管理。

十、磁性缝针计数板:用于缝针计数及放置手术刀片,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十一、无影灯手柄罩:作为II类医疗器械管理。 十二、磁性寻针器:用于搜集遗落在地面上的缝针和刀片,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十三、手术辅巾:作为II类医疗器械管理。 十四、电刀清洁片:作为I类医疗器械管理。 十五、医用担架床、病人推车、医用送药车:作为I类医疗器械管理。 十六、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用药液注射件:属生产输液器的配件,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上述凡界定为医疗器械的产品,从2004年2月1日起凭证生产和上市销售。 特此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医疗器械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医 疗 器 械 基 础 知 识 一、医疗器械的概念及特点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00年版)的规定,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

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 (1)对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缓解; ? (2)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补偿; ? (3)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或支持; ? (4)妊娠控制。 二、医疗器械的特点 现代医疗器械通常都是集电子、机械于一体的非常复杂的装置,是非常精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都很高的自动或半自动系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对被测体必须是无害的; (2)生物信号弱小; (3)能量受限制; (4)安全有效。 三、医疗器械的范围 医疗器械(或装备)的范围很广,包括以下方面: (1)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各种心脏除颤、起搏、调搏和反搏器, 电生理仪器,有创、无创传感器,心电、脑电、肌电和其他生物电诊断仪器,电声诊断、无创监护仪器,呼吸功能及血流、血压测定装置等); (2)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人工心肺、血液净化、体液处

理设备及器具和装置); (3)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植入器材、植入性和接触式人工器 官等); (4)医用x线设备(治疗、诊断、手术影像和计算机断层摄影 设备); (5)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 (6)医用高能射线设备; (7)医用核素设备(放射性核素治疗、诊断、标本测定和准直 装置等); (8)医用激光仪器; (9)高频和超声仪器; (10)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 (11)临床检验分析仪器; (12)医用冷疗、低温和冷藏设备及器具; (13)口腔设备及器具;中医器械; (14)诊察器械和各类手术器械(基础、显微、神经外科,眼、 耳鼻喉、口腔科器械,腹部、胸腔及心血管外科,泌尿肛肠、矫形外科及妇科手术器械等); (15)医用卫生材料; (16)急救设备等。 四、医疗器械的分类 医疗器械分类,主要依据医疗器械的定义进行判定,同时也应

医疗器械定义及分类

医疗器械定义及分类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四)妊娠控制。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公布。 生产和使用以提供具体量值为目的的医疗器械,应当符合计量法的规定。具体产品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表1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 6801 基础外科手术器械 6826 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

6802 显微外科手术器械 6827 中医器械 6803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 6830 医用X射线设备 6804 眼科手术器械 6831 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 6805 耳鼻喉科手术器械 6832 医用高能射线设备 6806 口腔科手术器械 6833 医用核素设备 6807 胸腔心血管手术器械 6834 医用射线防护用品、装置 6808 腹部手术器械 6840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 6809 泌尿肛肠手术器械 6841 医用化验和基础设备器具 681O 矫形外科(骨科)手术器械 6845 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 6812 妇产科用手术器械 6846 植入材料与人工器官 6813 计划生育手术器械 6854 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 6815 注射(整形)手术器械 6855 口腔科设备及器具 6816 烧伤整形科手术器械 6856 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 6820 普通诊察器械 6857 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 6821 医用电子仪器设备 6858 医用冷疗、低温、冷藏设备及器具 6822 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 6863 口腔科材料内窥镜设备 6823 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 6864 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

