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构成要素是什么?

概念: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

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二、谈谈你对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和扩大印象的理解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主要是指贫困群体、脆弱群体和其它弱势群体。贫困群体主要是指物质生活陷于极度困境者,他们缺乏基本的、正常的生活物资条件,甚至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命。脆弱群体是遇到社会问题冲击时缺乏应对能力而易于遭受挫折和伤害的群体。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结构和群体关系中处于弱势、其权利和利益后搜到严重伤害的群体。

2、社会工作的扩大群体是指有需要的人群,即其基本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日常生活和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人群,就是指向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客观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三、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扮演哪些角色?请说明其中4种角色的承担工作内容。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治疗者、倡导者、教育者、行政管理者、资源获取者、调解者、政策影响者、调研者。

承担的工作内容:

(1)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这的基本职责就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这里的服务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2)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者自立或自我发展。

(3)调解者:调解者的角色就是以最具建设性的方法和途径去化解纷争,目的是帮助处于冲突中的各方对于冲突问题达到共识。对于作为调解者的社会工作者来说,他是处在中立的立场上,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而对于冲突的对方以及达成的共识没有任何既得利益。(4)资源获取者: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系其它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向他们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为服务的顺利开展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四、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1、治疗功能: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就是消除那些导致问题产生和使社会功能丧失的个人或环境因素,对失去的社会功能予以恢复和重建,获得适当的社会调适模式或产生新的替代模式,从而使服务对象发挥正常的社会功能。

2、预防功能:那些能够防止危险发生,减少某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在已经出现征兆时延缓或控制问题的生产的所有活动。总之,预防就是指先期对有害于个人或系统、组织的任何因素的发现与消除。

3、发展功能:社会工作的发展功能是指社会工作者发掘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个人或

制度的潜能,以使个人或群体成长,有效发挥个人的社会功能,使社会制度为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五、为什么把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原因:①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一方面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进程,另一方面直接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前身—志愿助人活动的发展。②它对社工发展的意义:政府担负起社会救助的责任、确立了助人自助的原则和观念、有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活动,可作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主要内容:1、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

2、规定贫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人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3、以工代赈: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不得行乞游荡,以工作换取救济。教区设贫民习艺所,配给原料与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

4、对不能劳动的贫民,如患病者、老人、残疾人,实行救济。救济工作分院外院内两种。对有家庭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回家从事生产(院外救济);对无家可归者实行院内救济。

5、规定人们对贫穷亲戚有救济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仅在贫民无法从其家人或亲属处获得帮忙时,才给予救济。

六、什么是价值?什么是社会工作价值?

①概念:价值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价值是对人生基本问题的回答,是对社会重要事件的裁决,是对个人、事物、问题的真假、是非、美丑、善恶的基本判断。

②社会工作价值:1社会工作专业是价值取向的专业;2社会工作知识是以价值为基础的知识;3社会工作者是满载价值的人。

七、简述美国的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新书P87

1、对案主的伦理责任:对案主的承诺,自决原则,知情权,称职,交际能力与社会多元化,利益代表,保密。

2、对同时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跨学科合作,价值中立,咨询,转介服务。

3、在实务机构的伦理责任:监督与咨询,教育与培训,专业评估,服务记录,转介,行政管理,继续教育与员工发展,对机构和雇主的承诺。

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称职,拒绝歧视,杜绝个人行为。

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正直,评估与研究。

6、对社会的伦理责任:社会福利,公共参与,公共危机处理,社会与政治行动。

美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可从多方面进行解读,但其所尊崇的核心价值是:(1)个人价值:重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尊重个人与团体的差异。(2)专业价值与伦理:协助案主发展自主的能力,尊重案主关系的保密性,专业关系中不涉及私人情感与需要,即使感到挫折,也坚持为案主利益考量,愿意将知识技巧提供给他人,坚持个人行为与专业行为符合规范标准。(3)社会价值:改变社会以满足社会性的需要,坚持社会改变以及为所有成员的经济。物质与心理福祉而努力。

