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宋代马政问题

宋代马政问题

宋代马政问题
宋代马政问题

宋代马政问题

以前在龙空跟人扯中国古代养马,有人用民国时期马匹保有量来做依据,我觉得1914年河北的数据对比并不好,扯了一会儿淡,关于宋代养马的问题已经被嫖客驳斥鸟,具体怎么驳斥的忘记了,大概就是宋代马场的土地矛盾,其实跟咱家说的饲草和粮食矛盾也差不多,就是土地干什么用利益更大的问题。

首先说为啥民国河北养马情况不合适作清代以前甚至更早的依据,河北实际上只有冀南才在中国传统农业核心区里,而且河北有大量的草原和草滩草山,尤其是在民国时期。

另外根据满铁对河北的调查,河北农业核心区马的保有量很小,尤其是在种麦区。“卜凯的调查表明,20世纪30年代华北冬麦一高粱区每户拥有的大牲畜的情况为:牛0。7头,驴0.42头,骡0.18头,马0.08头”。

这个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饲草。根据昭和13年满铁的《北支那经济观》调查华北农业境况的数据,马骡的主要饲草是玉米叶,需求量大概是一年3650斤/头,牛的饲料就比较宽泛,麦秸、高粱杆、粟杆皆可,年需求大概是2920斤,驴和马一样,也不吃麦秸高粱杆,年需求2190斤。这个数字大不大呢?相当大。禾本科植物的青干率比较高,大概在0.4-0.5左右,这些。即使是一头驴一年的饲草和饲

料(高粱3.6石)需求,要收回成本也需要农户拥有15亩耕地才能够。这个数据来自民国时期对河北清苑的农村调查。由于北方种植作物结构问题,直接就导致骡马的饲草缺乏,养马骡的数量大大低于对饲草适应性好的牛。即使是牛,由于燃料和饲料的冲突,其养殖密度实际上也不很大,在种麦比重较大的山东省1936年山东的畜牛密度为25.2头/平方公里耕地,而河北只有10.43头;山东农民每户饲养0.27头,河北只有0.15头。河北相对与山东河南种麦比例要低很多27%:46%。卜凯所做中国农家经济对华北三省2866处田场拥有的大牲畜进行调查显示,河北平乡牛的拥有率27.6%骡2%;河北盐山牛33.8%骡8.3%,马6%;河南新郑牛69.4%,骡6.3%马14.6;开封牛83.2,骡26.8,马11.4。山西武乡牛41.8,骡13.1,马4.8.山西五台牛46.8%骡44.7,马0.4%。平均拥有率是牛46.9,骡15.1,马6.5.这个数字指的是拥有率,所以加起来不等于100别奇怪,不是所有农户都拥有牲畜,1936年,华北四省平均每百家仅有黄牛43.1头、马8.4匹、骡l6.5匹、驴37.7头。

河北省占产量前五位的作物分别是小米、小麦、高粱、玉米、甘薯;山东省占产量前五位的作物是小麦、小米、高粱、甘薯、玉米;河南省占产量前五位的作物为小麦、甘薯、小米、高粱、大麦。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问题,这里的几种其实都不是合适的饲草,同时,它们

还组成了一个轮作体系,小麦-高粱/甘薯/大麦/玉米,这个轮作体系能够保证最大限度的生产粮食满足生存的需要,因为在清代初期人均耕地就降低到了4.3亩。宋代人均耕地比这个数字要高,但同时缺少了甘薯和玉米这两种作物。宋代耕地面积比明代的7亿亩应该还少,人口却较明初更多,从亩产水平看,秦汉时期平均亩产140市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平均亩产135市斤,隋唐时期平均亩产140市斤,宋元时期(估计)220市斤,明代平均亩产250市斤,清初则达280市斤,也即是说宋代人口较隋唐多,人均耕地不会比隋唐多,从人均耕地面积看,秦汉时期人均耕地9.68亩;隋唐时期12.6亩,宋元时期不详,明代人均耕地12.7亩,清初只有4.3亩,总耕地秦汉时期,全国有耕地5.7亿亩,隋唐时期有耕地6.6亿亩,宋元时期北方无统计,南方有耕地3.6亿亩,明代约有7亿亩,清初约6.3亿亩。这些数据里还有几点,秦汉隋唐时期耕地集中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江北地区,江南的开发很不完全,宋代才开始开发两湖,所以各代耕地其实是不太一样的。而适合养马的地区并不多,大体是长江以北和西南山地。

以上数据说明几个问题:

第一,隋唐时代及以前荒地较多

第二,隋唐时代及以前耕作方式较落后

第三,宋代,南宋就不提了,它就不拥有多大的适于养马地区,北宋时期北方耕地开发已经很完全,人口也集中在北方。

荒地多则可以放牧的草场较多,公共草场在欧洲长期是作为村社的主

要畜牧场地出现的,还有就是休耕的田地。耕作方式落后说明农地一年有较长时间处于休耕状态,也可以为牲畜提供牧草。荒地荒山休耕地较多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提供燃料。