医疗器械课程标准讲解

《医疗器械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医疗器械概论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4/3 适用专业:医疗仪器维修专业修订时间: 课程负责人:课标审批人: 课程团队: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医疗器械概论是医疗仪器维修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医疗仪器应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常用医疗器械的原理与组成,以及常见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维护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各种医疗仪器的原理和临床使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掌握医疗设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拥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为日后医疗器械分类学习打好基础,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课程设计 本课程标准以医疗仪器维修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工作实践对医疗仪器维修和应用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在对各种医疗器械医疗单位配备应用的分析基础上,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根据专业的特点,采用多媒体,采用媒介再现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图片讲解视频观摩理论基础知识穿插和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医疗仪器维修和应用的基本职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各种医疗器械的发展历程相关标准,临床应用和现代医疗器械新进展。 ⑵理解各种常见常用医疗器械的原理基础技术指标的意义,各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临床应用的规范操作和维护; ⑶掌握各类医疗器械的定义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 2.能力目标 本课程“教、学”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识别各种医疗仪器分辨部件的基础,准确理解仪器运行原理的能力。为课程知识和技能向职业能力的迅速转化奠定基础。能继续提高业务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实用型医疗仪器维修和应用专门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用于指导制定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和确定新的医疗器械的管理类别。 第三条本规则有关用语的含义是: (一)预期目的 指产品说明书、标签或者宣传资料载明的,使用医疗器械应当取得的作用。 (二)无源医疗器械 不依靠电能或者其他能源,但是可以通过由人体或者重力产生的能量,发挥其功能的医疗器械。 (三)有源医疗器械 任何依靠电能或者其他能源,而不是直接由人体或者重力产生的能量,发挥其功能的医疗器械。 (四)侵入器械 借助手术全部或者部分通过体表侵入人体,接触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的医疗器械,包括介入手术中使用的器材、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器械和暂时或短期留在人体内的器械等。本规则中的侵入器械不包括重复使用手术器械。 (五)重复使用手术器械 用于手术中进行切、割、钻、锯、抓、刮、钳、抽、夹等过程,不连接任何有源医疗器械,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以重新使用的无源医疗器械。 (六)植入器械 借助手术全部或者部分进入人体内或腔道(口)中,或者用于替代人体上皮表面或眼表面,并且在手术过程结束后留在人体内30日(含)以上或者被人体吸收的医疗器械。 (七)接触人体器械 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者能够进入患者体内的医疗器械。 (八)使用时限 1.连续使用时间:医疗器械按预期目的、不间断的实际作用时间; 2.暂时:医疗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在24小时以内; 3.短期:医疗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在24小时(含)以上、30日以内; 4.长期:医疗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在30日(含)以上。 (九)皮肤 未受损皮肤表面。 (十)腔道(口) 口腔、鼻腔、食道、外耳道、直肠、阴道、尿道等人体自然腔道和永久性人造开口。 (十一)创伤 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者功能障碍。 (十二)组织 人体体内组织,包括骨、牙髓或者牙本质,不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知识讲解

《医疗器械分类规 则》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其使用目的是: (一)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 (二)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 (三)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 (四)妊娠控制。 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 第三条本规则用于指导《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制定和确定新的产品注册类别。

第四条确定医疗器械分类,应依据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医疗器械使用形式和医疗器械使用状况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医疗器械分类的具体判定可以依据《医疗器械分类判定表》(见附件)进行。 第五条医疗器械分类判定的依据 (一)医疗器械结构特征 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分为:有源医疗器械和无源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使用形式 根据不同的预期目的,将医疗器械归入一定的使用形式。其中: 1.无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药液输送保存器械;改变血液、体液器械;医用敷料;外科器械;重复使用外科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械;植入器械;避孕和计划生育器械;消毒清洁器械;护理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其他无源接触或无源辅助器械等。

2.有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能量治疗器械;诊断监护器械;输送体液器械;电离辐射器械;实验室仪器设备、医疗消毒设备;其他有源器械或有源辅助设备等。 (三)医疗器械使用状态 根据使用中对人体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医疗器械使用状况可分为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和非接触人体器械,具体可分为: 1.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 (1)使用时限分为:暂时使用;短期使用;长期使用。 (2)接触人体的部位分为:皮肤或腔道;创伤或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 (3)有源器械失控后造成的损伤程度分为:轻微损伤;损伤;严重损伤。 2.非接触人体器械 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其程度分为:基本不影响;有间接影响;有重要影响。 第六条实施医疗器械分类的判定原则