八、什么是人类行为?什么是社会环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人类行为: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它是对一切行为的泛指,意为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动,包括内在的隐秘和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与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人造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社会氛围和文化等。

两者之间的关系: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同样,良好的遗传特征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发挥。4、作为能动的个体,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更大。

九、人类行为的特点有哪些

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1、适应性: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繁衍。

2、多样性:人类行为复杂多元,既有外显的和内隐的,也有遗传的和后天习得的,有生理范畴的,也有社会属性的。

3、动态性:人类行为是变化的,这种变化既有来自生理变化的影响,如身高体重变化所带来的不同需要,也有因社会生活条件造成的行为改变。

4、指向性:人类行为是有目的的,且指向特定的目标。

5、可控性:人类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这是与受本能驱使的动物行为的最大区别。不仅如此,认为行为还是可以经过学习或训练而改变的,具有可塑性。

6、发展性:人类行为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过去的行为会影响到现在的行为,而现在的行为也会成为未来行为的基础。

十、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1、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提供了活动空间。

2、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参照标准。

3、社会环境影响人的社会功能的发挥。

4、改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发展。

十一、社区工作的目标是如何分类的?社区工作有哪些主要模式?请分别论述罗斯曼将社区工作的目标分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任务目标:指的是解决特定的社区问题,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来满足社区需要,增进社区福利。过程目标:指的是以提升和增强社区居民的能力和社区团结为目标,在此过程中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并通过建立社区信息沟通渠道来凝聚社区的力量。

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包括:①推动社区居民参与;②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和社区意识;③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互助的美德。

社区工作模式

传统分类:社会计划、地区发展和社会行动

新分类:社区组织实践、政策实践、行政实践

华人社区工作实践模式分类:服务提供、社区教育、互助合作、行动竞争、联盟政治、策划

倡导、

十二、什么是社会工作的督导?督导的功能是什么

督导是指一个人接受比较有经验、有资格的督导者的监督和指导的过程。社会工作督导是社会工作学生接受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和机构资深专业人员,对其实习进行计划、指导和管理的过程。

社会工作督导具有三大功能

1、行政的功能:指督导者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计划和安排,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管理的功能。

2、教育的功能,指督导者能够帮助实习学生,增进工作知识、技能,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增加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对社区资源的发展与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其个人成长并顺利完成学习。

3、支持的功能:指督导者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活动给予精神上、心理上的支持,以促进实习顺利进行的功能。

十三、简述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各自的特点

定量研究强调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结果的处理与解释上必须具备严格的形式,具体表现在:①强调对事物进行量化的测量与分析;②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干预,创设实验条件;

③主张采取假设验证的研究方式。

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将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并形成理论。质性研究更重视对事实的解释性理解,强调研究情景的自然性,强调研究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十四、我过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如何整合本土化与创新

1、研究西方社会工作与中国国情的不相容之处,删去不适宜部分,再应用于中国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

2、对从事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促使国际社会工作经验与本土社会工作的比较和碰撞。

3、分析两种社会工作之异同,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强化它们的亲和性。

4、在此基础上从事社会工作实践,扩大二者之间的相容性,以实现优势互补。

十五、本学期你参加了哪些社会实践,谈谈你的工作内容、收获和感谢

了解徐祥龄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DOC)

