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会吾中_评木心诗歌_从前慢_

_会吾中_评木心诗歌_从前慢_

_会吾中_评木心诗歌_从前慢_
_会吾中_评木心诗歌_从前慢_

大众文艺

40摘要:本文从自然音响、意象盛宴、睿智悖论三个层面来赏析

木心先生最受读者喜爱的小诗《从前慢》,期望通过对这首小诗的赏析见出木心先生作为五四文化的遗腹子,其创作对于当代文坛的价值所在。

关键字:木心;从前慢;音响;意象;悖论

木心半生都在漂泊——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再从纽约重回故乡。可以说,文学之于木心先生就是“散步散远了的乡愁”。《从前慢》这首小诗便是木心先生在旅途中所写,当我们阅读这首小诗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旅途中,身心疲惫的长者坐在咖啡厅里,看着窗外行走的人群,镀金的回忆之门慢慢打开,五彩斑斓的生活断章跃然于纸上。

一、自然音响

木心先生被称为“五四文化的‘遗腹子’”。肇始于五四时期的现代诗歌区别于古典诗歌的“现代感”大概有这几个方面:诗歌内容的革新;诗歌精神内涵的革新;诗歌表现形式的革新。白话诗派、新月派、现代派、朦胧派等诗派的诗歌创作使得现代诗成为现当代诗歌创作的主流。木心的诗歌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现代诗的探索和尝试。与木心大概同时代的林庚所提倡的“自然诗”与木心的诗歌创作不谋而合。林庚在其《诗与自由诗》一文中指出:“自由诗好比冲锋陷阵的战士,一面冲开了旧诗的约束,一面则抓到一些新的进展;……故自然诗的佳作是‘似曾相似燕归来’,然而一个形式能叫大家都熟,则除多走外还须容易熟,所以既谈到“律”,则“韵”的和谐也就有其必要了。”第一次读木心的小诗《从前慢》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慢慢品味后会发现这首小诗的用韵和谐,如“自然音响”般,可称为“自然诗”的佳作。

双声叠韵词的运用,使诗歌音响达到舒缓悠扬的效果,如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早先与少年的韵同为ao ian,读来有一种复沓之感;大家为叠韵词,诚诚恳恳为双声叠韵词,读来有连绵之趣;“一句”二字的重复有种强调的感觉, 声调徐缓悠长,使得小诗的节奏慢了下来,给全诗定下了带着淡淡忧愁的怀旧情调。这种复沓连绵的音响与回忆的自然过程是相吻合的。

而诗韵的选择也是以自然为原则的。 “i”韵、“iu”韵、“e”韵和鼻音韵母(en/eng/an/ang)的大量使用在小诗中是很突出的。回忆书写是种回溯式的书写,其过程自然是缓慢。“i”韵、“iu”韵、“e”韵在古典诗韵中多为哀婉、悠长之音,在表达哀怨的情绪或者是宁静的意境之时较为常用,如王维的《红豆》、《竹里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鼻音韵母(en\eng\an\ang)作为复韵母本身发音就比较缓慢,后鼻音由于其发音部位靠后,音响效果就更为悠长,如诗题从前慢,三个字都为鼻音,从是后鼻音ong,前和慢是前鼻音an,并且叠韵,读者在读到诗题之后,音响效果自然就缓慢下来,这种音响效果自然会使读者的心神宁静,进入诗歌的意境,回忆的世界。而“i”韵、“iu”韵、“e”韵发生相对细弱,鼻音韵母(en/ eng/an/ang)发音相对洪亮,通过运用这些诗韵不仅使全诗的音响效果自然缓慢,如一位长者娓娓道来,而且还使全诗的音响效

“会吾中”

——评木心诗歌《从前慢》周恩宏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4)

无论是坚守“道德理想主义”创作的新鲁军还是有着着传统道德基因的新生代“鲁军新锐”,在现代、先锋等路子上走的都相对晚一些,或许会被贯之以保守甚至是“守旧”的称谓,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读,更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写道德,写正面形象,便是弘扬主旋律,太中心而没有读者。80年代的坚守“道德理想主义”的山东作家用执着的坚守对抗着传统文明的流逝和诚信、礼义的消失。但是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传统道德滑坡和失落的种种弊端已经逐渐显现,这时候的文坛鲁军新锐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则是道德滑坡之后,我们该怎么做的话题。有的选择用回归传统、回到农村(东紫的《在楼群中歌唱》),有的选择封闭自己,用一己脆弱的力量进行决绝的反抗(东紫的《左左右右》),宗利华的《笼子里有草》),有的选择建构一个理想道德的“桃花源”(艾玛的“涔水镇”系列小说)。文学鲁军用作家的精神自觉和人文情怀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三、在真假善恶的人性纠结中,找寻道德叙事的张力空间

道德法则往往来自于习俗或者传统,这些习俗在某些时间段变演变成为制约人之行为的“普世价值”。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时刻都按照这种普世价值或者是严格的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出于生存本能或者某些利益的驱动,人都是在选择性的执行这些标准,执行的程度变决定着一个人外在的品质,通俗的讲便是德性,而其实质应该是人性与所谓“神性”的交锋和对垒,这种选择是很艰难的。就像东紫小说《在楼群中歌唱》中的李守志面对如何处理“捡到的一万块钱”一样,昧下这些钱女儿就可以来城里上学了,交还这些钱才对得起良心,才能活得心里亮堂堂的,敞亮亮的。李守志选择了后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崇高人性的回归。艾玛小说《浮生计》中新米杀猪之前蒙上猪的眼睛的做法,这种对动物的慈悲则是人性中恻隐之心、悲悯情怀的现实关照。东紫、艾玛等山东青年作家的道德写作就呈现这种特点,不先入为主、居高临下地以某种道德标准对叙述对象做要求和评判,而是着眼于通过与生活细节、与个体经历的描摹关照中找寻人性中或明或暗的闪亮之光。人性在哪里开始,又在哪里修复?每个人的内心都潜伏着沉沦和上升两种人性趋向,这两种人性趋向在生命展开的过程中产生复杂的交织,转变成了各种行为选择,成为了道德和品质的区分点。“鲁军新锐”作品中的“道德”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深入到人性中善于恶的复杂交织和两难选择中,展示不以判断为前提的“道德叙事”。不先入为主、居高临下地以某种道德标准对叙述对象进行严格的批判,也不放弃对于道德生命个体性与超越性的追寻,以担负重整生活信念的现代使命重新审视人性并理解人性,温暖人性并重塑人性。作家张炜曾经说过:正直的人遭受诽谤,勤劳的人忍受贫穷,丑陋尖刻的人横冲直闯,当我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怎么能够安静下来?正所谓道德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层面,很多有道德的因素,但又不是道德所可承担的,文学鲁军的道德叙事通过讲述现代个体的生命故事关注个人生命、个体生活悲剧的深层次空间,要比抽象的理性伦理丰富和深刻的多,这样更容易深入到人性道德领域的善与恶的复杂交织和两难选择中,“鲁军新锐”用坚守传统道德的遗传基因,深入到人性的本源,在都市生活的各色人等中演绎着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如果对现实和乡村问题的思考仅仅归结到道德层面上,则会消弱小说内容的张力空间,将道德层面的思考放在人性开掘的深度,深刻剖析其中的人性内涵和心理内涵,挖掘故事之外的东西,将道德的关注点放在故事之外,从更大的格局来思考和反映道德的话题,也应是“鲁军新锐”作家着力拓展的创作空间。