医疗器械分销渠道概述

:医疗器械分销渠道概述渠道类型: 1 按长短划分: 1)零阶渠道;直销主要方式有:上门推销、邮销、互联网直销及厂商自设机构销售。 2)一阶渠道:消费品市场中这一级是零售商;工业品市场是中这一级是代理商或经销商。一阶渠道主要用于常规普通低值医疗器械产品。 3)二级渠道:两级,代理商和经销商 ; 4)三级渠道:需大量零售机构分销 2 按照渠道宽窄划分 : 1)密集分销渠道:如便利品,能扩大市场覆盖面 2)选择分销渠道:适用于选购品、特殊品和工业品中的零配件 3)独家分销渠道:控制市场,强化品牌形象 4)一体化分销渠道:通过生产企业自有的批发机构和零售机构 3按渠道成员关系划分 1)传统渠道系统 2)垂直渠道系统 3)水平渠道系统:两家或以上企业横向联合, 4)多渠道营销系统:生产商通过两条以上的竞争性渠道销售同一产品

5)网络营销系统 :B2B 和 B2C 两种模式 3.影响医疗器械分享渠道设计的因素 1)企业因素 2)市场因素市场特性:目标市场容量及潜力、消费能力、零售终端规模等,都是设计医疗器械分销渠道的重要因素。 医疗机构采购和家庭购买习惯 医疗器械市场竞争 企业市场集中度 3)医疗器械产品因素,可以从医疗器械的适应性、技术含量、单位价格、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等方面考虑 4)医疗器械中间商特性 5)企业外部市场环境 4.分销渠道设计的步骤 1)确定渠道目标与限制 2)明确各种渠道交替方案 3)评估各种可能的渠道交替方案,标准有三个:经济性、控制性和适应性 二:制定渠道选择方案 1.自建分销渠道还是借用第三方分销渠道 1)自建分销渠道 2)利用第三方分销渠道 3)自建分销渠道与借用第三方渠道的选择

医疗器械分销渠道概述

:医疗器械分销渠道概述渠道类型: 1按长短划分: 1)零阶渠道;直销主要方式有:上门推销、邮销、互联网直销及厂商自设机构销售。 2)一阶渠道:消费品市场中这一级是零售商;工业品市场是中这一级是代理商或经销商。一阶渠道主要用于常规普通低值医疗器械产品。 3)二级渠道:两级,代理商和经销商; 4)三级渠道:需大量零售机构分销 2 按照渠道宽窄划分: 1)密集分销渠道:如便利品,能扩大市场覆盖面 2)选择分销渠道:适用于选购品、特殊品和工业品中的零配件3)独家分销渠道:控制市场,强化品牌形象 4)一体化分销渠道:通过生产企业自有的批发机构和零售机构3按渠道成员关系划分 1)传统渠道系统 2)垂直渠道系统 3)水平渠道系统:两家或以上企业横向联合, 4)多渠道营销系统:生产商通过两条以上的竞争性渠道销售同一产品 5)网络营销系统:B2B 和B2C 两种模式 3.影响医疗器械分享渠道设计的因素1)企业因素

2)市场因素市场特性:目标市场容量及潜力、消费能力、零售终端规模等,都是设计医疗器械分销渠道的重要因素。 医疗机构采购和家庭购买习惯 医疗器械市场竞争 企业市场集中度 3)医疗器械产品因素,可以从医疗器械的适应性、技术含量、单位价格、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等方面考虑 4)医疗器械中间商特性 5)企业外部市场环境 4.分销渠道设计的步骤 1)确定渠道目标与限制 2)明确各种渠道交替方案 3)评估各种可能的渠道交替方案,标准有三个:经济性、控制性和适应性 二:制定渠道选择方案 1. 自建分销渠道还是借用第三方分销渠道 1)自建分销渠道 2)利用第三方分销渠道 3)自建分销渠道与借用第三方渠道的选择 2. 分销渠道模式的选择与实施 (1)直销渠道模式 (2)经销渠道模式