第一章——第二章 单选题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 D )。 A、为人民服务 B、慈善和爱心 C、科学知识 D、利他主义 2、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 C )。 A、尊重案主 B、引导案主 C、助人自助 D、为案主提供服务 3、下列对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D )。 A、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 B、社会工作是社会中的中上层成员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驱使,对社会上贫苦及不幸者的施舍 C、社会工作是对被救助者物质上的扶助 D、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服务活动 4、关于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不对称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表现为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 B、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是双方面的 C、合作的促成力量不对称 D、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相互配合的过程 5、关于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预防 B、促进个人的发展 C、推进社会公平 D、治疗 6、在中国,接受他人的帮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先接受“自家人”的帮助,实在行不通了才会选择接受“外人”的帮助。接受“外人”的帮助对讲“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会欠下很大一笔人情债。由此,在开始与案主接触阶段,下列社会工作者要注意的问题中哪个是错误的?( D ) A、建立信任 B、扮演的社会角色 C、平等的地位 D、协助案主运用其自身的内部资源 7、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背景,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他们身上可能有很多缺点,有适应和不适应的品质,有建设性和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但不管怎样,他有权成为他自己,他有权这样去想这样去做。这意味着( A )。 A、社会工作者应接纳案主 B、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案主的信息进行保密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1)定义一: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2)定义二: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 二、简答: 社会工作具有哪些功能? 提供物质帮助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工作对象给予心理支持社会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促进能力发展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维护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什么? 基本对象——最需要帮助的人。如流浪者、儿童、老人。 (原因:基本道德决定,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 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等。 三、论述: 联系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的 要点: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 是利他主义指导下的助人活动 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综合多种科学方法的助人活动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揭示。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演进 一、名词解释:

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的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汤因比馆:英国牧师巴涅特为纪念汤因比的献身精神,并进一步号召更多的人到教区为贫民服务,于1884年在伦敦东区建立的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 慈善组织会社:于1869年诞生,19C末20C初盛行于英美的一个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的组织。 二、简答: 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济贫法建立了英国往后三百年的济贫基本模式,助人自助的思想开始形成。这种亲属责任,教区救助原则,以及政府以税收支应的济贫原则,成为以后社会救助的主要参考架构,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社会救助仍以此为本。 睦邻组织运动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作用。 以汤因比馆为开端的睦邻组织运动实际是一场社区改良运动,为后来的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它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来关注社会问题。睦邻组织运动,要求救助者要具有强烈的爱心,对受助人的处境进行亲身的感受,以提高他们的救助热情。使救助工作由简单的物质救济,又进一步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关怀和社区环境的改造。 三、简述 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 (一)起源 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the Poor Law of 1601)——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P.S:内容(见书P29),意义见上题 2、慈善组织会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C.O.S) 产生:1868年,英牧师亨利索里建议,1869年正式诞生。 盛行:19C末20C初,英美, 工作方法:见书P31 意义:强调按个别情况处理案件——促使个案工作产生。 推动各慈善组织协调合作——促进社区工作产生。 3、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构成要素是什么? 概念: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 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二、谈谈你对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和扩大印象的理解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主要是指贫困群体、脆弱群体和其它弱势群体。贫困群体主要是指物质生活陷于极度困境者,他们缺乏基本的、正常的生活物资条件,甚至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命。脆弱群体是遇到社会问题冲击时缺乏应对能力而易于遭受挫折和伤害的群体。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结构和群体关系中处于弱势、其权利和利益后搜到严重伤害的群体。 2、社会工作的扩大群体是指有需要的人群,即其基本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日常生活和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人群,就是指向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客观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三、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扮演哪些角色?请说明其中4种角色的承担工作内容。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治疗者、倡导者、教育者、行政管理者、资源获取者、调解者、政策影响者、调研者。 承担的工作内容: (1)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这的基本职责就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这里的服务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2)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者自立或自我发展。 (3)调解者:调解者的角色就是以最具建设性的方法和途径去化解纷争,目的是帮助处于冲突中的各方对于冲突问题达到共识。对于作为调解者的社会工作者来说,他是处在中立的立场上,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而对于冲突的对方以及达成的共识没有任何既得利益。(4)资源获取者: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系其它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向他们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为服务的顺利开展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四、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1、治疗功能: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就是消除那些导致问题产生和使社会功能丧失的个人或环境因素,对失去的社会功能予以恢复和重建,获得适当的社会调适模式或产生新的替代模式,从而使服务对象发挥正常的社会功能。 2、预防功能:那些能够防止危险发生,减少某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在已经出现征兆时延缓或控制问题的生产的所有活动。总之,预防就是指先期对有害于个人或系统、组织的任何因素的发现与消除。 3、发展功能:社会工作的发展功能是指社会工作者发掘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个人或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理论三分法模型示意图 一、心理分析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各种本能的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的