?文艺评论?

大众文艺

果错落有致,律动和谐。

小诗中大概有11个轻声的使用,这些轻声或为语气助词,或为字音连读造成的省声效果,如“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一句中的“了”,这个轻声就是作为句末语气词使用的。句末的两个轻声语气词使全诗的音响效果不仅更为悠长且更为虚无缥缈;而“记得”“钥匙”的轻声则是由于字音连读时,发音部位为了省力而造成了轻声的效果。通常轻声的大量使用是口语化叙述的特点,诗人在小诗中大量运用轻声,一是符合其自身“散步”式叙述的悠闲效果,自然有种长者娓娓诉说的感觉,另外也符合回忆叙述的特点,由于记忆是有选择性的记忆,所以会造成回忆的模糊效果,如天外之音般虚无缥缈。

从听觉来欣赏木心的小诗,可以说其是“自然诗”的佳作,当读者阅读诗歌的时候能够听着这自然的声音,欣赏诗中的自然万象,走向“自然的神殿”(兰波语)。

二、意象盛宴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意象的组合与聚合关系生成意境,或者说意象通过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复合联系生成诗歌的意境。大多读者可以循着意象的时间和空间的连绵之迹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享受这意象的狂欢盛宴。

木心作为画家诗人,他运用大量意象的叠加,增强其诗歌画面感,使得读者阅读时有如走入画境一般。将意象进行叠加往往把简单的、单纯的意象通过排列组合变得富有内涵且具有出人意料的表现力。如“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各个意象画面是相连续的,如一幅油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画面的背景是火车站,基调是清早的黑暗,无行人的长街见出画面的景深,近景是卖豆浆的小店,由于整个画面的基调是冷色调,所以需要热气来调合整个画面,使整个画面的冷暖色调趋于平衡。作者用粗线条勾勒出了火车站的景象,用黑暗的色调勾勒了深邃的长街,特写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的热气,以动写静,写出了清晨迎接旅客的车站和小店的静谧温馨。

又如第三段使得整个画面由上段的冷色调转为暖色调,这段中出现了四个意象:日、车、马、邮件,这四个意象排列的节奏很紧凑,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为下一段做了充分的情感逻辑铺垫,诗中的情感也到达最高点:从前慢,慢到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爱情是可以感动自己的一心一意。可见这段意象叠加使得小诗的内涵更为丰富,情感更富张力。

最后一段与第三段的意象的结构方式相类似。两个描述“从前”的句子在结构上形成一种反复的效果:“日”“慢”;“车、马、邮件”“慢”与“锁”“好看”;“钥匙”“精美”在句子结构上类似,都是意象+同义形容词。而且这两个句子结构的作用都是为最后的那半句做铺垫。也就是说小诗的最后一句并不是为了说明从前的锁和钥匙是多么的精美,其意在“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小诗通过这种意象结构方式使得全诗的声音、画面、情感融合为意境,使读者自觉的理解诗中的“象外之象”“境外之境”。

纵观全诗的这几个意象画面,“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 马 邮件都慢”;“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由远及近,时间的连续性很强,就像摄影机逐渐向前推进而拍摄的一个镜头。虽然清早黑暗,但是由于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清早又是暖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连续性在于热气与日相连,都是暖的,达到一种通感的效果。由清晨到日色是时间连续性意象,车马邮件是空间连续性意象,虽然,这些意象在外部形式上不一定有明显的联系,但是通过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冲突和撞击,使得这两句复合而成为一个整体的时空,那么意境的大门便向读者敞开了。

小诗每段中连续性的意象结构,形成一种舒缓的调子,与诗歌所传达出的在漫步回忆时的恬适、温柔的情感节奏相协调。而各段之中的意象的跳跃性是很大的,但是他们放在一起却在共同传达第一片中的意义,怀念从前简单的、温暖的、诚恳的人情、人事关系。这些意象的狂欢盛宴为全诗营构了舒缓的情绪节奏和宁静的氛围,丰富了诗歌的“言外之意”。

在86字的小诗中,木心先生运用了“火车站”“长街”“卖豆浆的小店”“日”“车”“马”“邮件”“锁”“钥匙”等9个意象使得小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而且诗中的描写有全景、有近景、有特写,使得小诗的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增强,进而为小诗营造了一个小世界。作者通过对少年时世界的关照,表达了对从前那个充满温情、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从前”的世界的怀念。

三、睿智悖论

木心先生曾经谈过他对现代社会的看法:“现代之前,思无邪 现代 思有邪 后现代 邪无思”。可见在木心先生的心目中,现代之前有着乌托邦般的美好,如辽远浑厚的乡村牧歌般亲切,充满温情。而这首收录在《云雀叫了一整天》中的《从前慢》正是木心先生对反现代和后现代的诗意的表达。木心先生怀念从前那个“慢”的思无邪的世界。

