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总

1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

目录

第一节痔的手术

一、内痔注射疗法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二、开放式痔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三、闭合式痔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四、痔上黏膜环切订合术(PPH)

(一)适应症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三)注意事项

五、闭合式痔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三)注意事项

第二节肛瘘

一、肛瘘挂线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二、肛瘘切开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三、蹄铁型肛瘘切开+挂线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肛裂

一、肛裂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二、内括约肌切断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第四节肛管及直肠脱垂一、直肠脱垂注射疗法(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二、Ripstein直肠固定术(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三、直肠前壁折叠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四、经会阴部脱垂肠管切除术(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五、肛门环缩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六、STARR手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第五节直肠息肉

一、经肛门局部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三)注意事项

二、经骶尾局部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三)注意事项

第六节藏毛窦等骶尾部窦道

一切除一期缝合

(一)适应症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三)注意事项

二切除部分缝合

(一)适应症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三)注意事项

三切除伤口开放次期缝合

(一)适应症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三)注意事项

第一节痔的手术

一、内痔注射疗法

(一)【适应证】

Ⅰ度、Ⅱ度、Ⅲ度内痔。

(二)【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肾疾患及血友病病人慎用。

2合并肛裂、肛瘘、肛窦炎、结直肠炎及内痔有溃疡和炎症者。

3妊娠期妇女。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体位及注射前检查:可采用截石位、折刀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肛周皮肤,采用局麻使括约肌松弛利于显露内痔和操作。肛管及直肠腔消毒后置入肛门镜明确痔的位置。

2向上向下推移肛门镜,使内痔突入镜内。消毒后将针刺入内痔黏膜下层。3抽吸无回血后注入少量药液,确认药液注入黏膜下层后根据所使用的药物及剂量再继续注射。

4注射完毕后,将针抽出。一般每次注射1~3个内痔。

(四)【注意事项】

1注射药液避免在同一平面,防止治疗后形成环状狭窄。

2注射药液分布要均匀,集中一个部位易引起硬节和坏死。

3注射深浅要适当,过深进入肌层或过浅注入黏膜层,都易引起坏死。

4注射药量避免过大,过大易引起硬节、坏死、大出血等并发症。

二、开放式痔切除术

(一)【适应证】

Ⅱ度、Ⅲ度、Ⅳ度内痔、混合痔。

(二)【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肾疾患及血友病病人慎用。

2合并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结直肠炎者慎行该手术。

3妊娠妇女。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术日晨洗肠1~2次;采用骶麻、鞍麻、低位硬膜外麻醉者术日晨禁食水。

2麻醉:可用局部浸润麻醉、骶麻、鞍麻或低位硬膜外麻醉。

3体位:可采用左侧卧位、截石位或折刀位。

4显露内痔:可采用肛管扩张法、纱布牵出法或内痔钳夹法充分显露内痔。

5血管钳夹住内痔并牵拉至肛门外,显露脱出内痔上部直肠黏膜,由肛周皮肤向上到肛管内切开一25~3cm的V形切口。

6用组织剪刀将外痔和脱垂的内痔组织由其下方的外括约肌皮下部和内括约肌表面分离,向上达内痔的根部。

7可吸收缝线将痔蒂贯穿缝扎,切除痔组织,注意要保留05~1cm痔蒂残端。

其他部位的痔以同法切除,检查无出血后将各结扎的痔蒂推至肛管内。

(四)【注意事项】

1手术时务必保留无病变或病变不严重的肛垫组织。

2分离外痔和内痔组织时注意不要损伤内、外括约肌。

3结扎痔蒂可靠,以防术后出血。

4术后给予适当抗生素,渗透性粪便软化剂,保持大便通畅。

5便后温热坐浴,保持创面清洁。

三、闭合式痔切除术

(一)【适应证】

Ⅱ度、Ⅲ度、Ⅳ度内痔、混合痔。

(二)【禁忌证】

同“开放式痔切除术”。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术前准备、体位、麻醉同“开放式痔切除术”。

1组织钳夹住齿状线下外痔和(或)皮赘,用组织剪沿肛管方向剪开,显露其上方的外括约肌皮下部和内括约肌,继续向上剪开直到能够切除几乎所有的痔组织,至此分离到痔组织的最上端。

2用止血钳夹于痔蒂,用可吸收缝线将痔蒂贯穿结扎,然后切除痔组织。(四)【注意事项】

同“开放式痔切除术”。

四、痔上黏膜环切订合术(PPH)

(一)【适应证】

1内痔Ⅲ、Ⅳ度伴有环状脱垂者。

2单个脱垂内痔以局部切除为宜者。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截石位或折刀位。

2保持痔原位脱出的情况下置入特制肛管扩张器,取出内栓并加以固定。

3放入荷包缝合辅助肛镜,根据痔脱垂的具体程度在距齿状线上25~

40cm做荷包缝合。荷包缝线应全部浅行黏膜下层并保持在同一水平。一般行单荷包缝合,也可据实际情况行双重荷包缝合。

4放入吻合器,按使用程序将荷包线收紧并打结。

5旋紧吻合器,女性病人注意勿夹入阴道后壁组织。

6击发吻合器,30s后旋松并取出吻合器,注意检查切除黏膜的完整性。7

仔细检查吻合口,遇有搏动出血的部位必须缝扎止血。

(三)【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术后出血(包括早期及1周左右的继发性出血)。

2围手术期可适当加用局部或全身性抗感染药物。

五、血栓性外痔摘除术

(一)【适应证】

发病在1~3d内,疼痛剧烈,肿块没有缩小趋势者。若发病3~4d以后疼痛轻微,肿块有缩小趋势者,往往不需要手术治疗。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无需特殊准备。

2局麻后,在血栓所在处做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后,见紫红色血块,用大拇指和示指从血栓的基底部向切口方向将全部凝血块挤出。

3如血栓周围已有粘连,用小弯剪做锐行分离,将血栓完整地摘除。

4如仍遇有困难,改用刮匙分块清除。

5创口内填以凡士林油纱布,创面不缝合,任其逐渐愈合。

(三)【注意事项】

1血栓如不能完全摘除,术后疼痛、肿胀等症状往往不能缓解,故术中要仔细检查创口,将血栓全部取净。

2如血栓较大,皮肤过多,可切除部分多余皮肤,以免术后遗留皮赘。

第二节肛瘘

一、肛瘘挂线术

(一)【适应证】

1距肛缘3~5cm以内,有内、外口的低位肛瘘。

2肛管直肠环未纤维化的高位肛瘘。

3复杂性肛瘘行切开或切除术的辅助方法。

(二)【禁忌证】

1伴有急性感染或积脓时,须先控制感染。

2病人肛门周围有皮肤病。

3癌症并发的肛瘘。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3~4h灌肠1次。

2局麻、骶管麻醉、鞍麻等可任选1种。

3病人可取侧卧位、截石位或折刀位。

4先在探针尾端缚一橡皮筋,再将探针头自瘘管外口轻轻向内探入,在肛管齿状线附近处找到内口。然后将示指伸入肛管,摸索探针头,将探针头弯曲,从肛门口拉出。

5将探针头从瘘管内完全拉出,使橡皮筋经过瘘管外口进入瘘管。

6提起橡皮筋,切开瘘管内、外口之间的皮肤层,拉紧橡皮筋,紧贴皮下组织用止血钳将其夹住,在止血钳下方用粗丝线收紧橡皮筋并做双重结扎然后松开止血钳,切口敷以凡士林油纱布。