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自我”“超我”发育不均等)。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间的平衡,并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一)交流与人的心理防卫机制 1、焦虑:人在精神上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其发展结果是个体会选择一种行动适应或试图解决这种状态。 2、心理防卫机制:人在除了以积极方式面对问题外,通常还会发展出一套消极的方法来逃避道德的困境或摆脱精神焦虑,从而解脱情绪的暂时困扰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应对问题的策略或方式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成为“心理防卫机制”,主要包括:否定、抑郁、解脱、认同、合理化、转移、理想化、投射、割裂、升华、移情、反移情等。 二、认知理论 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非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正确的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得到正确、理性的指引。 三、行为主义理论 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工作理论。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并非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当前的反应模式。 四、社会系统理论 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注意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 工作理论。 把人与环境看做是由功能上相互以来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中的均衡关系,使它可以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五、标签理论

社会工作概论

1、复习资料答案由班委整理上传,仅供参考, 2、请学生打印模拟试题考试后作为作 业上交 社会工作概论模拟题1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介入手段;其最直接目标是助人自助,终极目标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门专业:个案、团体、小组——三大方法;是一门职业;其四大要素是:社会工作者、受助人、价值观、助人活动。 社区工作——广义: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以整个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提供助人的、利他服务的一种专业手法。 怀旧——简而言之,怀旧就是缅怀过去。旧物、故人、老家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最通用的题材。 二、简答题 1、改革后我国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0年代初,随着社会学的恢复和民政工 作的发展,建立和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的任务就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变迁 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促进作用。 2、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社会福利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和由社区创办的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由政府和社会为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开办的社会福利企业,三是以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社区服务。 (2)救灾救济。一是救灾,民政部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财产,在灾后向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组织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以及倡导群众中的互助互济。二是五保工作,是指由农村集体负担保证无法定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援助,对他们“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荐(保教)”。三是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由民政部门予以资金扶持、政策和思想扶持、科技和信息扶持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等。四是社会救济,包括给城镇中的“三无”人员、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退职职工和城乡困难户的临时救济等。 (3)优抚安置,民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优抚工作包括国家抚恤、政府补助、群众优待、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接受安置及优抚事业单位管理等。 (4)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对城市社会救助对象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助,并开始在全国普遍建立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一助人为乐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人道主义:是以人为中心或为本位的哲学价值理念。其本质是反对神学,提倡人学,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愚昧, 提倡理性,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神道,提倡人道。 人格理论:人格由三个主要系统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 的在于追求完美 精神分析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有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和自 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 认知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的缺乏。 行为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不再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而是转向关注人的外在的行为表现,集中关注那些可观察的行为,认为那些潜藏的思想或 意识是非常不明智的。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 恰当的反应模式。 社会系统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即在特定的系统之中,社会工作者要想对其工作 对象进行治疗就必须关注他所生活的环境。 标签理论:这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 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 沟通理论:它认为当我们采取某种行动的时候,我们总是为了响应某些获得的信息,强调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根据理论,社会工作的一个 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案主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1)帮助案 主获取信息(2)帮助案主作出反馈(3)。。。发出信息(4)。。。 删选,整理,改变来自外界的信息 增权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 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社会保障:是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 社会的稳定。 社会福利:从广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从狭义 上讲,社会福利则是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 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

奥鹏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3月课程考试《社会工作概论》考前练兵资料及答案.doc

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社会个案工作的原则。 A.个别化原则 B.承认原则 C.评判原则 D.接纳原则 答案: C 2.下面()体现了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 A.协调邻里矛盾 B.解决家庭冲突 C.人际疏导 D.婚前咨询 答案: D 3.以下对社会团体工作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团体工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团体 B.社会团体的社工参与并指导团体的活动 C.以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作为个人发展与治疗的基础 D.社会团体工作不是普适于一切团体的方法 答案: B 4.某社区中,一位孤寡老人符合条件领取最低生活保证金,但是这位老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政策,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了解政策并申请下来最低生活保障。这种做法属于()。 A.老年社会救助 B.老年生活服务 C.老年家庭关系处理 D.老年心理辅导 答案: A