第一次读这首小诗就能感受到一个漂泊的旅者对记忆中的故乡的怀恋。木心先生在浙江乌镇成长,后来经杭州到上海,再经由上海到纽约,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旅欧,1999年曾回故乡乌镇但痛心乌镇变工厂而写下散文《乌镇》,表达了对乌镇的失望之情,后来终于在2006年回到故乡乌镇的“晚晴小筑”定居,最终于2011年12月21日殁于故乡。了解了木心先生的这段经历再重读这首小诗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一些。木心先生写下这首小诗绝不仅仅是对从前慢的世界的怀念,其中应该还有他对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社会的失望。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现在社会成了全球化的时代。虽然现代的社会车水马龙,几秒钟之内就能接受一封邮件,现代的锁换成了电子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土崩瓦解了,说的严重一些,现代化之后,礼崩乐坏了。“从前慢”的言下之意就是“当下快”。的确如此,当下是一个追求高速的社会,但一味的追求高速的发展是以粗制乱造、礼崩乐坏为代价的。当下对于现代化、后现代化进行反思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这股思潮是世界性的。现代社会宣扬人的肉体的解放,哈佛大学甚至设立“裸奔节”以示其所宣扬的肉体的自由,其本义是对“伪君子”的讽刺,但实际上却使得“一夜性”越来越普遍,“一生只爱一个人”在当下已经成为了“爱情神话”。

人是活在时间的维度之中,为了满足自己根本无法满足的欲望,每天奔波忙碌都是在向死亡前进一步。既然人的生命是如此有限,在将来的某天我们必然会死,那为什么我们不放慢我们的脚步认真的过“慢”的生活呢?

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诚然,时间是人存在的一个刻度,生与死如两颗钢钉,将人钉在时间的维度之中,生命由此生成意义。少年时的经历作为一种本真的生命体验,超越了现世世俗的干扰,它是最真实的、天然的、诗性的。当少年的经历成为回忆,回忆即诗。木心先生就是将其记忆剪成回忆,最终留下了最本真的断章成诗,因而既能感动我们又使得我们反思当下的生活。

木心先生一直崇尚俳句的“極簡的悟。霎那的悅”。这首小诗的每一段都可以视为是俳句的“悟”。对尘世,他故意隔远了看,拉长了景深,反衬人世的无常与人性的恒常。也恰如先生对文学作品“会吾中”的理解,读者因缘际会遇到小诗,并与作者会晤其中,这当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整一境界,所以对当下争论的“木心现象”读者自可“会吾中”。阅读小诗,我们感叹于先生将古典诗歌语言运用与现代反思结合的精彩,先生的这种写作方式被视为五四诗歌时代写作的继承与发扬,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作品的出现对当代诗坛还是极有贡献的。

参考文献:

[1]木心著.云雀叫了一整天,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74—75.

[2]林庚著.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14-16.

[3]李昶伟,王晶,邵聪.木心.被高估、被低估,还是被误读?[N].南方都市报,2013,3,14.

[4]陈丹青,金莹.时代的封藏——木心和他的时代[N].文学报,2013,04,18.

?文艺评论?

41

高考语文:诗歌综合赏析 提高练习(最新)

诗歌综合赏析提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领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蜀道难》不相同。 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忧。 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尾联。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路上出征的士兵”错误。首联中的“征夫”不是出征的士兵,而是远行之人,由颔联“北客”“蜀人”可知“征夫”只是一般的出行之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问征夫以前路”中的“征夫”同义。故选A。 2.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 【答案】(1)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诗竹曳曳、流水潺潺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2)与前面形成对比,拓展意境。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给全诗增添了明丽闲适的意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道边修竹水潺潺”,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景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结合“蜀人从此送残山”“愁渡奔河苍茫间”等分析,最后一句与前面形成对比,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拓宽诗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劳歌 张耒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2020届高三专题复习木心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文学评论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说,木心先生的诗,语言浸着“五四”新文学的滋味,意象透着“从前”词与物的美,以及奇妙的隐喻。这《从前慢》,便是他小诗中的精彩之作。 “这首第一好在意象,比如钥匙和锁、日色和车马邮件;第二好在意思,与一个愈来愈快的对世界的感受相

比,从前的慢直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夏烈说。 至于为什么这首小诗特别能吸引当代人,夏烈认为,是木心概括了我们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尤其是这慢里透着的人性朴素、浪漫、耐性、果决,而且是让人看得懂却深觉文学的魅力。 那个写从前慢的木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2001年,《上海文学》,刊发木心的《上海赋》。 作家陈村一读,立马给跪了:“我这辈子读过无数中文,结识许多作家。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 陈丹青说:“你不遇到木心,就会对这个时代的问题习以为常。可等到这么一个人出现,你跟他对照,就会发现我们身上的问题太多了。我们没有自尊,我们没有洁癖,我们不懂得美,我们不懂得尊敬。” 我们今天读木心,总会发现木心有一种力量,你只要放空自己读他一个小时,木心便会在黑暗处将你点亮。 1927年,木心出生在乌镇一家孙姓的大户人家。祖父给他取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长大后,他便给自己

取笔名木心。孙家乃望族,既是书香门第,也是工商世家。 作家茅盾是木心远亲,木心叫他“德鸿伯伯”。茅盾在乌镇有一间书屋,藏书万册,木心把凡是中意的书,一批批拿回家来朝夕相对,爱护有加,对破损的书还会动手“补缀装订”。连看院人都夸木心看过的书比没有看过的还“整齐清爽”。 1937年乌镇被日军攻陷,同乡人脸上都是恐惧,每个人都不知道明天在哪。木心相反,一头扎进茅盾的书屋里,一看就是一整天。那时候,江浙书香门第都已败落,富裕人家多数醉生梦死,少数热血青年则投奔革命,江浙已没有了江南雅致。 木心靠读书自救,十四岁前,木心已将《文学大纲》通读了几遍。木心刚开始浅读,浅到刚开始就可以居高临下。再深读,木心就见到了一个自己来。 内心细腻的人,总是能从书中获得勇气和力量。不管人世间多么嘈杂,总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足。 1950年,木心被杭州第一高中聘为教师,给学生教美术。工资很好,可是木心却说:“现在生活虽好,但这是常人的生活,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艺术是要有所