(四)【注意事项】

1要正确地找到内口,注意探针插入时不能使用暴力,以防造成假道。一般在探针穿出内口时,如不出血,证明内口位置准确。

2术后每日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并更换敷料。橡皮筋一般在10d左右脱落,若10d以后橡皮筋仍未脱落,说明结扎橡皮筋的丝线较松,需要再紧一次。

3橡皮筋脱落后,应每日检查创口,勿使创面肉芽组织从基底部向外逐渐生长,防止表面皮肤过早粘连。

二、肛瘘切开术

(一)【适应证】

1低位直型或弯型肛瘘,其管壁纤维组织较少者。

2黏膜下瘘或肛管皮下瘘。

3在多发性肛瘘的病人,为了减少肛管周围组织的缺损,侧支瘘管或较小的瘘管适用切开术。

4配合挂线术治疗高位或复杂性肛瘘。

(二)【禁忌证】

同“挂线术”。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3~4h灌肠1次。

2局麻、骶管麻醉、鞍麻等可任选1种。

3病人可取侧卧位、截石位或折刀位。

4对低位直型肛瘘可用探针确定瘘管的方向和深度后,再用有槽探针从外口插入,内口通出,沿探针槽沟方向将瘘管全层切开。用刮匙刮除管壁坏死组织,必要时切除周围瘢痕组织。

5对低位弯型肛瘘,先在肛管内塞入一块白纱布,再从外口注入亚甲蓝少许,如纱布染有蓝色,有助于寻找内口,并便于手术时辨认瘘管的走向。

(1)用有槽探针缓慢插入,遇有阻力即停止,然后沿探针用电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瘘管外壁,使瘘管部分敞开。

(2)再将有槽探针插入瘘管的残余部分,并逐步以同样方法用电刀切开探针表面组织,直到瘘管完全切开为止。

(3)用刮匙刮除染有蓝色的坏死组织和肉芽组织。再剪除创口边缘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使成为一宽阔的创面,仔细止血,填塞凡士林油纱条。

(四)【注意事项】

1肛瘘切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寻找到内口;切开全部瘘管,包括主管、支管及交通管;术后创口引流通畅。否则会导致手术失败。

2术后每天换药,勿使创面肉芽组织由基底部向上生长,防止皮肤过早粘连,造成假愈合。

三、蹄铁型肛瘘切开+挂线术

蹄铁型肛瘘是一种特殊型的贯通括约肌的肛瘘,也是一种高位弯型肛瘘,瘘管围绕肛管由一侧坐骨肛门窝通到对侧,成为半环型,如蹄铁状。在齿状线附近有一内口,而外口数目较多,分散在肛门左右两侧,其中有许多支管,向周围蔓延。蹄铁型肛瘘又分为前蹄铁型和后蹄铁型两种,以后者多见。应采用切开+挂线术。

(一)【适应证】

蹄铁型肛瘘。

(二)【禁忌证】

伴有急性感染或积脓时,须先控制感染。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骶麻、鞍麻或低位硬膜外麻醉。

2后蹄铁型肛瘘,先用有槽探针从两侧外口插入,逐步切开瘘管直到两侧管道在接近后中线相遇,再用有槽探针仔细探查内口,内口多在肛管后正中线的齿状线处。

3如瘘管在肛直环下方通过,可一次全部切开瘘管和外括约肌皮下部及浅部。4如内口过高或瘘管通过肛直环上方,须采用挂线术,即先切开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及其下方的瘘管,然后用橡皮筋或粗丝线由剩余的管道口通入,经内口引出,缚在肛直环上,这样可以避免因一次切断肛直环而造成肛门失禁。

5剪除创口边缘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使创面敞开,并刮除瘘管壁的肉芽组织,彻底止血后创面填以凡士林油纱布。

(四)【注意事项】

1可行分期手术,第一期将肛直环下方的瘘管切开,环上方挂上粗丝线,并结扎紧。第二期待大部分伤口愈合后,肛直环大部分已粘连固定,再沿挂线处切开残余的小部分肛直环。

2在肛瘘治疗的全过程中,换药是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换药可以促进创口的生长,加速愈合。因此换药时应注意:①要询问病人有无发热、疼痛等症状,若有是否与创口有关,还要结合创口的情况,判断是否相符。②注意肉芽组织生长是否健康,有无水肿。③创口有无分泌物,压迫创口周围有无分泌物继续渗出。④在治疗的中、后期,应特别注意创口有无粘连及假道形成。

3创口生长缓慢,若创口大而深,生长缓慢是正常的。若生长过于缓慢要注意下列因素:①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等。②创口内有异物存留,如丝线、敷料或食物残渣等。③换药不当,处理不及时,造成创口粘连或假道形成。

第三节肛裂

一、肛裂切除术

肛裂切除术是将肛裂及并发病变完全切除,形成一新伤口自愈。

(一)【适应证】

1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肛裂和长时间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肛裂。

2肛裂基底部可见内括约肌,肛管皮肤角化不完全。

3合并有外痔、内痔、肥大肛乳头和肛管狭窄。

(二)【禁忌证】

肛管及肛周皮肤有感染者,宜在感染控制后再行本手术。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局麻后扩肛,显露肛裂。

2由齿状线上方向下至肛缘外05cm切开肛裂,

3切除肛裂边缘瘢痕组织、肥大肛乳头及外痔,形成一梭形伤口。

4将黏膜缝于齿状线,肛管内放置凡士林油纱条。(四)【注意事项】

1切开肛裂时切口不要过深,避免损伤肛直环,造成大便失禁。

2切除肥大肛乳头时防止出血,必要时可将肥大肛乳头基底部缝扎后再切除。

二、内括约肌切断术

内括约肌易发生痉挛及收缩,是造成肛裂疼痛的主要原因。故可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

(一)【适应证】

1单纯肛裂,便后剧痛,伴有肛管括约肌痉挛。

2长时间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1)局麻后,用双叶肛门镜显示后正中处肛裂,直接经肛裂处切断内括约肌下缘,自肛缘到齿状线,长约15cm,内、外括约肌间组织也应分离。

(2)若有哨兵痔或肛乳头肥大,应一并切除。

(3)有出血时,可用电灼止血或用1∶1000肾上腺素液棉球压迫止血。

(4)切口敞开,用凡士林油纱布敷盖。

2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1)局麻后,用示指摸到括约肌间沟后,在肛缘外侧皮肤行2cm弧形切口。

(2)用中弯止血钳由切口伸到括约肌间沟,暴露内括约肌后,用小弯止血钳夹住内括约肌下缘,并向上分离到齿状线。

(3)在直视下用剪刀将内括约肌剪除一部分送活检,证实是否为内括约肌。

(4)两断端结扎止血,用细丝线缝合皮肤。

3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局麻后,摸到括约肌间沟,将手术刀或眼科白内障刀刺入到内、外括约肌之间,由外向内将内括约肌切断。避免穿透肛管皮肤。(三)【注意事项】

1括约肌间沟定位要准确,否则易错切。

2止血要彻底,创口内血肿易造成感染。

3肛裂伴有外痔、肛乳头肥大及肛瘘时,一定要同时处理。

第四节肛管及直肠脱垂

一、直肠脱垂注射疗法

直肠脱垂的注射疗法有黏膜下注射法及直肠周围注射法。前者将药物注射到黏膜下层,使黏膜与肌层粘连;后者将药物注射到直肠周围,使直肠与周围粘连。常用药物有5%苯酚(石炭酸)植物油、明矾注射液。