医疗器械行业报告

医疗器械行业报告

第一章医疗器械产业的产品分类 一、医疗器械定义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妊娠控制。 二、医疗器械分类 本文采用《国家级医疗器械新产品开发指南(第四辑)》的分类方法将医疗器械分为以下十四类。 一、生理信号检测及医用传感器 对各种生理信号包括各种电生理信号和非电的生理信号进行检测的设备。这类仪器主要包括电生理信号检测设备,心率、脉搏、学氧、呼吸、体温等生命特征检测设备,心电监护设备等;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为有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是各种检测设备的主要元器件,如:光电传感器、超声换能器、基因芯片等。 二、医用X射线影像设备 此类设备是利用特定能量的X射线对人体不同组织的吸收特性,对人体内在的结构及组织学、生物学特征进行透射影像,并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或治疗的各类医疗设备。主要包括:X射线专用摄影装置、通用X射线透视与摄影装置、胃肠造影X射线机和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等。 三、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 利用人体质子群在交变磁场中释放能量产生的磁共振成像信号,观察人体生理、生化及新陈代谢的动态信息。包括MRI等。 四、医用放射治疗设备 利用放射线治疗各种肿瘤的放射治疗设备。主要包括X射线治疗机、钴60治疗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以及?刀等。 五、核医学设备及监测防护设备

有源医疗器械分类界定判定基本原则及实例分析

(一)如果同一医疗器械适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分类,应当采取其中风险程度最高的分类。 ?多种工作原理、多个应用部分组合的产品,其类别应遵循此原则 ?同一医疗器械预期用于多种目的,其类别应遵循此 种, 原则

?激光高频治疗仪(包含高频模式和激光模式)z 高频模式用于口腔软组织切割和凝血(III类)z 激光模式用于口腔减少细菌、弱激光治疗(包括疱疹治疗III 类和口腔溃疡治疗)及种植手术暴露(II类)实?例糖尿病管理应用程序(包含多项预期目的)(食药监办械管〔2015〕104号)分析z 软件产品。通过蓝牙连接特定的血糖仪,将血糖值从血 糖仪传输到移动设备(II类) z 同时,具有药物计算(用药剂量指导)功能(III 类)III 类 同时,具有药物计算(用药剂量指导)能类?数字化X射线透视摄影系统(包含多项预期目的)(食药监 字线影系()办械管〔2014〕198号) z 用于对患者的头部、躯干、四肢进行数字X射线摄影、透 III 于者部干行字线影视和胃肠诊断、泌尿摄影(II类)、z III 类体层摄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类)

(二)可作为附件的医疗器械,其分类应当综合考虑该附件对配套主体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的影响如果附件对配对配套主体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的影响;如果附件对配套主体医疗器械有重要影响,附件的分类应不低于配套主体医疗器械的分类。 ?理疗电极片:由导电硅胶层和其他辅助层组成,不含药物成分。与中 低频理疗仪配套使用,用于传导仪器发出的电脉冲信号。(食药监办械 实I 类管〔2015〕49号) ?一次性集成电极:主要由银电极传感器、柔性线路、标签、医用导电 例胶、基衬材料组成,一次性使用。配套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电监 等设备观察记录人体相关部位的生物电变化传输人 分析II 类测仪(系统)等设备,观察、记录人体相关部位的生物电变化,传输人体生物电信号,用于心脏监测。(食药监办械管〔2015〕49号)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于2000年2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4月10日起施行。 二○○○年四月五日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其使用目的是:(一)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 (二)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 (三)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 (四)妊娠控制。 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 第三条本规则用于指导《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制定和确定新的产品注册类别。 第四条确定医疗器械分类,应依据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医疗