5.在罗斯曼1979年提出的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中,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社区模式的是()。 A.社会计划模式 B.社会行动模式 C.地区发展模式 D.政策实务模式 答案: C 6.下列陈述与社会个案工作的特点不一致的是()。 A.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 B.是一对一的工作方法 C.协助案主完善人格和自我 D.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 答案: D 7.以下属于社会工作间接工作方法的是()。 A.社会行政工作 B.社会团体工作 C.社会个案工作 D.社区社会工作。 答案: A 8.现代社会工作与传统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区分点是( ) A.职业化 B.专业化 C.社会化 D.本土化 答案: B 9.下面不属于小组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的是() A.社会目标模式 B.认知行为模式 C.治疗模式 D.交互模式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

社会工作行政 复习资料

1、社会工作行政的定义:社会工作行政可被视为一种机构工作人员将机构的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行为。 2、五种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小组、社区;正在发展成为方法:研究和行政。 3、行政的五个主要环节: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 4、甘特图 甘特图内在思想简单,基本是一条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上计划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它直观地表明任务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 5、X理论与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X理论:领导者运用权威独裁、保持严密控制的工作环境下,对于人性和人类行为的假设: ●一般人天生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的逃避工作。 ●因为人天生不喜欢工作,所以必须被强迫、控制、指挥、威胁和惩罚从而努力工作 去实现组织目标 ●一般人喜欢被控制,尽可能的逃避责任,且喜欢正式的指导,他们没有很大的雄心, 首先追求安全感。 Y理论 ●强调工作气氛和情景,工人们民主参与,以及强调工人们的权利和建议得到鼓励和 支持的环境。 ●工作中的物质或精神付出就同休息和玩耍一样自然 ●外界的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有效方式,工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目的可 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约束。 ●承若的目标之一就是将报酬与他们的成就联系起来。这些报酬的最主要的方面—也 就是对自我和自我需要的满足—可以转化为实现组织目标的直接生产力。 ●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学习接受责任,而且也会追求责任。 ●许多人具有相当高的创新能力去解决组织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整个组织中,涉 及面很广,而不是狭窄的。 ●在现代工业化的条件下,员工的才智并没有充分发挥。

6、1977年,专业期刊《社会工作行政》首次发行,标志着行政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7、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原则 ●接纳 ●民主参与与机构政策和程序的构建建构 ●开放性的沟通 ●崔克尔提出的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原则 8、社会工作行政者的专业态度 ●尊重每一个独立的员工个体 ●认识到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并以此为前提对待自己 ●为每一个员工的发展营造一个物理环境和情感环境 ●知道价值的重要性 ●对新观念和新事物有开放的胸襟 ●认识到机构的利益要比任何工作者、包括行政者更重要 9、如何决定稀少资源的分配 ●正义分配的四原则 ●平等原则—结果平等、程序平等、机会平等 ●需要原则—分配资源者决定谁的需要最大 ●补偿原则—对曾经遭遇不公平对待的给予补偿和优先的考虑 ●贡献多寡原则—依据服务接受者已有或可能的贡献来分配 10、社会工作行政推行要件 ●世界各国社会工作行政的范围因具体的国情有所差异,但评价一国的社会工作行政 体制是否健全,还是有一定的准则可以遵循。 ●完备的政策立法 ●健全的组织 ●充足的经费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P3- 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P8 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P9 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P10 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P11联合国1960年出版《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P12 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P12 7、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P14 8、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8(1986年高校建立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P15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重点) 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P21 2、助人过程特征:⑴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⑵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⑶是不对称互动①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②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③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P22 3、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P23 4、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他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经过环节: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P29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重点) 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新教理论、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P44- 2、个案工作者不应该做的事项:⑴说服⑵直接改变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或操纵他们⑶做一些为了当事人或针对当事人的事情⑷控制和指导当事人⑸忠告,提供没有恳求的计划⑹为当时人承担责任⑺预先决定结论⑻批准或不批准当事人的行为P50 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原材料: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⑵中国古代社会工作世间的价值观念⑶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P50