(一)【适应证】

1儿童直肠黏膜脱垂,对症治疗失败者。

2成人直肠黏膜脱垂,因体弱、年迈或因其他并发症不能耐受手术时,可以试用。

(二)【禁忌证】

黏膜脱垂伴有急性感染、溃烂或坏死时,不宜采用注射疗法。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黏膜下注射法:经肛门镜消毒注射部位黏膜后,在齿线上1cm直肠黏膜下层前、后、左、右四个象限各注射5%苯酚(石炭酸)植物油3~5ml,7~10d可重复注射1次,一般需注射2~4次。若用5%明矾注射液,每个部位各注射

5ml,总量20ml,注射方法同上。

2直肠周围注射法:在两侧坐骨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中注射。取侧卧位或折刀位,肛门周围常规消毒,在肛门两侧及后正中距肛缘2cm处,用05%普鲁卡因各注射3~5ml,深度为5~6cm,然后用腰麻穿刺针先在右侧正中垂直刺入皮肤、皮下、坐骨直肠间隙及肛提肌,到达骨盆直肠间隙。在穿刺前,注射需将示指插入直肠做引导,触摸针头部位,证实针头位于直肠外侧时,再将针逐渐刺入5~7cm,到达骨盆直肠间隙后,将药液缓慢呈扇形注入,一侧5%明矾总量为8~10ml。注射左侧时,更换腰麻穿刺针,同法注射。在后正中注射时,注射针沿直肠后壁,刺入4cm,到达直肠后间隙,注药4~5ml。三个部位注药总量为20~25ml。

(四)【注意事项】

1第1次黏膜下注射,应注射到脱垂黏膜的最高处,以后逐次下移到齿状线以上。

2直肠周围注射前,注射者的示指应插入直肠作引导,保证针头不刺入直肠,以避免感染。

3注射治疗后须卧床休息2~3d。

4给予适当的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5必要时可适当给予抗生素3~4d。

二、Ripstein直肠固定术

(一)【适应证】

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按结直肠手术做术前准备,放置导尿管。

2持续硬膜外麻醉,头低仰卧位。

3取下腹部左旁正中切口,用温盐水纱布垫将小肠全部推向上腹部。

4将直肠后壁游离至尾骨尖,提高直肠。

5用宽5cm的Teflon网悬带围绕上部直肠,用细丝线固定于骶骨隆凸下的骶前筋膜和骨膜,将悬带边缘缝于直肠前壁及其侧壁,不修补盆底。

6最后缝合直肠两侧腹膜切口及腹壁各层。

(三)【注意事项】

1直肠应完全游离到盆底部,抬高直肠,使其固定。

2缝合Teflon于直肠壁时,切勿将直肠壁弄破,一旦直肠壁破损,不宜置入Teflon网。

3分离直肠后壁时,要在骶前间隙内,否则易引出难以控制的骶前出血。

4止血要彻底,否则易致感染。

三、直肠前壁折叠术

(一)【适应证】

同“Ripstein手术”。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体位、切口同“Ripstein手术”。

2显露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凹,沿直肠前壁腹膜最低处向直肠上段两侧弧形剪开腹膜。

3分离腹膜后疏松组织,直达尾骨尖。再分离直肠前疏松组织,直达肛提肌边缘。将原来切开的直肠膀胱陷凹的前筋膜向上提起,用丝线间断缝合于提高后的直肠前壁上。

4乙状结肠下段向上提起,在直肠上段和乙状结肠下段前壁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做数层横形折叠缝合,每层用细丝线间断缝合5~6针,每折叠一层可缩短直肠前壁2~3cm,每两层间隔2cm,肠壁折叠的长度一般为脱垂两倍(一般折叠以不超过5层为宜)。由于折叠直肠前壁使直肠缩短、变硬,并与骶部固定(有时将直肠侧壁缝合固定于骶前筋膜),既解决了直肠本身的病变,也加固了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的固定点,符合治疗肠套叠的观点。

5最后按常规缝合腹壁各层。

(三)【注意事项】

1肠壁折叠的凹陷必须是向下,以免粪便积留其中而引起炎症。

2折叠缝合时,缝针只能穿过浆肌层,不得穿透肠腔,以防感染。

3折叠的层数视脱垂的长度而定,缩短的长度最好为直肠脱垂长度的1倍,但如直肠脱垂长度超过10cm时,过多的缩短有引起粘连和肠梗阻的危险,故不必强取符合上述缩短长度的要求。

4直肠后壁不予处理,因为直肠前壁的脱出长度较后壁多,且后壁脱垂的发生是后壁随于前壁,故仅折叠直肠前壁,足以防止直肠脱垂的发生。

5术后处理同“Ripstein手术”。

四、经会阴部脱垂肠管切除术

(一)【适应证】

1老年人直肠脱垂。

2脱出时间较长,不能复位或肠管发生坏死者。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腰麻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

2将脱垂肠管用组织钳夹住拖出,在齿状线上3cm处环行切开黏膜及肌层,将肠壁外层拉向下,显露出内层;切开膀胱直肠窝的腹膜下降而形成的囊,经囊口拖出因脱垂而冗长的部分乙状结肠及直肠。

3高位缝合腹膜囊后,在乙状结肠、直肠前方缝合肛提肌。

4在齿状线处切断脱垂的肠管,依次结扎出血点,用可吸收缝线做间断端端吻合。手术完毕后,肛门内置裹有凡士林纱布的肛管1根。

(三)【注意事项】

1外脱垂的肠管有内、外两层,其间为腹膜囊,与腹腔相通。小肠常随之脱出而嵌入其中。切除前做直肠指诊以明确有无小肠嵌入,若有小肠嵌入,必须将其还纳。

2操作中注意无菌技术。

3术后2周内卧床休息,不得起立行走。

4术后6~7d去除肛管,给予口服止泻剂,控制大便4~5d。

5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如有感染,需及时控制,以免发生腹膜炎。五、肛门环缩术

(一)【适应证】

1肛门收缩无力或肛门已呈松弛的直肠脱垂者。

2老年和身体衰弱的直肠脱垂病人。

3常与其他治疗直肠脱垂手术相辅应用。

(二)【禁忌证】

肛周皮肤有感染者,应在控制感染后再行本手术。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骶麻或局麻。折刀位或截石位。

2在前正中位距肛缘12cm做一3cm长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浅筋膜。

3用弯止血钳围绕肛管钝性分离至会阴浅、深肌。

4左手示指插入直肠,右手示指继续钝性分离至盆底(男性在前列腺下缘,女性在子宫颈下缘)时,右手示指从肛管左右两侧向后分离。

5更换左手手套,在尾骨与肛缘之间做一2cm长纵切口,用弯止血钳钝性分离外括约肌肌间隙,至肛尾韧带。

6用右手示指进入直肠后间隙,分离肛管两侧,各做一隧道,成环形,使其能顺利通过示指。

7用大弯止血钳从前位切口进入,经右侧隧道,从后位切口穿出,夹住涤纶带,平整地从前切口引出。按同法将另一端涤纶带,从后切口经左侧隧道引出会合于前切口。

8肛门镜插入肛管,围绕肛门镜拉紧网带,两端重叠1cm,用丝线将网带做两道间断缝合,取出肛门镜。

9拉钩拉开前、后切口,用丝线将网带上下极与肠壁肌层各固定数针,防止网带移位折叠。

10最后逐层缝合肛管周围组织及皮肤。

(四)【注意事项】

1环形隧道要能顺利通过示指。

2术中不能损伤直肠黏膜,以防感染。

3术后给予适当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适当渗透性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4一旦发生较严重的皮下感染,则应取出涤纶带。