而到宋代,土地开发愈发增加,在河南河北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更少,燃料已经从木柴转向木柴和秸秆互补。这个植被覆盖率下降实际上是从晋代以后开始的,到隋唐已经很严重了,隋唐中原每年消耗天然林45000-81000亩,这个可以通过河流输沙量来推导,这里就不说了,宋代林木开发是很大规模的,宋人诗载:彼哉真彼哉,伐尽牛山木。河北河南更是无法自给。河北沿边还有另一个问题,宋代因为失却天险,不得已大挖边塘种边林来阻遏契丹骑兵,这边林是禁止采伐的,造成边地百姓更加缺少木材和燃料,甚至争夺耕地。河北路境内的西山道口至百济村二百余里之间,政府课种榆桑,因种在民田之间,以致牛羊不能牧养,人民而有「植木占耕地」。南宋文人袁燮,在〈居士阮君墓志铭〉便言及:「宅负山近村,樵焉不忍禁也,故虽材木丛茂而日益稀。」关于宋代河南河北关中等地区的燃料缺乏问题,也不多说了,主要从

几个现象就可作为例证,烹饪方式出现炒和煤炭在手工业中代替木炭和木柴的大量应用,据推算仅仅汴京一年就需要烧掉一万亩林地的木柴。韩琦就记载了木柴和木炭供应的减少。

“相州利城军铁冶,四十年前,铁矿兴发,山林在近,易得矿炭,差衙前二人岁纳课铁一十五万斤。自后采伐,山林渐远,所费浸大,纳输不前,后随增衙前六人,亦败家业者相继."咸平六年二月,户部言:"东西窑务缺柴薪,乞置唱收市”宋真宗认为京城本已薪贵,若官更取市,则都人益是不易。由此可见河南的燃料已经相当紧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秸秆才逐渐成为燃料,之前中国的薪是不包括草的,之后华北平原的农村主要燃料逐渐演变为秸秆,直到今天由于运输条件的提高,化石燃料才逐渐又开始取代秸秆。

从上面的数据推导出宋代以后适合养马的区域既缺少燃料又缺少粮食还缺饲草,拿什么养马?

那么什么是适合养马的区域呢?在中国非草原主要就是长江以北和西南山区,西南山区的优势是荒山多,在云贵放马主要就是在草山,抗战时国民政府的军马场也是从江苏句容迁到云南。但是西南地区在近代以前并不适合繁育战马,这是由于受限于缺少近代育种保种知识导致(西方马匹的科学繁育也是在18世纪开始,第一批科学有目的培养的马种就包括夏尔马和佩尔时马以及贝尔休伦马),任何引入良种马的努力都会淹没在海量的西南马基因中。

而长江以北正是中国农业的核心区,此地开发较完全,人口密度大,植被覆盖率低,燃料和饲草矛盾更突出。所以这片地区宋代以后养马发达的时代和地区都呈现出一个特征,即灾后效应。

宋代及其以后汉人核心区养马发达的地区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两淮。时代分别有几次,宋末和元代,清末。这两次都是典型的灾后效应,

宋末蒙宋在两淮长期拉锯,人口大幅度减少,大量田地荒芜,直到明代才恢复,大量荒地的出现满足了养马的饲草需求,两淮豪强借之起而反元。清末则是黄河夺淮导致人口密度降低,出现大量荒滩,才出现家家养马的情景,捻军依之为助力。

作为对比,西欧马匹保有量提高出现是和轮作制度同时出现的。在轮作制度之前,西欧的马匹保有量也并不高,尤其是农庄里的马匹保有量,他们更多使用的是牛,这从很多当时的绘画作品里都能看出。当然这和西欧的粘重土壤特征也是配合的,适合西欧粘重土壤耕地的重犁长期要6头甚至8头牛的畜力才能拖动。同时西欧也面临饲料和口粮的矛盾,奇波拉指出:“无论如何可以肯定,主要用于拖拽最有效耕作农具的大牲畜仍嫌太少,而中世纪农业制度中的

主要弱点就在于这种畜力的不足。在那些日子里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农业人口的吃饭问题,那时的农民由于农业人口发展趋势的起伏,经常处于饥荒的边缘。由于这个原因,分配种植饲料的土地受到严格限制,而能贮存给大牲口过冬的草料又远远不足。因此,在整个中世纪时代,即使是最富裕的农庄,也没有足够厩养的牲口以满足大田的需要;能作拖拽之用的牲口是很昂贵的;每个农户用于耕畜部分的资本也许比用于土地部分更大,然而就耕畜的相对重要性来说这样的比例是不够的”。马耕比牛耕要快5%,17世纪末使

用牛每天可耕地0.4公顷(约合1英亩),采用马耕数量可上升到0.5公顷—0.6公顷。至18世纪末,由于犁的改进,马耕上升为0.8公顷,效率提高1倍。据杜比估计,到15世纪时,欧洲使用挽力比中国要多出5倍,这其中主要还是牛。马取代牛成为西欧主要挽力还是源自荷兰的农业进步,主要有两项:轮作制度和轻型马拉犁,后者使2匹马就能做以前8头牛的工作,前者则解决了马的饲草饲料问题。