李清照词《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作者:李奕,来源:龙源期刊网在中国文学史上,巾帼词人李清照的出现,为南渡词坛放出了奇异的光彩。作为史学上不多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生动地再现了她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历程,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女性特有的情感画卷。她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委婉含蓄,但仅限于写闺情相思之类;后期经过战乱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以及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一起抒发在她的作品中,词的情调显然过分低沉,而这些又在词人晚期名作《声声慢》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一,是作者在饱受了战争之苦与夫亡家破的背景下写成的。每每读到这首词,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位清瘦的妇女站在家中,孤寂无依,心事重重,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下子浮现在眼前,使她内心空虚,如有所失想把它找回来似的,天气忽然回暖,一会儿又冷的时候,使无家可归的她难以保养自己的健康身体,有些不堪一击似的,喝了两三杯清淡的酒,仍然抵不住寒冷,消不了心中的愁绪。此时流离江南,丈夫已死的她,不知将书信寄往何处,所以看到南来的大雁,感到伤心。周围的大地堆满了落叶与黄花,心已憔悴,如今有谁同她一同树下摘花儿呢?孤独一人倚在窗边,渐渐地天黑了下来,遥望夕阳,往事点点滴滴地浮现在脑海中,这种愁绪,怎么能用语言来表达呢? 词的上片一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新奇,工整得体,毫无雕凿地将自己内心凄冷的情感表达了出来。首先,在意境上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而在内容上则表达了一个孤独无助的妇人想要寻求依托和安慰却又寻不到的极度痛苦的心情。“寻寻觅觅”四个字,把词人那种在重重灾难打击下的若有所失,却又极力想寻求一种寄托的心态真切地反映了出来。可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词人不可能寻觅到一种自己想要的精神寄托,于是感到“冷冷清清”,这种“冷清”,不仅写出了当时残秋的景色和周围环境的冷落,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无助与绝望。“凄凄惨惨戚戚”句紧承前两句,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和残秋景色所引起的无限的凄苦忧伤之情。“乍暖还寒时候,最

声声慢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诵读、品读的诵读教学法,让学生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2.通过把我意象,品味意境,从而感受词人凄苦而深沉的愁情。 过程与方法:诵读、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审美情趣,增强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诵读、品读的诵读教学法,让学生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把我意象,品味意境,从而感受词人凄苦而深沉的愁情。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罢)好,歌曲听完了,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吗?《月满西楼》,那你们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李清照)对,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位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二、作者及作品风格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婉约词派的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但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于是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苦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 三、朗读《声声慢》 (一)用心朗读,初步感知全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让学生自己朗读一到两遍,初步感受全词 2.请一位同学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理解给同学们朗读一遍(老师纠正字音)。 (二)用心听读,再次感知全词(播放朗读) 范读听完后问:同学们,听完后,你能听出女词人在诉说些什么吗?试着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愁)非常好。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我们初次听出的愁,齐读《声声慢》,试着进入词作中去感受词人的“愁”情。 (三)用心品读,深入感受词人的愁情 1.根据抓“情点”(直接抒情的话)的方法,找到《声声慢》的抒情点。(直抒胸臆的句子) 学生回答:怎一个愁字了得?词的落点是一“愁”字。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也是词眼。品读技巧一:抓情点 2.如何入愁,找出奠定全文基调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_会吾中_评木心诗歌_从前慢_