六、STARR手术

(一)【适应证】

1根据国际STARR手术合作组诊治流程筛选病例直肠脱垂者。

2主要适用于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

3术前完善排粪造影/会阴造影或动态MRI;肛门直肠测压和腔内超声—只

有伴肛门失禁或疑有括约肌损伤时;结肠运输试验;ODS评价(评分);尽

量进行生物反馈等保守治疗无效后。

(二)【禁忌证】

病史不清,诊断不清,未进行生物反馈等保守治疗,对本手术理解不清者。(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腰硬联合麻或骶麻,截石位。

2扩肛,置入肛管扩张器,缝扎固定于肛周皮肤。

3于直肠前壁直肠前突或脱垂粘膜顶端(齿线上约4-6cm处),自3点到9点在粘膜下层作半荷包缝合,同法依次在该平面下2

cm处分别作半荷包缝合(2-3个);用挡板紧贴直肠后壁插入直肠保护直肠后壁,置入33mmPPH吻合器,将荷包线绕吻合器连杆收紧打结,自侧孔引出,轻轻拉紧,旋紧吻合器,左手食指插入阴道探查阴道后壁,以免损伤,击发吻合器切断粘膜并同时吻合,取出吻合器,检查吻合口,如有活动性出血予缝扎止血;同法应用吻合器切断缝合直肠后壁粘膜。

4剪断两个吻合口连接处,检查无出血后,置入油纱填塞,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四)【注意事项】

1术前应对这类病人进行多学科的评价,慢运输便秘、肠易激综合症、肠疝或失弛缓应给予相应的治疗,而不是作STARR手术。

2病人的治疗在考虑STARR手术之前,应包括饮食调节和盆底训练。

3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6 h后进流食,复方角菜酸酯栓纳肛1/日,术后3天患者排便。

第五节直肠息肉

一、经肛门局部切除术

(一)【适应证】

1直肠下段息肉。

2直肠中段有蒂息肉,指诊能够触到并可以下牵至肛门口能完全切除的息肉。(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有蒂息肉的局部切除术

(1)用肛门牵开器牵开肛管及直肠下段,显露直肠息肉,用钳牵起息肉周围黏膜,将息肉牵至肛门口。

(2)在息肉蒂根部用丝线贯穿结扎。

(3)在贯穿结扎部的远侧切断蒂部,将息肉切除,送病理检查。

2广基息肉的局部切除术

(1)充分扩肛后以牵开器牵开肛管及直肠下段,显露息肉,在息肉下方穿入牵引线,黏膜下层注入肾上腺素盐水。

(2)用钳牵起息肉,在息肉的下缘1cm处切开黏膜及黏膜下层,深达肌层。再向上游离至息肉上缘1cm左右。

(3)将已游离的息肉向下牵拉,然后切开息肉上缘的黏膜及黏膜下层,将息肉切除。

(4)将近端黏膜肌片下牵与远端切缘用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

(三)【注意事项】

1牵拉有蒂息肉时勿用力过大,防止蒂部撕裂出血。

2切开无蒂息肉下缘遇有出血时应钳夹止血。

3切开息肉上缘时,为防止上缘黏膜肌层回缩可边切开边间断缝合,缝线最好深达肌层。

4术中止血要彻底,以防血肿形成,减少感染。

二、经骶尾局部切除术

(一)【适应证】

1直肠中上段不能经肛门切除的较大息肉。

2腹膜返折下方的经腹部切除困难的息肉。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常规肠道准备。鞍麻或低位硬膜外麻醉。

2折刀位并垫高臀部。取肛尾间沟切口,由骶骨下端到肛缘上方2cm。

3切开皮肤和筋膜,切除尾骨,切开肛提肌,分离直肠后组织显露直肠后壁。纵行切开直肠后壁,但不切断括约肌。

4牵开直肠切口,显露直肠内息肉,将息肉和一部分肠壁及其周围组织完全切除。电凝止血。

5全层缝合切除息肉的直肠切口,检查无出血后,横行全层缝合直肠切口的黏膜下层、肌层和筋膜。

6冲洗骶尾部切口,直肠后壁放置橡皮条引流,分层缝合切口。

(三)【注意事项】

1术中止血要彻底。

2术后24~48h拔出引流。

3给予适当抗生素,预防感染,局部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拆除部分缝合线充分引流。

4一旦发生直肠瘘,充分引流,保持大便成形,每日换药,多可自行愈合。

第六节藏毛窦等骶尾部窦道

一切除一期缝合

(一)【适应证】

1藏毛窦等骶尾部窦道。

2适用于囊肿和中线上的小型无感染的窦道。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腰硬联合麻或骶麻,折刀位。

2手术切除全部病变组织、游离肌肉和皮肤,为了消除深的臀间裂及其负压力,减少伤口裂开、血肿和脓肿,可行Z形成术

3完整切除,全层缝合或者分层缝合,必要时作减张缝合。

4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三)【注意事项】

1 尽量完整切除,避免污染。

2 止血彻底,缝合无避免伤口裂开、血肿和脓肿。

3 减张缝合,拆线时间延长,半月以上。

4 避免下蹲等局部张力过大的动作。

二切除部分缝合

(一)【适应证】

1藏毛窦等骶尾部窦道。

2适用于有很多窦口和窦道的病例。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腰硬联合麻或骶麻,折刀位。

2手术切除全部病变组织、游离肌肉和皮肤。

3切除病变组织,伤口两侧皮肤与骶骨筋膜缝合,使大部伤口一期愈合,中间一部分伤口由肉芽组织愈合。

4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三)【注意事项】

1 尽量完整切除,避免污染。

2 止血彻底,缝合无避免伤口裂开、血肿和脓肿。

3 减张缝合,拆线时间延长,半月以上。

4 避免下蹲等局部张力过大的动作。

三切除伤口开放次期缝合

(一)【适应证】

1藏毛窦等骶尾部窦道。

2适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例和一期缝合发生感染伤口切开引流的病例。(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腰硬联合麻或骶麻,折刀位。

2手术切除尽量全部病变组织、游离肌肉和皮肤。

3不做缝合,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

4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三)【注意事项】

1 尽量完整切除,引流要通畅。

2 止血彻底,加压可靠。

3 换药时引流通畅,避免假性愈合。

4 引流干净,肉芽生长良好后二期缝合。

肛肠医院(专科)规划建设与管理指南

肛肠医院(专科)规划建设与管理指南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指导加强中医医院肛肠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肛肠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规则,制订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肛肠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肛肠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肛肠科诊疗工作。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肛肠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肛肠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肛肠疾病中医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肛肠疾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独立开设门诊,有条件的可开设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并设独立的检查、治疗区,应当有与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后处理相适应的处置场所,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并有良好的私密性以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有良好的就诊环境,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无