西欧早期作物品种有小麦、大麦、燕麦,以及少量的黑麦。其中小麦、黑麦是冬作物,大麦和燕麦是春播作物,缺少夏播作物,因而属三年两熟制。这其中实际上并没有适合马食用的饲草,倒是很适合养牛。荷兰出现的轮作方式则在作物中增加了芜菁和苜蓿,一种是四茬轮作,种谷物、芜箐、大麦与苜蓿;另一种是六茬轮作,种小麦、大麦(或燕麦)、芜菁、燕麦(或大麦以及苜蓿),苜蓿种到6月21日,然后种冬小麦,冬小麦为最末一季作物。由于扩大了饲料种植,从而有可能增加牲口饲养,转过来增加肥料来源,并最终使耕作和畜牧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至此,英格兰低地混合区农业,才摆脱牺牲畜牧业发展粮食生产的旧模式,完全解决了地力衰竭对农业生产的制约。这个进步让西欧主要是荷兰和英国的粮食单产在18世纪追上了中国,至少和清代华北差不多达到收获率11.1。粮食产量的提高和饲草的种植让西欧的马匹保有量大增,马成为主要畜力。

那么这个模式是不是能复制到中国华北呢?答案是不能。

核心问题就是人口密度差异,荷兰和英国把小麦和黑麦的收获率从3、4提高到9、10以后就可以大量出口谷物了,中国明清已经在11-15

的收获率还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另外英国的畜牧区从中世纪开始就从东欧进口谷物作为补充,海路运输的优势让他们即使人口密度增加以后仍能以进口谷物和本地牧草配合保持较大的畜群。

这里还说一下豆科牧草和禾本科作物在饲料上的差异,豆科牧草的蛋白质含量比禾本科高得多,禾本科牧草

喂养就需要更多的粮食,同样根据满铁调查资料,在喂饲玉米叶时,一匹马一年需要高粱6石,也就是424公斤高粱。豆科牧草的青干率比较低,大概只有0.2-0.3,如果华北主要农耕区域也采用类似轮作方式的话,以当时的产量,例如清末民初辽宁新民厅引进苜蓿的产量亩产干草只有100多公斤,即使在1970年,新疆的苜蓿亩产只有干草146公斤,兵团苜蓿亩产更低到108公斤,现代那些超高的亩产依赖的是灌溉。而且中国传统的黄花苜蓿产量比较低,低到什么程度呢?野生成片的黄花苜蓿亩产鲜草150-250公斤,干后30-75公斤;栽种亩产鲜草600公斤,干后120-180公斤。要10亩地产的苜蓿才能够一匹马的饲草,还不算需要的厚秣黑豆高粱麸子豆饼之类,根本就是无法接受的高成本了。

那么是否中国古代除了粮食作物轮作没有类似牧草粮作物轮作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确实出现过稻麦和苜蓿紫云英轮作的种植模式,但是这些是作为绿肥出现的,在秋季播下,春季翻入地里,因为生长

季节是在冬季,产量不可能很大,因此并不能解决牧草问题。

综上,宋代失却牧马之地,主要就是河套和河西,导致不能采用马场方式养马;同时宋代适宜采用饲养方式养马的地区正是最核心的农业区,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荒地开发较完全,面临饲草与燃料的矛盾,如此人马相抵触,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出现本文最开始民国时期的情况,农民以牛、驴为畜力,而不养马,证据就是伐夏牲畜主要为驴。民马保有量极低,只有大户庄园才能养得起马,民马保有量低直接结果就是战马更缺乏,民马是战马的基础,这点汉唐体现的很清楚。

中国古代十大名马

中国古代十大名马 “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汉伏波将军马援这番话道出了当时马对人的作用。 古今往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纵马驰骋,成就下功名伟业。然而就如只有少数人名垂青史一样,能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宝马良驹也是级少数;由历代英明圣主文字表彰或丹青造像的马,更是少之又少。在此,特搜集刊录以飧读者。 周穆王八骏《拾遗记》: 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野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 《水注经》: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雷首良马 《穆天子传》:壬戍天子至雷首,犬戍觞天子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 翠龙 扬雄《河东赋》注:诗古曰:“翠龙,穆天子所乘马也”。 玉马 《瑞应图》:玉马者,王朝清明尊贤则至。 (马肃)(马霜)。括号内字为合字。键盘上打不出来。骦 《左传》:唐成公有两骕骦马。一云骕骦,马色如霜纨。 沙丘马 伯乐对秦穆公曰:“臣有所与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楚骓 《史记》: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 出自于《西汉演义》中霸王项羽的座驾,此马在项羽时期号称天下第一骏马。

乌骓是一匹黑马,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乌骓背长腰短而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这样的马有个讲头,名唤“踢云乌骓”。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和县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有“江东第一山”的美誉。 有诗云: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九逸 《西京杂记》: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骏足也。名曰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九逸。有来宣能御。 乌孙、天马 《张骞转》:元狩中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 宛天马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孟康曰:“言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天马子。 萧稍 《神异经》:大宛有良马,鬣至膝尾垂于地,名曰萧稍。