大众文艺 40摘要:本文从自然音响、意象盛宴、睿智悖论三个层面来赏析 木心先生最受读者喜爱的小诗《从前慢》,期望通过对这首小诗的赏析见出木心先生作为五四文化的遗腹子,其创作对于当代文坛的价值所在。 关键字:木心;从前慢;音响;意象;悖论 木心半生都在漂泊——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再从纽约重回故乡。可以说,文学之于木心先生就是“散步散远了的乡愁”。《从前慢》这首小诗便是木心先生在旅途中所写,当我们阅读这首小诗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旅途中,身心疲惫的长者坐在咖啡厅里,看着窗外行走的人群,镀金的回忆之门慢慢打开,五彩斑斓的生活断章跃然于纸上。 一、自然音响 木心先生被称为“五四文化的‘遗腹子’”。肇始于五四时期的现代诗歌区别于古典诗歌的“现代感”大概有这几个方面:诗歌内容的革新;诗歌精神内涵的革新;诗歌表现形式的革新。白话诗派、新月派、现代派、朦胧派等诗派的诗歌创作使得现代诗成为现当代诗歌创作的主流。木心的诗歌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现代诗的探索和尝试。与木心大概同时代的林庚所提倡的“自然诗”与木心的诗歌创作不谋而合。林庚在其《诗与自由诗》一文中指出:“自由诗好比冲锋陷阵的战士,一面冲开了旧诗的约束,一面则抓到一些新的进展;……故自然诗的佳作是‘似曾相似燕归来’,然而一个形式能叫大家都熟,则除多走外还须容易熟,所以既谈到“律”,则“韵”的和谐也就有其必要了。”第一次读木心的小诗《从前慢》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慢慢品味后会发现这首小诗的用韵和谐,如“自然音响”般,可称为“自然诗”的佳作。 双声叠韵词的运用,使诗歌音响达到舒缓悠扬的效果,如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早先与少年的韵同为ao ian,读来有一种复沓之感;大家为叠韵词,诚诚恳恳为双声叠韵词,读来有连绵之趣;“一句”二字的重复有种强调的感觉, 声调徐缓悠长,使得小诗的节奏慢了下来,给全诗定下了带着淡淡忧愁的怀旧情调。这种复沓连绵的音响与回忆的自然过程是相吻合的。 而诗韵的选择也是以自然为原则的。 “i”韵、“iu”韵、“e”韵和鼻音韵母(en/eng/an/ang)的大量使用在小诗中是很突出的。回忆书写是种回溯式的书写,其过程自然是缓慢。“i”韵、“iu”韵、“e”韵在古典诗韵中多为哀婉、悠长之音,在表达哀怨的情绪或者是宁静的意境之时较为常用,如王维的《红豆》、《竹里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鼻音韵母(en\eng\an\ang)作为复韵母本身发音就比较缓慢,后鼻音由于其发音部位靠后,音响效果就更为悠长,如诗题从前慢,三个字都为鼻音,从是后鼻音ong,前和慢是前鼻音an,并且叠韵,读者在读到诗题之后,音响效果自然就缓慢下来,这种音响效果自然会使读者的心神宁静,进入诗歌的意境,回忆的世界。而“i”韵、“iu”韵、“e”韵发生相对细弱,鼻音韵母(en/ eng/an/ang)发音相对洪亮,通过运用这些诗韵不仅使全诗的音响效果自然缓慢,如一位长者娓娓道来,而且还使全诗的音响效 “会吾中” ——评木心诗歌《从前慢》周恩宏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4) 无论是坚守“道德理想主义”创作的新鲁军还是有着着传统道德基因的新生代“鲁军新锐”,在现代、先锋等路子上走的都相对晚一些,或许会被贯之以保守甚至是“守旧”的称谓,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读,更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写道德,写正面形象,便是弘扬主旋律,太中心而没有读者。80年代的坚守“道德理想主义”的山东作家用执着的坚守对抗着传统文明的流逝和诚信、礼义的消失。但是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传统道德滑坡和失落的种种弊端已经逐渐显现,这时候的文坛鲁军新锐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则是道德滑坡之后,我们该怎么做的话题。有的选择用回归传统、回到农村(东紫的《在楼群中歌唱》),有的选择封闭自己,用一己脆弱的力量进行决绝的反抗(东紫的《左左右右》),宗利华的《笼子里有草》),有的选择建构一个理想道德的“桃花源”(艾玛的“涔水镇”系列小说)。文学鲁军用作家的精神自觉和人文情怀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三、在真假善恶的人性纠结中,找寻道德叙事的张力空间 道德法则往往来自于习俗或者传统,这些习俗在某些时间段变演变成为制约人之行为的“普世价值”。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时刻都按照这种普世价值或者是严格的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出于生存本能或者某些利益的驱动,人都是在选择性的执行这些标准,执行的程度变决定着一个人外在的品质,通俗的讲便是德性,而其实质应该是人性与所谓“神性”的交锋和对垒,这种选择是很艰难的。就像东紫小说《在楼群中歌唱》中的李守志面对如何处理“捡到的一万块钱”一样,昧下这些钱女儿就可以来城里上学了,交还这些钱才对得起良心,才能活得心里亮堂堂的,敞亮亮的。李守志选择了后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崇高人性的回归。艾玛小说《浮生计》中新米杀猪之前蒙上猪的眼睛的做法,这种对动物的慈悲则是人性中恻隐之心、悲悯情怀的现实关照。东紫、艾玛等山东青年作家的道德写作就呈现这种特点,不先入为主、居高临下地以某种道德标准对叙述对象做要求和评判,而是着眼于通过与生活细节、与个体经历的描摹关照中找寻人性中或明或暗的闪亮之光。人性在哪里开始,又在哪里修复?每个人的内心都潜伏着沉沦和上升两种人性趋向,这两种人性趋向在生命展开的过程中产生复杂的交织,转变成了各种行为选择,成为了道德和品质的区分点。“鲁军新锐”作品中的“道德”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深入到人性中善于恶的复杂交织和两难选择中,展示不以判断为前提的“道德叙事”。不先入为主、居高临下地以某种道德标准对叙述对象进行严格的批判,也不放弃对于道德生命个体性与超越性的追寻,以担负重整生活信念的现代使命重新审视人性并理解人性,温暖人性并重塑人性。作家张炜曾经说过:正直的人遭受诽谤,勤劳的人忍受贫穷,丑陋尖刻的人横冲直闯,当我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怎么能够安静下来?正所谓道德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层面,很多有道德的因素,但又不是道德所可承担的,文学鲁军的道德叙事通过讲述现代个体的生命故事关注个人生命、个体生活悲剧的深层次空间,要比抽象的理性伦理丰富和深刻的多,这样更容易深入到人性道德领域的善与恶的复杂交织和两难选择中,“鲁军新锐”用坚守传统道德的遗传基因,深入到人性的本源,在都市生活的各色人等中演绎着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如果对现实和乡村问题的思考仅仅归结到道德层面上,则会消弱小说内容的张力空间,将道德层面的思考放在人性开掘的深度,深刻剖析其中的人性内涵和心理内涵,挖掘故事之外的东西,将道德的关注点放在故事之外,从更大的格局来思考和反映道德的话题,也应是“鲁军新锐”作家着力拓展的创作空间。 ?文艺评论?

高考诗歌鉴赏“评价观点题”专练与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评价观点题”专练与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9分) 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①,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②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释】①“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②清商:指秋天。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 B.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春草。 C.“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 D.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 2. 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① 杜甫 绝域三冬暮,浮生一病身。 感深辞舅氏,别后见何人? 缥缈苍梧②帝,推迁孟母邻。 昏昏阻云水,侧望苦伤神。 【注】①邵桂:即邵州、桂阳州。②苍梧:苍梧山,离邵州不远,相传舜帝死于此。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身处边荒之地,在行旅漂泊之中送别亲人,感慨更加厚重,情怀更加凄苦。 B.“浮生一病身”即《登高》中所谓“百年多病”之意,一语道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C.诗中三、四两句以“感深”“别后”起句,与《春望》第二联“感时”“恨别”起

木 心(素材)

木心 木心(1927年2月14日--- 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诗人、文学家、画家。1927年生于乌镇东栅,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木心在故乡浙江乌镇逝世,享年84岁,是陈丹青的导师,曾出版多部著作。 木心先生出身首富之家,舅舅是作家茅盾。1948年自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是林风眠的学生。毕业后,任教于浦东高桥中学。1950年代起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任职。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于1971年被逮捕入狱,原先他自订的二十二册文学作品也都被查抄。出狱后继续从事美术工作。他还曾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等职。[1] 1982年起前往美国纽约定居,继续其绘画及文学创业。当时,木心的诗歌已经有脱离现代诗的端倪。80年代他开始以一句话的形式写作俳句,1986年于台湾出版《琼美卡随想录》,首度发表了他的一行式俳句,影响了日后台湾的自由句发展,与隐地并列为自由句的先驱。此后他出版了包括《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录》等在内的十余部作品。他还曾在各地举办个人画展,他也是首位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0世纪中国画家。此外,他还于1989年至1994年间为旅居纽约的一群文艺爱好者讲授《世界文学史》,其中包括著名画家陈丹青等。2005年他受家乡乌镇的邀请回国定居。2011年10月因肺部感染住进桐乡第一人民医院,同年12月21日凌晨三时该医院病逝。[2] 美术作品《塔中之塔》 从技法上看我们又很难将之称其为国画,因为木心先生很少单纯地使用笔墨而是将中国传统与西方当代艺术中的多种绘制技巧融为一体,以创造出他想象中的风景,而这风景是他精神的唯一安顿。与这批风景一同展出的还有木心先生写于狱中的诗文杂记,这里面完全没有对时世不平的抱怨,而是想象了大量世界精英分子间的对话:托尔斯泰、莱奥那多、沃尔夫、托斯妥耶夫斯基、瓦格纳。 木心先生将2008年的画作展览命名“塔中之塔”,一个是生活中囚禁他的“雷峰塔”,一个是他内心营造的“象牙塔”。正如巫鸿所说,木心先生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对现实的反抗,而是精神的升华。 “你们看画,我看你们的眼睛。”木心曾对前来观看画集的访问者说。评说木心的绘画便不免有点惶恐,因为他在天上洞彻地看着我们的眼睛,是否聪明,是否诚实。 木心传世的绘画,能看到的不多。我手头有三种他的画集,第一种是《The Art of Mu Xin:Landscape Paintings and Prison Notes》,收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博物馆收藏的33幅作品,据木心说半数创作于“文革”浩劫中;第二种是《Mu Xin Landscapes of The Mind》,收入4幅作品,均标明画于1979年;第三种是《Celebrating the Life and Art of Mu Xin》,收入40幅作品,为2002年至2003年创作,彼时旅居纽约。感谢美国收藏家郭莱德(Frederick Gordon)先生,他让我在上海看到了木心绘画的一件长幅原作。 木心先生所有以上绘画,全部是中国水墨,对象一律是自然山水。无论在文