菌区、有菌区标识明确,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垃圾分类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肛肠科病房应当根据功能和任务需要设立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监护室或抢救室等,应当布局合理,便于使用。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熏治室。应当有消毒隔离设施。 第九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有病房的科室还应根据床位数,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肛肠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1)要求。 设置中药熏治室的,应当配备熏治椅、中药加热设备、应急呼叫装置、消毒设备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检查、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等肛肠科常用诊疗技术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肛肠科执业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70%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它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医师队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当合理。应力求在不同年龄段无人才断档现象。对于本科室的主攻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梯队,而不出现人才断层。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医生均应接受过中医肛肠科专门训练,掌握中医学和肛肠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病症)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主要病种诊疗方案(规范)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常用中药方剂150首,熟练掌握100首(见附件2),必须掌握肛肠科专业常用方剂,掌握肛肠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具备独立处理

肛肠科发展规划

肛肠科发展规划

肛肠科发展计划 鹿泉区涉及肛肠就诊的患者并不是很多,部分肛肠患者集中在市肛肠医院,另有一部分大肠病的患者由于病情较重,选择在市区就诊。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过大,患结肠炎和便秘的患者群逐渐增多,西医在这方面的治疗十分局限,中医院肛肠科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做好人员梯队建设,加强宣传力度,以结肠炎和便秘为基础,逐步把中医院肛肠科做大做强,在短时间成为肛肠病中医治疗中心。 一、开拓中医肛肠思路 1、以治疗“痔疮”、结肠炎和便秘做为发展基础,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研究自制专科用药,应用于临床,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如中医中药口服、灌肠、中西结合等治疗措施联合治疗肛肠疾病。 2、在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的同时,敢于开展西医新的疗法、术式,注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与国内先进医疗水平接轨,让我院肛肠科不但能够行肛门手术,也能够开展大肠开腹手术。当然我科现有实行大肠手术的技术能力。 3、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与外院肛肠专科的交流,聘请专业人士定期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 二、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大力宣传,吸引患者,树立中医肛

肠科室品牌非常重要,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中医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介绍中医院特色肛肠专科,大力宣传肛肠的中医中药特色,致力于将更安全、更放心、更有效的中医肛肠理念传播于广大大众,让百姓了解中医肛肠不但有中药,有更多的非药物疗法,很多肛肠经典术式都源于中医肛肠等等,让患者从了解我院肛肠,到熟知我院肛肠,到信任我院肛肠。大量的患者源,是一个科室乃至一个医院正常运作的基础。 三、完善人员,初步培训,组建梯队建设,构建新科室医护人员,是科室功能活动的主体,正确合理地进行人员配置,对保证科室工作的正常进行,功能的充分发挥、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促进科室的良性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肛肠科岗前培训显得极其重要,既要对医师培训,又要对护士培训。培训方式以采取讲课为主。第二步,建立人才培养计划,组建梯队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梯队、良好的团队,是做大做强一个科室的前提。 四、规范诊疗,完善肛肠科制度。 现代化医院管理对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的医疗行为成为医院在新形势下应对市场竞争、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对于一个科室,也是如此,严格规范化的诊疗,是避免医疗纠纷,是使科室逐渐步入健康发展良性轨道的关键,中医诊疗规范能保障中医肛肠特色技术的应用和提高。肛肠科应结合实际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健全约束机

肛肠科发展规划64959

肛肠科发展计划 鹿泉区涉及肛肠就诊的患者并不是很多,部分肛肠患者集中在市肛肠医院,另有一部分大肠病的患者由于病情较重,选择在市区就诊。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过大,患结肠炎和便秘的患者群逐渐增多,西医在这方面的治疗十分局限,中医院肛肠科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做好人员梯队建设,加强宣传力度,以结肠炎和便秘为基础,逐步把中医院肛肠科做大做强,在短时间成为肛肠病中医治疗中心。 一、开拓中医肛肠思路 1、以治疗“痔疮”、结肠炎和便秘做为发展基础,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研究自制专科用药,应用于临床,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如中医中药口服、灌肠、中西结合等治疗措施联合治疗肛肠疾病。 2、在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的同时,敢于开展西医新的疗法、术式,注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与国内先进医疗水平接轨,让我院肛肠科不但可以行肛门手术,也可以开展大肠开腹手术。当然我科现有实行大肠手术的技术能力。 3、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与外院肛肠专科的交流,聘请专业人士定期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 二、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大力宣传,吸引患者,树立中医肛肠科室品牌非常重要,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中医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介绍中医院特色肛肠专科,大力宣传肛肠的中医中药特色,致力于将更安全、更放心、更有效的中医肛肠理念传播于广

大大众,让百姓了解中医肛肠不仅有中药,有更多的非药物疗法,很多肛肠经典术式都源于中医肛肠等等,让患者从了解我院肛肠,到熟知我院肛肠,到信任我院肛肠。大量的患者源,是一个科室乃至一个医院正常运作的基础。 三、完善人员,初步培训,组建梯队建设,构建新科室医护人员,是科室功能活动的主体,正确合理地进行人员配置,对保证科室工作的正常进行,功能的充分发挥、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促进科室的良性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肛肠科岗前培训显得极其重要,既要对医师培训,又要对护士培训。培训方式以采取讲课为主。第二步,建立人才培养计划,组建梯队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梯队、良好的团队,是做大做强一个科室的前提。 四、规范诊疗,完善肛肠科制度。 现代化医院管理对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的医疗行为成为医院在新形势下应对市场竞争、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对于一个科室,也是如此,严格规范化的诊疗,是避免医疗纠纷,是使科室逐渐步入健康发展良性轨道的关键,中医诊疗规范能保障中医肛肠特色技术的应用和提高。肛肠科应结合实际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健全约束机制,逐步补充和健全规章制度,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肛肠科科室制度应包括管理制度,医疗常规,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等。 五、引进必需设备,有了稳定的患者源,配备了合理的医疗团队,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活动,再加上必备的设备,一个全新的肛肠科

67 肛肠科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便血,色鲜红,手纸带血、滴血、射血;脱垂,便后肿物脱出肛外,轻度可自行还纳,中度需用手托回或休息后复位,重度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脱出;肛门可伴坠胀、异物感、瘙痒、疼痛,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临床主要依靠症状、体征进行诊断,要点如下: (1)症状:出血、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体征: 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周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肛管直肠指诊:I、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分会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年)。 1.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修订版)

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和扩张而形成的柔软团。是发生在内外的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大多数病人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有关痔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是“性肛管垫”,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只有合并出血、肛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病。 症状与体征: ①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的症状。便血多因粪便擦破黏膜或排粪用力过猛,引起扩张血管破裂出血。轻者多为大便或便纸上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便秘、粪便干硬、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诱因。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临床并不少见,应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②痔块脱垂:常是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以至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增时,痔状就能脱出,回复困难,无法参加劳动。有少数病人诉述脱垂是首发症状。 ③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④瘙痒:晚期内痔、痔块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