器械使用形式和医疗器械使用状况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医疗器械分类的具体判定可以依据《医疗器械分类判定表》(见附件)进行。 第五条医疗器械分类判定的依据 (一)医疗器械结构特征 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分为:有源医疗器械和无源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使用形式 根据不同的预期目的,将医疗器械归入一定的使用形式。其中: 1.无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药液输送保存器械;改变血液、体液器械;医用敷料;外科器械;重复使用外科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械;植入器械;避孕和计划生育器械;消毒清洁器械;护理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其他无源接触或无源辅助器械等。 2.有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能量治疗器械;诊断监护器械;输送体液器械;电离辐射器械;实验室仪器设备、医疗消毒设备;其他有源器械或有源辅助设备等。 (三)医疗器械使用状态 根据使用中对人体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医疗器械使用状况可分为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和非接触人体器械,具体可分为: 1.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 (1)使用时限分为:暂时使用;短期使用;长期使用。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正文)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用于指导制定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和确定新的医疗器械的管理类别。 第三条本规则有关用语的含义是: (一)预期目的 指产品说明书、标签或者宣传资料载明的,使用医疗器械应当取得的作用。 (二)无源医疗器械 不依靠电能或者其他能源,但是可以通过由人体或者重力产生的能量,发挥其功能的医疗器械。 (三)有源医疗器械 任何依靠电能或者其他能源,而不是直接由人体或者重力产生的能量,发挥其功能的医疗器械。 (四)侵入器械 借助手术全部或者部分通过体表侵入人体,接触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的医疗器械,包括介入手术中使用的器材、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器械和暂时或短期 留在人体内的器械等。本规则中的侵入器械不包括重复使用手术器械。 (五)重复使用手术器械 用于手术中进行切、割、钻、锯、抓、刮、钳、抽、夹等过程,不连接任何有源医疗器 械,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以重新使用的无源医疗器械。 (六)植入器械 借助手术全部或者部分进入人体内或腔道(口)中,或者用于替代人体上皮表面或眼表面,并且在手术过程结束后留在人体内30日(含)以上或者被人体吸收的医疗器械。 (七)接触人体器械 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者能够进入患者体内的医疗器械。 (八)使用时限 1.连续使用时间:医疗器械按预期目的、不间断的实际作用时间; 2.暂时:医疗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在24小时以内; 3.短期:医疗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在24小时(含)以上、30日以内; 4.长期:医疗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在30日(含)以上。 (九)皮肤 未受损皮肤表面。 (十)腔道(口) 口腔、鼻腔、食道、外耳道、直肠、阴道、尿道等人体自然腔道和永久性人造开口。 (十一)创伤 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者功能障碍。 (十二)组织 人体体内组织,包括骨、牙髓或者牙本质,不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医疗器械CRO发展概述

医疗器械CRO行业概况 一、医疗器械CRO定义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 医疗器械CRO是接受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或者组织的委托,代表委托方负责实施医疗器械上市过程中全部或部分的科学或医学试验,以获取商业性的报酬的第三方组织。CRO 公司通常由熟悉药械研发过程和注册法律法规的专业化人才组成,具备规范的服务流程,在一定区域内拥有合作网络,可以帮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降低研发投入、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失败的风险,加快上市的审批流程。 与创新药研发路上的卖水人(医药CRO公司)类似,从本质上看医疗器械CRO服务是服务外包的一种形式,依附于医疗器械行业,其下游是医疗器械企业,上游则是提供医疗器械临床数据的医疗机构——同时是医疗器械生产商的下游,行业的主要业务来源医疗器械公司和医疗器械研发者的委托。 医疗器械CRO公司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类CRO 公司数量有数百家之多,但是行业小企业居多,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较差,行业亟需优化整合。