古诗鉴赏提纲

古典诗歌鉴赏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鉴赏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有所偏废。要记一些鉴赏的术语,尝试一些答题的模式。围绕三点: 1.读标题。诗歌标题与诗歌内容往往紧密相连,考生若能带着标题来读诗歌,可能事半功倍。 2.读作者。(见“评价作者观点态度”)3.读类别。(见“评价诗歌思想内容”) 4.读注释。5.读诗眼(题眼)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诗歌中的一词一句往往对全诗的主旨有着高度概括意义。我们把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词或句叫诗的眼目,即“诗眼”。“诗眼”是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思想,因此抓住“诗眼”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鉴赏古代诗歌。 那么,如何抓住一首诗的“诗眼”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抓住关键词找“诗眼”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他们在诗歌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②把握重点句找“诗眼” ③注意确认诗歌体裁,从而把握“诗眼” 一般地说,五言诗句型多为上二下三,七言诗多为上四下三,五言诗一般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另外,近体诗中,绝句类诗的“诗眼”往往在后两句;对于律诗而言,由于律诗四联起、承、转、合的特点,往往尾联两句即为“诗眼”所在。 6.读问题。 (1)以题带读。 (2)严格按照指令,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几问几答,先问先答,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 (3)弄清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中的人和事,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4)从问题入手,找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然后搜集相关信息,酝酿答题。另外要关注作品中的“典故”,语言的倒装,读懂诗眼、意象。 (5)观点与理由相结合。答题不要空想,一律要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 (6)评价要恰当。不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7.读内容。要注意:诗贵含蓄,诗歌的语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跃性、多意性等,分析时应该重视;把握诗歌,看名词,知道写;注意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知道怎么写、为什么写。 提问方式: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一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鉴赏常用语如: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生动形象,极富美感。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木心作文素材运用

木心作文素材及其运用 【人物事迹】 木心,本名孙璞,字仰中,诗人、著名作家、画家。1927年2月14日,木心(本名孙璞)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财神湾一家孙姓的富庶大家庭,孙家雕梁画栋的老宅,紧挨着孔家花园(茅盾夫人孔德沚的娘家)。 1946年,就读于刘海粟创立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20岁出头的木心因为领导学生运动,被当时的上海市长吴国桢亲自下令开除学籍,又被国民党通缉,走避台湾。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才回到大陆。1949年后,木心任职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1971年,获罪,被关进废弃防空洞半年之久,然后又是劳动改造。在狱中,木心用地下的脏水在“坦白书”的纸上写出了65万字的“The Prison Notes”。对于文革,木心在文章里从未控诉或回忆,只留下一句淡淡的俳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出狱后,前往北京,负责修缮人民大会堂,(因为他曾经是19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的室内设计师之一)。之后,木心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1982年,木心55岁,自费留学来到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1984年开始,木心的画作开始被收藏家买走,但一对法籍台湾夫妇力劝木心写作。也是在这一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行个展,哈佛的东方学术史教授罗森菲奥评价他的画作说:“这是我理想中的中国画。”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收藏家罗森奎斯收藏了他的水墨山水画30余幅,木心在绘画上的声望就此奠基。木心的画成为20世纪中国画中第一位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作品。木心的文学作品最早在1980年代末陆续在台湾出版,此前,他的散文已经在美国东岸的华人知识分子圈流传开来。2005年,闻乌镇实施保护,在乌镇景区邀请下,回乌镇老家定居。2011年12月20日因肺部感染在乌镇辞世,享年84岁。 【代表作品】 【佐证观点】 如: 1.君子慎独:寂寞中不坠青云之志 2.处逆平静,危难中不失风度,真正的精神贵族 3.真正有价值的人和物至末不会被堙没 4.苦难有时是所好学校 5.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守住本民族的精神之根 6、以闲适、细腻的心,慢慢体味生活的点滴美好。(《从前慢》) 7、以澄澈、单纯、质朴、纯粹之心,观世界之精彩,方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实例运用: 1、这是一个孤独的背影。无论在稠人广众的纽约,还是在士女喧阗的乌镇,木心,这位出生于1927年的画家、作家,始终独守一隅,把孤独的背影留给每一个关注他的人。 这个孤独的背影,不应该单是被注视,我以为,他应该被仰望。 他的孤独,不单是形式上的形单影只,也不单是对寂寞的甘于承受,而是对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执着守望。 ............................................................................................................................................................. 想起法国人卢梭的那本书《孤独漫步者的遐思》,书名起得真好!一个民族总要有人经营精神方面的事务,他们的执着决定了这个民族精神追求的高度。木心毕生用写作和绘画进行他的“遐思”,他的孤独的背影值得也无愧于我们的仰望。《仰望一个孤独的背影》 2、木心老师的文字,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字字珠玑。他用‘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这样生活画面感极强的文字,瞬间把我们拉回到孩童时代。我看到这一句,就立刻想起了小学时期上学路上买早点的路边摊,回想起了那份单纯与悠闲。 3、“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慢,是时间积淀的沉香,就像歌德在

木心的诗

木心的诗 导读: 木心的诗 1、《我纷纷的情欲》 尤其静夜 我的情欲大 纷纷飘下 缀满树枝窗棂 唇涡,胸埠,股壑 平原远山,路和路 都覆盖着我的情欲 因为第二天 又纷纷飘下 更静,更大 我的情欲 2、《大卫》 莫倚偎我 我习于冷 志于成冰 莫倚偎我 别走近我 我正升焰