宋代马政问题

宋代马政问题 以前在龙空跟人扯中国古代养马,有人用民国时期马匹保有量来做依据,我觉得1914年河北的数据对比并不好,扯了一会儿淡,关于宋代养马的问题已经被嫖客驳斥鸟,具体怎么驳斥的忘记了,大概就是宋代马场的土地矛盾,其实跟咱家说的饲草和粮食矛盾也差不多,就是土地干什么用利益更大的问题。 首先说为啥民国河北养马情况不合适作清代以前甚至更早的依据,河北实际上只有冀南才在中国传统农业核心区里,而且河北有大量的草原和草滩草山,尤其是在民国时期。 另外根据满铁对河北的调查,河北农业核心区马的保有量很小,尤其是在种麦区。“卜凯的调查表明,20世纪30年代华北冬麦一高粱区每户拥有的大牲畜的情况为:牛0。7头,驴0.42头,骡0.18头,马0.08头”。 这个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饲草。根据昭和13年满铁的《北支那经济观》调查华北农业境况的数据,马骡的主要饲草是玉米叶,需求量大概是一年3650斤/头,牛的饲料就比较宽泛,麦秸、高粱杆、粟杆皆可,年需求大概是2920斤,驴和马一样,也不吃麦秸高粱杆,年需求2190斤。这个数字大不大呢?相当大。禾本科植物的青干率比较高,大概在0.4-0.5左右,这些。即使是一头驴一年的饲草和饲

料(高粱3.6石)需求,要收回成本也需要农户拥有15亩耕地才能够。这个数据来自民国时期对河北清苑的农村调查。由于北方种植作物结构问题,直接就导致骡马的饲草缺乏,养马骡的数量大大低于对饲草适应性好的牛。即使是牛,由于燃料和饲料的冲突,其养殖密度实际上也不很大,在种麦比重较大的山东省1936年山东的畜牛密度为25.2头/平方公里耕地,而河北只有10.43头;山东农民每户饲养0.27头,河北只有0.15头。河北相对与山东河南种麦比例要低很多27%:46%。卜凯所做中国农家经济对华北三省2866处田场拥有的大牲畜进行调查显示,河北平乡牛的拥有率27.6%骡2%;河北盐山牛33.8%骡8.3%,马6%;河南新郑牛69.4%,骡6.3%马14.6;开封牛83.2,骡26.8,马11.4。山西武乡牛41.8,骡13.1,马4.8.山西五台牛46.8%骡44.7,马0.4%。平均拥有率是牛46.9,骡15.1,马6.5.这个数字指的是拥有率,所以加起来不等于100别奇怪,不是所有农户都拥有牲畜,1936年,华北四省平均每百家仅有黄牛43.1头、马8.4匹、骡l6.5匹、驴37.7头。 河北省占产量前五位的作物分别是小米、小麦、高粱、玉米、甘薯;山东省占产量前五位的作物是小麦、小米、高粱、甘薯、玉米;河南省占产量前五位的作物为小麦、甘薯、小米、高粱、大麦。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问题,这里的几种其实都不是合适的饲草,同时,它们

马政经试题5

江西财经大学 04——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5003 课时:48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适用对象: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________。 A劳动过程 B物质资料生产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生产关系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______。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社会再生产规律 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 3、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指________。 A 一定的生产力状况 B 一定的生产关系 C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 D一定的生产性质 4、交换价值的量是由——决定的。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的使用价值 C商品的价值 D商品的数量 5、一本书售价20元4角,这里的“元”、“角”是——。 A货币价值 B观念货币 C价值尺度 D 价格标准 6、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交换中,绵羊的价值是通过斧子的——表现出来的。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 价格 7、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加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8、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表现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9、能准确反映产业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 A剩余价值量 B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平均利润率 10、产业资本循环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B 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C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1、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形态是——。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商品资本 D 商业资本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马政经计算题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 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 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 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计算题 2013/12/14 091300915栾梦娜

马政经最全考点,解决政治毒瘤

政治经济学一直是考研政治的难点。虽然比较难啃,但还是建议大家好好复习。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马政经重点考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提高。 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同时发生,所以,具体劳动时间等于抽象劳动时间 2.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是生产工具的状况 3.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的原因:两种商品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具有价值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它外在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5.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下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揭露和批判了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单位时间内的商品产量增加,商品的个别价值量减少,可以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社会价值量的总和)增加 7.商品生产者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使商品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即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8.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所以,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 9.简单商品生产(个体劳动)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雇佣劳动)的标志:劳动力成为商品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生产剩余价值 11.剩余价值的唯一来源: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1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抽象劳动再生产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13.商品的价值=厂房折旧的价值量+机器折旧的价值量+原料?(含燃料)的价值量+工资(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量 14.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为它模糊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 15.工人的劳动时间包括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增殖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16.货币的产生,使得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商品和货币两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17.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 18.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不变资本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自身不发生增殖,可变资本则可以 19.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在于:流动资本可以将自身价值一次性转移到商品中去,固定资本则需要不止一次 20.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或提高资本流动资本的比例可以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能够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率 2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总的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总的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2.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值就转化为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平均利润=c+v+平均利润),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由“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化为“市场价

