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虚云老和尚《参禅法要》(1951年版)

虚云老和尚《参禅法要》(1951年版)

虚云老和尚《参禅法要》(1951年版)

(说明:此本《参禅法要》,是1951年上海大法轮书局出版,与51年后版略有不同。以下略作比对,【】中红体字,是51年后版语段,读者可与51年版划线部分对照。总体来说,思想宗旨并没有多大差异,只是51年版多了几段文,读者自检。)甲、引言诸位时常【常时】来请开示,令我很觉感愧。诸位每天辛辛苦苦,砍柴锄地,挑土搬砖,一天忙到晚,也没有打失办道的念头,那种为道的殷重心,实在令人感动。虚云惭愧,无道无德,说不上所谓开示,只是拾古人几口涎唾,来酬诸位之问而已。至于要用功办道,先决条件有四:一深信因果,二严持戒律,三坚固信心,四决定行门。【这一段文,51年版很简单,51年后版将四个条件详细阐述了。】乙、坐禅须知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场,本用不着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所谓禅堂,所谓坐禅,都是为我等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坐禅先要晓得善调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着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结跏趺坐时,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弯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尤其不要靠背,否则会吐血的。如觉昏沉来时,睁大

眼睛,挺一挺腰,轻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工夫也放下来,休息几分钟,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着魔。坐禅中遭遇的境界很多【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只要你不要去执著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遇着或见着什么恶境界【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它【他】,【也】不要害怕;就是看见什么好境界【就是见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它,不要生欢喜。《楞严》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丙、用功下手认识宾主用功怎么下手呢?楞严会上憍陈那尊者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他说:'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客尘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来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尘质自摇动,本碍不着澄寂的虚空,喻妄想自生灭,本碍不着如如的自性,所谓“我心不生,万物无咎”【所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此中'客'字较粗,“尘”字较细,初心人先

认清了“主”和“客”,自不随妄想迁流,进一步明白'空'和'尘',妄想自不能为碍,所谓“识得不为冤”。果能于此谛审领会来下手用功,便不致有多大错误了【果能于此谛审领会,用功之道,思过半了】。丁、话头与疑情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初祖的安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本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不肯死心踏地,不能见到做到【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说口头禅,数他人珍贵【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谁'为最普通。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未说话之前【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看话头先要发疑情,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何谓疑情?如问念佛的是谁,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还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死了还有口,为甚不会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个什么样子,却了无可得【却没处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谁上发起轻微的疑念,但切不要粗【但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

单单照顾定这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照顾下去【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着它,疑念不在,再轻微提起。初用心的【初用心时】,必定静中比动中较为得力,但切不可生分别心,不要管它得力不得力,不要管它动中或静中,你一心一意用你的功好了。'念佛是谁'四字,最着重在个'谁'字,其余三字,不过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饭的是谁,屙屎放尿的是谁,打无明争人我的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谁,不论行住坐卧,'谁'字一举便有,最容易发起疑念,不待反复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谁'字话头,实在是参禅妙法。但不是将“念佛是谁'四字作佛号念【但不是将“谁”字或“念佛是谁”四字作佛号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谁,叫做疑情。有等将念佛是谁四字念不停口,倒不如念句阿弥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乱想东寻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于欲升反坠,不可不知。初心人所发的疑念很粗,忽断忽续,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仅可叫做想;渐渐狂心收笼了,念头也有点把得住了,才叫做参;再渐渐功夫纯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觉得坐在什么处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单单疑念现前,不间不断,这才叫疑情。实际说起来,初时那算得用功,仅是打妄想,到这时真疑现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时候。这时候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上歧路:(一)这时清清净净,无限轻安,若稍失觉照(觉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乱即是定【51年后版,没有这两

句话】)便陷入轻昏状态。若有个明眼人在旁,一眼便会看出他正在这个境界,一手板打下【一香板打下】,马上满天云雾散,很多会因此悟道的。(二)这时清清净净,空空洞洞,若疑情没有了,便是'无记','枯木岩'【坐枯木岩】,或叫'冷水泡石头'。到这时就要提,提即觉照【51年后版将“觉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乱即是定”放在此处】,但不要像初时的粗提,要极微细微细【51年后版,没有这两句话】,单单的的一念幽幽隐隐【单单的的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动,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烟,一线绵延不断。渐渐用功到这地步时【渐渐用功到这地步】就要具金刚眼睛,不再提,提就是头上按头【头上安头】。昔有僧问赵州老人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道:'放下来!'僧道:'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道:'放不下,挑起去!'就是说到这时节【就是说这时节】。此中风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说可能到,到了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这地步的人,说也没用,所谓“若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戊、照顾话头与反闻自性或问'观音菩萨的反闻闻自性,怎见得是参禅?'我方才说照顾话头就是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话头)【51年后版,于此后有“反闻闻自性,也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反闻闻自性”一段文】。回,即是反,不生不灭即是自性。“闻“和”照“,虽顺流时循声逐色,听不越于声,