万木俱焚 别走近我 来拥抱我 我自温馨 自全清凉 来拥抱我 请扶持我 我已衰老 已如病兽 请扶持我 你等待我 我逝彼临 彼一如我 彼一如我3、《恋史》木屋 夜而爱 而狂 风 涛声 酣眠 早茶

晚酒 鸥鸣不已云飘移呵欠 某翌晨悄悄 一个走了傍晚 另一个随浪而去几年后背包 沙滩徘徊没木屋这里 是的 海风冷无益 回 纤月 夜复夜

4、《肉体是一部圣经》你是,啊,一架 稀世珍贵的金琴 无数美妙的乐曲 弹奏过,我曾 你如花的青春 我似水的柔情 我俩合而为神 生活是一种飞行 四季是爱的衬景 肉体是一部圣经 二十年后我回来了 仍然是一见倾心 往昔的乐曲又起清音 曲罢你踏上归家的路程你又成了饭桌 成了床铺,成了矮凳 谁也不知那倚着的 躺着的,坐着的 是一架稀世珍贵的金琴全家时时抱怨还不如四邻

久等你再度光临 这是你从前爱喝的酒 爱吃的鱼,爱对的灯 这是波斯的鞋,希腊的枕这是你贪得无厌的姿式灵魂的雪崩,乐极的吞声圣经虽已蔫黄 随处有我的钤印 切齿痛恨而 切肤痛惜的才是情人5、《论物》 迟暮襟怀 亦唯将对人的爱 转移为接物待物 日久愈明物之怡情 尤胜于人之恣欲 噫,诸物诚悫 除非它遭劫毁灭 毁灭的前一瞬间 它犹不动声色地扈从我给它一个适当的位置 它便神采焕发

把它换到更恰如其分处 它越显得雍雍穆穆 仿佛要顿首再拜了 拂拭护恤我周围之诸物 是我迟暮的情爱生涯 园中树木扶疏花卉烂漫 乃区区之婚外艳史耳 谥曰:“婚外多情人” 须知室内的家具、饰物 皆若有缔约盟誓然 举家皆恪守清贞烈操 但凡伧俗狼抗的阿物儿 驱之务尽而后快 嗟夫,盗有道兮物有心 秉盗道以入物心,已矣 物寿恒长乎人寿 予遗慈悲于物而不复及于人6、《金色仳离》 我喜欢 没有意义的事物 我的情人 就这样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 梁·徐勉 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释】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术:道路。游衍:恣意游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 B. 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 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 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2)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②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③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④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景物虚实结合”错误,“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二句,一静一动,展示了诗人遥观仰视的画面转换;在晨光初露的枫树林那清幽的背景上,点染黄鸟翅翼参差的鲜明羽色,便造出了富于对比的色彩反差和无声处传有声的音响效果。将晨色中的新亭渚,表现得既静默,且又富有生气。故选C。 (2)本题手法,借景抒情,山道边蓬蓬勃勃,正有开不尽的各色野花,被“初日”的霰光一照,便全都灿灿生辉。因为这是在车马行驶的视觉意象,故“山华映初日”句,不仅带有霰彩、山花上下辉映的效果,还有一种络绎不绝、目不暇接的动感。动作描写,如此良辰美景,岂可在匆匆奔驰中览赏?诗人因此赶紧“揽辔”,任车马在此缓节徐行。意外间又发现,此刻已身在江岸,可以俯视清丽的江水,在晨色这安谧地畅流。正面衬托,置身在这样的如画美境,诗人能不逸兴遄飞?倘若这美境只是诗人孤身独游,自然显得几分冷清。但读者须知,与徐勉同游的,还有心意相印的诗人谢朓。他可是位“灵心秀口”、“风华映人”的一世之杰呢。两人年岁相若,携手共游,当着意兴之发,又可歌诗相和,该有何等乐趣?“气物宛如斯”两句,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此种心境。“心期”而又加之以“重”,说明诗人之畅快,不仅在“气物”的览观之美,更在于与友人的相期相许之乐。直抒胸臆,“游行”即

木心诗精选

木心诗精选 提及木心,或许仍有些人感到陌生,但他似乎有一种魔力,会让你在看过他的作品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里面的文字。 他的诗歌里浸透着一股清新,他的世界容不得半点世俗。他的诗歌如同风铃,清脆却隐隐透露伤怀。在冬日阳光午后,沏一杯咖啡,再静静品读木心的诗,一定很惬意! 1、《我纷纷的情欲》 尤其静夜 我的情欲大 纷纷飘下 缀满树枝窗棂 唇涡,胸埠,股壑 平原远山,路和路 都覆盖着我的情欲 因为第二天 又纷纷飘下 更静,更大 我的情欲 2、《爱情是棵树》 我是 锯子 上行 你是 锯子 下行

合把那树锯断 两边都可 见年轮 一堆清香的屑 锯断了才知 爱情是棵树 树已很大了 3、《金色仳离》我喜欢 没有意义的事物我的情人 就这样 不许有什么名称来妨碍我俩的爱明净仳离 就这样 记忆中的情人 仍然没有意义 和那些不具意义的娇艳的事物在一起4、《周年祭》 夜雨凄迷 壁炉火色正红 记忆在

世事俱在 犹如多帆的三桅船 爱者(死别的,生离的) ——斜倚舷栏 回望,无言 往日衣履 往日笑颜 夜雨中,曳着音乐 徐徐向黑暗驶去 5、《旷野一棵树》 渐老 渐如枯枝 晴空下 杈桠纤繁成晕 后面蓝天 其实就是死 晴着 蓝着 枯枝才清晰 远望迷迷蒙蒙 灰而起紫晕 一棵 冬之树 别的树上有鸟巢

黄丝带,断线风筝我 没有 6、《大卫》 莫倚偎我 我习于冷 志于成冰 莫倚偎我 别走近我 我正升焰 万木俱焚 别走近我 来拥抱我 我自温馨 自全清凉 来拥抱我 请扶持我 我已衰老 已如病兽 请扶持我 你等待我 我逝彼临 彼一如我 彼一如我

