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梁支座纵筋的长度规定

梁支座纵筋的长度规定

梁支座纵筋的长度规定
梁支座纵筋的长度规定

1、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不包括井字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同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3 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延伸至ln/4 位置。ln 的取值规定为:对于端支座,ln 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ln 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

2、悬挑梁(包括其它类型梁的悬挑部分)上部第一排纵筋延仲至梁端头并下弯,第二排延伸至3l/4 位置,l为自柱(梁)边算起的悬挑净长。当具体工程需将悬挑梁中的部分上部筋从悬挑梁根部开始斜向弯下时,应由设计者另加注明。

3、当梁(不包括框支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的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取0.1Lni。

4、其他

4.1非框架梁、井字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在端支座的锚固要求:当设计按铰接时,平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35Lab,弯折段长度15d;当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Lab,弯折段长度15d。设计者应该在平法施工图中注明采用何种构造,当多数采用同种构造时,可在图注中统一写明,并将少数不同之处在图中注明。

4.2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长度,本图集的构造详图中按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考虑。当计算中不利用该钢筋的强度时,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面钢筋为15d。

4.3非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和端支座的锚固长度,本图集的构造详图中规定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面钢筋为15d。

4.4当非框架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梁纵筋锚入支座的长度为La,在端支座直锚长度不足时,可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Lab,弯折段长度15d。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得配筋与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得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得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得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得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与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得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得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 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一般取150-200。(大于600得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瞧配筋就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得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 (7)箍筋配置原则: ①柱箍筋加密区得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得1/6、与500mm得最大值。2)底层柱得下端不小于柱净高得1/3。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4)剪跨比不大于2得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得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得柱、框支柱、一级与二级框架得角柱,取全高。 ③框支柱与剪跨比不大于2得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框支柱:例如底框结构,柱子上部就是墙,则就是框支柱;剪跨比小于等于2即就是短柱,当剪跨比不大于2而且柱得反弯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 b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 b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 b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 b =0.482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0.40,80ft/fy ┃0.30,65ft/fy ┃ ┣━━━━━━╋━━━━━━━━━╋━━━━━━━━━┫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 ┣━━━━━━╋━━━━━━━━━╋━━━━━━━━━┫ ┃三、四级┃0.25,55ft/fy ┃0.20,45ft/fy ┃ ┗━━━━━━┻━━━━━━━━━┻━━━━━━━━━┛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的较大值.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 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和0.4%. 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 表3.4.3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 ┃构件类型┃挠度限值┃ ┣━━━━━━━━━━━╋━━━━━━━━━━━┫ ┃吊车梁: 手动吊车┃lo/500 ┃ ┃自动吊车┃lo/600 ┃ ┣━━━━━━━━━━━╋━━━━━━━━━━━┫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当lo<7m时┃lo/200(lo/250) ┃ ┃当7m≤lo≤9m时┃lo/250(lo/300) ┃ ┃当lo>9m时┃lo/300(lo/400) ┃ ┗━━━━━━━━━━━┻━━━━━━━━━━━┛ 注:

梁的规范要求(新)[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 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 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和1.5d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当下部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l /5,0l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m ,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m ;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0l /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0l 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0l /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的规定; 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 ,d 为箍筋直径 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 ,并不应大于400mm 。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 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跨度不大于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框剪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t f /y f 二者

梁支座纵筋的长度规定

1、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不包括井字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同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3 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延伸至ln/4 位置。ln 的取值规定为:对于端支座,ln 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ln 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 2、悬挑梁(包括其它类型梁的悬挑部分)上部第一排纵筋延仲至梁端头并下弯,第二排延伸至3l/4 位置,l为自柱(梁)边算起的悬挑净长。当具体工程需将悬挑梁中的部分上部筋从悬挑梁根部开始斜向弯下时,应由设计者另加注明。 3、当梁(不包括框支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的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取0.1Lni。 4、其他 4.1非框架梁、井字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在端支座的锚固要求:当设计按铰接时,平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35Lab,弯折段长度15d;当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Lab,弯折段长度15d。设计者应该在平法施工图中注明采用何种构造,当多数采用同种构造时,可在图注中统一写明,并将少数不同之处在图中注明。 4.2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长度,本图集的构造详图中按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考虑。当计算中不利用该钢筋的强度时,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面钢筋为15d。 4.3非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和端支座的锚固长度,本图集的构造详图中规定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面钢筋为15d。 4.4当非框架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梁纵筋锚入支座的长度为La,在端支座直锚长度不足时,可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Lab,弯折段长度15d。