商品案例分析马政经

商 品 案 例 分 析 胡佳 20税收G班 2020621107

一、文稿 (一)案例介绍 三鹿奶粉是三鹿乳业集团主要开发产品。三鹿奶粉以鲜牛奶为原料,在2008年因三聚氰胺事件轰动全国。 三鹿乳业集团于1956年成立,经过很长时间的奋斗,在同行业创造了多项奇迹以及“五个率先”并获得了许多荣誉。商品销量及企业规模在当时领先全国。 但是为了谋求暴利,三鹿乳业集团在制作产品时往鲜奶里添加了 测试含量偏高,从而使劣质奶粉能通过食品检验机构的测试。 而三聚氰胺本为生产塑料的化工原料,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工原料,加入牛奶中,牛奶中的氮含量虽然升高,通过检测,但也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长期摄入会导致人体泌尿系统膀胱、肾产生结石,并诱发膀胱癌。毒奶粉事件中,许多婴儿正因为长期摄入三聚氰胺患得肾结石病症并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二)案例分析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因为生产三鹿奶粉耗费了劳动时间及人的体力和脑力,所以它有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而劣质三鹿奶粉无法满足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所以不具备使用价值。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而劣质三鹿奶粉只具备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因此不是商品。而在三

鹿奶粉过量添加三聚氰胺之前,不仅耗费了劳动时间及人的体力和脑力,还满足了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是商品。 “三鹿”品牌于2007年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表明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成为社会劳动的一个部分。 2008年9月份,毒奶粉事件曝光,三鹿集团丧失民众信任,三鹿集团官方网站在事件曝光后遭到数轮攻击,产品不被市场所接受,因此三鹿集团(即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不能为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紧接着,三鹿集团(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得不到补偿,再生产过程无法继续进行,因此三鹿集团(商品生产者)破产。河北省政府对三鹿集团停产整顿,并对有关责任人做出了处理。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 合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过去的复杂劳动可能是现在的简单劳动,现在的复杂劳动可能是未来的简单劳动。三鹿集团发展中坚持科技进步、品牌制胜;坚持走"科、教、企"之路,与全国16家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对于三鹿集团成立初期而言,初期的复杂劳动可能就是中后期的简单劳动。

马政经计算题

计算题(考试以选择题形式出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答案:M1=m1×n =100%×1/4 =0.25×100%=25%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 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20%)/50000 =0.72 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 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 =10000×(1—10%×73/360)

=9797.22(元)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答案:P1=m/c+v=200/(200+800)=20% 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 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8、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1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1是多少? 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1=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宋代中央马政机构及其职能演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412198771.html, 宋代中央马政机构及其职能演变 作者:刘振宇 来源:《西部学刊》2018年第05期 摘要:宋代飞龙院、天厩院、骐骥院、群牧司、太仆寺和驾部都曾管理马政,中央马政机构及其职能随着形势和对战马的需要等在不断发生变化。从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宋代中央马政机构由宋初时期的分权制衡逐渐走向统一,其军事化色彩也愈加浓厚。 关键词:宋代;中央马政机构;职能;变迁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5-0032-02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逼迫后周恭帝禅让帝位,建立了宋朝。宋朝建立之初多承袭后周的制度,中央马政机构为左右飞龙院、太仆寺和驾部。这些中央机构共同履行马政管理权,且其职能也在一直发生着变化。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学界主要是对宋代单一中央马政机构沿革进行研究,对宋朝中央马政机构及其职能演变等问题尚未深入研究。中央马政机构职能变迁与宋代的政治、军事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对中央马政机构的研究可以窥探宋代政治、军事的变化状况。之前学界没有将宋初期的飞龙院、天厩院和骐骥院当做中央马政机构来看待,但笔者在搜集整理资料并进行研究之后认为,飞龙院、天厩院和骐骥院在宋初实际上发挥着中央马政机构的职能。 一、飞龙院、天厩院和骐骥院及其职能演变 宋初,中央马政机构有左、右飞龙院二院,由左、右飞龙使负责管理。唐朝曾在许多州设立牧监来养马,五代时期各朝也多承袭唐朝的制度,但由于中央政权衰微,各地割据势力争雄,加之战乱频繁,导致宋初出现“时诸州监牧多废,官失其守,国马无复孳息”的情况。为解决缺马的问题,宋太祖“始置养马二务,又兴葺旧马务四,以为放牧之地”,并“分遣中使诣边州岁市马”[1]371。新设立的养马务隶属左、右飞龙院,左、右飞龙院因此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后又设置左、右教骏营来牧养、看守国马,设置骑御马左、右直来负责御马的使用,使飞龙院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增加。 马匹数量的增加,推动了养马机构的发展,也推动了马政管理机构的变革。为适应马政事务增加的新情况,宋朝政府将原来主管中央马政事务的左、右飞龙院改为左、右天厩院。宋太宗即位后,就筹谋征讨北汉,但是发现军队中战马缺乏十分严重,就下派人到各地购买民间的马匹,并规定“有敢藏匿者死”[2]470,采取强迫性的方式从民间买马。经过宋政府的努力,“于是得十七万三千五百七十九匹”[2]465。宋太宗平定北汉后又“得汾晋、燕蓟之马凡四万二千余匹”,宋朝的马匹数量因此大增。为安置管理新增的大量马匹,宋朝政府就“于景阳门外新作四监”[2]471用以安置新增的马匹。新设立的四监被称为天驷监,分为左、右天驷监,左、右天驷监各管理两监,并将左右飞龙使改为左、右天厩使来管理天驷监。