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病人极为不适。 临床分期或分度:根据内痔病变程度可分为: Ⅰ度:齿状线上仅可见有半球状以下隆起(早期内痔)。 Ⅱ度:齿状线上有半球状内痔结节,但无痔脱出(初期内痔)。 Ⅲ度:内痔呈球状膨胀,大便时内痔脱出肛外,可以自然还纳(中期内痔)。 Ⅳ度:内痔扩张到齿状线以下的肛管部分,大便时内痔脱出,需手法复法(后期内痔)。 检查方法: 1.直肠指诊 ?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较大内痔可在齿状线上方摸到纵形皱折和隆起的痔结节。血栓外痔在痔体中心可触及卵圆的血栓,质硬、可活动、有压痛。此外通过直肠指诊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 2.肛门镜检查 ?先观察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状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和形态。原发内痔一般有右前、右后与左中,继发内痔的位置常有变异。以往认为原发性内痔好发于右前、右后、左中与直肠上动脉主要分支,与直肠右前、右后和左中部有关。现代研究认为主要是肛垫呈“Y”字型裂沟分为3块,位于右前、右后和左外的原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总 1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 目录 第一节痔的手术 一、内痔注射疗法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二、开放式痔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三、闭合式痔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四、痔上黏膜环切订合术(PPH) (一)适应症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三)注意事项 五、闭合式痔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三)注意事项 第二节肛瘘 一、肛瘘挂线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二、肛瘘切开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三、蹄铁型肛瘘切开+挂线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肛裂 一、肛裂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二、内括约肌切断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第四节肛管及直肠脱垂一、直肠脱垂注射疗法(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二、Ripstein直肠固定术(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三、直肠前壁折叠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四、经会阴部脱垂肠管切除术(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五、肛门环缩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六、STARR手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

新版肛肠科诊疗规范标准

肛肠科 痔 【定义】 痔位于齿线以上,由直肠上静脉丛淤血、扩、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诊断】 1 西医诊断标准 1.1 症状 1.1.1 便血痔的主要症状,血色鲜红,便秘、粪便干燥、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是出血的主要诱因。 1.1.2 脱出是痔发展到中晚期的主要症状。 1.1.3 肛门坠胀初、中、晚期痔均可不同程度出现。 1.1.4 疼痛单纯痔无疼痛,如痔嵌顿或感染、血栓形成、溃疡时可引起比较剧烈的疼痛。 1.1.5 粘液流出、肛门潮湿或瘙痒。 1.2 体征及检查 1.2.1 视诊脱出痔可见脱出于肛门外的痔核。 1.2.2 指诊二期痔晚期或三期痔指诊时痔区有黏膜增厚感。 1.2.3 肛门镜齿线上方痔区有黏膜隆起,大小不等,黏膜色鲜红或紫红,表面纤维化者色略灰白,或有黏膜增厚,有上皮样改变,有时可见黏膜表面糜烂、出血。 1.3 诊断依据 1.3.1 分期 1.3.1.1 一期:排便时带血,无脱出,齿线上黏膜呈结节样隆起。 1.3.1.2 二期:排便时带血,滴血或射血,痔脱出,可自行回纳。 1.3.1.3 三期:排便时或咳嗽、劳累、负重引起腹压增加时,均可发生痔脱出,并需用手托方能回纳肛。 1.3.1.4 四期:痔脱出嵌顿,甚至水肿伴血栓形成。 2 中医辨证标准 2.1 湿热下注型: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 气滞血淤型:肛肿物脱出,甚至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至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2.3 脾虚气陷型:肛门坠胀,肛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废,纳少便塘,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

1、痔 2、肛裂 3、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4、肛瘘 5、直肠脱垂 6、直肠息肉 7、肛管、直肠损伤 8、先天性巨结肠 9、肛管及肛门周围恶性肿瘤 10、结肠癌 11、直肠癌 12、克罗恩病 13、溃疡性结肠炎

痔 【概述】 痔是外科常见的多发病。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支持结构、血管丛及 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改变和(或)异常移位。 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伴发排便困难,可发生血栓、绞窄、嵌顿。内痔的分度: 1.工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2.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3.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 还纳。 4.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 外痔是直肠下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脉丛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外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不适、潮湿不洁,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有剧痛。 混合痔是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相互融合。混合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

状痔脱出。 【临床表现】 1.便血是内痔及混合痔最常见的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过程中, 无疼痛感,血色鲜红,可呈滴血、喷射状或便纸上染血,与粪便不相混,便后出血自行停止。常因粪便干燥、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及劳累而诱发便血。反复便血有时可引起贫血。 2.内痔脱出Ⅱ、Ⅲ、Ⅳ度内痔可脱出肛门外。 3.疼痛或不适是外痔和混合痔的常见症状,血栓性外痔伴有剧烈疼痛。内痔一般无疼痛,但伴有感染、糜烂和血栓形成或绞窄、嵌顿时,即可出现疼痛或不适。 4.瘙痒、溢液由于内痔脱出及括约肌功能减退,黏液溢出至肛门刺激 周围皮肤,引起瘙痒甚至肛门周围皮肤湿疹。 【诊断要点】 1.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湿疹,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及赘皮。 2.蹲位检对有内痔脱出的病人,应在排便后立即观察脱出的内痔,并 记录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痔黏膜有无糜烂、溃疡。 3.肛门镜检查可以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 出血、糜烂。

中医医院肛肠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肛肠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指导加强中医医院肛肠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肛肠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规则,制订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肛肠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肛肠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 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肛肠科诊疗工作。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 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 高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肛肠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肛肠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肛肠疾病中医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肛肠疾病诊

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独立开设门诊,有条件的可开设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并设独立的检查、治疗区,应当有与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后处理相适应的处置场所,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并有良好的私密性以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有良好的就诊环境,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无菌区、有菌区标识明确,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垃圾分类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肛肠科病房应当根据功能和任务需要设立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监护室或抢救室等,应当布局合理,便于使用。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熏治室。应当有消毒隔离设施。 第九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有病房的科室还应根据床位数,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肛肠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1)要求。 设置中药熏治室的,应当配备熏治椅、中药加热设备、应急呼叫装置、消毒设备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

肛肠科诊疗规范99

泸西县中医院肛肠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 混合痔的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早期常见的症状。轻者多为大便表面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常自行停止,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2.痔核脱垂: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轻者只在排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稍加腹压即脱出肛门外。 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栓塞而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感染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瘙痒:晚期内痔、痔核脱垂、结缔组织外痔等,肛周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患者极为难受。 【体格检查】 1.肛门视诊:除一期内痔外,其他三期内痔和外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在蹲位排便后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其部位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时更有意义。 2.直肠指检:指检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要除外直肠癌和息肉。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 3.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和肿抉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及部位。 【辅助检查】 1.手术前常规检查。 2.全身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及肛管直肠检查可明确痔的诊断。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下列三类: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由粘膜覆盖,由内痔静脉丛形成。常见于左侧正中,右前和右后三处。常有便血和脱垂史。内痔分四期。第一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于排便时出现带血、滴血或喷血现象,出血较多。无痔块脱出肛门外。肛门镜检查,在齿线上见直肠柱扩大,呈结节状突起。第二期:排便时间歇性带血、滴血或喷血,出血量中等。排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排便后自行回纳。第三期:排便时痔核脱出,或在劳累后、步行过久、咳嗽时脱出。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纳,必须用手托入,或卧床休息后方可回纳。出血少。第四期:痔块长期在肛门外,不能回纳或回纳后又立即脱出。痔发展到后三期多成混合痔。 2.外痔:位于齿线下方,表面由皮肤覆盖,由外痔静脉丛形成。常见的有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皮垂)、静脉曲张性外痔和炎性外痔。 3.混合痔:在齿线附近,为皮肤粘膜交界组织覆盖,由内痔静脉和外痔静脉丛之间彼此吻合相通的静脉所形成,具有内痔和外痔两种特性。 【鉴别诊断】 1.直肠癌:临床上常将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管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定要做上述两种检查,直肠癌为高低不平肿块或边缘隆起的溃疡,质脆、易出血。 2.直肠息肉: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会误诊为痔脱垂,但患者多见于