见不超于色,分别显然;但逆流时,反观自性,不去循声逐色,则原是一精明,”闻“和”照“没有两样。我们要知道,所谓照顾话头,所谓反闻自性,绝对不是用眼睛来看,也不是用耳朵来听,若用眼睛来看,或耳朵来听,便是循声逐色,被物所转,叫做顺流,若单单的的一念在'不生不灭'中,不去循声逐色,无丝毫杂念【51年后版,无此句】,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顾话头,也叫做反闻自性。但也不是叫你死闭眼睛。或者塞着耳朵,只是叫你不要生心去循声逐色而已【51年后版,无此段文】。己、生死心切与发长远心参禅最重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心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起【真疑便发】,真疑起时【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瓜熟蒂落【自然水到渠成】。我说个故事给诸位听【我说个亲眼看见的故事给你们听】,前清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京的时候,光绪徒步向山西方面跑【八国联军入京,我那时跟光绪帝、慈禧太后们一起走,中间有一段,徒步向陕西方面跑】,每天跑几十里路,几天没有饭吃,路上有【一】个老百姓进贡了一点红薯藤给他【番薯藤给光绪帝】,他吃了还问人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你想皇帝平日好大的架子!多大的威风!那会【那曾】跑过几步路?那会【那曾】饿过半顿肚子?那会【那曾】吃过红薯藤【番薯藤】?到那时架子也不摆了,

威风也不逞了,路也跑得了,肚子也饿得了,菜根也咬【吃】得了。为甚他这样放得下?因为联军想要他的命,他一心想着逃命呀!可是后来议好和,“御驾“回京,架子又摆起来了,威风又逞起来了,路又跑不得了,肚子又饿不得了,稍不高兴的东西也吃不下了。为甚他那时又放不下?因为联军已不要他的命,他已没有逃命的心呀!假如他时常将逃命时的心肠来办道,还有什么不了,可惜没个长远心,过着顺境【遇着顺境】,又故态复萌【故态复萌】。诸位同参呀!岁月催人,光阴一去不复返,它时刻要我们的命,比”联军“还要厉害【无常杀鬼,正时刻要我们的命,他】永不肯同我们”议和“的呀!快发个长远切心,来了脱生死苦吧【来了脱生死吧】!高峰妙祖说:”若论此事,如万丈深潭中,投一块石相似,透顶透底,了无丝毫间隔。诚能如是用功,如是无间,一七日中,若无倒断,妙上座永遭拔舌犁耕!【51年后版,无此段文】“又说:参禅若要克日成功,如堕千尺井底相似,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千思想,万思想,单单则是个求出之心,究竟绝无二念。诚能如是施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彻去,西峰今日犯大妄语,永遭拔舌犁耕!”他老人家也一样大悲心切,恐怕我们发不起长远切心,故连发这么重誓,来向我们保证。庚、悟道与修道【51年后版,无“悟道与修道”一段文】憨山祖师说:'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若依佛祖

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去,逼拶到山穷水尽之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炽,妄想情虑,皆融成一味真心,此证悟也。此之证悟,亦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功夫,打破八识窠臼,顿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别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证者深,其余渐修,所证者浅。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古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于此一关最要透过。所言顿悟渐修者,乃先悟已彻,但有习气未能顿净,就于一切境缘上,以所悟之理,即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得一分境界,证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绵密工夫,于境界上做出,更为得力也。'所以我们不论已悟未悟,解悟证悟,一样要修学,真实行持。所不同者,先悟后修之人,如老马识途,不会走冤枉路,比先修后悟的人较为容易。证悟的人脚踏实地,不像解悟的人浮浮泛泛,也较易得力而已。赵州老人八十犹行脚,四十年不杂用心看个“无”字,便是我们很好的模范。难道他老人家还没有悟道