【明清史论文丛】略论明代的马政

略论明代的马政 ■唐克军 [摘要]马政是明代国家重务,政府将牧养官马的任务以政府权威强加给人民,牧马民为此耗尽劳力,却未能增加收入,结果因牧马而困;政府亦陷入行政困难,最终不得不取消强加于人民头上的这一义务。这说明政府把人民视为国家当然的义务主体,这种义务趋向的行政不仅给人民带来困苦,而且导致行政困难。只有走出“义务”趋向,政府与人民方得自由。 [关键词]义务;政府;明代;马政 [中图分类号] K248;D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873(2003)03—0000—00 人民的义务即人民当为之行为。人民何以当为?在我国古代,人民的义务来自政府的权威,政府的命令就是人民的义务。政府习惯于将人民视为国家当然的义务主体,以政府的权威强加于人民的义务。这种义务趋向的行政必然把政府引向行政误区,不仅损害人民的利益,而且导致行政的困难。明代视马政为国家重务,政府将牧养官马的任务以较少的交换条件交给人民,人民为此耗尽了劳动力却未增加收入,结果因养马而困,无以营生;政府亦使自己陷入了行政困难,最终不得不减免此项义务。 一 马与戎事相联,马的数量是国家富强的象征,因而为朱氏皇帝所重视。朱元璋说:“昔人问国之富,即数马以对者何?盖事在戎。其戎始轩辕。其马载甲士,代涉劳,备边御辱,足折冲,斯力之大,斯功之美,可不爱育乎!所以古人先马而钱粮,故数马以对。马之功不但备戎事耳,若使君有道,则马之力牵犁耜驾粪车,辟上沃田,其利甚焉,所以古重之者为此也。”[1]洪武八年2月,朱元璋命刑部尚书刘惟谦申明马政。谕之曰,“马政国之所重。近命设太仆寺陴畿甸之民养马,期于蕃息,恐所司因循牧养失宜,或巡视之时,扰善养马之民。此皆当告戒之。昔汉初一马直百金,天子不能具均驷,及武帝时众庶街巷有马,阡陌成群,遂能北伐强夷,威服戎狄。……此非官得其人,马政修举故耶。……”[2]洪武十年2月,增置涂阳、仪真等五牧监。上谓中书省臣曰:“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莫不以马政为重。故问国之富者,必数马以对。周礼六卿夏官以司马为职,特重其事也……国以民为本,若因马而疲民非善政也。”[3]成祖登极后即问马政,洪武三十五年12月,上问兵部尚书刘俊曰:“今天下畜马几何?”何俊对曰:“比年以兵兴耗损,所存者二万三千七百余匹。”上曰:“古者掌兵政委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重。”[4] 既然马政为国家重务,马政即成为政府行政的重要内容,养马即成为百姓的重要义务。此项义务从明初开始。“太祖高皇帝武功定天下……皆民间孳牧,官牧改民牧,在初制即然。”[5]明代民间养马有三种形式:种马、表马、寄养马。“种马者以马为种,视母骡驹,选驹搭配,余则变卖入官,会典所称孳牧也。”[6]“表马者以种马骡驹表其良者起解以备用也。”[7]“寄养马者以解表者发寄民间牧养以备用者也。”[8]种马应孳息,表马必良,寄养马必能用,做不到则赔。宣德3年奏准,北直隶每三丁养骒马一匹,二丁养儿马一匹。免粮草之半,儿马病,同群共治,死则均赔,若因走失及别故死者,止追赔本户。[9]如此,民为马累。“《太仆寺志》曰:祖宗于屯田、盐法、马政,其深思远虑皆调,行之数年,则边方自能足用,可以不烦内地。今至竭百姓之力以奉穷边输挽,岁岁益甚,天下于是始困也。”[10]民之所以困在于难尽此义务,要么因养马而废本业,要么因包赔而破产。养马之害何在?隆庆2年太仆少卿武金说:“种马有编审之害,有杂役之害,有岁例之害,有交兑之害,有轮养之害,有赔偿之害,重之以官吏需索,里甲之影射,民日益穷,沿袭至今滋弊尤甚。”[11] 赔偿之苦。民间养官马,马户不仅要保证马的健壮,而且完成孳息之额,否则要如数赔偿。洪武6年2月,定养马之法就规定了养马的数量与孳息数。“命应天、卢州、镇江、凤阳等府,滁、和等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 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共分为81个知识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ABDE」