7、《同前》 你是真葡萄树我愿是你的枝子枝子不在树身自己无能结果你是真葡萄树我将是你的枝子结果甸甸累累荣耀全归于你你是真葡萄树我已是你的枝子枝子夜遭摧折旦明茁绽新枝你是真葡萄树请你把不结果的那些枝子剪去使我结果更多8、《恋史》 木屋 夜而爱 而狂 风 涛声 酣眠

声声慢意境赏析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声声慢》这首词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突兀的开头,使词人的愁情第一次迸发出来,接着是比较平缓婉曲的借景抒情,以晚风、淡酒、归雁、黄花、梧桐、细雨,抒发种种愁情,到“独自怎生得黑"感情渐趋强烈,最后一句则是将无边无际的愁情推向高峰,为全词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 《声声慢》作于一个秋窗风雨之夕,将一个满怀家国恨事的孤独女子的行止与心事描绘于一纸薄笺之上。词作上片不以惯例写景起笔,却偏偏写人,写人又不写人之形容打扮、心事起伏,只写”寻寻觅觅”四字,”寻寻觅觅”是词人之所为,词人所寻所觅者为何,词人并没有提到,他人也不敢妄断,但寻觅的无果却早从下文叠字之中曲折而出“冷冷清清”是词人身处之境“凄凄惨惨”是词人所见之景,虽不及实物,皆从虚处着眼,而词人“戚戚”之心绪至之已成。 《声声慢》全诗共有七个意象:晚风、淡酒、归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这几个意象交织共同营造了诗歌整体的基调。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当属,淡酒、归雁、黄花、黄昏。《声声慢》中写到酒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是“淡酒”而不是浓酒?并非酒真的淡,只因风太急而显得酒淡,“风急”明写天气恶劣,实写词人愁重。词人六神无主,茫然若失,竭力寻找却遍找不到。亡国之愁,沦落之苦,丧夫之痛,家国之思全部压在一个孤苦伶仃的年老妇人身上。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退,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浓睡不消残酒”两相对比,这个“淡酒”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其次是“雁”字,雁会联系到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感叹独自身在异乡的悲凉,作者当时身处南方,看到北雁归来,或许她只是听到了那呼朋引伴的声声雁鸣,不禁想起如今,雁在人亡,曾经心意相通的夫君早已撒手人寰,无由再寄锦书去,无人再捎锦书来。 《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象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已经凋残,如今再没有人欣赏它,采摘它,孤身一人,形容憔悴,无人可思,无人可念,面对此情此景,抚今追昔,怎不令词人悲从中来?”物是人非事事休”,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竟成了一地的哀愁,一地的凄凉,一地无可奈何的消亡。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孤苦飘零的凄楚晚境的真实写照。 《声声慢》中兼有梧桐细雨的黄昏,潮湿的,阴冷的,主人公百无聊赖,近乎绝望地“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唯一可做的事就是等着天黑,但凡有点希望的人是盼着黎明的,这是怎样的一种凄苦。更有那细雨滴在梧桐上的“点点滴滴”,如泣如诉,像是洒不完的伤心泪,“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一首没有尽头的孤寂的歌,在灰色的空间里哀叹不幸,营造了一个悲情的氛围,词人在不经意间触景伤情,一点一滴都像一把把利剑刺向内心的悲苦和绝望。

中考语文专题题库∶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古诗欣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颈联将诗人的思绪从怀古拉回现实,描写了他登高所见汉阳、鹦鹉洲的____景色,尾联一问一答,抒发了诗人____之情,两联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2.近代学者俞陛云先生在《诗境浅说》一书中评价这首诗“其佳处在托想之空灵,寄情之高远也”。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3.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如“晴川历历汉阳树”一样含有地名。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含有地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已出现的除外) 【答案】 1.明丽(日暮)怀乡 2.示例:托想空灵:本诗首联两句乍看似在写实景黄鹤楼,细读则有仙人乘鹤而去,只余悠悠白云,给人天地无穷之感。寄情高远:诗人凭栏远眺,对此天地苍茫、烟波浩渺产生怀乡之情。 3.示例: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理解景色特点要抓住相关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画面。理解作者情感,要抓住作者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看似在写实景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细读则有仙人乘鹤而去,只余悠悠白云,给人天地无穷之感,堪称“托想之空灵”;“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天地苍茫、烟波浩渺之景物,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可谓“寄情之高远”。 3.本题属于主题性默写题。抓住默写主题“地名”,写出相应古诗句即可。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评价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评价 作者:饶礼喜 古代诗歌鉴赏题应该说是所有高考题中古代诗文阅读的基本题型,年年考,卷卷考,其考点为“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包括两大方面:(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现将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作一横向比较,从而把握高考命题特点,为以后的复习迎考提供参考依据和复习建议。 一、诗歌鉴赏题一览表 二、诗歌鉴赏题的分析与评价 (一)命题特点。 1.诗歌品类。古代诗歌本应包括唐代以前的古诗、唐诗、宋诗、唐宋词、元曲、元明清诗歌。对照2012年17套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命题所选诗歌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的诗作(含词),偶尔也选用金元诗歌,明清诗歌则轮流出现,唐代以前的古诗以及元曲今年没有选用(以前偶有选录)。这是因为,在文学史上,人们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宋诗词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繁盛与巅峰。 2.作者情况。高考选用的诗歌,其作者有的是大家熟悉的,有的是大家不大熟悉的,有的则是十分陌生的。从2012年高考所选18首诗歌(浙江卷是两首诗)来看,张九龄、贾岛、温庭筠、杨万里、秦观、晏几道、元好问等是大家熟知的作家,晁补之、李益、张耒、李纲等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家,而修睦、金銮、王寂、白珽、曹伯启则是我们不熟悉的作家。总体看来,熟悉的作家还是多一些。 3.题量分值。一般设2个小题,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四地试卷中设了3个小题。分值一般在8分左右,多的有17分(北京卷),少的只有6分(重庆卷和福建卷),广东卷和浙江卷均为7分,全国课标卷和辽宁卷均为11分,江苏卷则为10分。 4.诗歌内容。高考命题选用的一般是中学生没有接触到的诗歌或者出现在课本、读本中不被注意的地方,因此其内容就显得陌生而新鲜,这样有利于高考的公平选拔。比如,温庭筠的《梦江南·千万恨》共有两首,我们考生熟悉的是其第二首:“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结果江苏卷却选了其第一首:“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从2012年高考诗歌的思想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远怀人。如全国课标卷晏几道的《思远人》及江苏卷温庭筠的《梦江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