梁上下钢筋根数及梁纵筋并筋的要求

原则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1条第3款: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的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的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这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根据上述,梁上部钢筋一排能放最多根数n应满足: 2*c+2*D+n*d+(n-1)* max{30,1.5d}

梁钢筋的绑扎要求及注意事项

梁钢筋的绑扎要求及注意事项: 1、钢筋在安装前,首先核对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蓝图相符。 2、梁钢筋的绑扎应确保主筋、箍筋的绑扎根数及间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错位焊接,焊接接长应大于10d,焊接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4、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鞘降低一个次粱上部主筋直径的距离加以解决。 6、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大于45d。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7、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8、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9、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0、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梁配筋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 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 v 300mmB寸, 不应小于 8mm. 一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寸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 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寸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2mm. 二.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 直通到柱内 .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一级抗震等级:x < *ho,二、三级抗震等级:x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x WE 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E b =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寸,E b = 钢筋等级为 HRB400/HRBF400/RRB400时,E b =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E b =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1 条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 ; 表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弯构件不应小于和 45ft/fy 的较大值 .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 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

梁配筋总结原则

梁配筋 框架梁的有关规定 抗震结构截面要求 纵向钢筋 计算要求 目的:通过“强柱弱梁”措施引导框架中的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形成,控制梁端塑性铰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在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把截面内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 构造要求 【配筋面积】 《混规》、《抗规》条文2 【钢筋间距、直径要求】 《混规》注:条文说明 【框架梁钢筋选筋直径要求】 (1)应考虑在边柱内的水平端锚固长度不小于 l ae ,例如:边柱的边长为300,则梁上下纵筋的最大直径为16mm (2)本着经济性原则,框架梁上部贯穿钢筋尽量用小直径钢筋,例如: 支座处计算值贯通筋可采用 <10cm2C14; 10~12 cm2C16; 12~15 cm2C18;配筋率要求 1、非抗震 2、《混规》有抗震要求 适用于框架梁、次梁、连梁等形式的梁 特别注意点铰接的次梁应当满足!!!! 受扭纵筋 注: 构造要求 1、通长钢筋 注:通长钢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柱截面为400*400时,钢筋直径应小于20原柱布置时应居中布置 3、 4、 图集06G901 1-1

图集06G901 2-2 3、腰筋 受扭腰筋: 《混规》箍筋 1、配置要求 梁高在150~300区间时,箍筋间距宜取150mm。 第1条 第2条 第3条 次梁没有抗震要求,最低要求满足本条即可。 2、加密区要求 注: (1)对于300的框架梁,工程默认不论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一般取两肢箍,对于梁宽大于300的梁,一般用四肢箍。 (2)当框架等级为一级时,如梁纵筋选用C16或C14,则加密箍筋间距分别不大于84mm及96mm。(≤6d) 3、非加密区注意点 例如:某三级框架梁端配筋率大于2%,则加密区箍筋为C10@100(2),非加密区在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下可配C8@200(2),图中配筋方式为C10@200(2)/ C8@200(2)”。 4、箍筋肢距 对于一级框架梁,梁宽取值不宜采用300mm(梁宽300双肢箍肢距不够, 浪费!) 梁宽≥350mm时通常采用四肢箍。 4、面积配筋率要求 《混规》、弯剪扭构件的配置要求. 、 SATWE计算参数输入中,梁箍筋强度按三级钢,梁箍筋间距统一取100mm。 箍筋 计算 结果 箍筋 计算 结果 箍筋 计算 结果Φ6-200 (2)G Φ8-200 (2)G Φ8-200 (4)G Φ6-150 (2)G Φ8-150 (2)G Φ8-150 (4) Φ6-100 (2)G Φ8-100 (2)G Φ8-100 (4)G 箍筋计算结果箍筋 计算 结果 Φ10-200 (2)G Φ10-200 (4)G Φ10-150 (2)G Φ10-150 (4)G Φ10-100 (2)Φ10-100 (4)G 配筋简图“”,其中“5”表示计算所需抗扭纵筋总面积,可配置NC14;其中“”表示梁受扭所需 周边箍筋的单根钢筋面积,周边箍筋必须用C10。