考研政治理论复习指导:马政经重要知识点(精)

考研政治理论复习指导:马政经重要知识点 来源:文都图书 2016年考研落下帷幕,政治作为公共课的一门,是不可忽略的 重要一门考试,所以我们要多总结归纳一些考研政治理论知识,各门课程穿插复习,多看多记,充分利用时间。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马政经中的重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 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 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 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共分为81个知识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 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 与人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是马哲和马政经两科综合起来的科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是马哲和马政经两科综合起来的科目。一般,这两科出政治分析题的可能性很大。而这两部分又是政治最难的两部分,因为它包含很多需要联系实际来理解的原理性的知识。因此,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分析题是一个很难攻破的“大难“。如何做好马原的分析题呢,大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徐老师为大家总结以下三大技巧—— 1. 马原分析题答题的万能框架 首先:阅读材料,分析出题者选用材料的意图,正确寻找材料与原理之间的契合点。 其次:仔细推敲“请回答”的要求,它们规定了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角度。据此,要从脑海中调出相应的原理,作为分析材料的依据。 再次:运用原理分析材料时,要注意原理与材料的紧密结合,一定要把问题说全,说深,说透,说充分。有些试题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对此,一定要论述到位。在运用材料时,需要特别注意,材料中并非每一句话都需要用原理去分析,一定要去粗取精。何为粗何为精,由“请回答”所限定的论证角度决定。 最后:最好学会运用反证法。试题要求我们证明的主题是 A ,在把 A 真说清之后,可设 A 的矛盾命题非 A ,要努力暴露非 A 的弊端,这是方法论的要求,举例来说,如果试题要求我们阐述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答完后可以批判一切从主观出发。

应当指出的是,必要的展开虽然重要,但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可跑题,跑题属于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答得再多也是枉然。二是不可牺牲其他试题的解答。 2. 梳理解题线索 作为教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看似林林总总,难以把握。但是,如果抓住其内在的逻辑线索,许多难点即可得到系统化的梳理,形成一个个“连环套”。其中一个最根本最有用的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作出了科学回答时,所形成的“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这一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既是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论线索,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的解题方法。 这个原理在第一章当中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第二章当中它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第三章中表现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对立;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在第四章中表现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在第五章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进一步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有关意识形态的原理。在第六章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或者说由这两个原理构成的两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

马政经重点

老三2005年夏推出吐血力作: 马政经重点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关系 的研究,必须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进行研究。 2)经济学除了研究经济制度外,还要研究各种经济制度的具体运行形式, 即经济制度。 总之,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注重对经济体制的研究,还要强调对两者之间结合的方式的研究。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 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的出发点只能是物质资料生产。 3.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 力。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各种结成的相互关系。 4.什么是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如何理解它们的关系?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因而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动模式的概括。 二者的关系: 1)经济体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而经济制度则是特定社会形态的 反映。 2)经济体制已经济制度为基础,反映着经济形式的内在要求,并促进经济 制度基本目标的实现。 3)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 化,反映、表现经济制度。 4)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的变化则具 有独立性。 5)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可以采用同样的经济体制;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 可以采用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变化并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 性。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形式、经济体制和

历年马政经试卷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政治经济学》(306020613-1)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对象: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7级1-5班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答题要求: 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价值规律 2、市场机制 3、借贷资本 4、成本价格 5、跨国公司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A. 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B. 包含在商品中的个别劳动量成正比 C. 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 生产该商品的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2、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 价格机制 B. 竞争机制 C. 供求机制 D. 利率机制 3、在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A. C + V B. C + V + M C. V + M D. C + M 4、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它的价值() A.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B.由工人的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 由工人的生产中重新创造出来 D. 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出售一次收回 E. 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商品销售一次全部收回

5、某企业的一台机器价值10万元,其使用年限为5年,每年该机器生产的产品为1万件,不考虑无形磨损,该机器生产的每件产品中所包含的机器折旧费是() A. 20元 B. 10元 C. 2元 D. 1元 6、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A. 资本集聚 B. 资本集中 C. 资本积累 D. 资本垄断 7、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 A. 劳动全部表现为有酬劳动 B. 劳动全部表现为无酬劳动 C.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上能明确地表现出来 D.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空间上能明确地表现出来 8、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 A. 剩余价值率 B. 利润率 C. 平均利润率 D. 年剩余价值率 9、平均利润形成以后,超额利润是() A.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 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 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 个别生产价格低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10、商业资本家支出的各种流通费用也要获得() A. 垄断利润 B. 产业利润 C. 平均利润 D. 超额利润 11、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条件下,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 A. 大于农产品价值 B. 小于农产品价值 C. 等于农产品价值 D. 与农产品价值无关