中医医院肛肠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肛肠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指导加强中医医院肛肠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肛肠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规则~制订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肛肠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肛肠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肛肠科诊疗工作。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肛肠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肛肠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肛肠疾病中医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肛肠疾病诊 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独立开设门诊~有条件的可开设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并设独立的检查、治疗区~应当有与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后处理相适应的处置场所~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并有良好的私密性以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有良好的就诊环境~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无菌区、有菌区标识明确~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垃圾分类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肛肠科病房应当根据功能和任务需要设立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监护室或抢救室等~应当布局合理~便于使用。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熏治室。应当有消毒隔离设施。 第九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有病房的科室还应根据床位数~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肛肠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1,要求。 设置中药熏治室的~应当配备熏治椅、中药加热设备、应急呼叫装置、消毒设备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 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检查、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等肛肠科常用诊疗技术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肛肠科执业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70%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它类别的执业医师。

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目录 1、痔 2、肛裂 3、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4、肛瘘 5、直肠脱垂 6、直肠息肉 7、肛管、直肠损伤 8、先天性巨结肠 9、肛管及肛门周围恶性肿瘤 10、结肠癌 11、直肠癌 12、克罗恩病 13、溃疡性结肠炎

痔 【概述】 痔是外科常见的多发病。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支持结构、血管丛及 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改变和(或)异常移位。 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伴发排便困难,可发生血栓、绞窄、嵌顿。内痔的分度: 1.工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2.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3.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 还纳。 4.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 外痔是直肠下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脉丛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外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不适、潮湿不洁,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有剧痛。

混合痔是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相互融合。混合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临床表现】 1.便血是内痔及混合痔最常见的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过程中, 无疼痛感,血色鲜红,可呈滴血、喷射状或便纸上染血,与粪便不相混,便后出血自行停止。常因粪便干燥、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及劳累而诱发便血。反复便血有时可引起贫血。 2.内痔脱出Ⅱ、Ⅲ、Ⅳ度内痔可脱出肛门外。 3.疼痛或不适是外痔和混合痔的常见症状,血栓性外痔伴有剧烈疼痛。内痔一般无疼痛,但伴有感染、糜烂和血栓形成或绞窄、嵌顿时,即可出现疼痛或不适。 4.瘙痒、溢液由于内痔脱出及括约肌功能减退,黏液溢出至肛门刺激 周围皮肤,引起瘙痒甚至肛门周围皮肤湿疹。 【诊断要点】 1.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湿疹,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及赘皮。 2.蹲位检对有内痔脱出的病人,应在排便后立即观察脱出的内痔,并 记录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痔黏膜有无糜烂、溃疡。

新版肛肠科诊疗规范

肛肠科 内痔 【定义】 内痔位于齿线以上,由直肠上静脉丛淤血、扩张、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诊断】 1 西医诊断标准 症状 1.1.1 便血内痔的主要症状,血色鲜红,便秘、粪便干燥、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是出血的主要诱因。 1.1.2 脱出是内痔发展到中晚期的主要症状。 1.1.3 肛门坠胀初、中、晚期内痔均可不同程度出现。 1.1.4 疼痛单纯内痔无疼痛,如内痔嵌顿或感染、血栓形成、溃疡时可引起比较剧烈的疼痛。 1.1.5 粘液流出、肛门潮湿或瘙痒。 体征及检查 1.2.1 视诊脱出内痔可见脱出于肛门外的内痔核。 1.2.2 指诊二期内痔晚期或三期内痔指诊时痔区有黏膜增厚感。 1.2.3 肛门镜齿线上方痔区有黏膜隆起,大小不等,黏膜色鲜红或紫红,表面纤维化者色略灰白,或有黏膜增厚,有上皮样改变,有时可见黏膜表面糜烂、出血。 诊断依据 1.3.1 分期 1.3.1.1 一期:排便时带血,无脱出,齿线上黏膜呈结节样隆起。 1.3.1.2 二期:排便时带血,滴血或射血,内痔脱出,可自行回纳。 1.3.1.3 三期:排便时或咳嗽、劳累、负重引起腹压增加时,均可发生内痔脱出,并需用手托方能回纳肛内。 1.3.1.4 四期:内痔脱出嵌顿,甚至水肿伴血栓形成。 2 中医辨证标准 湿热下注型: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气滞血淤型:肛内肿物脱出,甚至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至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脾虚气陷型: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废,纳少便塘,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方剂:五神汤加减。 气滞血淤 治法:活血化淤。 方剂:活血散瘀汤加减。 脾虚气陷 治法:健脾温中,固脱止血。 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减。 外治法 1.2.1 塞药法:消肿、止痛、止血。 1.2.1 .1 栓剂肛泰痔疮栓、熊胆痔疮栓、太宁等。 1.2.1 .2 膏剂肛泰软膏、肤痔清软膏、马应龙痔疮膏等。 1.2.2 熏洗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要药物:痔瘘洗剂(院内制剂) 1.2.3 敷药法: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消痔散、化痔膏、芙蓉膏(院内制剂)等。 2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各期内痔,尤以二、三、四期、纤维型内痔及内痔嵌顿为适宜。 术式保留齿线分段缝扎术(内痔结扎术悬吊、外痔整形缝合)、外剥内扎术。 2 . 3 术中注意事项严格止血,防止术后出血;处理有症状的痔核(出血、脱出等),无症状的可缓处理;防止肛门狭窄。 3 其他疗法 注射疗法、套扎法。 PPH(吻合器痔环切术) 高频电刀、激光、电离子疗法。 【疗效判定】

中医肛肠科诊疗指南

芜湖县中医院肛肠科诊疗指南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诊疗方案 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诊疗方案 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 肠澼(放射性直肠炎)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肛门湿疡病(肛门湿疹)中医诊疗方案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内痔)中医诊疗方案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肛旁溃口,反复流脓水,局部红肿疼痛或可及条索状硬结通向肛内,常因外感湿热之邪、饮食醇酒厚味、劳伤忧思、便秘等因素诱发。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2006年制定的“肛瘘临床诊治指南”。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临床主要依靠症状、专科检查及辅助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症状:局部反复流脓、疼痛、肛门硬结、瘙痒。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有且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CT检查或磁共振检查。 (二)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脓水清稀,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肛肠科发展规划35209

肛肠科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以“创建特色优势专科”为目标,力争在3-5年之内将肛肠外科打造成为专科特色鲜明、技术领先、口碑良好的优势专科。肛肠外科将以强化技术、人文服务、培养专科人才、科学管理、大力宣传为指导思想,以发展科室、壮大科室、发展专科为建设原则。在技术上做到绝对优势,完善手术规范、流程及手术质量。技术上不断更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服务上,要树立品牌典范,树立好口碑。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人才梯队建设,采用引进和送出去培养等多种模式培养专科专病领域突出人才。 二、建设目标及计划: 1、不断拓展科室疾病诊疗范围,在现有业务发展基础:注重良恶性疾病的协同发展,在原有的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等良性疾病病种基础上,继续完善肛门直肠癌的筛查工作,拓展直肠癌、直肠腺瘤、息肉、肛乳头瘤,肛门周围外伤、撕裂伤的治疗。继续承接肛肠科疑难杂症,进一步开展出口梗阻型、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完善肛门镜检、肛门测压、排粪造影、结肠传输实验等检查,拓展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待条件成熟可开展骶神经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新技术新项目。加强与外院肛肠专科的交流和协助,聘请专业人士定期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 2、创建肛肠科室品牌特色: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介绍我院肛肠外科特色,让患者从了解我院肛肠,到熟知我