社会工作司法考试理论考试复习001

系统/生态系统视角 系统理论 基本假设: 1、对于机械观点的反思,对于把整体分为部分的做法,认为各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2、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3、系统整体和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是消长调试的 4、系统和各部分之间是动态的,是不断变迁演变的 5、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6、系统的整体和各部分是共存共荣的 主要理论观点: 1、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结构(“人在情境中”微观、中观、宏观) 过程 行动(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机能(系统运作要保持某种范畴,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要有互馈性) 2、处遇原则 对于案主的问题的观点:一定要考虑到外在环境里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资源、社会制度对案主问题形成有重要影响 3、处遇目标 A、确保系统可以生存,要协助案主从外在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资源 B、确保系统维持稳定平衡 C、各个子系统之间可能建立互惠互利的机能 系统理论与生态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强调要改变系统的能力;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1、强调整体功能,20世界20年代发起于德国,经验整体原则,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决定元素 2、场论:磁场是元素之间相互影响作用,每一个鑫经验都会改变人格 生态系统观点的发展背景:勒温拓林心理学;布朗劳伦纳生态心理学 勒温:1、需求和紧张心理系统说 需求引起活动,引起活动的目标的方向就是满足需求。需求求有两种:一是客观的生理需求,一是准需求,即在心理环境中,对心里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求 2、动力场说 B=f(PE) 行为可以表现为人与环境的函数,要确定当时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事件以及当时的完整结构 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和愿望的或者受到保护就会有正的引拒值

2019春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

2012春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章——第二章 单选题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 D )。 A、为人民服务 B、慈善和爱心 C、科学知识 D、利他主义 2、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 C )。 A、尊重案主 B、引导案主 C、助人自助 D、为案主提供服务 3、下列对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D )。 A、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 B、社会工作是社会中的中上层成员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驱使,对社会上贫苦及不幸者的施舍 C、社会工作是对被救助者物质上的扶助 D、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服务活动 4、关于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不对称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表现为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 B、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是双方面的 C、合作的促成力量不对称 D、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相互配合的过程 5、关于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预防 B、促进个人的发展 C、推进社会公平 D、治疗 6、在中国,接受他人的帮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先接受“自家人”的帮助,实在行不通了才会选择接受“外人”的帮助。接受“外人”的帮助对讲“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会欠下很大一笔人情债。由此,在开始与案主接触阶段,下列社会工作者要注意的问题中哪个是错误的?( D ) A、建立信任 B、扮演的社会角色 C、平等的地位 D、协助案主运用其自身的内部资源 7、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背景,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他们身上可能有很多缺点,有适应和不适应的品质,有建设性和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但不管怎样,他有权成为他自己,他有权这样去想这样去做。这意味着( A )。 A、社会工作者应接纳案主 B、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案主的信息进行保密 C、社会工作者应该赞同案主所做的每一件事 D、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案主做他(她)想做的一切事情 8、社会工作的精髓在于消除案主的悲观、自暴自弃等颓废心理和行为,引导他们认清自身的长处和弱点;给案主以希望、信心和决心,充分调动案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工作理论 理论: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理论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社会工作理论:蒂姆斯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理论基础(外借理论)和实施理论两个层次。外借理论:来自其他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精神医学、医学、经济学等,它是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实施理论:来自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是直接用于指导社会工作实践与达成社会工作的目标。 第二章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式(四个理论范式) 什么是范式:指的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由若干相关的理论模式所构成的一个理论取向,它们共享一组基本的理论假设,使得研究者在心理上形成的共同信念。 1、实证传统:(最基本、最主流的社会科学理论范式)建立在自然科学的方法之上,证据为本。 实证主义的理论观:经验至上;证据为本;客观现实;价值中立。 2、人本传统:(既是基本亦是边缘)全人的观点,尊重个人对自己经历的理解。 人本主义的理论观:以人为本;意义和阐释;尊重价值观;高度的个别化。 3、激进传统:从结构的层面推进社会变迁。 激进主义的理论观:对实证主义的全面宣战;价值无涉是不可能的;实证主义本身是一种政治,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顺从、维持现状;不同的话语体现不同的政治利益。 4、社会建构传统:强调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变化的动力来自发现,讲述新的故事或探索优势。 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观: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客观事实,所有的知识都是社会建构的,人们总是习惯于依照社会一致认定为正确的理论去理解我们周遭的事物;理论是相对的,具有历史的特殊性;历史也是非连续的,充满了偶然。 第三章心理动力理论(上)精神分析与自我心理学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到的想法和感受;很容易变成意识的潜意识;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又无从觉察的心理过程。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 口欲期(0-1岁)、肛门期(1-3岁)、生殖器崇拜期(3-6岁)、潜伏期(6-12岁)、 生殖期(青春发动期) 自我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自我功能:人们适应和应对世界的手段,自我承载着能量和动机。 12个自我功能:现实检验、判断、关于自我和世界的现实感、规范和控制、客体关系、 思维过程、适应性退行、防卫机制、刺激障碍、自主功能、自我掌控感、综合/整合功能。 1、自我呈现:社会互动中任何旨在创造、修改和保持别人对自己印象的行为。 2、自我监控: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自我的呈现进行监视和控制的程度。 3、自我控制:对冲动和欲望的控制、对思想和感觉的控制、对行为的控制。 防卫机制:每个人都会潜意识的以不同的防卫功能去保护自己受到伤害。 作用:积极的作用:调试 消极的作用:当心理防御机制失效、使用不当、或过多的依赖,以致破坏了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被视为异常,甚至病态。