谈马政影响下的朝代兴衰

谈“马政”影响下的朝代兴衰 前言:由于该论文涉及版权问题,请转载时注明出处。谢谢您的配合。 作者:半忖华侨城中学高中部 [ 摘要]:“马政”一词最早见于《{HYPERLIN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412198771.html,/view/663905.htm" \t "_blank"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游化别群,则萦腾驹,班马政二又。是月也(指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戒,班马政,”该书注日:马政,谓养马之政教也。?汉朝马政制度虽不甚完善,但有力推动了养马事业发展,为反击匈奴,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集团提供有力条件。明朝时期,马政制度从确立,实施,发展,完善再到衰落,是明朝边疆安危的反应,同时也是明王朝兴衰的缩影。 [ 关键词]:汉朝,宋朝,元朝,明朝,马政制度 一 ] 到西部去!——大汉之兴衰系于马政 “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 《后汉书·马援列传》马是军队作战的重要工具和军事装备,在诸多的之中,是最具战斗力的兵种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汉朝同匈奴的百年大战,是人类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骑兵会战之一。后世有“汉唐之所以能张者,皆唯畜牧之盛也”一说法,汉朝的马政制度确实对往后朝代的养马业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要巩固大汉朝政,就必须大力发展养马业,从汉初开始,统治者就意识到了这点,便开始集资发展养马业。文帝时,颁布了“复马令”,以免除兵役的办法鼓励私人养马。武帝时继续实行“复马令”,当时“兵戈数动,民多买复”,不愿为吏。《汉仪注》曰:“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至武帝时又口加三千,有“以补车骑马”一说,这边是所谓马口钱。所谓车骑马,在汉朝晁错的《论贵粟疏》有曰:“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车骑马即当时的战马,军

略论北宋马政对国防军政之影响

略论北宋马政对国防军政之影响 ●何平立 摘 要: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均视马政为国防军政之要务,然北宋以“守内虚外”为国策战略,朝政官员腐败,以致武备松懈,导致了马政的衰败废弛。这不仅使宋军战马供给短缺,军队战斗力不振,在辽、夏、金的强悍铁骑进攻冲击下,每每胜少败多,而且影响了北宋国防军政的政策思想,以致宋军在军事体制上“重内轻外”、“以文制武”,在战略战术上采取“以步制骑”的消极防御,进一步加深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势,终使北宋王朝岌岌可危,走向覆灭。 关键词:马政;马市;骑战;国防军政 中图分类号:E29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451(2009)01-0089-08 作 者:何平立,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赵翼曾在《廿二史劄记》中论述中国历史上马政作用时指出“有国家者所当留意耳!”自古以来,历代王朝统治者无不视马政为国家重务,因为以军马的牧养、征调、采办、使用等管理为主要职责的马政,始终是冷兵器时代国防军政的重要内容。故“马为甲兵之本,国之大用也。安宁以别尊卑之序,有变以济远近之难”。[1]6因而国之所恃者在兵,兵之所恃者在马,马之所恃者在马政之运作,马政之兴衰实与国运相连。汉唐时中原王朝马政兴盛与骑兵强悍之时,皆御匈奴、突厥游牧部落于边境之外,反之则受其制。而有宋一代马政由盛转衰,面对辽、夏、金铁骑强敌,在国防军政上消极防御,采取守内虚外、议和苟安,终导致王朝积贫积弱以致覆灭。 一 汉唐兴盛,马政完备,养马业发达。汉朝年马匹数量高时有40余万匹,唐代则达70余万匹。《新唐书?兵志》载:“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王侯、将相、外戚牛驼羊马之牧布于道,百倍于县官,皆以封邑号名为印自别;将校亦私备马”。唐代马政与养马之盛况可见一斑。迄至五代,因战乱破坏,一时马政多废弛。 宋代开国伊始,赵匡胤审时度势即设置两个养马务和四个葺旧务,作为宋朝牧马之地。979年赵光义获汾晋、燕蓟等地马匹42000多匹,在几个州设8个牧马坊进行牧养;同年又由政府购买民间17万余匹马,宋朝养马业遂成规模。 《宋史?兵志》载:“兵之所恃在马,而能蕃息者,牧监也”。太祖时置左右飞龙二院(后改名天厩坊、左右骐骥院),“掌国马,别其良驽以待军国之用”[2]。宋真宗景德年间,京外

马政经试题

江西财经大学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05003 课时:学时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B 适用对象:级本科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题,计20分)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D )。 A、生产关系B、生产力C、商品D、物质资料生产 2、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A )。 A、生产B、分配 C、交换D、消费3、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 A )表现为外部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观念上的货币与现实货币的矛盾 4、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交换中,绵羊的价值是通过斧子的( D )表现出来的。

A、价值B、价格C、交换价值D、使用价值 5、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 A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B ) A、货币能够增殖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D、货币必须购买到生产资料 7、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 D ) A、它的价值可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 B、价值决定中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商品 D、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8、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和直接动机是( A ) A、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B、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C、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D、降低劳动力价值 9、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B ) A、以暴力剥夺小生产者,把社会财富集中到资本家手中 B、不断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和生产规模,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C、资本家通过节制享受欲望来发展社会生产 D、资本家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 10、资本集中是( C ) A、单个资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B、全部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C、把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 D、地主剥夺农民土地,把生产资料土地归自己所有 11、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12、产业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 A )

相关文档