吗?他就是要指示我们,不要得少为足,不要我慢贡高。每每有种人看了几本经书或语录,便满口'即心即佛',什么'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于本分上没有半点相应,诩诩然以再来的古佛自居,逢人称扬自己已经大彻大悟,有些肓从者,也附着替他吹牛,于是鱼目混珠,真伪莫辨,弄得乱七八糟,令人退失信心,甚至兴谤。近世禅宗之不振,多半就是败于这等狂徒之手。望各位同修痛下苦功,不要弄假,不要说口头禅,务要真参实悟,将来作法门的龙象,来重振宗风啊!辛、参禅与念佛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俗语也有说:“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兄弟阋墙,哪得不受人家的耻笑和轻欺呀?参禅念佛等等法门,本来都是释迦老子亲口所说,道本无二,不过以众生的宿因【夙因】和根器各各不同,为应病与药计,便方便说了许多法门来摄化群机。后来诸大师依教分宗,亦不过按当世所趣来对机说法而已。如果就其性近者来修持,则那一门都是入道妙门,本没有高下的分别。而且,法法本来可以互通,圆融无碍的,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亡,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尽违背佛祖分宗别教的深意,且无意中犯了毁谤佛法危害佛门的重

罪,不是一件极可哀可愍的事吗?!望我同仁,不论修持那一个法门的,都深体佛祖无诤之旨,勿再同室操戈,大家协力同心,挽救这只浪涛汹涌中的危舟吧!壬、用功人的两种难易用功办道人,就其功夫的浅深,有两种难易【用功人有现金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的难易。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那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染不忘,一些委屈受不得,半点苦头吃不得,哪能【那能】用功办道?他没想【他没有想想】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出家的。或有些识得几个文字的,不晓得古德语录中的问题,是在验学人的浅深,便自作聪明,终日寻章逐句,说心说佛,将古人言句作解会,作这种说食数宝的勾当【便寻章摘句,将古人的言句作解会】,还自以为了不起,生大我慢,遇着一场大病,便叫苦连天,或腊月三十到来,便手忙脚乱,生平知解,一点用不着,才悔之不及。更有一种人,曲解了本来是佛,不属修证的话,便说本自现成,不必修证,终日闲闲散散,任情放逸,荒废光阴,还自称出格人,随缘自在,这种人将要吃大苦头。【51年后版,没有这段文】有点道心的人,又摸不着一个下手处,或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终日烦烦恼恼,自怨业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或有要和妄想拼命,愤愤然捏拳鼓气【提拳鼓气】,挺胸睁眼,像

煞有介事,要和妄想决一死战,那知妄想却拼不了,倒弄得吐血发狂。或有怕落空,那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来。或有将心求悟,那知求悟道,想成佛,都是个大妄想,砂非饭本,求到“驴年”也决定不得悟。或有碰着【碰到】一两枝静香的,便生欢喜心,那仅是盲眼乌龟钻木孔,偶然碰着,不是实在功夫,又多一层欢喜障【欢喜魔早已附心了】。或有静中觉得清清静静很好过,动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坐在死水中过日子【早做了动静两魔王的眷属】。诸如此类,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头实在难,有觉无照,则散乱不能“落堂”(功夫上轨道的意思【51年后版无此句】),有照无觉,又坐在死水里浸杀。用功虽说难,但摸到路头又很易,什么是初用功的易呢?没有什么巧,放下来便是。放下个什么?便是放下一切无明烦恼。【51年后版,此处有这么一段文:”怎样才可放下呢?我们也送过往生的,你试骂那死尸几句,他也不动气;打他几棒,他也不还手。平日好打无明的,也不打了;平日好名好利的,也不要了;平日诸多习染的,也没有了;什么也不分别了,什么也放下了。“】诸位同参呀!我们这个躯壳子一口气不来,就是一具死尸,我们所以放不下,只因为将它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爱憎取舍,若认定这个躯壳子是具死尸,不去宝贵牠,根本不把牠看作是我,还有什么放不下?只要放得下,随时随地,不论行住坐卧,动静闲忙,通身内外冷冰冰【51

年后版,无”冷冰冰“三字】只是一个疑念,平平和和不断地疑下去,不杂丝毫异念,一句话头,如倚天长剑,触其锋者,灭迹销声,还怕什么妄想【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不怕什么妄想】?有什么打得你的闲人【有什么打得你闲岔】?哪里【那里】去分动分静?哪个【那个】去著有著空?如果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觉清净,早已不是清净;怕落空,已经堕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以只要识得路头,则【所谓】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不是一天盘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办道的。什么是老用功的难呢?老用功到真疑现前的时候,有觉有照,仍属生死,无觉无照,又落空亡,到这境地实在难,很多到此洒不脱,站在【立在】百尺竿头,没法进步的。有等因为到了这境地,功夫有些微把护,又没有遇着什么打不开的境界,便自以为无明断尽,功夫到家,哪晓得天天坐在无明窟里过日子还不自知,忽然遇着一个境界,便打不开,作不得主,依旧随牠去了,岂不可惜!或有等到了真疑现前的境地【51年后版,没有这段文】,定中发点慧,领略了古人几则公案,便放下疑情,自以为大彻大悟,吟诗作偈,瞬目扬眉,称善知识,这种人自误误人,罪过无边【殊不知已为魔眷】。又有等把达摩老人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又有等错会了达摩老人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和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