【设计经验】梁纵筋并筋和梁上下钢筋根数表的技术要求

梁纵筋并筋和梁上下钢筋根数表的技术要求 原则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1条第3款: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的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的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这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根据上述,梁上部钢筋一排能放最多根数n应满足: 2*c+2*D+n*d+(n-1)*max{30,1.5d}

直径梁宽141618202225 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 200343433333323 250554545444434 300665656554545 350786767675656 400----8878786767关于并筋的施工方法: 原则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1条第4款:在梁的 配筋密集区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2.7条: 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 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 筋不应采用并筋.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 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2.7条条文说明: 相同直径的二并筋可取为1.41倍单根钢筋直径;三并筋等效直径可取为 1.73倍单根钢筋直径(其实明白说就是二并筋算两根钢筋的总面积,三并 筋计算为三根钢筋的总面积).二并筋可按纵向或横向的方式布置;三并 筋宜按品字形布置,并均按并筋的重心作为等效钢筋的重心. 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1G101-1)第56页,梁上部下部钢筋的纵筋间距要求.

梁配筋图识读说明

一、梁的配筋图画法 梁平面整体配筋图是在各结构层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1、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将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在其上直接注明梁代号、断面尺寸B×H(宽×高)和配筋数值。当某跨断面尺寸或箍筋与基本值不同时,则将其特殊值从所在跨中引出另注平面注写采用集中注写与原位注写相结合的方式标注: 原位注写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将梁上、下部受力筋逐跨注写在梁上、下位置,如受力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下图表达了在轴线上梁的情况,引出线部分为集中标注。KL2(2A)300×650为2号框架梁,有两跨,一端有悬挑、梁断面300×650;φ8-100/200 (2)2φ25表明此梁箍筋是φ8间距200,加密区间距100,2φ25表示在梁上部贯通直径为25mm的钢筋2根;(-0.100)表示梁顶相对于楼层标高24.950低0.100m,在轴与①~②轴之间梁下部中间段6φ252/4为该跨梁下部配筋,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在①轴处梁上部注写的2φ25+2φ22 ,表示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当梁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略不注,如②轴梁上端所示。当集中注写的数值中某一项(或几项)数值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按其不同数值原位注写在该跨或该悬挑部分处,施工时,按原位标注的数值优先选用。如③轴右侧悬挑梁部分,下部标注φ8-100,表示悬挑部分的箍筋通长都为φ8间距100的两肢箍。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根据梁的不同编号类型,按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梁相关规范

高层剪力墙结构梁图绘制 主要梁类型: KL (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LL (跨高比小于5,一般洞口处,全长加密) L (无加密区,包括一端加密另一端不加密说明中注明固结端加密) Xl (全长加密,纵筋放大1.2~1.5倍)。 纵筋可采用组合配筋:如2根25+2跟20,或2根25+1根20,或3根25/2根20,但需注意,组合钢筋间的直径差不能大于2级,且不宜大于6mm 。两排钢筋,第二排钢筋最少配置2根。 钢筋等级:箍筋,纵筋一般为HRB400。 纵筋直径:常用直径范围14~25mm 之间,梁宽200的控制在20mm 以内最好,截面尺寸较小的梁可以用12(如卫生间部位的小梁)。规范链接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df9.2,《抗规》6.3,梁内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和0.45中的较大值y t f f /。 纵筋净间距:梁上部纵筋≥30mm 且≥1.5d ,梁下部纵筋≥25mm 且≥d 。垂直净距 d ≥25mm ,且≥d,d 纵筋最大直径。《混规9.2》 箍筋直径:最常用8mm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且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截面尺寸较小满足箍筋最小配筋率情况下可用6mm 。 箍筋间距:100/200见表混凝土设计规范根据梁高和剪力确定。根据《抗规》,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四级的框架结构,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取h/4、8d 、150mm 三者的最小值。所以对于截面高小于400mm 的梁,比如h=300mm ,加密区间距应为h/4=300/4=75mm ,而不是一般的100mm 。

框架梁构造要求

6.3框架梁构造要求 6.3.1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当梁高较小或采用扁梁时,除验算其承载力和受剪截面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和裂缝的有关要求。在计算梁的挠度时,可扣除梁的合理起拱值;对现浇梁板结构,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 6.3.2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3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 4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

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5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3.2-2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6.3.3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2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6.3.4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的箍筋尚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框架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ρsv≥0.30ft/fyv(6.3.4-1)

梁的规范要求(新)