社会工作概论大纲重点复习

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 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2.社会工作的职能:恢复、预防、发展、稳定 3.社会工作的特征:(1)崇尚专业的伦理精神(2)职业的非盈利性(3)社会工作督导(4)个人与环 境(5)运用社会环境资源(6)团队协同工作(7)自助与民主参与 4.如何理解自助与民主参与的特征? 答:社会工作确实可能为案主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以帮助案主克服当下面临的各种困难。但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或施惠。工作者相信个人团体社区乃至社会都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潜能,如果得以发挥,问题就可解决。社工的精髓就在于,给案主以希望、信心决心,充分调动案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达到助人自助的境界。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案主的民主参与十分重要。社工在助人的过程中切忌为案主下判断,应该协助案主自己去做决定。鼓励案主民主参与,认清问题,找到原因,最后与案主合力解决问题,共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5.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 6.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专业意义上的现代社会工作就是在迫切的社会现实需求、社会思潮 的强烈影响和长期助人活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7.西方社会工作的实践:从欧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德国汉堡制(1788) 与爱尔伯福制(1852)、慈善组织会社(1869)、睦邻组织运动(1884)等都是早期为社会工作的产生提供了直接前提的重要实践。 8.我国古代救济措施和社会工作有:(1)仓储(2)赈谷与赈银(3)施粥(4)疏遗(5)居养(6)养 老(7)慈幼 9.我国解放前的社会工作:(1)大学开展社会工作课程,注重走向社会(2)晏阳初、陶行知等教育家 开展平民教育 10.我国建国后的社会工作:(1)改造游民工作(2)救助残疾人工作(3)改造贫困工作 11.我国社会工作的结构特征:(1)不同模式并存(2)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3)本土性社会工作 的依重 12.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他们 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13.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服务提供者、反应支持者、行为倡导者。 14.社会工作者的拓展角色:过程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专业研究者。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基本意义 1.社会工作可怎样分类:(1)按工作方法分类(2)按工作功能分类(3)按工作的服务层次分类(4)按工作的主持机构和经费来源分类(5)按工作的对象和内容分类 2.我国实际社会工作分类: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社会救济工作。 3.社会工作的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2)援助自立原则(3)资源动员原则(4)人道主义原则 4.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1)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每一个工作对象的尊严和价值(2)社会工作者要要帮助工作对象满足基本的、合理的需要(3)社会工作者要有责任协助工作对象发挥潜能,全面发展(4)社会工作要促进工作对象的健康发展,使其能对社会有所贡献(5)社会工作是国家履行职责、义务的手段(6)社会工作要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7)社会工作要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 (1)职业责任:①热爱本职工作②确立一切为案主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③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2)职业态度:①全心全意,尽心尽职②耐心细致,诚恳坦率③礼貌待人,热情服务 (3)职业作风:①努力钻研,精益求精②尊重同事,相互协作③深入实际,联系群众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职业纪律:①廉洁奉公,不谋私利②坚持原则,秉公办事③尊重案主,保护隐私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工作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题 (课程代码363022)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伦理 社会工作伦理:就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自身所应具有的伦理价值以及在处理与案主、同事、服务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 3. 伦理困境 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人们伦理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社会工作实践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冲突,面对这些冲突,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左右为难,这就是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 4.防卫机制 每个人都潜意识地以不同的防卫功能去保护自己免于焦虑、崩溃或受到威胁。 5.社会工作系统 改变主体系统、案主自身系统、尝试改变的目标系统和实际上的行动系统。 6.社会发展 旨在改善作为整体的人口的福利并伴之以一个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的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过程。 7.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更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 8.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指个体一切外表行为、思想、感受、期望、自我观念等,是一个广