二、医疗器械CRO公司业务范围 一直以来,CRO行业的服务范围主要以研发、临床试验为主,药物和医疗器械从研发开始到上市销售的过程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近年来,医疗器械在中国飞速发展,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监管越加严格和完善,迫使医疗器械企业通过寻求专业的外包服务商来协助完成临床试验的工作以降低研究开发的成本,缩短产品的研发时间,迫使CRO行业的服务往更专业、细化的方向转变。 药物临床试验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异同 目前,虽然各家医疗器械CRO公司业内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市场上的CRO 公司基本涵盖了医疗器械设计、研发、生产、注册、上市、推广的全过程。项目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开发价值评估与分析、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和实施、病例报告表的设计、临床监查工作、数据管理、医学报告的撰写、产品代理注册、临床试验方案知识产权代理、市场招商、融资创新服务和学术会议举办、员工培训等,是一种专业要求极高的外包服务。 作为被选择的委托对象,临床试验CRO企业一般均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内容开展业务,确保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满足客户产品在临床试验方面的各类需求。由此可见,对于CRO企业来说,对行业规则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其使用目的是: (一)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 (二)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 (三)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 (四)妊娠控制。 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 第三条本规则用于指导《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制定和确定新的产品注册类别。

第四条确定医疗器械分类,应依据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医疗器械使用形式和医疗器械使用状况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医疗器械分类的具体判定可以依据《医疗器械分类判定表》(见附件)进行。 第五条医疗器械分类判定的依据 (一)医疗器械结构特征 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分为:有源医疗器械和无源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使用形式 根据不同的预期目的,将医疗器械归入一定的使用形式。其中: 1.无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药液输送保存器械;改变血液、体液器械;医用敷料;外科器械;重复使用外科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械;植入器械;避孕和计划生育器械;消毒清洁器械;护理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其他无源接触或无源辅助器械等。

2.有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能量治疗器械;诊断监护器械;输送体液器械;电离辐射器械;实验室仪器设备、医疗消毒设备;其他有源器械或有源辅助设备等。 (三)医疗器械使用状态 根据使用中对人体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医疗器械使用状况可分为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和非接触人体器械,具体可分为: 1.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 (1)使用时限分为:暂时使用;短期使用;长期使用。 (2)接触人体的部位分为:皮肤或腔道;创伤或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 (3)有源器械失控后造成的损伤程度分为:轻微损伤;损伤;严重损伤。 2.非接触人体器械 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其程度分为:基本不影响;有间接影响;有重要影响。 第六条实施医疗器械分类的判定原则

医疗器械分类界定要点解析

医疗器械分类界定要点解析 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各国监管机构也都有建立《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帮助企业确定产品的类别。但随着科技及医药的发展,会遇到企业拟开发的医疗器械尚未列入《分类目录》或分类界定通知等文件。 一分类界定的方法 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对新研制的尚未列入分类目录的医疗器械,申请人可以依照本条例有关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的规定直接申请产品注册,也可以依据分类规则判断产品类别并向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类别确认后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注册或者进行产品备案。依据上述法规总结如下: 方法一:直接按照III 类器械申报,批准时一并给出分类界定。方 法二:向药监局提出分类界定的申请。 二分类界定的基本原则 (1)无菌提供的医疗器械,不低于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2)含有药物成分、中药材(或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的医用产品,以医疗器械作用为主的药械组合产品,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3)矫形器械,不低于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4)具有治疗功能器械,不低于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5)可被人体吸收的医疗器械,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6)用于供有生产资质的厂家进行组装、包装、灭菌等进一步加工的半成品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三分类界定申请的流程 1申请部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 2申请方式 2.1在线申请 登录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6131205.html,/CL0001/),在线申请。 进入二级站“医疗器械标准管理研究所”,然后点击进入“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信息系统” 进行资料的上报、递交。 2.2纸质资料提交 1)境内产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