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的涵义错会了【的意义】,便以坐在枯木岩为极则,这种人以化城为宝所,认客地作家乡【认异地作家乡】,婆子烧庵,就是骂此等死汉。什么是老用功的易呢?到这时只要不自满,不中断【不中辍】,绵绵密密做去,绵密中更绵密,微细中更微细,时节一到,桶底自然打脱。如或不然,找善知识抽钉拔楔去。寒山大士颂道:“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头两句是说独露真常【首二句,就是说独露真常】,不属一切,尽大地光皎皎地无丝毫障碍;第三句是说真如妙体【次四句,是说真如妙体】,凡夫固不能识,三世诸佛也找不到我的处所,故道无人识【故曰无人识】;孤月照寒泉三句,是他老人家方便譬喻这个境界;最后两句怕人们认指作月,故特别警醒我们,语言文字,都不是禅呀。癸、结语就是我所说的一大堆,也是扯葛藤,打闲叉,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古德接人,非棒则喝,哪有这样啰嗦,不过今非昔比,不得不强作标月之指。【此处,51年后版有”诸位同参呀!“一句】究竟指是谁?月是谁?参!七佛二十八祖传法偈【51年后版,没有”七佛二十八祖传法偈“一段】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

所住尸弃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起

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毗舍浮佛(过去庄严劫第一千尊)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拘留孙佛(现在贤劫第一尊)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拘那舍牟尼佛(现在贤劫第二尊)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知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迦叶佛(现在贤劫第三尊)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释迦牟尼佛(现代贤劫第四尊)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第一祖摩诃迦叶偈曰: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非法第二祖阿难偈曰: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第三祖商那和修偈曰: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第四祖优波毱多偈曰: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第五祖提多迦偈曰:通达本心法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第六祖弥遮迦偈曰: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第七祖婆须密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第八祖佛陀难提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第九祖伏驮密多偈

曰: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第十祖胁尊者偈曰: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实法无行亦无止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偈曰: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第十二祖马鸣大士偈曰: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偈曰: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第十四祖龙树尊者偈曰: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嗔亦无喜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偈曰:本传对法人为说解脱理于法实无证无终亦无始第十六祖罗睺罗多偈曰:于法实无证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偈曰: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偈曰: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偈曰: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第二十祖阇夜多偈曰: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偈曰: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第二十二祖摩挐罗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第二十三祖鹤勒那偈曰: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第二十四祖师子比丘偈曰:正说正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

见即于今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偈曰:圣人说知见

当境无是非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第二十六祖不如

密多偈曰: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第二十八祖菩提达

摩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

成………………………………………………………………………果颖师父(蓟县桃华寺住持)的用心,真让人叹服感激!

果颖师父:

[太陽] 近检阅数本虚云老和尚《参禅法要》,发现版本内容前后略有不同。[太陽]最早的版本,应该是刊登在《现代佛学》月刊第八期中(《现代佛学》是《法音》杂志的前身)。[太陽]1951年,上海大法轮书局重新出版,书名为《参禅法要》,由侍者惟因笔记。[太陽]后,李济深为此书题名《参禅法要》,重新出版,其中已经加入“云门重新掛钟板”法语。[太陽]后,香港知定法师将《参禅法要》改名为《参禅要旨》,香港林侠庵居士等发心再版,并请马来西亚融熙法师作序(序后说是佛历二千五百年,大概是1956、57年),但此版本很少看到。[太陽]1980年,台湾圣严法师辑《禅门修证指要》一书,其中收录虚云老和尚《参禅法要》,与1951年版

相同,其最后备注曰:“本章原载于中华大典本《虚云和尚法汇》者,内容不及如此之多而精彩,现将觉世旬刊八00——八0二期刊出,谓从”旧书中检出原文“者,录于此。[太陽]1991年,香港圣一老和尚为“虚云老和尚百五十二岁诞辰纪念”,重印此书,并由圣一老和尚题字《参禅要旨》。[太陽]2009年版《虚云和尚全集》中所收录的《参禅法要》,其实是1951年后版,51年版中的某此段落并未收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