自己整理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 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 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和1.5d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当下部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l /5,0l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m ,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m ;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0l /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0l 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0l /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的规定; 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 ,d 为箍筋直径 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 ,并不应大于400mm 。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 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跨度不大于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框剪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t f /y f 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是,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3 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手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 4 抗震设计时,梁端界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 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一般取150-200。(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 (7)箍筋配置原则: 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的最大值。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③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框支柱:例如底框结构,柱子上部是墙,则是框支柱;

梁下部钢筋在什么情况下不用伸入支座(新)

1、有的施工人员有这样的施工习惯:梁下部钢筋一律按“单跨”在中间支座锚固。这种做法对吗? 2 、也有的人有一个看法,即:集中标注的下部通长钢筋是贯穿通过中间支座,而原位标注的下部钢筋是在中间支座锚固。这样的认识对不对? 3 、如果相邻跨的同一规格的下部钢筋都在中间支座锚固的话,这必然会增加支座的钢筋密度,对结构是不利的,这也违背了“能通则通”的原则;但如果采用一根钢筋贯穿通过中间支座,又受到钢筋定尺长度的局限,这时,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在什么位置连接为好呢?(这个问题是施工实际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平法梁”实际应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上述这些问题,敬请青来教授解答。 陈青来教授回复: 1、对。 2、前错后对。集中标注的下部通长筋与原位标注的构造相同。 3、“能通则通”通常指支座上部钢筋。下部钢筋的问题不在于锚入支座,而是一方直锚固,另一方要“翘起”锚固(见35页)。由于施工习惯并不科学,所以改革要逐步实现,在04G101-4中就提出了宜采用“非接触”搭接的概念,就是逐步改变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施工习惯。"

梁下部钢筋多排时,其二排、三排钢筋本可以不进入支座的,但时下的设计鲜有这样做的。 如此一来,实际施工通长连续的钢筋要逢支座算锚固,本可以于支座外截断的也要进支座计算锚固。管你二排三排上下层叠、X向Y向纵横交叉,过不过得去呢,就是要这样算。 一里一外,这不是破业主的财,救承包商的命么? 梁下部钢筋在什么情况下不用伸入支座? 因到目前止在施工中未遇到这种情形,但2说法不敢苟同,既然在1 01—1图集中出现不伸入支座的钢筋相关构造,肯定有它的道理。我借助陈青来教授和一丁老师的论述来说一下。 陈青来:钢筋的截断点无论定在何位置,都是一个“参照点”。结构设计师要从该参照点往跨内推算出 1:该点距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锚固长度”的距离; 2:该点距抵抗弯矩图上“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长度”的距离。两个距离推出后取较长者,并以此决定截断几根钢筋。因此,截断点位置距离支座边缘的多少,均不会影响梁的安全度。 3当梁的正弯矩配筋较多时,例如配置两排甚至三排正弯矩钢筋,没有必要全部锚入支座。(既然设计没有注明第二排钢筋不伸入支座,是因为第一排

梁的规范要求新

梁的规范要求(新)

————————————————————————————————作者:————————————————————————————————日期: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 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 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当下部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l /5,0l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 m,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 m;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0l /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0l 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0l /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的规定; 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 ,d 为箍筋直径 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 ,并不应大于400mm 。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 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跨度不大于400m 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框剪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t f /y f 二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寸,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 2 (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 0.85 ,二级为0.75 ;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 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

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 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一般取150-200。(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 (7)箍筋配置原则: 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 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l的最大值。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框支柱:例如底框结构,柱子上部是墙,则是框支柱;剪跨比■二M/Vh。小于等于2即是短柱,当剪跨比不大于2而且柱的反弯点在柱 的中点时得到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一般为了方便,设计人员以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来判定短柱。)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得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 沿梁全长顶面与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与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得1/4; 三、四级抗震设计与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 偏心受拉得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1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得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7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0、482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宜大于2、5%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1条 纵向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得数值; 表11、3、6-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得最小配筋百分率(%)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0、40,80ft/fy┃0、30,65ft/fy┃ ┣━━━━━━╋━━━━━━━━━╋━━━━━━━━━┫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 ┃三、四级┃0、25,55ft/fy┃0、20,45ft/fy ┃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得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与45ft /fy得较大值、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1条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得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 特一、一与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与0、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2条 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得底面与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得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梁的规范要求(新)[1]

梁的规范要求(新)[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 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 2 梁高不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 l/5,0l为梁的 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

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直径不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 于3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时,可尽在构件端部 l/4 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 l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 部 l/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0 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的规定; 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