义概念,包括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看得见的外部行动或看不见的内心运作都是其探讨的对象,而且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内在的思想、情绪、自我观念、期望等如何影响外在的行为。 9.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心理和活动及其社会过程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0.赋权 赋权乃是个人、组织与社区借由一种学习、参与、合作等过程或机制,使获得掌控(control)自己本身相关事务的力量,以提升个人生活、组织功能与社区生活品质(quality of life)。 11.人在情境中 人在情境中:是心理及社会学派的重要概念,“人”指个人内在心理体系,以人格发展和自我功能为主体;“情境”指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人在情境中”强调个人行为同时由其内在心理和外在社会因素形成。 12.发展模式(developmental model) 发展模式是较晚发展起来的一种小组工作模式,旨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这一模式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如各种困难人群、面临危机的人群以及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群,等等。 13.抗逆力: 抗逆力作为优势视角的理论内核,是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的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个人在身处恶劣环境下懂得如何处理不利的条件,从而产生正面的结果。同时抗逆力也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并且不断增强。抗逆力高的人能够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逆境。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工作理论可以划分哪几种模型? 实证传统;人本传统;激进传统;社会建构传统。 2.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中主要担当哪些角色? 角色:(1)直接服务角色:支持者、指导者、治疗者或辅导者、照顾者;(2)间接服务角色:行政者、研究者、资讯者;(3)合并服务角色:促进者、经纪人、调解者、管理与协调者、倡导者、增权者、教育者。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 1.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技巧和方法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是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社会科学。 ?社会工作的科学性表现在:A 工作态度的客观性 B 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C 工作程序的合理法与严密性 ?社会工作的实用性 ?社会工作的综合性 3.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对象: 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那些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讲最应该帮助的人。“最需要帮助的人”一方面是由社会所认同的基本道德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所制约的。 领域: 社会工作的领域是指社会工作实施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范围。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看,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 4.社会工作的目标 社会工作的目标分为服务对象和社会层面两个部分: 在服务对象中实现: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在社会层面中实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5.社会工作的功能 功能的涵义:功能指的是在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中,部分对整体的贡献。功能的分类:①谁的功能和对谁的功能②正功能和反功能③显功能与潜功能 6.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①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②促进人与环境相互适应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①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②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③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