院肛肠,到信任我院肛肠。建立科室公共微信号及微博,利用新型媒体传播及时广泛的特性,定期推送肛肠外科新技术、新项目、特色项目、典型病例等,以扩大科室社会影响力。 3、人才梯队建设和学术拓展:人才梯队建设是科室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通过派出进修,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专科型突出人才,充实科室技术实力。鼓励科室人员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相长,以科研项目的实施带动人才培养。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学术团体,争取在各类学术会议中学习和交流肛肠外科技术,不断拓展科室学术影响力。 4、加强科室精细化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科室将继续完善精细化管理,完善和严格执行各类规章制度。严格按诊疗指南规范化进行诊疗,加强医疗风险管控,保障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5、科室增设病区,扩大规模,3—5年床位扩大到30张床位,并进一步完成相关理疗和熏洗等一系列配套设施。

肛肠科建立设备配置详细单据

肛肠科建立设备配置详细单据 一、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肛肠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 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肛肠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规则,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肛肠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 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 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肛肠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 中医医院肛肠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 展肛肠科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肛肠科的指导和监督, 中医医院应加强肛肠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

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 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肛肠疾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 中医医院肛肠科应独立开设门诊,有条件的可开设病房,有急 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急诊。 第八条 中医医院肛肠科应设置候诊区、诊室、并设独立的检查、治疗 区、门诊手术室,应有与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后处理相适应的处置场所,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并有良好的私密性以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肛肠科应有良好的就诊环境, 格局和设施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无菌区、 有菌区标识明确, 医疗器械消毒、 医疗垃圾分类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肛肠科病房应根据功能和任务需要设立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监护室或 抢救室等,有消毒隔离设施,布局合理,便于使用。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熏治室,结肠水疗室、综合治疗室(中药离子导入、针灸、穴位埋线、生物反馈等)第九条 中医医院肛肠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有病房的科室应 根据床位数,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肛肠科常见病种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内痔、外痔)的诊疗规范 肛肠科常见病 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本病以便血、痔核脱落、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范畴。 一、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症状(1)间歇性便血:排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也可表现为手纸染血。(2)脱垂:便后痔核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回复,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时都可脱出。(3)肛门不适:可有肛门坠胀、瘙痒、潮湿或异物感。(4)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1)肛门视诊:需采用卧位和蹲位两种体位检查,肛缘可见皮赘或半圆形隆起或痔核脱出。(2)直肠指检:对痔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3)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线上方粘膜隆起,大小不等,表面充血糜烂或呈灰白增厚。 二、痔的分类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为直肠粘膜所覆盖,常见于左侧、右前和右后位。可分为四期。一期内痔:以便血为主,无痔核脱出。二期内痔:排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回纳。三期内痔:痔核脱出肛外需用手辅助才能回纳。四期内痔:痔核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

出。 2、外痔位于齿线下方,表面为肛管皮肤所覆盖,可分三种。结缔组织外痔:肛缘皮赘突起。静脉曲张性外痔:腹压增高时,肛缘皮下静脉丛扩张淤血。血栓性外痔:肛缘皮下有血栓形成。 3、混合痔齿线上下方内、外痔连成一个整体。 三、中医证侯分类 (1)风伤肠络 证侯:便血色鲜红,滴出或喷射状,量较多,肛门瘙痒,口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 证侯:便血色鲜红,痔核脱出肛门外或肿痛糜烂,有渗液,肛门灼热、潮湿,或伴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气滞血瘀 证侯:内痔脱出嵌顿,表面紫暗糜烂,疼痛剧烈,肛门紧缩,大便密结、小便不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涩或弦。 (4)脾虚下陷 证侯:痔核脱出,不能回纳,肛门坠胀,气短神疲,面色无华,排便乏力,纳呆,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四、鉴别诊断 1、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痔病应与钩肠痔、锁肛痔、悬珠痔相鉴别 钩肠痔便血色鲜红,多为粪便表面、手纸带血,也可表现为少量滴血,伴肛门灼热疼痛或典型的周期性疼痛,肛管前后方可见丛行溃疡或裂痔。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 一、痔得手术 一、内痔注射疗法 (一)【适应证】 Ⅰ度、Ⅱ度、Ⅲ度内痔。 (二)【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肾疾患及血友病病人慎用。 2合并肛裂、肛瘘、肛窦炎、结直肠炎及内痔有溃疡与炎症者。 3妊娠期妇女。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体位及注射前检查:可采用截石位、折刀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肛周皮肤,采用局麻使括约肌松弛利于显露内痔与操作。肛管及直肠腔消毒后置入肛门镜明确痔得位置。 2向上向下推移肛门镜,使内痔突入镜内。消毒后将针刺入内痔黏膜下层。 3抽吸无回血后注入少量药液,确认药液注入黏膜下层后根据所使用得药物及剂量再继续注射。 4注射完毕后,将针抽出。一般每次注射1~3个内痔。 (四)【注意事项】 1注射药液避免在同一平面,防止治疗后形成环状狭窄。 2注射药液分布要均匀,集中一个部位易引起硬节与坏死。 3注射深浅要适当,过深进入肌层或过浅注入黏膜层,都易引起坏死。 4注射药量避免过大,过大易引起硬节、坏死、大出血等并发症。 二、开放式痔切除术 (一)【适应证】 Ⅱ度、Ⅲ度、Ⅳ度内痔、混合痔。 (二)【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肾疾患及血友病病人慎用。 2合并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结直肠炎者慎行该手术。 3妊娠妇女。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术日晨洗肠1~2次;采用骶麻、鞍麻、低位硬膜外麻醉者术日晨禁食水。 2麻醉:可用局部浸润麻醉、骶麻、鞍麻或低位硬膜外麻醉。 3体位:可采用左侧卧位、截石位或折刀位。 4显露内痔:可采用肛管扩张法、纱布牵出法或内痔钳夹法充分显露内痔。 5血管钳夹住内痔并牵拉至肛门外,显露脱出内痔上部直肠黏膜,由肛周皮肤向上到肛管内切开一25~3cm得V形切口。 6用组织剪刀将外痔与脱垂得内痔组织由其下方得外括约肌皮下部与内括约肌表面分离,向上达内痔得根部。 7可吸收缝线将痔蒂贯穿缝扎,切除痔组织,注意要保留05~1cm痔蒂残端。 其她部位得痔以同法切除,检查无出血后将各结扎得痔蒂推至肛管内。 (四)【注意事项】 1手术时务必保留无病变或病变不严重得肛垫组织。 2分离外痔与内痔组织时注意不要损伤内、外括约肌。 3结扎痔蒂可靠,以防术后出血。

肛肠科诊疗规范——痔(混合痔)、肛痈、肛裂

痔(混合痔)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 (1)症状: 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 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 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Ⅲ度:

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 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②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Ⅰ、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③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④大便隐血试验:是排除全消化道肿瘤的常用筛查手段。 ⑤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 (二)证候诊断 1.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